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光曲教学祥案(公开课)
《月光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幽静、纯熟、清幽、陶醉、微波粼粼”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教学难点:
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方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想象入境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教学用具:
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这首动听的乐曲,你有什么感受?„„我们都被它陶醉了,这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谱写《月光曲》。(课题板书:
26、月光曲)
师:如此优美动听的曲子,它是怎样谱写而成的呢?这里面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师配乐讲故事,要求:故事简单精炼)
2、你对谱写月光曲的音乐家——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介绍贝多芬基本情况,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生:„„(师出示贝多芬的相关情况,让学生简单看一下即可)师:看来这位同学课前预习非常详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自主完成导学稿上的“自主学习”部分!(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安排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导学稿上自主学习部分)
1、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自学内容
2、检测自学情况 师:现在,哪一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呢? 生1:„„(①、我会认)【强调霎和盲姑娘的轻声读法】 生2:„„(②、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某学习小组学生一人汇报一个,汇报过程中,补充纠正)
生3:„„【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如:本文讲的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鞋匠两兄妹弹琴,因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而即兴创造出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音乐才华。】
三 读中感悟,了解创作过程
1师: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呢?(莱茵河边的小镇上)师:在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听到从一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
A、师: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贝多芬的特别注意?
B:师: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呢? 生1:有人弹我的曲子,说明他们很喜欢我的音乐„„ 生2:他们很穷,买不起票,我应该亲自谈给他们听,满足他们的愿望„„
师:正因为他有着对穷苦人民的爱使他走进这所小屋里。
2、贝多芬走进了这间小屋,他看到了什么情景?(第四自然段)(1)那些词语说明兄妹俩确实很穷?用笔画出来(微弱、旧)。(2)贝多芬不仅看到了他们很穷,还看到了什么?(姑娘的眼睛瞎了)
(3)回过头来想一想,琴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呢?(因为弹琴的是个盲姑娘)
3、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2)指导朗读,出示句子(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师:这两个“您”,读起来的语气是不是一样的? 生:不一样。
师:如果不一样,那这两个“您”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你怎样理解的?(第一个您,是猜想,语调延长;第二个您是肯定)师:既然我们理解了两个您字的不同含义,那么谁来挑战一下,试着读一读?
师:谁再来试一试?(全班齐读)
师:盲姑娘为什么这么确定弹琴的人就是贝多芬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总结:在故事的前面,盲姑娘多么希望亲自贝多芬弹奏曲子,而现在贝多芬就站在她面前,正为他弹奏呢?她的心情十分(激动)。然给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
3、(1)贝多芬对于盲姑娘的疑问,又是怎样回答的? 生: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在给你谈一首吧。”(2)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师:总结:多么美好而清幽的月夜呀!正式这个美丽的夜晚让贝多芬有了创作的灵感,于是他借着清幽的月光有一次按起了琴键,此时他弹奏的这首曲子就是著名的《月光曲》!
4、师:那么当贝多芬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他们兄妹俩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小组内合作完成导学稿上合作探究第1题,等一下,咱们来一起交流一下!
(师,出示问题1:兄妹俩听到《月光曲》后联想了怎样的情景?你能将这段文字组合成三个画面吗?)
生(汇报):„„(师选一个完成的较好的学生来用投影仪战士给同学们看)
(1)、师:回到课文第9自然段,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句子是描写的兄妹俩联想到的画面?
生:皮鞋匠先看到了【出示相应图片】„„
师:那么在这句话中,曲子的旋律应该只怎样的?【轻柔 舒缓】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
生:„„接着看到了【出示相应图片】„„
师:在这句话中,曲子的旋律应该只怎样的?【欢快 流畅】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
生:„„最后看到了【出事相应图片】„„
师:在这句话中,曲子的旋律应该只怎样的?【激烈 雄壮】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
(2)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曲让兄妹两都陶醉不已的曲子吧!(播放音乐、图片)师:我们听了这曲子,感受到了曲子的变化,又开始的 渐渐的 到最后的。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曲子旋律的变化呢?
师:小组内先读一读!谁来试一试„„ 生:„„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师:还有谁愿意再来挑战一下?
师:现在我们的男生女生各学习小组之间比一比!(激励学生间进行比赛、挑战,入情入境地读,美美地读。)
师:让我们用充满激情和变化的朗读来再现这些美妙的情景吧。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和图片。(配上《月光曲》音乐和三个情景相应图片)
全班学生:(齐读)„„
(3)现在再来看到导学稿第二个题目:那些句子是联想,那些句子是写实?
(4)、理解联想及其产生的原因
A、这月亮的升起,升高,这海面由微波粼粼变得波涛汹涌,真的是刚才发生的事实吗?是皮鞋匠亲眼见到的吗?(不是,都是作者的联想)
B、联想有什么作用呢?
(6)、这段文字中,除了有皮鞋匠、盲姑娘的联想,还有写穷兄妹俩听琴的事实?请找出写实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
1、刚刚我们欣赏了月光曲,曲子让我们沉浸在了月光下美丽的大海这个景像中。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贝多芬另外一首著名的乐曲《命运交响曲》,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捉下来。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
2、写小练笔,师巡视,相机指导。
3、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想不想把你描绘的画面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呢!
五、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接着又听了一段音乐,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愉悦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著名的乐曲家的作品,将会是你的首选。
六、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听: 弹琴、谈话 弹: 一曲——感动
创: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浪涌 ——知音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七、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也同样地让学生多次听这首曲子,让他们从感官中理解这首曲子,让他们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海上升明月”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画面(第二次“三步分解”乐曲再一次理出人物感情变化线):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不仅是听,还要让学生想象,读出来。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声音高低、面部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感染到自己情感,从而融入自己的激情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学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渐地理解《月光曲》,再利用朗读来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发泄,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最后,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图片,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
不足之处: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描写联想到的画面的时候,语调是变化的的。而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够。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联想部分朗读不够到位,而且朗读的形式太少,没有很好达到教学的目标。而在让学生感悟乐曲的时候,配上了音乐图片,但是音乐没有和图片结合的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提高,以达到理想效果。
第二篇:月光曲教学详案(公开课)
《月光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幽静、纯熟、清幽、陶醉、微波粼粼”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教学难点:
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方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想象入境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教学用具:
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这首动听的乐曲,你有什么感受?„„我们都被它陶醉了,这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谱写《月光曲》。(课题板书:
26、月光曲)
师:如此优美动听的曲子,它是怎样谱写而成的呢?这里面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师配乐讲故事,要求:故事简单精炼)
2、你对谱写月光曲的音乐家——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介绍贝多芬基本情况,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生:„„(师出示贝多芬的相关情况,让学生简单看一下即可)师:看来这位同学课前预习非常详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自主完成导学稿上的“自主学习”部分!(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安排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导学稿上自主学习部分)
1、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自学内容
2、检测自学情况
师:现在,哪一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呢? 生1:„„(①、我会认)【强调霎和盲姑娘的轻声读法】
生2:„„(②、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某学习小组学生一人汇报一个,汇报过程中,补充纠正)
生3:„„【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如:本文讲的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鞋匠两兄妹弹琴,因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而即兴创造出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音乐才华。】
三 读中感悟,了解创作过程
1师: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呢?(莱茵河边的小镇上)
师:在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听到从一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
A、师: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贝多芬的特别注意?
B:师: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呢? 生1:有人弹我的曲子,说明他们很喜欢我的音乐„„
生2:他们很穷,买不起票,我应该亲自谈给他们听,满足他们的愿望„„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热爱和同情劳动人民)正因为他有着对穷苦人民的爱使他走进这所小屋里?
2、贝多芬走进了这间小屋,他看到了什么情景?(第四自然段)(1)那些词语说明兄妹俩确实很穷?用笔画出来(微弱、旧)。(2)贝多芬不仅看到了他们很穷,还看到了什么?(姑娘的眼睛瞎了)(3)回过头来想一想,琴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呢?(因为弹琴的是个盲姑娘)
3、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她为什么这么确定弹琴的人是贝多芬呢?
(2)指导朗读,出示句子(“谈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师:这两个“您”,读起来的语气是不是一样的? 生:不一样。
师:如果不一样,那这两个“您”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你怎样理解的?(第一个您,是猜想,语调延长;第二个您是肯定)
师:既然我们理解了两个您字的不同含义,那么谁来挑战一下,试着读一读? 师:谁再来试一试?(全班齐读)
师:盲姑娘为什么这么确定弹琴的人就是贝多芬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贝多芬对于盲姑娘的疑问,又是怎样回答的? 生: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在给你谈一首吧。” 师:贝多芬谈的第二首曲子才是《月光曲》。
4、师:那么当贝多芬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他们兄妹俩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小组内合作完成导学稿上合作探究第1题,等一下,咱们来一起交流一下!
(师,出示问题1:兄妹俩听到《月光曲》后联想了怎样的情景?你能将这段文字组合成三个画面吗?)
生(汇报):„„(师选一个完成的较好的学生来用投影仪战士给同学们看)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曲让兄妹两都陶醉不已的曲子吧!(播放音乐)(1)、师:回到课文第9自然段,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句子是描写的兄妹俩联想到的画面?
生:皮鞋匠先看到了【出示相应图片】„„
师:那么在这句话中,曲子的旋律应该只怎样的?【轻柔 舒缓】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
生:„„接着看到了【出示相应图片】„„
师:在这句话中,曲子的旋律应该只怎样的?【欢快 流畅】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
生:„„最后看到了【出事相应图片】„„
师:在这句话中,曲子的旋律应该只怎样的?【激烈 雄壮】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2)师在学生讲完之后,相继出示第九自然段文字
师:现在谁来挑战一下,读一读这部分皮鞋匠联想的文字呢? 生:„„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师:还有谁愿意再来挑战一下?
(3)、师:学习小组之间读一读!(激励学生间进行比赛、挑战,入情入境地读,美美地读。
D、激情朗读,再现情景
师:让我们用充满激情和变化的朗读来再现这些美妙的情景吧。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和图片。(配上《月光曲》音乐和三个情景相应图片)
全班学生:(齐读)„„
师:多么美丽的画面啊!皮鞋匠似乎真的看到了月光下变化莫测的大海!师:那么盲姑娘听着音乐,她似乎又看都到了什么呢?(4)、理解联想及其产生的原因
A、这月亮的升起,升高,这海面由微波粼粼变得波涛汹涌,真的是刚才发生的事实吗?是皮鞋匠亲眼见到的吗?(不是,都是作者的联想)
B、联想有什么作用呢?(5)看图说话: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幅图片,然后说话(要求加入联想)小结:联想是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6)、这段文字中,除了有皮鞋匠、盲姑娘的联想,还有写穷兄妹俩听琴的事实?请找出写实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
1、刚刚我们欣赏了月光曲,曲子让我们沉浸在了月光下美丽的大海这个景像中。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贝多芬另外一首著名的乐曲《命运交响曲》,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捉下来。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
2、写小练笔,师巡视,相机指导。
3、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想不想把你描绘的画面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呢!
五、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接着又听了一段音乐,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愉悦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著名的乐曲家的作品,将会是你的首选。
六、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听: 弹琴、谈话 弹: 一曲——感动
创: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浪涌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知音
第三篇:月光曲详案
一、揭示课题,了解预习。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伯牙的《高山流水》,它充满了我们东方的神韵。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支充满异国韵味的曲子——《月光曲》。师:读一读课文的题目,读得响亮。
2、师:《月光曲》既是文章的题目,又是一首乐曲,既然如此,你再把它当做乐曲来读一读。
3、检查生词:通过看同学们的预习本,我发现同学们对文中大部分字词都已经了解了,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4、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随机板书:盲姑娘 贝多芬
二、设疑感悟,走进文本
1、师过渡(课件出示):同学们,“是___打动了贝多芬,让他为兄妹俩弹琴,并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呢?”默读课文第二至八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并写写你的体会。
2、交流:你认为是____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读读你标画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师:(课件出示兄妹对话):有人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自己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师生交流,指导生读。
师:这么难弹的曲子,只听别人谈过几次,盲姑娘多么希望能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呀!这时,一位什么样的盲姑娘在你面前出现了呢? 板书:热爱音乐
3、师:你们像贝多芬一样,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通过读书,看到了一位热爱音乐的盲姑娘。还读懂了什么?
师生交流:哥哥的难过、内疚,妹妹的善解人意,体会兄妹之间的感情。师随机板书:兄妹情深
师小结:同学们,哥哥爱护妹妹,热爱音乐、善解人意的妹妹又体谅哥哥。同位两个分角色对话,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指导同位对话。
4、师:同学们,此时,如果你就是站在屋外的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你心中涌动的那种情感叫什么? 随机板书:同情、感动
师总结:所以,如果你是贝多芬,你想怎样做? 生:为盲姑娘弹奏曲子,满足她的愿望。
课件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应当只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师: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没有阶级之分的,尤其在那个时代,对于富人来说,或许音乐仅仅是一种消遣,一种娱乐,而对于穷人来说,他们连听的机会都很少,而贝多芬就想通过音乐给穷人一种力量,演奏一种众生平等的乐章。
三、情到深处,曲由心生——即兴创作千古名曲
1、师过渡:就正如同学们所说,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了乐曲,并即兴创作了《月光曲》。那是什么给了贝多芬灵感、激情,让他创作了这千古名曲呢? 课件出示:“盲姑娘听得入了神,„„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生自读。
2、师:盲姑娘为什么觉得他就是贝多芬呢?
师生交流盲姑娘听完曲子后的话,体会盲姑娘的激动。指导生读出盲姑娘的激动。指名读。齐读。
3、师:面对盲姑娘的激动,贝多芬此时比盲姑娘还激动,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师生交流体会贝多芬因遇到知音的激动,以及在此情此景下产生的灵感、激情。师:同学们,德国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国家,盲姑娘在他心中还仅仅是一个盲姑娘吗?此时,贝多芬做想做的是什么?
4、生自读第九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书时,就要把文字变成画面,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说说通过你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5、用笔分别画出哥哥、妹妹想象的内容。
生生合作读。
6、师:通过这段文字,你感受到《月光曲》的变化了吗?
生:由弱到强 由平缓到激昂
课件出示:月光、海面的背景图片,《月光曲》的背景音乐。
师范读。
齐读。(背诵)
7、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假如去掉第九自然段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效果会怎样?
比较阅读,体会效果。
师小结:我们在写作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四、能力拓展,语言运用。
习作片段:利用本节课的方法,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下面一段话加以修改、添加。原文:秋天悄悄地来了,来到了田野里,小溪边,来到了树林里,山坡上。大地在秋风的督促下,换上了迷人的秋装。
板书设计: 月光曲
盲姑娘 热爱音乐
兄妹情深
贝多芬 同情 感动 知音
秋来到了,萧瑟的秋风卷起了枯黄的落叶,轻轻地吹拂着大地,落叶想一只只蝴蝶在空中尽情地飞舞,像是给我们带来秋的消息。落叶像被秋姑娘亲了亲嘴,变成了一枚枚金币,漫天飞舞,秋跟小草亲亲脸,小草害羞地穿上了黄衣裳,真是秋高气爽!
这是,秋雨无声无息地从天而降,细细的秋雨斜织着,像一位少女,笑着向你走来,轻轻地抚摸你的脸,使你感到清凉、快活、而舒适,他随风飘洒着,尽情地展示着自己。
秋悄悄地飞进田野了。看,到处是一片片丰收的景象,一阵阵风吹过,像是掀起了一层层金黄色的波浪,又像蹈海中掀起一片片稻浪。在一望无垠的稻田上,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稻子,一声声镰刀割稻声,打稻机声,组成了一首秋的曲子,悦耳动听。
秋悄悄地来到了果园。它从身边拿出一个口袋,变戏法似的一抛,树上已是桃儿、梨儿。菜园里,蔬菜正举行丰收大会,一个个穿得五颜六色,茄子穿上了紫色的大衣,西红柿穿上了红色的外套。真是一片丰收景象
在看葡萄树上,一串串的像是一串串的铃铛,它为秋天唱着丰收的赞歌。
教 学 反 思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必须精心备课,但检验备课的唯一标准还是课堂,课前无论如何精心设计教案,都不能说备课已经成功,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课前认为自己的课备的很详细,全面,条理清晰,然而课堂却不一定和你想象的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不断反思。而远程研修正给了我们磨练课堂,成长自己,服务学生的机会。在磨课过程中,作为磨课教师的我,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文本,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一次备课。《月光曲》这课,学生要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这课有两个突破点:一是从联想中感受月光曲的美妙体会贝多芬的高超技艺,二是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真挚的情感。在备课时,我是这样想的先从第九自然段的联想画面入手,让学生感受联想的好处,从联想中感受乐曲的节奏,从而感受贝多芬高超的技艺。然后再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从原因中感受贝多对穷人的同情,对遇到知音的激动,从而想象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整个情感变化,这样来突破文章的难点。
可是,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通过上课和教研组内老师们的研讨,我再次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直接抛出问题“是___打动了贝多芬,让他为兄妹俩弹琴,并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呢?”,学生直接进入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课堂始终围绕一个主线进行,扎扎实实,随着语言文字训练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之增强,人物形象更加丰厚。有了前面情感的基垫,学生在感受最后《月光曲》的美丽旋律时,情感才更充分,才有更好地想象训练。
教育的田地是肥沃的土壤,如果老师贫瘠了,怎么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呢?磨课过程中,教研组内老师各抒己见,有时针对一个问题甚至能讨论好久。老师们认真的态度让我感动,更激励着我前行。这次磨课结束了,可未来的教育教学之路上,我会一如既往,不断提高自己,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基础。
第四篇:月光曲公开课教案
26《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
东坪完小林秋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2、了解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体会实在的事物与引起的联想相结合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情怀。难点: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方法。【教法与学法】
教学:创设情境法,引导点拨法,以读促悟法 学法:朗读感悟,想象说话,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扣月抓词,感受月景美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德艺双馨的音乐家,我们知道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我们了解了一首曲子的创作经过,这首曲子就是传世名曲《月光曲》。
2、现在咱们来看一组与月光有关的词语,谁来读一读?
3、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同学们,通过朗读感觉词语,这样原本枯燥的文字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就有了魅力无穷的形象。来,带着你们的感觉读。
二、对月品文,感受联想美
1、引读:句子段落是词语的家,词语回家后是什么味道呢?我们一起走进第8、9自然段。
2、学习第8自然段。(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抓住两个“清幽”体会当时的情境。(3)此时此刻,贝多芬涌起了什么样的情感?
3、学习第9自然段
(1)贝多芬的琴声将兄妹俩带到了怎样的境界里?文章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2)第九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写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请自读课文,分别用“——”和“~”画出事实和联想。
(3)师生合作读写实和联想的内容。(4)这么美的联想,谁再来读一读?你为什么这样读?(5)这就叫读出画面,让朗读能够看见!兄妹俩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如果把联想的部分去掉,文章会变得怎样?
(6)小结:在实在的事物中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内容就更生动了,表达情感就更深刻了。
三、听月赏读,感受意境美
1、兄妹俩听着琴声,思想翩跹起舞,灵魂自由飞翔。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哪三个画面?
2、学生汇报后老师小结、板书。
3、观看三个画面,并感情朗读相关句子。
4、按图片顺序排序:请大家根据上面文字的描述,正确排列下面的图形顺序。
5、指三名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读出三个画面。
6、请你来当一回作曲家,根据这三个画面,猜想一下,月光曲的旋律会是怎样变化的?(出示选择题)
7、《月光曲》的旋律是不是正如同学们所猜测的那样呢?大家闭上眼睛,一起来倾听这首优美的《月光曲》。
8、听了《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9、小结: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的天地呀!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这一段,一起感受贝多芬音乐的魅力。
四、对月畅想,感受人格美
1、追溯作曲根源 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呢?谁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观点。
2、感受人物品格
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齐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位真正伟大的音乐大师!
3、畅想人物命运
穷兄妹俩听了贝多芬的《月光曲》,获得了幸福,也获得了信心,今后他们会怎样去面对生活呢?
4、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美丽的传说,记住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吧!
第五篇:月光曲教案公开课(范文)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幽静、纯熟、清幽、陶醉、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入设计——解题——整体感知——具体研习——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教学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初步学习分辨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教学方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想象入境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教学用具:
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这首动听的乐曲,你有什么感受?„„我们都被它陶醉了,这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谱写《月光曲》。(板书:月光曲)如此优美动听的曲子,他是怎样谱写而成的呢?这里面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师配乐讲故事)
2、你对谱写月光曲的作者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介绍贝多芬基本情况,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生:„„(师出示贝多芬的相关情况)师:看来这位同学课前预习十分详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自学内容
师:现在,同学们一遍默读课文,完成导学稿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2、检测自学情况
师: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呢? 三 读中感悟,了解创作过程
1、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读第二自然段,此刻发生了什么?】(1)贝多芬先生为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注意?)
(2)在这幽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小结: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和疑问的心情,贝多芬最终走进姑娘家,为姑娘弹曲子。
2、贝多芬最终走进了这间小屋,他看到了什么?(1)引导读第四自然段。
(2)找出表示兄妹俩生活贫穷的词语? 除了看到他们贫穷的生活状态,还看到了什么?
(3)货到股市的前面,贝多芬听到了断断续续的琴声,这琴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呢?
3、分角色读5、6自然段(音乐起)
(1)当贝多芬倾情地为姑娘弹完这首姑娘弹过的曲子后,盲姑娘是怎样的表现?(激动)她说了什么?【师:(出示)“弹得多纯熟啊(ua)!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2)理解“您,您”的不同含义和语气,并知道朗读!(3)盲姑娘怎么知道弹琴的人是贝多芬呢?
总结:在故事的前面,盲姑娘多么希望亲自贝多芬弹奏曲子,而现在贝多芬就站在她面前,正为他弹奏呢?她的心情十分(激动)。然给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
4、贝多芬是怎样回答盲人姑娘的?
5、当时弹琴的环境如何呢?
总结:多么美好而清幽的月夜呀!正式这个美丽的夜晚让贝多芬有了创作的灵感,于是他借着清幽的月光有一次按起了琴键,此时他弹奏的这首曲子就是著名的《月光曲》!
7、(小声放音乐)默读第9自然段
(1)你们听了曲子是什么感受?(导学案合作探究两个小题)(汇报)师:你能从文章中找到这些句子吗?
(2)生找出后,让一生读,师生引读第九段。(3)配上音乐和图片一起来感受一下!(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比比谁的朗读最精彩
A、这三个情景一样吗?有变化吗?分别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呢?
B、指名谈谈并分别试读,师生评价。
C、激励学生间进行比赛、挑战,入情入境地读,美美地读。(音乐起)D、激情朗读,再现情景
让我们用充满激情和变化的朗读来再现这些美妙的情景吧。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和图片。(配上《月光曲》音乐和三个情景相应图片)(5)、理解联想及其产生的原因
A、这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情景真的是皮鞋匠亲眼见到的吗?这月亮的升起,升高,这海面由微波粼粼变得波涛汹涌,真的是刚才发生的事实吗? B、哪些句子所写的内容是联想?哪些是写实?请分别用“___”和“ ”勾出来。
(6)小结:通过学习,在你心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拓展延伸
1、听贝多芬另外一首著名的乐曲《命运交响曲》,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说一段话。
五、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接着又听了一段音乐,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愉悦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著名的乐曲家的作品,将会是你的首选。
六、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听:琴声
谈:一曲
创:《月光曲》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浪涌 ——知音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七、教学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也同样地让学生多次听这首曲子,让他们从感官中理解这首曲子,让他们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海上升明月”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画面(第二次“三步分解”乐曲再一次理出人物感情变化线):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不仅是听,还要让学生想象,读出来。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声音高低、面部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感染到自己情感,从而融入自己的激情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学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渐地理解《月光曲》,再利用朗读来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发泄,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最后,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图片,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
不足之处: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描写联想到的画面的时候,语调是变化的的。而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够。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联想部分朗读不够到位,而且朗读的形式太少,没有很好达到教学的目标。而在让学生感悟乐曲的时候,配上了音乐图片,但是音乐没有和图片结合的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提高,以达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