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花与诗

时间:2019-05-13 21:4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二月花与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二月花与诗》。

第一篇:十二月花与诗

十二月花

1梅花

霜临岁暮北风吹,疏影横斜喜见姿。寂寞园中标韵在,缠绵梦里暗香随。蕊寒枝瘦隆冬舞,玉冷芳馨夜半思。皓态娇颜愁尚浅,风花雪月怎堪悲。

2迎春花

春寒料峭暖风柔,二月花开带雪虬。掀起鹅黄勤舞步,拨开翠萼懒盈眸。千枝烂漫婷婷寂,万朵妖娆阵阵幽。不羡牡丹长富贵,迎春报喜美名收。

3桃花

东风送暖小河开,三月新桃扑面来。粉瓣含情连水岸,红缨染翠秀枝裁。轻颦浅笑缠绵影,淡艳疏香寂寞腮。五柳桃源寻最爱,诗仙旧梦驻章台。

4牡丹花

生来自是百花王,落尽残英始吐芳。绿艳阶前舒嫩脸,红衣院里展融香。一城富贵倾姿色,四季荣华数洛阳。阅尽牡丹花世界,风华绝代占春光。5玫瑰花

春断芳菲五月眠,轻摇粉蕊映阶前。孤云尽日千层艳,新翠枝头万朵连。摇曳含羞晴雨暮,婆娑有刺暗香传。多情只道花为证,莫教相思断纸鸢。

6荷花

盛夏骄阳弄翠波,余辉漫洒旧藤萝。池蒲挂露零汀芷,岸柳迎风乱草坡。鱼跃清溪萍下戏,蝉鸣高树叶间和。莲香十里渔舟过,浣女菱纱岁月跎。

7凤仙花

凤仙窈窕美人瞳,浸溢芳馨绮绿丛。一点清愁含妩媚,十分秀色姹嫣红。拨弦溅落春花雨,弄玉萦回夏夜风。晓起相思抛翠袖,金盘和露几愁空。

8桂花

人间八月近中秋,冷露无声野径幽。情满芳园寻桂子,思牵瀚海觅花虬。天高水远纷纷绪,暗淡轻黄点点愁。卧看窗纱残月上,桂花泪雨几时休。

9菊花 寒烟衰草染秋霜,篱畔新开九菊黄。圃露阶前催夜短,断鸿声里望天长。蕊寒清冷西风瘦,影碎浮金叶底香。陶令樽前孤照月,重阳岁岁有庭芳。

10芙蓉花

栖霞流水醉朦胧,梧叶飘零万木空。雨后霜前伤叶绿,风清月冷落腮红。清姿雅质居寒素,独冠群芳沐暖融。莫负秋心身半落,思随玉露几愁同。

11山茶花

风裁自染雪中葩,冷艳临霜腊月花。丽紫妖红连叶蔓,娇羞粉黛绕庭纱。枝头鹊影迎朝日,树下花香沐晚霞。何忌群芳离落去,不知旧梦落谁家。

12腊梅

中庭夜冷染孤园,月洒疏梅暗韵掀。影冻凝霜欺晓日,香寒散雾待晨昏。窗含花梦羞人怨,阶映斜阳带草恩。残醉红情风雪路,闲愁漫落远乡村。

第二篇:十二月花与诗

十二月花与诗

赏花栽花变花痴,爱花护花想花知,花谢花飞花落去,花散花魂花成诗。《十二花诗》

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花花”世界。

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世界,的确是一种艺术,因为花卉给人的美是多一方面的,例如花的紫色、风韵、香味等,所以它比一般的艺术品有更加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有人对花做过这样的欣赏: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弄妆,杏娇疏丽,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肤,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皆砌,金莲冉冉池塘,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以上所作的欣赏花卉的笔墨不多,然而对各种花卉的描写可谓生动、细腻至极,词中对华电观察入微、刻画入神。花,因季节时节地势的不听而与人不同的气质与美感。所谓“冷艳清香受雪知,雨中谁把蜡为衣”是梅花的美;“锦烂重阳节到时,繁华梦里傲霜枝”,是菊花的美。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是兰花的美。

自古至今,许多骚人墨客都为花写下动人篇章,在这些艺术作品中,花已经成为一种心的向往与绝美的精神境界,深深的美化人们的心。

正月梅花——坚强与高雅

春落梅枝头。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我们最希望的和平。

梅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趋向、情感脉络和道德标准。梅花是中华民族之魂,尊为“国花”,理所当然。梅花自身的形态之美引起人们注意的首先是事物的外貌形态,梅花的色、香、形三方面,个性明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总有浪漫的想象与精妙的比喻,使之神采活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一句写出梅花的“瘦骨清相”。

梅花又常常被用来与雪做对比:“似雪是花花似雪,梅花又向雪中开。”,有事又让梅、雪进行比赛:“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与梅的关系就显得紧密又风趣了。

二月杏花——慕情与疑惑

杏花,因春而发,春尽而逝,既有绚丽灿烂的无限风光,也有凋零空寂的凄楚悲怆,不同的诗人因不同的人生际遇,对杏花的联想感慨也千姿百态:有人在羁旅飘泊中感受到杏花盛开的热烈温馨,有人在惆怅莫名中发现杏花绽放的朦胧灰暗,有人在历尽坎坷后感叹杏花飘飞的落寞凄凉,也有人在相思离别时哀怨杏花凋谢的苍凉无情„„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杏花是心绪缭乱之花。“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日日》 李商隐)杏花开放,一见春光烂漫,二见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状的缭乱;实际上折射出诗人伤春、伤情的纷乱不宁。

三月桃花——爱情的俘虏

阳春三月,桃花吐妍。芳菲烂漫、妩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娑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 崔护)诗中故事饱含着才子佳人的纯真之情,情节曲折神奇。

“风生温情夜露润,心思随春月招魂。色如红梅先烈血,最艳最美最惹人。”(《桃花吟》)描绘出桃花的形态与色彩动人。

四月牡丹——浓情与富贵

牡丹是我们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牡丹“不读芳姿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

诗仙半梦半醒间作“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调》 李白)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唯牡丹花开时节也。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有诗记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 刘禹锡)、“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牡丹芳》 白居易)。

五月石榴——成熟的美丽

盛开的石榴花,艳红似火,有着火一般的光辉;远远望去,就像成熟的女人穿着彩色的裙子在那里翩翩起舞。石榴又被中国人视为吉祥物,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元代马祖常用“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 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道出了石榴的来源,并且描写了石榴花的优美。

朱熹亦有对石榴花的赞咏:“窈窕安榴花,乃是西邻村。坠萼可怜人,风吹落幽户。”(《榴花》 朱熹)

六月莲花——忠贞和爱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入诗,情采飞扬,雅俗共赏,淡淡抒发清闲散淡情怀,艳艳展示生命意趣,生死倾诉相思苦情。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两句清风送爽,荷花飘香,如丝如缕,沁人心脾。幽深静谧,高雅别致。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莲花亦被用来抒发相思愁苦之绪。“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怨诗》 孟郊)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成了男女相思离情的可靠见证。

七月蜀葵——梦

蜀葵,植株修长而挺立,开于夏末秋初,花朵大而娇媚,颜色五彩斑斓,每天依节而开,秩序而放。其中黄蜀葵又称为秋葵,秋葵是一种朝开暮落的花,一般人说的“昨日黄花”,就是以秋葵为写照。

“纵教雨黑天阴夜,不是南枝不放花”(《蜀葵》 李东阳),充分写出了蜀葵一心向阳、永不转向的坚定性格。诗句寓意深刻,给人以极大启示。

八月桂花——永伴佳人、香满天下

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后、广场、公园绿地的片片桂花盛开了,在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发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朱淑真用“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木犀》 朱淑真)赞咏桂花与明月同在,痛阙月败亏,这等美物本是天上才有的花。

九月菊花——高洁与长寿

有的端雅大方,有的龙飞凤舞,有的瑰丽日彩虹,有的洁白赛霜雪,相当迷人。菊花凌霜怒放,性情冷傲高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陶渊明),陶渊明最爱菊,他在自己的诗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

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是劲节之士的化身,而在英雄诗中确实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是千千万万处于生活底层的人民的化身。“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 黄巢)他要“报与桃花一处开”,使“百花杀”,让“满城尽带黄金甲”,农民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战斗性格和坚定的精神风貌,使那些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黄巢托菊言志,抒发自己要推翻黑暗社会的宏大抱负,表现了一种至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十月木芙蓉——纤细之美

木芙蓉清姿雅质、独冠群芳,花大而色丽;开花时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娆。

木芙蓉作为花中的高洁之士,屡屡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屈原《楚辞》有:“采薜荔含水中,擘芙蓉兮木末”。白居易有“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极言木芙蓉的芳艳清丽。

王安石也有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咏木芙蓉花之美丽。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十一月山茶——理想的爱、谦让

山茶花开放在寒风细雨的季节中,花朵五彩缤纷,万紫千红,飘香吐艳,为寒冷的大地增添了几分愉悦的色彩。

“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灿红如火雪中开。”(《邵伯梵行寺山茶》 苏轼)苏轼以此诗赞赏山茶艳丽与不畏寒风细雨,更与他自己不畏强权的性情相和。

蜡月水仙——敬意

水仙为冬令时花,花如其名,绿裙、青带,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素洁碧玉般的花朵冒雨而开,超尘脱俗,宛如水中仙子。

黄庭坚家里中有很多水仙花,他常常观赏,并作有咏水仙诗“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水仙花》 黄庭坚)。

花是美的,诗词作者对花品题和赞赏又更增加了花的观赏价值,使花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受人们喜爱,有诗人说,花倚诗名重,诗因花生香。诗花两相配,溢彩更流芳。让我们高声诵读这些优美动人的花卉诗词去创造花一般的世界。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第三篇:十二月花教案——秋菊

《十二月花》第一课时

槐房小学:李秋菊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左右结构的字,并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认读7个生字。

2、朗读儿歌,感受到十二个月花的美丽,产生对花的喜爱之情。

3、在识字过程中巩固识记方法,并适当进行积累和拓展。教学重点:

1、学会“桂、粉、旺、吐”4个左右结构的字,并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2、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丰富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写好“桂、粉、旺、吐”4个左右结构的字。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十一放假的时候,老师去了世界花卉大观园,看到了许多美丽的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灯片出示花的图片)

2、师:这些花真是太漂亮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学习一首有关“花”的儿歌。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十二月花》。

3、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形成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多音字

(1)“正月” “正开放”

指导读好句子:读一读这个字所在的句子,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这两句:正月水仙香又香。

十月菊花正开放。)(2)“长”的读音:长势旺 长城

指导读好句子:四月杜鹃长势旺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爬长城。指名读,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读一遍

2、指导读好“茉莉”和“石榴”这两个词。

过渡:同学们,这两种花是我最喜欢的,如果你能正确叫出它们的名字,花就开了。

出示:

石榴

茉莉

(小老师带读,注意读好轻声)

3、齐读课文,了解正月、冬月和腊月的知识。(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读了课文,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明明是十二月花,我怎么只看见了2-10月,怎么没有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呢?

预设:知道正月就是农历一月,冬月和腊月分别是农历十一月、十二月。

三、读中感悟,感受花美

(一)读句子,理解词语。

过渡:儿歌我们已经熟悉了,现在我们玩一个我来说你填的游戏。

1、出示句子:三月桃花(粉红妆)四月杜鹃(长势旺)

六月茉莉(吐芬的芳)腊月梅花(雪里香)理解词语: 粉红妆 长势旺 吐芬芳 雪里香

2、结合腊月梅花(雪里香),拓展有关“梅花”的古诗

【设计意图:把词语放回具体语境,并结合图画,强化理解和记忆,符合儿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特点;同时形象感受到花的美丽。】

(二)、品读儿歌,从花的颜色感受花的美丽—— 赏“色”:(迎春花、桃花、石榴、串红)

1、找“颜色”:儿歌中不但写了花的香味,还写出了花的颜色呢?快,找一找,用笔把表示颜色的词圈一圈。订正-读句子。

2、积累拓展

(1)积累:红通通 红彤彤 金灿灿 黄澄澄 粉嘟嘟 粉扑扑 白花花 绿油油(2)拓展:花卉大观园里就这几种颜色的花吗?积累: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设计意图:从花的颜色方面引导学生读好句子,并在读儿歌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2(3)师生对读儿歌(要求带着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阅读,巩固识字

孩子们,你们真棒!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呢!快来看一看读读。

四季花歌

春季玉兰白如雪,粉红桃花笑脸扬。夏季石榴红似火,洁白茉莉吐芬芳。秋季菊花竞开放,桂花飘香万点黄。冬季兰花惹人爱,雪中梅花扑鼻香。春夏秋冬花常在,清风一送绘(huì)彩妆(zhuāng)。

这么多美丽的花,你最喜欢哪种花?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我最喜欢()的()花。

【设计意图:以一篇拓展儿歌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又一次复现了生字和积累的词语,引导学生在新语境中进一步熟记生字词,拓展积累。】 过渡:大家读得真好听!你们看淘气的生字宝宝从儿歌中跑出来了,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粉、旺、吐、芬、桂、兰、共、里】

五、归类识字,指导书写

(一)、引导分类:你能猜出它们谁和谁是一家人吗?(按照结构归类生字)预设:“桂、粉、旺、吐”是左右结构分一类。

(二)、多种方法记字: 左右结构的字出现的最多,我们就先来学习这四个字。你想和谁交朋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粉、桂、旺、吐?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它?

预设:换一换的方法

加一加的方法

组词

(三)、换语境读词:出示:面粉 粉笔 桂圆 玉兰 里面 共同 桂皮 兴旺 旺盛

丹桂飘香 扬眉吐气

(四)、选字填空:①桂 ②粉 ③旺 ④吐(1)夏天,我们常常吃凉()。(2)请不要随地()痰。(3)()圆是一种水果。(4)夏天,小草长得很()盛。

(五)、指导书写:

1、复习写左右结构字的小儿歌。导语:仔细观察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课件—对比框),还记得我们写左右结构字的小儿歌吗?快来读一读。出示儿歌:左旁右,齐一线。横改提,捺改点。

右旁画,写舒展。横与撇,插空间。

导语:说一说儿歌中提醒我们要记住什么,就能把左右结构的字写好看啦?

2、指导:粉 桂

①整体观察,关注重点笔画(课件显示)

②教师范写引导:老师要写字了,你们提醒老师注意什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③ 把这个字描一个写一个,学生独立写“粉”。④ 反馈展示,再写一个字,要一个比一个写得好。⑤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写“桂”。注意(多横间距要相等)

3、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写“吐”和“旺”。

同桌互相当小老师,互相评评,如果他写的好就画个五角星给他,有问题就给他提个小建议。评完再写一个,争取写得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记汉字,进行归类指导,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识记和书写汉字的能力。】

六、反思回顾

学了这首小儿歌,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8 十二月花

(田格:粉、桂)

第四篇:诗路花雨

乐读雅赏2010届2007—2008学

英雄,生而为国 ——观电影《夜袭》有感 高一(7)班 谭仕昌

中华文明从数千年前传到今天,依然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精神在炎黄子孙身上世代相传,历风雨愈多而弥坚。斯皆以英雄在!英雄,生死荣辱,全系于祖国。

君不见,英雄举手若电,从者如云。英雄一起,扬涛起浪。

江山北望,晴空万里,及英雄所至,风起云涌。夜色重而探敌,月光清而夜袭。铁血丹心,血战百回保国土。岂不英雄哉!

忆往昔,英雄如云。

君不见,宋末之际,鲲鲸喷荡,山河飘零。江山如此,方来还有英杰。丹心起,力挽狂澜,追溯急流,文天祥是为首也。然节节败退,只有丹心难灭,仍不失其英雄本色。国破之际,又有少年英雄夏完淳,执钢枪,挥斥方遒,往来扬尘。十七岁而成南冠客,泪别山河泣血盈杯,犹思毅魄再归来,当空看灵旗。英雄也!生于乱世,死国于乱世。英雄,生而为国!

再观时局动荡之际,风云聚会,潜龙惊天,飞腾六合,换转乾坤。大败洋枪队于清浦,射杀其头目于慈溪,又再杀法国常捷军之首脑。斯何雄哉!一振国风!一醒苍生!一惊世人!一扫妖氛!龙腾之际,义正严词谢卖国,一书又醒国人!噫吁唏,生而为国,千秋英雄伟!

重溯秦末之际,民不聊生,寒灰葬于三泉,苍生嗥哭,野魂游于阖闾。此当际,陈胜登临而高呼,从者众如云,乃攻秦城,掠秦地,救国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其势如破竹,席卷六合。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英雄也,生而为国!

男儿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此英雄也!精忠报国,或为国捐躯,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斯英雄也!以国家兴亡为丈夫之责,保家卫国,之英雄也!以天下为己任,心系苍生,或为国而起,或为国而死,亦英雄也!

爱国、效国、卫国、救国,真英雄本色也!故此民族精神得以世代相传而似活水生生不息,英雄所兴也!

夫英雄者,生而为国!

乐读——跨越时空之旅 高一(19)班 余安枝

如果真有时空穿梭机的话,那一定是书本。

——题记

鹰荣耀,因为它能划破长空。

马骄傲,因为它能驰骋四州。

鱼自豪,因为它能随波跨洋。

而我呢?

小时候科幻片看多了,总希望我也能拥有一部时空穿梭机,穿越古今未来。可是,不可能。

随着见识的开阔,见识的事物多了,便总希望能飞到未来,探索未知的时间。可是,也不可能。

现在的我,已“咬文嚼字”十多年,虽入世尚浅,却阅览过不少前人的大小之事,无不令我好奇、陶醉、敬佩,勾起我的无尽遐想„„于是,我渴望能回到过去,饱览当时的世间百态、时代变迁。可是,仍不可能。但是,“不可能”的是我的肉体。而我的心,早已跟随着一页页的书卷,漫游在缤纷的时空隧道里„„

我回到了鲁迅先生身边,回味他小时候的《阿长与山海经》,听着他在混浊黑暗中《呐喊》,看着他在深刻的文丛中《朝花夕拾》„„啊!是伟大的鲁迅先生用笔墨唤醒迷茫的国人!我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之中,与大家同舟共济,感受那惊涛骇浪,抵抗那暗礁漩涡„„

我回到了古色古香的大观园,与黛玉一同葬花,同宝玉一起玩乐,跟香菱一起学诗,和宝钗一同叹息„„大家族的兴衰转变,主人公的连绵爱情,令我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笔功之浑厚,感慨他对世态炎凉的体会。这时,我仿佛正在秋天的花园里,任由阵阵秋风吹拂面颊,看着“焜黄华叶衰”„„

我回到了鲁滨逊生活了二十几年的荒岛,跟随他求生、打猎、耕种,和“星期五”一同学习、探险„„那是顽强!那是坚韧!那是强烈的意志!我仿佛站在浩瀚沙漠里的一小片绿洲之中,给每一个可敬的生命敬礼„„

我回到莎士比亚的戏剧舞台,观赏着一幕幕巧妙绝伦的喜剧和悲剧,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落泪,为安东尼奥胜诉可恶的夏洛克而拍手赞好„„果然是世界著名的戏剧家!我不得不佩服莎士比亚的头脑和文笔,让艺术与生活紧密交融。这时,我仿佛漫步于丛林之中,一边欣赏着盎然生机,一边感叹于生命凋零,华光衰颓„„

„„

然后,我回到现在。

合上书本,结束了一程精彩之旅,我已为下一程旅行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更多的体会。尽管看到了不少悲苦、艰辛的事,但我一点都不感到畏惧或是哀伤。我只能说,我怡然自得。因为,我的心得到了最纯洁的洗礼,获得了最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使我成长时的空虚变得充实——这一切,都是阅读的恩赐。

伤感只在陶醉于书中之时;快乐,则会充满阅读后的心灵。

然而,“时光穿梭机”没把我带到未来的多彩世界。它说:“我所给你最好的,只有向前人借鉴的机会,只有与作者把心交谈的机会。这已是无涯的了。”

哦!原来是要我虚心向这些伟大的作者学习,用自己的笔,创出美好未来。

阅读,无止境。继续,便快乐。

不必荣耀,不必骄傲,不必自豪—— 我快乐,因为我能饱阅万卷。读《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有感 高一(10)班 岑诗舟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义山的诗,是缠绵真挚的。而这一阙,确是意韵丰厚,隽永悠长。一池静水,纤尘不染,他伫立其间,心中满怀故旧之思。表

叔崔戌的知遇之恩,义山没齿难忘,如今表述已故,身在远方的表兄弟们可安好? “隔”,只是身隔,而亲密的故友无论身在何方,也仍“情通”。

阴霾的天空飞霜点点,孤旅中的商隐心绪黯淡。晚降的秋霜萧瑟飘零,让人想起他曲折坎坷的一生。“古来才命两相妨”,义山秉赋一身过人的才情,却终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晚唐诗人崔王玉的《哭李商隐》大概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概括。那句“空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让人叹息不已,每次读起,我心中总不免生出一种落泪的冲动。

时值深秋,满池荷花凋去,只剩得几枝残枝,在这萧瑟的风雨中奏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凄美.仿佛就是义山本身的写照.动荡的时局中,空怀一身抱负,却如雨中残荷般物理地枯萎。那么绝望,那么悲怆。

然而,无论前景多灰暗,未来多无望,生活总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苦难也终将成为过去。在凄迷的秋雨中蓦然听得那声声雨打枯荷,别样的韵致让商隐稍解寂寥。那错落有致的声韵,在清寂中演绎出不期而遇的美好。

纵然隔着了一千多年的纷繁,读到“留得枯荷听雨声”,我耳边萦绕的,仍是义山心中深沉的叹息„„

尘埃中,弥漫着浴血的呐喊 ——观电影《夜袭》有感 高一(5)班 唐学聪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慑人的黑夜,涌动着激烈的战火,还有——浴血的呐喊。

澎湃的战争片,也不过是荧幕上的无数个点组成的嗜血的场面。简单的剧情,重型的军火,也不过是导演手上的一场木偶剧。目无表情的所谓的士兵,重型吓人的冷兵器,简单的剧情主线,这就是我对战争片的全部印象。

战争片,不过是一场麻木的木偶剧。但是,那一个冷秋的黑夜,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夜袭,注定嘲笑着我的无知。

没有高科技的华美,没有冷兵器的华丽。但,会失色吗?

坚韧的八路军健儿,手持落后的枪械,妄想把日本鬼子肆虐于我们国土上空的“钢鸟”打下来,是异想天开吗?

不是妄想,以英勇的血肉,足以令日本鬼子头抱鼠窜。

1937年,冬日的深夜,我们的八路军与敌人决战于鬼子的腹地——阳明堡机场。影片高潮的出现,与这一场生死攸关的夜袭。激烈的战争场面残酷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血肉模糊,于这机场上,于这深沉的国土,坚守了更多不朽的灵魂。天渐亮,阳明堡的胜利终属于我们,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战争,避免不了牺牲。夜袭阳明堡的胜利,像是飓风般席卷前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争信心——但是,一场场胜利,都是用鲜血与坚韧筑起。

八年抗战,灾难八年。

江山如此多娇,却被扬空的烟尘淹没了壮丽山河;浴血战场,震撼着眼球的是撕裂了的血肉、漫天的火光。尘埃中,弥漫着的是雷动九天的呐喊。

影片的激烈场面的煽情,不过是气氛的渲染;映入眼里,是一群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屹立在这万里锦绣的河山之上,用血肉抗争着,斗争着,在每一寸沦陷的土地上与敌人周旋。仅以生命的终结,捍卫着国土的完整。

他们,不是一群普通人,而是我们可敬可爱的八路军!

凶残的鬼子荼毒着我们的百姓,八路军的健儿坐不住了!手持钢枪,朝着鬼子开火;坚定的爱国情,同仇敌忾;每击中一个鬼子,摧毁一架“钢鸟”伴随着的是激动人心的冲锋呐喊,震慑敌人的吼声。

阳明堡机场,响彻冲锋的口号。

无名的烈士,为了国土,献上了宝贵的生命。赵大力,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位战士,在战争的重要关头,推开团长,手持手榴弹,以生命去与敌人的飞机同归于尽。临别的一刻,他回头的深情的一眼,饱含着多少辛酸,多少种复杂的情感?“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临别的眷恋,令多少人心酸。我低下了头,因为我的双眸早已模糊。我的心,痛着。

天亮了,激战后的尘埃飘散于空中,烈

士们英勇的身躯仍坚守着战场,紧握着钢枪,怒视前方,仿佛依旧与敌人战斗。他们是一曲暖人心扉的乐曲,响彻神州大陆。

既然有如此可爱可亲的战士健儿,我们怎能坐视国殇而不理,怎能不激起我们浓浓的爱国情,投身于滚滚的抗日洪流中?

和平时代,我担当着新八路军,振兴中华的重任,落在我的双肩。但,战士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勇往直前,迎难而上。

慑人的黑夜,我耳边仍回旋着浴血的呐喊„„

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愿以一生撒上我的心血,直到永远„„

英雄 王者 瞬间 高一(5)班 黄冬华

成功的英雄,往往令人敬佩。但许多壮志未酬、出师未捷的瞬间,却依然散发出更令人感动的悲壮。

2004年,雅典,一次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

涅莫夫,一个健硕的俄罗斯体操运动员,34岁的他将是最后一次代表自己的祖国踏足赛场。因此,奥运会的金牌,他志在必得。为他的运动生涯,也对他的祖国,作最后一份献礼。

3月的雅典是酷热难耐的,而体操馆里的气氛也如酷暑般急躁不安。

终于轮到涅莫夫上场了。全场的观众顿时沸腾起来,轰隆的鼓声,盛气凌人的三色旗,向全世界展示着俄罗斯人必胜的决心。涅莫夫向观众致敬后,一个箭步跃上单杠,如奔驰的骏马,如跳跃的精灵,让人为之一振。突然,他双手离杠,身体如箭一般飞向空中,再如蛟龙一般自旋三周,最后落回单杠上,这便是著名的空翻三周,单杠中最具挑战性和危险性的动作。观众们沸腾了,电视机前的我也连连赞叹,甚至连解说员都激动不已地说道:“太精彩了,简直太精彩了。”在单杠上令人眼花缭乱地转了几分钟后,涅莫夫平稳地降落在地毡上。场中一片掌声与欢呼,俄罗斯人的三色旗更加自信地飘扬着。焦急的几分钟后,评分出来了。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分数出奇的低,只有10.07分。观众席上顿时一片嘘声,还不断有人把水瓶往赛场里扔。而他,涅莫夫,只是坐在场边,默默地对着国旗发呆。由于观众们情绪过大,评委们只好重新评分,几分钟后,新的分数出来了,10.25分,观众们仍然一片嘘声,比赛被迫中止,这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尴尬的局面。

这时,涅莫夫站了出来。他默默地向观众们鞠躬,致谢,又作出向下压的手势,请求观众们安静下来。在涅莫夫的劝导下,会场终于回复了平静,比赛继续进行。

一瞬间,涅莫夫已经不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选手,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最后,涅莫夫三甲无缘,当选手们领完奖后,他孤身一人走向赛场,再一次向观众致谢。然后,突然间扑通一声跪下,泪流满面地亲吻着俄罗斯联邦的三色国旗。

那一瞬间,全场震撼了,全希腊震撼了,全世界震撼了。会场爆发出激昂的俄罗斯国歌,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依旧飞扬的俄罗斯国旗。

那一瞬间,涅莫夫,没有成功的英雄,骄傲高贵的灵魂,真正的王者之风。

壮士吟

———观《夜袭》有感 高一(5)班 王艺欣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何谓英雄?何谓壮士?金庸有一句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我觉得这是对英雄最准确的定义了,而电影夜袭结尾那悲壮的一幕,让我看到了真正的英雄。

英雄的名字叫做赵大力,普通的名字,却干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试问,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炸掉日本鬼子飞机的人有几个?能够在千钧一发义无反顾奔赴死亡的人又有几个?这种人太可贵了。

以前我就对战争片不太感兴趣,纷飞的战火,震撼的场面,对我来说,只是高科技的瑰丽。但看到后面,赵大力纵身一跃,引爆身上的炸药时,我的心被重重地敲了一下,他只有20多岁,还有大好的年华,可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葬身在炽热的火焰中。熊熊的火焰中,我似乎隐隐约约地看到了赵大力的身影。何等壮烈!何等美丽!如同屈原在汨罗江旁惊人的一跃,我知道,那是一个

壮士对他的人民,对他的祖国最深沉的爱!“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突然想起这样一句诗,我想,那些壮士,之所以愿意为祖国牺牲,也是因为心中有一种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吧。2000年前,也是同样爱国的一个壮士——荆轲。为了报恩,为了自己深爱的祖国,孓然一人渡过易水,来到秦国,刺杀秦王。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死亡,对荆轲来说,是如此微不足道?

因为他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历史上有这些人,他们独步汗青,屹立于天地之间。阳明堡战役的赵大力,还有文天祥、屈原、荆轲、岳飞„„他们都是令人钦佩的英雄,令人惋惜的壮士。每次看战争片,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伤痛,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牺牲的人实在太多了。但正因为这样,在这三江五岳上生长的炎黄子孙的骨子里才有如此坚韧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夜袭》中陈锡联的那一句话:“老子要把日本飞机炸下来”仍清晰在耳,我似乎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中华民族的骨子里总会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前进,那是牺牲的壮士们用鲜血熔铸起的屹立不倒的民族之骨,千年如此,万年如此!

我和文学有个约会 ——参加“理解与对话” 文学经典欣赏讲座有感 高一(17)班 熊英丽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题记

英国的斯迈尔斯说:“好书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与文学,似乎上辈子已有约定,今生永伴相随,因林黛玉而多愁善感,因文天祥而爱国,因保尔•柯察金而坚强;因李白而浪漫,因苏轼而豪迈„„

与五邑大学语文系教授白少玉教授的一个小时与文学经典对话,让我获益良多,亦多感想。其中白教授提出一个观点:主张从作品本身来研读作品,反对结合作家来探讨作品,让我感受最深。白教授为此观点列了三个理由:第一,作家并不是作品最好的解释者。白教授说道,作家的思想与经历,比不上读者的思想与经历之多。《三国演义》自评诸葛亮让关云长守关放走曹操,是给关云长报恩的机会,可有一大学生却结合当时的局面而提出更深刻的评价。第二,作家的身份和名望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客观评价。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开了一次作品展览会,许多崇拜者都此起彼伏地称赞作品,却有一位观赏者对其中一幅作品作出了批评,作者听了不仅不生气,反而为之高兴,他解释道,此画是他的画中最差的,甚至连小学生的作品也比它强。众人无言。由此观之,作家的名望对其作品的影响不小,美国有一大学教授,收集了一些名家稍不出名的作品与学生作品,将其混合且去其作者名,让他的学生评价,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获得众学生青睐的作品竟然多是学生作品,而名家的作品只占少数。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我们应该摆脱作者的影响,真诚地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由此引出第三个理由,文本有自己的价值。

历史抱怨秦始皇的暴政与奢侈,但我觉得,没有他的暴政,怎会有今天的民主,没有他的奢侈,又如何会有今天的中国建筑代表之一——万里长城,又如何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说?《杨修之死》批评曹操生性多疑,妒忌心重,但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对贤才的渴望与礼待,又有多少人明白,如果杜甫生在曹操的年代,在曹操急用人才时能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还会因怀才不遇而感慨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母亲从小常给我讲的一句话。读书,陶冶心灵;读书,感悟人生;读书,纵观历史;读书,领会感情。虽没有良好的家庭熏陶环境,也没有条件让我更好地阅读美文小说,但是,我对文学的热爱却不比别人少,也许难得的机会让我对文学更加珍惜。因为,我与文学,有个约会„„

2009届2007—2008学

漂泊者的美学 高二(1)班 王晓晨

漂泊者用双脚生活,更是用双眼生活。他用一双永远好奇的童孩眼睛,到处吸收美

和光明。

哲人问:“小溪流向江河,江河流向大海,而大海又流向何方?”我回答:“大海流向漂泊者的眼里”。歌德在《浮士德》中曾经说过,人生下来就是为了观看。没错,人生下来就是为了欣赏大千世界与人性世界的无穷底色。于是,在我的漂泊远行中,一直跳动着乔伊斯的这句话:“漂流,就是我的美学。” 我是一个刚刚出生的漂流者,我爱这个世界上的美。我要漂泊,因为我有太多不可理解的艺术流淌在我的生命中。我问自己,什么是美,怎样我才能理解这世上的艺术?怎样我才能听懂这个世上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独语?

曾经走过乔伊斯的《尤里西斯》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可是,我只能站在门外看那冗长而深奥的诉说。像一个婴儿,不明白其中的智慧与美丽。记得福克纳说:“看乔伊斯,要像识字不多的传教士看《旧约》一样,心怀一片宁静与至诚。”

我开始明白,给自己至诚宁静的心灵,才能理解到真正的美学。在漂泊中,我要洗涤心灵,孩童般诗意的成长,拥有纯真与宁静,踏进美的世界。

在这净化心灵的漂泊中,我在天涯里独自低语,时时倾听别人不同颜色的独语,在这些冲锋、迷茫、忧伤中敞开了心灵之窗。去欣赏这共存的一切:太阳与暮地,星斗与小草,洪荒与文明。在思想的漫游中,我渐渐叩开了世界的心扉,让自己在这些独语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让美汩汩地流进我的血脉。我开始明白,这世上有很多人是孤独的漂流者,他们义无反顾为了美而与死神共赴生命之旅。无论是孤独的梵高,还是完美的达芬奇,在他们的艺术中,除了艺术的美,还永远充斥着一种人性的美丽。

一天,我走过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的雕像,惊异地说:“她真是美人!”当地的人斥责了我,说:“不是美人,是美。”

一天,我走过米洛斯的雕像,惊异地说:“他真是个艺术家!”当地的人斥责了我,说:“不是艺术家,是艺术。”

在我一天天收获的远游与漂泊中,我仍然独自低语,仍然穿梭于思想的美学中,仍然踏遍天涯,仍然让生命中不断地充实美与艺术的认识,仍然让生命中跳动着乔伊斯那句话:

“漂流,就是我的美学。”

《老人与海》读后感 高二(3)班 严文丰

今年暑假,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小说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年近六旬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大鱼。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鱼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在船头。然而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老人又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在遇到鲨鱼的五次袭击后,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刚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坚强的人却会面对失败的结局。在我再次阅读时,我恍然大悟。用小说中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表明了海明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失败。当一个人认真尝试着去做好一件事情,去战胜对手,重要的并不在于结果,并不在于成功或失败,而在于为此而奋斗的过程和从中得到的东西,重要的是在其中体现的生命价值。只要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那么他就是一个胜利者。如此看来,老渔夫也是一个有着铮铮铁骨的胜利者。

从世俗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

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老渔夫并不可怜,并不可悲,在海明威的世界里,只有这拥有真正向艰难困境挑战的人,才配拥有胜利的荣誉称号。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纵观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与大自然搏斗的历史。人性是强悍的,但人类自身是弱小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弱点,都有他的局限。正是由于一群群像老渔夫一样的有志者不断的去挑战人类的极限,不断的突破、超越,才有了社会一次次变革,才有了机器革命、信息革命,才有了今天的人类,才有了今天繁荣发达的社会。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海明威的这部小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这个骨头里留有几百块弹片的硬汉作家,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如海一般。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一个真正的强者,是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美酒人生

高二(3)班 周晓曼

许多人问人的一生怎样度过才为好?在我看来:苏轼的一生是最为畅快惬意的,如一坛美酒,馥郁香醇。换言之:人只要拥有苏东坡般的性情,一生便可怡然自醉。

提及苏轼,许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才华。的确,这位二十岁出头就考中进士的当朝的“神奇小子”,后来成了他那个时代文坛绝对的领军人物,就连后来对他颇有不满的大文豪司马光也会感叹:苏轼这样的人才,不知还要过几百年才能再出一个。然而,苏轼有的,不仅仅是文才。宋神宗一次与大臣论及苏轼,群臣说他像李白,宋神宗不满意地摇摇头说,他有的绝不仅仅是太白之才。神宗的评价是中肯的。如果仅负文才,那么苏轼将湮没于古往今来的文人堆中,他的人生也将无太大的品味价值,然而他的人生是那么美:其中不仅有文才,还有胸怀,有穷忠,有爱民,有宽于待人的大度与朴素和近于常人的可爱情趣。

也许由于太过锋芒毕露,也许上天给他旷古之才的同时注定又要夺走他的一些东西:他的一生仕途坎坷,“迁谪”二字伴他始终,是他难得有几年安顿、宁静的日子。但他偏偏是这样一个“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穷忠臣子:遭贬谪调出京邑,他一如既往的忠于职守,造福百姓,而且他人生中真正的收获:文学上和政绩上的,大多都是他在外地所得:被贬徐州,他与百姓共同抗洪灾,又调集人力兴修水利,立了一大功;被贬黄州,他的文才与“赤壁”相碰撞,诞生了千古绝唱“三赤壁”;被贬杭州,修整西湖筑苏堤,解决当地的水患与百姓的生计;被贬琼州,他写出《易传》、《书传》、《论语传》这人生中的三大巨著„„如此,对那个年少就立志要治国平天下的他而言似乎有些反讽,但好在他是那样达观、不介怀,真正地收获了人生。无独有偶,泰戈尔也说过一句可以作为苏轼的反面注解的话:当一个人为错过太阳而痛哭时,他也将错过星星了。可惜,古往今来太多有才华的人过于计较得失,他们都注定只能在瞻前顾后、顾影自怜中蹉跎自己的一生,任一腔热血与满腹才华如弃置的良田长满野草,兀自荒芜了。

苏轼性格乐观大气,胸襟宽广,即使得势,对待曾迫害自己兄弟二人的政敌都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豪爽的他还爱喝酒,在被贬时犹爱交朋结友、游山玩水,留下不少趣闻轶事,使他在民间人气颇高:

苏轼在朋友家如在己家,心有所想,脱口而出:在老刘家吃了一种很酥脆的饼,觉得很好吃,问及它的名字,老刘忙着做饼,随口说没名字,苏轼立刻随口说道:“就叫它‘为甚酥’(为什么这么酥)吧。”还有一次,在朋友家喝酒,觉得酸,也不管主人的脸色,脱口而道:“你这酒是不是做醋错放了水啊?就叫它‘错著水’吧。”后来更是作出一句“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戏谑之,性情之活泼可爱,如一大孩子。

苏轼的一生,除了诗词喝酒,更多的是

困境,还有困境中的亲情。他那遇事不鸣则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性格使他在官场上吃了不少苦:早年为官锋芒毕露的他,就已因此在“乌台诗案”中让人整得够惨,但这个乐观、耿直到无可救药的人在复归京师后又口出狂言:他看不惯大臣程颐的满口道德文章,斥之为虚伪造作,还在司马光的追悼会上当众取笑他,让程颐和他的党羽们当众下不了台,为自己留下一大祸患。

苏轼的锋芒毕露让身边家眷也尽受累,贬谪途中的舟车劳顿、迁徙辗转令几位至亲夭亡,这自然又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但悲伤过后,他又继续与健在的亲人相濡以沫,共渡难关,其情之笃,实属感人。那首赠给弟弟苏辙的《水调歌头》,不仅寄予了苏轼对弟弟的深厚情感,也抚平了古往今来无数离人的心愁。

乘过风,有顺风、逆风甚至邪风、恶风,东坡一概笑立风中;踏过浪,登过浪尖沉过水底,苏轼还是那样超然洒脱。“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方叔为他写的祭文很好的注解了他的一生:“道大难容,才高为累。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

信仰•碰撞•文明——读《我的名字叫红》

高二(15)班 谭璐媛

“绘画,就是细密画家对安拉眼中的凡间世界的追寻。”

——题记

安拉,是他们的真主,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神。

他们,书中所写的是一群生活在十六世纪末的土耳其的细密画家。他们所追求并保持的是一种称为奥斯曼的绘画风格。

每一位合格的细密画家都须从小在宫廷画坊中接受最严格的训练,日夜地学习前辈所遗传下来的风格与工艺。“有时候,鸟的翅膀、树叶悬附在枝丫的模样、屋檐的弯曲、云朵飘浮的姿态或女人的笑脸会代代相传,通过展示、教导和记忆由大师传给学生,几个世纪以来就这样流传了下来。”他们是在为统治者苏丹服务,以细密画的方式描述苏丹的生活、征战。学徒们常遭受无数呵斥甚至鞭打,年轻时就可能成为驼背,年老时更可能因过度用眼而导致失明。

依常理而言,对于一位画家来说,失明便是其艺术生涯中最大的悲哀。然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细密画大师们坚定地认为,失明并不是一种苦难,而是安拉为褒奖终生为真主奉献的画家们而赐予的最终幸福。唯有从失明的细密画家的记忆中,才能看清安拉眼中的世界。而穷尽一生的绘画,只是在进行手的训练,以便在失明后,按照记忆中最纯净的模样,描绘出安拉所见的一切。

可见,安拉是他们的神。他们的画,为神而绘。支撑他们艺术生命的是他们的宗教信仰。细密画形象地记录着那些过往的事物,沉醉在繁文缛节的一丝不苟的描绘中。细密画家认为: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故事,才应该是绘画的主题。任何私欲的自我欣赏对象,都不能成为动笔的对象的。画家甚至不能在书中留下任何具有个人特征的符号。

故事的发生,正是因为以肖像画为代表的法兰克绘画风格传入了传统的帝国。法兰克派为代表的西方画法创造的透视画法,利用类似于焦距的手法来体现事物的大小和距离。“用远景画法把一只马蝇和一座清真寺画得几乎同样大小——借口说清真寺是远景——以此亵渎了我们的宗教,嘲笑了前往清真寺参加祷告的穆斯林。”

而几位顶尖的细密画师,却被召集起来。因为国王苏丹想秘密绘制一本伟大的书籍,而书的最后一幅画,竟然是一幅用西方透视技巧画出的苏丹肖像画!当画师们得知后,造成了巨大的信仰冲击。

于是,他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毅然阻挡的,深感罪恶却默认的,悄悄改良的。最终的结果就是两个反差最大的画家发生了严重冲突,传统的画师不惜把自己绘画的双手变成凶手的工具,杀害了一位画师与总监。

当他们被迫改变风格,去接受一种另他们感到耻辱的绘画风格时,一位大师在饱览细密画经典后,刺瞎了自己的眼睛。他由这种方式告诉人们,他将保护宫廷画坊的整体风格不受改变,绝不会臣服于法兰克风格的绘画。

这是两种不同文明间的碰撞。书中的人物,有的选择屈服,有的以死抗争。在不同文明的碰撞中,我们,往往会迷失了自己。

像如今的趋于西化。

但历史的前进,从来就伴随着不同文明的碰撞与融合。如今我们也面临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困境。我们是生在这个动荡时代的人,我们的困境是历史的必然,它和400年前奥斯曼画师们面临的困境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书本的作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只是通过这个故事,把现象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并无提出解决困境的方法。正如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时,颁奖词所说 “他在对家乡忧郁灵魂的探求中发现了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新象征。”

那么,就让我们再维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静观困境之变吧。

一江春水向东流 高二(18)班 甄祖敏

水,或是楼前的涓涓细流,或是微波不兴的池水,或是浮沉不定的大海,说是惊涛拍爱的大海„„千载悠悠,古今多少事,都沉淀在水中,娓娓地诉说着历史上伶俜的孤影,或哀愁,或凌云,或壮志,渗透每一滴水,如同读尽他们沧桑的一生。

关于女子

贾宝玉说:“女子是水做成的。”的确,水赋予小女子的是似水柔情„„

——凉夜如水,风恬月朗,楼台亭榭上,一位小女子身披罗裳,倚栏凭窗,看似人比黄花瘦。她,是易安。长萧吹出的旋律在她的纤指尖袅袅款出,柔肠寸断,空灵绝响,到天明。“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多少个月满西楼的凉夜,陪伴她的只有楼前流水,从海角飘到天涯处;水银泻地,她的憔悴,她的闲愁,它的忧心忡忡,让人倍添怜爱。在水一方的夫君迟迟未归,在流水前,双眸噙泪的她随水而望,问一声:“人何处?连天芳草。”

民不聊生的国家摇摇欲坠,在流水前,心忧天下的她望长空流月,探问谁为人杰谁为鬼雄。谁曾感受过易安兰舟泛水,苦盼夫君的望穿秋水?谁曾感受过易安反腐填词,讥讽污吏的良苦用心?她,有心无力。斑驳的细流在努力奔腾,刚毅的她在努力生活。奄奄一息的黄花在隙缝中摇摇欲坠,轻然地撒落在水面上,随水流去„„

依稀记得凌凌水波的浣溪沙畔,年少的西施与姐妹肆无忌惮地洒水嬉戏,其乐融融的情景。这是水是一直奔腾,灵动的;但是怎奈重重深宫内院,紧锁的只有如弓的残月,与了无生机的死水,残枝与败叶肆意地漂浮。然而西施将撕碎了的孤独,怨言满载地洒在这池春水上,然后在玩月池旁百无聊赖地拱月,撩星,一声声长吁短叹,孤单冥冥中渗透,蒸发。恩宠载不下她的千古哀怨,凌罗绸缎掩饰不了她的倦倦凝愁,也许只有这池春水才容得下他的一切一切,包括似水流年的过去。宝玉说的这句话真的很中听:女人是水做成的。更何况西施这种善愁女子?浣溪沙的细流掏出西施千愁万绪的回忆,玩月池的死水凝结了西施的无从怨语的无奈。水——又深深地记载了一代女子的悲凉历程。这,是两江关于小女子的春水,满载绵绵长恨,向东流去。

关于男子

如果水赋予小女子都是柔情,那么水赋予男子汉的则是一种力量,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

敢问后浪推前浪的大江是否有俊鹘搏击巨鹏的气势?乃见证于此。

——“山下青冢,东逝水,英雄泪,千古兴衰不变,天下豪杰,壮士几能酬。”

滔滔江水,惊涛骇浪,浩浩荡荡的淘尽了英雄人物,却吞并不了他的勃勃雄心——曹操,一个敢于与天公试比高的风云人物。风嘶马啸的战场如同声势浩荡的江河。浪花与浪花碰击,拼打,老骥伏枥的他在江水中打下自己的江山,鞍前马后的一生随浪而拍!东临碣石,傲然屹立在沧海之上,看“水何澹澹”吟“洪波涌起”,惊心动魄,如同拍打礁石的浪花。上阵杀敌,戎马倥偬,刀剑弓笔,一如吞吐月日的巨浪;闲适时,在舟边流觞赋诗,哀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其如风平浪静的海面。他的这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淘出了一个显赫于世的魏朝!

然而,大星,陡落。后来,罗贯中泪下沾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谁在赤壁江前金樽酹月?是谁在宦海浮沉中吟出“一蓑风雨任平生”?又是谁白裙袂飘飘地在波涛前横笛一曲?是你,苏轼。面对“乌台诗案”的苦楚,你不吟“江枫渔火对愁眠”,只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孑然立在赤壁上,你给水赋予豪迈的气概,只因你豁达;你给予赋予情感的交融,只因你多情!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道尽一切!

苏轼,手持铁板,在鲸波万仞的江前许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水——又记载了一代文人,一代清官。

这,是两江关于男子汉的春水,载着铮铮铁骨,向东流去。

历史的长河流逝了几多尘烟琐事,湮没了几多风云人物?站在浪尖上俯瞰,看历史,看人生,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中琵琶泪

高二(18)班 梁韶华

冷夜,寒江。

又是一个孤寂的夜,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就停在这个江口。而她,我的主人,一直等,一直等。是在等她的丈夫归来,还是在等些什么?我不懂她的心,却尝过了她的泪,苦苦的,涩涩的。

今夜的江面似乎更凄冷了,远处好像还有一艘船,但江雾弥漫,一切模模糊糊。她,又用那双饱含哀愁的眼睛凝视着我,那双曾经倾倒一片富贵子弟的明眸,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她,的确老了。

我期待她的弹奏,那高超的技艺是她多年的磨练,十三岁便学得琵琶成,技艺又有谁可比呢?

她终于把我抱起,如往常般,面对一江寒水,熟练而麻木地弹起来。我看到她哀怨的目光,冷冷的又暗含期望。琵琶声似乎载着她的哀,她的怨,飘到了很远很远„„ 琴声飘扬,远处的那艘船似乎驶近了。我听到有人轻声问道:“请问弹琵琶的是哪位?” 她不禁停了下来,却有些迟疑。

“能否相邀到船上一见?”那人再次问道。

她犹豫了一下,没有出声。

那艘船渐渐靠拢,船上的人不断地呼唤她出来。

她最终不忍心,便抱着我,半遮着脸,在千呼万唤中缓缓走出船。她默默地走到那船中,坐下,一如既往地调弦校音,但我却已感到她那一腔的哀情,和船主人那殷切的目光。

她低着头,手抬起,轻拢,慢捻,下抹,上挑,她那双曾经白皙润泽的手不断地在我身上移动,琵琶声萦绕在每个人的身上,在船上回荡。

船上的人们都用心倾听,那情状,让我想起她那曾经的风光年华。“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声不断流出,她也愈弹愈烈,我似乎看到她眼中又流露出当年的光彩。突然,我身上的四弦发出裂帛的一声,琵琶声戛然而止。船内一片寂然。

我惊讶于这奏后的寂静,她也似乎有些诧异。我看到船主人眼中那不同于富贵子弟的目光,他们是污浊的,而他,清澈而流淌着心中的真情。

一曲弹罢,她整理一下衣裳,忽开朱唇,自述身世。

曾经色艺超群、风光无限,只因生活的变故使她陷入人生的低谷。生活漂沦、丈夫的绝情,让她不禁泪流满面。

我曾无数次见过那胭脂被泪水划得纵横交错,今夜却异常惹人怜爱。但她脸上带着释然,我想,这应该是她多年来难求的一次心灵的放松。

她再次调弦,却掩盖不住心中的情感,像失了魂一样,曲调虽有,已大不如前。我感到,身上又滴上那又苦又涩的液体。

船中人人默然,随之掩眼微泣。而船主人尤为伤感,泪水沾湿了他的青衫。我看见他,仿佛也看见了我的主人,那眼神正如她的那般,迷离在江上的浓雾中。而他的笔下一行笔走龙蛇的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夜冷,江寒,而舟中琵琶声飘扬。

家中仙客——白海棠 高二(18)班 梁欣婷

读过《红楼梦》,对众儿女在大观园里成立海棠诗社吟咏白海棠的情节仍然记忆犹新。而白海棠纤尘不染的形象更是令我印象深刻,仰慕不已。今年春节,家中添置一海

棠盆景,终于有幸一睹其芳容。

白海棠的主茎如虬龙般蜿蜒向上延伸,乍看又如仙女曼妙的舞姿。茎上的分枝有的直如笔杆,有的曲如蚯蚓,花苞疏密有致地点缀在其上,盛开时则犹如被晶莹剔透的雪覆盖着。如此富有诗意的形态似乎应出现在明代的文人画中,让人们好好鉴赏一番。自是浑然天成,丝毫未经雕饰,又平添了许多自然的美感。

海棠有“国艳”之美誉,与国花牡丹、国香兰花、国魂梅花并称中国春花四绝。她没有牡丹那样硕大的花冠、鲜艳的色泽,白海棠从不指染大红大紫的媚俗。既然“淡极始知花更艳”,那么“偷来梨蕊三分白”的白海棠也未尝不可惊艳动人,也未必辜负“国艳”的盛名。她也没有兰花那样的暗香浮涌,她有的 是一份脱俗出尘的冰清玉洁和道骨仙风。当着皎洁的明月,临着柔柔的清风,微微轻颤的白海棠俨然月下独舞的仙人,素衣翩跹,灵动飘逸,不禁令人联想到金庸笔下“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又仿佛是拂动琴弦的纤纤玉手,那乐曲当然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了。

黛玉、宝钗的《咏白海棠》中分别有曰“碾冰为土玉为盆”、“冰雪招来露砌魂”。白海棠生长环境之严寒艰苦可见一斑。冰天雪地孕育出如此的冰肌玉骨,自然就“借得梅花一缕魂”。其傲放的本领似乎可与国魂梅花娉美。然而,比起冷艳、刚烈的梅,海棠又更多一份汉玉般的温润可人,少一份孤高自赏。

历代吟咏海棠的文人数不胜数,苏东波对海棠更是情有独钟。苏轼从黄州改贬汝州,途中到阳羡(今江苏宜兴)探望其弟子邵民瞻,随身携带着海棠树苗,并亲手栽植于邵家的天远堂前。之后,苏轼常在信中记挂询问:“海棠无恙乎?”邵回信时也必奉一句:“海棠无恙。”由此可见苏轼爱海棠情之真切。他曾写过一首咏海棠的长诗,诗中曰:“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海棠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花开自在,从不顾影自怜,而且绰约多姿,品质高洁。难道向来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苏子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而要与海棠结伴?

不管是宝钗笔下“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含蓄浑厚,还是黛玉的“半卷湘帘半掩门”的风流别致,白海棠都拥有超凡脱俗的气质,不愧是人们心境里的“花中神仙”。

无悔小小

高二(22)王桢

我的笔在江南逡巡,却总无法绕开一个纤秀的身影,她就是西子湖畔,那个承蕴千古尘香的苏小小。

苏小小的魅力,的确使我惊异。

一个烟花女子,生前可以名动江南,化蝶后却又能引得千古传唱,实在是一桩极难的事。

她是以色艺谋生的妓女是不错的。可她的形象,却应不是寻常的脂粉容颜,而应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的秀丽。妆自然是避不开去的,但一定是清清淡淡,更增数分丽色。

但单凭这样的美色,自然不足以供千万杆笔一书再书。她的神韵,在乎她挥洒青春的方式。

她一生都没有过悔。寻常女子进入青楼,自是一生悔恨莫及。可她却不然,她要把美表达得淋漓尽致。我相信,当年的西湖,无论是雨啼红桃,烟惹寒箫,还是茶香薄水,白雪残桥,当中都会立着一个小小,伴唇边一毫,年华轻笑。或许还有一柄纸伞,伞面题着某位江东子弟赠她的柳送兰舟,寥水离愁,落款处却写满温柔。

伤感一定是有的,毕竟没有伤感的苏小小就不是人,而她恰恰是最接近人的人。当被书生抛弃,她的泪,飘飞如柳絮,如杨花,一直落到了秋季,伤感自己的年华。

但中秋的西湖月,依旧在水中摇曳如片片寒雪,小小走下楼,用指尖轻点,伤愁溶在水里,同月影一齐融解。

忽想起欧阳修的一首《诉衷情》里这样描写:

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拭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化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他写的歌妓不知是何许人也,但绝非苏

小小的形象。且不说小小生在大唐,而欧公则是宋人。苏小小以下千载,有哪个江南名妓,能有她的潇洒?

小小的人生里,流淌着她对真情的把握,只因她曾追求过,便不认为自己的人生有错。生命对这样一位女子分外吝啬,派死亡早早躲进她的裙衫。终于在她十九岁那年,以一场大病,香陨西子湖边。

然而她却不觉有何遗憾,反认为在最绚烂的年华上逝去,是天赐她的福祉。因为,后人想起她时,永远定格的是青春年少时的小小。

江南多了苏小小,不过增了一抹浅笑;失去她时,却因这样一位奇女子,更添超然。她仅仅是西湖边上一片美丽的落叶,只因染上了半抹月光,便从尘埃中解脱,蜕变成蝶,为千古文人所赞叹。

我们应当崇敬小小,当然不是她的生活,而在于她对美和青春的无悔。

当我们被残红弱水惹起无限惆怅时,却没能在泪眼中发现春花又已灿烂。小小也会,但她的泪眼里,永远闪烁的,就是愈加绚烂的春花。

她知道过去是无法靠伤恸而回头的。因此她曾将美留在世间,又在自己最美丽的时刻逝去,夫复何憾?

她是盛唐给我们在俗尘中留下的,一丝教会我们怎样对待生命的唯美。而这唯美的名字,其实就是无悔。

我心目中的方鸿渐 高二(20)班 冯宝莹

方鸿渐,被喻为新儒林外史的《围城》中的一号人物。他不见得是一个坏蛋,但也不是一个好人。

在外国的日子,他得过且过,懒,不想做事,最后迫于形势买了个假文凭,谓之“镀金”。但毕竟镀金的,日子长了易掉色,也就为后来在三闾大学被校长高松年看穿,从教授降为副教授作了一定的铺垫。

书中曾有一名唤刘东方的人说:“鸿渐本质太好,倒有点伶俐。”但我却并不认为。尽管他骗人,但却有限度;能言善道,却见识短浅,虽然一生中许多不顺心,但幸好他还有点阿Q精神,懂得自我安慰„„

他的优柔寡断,博闻识浅,毫无主见,怯懦内敛,倒让我有点瞧不起他,似乎40年代的小男人所具有的一切缺点都能在他身上找出来。这些缺点又恰好会让所有女人心底里厌恶他,不,他还不至于让人感到厌恶。正如他一生中唯一的好兄弟,所评价他一样。“不讨厌,但却毫无用处。”因此。方鸿渐更无法离开赵辛楣,像盲人一旦离开盲杖就会弄得遍体鳞伤。或许这也正是命运中的冥冥安排,他身边没有一个指引他前进的人,就安排了赵辛楣扶持这位眼高手低,老实得不切实际的人。

他的老婆孙柔嘉就更一语中的,刺中方鸿渐碌碌无为的庸才人生的死穴,“喜欢自作聪明,但每每弄巧成拙。”大概他就像40年代的中国裁缝所做的西装,样式上虽学了七八分,但骨子里的却全然不一样。从而又感到他有点可怜。

他就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产物,有着千千万万的方鸿渐。这些新知识分子,学的是先进的技术知识,用的是先进的设备,但血管里却仍然流淌着封建礼教的血,仿佛一不经意,血喷涌而出,新鲜的血所特有的腥味却被腐朽败坏的气味所掩盖,充斥,甚至从一开始它就是这个恶心的味。

而他们自身就是一个个矛盾所组成。封建文化加上西洋文明,结合以后形成一种慵懒的性格,名份上很新,也喝牛奶喝咖啡,吃面包吃牛排,但骨子里很旧,或者说是新旧杂拌,像两种不协调的味道,在同一盘菜中相撞。可是,方鸿渐对传统文化是看不起的,但又很留恋,所以他的心态实际上是中外文化冲突所产生的矛盾心态,无所依靠,没有主心骨。

方鸿渐最大的矛盾,或是说生活中大部分人所持有的矛盾,或许可以用这么一个公式表示: 人生=进城+出城+进城+出城+进城+出城„„

用小说的开头部分就可形象地表示这条公式。四周都是大海,就剩下一艘船航行,坐船的人希望下船啊,坐累了就想快点靠岸,从船上下来不就是出城吗?岸上的人想快点上船到达目的地,不也是进城吗?而他的爱情婚姻亦是如此。他还没结婚就想结,可结了却又想离婚。正如文中所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

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了局。或是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方鸿渐留学前和周小姐订了婚,留学时他突发奇想要来场自由恋爱,却因为怯懦,被方老爸一封信就吓得退缩了。未婚妻死了,回到国内不愿意和苏文纨交往,反而天天巴望着唐晓芙,最后不理想的和理想的双双落空,只好和孙柔嘉结婚,婚后思想、行为、言语上都昭示着离婚的征兆。

这种与方鸿渐相似的人,都是那个时代的结晶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固然是好,可过分的崇洋媚外,却又摆脱不了封建思想的印烙,于是凡事便只学了个皮毛而已。从他琐碎平淡的生活中,表现出方鸿渐只是一个普通人,并非英雄,这与我们印象中的“五四”人物英雄化截然相反,却给予我更大的真实感。纵观鸿渐人生,不自觉地感到可笑,马上又感到可怜,而后感觉到身边有着方鸿渐的存在,又仿佛觉得自己将是或已是鸿渐。或许围城矛盾不一定只存在于爱情婚姻,还存在于生活中众多方面,便有了千千万万的方鸿渐,让围城矛盾成为人性的弱点。

于是人生就在出城,进城中消逝,无论城内城外,终会钻进属于自己的坟墓围城!

读《两位作家》有感 高二(20)班 李一鸣

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年轻的男作家。女作家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以为她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后来经过对话知道,男作家出版了许多部小说,而女作家只写了一部小说,叫做《飘》。男作家听后顿时目瞪口呆。女作家名叫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的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现在,我们都知道她的名字,但这则典故中那位自称出版339部小说的作家,已经无从查考了。

“一生干好一件事”,这个标准似乎有点低,但要真正干好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细想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达尔文忙活一辈子,也就是发现了“人是猴变的”这个再普通不过的道理;麦哲伦终生的杰作,则无非是证实了“地球是圆的”这个今天就是一个幼儿也知道的常识;曹雪芹劳累终生,呕心沥血,“一把辛酸泪”也只是换得“满纸荒唐言”,一本书都没有写完;莱特兄弟为了让飞机能离开地面,一辈子忙得连太太都没有功夫娶。他们很幽默地说:“我们没有时间既照顾飞机,又照顾妻子,一生只能干好一件事。” 这些人正是因为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以终生之力干好一件事,所以最终成了历史上的伟人而名垂千秋。诚如莎士比亚所言:“卑微的工作是用艰苦卓绝的精神忍受着的,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

像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公司如美国的微软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做一件产品,取得垄断和领先地位,再不断的做科研,使自己的技术一直居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从而取得超额利润。企业的发展是这样,人的发展同样如此。几十年做同样的一件事,你就能把它做好做精,你在这个专业领域就有了发言权,就有了别人无法取代和超越的地方,你也就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人们就会记着你,一辈子如果干了许多可有可无的事,对于生命而言,只不过在原地转圈而已。

我们是在过年后第八天才知道的消息,妈妈的隐瞒我们都知道原因。在那个夜里,我静静地流着眼泪。看着窗外的月影,鼻子一酸,眼泪就往下掉了。可我没有哭。有时候,生如夏花

——读《林微因》有感 高二(23)班 谭晓静

人生如白驹过隙,短暂又匆匆。仿佛一切的努力,追求,享受只是过眼云烟,甚至抵不过红尘永存的一粒尘埃!我自从读了张清平写的《林微因》,刹那顿悟:

生命,哪怕如夏花那样只有一次絢丽的绽放,却仍然有着源源不断诗意的美!阅读林微因短暂的一生,直觉上感到她有着生如夏花般的诗意。在那个**的年代,她,一个体质纤纤的女子得到了一个女人一生最基本的四种财富----爱情,婚姻,家庭,事业。

或许,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吧,又或许是名门世家的熏陶,更或许是出于对“我思故我在”的使然,成就了她,林微因,一个令人钦佩,艳羡的女子,挥写了她耀眼的一生。美丽与智慧并重,豁达乐观,细腻理智的她深深地吸引了康桥诗人徐志摩,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哲学家金岳霖。无可否认,含苞待放的缤纷令人向往,也令人猜思究竟花落谁家呢?嫁给梁思成是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因为他俩都钟情于建筑,琴瑟和鸣,比翼双飞是绝佳妙事啊!说着也妙,爱子诞生后,恩爱的两夫妇为其取名叫梁从诫,意思是跟随宋代天才建筑家李诫, 林微因更即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

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还记得那庄严的国徽,那高耸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吗?林徽因与梁思成共同参与了设计,夫妇俩也算名垂青史!

林徽因擅长写诗,成就很高。“人间的季候永远不断在转变

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本不想回来时同谁叹息秋天!现在连秋云黄叶又已失落去,辽远里,剩下灰色的长空一片,透彻的寂寞,你忍听冷风独语?”对时间清风细雨般的感叹让我朦胧中仿佛看见林微因在写诗,凉风习习,满天星光,一张小桌,一瓶插花,一池荷花,提笔赋诗,生命的点滴尽在这丝丝缕缕的情感中„„

细想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喧嚣的股市,忙碌的街市,浮华的都市里,能静下心来,用灵动的双眸,敏锐的才思,乐观的心境写下哪怕是品味生活小事的,又有几人呢?林微因诗意的一生带给我们的不应该是局限于她那个时代的一声赞叹,更应该是如今的一声文化福音-----用心,用眼搜索生活的美,活在当下!

生命的美如此短暂,平淡却充实。只要你用心品味,生活哪一处不是美,哪一处不是充满诗意的?梦中期待的白莲终有一天因你绽放!

林微因,让我想到“生如夏花”这简单的四个字,却是最深的体会。她真的是“一身诗意千浔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作为建筑学家,诗人,母亲的她离我们很远了,但她的一生给我留下的却是很多,很多„„

第五篇:咏花诗四首(模版)

弘文學堂詩歌鑒賞資料

詠花詩四首

春花:《春曉》《题都城南庄》(桃花)《游园不值》(杏花)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夏花:荷花 秋花:菊花 冬花:梅花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赠刘景文》蘇軾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3.《题都城南庄》 崔護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

弘文學堂詩歌鑒賞資料

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4.《不第后赋菊》唐代 黄巢

这首诗是黄巢一生最鼎盛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当时,黄巢正率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围困长安,此诗借咏菊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此诗妙就妙在,虽是咏菊,但全诗不见一个“菊”字,让人看到黄金铁甲军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5.清明 杜牧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太没来由了。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下载十二月花与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二月花与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译笔生花 诗心不老

    译笔生花 诗心不老——追忆绿原先生诗风译韵 中国文明网 www.xiexiebang.com 2009-12-14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绿原 上月初,首都文艺界......

    杂草与诗

    野草与诗 ——写在诗人刘廷璧《素履》之后,补在老师过世后 一直关注老师刘廷璧的创作情况,从他的博客看到,他的又一本诗文集《素履》出版,感觉格外的高兴。通过网络搜索,看到不少......

    诗与成都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4分) ①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②它有很多种类,在春节期间张贴的,称为春联。③如“一元复始,听爆竹声声辞旧岁,万象更新,看梅花点点迎新春”,就是一副年味......

    生日与诗

    不知何时起,生日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过生日写诗成了我的一大嗜好,也成了我那天要完成的最主要的任务。过生日,朋友们寄诗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浪漫,也成了我最乐于接受的可心的......

    诗与画

    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丢i不相容的 苏东坡论唐朝王维《蓝天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诗中可以......

    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路灯——黑夜永恒的光一团黄晕的光指明了无数方向黑暗的夜里点燃了无尽的期望夕阳收起了微笑远处传来喧嚣你从梦中醒来悠闲地静听人世的浮华当静谧悄然而至你也依旧......

    诗与画

    在西蜀、南唐这两个花鸟画巨匠的诞生地,多有成就较大的词作者。如西蜀有韦庄、毛文锡、顾夐、牛希济、鹿虔扆等一批词代表作家。他们的特点是善于借桃花、鸳鸯、莺啼、蝶舞、......

    诗与思

    思与诗 唐诗和宫体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不知道这么说准不准确,至少唐诗或多或少受了宫体诗的影响,那我就先从宫体诗说起,所谓宫体诗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