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叙文体系总结与知识点归纳(九大点,全)
记叙文知识点总结与体系归纳
一.记叙文的定义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写作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三.记叙文的叙述顺序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设置悬念和巧妙穿插,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其中解放军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属于插叙部分。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如《小英雄雨来》就是在结尾时交代雨来没有死的原因的。
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作用: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倒叙:
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插叙:
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3.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四.记叙文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详细地说,既是: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照应标题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记叙文题目的作用:1.是文章的线索2.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是文眼揭示文章主旨4.题目新颖 吸引读者5.有象征意义是作者感情的凝聚
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㈠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需注意:记叙的人称以及其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㈡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从描写的对象上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方法上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我们需要着重了解的是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1)渲染_______的气氛,为下文_______作铺垫。2)烘托文中人物________的心情。3)抒发作者________的感情。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6)突出某种环境特点,为中心(或表现人物的某种精神风貌或表达某个道理)服务。㈢议论。记叙文在发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时,就要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
▲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作用有: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加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㈣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是作者思想、观点、立场的流露,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表现着对所写事物人物的态度。它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用:可以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抒情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①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②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可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六.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一)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评约瑟夫极端势利的父母对约瑟夫叔叔的冷酷无情,就用约瑟夫对叔叔的深切同情来反衬。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渲染,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寂静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条、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
(四)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五)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六)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写皇帝被骗,竟一丝不挂地沿街出游,突出他的愚蠢和虚伪。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种夸张地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
(七)象征。是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它包括本体和象征体两个方面。运用此法,必须把握二者在读者心中的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海燕》,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用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
(八)抑扬的表现手法,所谓“抑”就是按下、抑制;“扬”就是抬高扬起。它有两种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是欲抑先扬。如《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即席说了一大道“义正辞严”的慷慨之语,大有“为民除害”的清正之势,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次表态的极大讽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个性暴露得更彻底、更清楚。
(九)白描的表现手法,简练、质朴、轻捷、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它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这就是白描的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十)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卒章显志是立意手法之一。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旬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在文章结束时,作者将要表露的胸怀、志向很自然地说出来,给人一种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注意写作方法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①、着眼点不同。表现手法一般着眼于文章整体的构思,笼罩于全文或几个段落,修辞方法则着眼于具体的语句; ②、作用对象不同。表现手法直接为表现人物、突出主题服务,而修辞方法则直接服务于语言,使其更具感情色彩。
七.记叙文的概括
(一)“六要素”综合法。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
(二)课题扩充法: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借助文章的课题。首先读懂课题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如:《在沙漠中心》课概括为:我在沙漠中心的感受和思索。
(三)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关键问题法。(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文章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2)叙事的文章。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3)写景的文章。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4)状物的文章。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
(五)摘录句段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中心句通常位于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也可以利用文章的句子或词语简单进行一下重组,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结。因为一篇文章的内容,通常会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描写或抒情,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六)主谓句概括法。如果文章中没有现成的句子可利用,那么,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可以用主谓句的形式概括文意。方法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即谁做什么或谁怎么样。为了把文章概括得全面准确,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谓语前面加上定状语,在主语前面加上定语,补全文章的大意。八.记叙文的修辞手法(答题:修辞+作用+情感)
1.比喻:把×××比喻成×××,将表达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人易于理解。2.拟人:把×××当成人来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6.反复: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使文章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富有感染力。7.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9.引用:通过引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10.借代:借用×××来代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12.对比:把×××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九、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称要写的人为你或你们,抒发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角度自由的叙述。
第二篇: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
记叙文含义:
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初中课本中的小说、散文、童话、寓言、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一、记叙文的范围
从一个大范围看: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范畴。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首先注意弄清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认真答题。
表达方式:(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
写
论
说
情)
狭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
广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二、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
关于记叙文阅读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记叙文、新闻、通讯)
1.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
2.理解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3.能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得当。
4.理解和分析记叙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5.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三、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例如:1.桌子上放着一本书。
2.狼群在高草中奔跑,奔向黄羊群。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例如:1.在高草中嗖嗖飞奔的狼群,像几十枚破浪高速潜行的鱼雷,运载着最锋利、最刺心刺胆的狼牙和狼的目光,向黄羊群冲去。
2.突然,坡顶上密集的黄羊群,像山崩泥石流一般往反方向崩塌倾泻。
抒情:就是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抒发作者对人对事物的感情。
例如:1.七月的晌午,简直把人烤焦了啊!
2.狼!一种卫士型的生物!
议论:就是表达作者的看法、意见、观点。
例如:1.《狼图腾》作者的生活经历真是丰富。
2.草原民族不仅在军事智慧上,刚强勇猛的性格上远远强过农耕民族,而且在许多观念上也远胜于农耕民族。
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例如:大自然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植物。在非洲的安哥拉,长着一种四季常绿的梓柯树。如果你在树下点火抽烟,或者点燃一堆篝火,树上便会喷洒出大量的液汗,把火灭掉。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灭火树”。原来,它的枝叶浓密,藏有许多馒头大的节苞,节苞上密布着网眼小孔,一旦有火光照耀,液汗就喷洒出来了。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记叙文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各不相同:
叙述:就是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事件发展的经过。
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已的感情。
说明:就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平实的、科学的解说和介绍。
(二)如“豆子发芽”一句,就有五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1.豆子发芽了。(叙述)
2.豆子长出了瘦弱的小芽。(描写)
3.豆子发芽很重要。(议论)
4.啊,豆子发芽了!(抒情)
5.豆子发芽需要水分。(说明)
(三)说明的特点是“解说事物,剖释事理”时,进行冷静的静态介绍和解说;
它不进行动态的叙述、描绘、论证。说明,它不像记叙那样,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和人物的活动:它不像描写那样,去发挥感情的变化;它不像议论那样,去发表、论证作者的观点。而说明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平实的、科学的解说和介绍。(这是说明的基本特征。)小结:
1.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2.记叙的人称:选用记叙的人称,就是选择立足点、观察点,就是选择叙述的视角。
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我、我们),即“我”称;
第二人称(你、你们),即“你”称;
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即“他”称,文中直接以某人的名字进行叙事,也是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候文章中的第一人称“我”就是作者本人,有的时候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选用第一人称叙述,作者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者也感到真实、亲切。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
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第三人称,就是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直接出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因此第三人称写法被称为“全知全能写法”。这的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
(1)以时间转移或空间转换为线索
(2)以一人为线索
(3)以一事为线索
(4)以一物为线索
4.记叙的顺序:顺叙
倒叙
(同一件事)
插叙(另一件事)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
顺叙的优点是:事件有头有尾,结构完整,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
倒叙的优点是:设置悬念,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插叙: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优点是: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5.记叙文的划分:按事件和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总结:
1.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主面着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
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1)
以时空变化划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总分总
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
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
补充:
童话一般情况下是记叙文,但是也可以用议论的方式来写作技巧。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四、解题思路和技巧:
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二)具体步骤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略读,细读,重读,1.先大概了解意思
2。带着问题仔细读
3.多读能更好的掌握书的思想感情
4。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五、写作技巧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记叙。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事件与事件背景
4.反映的道理(主题)
5.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像一个人没有了心,或肝、肺。
六、常用修辞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
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种夸张地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再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七、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菊花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突出莲的高洁。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四)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五)象征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六)抑扬相生
“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
“抑扬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如《白杨礼赞》中为了赞美白杨树而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七)借景抒情【或者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八)托物言志
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区分
:
借景抒情: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作者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哀、乐、愁、怨、憎、惧,但是这些情绪不能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物的描写,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此“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九)悬念
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
悬念的主要作用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吸引读者。例如《孔乙己》结尾,孔乙己的命运到底如何,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悬念可设在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设在中间,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在结尾,能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十)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化虚为实或以虚衬实。如“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把无形的愁化作实物,突出了人物愁的深重。
(十一)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更加显示出山林的幽静。
(十二)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如《湖心亭看雪》,既写白茫茫的一片,又写一亭、一舟、几人,从而写出了苍茫冷清的意境,突出了作者孤独的心理。
(十三)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十四)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二者区别: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烘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烘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注意:
1.注意写作方法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①着眼点不同。表现手法一般着眼于文章整体的构思,笼罩于全文或几个段落,修辞方法则着眼于具体的语句;
②作用对象不同。表现手法直接为表现人物、突出主题服务,而修辞方法则直接服务于语言,使其更具感情色彩。
2.注意在把握主题的前提下理解写作方法的作用。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恰当运用表现手法就是为突出主题,为表现人物服务,所以要理解手法的作用,首先要准确理解文章立意,不要脱离文章去“背”作用。
3.注意考虑各种手法并用。一篇文章可以采用多种手法,阅读时先考虑文章整体,然后再深入段落。如《心田上的百合花》。
4.注意写作中运用手法要有必要和恰当。写作应是情感自然流泻的过程,表现手法的运用也应是水到渠成,非刻意去为,有必要才用,用也要恰当,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第三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全总结
本文由十一钢笔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总论 贸易差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贸易条件: 一国(全部)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贸易依存度 : 一国对外贸易额同其 GNP 或 GDP 的比率 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 依赖程度,或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 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表现为直接出口和 直接进口。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商品通过第三国销售到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转口贸易: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 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贸易量: 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出口额而得出的按不变 价格计算的贸易额,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变化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 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对外贸易分类 1.按交易内容和标的物形态:货物贸易(有形贸易)服务贸易(含技术贸易)2.按货物和服务移动方向(商品流向):出口、进口 复出口、复进口 过境贸易 3.按交易参与国(地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4.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水平贸易 垂直贸易 5.按贸易方式.:包销、代理、寄售、招标、拍卖、商品交易所交易、加工贸易、对等贸易、租赁贸易等 6.按国境和关境划分:总贸易 专门贸易 第一章国际分工上 绝对利益理论: 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 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 由交换,那彼此都可以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比较利益理论: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 乙国,处于绝对优势; 而乙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一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和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它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一个国家生产某单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则 该国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章国际分工下 H-O 模型内容:各地区要素禀赋不同,是地区间(国家间)开展贸易的前提;各个地区要素 禀赋不同,决定了各地区要素价格的不同;要素价格的不同,导致各地生产成本的不同; 生产成本所决定的商品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H-O 模型逻辑顺序: 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要素的相对价 格——商品的相对价格 H-O 模型结论: 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丰富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 商品。两国商品交换的结果,会导致各国要素价格均等化(H-O-S 定理)对列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可以分为谜内解释和谜外解释,谜内解释 主要是在赫克歇尔-奥林理论的框架下进行的,第一种是从要素禀赋和要素密集度入手,进行解释。第二类是从 H-O 理论的假设入手,说明假设如果不成立,则理论不能成立;谜-1-外解释则是在 H-O 理论的框架以外进行的 要素密集逆转:指生产的某种产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 密集型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同样一种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没有绝对 的标准。资本密集型的需求偏好: 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偏好和需求的差异也能够成为产生国际贸易 的基础。新要素学说: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认为,应赋予生产要素以新的含义,扩展生产要素的范 围,生产要素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所说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技术、人力资本、研究 与开发、信息以及管理等等,都是生产要素,这些无形的“软件”要素越来越成为形成贸易的 基础,它决定着一国比较优势格局。新要素学说的主要内容:1 人力资本说:一国可以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提高劳动力的素 质,使生产率获得提高,进而可以影响一国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代表人物:舒尔茨、贝克、坎农;认为美国的劳动密集并非单纯的一般劳动密集,而是人力资本劳动的密集。2 研究与开发说它认为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研究与开发中投入的资 金越多,其生产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度就越高。代表人物:格鲁伯、迈赫塔、弗农 技术差距贸易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U.Posner)1961 年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在 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技术也是国家的一种资源,在技术转移阶段,国家之间会出现 技术差距,那么在技术上处于领先的国家在出口技术密集型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创新国 在初期具有比较优势,是创新产品的净出口国;当其他国家可以模仿生产时,随着模仿规模 的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丧失,出口下降,甚至可能从其他国家廉价进口该产品;其他国 家随着技术的扩散,逐渐掌握新技术,由原来对创新产品进口、逐渐能够自己生产,甚至可 以出口到国际市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 年在其《产 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 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 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 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 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 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 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 衰退期。(1)第一阶段:介绍(引入)期,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新产 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了介绍期。此时产品品种少,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 顾客外,几乎无人实际购买该产品。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 产品进行宣传推广。该阶段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 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反而可能亏损。(2)第二阶段:成长期,当产品进入引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了成长期。成 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 销路。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2-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 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3)第三阶段:成熟期,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 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此时,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成本低 而产量大。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之间不 得不加大在产品质量、花色、规格、包装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4)第四阶段:衰退期,是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习惯的改 变等原因,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持续下降,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 场上已经有其它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新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时成本较高的企 业就会由于无利可图而陆续停止生产,该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陆续结束,以至最后完全撤 出市场。产品生命周期图:
产业内贸易理论:即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 1 年)既出口又进口同一种产品,同时同一种产品的中 间产品(如零部件和元件)大量参加贸易。假设前提:从静态出发进行理论分析; 分析 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垄断竞争; 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 考虑需求相同与不相同的情况。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国际产品异质性是产生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异质性: 水平差异(与 消费者偏好有关)、垂直差异(产品质量不同)、技术差异(产品生命周期)诱因:从 供给上看,存在规模经济利益 ;从需求上看,存在需求偏好重叠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
2、两个国家 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 规模经济产生的贸易利益: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于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可选择性。具 有相似禀赋的不同国家,其中若有一国因规模经济而使成本降低,他便会因此产生新的 比较优势,而在贸易中受益。产业内贸易的指标衡量:巴拉萨(B1assa)指数: X、M 为出口、进口;j 为第 j 种产品。其含义是净出口在多大程度上被进口所抵消。该指数 与产业内贸易呈反比关系。
格鲁贝尔一劳埃德指数(G 一 L 指数): 即 1 减去巴拉萨指数。该指数表明,当 B 接近1 时,进出口更接近于产业内贸易。-3-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 TC 指数= :(出口―进口)(出口十进口)其取值范围为(-1,1)。/ 如果 TC 指数大于零,表明该类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接近于 1,竞争力越强;TC 指数小于零,则表明该类商品不具国际竞争力;指数为零,表明此类商品为产业内贸易,竞 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定义(简答题)1.过境交付,: 如电信 2.境外消费,如旅游 3.商业存在 4.自然人流动 按照 GATS”服务部门参考清单”具体包括 12 类:商业性服务、销售、金融、通讯、教育、卫生、运输、建筑、环境、旅游、其他 第四章国际市场的结构和特点、第四章国际市场的结构和特点、有形的国际商品市场:商品交易所 拍卖市场 博览会展览会(多选题)国际市场的基本特点:全方位开放与集团化倾向并存。存在固有的盲目性,但国际协调的作 用在明显提高。存在固有的波动性,但从长期看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竞争与垄断并存。互补性与替代性并存。商品相对过剩与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存在固有的复杂性和风险性。第五章 国际价值和价格 穆勒的相互需求法则 :进口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其生产成本决定的,而是由获得成本决定 的。获得成本是指为了获得进口商品所偿付的出口商品的数量决定的。物物交换的比率是 在交易双方的国内交换比率所形成的界限之间摆动。这一比率所形成的国际价值必须满足国 际需求方程: I 国进口商品数量×其国际价值=II 国进口商品数量×其国际价值 国际价值的摆动方向和幅度取决于两国的需求和价格弹性 提供曲线(offer curve)又译作供应条件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 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 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 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即提供曲线反映的是在不同的国际交换比率 或贸易条件下,一国用一定数量的本国商品去交换一定数量的外国商品的点的连线。提供曲 线反应了两种商品国际市场的供求变动,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出口)、需求(进口)曲线合成的。
提供曲线表明了在一系列相对价格下,一国家为了换得一定量
的Y(或 X)商品所愿意提供的 X(或 Y)商品的量。这些进口和出口商品的量是由一国的需 求量和供给条件(即生产可能性)所决定的。因而提供曲线既可以看作供给曲线,又可以 看作需求曲线。作为供给曲线,它表明在不同贸易条件下,一国愿意提供的出口产品的量,如果出口品相对价格上升,该国就会增加出口品的供给;作为需求曲线,它表明在不同的贸 易条件下,这个国家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如果进口产品相对价格下降,该国就会增加对这 种产品的进口。于是,国际贸易中供给和需求两个因素就结合在提供曲线中,因而可以用提 供曲线来分析国际的均衡。“普雷维什命题”:在中心和外围国家的贸易交往中,贸易条件越来越有利于中心国家,而 不利于外围国家-4-第六章 国际贸易利益及价值转移 国际贸易的利益
一、国际贸易的产品利益
二、资源配置利益
三、竞争利益
四、国际贸易 的示范和技术传导作用 外贸乘数:在一个开放型经济里,一种注入因素,无论是投资、政府购买或出口的变化,都 会引起国民收入以 倍数(multiplier)变化。社会总供给公式: Y = C + S + T + M 社会总需 求公式: Y=C + I + G + X 乘数公式:K= 1 /(1-b)(b:边际消费倾向)外贸乘数公式:K= 1 /(1-b+j)(j:边际进口倾向);或 1 / ρS/ ρY + ρM/ ρY 乘数(K)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对外贸易乘数政策含义:扩大出口、保持顺差,利于增长和发展。应防止有效需求转移 只 有出口带来追加投资,才会促进增长。世界贸易平稳增长是乘数效应的重要条件。(论述)第八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措施 关税: 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征 收关税的领域为关境)关税的种类 进口税(Import Duties):进口国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征收的一种正常 关税。所谓“关税壁垒”指的就是高额的进口税。出口税(Export Duties):出口国海关在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过境税(Transit Duties):是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二战后 多数国家已经不征收这种税 附加税(Surtaxes):在正税外再额外加征的关税。通常是一种特定的临时性应急措 施。主要包括:反补贴税、反倾销税 反补贴税(Countervailing Duties):对接受补贴的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超过正常关 税的特殊关税 反倾销税(Anti-dumping Duties):进口国反倾销调查当局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 在进口国进行销售的、并对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外国产品,在正常的海关税和费用之外的一种关税或附加关税 差价税(Variable Levy),又称差额税和滑动关税(Sliding Duty):当某种本国产品 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 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和进口价格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 特惠税(Preferential Duties),只对特定国家提供的一种特别优惠的低关税,第三国 : 不得享受 当前最重要的特惠税是《洛美协定》国家之间的特惠税,它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向参 加协定的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单方面提供的特惠税 对于改善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促进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较为有 利的条件 普遍优惠制 工业发达国家据其给惠方案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给 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一种优惠关税制度。普遍的:要求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向所有发展中国家无例外地给予普惠制待遇 非歧视的:其优惠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均无区,一视同仁 非互惠的:由发达国家在非对等的基础上向发展中国家单方提供优惠,而不要求获取 互惠待遇-5-享受普惠制待遇商品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 原产地标准:出口商品必须在受惠国进行生产和 制造,其中所使用的进口原料或零部件必经过充分的加工,使这些进口原料或零部件有了实 质性的改变,或者符合给惠国提出的其他条件 2 商品要符合直接运输的原则:出口商品不但要在受惠国生产或制造,而且必须直接从受惠国 家运往给惠国 3 必须提供有效的证明文件:即普惠制原产地证明书(申报和证明联合)格式A,简称GSP FORM A,及其他有关的单证 关税的征收方法及标准? 从量税概念:从量税是以进口商品的数量、体积、重量等计量单位为计量基准的一种计征关 税的方法。特点:每一种进口商品的单位应税额固定,不受该商品进口价格的影响。计税时以货物的计 量单位乘以每单位应纳税金额即可得出该货物的关税税额。这种计税方法简便,通关手续快捷,并能起到抑制低廉商品或故意低瞒报价格商品的进口。从价税:概念:指以课税对象的价值为标准征收的关税。从价税额=完税价格*进口从价税率 特点: 合理性强: 相对进口商品价格的高低,其税额也相应高低,即: 优质价高的商品税高,质劣价低的商品税低,从而可以体现税赋的合理性。也有不足:如:不同品种、规格、质量的同一货物价格有很大差异,海关估价有一定难度,因此计征关税的手续也较繁杂。海关税则 概念:又称关税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和 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复式税则 征收进口关税采用三种税率:普通税率 最惠国税率 普惠制税率(选择题)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1 比关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 保护作用比关税的作用更为强 烈和直接 3 比关税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非关税壁垒的主要措施: 进口配额制 自动出口配额制 进口许可证制 外汇管制 进口押金 制 海关估价值 进口和出口的国家垄断 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 征收各国国内税 最低限价 和禁止进口 进口配额制的两种形式 :绝对配额 关税配额 技术性贸易措施:(TBT)是指那些对于进口形成障碍的繁杂、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 以及合格评定程序(多选题)鼓励出口措施的八个方面有哪些(简答)1.出口补贴 2.出口信贷 3.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4.商品倾销 5.外汇倾销 6.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 7.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 8.经济特区措施 出口信贷:指发达国家政府为了鼓励张品出口,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商、外国进口厂商或进 口方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是扩大商品出口特别是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项目出口的一种重要 手段。主要包括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卖方信贷 是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是银行直接资助出口厂商向国外进口厂商提 供延期付款,以促进商品出口的一种方式。.买方信贷 是出口方银行向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这种信贷必须有附带条件,即贷款只能用来购买债权国的商品,又称约束性贷款。外汇倾销: 是垄断组织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一种特殊 手段。有利于提高该国出口的竞争能力,有利于扩大出口。同时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具备条件:货币贬值的程度要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 其他国家不 同时进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或其他报复性的措施。-6-多边出口管制: 几个国家政府为了共同的政治与经济目的,通过一定方式建立国际性的多边 出口管制机构,协调彼此的出口管制政策和措施 瓦 塞 纳 安 排 自由港: 又称自由口岸 在自由港的港区 内输出输入商品可以免征关税,或是对少数商品征 收关税。自由贸易区 又称自由区域或是免税贸易区 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开放区域。一般设在或是毗 邻地区。倾销:海外货物已低于同样货物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销售价格出售。倾销的构成条件: 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这种低价销售行为给进口国 产业造成损失;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倾销措施:征收反倾销税 进口商的承诺 补:区域经济一体化 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深化劳动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生产要素自 由流动,通过达成经济合作的某种承诺或签订条约、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大 的经济联合体的状态和过程。内涵: 标志 原则 宗旨 出发点 成员国之间关税等贸易障碍的消除 谋求最佳的国际生产分工 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协作分工,实现成员国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经济 目标 使每一个成员能获取比单独一国时更大的利益
特点:具有地区性和集团性。有超国家的共同机构和调节机制。参加一体化的成员国局部主 权有一定程度的让渡。政治色彩浓厚。类型:特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经济一体化 静态效应:按照关税同盟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Static Effects)主要包括贸易 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两个方面: 贸易创造效应:组建关税同盟所带来的成员方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 福利的增加。贸易创造是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由于取消壁垒,所以进口价格下降,贸易利益增加,贸易规模扩大。贸易转移效应:组建关税同盟所带来的贸易由非成员方向成员方的转移以及由此造成的 福利损失。贸易转移是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原来成员国与非成员 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由于贸易由低成本国转向高成本国,因此进口价 格提高,贸易利益减少。其他静态效应:降低管理成本、改善同盟成员贸易条件、增强对外谈判能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可以是其静态利益的5~6倍。获得一体化的动态利益,是成立 关税同盟的重要原因 1.规模经济效应(市场扩张)可以把原来分散的小市场结成统一的大市场,使企业摆脱市场 规模的限制,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如果成员方的企业规模本已经达到最优,建立国际经济一体 化组织后再扩大规模反而会因为平均成本上升而有害。2.竞争促进效应 建立国际经济一体化集团之后,原来的贸易和投资壁垒被废除,原有的一 国范围内的垄断随之被打破,国内的企业不得不面临成员方企业的强大竞争。在这个问题上,希托夫斯基和德纽的“大市场理论”最为著名。3.资源配置 其他动态效应 刺激投资 吸引外资 提高要素流动性 促进技术进步-7-对世界贸易的作用:
(一)从动态利益看
1、提高生产率
2、取得规模经济
3、加强竞争合作
4、促进技术进步
5、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6、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7、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二)对内部贸易的影响: 1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促使内部经 济贸易的增长 2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集团内部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技术合作,加速产业结构的 优化组合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强化了企业的融合、竞争、垄断。4 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和提高 了经济贸易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 5 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经贸集团对世界贸 易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促使世界经济的开放度进一步增大。在深化国际分工的同时推动了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国际经济关系结构从而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九章 世界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实施各项贸易协定;为各成员提供多边贸易谈判场 所,并为多边谈判结果提供框架;解决成员间发生的贸易争端;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 与法规进行定期审议;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关系,提供技术支持和 培训。世贸组织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 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方应促进 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 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 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世界贸易组织的七项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主要体现在最惠国待遇条款、国民待遇条款)公平竞争原则 透明度原则 贸易自由化原则 也许正当保护原则 磋商调解原则 对发展中国 家的特殊待遇原则 世贸组织的基本职能有: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 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并与其它同制订 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世贸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 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管辖的范围除传统的 和乌拉圭回合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 措施和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世贸组织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调解成员争端 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部长会议 总理事会 理事会 委员会 诸边贸易协议设置的机构 秘书处 第十一章 交易程序 信用证条件下 CIF 价的出口程序 ? : 出口换汇成本:出口商品净收入 1 美元所需要的人民币总成本。出口换汇成本=出口总成本/出口销售外汇净收入 出口商品盈亏率:出口商品盈亏率与出口总成本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出口商品盈亏率=[(出口销售人民币净收入?出口总成本)÷出口总成本]×100% 出口交易洽谈:交易洽商的内容,就是双方就买卖的商品,对各项交易条件进行协商,双方 必须在各项交易条件取得一致意见后,才能订立合同。合同中涉及到的主要条款包括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装运、保险、支付以及商检、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等。每一笔交易洽商的程序不完全相同,但一笔合同的磋商,从开始联系到达成交易,不外乎这 样几个环节:询盘、发盘、还盘、接受。-8-询盘(inquiry,enquiry)又称询价,是指贸易的一方向另一方询问买卖一定货物的各项交易条 件的一种洽商邀请。询盘对贸易双方均无法律上的约束力,其间接的意图是建立贸易合同关 系,同时也是商界惯用的打听市场行情和对方业务状况的一种手段。发盘(offer)又称发价、报盘、报价,是指贸易的一方向另一方提出买卖一定货物的各项交易 条件,并愿意受这些条件的约束与对方订立交易合同的一种表示。按照法律责任,发盘又可 分为实盘和虚盘。所谓实盘是指发盘中的各项交易条件必须是肯定的、明确的、完整的和终 局的。如果一项发盘不具备“肯定或明确的”、“完整的”、“终局的”内容,则称为“虚盘”。还盘又称还价 是指贸易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发盘或还盘的内容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而做出的,拒绝或修改或变更的答复。接受是指受盘人接到对方的发盘或还盘后,同意对方提出的条件,并愿意按照这些条件与对 方达成交易、订立合同的一种肯定的表示。交易条件(第十二章 交易条件(上)货物品质 一般是指货物本质性的质量和外观形态 表示货物品质方法: 1.以实物表示品质:凭成交商品的实际品质(看现货成交)和凭样品,多用于寄售、拍卖和 展卖业务中。2.凭说明表示品质:用文字、图表、相片等方式来说明成交商品的品质。国际贸易中的重量计算方法: 1.毛重计算 毛重= 净重+皮重(包装的重量)实例:以毛作净 2.净重计算 净重=毛重 — 皮重 3.公量计重 公量 = 净重— 商品实际水分 +标准水分适用商品:羊毛、生丝等 4.理 论 重 量 计 重 : 根 据 件 数 计 算 有 固 定 规 格 和 体 积 的 商 品 的 总 重 量。适用商品:马口铁、钢板等 5.法定重量 溢短装条款:货物数量的伸缩幅度允许为5%。: 质量的机动幅度:是指对特定质量指标在一定幅度内可以机动。交易条件(第十三章 交易条件(下)运输标志,又称唛头,是一种识别标志。包括四项内容;(l)收货人名称的英文缩写或简称;(2)参考号,如订单、发票或运单号码;(3)目的地;(4)件号。常用价格换算方法 FOB价换算为其它价 CFR价=FOB价+运费 CIF价=(FOB价+运费)÷(1–保险费率×投保加成)÷ CFR价换算为其它价 FOB价=CIF价–运费 CIF价=CFR价÷(1–保险费率×投保加成)÷ CIF价换算为其它价 FOB价=CIF价×(1 – 投保加成×保险费率)–运费 CFR价=CIF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国际贸易条件解释通则2000》中所规定的贸易术语共有13种.按其顺序分为E、F、C、D四组 FOB贸易术语 装运港船上交货 风险在船舷转移 FOB条件下买卖双方的责任-9-卖方 1.按合同规定期限在装运港将货物交到指定船上,并及时通知对方(买方)2.负责办理出口清关手续,提供出口许可证,支付各种关税与费用。3.提供商业发票或电子信息及有关证件 买方 1.租船(订舱)将船名船期通知卖方 2.办理货物运输保险 3.办进口手续,取货,付款 FOB条件下费用的承担和风险的划分 卖方 费用: 装船前的一切费用 风险: 越过船舷前 买方 费用: 租船费、保险费、在目的港办理有关进口手续的费用 风险 : 越过船舷后 CFR(成本加运费)该术语指卖方必须支付货物的成本并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运费 在装港船上交货 风险在船舷转移 卖方办理出口手续 买方负责保险、进口手续 该术语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 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卖方除必须负有与CFR术语相同的义务外,还必须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应由买方承担的货 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的保险。卖方签订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 买方应注意根据CIF术语,只能要求卖方投保最低的保险险别 货物装船后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及货物装船后所发生的任何额外费用,则自货物于装运港越过 船舷时起从卖方转由买方承担。CIF条件下买卖双方的责任 卖方1.租船订舱,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与装运期将货物装上船,并及时通知买方2.办理货物 的运输保险3.办出口手续,提供商业发票及提货单和合同规定的其它单据 买方1.接受卖方提供的有关单据2.取得进口有关证件,办理进口手续3.提货,支付货款 CIF条件下费用的承担和风险的划分 卖方 费用:装船前的一切费用和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费 风险:越过船舷前 买方 费用::到达目的港后的一切费用 风险:越过船舷后 FOB,CFR,CIF 异同点一览表 交货性质相同:都是凭单交货,凭单付款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运输方式相同:都是适用于水上运输 交货地点相同:都是在出口国港口 风险转移点相同:都是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 办理出口清关手续相同:都是卖方办理 运输责任、费用不同 FOB CFR、CIF 买方 卖方 办理保险、费用不同 FOB、CFR CIF 买方 卖方
佣金:是买方或是买方对中间商介绍交易或代为买卖所给予的报酬。折扣:是卖方按原价给予买方的一定百分比的价格减让 海运船舶营运方式 :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 班轮运输特点:“四定一负责” 航线、停靠港口、船期、运费率固定 承运人负责装和卸 租船运输种类 :定程租船 定期租船 光船租船 国际多式联运:按照多式运输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运输经营人将货物 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大陆桥运输:是指以集装箱为媒介,大陆上的铁路或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 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构成海/陆/海的连贯运输。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 交付货物的单证 提单的性质与作用: 1.它是承运人应托运人的要求所签发的货物收据,表明承运人已按提单所列内容收到 2.它是一种货物所有权的凭证 2.它是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订立的运输契约的证明 提单的种类:1.根据货物是否已装船,可分为:(1)已装船提单(2)备运提单 2.根据提单上有无不良批注,可分为:(1)清洁提单(2)不清洁提单 3.根据提单收货人抬头的不同,可分为:(1)记名提单(2)不记名提单(3)指示提单 4.按运输方式分类,可分为:(1)直达提单(2)转船提单(3)联运提单 5.从船舶营运方式不同,可分为:(1)班轮提单(2)租船提单 6.根据提单内容的繁简,可分为:(1)全式提单(2)略式或简式提单 7.根据提单使用效率,可分为:(1)正本提单(2)副本提单 8.其他种类提单:(1)集装箱提单(2)舱面提单(3)过期提单 风险的种类主要有 海上风险和外来风险 海上风险,又称海难 是指船舶或货物在海上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或随海上运输而发生的风 险,包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按照损失的程度不同,一般可分为全部损失和部分损失 全部损失:简称全损,是指在运输过程中,整批货物或不可分割的一批货物的全部灭失或等 价全部灭失。分为实际全部和推定全损。部分损失:是指被保险货物的一部分在运输途中遭受损失和灭失。部分损失可以分成共同海 损和单独海损二类。保险费的计算 保险费一般是以CIF和CIP价为基础计算的 保险费=保险金额x保险费率 保险金额= CIF价(CIP)x(1+保险加成)= CIF价(CIP)x 110% : 国际货物贸易中的支付的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汇付;托收;信用证 汇票——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支付工具 托收 : 卖方开具以买方为付款人的商业汇票交与其所在地银行,并委托其所在地银行向买 方收取货款 信用证: 是指应开证申请人的申请、要求和指示,开证银行以自己的名义向受益人开立在一 定条件下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书面凭证 信用证特点 1.信用证在性质上属于银行信用,而非商业信用。开证银行负首要付款责任 2.信用证是一项自足文件。信用证是按照合同开立,但一经开立就成为自成一体的、独立的 交易关系,不受合同约束 3.信用证方式是纯单据业务。银行只审查单据,不问货物 信用证支付货款的业务流程 1.买方和卖方规定以信用证支付货款 2.买方向当地银行提交申请书,并提供开证保证金或其他担保,请求银行开出以卖方为受益 人的信用证。3.开证行根据开申请书的内容,开立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并将信用证寄交或通过银行 间电传/传真送达卖方所在地的通知行 4.通知行核对印鉴/密码无误后,将信用证转递给受益人亦即卖方。5.卖方备妥货运单据和信用证所要的其他单据,开立汇票,在信用证的有效期内前往当地的 议付行或付款行或承兑行或保兑行,进行货款的议付或支付或承兑或保兑。6.议付行或付款行或承兑行或保兑行对受益的所提交的单据进行表面审核。7.上述银行履行了其相应的义务后,将汇票、货运单据和其他相关单据寄给开证行或其指定 的偿付款行索偿。8.在开证行或其指定的偿付行核对单据无误后,向上述银行进行行偿付。9.开证行通知买方付款赎单。10.买方付款赎单,并凭赎得的相关单据提取货物。仲裁是指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后,在双方发生争议时,入股通过协商不能解决,自愿将有关争 议提交 双方所同意的第三者进行裁决,裁决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双方必须依照执行。仲裁的特点:1.仲裁机构是民间机构,无法定管辖权,如双方当事人无仲裁协议,一方不能 迫使另一方进行仲裁 2.处理仲裁案件的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指定 3.仲裁员熟悉国际贸 易业务,处理问题时能够更多的考虑国际商业惯例,比较切合实际和迅速,收费也比较低
4、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贸易关系损害较小。什么是不可抗力? 或称人力不可抗拒,即不可抗力事故,它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 预见、无法预防、对其发生也不能避免和克服的意外事故。通常包括两种情况:由于自然原 因引起的 和由于社会原因引起的。第十四章 贸易方式 商品交易所 是对一些大宗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进行买卖和投机活动的有组织的市场。易货贸易 狭义的易货 指两国间直接以货换货,每笔交易均为等值货物的直接交换,不用货币结算,双方当事人既是自己商品的卖方,又是对方商品的买方,两笔货物的买卖同时成交,并体现 在同一合同里。广义的易货 泛指交易双方同时承担购买对方等值商品义务的交易方式。它可以使双方各以 一种商品相互交换,逐笔平衡货款,也可以由双方以几种商品相交换,进行综合平衡;进出 口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有先有后,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总的平衡。补偿贸易:一方在信用的基础上,从国外的另一方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其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清偿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1.直接产品补偿 又称为回购或返销 由设备进口方利用对方提供 的设备和技术制造的产 品,包括直接产品或有关产品,偿付进口设备的货款。2.间接产品补偿 又称互购或反向购买,即设备进口方支付设备的货款,不是用直接产品,而是用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或劳务来偿付。3.劳务补偿 补偿贸易购入的是机器设备,出口的是产品。加工贸易定义: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简称进 口料件),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具体形式包括 来料加工和 来样加工 来件装配等。1
第四篇:初中记叙文重要知识点以及题型总结
中考语文知识模块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考点]
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2、记叙的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首尾呼应,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如:第(5)(6)两段在文中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是: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徐汇区一模23】
3、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具有客观性。(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4、记叙的线索: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5、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5)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6)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6、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率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如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再如《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深层含义是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标题的作用:
1、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2、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3、用修辞/表现手法来突出文章中心;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反映作者情感;
6、一语双关。
题型:填空,简答。(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好处或妙处?为什么以此为标题?你能不能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如:题目《履痕》的意思是_,从全文看,其作用是(1)_(2)_.7、表达方式:(5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记叙文中的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作用: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记叙文中的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动作描写(3)心理描写(4)语言描写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题型:填空,简答。
如:第(8)段中万籁鸣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笑一哭令人印象深刻,这属于_描写,对内容、结构所起的作用是:【徐汇区一模22】
第(11)段中的两处划线句都运用了_描写,请分别具体分析其作用_。【宝山区一模24】
8、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形成对比,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9、记叙文中的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穿插在记叙文的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抒发、倾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公开表白爱憎,直接抒发、倾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间接抒情: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自然地流露出来,一般写景、状物的文章都用间接抒情。
它分为: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三种。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作用: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题型:填空,简答。
如:第○8段划线句属于_描写,它的作用是_。【静安区一模24】
10、六种常用修辞手法的定义:
(1)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3)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4)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句子或短语量上够不上三个的,不是排比。
(5)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以肯定形式问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6)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特点:自问自答。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
常见修辞的答题模式
比喻、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的作用:强调了+对象+特性,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夸张的作用:强调突出了+对象+特性,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的作用:加强气势,强调肯定的语气,强化了对„„的„„之情;引发对„„的思索,引起读者思考和关注。
对比的作用: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突出了„„。答题套路: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效果词+表达作用+情感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11、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12、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理解句子作用: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联系主题。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一般从这些角度思考: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句式特点、关键词、记叙顺序、表现手法等。(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中心、点题、为下文„„做铺垫;
2)、中间: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3)、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点题、首尾呼应、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题型:填空,简答。
如: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金山区一模25】
文章13——15段描绘了一幅别人父母商量要不要叫醒孩子的画面,请简要分析其作用。【崇明县一模24】
13、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14、考纲规定掌握的标点:
逗号、句号、问号、冒号、顿号、分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常用标点的作用:
引号:引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表示强调
省略号:内容的省略、语意未尽、说话断断续续、表示沉默,思考 破折号:解释说明、话题转折、声音的延长、递进
题型:填空,选择
如:第○2段加点的“落草”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其引号的作用是:_。【长宁区一模22】
对文中4处运用引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宝山区一模21】
15、文章的写作特色
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六种。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16、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和看法)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题型:简答题。多为80字的8分题。
如:作者说,白老师把她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和高度,请结合句中的加点词,谈谈你对白老师的评价。(80字左右)【松江区一模】 请选择一点,谈谈你对文中老妇人的看法。(80字左右)【普陀区一模26】 细读文章,就父亲的人物性格或所作所为发表你的看法。(80字左右)【浦东新区一模26】
读了本文,你一定很有感触,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下你的阅读感受。(80字左右)【崇明县一模26】
17、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技巧: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题型:简答,填空。
如:第○4段划线句子“双手微微颤抖但用平静的语调”中“颤抖”和“平静”是否矛盾,为什么?【浦东新区一模23】
18、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19、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题型:简答。
如:第(4)段中的加点词语“竟然”能够删去?为什么?【宝山区一模23】
第五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2、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1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6、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17、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1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1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20、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认同宪法。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③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④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去权力的重要形式。
2、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4、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公民基本权利:①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②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③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2)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保障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6、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7、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课
公民义务
8、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9、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0、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刺性。
(2)要求或做法: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1、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特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这两种经济的地位如何?
(1)公有制经济: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地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8、我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各自的权利或职责是什么?(1)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9、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0、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1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12、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14、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5、中国人民政协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7、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8、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19、我国的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20、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1、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是怎样的?(1)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2)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2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2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市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也受它监督。
2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1)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4)监督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26、什么是行政机关?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
(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27、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8、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9、如何理解行政机关的职权?
(1)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2)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0、如何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1)从行政机关自身来讲,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2)从外部来讲,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31.比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什么叫自由?自由的意义有哪些?(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4、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8、什么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9、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0、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11、什么叫公平?它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怎样的?
(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简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3)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1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13、怎样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14、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或力量?国家或政府应该怎样维护正义?(1)价值或力量: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2)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④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⑤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15、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
(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16、如何守护正义?
(1)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重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