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练习题及答案 第5课“和同为一家”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了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3、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能说出自己体会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A尺带珠丹 B 松赞干布 C 皮罗阁 D 大祚荣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3、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的措施有()A.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B.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D.与尺带珠丹和亲
4、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A.吐蕃
B.突厥
C.黑水靺鞨
D.回纥
5、下列有关“庙号”“谥(shi)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高祖、唐太宗等都是古代帝王死后所加的一种名号,叫庙号。B、起庙号起源殷商,因为帝王死后要在太庙祭祀。
C、谥号谥在帝王、贵族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名号。D、谥号起源于殷商,开始只是一字谥,唐宋以后字数增加。
6、吐蕃最高统治者称为:()A.皇帝 B.国王 C.可汗 D.赞普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朝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汉人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贺生活方式。
B、“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酒是拥戴唐太宗位他们共同的君主。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根据下图回答8-9题
8、这张《步辇图》的作者是:()A.展子虔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9、这画描绘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请分辨人物,下列哪个正确()A、左起第一是译员 B 左起第二是唐典礼官员 C 左起第三是禄东赞
10、有关这画分析不正确的是()A、《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藏族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历史事件 B、神情恭敬禄东赞把求亲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表情自然,对此事胸有成竹。C、是一幅最早反映我国古代汉、藏民族团结统一的画卷。D、这次会面,是由尚书省户部负责进行的。
二、课堂回顾
10、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 ①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被少数民族称为什么?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它表达了“朕”的什么民族政策?
11、问答题
唐朝周边有哪些主要的少数民族?唐朝灵活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怎样?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
三、课堂延伸
1、你们中学要与本市西藏民族中学同学联谊,举办汉藏“和同为一家”的演讲比赛,题目是:假如你是文成公主。请你写100字左右的讲演搞。
2、名人访谈活动(填写)记者: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林涛,今天,我要采访的是唐朝时二位杰出的首领和一位杰出的女性──文成公主。请问哪位是松赞干布? 学生甲:我是松赞干布。
记者:松赞干布赞普,您好!我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 学生甲:好的。
记者:藏族同胞都称呼您为“赞普”,请问“赞普”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赞普”是。记者:据说您的名字“松赞干布”有很深刻的含义,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甲:在藏语里,“松赞”,“干布”。记者:Thank you!您能说说您的故事吗? 学生甲:(讲故事)在我少年的时候,父亲遇害,贵族举兵反叛,我在**中继位。年少的我,骁勇而有谋略。我依靠叔父和亲信大臣,团结各方力量,很快平息了叛乱,稳定了局势。7世纪前期,我统一了,定都,也就是今天的。我仰慕中原文化,几次向唐朝求婚,后来 把 文成公主嫁给了我,这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记者:谢谢赞普的精彩故事。下面我要采访的是南诏杰出的首领云南王。(记者走到南诏组)请问哪位是云南王? 学生丁:我是。
记者:云南王,您好!据说云南王的封号是唐太宗册封的,是吗? 学生丁:不是的,云南王是 册封的。
记者:谢谢云南王精彩的故事。下面我要采访的是本次采访活动中唯一的女性,她是女性的骄傲,她就是文成公主。请问哪位是文成公主? 学生(女):我是。
记者:文成公主,您好!有关您的故事很多,也很传奇。能给大家说说您的故事吗? 学生(女):(出示地图册彩图《文成公主人藏路线图》)您好,记者同学,这是我出嫁时所走的路线图。我从 出发,长途跋涉,历经三年,终于来到了吐蕃。我自幼熟读诗书,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出嫁时,我带去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从此吐蕃人学会了,学会了,等等。此外,我还教给吐蕃人使用内地的历法,还将饮茶的习俗带到了吐蕃。
记者:您太了不起了,谢谢!您知道唐太宗为什么要把您嫁到吐蕃吗? 学生(女):我想是为了 吧。
记者:出嫁时您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学生(女):好像是 吧。
记者:谢谢文成公主,谢谢!本次采访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各族同胞的观赏。第6课 开放与交流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两者之间共同之处,能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3、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贡献,其中不包括()A.玄奘 B.义净 C.法显 D.鉴真
2、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4、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A.天竺 B.波斯 C.大食(阿拉伯)D.东罗马
5、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统治者推崇佛教②佛经浅显易懂③雕版印刷佛经④人们盼望安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对日本影响深远的哪些事件()①遣唐使 ②鉴真东渡 ③“大化改新” ④明治维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8、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D 《史记》
9、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A、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中宗 D 唐玄宗
10、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诗句,下列反映了不正确是()A、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B、唐都长安是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际性大都市,是唐王朝开放的象征。C、每年有大批少数民族与外国人被迫来到长安,受到唐政府接见。D、来的人主要有:外国人,酋长、商人、留学生、学问僧、各国艺人。
二、课堂回顾
12、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后期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
材料2: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材料3:唐初,阿拉伯半岛上大食兴起,651年侵占了波斯,波斯国王插斯路和他的儿子泥捏斯来到唐朝,客居长安,后来先后客死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买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
材料4: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相通„„安史之乱时,唐借大食兵帮助收复长安和洛阳。——均摘自《中外关系史讲义》
依据上述材料,从历史条件、双边关系和相互影响方面评述唐朝的对外政策。要求:表述成文,限180字。
13、问答题
世界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列举唐朝和日本友好往来的史实。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课堂延伸
(一)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长安城内的重要地名。
2、填写在长安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叫________,居民住宅区叫__________。城内最中心的街道叫___________。
3、这样布局有什么样的含义?(二)
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隋唐时候和中国通商往来的主要国家。
2、在图中用红色笔标出唐朝有频繁外贸活动的四个城市。
3、认别A、图B,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他们到达的国家。
4、填出下列各国在今天的名称:新罗今_________,天竺今________。
5、请你想象玄奘西行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学到玄奘法师哪些精神。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课堂训练
1、A
2、B
3、D
4、A5、D
6、D
7、A
8、C
9、A
10、D 提示:
1提示:见书P29小字第一段
2提示:“一家”是一种关系,既不是直接行政管理,又不是成为一个整体,只说明关系密切。
3提示:A、B、C是少数民族臣服,D是关系密切表现。
4提示:“和亲”使两者关系不同于其他选A5提示:谥号起源于周,见书P30 6提示:见书P27下面注释②7提示: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
8提示:见书P28下面注释②9提示:左起第二是禄东赞,左起第三是唐典礼官员 10提示:由尚书省礼部负责进行
二、课堂回顾 1.材料题
答:①唐太宗;“天可汗”②自古以来都只重视汉族,看不起少数民族,我都一样爱护他们。③表达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2.问答题
提示:民族:西部和西北部:突厥、回纥;东北部:靺鞨族;西南部:吐蕃、六诏。关系:①行政:唐初,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建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突厥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②战争:唐初与东突厥开战,打败东突厥,俘其首领,维护北部边境的安定。③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等。④和亲: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唐蕃会盟。
原因:①经济繁荣,国力的增强,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②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③唐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开明,策略灵活,有利于改善民族之间关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
三、课堂延伸
1、提示: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唐朝廷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的书籍。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答:吐蕃对王的称呼、意为端庄尊严、意为深沉宽宏、青藏高原、逻些、拉萨、唐太宗、皮逻阁、唐玄宗、长安、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与吐蕃建立友好的关系、悲喜交加,比较复杂的一种心情
第二篇: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富庶的大唐吸引了众多的周边少数民族,引发了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课程标准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前期周边少数民族的概况,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及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代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通过课堂编排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并能培养他们信息的处理和表达表演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政府的开明政策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保证。
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使学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使学生了解到自古以来西藏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教材用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点苍山会盟”三目来说明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和同为一家”。其中“天可汗”体现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内容较详,是本课的重点,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与交往;而“点苍山会盟”是小字内容,可稍做介绍。点苍山会盟促进了西南地区和内地的交流。总之,唐朝先进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友好和睦作出了贡献。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时代特点的认识和理解。本课重点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本课难点
民族关系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重要意义。
四、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对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史实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但对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问题时注意层层推进。
学生对唐初周边少数民族的地名、人名、族名包括读音比较陌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图片展示、活动设计、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分组合作、归纳总结、课件辅助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合影图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师问我国今天有多少个民族啊?生答56个。师问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投影展示图片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展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程标准
自主预习,完成投影展示的预习题。2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师点评总结。
刚刚图片展示了唐周边众多的少数民族,如果唐朝不解决民族问题的话,肯定对唐朝统治不利。假设唐太宗请你出谋划策,处理这一问题,你怎么办?
生回答:A:出兵消灭周边少数民族。B:我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武力很难平民心,应该采取安抚政策。
C:应该用和亲政策,就像汉代昭君嫁给匈奴单于一样。D:我觉得应该区别对待。对有威胁的少数民族应当出兵打击,对那些比较小的民族应当主动和它交往,给它们一些帮助,它们就不会反对唐朝。
教师过度,同学们的方法还是很多的,那我们来看看唐朝对东突厥采取哪些政策? 小组内讨论交流
1.唐朝对东突厥采取哪些政策?唐朝为什么要用突厥贵族而不用汉人进行管理?
2.解释“天可汗”的含义,“天可汗” 指的是谁?他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在讲第二题的时候引入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从唐太宗宽厚仁慈切入。
师过度:学完了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我们在来看看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交往。投影展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塑像图。
师问:图片展示的是谁啊?他们是什么关系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第二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学习。是本课重点,主要通过两个环节来完成,“看看演演”和“想想说说”。“看看演演” 学生先观看教师播放的一段《文成公主入藏》录像,然后选取其中一个环节进行小组表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也可以进行口头表述。“想想说说”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对文成公主入藏意义的理解。
观看《文成公主入藏》的录像,请选取其中的一个剧情,结合课本的内容或收集的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编一段课本剧。
提示:如《步辇图》禄东赞求婚、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等。此内容由小组合作完成,汇报时可以口述,更欢迎小组的表演。
(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看看演演:观看《文成公主入藏》的录像,请选取其中的一个剧情,结合课本的内容或收集的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编排一段课本剧。(提示:如《步辇图》禄东赞求婚、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等),此内容由小组合作完成,汇报时可以口述,更欢迎小组的表演。当学生表演到《步辇图》时教师可提问图中各人物的身份。当表演“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可提问入藏要经过哪些河流,经过今天的哪些省份?
想想说说(任选其一,可小组交流展开讨论)
(1)松赞干布对吐蕃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假如你是文成公主,你愿意远嫁吐蕃吗?
(2)假如你是陪同文成公主入藏的总管,你能帮文成公主做哪些有利于吐蕃的事?几年后,你会发现吐蕃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3)你能评价文成公主吗?(4)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三、点苍山会盟
展示云南崇圣寺三塔图片、展示小雁塔的图片,指出这是唐和南诏友好交往的见证,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简单了解唐与南诏交往的史实。小结:由以下图表展示,唐与少数民族之间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友好往来? 作业布置
1、当堂背诵各相关知识点。
2、通过想像,写一篇文成公主入藏途中的日记。
七、教学反思
1、强调唐朝先进的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民族友好做出了贡献。
2、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特点的了解
3、学生课堂气氛热烈,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在演文成公主入藏的课堂剧时候表情稍显僵硬,缺乏锻炼。
第三篇: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和同为一家”》作业
《第5课 “和同为一家”作业》
基础达标
1.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突厥族 C.回纥族 D.吐蕃族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南面坐,夷伙千群趋”,其中的“文皇” 是指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因执行开明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中宗 D.武则天 4.吐蕃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藏族
B.维吾尔族 C.蒙古族 D.彝族 5.中国古代名画《步辇图》描绘的场景是 A.汉武帝会见匈奴使者
B.汉光武帝会见倭奴使者 C.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
D.唐玄宗会见南诏使者 6.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不包括 A.通婚联姻
B.经济文化交流 C.共同镇压安史之乱
D.会盟 7.唐朝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这说明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地区用兵的做法 B.统治者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始终非常和睦 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8.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是 A.促进了吐蕃与唐朝会盟
B.使吐蕃上书“唐蕃和同为一家” C.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D.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理 9.观察下图,下面对此文物的解释正确的是
A.此文物是唐蕃会盟碑
B.现在立于布达拉宫门前 C.是汉回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
D.碑上记载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
10.“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 能力提升
1、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A.尺带珠丹 B . 松赞干布 C .皮罗阁 D .大祚荣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3、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的措施有()A.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B.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与尺带珠丹和亲
4、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A.吐蕃
B.突厥
C.黑水靺鞨
D.回纥
5、下列有关“庙号”“谥(shi)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高祖、唐太宗等都是古代帝王死后所加的一种名号,叫庙号。B.起庙号起源殷商,因为帝王死后要在太庙祭祀。
C.谥号谥在帝王、贵族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名号。D.谥号起源于殷商,开始只是一字谥,唐宋以后字数增加。
6、吐蕃最高统治者称为:()A.皇帝 B.国王 C.可汗 D.赞普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朝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汉人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贺生方式。B.“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酒是拥戴唐太宗位他们共同的君主。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8.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①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被少数民族称为什么?
②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 它表达了“朕”的什么民族政策?
9.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 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
材料二 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书中说:“„„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1)文成公主入藏时,唐朝在位的是哪位皇帝?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2)材料一、二说明文成、金城两位唐朝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起到了什么作用?
10.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在今天青海的高原上,有一座山叫日月山,关于这座山的来历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就要离开长安,远嫁吐蕃了。唐太宗让人给文成公主制造了一个黄金宝镜——日月镜。这面宝镜据说能照到中原的河山,以备公主思乡时用。当文成公主的队伍来到唐蕃交界处,她举目西望,但见草原空旷,不见人迹;拿出宝镜东照,长安城繁花似锦,不觉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唐、蕃友好的大局,她毅
然踏入吐蕃地界,扔掉日月宝镜。随着宝镜“哐当”落地,那里竟慢慢隆起两座山。后人把这两座山叫做“日月山”。
(1)这个传说的出现,反映了吐蕃人民对文成公主的一种什么情怀?
(2)文成公主为汉、蕃两族作出了什么贡献?
拓展探究
1.概括指出唐朝中央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点。
2.假如你是文成公主入吐蕃时的一名送亲使者,当时的吐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十几年过去了,你再次出使吐蕃,唐王朝因与吐蕃的联姻使唐蕃交界处有什么变化,你要向文成公主汇报,吐蕃人民在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变化,你还要向唐朝皇帝上奏。这些请你写成回忆录的形式,留给后人吧。
3.唐朝是我国文化高度繁荣的一个朝代,这与唐朝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比较融洽有关系吗?请大家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有关唐文化昌盛与民族政策的关系的论文,不少于300字。
4.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财力、人力、物力上加大了对西藏的援助,派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科技人员入藏,西藏和内地的先进省市结对,进行对口重点帮扶。你能说出关于援藏干部的感人故事吗?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展示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合影图片,“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营造课堂氛围。
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民族是一家
【提出问题】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歌曲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教师讲述:《爱我中华》唱出了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情景。【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
教师讲述: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展示课题。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充分注重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通过情境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唐朝边疆各民族分布图》
回纥西突厥东突厥靺鞨吐蕃南诏 【提出问题】从图上看唐朝边疆生活着哪些民族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观察唐朝边疆各民族分布图,能回答出突厥、回纥、六诏、吐蕃、靺鞨等。
创设情境:图片展示了唐周边众多的少数民族,如果唐朝不解决民族问题的话,肯定对唐朝统治不利。假设唐太宗请你出谋划策,处理这一问题,你怎么办? 【生1】出兵消灭周边少数民族。
【生2】我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暴力冲突带来灾难,很难平民心,应该采取安抚政策。【生3】应该用和亲政策,就像汉代昭君嫁给匈奴单于一样。
【生4】我觉得应该区别对待。对有威胁的少数民族应当出兵打击,对那些比较小的民族应当主动和它交往,给它们一些帮助,它们就不会反对唐朝。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开动脑筋,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猜想,团结合作、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再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带大家来看看唐朝和这几个民族的关系。先看与东突厥的关系。
一、唐和突厥的关系
【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结合导言框向大家介绍一下东突厥与唐朝的关系?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能回答出:唐朝初年,东突厥经常南下骚扰。唐太宗积蓄力量,终于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授予官,赐给田宅,并时常宴请他。对东突厥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当官。
教师概括: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唐朝通过战争征服——优待——设机构管辖处理同西北各族的关系。为此,唐太宗赢得“天可汗”的称号,西北地区和睦融洽,安定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己从课本上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
二、唐和吐蕃的关系
教师过渡:学完了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交往。1.吐蕃简介 【提出问题】(1)吐蕃人是哪个民族的祖先?(2)他们生活的地区在哪里?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能回答出: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他们生活的地区在青藏高原。2.吐蕃统一 【提出问题】(1)吐蕃统一青藏高原是在何时?(2)完成统一的首领叫什么?(3)吐蕃的都城在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回答吐蕃统一青藏高原是在七世纪前期;完成统一的首领叫松赞干布;吐蕃的都城在逻些(今拉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方面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3.唐蕃和亲 播放视频:《文成公主入藏》
【提出问题】
(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求亲?
(2)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分小组讨论,能够得出:松赞干布因仰慕中原文明,想向中原学习先进的文化等,所以向唐多次求婚;唐太宗为了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所以也同意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设计意图:通过系列问题讨论和观看视频,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理解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创设问题情境: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提出问题】
(1)从诗中你能看出文成公主为吐蕃人民做出了哪些贡献?
(2)如果当时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3)文成公主入藏有何意义?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讨论后,能够回答出(1)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2)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茶叶、谷物、蔬菜的种子)等;还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等。(3)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通过层层设疑,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加深理解唐与吐蕃和亲的必然性,初步了解和亲这一政策对民族的交流、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师总结: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许多物资、技术与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提出问题】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讨论后得出: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
(1)材料中“降金城公主”指的是什么事件?
(2)“和同为一家”的是哪两个民族?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唐朝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的是汉族和吐蕃,说明了汉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多媒体展示:
唐蕃会盟碑唐蕃会盟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唐蕃第八次会盟而立。“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的誓言,历述了唐蕃双方和亲“永崇舅甥之好”的历史。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设计问题层层引导学生理解“和同为一家”的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明确唐蕃友好的史实。
【提出问题】假如你今天到西藏去旅游,你会看到哪些跟文成公主有关的古迹?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唐蕃和同为一家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调动学生对伟大历史人物的尊敬和自豪感。
三、唐和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关系
动手设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把唐和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关系设计成表格。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结合课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唐和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关系设计成表格。
多媒体展示: 民族生活区域民族渊源与唐朝的关系回纥色楞格河流域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靺鞨南诏云南苍山洱海一带 教师总结:唐朝处理同这些民族关系的共同方式:册封。
设计意图:唐和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关系属于选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便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引导学生看书总结列表归纳,找出他们政策的相似性。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引导认识唐对这些民族的册封,也是加强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表现。学生在比较中深刻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培养中华民族的认同情感。让学生带着任务经过自学、讨论、合作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提出问题】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双方都采用了哪些方式最终促使这种友好和睦局面的形成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能够得出:通婚、会盟、册封、战争等方式。
教师过渡:学习了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三种方式,我们脑中浮现出一幅各民族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和谐发展画面。唐朝为什么有如此融洽的民族关系?我们需要从史料中寻找依据。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提出问题】看到这句话,结合我们本课所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维吾尔族唐玄宗封其的祖先首领为怀仁可汗满族唐玄宗封其的祖先首领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其白族、彝首领为云族的祖先南王
【生1】唐太宗的话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生2】唐朝为什么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唐太宗吸取教训,认识到民族平等更有利于巩固政权,促进唐朝的发展。)
【生3】你能举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的例子吗?“贱夷狄”产生了什么后果?(西晋压迫内迁各族导致西晋被匈奴所灭。)
【生4】唐朝的民族平等政策对唐朝和周边民族有什么好处?(使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生5】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文明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良好影响.)设计意图: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博古通今:【提出问题】(1)我国现阶段的民族政策是什么?(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主要措施是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为此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主要措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设计意图: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根据本课所学,联系现实,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学以致用。【板书设计】
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回纥靺鞨南诏册封首领为怀仁可汗通商册封首领为渤海郡王与唐交往频繁册封首领为云南王与唐互相学习结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唐朝一视同仁、开明的民族政策【课堂总结】
依据知识脉络,概述主要内容:
突厥——
征服——优待——管辖
和同为一家 唐朝开明的吐蕃——“和亲” 民族政策 回纥 靺鞨 南诏
册封
各民族共同发展了中华文明,缔造了中华历史。
【教师总结】唐朝与边境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中,虽然也发生过战争,但战争毕竟是短暂的,更长的时期内唐朝与各族是友好共处的,在唐中央政府的帮助下,少数民族积极学习汉文化,与汉族共同开发建设边疆地区,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长期友好共同建设的结果。我们光辉灿烂的历史也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由此可见,唐与边疆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和平友好。
第五篇:第5课合同为一家教学反思
第5课合同为一家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在于吐蕃与唐朝的联姻,唐朝与吐蕃的深远影响。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统一后定都逻些游牧或农耕为业,尚武 松赞干布统一求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和亲,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和同为一家。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了建立与唐朝的友好关系做了很大的努力。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不同于一般的和亲,而是传播友谊与先进生产技术、文化的使者,推动了吐蕃社会的进步。
为提高教学效果,宜尽量采用电教手段(手法可多样,如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采用教师边讲述边写投影形式,重要的年代、地点、人名、族名亦可由学生书写投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讲清楚各民族的发展线索,教学宜采用图示法,结合讲述议论法。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图画,以期使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课讲述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国现在的边疆地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