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的人口思想与我国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反思政治军事
毛泽东的人口思想与我国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反思【英文标题】The Population Thought of Mao Ze Dong and the Reconsideration on Family Planning Policy of China in the 1950s and 1960s
GUO Zhi-yi
(Northwest Population Research Insititute of Lanzhou University,730000)【 作 者】郭志仪【作者简介】郭志仪,男,兰州大学人口所所长,教授,博导。兰州大学 西北人口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内容提要】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而撰写的纪念文章。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长期以来有很大争论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毛泽东的人口思想进行的评价,认为应该从政治斗争的需要,历史地看待毛泽东当时的人口观点,毛泽东的主导思想是在阐述社会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不是强调人越多越好;第二部分是阐述五十年代以来,特别是“一普”之后,毛泽东人口思想的主基调是提倡节育,主张有计划地生育。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了适合当时条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第三部分是对五十年代批判马寅初及其“新人口论”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评价,认为不能过分夸大“批马”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作用;第四部分是对广泛流传的“错批一人,多增三亿”提法的评价,认为这一提法缺乏科学依据。【摘 要 题】人口史研究【英文摘要】The article is written to celebrate Mao Ze-dong for his birthday of 110 years.I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Section Ⅰ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historically evaluate Mao Ze-dong's opinion expressed in the Bankrupt of Historical Idealism secording to the need of political struggle.Section Ⅱ presents that since 1950s,especially after the first population census,the theme of Mao Ze-dong's population thought is to advocate birth control.Section Ⅲ poses that we should not excessively exaggerate the influence to family planning policy brought by criticizing Ma Ying-chu.Section Ⅳ is to evaluate the proposal,which says criticizing wrongly one person leads to increasing 3 billion people,the author takes it for grant that the proposal lacks scientific proof.【关 键 词】毛泽东/人口思想/评价
Mao Ze Dong/the Population thougt【 正 文】
中图分类号:C9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672(2003)04-0002-06
毛泽东作为20世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无论对中国革命还是建设,都做出了极其伟大的历史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这一思想有机组成部分的人口思想,不仅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且提出新中国建立以后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论断,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即使在50年代,毛泽东人口思想的主基调是提倡节育,主张有计划地生育。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了适合当时条件的、以宣传教育和提倡节制生育、有计划的生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正是这一时期的政策为我国70年代大规模、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工作准备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阶段。当我们在新的世纪重新审视历史的时候,有必要客观地去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人口思想与我国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
一、从政治斗争的需要,历史地看待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的人口观点
1949年8月5日,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美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美国的关系》的白皮书,以及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杜鲁门总统的信,阐述了1844年《望厦条约》以来的中美关系史。在白皮书和艾奇逊的信件中,充满了隐瞒和捏造的事实以及对中国革命的污蔑。这些歪曲事实的言论在当时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中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毛泽东同志从1949年8月14日至9月16日连续发表文章,批驳这些歪曲历史的观点,揭露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其中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这篇文章中,集中阐述了毛泽东当时的人口思想。毛泽东针对艾奇逊把中国革命的发生说成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对土地造成不堪负担的压力,政府不能解决吃饭问题的结果时,指出:“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么?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么?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很多次的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大多么?美国一百七十四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么?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华盛顿杰弗逊们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人所以举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为俄皇和俄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至今还是土地多过人口很远的。蒙古土地那么广大,人口那么稀少,照艾奇逊的道理是不能设想会发生革命的,但是却早巳发生了。”(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1399页。)在这里毛泽东反复举例说明,革命的发生是由于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必然结果,革命的发生和社会制度的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人口过剩。
毛泽东还针对艾奇逊由于中国人口过多,没有一个政府能够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的观点,针锋相对的指出:“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1400页。)、“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我们是艾奇逊反革命理论的驳斥者,我们相信革命能改变一切,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一切悲观论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1399页。)
长期以来,毛泽东的上述观点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被一些人认为是毛泽东主张人口越多越好的主要根据之一。
认真阅读《唯心历史观的破产》这篇文献,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看待毛泽东的上述观点,可以看出,首先,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关于人口问题的主导思想是阐述社会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批驳艾奇逊宣扬的人口决定论。如前所述,在这篇历史文献中,毛泽东反复举例说明,革命的发生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必然结果,革命的发生和社会制度的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人口过剩。
其次,毛泽东在这篇文献中阐述的人口观点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我们可以设想,在夺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历史关头,在白皮书和艾奇逊的信散布党解决不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国没有什么前途的时后,毛泽东(或者其他任何人)能像几十年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那样认识和看待人口问题吗?因为当时中国历史的聚焦点是中国党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和军事的最后较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是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因此从政治斗争(而不是从学术)的角度反驳艾奇逊的观点,鼓舞人民的斗志,消除悲观论调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第三,长期的人民战争和当时解放区的实际情况也没有显示人口过多的压力,相反,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千百万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保证。这种长期革命战争的实践,毫无疑问,对毛泽东正确认识革命胜利之后的中国人口问题是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的毛泽东能够对革命胜利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的一切问题(当然包括人口问题)给予百分之百的、没有任何疑义的正确回答。
二、50年代以来,特别“一普”之后,毛泽东人口思想的主基调是提倡节育,主张有计划地生育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没有看到毛泽东关于控制人口和提倡计划生育的论述,国家和政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相反,从维护妇女健康的前提出发,卫生部门在1950年4月20日制定和颁布了《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禁止非法打胎。1952年卫生部又制订了面向全国人民的《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尽管《办法》设计的主导思想是保护母亲和子女的身心健康,不是鼓励人口增长,但是在客观上限制了节育,使得当时的生育和人口增长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革命胜利之后,党和政府当时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首要的任务是恢复经济和彻底消除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稳定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相比较而言,节育和人口数量控制问题还没有排到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另一方面,革命胜利之后,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形势欣欣向荣,人口压力的迫切性并没有充分显示。
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已经不是通常估计的4.5亿,而是超过6亿,仅大陆地区的人口就已达到5.9亿。庞大的人口数量与我国当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的矛盾开始显现,也引起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高度关注。周恩
第二篇: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严禁不符合法定条件者生育。按照《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7年修订版)第十九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二)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农业人口,下同),已生育一个女孩的,但一方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职工或一方从事工商业一年以上以及双方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一年以上的除外;
(三)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一方两代以上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四)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女方父母只生育一个或两个女儿,男到女家落户,并赡养女方父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只适用于姐妹中一人);
(五)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六)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一方是少数民族并具有本省两代以上户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七)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八)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九)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丧偶并已生育两个子女的;
(十)已生育一个子女,经设区的市以上病残儿童鉴定机构确诊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十一)一方连续从事矿井井下作业五年以上,已生育一个女孩,并继续从事井下作业的。
申请特殊情况生育的夫妻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夫妻双方提出生育申请;
(二)、无违反生育政策多生育子女;
(三)、家庭环境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夫妻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2、再婚前一方已生育过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身边无子女的夫妻;
3、再婚前双方各生育各一个子女,现家庭无子女的夫妻;
4、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其中一方丧偶,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的夫妻;
5、再婚前双方曾生育子女合计为两个,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的夫妻
家庭无子女,是指夫妻新组合的家庭无未成年子女,再婚前所生的未成年子女依法院判决或离婚协议随前配偶生活。
《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四条 严禁弃婴、溺婴、非法收养子女。弃婴、溺婴、非法收养子女的,不再安排生育。
《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五条 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原生育安排失效,并不再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第三篇:我国的人口现状与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梁辉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群众性工作。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从53年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曲折、悲壮、辉煌的历程。所谓曲折,就是在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上有过反复,在工作指导上发生过偏差和失误;所谓悲壮,就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通过国家意志推行计划生育,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控制人口增长,广大育龄群众作出了惨烈的奉献和巨大牺牲;所谓辉煌,就是通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计划生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少生4亿人,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我国的人口发展变化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09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2亿人,约占世界的1/5,相当于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的总和,目前我国仍以每年600万人口缓慢增长。从夏朝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口发展先慢后快,先后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夏至西汉末年,人口由1355万增长到6000万,是一个缓慢增长时期。
第二个时期,从西汉末年到清朝初期,人口一直在6000-8000万之间绯徊,是一个上下波动,徘徊不前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从“康乾盛世”到1949年,是人口迅速增长,直线上升的时期。1684年全国人口突破1亿大关,1762年达到2亿,1789年达到3亿,1835年达到4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达到5.4亿。
建国后,中国人口数量扶摇直上,先后出现三次生育高峰:
第一次生育高峰,1950年-1958年,总人口由5.5亿增加到6.5亿,妇女总和生育率为5.8。
第二次生育高峰,1962年-1973年,总人口由6.7亿增加到8.9亿,妇女总和生育为6.18。
第三次生育高峰,1985年-1993年,总人口由10.5亿增加到11.8亿,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8。
二、当前中国人口态势的主要特征
1、人口基数大。全国总人口已达1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2、人口素质总体不变。我国15岁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2.9%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15年,高科技人才仅占总人口的0.8%,万人中技术人员数量是发达国家的1/500,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的比重为1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9%,我国人力资源总体水平居世界106位。
3、人口安全隐患突出。
一是生育反弹的危险性大。人们的生育观念并未彻底转变,政策外生育势头反弹。
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严重失调,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值为103-107。据调查,2008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达到122.3,有25个省的性别比处于失衡状态,预计到2020年,全国20-29岁青年比女青年多3800万,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将构成严重威胁。
三是人口老龄化凸现,目前我国是世界老人最多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5%,超过7%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未富先老”将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沉重的压力。
4、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目前,我国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7.5人,是世界平均水平39人的3.52倍,不但密度大,而且分布极不均衡。如果从黑龙江的漠河到云南的腾河划一条直线,东西面积相等,但东部人口占我国人口的94%,西部仅占6%。江苏人口密度为600人,而西藏只有0.46人。
三、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新特点
1、新任务。过去叫计划生育工作,现在叫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两个字虽没有给计生工作增加权力,但却增加了任务,丰富了内涵,扩大了外涵,过去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只是单纯地控制人口增长,现在的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进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等。
2、新方式。过去搞计划生育工作以行政手段为主,采用的是“胡萝卜加棍棒”的方式。“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现在的工作方式是“和风细雨”,以说服教育,优质服务为主,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难度。
3、新难题。主要是控制缺手段,工作缺经费,基层缺力量。
4、新压力。新时期面临着超生反弹压力,出生人口性别升高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压力,就业压力。
四、计划生育政策法规
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共有“一法三规”和一个地方性法规、两个规章(部门规章,政府规章),即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一个地方性法规就是2009年3月1日起施行的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两个规章就是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禁止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胎儿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及2001年12月10日湖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规定。以上“一法三规”和一个地方性法规、两个规章是我们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和我们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必经遵守的。
(一)生育政策
总的政策是: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符合规定条件的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禁止违法生育。
1、生育二孩条件
(1)城镇居民生育二孩条件有4条。①第一个子女为残疾人,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②无子女,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要求生育的;③夫妻双方系归国华侨的;④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2)农村居民生育二孩条件为5条。①夫妻一方两代以上是独生子女的;②夫妻一方是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③男到独女家结婚落户的;④夫妻只有独生女的;⑤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3)再婚生育条件。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4)半边户政策,夫妻一方为城镇居民,另一方属农村居民的,适用本条例关于城镇居民的生育规定。
(5)城镇居民转为农村居民的夫妻,适用城镇居民的生育规定。
(6)农村居民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的,其生育从转制之日起两年内,适用农村居民生育条件。
(7)虽符合生育二孩条件,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再生育共4条:①属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并
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②故意致婴儿死亡的;③自报婴儿死亡,但没有死亡证据、证明的;④遗弃子女的。
(二)奖励政策
1、增加婚假、产假,晚婚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5天,已婚妇女晚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30天,并给予配偶10天护理假;婚假、产假和护理假视同出勤、工资、奖金照发。
2、发放独保费、独生子女从办证之日起每月发给10元独生子女保健费或一次性发给不低于1400元独保费。
3、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奖励。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父母在年满60周岁时落实奖励扶助政策,每月发给60元,直到亡故为止。对独生子女三级以上伤残的,女方达到49周岁的每年发给特别扶助金960元。对独生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女方达到49周岁的每人每年发给特别扶助金1200元。
4、退休奖励金。对供销社、粮管所、棉采站、食品所、农机修造厂退休职工,属独生子女家庭和发给奖励资金3500元。
5、中考、高考加分政策,对父母和孩子属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和双女,中考时,文课给予加5分的政策照顾,农村独女的高考时享受文化课加10分的照顾。
(三)法规责任(处罚政策)
共有5种法律责任:征收社会抚养费、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纪律处分和刑事责任。
1、征收社会抚养费:凡违法生育者都要社会抚养费
①对违法生育的认定,共9种情况,即:一是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生育的;二是重婚生育和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生育的;三是按条件规定不得生育第二个子女而生育的;四是生育第三个以上子女的;五是再婚夫妇不符合生育规定条件而生育的;六是三年内不得生育而生育的(属一胎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并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七是不再批准生育而生育的(属二胎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并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八是符合生育条件,但未申请批准领取生育证而生育的;九是其他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的。
②征收主体: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也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征收。
③征收标准:一是城镇居民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所在县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二是农村居民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所在县上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
当2人违反条例多生育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女的,以多生育一个子女应当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多生育的子女数为倍数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
2、行政处罚
①对违法生育所在单位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追究该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②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处罚,对当事人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属第一胎的,三年内不得生育,属第二胎的不再批准其生育,对医疗机构的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其执业证书。
3、纪律处分:对违法生育的共产党员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4、行政处分
单位不履行计划生育协助管理义务或者严重违法本条例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行政处分。
5、刑事责任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0年11月30日
第四篇:反思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反思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09公管仇晶09010700
5一、中国人口真的很多吗?
中国人口真的很多吗?中国的城市人口真的容量超限了吗?环顾全球看看东京,看看纽约、伦敦和巴黎等,这些大城市哪个不是人口超级都市?香港12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700万人,1200平方千米也就相当于东部的一个小县城,而通常一个县城的人口不到100万;新加坡有半个香港那么大,人口三四百万,但是也没有人说新加坡和香港都应该大量削减人口,反而是人口每年都在增加。
即使很多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也因为交通不变,而受到冷落。山村占据了多少地盘?大山在现代的社会还算是个障碍吗?我们现在不需要愚公,有的是搬山的工具。有路,有企业,就可以兴起城镇,有城镇就可以容纳人口。提起西藏就是青藏高原,就是高原反应,不适合人居住?真的是这样吗?有人去过察隅吗?有人去过林芝吗?有多少地方是适合人居住的人间仙境?只是我们的目光,过多的集中在大都市,忽视了山区,忽视了边疆。
边疆城市被我们忽略了,去看看伊犁地区,平坦的土地,宽大的伊犁河,难道这不具备一个大城市的条件吗?就因为是一个边疆城市,如果是东部沿海城市,这一地区得容纳多少人口?
二、中国面临最大的人口问题,不是多,而是少。
人口倍减太吓人。打个比方,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人的寿命在75,25岁生孩子。也就是说一个75岁的老人,儿子是50岁,孙子是25岁,曾孙是0岁。这就意味着,当一位曾孙出生,意味着得死掉4个家庭的8位老人。
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平衡,多了就会增加人口。而现在城市里基本上都一个孩子。
城乡生育政策的不同,影响城镇化率。城市里生一个孩子,农村里生两个孩子,如果没有农转非,那么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多,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少。如果城市生两个孩子,农村生一个,即便没有农转非,那么城市化率提高也会很快。
当然国家实行这种政策,是考虑到农村的养老问题。假如,换个思路,把投入到城市里的养老资金,部分投放到农村里,农村的养老问题得以解决,那么谁在意男孩女孩,不在意男孩女孩,农村人为什么非要生第二胎?
而现在的情况是,农村出来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都拥挤到了城市,而这些农村出来的青年又缺少城市居民的各种保障,生活艰难可想而知。假如这部分人不是出生在农村,而是出生在城市,他们享受的保障就好的多。
这里就提到一个优胜劣汰的问题,就是有钱的有文化的,就多生几个;穷人就少生几个。不过过去有人提过这种观点,没有被社会认可,也没有被统治者采纳。更不会被人们理解,因为这样明显带着不公。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这种生育政策,造成了老年人口比例急速上升,从而加重了子女负担,社会负担。未来中国将投入更多的钱放在了养老问题上。过去由平均2个人养一位老人(一个家庭有4位子女,另外一个家庭也是4位子女,8个人养4位老人),后来是平均1个人养一位老人(一个家庭有2位子女,另外一个家庭也两位,4位养4个老人)现在成了两个人养四位老人(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
为什么西方国家的政府负担那么重,有福利高的因素,也有老年人比重过高的因素。将来中国的负担之重,会超出想象。中国政府负担过重,就没有更多资金用于生产投资,没有投资,就不会增加就业,没有工作,就会有人饿肚子;有人饿肚子,就会有人起来闹事。这
是一种恶性循环。
三、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后果
1、使中国未富先老,并且导致大陆未来高度老龄化。现在大陆已经基本进入老年化国家行列,属于世界唯一一例未富先老的国家。发达国家基本都进入老年化社会,他们是由于富裕,人们不愿意生育,因此步入老年化。而大陆是控制人口生育,也步入老年化社会。社会的老年化会使社会的劳动人数减少,因此年轻人需要交,较高的税负,这样才能养活广大的老年人口。因此经济发展会比较慢。年轻人需要照顾老年人,也需要照顾后代,负担较重,生活紧张而压抑,这样就影响了年轻人的幸福。因为年轻人生存负担太重,对老年人也会照顾不周,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老年化主要有二个缺点,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另一个是人们的生活幸福水平降低。
大陆的老年化问题,由于不同的人口政策,其实就是汉族的老年化问题,其它民族由于生育后代较多,是基本不存在老年化问题的。只有汉族人口一对夫妇平均生育不足二个,才有老年化问题。其它民族的未来的年轻人,由于汉族人的老年化问题,而导致这些年轻人的税负较重,这些年轻人会感觉到不满。因为这较重的负担是由于汉族人的老年化问题而导致的,当然会对汉族人不满。这可能会是民族之间矛盾的一个起源点。
2、人口萎缩的危害。
根据中国现在的生育状况,中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必然会出现严重的人口萎缩问题。人口萎缩对一个国家的潜力具有毁灭性打击,因为一个国家的人口总量减少多少,这个国家的相对同等发展程度的国家的力量,就要减少多少。比如,美国人口如果从现在的3亿减少到一亿,美国力量也会跟着减少到一亿人口所对应的那个力量。既与日本的国力类似,因为.对于发达国家,其国家力量与人口成正比.人口的减少意味着相对国力的减少。
3、造成男多女少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限制人们的生育数量,而不限制生育性别.再加上,可以鉴别肚里的胎儿的性别,因此人们为了既满足要儿子的愿望,也适应计划生育的对生育的限制.而有选择的流产。导致生育的男孩多,女孩少。这个现象导致的危害,只有在几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并且危害的强度与这样的现象持续的时间,既积累的时间成正比。现在大陆大概只积累了十几年,并且危害还没有显露,因为时间不够,大概再有十年就可以显露出来,并且会逐年严重。从长远上看,会导致大量的光杆汉。会导致未来男青年找老婆困难,男青年之间择偶竞争激烈。导致青少年早恋,影响祖国的未来。导致男青年困惑与担忧增多,心理压力增大。极大的影响了男青年的幸福与发展。也极大的影响了未来人们的综合幸福水平.。
大量的光杆汉是社会极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人大概惟恐天下不乱,不需要负责任,当然责任心也较少,没有后顾之忧,一担走上邪路,就很难退出。那时也许人人要自危了。有人会不认同这种看法,因为过去也有很多光杆汉,也不见得光杆汉会多不负责任。这个看法是有道理的,但情况变了,过去人口主要在农村,人们以家族而聚集,光杆汉所接触的是自己的乡亲,且养老也需要靠他们。这些因素共同限制了光杆汉的行为。而未来,人们必然会居住在城市,光杆汉当然也会在城市,此时约束光杆汉的因素就没有了,面对的是陌生的人,面对着众多的犯罪机会,那有不胡来之道理。况且光杆汉们本来就对社会不满的。
因为大陆的人口政策针对的是汉族人,其实大陆的男多女少问题,是汉族的,男多女少问题。因此光杆汉也几乎全部是汉族人,这些汉族光杆汉在犯罪时,是不考虑对象是什么民族的,因此会有许多其它民族的人受到这些光杆汉的侵害。会在其它民族的人的心目中形成一种看法,汉族人好侵犯他们的利益。这也是未来其它民族对汉族人不满的一个源泉。
4、导致中国人口素质的下降。
人口素质的下降,主要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宣传,使那些有责任心的优秀汉族人,主动的减少生育,或尽量的不违背政策。因此这些为民族负责的人的后代在逐渐减少,事实上人
们的性格是会遗传的,既那些有责任心的人在减少。这一类人平均智商也比较高,智商也可以遗传,等效于汉族人的平均智商在下降。汉族人的平均智商在下降,这一点,也是不会立即显露出来,需要积蓄几十年,并且逐年严重。到现在为止,如果停止计划生育政策,汉族人的平均智商下降量,已经相当于300年的正常民族进化,所导致的民族素质提高量。换一种说法就是,计划生育到现在为止,已经使汉族进化倒退了300年。
由于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趋利性,导致这些人,对工作对象具有选择性。那些真正需要控制生育的家庭,比如,有某些遗传疾病的,以及智力低下的家庭。由于这些家庭一般都相对比较贫穷,对于这些家庭,由于无利可图,比如,罚不到款。因此,这些计划生育工作者,对这些家庭工作很不积极。对这些家庭生育的控制效果几乎为零,这些家庭恰恰是各个地方生育最多家庭,这导致中国人口素质的下降也很大。
汉族人是世界上最高智商的民族之一,与韩国人及日本人同属于世界三大高智商民族。由于计划生育针对的是汉族人,事实上,效果最好的也是汉族人。这导致汉族人,在新出生的婴儿中,比例大大低于汉族人口,占中国人口的比例,这对中国的人均智商水平,很有影响,结果是降低了中国的人均智商,这极大的不利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也降低了中国未来的潜力。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降低了世界人均的智商水平,对世界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不利,这应该属于损己不利人
第五篇:浅析我国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浅析中国人口政策调整的价值取向 人口众多是我国国情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我们研究中国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首要考虑因素。人口问题的核心是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成功地控制住了出生率,初步实现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目标。但是,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相对狭小的生存空间,以及人口素质的相对低下和生产力尚不发达,使得解决人口政策调整问题比较困难。因而,从深层次审视我国人口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改革3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价值取向趋势上,主要体现了以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为最高价值取向。把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国家基本国策的强制性特征。30年间,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发展从工作思路、内容、方法等都服从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变化。从工作思 路的变化看,经过了以国家利益为主,到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有机结合,再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几个阶段的变化。从工作的内容的变化看,经历了从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到稳定低生育水平,再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三个阶段的变化。从工作方法的变化看,从主要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社会制约抓计划生育的阶段,到是主要依靠地方法规、行政手段和利益导向机制去抓计划生育工作,再到全面进入了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的的变化。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在中国的生育革命虽然由政府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推进,但是社会经济发展仍是这场革命的深层动因。特别是1992年以来的生育率下降更是体现了生育革命的本质。实质上反映了中国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价值取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我国仅用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生育率转变的人口增长轨迹证明,人口问题关乎到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说是最大的发展问题,涉及个人和家庭福利,关系到社会稳定、公平正义和国家安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调节人口再生产,使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可以说,解决人口问题,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在解决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各种人口问题相互交织,盘根错节的形式决定了中国面对的是世界最复杂的人口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式,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和计划生育政策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正是我国在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取向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有把经济本身作为价值取向的倾向。这给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中国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里的影响包括,一方面,价值取向由传统的比较一致性出现了分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当占主导性的价值取向消失后,价值分化会导致那些曾经占过主导性的价值取向同当今的经济价值取向之间产生冲突和一致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是,无论价值上是冲突还是一致,都需要回到行为上来判断,由于中国人在评价自己和他人时具有价值评价标准上的两重性特征,进而导致中国人在价值冲突时仍然可能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性倾向和价值一致时表现出行动上的不一致倾向。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我国建设和发展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现时我国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应急政策。不可置疑,这种应急政策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对稳定世界人口发展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也体现了我国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价值取向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一致性。
(三)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对低生育率下降负面后果的中肯评价和政策规避,以致于地方上出现了一种“生育率越低越好”的价值取向。倡导以更替水平生育率为价值取向的“适度生育战略”。也有学者认为,“最多三五年应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笔者认为,在明确持续的低生育率下降合理边界和适度空间,应在确立“适度生育”政策底线的基础上,应该采取法律、倡导、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逐步实现现时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趋同性和渐进性,必须消除城乡计划生育政策的二元性,才能进行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人口政策的认同感。
应在国家进行大部制*改革中,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把工作重心放在统筹解决国家发展安全的人口复杂问题上,放在人口发展和事业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重点考虑人口发展调控和计划生育政策制定,提出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思路,为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快建设人口发展适度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编制人口发展规划时,必须将发展过程中的人均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人口和经济发展评 价体系。
应坚持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人口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改变城乡人口政策的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多层次的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体系,从而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区域适度放开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分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