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时间:2019-05-13 21:5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教育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第一篇: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级________________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当代小学班级主题班会内容与形式的改革

研究

学 院 名 称: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小学教育 学 生 姓 名:陈雪薇 指 导 教 师:张海钟

教授

二○一二年四月

郑 重 声 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 日期: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专业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教师职业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尤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社会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班主任专业化” 在此基础上提出。班主任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其专业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

主题班会作为班主任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参与班级管理与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体现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专业化发展水平。主题班会的组织召开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领域,随着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也备受关注并逐渐成熟。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作用。

主题班会是班会在班主任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班会活动形式,它能增进班级的整体意识,拓展学生相互教育的途径。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主题班会与以往相比,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进行改革。近年来,主题班会开展的内容与形式也不断的进行改革,成为班主任越来越重视的一种管理班级的手段。

一、小学班级主题班会的历史考查

二、当代小学班级主题班会的内容

(一)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确立和策划班会的内容

主题班会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必要活动,它可讨论思想品德问题,也可以讨论班级工作,还可以让学生谈认识、交流思想、介绍经验,开展表扬与批评。开好主题班会,首先要确立与策划好主题,明确主题班会的内容。主题的策划,具有导向性作用,它将确立班会的发展方向,并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如何进行主题的确立与策划。我认为主要在于把握好三个原则:教育性、针对性、计划性。

1、确定教育目的,富有教育性。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自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内容的确定与设计,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还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学校、年级、班级的不同而结合实际来开展。例如,针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模糊或错误,可以组织《为什么而学习》、《以优异成绩向祖国汇报》等主题班会,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可以组织《人生路怎样走》、《生命的意义》、《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美好》等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首先品质方面的教育,如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2)端正好学习目的、态度的教育,如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教育;(3)创“三好”、比贡献教育,如对学生进行创“三好”教育、“五讲四美”教育,爱集体教育、爱劳动、比贡献教育等。在确立和策划主题班会内容时,必须思想明确,知道主要是解决什么思想问题,应该怎贯穿教育性,达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认识。只有这样,主题班会才有实效,才不会流于形式。

2、结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主题班会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内容的确定必须寻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广泛选取题材,进行筛选、提练、策划、组织、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学生因为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他们大多数都希望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给学校中的新教师、新同学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因而表现就比较好。作为班主任,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地对学生们进行点拨、引导,组织诸如《要珍惜学习的好时光》、《我爱我的班集体》等主题班会,使学生的心头升起理想的光华,使他们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要做到有针对性,班主任必须善于搞好调查研究。作为班主任,对于本班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风气、健康状态、舆论、班风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摸清学生状况,抓住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促使学生的思想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针对部分学生成绩突然下降的情况,班主任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分析原因,然后召开“改进学习方法和时间赛跑”的主题班会。使同学在讲座和交流中明白苦学和巧学要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的道理。

3、认真确立内容,做到计划性。主题班会必须有计划性,有严密的序列步骤,不能随意而发。教育性、计划性三者是统一的。首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出一个总体方案。其次,对所在学期的班会活动有一个总的计划。第三,对组织每一次班会要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如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采用哪些内容和形式,达到什么教育目的等等。有了计划,主题班会就会目标明确,进行顺利,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三、当代小学班级主题班会的形式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受师生欢迎的极富教育意义的组织形式。如果组织得好,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班会的形式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要不拘一格、丰富多彩,要充分做好发动,准备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班会的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溶为一体。那么,怎样组织和召开主题班会,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是我们需要慎重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主题班会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阶段。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思考,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喜欢参加新颖活泼、知识性强、富于幻想的活动,而对抽象的、空洞的说教不怎么感兴趣。因此主题班会必须适应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活动之中。例如:要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时,就在会前组织学生搞家乡调查,让他们去浏览家乡的名胜,查阅有关家乡的历史和现状,访问老人等,然后让他们把调查所得拿到班会上交流,会上,有的同学介绍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的风光和历史,朗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的介绍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和地位;有的介绍“英雄城”的名称由来;还有的同学介绍南昌花园城市的建设规划和进程……这样,仿佛在同学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幅家乡南昌的美丽画卷,同学们在活动中深受鼓舞,为自己生活在南昌而自豪,也坚定了早日成才、把家乡建设得更美的信心。当然这也要因地而异,要符合实际。

(二)不拘一格,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好主题班会,除了要有好的内容之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和生动。主题班会可以有如下一些形式:

1.论理式主题班会

这种班会主要是对问题进行论证和阐述,以统一、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如“青春的价值是什么”“人才成材百例的思考”“班级轶事面面观”“友谊与事业”等主题,就可以采用论理式班会形式。细分论理式班会又有直接论理、辩论明理、研讨识理等形式。论理式班会的目的是要把“理”说透,使学生信服,所以要求论证有据,内容翔实,逻辑严密。

2.交流式主题班会

这种主题班会主要是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借鉴,也可以请校外的相关人士与学生交流。如“学习经验交流会”“生活教育了我”等主题,就可以采用这种班会形式。开好交流式主题班会的关键是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引发学生从心底对所交流经验的钦佩和赞赏之情。

3.文体型主题班会

文体型主题班会是通过文艺体育形式进行的,具体形式有:讲故事、唱歌跳舞、诗歌朗诵、相声、猜谜等,也可以是绘画、书法、摄影展示、表演等,如:以“祖国,您好”为主题的国庆文艺演出,以“笔下走龙蛇、丹青绘宏图”为主题的书画表演,以“向着更高、更强、更快”为主题的班级运动会等等。这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是学生展示才能、发挥创造性的好机会,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锻炼学生组织能力的好机会。文体型主题班会气氛活跃,寓教于乐,能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激励和艺术上的熏陶,很受学生欢迎。班主任要尽量使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能够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4.竞赛式主题班会

这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是针对学生的竞争、好胜心理所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在“两军”对垒中,融入哲理性、知识性。竞赛内容可以有智力、知识、实事、能力等,如:“我和ABC交朋友”趣味英语竞赛,“我在2001年”演讲比赛,“漫游智力世界”学科智力竞赛等。这种形式的班会,学生情绪高涨,气氛热烈。组织这种班会,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注意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学生发动得越广泛,关注程度和参与热情越高,效果越好。

5.纪念性或庆祝性主题班会

纪念性或庆祝性主题班会主要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名人的纪念,对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的庆祝等。它往往与社会的纪念活动、庆祝活动相配合,如:以“老师,您辛苦了”为主题的教师节颂教师班会,以“送旧迎新庆元旦”为主题的元旦文艺联欢班会。这种班会搞得好,感染力强,效果好;搞不好,容易走过场。所以,班主任要把纪念什么、庆祝什么同教育主题结合起来,寻找最佳的结合点,使学生在熟悉的纪念日、庆祝日里,得到新的启迪,受到进一步的教育。班主任还要注意纪念性主题班会教育效果在日常生活的延伸。

6.实践性主题班会

实践性主题班会是以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过程中受到的教育为主题举行的班会,如:以“祖国万岁”为主题的参观祖国变化图片展的班会,以“家乡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游览名胜汇报班会,以“剪得报春第一梅”为主题的“记者”招待会。这种班会能深化学生的实践体会,使学生更深刻领会实践的意义。实践性主题班会的特点是亲耳所闻、亲眼目睹,有真情实感,对教育内容印象深、领会快。7.模拟式主题班会

模拟式主题班会是模拟一种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与时间老人座谈”想像情境班会,“警钟在这里长鸣”模拟法庭辩论班会。模拟式班会的主题与内容要适合青少年的特点,能增强学生的想像力和实践能力。这种班会组织得好,气氛逼真,学生身临其境,兴致高,教育效果也会很好。

以上是我对主题班会及开展主题班会的几种形式的思考和总结。班主任要开好主题班会,选取的班会形式不一定是单一的,可以融合多种形式。无论选取什么形式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治能力,是开展主题班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基本原则。

搞好主题班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多样化,才能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满足他们求知、增长才干、抒发思想感情、关心时事政治和走向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受到教育和锻炼。需要强调的是,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选制裁发挥最佳效果和最富教育意义的形式,以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智慧的启迪,人生道路的选择发生影响。

(三)充分做好发动、准备工作 充分的准备才能使班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准备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教育学生的过程。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更重要的是发动学生,使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准备、组织召开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参谋,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由老师包办人替。

第二篇: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教与学;构建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新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启发思维的关键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质疑;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3.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构建;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

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拱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期四次的团队观摩话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进发了成功意识。

4.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习惯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绩公布于众,然后仔细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可能会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但频繁用这种手段,甚至将之作为控制、刺激学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长期如此,将破坏学校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教育无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利益。我们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阅读资料、师生交流诸多方面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多种途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农村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学校;只能是杯水车薪。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不足百名师生的“袖珍学校”,集中力量和资金建设示范化学校,因地制宜抓好“计算机、闭路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乡镇网”及各个学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农村独特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农村进行新课程改革,环境、设施等并非课改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然而,没有活动场地、没有专业教室……,时刻困扰着课改的如期进行,作为课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农村那些平凡朴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诸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促泥鳅、扭秧歌、舞龙灯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引导得当,并加以创新改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协作尝试、说课评课、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五)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无论是实施课改年级的教师还是其他年级的教师,都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纵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六)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课改文化氛围。

第三篇: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合集10篇

【篇一】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改善建议

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不断发展前进的阶段,除了城市之外,农村的小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针对于山区教育提出了富裕,文明,和谐的发展目标,以此来大力提升山区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对于我国农村小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以重视,因此,想要对其进行改变,就要从教室素养和山区的条件出发,进行改善。

关键词:农村;

小区教育;教学质量;现状与研究;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较多,所以在教育领域内还没有将优秀高质量的教育落实到全面化管理,很多偏远山区的教育相对比城市教育会显得很薄弱,尤其是在学生成长起步的小学阶段,就已经有教育方面的重大缺失,因此,农村的教育管理是不能再被忽视的。另外由于我们的经济政策影响,很多山区孩子会跟随父母来到城市读书,由此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完善,不均匀。本文将针对于西部山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与研究做出浅谈。

小学教育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1.教师结构不完善

经过对近几年的教师流动现象研究,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趋势,即是山区教师走向城县,而城县教师走向城市。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不均匀,城乡差异化过大。但这种流动不是循环性的,而是单一的,即是在西部教师群体中,只存在教师流出而不流进的情况。

2.优秀学生外流严重

我国家长对于子女的传统教育理念都是望子成龙的,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去更大的城市更大的公司发展。所以无论孩子的家庭条件是好还是不好,家长都希望孩子去往更广阔的天空。同样的,农村的父母也是这样的思维,他们比城市中的家长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不惜一切将孩子送进更大的校园。而同时也有很多学校为了扩招优秀学生,给山区的学生提供很多教学的便利条件和资源,更加加深了优秀学生的外流状况。

二、农村小学的改善与提升

1.对西部小学加大关注

所谓尊师重教,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一个人的素养培养和认知养成是从小学开始,所以人们更要加大对这方面的关注。相关教育部门需时刻号召全社会对农村小学给予关心和了解。地方相关管理人员要从小学的根本治起,加大对师生的管理力度。组建相关的专业人员时常去教师和学生家里走访,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分析加以改善,同时也要时刻了解学校的情况,做到发现问题立刻解决的程度,并在每学期末为教师和优秀学生设立奖励制度,以此培养学校,教师与学生的三方感情。

2.加深教学与外界的连接性

由于农村小学本身的条件有限,因此教师很难像城市的教师一样有更多机会开阔视野和认知。学校需要对这方面加以重视,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施教者,因此一定要注意教师的进步和扩展学习。学校可以要求一些社会中相关的教育研究者来学校进行讲学,对其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工作给予评价。邀请名人的另一好处就是可以提升社会对山区小学的关注,更进一步的取得更多关注。

三、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实践策略

1.加强教师素养的提升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每天都要面对的人。因此,农村小学即便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比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思想认识,建立师生感情等。并对此类培设置严谨的规章制度,让教师能真正的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培训内容可以从教学理念,现代创新教学方式,管理手段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全方面的提升。

2.制定周密的校园管理制度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农村小学要从日常管理到课堂教学都制定出一套周密严谨的计划,为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做到坚实的保障。学校可以组织所有教职人员一起参与讨论,将大家的建议与创意汇总,以此更全面的运用进校园管理中。通过严谨而环环相扣的形式一步步展开工作,保证校园的顺利运营。

3.提升校园办学水平好品味

农村小学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一定不能忘了对于校园文化的重视。将学校变成教师和学生的第一个家园,通过基础建设与设施来弘扬文化发展,可在校内设置公告栏以及校园黑板报,展现适合师生发展的内容。增加对师生精神文化的培养,丰富校园生活。比如每逢过节时,学校就可以组织师生进行运动会,合唱比赛,以及绘画书法比赛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整体校园的精神品味。

最后,对于农村小学的教育是刻不容缓的,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投入进西部教学的发展中,由此让优秀教育资源更加均匀,将农村列为重要发展对象,让那里的小学都能顺应时代发展解决教育不完善的问题。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加以重视和关注的,共同为社会教育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古宝东。山区教育任重而道远--我县农村学校教师现状调研[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1.【篇二】

新课改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其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事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其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现状;措施

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成长,把素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将以学定教作为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通过深入研究新课改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可以进一步推动新课改教育的发展.一、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实际教学管理情况来看,其新课改教学的推广和实施状况还是比较好的.无论是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还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了长足进步,因此新课改教学的实施情况目前还是较为乐观的.但是仍然有很多客观因素的存在,使新课改教学的发展受到阻碍,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硬件投入不足

在教学工具建设方面很多学校没有落实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在小学教育硬件设备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图书馆、电脑室使用率低,其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处于停滞使用状态.学校领导往往在校外领导检查时制造出学校拥有良好学习环境的假象,这和平时教学管理截然不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二)师资队伍建设没有达到标准

和新课改的要求相比,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远远不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部分教师在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业务素质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这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息息相关.另外,部分教师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運用不到位,距离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还很远.以上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三)过于看重成绩,忽略了学生全方面发展

新课程培养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但目前很多学校仍遵循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过于重视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用脑思考的过程.甚至有些学校把原本设置为体育、音乐、品德等课程的课时课换成语文、数学等这些课程,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观念的错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二、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和重点就是建立一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具有过硬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确保小学教学工作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的保障.当前的小学教育应把提高体综合素质作为首要任务.作为教师,应从自身出发,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加强个人修养.(二)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对于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精神,教师应该深刻的理解并认真的学习,按照新课改的精神要求自己,接受并落实新课改的观念,摒弃陈旧思维,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为教育目标,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指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和人品.此外,教师不能只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要根据新课改的观念建立起新的适合学生的考评体系和评价标准.(三)对小学教学管理方式进行改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引进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不仅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应该充分了解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动态进行及时掌握,制定有效的、合理的教学决策,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新课改新理念.,增强小学教师的责任心,调动其教学积极性,为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作出贡献.另外,学校还应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朝着综合性、多元性以及激励性等方向发展,不但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还要促进学生个性化以及全面性的发展,实现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四)增强学生作业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对其内容认真思考,确保所布置的作业对于学生当天所学知识的巩固是有帮助的.学校也可以通过采取作业报告的形式,对教师作业设计加以监督,以提高教师的认真意识,促使教师提高对作业设计的重视,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有创新性、针对性的作业,提高作业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要对学生作业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和反馈,并且有针对性的在课堂上对学生指出并纠正,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三、结语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新课改是改善其教学管理的一个契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认真分析和反思.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和内容,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的解决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

[1]汪胜奎.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179-180.[2]冯正桥.新课改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99+108.[3]滕久丰,张鹏翼.试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108.【篇三】

小学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的运用

摘要: 小学教育是义务制教育的初期阶段,对学生教育来说,这个阶段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的人本管理是加强教育的手段之一,有效的人本管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本文就中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人本教育在此阶段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人本管理;中小学教育;应用方式;

引言

学生正式步入学校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从小学开始,中小学阶段教育对学生的整个教育阶段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中小学的教育除了授课以外,还需要传道,这里的传道可以理解为人本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是大有裨益。如何加强中小学阶段的人本教育也是近两年教育行业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一、中小学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学各大学校在教育管理中普遍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偏向于形式主义,即教师在学生教育方面过多地将重点放在课堂,认为只要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足够应付教育局测试就行了。再加上传统的教育方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课堂活跃度也不高,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并没有完全互动,很多学生在心理上是惧怕老师的,这样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学生认为学习是一项任务,抗拒学习的心理会随着年龄增加愈发强烈[1]。教育模式过于单一,教育太过于注重模式,注重章法,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使得目前的教育管理方式始终停滞不前。

二、人本管理的重要性阐述

中小学教育需要将人本管理的内容渗入进去,通过人本方式可以让学校的学习氛围更加融洽,学生之间也能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人本管理的实现,可以让教师在对学生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我价值,而不是仅仅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连接线。教师通过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等方式,教会学生书本知识以及为人处世,学生在接受人本教育的过程中会更加尊敬教师本人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而学生本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效果。这才是将人本教育渗透到管理工作中的最重要目的。人本管理有助于实现中小学教育的管理目标,因为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教育,以人为本,注重并尊重人的主观意识,这种管理思想能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管理思想不再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管理工作效果事半功倍。

三、人本管理的实际应用

将人本管理渗透入教育工作的初期阶段自然是先将人本思想植入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管理理念中。在对中小学生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思想变化、身体变化,总之一切以学生为主,不管是从接受知识的能力还是适应学校生活的角度,都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坚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加沟通。而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也要多沟通,及时汇报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情况。长此以往,在教育工作中,可以有效形成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稳固的三角关系,维系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而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也体现了人本教育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人本管理既然作为一种管理制度,自然要将这项制度落实到纸张上,构建人本管理制度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一方面要建立民主化的决策制度,学校的教育工作并不是学校管理者独裁,任何决策需要管理者依据教育局的政策,与教师、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相互讨论,让学生、教师都能积极投入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争取做到决策透明化、民主化[2]。另一方面,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也是人本管理制度的内容之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相对于传统教育结果为主的教学管理方式,更加贴近人性,走进人心,这样的制度也更加具有灵活性,学生以及教师们对遵守这样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制度,并不会产生太多的抱怨、抵触等负面情绪,为教师创造了更多教育机会,也让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与知识能一同发展。

小学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的运用

构建人本管理中的激励制度以及评价管理制度。可以将教育的本质理解为服务型,教育工作者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所服务。人本管理中增添激励制度,对敬业教师、优秀学生进行物质奖励,虽然是物质奖励,但是学生以及教师可以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认同感对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通过激励制完全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动力。而评价管理制度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通过评价体系,让教师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这项制度对于教师的行业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结束语

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复杂且严肃的系统性工作,传统的教育以学校意愿为导向,因此学生容易对教育产生抵触心理。但人本管理的渗入,学生会明白自身的重要性,让学生积极投身到被教育中,通过人本,让学生了解该如何与自己的授课老师相处,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也为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文英国.简析“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华夏教师,2017(2):14-14.[2]江燕,陈几香.浅析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现代企业教育,2019(14):91-91.【篇四】

小学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启迪

摘要: 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对人才培养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对此,有些学校的教师在结合自身的前提下,借鉴成功教育经验,勇于创新,找到了很多管理方法,人本化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小学教育;管理;人本化;问题;启示;

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对人才培养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对此,有些学校的教师在结合自身的前提下,借鉴成功教育经验,勇于创新,找到了很多管理方法,人本化管理就是其中之一。下面,笔者将进一步阐述人本化管理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启示。

一、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教育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一直被动地接受知识。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讲解和授业以及解答疑惑上,只要不在这个范围,就会被认为是不符合常理。另外,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因受影视教育和多项制度等限制,把课本当做是最关键的工具,根据学校制度学习和生活,致使学生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学习积极性不高。

小学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启迪

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利用分数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整体素质,并且以此对教师下评论,这就造成小学管理过于重视三大主要课程,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小学阶段处于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二、人本化管理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启示

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以往教育模式当中,教师始终是扮演教育主体角色,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人本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绝对的尊重,将学生当做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进而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实现全面的发展。

关爱学生应该将爱当做根本。在人本管理思想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和工作人员在组织教学时,必须将爱作为核心进行教育,利用关爱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保证教育民主化。

管理学生时,必须要做好引导和表扬的工作。小学时期的学生,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主客价值因素还没有完全成熟,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并且给予充分肯定,转变仅通过成绩评价的方式,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利影响,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进而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提升教师个人素养。

想要管理好学生,教师必须要发挥榜样作用,所以,教师必须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想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关注自己专业技巧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断学习新的教学观点和思想,把全新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活动。

3.关注教师日常生活。

管理者应以具体生活当做切入点,了解教师的生活情况,及时给其提供帮助。因为教师奋战在教学前线,需要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和较多的教学目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教师一定的奖励,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升教学品质。

3.强化教学管理。

以往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很难达到当前教育提出的要求。当前,新型教育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凭借便捷高效的优势,加快了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在这个时期,对于管理者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拥有扎实的管理知识体制之外,还要掌握多样化的管理方式,达到教育管理创新和发展的要求和目标。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其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怎样发挥人本管理思想,激发起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应该重视创新的要求,将其优势发挥出来。学校管理者必须要站在战略的地位进行管理,制定培训方案,组织业务学习,给管理效果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文通过分析和阐述人本化管理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启示,能够优化学校管理模式,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小学人本化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篇五】

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人文关怀的应用

摘要: 学生的教育管理活动是学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校能否实现有效管理,同时也体现了人才培养是否能达到目标。教育人员不仅要保证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能实施高质量活动,还应该关注到学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因而小学在教育活动中应贯穿人文关怀理念,不只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作为追求目标,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方向。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教育管理;人文关怀;学生心理;

一、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儿童刚开始接触真正的学校教育,就是从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开始,而小学阶段更是从“玩乐”到“学乐”的重要过渡时期,但在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太多弊端,比如管理模式的刻板和师资的有限,制约了管理与时俱进的发展。因此要突破传统教育的管理模式,重组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原则,培养新时代需要的新青年。

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人文关怀的应用

二、小学教育管理现有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学生心智的研究

小学生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主要体现在心智的相对不成熟,但学校教师通常忽视对学生心智方面问题的关注,由于遵循的是“成绩定好坏”的基本原则,导致教师不仅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有着盲目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显得枯燥,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提升学习兴趣,最终影响到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

(二)师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大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还是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考核学生,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仅仅关注成绩,而对于自身综合素养的培养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学中的关键角色,但我国的小学教师却出现学历相对较低的情况,并且一旦参加工作,培训机会也不多,这就造成我国部分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无法得到更新,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与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三、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特点

(一)有进取心但自制力较差

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会由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肯定,而影响到他们接下来的判断。他们同时也会因为心智未成熟而导致自控力不强,时常会自我否定。

(二)重视感情,缺乏理智

一方面,小学生比较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比较重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同学与老师对自己的喜爱;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思想及感情还不稳定,他们非常容易被客观世界左右,办事容易冲动缺乏理智。虽然有时会固执己见,也有时会与人争论,但最终还是会懊悔自己的冲动行为。

(四)能够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

尽管小学生思想不成熟,但是他们自我判断能力却在不断增长。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很快就不会再愿意被动接受他人对自己不客观的评价,与此同时也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最后形成自己的判断,而这个判断结果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

四、在小学进行人文关怀的有效方法

(一)科学看待并协调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的矛盾

在小学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其实是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统一体。但由于它们各自的属性与价值取向都不尽不同,所以才会出现“人性”与“制度”的矛盾,所以,学校应该将二者的属性与价值取向进行不断对比,尽量做到客观把握,并且要在不违反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规定的原则上制定科学与人性相统一的标准和规章制度。

(二)重视教育管理者———教师

小学教师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学校管理中的管理对象,毫无疑问,学校应该要求教师怀有人文关怀的理念教育学生,与此同时,学校也应关注教师的心声,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尽快将人文关怀同时运用到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设身处地地为教师考虑,只有真正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公平的机会,尊重教师的价值,倾听教师的想法,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让教师沉浸在人文关怀的氛围中,教师才能自觉将人文关怀的理念内化心中。

(三)重视对受教育者———学生

教育管理要重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教育,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教育。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和生活经验的不同,鼓励学生创新性地思考,允许学生对知识提出质疑,让学生感受生命成长的意义,愉悦地度过生命中美好的童年生活。

(四)建设有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怀有人文关怀的理念,去聆听教师真正的声音,只有关心教师,关注到教师的真正需求,才能从心底激发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效能感。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领域,展现出对学生有帮助,对教学内容有启发的心境。

建设有“人文关怀”取向的现代教育管理过程,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引入这种理念会遇到诸多阻碍,但只要学校与教师把握得当,协调好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二者的关系,找到多种因素的契合点再融汇到小学教育的管理过程中,就可以达到管理的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务蒙.基于学生心理的小学班级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8).[2]杨晓梅.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才智,2013(31).【篇六】

论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持续改革和创新,小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小学教师要想促进教育方式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化特征以及不断改革的教育体制来进行多样化的创新,从而促进小学教育方式方法达到最优化。本文主要对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方略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推动小学各项教学活动更好开展,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快速的提高。

小学教育

关键词:小学;

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方略;探究;

近些年来,在国家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环境和背景下,小学教师要重视教育方法和方式的持续革新。在各类科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除传统教学观念和思维的禁锢,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充分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化特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丰富小学教学的内容,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小学教育方式方法达到最优化。

一、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教育方式方法的最优化,能够促进有效地提升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逐渐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能够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快速、有效地提升小学课程的教学品质,使得小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更好的提升,更好地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方略探究

(一)课程教学思维、观念的有效革新

近些年来,在新课改的环境和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要变革掉传统、落后的教学思维和观念,结合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和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案,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小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化创新

实现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创新。如果教师一味地运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的教学氛围很难被活跃起来,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被调动和激发起来,不利于提高小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又好又快地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最优化,小学教师必须要进行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化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下收获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次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因材施教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还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或者多种教学方法来强化小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达自己的学习意见和想法,逐渐提升了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促进小学多样化课堂教学的更好开展,逐步实现小学教育方式方法的最优化。

(三)学生主体性教学地位的充分尊重

在以往的小学课程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受教的地位,在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和现状下,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发,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得不到更好的缓和和活跃,不利于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现如今,国家教育制度的不断革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地位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更好的重视。因此,为了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最优化,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鼓励和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研究知识,并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四)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善教学流程

小学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够过分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完善和提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地融合起来,不断完善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流程,并在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和渗透,逐渐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学习和探索各学科的知识和内容,从而强化和加深学生对小学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各学科知识,并逐渐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去,在实践中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所学知识的运用内涵和价值。教师在教学流程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学习和课后的复习工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出适合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方法和模式,最终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最优化。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品质,并实现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的目标,教师要革新旧的观念,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参与课程教学,促进小学生能够取得更加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恒。关于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的几点思考[J].速读(下旬),2014(9).[2]梁玉。浅谈小学教育方式方法[J].未来英才,2018(4).【篇七】

分析高师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的现状及困境

摘要:教育见习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实践活动。本文论述了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前期准备、过程指导、后期评价与反思的困境,并提出了突破困境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育见习;困境;突破;

教育见习作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实践活动,是师范生获取实践性知识的必要环节。分析当前高师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的现状,发现其面临着诸多困境。

小学教育

一、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的困境

1.教育见习前准备不足,见习目标和任务模糊

多数高师院校的小教专业在见习前都有动员大会,口头传达见习的精神和相关要求,但见习后较少总结和反思。由于见习时间短,匆匆进入小学,虽然在形式上有目标和任务,但是多数学生对于教育见习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是不明确的。笔者曾经随机问教育见习的学生:“在进入小学前,你有没有做过一些准备工作“,绝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这说明学生对于教育见习的准备是不充分的,这样很难保证见习的质量。

2.教育见习过程的指导不到位

教育见习过程中的指导主要是两类教师,一是高师院校的专业指导教师,二是小学一线的教育教学教师。调查研究表明,高校教师教育者的实践素养缺失,对于师范生教育实践的临床指导能力不足,往往象征性地指导,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一线指导教师一般都是由该校教育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担任。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学校之间又存在着差异,这就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存在着指导态度、能力和效果的不同。加上小学一线指导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指导学生过多,无法与高师院校指导教师及时有效交流,最终导致指导深度的差异。

3.教育见习后的评价与反思不够,见习效率低下

虽然多数院校要求学生见习后进行反思总结,并撰写相关材料。但是多数学生都是应付了事,很少有主动进行反思的。另一方面,高师院校的指导教师也缺乏反思意识,在教育见习后鲜有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见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自己。

多数学校都是在教育见习后由见习学校指导教师给出一个评分或等级,比较笼统。一些指导教师为了见习生回学校“好交差“,更是只谈优点,对于不足则一笔带过,这样的见习效率是低下的。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困境的突破

1.提高认识,明确教育见习的目标和任务

大多数见习生对教育见习的理解局限在“体验做教师的感觉,看看小学“的层面,在教育见习总结中也仅仅是“经验不足,还需学习“,显然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教育见习最重要的是让小教专业的学生明确教育见习能够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以及今后学习的方向,只有正确认识这一点,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见习质量。

2.优化教育见习指导教师队伍,切实落实指导任务

高师院校的教育见习指导教师要更新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实践指导能力。如果指导教师自身不深入小学一线,不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不听课研课,只会在高师院校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小学教师的。另外,高师院校的指导教师要主动积极地与小学一线的指导教师沟通交流,做到相互促进,信息共享,真正落实指导任务。

3.及时总结和反思,注重教育见习的效果与评价

教育见习作为师范生培养的教育实践环节,其质量如何,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从小学教育专业出发,根据小学教师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见习评价机制,细化评价内容、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借鉴国内外经验度,从教育见习前期准备、过程监督、后期总结与反思等方面全程评价,以提高见习效果。尤其是要落实总结与反思,做到及时、主动、有效,改变过去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只“见“了,没有“习“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彭艳红。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困境与突破[J].文学教育,2018(6)

[2]黄正平。关于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9(04)

[3]梁萍云。用“做、学、教“教学法,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J].教育探索。2008(10)

[4]刘久成。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及其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08(06)

[5]冯善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生成[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7(01)

【篇八】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世界地位的强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和乡村居民关注的重点及热点问题;农村小学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在新的教育环境和时代要求下,如何加快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后,力求寻找方法和途径来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建议;加强提高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为强国梦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农村小学教师现状

1.农村小学教师稀缺,缺乏高学历的专业人才:由于农村客观环境比较差,生活条件艰苦,很多高学历专业的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偏远的农村工作,导致农村小学教师比较稀缺;在农村小学中,年龄大的教师偏多,尤其是四十五岁以上的教师偏多,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观念相比于青年教师而言要稍微陈旧一些。

2.农村小学教师的心态:由于身处穷乡僻壤,生活及信息闭塞,教师长期处于一种疲惫状态,容易产生沮丧心理,造成自我认知度低。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农村家长素质低下,侮辱甚至殴打教师,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使一些农村教师自感社会地位低下,从而产生自卑自闭、偏执敌对的教育心理情绪。

二、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及学生现状

1.农村小学资金匮乏,教育硬件设施相对落后:近些年来,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农村小学的投资建设,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学校数量众多等因素,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无法能够让所有的农村小学都能够获得资金建设。这种资金匮乏导致许多学校的教学环境差:简单的教学楼、拥挤的办公楼、凑数的食堂和学生宿舍,教师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宿舍,甚至在一些偏远山区,连简单的硬件设施都没有,更别提一块标准的操场和先进的教学器材了。

2.首先农村学校的学生起点低,底子薄,缺乏自信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等;其次农村家长的“读书无用论”观点造就了一批问题学生,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伤透了脑筋;再次是留守儿童的逐年增加以及部分家长的陈旧观点,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学生厌学,读书无用,在校养骨头等观点,更加剧了教师心理问题的严重化。

三、关于农村小学的问题的思考

1.学校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交流,获得有力帮助与支持:对于农村小学而言,要想发展,创造出好的教学环境,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对学校进行建设。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他们的支持,在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拨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其次,学校还要与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寻求帮助,希望公益机构或者大型企业为学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让农村小学的学生能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最后学校要将获得的资金用于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同时也要配备相关的教学器材,如音乐课所需的音乐器材,钢琴、手风琴等;如体育课所需要的篮球、足球等。

2.引进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学校必须对教师聘用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在薪资福利上一定要保证其优厚性,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其高学历人才的津贴补助,以此来吸引高学历人才在农村小学进行教学。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要给予正式编制,要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在农村小学工作,这种新鲜血液的青年教师的引进,不仅能够激发农村小学的教学活力,带来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想法,还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其次,对于本校的原有教师,要实施教师考核和评比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教学素质低、教学效果差,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或者提前退休,以保证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3.各司其职,合理配置专业化教师:农村小学对于教师配置上,要进行合理的规范,只允许专业的教师教授本专业的课程,不可以同时还教授其他课程。一个教师兼任好几门课,不仅学生会产生厌倦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授其他几门副科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压力大,精力不够充沛,对教学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篇九】

小学教育软环境分析

要:小学教育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下开展,而教育环境又区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而教育的软环境是指硬环境之外的那部分环境,体现为学校软环境、家庭软环境以及社会软环境.将软环境的概念引入小学教育中,有利于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在新时期对于小学生的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小学教育

软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软环境的概念最早应用于经济层面,作为硬环境的相对概念,指的是一般物质条件之外的一些和思想有一定关系的东西,例如文化、制度、机制等.教育是一种人类活动,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因此教育环境是必须的,并且区分为软硬两种.教室、课桌、仪器设备等属于教育的硬件,和之相对的软环境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的正常开展会产生影响的那部分环境,体现为学校软环境、家庭软环境以及社会软环境三个方面.小学教育中的软环境分析,主要是为了保障教育活动的进行并提高教学质量而需要的非物质性因素.包括教师的素质水平、人格魅力、教学方法等,也包括家长态度、家庭氛围等因素.本文将主要从学校教育软硬件出发分析,对当前学校软硬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一、小学软环境分析

(一)小学教育软环境的内涵

教育事业的顺利推进无法离开环境的支撑,软环境是整体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教育的对象为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有独特之处,软环境中例如文化、思想等会对孩子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小学教育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的涂画,软环境则是从思想认识方面对这张白纸进行描绘.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旧爱之管,培养高尚的情操,都需要从软环境着手,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二)当前小学教育的软环境问题

首先,师资配备状况不均衡.当前部分地区的教师数量仍然存在相对不足的情况,由于数量不足导致的教师工作量增大,由于时间增长工作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都不会太高,效果无法显现.有的教师宁愿到乡村小学去教师,由于硬环境方面农村也在不断得到完善,而农村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相对较少,对教师的压力反而较小.并且教师的待遇普遍不高,虽然近年来工资待遇得到调整,但是和不断上涨的物价相比,仍然无法满足教师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当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问题是影响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软环境问题.其次,教师的思想道德问题.教师的素质对于教学有着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部分教师素质低下的问题,教师常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小学老师往往会成为小学生崇拜的对象.其言行举止经常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能够维持公正、真诚、公平等形象,将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效果,有些影响甚至会持续一生.因此,当前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道德素质不高将会对学生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再次,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过多地依赖教材是当前小学教师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对教材的认识没有发生改变.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记载了学习所需的全部知识,因此其权威性不容置疑,其学术性和知识性不容挑战,教师应当以教材为本,不能脱离教材,教学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习主要就是根据教材,学习其中的知识点,而考试的重点同样是教材,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最后,教师的角色转变不够彻底.教师在过去的课堂中起着中心主导作用,是知识权威的体现,承担着主要的教学任务.而学生一贯是服从者和接收者,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因此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模式如果至上而下的灌输和当前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角色就是如此,无需进行转变.这是一些教龄相对较长,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教师的感想,对原来的角色无法摆脱,无法转变为新课标所要求的新角色.二、小学教育软环境的完善对策

(一)教师应当转变角色

首先,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促进者”,而不是学习的主导者.1946年,爱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实验表明,同样的知识由有学生自主发现比教师直接讲授的记忆效果对比.这就说明了,学习的方式和渠道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讲授.充分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对知识的学习有好处,还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而“引路人”教师在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培养学习能力,而且要逐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核心任务,也是其应当具备的素质.(二)教师应当加强职业技能的锻造

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基本技能的提高,以教师的书写规范性为例,开设专门的写字课,就必须有专业的教师,但是又要解决人员的编制问题.因此对现有教师进行写字技能培训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教师的写字能够规范美观,那么就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更具有说服力.学校应当对教师开展写字课程,坚持天天练字,只要经过一定的时期,就能够提高教师写字技能及规范性.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优秀的写字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要有相关的书法理论知识,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才能指导学生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字来.(三)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不是教材的奴隶,要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标改革以来,国家、学校实行管理体制,教师有着更大的空间来从事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应当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教材,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革.纵观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往往是分离的.教师应当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然后在理论上进行反思,才能对问题有科学的认识,通过多种理论框架来解决问题,经过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将理论升华,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促进.小学教育的软环境对于学生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软环境因素中教师软环境因素至关重要.本文从教师软环境因素展开分析,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于完善小学教育的软环境有所助益.参考文献:

[1]王春晖.信任、批判和挑战: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以浙江省农村英语教师语音培训项目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03)

[2]梁永平.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3(01)

[3]王智秋.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小学教师职前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篇十】

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要:本文在分析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基本现状的前提下,从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传统文化教育途径等反面提出了促进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深化发展的相应对策,希望能有所裨益.关键词:小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需要肩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加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需求,需要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一、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基本现状分析

1.小学教育中缺乏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相对单一;在小学教育中,很多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都局限于诗歌经典诵读以及孝道文化,忽略了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历法以及国画国乐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而且,尽管当我国已经适当地增加了一些传统节日的假期,希望能引起社会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广泛重视,但是很多小学都错过了这一契机,没有很好的对传统节日文化、传统习俗进行宣传教育,更没有结合传统节日对我国的国画国乐这些传统文化精髓进行传承教育,没有做好小学阶段的中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其次,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安排不足;当前我国很多小学都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设置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即使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在课时安排方面也严重不足.而且在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更没有对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小学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很多都局限于语文课程中对于古诗词的鉴赏分析,而至于小学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课程、音乐、书法以及体育课程中则很少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导致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教育完全脱节,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更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再者,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有限;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小学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且面对小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面都需要有针对性,这就给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然而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很多语文教师都承担起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在教学方法方面都相对单一死板,以阅读鉴赏和经典诵读为主,没有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小学生被动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往往无法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2.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而且西方文化中的饮食文化、节日文化以及网络文化对小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在饮食文化方面,麦当劳、肯德基以及必胜客成了小学生的最爱;而在节日文化方面,西方的万圣节以及圣诞节等让小学生在新鲜感与好奇心的驱使下大力追捧,而像中国的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对小学生却缺乏宣传教育与吸引力;在网络游戏方面,西方流行的植物大战僵尸、坦克世界等等都深受我国小学生喜爱,这些饮食、传统节日以及娱乐游戏等西方文化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很多的冲击,引人深思.二、在小学教育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对策

1.丰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家相关教育研究机构推荐了优秀古典诗歌诵读篇目,而且还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为小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营造了一定的空间氛围.然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局限于经典诵读,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利用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熏陶,对其日后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我们要丰富小学传统教育内容,加强传统的德育教育,例如引进儒学里的仁义和孝道教育,拓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结合具体的民族文化习俗,对小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帮助其树立高尚的品德,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2.重视小学传统文化师资力量建设.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关键影响,一方面我们要拓展师资队伍建设,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并对传统文化课程进行统一规划安排,提供小学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教育,鼓励教师主动去学习和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的语文、社会、自然、思想品德、音乐以及体育等各科目中渗统文化教育内容,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通过师生互动学习,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提高教学效率.3.在小学教育中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小学生受年龄层次的影响,普遍具有性格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很容易对新鲜有趣的事物产生好奇心,甚至是跃跃欲试.针对小学生群体这一心理特征,学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书画展、经典诗歌朗诵赛、传统音乐鉴赏、节日节庆活动等等,营造一种浓烈的传统文化氛围,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并积极主动得去学习传统文化,担负起国家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任.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拓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带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小学生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因此,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拓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必须引导小学生树立健康上网的习惯,进而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观看《百家讲坛》、《传统文化公益论坛》以及《图书中国》等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视频,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培养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深化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拓展小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将小学课堂学习与课外的网络学习相结合,能够大大改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质量.三、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关系到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长远发展,有利于塑造小学生思想品德,提高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引起国家、学校乃至各个家庭的广泛重视,在整个社会齐心协力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篇:本科毕业论文(小学教育)

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读的培养

者 指导教师

摘要:阅读的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特定的心智活动,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文本的言语与本然生活之间对应关系的过程。由于本然状态下的生活只能以直觉的形式存贮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这就决定了阅读的过程是文本的言语形式与主体的直觉经验之间进行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激活的过程。课文中包含的生活底蕴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人们在解读课文的言语时,无需把这些生活底蕴都找到。阅读主体只需找到其中的一种生活底蕴,并获得直觉经验,就能领会课文的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高,其收获就越多,其效果就越好。读书的形式最好是个人诵读或默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的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积极。

Language teaching focuses on the culture of the students’ read Abstract:The process of reading is to read the main body through a specific mental activity,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ds of the text Inherent life in your own mind.Inherent state of life can only be stored in the form of intuition in people's memories.This determines the reading process is the intuitive experience of the verbal form of text, with the main similarity between the choices, similar to the match, similar to the activation process.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living heritage is rich and varied, however, in interpreting the words of the text, do not need these living heritage have found.Read the main only to find a living heritage, and intuitive experience,and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So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s should allow students to directly face the text, fully to read.Should be good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reading the field of the main emotional, enable them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ad, to read intently, happily read.Students to study actively the higher harvest more, the effect is better.In the form of reading is the best personal reading or silent reading.Should allow students to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erience, some perception and thinking in a proactive way of thinking and emotional activities.Key words:Reading, Ability, Interesting, Positive.第 1 页

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一 前言

《语文课堂教学》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一系列的阅读实践与思考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综合能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视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因此,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光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那么,课堂上怎样教学生去“读”书呢?

二 领读教学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者要在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加深感受,产生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然后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准确生动地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加深听者对作品的理解,引起共鸣。但对于刚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自己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的,因为课文中那么多生字,当他们目视双行,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时,经常会一字一顿地读或唱读,甚至于会读破词、句,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更是难以把握。低年级学生缺乏知识、经验,模仿学习便是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些特点和要求,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的领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领读是学生自读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要重提领读,呼吁课堂教学的领读。

叶圣陶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读”一直是最直接的教学方法,甚至可以说,学生个性化读书是在一开始的模仿中发展起来的。人类学习语言就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是最轻松的学习方式。大部分的学生一开始读课文都只是平平地读,这时,教师的领读就极为重要了,通过教师当场领读,让学生知道原来课文读起来还可以这么好听,这么有趣,从而提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欲望。

领读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教与学的效果显而易见。

领读有助于学生建立词句的概念。领读是以词句为单位加上领读时强化词句训练而作的技巧性的朗读处理,使学生在听读中感受词句的间歇停顿和体会结构特点。领读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领读是综合性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伟人的崇高与英雄人物的杰出。

第 2 页

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三 情感熏陶

新课改十分注重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一定的阅读教学情境,可促使学生把作品中的文字还原成画面,从而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感染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意境、情趣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一)创设情境,注重熏陶感染 直观形象,体验美感

《教育心理学》指出: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有个显著特点,直观形象的东西易于吸引儿童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展现具体的形象美,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愉快地理解语言文字,感受到事物的美。如教学《草原》一课,要让学生体会到从未见过的大草原那“一碧千里”壮观景象,教学时可先给学生看一段描绘大草原的录像,广袤的草地配上蓝天、白云和羊群,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所需要的情感位置上,此时让学生读课文,喜爱之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了。激发情感,增强感染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自然结果。”只有当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抗日战争相关图片、影视资料,了解当时日本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和我抗日军民的顽强抗争;搜集现在日本政府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的相关新闻报道,了解现在日本政府妄图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丑恶行径。课堂上再配以教师饱含激情的讲述,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抗日军民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感受理解必将更为深刻。

(二)指导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读思结合,边渎边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思结合,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教学《麻雀》一课,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猎狗看到老麻雀站在地上,为什么愣住了,而且慢慢向后退?”由此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发挥想像,领会课文蕴含的思想内容,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第 3 页

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技巧,声情并茂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各个学段阅读能力要求的一个明确规定。要读得有感情,就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一篇文章对于重点语句进行重音、停顿、语气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基调,理解文章的感情,做到声情并茂。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等很多课文都适宜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角色效应,深化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关键在于发挥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和意志的作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文中角色的身份去思考、去体验,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狼和小羊》《晏子使楚》《西门豹》等课文时,可指导学生揣摩课文角色,以文中角色的身份进行换位思考,再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课本剧的表演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提高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鼓励质疑,提倡探究创造 个性化阅读是质疑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里的“个性化”主要是指: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学生在阅读方法、阅读水平上存在差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运用默读、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展开个性化阅读。值得注意的是,要给学生自由阅读吸收,自由思考探索留出充足的时间和余地,才能为质疑提供条件。基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质疑需要突破原有知识,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个人见解。也许,这种见解并不成熟,但这是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都应予以珍视和尊重。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学生提出:小女孩生活那么悲惨,最后却面带微笑死去,应将“微笑”改为“苦笑”。虽然这个学生未能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但他能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教师应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再引导学生去认识“微笑”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启发思维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交流阅读体会,展开讨论,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如教学《草船借箭》,有学生提出,既然诸葛亮每一步行动都有用意,那么诸葛亮请鲁肃在船上不是下棋或睡觉而偏偏是喝酒,有没有其他用意呢?此题一出,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纷纷发表看法,最后统一认识到:诸葛亮是用酒杯里酒面倾斜度来判断船受箭后的倾斜程度,第 4 页

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以便及时指挥调转船头。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中“神机妙算”一词的认识,而且思维也得以发展,阅读效果也得以深化。

(四)精读细品,体会文中精妙 抓住重点词句,精读细品

小学语文课本中,对抓住重点词句来领会其深刻含义的课文是比较多的。如《温暖》一课,“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抓住“又”字来深入体会;《挑山工》一课,则应引导学生抓住挑山工所说的话,以及课文最后的那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等重点句子来着重领悟课文的深刻内涵。抓住重点段落,精读细品

抓课文的重点段落,就是选取课文中着重体系作者写人、记事、抒情、状物用词准确精妙,对学生有强烈的情感熏陶作用的段落来与学生共同赏析。如《草原》中描写草原景色的段落;《匆匆》中介绍时光易逝的段落;《飞夺泸定桥》中英勇战斗,抢攻桥头的段落等。这些重点段落感染力强,用词精妙。通过精读感悟,利于学生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新阅读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为主线,注重情感熏陶,引发自由感悟,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结束语

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读的培养,可以极大地强化学生的语感。通过读,学生能很敏锐的读出,哪个字用得妙、用得传神,哪个字用得多余、用得别扭。即使自己写一封信,写一段日记,学生们都要不自觉地拿起来读读——掂量、揣摩一下是否通畅、恰当、贴切。课本里的名篇,学生也能够通过诵读,挑出不恰当的词语。这表明,读使学生走入了文字的深处,学会了文字的审美,读使学生进入到语文学习的佳境、自然。这样,担心学生的成绩便是多余的。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文章魅力的必由之路。读首先应当读准字音,这是基础之基础,连字音都不准,何谈读呢?只有读准字音了,才能追求更高的表现层次。字音读准了,接着就是理解作品的问题。对作品内容不理解,或者一知半解,就很难通过艺术化的声音,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总之,我们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朗读训练,以“读”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细腻感悟力,培养学生科学而又艺术的阅读能力。

第 5 页

第五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班风是班集体在情感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风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实践表明,正确的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要比教师个人的力量要强大和有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要建设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培养骨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发扬民主作风。

关键词:优秀班风

建设

奋斗目标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4、5

二、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6

三、培养骨干力量,形成班级核心„„„„„„„„„„„„„„6

(一)帮助班干部打好“两个基础”„„„„„„„„„„„„„

6、7

(二)培养班干部树立“四种意识”„„„„„„„„„„„„7、8、9

(三)提醒班干部注意“两个问题”„„„„„„„„„„„„„9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9、11

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11、12

六、发扬民主作风„„„„„„„„„„„„„„„„„„„„„12

参考献„„„„„„„„„„„„„„„„„„„„„„„„„„13 致 谢„„„„„„„„„„„„„„„„„„„„„„„„„„„13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班风是班集体在情感、言论、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风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实践表明,正确的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要比教师个人的力量要强大和有效,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良好的班风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守纪律、讲奉献等特征,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造就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树立良好的班风,归根到底取决于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集体,要求班主任有一颗活跃的心和班主任工作的新理念,要求班主任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光荣感,树立事业心和自信心,热爱本职工作。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

1、制定“远期目标”

“远期目标”是指一个学期、一学年本班的奋斗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远期目标”是一个优秀集体达到的要求。这些

要求不是学生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也不是一部分学生努力就能做到,而是通过全班同学的不懈努力而达到的,并把奋斗目标作为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推动力,并帮助他们明确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的必要性。

2、确定“近期目标”

“近期目标”是指近段时间本班的奋斗目标。班主任根据学校各部门布置的工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目的地完成任务。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把目标写在班级的墙报上,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努力。奋斗目标要从班容班貌、行为举止、学习成绩和班集体活动等各方面来制订。不同的年级,确定的目标也要有所不同。如果学生的自觉性、自律性不够强,那么对他们只能提出短期的、具体可行的目标。这些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切实可行,只要认真,不难做到。班主任可以每一周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的各种短期目标实现了,学生的自觉性、自律性也提高了,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打下很好的基础。

目标要体现与时俱进和本班的特色,目标的制定还要根据学校的工作来进行具体安排。如:学校将举行校运会,集体目标是在校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每个同学的任务是在近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是为集体、个人的荣誉而进行的锻炼,强烈的集体意识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促进学生前进,促使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的一致。全班同学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就能促进良好的班风的形成。

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学生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班主任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要积极支持和伸张学生中正确的思想言行,批评和制止错误的思想言行,提高学生明辩事非的能力。当一个学生为集体做好事,要让他们受到集体舆论的赞扬,使他们受到鼓励而继续做好事;当一个学生做了有损于集体的事,要让他受到集体舆论的指责,使他感到羞愧而努力改正。从而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当班集体形成了正确的舆论,这个集体就成为发展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和制止不良行为的强大力量。

三、培养骨干力量,形成班级核心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总能培养一批好的学生干部,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班干部核心,带动全班一起进步,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一)帮助班干部打好“两个基础”

1、思想基础

培养优秀的班干部,首先要抓好班干部的思想教育,要让他们

意识到班级好坏同自身工作的关系以及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重要意义,要让他们明确共同的思想准则,即:班兴我荣、班衰我耻。进行思想教育要抓好时机,一般要在开学初确定班干部后进行一次集体教育,另外,平时还要注意观察班干部的思想动向进行个别教育,总之,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以便打实班干部的思想基础。

2、学习基础

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作为班干部,应协助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搞好学习指导,因此应打好班干部的学习基础,班主任要加强对班干部学习目的的教育,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严守学习纪律、培养学习习惯、树立勤奋好学的学习风气,同时,班主任还要加强培养班干部的自学能力和辅导差生的能力,使他们不仅是好学生,而且是好“老师”。

(二)培养班干部树立“四种意识”

1、平等意识

既要让班干部摆正自己和同学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不管是自己还是其他同学,都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大家都处于平等的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想做好班级工作,不能只靠几个班干部,要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团结同学,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采纳同学们的合理建议,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做好班级工作。

2、自律意识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班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处处以更高的标准

要求自己,因为班干部不仅是指令的发布者,更是行动的带头者,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取得全班同学的信任,班主任要和班干部讲清道理,培养其树立自律意识,但班干部也是普通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中都可能犯错误,如果他们的自律意识有所动摇,班主任要抓紧时机教育班干部犯了错误不要逃避,要像要求其他同学那样来要求自己,要以诚恳的态度向老师及同学们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给其他同学做出表率,真正做到以身作则。

3、职责意识

即要让班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既然是班干部,对班里的各项工作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班主任要对班干部有明确的分工,让他们各负其责,要经常和班干部一起分析班级情况,指导他们制定班级计划,选择工作方法,同时班干部工作的着眼点是整个班集体,要教育班干部无论是老师交给的任务,还是班里的日常事务以及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班干部都应该当作自己的事情做好并及时和班主任沟通汇报,力争做到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另外,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干部的共同职责,因此,班干部必须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所有班干部都要同心协力,互帮互助,为共同搞好整个班集体而努力。

4、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因此必须培养班干部树立竞争意识,为了让所有班干部都有锻炼的机会,可以采用职务轮换制,让班干部轮流担任班内各种职务,在学生干部职务轮换时,要鼓励能者为先,竞争“上岗”,从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两方面来考核班干部,使其能在管理班级事务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大胆工作,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综合素质,使班级核心力量更加坚强。

(三)提醒班干部注意“两个问题”

1、注意工作方法

班主任除了要求班干部事事带头,以身作则外,还要提醒班干部讲究工作方法,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技巧,比如,比如:少向老师告状,多和同学商量;少用大声语,多说悄悄话;少出口伤人,多以理服人;少凭权压人,多用权理事;少以权谋私,多公道处事;少自以为是,多和气待人。当然要做到这“六少六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班主任还要在平时工作中对班干部言传身教。

2、注意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班干部也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不能因为工作而耽误了学习,也不能只顾学习把班级工作当作额外负担,班主任要提醒班干部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使他们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纪律教育是主线

纪律是学习的保障,是完成班级各项目标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纪律才能使一个班逐步成为一个良好的班级,因而在管理的各环节、各阶段都应该注意对纪律的教育,要认真宣讲学校、班级等各项纪律要求,要让学生知道纪律的重要性,要让遵守纪律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要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学生,要让他们体会到纪律与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的关系与影响,从而做到“心中有纪律,行动有规章”。

2、行为习惯教育是主题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常常是通过行为习惯表现出来的,从个人的习惯中常常可以看出其思想境界。因而,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善于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去体会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境界,从他们的表现中去捉摸他们的优劣之处,从而有方向、有目标、有意识的去教育他们,校正他们的不良意识及行为表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榜样力量树示范

榜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代表了先进的事物及优良的表现,教师应抓住班级中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进行宣讲,分析他们的优良表现以及良好效果,从而树立起奋斗的目标,鼓舞士气,激励学生成才的积极性。同时,也应注意对表现不良的典型事例人物的分析,让他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不自觉地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量化积分显公平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德育操行量化积分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向善,追求好的愿望的意识,只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身为教师,就是要尽量优化影响学生的这诸多因素,使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实行操行量化积分评定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将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用细则的方式进行细化,写成条文,鼓励优秀,惩罚不良。教师可参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要求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通过班级讨论的形式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操行评分细则来规范学生的言行,利用加减分的形式直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定,每周小结公布一次,要及时进行反馈,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看到自己的分数与同学的差异。班主任要肯定优秀,激励差生,10

每学期期末进行总结,作为德育成绩及评优的重要依据,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抓好纪律制度是培养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改善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方法,从而最终达到班级的优化。

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表明“寓教育于活动中”对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对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行之有效的。班集体活动对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班集体活动增强了班级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在集体活动中班级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往往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共同奋斗,如果取得成绩每个成员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失败,活动本身也会以挫折的方式引起学生反思,激发他们再次尝试的热情和和争取成功的信心。在共同的活动中,“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观念开始深入学生心中,学生的集体观念高涨。基于此,班主任可在班级中开展一系列集体活动,小到文明寝室的评比、优秀卫生小组的考核,大到开展班级间的体力智力方面的比赛。实践证明,这些集体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自律性明显达到提高。

2、班集体活动是班干部展现组织才能,树立个人威信的机会。一个好的班干部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在学生中树立活的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一个班级的班干部都能各司其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那么一个班级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就会事半功倍。班干部的榜样力量要想

发挥出来必须给他展现的机会。在学习中展现其个人优秀的才能,在集体活动中更能将这种优秀品质辐射出来。

3、集体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因此,教师要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中的“真”、“善”、“美”展现给学生看。

六、发扬民主作风

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民主是一个世界潮流,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行,人们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小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对班级目标、计划、制度的制定及重大活动,必须经全体同学讨论,采取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不再是主宰,而是参谋,起指导作用。

总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建设是每一个班主任追求的目标,在众多的方式、方法中,以集体活动为平台无疑是较好的一种。教育工作者在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传统阵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条件下,也应充分利用课堂之外这个更广阔的空间,设置更多的研究性课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高素质,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力量。

参考文献:

[1](期刊)作者:黄兆龙 《班主任工作十大谋略》,《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3期,第18页。[2](期刊)作者:钱竹倩《凝集共性 弘扬个性 和谐发展》,《小学德育》,2005年第21期,第26页

致 谢

下载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育英语毕业论文

    挖掘阅读素材,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阅读能力方面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合集)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如何把毕业论文做到重点......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李海英毕业论文题目 1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2如何管理班级中特别调皮的学生3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4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5浅谈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6......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研究。 2、论小学班主任工作。 3、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4、论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性别问题。 5、论小学学制年限的改革。......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小学课程改革之我见 2、 小学教学理念改革之我见 3、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对《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新认识 4、 在某某课程教学中渗透教育----对小学德育的......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精选五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参考题目 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公民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民教育开始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也成......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浅谈小学课堂纪律管理》

    Foshan 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小学课堂纪律管理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 学号: 2008924213 学生姓名: 杨茂 指导教师: 王豫黔(副教授) (职称) 二〇一......

    电大小学教育毕业论文(精选五篇)

    电大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电大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内容简介: 电大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论文网为您编辑了 电大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电大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以上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