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称论文
教师职称论文范文三篇
教师职称论文范文三篇
(一)谈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的实施策略
摘 要: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探究式教学。我们要实施主动探求知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以发展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实践;评价;论文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其基本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总结。
一、创设情境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对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人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材料和生活实例,诱发思维,引导思路,增强探究的内驱力。如教学“分一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理文具与学具入手提出问题:“那些东西放在学具盒里?哪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这样设计比较符合低年级刚入学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愿意动手摆弄进行分类。再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教师马上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老师连看也没有看到我的这个三角形,怎么就知道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心中充满好奇和疑问,都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法宝”,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
二、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课堂上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去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如教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时,教师让学生用尺子去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要求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另一端指到几,这支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定要把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吗?”这时的教师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对这名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给予表扬鼓励,然后说:“如果你们手中的尺子是一把折断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你们分组研究看看,能否量出铅笔的长度?”此时,学生的探究兴趣非常高,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讨论他们发现这把断了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同样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这个问题的解决,相信一定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三、合作交流
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如学习了乘法以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题: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7+4 ,学生思考后列出了三种不同算式:①7×4+
4②7×5—3 ③8×4 , 然后,教师让学生针对这三种情况分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交流,使学生明白前两种算式含有加减运算,不能算为一个乘法算式,只能算为一个简便算式,只有第三种算式才符合要求。这一过程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合作探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实践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探究性学习也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里的实践运用不是练习题的技能操练,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是一个探究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在自主探索圆面积S=πr 这一公式后,教师让学生计算学校的圆形花坛,圆形钟表面的面积„„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没有圆心标示,直径、半径又不能现成地获得,怎么办?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想出“用线绕钟面一周量出周长,再计算出直径或半径„„等好多办法。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总结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一是对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进行评价;二是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感悟,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教育游戏的认知学习研究
摘 要: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及教育游戏软件和网站的基础上,以认知心理学为依据,对教育游戏在小学生认知学习作用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论证了教育游戏在小学生知觉学习、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和信息加工四方面起促进作用,并提出教育游戏应用于课程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游戏;认知理论;认知发展;论文代写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盛行,电脑游戏已经成为学生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电脑游戏强大的吸引力,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教育学者顺应潮流,思考把游戏的元素引入到教育之中,使学生沉浸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在此背景下“教育游戏”应运而生。在国内, 教育游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屡见不鲜,而在教育游戏的认知学习作用方面还研究甚少。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行为是以学习者认知发展为基础的,是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探索教育游戏对认知学习的影响,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
一、教育游戏的概念及应用分类
在探究教育游戏的认知作用前,首先要清楚其概念及分类。教育游戏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Educational Games,也有人称它为Edutainment,我们称其为教学游戏、娱乐教育。对于它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从广义上来看,国内学者何克抗、吴娟认为:“教育游戏是指能够满足一定教育目的的游戏活动,教育游戏具有游戏的特征,教育游戏必须满足一定的教育目的,即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激发游戏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其获取知识或者培养能力。”从狭义上看,教育游戏是“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这里,我们将它界定为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软件或网站。
本文主要谈谈以课程内容学习为目标的教育游戏在小学生认知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二、基于教育游戏的课程学习对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知觉能力的发展
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知觉为基础的。人通过感官得到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理解),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即知觉。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知觉表象占优势,他们主要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画面精美、故事情节简单的教育游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知觉能力,形成正确的认知导向。
(二)有利于优化小学生的认知结构
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儿童的认知组织与成人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包含较少的抽象观念,更少的高级抽象,对许多命题的理解更多的是直觉——非言语式的而非抽象——言语式的”,这意味着儿童在学习期间更依赖具体的体验式经验,从而意味着基于教育游戏的体验式学习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的。
格式塔理论告诉我们,教育游戏作为一种知识的表征方式,促使图像和文本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把过去逐渐积累而成地分散的、凌乱的知识点融汇贯穿、环环相扣,形成相互联系的各部分单元之和,而不是单纯的将众多的知识点罗列、叠加和对小学生机械式强化。在教育游戏的学习环境中,它所呈现的知识是有针对性的.通过教育游戏对小学生的心理刺激,致使小学生调动过去相应的知识背景及实践经验与当前的知识相匹配,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迁移,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进而构建出合理的认知结构,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途径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其强调了游戏的社会性,认为动机问题是游戏理论的核心。游戏的沉浸体验对参与游戏起到积极作用,它是提高游戏行为意向重要的内在动机。
(四)有利于学生信息加工容量的增加
Mayer指出,多媒体学习发生于学生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式呈现的信息建构知识,下图1为梅耶提出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模型,代表了人类信息加工系统。
梅耶指出,“中小学生学习文本的和插图或解说和动画时所取得的言语形式的学习保持成绩比他们学习只有文本或解说更好。” [14] 联系教育游戏的的学习方式,教育游戏利用声音、图像、文本等呈现方式结合起来对小学生的心理表征是十分深刻的,它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刺激,致使学生主动去调动过去相应的知识背景及实践经验与当前的知识相匹配,有助于帮助他们感知的信息给与加工、分化、排列、归纳到不同的认知结构的体系中,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迁移、获得知识与技能及实现信息加工容量的增加。如在识字游戏软件中,将汉字的笔画造型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可有效的实现汉字的记忆,例如由现实生活中山的形状学习汉字“山”的写法。
三、教育游戏应用于课程学习的建议
笔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教育游戏在课程学习中促进小学生的知觉、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和信息加工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论证了教育游戏作为一种课程学习的补充形式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
(一)谨慎地选用教育游戏资源
当今市场上教育游戏软件或网站鱼目混珠,教师要能甄别优劣,把真正优秀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并有完善的评价系统的教育游戏软件或网站拿来应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和竞争性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各个学科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恰当地使用教育游戏
虽然教育游戏在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科、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教育游戏来教学和学习。适当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游戏软件或网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游戏化学习只能潜移默化,逐步的渗透、引导。现在,教师要做的是在教育中多渗入一些游戏的成分,教师在乐中教,学生在玩中学,真正把教学与游戏、学习与玩联系起来,使其逐步认同其优势所在,把游戏化学习模式融入教学环节中去。
(三)提供帮助指导,防止学生脱离学习目标
随着教育游戏的普及,不少学校已经尝试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不少家长也为学生购买了教育游戏软件,用于课外辅导和知识扩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整个课堂都用来进行游戏,至少是在当前情况下还不行,不能绝对夸大教育游戏的作用,更不能滥用它,只能把它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另外,教师应该要接受专业的培训,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学习指导,防止学生脱离学习目标。
四、结论
教育游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符合建构主义“以学为主”的学习理念。笔者将教育游戏置于认知心理学、教学系统论中进行考察,证实教育游戏有利于小学生认知学习能力的提高。然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传统课堂普及应用教育游戏,实现 “游戏性”与 “教育性”双向平衡,对教师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曹静,李世红,廖小群.基于计算机教育游戏的认知学习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5(1).[2]任靖娟.教育游戏在提高小学生数学认知能力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07.[3] 陈小峰,彭飞.基于Flash小学英语词汇学习教育游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0).[4](美)M.P.德里斯科尔著.学习心理学(第三版)——面向教学的取向[M].王小明译.上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美)理查德·E.迈耶著.多媒体学习[M].牛勇,邱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三)学生行为习惯改良教育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高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坚持整体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合理规划人生、培养健康情感,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强制督导职能,从而确保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质量,并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职生;养成教育;方法途径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生命运的巨大能量。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职教育中仍然很必要。高职生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难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职场。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仍具有较强可塑性,对高职生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十分必要。
一、高职生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年来对高职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针对笔者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观察研究,发现高职生在行为习惯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部分高职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格缺陷。在被调查班级中,92%的学生为独生子女,其中30%的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缺陷,表现为:社会阅历浅,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心理强;心理幼稚,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与人交往能力差,难以适应集体生活。
其二,部分高职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约占35%。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厌学情绪;学习缺乏自主性和刻苦钻研精神,知识基础不扎实;学习纪律松散,上课看小说,玩手机,闲聊,课后玩电脑游戏等,甚至缺课、逃课。
其三,部分高职生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这部分学生约占40%,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宿舍卫生差,动手能力差;就寝时间随意性强;饮食习惯不好,浪费现象严重,甚至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
二、对高职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针对高职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这些主要问题,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我们坚持整体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结合高职生的身心特点,在实践中采用以下养成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重引导,塑造健全人格
人格教育乃一切教育之本。当代高职生正处于思想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经过接受基础教育,并且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自我意识的逐步形成发展完善,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思想理论储备不够,社会阅历较浅,仍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高职生既可能在正确思想的教育引导下健康成长,也可能在错误理论和思潮的影响下畸形发展。他们在人格方面的这种不成熟的特点,决定了人格教育是高职生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我们在管理中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主流思想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渗透,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其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重指导,规划美好人生
高职生作为当代青年的生力军,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高职生在上中学时的唯一目标就是考上大学。高考晋级后,离开了紧张的以他律为主的中学学习生活环境,进入了相对宽松的以自律为主的学院学习生活环境,由于没有及时制定下一阶段的新目标,导致学习和生活的茫然,一些同学精神追求错位,甚至沉迷于网络和物质享受,追求不良的精神刺激。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导致职业规划的迷茫。因此帮助和指导高职生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内驱力,就可以使他们变得积极向上。班级管理中,我们针对高职生职业规划迷茫、人生目标缺失的问题,加强教育指导,让他们对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就业前景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热爱所学专业,并把个人的专业理想升华到社会理想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疏导,培养健康情感情
感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态度、情绪、感受以及信念等等,以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为目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正处于生理发展的成熟期和情感发展的过渡期的高职生,其思想、情感、行为是复杂而矛盾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认识能力发展不协调;喜欢与人交往,但又容易自我封闭;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鉴别能力不强。这些矛盾很容易造成高职生情感方面的极度苦闷。而许多高职生不能正确地自我调节,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结交不良伙伴,染上不良习气。一些高职生尤其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心理受挫,不能正视自己,易患失眠、心烦意乱等身体不适。针对高职生的这些心理困惑与障碍,我们充分利用课堂、网络、板报等渠道,针对高职生中存在的人生目标、职业选择、人际关系、恋爱等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加强不良情绪疏导,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学会客观评价自我及现实环境,引导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力,让他们在接触社会中学会交际,增长知识,磨砺意志。
(四)重督导,确保教育成效
坚持督促和教导是保证养成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虽然高职生有了一定的自我约束力,但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他们的自律能力有限,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不强,我们只有把行为养成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中,才能把他们塑造成为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在养成教育实践中,我们建立了多个督查机构,对学生言行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比如,成立校风校纪、环境卫生、文明习惯等督查小组,对每个学生的言行进行督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反馈督查情况,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并形成制度。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加入到相互督导的队伍中,开展同学间、师生间、群团间的互相督导评比,从而实现以督导手段确保养成教育的进度、质量和实效。)
第二篇:教师职称论文
(一)谈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的实施策略
摘 要: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探究;实践;评价;论文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
一、创设情境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对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人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材料和生活实例,诱发思维,引导思路,增强探究的内驱力。如教学“分一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理文具与学具入手提出问题:“那些东西放在学具盒里?哪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这样设计比较符合低年级刚入学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愿意动手摆弄进行分类。
二、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课堂上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去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如教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时,教师让学生用尺子去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要求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另一端指到几,这支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定要把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吗?”这时的教师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对这名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给予表扬鼓励,然后说:“如果你们手中的尺子是一把折断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你们分组研究看看,能否量出铅笔的长度?”此时,学生的探究兴趣非常高,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讨论他们发现这把断了的没有零刻度的尺子同样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三、合作交流
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7×5—3 ③8×4 , 然后,教师让学生针对这三种情况分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交流,使学生明白前两种算式含有加减运算,不能算为一个乘法算式,只能算为一个简便算式,只有第三种算式才符合要求。
四、实践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探究性学习也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里的实践运用不是练习题的技能操练,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是一个探究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在自主探索圆面积S=πr 这一公式后,教师让学生计算学校的圆形花坛,圆形钟表面的面积„„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没有圆心标示,直径、半径又不能现成地获得,怎么办?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想出“用线绕钟面一周量出周长,再计算出直径或半径„„等好多办法。
五、评价总结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
(二)基于教育游戏的认知学习研究 摘 要: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及教育游戏软件和网站的基础上,以认知心理学为依据,对教育游戏在小学生认知学习作用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教育游戏;认知理论;认知发展;论文代写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盛行,电脑游戏已经成为学生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电脑游戏强大的吸引力,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教育学者顺应潮流,思考把游戏的元素引入到教育之中,使学生沉浸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在此背景下“教育游戏”应运而生。在国内, 教育游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已屡见不鲜,而在教育游戏的认知学习作用方面还研究甚少。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行为是以学习者认知发展为基础的,是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教育游戏的概念及应用分类
在探究教育游戏的认知作用前,首先要清楚其概念及分类。教育游戏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Educational Games,也有人称它为Edutainment,我们称其为教学游戏、娱乐教育。对于它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从广义上来看,国内学者何克抗、吴娟认为:“教育游戏是指能够满足一定教育目的的游戏活动,教育游戏具有游戏的特征,教育游戏必须满足一定的教育目的,即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激发游戏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其获取知识或者培养能力。”从狭义上看,教育游戏是“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
本文主要谈谈以课程内容学习为目标的教育游戏在小学生认知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二、基于教育游戏的课程学习对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知觉能力的发展
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知觉为基础的。人通过感官得到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理解),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即知觉。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知觉表象占优势,他们主要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二)有利于优化小学生的认知结构
格式塔理论告诉我们,教育游戏作为一种知识的表征方式,促使图像和文本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把过去逐渐积累而成地分散的、凌乱的知识点融汇贯穿、环环相扣,形成相互联系的各部分单元之和,而不是单纯的将众多的知识点罗列、叠加和对小学生机械式强化。
(三)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途径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其强调了游戏的社会性,认为动机问题是游戏理论的核心。
(四)有利于学生信息加工容量的增加
梅耶指出,“中小学生学习文本的和插图或解说和动画时所取得的言语形式的学习保持成绩比他们学习只有文本或解说更好。” [14] 联系教育游戏的的学习方式,教育游戏利用声音、图像、文本等呈现方式结合起来对小学生的心理表征是十分深刻的,它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刺激,致使学生主动去调动过去相应的知识背景及实践经验与当前的知识相匹配,有助于帮助他们感知的信息给与加工、分化、排列、归纳到不同的认知结构的体系中,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迁移、获得知识与技能及实现信息加工容量的增加。
三、教育游戏应用于课程学习的建议
笔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教育游戏在课程学习中促进小学生的知觉、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和信息加工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论证了教育游戏作为一种课程学习的补充形式的重要性。
(一)谨慎地选用教育游戏资源
(二)恰当地使用教育游戏
虽然教育游戏在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科、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教育游戏来教学和学习。适当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游戏软件或网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游戏化学习只能潜移默化,逐步的渗透、引导。
(三)提供帮助指导,防止学生脱离学习目标
随着教育游戏的普及,不少学校已经尝试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不少家长也为学生购买了教育游戏软件,用于课外辅导和知识扩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整个课堂都用来进行游戏,至少是在当前情况下还不行,不能绝对夸大教育游戏的作用,更不能滥用它,只能把它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
四、结论
教育游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符合建构主义“以学为主”的学习理念。笔者将教育游戏置于认知心理学、教学系统论中进行考察,证实教育游戏有利于小学生认知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静,李世红,廖小群.基于计算机教育游戏的认知学习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5(1).[2]任靖娟.教育游戏在提高小学生数学认知能力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07.[3] 陈小峰,彭飞.基于Flash小学英语词汇学习教育游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0).[4](美)M.P.德里斯科尔著.学习心理学(第三版)——面向教学的取向[M].王小明译.上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美)理查德·E.迈耶著.多媒体学习[M].牛勇,邱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三)学生行为习惯改良教育方法研究论文
关键词:高职生;养成教育;方法途径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生命运的巨大能量。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职教育中仍然很必要。高职生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难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职场。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高职生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年来对高职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针对笔者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观察研究,发现高职生在行为习惯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部分高职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格缺陷。
其二,部分高职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约占35%。
其三,部分高职生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这部分学生约占40%,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
二、对高职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重引导,塑造健全人格
人格教育乃一切教育之本。当代高职生正处于思想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经过接受基础教育,并且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自我意识的逐步形成发展完善,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思想理论储备不够,社会阅历较浅,仍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高职生既可能在正确思想的教育引导下健康成长,也可能在错误理论和思潮的影响下畸形发展。他们在人格方面的这种不成熟的特点,决定了人格教育是高职生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二)重指导,规划美好人生
高职生作为当代青年的生力军,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高职生在上中学时的唯一目标就是考上大学。高考晋级后,离开了紧张的以他律为主的中学学习生活环境,进入了相对宽松的以自律为主的学院学习生活环境,由于没有及时制定下一阶段的新目标,导致学习和生活的茫然,一些同学精神追求错位,甚至沉迷于网络和物质享受,追求不良的精神刺激。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导致职业规划的迷茫。因此帮助和指导高职生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内驱力,就可以使他们变得积极向上。
(三)重疏导,培养健康情感情
感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态度、情绪、感受以及信念等等,以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为目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正处于生理发展的成熟期和情感发展的过渡期的高职生,其思想、情感、行为是复杂而矛盾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认识能力发展不协调;喜欢与人交往,但又容易自我封闭;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鉴别能力不强。这些矛盾很容易造成高职生情感方面的极度苦闷。而许多高职生不能正确地自我调节,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结交不良伙伴,染上不良习气。一些高职生尤其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心理受挫,不能正视自己,易患失眠、心烦意乱等身体不适。针对高职生的这些心理困惑与障碍,我们充分利用课堂、网络、板报等渠道,针对高职生中存在的人生目标、职业选择、人际关系、恋爱等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加强不良情绪疏导,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质。
(四)重督导,确保教育成效
坚持督促和教导是保证养成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虽然高职生有了一定的自我约束力,但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他们的自律能力有限,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不强,我们只有把行为养成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中,才能把他们塑造成为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在养成教育实践中,我们建立了多个督查机构,对学生言行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比如,成立校风校纪、环境卫生、文明习惯等督查小组,对每个学生的言行进行督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反馈督查情况,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并形成制度。
第三篇:生物教师进职称论文
在生物教学中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生物教学中可通过学习方法指导、实验教学、思维启迪、营造创新氛围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关键词:生物教学
素质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有学习储存新知识和迅速适应社会职业转换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谓创新型人才,简单地说,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应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使命,在教学中要自觉地、有意识地适时引导学生科学地思维、推理、想象,并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活动状态,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想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创设情境,诱发创新的动机
所谓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一般来说,动机分为内因与外因,而教师发挥主导的地方便是要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以提高学生思维兴趣与动机。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这一做法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的内容的特点,提出具有思考性和延展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这一教学方法在新课的导入和课堂小结时尤为重要。
在新课导入的时候,教师的导言能否有悬念,让学生不受定式思维的限制,打开思维的大门,有一探究竟的求知欲望,是教学过程的关键。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的时候,设计的导言为:“(1)细胞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细胞数量的增加对生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细胞数量的增加过程中,保持子细胞与母细胞的一致性?”又如,在讲解细胞吸水和细胞失水时,设计的引言为:“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少,这是为什么?”这些悬念性问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引发思考,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接着通过讲授和讨论,使学生迅速理解有关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活化了学生的思维,为思维创新奠定了基础。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悬念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结束新课,使他们不断地探索新知识。
创设情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是教师利用标本、模型、实物、多媒体等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触的境界。例如,在讲减数分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减数分裂的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再用多媒体演示减数分裂过程,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唤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又如在讲解自然选择时,可以介绍达尔文考察过的克格伦岛,使学生沉浸在昆虫与风暴搏斗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思考,主动进行创新活动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创新意识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当今世界知识更替周期日夜缩短,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始终站在知识创新的前沿。学会学习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创新品质。在学法指导上,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要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学答”转变为“学问”,变教师的“问”为“导”,即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勤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三是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对学生的提问,无论其正确与否,质量如何,教师应及时加以肯定,做出合理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意在改变学生只知做“学答”的习惯,以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问题提出后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问题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查阅资料,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培养顽强的创新意志,形成灵活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认识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在问题情景中诱发创造性思维活动。如光合作用需要光及二氧化碳、光合作用能形成氧气及糖类等,在原理及方法正确的条件下,实验设计可以各抒己见;再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DNA是遗传物质证据的研究过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两大遗传定律的过程等,都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和尝试发现知识。对学生进行知识发现的学习指导,既可以让他们了解科学家在科研中付出的艰辛劳动及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一些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和科研方法,由此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置疑、善于钻研、主动积极学习的欲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三、突出生物实验地位,创造创新的机会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过程不仅要动手、动脑、而且还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种极好的途径。在实验教学前,应让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器材的准备、实验材料的采集和培养等工作,让他们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在参与中得到升华。在实验过程中,教师 还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理论背景,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分析、思考,提出改进实验的措施并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使学生能充分展示自我,增强创新的意识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实验不过是被当作提供感性材料来验证书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形式多为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探究与创新内容,绝大部分学生实验也只注重实验结果的观察,而不重视实验背景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这些实验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束缚,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改变实验条件、替换实验材料、改变实验步骤及实验药品等,将会有什么 样的结果,学生是很想通过实验来探究的。生物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投身到对问题的探究中。例如,教材中的渗透实验装置,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以及将此实验装置用于探究性实验,如研究碘和淀粉能否通过半透膜、分辩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等,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出实验成功的方法,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把部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并允许学生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任课教师要与实验教师要相互沟通,为学生提供 相应的实验条件,要允许学生创新,允许学生失败,允许有不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要给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启迪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科学思维的主要渠道。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择有多种结论的问题,然后创设情景,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来思考问题,如探究实验的结论,一题多解的问题,一个实验因条件的变化可能出现的多种结果等。近几年来,高考也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察,如理科综合考试中,许多题都是以某一问题为中心进行拓展性设计,学生只有思路新颖,思维发散得开, 解题时才能得心应手。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中,利用综合性复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通过细胞可以把生物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内容涉及到生命的物质、结构、功能、生长、发育、衰老、癌变及细胞工程与应用等 方面,在联系与拓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复习效果也不错。二是开导思维的通畅性、变通性及独创性。通畅性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快速、顺畅。变通性就是指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独创性就是思维方式、方法及结果与众不同,有一定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能随机应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快速地表达,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例如,在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关于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过程时,可以让学生在讨论后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设,各种假设 相互对照,互有补充。对一个问题提出合理假设越多,发现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联想思维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五、浓郁教学民主气氛,营造创新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在学习中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此,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是保护和激励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面,创建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就是营造出了一种创新的气氛。怎样才能创建出浓郁的民主气氛呢?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爱的空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激发学生创新的源头,教师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扬的眼神,都是一种对学生的友爱和肯定,在这种充满爱的空间里,学生的心理不受任何压抑,感情得到释放,能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在知识世界里翱翔。其次应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把教材中“死”的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如多媒体、教具、各种感性材料等,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学得好,也才能有一种继续探求不断创新的精神;再次是要营造疑问的氛围,“思维开始于惊奇和问题,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问题情景,更要把这种情景发挥出来,激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是一种有益的创新尝试。教师应倡导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想象。同时要尊重差生,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对于能够提出具有 新颖性、创造性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教学活动中,要确实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下教师的“权威性”,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充分发挥自我,展现自我个性。
总之,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也是新世纪教育的必然走向。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教程中,教师应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热情主动地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使创新教育成为教学的主导思想,使生物课堂成为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的广阔天地和肥沃土壤。
参考书目:
1、《新世纪教师素养》张行涛,郭东歧,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生物教学艺术探索》梁秋英,陶铭,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生物学教学》2014年第6期,4、《新课程怎么教》吴效锋,沈阳出版社
5、《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教师晋升职称论文鉴定
教师晋升职称论文鉴定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用心育人,潜心工作,教师晋升职称论文鉴定。刻苦钻石业务知识,多次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尽职尽责地履行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
自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大专高教自考学习以来,本人能准确处理“工”学矛盾,能按照学校的有关划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功课。通过三年学习,现已当真完成了《小学数学教育》、《社会主义思惟概论》等**门课程的学习,把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
在学习期间,我能自觉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小学体育教授教养实践,大大进步了自己组织课堂教授教养和开展教授教养法立异的能力,所带班级的学天生绩和体育素质在学校一直处于前列。我还结合单位工作课件下载 实际,先后撰写了《学习新课程尺度体会》、《立异教授教养探索尝试》等十余篇论文和教改材料,其中《学习新课程尺度体会》等文章曾参加过XX市小学教育论文交流,得到了学校和上级机关的高度评价,鉴定材料《教师晋升职称论文鉴定》。现在是评职称的热潮,而职称的评定大部分取决于论文的发表,哪些人需要发表论文呢?又如何发表论文呢?
硕士研究生毕业(在职,学位)——需要在核心刊物发表两篇论文。
晋升中级职称(讲师,工程师)——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论文三篇,公开发表,省级刊物
晋升高级职称(高讲,副教授,高工)——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五篇,公开发表,三篇国家级刊物,两篇省级刊物 如果名额有限,需要核心刊物发表几篇。
论文1718网一家从事论文发表、专业性机构。经过长时间的运行,积聚了大量的外部人才和资源,目前可以提供从省级刊物到EI收录刊物的论文推荐发表服务。我们与上百家正规期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具有多家杂志编辑身份,享有独立审稿权。
多年来,我们始终如一的恪守诚信原则,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每一次委托,博得客户的一致好评。为感谢客户厚爱,我们将继续发扬恪守敬业的精神,锐意进取,开拓更多优质低价刊物,惠及大众。努力打造最专业的论文发表平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我们的业务范围包括:
1、职称论文发表;若您有需要发表的稿件,请投稿给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告知您稿件处理情况。我们能为您稿件推荐的期刊等级包括: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与部分CSSCI来源期刊。所推荐刊物均为国家正规期刊,增刊、副刊、论文集、香港刊号刊物均不在本站合作范围之内。推荐期刊可在包括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知名网站查询到,并全文收录。同时我们还可以保证,一般省级国家级期刊保证发表。核心期刊提高80%用稿率。我们的服务承诺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文章推荐到最合适的期刊上,并在您最需要的时间刊登出来。
A4纸打印,论文不署名,铅笔在正文第一页右上角标注编号(学校代码—学科代码),《下城区教师职称评审论文评估量表》上按要求填上编号(学校代码—学科代码)、单位、姓名、任教学科、论著题目(论著题目前后需一致)。如果你的论文已获奖或发表,或参加过论文评审,通过者,均可不送审,下次直接做材料。送审论文装订要求:用订书机在论文左上角订一颗,然后把《下城区教师职称评审论文评估量表》粘在论文前面。
2.晋升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初次评审需上报两篇任现职以来论文。提交的论文须已在公开刊物上发表(2011年5月31日前发表有效),或者已获优秀论文评选县区级一等奖、市地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
(1)获奖论文需A4纸打印,论文不署名,铅笔在正文第一页右上角标注编号(学校代码—学科代码),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2)发表论文需提交发表刊物复印件(封面、版权页,论文页),署名不出现,铅笔在复印件第一页右上角标注编号(学校代码—学科代码)。
3.以上材料都是一式两份,请相关老师在6月1日(周三)中午12:00前将材料交至办公室边宁处。望老师看清上交材料时间和要求,逾期不候。谢谢!
第五篇:2012常熟市教师职称论文送审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送审基本要求
(仅供参考)
一、鉴定论文范围
1、提供鉴定的论文必须是本人任现职以来撰写的,围绕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在教育思想探索、教材教法研究、学科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论文、论著等。
2、凡在各种增刊、内刊、专辑、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及复习资料、辅导材料、试题集等性质的出版物,均不作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材料。
3、科普知识、文艺作品、教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以及与学校教育教学无关的文章均不属鉴定范围。
4、两人以上合作的论文,第一作者需有合作者提供的《论文、项目证明材料》,评委只对其负责的相关部分作鉴定,第二作者的论文,不予鉴定 ....
5、凡网上下载、抄袭他人之作的,一经发现,取消三年的论文送鉴资格。评委在评审论文过程中对有抄袭等疑议的可通知论文作者作论文答辨,或不作鉴定。
二、鉴定论文的要求
提供鉴定的中学高级(含小中高)的论文必须在大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类公开刊物上发表或获大市级二等奖以上奖励的论文;提供鉴定的中学一级(或小学高级)的论文必须是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类公开刊物上发表或获市等级奖以上奖励的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1送审的发表论文
(1)公开发表的论文需同时附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页和②“中国知网”等论文数据库中查证页面的打印件(发表在本市刊物的除外),经学校审核盖章后附在论文前面。
(2)在北京大学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特殊情况如无“认文检索查询目录网页”打印件的,必须提供《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复印件。(3)请将刊物的封面、目录、正文、封底、版权页复印齐全,并经学校审核盖章。
(4)送审在报纸上发表的论文,需符合下列条件:必须是面向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类报纸(不包括面地方性的“教育版”,也不包括针对学生发行的教育类报纸的“教师版”);字数不少于2千字,请将报纸的关版、正文复印齐全主,并经学校审核盖章。
(5)…… 2送审的获奖论文
(1)要求在市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组织或认可的教科研机构或一级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大市二等奖(中高论文)或市等级奖(中级论文)。
(2)论文评选部门原则上指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教科研部门和一级教育学会,不包括市级及以上教科研部门的内设机构和学会分会(学会下属的学科专业委员会)。发奖单位的等级见证书上的盖章。
(3)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内设机构组织的论文评审中获奖的论文按降一级评定。
(4)……
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