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复习题(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9:2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管理学复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第一篇: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1、什么是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

2、行政管理学学科具有哪些特点?

1)综合性——即它是交叉的、丰富的、广泛的。这一特点是由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广延性所决定的。

2)实践性——即它是实际的、应用的、具体的。实践性是行政管理学的生命力和效用性的基础。

3)系统性——即它是整体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政府是一个按照一定法则建立的、有着一定结构和序列的组织系统,其管理功能和行政活动或行政行为是按照一定法则相互联系开展的,进而产生整体效应。

4)技术性——即它是方法的、工具的、手段的。公共行政学就是一门建立了众多的研究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科,并形成了方法论方面的综合优势。

5)发展性——即它是动态的、进步的、创新的,国家行政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变的。

3、什么是帕金森定理?彼得原理?

4、试述行政管理学的历史演进?(笔记)

5、什么是行政职能?它的构成是怎样的?(笔记)

行政职能,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种职责在总称。

构成:1)基本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5、什么是行政权力?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行政权力的涵义: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古德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立法------政治

行政(执法)、司法------行政

7、行政权力的特征6’

1)公共性。它的运作集中体现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活动,其目的在于提供公共物品、维护公共利益。

2)手段性。行政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必须执行赋予它权力的公民或国家立法机关的意志。

3)自主性。行政权力的自主性首先是其相对独立的特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相对于社会权力的独立性和相对于统治权力的独立性。

4)一元性。行政权力的一元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一个国家内,拥有和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系统只能是一个;其二,在一个国家的行政系统内部,只能存在一个权力中心,首长负责制是一般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原则;其三,行政权力的一元性还表现在行政权力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不可逆性,即行政权力运行的单向性。

5)时效性。行政权力主要是要有效地执行国家意志,以迅速实现公共利益。所以,时间就成为行政权力结构中重要的坐标,效率也才成为行政权力所追求的直接目的。注重时效是行政权力明显的特征之一。

6)膨胀性。行政权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即自我膨胀特性。这种特性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行政权力的自然增长,由行政权力的结构功能正向发展所决定,属正常状态;另一种是行政权力的恶性膨胀,就如帕金森定律和彼得金字塔原理所揭示的那样,属异常现象。

8、简述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司法权力、政党权力的区别? 行政权力和其他政治权力的关系

1)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同属国家权力;区别在权力的性质和作用结果、功能和价值原则。

2)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同属国家权力;区别在权力运行方向、主体在权力体系中的独立性、权力的作用和功能和权力的价值原则。

3)行政权力和政党权力——属于国家权力与其他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区别在于权力目的、结构、合理合法程度、客体和手段。

9、什么是行政国家?

在行政制度充分发展的国家,行政事务、政府职能、官员制度都相当发达,以自由裁量权、委任立法权和行政司法权为主要内涵的行政权力扩张,使得国家活动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何认识“行政国家”现象呢? 首先,行政国家的出现,是大工业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生产力迅速提高所导致的结果。

其次,应该看到,与行政国家现象相伴而生的行政越权现象,是在行政权力增长过程中自身的恶性膨胀造成的。

最后,必须强调指出,行政权力在由“守夜警察”的消极身份转变为社会积极干预者身份的过程中,其本质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10、简述21世纪/本世纪行政权力发展的趋势

1)权力结构的扁平化

行政权力扁平化的主要表现是:上下级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权力距离日渐缩短,权力中心逐渐下移,尽可能地缩短决策链以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迟问题,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以提高施政效率,最大程度地面对权力客体以体现便民原则和人本价值。行政权力扁平化实质上是一种动态化的权力结构状态,其影响力更多来自知识、信息、人格和社会资本。

(二)权力分配的均等化

权力均等化是组织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在行政管理中它意味着更广泛的权力分配,就是在行政权力分配过程中更加突出公平和均衡的价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机会均等的原则,扩大公众在从事公共服务、管理自己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参与权,让权力有更多的人执掌,适当增加人性化社会因素在权力资源中的比重,形成决策民主化、沟通网络化、管理分权化的权力模式。

(三)权力行使的共享化

行政权力共享化首先是一种包容意识,即对社会多样性的兼容;行政权力共享化更是一种伙伴关系,即政府、民营部门和民间社会的有机结合;行政权力共享化还体现为参与施政,即公民对于公共管理活动的直接参与。行政权力的这些共享机制是弥补其因等级化运行而发生衰减的重要方式,其效果是在分享过程中实现增权,加强治理能力。在丰富的内涵当中,行政权力共享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伙伴关系。

(四)权力运行的透明化

权力透明化是权力共享化逻辑的必然结果。行政权力透明化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设计,它集中表现为在法律制度框架内的政府信息公开化。

行政权力透明化至少有三个基本方面:一个方面是作为权力主体的政府信息公开化,即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公开信息,并以低成本传播信息;另一个方面是作为权力客体的公众依法享有信息自由权利和表达自由权利,这里包括寻找、接收与传播信息的权利;再一方面是权力载体的电子化,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作为权力运行透明化支持条件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和网络传递本身也成为权力运行透明化的基本要件。

(五)权力约束的法治化

约束行政权力的根本出路在于法治化。现代法治首先意味着政府守法,并意味着政府尊重公民权利和自由,更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限制行政权力,用宪政制度和法治原则对行政权力的发生、配置、行使、监督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制约。

.联合国《新千年第一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草案》在把良治作为理想目标时,又对良治内涵进行了勾勒,指出“良治包括法治、国家制度有效性、公共事务管理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尊重人权以及所有公民在影响其生活的决策方面之参与。

(六)权力价值的合意化

.以人为本的行政权力就是合情化、合理化、合法化有机统一的行政权力,简言之就是合意化的行政权力。具体而言,行政权力的合意化表现在三个主要方面:

1)合意化意味着行政权力合法性的进一步增强,摒弃单一的工具理性,做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并重,以公共理性为基础;

2)合意化意味着行政权力共识机制的形成,认定公共利益是公民与政府共商形成的社会共识,而非由行政主体单方面判定;

3)合意化意味着行政权力回应性的增强,行政主体主动、积极、程序化、制度化地对行政客体的要求做出反应,最大限度满足公民需求。

11、简述行政权力分配的途径?

1)逐级授权。较高层次的行政主体授予下级行政主体以一定的责任与管理权限,使下级行政主体在上级的监控下获得某种自主行使的权力。

2)权力下放。行政权力一旦下放后,上级行政主体只做一般原则上的指导与检查,不过多干涉下级行政权力的具体行使。

3)权力“外放”。解决行政权力主体和社会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4)地方自治。这是中央和地方之间行政权力分配的特殊方式。

12、什么是行政授权?它包括哪三个基本要素?

行政授权是行政组织内部上下级机关把某种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以便下级能够在上级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

行政授权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1)指派工作任务 2)授予行政权力 3)承担工作责任

13、简述行政授权方式?

1)根据行政工作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上级行政主体的管理水平和下级行政主体的管理能力等综合情况,可将行政授权划分为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制约授权和弹性授权等方式。

充分授权,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决定行政方案,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分为柔性授权、模糊授权、惰性授权三种情况。

不充分授权,也叫特定授权、刚性授权。上级行政领导不能负起主要责任,下级行政主体被授予的权力是有限的。

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采取复合授权方式,授权者离不开助理的协商和帮助。弹性授权,亦称动弹授权,是指在完成同一项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方式。2)根据在授权时所利用媒介的不同,行政授权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基本的方式:书面授权和口头授权。当然,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行政授权所使用的信息传递介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3)根据授权的合法程度和规范化、程序化的程度,行政授权还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正式授权和非正式授权。

正式授权,是指下属行政人员根据其合法地位获得相应职权的过程。

非正式授权,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下属工作人员厌恶正式程序,或不愿意遵守规定的程序,甚至抵制正式的授权。

14、简述行政权力行使的基础和手段?

(一)行政权力行使的基础

1)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结构性权力。结构性权力即组织权力,其基础是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和组织分工,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地位差异。

2)制度规则:制度性权力。这种权力的基础是行政组织结构所赖以运行的制度规则、制度安排,也包括一些程序性规范和行为准则。

3)报酬性权力。报酬性权力起源于交换的不平衡性,此种权力的基础是行政主体对于资源的控制,而这些资源又正是客体所希望得到的东西。

4)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的基础是行政组织所拥有的威胁和惩罚手段。

5)象征性权力。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象征性的符号资源可以成为行政权力的基础。构成这种基础的资源包括风俗、伦理、舆论、宗教及意识形态等文化精神方面的因素,也包括语言、仪式和氛围等行动方面的象征性因素,还包括徽标、建筑物、设施设备等物质方面的象征性因素。

6)知识性权力。知识性权力来源于专业、技术和信息等知识性资源,集中体现为专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故也有人称之为专家权力或信息权力。

7)关系性权力。关系性权力的基础是与行政主体相关的人际关系、社会网络、非正式组织等,这种资源是行政权力运行的重要社会资本。

8)人格性权力。人格性的行政权力取决于具有充任行政主体资格的个人。他们的才能、品德、智慧,处事风格、技巧、作风等,甚至体格特征,都可以构成一种影响力使客体服从。人格性权力集中体现为个人魅力。

(二)行政权力行使的手段

1)权力压力: 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行政主体会运用强制性权力基础,通过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力量,以威胁、限制和恫吓等形式,让行政客体在物理、生理和心理上不可或缺的需要遭到破坏,或处于危险境地,而行政客体要保证其自愿选择和行为的能力,又离不开这些需要。这样,当行政客体不得不满足的需要到了被剥夺的危险境地时,权力的压力就开始起作用。

2)权力控制: 权力控制是行政主体通过结构权力和制度权力资源,以行政法规、命令、指示、规定、章程、要求等形式,按照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明示,要求权力客体依主体的愿望行事。

3)权力操纵: 权力操纵是指行政主体通过限制信息供应、进行信息误导或蒙蔽性宣传等手段,隐瞒或部分隐瞒事实真相及行动目的,从而影响权力客体,并使权力客体采取行动以满足权力主体的意愿。

4)权力诱导: 如果行政主体提出呼吁或劝告,并提供相应的理由和诱因,行政客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经过自主思考或独立估量之后,接受行政主体的意见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那么,这种权力运作就是成功的诱导方式。

15、什么是行政权力行使的程度?

行政权力行使的程度:客体对主体服从的程度。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服从主体命令的客体数量;2)权力主体能够控制的权力客体活动领域的数量和范围;3)权力主体发号施令在权力客体那里遇到的阻力的大小。

16、影响行政权力行使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1)行政权力目的与手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2)行政权力的强度。

3)行政客体的潜在能力问题 4)行政权力作用的范围 5)行政环境问题。

17、试述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负效应及其克服的途径?

(一)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负效应: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违背公共利益和行政根本目的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第一,利益倒错,公仆变成为主人。第二,权力角逐,手段变成为目的。第三,权力僭越,职权扩张为特权。第四,传统惯性,导致权力滥用。

(二)建立一系列行政权力的制约机制——他律机制与自律机制

他律机制在行政权力制约机制中带有根本性质。他律机制也就是其他政治权力以及行政客体对于行政权力主体的制约,这主要包括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等行政权力之外的国家权力的监控、政党政治权力的监督、舆论权力的监督、公民和公民集团的监督等多种形式。要通过法律制度形成一套规则体系,并形成发现违反规则和纠正违反规则的机制。

自律机制,即行政权力自身所应具备的防范措施与制度等,这主要包括利益协调机制、行政责任机制和行政伦理机制。自律机制必须是建立在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之上的机制,自律机制还必须和他律机制有机结合起来,行政权力才能真正得到制约,其行使也才能真正符合于公共利益,从而达成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和谐之目的。

18、什么是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一)行政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狭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广义包括国家立法、司法等机关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也包括企业、事业及社会团体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

(二)行政组织的特征

1)政治性。政治性是一切国家组织的共同属性。对国家行政组织而言,政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阶级性。②决策性。

2)社会性。社会性由国家的社会职能所决定,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所承担的社会一般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它也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①服务性。②管理性。

3)权威性。权威性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强力和契约关系为基础,并以宪法、法律和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权威性有两个昀突出特点:①约束性。②强制性。

4)法制性。法制性的基本涵意是“依法行政”,具体说来,又可以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①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建设的法制性。②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制性。

5)系统性。系统性是说国家行政组织具有极强的整体性,其权力关系、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具有上统下属、上下贯通、左右联系、纵横交错、头尾相结、政令归一的特征。除整体性之外,系统性还有两个突出特征:①结构性。②有序性。

6)发展性。发展性是说国家行政组织适应社会历史的进步,相应改变组织自身及社会管理行为的特征。这可以作两点理解:①动态性。②适应性。

19、简述行政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

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状态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

1)法规制度健全。法规制度健全与否是行政组织健全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法规制度不仅是国家行政组织实施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使其行之有效的根本保障。

2)组织目标明确。目标是一个由总目标与分目标、原则目标与工作目标组成的目标网,各个行政机关都以目标为导向寻求自己在组织大系统中的位置和发挥应有的功能。

3)人事调派恰当。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公共人事政策,识才和用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招揽俊才为政府工作,进而通过不断的新陈代谢和培养提高,形成政府高效能所必需的合格人才群。

4)权责分配合理。权责分配合理则是指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通常情况下,权力与责任成正比关系,即权愈盛责愈大,反之亦然。

5)财物数量适中。财物是行政组织的一大要素。行政经费是财物的核心问题。“适中”是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机关、层级有不同的含意或标准。如何规定和使用财物,是立法和政府经常面临的问题。

6)运行机制有效。通过规范、目标、分工、程序、反馈、监督等因素的有机配合形成内在的运行机制,并通过机制的有效作用保证组织行为的有效性,进而实现社会目的。

7)行为方式优化。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是通过一定的行政行为方式来实现的。优化行为方式,即从时空和管理对象的条件出发选择行政行为方式,是公共行政管理的一项原则。

8)价值观念整合。价值观念是关于是非、好坏和期望的综合观念形态。对国家行政组织而言,价值观念整合表现为政府公务人员对组织的共同感受、一致态度,即认同感,共同的信念、责任和利益是价值观念整合的基础。20、简述行政组织产生的依据?

国家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依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宪法;法律;行政裁量权。1)宪法:宪法是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基础;

2)法律:现代国家一般都有关于国家行政组织的专项法律,其中就以国家行政组织法最为常见。法律关于行政组织的规定大致又可以分为三类情况:一类是明定设置,另一类则由政府行使创议权,再由法律加以确认;

3)行政裁量权:即政府根据需要,自行裁定设置与否。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政府根据法律特别授权自行设置某些组织,二是政府根据法定职权建立某些机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基本职能部门的设置需要依据法律,行政裁量权通常只适用于某些委员会、临时机构或过渡性行政单位。

21、简述行政组织的种类?

按照各种机关的职权和管辖范围,行政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首脑机关。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是行政组织的中枢或统率,是政府效能的关键。

2)职能机关。亦称本部机关或运作机构或实作机构,是隶属领导机关或行政首长之下、执掌一定专业行政事务、由本身或督率其所属机构实际实施的机关。在我国,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办及直属局,地方政府所属各厅、局、处、科,均属于职能机关。

3)幕僚机关。亦称辅助机关或办公机关,通常指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关。其典型存在形式是各级政府的办公厅(室)。

4)咨询机关。亦称智囊机关或参谋机关,是一种现代政府的组织形态,通常指汇集专家学者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的专门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论证和较佳政策方案的行政机关。

5)派出机关。是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派出机关不构成一级政府行政机关,其权力是委派机关的延伸,因而以委派机关授权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为转移。

22、什么是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1)管理幅度。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科学合理的管理幅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取决于管理机构的合理程度以及物质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并与管理层次密切相关。

一般说来,决定组织管理幅度宽窄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性格、知识、专业、技能、才干、精力、经历、经验、习惯、性别、年龄、动机、作风等;(2)组织的正式规定,如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程序、纪律、责任、待遇、惯例以及技术设备、氛围、人际关系、权力的集中程度等;(3)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社会对组织的需求、社会道德风尚及意识形态以及与组织有关的家庭或家族意志等。

2)管理层次。管理层次也称管理层级,是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管理层次是以人类劳动的垂直分工和权力的等级属性为基础的。因此,管理层次的划分,不但取决于组织劳动分工的需要,而且取决于组织权力构成的需要。国家行政组织通常都是金字塔式结构。

23、什么是首长制和委员制?什么是分级制与分职制?什么是分权制与集权制?

行政组织体制即行政组织类型,通常指行政组织备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的法制型态。分为三种类型:

(一)首长制与委员制——权力归属和运用完全不同的两种体制: 1)首长制。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2)委员制。行政权力交由若干人组成的集体共同负责,并集体承担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二)分级制与分职制——纵横相交、相辅相成的两种体制:

1)分级制。.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各个层级的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的一种组织体制。

2)分职制。.横向划分部门的组织体制。分职制的特征,是将组织一定层级上的职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平行的、不相统属的机关去完成。

(三)分权制与集权制——行政权力的集中程度存在较大差别的两种体制:

1)集权制。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下级处于被动服从和严格受控地位,其行政行为基本上取决于上级指令的一种组织体制。

2)分权制。将行政权力较多授予下级的一种组织体制。其特征,表现为行政下级在其管辖权范围内、名义和实际上都享有主动采取行政措施的自主权,上级除负监督责任外不横加干涉,而由下级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其是。

24、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国家行政组织即政府组织,其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就国家的政治生活、法律生活和社会生活而言,它是通过国家的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就行政现象和管理行为而言,它则是政府通过行政法规和方针、政策所确认和实施的。概括起来说,我国国家行政组织所遵奉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民便民的原则。这是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第一的和昀高的原则。违背了这一原则,也就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2)完整统一的原则。完整,既指各种行政行为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应当完整,也指国家行政组织的结构应当齐整划一,统一则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所特有的层级节制的组织关系,应当事权确实、上下贯通、政令归一,同时按照各自的职守和功能实行有效的协作和配合,共同实现国家行政组织的大目标。

3)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用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以确认和规定。

4)精干效能的原则。精干是指国家行政组织的一种数量状态,其内涵是指以较少的机构、人员和财物投入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效能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有效的程度,或完成国家行政管理目标的能力。

5)依法行政的原则。其核心,是要建立法制观念,培养对法制的遵从。依法行政就是要遵从宪法和法律对国家行政组织的宗旨、地位、权力、职能、预算、编制、机构、程序等的规定,并自觉接受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依照法的精神、原则和条款实施行政管理。

6)适应发展的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含意:其一,根据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而相应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和欧务活动方式,其二,根据社会进步和不同时期的特点相应调整行政机构和行政手段,其三,以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设计未来。

25、简述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一)组织变革的动力

1)环境。组织的变革常常是由其环境变化引起的,比如,政治格局、独律规范、伦理道德、经济发展、文化观念、民族意识的改变等。

2)目标与价值观。目标是价值观的产物,也是组织战略的凝聚点。因此,价值观和目标的变化将改变组织的行为方向或行为方式,引起组织的变革。

3)技术。技术水平和技术手段是区分组织技术程度的标准;组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组织在改进技术方面所作的努力将对组织产生广泛的影响,组织分析技术将对组织变革产生推动作用。

4)结构。组织结构的任何改变,无论渐进式还是突变式,都是组织变革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新建、重建、改组、合并、裁减、撤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政权力的再分配或职位的重新设置等。

5)管理。第一,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组织变革的不可缺少的实施条件,第二,管理本身就是昀经常、昀重要、昀直接的变革动力源。由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发动的变革在组织中是司空见惯的,变革也正是组织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

6)社会心理因素。这主要指组织成员的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相一致的群体效应对组织变革的推动。组织成员不满现状和要求变革的意愿常常表现为意见、建议、方案、呼吁、消极抵抗等行为,并以此来促成或加强领导阶层变革意识。

7)专家和专家群体。他们不一定是组织的正式成员,也不一定拥有固定的职权,但他们的丰富和优越的系统知识、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对组织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途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而这正是变革所必需的。

(二)变革的阻力。阻力是动力的对立面,有动力就有阻力。这种矛盾现象来自组织及其成员的两种不同的需要和追求:既需要稳定性,又需要变革性。变革的阻力主要可能来自以下方面:

1)利益差别。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变革结果对不同社会行为主体的不同影响。对一定的社会行为主体来说,如果变革恰恰是自身所忌讳的,那么,对变革持消极、冷漠和反对的态度就是很自然的。利益差别主要包括权益、地位和既得经济利益等。

2)习惯性。习惯性是对一定工作方式和环境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或某种较为持久的认同。习惯性的力量常常是巨大的,它对变革的阻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职业认同感,二是对变革更新的潜在在的不安全感。

3)认知。这主要表现为由于对变革的目的、方式、后果的不完全的、模糊的、主观臆测的

了解和理解,而对变革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合情合理的、实事求是的变革宜传,是变革成功的重要条件。

26、简述行政组织成功变革的一般条件?

1)组织所面临的情境压力已将组织推到非改不可的境地,除非变革,组织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2)有计划的变革必须由组织管理部门来制定系统的规划和模型,这一规划和模型既要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又要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并且要同是考虑到目标、结构、技术、知识、态度、行为等诸方面的因素及其综合效应,还要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作昀佳的配合。3)负责考察组织历史、现状和设计未来的人必须对变革承担责任,他们必须了解职工的需要并把需要昀终反映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来。

4)为避免重大失误破坏变革的进程和打击人们对变革的信心,应当首先在小范围进行变革实验,待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后,再向大范围推广。

5)必须从组织外部引入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以帮助组织内的人们开阔视野、活跃观念、启发创新思维,从而找到改善组织状况和提高组织效益的新途径。

6)组织各级领导层和变革的主持者应当经常收集他人关于变革的新想法,并将自己关于变革的新想法介绍给他人,以实现互相促进;同时,组织的管理阶层要始终如

一、坚定不移地肯定人们的变革热情,支持人们为提高组织效益而做出的任何努力。

7)组织的管理人员应当准确而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变革的阻力,了解和把握主要矛盾所在以及各种阻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阻力的性质和主要表现形式正确地选择克服阻力的方法,以有效而巧妙地克服阻力,推动变革的不断发展。

27、什么是人事行政?现代人事行政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达成其职能、推行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制度、法规、方法和手段等,对其所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发展趋向:

1)对政务官和业务官进行分类;

2)由以恩赐官僚制和分赃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向人才主义和功绩制为基础的现代人事行政演化;

3)人治式人事行政发展到法治式人事行政; 4)人事行政的范围不断扩大;

5)在管理方法上,从经验管理发展到科学管理; 6)从只重视通才发展到通才与专才并重。

28、简述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具有以下7个基本特征:

1)实行职务常任。把公务员从事的公务工作当作一种职业性工作,不随政党选举的更迭而进退,无过失即可长期任职,不得被随意辞退。

2)公共权力依附于公务职位。公务员的权力大小是由公务员所在职位决定的,权力不随人走,公务员只能利用所在职位赋予的权力来完成本职工作。

3)贯彻用人唯贤原则。用人根据才能,而不是依据个人背景和人际关系,保证人们具有均等的任官机会,公开竞争考试,按考试成绩择优录用。

4)实行功绩考核制。严格按照工作任务等较为客观的标准来确定公务员的工作成效,并以此作为决定公务员升降和奖惩的参考。

5)对公务员进行统一管理。由全国统一的公务员人事管理机构,依据全国统一的公务员法规和政策,对各部门的公务员实行直接或间接的综合管理。

6)注重专业技术人才。把是否具有现代公务职位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作为录用公务员的重要标准。

7)讲究职业道德。要求公务员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增强荣誉感和责任心,要忠于国家、廉洁奉公、严守机密、克制言行、不参加任何经商赢利活动等。

8)政治中立。

29、西方公务员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得到确立的标志:①常任的职业公务员制的建立。②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制的建立(最重要的标志)。30、什么是职位分类?

把公务员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业务内容、简繁难易、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以此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依据,这就是职位分类。

31、简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公务员制度主要包括:

1)职位分类制度——我国目前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以规范的职位分类为取向,同时,又兼顾了现阶段我国公务员职位内容和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尚不定型的现实,具有过渡性质。我国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序列。

2)新陈代谢制度——考试录用、交流、辞职、辞退、退休等 3)激励约束制度——考核、奖励、处分、职务升降、回避等

4)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培训、挂职锻炼、工资、保险、福利等

32、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1993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并于1993年10月1日生效施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确立。

33、简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和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相比较,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在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维系稳定的行政体系。而西方公务员制度则是针对资产阶级“政党分赃制”的弊端而建立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维系稳定的行政体系;

第二,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而西方公务员制度则标榜“政治中立”和“价值中立”原则,强调公务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

第三,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西方公务员制度则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与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相比较,我国新的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主要有四点:第一,体现了分类管理原则;第二,建立了新陈代谢制度;第三,强化了激励竞争机制;第四,健全了廉政勤政约束制度。

34、什么是行政决策?行政决策包括哪些类型?

行政决策: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所谓决策类型,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决策所进行的分类。

目前常见的分类主要有:1)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经验决策是相对于现代科学决策而言的,主要是指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或者说凭经验进行决策。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所解决的问题是重复出现的那类决策,又称之为常规决策或重复性决策。3)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这样一类决策: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只受一种自然状态的影响,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提出各种具有确定结果的方案。4)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战略决策是指那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5)单项决策与序贯决策。单项决策又称静态决策,它是有关解决某个时期重大问题、提出总任务的决策以及解决有关某个时点状态存在问题的决策的总和。

35、简述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任务?

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有四大任务:

1)组织领导整个决策过程。当行政管理过程一旦出现问题时,行政决策枢纽系统便着手组织有关方面讨论问题,要求信息系统收集相关信息,并向决策咨询系统提出相应的决策咨询。

2)确定决策目标。行政决策的目标也是由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来确定。因为作为行政系统的领导者,它昀清楚应该把行政决策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它有权力决定行政决策应该达到或必须达到什么目的。

3)选择决策方案。这是决策枢纽系统的重要任务,也是它与信息系统、咨询系统、的区别之所在。

4)监督决策的执行。决策枢纽系统为了保证其所作出的决策不至于在执行过程中被耽误或被扭曲,就必须对执行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此外,决策在执行过程中也还有需要修正的地方,甚至还有待于追踪决策。决策枢纽系统只有在检查、监督决策的执行情况时,才能进一步发现问题,确定新的目标,寻找新的方案,完善原有的决策。

36、简述行政决策信息系统的任务?

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决策者收集、处理和传输信息,它是决策体制中的“神经系统”,对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收集、处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所谓收集、处理信息的及时性,是指收集、处理信息速度快,对于时过境迁且不能追忆的信息做到当时记录。

2)提供制定方案的依据.决策方案的提出都是以比较准确、全面的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将比较全面、准确、及时、适用的信息传输给决策中心,这就使决策中心有了制定方案的依据。

3)帮助进行方案比较和选优。现代决策信息系统要求以电子计算机系统为基础,能够满足现代公共管理对管理效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计算、评估的要求,能够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提出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并能迅速地帮助选择昀优方案。

4)控制决策和计划执行的昀佳状态。行政决策一旦做出,就必须编制具体计划,加以实施。信息系统不但能够为决策提供比较全面、准确的信息,而且能够控制决策实施和计划执行的要求,从而能使决策的实施和计划的执行处于昀佳状态。

37、简述行政决策咨询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所谓行政决策咨询系统就是指为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组织系统。一般说来,为政府服务的咨询机构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府管理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不能不在为其服务的智囊机构上有所反映。这种反映主要表现于支持某一种意识形态或方针、政策,反对另一种意识形态或方针、政策。

2)具有合理的智力结构。咨询机构必须起智囊作用,为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因此对智力结构的合理性要求特别高。

3)研究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凡咨询机构在研究工作中必须享有相对独立性。唯有这样,咨询才有可能是客观的和科学的。因为咨询是专家或智囊人物以自己科学研究的结论,给领导者提供制定决策的依据,它不能用以阐述或证明领导者的意图。

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咨询机构及其人员主要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

1)帮助决策者对决策问题做出客观的判断。咨询人员不同于领导干部,他们不在领导岗位上,因而不涉及利害关系,而是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上的责任感做出判断。

2)帮助决策者对决策问题做出内行的判断。咨询人员一般是某方面的专家或具有某方面专门知识的人员,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而他们在进行判断时,往往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所接受的咨询课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因而他们所做出的判断就比较内行。

3)帮助决策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决策信息。任何信息机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涉及到一些专业方面的信息和宏观管理方面的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咨询机构具有更多的优势。4)帮助决策者提供备选方案。咨询机构也是一种想办法、出主意的机构。这里的办法、主意,对决策者而言,实际上就是决策的备选方案。咨询机构只能为决策者提供备选方案而决不能代替决策者选择方案。

38、什么是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混合扫描决策模型?(笔记)

(一)理性决策模型

通常也被称之为科学决策模型。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学者杰里米•边沁、弗雷德里克•泰罗等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决策有一个绝对标准,即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这就是谋求最大利益,在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选择,即从全部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他对理性决策的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正,提出了著名的满意决策准则。这一准则认为,决策过程中不存在昀优决策,而只有满意决策。所以他的理论又被称为满意决策模型理论。决策它应该包括整个决策过程:第一阶段称之为“情报活动”;第二阶段称之为“设计活动”;第三阶段称之为“抉择活动”;第四阶段称之为“审查活动”。

(三)渐进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是由美国著名的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他认为,决策过程并非理性决策理论所说的是一个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的过程,而是一个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相结合的错综复杂的、不断探索的过程。一方面,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前进的过程。另一方面,决策过程是一个利益冲突和价值分配的政治过程。

(四)混合扫描决策模型

该模型又译为综视决策模型,美国社会学家阿米泰•埃特奥尼提出。埃特奥尼把理性主义和渐进主义分别比做两种不同的摄像机,前者是一种对全部空间作穷尽一切的细微观察的摄像机,这种摄像机的运用代价高昂;后者是一种只对熟悉地区进行大致观察的摄像机,其运用的代价较低但准确度不够。混合扫描决策模型则要求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摄像机,既要对空间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又要对某些部位进行细微观察。两种摄像机的混合扫描,既考察全面,又考察重点,有利于综合考虑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

39、简述行政决策过程的基本程序?

行政决策过程中存在着基本的程序,这些程序对绝大多数决策来说,都是适用的:

(一)决策问题的发现和诊断。对决策问题的诊断要以对决策问题的发现为前提,而无论是决策问题的发现还是对决策问题的诊断,都必须以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为基础。

(二)决策目标的确立。所谓行政决策目标是指行政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制定行政决策目标时,应该处理以下两种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必须达到的目标与希望达到的目标的关系。二是应该处理好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

(三)决策方案的制定、评估与抉择。决策方案的评估就是对决策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决策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步骤:一是设想出一项决策可能有多少个方案以及每一方案的初步轮廓;二是对方案的具体措施和细节进行具体确定。

(四)决策的实施与完善。所谓行政决策实施,是指为实现行政决策目标而对行政决策方案的一系列措施进行具体落实的过程。一般说来,行政决策实施需要经过试点和全面展开两个基本阶段。决策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决策实施中的信息反馈、决策修正和追踪决策的过程。

40、试述我国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路径?

(一)我国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行政决策的实践而言,在决策过程问题上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第二,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精”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第三,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第四,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二)完善我国政府行政决策体制的路径:

第一,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信息是决策的灵魂,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强化信息的收集和信息处理。

第二,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咨询工作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第三,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第四,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41、什么是行政执行?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行政执行的含义:特指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诸活动的总称。

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执行是公共行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行政执行在公共行政的程序性机制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连接行政决策和行政评估的中介环节。

2)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过程中诸多矛盾的展开和继续。

3)行政执行是检验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行政执行可以检验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并通过执行发现政策当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执行中提升公共政策质量。

4)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诸方面的集中反映。行政执行的水准和结果,是行政管理诸方面的集中反映。

42、影响行政执行能力和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1)环境因素;

2)行政执行的主体因素; 3)行政执行的任务因素; 4)行政执行的标的因素;(客体&研究对象)5)行政执行的工具因素。

43、什么是行政执行的管理方式、政治方式、法律方式、市场方式、伦理方式?

(一)行政执行的管理方式:指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借鉴和吸收管理学的价值、理念、工具、操作手段来处理执行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以效率、效益、经济等管理价值为导向的执行结构,从而实现特定的执行功能。行政执行的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

1)在行政执行中运用管理的理念和价值:效率、效益、经济等;

2)在行政执行中运用管理工具: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绩效评估等; 3)运用管理方法评估行政执行结果。

(二)行政执行的政治方式:指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借鉴和吸收政治学的理念、工具和方法来处理行政执行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以民主、责任、代表性、回应性等政治价值为导向的执行结构,以实现特定的执行功能。行政执行的政治方式主要体现在:

1)在行政执行中运用政治学的理念:民主;

2)在行政执行中运用政治学的工具:听证制、代表制、信息公开制、责任制等。

(三)行政执行的法律方式:指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将行政执行看作运用法律和执行法律的活动,遵循法律的理念、价值和方法来处理行政执行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诸如宪法至上、依法行政、权利平等、程序正当等法律价值为导向的行政执行结构,以实现特定的执行功能。

行政执行的法律方式主要体现在:1)宪法至上。2)依法行政。3)权利平等。4)程序正当。

(四)行政执行的市场方式: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将市场机制引入到行政执行的过程当中,通过公共产品的多元提供主体之间的相互竞争,利用市场机制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完成行政执行任务的行政执行方式。

(五)行政执行的伦理方式:指行政主体自身遵循一定的伦理准则约束自身行为;并通过伦理灌输的方式塑造和影响行政客体,使行政伦理在执行过程中发挥推动和与规范作用的执行方式。

44、简述行政基本方法?

行政基本方法指的是一定的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为了履行行政职能、完成行政任务、实现行政绩效,而在开展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所普遍采取的措施、办法或手段。常用的行政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强制性行政方法、诱导性行政方法、参与管理方法、行政责任方法四大类。

(一)强制性行政方法是指以事为中心的事务至上的行政方法,按照这种方法,人处于从属的地位,其作用的结果是人们不得不服从于行政目标并为之努力工作。主要包括:行政指令方法、法律方法和经济方法等一些具体的行政手段。

(二)诱导性行政方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方法,它通过有效利用非强制手段,使行政人员和公众自动、自觉、自愿地去从事政府所鼓励的工作、行为和活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行为激励方法等;

(三)参与管理方法是通过由下级行政主体或行政客体参加管理和决策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和管理效率的一种行政方法,可以激励人们更好地为完成行政目标而努力。这种方法与我们长期提倡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有相似之处。行政机关参与管理的主要实施途径包括:团体决策、咨询制度、建议制度、来信来访制度、其他途径:如行政授权也是让下级参与管理的某种形式等。

(四)行政责任方法用行政体制中职权划分的机制将组织中的目标与人事中的职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行政工作中的职、权、责、利诸要素一致起来。行政责任制包括机关责任制与岗位责任制两个方面:机关责任制的实质是要有效合理地解决各级政府机关上下左右之间的工作关系;岗位责任制则着意揭示行政机关中各个工作岗位自身的特殊要求,以有效解决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45、什么是规划-计划-预算系统?(PPBS简称)

规划-计划-预算系统:简称PPBS(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系统。是一种通过确定政府开支目标、寻找可供替代的开支方案、最后确定最佳资金用途的政府预算组织形式。

政府部门使用PPBS进行开支预算时,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1)确定目标;2)寻求多种替用方案;3)比较成本收益。

46、什么是PDCA循环技术?ABC管理法?平衡记分卡?

PDCA循环技术:又叫“戴明循环”技术,是对制定和实现计划的循环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分别是英语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置)的缩写。

ABC管理法:又叫“ABC重点管理法”、“分类管理法”或“帕累托分析法”,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事务或问题进行分析排队,并根据一定的数量标准划分类别,以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一种定量的科学管理技术。

平衡计分卡:就是根据组织的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指标体系,它作为一种绩效管理工具,将组织的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组织的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平衡计分卡从4个面向与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系统相区别:财务面向、顾客面向、内部业务面向和创新与学习角度。

47、什么是行政效能?行政绩效?

行政效率是指行政管理活动的效果与投入的工作量或所消耗的人、财、物、时之间的比值。

行政效能是指行政管理活动实际取得的成果与预期成果之间,实际达成的程度与原定目标之间相比较的结果。

行政绩效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向公众提供有效服务所消耗的社会资源与获得的组织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比率。

48、试述公共部门的特点和绩效评估的困难?

(一)公共部门的垄断性

公共部门最显著的特征也许是其产出的非市场性质即垄断性。垄断性对组织绩效评估带来了两种后果:一是服务垄断往往伴随着对信息的垄断,使得公众难以掌握充分的信息对特定组织的绩效进行科学的评判;二是确定评价标准的困难。

(二)公共部门的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

公共部门的目标多元性主要表现在没有一个统帅各项具体目标的总目标。组织目标是评价组织绩效的主要依据,多元化目标必然带来绩效评估的困难,目标弹性只能加剧绩效评估的困难性。

(三)公共部门产出的特征

1)产出多为无形产品,对提供服务的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估要困难得多。

2)产品的中间性质。非市场产出通常是一些中间产品,产品贡献的程度难以捉摸和度量。

3)最终产品的非商品性。公共管理具有垄断性和非盈利性质,其产品和服务不可能形成一个反映其生产机会成本的货币价格,这就带来对其数量进行正确测量的技术上的难度。

(四)公共部门生产过程的特点

1)劳动密集型特征。公共管理主要靠管理主体的劳动过程来实现,机器代替劳动的作用十分有限。这使得公共管理“标准化”的推行很难,而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又制约着对绩效的测定。

2)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非市场产出所需的技术经常是未知的。比如在国防领域,人们对于投入与国家安全这一期望的昀终产出之间的关系,顶多也仅仅是有限的了解。对技术的无知加剧了绩效评估的困难。

(五)公共管理环境的特点

公共服务不是公共部门的单向性活动,而是在与社会和公众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这种互动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它要求公共管理有相当的灵活性和管理手段的适应性,这使得标准化很难实现。

49、机关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机关管理,是指对作为行政组织办公地点的机关的环境的完善、机关设施的营建、机关物材的配置、文书文件的处理、机关事务的分工等进行的合理化管理。

包括:机关文书管理、机关会议管理、机关后勤管理。

机关文书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机关中的文书的管理。在社会组织中,特别是公共行政组织中,信息的流动和传播,主要是以公文为媒介进行的。在电子政务、政务公开等政府行政民主化改革、政府治理变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公文在公共行政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更受到政府及社会的广泛重视。

“文山会海”,一般是指政府机关运转中的公文、会议过多的现象,是一般社会公众对政府机关存在的低效率行政现象的批判性描述。为了避免政府部门的会议出现类似不良效果,有必要加强对会议的有效管理。

我国的机关后勤管理工作,主要由机关管理综合部门的直属办事机构,如总务、后勤处(科)或机关事务管理局等负责管理。机关后勤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且琐碎。每项机关后勤管理事务都对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改善政府组织成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具有重要作用。50、什么是公共财政?它有哪些职能?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职能: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3)经济稳定发展。

在市场机制下收入或财富分配的不公和宏观经济的某些失衡也不可避免,这都属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这些缺陷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这就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使政府介入或干预有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为了弥补或纠正市场失灵,要求政府从多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以达到社会资源配置合理,收入分配公平及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由此,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发展也就成为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51、什么是国家预算?包括哪些类型?

国家预算:政府的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收支来体现的,而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的分类:1)从形式上,国家预算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2)从编制方法上,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52、什么是国家税收?包括哪些特征?

国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53、简述公共财政政策的类型?

(一)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反方向调节作用,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那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韩国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主要表现在:1)税收的自动变化;2)政府的转移支出。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那些需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作用的政策,一般地,这种政策需由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来决定是否采用。

(二)根据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将其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也称通货膨胀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收入和扩大财政支出,特别是扩大投资性自处,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和减少财政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

均衡性财政政策:也称平衡性财政政策,即为一种保持财政平衡的政策,使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总量对比关系对社会总需求保持中立关系,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

54、什么是行政行为?具有哪些功能?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在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的能够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具有哪些功能?

(一)维护功能:是行政行为的首要功能,可以分为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包括(1)对内的维护功能: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在社会中建立起大多数人拥护的、合理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作为各类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护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良好关系。(2)对外的维护功能.主要是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在全社会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和和责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使全体人民在一个稳定、安全、和平和环境下工作、生活。

(二)监管功能: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为,对各种组织和每个人影响社会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使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以保证。

(三)裁判功能: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对不同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一些争执和纠纷进行裁决。

(四)服务功能:是行政行为的基本功能,可以分为两方面:1)面向全社会的服务功能: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谋福利。2)面向特定群体的服务功能: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为特定的组织、个人服务。

(五)发展功能:主要是指行政行为自身具有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趋势。

55、简述行政行为的基本方式?

(一)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按照行政执法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行政检查:主要指行政行为主体依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遵守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决定等情况进行单方面强制了解的行为。2)行政决定:指行政行为主体根据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做出单方面行政处理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

1、行政许可;

2、行政奖励;

3、行政处罚;

4、行政强制执行。

(二)行政合同行为:行政行为主体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经过协商并表示一致意见后达成协议的方式。

(三)行政司法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特定具体案件、裁决特定行政争议活动的方式。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行政调解:是指由行政行为主体主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达成协议的行为。

2)行政裁决:指行政行为主体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双方或者一方的申请,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有关联的特定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的行政行为。

3)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主体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受理申请的机关对原处理决定进行重新审查并做出相应决定的行为。

56、什么是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

一、行政调解:是指由行政行为主体主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达成协议的行为。

二、行政裁决:指行政行为主体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双方或者一方的申请,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有关联的特定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的行政行为。

三、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主体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受理申请的机关对原处理决定进行重新审查并做出相应决定的行为。

57、什么是行政违法?行政不当?各自有哪些特征?

行政违法: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因为故意或者过失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而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行政违法特征:一是行政违法的主体是行政行为主体。二是行政行为主体主观上有过错,即故意或者过失。三是侵害了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但尚未构成犯罪。四是要承担行政责任。

行政不当:指行政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不违法、但是违反合理性原则的不适当的行为。行政不当的特征:行政不当和行政违法的主体都是行政行为主体。但是同行政违法相比,行政不当具有自己的特征。一是它以合法性为前提,是合法范围内的不当,主要表现为明显不公正;二是行政不当只是发生在自由裁量行为,而行政违法可以发生在任何行政行为中;三是行政不当一般只会引起补救性行政责任,而行政违法既可以引起补救性行政责任,也可以引起惩罚性行政责任。四是行政不当被确认之后,可能只部分影响其法律效力,也可能全部影响其法律效力,而行政违法被确定后,一般会影响其全部法律效力。

58、依法行政理论基础?

1)依法行政的思想源流:自然法理论和契约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们提出、倡导、强调的自然法理论和契约论,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抑制王权,以防止和反对封建君主从经济上对资产阶级财产的索取和剥夺,从政治上对资产阶级权力的压制和践踏的要求。在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尤其是执掌国家行政权力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自然法理论和契约论以为宣扬立法至上并相应强调依法行政制造理论根据,乃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最为明智的现实选择。

2)依法行政的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经济原理和市场经济的实践。“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的最高的和根本的信条。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有着与封建社会完全不同的经济规律。受经济规律的支配,资本主义经济又有着与以往全然不同的特性以及与之相一致的法则和诉求之一。资本主义经济特性与依法行政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财产私有制、市场竞争、管理理性化。

3)依法行政的法政基础:权力分立和制衡学说。资产阶级的权力分立和制衡学说及其实践是依法行政的直接的法政基础。这方面的情况我们与下一部分合并讨论。

59、社会监督的含义、特征?

社会监督:通常是指社会舆论、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社会行为主体,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时经过法定的程序,对政府及其官员实施的监督。

社会监督的特征:

1)社会监督是一种政治权力 2)社会监督是一种法律制度 3)社会监督是一种社会责任 4)社会监督是一种民主意识 60、社会监督主体及其形式?

1)社会舆论。以言论和出版自由为基础,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舆论监督,是监控政府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的有效力量。

2)公民批评。公民对政府及其官员的监督,是载入宪法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社会监督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公民可以采用上书、走访、行政诉讼、借助新闻舆论等方式,对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违法或不正当行为进行批评、提出建议和维护自身利益。

3)公民投票。是直接民主形式之一,是主权在民宪法原则的具体适用。

4)压力集团。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在客观上形成了对政府及其官员的外部监控制约。

5)地方自治制度。地方自治政府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所辖居民的意愿,独立处理内部各项事务,实现自主管理。61、司法监督的方式?

司法监督是指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具体方式主要有两种:①行使违宪审查权。违宪审查又称司法审查,是国家通过司法机关和司法程序审查和裁决立法与行政是否违宪的一种基本制度。当发生特定的行政行为是否违宪的问题时,司法机关即可行使司法审查权,并宣告特定的行政行为是否违宪或是否有效,一经司法判决即产生法律效力。

②审理和判决行政诉讼案件。法院依法对特定行政机关或行政官员的特定行政行为是否违法、越权、侵权、失职、不当进行审理和判决。62、什么是行政责任、具有哪些特征?

行政责任:是政府及其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反职责和义务时应当承当的后果。行政责任的属性可做如下理解:①应为行政责任与不应为行政责任②广义行政责任与狭义行政责任③政治责任与行政责任④国家责任与个人责任⑤国家责任与行政责任

特征:1)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 2)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 3)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 4)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 5)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 6)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63、行政责任的构成条件?

1)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政治和法律责任主体是国家,并因此产生出行政责任的属性:①没有行政行为不产生行政责任;②行政机关和行政公务人员执行公务的一切行政行为都发生行政责任问题;③国家行政行为产生行政责任,非行政行为不产生行政责任;④非行政机关或推行政官员因授权从事国家行政行为也产生行政责任。

2)必须有国家宪法和与宪法相一致的法律、法规的确认。这在实践中表现为无法追究行政责任:①行政责任是由宪法、有关法律和法规的精神、原则和条款所同意、确认和规定;②没有法的规定不产生行政责任;③由法律规定不承担事实后果的行政行为不产生行政责任。

3)必须有特定的行为后果(事实)。在这里,法理是法律的理论前提,但只有法律上的行政责任才产生实际执行问题:①行政责任中受害的一方恒定是公民,包括公民个人和公民团体;②强调行为后果损害性的同时,还规定行为人须有主观上的过错;③损害性后果与行政行为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4)国家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损害责任。国家(政府)在对其损害性行为及其后果承担责任并予以偿付的同时,还可能根据情况对造成该后果(事实)的具体行为主体予以惩戒或求偿。

64、确定行政责任的依据?

1、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一般对国家基本原则做出规定。

2、国家责任统一法典。即单行法规,用以全面、详细规定国家(行政)责任问题,既规定性质、种类、适用等实体问题,又规定程序性问题。

3、民法和民诉法。我国现行民诉法中,也有关于行政诉讼的规定。

4、判例法。英美法系国家和法国实行判例法,法国对具体案件的判决所形成的法律原则对以后国家(行政)责任的审判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

5、议会专门法律、法规。议会通过制定或审定关于政府的专门法律、法规,规定关于行政责任的有关原则。

6、地方法规。如美国《加州不法行为请求法》

7、行政法规。除国家关于行政责任的统一法典外,政府自身还通过一定的单行行政法规,对行政责任加以规范。65、什么是行政赔偿? 在发生损害性行政行为后果的条件下,除有法律明文豁免或审判豁免,国家一般要承担其赔偿责任。在西方国家里,金钱是国家赔偿的唯一方式,金钱赔偿的限额,一般以恢复原状为原则,即损害与赔偿等价或等量。但也有例外,在美国,当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侵犯时,即可以获得更多的惩罚性赔偿。

66、行政伦理的结构?

行政伦理的结构体系就是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统一……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公务人员的个人品德、行政职业道德、公共组织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

(一)公务人员的个人品德:保罗将公共部门中的个人品德分解为思想态度和思想品德两个因素。1)公务人员的思想态度:公务人员三种最主要的思想态度包括:①承认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公共政策在道德上所具有的模糊性。②承认特定环境中的各种力量对于公共服务中的道德要求的影响。③承认各种程序的相互矛盾性。2)公务人员的思想品德:①乐观②勇气③仁慈的公正

(二)行政职业道德:行政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①奉公②守法③忠诚④负责

(三)行政组织层面的伦理:1)组织层面行政伦理的意义:不容忽视也是无法回避的,主要包括制度与程序方面的伦理和政策方面的伦理。2)行政组织层面伦理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程序公正②组织信任③民主责任④制度激励

(四)公共政策伦理:1)伦理价值对于公共政策的意义:公共政策伦理所涉及的是正义价值的选择问题,也就是如何做到社会利益和社会负担的合理分配。就正义的价值而言,公共政策伦理所涉及的问题表面看是“选择的伦理”问题,但这实际上是“伦理的选择”问题。2)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涉及公共政策选择的伦理观主要有四种:①功利主义②普遍主义③公平正义论④个人自由论 67、行政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目前,从规范上看,行政职业道德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1)奉公。行政管理旨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务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就必须做到克己奉公。为此,必须坚持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从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出发,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事。

2)守法。具体的法规和纪律等作为国家法律的延伸和具体化,是公务人员鼻血遵守的正式行为规则。

3)忠诚。指的是忠于国家、严守机密。在日常公共事务中,严守机密一般包括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不该问的机密绝对不问等十个方面。

4)负责。就是担负起某种责任或任务。一般分为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两种。包括忠于职守、勤政尽责、精通业务、笃司其职等方面的具体要求。68、行政伦理失范及其原因?

(一)行政伦理失范:在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行政主体往往会置行政伦理的规范和原则于不顾,损害公共利益,假公权以济私利,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这种情况就叫行政伦理失范。行政伦理失范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类型:①经商行:②权力寻租型;③公款公贿型;④贪污腐化型;⑤卖官鬻爵型;⑥渎职型;⑦泄密型;⑧隐匿财产型。

(二)原因:①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冲突;②集体行动与个人选择的冲突;③公共机构的代表性和自主性之间的冲突;④公共管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冲突。69、什么是政府能力?

政府能力:政府正确地制定公共政策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或者说就是政府正确地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70、现代政府能力的构成?

(一)经济管理能力

①推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GDP速度和质量 ②维持税收和保持公共财政收支平衡的能力 ③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 ①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能力

②达成社会谅解和实现社会整合的能力

③实现和维护基本社会公正的能力: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腐败问题

④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能力:效率和公平的矛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矛盾

(三)行政组织管理能力

①有效的反应和应变的能力:社会感应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迅速做出最优化对策的能力;预测政策结果的能力

②适应环境创新发展的能力 ③改革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71、什么是公共危机,简述公共危机管理的构成要素?

公共危机:是一种非常态的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威胁性的,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害,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公众心理恐慌,破坏了正常的公共秩序和社会关系,危及了基本的社会价值准则的状态或事件。

公共危机的四个要件:①巨大的人员伤亡或巨大的财产的损失②公众普遍的不安、担忧、紧张的心态③公共秩序失范,正常的社会关系被扭曲④信念和信任危机。

简述公共危机管理的构成要素

公共危机管理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系统安排,这个系统安排的结构或要素可以从以下角度观察和理解:

(1)时间周期和序列:公共危机管理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在危机未发生时限制危机源,尽可能避免危机的发生;二是在危机发生时尽可能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恶化,减少损失;三是在危机发生后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2)法律规范:公共危机管理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危机管理的正当性和时效性。应对危机专门法律的意义,在于明确界定危机状态,规定启动危机应对机制的条件以及颁布进入危机状态的程序、方式、期限、终止方式,规定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和组织体制、权力和责任、预警和预演方式以及其它相关事项。

(3)领导体制和政府组织体制:就领导体制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公共危机管理需要单

一、明确、强大的,承担危机管理的核心或关键决策职能和指挥职能的权力中心;就政府组织体制而言,最重要的问题则在于相关职能部门和不同层级政府的协同力、执行力。

(4)危机管理:按照罗伯特•希斯的“4R”危机管理理论,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集中在4个方面,这4个方面同时也是衡量政府应对能力的主要标准:①缩减力(reduction)危机缩减管理是任何有效的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②预备力(readiness)危机预备管理的要义在于增强初始反应能力。③反应力(response)危机反应管理涵盖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二是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得全面、真实的信息,三是如何减少损失;④恢复力(recovery)危机恢复管理是在危机过后如何恢复状态和如何评估

(5)整合应对资源(力量):整合的基本问题,在于形成官民协同的多维公共危机应对体制:这有三个基本问题:①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从发达国家的政策实践来看,这种关系的要义在于两者之间的以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为主旨的相互信任的、稳固的良性互动关系。②政府与专家的关系:一般而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专家因其专业判断能力和社会公信力而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力量。所以,在各国的实践中,专家的作用历来受到重视。③政府与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和普遍化,是21世纪组织社会的新的发展特征。非政府组织可以承担和更多地承担包括应对危机在内的许多社会功能。

(6)公共危机教育

72、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范畴及核心问题?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范畴:

(一)法理与法律方面的主要内容:①政府的法定地位;②政府的基本(职能)功能;③增加公众对政府行政管理的参与

(二)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的主要内容:①调整行政组织;②提高行政效率;③强化首长负责制;④扩大行政性分权;⑤提高政府公务人员专业水平;⑥改进行政技术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行政权力与政府职能:要转变政府职能首先就必须重新界定政府行政权力

(二)行政权力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缘起及核心问题,就在于防止公共行政权力被滥用。

73、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

(一)市场经济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经济基础

1)市场经济是以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为基本原则的自由竞争的经济 2)市场经济是以法制(治)为基础的规则经济

(二)制度创新是我国政府改革的主要途径

1)政府改革与制度安排:向社会提供制度选择,是政府基本的公共职能

2)政府改革与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制约其基本的价值选择以及具体的政策选择 3)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政府主导制度创新在某些条件下是决定性的创新形式

(三)政府能力是我国政府改革的行为诉求 1)公共政策能力 2)行政管理能力 3)社会服务能力 4)自我控制能力

74、什么是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理论、核心主张、对策建议及其评价?

公共选择:是集体以公共产品为对象,通过政治市场按照一定的政治程序做出选择的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狭义的公共选择理论将公共选择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行政管理领域,既把官僚制看成是理性的经纪人,也把官僚机构作为生产者纳入公共选择理论的供给模型,关注的重点是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因而被称为“官僚经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主张:政府失灵论(1)政府具有决策失效的天然倾向:①政治家和选民都是经纪人;②利益集团的影响;③选举规则问题;④决策代价权衡;⑤扩大和延伸决策失误。

(2)政府具有低效率的天然倾向:①政治家和政府官员追求个人利益;②缺乏竞争性机制;③缺少激励机制;④缺乏监督机制;⑤政府存在不断扩张的倾向。

对策建议:①宪政改革。其重点在于重新确立足以约束政府权力的规则和程序;②引入竞争机制;③建立激励机制;④改革税制;⑤监督政府。

评价?

(一)关于经纪人假说: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逻辑起点,经纪人假说并不是关于人类动机的一种全面的看法。人类的个人动机还存在利他的欲望和对非物质利益的追求,其社会存在形式包括无私、慷慨、奉献等等高尚的品德,以及对他人的义务的认同和对非金钱回报的兴趣。

(二)关于方法论:尽管人们因为公共选择理论而受到了鼓舞,而现实的公共选择却变化不大。

(三)关于政府失败:我们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削弱政府,而是要寻求政府作用和作用方式的合理的界限,寻求理解市场,并懂得如何与市场共舞的明智的政府。75、简述新公共管理的政策主张???

①改造公共部门②引入企业管理模式③建立顾客导向④引入竞争机制⑤重视行政结果⑥推行社会合作

①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②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③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④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⑤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⑥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⑦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⑧有遇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⑨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⑩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76、简述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何评价这一理论?

主要内容:①重视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②重新定位政府角色;③倡导网络管理体系(599)如何评价???

①公共权力和社会活力的替代不现实。建立在国家和市场的基础之上的网络管理体系,既不能代替国家而享有合法的政治暴力,也不可能代替市场而自发地对大多数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

②合作的基础的建立不可靠。达成共识以及共同的目标的过程经常是漫长的,有时是不可能的。

③全球治理值得质疑。全球治理理论强调治理的跨国性和全球性,存在危险的倾向。77、简述威尔逊-韦伯范式的局限性?

(一)非人格化的严格登记制度强调控制、服从压抑了民主,因而与民主制产生冲突是毋庸置疑的。

(二)政治与行政的关联性说明了不能以任何疏远的形式分离。78、什么是政府再造?

戴维•奥斯本和彼得•普拉斯特里克认为“我们所说的‘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79、简述新公共服务理论?

基本内容:①政府应是服务而非掌舵;②追求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主要目标而非副产品;③战略的思考,民主的行动;④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身份,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⑤责任并不是单一的,公务员不应仅关注市场,也应关注宪法和法律、社会价值观、政治行为准则、职业标准和公民利益;⑥重视公民权而不是生产力;⑦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80、试述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正确处理政府、社会与市场的关系(重新定位政府职能):民营化;社会化

(二)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

(三)政府管理信息化

(四)人事管理现代化:突破了政治中立原则;突破了终身制原则。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B复习题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范围:课件

考试时间地点:16周周一下午15:30至17:30,具体请查询教务处网站

考试题型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15题,共15分;范围:所有课件

名词解释题5题,共25分;具体见复习题

简答题6题,共45分;具体见复习题

案例分析题1题,共15分;见第3章,第4章,第6章,第7章

名词解释题:·

行政权力;行政环境;职位分类;会议管理;新自由主义;行政效率;监察监督;文书管理;团体决策模型;行政领导者

简答题:

简述行政决策的主要类型。

简述系统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行政监督的作用。

公共危机事件的分类。

简述戴维奥斯本提出的政府再造的5C战略。

简述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的优化组合。

简述推行电子政务的意义。

品位分类制的优点。

行政环境的特点

第三篇:行政管理学 复习题

绪论

1、公共管理学的内含及构成要素

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要素:

公共主体:包括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类公共部门、非营利部门等公共组织以及权威性机构;

公共客体:包括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和相关的公共政策与政策过程、公共规则、行为规范与绩效评估标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公共行为:即公共执行行为,包括行使公共权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手段和方法。

2、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行政是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

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所组成的活动总称。

(1)行政是公务的推行,是目的取向; 管理是事务的处理,是手段取向;(2)行政更强调计划、策划、决定目标和决定政策,以政治、法律为主要方法; 管理更强调任务的运作过程和达成目标,以经济的、技术的手段。

3、评价: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 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功能。政治与政策和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存在于政府表达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

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存在于政府执行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

由于政府体制的不同,这两种功能的区分程度及其关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别。

一般而言,政府的民主程度越低,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与表达功能之间的区别也就越小。

但是,即使在君主制政府中,分工的需要也都使区分这两种功能成为不可避免。

4、概述:行政管理学产生发展的历史:

一、1887-20世纪30年代——古典时期

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怀特(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

研究方法:科学管理(静态研究)

研究重点:权力的合理分配,组织结构的健全,工作方法的标准化,行政管理程序的制度化。

二、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新古典时期(行为科学时期)

代表:梅奥

研究方法:行为科学

研究重点:互动性,心理动机与反应,人际关系,组织行为

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新公共行政学 代表:弗雷德利克森 研究方法:社会公平论 研究重点:民主行政的模型,社会发展的模式

四、20世纪60年代——现代公共行政学(系统公共行政)研究方法:系统分析

研究重点:整体性,开放性,反馈性,权变性,行政生态

五、20世纪70年代——政策分析学派及其政策科学

拉斯韦尔

研究方法:政策分析

研究重点:政策形成,政策执行,绩效评估

六、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新公共管理

研究方法:案例分析

研究重点:政府治理手段、工商管理、市场化、社会化

当代西方公共管理的四种理论: 1.小政府理论

弗理德曼、哈耶克为代表。

主张市场经济有可能失败,但政府干预一定失败。因此,政府的功能必须是有限的。

2.放松规制理论

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威尔逊。

他认为政府官僚是可以信赖的;外部环境对政治官僚组织强加的规则过多,是官僚组织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主张外部规制与内部自主权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3.企业家政府理论(政府再造理论)

以奥斯本、盖布勒为代表。

主张运用企业精神再造政府,使政府成为社区拥有的政府、竞争性的政府、使命感的政府、结果导向的政府、顾客导向的政府、有事心的政府、有预见的政府、分权的政府、市场导向的政府。

4.新公共管理

以胡德、胡荷为代表。

主张将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引入到政府管理之中;政府管理应该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重视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

七、21世纪——新公共服务

以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罗伯特﹒邓哈特为代表。

新公共服务理论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特别是针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之精髓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缺陷的批判建立起来的。

5、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

联系:①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学派,公共管理在实践上是以市场化和企业精神为主要特征,在理论上为改革提供支持;

②公共管理一定程度上是公共行政的替代品;

区别:①公共行政重视设计策划,公共管理重视具体操作;

②公共行政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

③公共行政关注过程、程序、指示和内部取向,公共管理关注结果的获得、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

6.运用西方管理理论评论中国政治改革

企业家政府理论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行政学 政策分析学派及其政策科学

古典时期

第二讲

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赖。行政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又能动地选择与塑造外部环境。

第一,行政是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外部环境制约着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

第三,行政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2)行政对外部环境的选择与塑造,具体包括:

第一,行政对外部环境的投入必须有所选择与取舍,只纳入自身所能接受的那一部分;

第二,行政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

2、经济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作用

经济体制影响着行政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并规定经济资源配置的方式:

1.在自然经济体制中,行政的政治功能、社会治安功能较为突出,而经济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微弱,负责经济、社会事务的部门少而小;其行使功能的手段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行政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具有直接而广泛、命令强制、企业被动适应等特征。

3.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市场的失灵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经济法规与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调节和规范经济活动,以调控宏观经济;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政府设置大量相应的管理部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进行管理。

第三讲

1、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要素 :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 4.权责体系。5.法规制度。6.物质因素。特点:组织结构有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组织结构的基本范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幅度构成组织的横向结构,层次构成组织的纵向结构,水平与垂直相结合构成组织的整体结构。在组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通常成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宽,则管理层次少,反之亦然。

(二)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利弊:

1.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其特点是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照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其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

2.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从现代管理功能看,每级政府内部都由决策、执行、咨询、信息和监督等部门组成,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横向结构。

3、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这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古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官僚组织理论)。

2.新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是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但局限于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只注重社会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忽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

3.现代组织理论 主要有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和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

系统分析组织理论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组织,认为行政组织是一个“结构的社会技术系统”,由许多分系统组成;组织又是一个有机的开放性系统,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它在与社会环境的互相作用中建立和维护自身的工作流程,从而保持组织功能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

第四讲

1、行政领导应当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2)知识素质。(3)能力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

2、行政领导职位与职权的关系

一方面,职权是与职位联系在一起的,职权是由职位衍生出来的,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职权的大小与职能的高低、责任的轻重相适应;职权是法律认可与确认的权力。

另一方面,行政职权是有限度的权力,它由国家权力机关因社会公共管理分工的不同而进行功能性划分,并由国家依据划分做出授予,被授予者需对权力有明确的认识,从而掌好权、用好权。行政领导的权限范围包括人事权、物权、财权、组织权。

3、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1)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责任制。

集体领导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即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做出决策和决定,一经决定,必须共同遵守。

个人分工负责制就是行政领导集团内各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2)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五讲

1、行政决策的科学内含

(1)广义的理解:把决策看作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

(2)次广义的理解: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做出最终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

(3)最狭义的理解: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的处理决定。这类事件既无先例,又没有可遵循的规律,做出选择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的选择才是决策

2、行政决策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一)(1)找出决策的理由,即“情报活动”;

(2)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即“设计活动”;(3)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即“抉择活动”;(4)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即“审查活动”。

(二)1.SWOT分析法

• 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

• SWOT分析通过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再调整策略,来达成目标。2.PEST分析方法

搜集对行政决策产生影响的政治法律(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文化(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对这上四个因素进行仔细分析,理清这些因素对战略的影响,找到本组织需要考虑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专家打分法),确定关键战略因素。

3、决策体制对决策的影响

决策体制,就是决策权力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和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的总体制度体系。

公众选举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执行权力机关的命令,并且对公众负责。

1、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地位不同,可分为国家决策和地方决策

2、依据行政决策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3、依据决策目标性质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依据决策条件和结果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第六讲

1、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1.广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整个公共部门系统,为了保证其工作的性质与人力资源的整体结构相互匹配以及发展的需要,对公共部门内外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宏观和中长期统计、预测、规划,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政策、管理权限和管理标准,维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流动和人才市场的秩序等,它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有计划地投资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开拓人力资源培养、继续教育的路径和专业,保证人力资源整体结构的适应性与合理性。

2.狭义:是指各个组织对其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即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实行规划、获取、评估、培训、薪酬、维护等,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使用,人力资源的再生能力得以充分保护,组织氛围得以改善,效益得以提高。

2、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

2、招聘与配置;

3、培训与开发;

4、绩效管理;

5、薪酬福利管理;

6、劳动关系管理。

3、我国公务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思路

一、当前公务员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是在思想认识上,以德代绩、以勤代绩的错误思维方式依然存在。(2)是在考核内容上,一些单位缺乏针对性、部门之间缺乏可比性。(3)是在考核方法上,简单化,流于形式的现象,重年终、轻平时;重定性,轻定量。

(4)是在考核定等上,不称职人员难确定,存在拉不开面子的想法。

二、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几点思考(1)是提高认识,树立公平、公正的考核观。(2)是改进方式,科学规范公务员考核标准。(4)是强化监督,增强公务员考核工作透明度。(3)是完善机制,加强公务员考核的制度化建设。

4、公共预算的概念及其特点

公共预算是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的财政收支计划,它具体规定计划内财政收支指标及其平衡状况,反映和影响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活动的范围、方向、项目规划、政策制定与执行、以及组织目标的达成,是行政机构或部门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与手段;

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它必须由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提交国家权力机关审批后才能生效和执行。

5、财政分权与集权的理论 我国现在的财政体制是分税制。

就是中央和地方根据事权把税总、税目和税率进行划分:

中央专属权——国税。

征收系统:国税局。地方专属权——地方税。

征收系统:地税局。中央与地方共享权——共享税。

征收系统:先由国家征收然后返还地方。返还比例由国家规定。

6、我国财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1)事权划分不清,财力与事权不匹配:事权划分不清晰,财政支出责任不明确;政府间事权经常变化,出现了层层下移的问题;上级政府层层集中财力;财力与事权不匹配,基层财政负担过重。

(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够科学和规范:税收返还尤其是“两税”返还是建立在保证既得利益基础上,起不到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的作用;专项转移支付在整个转移支付中占比偏大;

(3)部分支出的法定增长要求和上级出台的各种增支、配套政策削弱了地方财政自主调控能力。

(4)地方税体系不完善,地方收入结构不合理。(5)财政管理层级过多,财政运行效率较低 改革:

(1)加快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立法工作,按照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匹配原则,完善现行分税制体制,推进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建设。(2)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3)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7、国家公务员制度

党管干部的原则。

我们国家公务员分类管理体现在:分为管理类、专业技术类、执法类三类公务员。

第七讲

1、行政伦理概念及其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行政伦理: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行政部门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管理领域的基本伦理纬度、行政管理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公共伦理精神。

公共利益作为判断行政管理行为是否正当的价值标准,是公共权力赖以运作的价值基石和道德基础,反应了行政伦理的实质。

行政部门的双重性,除了集中代表和体现公共利益之外,还代表自身的利益。代表公共利益是它的法定义务,体现了行政伦理道德的属性;代表自身利益则体现了它的“经济人”属性。当行政部门代表自身利益的时候,它所代表的就不再是“公共利益”,而是“权力利益”。“权力利益”,强调公共利益是行政伦理的实质,是要运用这一伦理规范约束行政部门追求“权力利益”的行为,保证其公共利益代表的本质。

2、行政监督体系及作用

内部

(1)一般监督。

(2)专门监督。(3)行政复议。(4)特种监督。外部

(1)权力机关监督

(2)司法机关监督

(3)政党监督

(4)社会监督

作用:

1.监督决策是否科学、合法

2.监督行政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3.监督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勤政、不滥用权力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

4.监督自由裁量权是否被违规滥用

第四篇:《行政管理学》复习题(第一部分)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第一部分)

一、填空题:

1、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国家公共权力)。

2、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

3、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是(政企分开、政市分开和政社分开)。

4、行政职能的特征有阶段性、执行性、广泛性和(动态性)。

5、从监督的对象和内容上来划分,可以把行政监督的类型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6、政府工作重心的转变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变化决定的。

7、征兵属于政府政治职能中的(军事保卫)职能。

8、精简与高效原则是(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9、我国行政学界一般把决策程序划分为四大步骤:情报活动阶段、设计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和(审查活动)阶段。

10、各级政府的办公厅(室)属于综合性的(辅助)机关。

11、领导者运用物质或精神鼓励的手段激发被领导者的的工作积极性,以达到工作目标,这属于行政领导方式的(激励)方式。

12、将决策权高度集中,完全由行政首长独自决定,下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行政领导类型称为(集权型)。

13、对公务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体现的是人事行政的(依法管理)原则。

14、从行政决策类型看,我国改革开放的决策,属于典型的(渐进)决策。

15、任何一个行政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职位、职权和(职责)。

16、依据行政决策之间的先后关系和内在联系,可把行政决策分为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17、解决中国对香港问题、恢复对中国香港行使主权的“一国两制”的决策属于行政决策的(非常规决策)。

18、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及变相营利等行业不正之风,属于行政执行中的(寻租)行为。

19、在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要做好“三落实”,“三落实”指的是组织落实、思想落实和(物资落实)。

20、克服论资排辈的问题,体现的是人事行政的(晋升唯功)原则。

21、我国中央政府的决策中心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

22、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分为

(五)个阶段。

23、行政执行一般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24、现代行政方法包括系统方法、目标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和其他现代行政方法。

25、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是(舆论监督)。

26、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

27、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决策权与执行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行政管理机制。

28、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

29、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

30、机关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会议)管理、公文管理、档案管理和机关后勤事务管理。131、在西方,(咨询机关)被称为“智囊团”或“思想库”。

32、女性公务员法定退休年龄为年满(55)岁。

33、行政执行环节的偏离分为主动偏离和(被动偏离)两种情况。

34、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务院)。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时间是(2005)年。

36、中国《公务员法》,共有18章、(107)条。

37、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在职国家公务员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基层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行政关系的交流形式称为(挂职锻炼)。

38、常用的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

39、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40、现代行政方法包括系统方法、目标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和其他现代行政方法。

41、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是(职能机关)。

42、依法行政的法律保障措施有: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

43、行政组织设置依据是(法律)依据和职能依据。

二、名词解释

1、行政职能-----

2、行政改革-----

3、行政领导-----

4、狭义的行政组织----

5、行政监督-----

6、依法行政----

7、机关管理----

8、行政决策-----

三、简答题

1、行政管理有什么特征?

2、行政评估的原则是什么?

3、行政决策应遵循什么步骤?

4、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

5、机关管理有什么特征?

6、行政决策应遵循什么原则?

7、行政改革的动力有哪些?

8、依法行政应遵循哪些原则?

四、分析题:

1、某科张科长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他崇尚民主思想,主张在管理工作中分权授能,让下属充分发挥积极性和造性,他把绝大多数的权力分配给所属的几个副科长,自己只负责最重要的事情,他常说,管得越少的领导就是最好的领导,民主才能产生效率,有人找他反映问题,他总是说,这事不归我管,你去找某副科长去。他充分信任属下的几个副科长们,从来不过问他们的具体工作,每个副科长在开展工作中也不需向他请示汇报。半年里,他只开过四次会,每次会上他都首先对在大家的工作表示感谢,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的原则性的意见。后来,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发现属下副科长之间经常相互拆台、事情扯皮,科里人心涣散。很多工作没得到落实,张科长非常伤心,觉得副科长们辜负了自己的信任,决定把所有的权力都收回来,所有的事情从此一个人说了算。

请用行政领导方面的有关原理,评价张科长做法的不妥之处。

参考答案:张科长开始的行政领导类型属于放任型,最后由于被授权的几个副科长之间没把工作做好,把权力收回,最后变成集权型。

张科长做法的不妥之处在于他的授权艺术。没把握好授权的原则,对于给几个副科长分权,一是没有确定他们之间的权力和责任,不但没有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反而造成了他们经常相互拆台,事情扯皮,最后是很多工作没得到落实。二是监督控制没做好,半年时间里,他只开过四次会,并在会上对大家只是表示感谢和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的原则性意见,对他们之间的工作偏差,没有及时引导和纠正。

2、某市原主管城市建设职能的部门是城建局,为适应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协调城建局与其它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市政府成立了城市建设指导委员会。后来,市政府为加强对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又在市政府办公厅成立了城市建设科,协助市长协调城建委和城建局的关系。一个城市三个机构主管城市建设职能,结果,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的事层出不穷。有利的事大家抢着干,有困难则互相推诿。而且,属于处级单位的城建委和城建局要向政府请示、汇报工作,还要通过市政府城建科这一科级机构,又多了一个层次,这样,事与愿违,严重影响了该市建设的发展。

请思考并运用行政组织的设置原则来分析某市加强城建工作的做法为什么事与愿违?你认为应该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

1、实现行政组织的科学化必须遵循完整统一的原则。首先是职能目标要完整统一,这就是说在设置行政机构的时候,要实行目标归类,同类行政目标要归同一个行政机构来管理。

2、某市在设置城市建设管理机构时,恰恰违背了完整统一原则,同一职能目标,设置了三个机构来管理,互相扯皮、推诿就在所难免了,想加强城市建设,反而拖了城市建设的后腿。

3、特别应当提出的是,某市为协调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而建立城建委和城建科两个新的实体机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仅会造成机构重叠,而且会产生新的矛盾。

4、为实现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目标,某市应将市城建科、城建局和城建委三个机构合并,成立统一的城市建设管理机构。

3、某县人事局自1988年以来在招工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实行公开办事人员、公开办事制度的办法,以此接受群众监督。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解除了以往在招工时困扰人事局机关及工作人员的人情网,为人事部门减轻了压力;另一方面,广大群众也非常满意,在 一定程度上密切了干群关系。

试用行政学原理说明某县人事局这种做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答案:

某县人事局的这种做法符合行政监督公开性原则。公开性是行政监督的主要特点之一,公开性要求行政监督的各种法律规定公之于众,国家行政组织的工作计划、程序、内容等有一定的透明度,建立有助于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公开监督机制。

某县人事局的这种做法符合行政过程、行政制度公开化的原则,有利于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只有使行政行为公开化,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行政实行有效监督,增强监督工作的透明度。某县人事局这样做了之后,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既改善了人事局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有利于人事局开展以后的工作。

4、某县印刷厂附近的下水道堵塞,造成污水四溢,臭气熏天。附近1000多户居民深受其害,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某报记者对此作了专门的采访,并在该报的监督专栏里对有关部门提出了批评和建议,终于促使有关部门马上采取措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解决了下水道堵塞问题。

问题:(1)请从行政监督的角度看,上述报纸的报导和批评属于何种监督?

(2)这种监督具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上述报纸的报导和批评属于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工具,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而实施的监督。

(2)舆论监督的特点:

①广泛性舆论监督是社会各方面都能普遍运用的监督方式,它是以社会所有阶级、阶层、组织、利益集团及全体公民为主体的一种社会性监督;

②公开性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介实施。监督的内容与对象一开始就摆在社会公众面前,形成一个开放的监督过程;

③及时性舆论监督依靠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地、直接地把这些问题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压力,及时产生效应;

④评价性舆论监督总是以拥护或反对、赞扬或谴责的方式对被监督对象的行为作出公开评价,表达民意,对被监督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政治压力,从而达到监督效果。舆论监督的作用:

舆论监督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和各种不当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及时的、公开的揭露、批评,可以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影响,有效地改善和加强政府的工作。

第五篇:行政管理学第二次复习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第二次复习题

一、单选

1.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因素的是(B)A.政治力量 B.经济力量 C.文化力量

D.社会结构

2.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C)A.提高行政效率

B.发展社会经济 C.执行国家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

D.维护社会稳定 3.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事权主要表现为(B)A.政治管理权 B.经济管理权 C.社会事务管理权

D.文化管理权

4.在现代社会,相对于国家的立法职能而言,国家的行政职能具有明显的(A A.执行性 B.多样性 C.整体性

D.监督性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重心是(C)A.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B.以科技发展为中心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政治发展为中心

6.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C)A.系统性 B.合理性 C.合法性

D.主体性

7.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是(D A.信息机构 B.咨询机构 C.辅助机构

D.派出机构

8.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C)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权分立制 9.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D)A.中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10.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A)A.公共性 B.强制性 C.自主性

D.有限性 11.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A)))

A.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C.政府职能非常有限

12.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C)A.行政权力 C.行政职能

B.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 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B.行政组织 D.行政发展

13.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是(A)A.适应性 C.法制性

B.协调性 D.精干高效

14.从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看,统计局属于(C)A.咨询机构 C.信息机构

15.外交部在国外的使馆、领馆属于(B)A.辅助机构

B.派出机构 B.监督机构 D.执行机构

C.执行机构 D.咨询机构 16.经济体制的核心是(C)A.价格形成机制 B.经济增长方式 C.社会资源调配制度 D.经济核算制度

17.真正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并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 是(B)A.高斯 B.雷格斯 C.西蒙 D.泰罗 18.一切权力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是(B)A.诱导力 B.强制力 C.组织制度 D.利益

19.在西方,我们将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时期的政府称为(C)A.全能政府 B.无政府 C.“守夜人”政府 D.有限政府 20.半总统制类型国家的典型代表是(C)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瑞士 21.国家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A)A.国家强制力 C.国家意志

B.组织制度 D.政府利益

2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状态是(B)A.地方分权 C.中央与地方均权

B.中央集权 D.地方自治

23.从政府的行政职能来看,强势政府时期也被称为(B)A.“守夜人”时期

B.“积极干预”时期 C.“有限政府”时期 D.“有效政府”时期

24.标志着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被法律确认的是(A)A.《行政许可法》 C.《行政赔偿法》

25.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C)A.中共中央委员会

C.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政协

B.《行政处罚法》 D.《行政诉讼法》

26.下列行政管理机构中,属于信息机构的是(D)A.监察部 C.公安部

27.实行内阁制的主要代表国家是(A)A.英国 C.法国

B.美国 D.瑞士 B.国务院办公厅 D.档案局

28.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B)A.公共利益 C.国家意志

B.行政效率 D.党派利益

29.行政职能必须体现和执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以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行政职能带有很强的(B)A.强制性 C.谋利性

B.公共性 D.服务性

30.在美国,既属于白宫的直属机构,又属于总统的助手和顾问班子的机构是(A)A.总统办事机构 C.独立机构

B.内阁和各部 D.中央统计局

二、多选

1.一定的社会资源构成了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这些具体来源有(ABCDE)A.强制力 B.诱导力 C.组织制度 D.信息 E.个人因素

2.行政职能的特点主要有(ACDE)A.执行性 B.独立性 C.整体性 D.多样性 E.动态性

3.公共利益作为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在行政权力的运作上主要体现在(ABCD)A.行政权力活动强调公开性和透明性 B.行政权力的出发点是基于公共利益考虑 C.行政权力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 D.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 E.行政权力具有无限性

4.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主要有(ABCDE)A.广泛使用法律手段 C.制定产业政策 E.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

5.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分别是(ABCD)A.经济力量 C.经济体制 E.国民受教育程度

6.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力是一种(ACE)A.公共性权力 C.政治权力 E.从属性权力

7.强势政府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增强主要体现在(ABC)A.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C.加强对企业的规范与管制 E.公共服务社会化

8.经济体制直接影响着行政系统的(ABD)A.职能范围 C.组织结构 E.管理效能

9.改革开放前我国行政职能的主要特征是(ABD)A.集中计划管理 C.宏观间接管理 E.片面强调经济职能

10.设置行政管理机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CDE)A.适应性原则 C.权责相称原则 E.法制性原则

11.现代民主国家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主要来自(AD)A.以权利限制权力 C.以强权限制权力

B.以道德限制权力 D.以权力限制权力

B.协调性原则 D.精干高效原则 B.微观直接管理 D.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B.运行方式 D.运行手段 B.兴办国有企业 D.强调市场作用的发挥 B.私人权力 D.本原性权力 B.社会经济结构 D.科技发展水平B.使用计划手段

D.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 E.以公众利益限制权力

12.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包括(ABCDE)A.合法性 C.系统性 E.执行性和管理性

B.主体性 D.权威性

三、简答

1.简述中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P112 2.简述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P108

四、案例分析题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2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

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强调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痛下 决心,标本兼治,坚决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务院决定,把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强化煤矿安全 监察执法。

请问:(1)这次机构的微调遵循了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哪些原则? P137(2)这次机构微调说明了什么?

下载行政管理学复习题(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管理学复习题(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管理学(二)复习题B

    行政管理学(二)复习题B 一、单选题 1.从行政方法涵盖面广泛与否的角度看,行政方法可分为(A )。 A.广义的行政方法和狭义的行政方法 B.政治性的行政方法和自然性的行政方法 C.一般的......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资产阶级政治学理论的发展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 理论基础 。 2. 行政权力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赖......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答案(推荐)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 A )的核心内容。 A、行政道德 B、社会公德 C、职业道德 D、社会行为规范 2、公共行政环境的(A )首先......

    3行政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管理学(专科) 一、填空题: 1.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了《 》一文,主张建立一门独立学科即行政管理学。 2.行政管理是指政府......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最终定稿)

    《行政管理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资产阶级政治学理论的发展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行政权力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赖以实现其......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附完整答案(共5篇)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行政领导的授权方式。 答:行政领导的授权方式有授权留责、适度放权、量能授权、逐级授权和追踪授权等方式。 2、简述行政环境的内涵......

    行政管理学

    浅谈行政领导艺术行政0916 段睿 指导老师 原丁[摘 要]行政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运用领导的技巧,这种应用技巧就是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

    行政管理学

    1、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国家权利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政府机构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表现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