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7届3中全会的新政策指导下的征地拆迁业务
17届3中全会的新政策指导下的征地拆迁业务
--------厦门讲课提纲 一. 新的土地制度原则
从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到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我们党基本完成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把“公平正义放在首位”的方针调整。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的核心内容是“六个制度”即: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应当说这次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决定是一次历史性的选择。其历史背景有四: 第一,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立即推进农村改革。近年来,农村在土地征收、生活出路、资源利用、社会治安等方面矛盾日益突出。村民自治和基层政权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这些问题大多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有效解决。
第二,我们国家的需要经济发展立即推进农村改革。20年前的农村改革是从搞承包制开始的,初步解决了农村的温饱问题,客观上对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实践证明单单依靠土地承包,农民收入没有大的增长,解决不了富裕和小康问题,这就需要有农村改革配套。
第三,民族的长远利益需要立即推进农村改革。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土地资源具有固定性。而近20年来,城市化和土地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的矛盾导致城市房价已经涨到正常收入买不起房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率低下,难以养家糊口,青壮劳力进城又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困难。换一个角度,一方面农村土地撂荒的情况十分严重。另一方面,耕地保护任务艰巨。对此,我认为农村改革滞后是主要原因之一。第四,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何选择突破口,进而给国民经济带来新的动力?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有一个现实摆在面前,作为社会财富主要来源的国民经济第一、第二产业的从业者普遍不赚钱,这是当前我国及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个背景下,中央 从第一产业入手,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这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特点是: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这次农村改革的重要而又最难的任务。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是在建国之际开始的,而且一直在阶段性的推进。其过程就是一个从集中与分散的搏奕过程。建国初的 “土改”是将集中于地主的土地分散给农民。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土地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是将分散给农民的土地集中于基层政权。30年前的土地制度改革是矛盾着的两个极端,这段时间对土地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在法律上空前的推进土地公有制,从法律上完全的剥夺了民众的土地所有 权,;另一方面是农村推进土地使用的分户承包制,使生产规模进一步缩小。这种改革适应当时打破“大锅饭”的需要,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负面作用逐步暴露出来,这是当前社会矛盾加剧的一个制度性根源。
这次土地制度改革采取了稳步推进的方式,首先从在统筹城乡改革上要取得重大突破。其着眼点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使农村的土地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让农民得到应有的实惠,进而使整个国民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重点是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
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
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 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创始人之一威廉•配第有这样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从目前农村物质生产方面的现实来看,我国大多数农村仅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其剩余不足发展生产。而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不完整是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其表现为土地用途和处分权受到限制。农村集体土地主要用于进行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农民不能通过变更土地用途而得到比从事农业生产更高的比较效益。如《担保法》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的限制规定。因此,人们呼吁让土地流转,发挥土地的生产要素功能。
《决定》公布后,不少人担心加快农村土地、金融体制改革会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民房产作为抵押,继 而会发生农民“失地、失业、失住房”的情况。陈锡文同志解读《决定》的有关精神时也表达出这一担心。我认为这个担心不无道理,是符合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的。的确,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并不能消除人们的担心。
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有4类即乡(镇)农民经济组织、村农民集体、村民小组、乡村企业。当中没有农民个人对集体所有土地行使权利的规定。由于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没有健全,大多数地区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企业已名存实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也落实不到位,农民缺乏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组织形式和程序。作为农村集体的组成者的广大农民实际上不享有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因此造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错位。农民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土地承包关系十分不稳定。现实中,乡(镇)、村干部任意解除 承包合同或到期不续订承包合同,使承包者失去土地使用权。少数地方加重农民负担,或任意出让、出租土地,造成耕地流失,或以权谋私,导致土地使用的分配不公。由于土地所有权主体的错位,造成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或是撂荒,而违法占用农村土地的情况日趋严重。农民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在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和出让的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例如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17条规定:“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事业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可以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将经济主体的一般经营活动也视为公共利益。因此,本应通过市场行为获得的土地,却通过国家的征收行为被大量地用于经营,使耕地流失。另一方面,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被征用后农民得到的不是土地的应有价值,而征地补偿费比土地的市场价格少得多。
建国以后,我国有关土地的立法、司法建设相对落后。在改革开放以后土地法律的制定、完善虽取得一定效果,但这些法律在许多方面规定的还很笼统、抽象,还存在很多漏洞(譬如,征用补偿费的具体标准如何确定的问题;农民成员权的保障问题;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保护问题;征收土地的条件和程序等)。《物权法》在2007年10月1日就实施了,对土地制度作了重大修改,而与《物权法》相冲突的《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至今未改,使《物权法》的有关规定落实不了。因此,在我国制定物权法之后的今天,有必要对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加以变革,建立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制度,其中的关键是解决人们担心的这一问题是农村改革发展成功的前提。
学术界对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曾提出了诸多不同意见,改革思路可归纳为 四种:第一,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土地私有化;第二,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土地国有化;第三,部分取消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的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农民私人所有并存;第四,保留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
上述第一种、第二种改革思路要冒很大风险,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现有体制下作如此大动作的可行性不大,且不利于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我倾向的第三种思路因难点在于宪法原则的限制,短期内难以操作。所以只有第四种思路是当前的明智选择。
保留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这次农村改革的重要而又最难的任务。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是在建国之际开始的,而且一直在阶段性的推进。其过程就是一个从集中与分散的搏奕过程。建国初的 “土改”是将集 中于地主的土地分散给农民。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土地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是将分散给农民的土地集中于基层政权。30年前的土地制度改革历程是矛盾着的两个极端,一方面在法律上空前的推进土地公有制;另一方面是农村推进土地使用的分户承包制,使生产规模进一步缩小。这种改革适应当时打破“大锅饭”的需要,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负面作用逐步暴露出来。
这次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村的土地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让农民得到应有的实惠,进而使整个国民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为了消除人们对发生农民“失地、失业、失住房”的担心,《决定》有禁有保,“禁”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设立了红线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 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保”是着手改革征地制度和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保护农民利益。然而,这一切都为了广大农民的利益,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没有主人翁地位的落实,农村改革不可能成功,也背离我们的初衷。
作为全面的土地制度会有更多的改革措施,其中城市土地的管理将按照《物权法》原则逐步落实。二. 《物权法》与不动产征收 1.《物权法》有关不动产征收制度的确立,将改变现在的以公共利益为名实为商业拆迁的损害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血肉联系的不正常局面。
从北京《酒仙桥》的被拆迁人投票实验,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拆迁的性质不同,方法也应当不同。2.两个维护与两个保障原则的确立,从程序到实体,侧重于被拆迁人,引起补偿原则与方式的变化。
这里还是一个平等问题,城市建设的成就没有理由不让被拆迁人分享!天津的政策变化具有代表性。
3.产权登记制度的强化及两个十分重要的特殊
物权法强化了产权登记制度但又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特殊规定对拆迁实务有着大影响。我们应当明确,产权登记的核心作用是对抗第三人,而不是限制产权人。
(1).权利的变化将影响现有制度的适用范围。眼前大量的“集体土地上的拆迁”将不复存在。
第二十八条 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 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既然“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农村的除农民企业用地外,其余建设项目用地都必需使用国有土地,这样的拆迁就应当有征收土地的批文,而批文生效之时,土地性质已经变化了。拆迁要解决的是对土地使用权人的补偿问题。
(2)建筑物权的确立,将规范违章建筑的界定与处理。(30条)第三十条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新问题:小产权房与集资建房,显然不能简单的认为是违章建筑而加以拆除。
4.保护国有资产的原则的深化,使房屋使用人的权利义务得到明确,理顺了房屋征收与拆迁法律关系。第53.54.68.69条规定,国家机关、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企业法人、社会团体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受法律保护,享有占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处分的权利。
5.保护房屋所有权人权力的原则,进一步使房屋用途得到舒展,“住改非”的难题将不再难。
如第七十一条规定,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七条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我们应当按照上述规定来认识房屋用途的改变。
6.国有土地使用权保护原则 第135.136.148.149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前,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该土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给予补偿,并退还相应的出让金。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这些规定对我们如何维护建设用地使用权,稳定社会秩序和规范征收与拆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7.集体财产所有权制度及保护原则使征地拆迁的混乱状况受到制约,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和集体经济的发展。第五十八条规定了 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的范围。
第五十九条规定了 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重大事项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经本集体成员决定。
第六十条 规定了对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依照下列规定行使所有权:
(一)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二)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三)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第六十一条 规定了城镇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本集体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六十二条 规定了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村规民约向本集体成员公布集体财产的状况。
第六十三条规定了 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
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过去工作中,只要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同意就行的事 情,今后必须按法定程序。
8.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强化,明确了征地拆迁中对承包人利益的保护,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
第一百二十四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第一百二十五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
第一百二十六条 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前款规定的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第一百二十七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一百二十八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第一百二十九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 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三十条 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调整承包地。
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需要适当调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的,应当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规定办理。
第一百三十一条 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收回承包地。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三十二条 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
三.关于征收房屋的行政法规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物权法,法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 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根据上述条款的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城镇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由法律规定。但目前对于城镇国有土地上单位和个人房屋的征收与拆迁的权限和程序尚无法律规定,适用的是国务院2001年公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物权法10月1日施行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与物权法的有关规定不一致,面临停止执行的问题,城市房屋征收与拆迁工作可能出现无法可依的状况。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有关方面经认真研究,建议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在有关征收法律出台前,通过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授权国务院就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房屋与拆迁补偿先制定行政法规。
据此,国务院法制办会同建设部拟订 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建议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一章总则中增加一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和个人的房屋,并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007年8月30日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授权国务院就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房屋与拆迁补偿先制定行政法规。从而在利益集团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拉开了一场角力。
令人遗憾的是,起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草案)》的工作在程序上走入误区,违反《立法法》的规定,长时间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当时的风声传出将于2007年9月初通过后与《物权法》同时施行,但实际上处于争论之中权威部门并无具体的的时间表,只是未及时向公众公开。在此期间,12月14日9时,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主持召开第200次常务会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草案)》是第一项议题。
会议认为,这个条例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求有关部门广泛听取意见进一步修改后,再次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然后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再由国务院决定公布施行。温家宝说:“这样做,用的时间长一些,但这是对国家、对人民负责。”
在国家立法和政策制定方面,利益集团终于撞了一次墙!温家宝总理的话合法、合情又合理,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和谐,我举双手赞成。同时希望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和温家宝总理的话能得到落实,尽快结束当前的拆迁扰民的混乱局面。
此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两次退回 了这个《条例(草案)》,这在共和国立法史上是少有的。《条例(草案)》之所以三次没有通过,主要原因是存在一些重大争议。在此期间,我通过全国律协对这些重大争议提出了我的意见。全国律协并请转国务院法制办:
《物权法》已实施一月,虽然此前依《立法法》第九条,已取得人大授权,但此前人们期待的有关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的行政法规并未如期出台,由此形成了法律上的真空。从我对各地情况的了解,这个真空状况造成过去拆迁管理较规范的地方已基本停止拆迁活动,而过去违法拆迁活动猖獗的地方则更为混乱,人身伤亡和财产侵权事件有增无减。因此,完善房屋征收法律制度迫在眉睫。就此,我谨提出如下九点建议:
(一)、房屋征收制度的范围
据我所知,此前的有关房屋征收 制度立法主要是建设部在拟稿,适用范围受到《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影响,人为地分割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两大类。然而,如土地不征收,房屋亦不存在征收。如土地已征收,其土地依《物权法》第28条的规定,物权自征收决定生效时变更,从实践来看,由于二者征收的批准权限不同,一般是征地批准在前,拆房在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就成为一个伪命题。为此,我建议该行政法规直接称之为《房屋征收管理条例》,更为明了、确切。
(二)、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 我一直主张严格地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坚决排除来自利益集团的不正常影响。近些年来,政府如何在拆迁中定位多有争论,几经反复仍是引发矛盾的根源之一,其原因还是对公共利益范围的过度扩张。其实,这一争议在2004年8月修改《土地管理法》时已经明确,“旧城改造”不是公共利益。否则势必将广 大基层干部推向“与民争利”的对立面。为此我建议在将“旧城改造”排除在公共利益范围之外的同时,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增加排除性的条款,即将商业开发之类的争利行为和为特定人牟取利益的行为排斥在外。公共利益用地的范围至少应与《划拨用地目录》相一致。
(三)、关于征收人的界定
谁作为征收人?我不赞成目前浙江等地,由政府征收办“作为征收主体”的做法。一是人员编制不许可,二是缺少监督。如果都由政府征收办来订立补偿合同,政府何时能“精兵简政”?目前的征收办实际是政府的参谋与执行机构,征、管决策一体,如何制约权力?因此我建议:第一,对征收人可定为基层政府,而将目前的拆迁管理部门改为征收管理部门,负责审查与监督征收决定的制定与实施。第二,房屋征收决定的权限应按房屋征收的面积实行分级管理,不宜全放给市(县)人民政府。第 三,征收本身不能委托他人实施,但征收中的动员搬迁和补偿安置的具体工作可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也可委托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如征房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来做,远比以前的以争利为目的的黑白不分,良莠不齐的拆迁公司来做好。
(四)、关于补偿标准的制订
行政法规无法对全国的房屋征收补偿制订一个具体的标准,但能为这个标准确定底线。我建议可明确五条。第一,取消过去的评估确定补偿价格的方法,以天津市的先进经验,即以被征收房屋同一区位的新商品房售价作为货币补偿的基准价。第二,被征收房屋的面积应考虑容积率的差别予以增减,尤其是被征收房屋与调换房屋容积率有时明显差别的情况下,更应考虑对被征收房屋作面积计算上的调整,从而使土地使用权的补偿落到实处。第三,补偿方式应以安置(产权调换)为首选,改变拆迁中 以货币补偿为主的做法,以保证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第四,对居住条件的范围在法规中明确,减少无谓的争议。第五,对特困人群明确在补偿中予以特殊照顾,落实最低的住房保障。(五)、关于房屋用途问题
房屋用途的争议,一直是拆迁中的矛盾焦点。这里一是“住改非”的争议突出;二是登记不实的问题。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诚信问题。产权登记无疑是确定房屋用途的重要依据之一,但重视登记不能唯登记,还是要依物权法第71、77条的规定实事求是的确定。我建议,将税收作为确定用途的重要标准,因为税务工商部门也是政府的组成部门。业主因房屋用途而履行纳税的义务便有因纳税而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从实践来看,营业税能反映企业的经营额,所得税则反映了企业的效益,非住宅的价值亦完全能从税收反映出来。
(六)、关于听证的问题
无论是作出征收决定还是补偿标准之前,听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对此,现行法律中唯《行政许可法》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为此,我建议,将征收决定和补偿标准的审批列入行政许可的范围,从而援引《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使征收活动如听证等获得“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的依据,比另起炉灶更方便。
(七)、关于违章建筑的问题 过去拆迁中“违章(法)建筑不予补偿”的规定引发了众多的矛盾,对此确应吸取教训。我建议,在条例中将违章(法)建筑的界定和处理明确纳入《行政处罚法》的调整范围,严格依该法办事,规范征收行政行为。
(八)、关于法律救济的问题
过去拆迁中的行政裁决制度弊大于利,且违反《立法法》第八、九条的规定,征收中的争议确不宜继续搞行政裁
决。为解决征收争议的法律救济途径,我建议这次行政法规的制订仍不直接规定司法制度,但行政复议则是没有障碍,进而依《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进入司法程序也应是顺畅的。只要在征收争议的处理中确立复议受理程序,就能使法院系统能顺畅地依法为征收活动的规范进行提供司法保证。
(九)、关于征收制度立法本身的程序问题
说实在的,前一阶段的有关房屋征收行政法规起草没有按照《立法法》的要求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已经造成众多的负面影响。对此,我建议对房屋征收这一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制订过程应尽量公开透明,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使行政法规的制订过程成为一个集思广益和法律宣传普及的过程。若能如此,肯定比秘密立法的社会效果要好得多。
四,当前不动产征收的难点与对策
(一).适应土地征收的政策变化 1.要减少非公共利益用地的征收 2.农民作为主体将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二)适应旧城与旧村改造的变化 2008年8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通过制定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全社会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该法已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通过,将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国人没有充分关心的是《循环经济促进法》第25条第二款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和建筑物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建筑物维护管理,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除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外,城市人民政府不得决定拆除”。这是继《物
权法》实施后,国家权力机关再一次敲响的对违法拆迁的又一声丧钟。上述《循环经济促进法》第25条第二款的规定,实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又一次表明态度。其中将城市人民政府的责任予以明确,算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当然,这一规定尚须进一步明确,才有可操作性。例如公共利益的范畴,显然不能按照建设部的观点定得过宽。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的理解要防止被人歪曲。
一,符合城市规划是指符合建造时的城市规划,而非今日朝三暮
四、任意更改的规划。
二.符合工程建设标准,也是只给危房的加固与改造由下余地,而非当前的旧城改造。
三.合理使用寿命应是设计寿命,这一规定将使那些热衷于拆房、建楼堂馆
所的人有所顾忌。
无论旁人怎么看,我是对《循环经济促进法》第25条第二款的规定持肯定态度。尽管 这一规定的执行更为重要。1.房屋拆除的范围限制
2.房东将成为旧城与旧村改造的主体 王才亮的联系方法: 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 中国建设与房地产研究中心
第二篇:征地拆迁中的法律问题
征地拆迁中的法律问题
发布日期:2010-5-5
文/张兴奎
一、征地拆迁中的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不分
没有区别对待为社会公共利益目的的拆迁和纯商业目的征地拆迁,明确土地征用的目的,仅允许在服务于公益目的时才可征地,公益目的原则由辅以司法解释的一般准则界定或通过实施细则界定。虽然没办法解决得尽善尽美,但解决方案要尽量合理。于社会公共利益目的而进行强制拆迁,应当说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如果为商业性目的而在法院判决前给予强制拆迁,这就有问题了。
二、征地的程序存在着明显的瑕疵,没有做到公开、公正
征地补偿的程序能否公开、公正直接关系到被征地人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我国应该对征地程序作出更严格、更切合当今实际情况的系统而完善的规定,强制要求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内容及征地补偿安置情况必须公示、举行听证,双方在公平谈判中达成协议。在协议未达成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强制征地。同时,应该对违反规定程序的行为作出明确而具体的惩罚性规定。
三、粗暴剥夺了被征地人的权利,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不够和不尊重私有财产权
城市发展需要征地拆迁,没有征地拆迁就没有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把拆迁建立在对私有财产的侵害上。在我国长期的拆迁历史中恰恰忽视了这个问题,只是到了最近,我们才关心起私人财产权问题,但立法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严重一点说,现在有的征地拆迁是一种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对私人财产权的侵犯,不但直接侵害了私人财产权,而且也引发了社会极大的不稳定,破坏了人们对法治的信心。
四、征地补偿安置不完善
现在,政府用计划经济的办法低价强制征地储备,却以市场经济的办法高价
拍卖出让土地,在这之间,政府赚取了绝大部分土地收益。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虽然提高了征地补偿标准,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的标准,依然不能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需要重新修订法律,扩大征地补偿范围,提高征收补偿标准。并且,使这种标准充分体现土地在市场中的价值,最大限度地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五、农民应该参与土地出让增值收益
因为土地的增值额实际上是土地从农用地变为城市用地产生的级差地租,让失地农民参与增值收益的分配,既可以使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减少容易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也可以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圈地”行为和开发商的“炒地”、囤地行为。
六、被征地人对补偿数额有异议时的法律救济途径不畅通
法律没有规定被征地人可以就征地补偿数额进行诉讼或复议,如果被征地人对补偿数额有异议,仅能请政府予以协调,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这种协调只是停留在法律条文上,实际意义不大;特别是在土地储备征地时,政府征地,协调意义更是不大。应引入司法审查程序,对征地的各个环节不服,都可以向法院起诉。
七、政府在征地中不能成为利益参与者和分配者,政府角色定位不正确征地拆迁,实际上涉及到三方主体利益即房主的房屋所有权、政府的土地所有权和开发商的开发权,从公正意义上说应该是由三者来分享开发利益,但目前的立法着重保护政府和开发商利益。由于行政权利的介入,加之有关拆迁补偿和安置都是由开发商一个人说了算,是霸王条款,被拆迁人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都得拆,严重侵害了被拆迁人的利益。丝毫没有体现中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
所以在征地拆迁中政府要守身如玉,也正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征地拆迁行为中,政府的身份是征地拆迁当事人中的一员,所以这个从属于政府的征地拆迁管理部门不具备独立性、公正性。通俗地说就是“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政府收入要靠税收,不能参与卖地,如果地方政府靠卖地增加财政收入,只能是被看
做懈怠和无能的表现。
八、办法的调控职能并未显现,参与市场盈利的倾向严重,规划不被遵守征地拆迁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建设规划,城盘区域发展,城市国民经济计划,居民安居乐业,城市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因此,征地拆迁必须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坚持符合城市规划的原则。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开发的生命线,也是城市房屋拆迁的生命线;规划是制定拆迁计划的依据,征地拆迁计划又是实施规划的前奏曲。如果征地拆迁计划缺乏科学性,不按规划定计划,必然导致征地拆迁工作滥而无序,难而无策。
九、要充分保护相关利益者的权利,包括被征地拆迁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行政管理理念取代了公民权利保护应有的地位
1、这里首先要让相关利益者知道征地拆迁建设项目的性质,这一些都要对这些人公开,也就是建设项目立项知情权;
2、增加房屋所有权人对非社会公益拆迁的异议权。
十、政府要讲诚信,在征地拆迁中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善待遗留问题的受害者,不要让这些人受苦受伤流泪再流血。
结束语:征地拆迁维权,一场尚未成功的革命
1、土地房屋进入市场后成为了商品,但是这种商品是一种复杂商品,既具有经济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在征地拆迁中不应只重视它的商品属性而忽略它的社会属性。
2、《宪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宪法》第十三条业已明文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和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立法法》第八条规定,涉及民事基本权利即财产权利只能由基本法律调整;《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四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
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物权法》第42条的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不要再让这些法律规定成为纸上文章!
2010.5.5
作者简介:张兴奎
第三篇:2016征地拆迁程序中要注意什么?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也增加了很多。在司法实践中,因为征地拆迁而产生的纠纷并不少见。作为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问题,征地拆迁与补偿问题值得重视。那么,在征地拆迁程序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整理了相关法律条文与知识,为您提供一定的参考。
征地拆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征地拆迁工作实施主体不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这一法律条款明确规定征地拆迁工作的实施主体,只能是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该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在现实的征地拆迁工作中,严格按照这一规定实施的很少,大多数情况是,由政府成立一个临时机构,有的叫开发区,有的叫工业园,也有的叫支持什么建设项目指挥部,人员由各个部门临时抽调。政府将征拆工作全部交由此机构实施,也有的县一级政府直接将某一个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委托乡镇一级人民政府实施,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直接参与组织实施。
2、征用土地公告不规范
征用土地公告是征用土地的必经程序,征用土地公告分为两种,一是征用土地公告,二是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第四条规定:“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征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征用土地公告,该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规定:“征用土地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用途;(二)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三)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员安置途径;(四)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地点。”这两条所规范的是征用土地公告的时间和内容。
第七条规定:“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批准的征用上地才案: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以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
第八条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本集体经济组织被征用土地的位置、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种类、数量、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数量;(二)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三)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四)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五)农业人员的具体安置途径;(六)其他有关征地补偿、安置的具体措施。这两条规范的是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的时间和内容。
在现实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完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进行公告的很少。有的小项目未进行公告,有的制作了公告未张贴,有的应公告两次而只公告了一次,有的公告内容不完整,还有的在未收到征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时即发出征用土地公告。因此,公告内容缺少批准机关、批准文号和批准时间。征地不依法进行公告,违反了法定程序,剥夺了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并将产生严重的后果。依据《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未依法进行征用土地公告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依法要求公告,有权拒绝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未依法进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依法要求公告,有权拒绝办理征地补偿、安置手续。
3、不告知听证权
《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第九条规定:“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的或者要求举行听证会的,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第十条规定:“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研究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见。对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举行听证会,确需修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进行修改。”
依照上述规定,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对征用土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有权要求听证,并有时限要求。因此,征用土地的实施机关应当向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交待听证权。可以在征用土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中告知听证权,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告知听证权。但在现实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几乎都没有告知听证权,更谈不上举行听证会,实质上剥夺了被征地农民要求举行听证的民主权利。
4、调查工作不细致
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后,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补偿登记的项目逐项进行详细的调查核实,填写房屋设施、青苗等拆迁补偿表。这项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复杂、烦琐,也很容易出差错,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但在现实征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达不到要求。
调查核实工作差错较多:一是遗漏项目,几乎每一拆迁户都有补遗的问题。有的遗漏的项目还不少。二是适用补偿标准不准确,被征地的农民之间互相比较,如果标准算高了他不找你,如果算低了他就来找你。三是适用补偿标准随意性大、不公正,关系好的标准定得高一些。四是工作责任心不强,简单粗暴,不向拆迁户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导致拆迁户产生抵触情绪。
5、补偿、安置不到位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在现实征拆工作中,有的征地补偿费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全额到位。有的拆迁项目,拆迁户将房屋拆除后,在过渡房内居住一年以上,重建地还未出来。
第四篇:浅析如何预防征地拆迁中的职务犯罪
浅析如何预防征地拆迁中的职务犯罪
征地拆迁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社会城市化建设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工作,拆迁工作做的好还是坏对现代城市化的进程、国家的经济增长、社会治安和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各个地方政府在进行征地拆迁安置的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这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建设在经济方面有着许多国家的优惠政策,所以,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我国最近几年,由于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征地拆迁安置的过程中职务犯罪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去年,单单的X地经济区一起征地拆迁补偿案例中就是10多名涉嫌职务犯罪,更是有很多人严重违纪。正因如此,找到目前征地拆迁工作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和方法,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一、征地拆迁安置中职务犯罪的特征
(一)涉及案件的主体多样化
就目前而言,征地拆迁的工作已经不再是政府统一管辖,而是把权力下放到基层机关,由下级部门去完成这些任务。正因如此,乡镇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农村干部等一些相关的基层工作人员也就逐渐的成了征地拆迁工作中的主要组成人员,他们承担着大量的拆迁工作,逐渐的发现在这项工作中有很多利益可图,所以慢慢的这些人员就发展成为征地拆迁工作中犯罪的主要人员。又因为征地拆迁工作人员的选择非常复杂,政府方面有临时招聘的人员、村干部等等,甚至还有向别的部门借调的人员,非政府方方面拆迁公司、评估公司等多个单位都有参与。正因如此,在征地拆迁工作犯罪主体有着多样化的特点。
(二)集体犯罪比较多
在对拆迁安置职务犯罪活动的调查之后发现,大部分的征地拆迁安置犯罪中都是集体犯罪,集体作案,很多人使用自身的职务分工的权力和别的犯罪分子职务的权力是无忌惮的对权胡乱使用。经过研究调查发现,这种征地拆迁职务犯罪的案子只要查出来大部分都是一群人犯罪或者一帮人犯罪,就像一条藤上的瓜,一连串的有很多。这种集体犯罪的形式越来越多,这就说明了我国目前的一个现象,犯罪主体正在由单独的一个人向一群人发展,这种现象是我国目前征地拆迁职务犯罪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犯罪金额大,作案的方式多
在征地拆迁的犯罪活动中往往与此相关的金钱是比较多的。例如,有一次安徽某检查员对Y村的村干部以及其它犯罪团伙进行详细的调查时,发现这个犯罪团伙中拥有与本次案件相关的金额300多万元。从这些村干部和其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段来说,这里面不仅仅有工作人员利用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骗取赔偿的方法;还有拆迁工作人员和被拆迁工作人进行合作的方式,对拆迁的面积进行虚报,从而对国家的补偿款进行骗取,甚至还有些拆迁的工作人员对赔偿款直接独吞;还有征地拆迁工作人员在征地拆迁的工作中,利用自身的职务特权,对于贿赂的情况很多拆迁工作人员都是来者不拒的处理方式,进一步为被拆迁人员谋取国家的钱财。
二、征地拆迁中的职务犯罪原因
(一)干部官员的工作心态消极化
很多地方的干部法律意识不够深刻,并且受到很多不正当官员的影响,从而使得自己的欲望得到极大的扩张,都觉得征地拆迁是一个阶段的工作,没多久就会过去的,所以就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很多官员在工作过程中就是如果能够贪就贪,有贿赂就接受贿赂。有一种非常极端的不负责的心理状态,而且对自身负责的拆迁地区一点都不了解,更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去了解被拆迁地区的信息,很多拆迁负责人员对拆迁地区以及拆迁的情况都是从下级人员的报告中了解到的,很少去工作现场审查工作,审核材料。即使有时候会去实地进行考察,但是也只是形式上的走走看看,并不会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也不会对征地拆迁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向上级报告,得过且过。
(二)内部的权力非常集中
拆迁工作是一个比较困难而且复杂的工作,有些上级的领导部门,为了使自己没什么事以及为了自身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它的事情是,他们选择直接把大部分的权利下放给下面的人员。所以,这样就让拆迁的权利相对集中,然后在进行拆迁安置的过程中,很多拆迁部门大部分的时候为了方便为主,直接把一些比较有决定性的权力交给下面的人员去做,而且在下面的人进行工作时,上级部门的人完全没有去进行监督,这样就使得很多小部门独自占着拆迁的大部分权力,至始至终导致了腐败的现象的发生。某法院专案组查办的安徽X经济区征地拆迁补偿案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为了补偿工作的方便进行,专门成立了认证小组,想要获得补偿就必须要通过认证小组的认证,而且没有任何机构对认证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
(三)征地拆迁工作制度不够完善
1.公开的原则不强。虽然当前很多地方的政策都是要求拆迁工作要使用公开性的原则,但是由于我国的制度上存在着一些漏洞,很多地方的征地拆迁工程并没有做到把所有的明细都公开,大部分公开都是一个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做到征地拆迁过程透明化。因为有许多地方的拆迁工作过程不公开、不透明,群众的监督权利也就得不到实现,这样就为那些想要犯罪的人员提供了犯罪的空间。
2.工作透明程度低。由于规范性的工作流程比较缺少,特别是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流程,缺少一些公开、公正、透明的制度,有些人员的犯罪活动一直都得不到制止。工作透明度做的不到位,这样在非常大的程度上给一些拆迁工作人员的犯罪留下了很大的犯罪空间。
3.对拆迁工作的监督不到位。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是管理拆迁工作具体实施的主要管理部门,而土地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相关工作中的监督工作。但是这些规定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监督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在拆迁的过程中以及拆迁开始之前就缺少对机构和人员的监督,拆迁开始之后缺少对工作程序的监督,拆迁完之后又没有对工作内容进行监督,征地拆迁几乎在真空中运行,最终使得监管缺位,给拆迁犯罪的出现创造了机会。
三、预防征地拆迁中职务犯罪的对策
根据以上对拆迁工作中犯罪的特征以及对拆迁职务犯罪原因的分析,针对这一系列拆迁安置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提出了以下预防征地拆迁中职务犯罪的方法。
(一)加强拆迁人员的主观世界改造
个人的行为和个人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加强对个人思想的教育,能够对个人行为上有着极大的改变,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减少拆迁工作中的犯罪活动。在进行个人主观世界的改正时,首先对个人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进行系统性的教育,进一步加强拆迁工作人对拆迁工作的认识程度,加强个人修养和个人党的觉悟性,让工作人员树立以民为本的相关理念,进一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端正,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觉悟和工作使命感,让拆迁工作人员的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进行有效的树立;其次,拆迁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政府部门对这一方面可以使用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从某些层面上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对工作人员的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还要和检察院以及纪委部门进行合作,开展各地检查、图片的展示以及案例的教育等等,从而达到对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理念进行普及的作用。
(二)对相关的法律进行完善
依法征地的基础是依照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如果法律存在这缺陷,会直接导致拆迁的工作出现错误。所以在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修改完善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在征地拆迁具体问题的基础上面,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不仅仅要包涵征地拆迁工作中的各项因素,还要有对政府征地拆迁的过程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定位,并且对程序和拆迁安置的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政府的征地拆迁工作流程展开比较合理的规范,坚决做到征地拆迁工作没有任何漏洞可以钻,真正让征地拆迁工作走到有法可依以及规范化的程序上来。
(三)提高拆迁工作透明度以及监督工作
在工作之前预先告知征地工作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法律程序,防止被拆人员进行抢建或者装修,防止出现隐瞒或欺骗的现象。对征地拆迁工作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的完善,公开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实行透明的政策。对各个重点的环节加强监督,对勘察、测量、清点等工作中重要的环节进行严格的审查,在此基础上还要让相关的专业人员随机的对征地拆迁工作的资料进行合理性以及真实性的考察。要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机制,相关的部门应该对资金的发放情况加强监督。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房屋拆迁中的职务犯罪是随着拆迁进程不断的加深而增加的,这些犯罪也越来越多,要想立马杜绝这些犯罪的发生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慢慢的减少。首先应该增加国民的素质和法律意识,其次政府部门加大对拆迁工程的监管并且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征地拆迁中职务犯罪的活动。
第五篇:切实维护征地拆迁农民合法权益新政策
切实维护征地拆迁农民合法权益新政策
2013年12月10日
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
北京拆迁律师解析征地拆迁新视角,征地拆迁政策改善进行中,有望13年12底能够改善完成,将会把不合理不合法的规定去掉,添加上对拆迁征地参与者的约束,只要是违法不合法使用不正常手段那就会从严从重处理,其实这个政策是好政策,就是不知道执行者会不会按照这个政策来执行。我们看看关于这个这个政策内容吧!
为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今日,省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关于扎实推进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专项清查整改工作的通知》,通过清查整改,确保征地补偿安置有关费用足额支付到位,已批准征收土地且已具体实施征地,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标准低于法定标准或未及时足额支付到位的,要尽快提高相关补偿费用标准,原则上应于2013年12月底前足额支付到位。
据了解,今年10月中旬我省部署开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专项清查整改工作。我省将在前期自查清理的基础上,加大对自查清理阶段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确保逐一整改到位。
通过清查整改,我省将确保征地补偿安置有关费用足额支付到位。已批准征收土地且已具体实施征地,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标准低于法定标准或未及时足额支付到位的,要尽快提高相关补偿费用标准,原则上应于2013年12月底前足额支付到位;安置住房逾期尚未交付的,要明确整改工作的进度安排和具体措施。
同时,我省要求,要确保对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问题线索核查处理到位。对省政府移交的问题线索,各市要确保逐一核查处理到位。经核查属实的违法违规征占土地等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问题线索,符合立案条件的要限期依法、依规立案查处到位。对于重点线索,无论是否属实,均要向省政府提交核查报告。对各市核查情况不属实的,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特别是对《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严格管理防止违法违规征地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13〕28号)发布以来,依然采取暴力方式征占土地严重侵害农民合法权益或经多次整改仍未取得实效的,从严从重处理。各地对自查清理的土地征收管理文件,要视不同情况分类处理。对不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土地征收管理文件,需要修订、废止的,应于2013年12月底前完成修订、废止工作。
北京拆迁律师点评:我们国家的政策始终出来的都很好,但是总是不太完善,因为每条政策都是在实践中进行完善的,所以说每条政策的出台和完善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按照这个新闻上说的应该是非常好的政策,针对征地拆迁惠农惠民的政策,好政策就害怕执行者不按照政策来执行,所以我们不好评价什么,我们也只能高度的赞扬省政府办公厅对于征地拆迁政策的完善,我们还需要待政策出台后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