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大学文学的评论写作历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大学文学评论写作历年试题答案解析
历年试题解析
(1)10年试题分析
一、填空
1、杜夫海纳
2、《周易•系辞上》P58(阎)
3、兴观群怨
4、《文心雕龙•神思》P73(阎)
5、原创性文本P347(阎)
6、文学欣赏P231(阎)
7、艾伦•退特P254(阎)
8、精神生产活动
9、语言P87(阎)
10、布封P165(阎)
二、解释题
1、体裁(唐本P157)
文学作品的分类,我国最早的分类,是以语言的有韵无韵为标准,分为散文和韵文两大类,称为“二分法”。西方把文学作品分为叙事、抒情和戏剧文学三大类,称为“三分法”。“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人们将作品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类,称为“四分法”。文学体裁的分类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各类文学现象,促进文学的繁荣发展。
2、文学接受(阎本P187)
指对一切文学作品的接纳,也即阅读活动。它包括审美的阅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欣赏,也包括非审美对的(即不以审美为目的或不能达到审美水准的)阅读活动。
3、日常生活审美化(阎本P218)
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最早提出来的。1988年4月,他在新奥尔良“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演讲。他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
4、生态文学(阎本P359)
美国学者密克尔1974年在《生存的悲剧:文学的生态学研究》中最早提出,他采用了“文学生态学”(Literacy ecology)一词。1978年美国学者鲁克尔特发表了《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术语。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在文学领域里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学理框架。随着生态文学的逐步发展,在文学的未来景观中,它的存在可能不只是一种文学样式,更有肯能是一种生存观和世界观。
三、简答题
1、意境和意象有什么关系?(唐本92-93)
意境指抒情性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象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意境和意象两者在内涵上有许多相同点:都包含主观之意念和客观之景象这两方面的因素,都要求这两类因素融合统一,都在求意在言外。但是,二者又不是等同和互换的概念。
首先,两者的理论渊源不同:意象理论主要来自儒经《周易》。《周易》以象征性的卦象来说明哲学道理,其《系辞》中提出的意与象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文学意象理论的最初源头。意境理论则主要来源于道家的言意形神之辩,“意境”这一术语又直接来自佛教经典。其次,两者所指的具体对象不相同:意境作为意象的组合是就文学作品的整体而言的,不仅指作品的整体构思,情与景、形与神的统一,而且指作品整体所产生的审美效果。意象仅作品的局部而言,是意境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具有从属性质。一个作品的意境由好几个意象所构成。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写山居之幽景,表现闲适、恬淡之情。这优美的意境是由空山、人声、深林等意象构成的。意境大于意象,包含意象。
再次,两者在性质上不同:意境是一种比意象层次更高的艺术形象,更具美感性,感人的艺术力量和以小见大的功能。有的作品只有意象,却没有优美的意境。如晚唐郑征君《咏西施》“素面已云妖,更着花钿饰。脸横一寸波,浸破吴王国。”写西施的脸、眼睛等意象,却没有营造美的意境。
因此,意境和意象作为两个独立的概念,既区别又联系。
2、以读者为中心对文学观念产生了什么影响?(阎本P298-299)
1960年代德国的接受美学兴起,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主要代表,姚斯以《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一文吹响了接受美学的号角,他接受了马克思的生产、消费观念,以及哈贝马斯提出的理想型交往理论等社会理论的影响,将读者接受和社会的“一般历史”结合起来。伊瑟尔则坚持从现象学方法考察文学阅读,文学作品和阅读者不可分离,文学作品始终是在阅读过程中动态地构成的,文学作品的两端分别连接着作为艺术一极的文本和作为审美一极的读者。伊瑟尔在《召唤结构》中指出文本始终潜藏着隐含读者,并需要读者的阅读来填补空白,连接空缺和建立新视界。有价值的文本必定形成对读者固有观念、思维方式和艺术经验的质疑。在文本的挑战中,阅读者得以摆脱日常生活的控制并获得解放。
美国“读者反映批评”流派中影响最大的有费什、卡勒和霍兰德。费什试图通过读者对文本意义的颠覆,否定读者对自身知觉的自信,从而说明意义的不确定性。如“意义是事件”,“阅读是一种活动,是一件你正在做的事。”费什承认阅读者受到内化的语言、社会交往规则和语义结构的制约,但阅读没有绝对的标准。批评实践就是研究读者阅读经验中随着时间流动对文本做出的反应模式。卡勒更在意读者的潜在能力“文学能力”或是文学接受的“习惯系统“。文学正是通过旧的习惯系统被新的习惯系统替代而实现文学的演进。霍兰德则将读者反应批评置入精神分析学的框架中,读者和文本的关系是本文幻想和自我防御关系。阅读作品使读者的潜在欲望转换成社会可以接受的合理内容,因而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作品获得释放和快乐。阅读的过程不是文本的被动解读,而是作者和读者通过文本获得交流的过程。
四、论述题
1、“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请分析这段话的文学理论思想。(唐本P444-445;阎本P345-346)
这段话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它反应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文学艺术生产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二是文学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文学艺术的繁荣并非总是与社会的一般发展、物质生产的一般发展相一致,两者之间并不总是按比例增长的。这样的情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艺术形式的来看,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上,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反尔会停滞或衰落。如古希腊的神话、史诗,我国的上古神话,就是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处于不发达的阶段的产物。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遨游太空、漫步月球的实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这类远古人类神话已不大可能产生,作为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幻想,却获得世世代代人们的支持、接受。物质生产的发展始终是以新代旧的不断更新的过程,新的生产工具和方式完全可以取代旧的生产工具和方式,但文学艺术生产在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所留下的座座艺术高峰是后代无法企及的。
第二,从整个艺术领域来看,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时期。当今世界,美国的物质生产水平属于首位,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说美国的文艺水平也是世界第一。而在十九世纪,俄国和挪威的物质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当时的英、法、美诸国,可是两个国家却出现了文艺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
总之,物质生产对文学的发展起决定和制约作用,虽然政治作为中介使经济基础影响文学发展,但是决定文学发展的因素毕竟是多元的、综合的。文学的发展史自律和他律的综合使用。
(1)09年试题分析
一、填空 1.西方 2.文学文本 3.语言的形式 4.西方古典哲学 5.读者接受 6.文学的构成 7.最熟悉的陌生人 8.感受 感悟
9.那部分客观社会生活 10.典型化 11.整体和部分 12.《政治经济学批判》
13.作家写作 文本出版发行 读者接受 14.消费文化 15.通过人的主观感受 16.意识形态 17.赫尔墨斯
18.《致玛.哈克奈斯》 19.考古学 人类学 心理学 20.陆机 《文赋》
二、词语解释
1、灵感说 灵感说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文学艺术特征的最早概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神助,灵启,陶醉,迷狂;其二,语义学上的解释:“神灵附体”,“神灵感受”,“热情磅礴”;其三,柏拉图将灵感说运用到文艺创作过程中,他认为创作中的灵感来自于神赐的迷狂。灵感说强调作家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主体性,是最早对创作心理进行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对后来的文学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文学意象
文学意象是抒情性文学作品中以表情达意为主体的文学形象,是文学形象的一个特殊形态。文学意象具有文学形象的一切特征,第一、主观虚拟性。文学意象是作者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的统一和融合;第二、直觉感受性。文学意象常常表现作家瞬间的直觉感受,把作家头脑中的直觉经验再现出来。第三、寓意象征性、文学意象的构成离不开象征,这样才能将作家的情思具体鲜明地表现出来,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由此可见,文学意象就是指作家通过艺术想象创造的、富于主观虚拟性、直觉感受性的具体象征意义的文学形象。它是作家主观情志和客观物象融合的产物。
三、简答题
1、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
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简称,是西方学者对文学的贡献。所谓文学形象是指用语言描绘的具体可感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包括作家主观倾向的社会生活画面。
文学形象具有一些审美特征。第一、具体可感性。文学形象都是具体可感的,读者虽然不能直接凭感官直接来把握它,但是只要读懂了语言,经过一定的想象、联想,它就会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的内感觉中,它是决定文学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通过对《阿Q正传》的阅读,我们能感受到一个“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人的存在。第二、美感性。文学形象同其他艺术形象一样具有美感性,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从情绪上感染和激励读者,例如,《红岩》中的江姐、许云峰等革命英雄形象令人激动,而徐鹏飞、沈养斋等反面形象则让人痛斥。第三、倾向性。倾向性是作家意识和情感的指向和定向,包括政治倾向、思想倾向、情感倾向、审美倾向等。之所以具有倾向性,在于文学形象是作家经过心灵折射的产物,它必然含有作家的思想情感,表现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表露出他的态度和倾向。席勒在《阴谋与爱情》中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第四、间接性。与其他艺术形象相比,文学形象还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间接性。文学形象和其他艺术形象不同,它不具有直观性,不能给人们提供清晰地视觉形象,读者只能通过感官把握,经过想象再创造才能在内感觉中呈现出大致清晰的形象。
2、模仿说在西方文论传统中的地位
模仿说是最早关于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的学说,在19世纪以前西方文学理论中占主导地位。模仿说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文学艺术是对世界的模仿。
最早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而模仿说基本上有两种形态。一是柏拉图从理念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神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另一种是亚里士多德从现实的角度认识文学的模仿本质,文学艺术模仿的不是超验的神的真理,而是人类社会的行动。模仿也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的重要标志。他从对象、方式、手段三方面探讨文艺的模仿本质,认为悲剧实质上也是一种模仿。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假设了三种人,一种是神,是自然的床的创造者;一种是木匠,它是现实的床的创造者;一种是画家,柏拉图把他叫做模仿者,认为画家画的床是自然中的床的模仿,和自然也就隔了两层。模仿说是从文学艺术与世界关系的角度把握文艺本质的代表理论之一,对当时及以后的文学理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8年试题分析
一、填空题 1.西方 2.陆机 3.五官感受 4.孔子 5.能指 6.阳刚之美 7.艺术形象 8.风格及人 9.感官 10.知音 11.读者 12.批评 13.文本细读 14.劳动 15.社会历史发展
二、词语解释
1、诗言志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最早的重要理论,出自《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其中,“诗”概指文学,“志”指对过去的记忆、记录、怀抱等,诗言志即认为文学史用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理想的。诗言志是对文学起源较早的认识,朱自清在《诗言志辩》中说它是中国文学的“开山纲领”,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文学典型
文学典型主要用在叙事性作品中,是西方文学理论对文学形象认识的深入。它是指一连串意象组成的形象体系,其中优秀的就是那些具有深刻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内涵,同时也具有高度个体性的典型形象。文学典型具有一些特征。第一、鲜明生动突出的个别性,每一个成功的典型都是互不重复的个别,对于典型人物来说,不仅有独特的外表,更要有独特的性格、心理、习惯等。第二、广泛而深刻的普遍性,典型不同于生活中的某一个个别,它所体现的生活现实必须包含一定的普遍性,能显示一定事物的本质特征。第三、个别性和普遍性的统一,达不到这种完美结合就称不上典型。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3、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学的一种创作方法和创作原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有所体现。但是一般用来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运动,也用它来泛指文学艺术上与现实主义相并列的一种重要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相比,浪漫主义具有一些特征,第一、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对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大都不屑于对现实作精确的描绘,而力图去表现生活的理想,以此,就本质而言,可以说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理想主义。第二、作家的主观情感在创作中表现得特别强烈,澎湃的热情溢于言表,使浪漫主义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丰富的想象。第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常具有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奇特的夸张等特色。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文艺运动,它对之后的文学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简答题
1、作家主体性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唐200)
作家创作的主体性首先基于人类的一般主体性。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是作为主体而存在、行动和思考的,即人们总是按照自身的需要,按照主体的价值尺度去改造客观世界。文学创作是人按“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特殊生产,而作为一种特殊生产的主体——作家,其主体性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主体性。文学创作反映生活是按照主体的价值尺度和审美理想来对生活进行把握和认识的,是按照主体的意识观念审美需要来反映、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因而,文学创作作为最充分、最完满地展示人的主体性,提供了特殊的领域,而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他的主体性也在这一领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作家主体性在文学创作中首先体现在自觉不自觉的在它创作的艺术形象中注入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注入他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这一方面体现在每个作家都有他熟悉亲近的审美视野,另一方面体现在他要从主体出发去观察生活,采集原型,塑造形象,在再现生活的同时表现自我。
其次,作家主体性还表现为丰富独特的艺术个性。作家总是从个体的特殊经验,以个体的审美眼光,以自身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来塑造他的人物形象,来结构他的艺术意境的。因此,同一阶级、同一生活范围或同一类型的形象在优秀作家的笔下总是闪现着各自不同的光彩。
文学创作的主体性还集中地表现在,文艺既然摆脱了“简单粗陋的实际需要”的自由的精神生产,它就可以不受社会现实条件的限制,不受社会物质条件的束缚,摆脱既定的社会现存观念的局限,创造出充分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
2、简述作家创作与读者接受之间的关系
=文学生产与文学接受的关系(2007)(阎192)
文学生产是观念形态或本体形态的生产和出版家将作家观念形态的产物转化为文学读物的物化生产。文学接受是对一切文学作品的接纳,也即阅读活动,即包括审美的阅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欣赏,也包括非审美的文学阅读。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生产形式给文学接受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文学的空前普及使文学成为人们闲暇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文学的社会功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深入的发挥。
其次,文学接受由传统的审美中心、审美至上向精神需求的多元化、多层级的转变,如,平面化、感官化、欲望化的特点。
再次则是文学接受的需求的变化使得文学的观念泛化,而文学观念的变化实践又反过来强化和深化了文学接受的需求变化。
反之,文学接受对文学生产有一定的影响。文学接受是文学作品的最后完成阶段,是文学创作的最后实现,是文学生产的动力,文学的价值和功能只有在文学接受中才能够得到体现。
(3)07年试题分析
一、填空题 1.审美经验 2.文章 博学 3.语言
4.刘勰 南北朝 梁 5.社会存在 6.鲍姆加通 7.诗学 8.德国古典哲学 9.基本要素 重要标志 10.意象 11.古希腊 12.视觉 听觉 13.创作主体 14.文学作品 15.柏拉图 16.布封 17.表象 18.感官 19.知音 20.别林斯基 21.现代图书出版业 22.根本性的文学观念 23.完型心理学 24.批评 分析 25.文本批评 26.心理学 27.丹纳 28.席勒 29.考古学 30.流变 31.马克思
二、简答
1、如何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来看待文学(唐31)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实体,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按其在作品中的性质和作用,可分为内容和形式两大类。文学作品的内容包括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即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指作品描绘的社会生活的状态、现象及隐含其中的本质;主观因素是指蕴涵于生活现象中的作家对生活的评价,他的感情、思想、理想和审美意识。形式也包括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是作品内容的内部结构,即内容的各种因素的内部联系和组织构造;二是内容显示出来的外部形态,即借以传达内容的手段和方式。
首先,文学作品是内容和形式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离开内容就无所谓形式,离开形式也就无所谓内容,正如别林斯基说“没有内容的形式或没有形式的内容,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其次,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又是对立统一的,在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程度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情况。有些内容和形式比较一致,内容先进,形式也比较完美,例如古今中外的经典《红楼梦》《浮士德》都是这一类;有些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比较拙劣;也有些在内容形式上出现了矛盾和不平衡的现象,或者内容进步而艺术上不够完善,如《儒林外史》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但是在形式上却不够完善,或者有些思想不够进步而形式上却又相当的有水平,如仇恨农民起义的《荡寇志》。由此可见,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而且往往在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一般说来,作品的内容处于主导地位,制约着形式,而形式又不只是消极的服从,而是积极反作用于内容,使之得到更好的表现。
另外,内容和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黑格尔指出“内容非它,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它,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
总之,内容与形式在文学作品中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转化,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体。
2、简述文学生产与文学接受的关系
文学生产是观念形态或本体形态的生产和出版家将作家观念形态的产物转化为文学读物的物化生产。文学接受是对一切文学作品的接纳,也即阅读活动,即包括审美的阅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欣赏,也包括非审美的文学阅读。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生产形式给文学接受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文学的空前普及使文学成为人们闲暇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文学的社会功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深入的发挥。
其次,文学接受由传统的审美中心、审美至上向精神需求的多元化、多层级的转变,如,平面化、感官化、欲望化的特点。
再次则是文学接受的需求的变化使得文学的观念泛化,而文学观念的变化实践又反过来强化和深化了文学接受的需求变化。反之,文学接受对文学生产有一定的影响。文学接受是文学作品的最后完成阶段,是文学创作的最后实现,是文学生产的动力,文学的价值和功能只有在文学接受中才能够得到体现。
(4)06年试题分析
一、词语解释
1、诗言志说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最早的重要理论,出自《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其中,“诗”概指文学,“志”指对过去的记忆、记录、怀抱等,诗言志即认为文学史用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理想的。诗言志是对文学起源较早的认识,朱自清在《诗言志辩》中说它是中国文学的“开山纲领”,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文学意象
文学意象是抒情性文学作品中以表情达意为主体的文学形象,是文学形象的一个特殊形态。文学意象具有文学形象的一切特征,第一、主观虚拟性。文学意象是作者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的统一和融合;第二、直觉感受性。文学意象常常表现作家瞬间的直觉感受,把作家头脑中的直觉经验再现出来。第三、寓意象征性、文学意象的构成离不开象征,这样才能将作家的情思具体鲜明地表现出来,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由此可见,文学意象就是指作家通过艺术想象创造的、富于主观虚拟性、直觉感受性的具体象征意义的文学形象。它是作家主观情志和客观物象融合的产物。
3、共鸣与间离 唐正序P359(一般掌握)
4、文本批评 阎嘉P248 文本批评试图抛弃十九世纪那种强调文学的“社会-历史”维度的实证研究,以及推崇作者的传记式、印象式批评,极力将凝聚的目光倾注到语言文本之上。因此,人们不顾各种品牌流派内在的丰富差异,把那些主张回归文本、注重形式和结构、强调批评的科学性的流派,都汇聚在“文本批评”旗下。
二、简要论述
1.文学创作过程中思维活动有何特征? 唐P255-263 文学创作活动与其他科学活动反映世界不同的是,文学创作活动有他特定的思维方式,就是艺术的思维方式。艺术思维的核心是一种积极的、创作性的想象活动。
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艺术想象的形象性;艺术想象的情感性;艺术想象的自由性;艺术想象的创造性;艺术想象的概括性。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2.消费文化与文学接受的关系?阎嘉P217-218 第一、消费文化的由来。第二、消费文化的两重性。
第三、消费文化对文学接受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根本性的观念上。其次,导致了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多种异质文化的渗透、融汇。
(5)05年试题分析
一.词语解释
1、知人论世
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从社会历史角度进行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知人论世”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所谓“知人”是指要研究创作主体——作家的生活经历、阶级地位、思想状况、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心理气质等精神个性,把这些同作家的创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论世”是指把作品放在特定的时代、社会环境中,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知人论世”指要研究作者的为人行事及其生活时代,才能与古人亲切结交,成为知音。它同“以意逆志”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构成了较为客观的批评方法,相当于西方的社会历史批评。
2、文学阅读 唐P329(一般掌握)
3、读者反映批评 阎本P299 1960年兴起于德国的接受美学越过了大西洋,在美国形成了“读者反映批评”流派,影响最大的有费什、卡勒、霍兰德。读者反映批评是指反对以作者为中心或文本作品为中心而主张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费什认为批评时间的是研究读者阅读经验中随着时间流动对文本作出的反应模式卡勒更在意读者的文学能力;霍兰德认为阅读过程是作者和读者通过文本获得交流的过程。二十世纪后半叶,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与接受美学相互交映,共同将读者中心论的文学理念牢牢确立,并将这种文论和批评推向高潮。
4、莎士比亚化
是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中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和创作特点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原则的形象表述。它要求从显示生活出发,按现实生活本来的样子进行描写并要求广泛、深刻的描写现实生活,正确处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要求对典型环境中的现实关系作真实的描写,揭示生活本质;要求情节的生活性、人物的个性化、语言的生动朴实。
二、简要论述
1.文学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1).文学虚构是指,艺术家对生活进行加工、提炼、概括重组来创造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活动。生活真实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某些本质规律的生活现象和生活事件,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是独立于人的主观世界之外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事实。
(2).文学虚构要符合历史真实,文学的虚构必须与一定的历史事件相吻合,所谓的一定的历史趋势就叫做本质真实。
(3).文学可以虚构具体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虽然没有发生过,但是,放在作所描写的“历史时代中”则不会显得真实。(4).文学虚构是文学区别于其他文本的关键性特征,也就是说历史著作必须为事实上发生过的东西负责,而文学是为审美负责,所以可以虚构事件。
2.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的关系?唐P387-400 一切文学作品都由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大部分组成,因此文学批评也可以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来分析和评价,这就需要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的批评标准。
思想标准时衡量文学作品的思想性的准则和尺度,它要求文学作品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而且这思想应当是正确的、深刻的和丰富的。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思想、哲学思想等。P387 人们在阅读欣赏和批评中实际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标准去衡量作品艺术性的高低的,因此,没有这样几条较为明确的标准也是不好的。P393
第二篇: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范文)
四川大学考研BBS(www.scuky.net/bbs)欢迎您报考川大!
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
考试科目:文学评论写作 科目代码:635 适用专业:文艺学
研究方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
一、填空(共35分,每空1分)
1.文学是作者的(审美经验)的语言凝结。
2.中国先秦的文学观念兼有(文章)和(博学)之意。3.文学文本是一种(语言)形态的文本。
4.《文心雕龙》一书的写作时代和作者是(南北朝刘勰)。
5.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看,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6.在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是(鲍姆嘉登)。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诗学》)。
8.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的文学构成论,来自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传统。
9.文学形象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10.意境由一系列(意象)组成,注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超以相外。11.19世纪之前,在美学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形而上)的美学。
12.在对审美感言的研究中,一般认为主要的审美感言是(听觉)和(视觉)。13.在文学创作中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被称为(创作主体)。14.文学的创作过程是指(文学作品)的形成过程。四川大学考研BBS(www.scuky.net/bbs)欢迎您报考川大!
15.在西方文学理论中,最早提出“灵感”说的人是(柏拉图)。16.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观点的是法国批评家(布封)。
17.审美想象在实质上是对(形象/表象)进行艺术加工和改造的心理活动。18.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通感”现象,是指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转移和借用。19.《文心雕龙》中对文学欣赏和批评进行研究的篇章是(知音)。
20.提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俄国批评家是(别林斯基)。21.文学成为一中“艺术生产”,是以(现代图书出版业)的出现为标志和前提的。22.消费文化对文学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本性的观念)上。
23.西方现代美学的“格式塔”学派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完形心理学的问题)。24.文学阐释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的文学活动的(批评)与(分析)。
25.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说侧重的是文学的(文本)。26.心理批评是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释文学活动。27.《艺术哲学》的作者是法国理论家(泰纳)。28.《审美教育书简》一书的作者是(席勒)。
29.探索文艺起源的途径主要有(考古学的途径)、人类学的途径和心理学的途径。30.优秀文学遗产中的经典作品,是在长期的(流变)形成的。3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马克思)。
第三篇:07却文章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
四川大学考研BBS(www.scuky.net/bbs)欢迎您报考川大!
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
考试科目:文学评论写作 科目代码:635 适用专业:文艺学
一、填空(共35分,每空1分)
1.文学是作者的(审美经验)的语言凝结。
2.中国先秦的文学观念兼有(文章)和(博学)之意。3.文学文本是一种(语言)形态的文本。
4.《文心雕龙》一书的写作时代和作者是(南北朝刘勰)。
5.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看,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6.在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是(鲍姆嘉登)。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诗学》)。
8.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的文学构成论,来自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传统。
9.文学形象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10.意境由一系列(意象)组成,注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超以相外。11.19世纪之前,在美学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形而上)的美学。
12.在对审美感言的研究中,一般认为主要的审美感言是(听觉)和(视觉)。13.在文学创作中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被称为(创作主体)。14.文学的创作过程是指(文学作品)的形成过程。
15.在西方文学理论中,最早提出“灵感”说的人是(柏拉图)。16.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观点的是法国批评家(布封)。
17.审美想象在实质上是对(形象/表象)进行艺术加工和改造的心理活动。四川大学考研BBS(www.scuky.net/bbs)欢迎您报考川大!
18.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通感”现象,是指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转移和借用。19.《文心雕龙》中对文学欣赏和批评进行研究的篇章是(知音)。
20.提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俄国批评家是(别林斯基)。21.文学成为一中“艺术生产”,是以(现代图书出版业)的出现为标志和前提的。22.消费文化对文学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本性的观念)上。
23.西方现代美学的“格式塔”学派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完形心理学的问题)。24.文学阐释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的文学活动的(批评)与(分析)。
25.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说侧重的是文学的(文本)。26.心理批评是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释文学活动。27.《艺术哲学》的作者是法国理论家(泰纳)。28.《审美教育书简》一书的作者是(席勒)。
29.探索文艺起源的途径主要有(考古学的途径)、人类学的途径和心理学的途径。30.优秀文学遗产中的经典作品,是在长期的(流变)形成的。3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马克思)。
二、简答(共15分)
1.如何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来看待文学?(7分)2.简述文学生产与文学接受的关系.(8分)
第四篇:四川大学文学评论写作简介
四川大学文学评论写作简介(四川大学 文学评论写作)
(2010-03-13 19:41:12)转载 标签: 考研
文学评论
四川大学
文论
王朝文
杂谈 分类: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川大中文类(语言学、文学、文字学、文艺学、文献学)考研都要考这个科目,考试分为两部分:一是50分的基础题;二是100分的写作。官方曾经给出三本参考书目分别为:
《文学理论基础》、《文艺学基础理论》、《文学理论教程》 三本书各有特点:
《文学理论基础》——很简要、是评述性质的,提出了一些概念,但通常不给明确的定义。考试主要考这本书涉及的内容,《文艺学基础理论》——这本是川大的老教材,很经典,是考试的重要参考对象 《文学理论教程》——这本是高教司的,高校普遍采用的教材
总的来说,这门考试涉及到了美学、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 除开以上三本参考书目外,推荐的参考书目分别为:
王朝文《美学》、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表面看上去很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考试的框架是阎嘉老师的《文学理论基础》所涉及到的,但这本书比较简略,其中能出考点也并不多。
2、另外两本官方曾经指定过的参考书目也有内容重叠的地方,看起来并不费力。
3、至于美学,考的内容很少,且王朝文的那本书也是很薄的。
4、马列文论倒是很厚的一本书,看上去似乎压力很大,但是考试考查的是其中的“几封信”及其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包括:
《致斐迪南·拉萨尔》莎士比亚化、席勒式、马恩的悲剧观点、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 《致敏·考茨基》典型、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致玛·哈克奈斯》关于现实主义问题 至于那一百分的写作,主要的要求是,要用理论进行分析,是要写成评论,而不是读后感,只要做到这点就能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的分数。一般是给你一篇小小说的原文叫你写评论,至于具体怎么写,我想我没有太多发言权,大家平时可以参考一些文学评论的刊物,这个在高校图书馆都能找到,此外积累一些理论也是很必要的。
以上内容出自文学院一位高分师兄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五篇:四川大学2010年研究生文学评论写作真题
四川大学2010年研究生文学评论写作真题。
四川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文学评论写作真题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审美经验现象学》作者
2“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最早出自
3“窥意象而运斤”出自
4经典是文本特殊性与什么的结合
5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根本区别
6文学阐释是以什么为前提
7“张力”是谁提出的
8.“风格即人”是谁提出的
9.孔子对文学功能的理论是
10.文学创作的基本含义是
二、词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体裁2.文学接受3.日常生活审美化4生态文学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意象与意境的关系2.读者中心论对文学观念的影响
四、论述题(20分
论述马克思的一段话,大意是说艺术生产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文学评论写作(80分)
仔细阅读短篇小说《蛮 师 傅》,根据小说内容撰写一篇文学评论文章。
蛮师傅 □ 韩少功
莫求带着两个村干部,来到我家言不及义地东拉西扯,喝茶,抽烟,翻翻桌上的报纸,看上去无事不登三宝殿,但又迟迟不入正题。
最后莫求犹犹豫豫地说:“到山上走走,如何?”
走就走吧。
他们显然不是拉我去观光。
爬到蕉冲和梅峒之间的大岭上,走完一截新泥翻滚的路坯子,正题才出现在前面。原来公路开挖到这里以后,碰到了前面一个陡崖。往左边挖吧,坡度不大,但可能遇到岩层;往右边挖吧,没有岩层,但必须远远地绕路减坡。他们不知下一步如何才能省工,要我来作个决断。
我吃了一惊。开路这样的大工程,他们既无测量也无设计,一个瞎子也想摸上天?或者说,他们迈开两脚就是测量,摸摸脑袋就是设计,一部挖土机挖到哪里算哪里,再来一次土法上马大跃进么?怪不得他们不久前闯下大祸。一台推土机一步踩空,几个斤斗翻下山去,把竹林哗啦啦压倒一大片。莫求当时脸色惨白,一声喊“娘”,差点晕了过去,好半天醒过神来,要大家赶快下山,说人肯定是没有了,但有只手,有只脚,都要捡回来,到时候请万裁缝拿针线连一下。
没料到那一次居然老天保佑,司机不但没死,而且毛发未损,从砸瘪了的驾驶室里钻出来,拍泥打灰,还是大活人一个。
翻车没翻出教训,倒翻出了更大的贼胆。他们把推土机卸成几块,嘿哟嘿哟分头搬上山,胳膊大腿一凑,耳朵鼻子一拼,又成了一台推土机,又要继续开工。几双眼睛盯着我,只等我一言定乾坤。“老韩你读书多,”莫求递来一根烟,“你说说,这条路到底应该往左还是往右?”
“我如何懂得这一套?”
“你连外国都去过,什么路没有看见过?你就不要谦虚了。”
“这不是谦虚,是我真的不懂。”
“你当过主席的人”——莫求知道我当过什么协会的主席,“书都写了好多本,还不比我们的水平高?还不比乡政府贺麻子的水平高?”
我没法让他明白,读书人并不万能,就算当了十个鸟主席,也没法设计出公路。这事还是只能去找路桥设计院。但我后来明白,我这样说也是犯傻。他们虽然一直自称蛮电工、蛮木工、蛮砌匠、蛮司机,但也都是不傻不愣,对工程设计一事岂能不懂?只是手里少了钱,就没法去懂,只能装不懂。莫求对我说,他们从各方筹集来的资金总共才六万多,若去找设计院,连半张图纸都买不回,修什么屁路!
我们沉默了很久。最后,我也只能跟着他们蛮干。我提议大家在林子里再钻一遍,把两条路线实地再考察一下,但愿最终能达成共识。在太阳下山之前,我们总算重新会合了。我脸上被草叶割出好几道血痕,衣衫也汗了个透湿。这还不算什么。最倒霉的是老贵,被马蜂蜇了一下,哇哇大叫,眼泪双流,在林子里狗一样钻来窜去,说要捉住那只马蜂来“原汁化原毒”。但这一切代价仍未换来共识,合议时还是有的要往左,有的要往右,一堆蛮师傅,谁也不服谁。
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色渐暗。这种神仙会不宜再开下去,起码老贵的蜇伤也痛得他受不住。事情还是回到了原点。莫求盯着我:“你说说看,挖哪边?”
我心一横:“左边",反对方没有吱声。
“你们硬要我唱戏,就不准往台上丢草鞋!”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他们都这样说。
“好马不吃回头草,是团狗屎也要吃了它!”我又补上一句,权当是在荒山野岭上再当一回主席。
我的会员们纷纷说:左边就左边,狗屎也要吃了它!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方案确实是半团狗屎:开挖遇到的岩层,比估计的要硬得多,费了我们好多人工和炸药。一次山体崩塌,还差点闹出人命。好在一俊遮百丑,公路总算通了,大家也就不再说什么。至于另一些方案会不会是狗屎,会不会是更大的狗屎,因为未能实施,就没法验证。
但有一条基本上可以肯定:如果久拖不决,如果空谈坐等,等有了大钱以后再找设计院按部就班——那我们什么也干不成。那样的话,我们看上去多了一些科学,其实一定是更可笑的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