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学复习题答案(推荐)
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A)的核心内容。A、行政道德 B、社会公德 C、职业道德 D、社会行为规范
2、公共行政环境的(A)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A、约束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特殊性
3、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C)。A、选任制 B、考任制 C、委任制 D、聘任制
4、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B)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A、组织观念 B、价值观 C、道德感情 D、法律意识
5、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A),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A、行政职位 B、职能目标 C、行政职权 D、行政人员
6、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A、聘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选任制
7、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临时方案 D、应变方案
8、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A、应变方案 B、临时方案 C、积极方案 D、追踪方案
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B)。
A、确定控制标准 B、纠正偏差 C、衡量成效 D、行政指挥
10、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行政环境包括(ABCE)。
A、自然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管理对象 E、文化环境
2、要正确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ACDE)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水平。
A、政府与市场 B、政府与政党 C、政府与社会 D、政府与公民 E、政府与社会组织
3、行政体制的特点主要有(ABCDE)。A、历史的继承性 B、严格的系统性 C、鲜明的政治性 D、相对的滞后性 E、较强的稳定性
4、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BCDE)。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专业知识权 D、奖惩权力 E、合法权力
5、从工作性质和职责以及产生方式角度划分,行政领导者的类型划分为(AC)。
A、政务类行政领导者 B、委任产生的领导者 C、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D、选任产生的领导者 E、考任产生的领导者
6、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德才兼备原则 B、知人善任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功绩原则 E、依法管理原则
7、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ACDE)。
A、领导决策系统 B、行政评估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 E、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8、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的类型有(ABCDE)。
A、权力机关的监督 B、司法机关的监督 C、社会监督 D、行政机关的监督 E、执政党的监督
三、简答题
1、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意总值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公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2、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
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3、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
①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
②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③负责制定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④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⑤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
⑥做好协调工作。
4、简述公共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高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5、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它有以下三点基本含义:①依法监督;②自主行使监督权;③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
坚持和实行这一原则,在行政监督工作中的要求是: ①任何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②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特权;
③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四、论述题
1、试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预测原则;
2、信息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满意原则;
5、成本效益原则;
6、公平与民主原则;
7、法制原则;
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2、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答: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3、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协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决各部门之间和人员之间所发生的磨擦、矛盾和冲突,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具体作用表现在:(1)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2)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第二次复习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第二次复习题
一、单选
1.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因素的是(B)A.政治力量 B.经济力量 C.文化力量
D.社会结构
2.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C)A.提高行政效率
B.发展社会经济 C.执行国家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
D.维护社会稳定 3.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事权主要表现为(B)A.政治管理权 B.经济管理权 C.社会事务管理权
D.文化管理权
4.在现代社会,相对于国家的立法职能而言,国家的行政职能具有明显的(A A.执行性 B.多样性 C.整体性
D.监督性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重心是(C)A.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B.以科技发展为中心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政治发展为中心
6.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C)A.系统性 B.合理性 C.合法性
D.主体性
7.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是(D A.信息机构 B.咨询机构 C.辅助机构
D.派出机构
8.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C)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权分立制 9.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D)A.中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10.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A)A.公共性 B.强制性 C.自主性
D.有限性 11.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A)))
A.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C.政府职能非常有限
12.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C)A.行政权力 C.行政职能
B.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 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B.行政组织 D.行政发展
13.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是(A)A.适应性 C.法制性
B.协调性 D.精干高效
14.从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看,统计局属于(C)A.咨询机构 C.信息机构
15.外交部在国外的使馆、领馆属于(B)A.辅助机构
B.派出机构 B.监督机构 D.执行机构
C.执行机构 D.咨询机构 16.经济体制的核心是(C)A.价格形成机制 B.经济增长方式 C.社会资源调配制度 D.经济核算制度
17.真正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并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 是(B)A.高斯 B.雷格斯 C.西蒙 D.泰罗 18.一切权力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是(B)A.诱导力 B.强制力 C.组织制度 D.利益
19.在西方,我们将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时期的政府称为(C)A.全能政府 B.无政府 C.“守夜人”政府 D.有限政府 20.半总统制类型国家的典型代表是(C)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瑞士 21.国家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A)A.国家强制力 C.国家意志
B.组织制度 D.政府利益
2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状态是(B)A.地方分权 C.中央与地方均权
B.中央集权 D.地方自治
23.从政府的行政职能来看,强势政府时期也被称为(B)A.“守夜人”时期
B.“积极干预”时期 C.“有限政府”时期 D.“有效政府”时期
24.标志着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被法律确认的是(A)A.《行政许可法》 C.《行政赔偿法》
25.我国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C)A.中共中央委员会
C.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政协
B.《行政处罚法》 D.《行政诉讼法》
26.下列行政管理机构中,属于信息机构的是(D)A.监察部 C.公安部
27.实行内阁制的主要代表国家是(A)A.英国 C.法国
B.美国 D.瑞士 B.国务院办公厅 D.档案局
28.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B)A.公共利益 C.国家意志
B.行政效率 D.党派利益
29.行政职能必须体现和执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以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行政职能带有很强的(B)A.强制性 C.谋利性
B.公共性 D.服务性
30.在美国,既属于白宫的直属机构,又属于总统的助手和顾问班子的机构是(A)A.总统办事机构 C.独立机构
B.内阁和各部 D.中央统计局
二、多选
1.一定的社会资源构成了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这些具体来源有(ABCDE)A.强制力 B.诱导力 C.组织制度 D.信息 E.个人因素
2.行政职能的特点主要有(ACDE)A.执行性 B.独立性 C.整体性 D.多样性 E.动态性
3.公共利益作为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在行政权力的运作上主要体现在(ABCD)A.行政权力活动强调公开性和透明性 B.行政权力的出发点是基于公共利益考虑 C.行政权力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 D.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 E.行政权力具有无限性
4.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主要有(ABCDE)A.广泛使用法律手段 C.制定产业政策 E.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
5.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分别是(ABCD)A.经济力量 C.经济体制 E.国民受教育程度
6.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力是一种(ACE)A.公共性权力 C.政治权力 E.从属性权力
7.强势政府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增强主要体现在(ABC)A.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C.加强对企业的规范与管制 E.公共服务社会化
8.经济体制直接影响着行政系统的(ABD)A.职能范围 C.组织结构 E.管理效能
9.改革开放前我国行政职能的主要特征是(ABD)A.集中计划管理 C.宏观间接管理 E.片面强调经济职能
10.设置行政管理机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CDE)A.适应性原则 C.权责相称原则 E.法制性原则
11.现代民主国家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主要来自(AD)A.以权利限制权力 C.以强权限制权力
B.以道德限制权力 D.以权力限制权力
B.协调性原则 D.精干高效原则 B.微观直接管理 D.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B.运行方式 D.运行手段 B.兴办国有企业 D.强调市场作用的发挥 B.私人权力 D.本原性权力 B.社会经济结构 D.科技发展水平B.使用计划手段
D.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 E.以公众利益限制权力
12.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包括(ABCDE)A.合法性 C.系统性 E.执行性和管理性
B.主体性 D.权威性
三、简答
1.简述中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P112 2.简述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P108
四、案例分析题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2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
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强调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痛下 决心,标本兼治,坚决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务院决定,把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强化煤矿安全 监察执法。
请问:(1)这次机构的微调遵循了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哪些原则? P137(2)这次机构微调说明了什么?
第三篇:行政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资产阶级政治学理论的发展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 理论基础。
2.行政权力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赖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
3.设置、组建和变更行政组织的目的在于有效地 推行政务,即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4.为保证行政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必须实现决策活动的科学性和 民主性。5.信息 是决策的基础。
6.政府支出 是指一级政府或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发生的资金耗费及损失。7.方案的分析评估主要是对决策方案进行 可行性分析。
8.公务员培训的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和 讲求实效。9.审计的 法律依据 是指与审计对象有关的审计时期当时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纪律规定以及决议、指示等书面文件。
10.文书的制定与发布实施是由 法定 的组织或个人完成的。
11.会议 是有目地把有关人员组织起来商讨问题的一种社会活动。12.事后监督,是对行政决策执行的结果进行的监督,检查行政任务完成的基本情况以及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了解行政决策的正确程度和失误所在,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原因,对错误的决策和违法行为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13.专断式 领导方式会造成下属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领导者主观武断,高高在上,官僚主义严重。
14.行政信息系统 主要由行政信息处理机构,人员及其信息通道、信息工具组成。
15.所谓收付实现制,又称 现收现付制,是以本期各种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结帐方法。
16.审计中的 试验鉴定法 是通过实验和鉴定来确定财产物资质量高低的一种方法。17.信息选择 的重点首先应当是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信息。
18.适度改革 的策略,指的是“根据某一特定时期进度和领导层情况而将全面改革和渐进改革加以结合。”
19.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项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__ 控制。20.林德布洛姆是__ 公共政策 学派的代表人物。21.行政体制 是行政权力的外部表现形式。
22.行政权力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体现为__财政和财务 决定权。
23.国家公务员因违法失职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责任,其结果是接受行政处分或 行政处罚。24.行政职能结构包括 外结构 和内结构两个方面。25.行政责任具有不可推卸性和法律的 规定性。
26.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照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的组织体制是 层级制。27.领导者处理事的艺术包括抓中心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弹钢琴 等。28.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用满意准则代替了 最优准则。
29.选任制 是通过选举来确定录用对象的一种制度和方法。
30.单式预算,又叫综合预算,是将国家所有的预算收入与支出以单一综合的形式编制的预算。31.公务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构成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二是行为人必须有 主观上过错。32.一般来说,政府管理经济的方法通常有三种: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 法律方法。33.我国行政职能的重心逐渐由阶级统治性职能过渡到_社会管理性_职能。34.社会主义国家领导活动的本质就是__服务。
35.__ 行政决策中枢 系统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中的核心部分,居于核心地位。36.__人事行政 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二、选择题:
1.行政管理学真正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始于 [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2.持“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行政的中心,行政行为之根本就是组织中决策制定的整个过程”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 ] A.威尔逊 B.西蒙 C.古德诺
3.以产生原因为标准,行政责任分为依职位而产生的行政责任和 [ ] A.依法行政而产生的行政责任 B.依职能而产生的行政责任 C.依权力而产生的行政责任
4.法律监督的有效性取决于司法行为的权威性和司法机关的 [ ] A.独立性 B.权威性 C.法制性
5.在一级政府内部,根据行政工作的性质、内容和作用,可以对行政组织进行 [ ] A.微观分类 B.中观分类 C.宏观分类
6.一级政府机关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在其管辖区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称为 [ ] A.辅助机关 B.代理机关 C.派出机关
7.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所管辖的业务内容不同,但管辖范围大致相同,此类 组织体制称为 [ ] A.层级制 B.职能制 C.直线制
8.管理幅度与层次成 [ ] A.正比 B.反比 C.无关系
9.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是行政编制管理法制化的 [ ] A.理论前提 B.实践前提 C价值前提
10.行政决策的范围越大,对决策所负责任越大意味着行政机关级别和行政领导者职位[ ]
A.越低 B.越高 C.不重要
11.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的沟通方式的是 [ ]
A.聚会 B.宴请 C.会议
12.缺乏严格管理,不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常常造成人浮于事的情况的领导方式是[ ]
A.放任式领导方式 B.民主式领导方式 C.集权式领导方式
13.行政组织最基本的结构要素是 [ ]
A.行政职位 B.行政单位 C.行政单元
14.1982年宪法通过后,我国国务院确立了 [ ]
A.集权制 B.委员会制 C.总理负责制
15.领导者凡事都亲自决定,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领导者和工作人员关系紧张或冷漠的领导方式是 [ ] A.分权式领导方式 B集权式领导方式 C.均权式领导方式
16.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要形成一个梯队,老、中、青相结合,并以中年为主是要求领导班子有一个合理的 [ ] A.人才结构 B.年龄结构 C.知识结构 17.比较系统地论证了决策概念,并建立了决策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 [ ]
A.西蒙 B.巴纳德 C.泰罗
18.我国公务员实行 [ ]
A.职位分类制度 B.品位分类制度 C.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相结合
19.整个财务行政的基础是 [ ]
A.预算 B.税收 C.审计
20.用相互验证和复核的方法对有关帐目的记录和数字进行查对,以查明帐证、帐帐、帐表之间是否相符一致的审计方法称为 [ ] A.审阅法 B.查询法 C.核对法
21.要求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符合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需要的是[ ]
A.客观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可比性原则
22.机关管理的广泛性首先表现在机关管理具有普遍性,其次表现在机关管理内容的[ ]
A.广泛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23.档案的前提是 [ ]
A.有用 B.文书 C.可保存
24.机关行政经费和预算支出全部为 [ ]
A.生产性支出 B.营利性支出 C.消费性支出
25.公民或单位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所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是指 [ ]
A.一般行政责任 B.特殊行政责任 C.专业行政责任
26.信息、经费、物材等物质因素的总称,也是行政管理的物质基础的是 [ ]
A.行政要素 B.行政资源 C.行政环境
27.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政策方案、政策规划的机构称为 [ ]
A.辅助机构 B.咨询机关 C.职能机构
28.行政组织中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行使的体制称为 [ ]
A.委员会制 B.集权制 C.首长制
29.古典行政组织理论是以行政法学理论和经营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
A.法约尔、韦伯 B.西蒙、林德布洛姆 C.孔茨、马斯洛
30.管理幅度与管理者的管理素质、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等因素成 [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无关系
31.既是确定编制的依据,又是控制编制的重要手段的是 [ ]
A.财政收入 B.财政预算 C.财务权力
32.领导者只决定总体目标、有关政策和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不过问具体细节和方法,并检查实施绩效的领导方式是 [ ] A.集权式领导方式 B.分权式领导方式 C.均权式领导方式 33.领导班子成员在性格、气质、兴趣、意志、风度、风格等方面的结构是指 [ ]
A.心理结构 B.综合结构 C.气质结构
34.决策活动的主体是 [ ]
A.领导者 B.一般行政人员 C.人
35.满意决策模式又称为 [ ]
A.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B.无限理性决策模式 C.渐进决策模式
36.保证行政领导正确有效的关键是 [ ]
A.行政决策 B.行政权力 C.行政职能
37.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行政组织理论不包括: [ ] A.“小政府,大社会” B.议行合一的组织形式 C.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政府 38.行政组织与政党组织相比,具有 [ ]
A.国家强制性 B.社会性 C.合法性
39.决策权集中在中央和上级机关,地方和下级机关必须根据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权力体制称为[ ] A.集权制 B.分权制 C.均权制
40.新古典行政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
A.怀特 B.威洛比 C.韦伯
41.决定政府组织规模和人员编制的先决因素是 [ ]
A.行政权力 B.政府职能目标 C.群众需求
42.领导者组织和指挥的对象,同时又作用于领导活动的对象的是 [ ] A.被领导者 B.领导客体 C.领导对象
43.行政领导协调的活动内容包括决策工作协调和 [ ]
A.执行工作协调 B.反馈工作协调 C.各种活动协调
44.整个行政决策的起点是 [ ] A.提出问题 B.领导抉择 C.发现问题
45.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最早提出决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 [ ]
A.西蒙 B.巴纳德 C.林德布洛姆
46.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标志是实行 [ ]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47.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决定的是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 ]
A.所有领导 B.领导人员 C.组成人员
48.在开展经济业务过程中,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社会公认的、正确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是指审计的 [ ] A.价值依据 B.理论依据 C.实事依据
49.领导者组织和指挥的对象,同时又作用于领导活动的对象的是 [ ] A.被领导者 B.领导客体 C.领导对象
50.处于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又是行政管理成功的关键的是 [ ] A.行政指挥 B.行政决策 C.行政命令 51.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
A.公众利益 B.职能目标 C.行政责任
52.为实施公务员奖惩制度、职务晋升制度、工资制度等提供最重要依据的是 [ ] A.培训 B.考核 C.测验
53.公务员“出口”环节的渠道不包括 [ ]
A.正常退休 B.辞职 C.转任
54.在绩效预算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确定的目标,着重按项目安排和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编制的预算称为[ ] A.计划规划预算 B.总预算 C.部门预算
55.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有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 [ ]
A.企业单位会计 B.事业单位会计 C.分部门预算会计
56.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标志是实行 [ ]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57.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决定的是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 ] A.所有领导 B.领导人员 C.组成人员
58.在开展经济业务过程中,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社会公认的、正确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是指审计的 [ ] A.价值依据 B.理论依据 C.实事依据
59.行政经费的收支、使用、审计等严格按计划进行是指机关财务管理的 [ ]
A.规范性原则 B.节约原则 C.服务原则
60.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的监督分为法律监督和 [ ] A.一般监督 B.工作监督 C.行政监督
61.整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核心部分是 [ ] A.行政领导 B.政党领袖 C.人民群众
62.毛泽东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和 [ ] A.做决策 B.行政令 C.用干部 63.经验决策的产生至少可追溯到 [ ]
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中期 C.原始社会后期
64.行政决策的科学化,要求实现行政决策体制的科学化、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和 [ ] A.行政决策方法的科学化 B.行政决策理论的科学化 C.行政决策结果的科学化
65.人事行政的范围及内容中,最具特色、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是 [ ]
A.实际操作类 B.组织体系类 C.政策制度类
66.人事行政的基本功能是 [ ] A.依法管理 B.用人治事 C.优化目标
67.政府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及其执行结果一般是()的核算对象。[ ] A.预算审计 B.预算执行
C.预算会计
68.预算的特点有计划性、统一性、法令性和 [ ]
A.民主性 B.灵活性 C.服务性
69.国家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是指 [ ] A.资产 B.收入 C.债务
70.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是 [ ] A.净利润 B.净收入 C.净资产
71.文书都是有形的,即文书出现的形式是 [ ] A.物质形式 B.语言形式 C.书面形式
72.吸收下层人员参加议事,以确定问题和可供选择的改革方案的改革策略是 [ ] A.上下结合的改革策略 B.自上而下的改革策略 C.自下而上的改革策略
三、名词解释题:
1.集权制 2.专门的行政责任 3.绩效预算 4.行政组织体制 5.人事行政 6.零基预算 7.职位分类制度 8.预算 9.档案 10.行政控制 11.预算会计 12.行政改革 13.行政责任 14.社会监督 15.审计 16.复式预算 17.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18.要素评分法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权力的基本功能。
2.简述现代组织理论对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和组织原则的批判。3.理性决策模式的特点有哪些?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国家行政组织理论有哪些? 5.确定预算管理形式的原则有哪些? 6.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意义有哪些? 7.预算的作用有哪些? 8.加强行政监督的意义有哪些?
9.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0.预算会计核算的原则有哪些? 11.行政职能体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2.简述行政组织的法治行政原则。
13.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4.简述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关系。15.简述财务行政的任务和功能。
五、论述题:
1.试述电子政务的作用。
2.试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目标和任务。3.试述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4.我国机构改革历程曲折的原因有哪些? 5.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有哪些? 6.我国机构改革历程曲折的原因有哪些? 7.试述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内容。8.试述审计的原则。
9.试述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理论基础 2.行政权力 3.推行政务 4.民主性 5.信息 6.支出 7.可行性分析 8.讲求实效 9.法律依据 10.法定 11.会议 12.事后监督 13.专断式 14.行政信息系统 15.现收现付制 16.试验鉴定法 17.信息选择 18.适度改革 19.控制 20.公共政策 21.行政体制 22.财政和财务 23.行政处罚 24.外结构
25.规定性 26.层级制 27.弹钢琴 28.最优准则 29.选任制 30.单式预算 31.主观上 32.法律方法 33.社会管理性 34.服务 35.行政决策中枢 36.人事行政
二、选择题:
1.A 2.B 3.A 4.A 5.A 6.C 7.B 8.B 9.C 10.B 11.C 12.A 13.A 14.C 15.B 16.B 17.A 18.C 19.A 20.C 21.B 22.A 23.B 24.C 25.A 26.B 27.B 28.C 29.A 30.A 31.B 32.B 33.C 34.C 35.A 36.A 37.C 38.A 39.A 40.C 41.B 42.A 43.C 44.C 45.B 46.C 47.C 48.B 49.A 50.B 51.A 52.B 53.C 54.A 55.B 56.C 57.B 58.A 59.A 60.A 61.A 62.C 63.C 64.A 65.C 66.B 67.C 68.A 69.B 70.C 71.C 72.A
三、名词解释题:
1.集权制:又称中央集权制,表明行政权力大多集中于上级行政机关或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下级或地方行政机关是上级或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并向它们负责。其代表为法国和西班牙。
2.专门的行政责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职权范围内应尽的义务和因违法失职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3.绩效预算:是指以项目的绩效为目的,以成本为基础而编制和管理的预算,由政府事务的项目及活动的类别,绩效度量和绩效报告三个要素。
4.行政组织体制:是一级政府内部的领导关系和组织结构方式,是行政组织内部各要素、各单位、各部门乃至层级之间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各国普遍采用的行政组织体制主要有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层级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等。
5.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人事行政机关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和措施,对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政人员与行政事务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实施的一整套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包括对国家行政人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奖惩、纪律、工资、福利、退休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
6.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对新的预算中想做的所有事情进行审核,而不仅仅是修改上年预算或检验新增部分,以达到有效使用财政资金的目的。
7.职位分类制度:是以职位为对象,按照每个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标准因素,分为不同类别和等级,为国家公务员各项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
8.预算:是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和执行的政府机关的财政收支计划,使政府各项收支的总体规划,包括收支规模、支出用途、资金来源和筹集方式等,由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组成。
9.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10.行政控制:是指通过调节、纠正等措施将行政体系的运行纳入完成行政目标、行政计划的轨道,使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行为符合行政目标要求的一种活动。
11.预算会计:是各级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及其资金活动状况的专业会计,是以政府预算管理为中心,为政府预算管理服务的。12.行政改革:是政府为了适应变化了的行政管理外部生态环境的需要,而有意识地对行政管理从结构、功能、过程到行为方式诸方面进行变革的活动。
13.行政责任: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国家公务员在其职权范围内必须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表现为工作上的义务;二是行政单位或个人实施了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或有关规定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行政上的法律后果。
14.社会监督:是指社会法人机构和普通公民对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行为的监察和监督活动。15.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行为。
16.复式预算:是将同一预算内的全部财政财务收支和财政支出按性质划分,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两者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17.机关总务后勤管理:就是行政机关对机关环境、物材、日常生活事务、接待事务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18.要素评分法:是指通过抓住行政要素,分项确定记分标准,并把各项要素的得分相加,以比较行政效率高低的一种行政效率的测量方法。
四、简答题:
1.行政权力的基本功能有:
(1)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维护正常的国家和社会秩序。(2)组织、调控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增进人民福利。
(3)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人类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4)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建设作用,又有消极破坏作用。要注意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尽量防止或降低行政权力的消极破坏作用。
2.现代组织理论对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和组织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化分工原则中的四项分工标准,不仅涵义不清,而且在内涵上互相排斥。
(2)行政幅度宜小的原则缺乏对行政层次的考虑,在规模庞大、人员众多的机关中,控制幅度小,层次必然增多,而层次增多,势必增加沟通的障碍。
(3)命令统一原则中的命令是以权威为基础的,权威有基于层级地位的、有基于专业技术知识的,如果不加分辨地规定行政人员只接受其直接上级的命令,基于技术专长的权威必须通过上级才能生效,自然就增加了沟通的历程。
(4)政治是决定政策,行政也是决定政策,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始终。(5)权变理论等。
3.理性决策模式,也可称为科学决策模式,其特点有:
(1)决策时要求遵循严格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目标-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等六个步骤。(2)决策时要求运用科学方法。其科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在决策分析方法上出现了数学化和模型化,在决策分析手段上出现了计算机化。
(3)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该理论认为作为决策者的人始终是理性的,每一步活动都是一种理性活动,不存在非理性的成分,整个决策过程都是一种理性化的过程。
(4)认为能够制定和选择出最佳决策方案。该理论认为决策者都是理性人,可以通过对决策问题的理性分析,将解决决策问题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经过评估比较,排列出它们的优劣顺序,从而选择出最优方案作出决策方案。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国家行政组织理论有: ①建立了议行合一的国家行政制度。②提出了国家公务员制度理论。
③系统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集中制理论。④提出了首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理论。
⑤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理论。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精简和改革政府机构的理论。
⑦提出了理顺党政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理论设想。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的理论。
⑨提出了行政体制与管理改革理论和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设想。5.确定预算管理形式的原则有:
(1)根据行政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分别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预算管理形式。(2)要有利于行政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
(3)有利于行政单位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4)有利于行政单位的责权利相结合。
(5)有利于财政部门和主管单位进行监督管理。6.行政决策民主化的意义有:
(1)民主参与机制有利于广开言路,集中更多人的经验和智慧,从而有利于提高决策方案的质量。尤其是各类专家和咨询人员的参与,对于提高决策方案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民主参与机制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提高决策的透明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3)民主参与机制为行政决策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以防止决策者因滥用决策职权而造成决策失误。
行政决策民主化,关键在于扩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实行依法决策。
7.预算的作用有:
(1)政府机关赖于存在的经济基础,是政府完成行政任务、实现政府职能的物质保障。
(2)立法机关控制行政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事先控制财政收支的有效办法,有利于政府节约使用财政资金,提高工作效率。
(3)是整个财务行政的基础,是分析、考核、评价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主要准则和根据,也是实行财务民主和财务监督创造了条件。
(4)可以保证政府机关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从而控制行政活动的方向。
8.加强行政监督的意义有:
(1)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是实行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有力措施和保证
行政管理法制化,要求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依法行政,依法设置行政机关和编制行政人员,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和进行行政管理。这些是行政管理法制化的保证。(2)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是实现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为政清廉的重要保证(3)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也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9.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1)以事为中心,又兼顾人的因素,把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有机结合起来。
(2)我国的职位分类制度,既遵循职位分类的基本原则,保持其基本特征,又从中国实际出发,方法简便,程序简化,易于操作,利于推行。
(3)在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过程中,强调并贯彻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
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进行职位设置、制定职位说明书、确定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职位的后续管理等四个方面。
10.预算会计核算的原则有:
(1)客观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可比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5)一贯性原则(6)及时性原则(7)清晰性原则(8)收付实现制原则(9)专款专用原则
(10)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11)实际成本原则(12)配比原则
11.行政组织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表现为:
(1)要保持行政组织系统的相对稳定。要保持行政机构、行政制度和行政人员的稳定。
(2)行政组织机构要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需要,即根据行政环境的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和改革行政机构,以保证行政组织的内部活力和外部适应能力,防止组织僵化或弹性适应能力的丧失。(3)要把稳定性与适应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行政管理地实际需要,把行政机构改革作为组织发展地一种恒常机制,在改革中力求稳定,在稳定地前提下锐意改革。
12.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有:
(1)人事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2)人事行政是实现政治稳定、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3)人事行政的发展与完善能有力地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4)科学的人事行政管理,能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极大地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13.财务行政的原则有:
(1)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原则(2)积极服务原则
(3)量入为出、厉行节约、讲求效果原则(4)兼顾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 14.简述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关系表现在: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是按照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对行政决策所做的一种分类。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重复出现的行政问题所进行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是在行政管理中对非重复出现的行政问题所进行的决策。
程序化决策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确定型决策问题。所谓确定型决策问题是指这样一些决策问题,即它只受一种自然状态的影响,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提出各种具有确定结果的方案。非程序化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有风险型决策问题和不确定型决策问题两种。风险型决策问题是指这样一些决策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论决策者采用哪种方案,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当风险出现的概率无法确定时,即为不确定型问题。15.财务行政的任务和功能是:
财务行政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经费领拨、资金的筹集和合理有效的使用,对行政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的综合管理。具体包括:(1)制定和实施各种财政财务收支计划。(2)建立健全各种财政财务管理制度。(3)加强财务检查监督。
五、论述题:
1.电子政务的作用有:
(1)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4分)实施电子政务,使得公民和各种组织可以较快地获得政府施政信息,理解政府的决策行为,评价政府行为。
(2)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政程度(3分)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公民可以通过网络与政府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实施网上信访、网上投票等。
(3)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实施电子政务,首先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掌握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其次,还要求他们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4分)(4)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简化政府工作流程,优化机构组织结构。如“一站式”服务技术,要求必须重新调整政府机构和重新界定部门职能。(4分)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目标和任务分别是: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目标:
(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行政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行政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还给企业。(2分)(2)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强化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2分)(3)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统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2分)(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行政职能运行的法制化。(2分)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
(1)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2分)(2)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继续理顺政府部门内部的职能分工(1分)(3)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治政(2分)(4)改革和简化行政审批制度(1分)(5)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1分)3.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分别是: 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
(1)政治动力:政府系统是政治系统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政治变动对政府系统的影响最为直接。如国际性危机、政体的变更、政权的交替等都会推动行政改革。(2分)(2)经济动力:经济体制的变化必然引起政府系统的相应变革;经济政策、经济状况、财富分配格局等也会导致行政改革。(2分)(3)意识形态动力:对领袖思想的不同态度会引发对政府系统弊端的不同态度;对社会主义的性质的认识也会影响到行政改革的内容和政府职能的重新确定。(2分)(4)社会动力:如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社会的权力再分配、识字率的增长等。(1分)(5)人口动力:人口过多和人口过少都会对政府系统形成压力。(1分)(6)文化动力:任何一个政府系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行政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当一种旧文化转变为新文化时,政府系统的状态必然发生变化。(1分)行政改革的内部动力
(1)新观念和新意识的出现:当各级行政首长和行政人员充满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时,就会产生改变行为规范和组织结构的迫切愿望。(2分)(2)新技术的采用:新技术的产生使人们有可能在政府系统中采用这种新技术,而政府系统对新技术的采用,不但会使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到行政人员的观念、态度和工作方法。(2分)(3)利益需求:每一位行政人员都应被视为具有各自的利益需求的人。当行政人员以努力的工作来获得自身利益需求的满足时,行政改革的内驱力就形成了。(2分)4.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有:(1)牢固树立效率观念(3分)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提高行政效率,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为此,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目前行政效率低的现状、种种表现及其原因,充分认识行政效率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
(2)行政机构设置的合理化(3分)实现行政机构设置的合理化,主要是机构精简,消除行政机构重叠臃肿、职能重复交叉等不合理形象,理顺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沟通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机构运转灵活、政令畅通,以提高行政效率。
(3)提高行政人员素质(3分)第一,严把进口关,必须实行严格的考核录用制度,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以保证公务员的基本素质。
第二,加强对行政领导者和所有公务员的政治、业务培训,包括脱产培训和岗位培训,以不断提高现有在岗人员素质。
第三,制定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各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积极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以实现行政效率的提高。(4)逐步实现行政管理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的现代化(3分)在行政管理技术装备上,经济发达地区应尽快实现办公自动化,以提高行政效率;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逐步改造、分步实施的办法,也应把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上议事日程
在行政管理的方法上,一方面要大力加以研究,以提高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科学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另一方面要搞好推广应用工作,使现代行政管理方法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以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一个较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3分)只有在一种具有充分民主和健全法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行政管理过程才能昨以顺利进行,一种民主的、法制的现代化行政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这是行政管理高效化的一个重要前提。5.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有:
(1)机关管理观念的现代化(4分)第一,实现机关管理观念的现代化要树立效率观念。根据这一原则,在机关管理中就能有效地处理好节约成本与实现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第二,实现机关管理现代化,要树立整体观念。机关管理的现代化不仅是技术设备条件的现代化,还包括了工作流程的科学化、管理理论的现代化等内容。
第三,实现机关管理现代化,还必须牢固地树立技术领先观念。管理中的技术设施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第四,机关管理现代化本身就包含了现代竞争机制,竞争是效率的有效保证。(2)机关管理人员素质的现代化(3分)实现并保持机关管理人员素质现代化,不仅要在机关人员“入口”上严格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机关人员的在职培训、教育,实行“终身”培训制度。(3)机关管理制度的科学化(4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应该从两个层面考虑问题。第一是宏观层面。主要涉及法律、规章等等。第二是微观层面。主要涉及工作程序等具体操作性的问题。(4)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4分)机关管理方法包括元理论方法、中介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三个层次。元理论方法或称根本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是方法论。中介理论方法或称相关理论所贡献的具体科学方法。技术手段是最具体的方法,技术机械是机关管理现代化的标志。6.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有:(1)从本国实际出发推进行政改革(3分)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都深深植根于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这一坚实的基础这中,既具有共性,又有个性。从本国实际出发,把行政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使行政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西方各国行政改革的共同特点,也是行政改革的基本规律。(2)行政改革是渐进性的过程(3分)在推进行政改革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大都强调改革的阶段性和渐进性,坚持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改革,使行政改革稳步发展。
(3)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前的方案论证(3分)西方国家在进行行政改革时,都十分重视专家的咨询意见。为了保证专家意见的权威性,各国政府都成立了专门研究行政改革的临时性委员会或常设委员会。在西方国家,专家们的改革建议对政府的行政改革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政府的改革方案直接来自于他们的建议和报告。(4)以立法为先导,注重法律准备(3分)为了实施行政改革,西方国家不仅对现行的有关法规进行修正,而且还相应地制定新的法规,使行政改革有法可依。
(5)建立精干高效的改革工作班子,推动和控制行政改革方案的实施(3分)为了推动行政改革并控制改革不偏离预期目标的轨道,西方国家都成立了精干、高效的实施与监督行政改革的机构。
7.行政管理的程序性职能有:(1)计划职能(5分)计划职能是政府行政机关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手段的过程,包括确立目标、进行预测、预算和方案抉择等。计划职能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包括计划的制定、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的检查监督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环节必须相互配套协调,并形成回路。(2)组织职能(5分)组织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目标、计划而建立政府的组织体制,并对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指挥、沟通和协调,也是行政机关及其人员把确定的计划方案付诸实施的活动过程。组织职能的有效发挥是实现决策和计划的关键,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职能的充分发挥。(3)控制职能(5分)控制职能是政府为了保证计划的实现而确立的职能,包括监督、检查和纠偏等方面的内容。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收集、加工、分析、研究计划执行和完成过程中的有关情报资料,对活动中数量、时间、质量等因素加以控制;二是通过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人事、组织、财务、物资和方法等情况,对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进行控制。8.审计的原则有:
(1)政策性原则:审计工作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制度作为审计工作的准绳,并保证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3分)(2)独立性原则: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罢休和个人的干涉。审计机构不附设于其他部门内,是一个处于超脱地位的独立部门。(2分)(3)客观公正性原则: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以具有证据力的审计证据作为依据,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公正地进行审计并作出结论和决定,防止主观臆断和片面性。(2分)(4)群众性原则:审计监督的范围广、对象多、任务重,因此审计监督必须建立在群众监督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及有关群众组织的监督任用,以提高工作效率。(2分)(5)重要性原则: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必须针对审计目标,集中精力选择重要的经济事项和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审查监督。(2分)(6)系统性原则:个别经济业务只有在经济业务总体的相互联系中才能显现其本质所在,才能据此确定每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2分)(7)保密性原则:审计资料是重要的经济情报和财政财务情报资料,应予保密,不得任意泄漏。(2分)9.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的内容有:
(1)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纪检机关的职能(5分)第一,加强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特别是强化对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的监督。
第二,加强党政一体的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建设,增强力量,完善运行机制,理顺关系,调动积极性,疏通信访渠道,强化举报工作。
第三,进一步研究和建立有效的监察领导体制。
此外,各级党的纪检部门、国家权力机关有关部门、政府监督部门和各级法律监督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才能有效地行使行政监督权,促进廉政建设。(2)完善监督制度和法规(5分)第一,缺乏一部较为完整、专业性强的监督法以及规范政府行为的行政程序法、行政道德法等。这给行政监督带来较大的困难。
第二,对行政监督的程序规定也不够完善。
完善监督制度还包括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公开举报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信访制度、公民参与制度和其他民主监督制度
(3)加强纪检监察,执法队伍建设(5分)加强纪检监察、执法队伍 建设是实行有效行政监督的组织保证。目前,我国监察队伍建设最突出的有三个问题:一昌监察队伍人数严重不足,二是监察人员素质不高,三是监察人员自身监督机制缺乏。
在行政机构改革调整中,加强监察机构和监察队伍的建设,扩大监察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提高监督人员素质,一是严格录用制度,实行公开竞争、经考试录用的制度,并对现有监督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其尽快熟悉业务以胜任本职工作;二是健全监督机关内部制约机制,制定监督机关、监督人员自身监督的有关制度,使监督机关和监督人员也置于监督之下,造成人人监督、监督人人的局面,以防止监督机关和监督人员不依法监督或滥用监督权的事情发生。
第四篇:行政管理学B复习题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范围:课件
考试时间地点:16周周一下午15:30至17:30,具体请查询教务处网站
考试题型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15题,共15分;范围:所有课件
名词解释题5题,共25分;具体见复习题
简答题6题,共45分;具体见复习题
案例分析题1题,共15分;见第3章,第4章,第6章,第7章
名词解释题:·
行政权力;行政环境;职位分类;会议管理;新自由主义;行政效率;监察监督;文书管理;团体决策模型;行政领导者
简答题:
简述行政决策的主要类型。
简述系统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行政监督的作用。
公共危机事件的分类。
简述戴维奥斯本提出的政府再造的5C战略。
简述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的优化组合。
简述推行电子政务的意义。
品位分类制的优点。
行政环境的特点
第五篇:行政管理学 复习题
绪论
1、公共管理学的内含及构成要素
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要素:
公共主体:包括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类公共部门、非营利部门等公共组织以及权威性机构;
公共客体:包括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和相关的公共政策与政策过程、公共规则、行为规范与绩效评估标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公共行为:即公共执行行为,包括行使公共权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手段和方法。
2、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行政是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
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所组成的活动总称。
(1)行政是公务的推行,是目的取向; 管理是事务的处理,是手段取向;(2)行政更强调计划、策划、决定目标和决定政策,以政治、法律为主要方法; 管理更强调任务的运作过程和达成目标,以经济的、技术的手段。
3、评价: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 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功能。政治与政策和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存在于政府表达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
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存在于政府执行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
由于政府体制的不同,这两种功能的区分程度及其关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别。
一般而言,政府的民主程度越低,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与表达功能之间的区别也就越小。
但是,即使在君主制政府中,分工的需要也都使区分这两种功能成为不可避免。
4、概述:行政管理学产生发展的历史:
一、1887-20世纪30年代——古典时期
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怀特(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
研究方法:科学管理(静态研究)
研究重点:权力的合理分配,组织结构的健全,工作方法的标准化,行政管理程序的制度化。
二、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新古典时期(行为科学时期)
代表:梅奥
研究方法:行为科学
研究重点:互动性,心理动机与反应,人际关系,组织行为
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新公共行政学 代表:弗雷德利克森 研究方法:社会公平论 研究重点:民主行政的模型,社会发展的模式
四、20世纪60年代——现代公共行政学(系统公共行政)研究方法:系统分析
研究重点:整体性,开放性,反馈性,权变性,行政生态
五、20世纪70年代——政策分析学派及其政策科学
拉斯韦尔
研究方法:政策分析
研究重点:政策形成,政策执行,绩效评估
六、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新公共管理
研究方法:案例分析
研究重点:政府治理手段、工商管理、市场化、社会化
当代西方公共管理的四种理论: 1.小政府理论
弗理德曼、哈耶克为代表。
主张市场经济有可能失败,但政府干预一定失败。因此,政府的功能必须是有限的。
2.放松规制理论
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威尔逊。
他认为政府官僚是可以信赖的;外部环境对政治官僚组织强加的规则过多,是官僚组织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主张外部规制与内部自主权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3.企业家政府理论(政府再造理论)
以奥斯本、盖布勒为代表。
主张运用企业精神再造政府,使政府成为社区拥有的政府、竞争性的政府、使命感的政府、结果导向的政府、顾客导向的政府、有事心的政府、有预见的政府、分权的政府、市场导向的政府。
4.新公共管理
以胡德、胡荷为代表。
主张将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引入到政府管理之中;政府管理应该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重视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
七、21世纪——新公共服务
以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罗伯特﹒邓哈特为代表。
新公共服务理论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特别是针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之精髓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缺陷的批判建立起来的。
5、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
联系:①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学派,公共管理在实践上是以市场化和企业精神为主要特征,在理论上为改革提供支持;
②公共管理一定程度上是公共行政的替代品;
区别:①公共行政重视设计策划,公共管理重视具体操作;
②公共行政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
③公共行政关注过程、程序、指示和内部取向,公共管理关注结果的获得、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
6.运用西方管理理论评论中国政治改革
企业家政府理论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行政学 政策分析学派及其政策科学
古典时期
第二讲
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赖。行政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又能动地选择与塑造外部环境。
第一,行政是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外部环境制约着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
第三,行政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2)行政对外部环境的选择与塑造,具体包括:
第一,行政对外部环境的投入必须有所选择与取舍,只纳入自身所能接受的那一部分;
第二,行政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
2、经济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作用
经济体制影响着行政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并规定经济资源配置的方式:
1.在自然经济体制中,行政的政治功能、社会治安功能较为突出,而经济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微弱,负责经济、社会事务的部门少而小;其行使功能的手段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行政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具有直接而广泛、命令强制、企业被动适应等特征。
3.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市场的失灵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经济法规与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调节和规范经济活动,以调控宏观经济;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政府设置大量相应的管理部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进行管理。
第三讲
1、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要素 :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 4.权责体系。5.法规制度。6.物质因素。特点:组织结构有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组织结构的基本范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幅度构成组织的横向结构,层次构成组织的纵向结构,水平与垂直相结合构成组织的整体结构。在组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通常成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宽,则管理层次少,反之亦然。
(二)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利弊:
1.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其特点是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照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其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
2.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从现代管理功能看,每级政府内部都由决策、执行、咨询、信息和监督等部门组成,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横向结构。
3、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这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古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官僚组织理论)。
2.新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是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但局限于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只注重社会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忽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
3.现代组织理论 主要有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和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
系统分析组织理论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组织,认为行政组织是一个“结构的社会技术系统”,由许多分系统组成;组织又是一个有机的开放性系统,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它在与社会环境的互相作用中建立和维护自身的工作流程,从而保持组织功能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
第四讲
1、行政领导应当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2)知识素质。(3)能力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
2、行政领导职位与职权的关系
一方面,职权是与职位联系在一起的,职权是由职位衍生出来的,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职权的大小与职能的高低、责任的轻重相适应;职权是法律认可与确认的权力。
另一方面,行政职权是有限度的权力,它由国家权力机关因社会公共管理分工的不同而进行功能性划分,并由国家依据划分做出授予,被授予者需对权力有明确的认识,从而掌好权、用好权。行政领导的权限范围包括人事权、物权、财权、组织权。
3、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1)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责任制。
集体领导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即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做出决策和决定,一经决定,必须共同遵守。
个人分工负责制就是行政领导集团内各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2)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五讲
1、行政决策的科学内含
(1)广义的理解:把决策看作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
(2)次广义的理解: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做出最终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
(3)最狭义的理解: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的处理决定。这类事件既无先例,又没有可遵循的规律,做出选择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的选择才是决策
2、行政决策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一)(1)找出决策的理由,即“情报活动”;
(2)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即“设计活动”;(3)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即“抉择活动”;(4)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即“审查活动”。
(二)1.SWOT分析法
• 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
• SWOT分析通过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再调整策略,来达成目标。2.PEST分析方法
搜集对行政决策产生影响的政治法律(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文化(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对这上四个因素进行仔细分析,理清这些因素对战略的影响,找到本组织需要考虑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专家打分法),确定关键战略因素。
3、决策体制对决策的影响
决策体制,就是决策权力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和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的总体制度体系。
公众选举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执行权力机关的命令,并且对公众负责。
1、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地位不同,可分为国家决策和地方决策
2、依据行政决策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3、依据决策目标性质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依据决策条件和结果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第六讲
1、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1.广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整个公共部门系统,为了保证其工作的性质与人力资源的整体结构相互匹配以及发展的需要,对公共部门内外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宏观和中长期统计、预测、规划,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政策、管理权限和管理标准,维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流动和人才市场的秩序等,它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有计划地投资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开拓人力资源培养、继续教育的路径和专业,保证人力资源整体结构的适应性与合理性。
2.狭义:是指各个组织对其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即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实行规划、获取、评估、培训、薪酬、维护等,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使用,人力资源的再生能力得以充分保护,组织氛围得以改善,效益得以提高。
2、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
2、招聘与配置;
3、培训与开发;
4、绩效管理;
5、薪酬福利管理;
6、劳动关系管理。
3、我国公务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思路
一、当前公务员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是在思想认识上,以德代绩、以勤代绩的错误思维方式依然存在。(2)是在考核内容上,一些单位缺乏针对性、部门之间缺乏可比性。(3)是在考核方法上,简单化,流于形式的现象,重年终、轻平时;重定性,轻定量。
(4)是在考核定等上,不称职人员难确定,存在拉不开面子的想法。
二、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几点思考(1)是提高认识,树立公平、公正的考核观。(2)是改进方式,科学规范公务员考核标准。(4)是强化监督,增强公务员考核工作透明度。(3)是完善机制,加强公务员考核的制度化建设。
4、公共预算的概念及其特点
公共预算是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的财政收支计划,它具体规定计划内财政收支指标及其平衡状况,反映和影响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活动的范围、方向、项目规划、政策制定与执行、以及组织目标的达成,是行政机构或部门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与手段;
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它必须由行政机构或公共部门提交国家权力机关审批后才能生效和执行。
5、财政分权与集权的理论 我国现在的财政体制是分税制。
就是中央和地方根据事权把税总、税目和税率进行划分:
中央专属权——国税。
征收系统:国税局。地方专属权——地方税。
征收系统:地税局。中央与地方共享权——共享税。
征收系统:先由国家征收然后返还地方。返还比例由国家规定。
6、我国财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1)事权划分不清,财力与事权不匹配:事权划分不清晰,财政支出责任不明确;政府间事权经常变化,出现了层层下移的问题;上级政府层层集中财力;财力与事权不匹配,基层财政负担过重。
(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够科学和规范:税收返还尤其是“两税”返还是建立在保证既得利益基础上,起不到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的作用;专项转移支付在整个转移支付中占比偏大;
(3)部分支出的法定增长要求和上级出台的各种增支、配套政策削弱了地方财政自主调控能力。
(4)地方税体系不完善,地方收入结构不合理。(5)财政管理层级过多,财政运行效率较低 改革:
(1)加快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立法工作,按照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匹配原则,完善现行分税制体制,推进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建设。(2)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3)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7、国家公务员制度
党管干部的原则。
我们国家公务员分类管理体现在:分为管理类、专业技术类、执法类三类公务员。
第七讲
1、行政伦理概念及其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行政伦理: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行政部门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管理领域的基本伦理纬度、行政管理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公共伦理精神。
公共利益作为判断行政管理行为是否正当的价值标准,是公共权力赖以运作的价值基石和道德基础,反应了行政伦理的实质。
行政部门的双重性,除了集中代表和体现公共利益之外,还代表自身的利益。代表公共利益是它的法定义务,体现了行政伦理道德的属性;代表自身利益则体现了它的“经济人”属性。当行政部门代表自身利益的时候,它所代表的就不再是“公共利益”,而是“权力利益”。“权力利益”,强调公共利益是行政伦理的实质,是要运用这一伦理规范约束行政部门追求“权力利益”的行为,保证其公共利益代表的本质。
2、行政监督体系及作用
内部
(1)一般监督。
(2)专门监督。(3)行政复议。(4)特种监督。外部
(1)权力机关监督
(2)司法机关监督
(3)政党监督
(4)社会监督
作用:
1.监督决策是否科学、合法
2.监督行政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3.监督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勤政、不滥用权力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
4.监督自由裁量权是否被违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