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与画
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丢i不相容的苏东坡论唐朝王维《蓝天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诗中可以有画,但诗不全是 画,而那不能直接画出来的或两句恰正是“诗中之诗”,正是构成这首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
宋人晁以道“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画中有态”
王安石《明妃曲》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巧笑倩兮,眉目盼兮
若放弃了美艺术可以供给知识,宣扬道德,服务于实际的某一目的,但不是艺术了。艺术须能表现人生的有价值的内容,这是无疑的,但艺术作为仪式而不是文化的其他部门,它必须同时表现美,把生活内容提高 集中 精粹化,这是它的任务。根据这个任务各种艺术因物质条件不同就具有了各种不同的内在规律。
诗和画的区别
结构:
1、引苏轼句
2、解析诗与画的联系区别
3、过渡“然而”诗与画的辩证关系,反问句
4、通过两个例子证明画与诗的辩证关系“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各有千秋”
5转折,诗和画各有特殊表现力表现领域
6通过莱辛《拉奥孔或论画和诗的分界》证明其各自特点
7解释拉奥孔故事。对这雕塑的分析:镇定 静穆
8莱辛和温克尔曼的观点
9先解释 引出观点“应当到各种艺术的材料的不同” 用莱辛的话进一步证明“在所家丁的肉体的巨大痛苦情况下企图实现最高的美。那丑化着一切的强烈情感里,这痛苦是不能和美相结合的”进一步解释莱辛的话,同时更证明自己的观点。各种艺术物质条件的规定性,在表现美之一特殊目的时,必须遵循。只有遵循之一内在规律,美的目的才会实现。上述观点的影响。启发了以后的艺术研究,虽然有局限性。距离不符合的例子。但更肯定。
12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诗画各自独特性观点: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范围13 举相反例子,证明其联系,说观点举例子。中国元人山水。画里饱吸着浓情蜜意,14 诗和画各有特点又相互交流交浸。
第二篇:诗与画
苏轼: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韩干马》)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之一)
孔武仲:
“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东坡居士画怪石赋》)
张舜民: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跋百之诗画》)
黄庭坚:
“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之一)
郭思:
“前人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哲人多谈此言,吾人所师。”(《林泉高致》)
钱鍪:
“终朝诵公有声画,却来看此无声诗。”(《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吴龙翰:
“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野趣有声画序》)李贽:
“杜子美云:‘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此诗中画也,可以作画本矣。唐人画《桃源图》,舒元舆为之记云:‘烟岚草木,如带香气。熟视详玩,自觉骨戛青玉,身入镜中。’此画中诗也,绝艺入神矣。”(《诗画》)
石涛:
“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则画不是可拟张拟李而后作诗。画中诗,乃境趣时生者也,则诗不是便生吞生剥而后成画。”(《跋画》)
叶燮:
“昔人评王维之画,曰‘画中有诗’;又评王维之诗,曰‘诗中有画’。由是言之,则画与诗初无二道。然吾以为何不云‘摩诘之诗即画,摩诘之画即诗’,又何必论其中之有无哉。故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赤霞楼诗集序》)
沈宗骞:
“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故凡可以入诗者,均可以入画。”(《芥舟学画编》卷二)
邵梅臣:
“诗格画品,一也。”(《画耕偶录》)
徐凝:
“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观钓台画图》)
沈括:
“《国史补》言:‘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不过金石管弦,同用一字耳。何曲无此声,岂独《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
陈著:
“梅之至难状者,莫如‘疏影’,而于‘暗香’来往,尤难也。岂直难而已,竟不可!逋仙得于心,手不能状,乃形之言。”(《代跋汪文卿梅画词》)董其昌:
“‘水作罗浮磬,山鸣于阗钟。’此太白诗,何必右丞诗中画也。画中欲收钟磬不可得!”另据程正揆转述:“‘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华亭爱诵此语,曰:‘说得出,画不就。’”(《题画》)
张岱:
“如李青莲《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故乡’有何可画?王摩诘《山路》诗,‘蓝田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尚可入画,‘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则如何入画?又《香积寺》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声’、‘危石’、‘日色’、‘青松’皆可描摹,而‘咽’字、‘冷’字,决难画出。”(《与包严介》)
叶燮:
“吾尝谓凡艺之类多端,而能尽天地万事万物之情状者,莫如画。彼其山水云霞,林木鸟兽,城郭宫室,以及人士男女,老少妍媸,器具服玩,甚至状貌之忧离欢乐,凡遇于目,感于心,传之于手而为象,惟画则然,大可笼万有,小可析毫末,而为有形者所不能遁。吾又以谓尽天地万事万物之情状者,又莫如诗。彼其山水云霞,人士男女,忧离欢乐等类而外,更有雷鸣风动,鸟啼虫吟,歌哭言笑,凡触于目,入于耳,会于心,言之于口而为言,唯诗则然,其笼万有,析毫末,而为有情者所不能遁。乃知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赤霞楼诗集序》)
第三篇:诗与画
在西蜀、南唐这两个花鸟画巨匠的诞生地,多有成就较大的词作者。如西蜀有韦庄、毛文锡、顾夐、牛希济、鹿虔扆等一批词代表作家。他们的特点是善于借桃花、鸳鸯、莺啼、蝶舞、岸花汀草等花鸟草虫等自然景物来抒发心中曲折之情。
这些词,每一首都是一幅理想意境的花鸟画。当文溃曲尽之处,也就需要另一种视觉语言——更直观的绘画来表达这种无尽的意。
词境、花鸟境;能解花情、鸟语的人越多,曲折委婉、丰富细腻的情感也就越浓厚,花鸟画的社会心理审美基础也就越广泛。
自中晚唐始,以边鸾为代表逐渐形成工笔花鸟画艺术强进阵势的同时,新的文学体裁——词,也适应着人们细腻微妍的感情而产生、发展着。在语言形式上,词脱出了唐诗格律的限制,可以用自由、轻松节奏的长短句来抒发内心复杂、曲折、幽婉的情感。
爱情意绪是词表达的主要倾向,唐末温庭筠所创“花间派”的那种纤细柔美,正是此倾向的代表。多写青楼闺房,惹人情意。因为情意的关注,目光也越来越聚焦。在比、兴的传统文学思维中,一下子凝神于最容易喻为美人的艳丽花朵,或是寓意爱情的鸳鸯、鸂鵣(chi4)。
李商隐、杜牧的诗,他们的诗已不再是李白、杜甫的“盛唐之音”,而是
“相见时难别以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这些千古传颂的新词丽句。这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主题以完全不同于盛唐,而是沿着这一主线,走进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
宋代在重“文”的基本倾向下社会比较安定、平稳。宋在对外政策方面,不象唐朝那样开疆拓土,而采取较为内向的政策。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必然会体现社会内向的基调,宋词就是艺术内向发展的一个范例。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从注重外在转向了内心的抒泄。通过花鸟的细细观取和咏吟来阐发内心深处的心绪。
例如欧阳修的词:“暗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鸂鵣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蝶恋花》。周紫芝词:“春雨细,开尽一番桃李。柳岸曲栏花满地,日高人睡起。绿浸小池春水,沙暖鸳鸯双戏”《谒金门》。
时代、文化的内向,使人越来越细致地发掘内心的微妙爱情意绪。鸳鸯蝴蝶、莺愁燕苦,惜春伤春、花开花落,目光从满目春色聚焦到翩翩而飞,成双成对的蝴蝶鸳鸯身上。
即使是词境堪称豪放雄壮、有剔除当时词坛“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之称的大文人苏轼,也不免被时代所染,目光也照样转移到杂花折枝之中:“浓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里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因为自古中国人内心就与生俱来的带有迷恋花鸟的浪漫情节。
心境意绪的复杂、细腻,暗渡于花鸟生命之中,借一花一鸟一草一虫来传达心境,是文学艺术给予了绘画艺术——花鸟画的极好契机。通过对一个折枝花卉、几枝霜天芦花悉心深入的绘画,正是一首词境,绝妙的表达。或静逸,或淡愁,或焦虑,或欢快,或活泼,或深沉,或生机盎然等等,也就是将作者之神移入鸟禽之形,所有这些,都是画家的诗思、诗意的传达。
花鸟画更要求从观察物象的精细到艺术造型的精微,必须要细心沉入自然之中。通过花卉鸟禽各部分细致、准确描绘,渲染出它们的神情、神态。
中国的诗词好像天生就与花鸟融为一体。这种词与花鸟画的同时发展,从一定角度来说,词是花鸟画的构思意绪,花鸟画是词的形象表达。词的艺术感染力能弥漫整个时代空间,花鸟画能在五代、北宋大盛并成为时代的绘画,这与词的艺术审美环境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
由唐到宋,也由诗变到词。词,就是通过长短不齐的句型,更为具体,更为细致,更为集中的刻画抒写某种心情意绪。
诗常一句一意或一境,整首含义阔大,形象众多;词则常一首(或一阕)才一意或一境,形象自然更为细腻,含义也更加微妙。词经常是对一般的、日常的、普通的自然景象,的白描来表现,不是盛唐那种气象万千的景色事物。从而也就更为具体、细致、新巧,并有更为浓厚更为细腻的主观情感色调,不同于较为笼统、浑厚、宽大的“诗”。
人们各种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也只有通过景物各种微妙细致的比兴,才能客观化地传达出来,词与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有着相同之处——篇幅小、写实,以小见大。
心境意绪的复杂、细腻,借一花一鸟一草一虫来传达心境,通过对一个折枝花卉、几枝霜天芦花悉心深入的绘画,正是一首词境,绝妙的表达。
花鸟画更要求从观察物象的精细到艺术造型的精微,必须要细心沉入自然之中。通过花卉鸟禽各部分细致、准确描绘,渲染出它们的神情、神态。或静逸,或淡愁,或焦虑,或欢快,或活泼,或深沉,或生机盎然,将作者之神移入鸟禽之形,所有这些,都是画家的诗思、诗意的传达。
第四篇:诗画江南
诗画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
花,烟雨暗千家。(宋?苏东坡)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宋·黄庭坚)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
凉。枕上是仙乡。(宋·朱敦儒)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
巾,独坐亦含嚬。(唐·刘禹锡)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
萧,人语驿边桥。(唐?皇甫松)
横塘如带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只有菜花秋稼好,黄云黄锦似当年。(清·陈庆之)
芦苇弄秋声,轻舟泊晚汀。客情成鹤梦,人迹似流萍。横渡炊烟暗,障川渔火明。倚樯闲眺处,片月逼人情。
(明·谈应祥)
第五篇:快乐诗画
中班美术活动——可爱的小乌龟
文章来源:未知 文章作者:落雪飞花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中班美术活动——可爱的小乌龟
设计理念:
《纲要》明确指出: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指导幼儿应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物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本次活动就是采用幼儿身边常见的核桃壳、果冻壳、绘画纸等来制作小乌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应用身边的物品进行装饰,美化生活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核桃壳、果冻壳创作小乌龟,表现出小乌龟不同的形态。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手工创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核桃壳、果冻壳、剪刀、绘画纸、水彩笔、棉签人手一份,木胶每组一盆。
2、制作好的小乌龟三个,沙盘一个。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出示材料,引题。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些什么呀?这些核桃壳、果冻壳可以做什么呢?(幼儿自由的回答)
2、看看老师把它变成了什么。(出示范例)这些小乌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引导幼儿说出小乌龟的各种动态。
3、小结:只要我们动动脑、动动手,就能把这些核桃壳、果冻壳变成有趣的小乌龟,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1、把核桃壳或果冻壳盖在彩纸上,沿着外壳的边缘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在圆上添画乌龟的头、四肢和小小的尾巴。
2、剪下“乌龟”。
3、在核桃壳、果冻壳边缘涂上木胶,粘在圆圈上。
4、最后用水彩笔装饰乌龟壳。
三、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每位幼儿至少做一只小乌龟,先做好的,还可以多做几只。
2、提醒幼儿画圆时,一手按住核桃壳或果冻壳不能移动。
3、启发幼儿用不同颜色装饰乌龟壳。
4、提醒幼儿注意木胶用的不要太多。
5、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做完后能自己收拾干净。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
1、请幼儿将做好的乌龟送到“沙滩上”。
2、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互相比较。
3、也可以让幼儿带着自己的小乌龟一起游戏。
观察操作材料,直接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重点讲解示范了木胶的使用方法,因为这种形式的活动 是幼儿第一次尝试,教师适当的示范和讲解能使幼儿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为幼儿顺利操作做好铺垫。
给幼儿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同伴间的交流,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美术欣赏《向日葵》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马宁宁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中班美术欣赏《向日葵》jy135.com
活动名称:美术欣赏《向日葵》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欣赏美好事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习惯,初步从自我审美的角度进行评价。
3、引导幼儿欣赏著名静物画向日葵的造型和色彩,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课件、向日葵的挂图、小幅向日葵图画若干、关于梵高的其他资料等
活动过程:
1、简单提问、直接进入活动主题
小朋友们,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啊?向日葵生长在什么地方?它为什么叫向日葵呢?
2、重点不同的欣赏向日葵的其他作品
欣赏完真实的向日葵,那我们起来看看画中的向日葵吧。(1)这幅画和我们平常画的画有什么不同?主要让幼儿知道油画的一些简单知识和作品的名称《剪下的两支向日葵》(2)知道作品的名称《剪下的四支向日葵》(3)向日葵是在哪里的?所以画名就叫做《花瓶中的五支向日葵》(4)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支向日葵啊?那给你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花瓶中的十二支向日葵》
3、欣赏《花瓶中的十四支向日葵》
(1)优美音乐、充分欣赏。让幼儿在优美音乐的烘托在自由欣赏作品。
(2)逐步提问,深入欣赏
提问:你感觉这幅画怎么样啊?让幼儿自由说出感想。
提问:画面上有几支向日葵?这些向日葵是在哪里的?花瓶、桌布分别是什么颜色的?(金
黄色最能代表向日葵,同时也是画家最钟爱的颜色)每一支向日葵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它们都有什么样子的?(画家的线条有力,向日葵姿态优美)大的向日葵和小的向日葵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还有低着头的向日葵?为什么画家不画成一个样子的呢?向日葵象征了些什么?画家画这幅向日葵要告诉我们什么?
4、请幼儿欣赏小图片,相互交流。“你喜欢这幅画吗?它哪里画的好?为什么好?”
5、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分别表示。“你看了这幅画,心里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6、介绍画家的有关背景
背景:荷兰人,但生活在法国。享年37岁。在34的时候去向日葵情有独钟,绘画向日葵十余多幅,画家的所有作品都是在死后才被别人认可和接受的,直到现在都影响是世人。
家庭:出生牧师家庭、穷困;父亲善良、乐于帮助穷人,有兄弟姐妹好几个。
性格:善良、勤奋、喜欢帮助别人、孤僻。
提问:画家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喜欢他吗?喜欢他的哪些地方?
7、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了有关梵高的其他有关资料,以展览的形式出现。让幼儿更加生入的对画家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串葡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葡萄, 小班, 教案, 美术, 幼儿园
活动名称美工:一串葡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剪折出立体的叶片,再制作出圆圆的葡萄,最后拼贴一串可爱的葡萄。
2、培养幼儿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
重点
难点
剪折出立体的叶片,制作出圆圆的葡萄
拼贴一串可爱的葡萄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葡萄
物质准备:每组一把剪刀,一盆胶水,人手一张操作纸、抹布每组一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样东西,大家看看是什么?
师出示葡萄,引导观察并提问:“葡萄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一颗颗葡萄长在哪里?
二、引导幼儿学习粘贴技能
(1)出示范例,幼儿欣赏
这就是老师做好的葡萄,先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2)教师示范,要求幼儿仔细的观察,着重讲解操作中的要领。
*剪下叶片和长条后先要把长方形的纸条用浆糊卷起来。
*按图示折出立体的叶片。
*按图示把做好的葡萄和折好的叶片拼贴成一串葡萄。
三、幼儿进行操作
1、提醒幼儿剪的时候要剪的平整些。
2、粘贴时注意保持作品的整洁、干净。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剪贴。
四、结束部分
1、请做好的小朋友把作品放在桌子上。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3、给做的好的幼儿发“红苹果”。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小企鹅(折纸)
来源:data.06abc.com 作者:binfen 发布时间:2010-8-20 16:09:00 浏览:[374]感谢binfen上传
活动目标:
1、了解折企鹅的方法,学会将正方形的两个边对着对角线折。
2、学会看图示将三角形的角向内折,折出嘴巴和尾巴的基本技法。
3、对折纸活动和玩纸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彩纸、泥工板人手一份。
范例小企鹅一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折纸小企鹅,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告诉幼儿这是一只会走路的企鹅,教师在泥工板上示范,将泥工板倾斜一些将小企鹅放在高处,瞧!小企鹅走路啦!小朋友,你想折一只小企鹅玩玩吗?
二、引导幼儿看图示了解折纸步骤。
重点讲解:
1、将方形纸对角对折,折出对角线。
2、将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向对角线折,要对整齐。
3、先将三角形的两个角折一下,再将两个角向里面折,折出尾巴和尖嘴巴。
三、幼儿看图示进行折纸――小企鹅。
在幼儿折纸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折小企鹅。
四、让幼儿借泥工板玩一玩小企鹅,在游戏活动中充分感受折纸和玩纸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