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此生不能不认识的一个人
此生不能不认识的一个人
时间:2010-05-13 来源:未知 点击: 3171次 选择背景色:
字体:减小 增大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认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对于我们的影响,有些人轻如鸿毛,有些人则重于泰山。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大智慧、大慈悲的长者就彻底改变过千千万万个家庭和个人的生活和命运。在全世界有数不清的人们就是因为在电视、光盘和图书中认识了他,才明白了很多问题的真相和解决的方法。从此真正远离不幸和痛苦,消除了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灾祸和恶果。
这位老人就是享誉各地的净空老法师,人们如此敬重他老人家,绝不仅仅因为他是当今佛教界最知名的高僧大德之一,或者因为他把佛教经典讲解得深入人心、明白透彻,最大的原因是人们按照老法师的教导修学佛法,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真实的利益和极其明显的效果。所以佛法真的不是一堆玄妙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甚至迷信,而是最切实际的一种生活方式。
净空老法师已经80高龄,现居澳大利亚,但每天四小时的讲经说法从不间断,老人家是全世界第一个利用网际网络和卫星电视进行远程教学的人,他的华藏卫星电视台就是其中之一,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听众分布在全球五大洲,二十四小时都在聆听他的讲经教学,由于老法师在种族团结、宗教和睦、道德提升和救拔苦难等诸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多次获得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政府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州民、市民、荣誉教授、博士的殊荣,多次以宗教界代表的身份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和平发展会议,老法师还是全球许多佛教教育组织、净宗学会的导师和顾问。
净空老法师1927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幼年在福建建瓯度过,八年抗战期间在贵州求学,青年时代研读经史古文,酷爱哲学,后在台湾追随一代哲学大家方东美先生,章嘉**、李炳南老居士,研习哲学、佛经长达十三年之久,1959年32岁时在台湾圆山临济寺剃度出家,1977年开始应邀在世界各地教学演讲,讲经说法的光盘、图书数以亿计,流布各地,从来没有版权,都是欢迎翻刻、翻印,免费赠送给需要的人们。
老法师出身微寒,早年清苦,多年来世界各地千千万万信徒的恭敬供养,老法师从来不存留,马上捐献布施出去,主要的方向是印送佛书佛经,帮助医疗教育事业,仅在国内捐献希望小学就近百所,随便举例,2005年6月,老法师一次捐给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3300万元人民币,用来解决学校设施缺乏的问题,至今,老法师已捐献过多少钱物,根本无法统计。
80高龄的老法师佛事繁忙,经常奔波于澳大利亚、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等地,每到一地每天都可能会有几十批的来宾会见,当然也包括各种媒体采访。
老法师一生致力于佛陀教育和佛教教学,着力倡导破除迷信、启发正知正见,阐明佛教的最大意义,不是烧香拜佛求保佑,迷信宗教,也不是把它当成一门学问,去做学术研究,而是对普罗大众的生活和命运有真实帮助,破迷开悟,使芸芸众生能真实受益的最好教育。学佛在于改变本质,修行在于改变观念,只要修学正确,如理如法,任何灾难、痛苦、不幸都能一一化解。同时,一切提升善良品质、恢复心性,昌明道德,改善社会风气,教化哺育人心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净空老法师都大力弘扬赞叹。
老法师光风霁月的胸怀,深远广大的智慧,浅显幽默的表达方式,往往使大众闻所未闻,茅塞顿开,欢喜受用。许多认真观看过净空老法师教学光盘的人们大受益处,大有收获,诚心诚意依教奉行,修学佛法,或转危为安,或灾祸化解,或重病消除,或烦恼减少,无不感恩不已,这种彻底破除了迷信的修学佛法,使无数的家庭重归和睦吉祥,无数的男女老幼,戒恶从善,永得平安,这位大慈悲大智慧的净空老法师,的的确确是今天的人们不能不认识的一位好师长。
我们祈愿更多地区更多人民和更多家庭,有福气、有智慧、有缘分认识老法师,学到更多的东西,获得更大的利益。
第二篇:作文6 一个人不能没有朋友
一个人不能没有朋友。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朋友的人通常会感到孤立无援。朋友是成功的催化剂,是心灵的镇静剂,是快乐的源泉之一。
有一种朋友是酒肉朋友。他信誓旦旦:即使为你两肋插刀也在所不惜。节骨眼上,或者弃你不顾,视同路人;或者忘恩负义,卖友求荣,落井下石。
还有一种朋友,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当彼此或郁郁不得志,或穷困潦倒,或沦落天涯,或身陷虎穴时,他需要你的关心、抚慰、帮助,也同样真诚地对待你,与你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一旦时来运转,功成名就,官运亨通,大富大贵,便视你或陌路人,或绊脚石,或危险的竞争者。
真正的朋友既可共患难也能同富贵。他真诚地祝福你,帮助你,舍得牺牲他的利益,乃至生命。这种朋友世界上少有。
“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将友谊保持一辈子的朋友难能可贵。因为友谊不仅仅体现于义气、感情和行动,更深层地依赖于心灵共鸣的程度。一般地,异性之间几乎找不到友谊立足的空隙自不必说;文化水平、社会阅历差距悬殊时,友谊也难以站稳脚跟;社会名望、地位、财富差距明显时,友谊同样不易立足;相貌之俊丑、身材之高矮胖瘦、气质之明快与滞缓等差别很大时,友谊恐怕也不易生根;另外,生活习性、风俗习惯的迥异,语言的难以沟通也是友谊的障碍。但友谊的本质是建立在相互需要的基础上的,这些需要或源于现实,或源于心灵,彼此不仅能够尽可能地提供相应的言语、感情乃至物质去满足对方的需要,而且以真诚的态度主动适应对方的某些需要。
在很多时候,朋友之间的利益会与集体、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关系是相互谐调的,有的关系是相互冲突的。一个感情或友谊大于社会理性的民族,往往不易在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友谊必须服从法律与道德规范,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标志。
在芸芸众生里,有两极的人几乎没有友谊。一是最弱者,为众人所唾弃者,例如在街头流浪的蓬头垢面的弱智人;一是最强者,为众人所不敢不服从或不得不服从者,例如暴君或独裁者。还有一种人,很难得到友谊,即十分自私者。这种人需要友谊,却不愿或不知道该主动给与别人友谊。当得到别人的友谊时,又不原或没有意识到该回馈友谊。
交朋友应有三个前提:真、善、美,即能真诚地对待你,心地善良,言行体现了美好的社会道德规范,诸如,不尊老爱幼、瓢窃作品、不讲究卫生,等等,都是不好的行为;其次,对方应该比较能理解你灵魂内涵,如理想,对种种事物的看法等,并赞同你的主要观点,支持你的事业,体谅你的难处。欲他人为之的必先己为之,对朋友的要求也应作为对自己的约束。这样的朋友、友谊理想化了,如同阳春白雪。要达到这种境界,须不断地完善自我,在完善的过程中建立理想的友谊,求得实现。
实际生活里,衡量一个朋友的标准是相对的。友谊的事实往往很复杂,形成的背景多种多样。如果“一丘之貉”、“臭味相投”概括了某种类型的友谊,那么友谊的现状鱼目混珍,良莠俱存。但总而言之,朋友是人所必需的。
参考资料: http://xzwn.bokee.com/viewdiary.14703821.html
第三篇:我不认识你
《我不认识你》教案
合山市小红帽幼儿园莫柳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情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体验情境学习的乐趣;
3、认识生字词。
二、教学准备:
大字卡各一份,小字卡每人手一份;陌生人头像两个(助教扮演);森林王国情境(大门口,门口挂着儿歌;内设一些障碍物(独木桥---用几张小椅子摆放而成)(小山洞—一张桌子);小花小草的盆景若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情境中学习生字词;
2、难点:如何在情境中中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教法:
情境法、游戏法、说教法
五、教学主线:
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王国探险的过程,贯穿整个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8分钟)
1、师幼问候。
2、故事欣赏:《我不认识你》(教师给幼儿讲故事------教师要 1
配合一些图片、姿体语言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一些)
3、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二)基础部分(15分钟左右)
1、欣赏、认读儿歌《陌生东西不能要》。
理解故事后,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森林王国探险。(教师引导到了王国的大门,这时候大门说话了(助教躲在大门后说话):“宝贝们,进入森林王国,必须要把大门上的告示牌上面的儿歌读出来,这样才能进入。”
(1)欣赏儿歌一遍,教师读给幼儿听;
(2)让幼儿跟着教师认读儿歌两遍。
2、认读生字词。
(1)认读词宝宝“陌生”:幼儿读完儿歌后,大门说话了:“宝贝们真棒,可以进去了。”大家走进大门,来到一座独木桥前,看到桥栏上挂着一个字宝宝“陌生”,教师就带领幼儿认读。
教师引导语:“宝贝们,我们要过独木桥一定要把桥上的字宝宝大声读出来哦,我们一起来认读它!”幼儿读完后,教师说道:“我们一定要看好这个是什么字宝宝哦,待会我们出来的时候要找出和它一样的朋友才能离开哦!”
(2)认读字宝宝“理”:教师带着幼儿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山洞(桌子做成的),洞门口也有一个字宝宝,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认读。认读完后,大家一起爬过山洞,来到了一块空地。
3、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陌生人给的东西也不能随便要”,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突然出现了一个陌生人(助教扮演),说要带大家去玩,还给好吃的。教师就引导幼儿,是接受陌生人呢?还是怎么样?让幼儿自己说一说。)
(三)游戏部分。
游戏“找朋友”:离开陌生人,教师让幼儿在森里面找出刚刚认识的字宝宝的朋友们。(以准备好的字卡,藏在各个不同的地方)
幼儿们各自去找字卡,找出来后,请拿到相同字卡的宝贝站在一起,大声读出自己拿的字卡。
(四)结束部分。
大家玩累了,教师与幼儿拿着小字卡,准备回去。途中,又遇到了一个陌生人,要带大家去吃好吃的。这时候教师让幼儿自己来解决。
离开了陌生人,大家来到之前的山洞,爬了过去,把自己拿到的字卡贴在了原来大字卡的旁边,大声独立一遍后。继续往前走,又来到了独木桥,走过去,也把小字卡贴在原来的大字卡的旁边,大声读一遍之后,就离开了。
大家走出森林王国的大门,和它说再见,自然结束。
第四篇:此生现代诗歌(推荐)
得此一生
看万山青青
锦绣江河
与你大梦岁月中
只此一生
只与你山水一程
就算白驹过隙里相逢
无谓知己与好友
看若市门庭
潮汐月盈岁又增
一步一摇
一朝一夕
恩匆匆
情匆匆
曾是长风万里相送
恩重情浓
灭又生
得又扔
梦念一生
终于白发相望
铁马金戈
谓江山
又谓美人
玲珑山川是依旧
却难见美人与芳容
得此一生
不看时光匆忙
山河锦绣
只看你万千荣宠的芳容
只此一生
只与你梦念永恒
就算白驹过隙
星辰苍老
温香淡尽
回眸中
风雨中
第五篇:不认识母亲阅读答案
篇一:不认识母亲阅读答案
①年近八十高龄的母亲,长期患高血压,令我一直牵挂悬心。2002年秋天的一个凌晨,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父亲打电话告诉我,母亲猝发脑出血,已经及时送往医院准备手术。②飞机在黑暗中上升,穿越浓云密布的天空,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安装在飞机上的零部件,没有知觉,没有思维。我只是躯体在飞行,我的心早已先期到达了。
③走进重症监护室最初那一刻,我竟然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了——仅仅只是一天,脑部手术后依然处于昏迷状态的母亲,整个面部都萎缩变形了,口腔、鼻腔和身上到处插满了管子,头顶上敷着大面积的厚纱布„„手术成功地清除了母亲大脑表层的淤血,家人和亲友们都松了口气。然后是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整日整夜地守候,焦虑而充满希望地等待。等待是如此漫长,母亲沉睡的身子把钟表的指针压住了。那些日子我才知道,“时间”是会由于母亲的昏迷而昏迷的。
④两天以后的一个上午,母亲的眼皮在灯光下开始微微战栗。那个瞬间,脚下的地板也随之战栗了。母亲睁开眼睛的那一刻,阴郁的天空云开雾散,整座城市所有的楼窗,都好像突然一扇一扇地敞开。然而她不能说话,只能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她的意识是模糊的,只能用茫然的眼神注视我们,那个时刻,整个世界都与她一同沉默了。
⑤母亲开口说话,是在呼吸机停用后的第二天夜晚。我悄悄走到妈妈床边,说:“妈妈,是我呀,抗抗来了。”
⑥由于插管子损伤了喉咙,妈妈的声音变得粗哑低沉,她复述了一遍我的话,那句话却变成了:“妈妈来了。”
⑦我纠正她:“是抗抗来了。”
⑧她固执地重复强调说:“妈妈来了。”
⑨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妈妈来了”——那个熟悉的声音,从我遥远的童年时代传来:“别怕,妈妈来了。”——在母亲苏醒后的最初时段,在母亲依然昏沉疲惫的意识中,她脆弱的神经里不可摧毁的信念是:妈妈来了。
⑩妈妈来了。妈妈终于回来了。11母亲的语言功能一天天开始恢复。在病床上长久地输液保持一个姿势让她觉得难受,她便不停地转动头部,企图挣脱鼻管。输氧的胶管常常从她鼻孔中脱落,护士一次次为她粘贴胶布,并嘱咐她不要乱动。她惭愧地说:“是啊,我怎么„„怎么老是要做„„这个动作呢。”她断断续续地用复杂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12若是问她:“妈妈,今天有哪里不舒服吗?”她总是回答说:“我没有不舒服。”真是难以想象母亲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她只是静静地忍受着病痛,我从未听到过她抱怨,或是表现出病人通常的那种烦躁。灾难过后的母亲,意识与语言的康复依然十分艰难缓慢。她明明是醒过来了,但我时常觉得她好像还在一个长长的梦里游弋。但她天性里那种纯真、善良,却始终被她无意地坚守着。
13一天,母亲也许是听见了不知何处传来的乐曲声,她说:“敞开音乐的大门,春天来了。” 14母亲要做脑部ct,她躺在可移动的病床上,护工推着床下楼,经过医院的小花园。母亲望着天空说:“今天真是丰富多彩的一天呀!”那一刻,她笑了,笑容使得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金色的菊花那样一卷一卷地在微风中舒展。母亲永远都在赞美着生活,即使在大病初愈脑中仍然一片混沌之时。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母亲感到骄傲。
15母亲终于重新站立起来,几乎奇迹般地康复了。
16我想,一个人刚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在理智思维尚未健全的状态下,她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思维和行为,应是她心中最坚实的内核与底蕴。于是我写下了这些。(有删改)
15.本文记叙了母亲在病中不同阶段的状况,也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不同阶段
母亲的状况 “我”的心理感受 昏迷中 ① ②
初醒时 ③ 感动 康复中 母亲的语言功能渐渐恢复并终于重新站立起来 ④
16.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第⑩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17.作者在结尾写道:“她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思维和行为,应是她心中最坚实的内核与底蕴。”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150个字)(7分)答案(共15分)
15.答案示例:①母亲面部萎缩变形,身上到处插着管子,头上敷着纱布 ②焦虑而充满希望 ③母亲从意识模糊到能开口说话(或:母亲从意识模糊、不能说话到能开口说话)④为母亲感到骄傲(共4分。共4空,每空1分)16.答案示例:第⑩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妈妈来了”紧承第⑨段内容,第⑨段写出“我”理解了初醒时的母亲,在理智思维尚未恢复的状态下的固执回答,实际上显露出了她人性中本真纯粹的母爱,此段的重复,既表达了“我”对母亲回答的认可,也蕴含着母亲带给“我”的依恋和感动;“妈妈终于回来了”写出了母亲被抢救回来,从昏迷中苏醒的情形,也表达了“我”如释重负般的喜悦之情,还领起了下文,下文着重写母亲苏醒后渐渐恢复的情形。(共4分。“妈妈来了”的分析2分,“妈妈终于回来了”的分析2分)17.答案示例:母亲初醒时固执地复述“妈妈来了”;惭愧自己给护士带来麻烦;静静忍受病痛;听到乐曲声说“春天来了”;途经花园感慨生活多彩并露出灿烂笑容。这些都是母亲在理智思维尚未健全状态下的行为,自然流露出母爱,体现出她天性中纯真善良、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态度,这就是她心中最坚实的内核与底蕴。(共7分。举例3分;分析3分;语言表达1分)
发布时间:2015-9-22 上一篇: 下一篇:篇二:不认识母亲阅读答案 篇三:不认识母亲阅读答案 篇四:不认识母亲阅读答案 篇五:不认识母亲阅读答案
我小时候,家旁边是学校,母亲在那里教书。上学前,就经常站在教室外看老师教生词。上学后,读母亲教的班,原以为我能得到更多学习的机会,受到特别的关照,其实不然。学校每天上午上四节课,经常上完第三节课,母亲就会叫我回家做午饭。等她上完课后,就可以回家吃上饭,然后准备下午的课。在那个年代,做饭用的大多是蜂窝煤,生火不易。特别是在四川阴冷的冬天,引火的柴是潮湿的,常常做饭的火没生起来,心中的无名火已燃起,我就用脚踢东西,用身子撞墙,等发泄完后,再生火做饭。我对母亲抱怨过。她却说:“你学得快,没有必要上第四节课。”后来,我慢慢理解了母亲的心思。她教书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做饭。她要求班上每个学生必须做完规定的作业,能认识教过的生词,会演算学过的数学题。放学后,还要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补课,很晚才能回家。在读小学的五年里,我除了在课堂上学的,母亲在家从未教我多认一个生词,多做一道数学题。除了做饭,她也从不教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让我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因放学回家后有很多时间,我就和农民的孩子满山遍野地去玩耍。有时用锄头去刨农民收获后的红薯地和花生地,运气好的话,一会儿即可挖到几颗红薯,或者不少花生,干劲十足,心里甜滋滋的。我喂过很多兔子,都是白白的,长大了每只有十多斤重。有一天,我发现家里的地上有好多兔毛,再一看,十多个毛茸茸的小家伙在地上慢慢爬动着,这才恍然大悟,大兔子生小兔子了。小兔子们娇憨伶俐,争先恐后地吃着兔妈妈的奶,这场面让我激动、兴奋,有成就感。后来我还知道了兔子如果放在笼子里养,很容易生一种叫“石灰脚”的脚病,就向当地的兽医请教,学到了用一种像眼药水似的药去治疗这种脚病。我有一个在农村务农的姑姑,家境比较贫穷,母亲就建议给姑姑几只兔子作为种兔,帮她致富。当我亲手把辛辛苦苦喂大的6只白白的大兔子,放在两个大箩筐里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虽然无偿送给了姑姑,但我心里很满足,就像在路旁捡到了宝物。我为什么感到特别的高兴快乐?我开始琢磨其中的原因,可还是不能全明白其中的道理:人人都说得到是快乐,而无私给予同样快乐!难道人人心中都有这样奇妙无比的快乐“宝藏”?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未给我讲过伟人英雄的故事——尽管我从小对故事是如饥似渴。这对是教师的母亲来说,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为即使没有受到任何教育的人都能讲伟人英雄的故事。更让我不能理解的是:母亲也从不教育我向伟人英雄学习,并希望孩子将来也有可能成为伟人英雄。也许,她认为像我这样的“野男孩”也成不了伟人英雄,不如忠实于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最让我不解的是,她不像其他母亲,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做比较,或时时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周围好的小朋友学习。她总对我说:“人应该和自己比。任何事,只要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什么结果都要坦然接受。” 小学毕业后,我离开了家去读寄宿初中,母亲就彻底放手让我独立自主:所有的日常生活自己打理, 所有的事自己定夺。现在,我已长大成人。每当听到别人说起他们的母亲是怎样从小教育他们成长,我就情不自禁地从心里感激自己的母亲。感激她让我从真实的生活和现实的社会里,从纯美的大自然中学到了许多书本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自立和做自己想做的事,并懂得日子的艰辛和困苦,掌握生存的能力,当然也包括一手好厨艺。就是在这些丰富的人生体验中,我得到了无尽的欢乐,知道了生活的对与错,认识到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知到人世间的情与爱,体会到无私给予是最大的收获。当然,我最感激母亲的是她不仅给了我生命,还有她对孩子的不教而教,使我受益一生。楼主是这一篇吗,希望能帮到你求采纳为满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