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历史_反思人性-《小狗包弟》教学中的人文性拓展(推荐)

时间:2019-05-13 22:2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面对历史_反思人性-《小狗包弟》教学中的人文性拓展(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面对历史_反思人性-《小狗包弟》教学中的人文性拓展(推荐)》。

第一篇:面对历史_反思人性-《小狗包弟》教学中的人文性拓展(推荐)

面对历史,反思人性-《小狗包弟》教学中的人文性拓展

内容提要: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往的教学往往重视工具性的特点而忽略了人文教育,那么,在人教版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有必要对一些可以引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进行思考的课文进行拓展,以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关键词:小狗包弟 巴金 忏悔 人性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对语文的工具性,多少年以来已为人们所广泛认同,而语文的人文性却一直被人们所忽略。人文性是语文的鲜明特征,新大纲明确规定,“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对于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与智力日趋成熟,高中阶段应该成为学生一生奠定一个坚实的人文精神基础的黄金时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如何促进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阅读文学作品时,应从生活体验入手,把握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使自己的情感态度受到强烈感染,让自己的价值观得到净化。我们的教育理想是培养真善美的人,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与之相关的较有时代气息的、贴近他们生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问题。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才更有兴致,不会成为洗耳恭听的“旁观者”,而变成畅所欲言的“当事人”。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性,可以采取纵横比较、联系现实的策略。以课文为例,在高中语文必修1中,就有许多课文可以进行人文性拓展,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如《小狗包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包身工》、《寻找时传详——重访高原精神》等等。本文仅以《小狗包弟》为例,探讨一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拓展。《小狗包弟》是巴金先生以“十年浩劫”为背景的回忆性散文,表现出一位经历劫难的老人对自己的解剖。可以说,在二十世纪中国人的记忆中, “文化大革命”也许是最深刻地凝结了一切苦难的经验,如何面对曾经的苦难,作为幸存者和后人应该持一种什么态度,是值得思考的。因此,把《小狗包弟》与“文革”以及中国人的忏悔意识、历史态度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我们如何面对历史,反思人性。对于此文,所设计的教学思路如下: 由于文革的久远,在教学初可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进入课文,联系小狗包弟命运的变化和巴金的情感变化对课文进行解析,从中体味巴金作为一名幸存者的复杂情感。之后便可以课文为载体,进行有效拓展,展示同时代的其他幸存者的文字态度进行比较,提高理性认识。巴金先生在《小狗包弟》中说,“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表现出一种真诚的忏悔态度。

在这里,巴金不仅仅是在忏悔自己对小狗包弟的出卖,更是在忏悔自己的投降行为:

——如果小狗不死,红卫兵将以“养狗”为借口更加残酷地迫害巴金。为了活命,巴金主动将狗上交了。只有狗死了,他才能相对安全。——在与红卫兵的较量中,巴金投降了。

——他的许多好友,如老舍、傅雷、赵树理等等,这些文化界的名人,在面对恶势力时,坚 1

决不同流合污,他们选择了舍生取义,自尽身亡。而他却没有文人的风骨,委曲求全,主动讲小狗送上了绝路。

他送上去的是小狗包弟。假如包弟不是一条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生命,是他的好友,是他的爱人呢?独活于世上,即使得到了绝世的荣耀,巴金真的能轻松吗?他的良心活在深深的自责之中!心灵的重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非得用文字这把刀来解剖自己,让世人看到他曾经的“罪恶”与挣扎。于是,我们在《随想录》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巴金,看到了一个不同于《家》《春》《秋》时的巴金。此时的巴金是痛苦的,亦是勇敢的,这种忏悔精神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苟活者。

同样是文革的幸存者——戴厚英——一位深深扎根于家乡的乡土女作家,在她的长篇小说《人啊,人》中对过往的历史也表现出同样的坦率和真诚,“上帝的交给上帝。魔鬼的还给魔鬼。自己的,就勇敢地把它扛在肩上,甚至刻在脸上!”,这种反思人性、呼唤人性的胆量让人由衷钦佩。但是,同样经历了文革的当年的红卫兵小将们却有着相反的态度,张抗抗为自己的中篇小说集取了个名字《永不忏悔》;梁晓声的自传体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扉页上醒目地写着:“我曾是一个红卫兵。我不忏悔”,宣扬一种“我纯洁,所以我不忏悔”的观点;张承志的《金牧场》称“我们是理想主义者,我们不忏悔”;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则认为“我不必忏悔,因为受害者早已宽恕了我”。

正如徐友渔的《人的道义支撑在哪里?》指出:“忏悔这个话题,成了当前思想文化争论的热点之一,它是‘文化大革命’那场浩劫留给许多人、留给我们全民族的一笔精神债务。”一代人一直被忏悔这个问题追逼,不论是出于内在的良知,还是迫于外在的舆论压力,人们感到必须表白:“我要忏悔;或者,我不忏悔,我有理由不忏悔。”虽然其中有真诚忏悔的声音,但很稀疏,犹如空谷足音。不忏悔的声音形成主流,而且显得理直气壮。“文革”在中国来说是个敏感的词汇,虽然已定位为“内乱”和“浩劫”,但它发生和发展的深刻社会、历史、文化根源,并不是人们都清楚的。它“不仅调动了人性的弱点,如人的自私、贪欲、怯弱、妒嫉、虚荣,连人的优点,如忠诚、善良、纯朴、勇敢,也化为文革的力量。人性的两极都被利用,才是中国人最大的悲哀”[1]。面对“文革”,真的有无辜者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欧洲人对待二十世纪历史上人类的悲剧——法西斯暴行,表现出的态度:欧洲人战后从历史、哲学、心理学和神学等各个领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了深刻的反省。在波兰发行的一本揭露纳粹大屠杀的小册子《告诉你们的孩子》里有这样的一段话:“大屠杀是欧洲历史和现代世界的黑洞。我们至少应该明白,大屠杀之所以会发生,正因为那些像你我一样的人类的一员做出了如此惨无人道的选择。”(教学时PPT展示)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声警钟。应该说,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所有中国人其实都是有罪的,没有谁能够或者有资格来批评或者声讨别人。可惜,历史的真相却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把自己当作了受害者而把罪过推给了那四个人以及所谓的他们的小团体。于是,所有的人都理所当然地宽恕了自己的罪过,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这样错过了一次真正的反思反省的机会,其结果则是每个人都洗白了自己的罪孽,而把自己打扮的无比干净清纯。

其实,“忏悔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承担罪责,而是在于通过忏悔而净化自身,淘汰精神上的污染物,在使自身康复的同时不再在人群中传播病毒。然而,事实已经证明,精神上的自我消毒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精神的病变与肉体的病变有所不同,肉体上的病人一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病状,而精神病人却往往不能意识到自己有病。特别是大面积发生疫情之后,虽然大家都不健康,但彼此彼此,一样病态,也就失掉了参照,很容易把病态当作健康”[2]。(教学时PPT展示)

战后德国人的反思也是在个体反思基础上的全民反思。牢牢铭记曾经的罪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对未来有着长远的影响。有位学者说得好,时代变化的脚步越是加快,人们就越是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因为,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重蹈覆辙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将会更加深重。

虽然文革已是一个历史概念,但并未得到终结。终结的方式,不是遮掩,不是忘却,不是佯装不知;而是冷静的反省与清明的思辨。只有在灾难的句号化为一片良药时,我们才有权利说文革已然终结了。

作为老师,不仅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这段历史,知道什么对、什么错、为什么会错,更要培养他们反对错误的勇气和良心,培养他们对人类与和平的爱心。着重让学生认识到,在发生如此惨绝人寰大屠杀的时候,即便是没有亲自参与,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实际上也是违反人性的,也是一种犯罪。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情感态度、气质性格、思想修养、心理品质在熏陶渐染中得到潜移默化的过程。关于中国人的“忏悔意识”的认识正是在语文人文性方面的资源开发。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人格完善的人,语文教师必须担当传播真善美的使命,像重视智育一样重视人格的培养,促使学生在真善美的追求中形成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学生只有具备了完美的人格,才会有丰富的情感去爱国、爱人和自爱,才有高尚的追求、探索创新的热情,有奋进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有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文情怀,这也正是语文课的独特的精神价值所在。若我们不断抠字眼,见字不见词,见词不见句,见句不见段,将文章肢解成一个个零部件,若干个习题,丰富的人文精神没有了,闪光的灵魂不见了,甚至学生初读文章时产生的思想的火花、感情的共鸣也渐渐消失殆尽,那将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第二篇: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巴金用手术刀般的笔一刀一刀的解剖自己,在反思中忏悔,在忏悔中获得心灵的宁静,在宁静中打扫心里的垃圾。同时,也将那个疯狂的年代架上审判台,看似平静的叙述,内里涌动着深深的控诉,用他的文字建起一个文革博物馆。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希望疯狂不再。

初上讲台,自己以为有的是激情,眼里有的是学生。可一堂公开课,却使我的缺陷展露无遗。

课前,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备课,看了很多的资料,借鉴了很多优质课堂的一些好的方案。于是,见到好的,都想为我所用;见到新颖的,都想在公开课上尝试。

给年级语文组长一看,组长很是委婉的提了一些建议。在朱老师举重若轻的点拨下,“菜鸟”形象原形毕露。

给师傅吴老师一看,他详细的表达了他的意见,我的教案显示的都是上的内容,却少了这些内容该怎样去让学生领会。教学的经验果然不是热血就能够替代的,他是一个成功老师多年打磨下来的教学智慧。而这,正是年轻老师所缺少的。

给同事一看,问题就显露的更加无遗。备课,备了教材,备了自己,就是没有备学生。

一、老师的讲大过学生的学,眼中没有学生。一直知道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可我一上课,就啪啪啪的机关枪扫射似的。设置的问题,没有给学生在课堂上充足时间的思考,稍微让一个学生回答了下,害怕学生冷场,就自己啪啪啪的用多媒体展示出了答案,展示了答案也没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好好咀嚼。或许内心觉得并不紧张,其实无意识的还是表露了紧张。

二、语调平直,语速过快。语文课堂,语言的华彩,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感染力,是撑起语文课堂的支柱。而我的课堂,自以为语言饱含着情感,语言不会过于苍白。但听起来,所有的同事都说我的语言平直,苍白无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还真是自己以后必须提高的地方。

三、老师没有起到很好的支架作用。语文的课堂一方面是巩固之前学习的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新的语文知识;而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起到引导和支架的作用。我在设置的问题上,自以为有学生的预习,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没有难度;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是老师知道,学生未必就能理解。现在回想,我的课堂,一向都是输灌大于引导和启发。的确,学生在这方面是有不足,这不正是老师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引导学生跳起来去摘可以摘到的桃子,这是作为一名教师价值所在。在学生每一次跳跃的过程,教师提供方法,做好引导;那么,在学生的每一次跳跃中,学生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课堂脱离了书本。多媒体多做的是很充分,容量也很大;可是,整堂课下来,却没有给出足够的时间去让学生阅读,没有引导学生去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现在想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没有精心去设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而且课堂上没有带手表,准确的计时。自以为准备很充分,一旦真实的展现,很多细节的不足也就展露无遗。

我的笔,肯定是没有巴老自我剖析的那份功力。但通过自己的反思,也能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很开心自己今天能暴露出这么多不足,真正的明白自己在讲台上还是个“菜鸟”。不再眼高手低,踏实的上好每一堂课,虚心地求取教育的“真经”。

第三篇: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高一学生对散文样式比较熟悉,思维特点是,获得感性认识容易,理性认识不足;抓表层易,知本质难;习得知识易,形成迁移能力难;其次、当今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反省意识;再次、学生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理解作品的认识价值也有一定困难。

课文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思了一个时代,反思了人性弱点,可谓以小见大。狗的故事好理解,但学生对“文革”背景知之甚少,人性反思更是难点。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以小见大,抓住课文最核心的内容,同时反映出作者对时代和人性的思考。整个设计课堂重点突出,一课一得。但是,在课堂处理上仍要不断提高。在整个课堂生成过程中,学生展示和点评花的时间比较多,超出预期,所以后半部分的内容就会比较紧张。

第四篇: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篇一: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巴金《小狗包弟 》教学案例反思

巴金《小狗包弟 》教学案例反思

作者:刘立军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年第11期

摘要:文章通过《小狗包弟》教学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探究,以加深对作者情感理解的深度。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案例;剖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3—0031-02

一、案例背景

《小狗包弟》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这篇文章写于“文革”结束后,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同时,作者通过小狗的悲惨遭遇,也表达了深重的歉疚和忏悔之情。

本课教授的重点,自然要放在对文中所流露的情感的品味、分析上。笔者对文中的某些词句有了自己的体会,于是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探究,以加深对作者情感理解的深度,现将教学过程呈现如下。

二、案例描 述

笔者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走进作者给我们书写的世界里,让文本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载体。本节课,就是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所作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三、案例过程

师:课前大家都读过这篇文章吗?(只有三四个同学没有举手。)

师:读了文章,大家能否体会作者巴金的情感?

生:读过。

师:把文章读过三遍的同学举举手。能体会到文中流露出的情感吗?

生:我感到作者起初对小狗包弟充满了喜爱的,后面对小狗的遭遇又充满了歉疚。师:从何而知?

生:从第5段第3行“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和第8段第4行“我却暗暗的流泪”等感受到的。

师:你善于抓住文中抒情性的句子来感受作者的心情,读书很仔细。我们知道文章主要是在写巴金与他的小狗包弟,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第一自然段要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呢?

师:下面我请咱班的女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认真听,等女生读完后我有问题要问你们,明天又是周末了,你们要是回答得好,我就少给你们布置点作业。

(女生齐读,男生认真听,读完后先请一名男生点评朗读。)

生:读得好!没有读错的字,声音大、整齐。

师:请大家都把书本合上,听老师挑读这段文字中的两个句子,进行选词填空。“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到他跟前,”这句中的小狗是向“我”?扑?来,还是?奔?来?

生:“奔”好,符合小狗的动作特点。

生:“扑”好,因为“奔”只是一个动作,而“扑”有身体的接触,带有一种喜爱的情感。师:你的分析很透彻,你的表述也很精彩。文本中用的就是这个“扑”字,一个“扑”字传达出了一种喜爱之情,流露出一种信任之感。例如,生活的小孩在受到伤害时,总是哭着扑向母亲的怀抱;女生在遭受挫折时,也经常会扑在自己好朋友的怀里痛哭。没有奔向某某怀里之说吧!

师:“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这句中的,是用脚掌“搔”“抓”还是“抚摸”?

生:应该是“抚摸”。

师:为什么?“抚摸”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翻字典查查。

生:学生翻字典,解释。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来回地移动。此处用抚摸,作者赋予小狗以人的情感,与文中那些认识这位艺术家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那些认识他的人,在看到他遭受迫害时有怎样的反应?

生:纷纷逃离,装作不认识,生怕自己受到牵连。

师:试想,如果你也是那位艺术家的朋友,面对那样的情景,你会和那些人一样吗? 生:可能也会那样做,因为当时的客观环境„„

师:是啊,文革十年,确实是一个畸形的时代,一个人心被扭曲、精神受伤害的时代,我们从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中看到了狗的人性和人的兽性,这也正是悲剧之所在。

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巴金真的无法保护一条小狗,所以只好把包弟送上了解剖台。对于这种做法,我们该怎么评价? 生:当时迫于政治压力,在那种艰难的处境下,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牺牲包弟的做法是可以理解,可以原谅的。

生:不可原谅。这显示了巴金当时的自私的念头,他害怕包弟会给他带来麻烦。

师:虽然同学们的观点不一,但都有道理,因为观点没有对错。逆来顺受,出卖自己的良心,我们可以说这巴金性格的软弱,这在书中能否找出原句?

生:“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很多的人变成了我。”

师:生活中的我们也总是习惯于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把责任推到客观的环境上,我们的悲哀就在于不断地抱怨环境,而巴金的高明却在于从不抱怨社会,抱怨环境,只在抱怨自己。在文革那个说谎成风的时代,巴金能够那么勇敢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反省,是难得可贵的。这也正是作者巴金在这篇文章中所流露出的情感:通过小狗的悲惨遭遇,表达自己深重的歉疚和忏悔之情。所以,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了文坛的震动,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的思索,这也是本文真正的价值所在。

四、案例分析

在备课时,笔者发现作者情感的流露,不仅仅是文中明白可见的对小狗包第的“喜”和“忧”,还有在文革背景下所流露出的苦闷、内疚和无人理解的孤寂,后者更含蓄委婉。所以在学生初读把握情感主线后,笔者又安排学生默读深入品析,学生是善于分析体会的,他们的表现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

五、教学反思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笔者发现只要教师敢于放手,将主动发现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的。如果总让学生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易疲惫,易形成思维的懒惰。问题从学生中来,学习才更符合学情。当学生不能解答时,教师的指导才显得必要;当学生的解答欠准确时,教师的引导纠偏才显得重要。

因此,教师应放开手,让学生学会探索和发现,让学生品尝主动学习的快乐,在课堂中应少一些精心设计,多一些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教师的价值才显得更为可贵。

在教授本文时,笔者给学生发表言论的自由,尊重、理解学生的感情,积极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感悟,采用换词法并联系生活体验,在师生的相互补充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中探索,学习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个教学片断带给笔者以下思考:

1.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有指导性的点评,使学生的回答不仅仅是谈自己的感觉,更要在符合我们的生活体验的同时,能够谈出自己的根据,做到以书为“本”。

2.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细读,用心品读课文,才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3.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只做一名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路人,在新课改的引领下,真正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篇三:《小狗包弟》的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是巴金先生在晚年回忆“文化大革命”时的心路历程的一篇散文。文章借一条名叫“包弟”的小狗的遭遇,再现“文化大革命”的残酷与荒唐,可谓以小见大。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但学生对“文革”这段历史普遍缺乏了解,这就给他们深入理解小狗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情感带来很大的障碍。所以课前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文本的研读上,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探讨”。首先是我给他们讲一个文革中荒唐的故事,接着让他们研读文本,以复述故事的方式,认识小狗包弟,弄清它的遭遇,并让学生概括文中发生的主要事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探究主旨,体验情感。本文是一篇散文,教师板书出学生所归纳的文中主要事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课文主旨,体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一大特点。再用一些类似的资料进行拓展延伸探究。自我感觉教学设计较为合理,方法较为得当。但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还有点遗憾:

1.没能更有效地组织好学生的合作探究环节,学生的主动性还不够;

2.对部分问题的引导不到位,导致学生的自我反思不够深入,流于形式。

3.缺乏教学经验、对课文深度的挖掘不够,每一阶段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没能在指定的时间内结束课程,导致在课末,仓促结束课程。

4.在讨论环节中,学生可以自己理解得到的地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将可能产生不同看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吸收别的同学的思想精华,形成完整的认识,而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去讨论。

一节课时间讲这篇课文确实很紧,只能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课堂上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就少了些,这应该是一个遗憾。篇四: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巴金用手术刀般的笔一刀一刀的解剖自己,在反思中忏悔,在忏悔中获得心灵的宁静,在宁静中打扫心里的垃圾。同时,也将那个疯狂的年代架上审判台,看似平静的叙述,内里涌动着深深的控诉,用他的文字建起一个文革博物馆。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希望疯狂不再。

初上讲台,自己以为有的是激情,眼里有的是学生。可一堂公开课,却使我的缺陷展露无遗。

课前,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备课,看了很多的资料,借鉴了很多优质课堂的一些好的方案。于是,见到好的,都想为我所用;见到新颖的,都想在公开课上尝试。

给年级语文组长一看,组长很是委婉的提了一些建议。在朱老师举重若轻的点拨下,“菜鸟”形象原形毕露。

给师傅吴老师一看,他详细的表达了他的意见,我的教案显示的都是上的内容,却少了这些内容该怎样去让学生领会。教学的经验果然不是热血就能够替代的,他是一个成功老师多年打磨下来的教学智慧。而这,正是年轻老师所缺少的。

给同事一看,问题就显露的更加无遗。备课,备了教材,备了自己,就是没有备学生。

一、老师的讲大过学生的学,眼中没有学生。一直知道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可我一上课,就啪啪啪的机关枪扫射似的。设置的问题,没有给学生在课堂上充足时间的思考,稍微让一个学生回答了下,害怕学生冷场,就自己啪啪啪的用多媒体展示出了答案,展示了答案也没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好好咀嚼。或许内心觉得并不紧张,其实无意识的还是表露了紧张。

二、语调平直,语速过快。语文课堂,语言的华彩,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感染力,是撑起语文课堂的支柱。而我的课堂,自以为语言饱含着情感,语言不会过于苍白。但听起来,所有的同事都说我的语言平直,苍白无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还真是自己以后必须提高的地方。

三、老师没有起到很好的支架作用。语文的课堂一方面是巩固之前学习的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新的语文知识;而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起到引导和支架的作用。我在设置的问题上,自以为有学生的预习,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没有难度;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是老师知道,学生未必就能理解。现在回想,我的课堂,一向都是输灌大于引导和启发。的确,学生在这方面是有不足,这不正是老师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引导学生跳起来去摘可以摘到的桃子,这是作为一名教师价值所在。在学生每一次跳跃的过程,教师提供方法,做好引导;那么,在学生的每一次跳跃中,学生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课堂脱离了书本。多媒体多做的是很充分,容量也很大;可是,整堂课下来,却没有给出足够的时间去让学生阅读,没有引导学生去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现在想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没有精心去设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而且课堂上没有带手表,准确的计时。自以为准备很充分,一旦真实的展现,很多细节的不足也就展露无遗。

我的笔,肯定是没有巴老自我剖析的那份功力。但通过自己的反思,也能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很开心自己今天能暴露出这么多不足,真正的明白自己在讲台上还是个“菜鸟”。不再眼高手低,踏实的上好每一堂课,虚心地求取教育的“真经”。篇五: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和林格尔县民族中学 赵杰

本文通过一条名叫包弟的小狗的遭遇,来彰显文革这个时代,并由此作者反思了人性的弱点,可谓以小见大。狗的故事好理解,但学生对“文革”背景知之甚少,人性反思更是难点。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阅读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会和感受。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

1、读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也就是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这篇文章,大家还有没有什么疑惑呢?读起来有什么障碍、不太懂的地方?

两个问题不仅可以统摄课堂,也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更能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能读懂的内容让学生交流,略讲;有疑惑的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重点讲,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己质疑有利于激发其思考探求的欲望,探求所得容易成为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二、然后通过同学们的体会和感受,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来深入分析。

我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作为统筹:

1、小狗为何会让作者一家人胆战心惊?

2、巴金为什么要解剖自己?

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的,可能更重要。如第一段学习,重点品味了“揪、批、斗、打、说”等词语,通过这些动词的赏读,使学生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文革”是一个没有法制、没有人性的时代。因而结合小狗包弟的旧主人及出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作者一家人胆战心惊的原因。再如通过作者解剖自己的思想,能梳理展示出作者自己人性的弱点和忏悔之情。能够理解到一件件反思,一件件总结。

三、在本文收尾处以2003年感动中国中对作者的颁奖词来收尾,领略作者的人性光辉。

每一节用心备的课也都难免有不足的地方,在本文教学中我做了以下思考:

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文革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考虑到当时极为复杂的社会背景绝非自己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道明白,因此,我只用文章第一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来引进。但课后有学生向我提出了她的疑问: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文革

的终结催生了部分中国人平时很少流露的忏悔意识?学生的问题让我讲课中存在的缺失暴露无遗。我觉着我应该更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看待这篇课文,全盘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引发的疑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解决这些疑问,而不是完全地任由自己的主观情感主宰自己的授课内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学会更多地从学生切身实际出发,来多方面更换立场角度思考,才能真正设计出优秀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案,才能真正让课堂精彩纷呈,让学生兴趣盎然。

第五篇: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语法教学

周燕燕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知识的内容越来越少,汉语语法知识也相继淡出了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现在高中语法教学的实际是:高考不直接考,教材不系统编,教师不正式教,学生不愿意学。因而高中学生语法知识欠缺已是不争的事实。而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又脱离不了相关的语法知识,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更离不开语法知识,所以为学生补上语法知识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实际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使中学生了解自己母语的一些基本常识,认识母语的最基本结构规律,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确实很有必要。

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我以为有必要从下面三方面加强语法教学:

1、教师要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自己的语法体系。中学语文教师不必要象专家一样研究一些精深的语法问题,也不必纠缠于“暂拟”和“提要”两大体系之中无所适从,但却应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语法系统,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能够合理分析,自圆其说。

2、加强对学生的语法教学,强化他们运用语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曾对汉语知识教学提出了“精要、好懂、有用”的六字方针,现在进行语法教学也应贯彻这一原则。依照这一原则,对学生进行纲要式的语法教学,使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语法的概念,增强他们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改变他们只有学外语时才学语法的想法。这样我们在解决病句、文言文等语言问题时就要简单得多。

3、注意在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1)、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课文中结构复杂的语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在表现内容的复杂性、表达手法的多样性、文本文化的多元性、思想内容的隐藏性、语言运用的灵活性等方面,都是初中语文教材无法比拟的。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就必须对文本中的复杂语句进行分析。

如《记念刘和珍君》中有一个长句:“至于这一回在风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很难懂,但只要进行语法分析,就一目了然了。其主干是:“事实---为---明证”。也就是这次事件能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高中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外国作品,翻译成汉语时长句很多。如果不作句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往往会茫然不知所云。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段,近200字,其实只是一个单句,找出主干就抓住了全段的中心: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作语法分析学生就很难抓住要点。

对一些复杂的复句和句群更要进行语法分析了。

(2)、语法知识有助于把握文言文中特殊语言现象。高中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学生清楚把握汉语中词语的分类,才能分清文言实词、虚词及其解释和用法。要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必须要有语法知识作保证。即使把大纲中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记得滚瓜烂熟,不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也是不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其它象实词活用、省略成分、倒装句式、虚词用法等,离开语法分析则更是寸步难行了。

(3)、运用语法知识解决语文试题中的语言类试题。

同义词比较题,有时仅仅从词义上是难以找出差别的,那就要进行语法功能的分析。如“突然、忽然”的比较,“喜欢、欢喜”的比较,“规范、规整”的比较等。

病句辨析题大多也应进行语法分析。近几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病句检测范围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6种病句类型。其中大多属于语法毛病,必须进行语法分析才能解决。

如:“他拥有一批高质量的技术队伍。”通过句子成分分析可以发现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再如:“他要学习材料。”这是个歧义句,只需对划线短语进行层次分析,就可得出两种结果:“要/学习//材料 ”、“要//学习/材料”。层次不同,意义也不同。

对句子扩展、压缩、变换等都和语法有关,如2004年浙江卷第22题把一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仿句造句和对对联等类型试题,都必须对所提供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才能抓准题干,应对无误。

(4)、通过语法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主观题,既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更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日常说话、书面表达等也都离不开语法知识。一篇好的作文,必须是有创意、有思想内容、有熟练的表达技巧、有准确的语言运用等综合特色的文章。若文章中病句百出,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一篇优秀作文。

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语法知识教学,增强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实现我们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下载面对历史_反思人性-《小狗包弟》教学中的人文性拓展(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面对历史_反思人性-《小狗包弟》教学中的人文性拓展(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巴金《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巴金《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一、案例背景本单元是高一必修一写人记事单元的一篇散文,《小狗包弟》是第二篇文章,虽然文题是“小狗包弟”,但作者通过自己在“文革”期间,不得已将......

    小狗包弟·片段教学

    道德的两难选择—— 小狗包弟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让我们从一个故事讲起: 假设你是一个有轨电车司机,你的电车以每小时六十英里的速度疾驶。忽然,你看到前面轨道上,有......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成都西北中学梁建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解文章内容和脉络,把握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感受文章朴素诚挚的语言风格,提高......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巴金基本情况 2、理清全文的思路 3、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4、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理清文章结构,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2014年10月15日(星期三)第七节 授课地点:高一(5)班教室 授 课 人:张美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抓住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描写语句,分......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掌握作者写作手法——写物的方法。⑵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精选)

    学习过程 (一)交流导入 采用交流感染的方法导入 新课学习。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文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这场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