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教学相结合,论文

时间:2019-05-13 21:3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教学相结合,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教学相结合,论文》。

第一篇: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教学相结合,论文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教学相结合

广州市白云区松柏东幼儿园 林春艳

内容摘要

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游戏,它不像主题活动和学科活动那样是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得以提高,教师应当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环境的影响,着力培养和加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而展开丰富多彩的区域创设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可见区域创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

幼儿、区域活动、兴趣、活动区材料、环境创设、活动评价

区域活动也并非是教师完全不加影响、不加控制的“绝对”自由天地,只不过这种影响和控制比较隐蔽,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实现的。因此,所谓区域活动,实际上指的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这就让我们更多地思考:如何发挥区域活动在对幼儿个体构建和群体互动的更大作用,贯彻学习《纲要》精神呢?

一、活动区的创设必须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

班级内的活动区都是幼儿的游乐园,幼儿根据自己当时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区角,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幼儿在区角里可以自由地选择摆弄、操作、探索,通过实践积累自己的经验,总结自己的感受,使幼儿体会到更多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有益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来规划,环境的创设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心地投入活动,充满信心地探索问题,这才识创设区域环境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我们的区域设置是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定布置的,主要采用固定与灵活多变的区域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具有固定的区域位置,满足不同的幼儿需要,也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达到探索的目的。在空间上,允许每个幼儿在相关联的区角内任意走动、自主选择区角,如在“娃娃家”区角,因角色需要,教师指导,幼儿可以去“银行”区角取钱,邂逅去“商店”区角买衣服,回家“向宝宝”展示所买的漂亮衣服,促进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融合

在以主题教育为主的今天,在活动区域的设置上首先要考虑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内容,这样既可以通过区域活动深化主题教育内涵,同时巩固主题活动中的教育内容,使幼儿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主题概念。下面,我就以小班主题活动《我和瓶罐玩游戏》为例。

首先,在整个活动区中我专门设置了一个主题区,在设置这个主题区中我又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并在投放材料时,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设置了以下几个活动内容,比如美工区:我帮瓶子宝宝穿衣服,准备红、黄、蓝三原色的颜料、布、纸、彩色贴纸、各类瓶子等,让孩子在自由摆弄这些五颜六色的颜料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激发他们对色彩探索的兴趣和创作的能力。

除了设立专门的主题区以外,教师还为幼儿设计了不同的建构活动,比如搭建城堡,我们老师用瓶子做成的各种形状的积塑等,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大胆创作。只要教师用心,再加上一点创造力和想像力,就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教学主题中延伸出很多有趣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来,区角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来变化多端。所以,通过主题活动统帅区角活动,就可以将区角活动和教学活动中的材料有机地统一利用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他们在一个活动区学到的知识可以立即迁移到另外一个活动区去继续得到巩固和深化。

三、投放可操作性的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重要性体现在材料提供少了,区域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材料的复杂性体现在要保证幼儿有兴趣探究,又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探究结果。因而,材料的投放关系到活动是否成败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呢?

首先,材料要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是指材料必须能够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的活动。这才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是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例如,我们在上《我的汽车》的主题活动时,如果交给幼儿几辆的模型,让幼儿找找船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等,这些都不算是探究活动。如果是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纸板、泡沫、胶水、小刀、瓶子等,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自己制作出简单的车,这就是一种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还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

其次,材料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材料的多层次性是指材料的投放必须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层次的提高。在开展主题活动为《花坛里的花》中,在美工区,我有意提供两种不同的范例让幼儿选择,一种是画好的花的轮廓让幼儿图色,一种是画不同的花让幼儿自己画出花的茎和叶子,也可进行添画。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选择。材料的多样性是指材料围绕教育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这也是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爱的主要原因。所以,这就要求材料的提供应注意多层次性和多样性,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四、老师正确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的。规则一旦制定,就会要求幼儿遵守,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促进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区角活动结束时收拾,整理材料,要求幼儿材料要分类、有序摆放,各自回自己的“家”,不可胡乱收拾、随意摆放,也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当幼儿在活动时,老师应该观察材料的投放是否能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重点观察幼儿的活动、探索情况。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理解幼儿不同行为的合理性,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游戏环境。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老师应当适时介入,对孩子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老师也要作为一个共同参与者,与幼儿共同商讨对策,鼓励、引导幼儿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

每次的区域活动中,老师应该及时地给予评价,这是提升孩子经验的重要环节。把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欣赏,通过自我介绍,将制作的方法、过程告诉大家,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幼儿得到了肯定,体验了成功,才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所以,在区域活动中,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观察着、参与者和引导者,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智慧,对幼儿的讨论和交流起到引领、支持、整理、提升的核心作用。这才能有效引发积极的师生互动。

区角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园内生活,让幼儿有了游戏的机会,还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培养了幼儿的各种兴趣,同时给教师提供了更好地观察幼儿的机会。区域活动这一个别化教育组织形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有效的作用,教师、幼儿都将受益无穷。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

[2]《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杂志2012年5月

[3]《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 李建君

第二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获奖论文

获奖论文: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策略

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学前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区域活动的创设就能弥补以往集体活动中存在的弊端。但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在发挥其优越性的同时,也自然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笔者在观察、实践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大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力图为教师组织实施区域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 区域活动;问题;策略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并能体验到战胜环境的成功感。因而区域活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近期笔者在观察却发现,当前很多幼儿园对区域活动的开展并不热衷,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开展常常流于形式,表面上开展得红红火火,却没有真正体会到区域活动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笔者在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力图为区域活动的组织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教师的适宜指导提供一些依据。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有偏差

有些幼儿园虽然也创设了一些活动区,在其中投放了一些材料,偶尔也会开展一些区域活动,但没有充分利用和挖掘活动区蕴含的教育价值,没有将活动区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部分教师视区域活动可有可无,注意力主要放在“上课”上,很少考虑发挥活动区的功能,在她们眼里,活动区成了“摆设”;一部分教师视区域活动为正规教学活动的辅助,常常让一部分幼儿进入活动区,另一部分幼儿集中授课,在她们眼里,活动区成了“分组教学的工具”;还有一部分教师,思想上虽能认识到活动区的重要性及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但行动中怕组织不好,嫌麻烦,平时不用心开展,只有有人检查时才认真组织活动,活动区成了“应付检查的道具”。

(二)区域活动的条件创设不到位 1.时间不充裕,流于形式

活动区开放的时间有限,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未能真正地投入游戏中。如:某幼儿园规定每周一下午全园公共区域活动40分钟,但幼儿选区、排队领牌、跑到活动区就要花费15分左右,再加上活动前教师还要进行相关的纪律教育,真正留给幼儿活动的时间很少。笔者亲眼看到有位幼儿在陶泥区刚穿上护兜,拿起泥巴揉捏几下,活动结束的音乐就响了,幼儿很委屈地直叫:“我刚刚玩,再等等不行吗?” 2.材料投放的任意性,更换不及时

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其本身特性及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方面的发展。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教育目标相脱离,随意性大,材料不够丰富,不能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例如,设置的 “自然角”里面长期摆放着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究竟种子可以用来干什么,幼儿却一无所知,该区域活动只停留在让幼儿对果实和种子的表面观赏上。“语言角”中,教师不能围绕近期目标及时更换材料,长期都是那几本书,幼儿每天翻来覆去,有的已经掉了书皮,有的已残缺不全了,早已失去了 “语言角”的价值。又如,有些玩具过分追求外表上的美观,操作性不强,幼儿兴趣不持久,使用期限短,无法实现再利用价值。活动区内材料还存在更换不及时的现象,环境创设有名无实。长期不变的材料已使幼儿失去活动的兴趣。如用饮料瓶制作的 “会响的娃娃”孩子只能摇晃着玩,操作几次就不感兴趣了,不能使用较长的时间。(三)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程式化

由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具有临时性、现场性等特点,使教师在进行指导时难以把握。有的教师对幼儿的区域活动不管不问;有的教师在活动中一头扎进某区域中同幼儿一起玩了起来,忘记了自己还有组织指导的身份,忽视了对其他区域的指导;有的教师对幼儿的活动管理过严,不断干预,这个不能玩,那个应这样做;有的教师缺乏深入观察,走到这个区问 “你在干什么”,走到那个区问“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等等,打断了幼儿的思路,严重限制了幼儿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不能给幼儿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其实,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幼儿活动中多采用直接指导,常常主观判断幼儿的行为表现,缺少必要的观察和等待,对幼儿信心不够,导演着幼儿的活动,造成幼儿更多依赖教师,独立性较差。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应对策略(一)摆正区域活动的位置

以前,有些幼儿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使得区域活动蕴藏的教育价值没能充分发挥出来。要想真正发挥区域活动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首先要端正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正确认识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将区域活动放到与幼儿园正规教育活动平等的位置上来设计;其次要引导教师在活动中加深认识。多组织专业学习、经验交流,让教师结合实践意识到并做到在活动中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体验,承认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幼儿在自身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二)创设丰富的区域活动环境

首先,给予时间上的保证。让幼儿每天约有40分钟的活动时间,这40分钟是保质保量的,扣除幼儿跑到活动区的时间、教师活动前的规则提醒、活动后的讲评等。其次,提供一定的空间。活动区设置应考虑活动的共性与个性、动静与亮暗、区域的位置与面积,以及区域的分隔和参与人数的多少。再者,材料要及时更换与适当投放。材料更换应及时,一般两周一换,材料的投放做到有层次、有系统,注意难易结合,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最后,营造和谐的环境。活动区环境布置应温馨宜人,且具有开放性和操作性,寓学习于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安全的活动环境,把进区活动的主权真正交给幼儿,与幼儿共商、共创环境,并尽量做到在公平、民主的基础上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活动区。活动中注意良好师幼关系的塑造,教师努力做到关心、尊重每个幼儿,学会接纳、理解任何反常规的行为,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融入幼儿的世界。

(三)观察基础上有差异性的指导

观察是指导成功的关键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指导,才是对区域活动有促进作用的。教师要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判断指导时机,避免对幼儿活动产生“干扰”,并通过观察及时调整活动的材料与场地。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长期的经验积累,细心的体会揣摩,并结合指导的效果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纠正改进,不断提升指导的艺术。同时还应采取有差异性的指导,如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操作相同的活动材料,起暗示指导作用,这种方法不仅让小孩间接掌握了动作要领,同时也顾及了他的感受。另如当幼儿有教师参与活动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通过师幼互动起到指导的作用。当幼儿在活动中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或在活动中有违规、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可以以教育者的身份直接对幼儿进行干预。如,幼儿在活动中发生争斗,教师就需要及时出面制止。

而今,区域活动的多样性、自由性、趣味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地被挖掘出来。要想使这种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就要求教师在区域活动的组织实施中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需要借鉴学习,同时结合本园的特色进行设计和开展,让区域活动真正地发挥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三篇:区域活动论文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的融合

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仅有的集体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新奇事物的探索热情,需要成人不断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创设情景,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小组的、个别化的学习活动。随着主题活动的交替开展,根据我班实际情况和幼儿需要,在此期间围绕主题活动对区域游戏活动的环境进行创设,以及材料的合理投放。让幼儿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区角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探索,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围绕主题,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1)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与主题活动教育目标相一致

良好的环境对孩子起着刺激、引导、激励的作用,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启示。实践表明,孩子经验的积累与迁移运用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我们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很难把握,必须借助于老师不断观察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重点分析幼儿的经验基础,从而调整目标与优化环境,使环境更具有挑战性。如:在“黑夜秘语”就是要让幼儿对黑夜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我们就创设了很神秘的黑夜气氛。如小洞洞里的秘密。(2)区域游戏的环境要创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关的情境

在区角活动创设中,老师要融合主题目标对各区作整体布局,投放相关的材料,保证在区角活动中孩子有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环境。如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我们与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动物玩具,布置动物世界展示台;布置动物饲养角,更好地让幼儿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美工区让幼儿制作些小瓢虫、野斑马及蛋壳小老虎,然后以悬挂的方式布置立体空间;收集各种关于动物的图书,放在语言区一起分享。区角活动浓烈的动物世界的情景,给孩子以强烈的感染,使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3)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随着幼儿活动的需要而变化。

我们的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或延伸活动的需要,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如:在开展“我们生活的周围”主题活动中,我们先根据主题需要为幼儿提供了玩具汽车,接着在主题的开展中引导支持幼儿找自己家的路。从家里出发到幼儿园的路线,马路边的标志等。在此同时,教师关注到了孩子们这个对同类物体的匹配和排序的知识点。为了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认知和深入地理解,教师相应的提高排序的难点与要求。(4)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与幼儿生活接轨 区域环境的创设应该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固有经验,让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如:“中国娃”这一主题活动中,其主要目标是:感受中国地大物博,增强幼儿“我是中国小娃娃”的意识。在这一主题中,主要是激发幼儿爱国的热情,并在亲身的活动中,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让幼儿自己去收集图片,自己与家长一起去上网查阅资料等等。这样的环境创设才没有与幼儿生活脱节。

二、结合主题,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特点

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学习的主要载体,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必须具备如下特点:

1、投放的游戏材料要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匹配。

投放材料时,教师要考虑材料与主题活动目标的关系。不同的主题要以相应的材料来加以支撑,这样才能够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来加深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其中所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因此,在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2、材料的投放能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去发现。

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自主探索的形式来达到主题学习的目标。游戏活动中,教师创设让幼儿看、听、摸、嗅的环境,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究,使幼儿的区角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的乐趣,不断

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经验。如在主题活动《亲亲水世界》,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了解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特征。还在探索区提供各种各样的冲饮品,幼儿通过看看发现饮品的颜色各不相同,再从冲饮料中感受它们的溶解速度的快慢,初步感知、比较各种饮料味道的不同。孩子们还在品尝后通过脸部表情记录自己品尝后的感受,表现对各种味道的感知,让同伴猜一猜,自己吃了什么味道的饮料。就这样幼儿尝试用各种感官,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综合多种感官体验各种饮料的不同。

3、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材料。

如果区角中提供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幼儿就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互动,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因此,多层次、多递进性的多样化的材料才能够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如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在区角设置了“房屋设计师”这块内容时,我先投放的是新老房子的图片,和铅画纸,让孩子用彩笔设计平面的房子,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力强的孩子势必会产生不满足,这时我又投放了彩泥和瓦楞纸条,同时还有剪刀、双面胶等材料。这时孩子们又来了兴致,他们首先在纸版上打好轮廓线,然后把细细的双面胶沿着轮廓线粘上,最后把搓成细条的彩泥或者瓦楞纸覆盖在双面胶上就完成了作品。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在做好的房子旁边进行简单的装饰,可以让作品更生动,更丰富。过后不久又投放了一些废旧纸盒,用来制作立体的房屋,而且房屋有单个盒子制成的,也有多个盒子组合的,以便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

三、融合主题,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1)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探索的习惯

让幼儿产生探究、发现的欲望,正是幼儿通过对感兴趣的活动材料的运用,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能开发幼儿的潜能,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速度、不同的认知风格,为不同个性的幼儿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在没有心理压力的前提下自主开展活动,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孩子之间的交往,发展社会性能力及形成健康的人格。(2)在区角活动中,培养与主题相关的社会性能力。

幼儿的社会性能力总是在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而得到发展的。而区角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环境创设作为依托,幼儿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产生兴趣、灵感,进而获得发展。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其社会性能力会获得不断的提高。如:在进行《我要上小学》为主题的区角环境设置时,环境的创设完全可以引导幼儿自己来完成。幼儿通过参观小学,通过亲眼观察和采访哥哥姐姐,使他们对小学环境和小学生活有一些感性认识。在“小学幼儿园不一样”中,孩子们把自己调查到的内容呈现在版面上,并进行及时的交流、讨论。在“小学幼儿园有多远”的材料中,孩子们通过运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出不同小学离我们幼儿园的远近和尝试多种测量方法等。幼儿在其中协作分工、交流协商,最后分享活动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其实,幼儿在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参与的过程、关注社会的过程。与此同时,幼儿的社会性能力也得到了丰富与提升。(3)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表达表现的能力。

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创造性,要提供机会和条件给幼儿选择的自由,让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表达表现的勇气,在充分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才能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中国娃》的主题中,我们开设了表演区,幼儿们在表演区戴上自己设计的京剧脸谱,唱着简单的京剧歌曲,快活的进行表演。活动无形当中和主题联系了起来,而且让幼儿表现表达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融合主题,教师创设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型的活动材料,整个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让幼儿通过感知、动手操作、探索以及讨论活动,使孩子们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四篇: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论文

在幼儿园开辟活动区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在更加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与情感体验。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和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设置合理的活动区,使幼儿通过参与到实际操作、游戏中获得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而能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幼儿在不同的阶段,其成长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存在差异的,为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活动区,并开发科学的区域游戏,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与实际操作中不断成长进步。

一、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

所谓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就是指根据幼儿园的活动类型与内容的不同,对幼儿活动区域进行划分,这是一种空间概念。就实际划分情况来看,一般是将幼儿园的活动区划分为公共活动区域和班级活动室的功能区角。

(一)幼儿园的公共活动区域

1.大型器械区。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娃娃区以及滑滑梯和迷宫等区域,可以帮助幼儿练习基本动作,有效提高幼儿的身体协作能力。

2.小型器械区。可以设置像跳马、跳绳、皮球等,既可以移动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的器械,可以使幼儿通过应用小型器械开展活动,增强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

3.玩水玩沙区。可以设置沙盘与海洋球等,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逐渐培养其好奇心与探索的意识。

4.种植饲养区。因为幼儿尚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与探究的心理,可以在班级内设置小型的鱼缸以及植物角。幼儿可以通过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获得更加直观的经验与情感体验。

5.专门功能室。一般是包括科技室、安全教育室等在内的,这可以有效地弥补幼儿园出现活动室不足的缺陷,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室,使幼儿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二)班级活动室的功能区角

在幼儿园开辟班级活动室的功能区角时,要根据幼儿在成长发育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并能根据幼儿的特征不同,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功能区角。小班的幼儿是刚刚入园的阶段,年龄相对较小,其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功能区角就要以娱乐为主,可以布置出一些类似于娃娃家的区域,投放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布偶、玩具等,在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就可以逐渐完善,增加美工区等。

在中班阶段,幼儿的心智得到一定的发展,认知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且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新奇事物的心理逐渐发展,因此,在小班设置美工区以及阅读区等区域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一些幼儿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场景,让幼儿在其中进行操作,如超市、医院等,可以有效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操作需求。在大班阶段,幼儿认知积累到一定的水平,能够逐渐形成逻辑思维,智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幼儿的求知欲增强,教师就可以在中班基础上增设科学区,从而使幼儿的实验和探索需求得到满足与发展。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区的设计

(一)选取合理的游戏材料

教师在对区域游戏活动区进行设置的时候,要在区域内投放合理的游戏设备与材料。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选择游戏材料。教师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与教学中,观察学生能力中是否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根据幼儿的能力来进行设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发展需要。其次,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可以投放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材料与设备,这样没有固定的玩法与答案,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己的新发现。最后,要保证游戏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这也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要对幼儿活动区的游戏材料进行及时的消毒与安全处理,避免材料上的一些比较锋利的角对幼儿造成伤害。

(二)准确判断介入游戏的时机

在《指南》中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这就为教师设计区域游戏提供了依据。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的观察,来分析在当前阶段幼儿需要对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学习与加强,以及怎样才能有效实现这一目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幼儿在其成长中的发展因素进行关注,并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指南》对儿童的行为与反应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对其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并准确掌握在区域游戏内介入和干涉游戏的时机。在开展幼儿区域游戏时,要尽量避免教师过于强调已经设计好的游戏目标和教学目标,一旦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与预期的目标存在差异的现象,教师就马上介入,会使得幼儿产生恐慌和焦虑心理,将游戏中断。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判断介入的时机,并给予幼儿积极的指导。

(三)教师在指导时明确目标意识

在区域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幼儿逐渐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并沉浸在其游戏的世界里。幼儿并不能像教师一样明确区域游戏的目标与结果,其更加注重参与游戏的体验。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幼儿还能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是综合在一起的,不会将经验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与艺术等不同领域。所以教师在对幼儿的区域游戏进行干预和指导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特点,从而进行综合性的指导。并且,幼儿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不同采取个性化的指导,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中班教学中通过将《指南》作为幼儿园活动区设置及区域游戏的依据,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和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设置合理的活动区,使幼儿通过参与到实验、游戏中获得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第五篇:教学论文:学习拼音如何与识字相结合

教学论文:学习拼音如何与识字相结合

教学论文:学习拼音如何与识字相结合摘要:拼音学习是一年级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是学生识字的主要工具,对于学生以后的自主识字能力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正确认读和拼读是正确识记字音的关键,在练习认读和拼读的同时与识字教学相结合,结合不同的音节拓展生字认知,进行词语练习,锻炼说话能力,让学生从字音入手,认准字形,练习用字,正确写字,多元化、成系统地学习,这样不但可以夯实拼音认读的基础,同时让学生运用识字工具识字,发展识字能力,拓展识字量。

关键词:正确拼读 以音认字 扩词用字 整合提升

正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学习目标中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中说: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简言之,就拼音和识字教学的目标和关系来说,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是为学生识字服务的。但是,要想用好这个工具,必须先扎实地掌握它,包括认读、拼读和书写。这样才能将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更好地结合,有效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扩展识字数量,提升识字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有过学习拼音的经历,有一定的拼音认读和拼读的基础,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甚至有的同学对于他们学过的知识已经有点“自信”,觉得不用在学了。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只是就拼音学拼音,没有和识字教学相结合,拼音并没有很好地发挥识字工具的作用。如何在此基础上,将拼音学出心意,让拼音成为学生打开识字大门的金钥匙,使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游戏式的学习比较感兴趣,自我展示的兴趣较浓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现在的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生活经验丰富的时代特点,践行“生本教育”的课程理念,我们要把拼音教学的内容组织成以识字、写字、用字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切实掌握拼音这一识字的工具,提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我以《bpmf》的具体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将拼音学习与识字教学有效结合。

《bpmf》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一册第九单元《字与拼音

(二)》第一部分的内容,分为认读声母、学拼音节、读音认字三个小版块,是学生学习声母的第一课时,对于掌握声母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需要学习准确识记声母的发音,结合课文插图识记字母,能够正确区分并书写,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内容进行和单韵母的拼读练习,在拼读过程中认读不同音节的代表性汉字,并进行简单的组词练习,丰富学生的识字范围和内容,扩展学生的字词积累。,本着“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本课就要开始对学生进行拼音与识字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渗透,为后面学生更多的声母,练习更多的拼读,认识更多的生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一年级的小学生形象的观察和记忆力强的学段特点,同时渗透“拼音是识字工具”这一学科理念,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能够正确认读声母b、p、m、f的读音,了解声母的发音特点,能够在拼音格中正确书写,能够和单韵母进行简单的拼读。

2、能够通过观察图画,学习声母b、p、m、f的正确发音,并通过生活词汇的联系丰富声母读音的识记方法,可以自创简单口诀识记读音和写法,能通过拼读练习掌握简单的两拼方法。

3、通过拼读扩展识记字母发音,拓展生字学习,练习字词和运用,发现拼音和识字的紧密联系,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每一版块的拼音学习和识字相结合,运用不同方式,螺旋推进,创建有效识字课堂。

一、插图字母相结合,引出关键字,架起音形之桥;

在第一板块进行声母认读的时候,课文的前三幅插图都包含两部分的内容,除了引出声母读音的人物行为,还暗含着声母形态,第一幅是丁丁在听广播,包含声母“bo”的读音,旁边的广播就和“b”的写法契合。第二幅是东东在泼水,包含“po“的读音,水盆的水流出的形态就如同“p”的写法。第四幅是丁丁在玩捉迷藏,正在乱摸,包含“mo”的读音,后面的门洞就像爱那个“m”的写法。只有第四幅图仅有一尊佛的图像,包含读音,没有写的示范。

教材这样设计,不但建立了以生活常用字来引出声母,学习拼音,更要从拼音回到生字,让学生把会说的变成会认的,也就是由“只闻其声”,变成“音形统一”,让学生通过听读的方式认识生字。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说出图中人物所做的事情时,适时地引出相应的汉字,通过教师的范读,运用听读识字的方法,指导学生图文结合认生字。学习“b”的时候带出“播”,了解它的偏旁和人的动作有关,指导学生通过拆分的方法识记“播”的字形。学习“p”的时候,带出“泼”,了解“泼水”的“泼”是三点水旁,让学生自主拆分,练习掌握这种识字方法。学习“m”的时候,引出“摸”,了解人的动作,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和“播”结合,整合更多的提手旁的生字让学生认识,举一反三,同旁积累,扩展识字量。学习“f”的时候,引出“佛”,和人物有关。也就是说,在第一步认读的时候就要建立汉字和拼音之间紧密的联系,让学生知道每个生字有不同的读音,每个读音都可以对应一个汉字,甚至还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引出“汉字家族”,有效搭建了学生学习拼音和认识汉字的桥梁。

二、学拼音节变声调,拓展基本字,铺平认读之路;

在学习了声母的音形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本课声母和单韵母的拼读练习,教给学生拼读口诀,我是声母×××,我是韵母×××,我们轻轻把手拉,就是拼音×××。让学生在节奏感的带动下,快速反应进行拼读,用不同声母,辅以变换声调的单韵母进行练习。老师则扮演“汉字使者”,随着学生的拼读,选择字形简单、生活常用词中的汉字作为认读对象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识读,同时纠正一些拼读方面的错误,将拼读和识字紧密结合,通过师生合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练习拆分和对比的识字方法,在教师的带领下拓展识字的数量,提升识字的能力。

教材中所列举的爸、皮、马、发,都是可以容易拆分的简单合体字,或者是学生早已认识的独体字,教师在指导学生变换声调时,可以拓展

八、拔,把、爸,批、皮、匹、屁,妈、麻、马、骂,发(fā)、伐、法、发(fà),很到地达到了举一反

三、拓展识字的目的。

三、自读自拼换韵母,激活内存字,打开生活之窗;

现在的小学生知识来源广泛,学习的渠道很多,口头表达能力强,虽然很多汉字孩子看到了可能不认识,更不会写,但是这并不影响孩子用这些字来组词,描述生活中的某种事物或者感受。而且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也很强,根据这一特点,在师生合作示范交流、学生掌握了“拼读识字”的方法后,让学生进行拼读说字、组词运用的练习,只要学生想得到,说得出,就会有会认、会写、会用的可能。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考核”非常活跃,偶尔也存在一些同音字用错的现象,教师在巡视的时候会及时发现并指导辨析,识字量大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也担任了“小老师“的角色,进行交流互助。这不仅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更加沟通了课内学习和生活实际,把学生学习的视角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生活处处皆语文”,社会生活、人文话题都是我们学习的源泉,同伴亦然。

四、灵活拼读做游戏,运用新学字,体验学习之乐。

当然,课堂内的学习只是做了一个范例,教给学生方法,打开学生思路,要树立“生活中识字”的大语文观,让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在学生认字组词的基础上,开展用词说话练习。语言最终是为了表达服务,学生要能够学以致用,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语言文字。

最终的拓展练习提高了一个层次,让学生在前几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拼读音节,说出新字,组成词语,用词说话。拼音为识字服务,识字为用词奠基,用词为表达添彩。就这样步步提升,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汉字音形义的结合,会读、会认、会用,这就是我们识字的主要目标。

一堂课是实践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牢牢把握拼音教学和识字的关系,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会学习,感受语文的魅力,分享学习的快乐。

附:课例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略):

二、看图学声母,认识关键字:

1、同学们,有些新的拼音字母朋友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他们就藏在城堡的门后面,让我们来找找看吧!

2、课件播放打开第一扇门,出现第一幅插图: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丁丁在听广播。

师:(教师板书:广播)读读这个词。

这个“播”字可以组广播,还可以是传播、播种,都和人的动作有关,所以它是提手旁。你能记住它的样子吗?

生:左边是提手旁,右边上面是一撇加一个米字,下面是一个田字。

师:真聪明!字形比较复杂的汉字,我们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记住它。

(认读声母b,学习正确发音,指导拼音格中书写。)(略)

3、接下来的这位声母朋友要靠大家自己来认识了,可以吗?

(课件打开第二扇门,出示第二幅插图)

师: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生:冬冬在泼水。

师:(板书“泼”)“泼水”的“泼”,和老师一起读读。(学生跟读。)

你能记住这个字吗?

生:左边一个三点水,右边一个发字。

师:我们刚学的记生字的方法你就会用了,真是了不起。

(认读声母p,学习正确发音,指导拼音格中书写。)(略)

4、(课件出示第三扇门)剩下的两个声母朋友都已经钻进大家的书里了,快看看他们是谁吧!

师:你看到了谁呢?

生:丁丁在玩捉迷藏。

师: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生:他用双手在摸。

师:(板书“摸”)丁丁的这个动作叫“摸”。刚才我们也认识了一个和动作有关的生字,是“播”,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他们的左边都一样。

师:原来,和动作有关的生字有许多都是提手旁。老师再写几个,看谁认识!

(板书:打、捉、抓、提,学生认读。)

大家真不简单,一下子认识了一个生字大家庭呢!他们的家族中还有许多成员,我们以后还会认识新的朋友。

最后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呢?

生:他是弥勒佛。

师:这是一尊佛像。(板书:佛)虽然佛存在于佛教的传说中,佛像并不是真正是人,但是他也具有人的形象,所以是单人旁。老师写几个汉字,看谁会读。

(教师板书:他、们、优、休、仙,学生认读。)

(认读m、f,学习正确发音,学生尝试正确书写。)(略)

三、拼读练习,认识常用字:

1、师:今天我们在拼音王国里又认识了新朋友,这下就热闹了,看,声母韵母交朋友了!

(课件演示:丁丁冬冬学拼音;我是声母bbb,我是韵母āāā,我们轻轻把手拉,就是拼音b——ā→bā.)

2、学生自主练习:同桌用字母卡片进行拼读游戏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略)

3、师:咱们一起玩一个“比比谁更快”的游戏吧!规则是:同学找搭档,出字母来品读,看看谁的反应快。老师就当“汉字使者”,送大家一个生字朋友。

第一组学生:我是声母mmm,我是韵母iii,合拼音节bì。

师:我写汉字“闭”,“关闭”的“闭”。谁能记住它?

生:外面一个门子,里面一个才。

师:真聪明,拆一拆就记住了!可是,有个字跟它长得很像,(板书“问”)你们能分清吗?

生:“问”要用嘴巴,所以里面是个“口”。

师:你会用比一比的方法认识生字了,不但眼睛很亮,还很会思考。

第二组学生:我是声母ddd,我是韵母uuu,合拼音节dǔ。

师:我写汉字“堵”,“堵住”的“堵”。你能记住它吗?

生:堵住就要塞一堆土,所以它的左边有个土字。

师:看来大家已经很会用拆分的办法记生字了!

四、扩展词语练习,激活生活字:

师:大家想不想玩一下这个听拼音说生字的游戏?

生:想!

师:这次老师要增加点难度!同桌两个人其中一位自己拼读新音节,并说出一个词语,另一位同学就要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会吗?我选一位同学合作来试试!我来拼:p—á——pá,爬行。

生:蜥蜴是爬行动物。

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而且把词语用得很准确。就像这样,会吗?如果你的同学句子说得特别好,就把你的小星星送他一颗吧!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真好啊!学习了声母和韵母,就能拼读,就知道许多汉字了。拼音王国里还有许多的拼音朋友呢,我们以后会慢慢认识他们,再让他们带着我们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参考资料:《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一册

下载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教学相结合,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教学相结合,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把手工课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相结合(五篇范文)

    如何把手工课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相结合 手工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手的技能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的造型活动。掌握手工技能有很重要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巧”投放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

    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 随着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现行的幼儿教育不但关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共同发展的轨迹,而且更多地关注儿童的个体发展,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

    教学论文:浅淡低年级识字教学如何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摘要:识字教学是低中语言学习的关键内容。它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识字教学帮助学生阅读自己的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读写能力,并通过扫盲教学为学......

    统计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论文[五篇范文]

    摘要:统计学是众多文、理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由于统计学涉及到高等代数等数学知识,其原理较为枯燥难学,且多数教材案例数据要么过于宏观,要么与本专业的联系相关不大,使得大学生......

    2016幼儿园区域活动计划

    2016年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新学期,我园坚持以《纲要》、《指南》精神为指导,学《指南》,用《指南》,并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镇教委的工作意见,围绕“真教育行动计划”,尽力让《指......

    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总结 大三班高默言林琳 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爱玩区域活动,但是由于本班孩子常规比较混乱,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

    幼儿园区域活动方案(精选合集)

    幼儿园区域活动方案(一) 幼儿园的活动区域具有多样性,自由性和趣味性,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的探索过程要比探索的结果重要,区域活动正好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