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用护理技术教材-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
授课班级: 2010级临床本科2班
授课时间: 第十周 星期四 1、2节 2学时 授课章节: 第九章 常用急救护理技术 重 点: 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操作要点 难 点: 氧气吸入疗法、吸痰法操作要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示范法 学时分配:
第九章
常用急救护理技术.......................................................................................第一节
概 述...............................................................................................5min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3min
二、抢救设备...........................................................................................2min 第二节 社区急救护理基本技术...........................................................................一、氧气疗法...................................................................................................(一)氧气吸入的适应...........................................................................8min
(二)吸氧的方法.................................................................................30min
(三)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8min
二、吸痰法.......................................................................................................(一)适应症...........................................................................................8min
(二)吸痰的方法.................................................................................26min 教学内容:
第九章
常用急救护理技术
第一节
概 述
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和生命质量。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常用的抢救技术,保证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进行。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1、立即指定抢救负责人,组成抢救小组 抢救过程中的指挥者应为在场工作人员中职务最高者,各级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态度严肃认真、动作迅速正确,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协作。
2、即刻制定抢救方案
3、制定抢救护理计划
4、做好抢救记录及查对工作
5、安排护士随医生参加每次查房、会诊、病例讨论
6、严格执行“五定”制度
五定内容为: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7、做好交接班工作
二、抢救设备
主要指抢救室、抢救床、抢救车、急救器械
1.抢救室 由专职人员负责。急诊室要有单独抢救室;病区抢救室宜设置在靠近护士办公室的单独房间内。抢救室要宽敞、明亮、安静、整洁。
2.抢救床 最好选用能升降的活动床,必要时另备木板一块,作胸外心脏按压时使用。3.抢救车(1)急救药品:
(2)各种无菌急救包:静脉切开包、气管插管包、气管切开包、开胸包、导尿包、穿刺包等。
(3)一般用物:治疗盘、血压计、听诊器、开口器、压舌板、舌钳、手电筒、止血带、输液器、输血器、各种注射器及针头、各种型号及用途的橡胶管或硅胶管、绷带、夹板、宽胶布、无菌敷料、无菌治疗巾、无菌手套、玻璃接管、火柴、酒精灯、多头电源插座、皮肤消毒用物等。
4.急救器械 氧气筒及给氧装置或中心供氧系统、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心电监护仪、电除颤器、起搏器等。
第二节 社区急救护理基本技术
一、氧气疗法
(一)氧气吸入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患影响肺活量者如哮喘、重症肺炎、肺水肿、肺气肿、气胸、肺不张等。
2、心肺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而致呼吸困难者,如心力衰竭
3、各种中毒使组织内氧化过程发生异常而产生缺氧,如药物中毒
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等。
5、其他
(二)吸氧的方法
【氧气筒法】
1、用物
(1)氧气筒和氧气表 1)氧气筒的结构
2)氧气表:由减压器、流量表、湿化瓶组成 3)装表法
2、方法(1)病人的准备(2)量长调量(3)插管固定(4)停氧
3、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2)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3)在用氧过程中,要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等。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0.5MPa时,即不可再用,以防止灰尘进入筒内,于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危险。
(5)对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的标志。【其他吸氧法】
1、双侧鼻导管法
2、鼻塞法
3、口罩法
4、氧气枕法
5、面罩法
6、氧气帐法
7、氧气管道化装置
(三)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
1、氧气吸入的浓度
成人鼻导管给氧、轻中度缺氧时,氧流量为2L/min—4L/min;严重缺氧时,4L/min—6L/min。
2、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
计算公式为: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二、吸痰法
吸痰法是利用负压的作用将口腔、鼻腔、咽喉部或气管内的痰液及误入之呕吐物等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
(一)适应症
1、昏迷、危重、老年、麻醉后、气管切开术的病人。
2、用于机械通气与气管切开的病人。
(二)吸痰的方法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1、电动吸引器的构造及原理(1)构造(2)原理
2、用物
3、操作方法
(1)检查吸引器装置并试吸(2)病人的准备(3)吸痰(4)观察记录(5)吸痰完毕
(6)如为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
4、注意事项
(1)检查电源及吸引装置(2)动作轻柔,一般负压成人在0.033MPa---0.053 MPa,婴幼儿在0.013MPa---0.033 MPa(3)治疗盘内用物每日更换一次,吸痰管每次更换,不得重复使用,所以用物每日灭菌一次。
课后小结:本次课按计划完成。本次主要介绍社区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要求学生掌握吸氧和吸痰法操作技能。
思考练习:
1、简术氧气吸入疗法的方法和操作要点?
2、吸痰的适应症?
参考资料:
1、基础护理学 主编 李小寒、尚少梅 人民卫生出版社
2、护理学基础 主编 殷磊 人民卫生出版社
3、常用护理技术 主编 阳爱云 湖南科技出版社
4、与上书配套的录像
第二篇:氧气吸入疗法的副作用及预防
氧气吸入疗法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氧中毒,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定期监测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的效果。
2.肺不张,预防措施;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多咳嗽,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
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预防措施:加强吸入氧气的湿化,定期做雾化吸入。
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预防措施:氧疗时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
5.呼吸抑制,预防措施: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给氧,维持PaO2 60㎜Hg即可。
6.肺部组织损伤,预防措施:吸氧前先调节好流量再插鼻导管,停氧时先拔出鼻导管,再关总开关及流量开关。
导尿术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感染,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1—2次尿护),每天定时更换尿袋,14天更换尿管一次,鼓励病人多饮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为女病人插尿管时,如误入阴道,应更换尿管重新插管。2.虚脱、血尿,预防措施: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ml。
3.尿道粘膜损伤,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尿管,插管时动作轻柔,男性尿道有三个狭窄,切忌用力过快过猛。
吸痰法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感染,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用物每天更换1~2次,吸痰导管每次更换,做好口腔护理。2.呼吸道粘膜损伤,预防措施: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插管时不可用负压,吸痰时动作要轻柔。
3.缺氧,预防措施:每次吸痰时间﹤15秒,吸痰前后可增加氧气的吸入。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发热反应,预防: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与有效期;输液器外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处理措施:(1)反应轻者可减慢滴数或停止输液;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2)对症处理: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3)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剧、激素治疗。(4)做好记录,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
二、急性肺水肿,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需要特别慎重并密切观察。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2)病情允许可让病人端坐,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使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减少,从而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4)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平喘、强心和利尿剂,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体液排除,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6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给四肢加压,要求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流仍通畅。每隔5~10min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6)做好心理护理。安慰病人,以解除其紧张情绪。
三、静脉炎,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使用,同时减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保护静脉。静脉内置管时,应该选择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过久。处理措施:(1)停止在局部输液,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并用50%硫酸镁溶液行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min。(2)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min。(3)中药治疗:将如意金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可起到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4)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预防:(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输液器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3)加压输液、输血时应专人守护。处理措施:(1)发生空气栓塞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让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卧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低位,利于气泡飘移至右心室尖部,从而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较大的气泡破碎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机体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3)有条件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4)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发热反应,预防:严格管理血液制品和输血用具,去除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处理措施:(1)轻者减慢滴数或暂停输血,症状可自行缓解。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对症处理,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2)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解热镇痛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保留余血与输血装置送检,查明原因。
2、过敏反应,预防:(1)加强对供血者的选择、管理与教育,勿选用有过敏史的供血员。(2)在采血前4小时内,供血员不宜进食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可饮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3)病人如有过敏史,可于输血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处理措施:(1)轻者减慢滴数,密切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遵医嘱给药,可用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作皮下注射,给予异丙嗪、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并保留余血与输血装置送检,查明原因。(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者协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发生过敏休克时给予抗休克治疗。
3、溶血反应,预防:(1)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相容试验。(2)严格执行血液采集、保存制度,防止血液变质。(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事故的发生。处理原则:(1)出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道,通知医生紧急处理。并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送化验室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相容试验。(2)给予氧气吸入,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3)遵医嘱给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以碱化尿液,使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增加,避免阻塞肾小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4)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与尿量变化,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出现休克症状,配合医生进行抗休克抢救。(5)必要时行换血疗法,除去循环血中不合的红细胞及有害物质与抗原抗体复合物。
4、出血倾向,防治:(1)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处有无渗血。(2)遵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凝血因子,可每输3~5个单位库血,补充1个单位新鲜血或依据凝血因子缺乏情况补充相关成分。
5、枸橼酸钠中毒反应,防治:如无禁忌,每输库血1000ml,可遵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补充钙离子,防止低血钙发生,同时需要严密观察病人的情况。
6、传播疾病,防治:净化血源,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选、管理;提高检测技术,对血液进行严格检测,保证每袋血的质量。外四科绩效考核细则
1、分值 白班:30分,夜班:60分,一级、新入院病人:1分,特护:5分。
2、转送病人 8:00~22:00,昆明40元,曲靖20元,22:00以后,昆明80元,曲靖40元。
3、科室人均的80%+20%量化所得值=绩效工资。
外四科规章制度
1.遵守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2.履行岗位职责及班次职责。
3.遵守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4.遵循疾病护理常规。
5.认真遵循《云南省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手册》相关规定。6.科室成立质控小组,每月由护士长及轮流一名护理人员参加医护质量考核,召开工休座谈会。
7.休息由科室根据当月工作情况安排,有事需休息要提前报告。不得私自换班,由此而导致的纠纷及相应处罚按排班表定责任人。
8.认真履行带教实习生职责,护理文书不可以让实习生代签名(举证时无效),实习生签名后必须由带教老师签名,否则按未做处理。负责实习生的出科考核及评价并完善相关记录。实习生长时间不归要报告科室,实习生无原因旷工不写实习签定。由于实习生导致的相关责任由带教老师负责。
9.由于服务态度导致病人不满意的处罚100元,投诉到医院处罚外科室同样罚100元。提名表扬的奖100元。
10.发现差错及时报告科室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一般护理差错未导致病人不满意罚款10元,严重护理差错未导致病人不满意或未导致严重后果的罚50元。
11.心电监护仪收回时必须清洁、理整齐,如做不到,扣5元。12.清洗袖带时,一定要把内胆取出,如未取出,扣50元。13.洗干净的袖带,请放在指定的盒内。
14.铺床时,必须把床单两端接好,如未做好,扣5元。15.晨间护理必须到位,如发现一床未做好,扣5元。
16.护理文书不得采用涂改、刀刮、胶粘、涂黑等,如出现一样,扣5元。
17.按时上下班,迟到一次扣5元。
18.负责转送病人的8.3班必须24小时开机,如联系不到扣30元。19.出现一例褥疮扣20元。
20.扩创包使用后必须清洗干净,如有血迹,扣100元。21.电脑收费必须仔细,如漏收,能补收的补收,不能补收的罚10元。
22.创无烟医院,全民参与,首接护士做好入院介绍,必须告知责任护士加强监管,发现病房中有烟头扣责任护士。
23.技术性的操作如备皮等,护士必须做,如发现未做,扣10元。24.处理医嘱必须及时、准确,如未处理一项扣10元。
第三篇:氧气雾化吸入技术
氧气雾化吸入技术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主要用于止咳平喘,帮助患者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功能。雾化吸入的优点在于其可发挥迅速、有效和无痛的治疗作用。由于用量小,仅为其他给药途径的1/10左右,明显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故可大大提高用药安全性。㈠ 目的
⒈ 湿化呼吸道
常用于痰液粘稠、气道不畅以及呼吸道湿化不足者,或作为气管切开术后的常规治疗手段。
⒉ 治疗呼吸道感染
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痰液,帮助祛痰。常用于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和肺脓肿等患者。
⒊ 改善通气功能
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临床上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等患者。
⒋ 预防呼吸道感染
常用于胸部手术前后的患者。㈡ 用物
治疗车上层准备已消毒的治疗盘、雾化吸入器1套、氧气装置1套、药液、5ml注射器、等渗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弯盘和棉签、纱布、治疗巾,治疗车下层备有病历、治疗单、锐器盒、剪刀、污物桶。㈢常用药物及其作用 1.祛痰类药 常用α-糜蛋白酶、易咳净(痰易净)等,其作用为稀释痰液,帮助祛痰。
2.抗生素类 常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以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
3.平喘类药 常用氨茶碱、舒喘灵(沙丁胺醇)等,可解除支气管痉挛。
4.糖皮质激素 常用地塞米松等,与抗生素类药物合用,可增强抗炎效果,减轻呼吸道黏膜的水肿。我院常用的药物有:
①万托林(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生理盐水稀释至2ml; ②0.5%爱全乐药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生理盐水稀释至2ml;
③1ml普米克令舒药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生理盐水稀释至2ml; ㈣方法 1.评估
(1)全身状况 患者目前病情与治疗情况、意识状态以及呼吸道情况
及患者呼吸状况。
(2)心理状态 患者对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了解及认识程度,自理能力,心理状态,有无紧张及合作程度。⒉ 实施
(1)准备工作
护士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根据患者情况准备用物,按医嘱准备药液。
(2)正确加药
遵医嘱抽吸药液,用蒸馏水稀释或溶解药液至5ml,注入雾化器。
(3)核对解释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并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氧气雾化器的使用方法。
(4)连接氧气
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漱口,连接氧气输气管与雾化器底部的接气口,取下氧气装置上的湿化瓶,调节氧流量达6~10L/min。
(5)正确吸入
指导患者手持雾化器,将口含吸嘴放入口中,紧闭口唇深吸气,用鼻呼气,如此反复,经10~15分钟至药液雾化完为止。吸入毕,取下雾化器,再关闭氧气开关。(6)整理安置
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浸泡消毒雾化器,再洗净晾干备用。如为一次性吸入器按规定作相应处理。
(7)观察记录
观察治疗效果与反应,必要时记录。㈤注意事项
⒈治疗前,应检查雾化器接气口与氧气输气管连接处是否漏气,漏气则不能使用。
⒉治疗时,氧气湿化瓶应取下或瓶内勿加水,以免水进入雾化器内将药液稀释,氧流量调至6~10升/分,不要擅自调节氧流量,同时严禁接触烟火和易燃品,以保证安全。
⒊雾化器应垂直拿。婴幼儿可抱起,用面罩罩住口鼻;成年患者应坐起用口含吸嘴,在吸入的同时应做深吸气,使气雾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内。如用氧气雾化面罩,将面罩为病人戴好后再调节氧流量,注意调节面罩两端的松紧度。
⒋雾化器专人使用,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观察雾量的大小及病人情况,如面色、呼吸等。
⒌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引起呕吐。
⒍每次雾化完后要帮患者喂水喝或漱口,防止口腔黏膜二重感染。雾化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留下的雾珠,防止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
⒎吸毕,取下雾化器,关闭氧气筒,清理用物,将雾化器放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再清洁、擦干、物归原处,备用。
㈥健康教育
1、常规介绍:氧气雾化吸入法。
2、重点指导:按照患者的实际需要进行,指导如何配合治疗及预防呼吸道疾患。
3、指导患者按压胸部伤口有效咳嗽。
第四篇:教学查房----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鼻导管吸氧法)操作流程
[目的]
供给氧气,改善缺氧症状
[操作步骤]
1、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治疗盘,鼻导管,生理盐水,小镊子,污物缸,无菌棉签,弯盘,绷带,胶布,扳手,氧气表,湿化瓶,灭菌注射用水,氧气瓶,记录单
3、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氧气从气门流出(吹尘),随即迅速关好开关
4、将氧气表接于氧气瓶的气门上用手初步旋紧,将表稍向后倾,再用扳手旋紧,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瓶旁
5、连接湿化瓶,湿化瓶内长管连接氧气瓶
6、关闭流量表开关,打开总开关,再开流量表,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7、关闭流量表,待用
8、携物品至病人床前,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病人意识清楚,解释取得合作
9、选择合适鼻孔,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清洁鼻腔
10、连接鼻导管,湿润鼻导管前端
11、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好流量
12、量好长度(鼻尖到耳垂的2/3)
1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鼻腔,固定在面颊部
14、停用氧气时先取下鼻导管,先关流量表
15、再关总开关,然后再打流量表小开关,放出余气,再关好流量表
16、清洁口鼻,恢复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17、整理用物,记录用氧起止时间
[实施] 评估患者
1、双人核对医嘱。携治疗卡核对床号、姓名、床尾卡
2、评估患者。询问身体状况及胸闷憋气等症状,查看颜面口唇有无紫绀,评估鼻腔情况,双侧鼻腔是否通畅,有无鼻部疾患,向患者交代操作目的,以取得配合。
3、口述评估结果。经评估该患者清醒配合,自述胸闷憋气,查体颜面口唇无紫绀,属于轻度缺氧,经检查你的双侧鼻腔都是通畅的。
4、遵医嘱给予双侧输氧管吸氧,流量每分钟1-2L,环境安全,符合吸氧要求。[步骤]
一、吸氧
1、规范洗手。
2、携用物至床旁,依据治疗卡核对床号、姓名及手腕带,与患者交流取得配合。询问患者是否调整卧位。
3、装表(1)氧气瓶
①调整氧气瓶至便于操作的位置,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气体从气门流出,随即迅速关闭总开关,以达到清洁该处的目的,以免灰尘吹入氧气表内。
②确认关闭小开关。将表的旋紧帽与氧气瓶的螺丝接头衔接,用手初步旋紧,然后将表稍向后倾,再用扳手旋紧,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瓶旁,查有无漏气,打开总开关,听有无气流声。
③接湿化瓶,内盛1/2-2/3灭菌注射用水,旋开流量表下的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全套装置是否适用,关上小开关。
(2)中心供氧
①取下一次性使用扶舒清包装
② 取氧气头连接湿化瓶,确认关闭小开关,装表于中心供氧装置。
4、检查棉签,清洁双侧鼻孔,注意勿过湿。
5、检查输氧管包装、效期,将输氧管与氧气表连接,打开小开关调节氧流量,检查输氧管是否通畅。
6、查对治疗卡及患者床号、姓名。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插鼻塞,将输氧管轻轻插入病人双侧鼻孔,并妥善固定。检查输氧管是否打折扭曲。
7、核对床号、姓名,口述吸氧时间xx时xx分,流量xxL/min。
8、交待注意事项,嘱患者吸氧过程中不要随意摘除输氧管或调节流量,如感鼻咽部干燥或胸闷、憋气时,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同时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
9、整理床单元,洗手,记录吸氧时间及流量于吸氧记录单上,吸氧记录单挂与氧气瓶上。
10、推车回处置室处置用物,洗手,在护理记录单记录上记录用氧情况。
二、停氧
停氧前先评估患者胸闷、气喘等自觉症状有无改善。
用物准备清洁治疗盘内放内放纱布、弯盘、扳手、治疗卡、笔、感染性垃圾筒、中心供氧不需扳手
1、评估患者核对医嘱、携治疗卡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床尾卡、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口述评估结果经过评估患者的胸闷、气喘症状改善,遵医嘱停氧。
2、操作前要求,着装整洁,洗手。
3、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手腕带,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4、取下输氧管,用纱布擦拭鼻部,查对治疗卡、床号、姓名并口述停氧时间xx时xx分停氧
5、关小开关,关总开关,开小开关放余气,分离输氧管,关小开关。中心供氧只需关小开关。
6、分离湿化瓶,卸表。
7、与患者交流,感谢配合。
8、整理床单元,洗手,记录停氧时间于用氧记录单。
9、推车回处置室,处置用物,洗手,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停氧情况。
三、用物处理
1、鼻塞、棉签、纱布等按垃圾分类要求放置
2、湿化瓶、弯盘放入500mg/L含氯制剂中浸泡消毒
3、氧气装置用75%酒精擦拭。
四、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氧气瓶放置阴凉处。切实做好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注意用氧安全。
2、持续吸氧病人输氧管每日更换2次,双侧鼻孔交替插管,以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和压迫。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保证用氧效果。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输氧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操作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氧气瓶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kg/cm²时,即不可再用,应悬挂“空”的标志,以防止灰尘进入瓶内,于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未用的氧气筒,应悬挂“满”的标志,以避免急救时搬错而影响使用。
5、用氧过程中,准确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判断用氧效果,做到安全用氧。
五、供氧方法
输氧管法、漏斗法、面罩法、鼻塞法、头罩式给氧 提问?
①低流量吸氧(氧浓度24-28%)适用于哪些病人?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 ②面罩吸氧适用于哪些病人? 适用于神志清楚的合作者
③高流量吸氧(氧浓度大于60%)适用于哪些病人? CO中毒,心源性休克患者
第五篇:氧气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
氧气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
(一)目的1、使药液吸入呼吸道,达到解痉、祛痰、消除炎症等治疗效果。
2、湿化呼吸道。
(二)操作步骤
核对医嘱,抄写瓶签贴,双人核对,置于治疗台上
↓
衣帽整齐,指甲不长,流动水七步洗手法洗手
↓
核对病人身份(敲门进病房,核对床头卡,反向核对姓名、腕带)↓
评估:携手电筒,1、自我介绍,解释目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询问用药史、过敏史。
2、手电筒检查口腔黏膜、鼻腔黏膜完好,鼻中隔无弯曲。
3、检查氧源和性能(完好)。
4、环境清洁,周围无烟火及易燃物
↓
洗手、戴口罩
↓
准备用物:
1、用物 一次性小垫单,小纱布,弯盘,棉签,氧气雾化吸入装置一套(检查)、氧气吸入装置一套(装好湿化瓶,检查)、对照瓶签贴上信息核对检查药物、加药用物(20ml注射器1支、10ml生理盐水1支、地塞米松1支、沙轮、小纱布、碘伏 棉签、垃圾桶、毛巾);
2、正确加入药物于吸入器灌内,连接雾化吸入器。
3、处理操作台及用物
↓
用物置于治疗车上层,规范备车下层用物 ↓
洗手
↓
携带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病人身份
↓
协助病人舒适体位,侧卧或半卧位,颌下铺一次性小垫单
↓
棉签清洁设备带上氧气衔接口,连接氧气吸入装置,连接雾化吸入装置,调节氧流量6-8升/分
↓
将口含嘴放入病人口中或用面罩罩住口鼻,调节松紧
↓
指导病人:
1、用口吸气、用鼻呼气,深呼吸,不自行调节氧流量
2、防止管道
2、扭曲或滑脱
3、如有不适及时按呼叫器通知医护人员。
↓ 治疗毕取出口含嘴或面罩,关氧气开关 ↓
协助病人漱口,纱布擦干面部,与一次性垫单一并放入感染类垃圾筒内 ↓
安置体位,指导病人适当饮水、及时咳出痰液 ↓
洗手(速效法)↓
记录(床尾巡视卡)
↓ 终末处理 ↓
洗手(七步洗手法),正确脱口罩置于感染性医疗废物筒内 ↓
记录(护理记录单)
(三)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供氧装置,注意用氧安全,氧气湿化瓶内不加水,以免液体进入雾化器使药液稀释影响疗效
2、观察和协助拍背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