第一篇:中南大学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
一.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
1.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是()(1分)A.大股东
B.资本家
C.高级职业经理
D.中产阶级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1分)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1分)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4.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意味着()(1分)A.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论
B.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1分)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6.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1分)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7.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1分)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1分)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9.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1分)A.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干的B.是相互冲突、无法统一的C.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D.是合二为一,无法区分的 3.2.3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0.“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1分)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1分)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没有反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1分)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1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1分)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5.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1分)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6.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1分)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1分)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1分)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19.二战后为了防止分配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分)A.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B.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终身雇佣制度
C.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职工持股制度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0.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1分)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1.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 多家企业提供,这是()(1分)A.商品国际化的表现
B.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C.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D.资本全球化的表现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1分)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3.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1分)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1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5.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1分)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D.剩余产品的出现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6.“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几个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这是()(1分)A.唯心主义决定论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非决定论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7.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1分)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 C.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8.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1分)A.科学的品格
B.实践的力量
C.现实的意义
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29.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1分)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0.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1分)A.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C.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D.认为人的思想是人的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1分)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2.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1分)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
C.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
D.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1分)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4.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1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5.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1分)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6.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1分)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
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
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1分)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1分)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39.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1分)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40.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1分)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1 分
评语:
二.多选题(共15题,共30分)
1.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共有2万多家企业、120多所大学的40多万人员。这一事例表明当代资本主义()(2分)A.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高度社会化了
B.生产关系在不断为生产社会化做出调整
C.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D.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范围的调整
☆考生答案:A,B,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2.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2分)A.矛盾双方在互相斗争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
☆考生答案:A,B,C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3.垄断利润来自于()(2分)A.本企业工人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C.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
D.国家政权进行的再分配
☆考生答案:A,B,C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4.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2分)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考生答案:A,C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5.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2分)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考生答案:A,B,C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6.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2分)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考生答案: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7.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2分)A.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B.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2分)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考生答案:B,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9.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理至固然。” “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2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0.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2分)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B.创造新的价值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考生答案: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2分)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2.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2分)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考生答案:A,B,C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3.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有()(2分)A.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B.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C.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D.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4.“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2分)A.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C.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D.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考生答案:A,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5.实事求是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体现着()(2分)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考生答案:A,B,C,D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三.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4.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有利于世界所有国家()(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8.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9.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0.“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1.“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物质性概念()(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3.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4.金融资本是由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2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2 分
评语:
第二篇: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在线考试题库答案
(一)单选题
1.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是()。
(A)大股东
(B)资本家
(C)高级职业经理
(D)中产阶级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2.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多家企业提供,这是()。
(A)商品国际化的表现
(B)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C)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D)资本全球化的表现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6.二战后为了防止分配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A)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B)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终身雇佣制度
(C)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职工持股制度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B)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A)没有详解信息!
8.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A)科学的品格
(B)实践的力量
(C)现实的意义
(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9.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A)联合(B)兼并
(C)收购
(D)垄断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10.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买卖脱节的危机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1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4.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5.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7.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
(A)商品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B)商品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18.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参考答案:(D)
没有详解信息!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20.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21.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改良政策()。
(A)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
(B)从根本上触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
(C)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D)改变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对立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22.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
(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C)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23.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消灭了竞争
(B)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D)垄断缓和了竞争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24.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26.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
(A)知识经济行业之中
(B)高度垄断行业之中
(C)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D)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28.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29.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0.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
(A)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
(B)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C)有形补偿和无形补偿
(D)商品补偿和货币补偿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3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3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3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4.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35.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6.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3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没有反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39.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40.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二)多选题
1.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共有2万多家企业、120多所大学的40多万人员。这一事例表明当代资本主义()。
(A)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高度社会化了
(B)生产关系在不断为生产社会化做出调整
(C)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D)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范围的调整
参考答案:
(ABD)
没有详解信息!
2.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有()。
(A)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B)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C)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D)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参考答案:
(ABCD)
没有详解信息!
3.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B)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参考答案:
(ABCD)
没有详解信息!
4.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参考答案:
(ABCD)
没有详解信息!
5.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参考答案:
(AC)
没有详解信息!
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B)创造新的价值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参考答案:
(CD)
没有详解信息!
7.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观念主要有()。
(A)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
(B)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C)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国家要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参考答案:
(ABCD)
没有详解信息!
8.垄断利润来自于()。
(A)本企业工人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C)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
(D)国家政权进行的再分配
参考答案:
(ABC)
没有详解信息!
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
(ABC)
没有详解信息!
10.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参考答案:
(ABC)
没有详解信息!
(三)判断题
1.金融资本是由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没有详解信息!
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3.“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有利于世界所有国家()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6.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8.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9.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0.“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1.首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表述的是:马克思()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物质性概念()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3.“人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表明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6.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7.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9.资本主义地租是由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练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01
一.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1分)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2.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1分)A.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
B.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C.有形补偿和无形补偿
D.商品补偿和货币补偿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B
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1分)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A
4.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1分)A.垄断消灭了竞争
B.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D.垄断缓和了竞争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B
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1分)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1分)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A
7.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1分)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D.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DD
8.实践的客体是()(1分)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DD
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1分)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A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1分)A.生产不足的危机
B.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买卖脱节的危机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1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1分)A.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C.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D.认为人的思想是人的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B
12.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1分)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13.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1分)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C.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DD
14.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1分)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D.剩余产品的出现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15.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1分)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DD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1分)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A
17.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1分)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18.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1分)A.商品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B.商品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19.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1分)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B
20.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1分)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B.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A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1分)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2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1分)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B.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A
23.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1分)A.知识经济行业之中
B.高度垄断行业之中
C.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D.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2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1分)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25.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1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A
2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1分)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没有反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B
2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1分)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DD
28.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1分)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2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1分)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30.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1分)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31.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1分)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DD
32.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是()(1分)A.大股东
B.资本家
C.高级职业经理
D.中产阶级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1分)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B
34.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1分)A.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干的 B.是相互冲突、无法统一的C.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D.是合二为一,无法区分的 3.2.3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35.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1分)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DD
36.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1分)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37.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1分)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C
38.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1分)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DD
3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1分)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B
40.逻辑证明是()(1分)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B.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A
二.多选题(共15题,共30分)
1.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观念主要有()(2分)A.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
B.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C.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国家要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B|C|D
2.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2分)A.矛盾双方在互相斗争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B|C
3.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理至固然。” “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2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B|C|D
4.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指()(2分)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C|D
5.实事求是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体现着()(2分)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B|C|D 6.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2分)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C
7.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有()(2分)A.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B.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C.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D.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B|C|D
8.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2分)A.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B.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B|C|D
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2分)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B|C
10.“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表明()(2分)A.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B.人是社会的主体
C.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D.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C|D
11.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2分)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B|C
12.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2分)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B|C
1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2分)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C|D
14.垄断利润来自于()(2分)A.本企业工人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C.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
D.国家政权进行的再分配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B,C
15.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共有2万多家企业、120多所大学的40多万人员。这一事例表明当代资本主义()(2分)A.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高度社会化了
B.生产关系在不断为生产社会化做出调整
C.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D.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范围的调整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B,D
三.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Y正确
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Y正确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N错误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N错误
5.金融资本是由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N错误
6.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科学的思想体系上。()(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N错误
7.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有利于世界所有国家()(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N错误
8.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阶级斗争史()(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N错误
9.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N错误
10.“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Y正确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Y正确
12.“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N错误 13.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N错误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Y正确
1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错误
正确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Y正确
(一)单选题
1.二战后为了防止分配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A)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B)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终身雇佣制度
(C)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建立实施全社会统一的职工持股制度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没有反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
参考答案:
(B)没有详解信息!
3.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垄断消灭了竞争
(B)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D)垄断缓和了竞争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买卖脱节的危机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6.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
(A)商品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B)商品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8.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9.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是()。
(A)大股东
(B)资本家
(C)高级职业经理
(D)中产阶级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10.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1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2.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1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参考答案:
(C)没有详解信息!
14.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A)科学的品格
(B)实践的力量
(C)现实的意义
(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6.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多家企业提供,这是()。
(A)商品国际化的表现
(B)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C)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D)资本全球化的表现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8.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20.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A)联合(B)兼并
(C)收购
(D)垄断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21.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22.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2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2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参考答案:(C)
没有详解信息!
25.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26.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
(A)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
(B)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C)有形补偿和无形补偿
(D)商品补偿和货币补偿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2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28.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2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30.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
(A)知识经济行业之中
(B)高度垄断行业之中
(C)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D)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3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34.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
(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C)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3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B)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A)没有详解信息!
3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37.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38.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39.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参考答案:
(D)
没有详解信息!
40.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改良政策()。
(A)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
(B)从根本上触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
(C)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D)改变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对立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二)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参考答案:
(ABCD)
没有详解信息!
2.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参考答案:
(AC)
没有详解信息!
3.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
(ABC)
没有详解信息!
4.垄断利润来自于()。
(A)本企业工人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C)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
(D)国家政权进行的再分配
参考答案:
(ABC)
没有详解信息!
5.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B)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参考答案:
(ABCD)
没有详解信息!
6.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参考答案:
(ABC)
没有详解信息!
7.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共有2万多家企业、120多所大学的40多万人员。这一事例表明当代资本主义()。
(A)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高度社会化了
(B)生产关系在不断为生产社会化做出调整
(C)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D)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范围的调整
参考答案:
(ABD)
没有详解信息!
8.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B)创造新的价值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参考答案:
(CD)
没有详解信息!
9.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有()。
(A)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B)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C)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D)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参考答案:
(ABCD)
没有详解信息!
10.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观念主要有()。
(A)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
(B)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C)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国家要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参考答案:
(ABCD)
没有详解信息!
(三)判断题
1.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2.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表明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3.“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7.“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物质性概念()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8.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9.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0.“人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2.首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表述的是:马克思()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4.资本主义地租是由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有利于世界所有国家()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6.金融资本是由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17.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8.“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20.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x
第三篇:中南大学网络本科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答案
1.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1 分)
A.
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
消灭利益差别
2.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1 分)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社会职能
D.
对外交往职能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1 分)
A.
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
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4.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1 分)
A.
是矛盾的B.
是两回事
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5.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A.
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B.
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
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
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1 分)
6. 逻辑证明是()
(1 分)
A.
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B.
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C.
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D.
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7.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1 分)
A.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B.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C.
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D.
认为人的思想是人的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8.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1 分)
A.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
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9.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1 分)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0.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1 分)
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
德国古典哲学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1 分)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12. 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1 分)
A.
联合B.
兼并
C.
收购
D.
垄断
13.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
(1 分)
A.
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
B.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C.
有形补偿和无形补偿
D.
商品补偿和货币补偿
14.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1 分)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15. 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1 分)
A.
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
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
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D.
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16.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1 分)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17.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1 分)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
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18.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1 分)
A.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B.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C.
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D.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
(1 分)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B.
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
C.
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20.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1 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1.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1 分)
A.
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
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
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
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22.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1 分)
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
大卫·李嘉图
D.
威廉-配第2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1 分)
A.
全面的社会化
B.
全面的商品化
C.
全面的市场化
D.
市场的计划化
24.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1 分)
A.
进行阶级斗争
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5.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1 分)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26.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1 分)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27.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
(1 分)
A.
根本性的质变
B.
单纯的量变
C.
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
D.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28. 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1 分)
A.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
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29.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1 分)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30.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1 分)
A.
人民当家作主
B.
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1.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1 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32.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1 分)
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
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33.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1 分)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3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1 分)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35.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1 分)
A.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
《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
《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36.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1 分)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37.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1 分)
A.
“代理制”
B.
“个人联合”
C.
“企业联合”
D.
“参与制”
38.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
(1 分)
A.
商品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B.
商品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
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39.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分)
A.
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B.
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C.
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D.
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40.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1 分))
(1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二、多选题(共15题,总共30分)
1. 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
(2 分)
A.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
B.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
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2. 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2 分)
A.
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B.
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C.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3.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指()
(2 分)
A.
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
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4. 垄断利润来自于()
(2 分)
A.
本企业工人的剩余价值
B.
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C.
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
D.
国家政权进行的再分配
5.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理至固然。” “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2 分)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
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6. 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2 分)
A.
矛盾双方在互相斗争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D.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
7. 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有()
(2 分)
A.
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B.
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C.
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D.
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8.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2 分)
A.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C.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D.
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9. 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2 分)
A.
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
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10.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2 分)
A.
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B.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C.
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
D.
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11.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共有2万多家企业、120多所大学的40多万人员。这一事例表明当代资本主义()
(2 分)
A.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高度社会化了
B.
生产关系在不断为生产社会化做出调整
C.
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D.
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范围的调整
12.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2 分)
A.
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
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C.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D.
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13.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2 分)
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14. 有人认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种观点说明了:
(2 分)
A.
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
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
自在自然的世界正日益转化为人化的自然
D.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15.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观念主要有()
(2 分)
A.
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
B.
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C.
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D.
社会主义国家要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三、判断题(共15题,总共30分)
1.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 分)
错误 正确
2. 首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表述的是:马克思()
(2 分)
错误 正确
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德国()
(2 分)
错误 正确
4.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
(2 分)
错误 正确
5.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经济条件()
(2 分)
错误 正确
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
(2 分)
错误 正确
7.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2 分)
错误 正确
8. “人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分)
错误 正确
9.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科学的思
想体系上。()
(2 分)
错误 正确
10.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2 分)
错误 正确
11.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2 分)
错误 正确
12. 社会革命根源于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2 分)
错误 正确
13.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错误 正确
14. 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
(2 分)
错误 正确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
(2 分)
错误 正确)
(2 分)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重点 整理 江苏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明、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逐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3.黑格尔哲学体系---------“合理内核” 费尔巴哈哲学体系--------“基本内核”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
第一章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锁复写、摄影、反映。” 3.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行业二元论划清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5.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6.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之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7.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8.人类实践的具体形式: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处理社会关系。物质生产劳动时间处于基础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地位。9.为什么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队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10.为什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1.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12.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和多样性
13.发展是前进的圣神的运动,发展的是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就是旧事物的灭亡 14.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她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2)就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她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品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列宁指出,“统一物只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16.为什么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7.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同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18.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19.矛盾的特殊性:
(1)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3)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0.矛盾(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1.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的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2.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第二章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1)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2)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5.旧唯物主义的两个严重缺陷:(1)是离开时间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事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6.能动的反映论的优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9.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以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10.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1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12.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以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第三章
1.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之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2.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3.为什么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4.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可从不同角度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统治阶级)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语言学、科学)5.政治法律思想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6.(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放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7.社会意识发展形式和规律的主要表现:(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8.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力中还包括着科学技术和管理
9.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把握两点:(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2)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10.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1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12.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也被视为社会形态的同义语
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就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 1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和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5.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阶级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16.什么是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影响社会价值观 资源短缺、科学污染 17.什么是“英雄”史观?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任务创造历史。18.什么是现实的人?
不是处于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19.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0.为什么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是生活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
(2)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社会关系才能表现出来,而且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
(3)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21.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2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2)在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3.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第四章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的途径:(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马克思的基本观点:“资本家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3.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发达的商品经济 特点:市场是核心(市场机制)4.(必考)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和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即使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有事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5.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决定商品价值的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单位产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成反比 6.货币如何产生?
四个阶段: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随着货币的产生,整个商品世界就分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 7.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8.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9.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10.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心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1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自支配
(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12.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包括三个部分: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13.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机制,它本身并不是商品 14.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
15.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16.m’=m/v m--剩余价值 m’--剩余价值率 v--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17.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18.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19.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试重点 大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试重点大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定义:从阶级属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
2,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学要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地位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决定的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实现物质财富极打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科学理论的真正阐述者
(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4)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既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所遵守的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世界上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识形成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由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所具有的刺激感应性,在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到人类的意。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变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同一性在于她的物质性。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第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一,实践是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
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指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揭示其客观规律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
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第一,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第二,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第三,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第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
第一:联系具有客观性第二: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书上36页详细解释)
事物是永恒发展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就是因为它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各种要素和功能以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中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存在的前提,并工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相互转换。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中具有重要作用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的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实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转化使因为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又规律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做用。
第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和量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的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第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藏的矛盾分析方法。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辩证法
第三,辩证思维方法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2,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4,规律是客观的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规律: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联系。
均可分为:一般联系,特殊联系和个别联系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自然规律是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其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 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主观能动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第二,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组要包括一下的环节:
确立实践的目的和实践方案
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的作用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际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的方向运行。
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以后思支配下,既能动的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的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详细见书56页)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使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
实践使认识的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的检验。
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认识是什么?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必须弄清各种哲学派别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
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威信主义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两者之间有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被动的,消极的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
离开实践考察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严重的缺陷。
辩证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的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他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的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方面的特点:
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和本质。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的摹写性决不是对对象的直观描摹或镜子式的原型映现。
三
认识的基本规律
一
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也就是说,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二
从认识到实践
理论对实践的依赖,除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正确理论之外,还在于两个方面: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的条件?
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理论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和无限性。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
真理所反映的事物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和有限的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饿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一方面:相对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第一: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第二: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第三: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真理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谬误被批判,被放弃,被真理所取代。
第四: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
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的相符合。
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二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三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唯心史观的缺点:至多的考察了人们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人们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唯物史观: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使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人口因素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状况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一,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一切其他 活动的首要前提。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一切全部社会生活。
第三,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2,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换的产物。
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适应的或迟或早的发生变化和发展
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基础。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有:1,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其 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2,劳动对象。3,劳动者,劳动者是人,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劳动者。
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方面: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将起阻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历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教说理”作为批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得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得最高标准”
第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得生产关系的总和。两点内涵:
1,经济基础得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础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2,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得制度,组织和设施。(书上94页)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得物质基础
(2)经济基础得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3)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方向
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体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得统治地位。
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得后果可能有两种:
当它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得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中是极为复杂的。
第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 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
第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与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第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