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行政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管理学(专科)
一、填空题:
1.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了《 》一文,主张建立一门独立学科即行政管理学。
2.行政管理是指政府运用
,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事务实施管理的活动。3.政府主要有四项基本职能,其中____________最集中体现国家政府的阶级性质。4.中国司法机构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 来实现。5.政府机构、人员编制改革的关键是 的转变。6.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主要包括 和专门监督。
7.人事行政的核心目标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政府的,使人尽其才、人尽其职。8.是法治在执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最高准则。
9.经济手段是政府管理和规范市场经济的主要方法,是通过 进行间接管理的方法。10.行政改革必须有 保障和法律保障。
11.在现代国家中,政府的行政职能较之传统行政职能得到了大大的扩展,由于获得委托权,事实上已经涉足于相当多的立法功能、司法功能和检察功能,即 和行政司法。12.我国宪法规定,“ 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13.行政领导的特点表现为政治统治、和公共服务。14.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与。15.确定 是行政控制过程的起点。
16.行政沟通的障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心理与语言障碍;职位与专业障碍; 障碍。
17.行政监督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公务员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 的监督,是实现控制的主要手段。
18.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前提条件:职位出现空缺,或者编制未满、空编,根据 确定资格条件。19.行政复议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除少数法律规定行政机关有终局裁决权的以外,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20.TQM是 的英文简称。
21.国家权力的本源在于人民,这个被称为 的原则,是当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22.我国行政管理的价值取向正由“政府本位”走向“社会本位”,政府职能也相应从“全能政府”的包揽一切,向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转变。
23.行政组织结构是行政组织各机关、各部门及各层级之间,为履行行政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关系模式,由纵向结构和 交叉而成。
24.法定权力和奖惩权力主要是属于权力性影响力,而专家权力和归属权力主要是基于,四者的结合成为行政权力的共同来源。
25.现代行政决策体制是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信息系统组成的民主决策体制。26.实施头脑风暴法的关键环节是群体激励,遵循“ ”的原则。
27.行政效能是效率与目标的统一,不仅要求效率,同时还要求行政效果和 ,这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指标。28.对于行政领导者的行政责任的追究方式是 ,由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机关给予的制裁性处理。29.从法律要素上看,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原则以及法律目的和法律条文背后所隐含的、法律价值。
30.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二、单项选择题: 1.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首要职能是()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控制职能 D.指挥职能
2.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是()A.下放权力 B.裁减人员 C.转变行政职能 D.撤消或合并机构
3.在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中,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是()
A.规则体系 B.职能目标 C.权责体系 D.机构设置
4.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行政幅度与行政层次之间的关系()A.没有关系 B.成正比关系 C.成反比关系 D.随情况而定
5.行政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A.制定规范 B.组织协调 C.制定目标 D.指导监督
6.在公共行政领导者素质构成中,居于首要和根本地位的是()A.思想素质 B.政治素质 C.道德素质 D.组织管理素质
7.()是行政决策的基础。()A.领导水平B.行政信息 C.政策法规 D.行政组织
8.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A.行政指挥 B.行政执行 C.行政控制 D.行政监督
26.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行文称为()A.下行文 B.上行文 C.平行文 D.请示
27.行政监督的对象是()A.国家机关所有人员 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中国共产党组织及其党员 D.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
28.下列行政管理机构中,属于信息机构的是()A.监察部 B.国务院办公厅 C.公安部 D.档案局
29.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A.中共中央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全国政协
30.我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我国人事行政的原则?()A.任人唯贤的原则 B.竞争择优的原则 C.任人唯亲的原则 D.终身任用的原则
三、多项选择题:
1.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A.宏观调控职能 B.市场监管职能 C.社会保障职能 D.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
2.行政组织机构类型有(A.首脑机关 B.职能机关 C.辅助机关 D.咨询机关 E.派出机关
3.行政领导的职权主要有(A.法定权力 B.奖惩权力 C.专家权力 D.归属权力 E.审讯权力
4.行政执行的准备工作包括(A.编制行动计划 B.做好思想动员 C.组织落实 D.财物准备
5.行政监督作为行政管理的基本环节之一,具有()作用(A.评价 B.补救 C.改进 D.预防
6.下列人事安排方式属于公务员制度内容的有()A.调任 B.聘任 C.轮换 D.挂职锻炼 E.借用
7.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导理论有()A.新公共管理理论 B.公共选择理论 C.企业型政府理论 D.治理理论
8.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有()A.职能目标 B.权责体系 C.中枢机构 D.规则体系 E.行政经费 F.信息机构
9.下列各项中,行政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A.政治素质 B.能力素质 C.身心健康 D.知识素质
10.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文体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13个种类。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机关公文专用的有()A.命令 B.决定 C.公告 D.议案 E.会议纪要 F.批复
11.下列属于行政机关外部监督主体的有()A.权力机关 B.执政党 C.司法机关 D.人民政协 E.新闻舆论和公民12.在人事分类制度中,职位分类的依据是()A.职位的社会地位 B.职位的工作性质 C.职位的难易程度 D.职位的责任轻重 E.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
13.下列各项中,哪些选项反映了当代各国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A.经济职能逐步加强 B.社会管理职能逐渐加强
)))))
C.政治职能日益加强 D.文化职能逐步加强
14.下列各项中,哪些选项是机关管理的任务?()A.参与政务,协助领导进行工作 B.处理机关日常工作 C.搞好决策 D.协调领导人之间的关系 E.制定单位工作目标和计划
15.属于行政组织类型中辅助机关的有()A.国务院办公厅 B.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C.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D.财政部人事司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2.简述行政改革的价值取向。3.简述行政评估的含义与作用。4.简述人事行政遵循的原则。5.简述法制监督的含义与特点。6.简述行政幅度的影响因素。7.简述权利救济原则。
8.简述行政指挥的含义与原则。9.简述行政领导的方式。
10.简述行政协调的类型及机制。11.简述会议管理的环节。12.简述依法行政的比例原则。
13.简述行政管理学的系统方法及应用步骤。14.简述行政组织设置的依据。
15.简述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相比较的特色。16.简述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类型及其赔偿方式。17.简述行政领导的类型。
18.简述合理行政组织结构的标准。
19.政府干预市场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20.简述我国目前行政改革的主要难点。
五、论述题:
1.为实现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需要重点处理好哪些关系? 2.依法行政应具备的理念。
3.试论述行政领导干部职位、职权与职责的关系。4.结合实际,论述我国行政改革的特征。5.试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决策体制。6.试述目标管理方法的含义与程序。7.试述法制监督的内涵与类型。
8.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9.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0.试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新的发展趋势。
六、案例分析题目:
1.某县印刷厂附近的下水道堵塞,造成污水四溢,臭气熏天。附近1000多户居民深受其害,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某报记者对此作了专门的采访,并在该报的监督专栏里对有关部门提出了批评和建议,终于促使有关部门马上采取措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解决了下水道堵塞问题。[问题]:(1)请从行政监督的角度看,上述报纸的报导和批评属于何种监督?
(2)这种监督具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2.总投资33亿元的某省两个“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项目—— 制药厂和铝厂,因在行政审批制下盲目抢项目、争投资、比速度,并在建设中“求详”、“贪大”,目前累计负债已达65亿多元,负债率高达187%,已陷入严重资不抵债的困境。案例思考:
(1)造成该省两个重点建设项目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如何管理企业的经济行为? 3.下面是摘自某市向全国公开选拔副厅、局级领导干部信息中的部分内容。参选人员基本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实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事业心强,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作风民主,顾全大局,清正廉洁,并有实绩。
(2)具有拟参选职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有较强的宏观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现任正县(处级)职务并任职2年以上(1998年8月31日前任职),现任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层正职、国有大型企业厂级副职、国有中型企业厂级正职并任职3年以上(1997年8月31日前任职)。
现任副厅、局级以上职务、国有特大型企业厂级副职以上职备和国有大型企业厂级正职职务的,不受任职年限限制。
获得博士学位的海外留学人员,不受本款任职资格条件限制,但应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4)年龄在45周岁以下(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身体健康。特殊要求:
(1)报名参选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职位的人选应是中共正式党员。
(2)报名参选市 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缺乏民意的科学分析,因而使选人用人缺少真实的群众基础,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时,也产生出许多任人惟亲的现象。拉关系、走后门者有之,行贿受贿者有之。那些蝇营狗苟、拉帮结派、攀龙附凤者对“本事”不屑一顾,乃至没有那份心思去操练本事,而费尽心机去纺织“人事”(关系)。因为“本事”与取得的“效益”已不成比例,乃至不成正比了,而“人事”与“效益”则是成正比乃至成几何级数的正比。热衷于、熟稔于“人事”的“能人”得到广各种好处,如官位的晋升、利益的获得;而一些不热衷、或不擅长钻营“人事”的人,一些一门心思干点事、增长点“本事“的人反而得不到各种好处,且时时处处呕气。长此以往,遂形成风气,形成时尚,使长于“人事”者或热衷于“人事”者趋之若骛;使长于“本事”者、实心实意干点事的人灰心丧气,且日益减少。问题:(1)案例中反映了目前人事行政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本事强不过“人事”,违背了人事行政用人的什么原则?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行政学之研究 2.公共行政权力 3.政治职能 4.司法监督 5.行政职能 6.一般监督 7.人力资源 8.依法行政 9.利益诱导 10.政治 11.行政立法 12.国务院 13.法定权威 14.经济效益 15.控制标准 16.组织结构 17.有效性 18.空缺职位 19.行政诉讼 20.全面质量管理 21.人民主权 22.有限政府 23.横向结构 24.自然性影响力 25.咨询系统 26.无批评 27.社会效益 28.行政处分 29.法律精神 30.行政效率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C 5.C 6.B 7.B 8.D 9.C 10.A 11.D 12.A 13.D 14.C 15.A 16.D 17.B 18.C 19.A 20.B 21.D 22.A 23.A 24.C 25.B 26.B 27.B 28.D 29.C 3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E 3.ABCD 4.ABCD 5.BCD 6.ABCD 7.ABCD 8.ABDE 9.ABCD 10.ACD 11.ABCDE 12.BCDE 13.ABD 14.ABE 15.ABD
三、简答题:
1.答: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1)精简与高效原则。精简即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少而精;高效即行政组织能够以最少的成本和时间依法实现国家行政目标。
(2)职、权、责一致原则。行政组织各部门、成员职责与权限必须协调一致,既要明确每一管理层次的职责范围,又要赋予其完成职责所必需具有的管理权限,以保证职责的履行和任务的完成。
(3)完整统一原则。该原则指一个国家的政府各层级各部门组织是一个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统一整体。
2.答:行政改革的价值取向:(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3.答:行政评估的含义和作用 1)行政评估的含义
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和,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2)行政评估的作用
(1)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有效手段。
(2)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3)是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4.答:人事行政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1)竞争择优的原则
竞争择优是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原则,其目的是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晋升唯功原则
要求对公务员的管理要注重实绩,按照功绩实施晋升。3)依法管理原则
依法管理要求把人事行政的目的、原则、内容、步骤和方法等通过立法程序规范起来,用法律手段保障人事行政的有效实施,避免人事行政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5.答:法制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是能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法制监督的特点有:
(1)法制监督具有国家意志性。法制监督是国家意志的充分体现,法制监督按照国家意志执行。(2)法制监督具有国家权力性。法制监督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立法权、司法权和检察权三种形式表现出来。
(3)法制监督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制监督是法律赋予法制监督机构的国家权力性活动,对违法行为作出的监督决定具有强制性,必须严格执行。6.答:影响行政幅度的因素有:
(1)行政层次。在一个特定组织内,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
(2)组织内权责划分程度。权责明晰,则行政幅度可以增大一些;反之,就要缩小一些。(3)组织成员的素质高低也制约着行政幅度。(4)组织机构的合理化程度影响着行政幅度。(5)技术发展水平与工作条件影响着行政幅度。
7.答:权利救济原则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因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受到侵害,可向有权受理的国家机关提出并要求解决。予以法律救济的方式主要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民事诉讼。
我国公民权利的救济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二是一旦确定行政机关的行为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行政机关要承担赔偿责任,即国家赔偿。此外,还可以通过申诉、信访、行政监察等渠道反映意见。
8.答:行政指挥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和实施计划,命令、指导、调度和协调下属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
行政指挥的原则有:(1)统一指挥原则;(2)法定权威原则;(3)果断有力原则;(4)准确权变原则。(5)合理授权原则。9.答:行政领导的方式有:
(1)强制方式。即采取有权威性、非执行不可的指示或命令的领导方式。必须有相应的纪律和惩罚作保障。
(2)说明方式。指领导者在工作中通过启发、劝告、诱导、商量、建议等,使被领导者接受并贯彻自己的意图。有优点,但不是万能的。
(3)激励方式。指领导者运用物质或精神激励的手段激发被领导者的工作积极性,以达到工作目标。激励包括普通激励和特殊激励。
(4)示范方式。指领导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实践中,这四种领导方式应该综合使用,不可偏废。
10.答:根据行政协调对象的不同,主要有下述三种行政协调的类型及相应的协调机制:
(1)系统—环境的协调及机制。指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它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反馈体系、民主参与。这种协调的目的是为了高效率地适应与满足社会需要。
(2)系统—结构的协调及机制。指行政系统内部各层级、各部门的协调。它是以提高公共组织整体效能为目标的协调。它可以分为层级结构的协调、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
(3)行政人员的协调及机制。主要在于协调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11.答:会议管理的环节有:
(1)会前准备环节,包括确定会议主题,明确开会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准备好相关资料;确定出席者范围、会议议程等有关要求并通知与会者;做好会务工作,如布置会场、安排日程、安排好迎送等工作。
(2)会中服务环节,主要包括检查会前的准备工作落实完成情况;签到、登记;做好会议记录;编发会议纪要或简报等。
(3)会后环节,包括清理会场、归还借用物品、结算所需账目、安排好与会者的返回工作等。对一些重要会议做好文件的收编和存档工作。
12.答:比例原则,是指行政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必须具有客观的对称性,国家机关在实现法定目的的前提下,不得采取过度的措施,以使国家活动对公民的侵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妥当性。指所采行的措施必须能够实现行政目的或至少有助于行政目的达成并且是正确的手段。二是必要性。是指在前述“适当性”原则已获肯定后,在能达成法律目的诸方式中,应选择对人民权利最小侵害的方式。换言之,已经没有任何其他能给人民造成更小侵害而又能达成目的的措施来取代该项措施了。三是相称性。即行政权力所采取的措施与其所达到的目的之间必须合比例或相称,行政措施实施后所达到的目的其效益明显大于为达到目的所付出的代价。
13.答:行政管理学的系统方法是从系统工程中移植过来的系统分析的一部分,是根据行政对象所具有的客观系统特征,从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层次、结构、环境等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综合方法。系统方法的应用步骤
(1)把握系统状况。把握人、财、物、事四大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决策等各个环节。
(2)作出系统分析。在把握行政系统状况的基础上,围绕行政目标,按照最优化的要求对行政系统各环节作出综合分析。
(3)调整相关环节。按照优化原则对四大要素妥善配备,对薄弱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或改革。
(4)评估系统效益。按行政组织的整体目标,对行政系统的各要素各环节调整、改革的状况进行评价和校正。在方案、措施实施完成后,要以整体优化的标准对行政系统的整体效益进行全面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新一轮的系统分析、调整、改革做准备。14.答:行政组织设置的依据有: 1)法律依据
行政机构必须按法律规定的原则、法律规定的程序设置,行政机构的编制必须依法审定。法律依据包括宪法、相关法律和法律授予的自由裁量权。2)职能依据
行政组织设置必须与政府的职能相适应。政府职能及其变化有以下影响:
(1)传统职能的状况。(2)职能内容的变化。这是引起政府机构变化的根本原因。如新的社会问题、新产业部门、临时特定管理任务,都需要政府建立相应机构进行管理。(3)职能方式的变化。如我国行政管理方式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行政组织机构转轨变型。(4)职能权限的变化。如管理权限的集中或分散,上收或下放。
15.答:中国公务员制度同西方公务员制度相比较的特色有: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我国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西方公务员严守“政治中立”,不参与政治活动。我国则强调公务员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国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西方公务员可组织工会为自身利益如工资问题与政府谈判。我国则强调公务员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甘当人民公仆。
(3)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我国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西方国家把公务员分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种,各自封闭,不能交流。我国则合成一体,升迁途径一致,可以相互转任。
(4)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西方相对侧重于才能与技能。我国则不偏颇,要求德才兼备。16.答: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类型有四种:
(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3)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其赔偿方式有以下几种: 成为一项普适性政治文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源于个人保护基本权利的需要,法律最终的目的也是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3)社会、市场自治理念
社会自治是市民社会的内在属性,市场自治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树立社会、市场自治理念,是指对待社会和经济事务,应当优先由社会和市场自主进行处理,政府不能代替社会、市场的作用,不得任意干涉社会和市场的自由。
政府仅在社会、市场无法解决时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
3.答:为使行政领导干部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坚持职位、职权、职责三者的有机统一。
行政职位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或者规定,行政领导者所担负的具体行政职位。这是行政领导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前提。行政职权是由行政职位派生出来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权力。行政领导职权的大小要受到职务高低、职责轻重的制约。职和权是联系在一起的,有职方能有权。行政职责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责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具体的工作责任,二是指法律上应负的行政责任,责任同权力相比,责任是 6.答:1)目标管理方法的含义
目标管理方法是根据工作目标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简称MBO,也称“成果管理”。它通过把各级管理都纳入目标制定过程,从而把个人或群体的目标组合进组织的目标里,由此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推动组织目标成果的实现。2)目标管理方法的程序
目标管理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7个步骤:
(1)制定目标。共有五个步骤:准备;由组织的高层以领导制定战略性目标;在各级管理阶层制定试探性的策略目标;各级管理人员提出各种建议,相互进行讨论并修改;就各项目标和评价标准达成协议。(2)实现目标。在一般监督下为实现目标乾地过程管理。这主要是职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上级只对例外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指导和控制。
(3)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即把实现的成果同原来制定的目标相比较。经过3个阶段的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
7.答:法制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是能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法制监督的特点有国家意志性、国家权力性和国家强制性。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法制监督分为:权力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1)权力机关的监督,主要是对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在我国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又称立法监督,监督内容包括政治监督、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立法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司法机关的监督,在我国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具有终结性、独立性、中立性、专属性或不可转让性。监督主体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构成。人民法院通过依法审判行政诉讼案件和审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申请的案件来实施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主要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和其他犯罪案件实施监督。监督内容包括法纪监督、侦察监督、监所监督。
8.答: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行政改革,应注意:
(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政治决定行政。在西方发达国家,行政也必须从属于国家政治的要求,在我国政治与行政更是密不可分。因此,行政改革过程不是纯技术实施的过程,政治的各种因素决定了行政改革的复杂性。
(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行政改革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意味着公共组织必须适应社会变迁,它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运行方式必须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但行政改革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是积极而高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政改革要注意行政效率问题,同时又不能忽视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的实现程度。
(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行政改革要对行政权力体制、行政领导体制、行政区划体制、组织机构、人事制度等进行改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行政改革应该进行科学地论证,严密地计划,强有力地组织,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而不能盲目进行。
(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必须不断地调整与社会的关系,界定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必须对政府的行政权的行使的范围、程度和方式进行调整。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政府的行政权对社会的干预逐步减少,社会的自主权和自治权越来越多,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以及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政府必须对社会进行干预,无政府主义是不可取的。
9.答:行政沟通是指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发现行政问题,确定行政目标,优化决策方案,都需要掌握丰富真实的行政信息。行政沟通是获得这些信息的根本途径,而缺少信息交流和沟通则往往会导致决策的失误。
(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在行政执行阶段,只有通过有效的行政信息沟通,才能保证执行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才能协调好行政组织的内部与外部关系,才能使执行活动保持正确方向,避免和减少偏差。
(3)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所有行政人员都是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进行有效的行政沟通能够使他们获得必要的行政信息,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工作,而且更会使他们产生尊重感和满意感,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行政沟通还有利于形成行政工作的民主风气,防止官僚主义和独断专行的现象发生。
(4)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行政检查和监督是保证行政管理工作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实施检查和监督必须以客观准确的行政信息为依据。因此,只有加强行政沟通,才能实施有效有力的行政检查和监督。
10.答: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新的发展趋势如下: 1)政府职能向市场的分化
(1)政府职能中应该由市场主管的事项还给市场。
(2)政府职能中应该由政府主管的事项尽可能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逐步消灭行业垄断。政府职能的作用要充分体现在创造有效益的市场环境,维护并培育市场上。
(3)政府内部职能分配也将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模式,在政府内部形成多中心的服务供给和消费模式。2)政府职能向社会的分化
政府职能中可以由社会性组织承担的,政府应将这部分职能转移给社会性组织,或者有些社会性事务政府不要去管,而由社会自由调节。
3)政府职能转变的规范化、法制化趋势
政府职能转变的规范化,指政府职能转换过程应该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和方式。
政府职能转变的法制化,指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政府职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不是朝令夕改,应该保持政府职能的相对稳定性。
五、案例分析题: 1.答:(1)上述报纸的报导和批评属于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和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2)舆论监督的特点:①监督方式的公开化。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介实施。监督的内容与对象一开始就摆在社会公众面前,形成一个开放的监督过程。②监督表达方式的直接性。舆论监督总是以拥护或反对、赞扬或谴责的方式对被监督对象的行为作出公开评价,表达民意,对被监督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政治压力,从而达到监督效果。③监督效应的及时性。舆论监督依靠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地、直接地把这些问题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压力,及时产生效应。④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舆论监督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影响,迫使违法行政的机构和工作人员纠正其不当或违法的行政行为。
舆论监督的作用:
舆论监督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工具,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因此舆论监督有预防作用、补救作用和改进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和加强政府的工作。2.答:本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问题。
上述两个重点项目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没有有效地发挥自的行政职能,尤其是经济职能,没有起到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的作用,政府过分的干预了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政府职能失败。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管理是间接的,不能用行政审批的手段过分的干预企业的行为和经济运行,而是运用经济调节的手段过和方法来调控经济,它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宏观上的调控,而不是微观上的管理,企业微观上的行为都交由市场来调节政府要尊重企业的经营主权,保持企业的积极性,要让企业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同时,政府又要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为企业服务,引导企业发展。
3.答:(1)向社会公开招考领导干部的做法实际上就是通过考任制产生行政领导者。这种做法与选举制、任命制和聘任制相比,有它的可取之处,它便于社会上有真才实学的人担任行政领导,广招天下贤才,避免任人惟亲和滥竿充数。但在实行考任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考任制中的考试与一般大、中专院校的入学考试区分开来,考试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②考试要由法定的机关主持,公开进行。③最后选拔行政领导者要依据考试的实际结果而定。
(2)从案例材料中可归纳出行政领导者必须具有如下素质:①政治素质 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②知识素质。包括理论和政策水平、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业务知识等。③ 能力素质。象宏观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等。(见材料“面试”一栏)④心理素质,如气质风度、情绪稳定性、自我认识等。
4.答:(1)案例中反映了目前人事行政中存在着如下一些主要问题:①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着用人惟亲、权钱交易的现象。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时而有之,这不仅是对人才的不公和浪费,对政治风气、社会风气也有极大危害。②在考核和奖惩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考核不实事求是,晋升不惟功,奖励不惟绩,严重压抑了一心想干点事、增长点“本事”的人的工作积报性,不利于人事行政功能的发挥。③目前人事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不公正、不公平和不公开。前面两点就是讲的不公正、不公平。而不公开即案例中提到的“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甚至由某个别领导“秘密”进行成“内定”。
(2)①本事强不过“人事”违背了人事行政在用人问题上的量才录用、任人惟贤原则。②要想克服和避免本事强不过“人事”的不良现象,必须:首先,把人事行政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和健全规范的法律休系,在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晋升与奖励等方面严格照章办事。其次,加强对人事行政的监督。干部的选拔录用等方面应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使真正有本事、德才兼备的人得到重用,做到人得其职、职得其人、适才适所、人事两宜。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资产阶级政治学理论的发展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 理论基础。
2.行政权力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赖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
3.设置、组建和变更行政组织的目的在于有效地 推行政务,即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4.为保证行政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必须实现决策活动的科学性和 民主性。5.信息 是决策的基础。
6.政府支出 是指一级政府或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发生的资金耗费及损失。7.方案的分析评估主要是对决策方案进行 可行性分析。
8.公务员培训的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和 讲求实效。9.审计的 法律依据 是指与审计对象有关的审计时期当时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纪律规定以及决议、指示等书面文件。
10.文书的制定与发布实施是由 法定 的组织或个人完成的。
11.会议 是有目地把有关人员组织起来商讨问题的一种社会活动。12.事后监督,是对行政决策执行的结果进行的监督,检查行政任务完成的基本情况以及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了解行政决策的正确程度和失误所在,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原因,对错误的决策和违法行为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13.专断式 领导方式会造成下属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领导者主观武断,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严重。
14.行政信息系统 主要由行政信息处理机构,人员及其信息通道、信息工具组成。
15.所谓收付实现制,又称 现收现付制,是以本期各种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结帐方法。
16.审计中的 试验鉴定法 是通过实验和鉴定来确定财产物资质量高低的一种方法。17.信息选择 的重点首先应当是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信息。
18.适度改革 的策略,指的是“根据某一特定时期进度和领导层情况而将全面改革和渐进改革加以结合。”
19.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项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__ 控制。20.林德布洛姆是__ 公共政策 学派的代表人物。21.行政体制 是行政权力的外部表现形式。
22.行政权力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体现为__财政和财务 决定权。
23.国家公务员因违法失职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责任,其结果是接受行政处分或 行政处罚。24.行政职能结构包括 外结构 和内结构两个方面。25.行政责任具有不可推卸性和法律的 规定性。
26.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照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的组织体制是 层级制。27.领导者处理事的艺术包括抓中心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弹钢琴 等。28.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用满意准则代替了 最优准则。
29.选任制 是通过选举来确定录用对象的一种制度和方法。
30.单式预算,又叫综合预算,是将国家所有的预算收入与支出以单一综合的形式编制的预算。31.公务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构成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二是行为人必须有 主观上过错。32.一般来说,政府管理经济的方法通常有三种: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 法律方法。33.我国行政职能的重心逐渐由阶级统治性职能过渡到_社会管理性_职能。34.社会主义国家领导活动的本质就是__服务。
35.__ 行政决策中枢 系统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中的核心部分,居于核心地位。36.__人事行政 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二、选择题:
1.行政管理学真正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始于 [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2.持“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行政的中心,行政行为之根本就是组织中决策制定的整个过程”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 ] A.威尔逊 B.西蒙 C.古德诺
3.以产生原因为标准,行政责任分为依职位而产生的行政责任和 [ ] A.依法行政而产生的行政责任 B.依职能而产生的行政责任 C.依权力而产生的行政责任
4.法律监督的有效性取决于司法行为的权威性和司法机关的 [ ] A.独立性 B.权威性 C.法制性
5.在一级政府内部,根据行政工作的性质、内容和作用,可以对行政组织进行 [ ] A.微观分类 B.中观分类 C.宏观分类
6.一级政府机关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在其管辖区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称为 [ ] A.辅助机关 B.代理机关 C.派出机关
7.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所管辖的业务内容不同,但管辖范围大致相同,此类 组织体制称为 [ ] A.层级制 B.职能制 C.直线制
8.管理幅度与层次成 [ ] A.正比 B.反比 C.无关系
9.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是行政编制管理法制化的 [ ] A.理论前提 B.实践前提 C价值前提
10.行政决策的范围越大,对决策所负责任越大意味着行政机关级别和行政领导者职位[ ]
A.越低 B.越高 C.不重要
11.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的沟通方式的是 [ ]
A.聚会 B.宴请 C.会议
12.缺乏严格管理,不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常常造成人浮于事的情况的领导方式是[ ]
A.放任式领导方式 B.民主式领导方式 C.集权式领导方式
13.行政组织最基本的结构要素是 [ ]
A.行政职位 B.行政单位 C.行政单元
14.1982年宪法通过后,我国国务院确立了 [ ]
A.集权制 B.委员会制 C.总理负责制
15.领导者凡事都亲自决定,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领导者和工作人员关系紧张或冷漠的领导方式是 [ ] A.分权式领导方式 B集权式领导方式 C.均权式领导方式
16.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要形成一个梯队,老、中、青相结合,并以中年为主是要求领导班子有一个合理的 [ ] A.人才结构 B.年龄结构 C.知识结构 17.比较系统地论证了决策概念,并建立了决策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 [ ]
A.西蒙 B.巴纳德 C.泰罗
18.我国公务员实行 [ ]
A.职位分类制度 B.品位分类制度 C.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相结合
19.整个财务行政的基础是 [ ]
A.预算 B.税收 C.审计
20.用相互验证和复核的方法对有关帐目的记录和数字进行查对,以查明帐证、帐帐、帐表之间是否相符一致的审计方法称为 [ ] A.审阅法 B.查询法 C.核对法
21.要求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符合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需要的是[ ]
A.客观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可比性原则
22.机关管理的广泛性首先表现在机关管理具有普遍性,其次表现在机关管理内容的[ ]
A.广泛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23.档案的前提是 [ ]
A.有用 B.文书 C.可保存
24.机关行政经费和预算支出全部为 [ ]
A.生产性支出 B.营利性支出 C.消费性支出
25.公民或单位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是指 [ ]
A.一般行政责任 B.特殊行政责任 C.专业行政责任
26.信息、经费、物材等物质因素的总称,也是行政管理的物质基础的是 [ ]
A.行政要素 B.行政资源 C.行政环境
27.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政策方案、政策规划的机构称为 [ ]
A.辅助机构 B.咨询机关 C.职能机构
28.行政组织中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行使的体制称为 [ ]
A.委员会制 B.集权制 C.首长制
29.古典行政组织理论是以行政法学理论和经营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
A.法约尔、韦伯 B.西蒙、林德布洛姆 C.孔茨、马斯洛
30.管理幅度与管理者的管理素质、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等因素成 [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无关系
31.既是确定编制的依据,又是控制编制的重要手段的是 [ ]
A.财政收入 B.财政预算 C.财务权力
32.领导者只决定总体目标、有关政策和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不过问具体细节和方法,并检查实施绩效的领导方式是 [ ] A.集权式领导方式 B.分权式领导方式 C.均权式领导方式 33.领导班子成员在性格、气质、兴趣、意志、风度、风格等方面的结构是指 [ ]
A.心理结构 B.综合结构 C.气质结构
34.决策活动的主体是 [ ]
A.领导者 B.一般行政人员 C.人
35.满意决策模式又称为 [ ]
A.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B.无限理性决策模式 C.渐进决策模式
36.保证行政领导正确有效的关键是 [ ]
A.行政决策 B.行政权力 C.行政职能
37.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行政组织理论不包括: [ ] A.“小政府,大社会” B.议行合一的组织形式 C.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政府 38.行政组织与政党组织相比,具有 [ ]
A.国家强制性 B.社会性 C.合法性
39.决策权集中在中央和上级机关,地方和下级机关必须根据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权力体制称为[ ] A.集权制 B.分权制 C.均权制
40.新古典行政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
A.怀特 B.威洛比 C.韦伯
41.决定政府组织规模和人员编制的先决因素是 [ ]
A.行政权力 B.政府职能目标 C.群众需求
42.领导者组织和指挥的对象,同时又作用于领导活动的对象的是 [ ] A.被领导者 B.领导客体 C.领导对象
43.行政领导协调的活动内容包括决策工作协调和 [ ]
A.执行工作协调 B.反馈工作协调 C.各种活动协调
44.整个行政决策的起点是 [ ] A.提出问题 B.领导抉择 C.发现问题
45.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最早提出决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 [ ]
A.西蒙 B.巴纳德 C.林德布洛姆
46.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标志是实行 [ ]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47.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决定的是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 ]
A.所有领导 B.领导人员 C.组成人员
48.在开展经济业务过程中,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社会公认的、正确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是指审计的 [ ] A.价值依据 B.理论依据 C.实事依据
49.领导者组织和指挥的对象,同时又作用于领导活动的对象的是 [ ] A.被领导者 B.领导客体 C.领导对象
50.处于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又是行政管理成功的关键的是 [ ] A.行政指挥 B.行政决策 C.行政命令 51.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
A.公众利益 B.职能目标 C.行政责任
52.为实施公务员奖惩制度、职务晋升制度、工资制度等提供最重要依据的是 [ ] A.培训 B.考核 C.测验
53.公务员“出口”环节的渠道不包括 [ ]
A.正常退休 B.辞职 C.转任
54.在绩效预算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确定的目标,着重按项目安排和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编制的预算称为[ ] A.计划规划预算 B.总预算 C.部门预算
55.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有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 [ ]
A.企业单位会计 B.事业单位会计 C.分部门预算会计
56.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标志是实行 [ ]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57.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决定的是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 ] A.所有领导 B.领导人员 C.组成人员
58.在开展经济业务过程中,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社会公认的、正确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是指审计的 [ ] A.价值依据 B.理论依据 C.实事依据
59.行政经费的收支、使用、审计等严格按计划进行是指机关财务管理的 [ ]
A.规范性原则 B.节约原则 C.服务原则
60.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的监督分为法律监督和 [ ] A.一般监督 B.工作监督 C.行政监督
61.整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核心部分是 [ ] A.行政领导 B.政党领袖 C.人民群众
62.毛泽东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和 [ ] A.做决策 B.行政令 C.用干部 63.经验决策的产生至少可追溯到 [ ]
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中期 C.原始社会后期
64.行政决策的科学化,要求实现行政决策体制的科学化、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和 [ ] A.行政决策方法的科学化 B.行政决策理论的科学化 C.行政决策结果的科学化
65.人事行政的范围及内容中,最具特色、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是 [ ]
A.实际操作类 B.组织体系类 C.政策制度类
66.人事行政的基本功能是 [ ] A.依法管理 B.用人治事 C.优化目标
67.政府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及其执行结果一般是()的核算对象。[ ] A.预算审计 B.预算执行
C.预算会计
68.预算的特点有计划性、统一性、法令性和 [ ]
A.民主性 B.灵活性 C.服务性
69.国家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是指 [ ] A.资产 B.收入 C.债务
70.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是 [ ] A.净利润 B.净收入 C.净资产
71.文书都是有形的,即文书出现的形式是 [ ] A.物质形式 B.语言形式 C.书面形式
72.吸收下层人员参加议事,以确定问题和可供选择的改革方案的改革策略是 [ ] A.上下结合的改革策略 B.自上而下的改革策略 C.自下而上的改革策略
三、名词解释题:
1.集权制 2.专门的行政责任 3.绩效预算 4.行政组织体制 5.人事行政 6.零基预算 7.职位分类制度 8.预算 9.档案 10.行政控制 11.预算会计 12.行政改革 13.行政责任 14.社会监督 15.审计 16.复式预算 17.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18.要素评分法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权力的基本功能。
2.简述现代组织理论对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和组织原则的批判。3.理性决策模式的特点有哪些?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国家行政组织理论有哪些? 5.确定预算管理形式的原则有哪些? 6.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意义有哪些? 7.预算的作用有哪些? 8.加强行政监督的意义有哪些?
9.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0.预算会计核算的原则有哪些? 11.行政职能体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2.简述行政组织的法治行政原则。
13.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4.简述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关系。15.简述财务行政的任务和功能。
五、论述题:
1.试述电子政务的作用。
2.试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目标和任务。3.试述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4.我国机构改革历程曲折的原因有哪些? 5.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有哪些? 6.我国机构改革历程曲折的原因有哪些? 7.试述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内容。8.试述审计的原则。
9.试述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理论基础 2.行政权力 3.推行政务 4.民主性 5.信息 6.支出 7.可行性分析 8.讲求实效 9.法律依据 10.法定 11.会议 12.事后监督 13.专断式 14.行政信息系统 15.现收现付制 16.试验鉴定法 17.信息选择 18.适度改革 19.控制 20.公共政策 21.行政体制 22.财政和财务 23.行政处罚 24.外结构
25.规定性 26.层级制 27.弹钢琴 28.最优准则 29.选任制 30.单式预算 31.主观上 32.法律方法 33.社会管理性 34.服务 35.行政决策中枢 36.人事行政
二、选择题:
1.A 2.B 3.A 4.A 5.A 6.C 7.B 8.B 9.C 10.B 11.C 12.A 13.A 14.C 15.B 16.B 17.A 18.C 19.A 20.C 21.B 22.A 23.B 24.C 25.A 26.B 27.B 28.C 29.A 30.A 31.B 32.B 33.C 34.C 35.A 36.A 37.C 38.A 39.A 40.C 41.B 42.A 43.C 44.C 45.B 46.C 47.C 48.B 49.A 50.B 51.A 52.B 53.C 54.A 55.B 56.C 57.B 58.A 59.A 60.A 61.A 62.C 63.C 64.A 65.C 66.B 67.C 68.A 69.B 70.C 71.C 72.A
三、名词解释题:
1.集权制:又称中央集权制,表明行政权力大多集中于上级行政机关或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下级或地方行政机关是上级或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并向它们负责。其代表为法国和西班牙。
2.专门的行政责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职权范围内应尽的义务和因违法失职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3.绩效预算:是指以项目的绩效为目的,以成本为基础而编制和管理的预算,由政府事务的项目及活动的类别,绩效度量和绩效报告三个要素。
4.行政组织体制:是一级政府内部的领导关系和组织结构方式,是行政组织内部各要素、各单位、各部门乃至层级之间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各国普遍采用的行政组织体制主要有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层级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等。
5.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人事行政机关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和措施,对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政人员与行政事务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实施的一整套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包括对国家行政人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奖惩、纪律、工资、福利、退休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
6.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对新的预算中想做的所有事情进行审核,而不仅仅是修改上年预算或检验新增部分,以达到有效使用财政资金的目的。
7.职位分类制度:是以职位为对象,按照每个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标准因素,分为不同类别和等级,为国家公务员各项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
8.预算:是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和执行的政府机关的财政收支计划,使政府各项收支的总体规划,包括收支规模、支出用途、资金来源和筹集方式等,由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组成。
9.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10.行政控制:是指通过调节、纠正等措施将行政体系的运行纳入完成行政目标、行政计划的轨道,使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行为符合行政目标要求的一种活动。
11.预算会计:是各级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及其资金活动状况的专业会计,是以政府预算管理为中心,为政府预算管理服务的。12.行政改革:是政府为了适应变化了的行政管理外部生态环境的需要,而有意识地对行政管理从结构、功能、过程到行为方式诸方面进行变革的活动。
13.行政责任: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国家公务员在其职权范围内必须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表现为工作上的义务;二是行政单位或个人实施了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或有关规定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行政上的法律后果。
14.社会监督:是指社会法人机构和普通公民对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行为的监察和监督活动。15.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行为。
16.复式预算:是将同一预算内的全部财政财务收支和财政支出按性质划分,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两者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17.机关总务后勤管理:就是行政机关对机关环境、物材、日常生活事务、接待事务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18.要素评分法:是指通过抓住行政要素,分项确定记分标准,并把各项要素的得分相加,以比较行政效率高低的一种行政效率的测量方法。
四、简答题:
1.行政权力的基本功能有:
(1)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维护正常的国家和社会秩序。(2)组织、调控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增进人民福利。
(3)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人类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4)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建设作用,又有消极破坏作用。要注意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尽量防止或降低行政权力的消极破坏作用。
2.现代组织理论对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和组织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化分工原则中的四项分工标准,不仅涵义不清,而且在内涵上互相排斥。
(2)行政幅度宜小的原则缺乏对行政层次的考虑,在规模庞大、人员众多的机关中,控制幅度小,层次必然增多,而层次增多,势必增加沟通的障碍。
(3)命令统一原则中的命令是以权威为基础的,权威有基于层级地位的、有基于专业技术知识的,如果不加分辨地规定行政人员只接受其直接上级的命令,基于技术专长的权威必须通过上级才能生效,自然就增加了沟通的历程。
(4)政治是决定政策,行政也是决定政策,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始终。(5)权变理论等。
3.理性决策模式,也可称为科学决策模式,其特点有:
(1)决策时要求遵循严格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目标-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等六个步骤。(2)决策时要求运用科学方法。其科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在决策分析方法上出现了数学化和模型化,在决策分析手段上出现了计算机化。
(3)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该理论认为作为决策者的人始终是理性的,每一步活动都是一种理性活动,不存在非理性的成分,整个决策过程都是一种理性化的过程。
(4)认为能够制定和选择出最佳决策方案。该理论认为决策者都是理性人,可以通过对决策问题的理性分析,将解决决策问题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经过评估比较,排列出它们的优劣顺序,从而选择出最优方案作出决策方案。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国家行政组织理论有: ①建立了议行合一的国家行政制度。②提出了国家公务员制度理论。
③系统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集中制理论。④提出了首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理论。
⑤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理论。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精简和改革政府机构的理论。
⑦提出了理顺党政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理论设想。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的理论。
⑨提出了行政体制与管理改革理论和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设想。5.确定预算管理形式的原则有:
(1)根据行政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分别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预算管理形式。(2)要有利于行政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
(3)有利于行政单位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4)有利于行政单位的责权利相结合。
(5)有利于财政部门和主管单位进行监督管理。6.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意义有:
(1)民主参与机制有利于广开言路,集中更多人的经验和智慧,从而有利于提高决策方案的质量。尤其是各类专家和咨询人员的参与,对于提高决策方案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民主参与机制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提高决策的透明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3)民主参与机制为行政决策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以防止决策者因滥用决策职权而造成决策失误。
行政决策民主化,关键在于扩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实行依法决策。
7.预算的作用有:
(1)政府机关赖于存在的经济基础,是政府完成行政任务、实现政府职能的物质保障。
(2)立法机关控制行政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事先控制财政收支的有效办法,有利于政府节约使用财政资金,提高工作效率。
(3)是整个财务行政的基础,是分析、考核、评价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主要准则和根据,也是实行财务民主和财务监督创造了条件。
(4)可以保证政府机关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从而控制行政活动的方向。
8.加强行政监督的意义有:
(1)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是实行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有力措施和保证
行政管理法制化,要求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依法行政,依法设置行政机关和编制行政人员,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和进行行政管理。这些是行政管理法制化的保证。(2)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是实现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为政清廉的重要保证(3)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也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9.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1)以事为中心,又兼顾人的因素,把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有机结合起来。
(2)我国的职位分类制度,既遵循职位分类的基本原则,保持其基本特征,又从中国实际出发,方法简便,程序简化,易于操作,利于推行。
(3)在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过程中,强调并贯彻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
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进行职位设置、制定职位说明书、确定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职位的后续管理等四个方面。
10.预算会计核算的原则有:
(1)客观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可比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5)一贯性原则(6)及时性原则(7)清晰性原则(8)收付实现制原则(9)专款专用原则
(10)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11)实际成本原则(12)配比原则
11.行政组织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表现为:
(1)要保持行政组织系统的相对稳定。要保持行政机构、行政制度和行政人员的稳定。
(2)行政组织机构要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需要,即根据行政环境的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和改革行政机构,以保证行政组织的内部活力和外部适应能力,防止组织僵化或弹性适应能力的丧失。(3)要把稳定性与适应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行政管理地实际需要,把行政机构改革作为组织发展地一种恒常机制,在改革中力求稳定,在稳定地前提下锐意改革。
12.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有:
(1)人事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2)人事行政是实现政治稳定、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3)人事行政的发展与完善能有力地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4)科学的人事行政管理,能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极大地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13.财务行政的原则有:
(1)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原则(2)积极服务原则
(3)量入为出、厉行节约、讲求效果原则(4)兼顾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 14.简述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关系表现在: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是按照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对行政决策所做的一种分类。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重复出现的行政问题所进行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是在行政管理中对非重复出现的行政问题所进行的决策。
程序化决策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确定型决策问题。所谓确定型决策问题是指这样一些决策问题,即它只受一种自然状态的影响,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提出各种具有确定结果的方案。非程序化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有风险型决策问题和不确定型决策问题两种。风险型决策问题是指这样一些决策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论决策者采用哪种方案,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当风险出现的概率无法确定时,即为不确定型问题。15.财务行政的任务和功能是:
财务行政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经费领拨、资金的筹集和合理有效的使用,对行政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的综合管理。具体包括:(1)制定和实施各种财政财务收支计划。(2)建立健全各种财政财务管理制度。(3)加强财务检查监督。
五、论述题:
1.电子政务的作用有:
(1)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4分)实施电子政务,使得公民和各种组织可以较快地获得政府施政信息,理解政府的决策行为,评价政府行为。
(2)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政程度(3分)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公民可以通过网络与政府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实施网上信访、网上投票等。
(3)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实施电子政务,首先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掌握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其次,还要求他们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4分)(4)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简化政府工作流程,优化机构组织结构。如“一站式”服务技术,要求必须重新调整政府机构和重新界定部门职能。(4分)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目标和任务分别是: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目标:
(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行政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行政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还给企业。(2分)(2)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强化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2分)(3)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统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2分)(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行政职能运行的法制化。(2分)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
(1)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2分)(2)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继续理顺政府部门内部的职能分工(1分)(3)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治政(2分)(4)改革和简化行政审批制度(1分)(5)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1分)3.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分别是: 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
(1)政治动力:政府系统是政治系统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政治变动对政府系统的影响最为直接。如国际性危机、政体的变更、政权的交替等都会推动行政改革。(2分)(2)经济动力:经济体制的变化必然引起政府系统的相应变革;经济政策、经济状况、财富分配格局等也会导致行政改革。(2分)(3)意识形态动力:对领袖思想的不同态度会引发对政府系统弊端的不同态度;对社会主义的性质的认识也会影响到行政改革的内容和政府职能的重新确定。(2分)(4)社会动力:如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社会的权力再分配、识字率的增长等。(1分)(5)人口动力:人口过多和人口过少都会对政府系统形成压力。(1分)(6)文化动力:任何一个政府系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行政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当一种旧文化转变为新文化时,政府系统的状态必然发生变化。(1分)行政改革的内部动力
(1)新观念和新意识的出现:当各级行政首长和行政人员充满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时,就会产生改变行为规范和组织结构的迫切愿望。(2分)(2)新技术的采用:新技术的产生使人们有可能在政府系统中采用这种新技术,而政府系统对新技术的采用,不但会使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到行政人员的观念、态度和工作方法。(2分)(3)利益需求:每一位行政人员都应被视为具有各自的利益需求的人。当行政人员以努力的工作来获得自身利益需求的满足时,行政改革的内驱力就形成了。(2分)4.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有:(1)牢固树立效率观念(3分)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提高行政效率,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为此,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目前行政效率低的现状、种种表现及其原因,充分认识行政效率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
(2)行政机构设置的合理化(3分)实现行政机构设置的合理化,主要是机构精简,消除行政机构重叠臃肿、职能重复交叉等不合理形象,理顺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沟通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机构运转灵活、政令畅通,以提高行政效率。
(3)提高行政人员素质(3分)第一,严把进口关,必须实行严格的考核录用制度,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以保证公务员的基本素质。
第二,加强对行政领导者和所有公务员的政治、业务培训,包括脱产培训和岗位培训,以不断提高现有在岗人员素质。
第三,制定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各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积极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以实现行政效率的提高。(4)逐步实现行政管理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的现代化(3分)在行政管理技术装备上,经济发达地区应尽快实现办公自动化,以提高行政效率;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逐步改造、分步实施的办法,也应把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上议事日程
在行政管理的方法上,一方面要大力加以研究,以提高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科学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另一方面要搞好推广应用工作,使现代行政管理方法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以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一个较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3分)只有在一种具有充分民主和健全法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行政管理过程才能昨以顺利进行,一种民主的、法制的现代化行政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这是行政管理高效化的一个重要前提。5.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有:
(1)机关管理观念的现代化(4分)第一,实现机关管理观念的现代化要树立效率观念。根据这一原则,在机关管理中就能有效地处理好节约成本与实现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第二,实现机关管理现代化,要树立整体观念。机关管理的现代化不仅是技术设备条件的现代化,还包括了工作流程的科学化、管理理论的现代化等内容。
第三,实现机关管理现代化,还必须牢固地树立技术领先观念。管理中的技术设施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第四,机关管理现代化本身就包含了现代竞争机制,竞争是效率的有效保证。(2)机关管理人员素质的现代化(3分)实现并保持机关管理人员素质现代化,不仅要在机关人员“入口”上严格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机关人员的在职培训、教育,实行“终身”培训制度。(3)机关管理制度的科学化(4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应该从两个层面考虑问题。第一是宏观层面。主要涉及法律、规章等等。第二是微观层面。主要涉及工作程序等具体操作性的问题。(4)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4分)机关管理方法包括元理论方法、中介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三个层次。元理论方法或称根本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是方法论。中介理论方法或称相关理论所贡献的具体科学方法。技术手段是最具体的方法,技术机械是机关管理现代化的标志。6.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有:(1)从本国实际出发推进行政改革(3分)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都深深植根于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这一坚实的基础这中,既具有共性,又有个性。从本国实际出发,把行政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使行政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西方各国行政改革的共同特点,也是行政改革的基本规律。(2)行政改革是渐进性的过程(3分)在推进行政改革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大都强调改革的阶段性和渐进性,坚持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改革,使行政改革稳步发展。
(3)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前的方案论证(3分)西方国家在进行行政改革时,都十分重视专家的咨询意见。为了保证专家意见的权威性,各国政府都成立了专门研究行政改革的临时性委员会或常设委员会。在西方国家,专家们的改革建议对政府的行政改革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政府的改革方案直接来自于他们的建议和报告。(4)以立法为先导,注重法律准备(3分)为了实施行政改革,西方国家不仅对现行的有关法规进行修正,而且还相应地制定新的法规,使行政改革有法可依。
(5)建立精干高效的改革工作班子,推动和控制行政改革方案的实施(3分)为了推动行政改革并控制改革不偏离预期目标的轨道,西方国家都成立了精干、高效的实施与监督行政改革的机构。
7.行政管理的程序性职能有:(1)计划职能(5分)计划职能是政府行政机关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手段的过程,包括确立目标、进行预测、预算和方案抉择等。计划职能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包括计划的制定、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的检查监督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环节必须相互配套协调,并形成回路。(2)组织职能(5分)组织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目标、计划而建立政府的组织体制,并对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指挥、沟通和协调,也是行政机关及其人员把确定的计划方案付诸实施的活动过程。组织职能的有效发挥是实现决策和计划的关键,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职能的充分发挥。(3)控制职能(5分)控制职能是政府为了保证计划的实现而确立的职能,包括监督、检查和纠偏等方面的内容。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收集、加工、分析、研究计划执行和完成过程中的有关情报资料,对活动中数量、时间、质量等因素加以控制;二是通过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人事、组织、财务、物资和方法等情况,对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进行控制。8.审计的原则有:
(1)政策性原则:审计工作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制度作为审计工作的准绳,并保证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3分)(2)独立性原则: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罢休和个人的干涉。审计机构不附设于其他部门内,是一个处于超脱地位的独立部门。(2分)(3)客观公正性原则: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以具有证据力的审计证据作为依据,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公正地进行审计并作出结论和决定,防止主观臆断和片面性。(2分)(4)群众性原则:审计监督的范围广、对象多、任务重,因此审计监督必须建立在群众监督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及有关群众组织的监督任用,以提高工作效率。(2分)(5)重要性原则: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必须针对审计目标,集中精力选择重要的经济事项和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审查监督。(2分)(6)系统性原则:个别经济业务只有在经济业务总体的相互联系中才能显现其本质所在,才能据此确定每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2分)(7)保密性原则:审计资料是重要的经济情报和财政财务情报资料,应予保密,不得任意泄漏。(2分)9.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的内容有:
(1)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纪检机关的职能(5分)第一,加强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特别是强化对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的监督。
第二,加强党政一体的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建设,增强力量,完善运行机制,理顺关系,调动积极性,疏通信访渠道,强化举报工作。
第三,进一步研究和建立有效的监察领导体制。
此外,各级党的纪检部门、国家权力机关有关部门、政府监督部门和各级法律监督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才能有效地行使行政监督权,促进廉政建设。(2)完善监督制度和法规(5分)第一,缺乏一部较为完整、专业性强的监督法以及规范政府行为的行政程序法、行政道德法等。这给行政监督带来较大的困难。
第二,对行政监督的程序规定也不够完善。
完善监督制度还包括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公开举报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信访制度、公民参与制度和其他民主监督制度
(3)加强纪检监察,执法队伍建设(5分)加强纪检监察、执法队伍 建设是实行有效行政监督的组织保证。目前,我国监察队伍建设最突出的有三个问题:一昌监察队伍人数严重不足,二是监察人员素质不高,三是监察人员自身监督机制缺乏。
在行政机构改革调整中,加强监察机构和监察队伍的建设,扩大监察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提高监督人员素质,一是严格录用制度,实行公开竞争、经考试录用的制度,并对现有监督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其尽快熟悉业务以胜任本职工作;二是健全监督机关内部制约机制,制定监督机关、监督人员自身监督的有关制度,使监督机关和监督人员也置于监督之下,造成人人监督、监督人人的局面,以防止监督机关和监督人员不依法监督或滥用监督权的事情发生。
第三篇:行政管理学复习题答案(推荐)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A)的核心内容。A、行政道德 B、社会公德 C、职业道德 D、社会行为规范
2、公共行政环境的(A)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A、约束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特殊性
3、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C)。A、选任制 B、考任制 C、委任制 D、聘任制
4、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B)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A、组织观念 B、价值观 C、道德感情 D、法律意识
5、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A),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A、行政职位 B、职能目标 C、行政职权 D、行政人员
6、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A、聘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选任制
7、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临时方案 D、应变方案
8、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A、应变方案 B、临时方案 C、积极方案 D、追踪方案
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B)。
A、确定控制标准 B、纠正偏差 C、衡量成效 D、行政指挥
10、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行政环境包括(ABCE)。
A、自然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管理对象 E、文化环境
2、要正确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ACDE)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水平。
A、政府与市场 B、政府与政党 C、政府与社会 D、政府与公民 E、政府与社会组织
3、行政体制的特点主要有(ABCDE)。A、历史的继承性 B、严格的系统性 C、鲜明的政治性 D、相对的滞后性 E、较强的稳定性
4、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BCDE)。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专业知识权 D、奖惩权力 E、合法权力
5、从工作性质和职责以及产生方式角度划分,行政领导者的类型划分为(AC)。
A、政务类行政领导者 B、委任产生的领导者 C、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D、选任产生的领导者 E、考任产生的领导者
6、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德才兼备原则 B、知人善任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功绩原则 E、依法管理原则
7、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ACDE)。
A、领导决策系统 B、行政评估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 E、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8、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的类型有(ABCDE)。
A、权力机关的监督 B、司法机关的监督 C、社会监督 D、行政机关的监督 E、执政党的监督
三、简答题
1、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意总值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公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2、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
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3、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
①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
②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③负责制定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④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⑤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
⑥做好协调工作。
4、简述公共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高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5、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它有以下三点基本含义:①依法监督;②自主行使监督权;③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
坚持和实行这一原则,在行政监督工作中的要求是: ①任何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②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特权;
③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四、论述题
1、试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预测原则;
2、信息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满意原则;
5、成本效益原则;
6、公平与民主原则;
7、法制原则;
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2、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答: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3、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协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决各部门之间和人员之间所发生的磨擦、矛盾和冲突,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具体作用表现在:(1)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2)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
第四篇:行政管理学第二次复习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第二次复习题
一、单选
1.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因素的是(B)A.政治力量 B.经济力量 C.文化力量
D.社会结构
2.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C)A.提高行政效率
B.发展社会经济 C.执行国家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
D.维护社会稳定 3.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事权主要表现为(B)A.政治管理权 B.经济管理权 C.社会事务管理权
D.文化管理权
4.在现代社会,相对于国家的立法职能而言,国家的行政职能具有明显的(A A.执行性 B.多样性 C.整体性
D.监督性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重心是(C)A.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B.以科技发展为中心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政治发展为中心
6.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C)A.系统性 B.合理性 C.合法性
D.主体性
7.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是(D A.信息机构 B.咨询机构 C.辅助机构
D.派出机构
8.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C)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权分立制 9.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D)A.中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10.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A)A.公共性 B.强制性 C.自主性
D.有限性 11.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A)))
A.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C.政府职能非常有限
12.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C)A.行政权力 C.行政职能
B.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 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B.行政组织 D.行政发展
13.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是(A)A.适应性 C.法制性
B.协调性 D.精干高效
14.从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看,统计局属于(C)A.咨询机构 C.信息机构
15.外交部在国外的使馆、领馆属于(B)A.辅助机构
B.派出机构 B.监督机构 D.执行机构
C.执行机构 D.咨询机构 16.经济体制的核心是(C)A.价格形成机制 B.经济增长方式 C.社会资源调配制度 D.经济核算制度
17.真正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并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 是(B)A.高斯 B.雷格斯 C.西蒙 D.泰罗 18.一切权力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是(B)A.诱导力 B.强制力 C.组织制度 D.利益
19.在西方,我们将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时期的政府称为(C)A.全能政府 B.无政府 C.“守夜人”政府 D.有限政府 20.半总统制类型国家的典型代表是(C)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瑞士 21.国家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A)A.国家强制力 C.国家意志
B.组织制度 D.政府利益
2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状态是(B)A.地方分权 C.中央与地方均权
B.中央集权 D.地方自治
23.从政府的行政职能来看,强势政府时期也被称为(B)A.“守夜人”时期
B.“积极干预”时期 C.“有限政府”时期 D.“有效政府”时期
24.标志着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被法律确认的是(A)A.《行政许可法》 C.《行政赔偿法》
25.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C)A.中共中央委员会
C.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政协
B.《行政处罚法》 D.《行政诉讼法》
26.下列行政管理机构中,属于信息机构的是(D)A.监察部 C.公安部
27.实行内阁制的主要代表国家是(A)A.英国 C.法国
B.美国 D.瑞士 B.国务院办公厅 D.档案局
28.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B)A.公共利益 C.国家意志
B.行政效率 D.党派利益
29.行政职能必须体现和执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以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行政职能带有很强的(B)A.强制性 C.谋利性
B.公共性 D.服务性
30.在美国,既属于白宫的直属机构,又属于总统的助手和顾问班子的机构是(A)A.总统办事机构 C.独立机构
B.内阁和各部 D.中央统计局
二、多选
1.一定的社会资源构成了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这些具体来源有(ABCDE)A.强制力 B.诱导力 C.组织制度 D.信息 E.个人因素
2.行政职能的特点主要有(ACDE)A.执行性 B.独立性 C.整体性 D.多样性 E.动态性
3.公共利益作为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在行政权力的运作上主要体现在(ABCD)A.行政权力活动强调公开性和透明性 B.行政权力的出发点是基于公共利益考虑 C.行政权力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 D.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 E.行政权力具有无限性
4.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主要有(ABCDE)A.广泛使用法律手段 C.制定产业政策 E.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
5.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分别是(ABCD)A.经济力量 C.经济体制 E.国民受教育程度
6.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力是一种(ACE)A.公共性权力 C.政治权力 E.从属性权力
7.强势政府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增强主要体现在(ABC)A.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C.加强对企业的规范与管制 E.公共服务社会化
8.经济体制直接影响着行政系统的(ABD)A.职能范围 C.组织结构 E.管理效能
9.改革开放前我国行政职能的主要特征是(ABD)A.集中计划管理 C.宏观间接管理 E.片面强调经济职能
10.设置行政管理机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CDE)A.适应性原则 C.权责相称原则 E.法制性原则
11.现代民主国家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主要来自(AD)A.以权利限制权力 C.以强权限制权力
B.以道德限制权力 D.以权力限制权力
B.协调性原则 D.精干高效原则 B.微观直接管理 D.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B.运行方式 D.运行手段 B.兴办国有企业 D.强调市场作用的发挥 B.私人权力 D.本原性权力 B.社会经济结构 D.科技发展水平B.使用计划手段
D.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 E.以公众利益限制权力
12.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包括(ABCDE)A.合法性 C.系统性 E.执行性和管理性
B.主体性 D.权威性
三、简答
1.简述中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P112 2.简述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P108
四、案例分析题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2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
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强调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痛下 决心,标本兼治,坚决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务院决定,把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强化煤矿安全 监察执法。
请问:(1)这次机构的微调遵循了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哪些原则? P137(2)这次机构微调说明了什么?
第五篇:《行政管理学》复习题附完整答案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行政领导的授权方式。
答:行政领导的授权方式有授权留责、适度放权、量能授权、逐级授权和追踪授权等方式。
2、简述行政环境的内涵。
答: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因素和条件的总称。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限之内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3、简述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 我国预算执行存在以下问题:
一、执行进度偏慢,导致大量的预算结转;
二、收支过程中仍然存在违规行为;
三、预算变更的随意性仍然比较大。
4、简述行政伦理的功能。
答:行政伦理的功能有以下四个:中介功能、规范与约束功能、教育与塑造功能、保证与激励功能、国家认同和民心凝聚功能。
5、什么是行政管理? 答: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及其官员,为实现国家和行政组织的目标,依据国家法律,应用法定的行政权力,对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组织的内部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6、什么是行政改革? 答:行政改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包括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制度、领导制度、行政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变革。
就改革的基本类型来看,行政改革有调试型、转轨型和发展型改革三种。调试型改革是指发达国家在原有政治、经济框架范围内的适应性改革。转轨型改革是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的行政改革。发展型改革是指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改革。
7、简述深化行政改革的目标。
答: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8、简述评价政府绩效的价值标准。
答: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目标、偏重的标准应各有侧重,但总体而言,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经济指标一般指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量,经济指标关心的是“投入”,以及如何使“投入”以最经济的途径使用,要求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二、效率。效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而这种手段经常以货币方式体现。效率可以分为生产效率和配臵效率。
三、效能。效能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可分为社会效能和群体效能。
四、公平。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受到了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得到更多的社会照顾。但公平的价值标准在市场机制中难以界定,在现实中也比较难以测量。
五、民主。政府绩效管理要考虑公众对政府的效率是否满意,考察政府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作为服务对象的公民对于政府整体单方上的绩效最具有发言权。
9、简述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
答:
1、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
2、由封闭政府转变为透明政府;
3、由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
4、由领导型政府转变服务型政府。
10、简述绩效管理的意义。
答:
1、绩效管理为行政管理新模式提供了支撑;
2、绩效管理有利于政府部门间形成竞争机制;
3、绩效管理为行政管理提供了一种管理工具。
11、简述我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
答:
1、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2、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4、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和我国的行政精华。
5、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形势。
12、简述政府社会管理要实现的三大转变。
答:
1、管理范围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转变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
2、管理模式从“大政府、小社会”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
3、在管理方法上,从以行政方法为主转以法律方法为主。
13、简述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答:行政管理主要有四项运行职能:一是决策职能。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无论计划、组织、领导还是控制,都离不开决策。二是组织职能。任何管理目标和任务都要通过组织机构和指挥活动才能完成。三是协调职能。协调活动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每项行政管理职能的开展,都要更好的促进协调。四是控制职能。按行政计划标准,来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确保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14、简述我国公务员的含义和范围。
答: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我国公务员不仅包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
15、西方公务员制度主要特点有。答:
(一)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
(二)强调政治中立;
(三)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四)实行功绩制原则;
(五)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16、行政领导的方式有哪些? 答:可从不同的角度对行政领导方式进行分类:
(一)从行政领导工作侧重点划分为:中心式、以人为中心式、人事并重式。
(二)从行政领导作用于行政人员的方式角度进行划分为:强制式、说服式、激励式、示范式。
17、简述行政组织的类型。
答:1领导机构:它统筹全局,是行政组织的中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关键。2执行机构:是贯彻执行领导机构的方针、政策和决策方案。
3监督机构:是促使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忠于职守的重要保障。4咨询机构:是智囊团或参谋机构,由专家学者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组成,专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咨询意见和解决方案。
5信息机构:是行政组织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6辅助机构:一是设臵于政府内部的办公厅(室),承担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的职能;二是协助首长处理专门或特别事务的办公机构。
7派出机构:它是一级政府按照管辖区域授权委派的代表机构,它不是一级政府机关。
18、简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
答: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19、列举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或价值取向。
答: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有以下五点:
1、经济
2、效率
3、效能
4、公平
5、民主。
20、简述政策制定的基本流程或过程。
答: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有相对规范的程序,一般包括
1、政策议程的建立
2、政策方案形成
3、政策决定
4、政策执行
5、政策评估
二、辨析题
1、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解决分流人员的安臵问题。
答:错。政府机构行政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立服务型政府。
2、领导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答: 错。领导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3、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那些带有普遍性和公共性的社会问题。
答:对。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那些带有普遍性和公共性的社会问题,是人们价值、观念、利益或生存条件遭到威胁或损害而出现的问题。
4、科学发展观对行政管理并没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答:错。科学发展观和行政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没有了科学发展观,行政管理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了行政管理,科学发展观只是一张白纸。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行政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促进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5、管理就是决策。
答:对。管理就是决策”市伟大的管理学大师西蒙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管理,实际
上就是由一连窜的决策所构成的,通过决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最终实现了管理的目的和全过程,正是为了突出和强调决策思想作为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所以,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
6、古德诺被公认为是开行政学研究先河的先驱者;威尔逊创立“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有人称他为“行政学之父”。
答:错。威尔逊被公认为是开行政学研究先河的先驱者;古德诺创立“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有人称他为“行政学之父”。
7、人事管理的职能就是招聘、调配和培训。
答:错。人事管理的职能包括招聘、调配、培训、考核、薪酬、劳动关系管理。
8、行政职能就是行政机关管理好自身的基本职责和功能。
答:错。行政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能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9、首长制优于委员会制,所以,我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答:错。首长制与委员制各有利弊,我国是实行的党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10、动机是导致个体产生行为的基础和根源。答:错。需要是个体行为的基础和根源。11、1978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答:错。是1994年。
12、公共领导是行政领导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对。公共领导是社会主义中国现代行政领导发展的趋向,同样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13、公务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答:错误。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14、行政领导应该积极向公共领导转型。
答:正确。我国行政领导应该积极向公共领导转型。
15、公共危机的处理并不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
答:错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主体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应对公共危机是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责任。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要求把危机管理的职能整合到各级政
府与
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中。
16、政策合法化指的就是政治正当性。
答:对。不管是合法化还是正当性,关键是政策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所以,合法化的这个法,不仅仅是法律,更是宪法意义上的人民主权。
17、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
答:对。我国宪法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确立下来。
18、一般来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
答:正确。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组织规模越大,包括的成员越多,则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19、社会燃烧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著名学者库姆斯。答:错。是国内的一个学者,牛文元。
20、随着公民知识水平的提升,我们并不需要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答:错。公民知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再完善的危机预案,再
充分的资源储备,还是需要人员的启动才能发挥作用。包括举行定期的危机培训,学习公
共危机管理专业知识、总结经验教训。
三、论述题
1、论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答:当前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不是很成熟,存在一些难点,难点主要表现在:
1.绩效目标的制定存在问题。绩效目标没有把握好标准的高低,绩效目标的制定偏向注重短期目标,忽视长远发展,绩效目标的制定缺乏广泛参与,效果不够理想。
2.绩效指标的设定存在问题。指标设定过程缺乏对环境变量的思考,导致有些地区难以完成,地方政府绩效指标体系中存在“一票否决”指标的设臵不科学。
3.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问题。考核程序没有规范化,容易流于形式;考核方法多为定性,较少定量;考核结果难以兑现;考核过程封闭,缺乏外界监督。
4.绩效管理重评估,轻过程。绩效考核本身的后馈性决定了完整的绩效管理计划应包
括管理过程中的预警指标,而这一点是我国大部分绩效管理计划所缺失的。
5.绩效管理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作为法定依据。公共管理部门在强调提高行政效率时,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政策性指导。
优化公共管理部门绩效管理对策:
1.建立完整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内外沟通协调机制、重视公众满意度的测量、适当调整一级首长的任期抑制政绩冲动。
2.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从立法上确立绩效管理的地位和权威性、颁布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规范。
3.完善公民参与机制。重新定位公民的作用、由公民选择、界定绩效考核对象。4.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估机制。公共机构内部建立完善绩效管理机制,还可借鉴国外思想库发展经验,鼓励发展民间中介评估组织。
5.完善绩效数据收集系统和建设信息公开的电子政府。绩效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是绩效管理必要条件、电子政府建设可作为改善政府绩效管理的新载体。
2、请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阐述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职能模式。
答: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
第二、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第三、坚持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统一于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
第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
第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及我国传统的行政精华,但决不能照抄照搬。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行政职能模式中的重点:
第一、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解决的,让市场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
第二、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实现三大转变:管理范围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转变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管理模
式从“大政府、小社会”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在管理方法上,从以行政方法为主转为以法律方式为主。
第三、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地方政府则需要增强大局意识,更好肩负起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的责任。
第四、理顺政府部门之间关系,健全部门职责体系。进行科学的职能分解和分析,严格按全责一致、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3、怎样理解领导艺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运用?
答: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领导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体现,是行政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而形成的,它属于行政领导方法中创造性、随机性、权变性较强的部分。
行政领导艺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1.审时度势,多谋善断。行政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决策,这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领导水平高低的一个基本标志。因而行政领导者在决策时,必须注重领导艺术的运用,即一切行政决策的制定不仅要建立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基础上,而且要善于识别时机、创造时机、把握时机;在贯彻执行行政决策时要根据情况和条件的变化,不失时机地对原来的决策予以修改和补充完善,以适应变化了的行政环境。
2.善于用人。作为行政领导者,一是要切实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开拓创新的同志提拔到各级重要行政岗位上来。二是要具有宽广的胸襟,正确看待部属的历史表现和现实表现,注重工作实绩,不埋没人才。三是要善于用人,辩证地看待部属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使部属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优势。
3.抓关键。行政领导者要善于分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一般而言,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应抓的关键主要包括事关全局的战略决策、纲领性的行政计划、行政组织的建章立制及行政工作的协调监督检查等重要问题。
4.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做好行政领导工作最关键的因素是做好人的工作,即最大限度地争取和调动相关人员(包括上级、同级、下级和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行政工作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环节。
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在行政领导工作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使主次配合、协调一致,使各方面的工作有重点、有秩序地向前推进。
6.巧妙安排时间。行政领导者是否善于运筹时间,这不仅是个人领导艺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因为时间一旦与具体的工作相结合就意味着机会、时机和效率。作为行政领导者既要珍惜时间,又要善于运用时间。
7.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任何行政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时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有必要的灵活性,即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卓有成效地实现行政目标。
8.适度。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要善于根据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把握最佳适度的领导艺术。这就要求行政领导者说话办事要注意分寸,既要防止急躁冒进,又不能落在时代和群众觉悟的后面。
9.专心务本职。各个行政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职权范围,都应该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超越职权。
4、如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答:第一,继续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切实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2、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政社分开、政事分开,从体制、法制、政策、能力、人才和信息化方面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第二,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第三,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臵。
1、优化行政层级;
2、优化行政区划设臵;
3、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四,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1、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
2、着力建设法治政府;
3、推进政务公开;
4、提高科学决策水平;5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
6、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5、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答:面对现代社会中日益复杂与频繁的公共危机,政府需要在分析公共危机的类型、分级、分期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依托危机领导体制、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公共危机管
理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决策机制、应对机制和善后机制。
一、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建立并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要务,“凡事预则立,不预算则废”,防患于未然。例如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大海啸,就是因为危机预警机制的丧失,信息沟通不力,导致地震后、海啸到达前近两个小时内未向居民发出警报,导致约30万人的极大伤亡。对建立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包括要
1、制定、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制定、健全预案体系;
3、进行信息监测与分析;
4、完善各项基本资源储备。
5、加强公共危机应对的培训。
二、公共危机的决策机制
公共危机是指当组织遇到某种紧急事件或出于某种紧急态势时,为限制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在有限的时间、信息、人力资源等约束条件下,打破常规,以尽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1、公共危机决策的原则。权力集中原则;结果优先原则;短期目标优先原则;强制原则;勇于承担风险原则。
2、基本内容。问题确认、目标排序、方案评估与选择。
三、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
主要包括 有信息报告、先期处臵、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应急结束。
四、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
公共危机的爆发期结束,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过程已完结,其善后管理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恢复与重建、调查与评估、学习与改进。
6、请结合中央或地方某一项重大公共决策,论述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答:例如:2005年8.22煤矿“官资撤股”政策(2005.8.22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强调要认真查处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1个月内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在 “撤资令” 的9月22日大限到的时候,多地没有一名公职人员主动从煤矿撤出投资,而且“大限”日期犹如橡皮筋不止一次地宽限,直到2006年上半年,还有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在发红头文件,称“对今年6月再不从煤矿撤资的官员要严肃查处”。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限令”,都突破了国务院规定的最后期限。严肃的国家政令,在执行过程中,变成了可拉可伸的“橡皮筋。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决定因素,包括政策的合法性,政策的合理性,政策的可行性。
(二)政策资源因素,等同于政策执行条件。是指政策执行中所具备的主观条件。政策资源的运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从制定到执行,都面临着如何配给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问题。
(三)政策环境因素。政策环境是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以外的社会和自然因素的总和,是公共政策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公众态度,执行机构的态度,政府的整合程度,公共管理部门的威信,都是影响政策执行效力的主要因素。
7、联系实际论述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
答:公共危机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高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其影响范围广大,对生命、财产、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对社会秩序形成巨大冲击,超出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从而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要想进一步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意识。目前,我国在社会领域和政府管理层面上,危机意识尚显薄弱。在事件开始出现苗头时,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应迟钝,对一些明显可能成为危机的问题缺少详细的预警分析,导致政府处理危机事件往往是撞击式的被动反应模式。因此,各级政府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管理的起点,也是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级政府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视危机为开放社会的一种必然现象,是复杂的现代社会系统的常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时刻保持敏感度。其次应创造一种危机管理的文化与环境,加强教育与训练。提高对危机风险源的警惕性,提高处理技能以及在危机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把危机管理意识灌输到全社会,对普通民众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提高社会的成熟度,从而增进社会抵御突发公共危机的整体水平。
2、健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我国目前灾害法和紧急状态法仍呈多元分散态势,针对不同的危机种类基本上都制定了各行业各部门独立的应对性法律法规,但其往往只适用于某种特定危机状态,无法应对复杂的公共危机,从而导致政府在处理不同危机事件时所根据的法律依据有所差异,采取的应急措施也不尽一致。为了使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制化,使危机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必须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制定全局性危机管理法律,健全专门性危机管理法律,并建立一套成熟的危机日常管理体系及相关法律支援,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行政应急法律制度。通过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建设,对全国危机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危机管理常规化,将危机应急管理纳入法治轨道。
3、建立统一的常设性的危机应急管理专门机构。中国长期以来采用分部门、分灾种的单一灾情救援体制和危机管理模式,并没有一个独立、常设的危机管理协调机构,对复合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显得效率较低,而且不能把危机的前期控制纳入政府长远的战略规划与日常管理中,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危机缺乏宏观性的总体考虑。相比之下,西方国家依据各自的国情,相继建立了适应本国危机管理的专责管理系统(见表2)。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个常设的、专责的危机应急管理机构,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对各类危机开展分析总结工作,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上制定长期的反危机战略和应急计划,并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工作,加强其协同运转能力;在地方层面上建立起与统一应急管理机构相对应的对口管理部门。这样一来,以后再遇到突发情况,就由专门的政府机构来应对,而不是临时搭建一个班子,通过统一有效的管理,形成合力,提高应急处臵效率。
4、建立危机应急管理的社会共治模式。国家公共危机管理强调的是政府的责任和反应能力,但就危机来说,它考验的是整个国家、社会的整体应对能力;面对危机,单靠政府的力量去控制和化解显然势单力薄。因此,政府应与社会各阶层展开全方位合作,建立危机管理社会共治模式。通过加强危机教育,培养大众和企业单位的危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自救互救知识,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局面,使公众与政府同心同德,休戚与共。
5、完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时,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迅速上升。透明度越低,危机发生的概率越高,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必须依托统一的信息系统,因此政府应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危机应急管理中,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管理和发布系统,形成即时的危机反应网络,迅速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加强有害信息的监控和管理,掌握有益信息的发布时机,在危机前防患于未然、预防危机,在危机中区分轻重缓急、及时处理危机。为了控制危机事态,稳定社会秩序,避免社会恐慌,政府必须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塑造开放的信息通道,及时、公正、充分的披露信息。通过公众与政府的有效沟通和信息交流,防止信息的误传和谣言的传播,使公众保持情绪稳定和理解,并提升政府公信力,树立负责任、透明的政府形象。
8、试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答:答: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共有三大类,即政策决定、资源和执行环境。
一、政策决定因素。是指经由完整的法定程序,由法定的公共权力主体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并昭示公众的、关于某一特定政策问题的具有社会公共权威性的规定。这种规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联系实际举例)
二、政策资源因素。是指政策执行中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大体可分为:执行经费、执行人员、执行机构、执行保障。(联系实际举例)
三、政策环境因素。是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外的社会和自然因素的总和,是公共政策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其中社会因素主要在公众关系和对政策执行的整合程度(公众态度、执行机构的态度、政府的整合态度、公共管理部门的威信等),以及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利益集团、国际势力)。自然因素主要在自然条件的突发性变化。(联系实际举例)
9、联系实际谈一谈为什么要进行行政改革?
答:
(一)行政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促进世界向着和平方向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能。为此,政府必须对传统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变革,以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各国政府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行政改革成为当代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二)行政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行政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如果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行政改革能增强政府管理活动的公开性和民主性,扩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较好地调节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行政改革是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当代行政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目标,需要行政职权合理划分、政府职能的科学配臵、组织机构的精干高效、制度的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而这一切需要通过行政改革才得以实现。不进行行政改革,旧的行政弊端无法克服和消除,新的行政体制不能形成和运作。因此,行政改革是促进和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及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与重要手段。
10、请结合实际评述我国当前财政体制。
答:
(一)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二)财政体制是指国家通过规定各级政权管理财政收支的权限和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据以处理国家各级政权之间,国家与企事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管理制度。它是国家财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制度。
(三)分税制财政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划分税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自税收权限、税务机构和协调财政收支关系的一种制度。我国实施以分税制为核心内容的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划分中央、地方的支出范围。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2.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主要有关税、消费税、进口产品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企业所得税等;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主要有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等;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主要有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平均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4.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为顺利推行分税制改革,实行分税制后,原体制分配格局暂时不变,过渡一段时间再逐步规范化。自2003年起,所得税不再按归属划分,而改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四)财政体制的原则
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财政。这是我们确立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也是由我国经济制度决定的。
第二,财政管理体制必须与国家政权结构和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第三,财权与事权统一,权与责要结合。
11、联系实际论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理念,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曾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能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
制度。《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极大地丰富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标的内涵和要求。这个提法,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是现代国家所特有的一个概念,是在扬弃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基础上形成的。首先,它凸显了政权的管理者向政权的所有者负责并可以被后者问责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其次,它强调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等多种力量合作管理的重要性。最后,它把增进公共利益同维护公共秩序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实现这两个目的的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最重要的体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普遍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实现可持续的稳定。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衡量标准至少有4条:一是民主化。人民成为国家政权的所有者,能够通过合法的渠道直接地或通过自己选举的代表参与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并拥有追究责任者的制度化手段。二是法治化。国家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国家治理的行为,都应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进行;国家公共权力的运行也应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规则和程序之治要代替人治。三是文明化。国家治理应是“更少的强制,更多的同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多的对话协商沟通合作,更少的独断专行”“更多的激发权能,更少的排斥和歧视”。四是科学化。各类治理主体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他们履行各自功能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提高,执政党和政府机关协调其他治理主体的能力、进行战略和政策规划的能力不断提高等。
国家治理体系作为一个制度体系,包括了经济治理、政治治理、社会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政党治理等多个领域以及基层、地方、全国乃至区域与全球治理中的国家参与等多个层次的制度体系。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来说,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举世公认。
中国已经进入了从现代化的早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迈进的新的历史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浪潮有力地冲击着现有的国家治理体系并挑战着当下的治理能力,社会大转型推动着国家治理的转型和现代化。
首先,现有的政府强势主导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消极管控的维稳模式遭遇困境难以持续,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的稳定迫切要求国家治理转型。其次,相当数量的资源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仍然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地方、基层、企业、民间组织的自主权和自由活动空间不足,自主创新的环境不容乐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不足。最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导致人的现代化,从而不断推动国家治理制度的现代化。随着义务教育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青年人群参与政治的愿望和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接纳政治参与方面的制度容量上以及人们对更高水平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期望中,现有的国家治理体制还难以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主导的现代化模式使得党和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处于关键位臵,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没有国家治理的转型和现代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现代化就难以进一步深入推进;不推进国家治理改革,市场化改革也难以走向深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说明我们现存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相对落后,跟不上社会现代化的步伐。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积极回应,若无这种回应,则可能出现全面的、系统的国家治理危机甚至导致国家治理失败,现代化进程将因此而中断。
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既改革不适应实践要求的体制机制,又不断构建新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
为此,《决定》就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总体部署,并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从统治、管理到治理,进而实现善治,是一次巨大的突破与超越,目标已定,决心已下,步伐已迈出,打造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发展成果必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2、案例分析题。
农药瓶清理就是我的“一号工程”
—— 一位镇党委书记的自述
在洞庭湖畔的湖南华容县万庾镇,有一支身穿橙色制服、蹬着三轮车的“乡村保洁队”,他们每天穿行于田间地头,负责在全镇范围内收集废弃农药瓶、废弃电池等生产生活垃圾。乡亲们提到这支“乡村保洁队”时都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说,“乡村保洁队”的“队长”就是万庾镇党委书记蔡智。半月谈记者找到了这位在同事眼中有些“特立独行”的镇党委书记。以下是蔡智的自述。
2006年8月,我出任万庾镇党委书记。上任之初,我也和其他“新官”一样,满脑子想的是“干大事、谋大局”。
直到2007年4月,我到长沙看望一个患病的老同事时,一切才发生了变化。那一年,万庾镇敬老院院长张善坤因鼻癌住进了湖南肿瘤医院。身体强健的老张此时如同一棵风中枯木,被病魔折磨得形销骨立。这次探病的经历深深地震撼了我。离开医院前,我特意请教了肿瘤医院一位老教授。教授和我讲了许多与癌症有关的知识,这位教授告诉我,目前农村癌症多发与环境污染关系极大,尤其是农村随处可见的农药瓶。农药残留的危害不仅从长沙回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没想到平时见怪不怪的农药瓶危害竟至于斯!几天后,我就召开了一次全镇干部大会,决定发动干部们在全镇范围内搞一次入户调查,调查的主题就是农药瓶。为摸清情况,我们在走村入户摸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了125户农户进行农药使用情况的全程调查。最后出来的调查结果说出来吓你一跳。根据对125户农户的农药使用状况调查,有80%以上的农户反映,在打完药后就随手将药瓶丢弃,根本不做任何处理。根据实际情况推算一下,全镇6.6万亩耕地一年产生的农药瓶就有80万个。后来,我又让镇卫生院调出了自2003年以来的新农合资料。结果显示,从2003年到2006年,在一个小小的万庾镇,癌症发病竟有147例,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其中大部分又是与食物、饮水直接相关的食道癌、肝癌等。摸清了情况后,我和同事们一合计,决定必须把清理农药瓶作为镇里的“一号工程”来抓。我们很快成立了万庾镇清理农药瓶的行动领导小组,由我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我觉得清理农药瓶是件大事,不能只限于万庾镇。2007年底,在华容县人代会上,我联合了全镇人大代表,向全县发出一份“倡议书”,呼吁全县所有乡镇行动起来,将农村农药残留整治列入议事日程。下一步,我还打算在万庾镇搞好“四清工程”,就是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清洁能源。只要我还在镇党委书记的任上干一天,农药瓶清理就是我的“一号工程”,保护好农村的环境就永远是我眼中的“头等大事”。
请对该案例中镇党委书记的领导行为进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