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点汇总

时间:2019-05-13 21:3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叙文知识点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叙文知识点汇总》。

第一篇:记叙文知识点汇总

记叙文基本知识

一、基础知识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1)补充交代了„„内容(2)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形象,突出„„主题;(3)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使情节更紧凑曲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4.人物描写(五种):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作用: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状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性格/形象。5.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事物„„特点,表达„„情感。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事物„„特点。排比: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夸张:极力夸大或缩小,强调突出事物的„„特点。反问:加强语气,感情强烈,发人深省。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反复:突出强调„„,表达强烈的„„感情。

6.常见写作手法:

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设悬念,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详略得当,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多感官角度等。

记叙文考查类型及应对策略

一、对文章内容的考查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全文一件事——“什么人 在什么情况下 做了什么事 结果如何” 全文几件事——“人+ 事” 或 “时间+ 人+ 事”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往往涉及中心。如:《唤醒生命》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的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这一做法?答:①上下文中的意思:这是对小鸟的纪念、敬重与感激。②结合中心(中心“唤醒生命”):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3.词、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词:①本义。如:《被风吹走的夏天》“几回”表明“次数多”,“不停地”强调“频繁”

②上下文,联系情感。如《被风吹走的夏天》“几回”和“不停地”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担心,母爱的细腻和温暖。

句子:联系上下文,以及分层,或找关键词。

如25B《水饭》解释句子的含义“儿女们的筷子上要有出息”就需要解释一下几个词语(短语):“筷子头”——吃饭的时候;“出息”——懂道理、守规矩,好菜要先让给父亲吃,不能自己先抢着吃。

如33B《老王》谈谈对 “那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的理解。就需要解释一下几个词语(短语):“幸运者对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改变处境;“愧怍”——作者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很不够,所以感到很惭愧。4.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分析归纳其性格。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分析作者对他的评价,同时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如《桥在水上》分析中年妇女的形象。

二、对文章中心主旨的考查 1.对标题的理解。

(1)标题的作用:A线索;B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C概括文章内容;D揭示中心;E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如:《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阿长与山海经》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智取生辰纲》概括主要内容;《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心声》透露情感主旨。(2)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联系文章 表层含义——字面含义、上下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主旨、情感 如:《被风吹走的夏天》标题含义 表面指: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我”生命中最难熬的一个季节的结束(2分); 深层指:在亲情的呵护下“我”的一段煎熬、痛苦的心路历程的终结(2分)。再如29B《看火车》题目的作用(3)给文章拟题目

解题思路:所拟题目应该能体现(暗寓)中心,或概括主要内容,或是文章的线索等。2.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蕴含的道理 方法:找主旨句——找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3.详略及其作用:能体现中心的事件详写;不能体现中心的事件略写。

三、对文章结构的考查

段落、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一句话、一段话:在开头;在中间;在末尾。(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方法:两个角度:内容上;结构上。A开头段:

内容上:①点明中心

②抒发„„情感(《白杨礼赞》),写出了(表现、反映)什么

③交代故事背景(《那年冬天好大雪》)结构上:①开篇点题(《白杨礼赞》《背影》)

②引出下文

③统领全文《父亲的眼神》

④设悬念,引起兴趣或思考(《紫藤萝瀑布》),⑤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浇花》107),B结尾段(大多是议论句)作用:

内容上:①表明作者„„态度,抒发„„情感(《冰心姥姥您好》39)突出人物„„思想品质 ③深化主题

④交代故事结局或真相《53》66页《聘任》7题; 结构上:篇末点题;

首尾照应(照应开头),使结构完整(《冰心姥姥您好》39《白杨礼赞》)。C在中间作用:

内容上:写出了(表现、反映)什么 结构上:①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②为后文„„故事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如p131----三----4题《昙花终于怒放》结尾

②点明中心 再如:《唤醒生命》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结构上篇末点题,照应题目;内容上点明主旨,告诉我们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会走出困境。

四、对文章语言的考查

1.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1)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代背景。如《变色龙》里奥楚蔑洛夫穿过的广场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①渲染气氛。《羚羊木雕》《故乡》开头,《小扇轻摇的时光》82页3题 ②烘托人物心情《羚羊木雕》《故乡》《小扇轻摇的时光》82页3题 ③烘托人物形象,从而突出主题。小姑娘看书,鲜花盛开。

④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一》63页,预示人物„„命运(<唐家寺的雨伞>、<拔掉那颗蛀牙>)或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浇花》107、《只是一个普通人》110页3题)。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只是一个普通人》26),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芦花荡》。⑥借景抒情。

如32B《捅马蜂窝》第24题划线句“天高云淡,蝉鸣声鸟叫声不绝于耳”的作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当时周遭的环境,烘托出人物愉悦的心境。

2.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 3.语言赏析:角度+特点+情感 角度:①修辞

②描写

③动词、形容词

④表现手法 4.记叙文的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记叙文的语言特色主要就是生动形象,然后再扣住文章的具体句子环境回答。

如《儿时的恶作剧》选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有真情实感。

五、其他

1.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便于心理描写,便于抒发感情。第二人称:特别亲切,便于交流情感,使感情更加强烈。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如《唤醒生命》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能客观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2.记叙线索种类及作用:

种类:物线、人线、情线、事线、时间线、地点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如以物贯穿,以物喻人:把花送给你:菊花——陶渊明片段,淡泊;莲花——周敦颐片段,洁身自好;落花——龚自珍,奉献。最后总结,花,一种美好的情操。

3.划分文章的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总-分-总(掐头去尾)4.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的„„情感,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唤醒生命》文章最后一段同前文有什么关系?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的议论是前文记叙的深化。5.悬念与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6.补写、续写

(1)写出某人的心理活动。一定要注意人称,一般设身处地,使用第一人称。(2)设想他是怎样说的。一定要符合当时的情境。(3)按照情节发展向下续写。——人称要一致。

7.作铺垫: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做准备或是说找理由,使后文故事发展有依据,可能是为后文 大面积的内容作铺垫。2007年中考11页16题。

伏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非常明确的一个点或几个点。读到照应处,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爸爸的花儿落了》妈妈眼圈红;有隐蔽性,与前后文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8.照应(呼应)特点:前后写同一内容,只是换一下词语,换一下说法。一般有一定间隔,两处内容一般呈现概括具体、同义词类等关系。常见有首尾呼应。(前后呼应、与题目照应)如《白杨礼赞》首尾呼应《背影》首尾呼应 9.文中次要人物(次要“所托之物”)或其他人物的作用:(1)烘托(正衬、反衬)突出主要人物思想,从而突出中心。

注:如果问“次要所托之物”的含义、作用类,应补上一条,即该“物”的所托的“志”。(象征义)如:《爱莲说》中“菊花”、“牡丹”的含义、作用? a.“菊花”象征那些不满恶浊现象而退隐逃循的人,“牡丹”象征那些贪慕富贵之人。b.写“菊花”正衬,“牡丹”反衬,“莲”的高洁的品质。(2)便于由这个人发表抒情、议论,从而突出主题。

(3)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增强真实性。如《我的叔叔于勒》的“我” 10.引出下文与作铺垫

(1)引出下文是紧接着的,作铺垫不一定。(2)引出下文很明显,作铺垫较隐蔽。

(3)作铺垫有内在联系,引出下文只是引出。

议论文知识点

论证方法有几种,作用的关键词是什么?

论点的提出方式有哪些?

问某一论据为什么能够证明观点怎样回答?

论证思路指什么?

你积累了哪些论据?

议论文开头段都可能有哪些作用?

第二篇: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 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等。)

2、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内容来分:

(1)写人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

(2)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

(3)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

(4)状物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叙述的顺序:

⑴顺序。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例如:《一面》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记叙了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⑵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例如:《驿路梨花》,从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看,采用的就是倒叙的写法。文章由“我们”路过住宿茅屋写起,层层设置悬念,最后才交代出小屋的来历。

⑶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例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3、叙述的人称:

记叙文中使用的人称不同,其表达作用也是不同的,阅读中应仔细体味。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如《我的老师》、《羚羊木雕》,作者都是把自己当作故事的见证人写进故事中去的。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两种人称各有用处。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这几种表达方法的运用各有其明显的特点: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⑴记叙文中的描写。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离不开描写。单纯的记叙,会使人感到平淡、枯燥、乏味,只有把记叙和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的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②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③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例如《小麻雀》一文,为了突出小麻雀受伤害的不幸遭遇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小麻雀的眼睛约十几处之多,使小麻雀的凄惨形象十分传神感人。

⑵记叙中的说明。说明既然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例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的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

⑶记叙中议论。记叙与议论是两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且这两种表达方式常常是交叉或糅合使用在同一篇文章中,各自发挥着它们的作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是叙议结合得较好的一例,这一点,我们在阅读时应给以必要的重视;而在写作中,则应认真学习运用它。

⑷记叙中的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记叙文中的抒情要写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虚假的或扩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会感人。至于抒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或把抒情渗透在具体记叙描写之中,或集中记叙,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

5、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夸张、衬托、渲染、抑扬、白描(1)象征: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海燕》,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用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

(2)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故乡》中,通过“我”回乡搬家时的见闻和感想,运用大量的对比手法,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的历史真实,深刻揭示了帝、封、官压榨下的旧中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热烈追求。

(3)夸张:通过对“事件”作扩大或缩小的形象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写皇帝被骗,竟一丝不挂地沿街出游,突出他的愚蠢和虚伪。

(4)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这种“以宾衬主”的手法运用得好,不但能使结构布局有迂回曲折之妙,而且使文章有了蓄势,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古文中《爱莲说》就是一篇典型的运用衬托手法的小品文,为了突出莲花的美,文中有三处以菊花、牡丹来衬托莲花。菊花是旁衬,牡丹是反衬。在反复的衬托下,逐步揭示了人们“爱花”与人生观之间的关系,并最后表明自己爱莲的缘由,从而逐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渲染: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寂静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条、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6)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所谓“抑”就是按下、抑制;“扬”就是抬高扬起

“文似看山不喜平”,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地平铺直叙是行文之大忌,而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荔枝蜜》就是个成功的典范。

文中一开并没有就回忆小时候被蜜蜂螫了一口,“从此,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就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这是对蜜蜂的“抑”,而后写看到勤劳的蜜蜂嘤嘤嗡嗡、沸沸扬扬的生活情景,终于心灵震憾,“不禁一颤: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从心中真诚地赞美“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就是对蜜蜂的“扬”。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

与《荔枝蜜》欲扬先抑的写法相反,还有欲抑先扬,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态度的极大讽刺,这种写法就叫做“欲抑先扬”。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是贯穿于作品整体的,也可以出现于作品的局部,但同样应根据目的与手段安排好轻重、主从、详略,不可以掉以轻心,草率从事。

(7)借物抒情 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8)托物言志

6、记叙文的中心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可概括为“四看一原则二分析”。

一原则:坚持整体性的原则。要读懂原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尤其要辩明文体的特点,比如散文、小说等,根据文体特点分析归纳。只有从宏观上把握全篇,对文章内容了然于胸,才能正确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也是音读理解的核心和归宿。

二分析 分析主要的人和事。分析作品的背景 四看:看标题、看材料、看首未段、看重点句

① 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② 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通过选取的材料和详略安排分析其蕴含的中心。

③ 从分析文章的首未段入手。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开头就点明文章的中心,所以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结尾往往也提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或启示读者作深一层的思考,研读结尾的语句可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④ 从重点句入手。重点句有议论抒情句、主旨句、反复使用的语句,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过渡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归纳总结,便可把握文章的中心。归纳中心思想,要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有的文章有点题句,抓住了这些语句,并用适当的词语将其连线起来,就是中心思想。多数情况下,文中没有直接点明,就需要自己归纳概括,可以先把全文各段大意或各段的关键词连接下来加以综合,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7、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⑴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例如:

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本是贬义词,含有“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②“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很难确定这句话的意思,可能误解为指东京的风光与中国的差不多,或误以为作者指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跟国内学生差不多,都盘辫子。如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来东京控求救国救民之道,而看到清国留学生花开酒地不学无术的丑态,十分失望,此句正是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绪。

⑵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例如: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理解“慈爱”的含义,可用近义词替换的办法。

把“多么慈爱”换成“多么可爱”不行。“可爱”表示值得爱,“慈爱”除“可爱”的意思外,强调“像慈母一样的爱”的意思,用以写老师的爱更恰当。

⑶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例如: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故乡》“高墙”是比喻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闰土、杨二嫂等人)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在,也是小说主题所在。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句子是由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

8、分析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事件往往是复杂纷繁的,但写作目的都是明确集中的,取舍如何,孰详孰略,依据的标准只能是文章的主题。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例如《我的老理财》一文,写了七件事,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因为后两件事体现了“我”和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达到了新的高峰,集中地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如果前五件事不写,文章内容显然单薄,也会大大削弱蔡老师对孩子们的关怀热爱之情。

9、分析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⑴过渡,过渡是文章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恰当、巧妙的过渡,对文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优秀文章,都极讲究过渡的艺术。

如何分析文章的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以下几种过渡方法:用词语过渡;有句子过渡;用段过渡。例如《白杨礼赞》一文,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用了“然而”一词过渡;第四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五段又用了“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一句进行过渡。

第二,了解过渡的作用。过渡,在文章的段与段,层与层之间,起着纽带作用,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记叙文的过渡,其主要作用是: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如《白杨礼赞》,第二段由使人“恹恹欲睡”、“单调”的高原景色转换成第三段描述令人“惊奇”的白杨树,中间用了“然面”一词过渡。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例如《白杨礼赞》第四段由议论转入第五段具体描述,中间用了过渡句。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例如《这不是一颗流星》由顺叙转入倒叙时用了“我紧紧地抱住他,眼泪洒在记忆的门里”一句过渡,由倒叙转入顺叙时,又用了“„„我抹去眼泪,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样的过渡句进行衔接,使文章由顺叙转入倒叙,再由倒叙转入顺叙时起讫点十分清楚,文气连贯而自然。

⑵照应。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

10、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故乡》中的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虽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作者就是通过她“圆规式”的外形与“我”印象中的“豆腐西施”对比,通过她对“我”先虚做吹捧,继而尖酸嘲讽,对闰土鄙薄不屑、恶语中伤,通过她顺手牵羊、贪小便宜等一系列表现,刻画出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而又自私、尖刻、泼辣、放肆的小市民妇女的形象,令人如见其形、闻其声、知其心。

⑵从侧面描写入手。侧面描写,简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驿路梨花》一文,主人公梨花姑娘始终没有出场,但全文写的却是梨花姑娘的感人事迹。她的精神品质全部都是通过侧面描写,通过大家对她的评价写出来的。

⑶从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如《最后一课》中在记叙韩麦尔先生上习字课时,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挂在课桌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飞进来的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⑷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和敬爱老师,以至于他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种人物关系的变化,正体现了小弗朗士的逐步成熟和强烈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认清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二、写景记叙文的知识点梳理

1、概括内容:本文段写了××季节××景物(注意写的是某一季还是四季,写的是某一种景物还是几种景物)景物的特征是××

2、梳理思路:文段先写××再写××,是按××顺序来安排的。(时间、空间或是描写景物的先后顺序)

3、概括主题:文段描写了××景物,表达了作者××情感。(一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两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春》《济南的冬天》;或者是借景物含蓄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如托物言志《石榴》,象征《白杨礼赞》,借景抒情《夏》)

4、美文赏析:可以从描写内容、手法、特征、情感、感染力(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几个角度答题。

(1)好词赏析: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生动传神的表现事物特征。

例如“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动词“钻”生动写出了小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形容词“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初生的小草柔嫩翠绿的特点。

(2)修辞赏析:常见修辞为: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特征)、对比(突出事物特征)

(3)艺术手法赏析:对比与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多角度描写(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

第三篇:记叙文基本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等。)(2)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①写人的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

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

②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散步》《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

③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

④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表现主题。如:《安塞腰鼓》。(3)记叙文的要素

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事物及起因、经过、结果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只有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条理才清楚,概括文章内容时常用。如:《背影》一文,时间——那年冬天;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到车站为“我”送别,给我买桔子;结果——“我”怀念父亲。作者在交待清楚六要素的基础上,集中刻画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爱这一永恒的主题。(4)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确定好了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一般有三种:

① 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课使 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整篇课文可以分为上课前——上课时——下课后这三个部分。又如鲁迅的《故乡》,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小学时学的《开国大典》《穷人》也是顺叙的典型课文。

②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如《难忘的启蒙》(沙健孙)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纪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童年启蒙——中学启蒙。

②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

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着叙述,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也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如:《窃读记》《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羚羊木雕》对“我”和万方友谊的插叙。如《驿路梨花》运用插叙表明原委,交代了房子的来历。此外还有平叙、补叙等等。5.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

① 以时间转移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② 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③ 以人物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叙述者“我”是故事的见证人,被称为线索人物)④ 以事件为线索(如《社戏》《散步》)

⑤ 以行踪为线索(如《桃花源记》,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⑥ 以事物为线索(如《项链》《皇帝的新装》)(以上被称为明线); ⑦ 以人物思想感情(如《春》)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如《荔枝蜜》)为线索等等,(这两种被称为暗线)。⑧ 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第四篇:记叙文的知识点

记叙文的知识点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 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等。)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叙述的顺序:

⑴顺序。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例如:《一面》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记叙了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⑵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例如:《驿路梨花》,从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看,采用的就是倒叙的写法。文章由“我们”路过住宿茅屋写起,层层设置悬念,最后才交代出小屋的来历。

⑶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例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3、叙述的人称:

记叙文中使用的人称不同,其表达作用也是不同的,阅读中应仔细体味。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如《我的老师》、《羚羊木雕》,作者都是把自己当作故事的见证人写进故事中去的。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两种人称各有用处。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这几种表达方法的运用各有其明显的特点: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⑴记叙文中的描写。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离不开描写。单纯的记叙,会使人感到平淡、枯燥、乏味,只有把记叙和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的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②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③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例如《小麻雀》一文,为了突出小麻雀受伤害的不幸遭遇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小麻雀的眼睛约十几处之多,使小麻雀的凄惨形象十分传神感人。

⑵记叙中的说明。说明既然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例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的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

⑶记叙中议论。记叙与议论是两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且这两种表达方式常常是交叉或糅合使用在同一篇文章中,各自发挥着它们的作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是叙议结合得较好的一例,这一点,我们在阅读时应给以必要的重视;而在写作中,则应认真学习运用它。⑷记叙中的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记叙文中的抒情要写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虚假的或扩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会感人。至于抒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或把抒情渗透在具体记叙描写之中,或集中记叙,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

5、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

(2)对比

(3)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这种“以宾衬主”的手法运用得好,不但能使结构布局有迂回曲折之妙,而且使文章有了蓄势,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古文中《爱莲说》就是一篇典型的运用衬托手法的小品文,为了突出莲花的美,文中有三处以菊花、牡丹来衬托莲花。菊花是旁衬,牡丹是反衬。在反复的衬托下,逐步揭示了人们“爱花”与人生观之间的关系,并最后表明自己爱莲的缘由,从而逐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借物抒情 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

(5)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地平铺直叙是行文之大忌,而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荔枝蜜》就是个成功的典范。

文中一开并没有就回忆小时候被蜜蜂螫了一口,“从此,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就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这是对蜜蜂的“抑”,而后写看到勤劳的蜜蜂嘤嘤嗡嗡、沸沸扬扬的生活情景,终于心灵震憾,“不禁一颤: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从心中真诚地赞美“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就是对蜜蜂的“扬”。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

与《荔枝蜜》欲扬先抑的写法相反,还有欲抑先扬,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态度的极大讽刺,这种写法就叫做“欲抑先扬”。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是贯穿于作品整体的,也可以出现于作品的局部,但同样应根据目的与手段安排好轻重、主从、详略,不可以掉以轻心,草率从事。

(6)托物言志

6、记叙文的中心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可概括为“四看一原则二分析”。

一原则:坚持整体性的原则。要读懂原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尤其要辩明文体的特点,比如散文、小说等,根据文体特点分析归纳。只有从宏观上把握全篇,对文章内容了然于胸,才能正确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也是音读理解的核心和归宿。

二分析 分析主要的人和事。分析作品的背景

四看:看标题、看材料、看首未段、看重点句

① 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② 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通过选取的材料和详略安排分析其蕴含的中心。

③ 从分析文章的首未段入手。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开头就点明文章的中心,所以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结尾往往也提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或启示读者作深一层的思考,研读结尾的语句可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④ 从重点句入手。重点句有议论抒情句、主旨句、反复使用的语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归纳总结,便可把握文章的中心。归纳中心思想,要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有的文章有点题句,抓住了这些语句,并用适当的词语将其连线起来,就是中心思想。多数情况下,文中没有直接点明,就需要自己归纳概括,可以先把全文各段大意或各段的关键词连接下来加以综合,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7、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⑴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例如:

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本是贬义词,含有“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②“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很难确定这句话的意思,可能误解为指东京的风光与中国的差不多,或误以为作者指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跟国内学生差不多,都盘辫子。如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来东京控求救国救民之道,而看到清国留学生花开酒地不学无术的丑态,十分失望,此句正是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绪。

⑵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例如: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理解“慈爱”的含义,可用近义词替换的办法。

把“多么慈爱”换成“多么可爱”不行。“可爱”表示值得爱,“慈爱”除“可爱”的意思外,强调“像慈母一样的爱”的意思,用以写老师的爱更恰当。

⑶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例如: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故乡》“高墙”是比喻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闰土、杨二嫂等人)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在,也是小说主题所在。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句子是由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

8、分析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事件往往是复杂纷繁的,但写作目的都是明确集中的,取舍如何,孰详孰略,依据的标准只能是文章的主题。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例如《我的老理财》一文,写了七件事,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因为后两件事体现了“我”和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达到了新的高峰,集中地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如果前五件事不写,文章内容显然单薄,也会大大削弱蔡老师对孩子们的关怀热爱之情。

9、分析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⑴过渡,过渡是文章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恰当、巧妙的过渡,对文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优秀文章,都极讲究过渡的艺术。如何分析文章的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以下几种过渡方法:用词语过渡;有句子过渡;用段过渡。例如《白杨礼赞》一文,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用了“然而”一词过渡;第四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五段又用了“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一句进行过渡。

第二,了解过渡的作用。过渡,在文章的段与段,层与层之间,起着纽带作用,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记叙文的过渡,其主要作用是: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如《白杨礼赞》,第二段由使人“恹恹欲睡”、“单调”的高原景色转换成第三段描述令人“惊奇”的白杨树,中间用了“然面”一词过渡。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例如《白杨礼赞》第四段由议论转入第五段具体描述,中间用了过渡句。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例如《这不是一颗流星》由顺叙转入倒叙时用了“我紧紧地抱住他,眼泪洒在记忆的门里”一句过渡,由倒叙转入顺叙时,又用了“……我抹去眼泪,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样的过渡句进行衔接,使文章由顺叙转入倒叙,再由倒叙转入顺叙时起讫点十分清楚,文气连贯而自然。

⑵照应。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

10、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故乡》中的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虽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作者就是通过她“圆规式”的外形与“我”印象中的“豆腐西施”对比,通过她对“我”先虚做吹捧,继而尖酸嘲讽,对闰土鄙薄不屑、恶语中伤,通过她顺手牵羊、贪小便宜等一系列表现,刻画出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而又自私、尖刻、泼辣、放肆的小市民妇女的形象,令人如见其形、闻其声、知其心。⑵从侧面描写入手。侧面描写,简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驿路梨花》一文,主人公梨花姑娘始终没有出场,但全文写的却是梨花姑娘的感人事迹。她的精神品质全部都是通过侧面描写,通过大家对她的评价写出来的。

⑶从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如《最后一课》中在记叙韩麦尔先生上习字课时,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挂在课桌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飞进来的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⑷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和敬爱老师,以至于他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种人物关系的变化,正体现了小弗朗士的逐步成熟和强烈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认清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二、写景记叙文的知识点梳理

1、概括内容:本文段写了××季节××景物(注意写的是某一季还是四季,写的是某一种景物还是几种景物)景物的特征是××

2、梳理思路:文段先写××再写××,是按××顺序来安排的。(时间、空间或是描写景物的先后顺序)

3、概括主题:文段描写了××景物,表达了作者××情感。(一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两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春》《济南的冬天》;或者是借景物含蓄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如托物言志《石榴》,象征《白杨礼赞》,借景抒情《夏》)

4、美文赏析:可以从描写内容、手法、特征、情感、感染力(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几个角度答题。

(1)好词赏析: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生动传神的表现事物特征。

例如“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动词“钻”生动写出了小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形容词“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初生的小草柔嫩翠绿的特点。

(2)修辞赏析:常见修辞为: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特征)、对比(突出事物特征)

(3)艺术手法赏析:对比与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多角度描写(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

第五篇: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一、记叙文概念

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叙述的顺序:

⑴顺序。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⑵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是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

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

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

⑶插叙。

插叙有两种:

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3、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如《我的老师》、《羚羊木雕》,作者都是把自己当作故事的见证人写进故事中去的。

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两种人称各有用处。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⑴记叙文中的描写。

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阅读记叙文的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②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③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例如《小麻雀》一文,为了突出小麻雀受伤害的不幸遭遇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小麻雀的眼睛约十几处之多,使小麻雀的凄惨形象十分传神感人。

⑵记叙中的说明。说明既然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例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的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

⑶记叙中议论。记叙与议论是两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且这两种表达方式常常是交叉或糅合使用在同一篇文章中,各自发挥着它们的作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是叙议结合得较好的一例,这一点,我们在阅读时应给以必要的重视;而在写作中,则应认真学习运用它。

⑷记叙中的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记叙文中的抒情要写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虚假的或扩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会感人。至于抒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或把抒情渗透在具体记叙描写之中,或集中记叙,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

5、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

(2)对比

(3)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这种“以宾衬主”的手法运用得好,不但能使结构布局有迂回曲折之妙,而且使文章有了蓄势,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借物抒情 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

(5)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地平铺直叙是行文之大忌,而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

(6)托物言志

6、记叙文的中心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可概括为“四看一原则二分析”。

一原则:坚持整体性的原则。

二分析 分析主要的人和事。分析作品的背景

四看:看标题、看材料、看首未段、看重点句

① 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② 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通过选取的材料和详略安排分析其蕴含的中心。

③ 从分析文章的首未段入手。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开头就点明文章的中心,所以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结尾往往也提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或启示读者作深一层的思考,研读结尾的语句可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④ 从重点句入手。重点句有议论抒情句、主旨句、反复使用的语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归纳总结,便可把握文章的中心。归纳中心思想,要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有的文章有点题句,抓住了这些语句,并用适当的词语将其连线起来,就是中心思想。多数情况下,文中没有直接点明,就需要自己归纳概括,可以先把全文各段大意或各段的关键词连接下来加以综合,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7、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⑴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⑵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例如: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理解“慈爱”的含义,可用近义词替换的办法。

把“多么慈爱”换成“多么可爱”不行。“可爱”表示值得爱,“慈爱”除“可爱”的意思外,强调“像慈母一样的爱”的意思,用以写老师的爱更恰当。

⑶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例如: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句子是由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

8、分析记叙文的详略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9、分析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⑴过渡,过渡是文章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恰当、巧妙的过渡,对文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优秀文章,都极讲究过渡的艺术。记叙文的过渡,其主要作用是: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⑵照应。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

10、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⑵从侧面描写入手。侧面描写,简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⑶从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⑷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写景记叙文的知识点梳理

1、概括内容:本文段写了××季节××景物(注意写的是某一季还是四季,写的是某一种景物还是几种景物)景物的特征是××

2、梳理思路:文段先写××再写××,是按××顺序来安排的。(时间、空间或是描写景物的先后顺序)

3、概括主题:文段描写了××景物,表达了作者××情感。(一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两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春》《济南的冬天》;或者是借景物含蓄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如托物言志《石榴》,象征《白杨礼赞》,借景抒情《夏》)

4、美文赏析:可以从描写内容、手法、特征、情感、感染力(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几个角度答题。

(1)好词赏析: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生动传神的表现事物特征。

例如“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动词“钻”生动写出了小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形容词“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初生的小草柔嫩翠绿的特点。

(2)修辞赏析:常见修辞为: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特征)、对比(突出事物特征)

(3)艺术手法赏析:对比与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多角度描写(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

下载记叙文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叙文知识点汇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记叙文含义: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初中课本中的小说、散文、童话、寓言、新闻、通讯、报告文学......

    记叙文阅读应掌握的知识点

    记叙文阅读应掌握的知识点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1 象征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对比手法 1、通过比较,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

    初中记叙文重要知识点以及题型总结

    中考语文知识模块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考点] 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2、记叙的顺序 (1) 顺叙(按事情发展......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及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及答题模板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

    初中记叙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共5篇)

    初中记叙文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一、概念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二、考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

    初中语文记叙文文体知识必背知识点1]

    中考语文记叙文考查重点 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① 概括文章内容:人物+事件,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解答时注意提示语:题目、开头、结尾、议论句、抒情句、总结性词语。 记叙......

    初一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提要(打)

    初一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提要 一、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1、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 (3)以地点为线 (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为线 (6)以某物为线 (7)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