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征地拆迁中的不稳定问题及对策
XX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四城同创”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建设厅的指导帮助下,按照省级园林城市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牵头组织开展园林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绿化景观效果和档次进一步提升,城区环境卫生和秩序管理进一步规范,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XX年工作总结和20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XX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城区绿化整治效果突出,绿化景观凸显
1、制定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实现城市绿化管理制度化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市民对城市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改变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规章严重缺乏、城市绿化保护的监督、执法和绿化成果巩固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的问题,我局结合我市实际,代市政府草拟了《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市城市绿线管理暂行办法》和《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市政府已分别于今年9月、12月发布实施。随着这些园林绿化管理办法的出台,将实现我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制度化。
2、全面开展拆墙透绿工作,实现城市绿化资源共享
通过拉网式的调查摸底,我市城区具备实施“拆墙透绿”条件的单位(小区)实体围墙15处,共约5000米。为顺利推进全市“拆墙透绿”工作,我局对照《城市园林绿化专项整治考核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拆墙透绿”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单位、督办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时限等,召集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动员大会,市城管局领导、市园林处专业技术人员对拆墙单位上门逐一进行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全力推进“拆墙透绿”工作。目前,南车机车有限公司、市公安局等10个单位已完成了长3500米实体围墙的拆除,新建了视线通透的穿透式围墙,其余单位正在制定“拆墙透绿”方案和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3、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实现古树名木“无证”零的突破
今年7月,我局对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普查,对古树名木生存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处理措施和解决办法,市城区共有古树名木52株(古树名木23株,名木群2处共29株),按照《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古树名木管理办法》的规定,市园林处于9月上旬完成了市城区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工作,首次为古树名木“挂牌正身”;按属地管理原则,明确管护单位,并与管护单位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管护责任。对长势不好、存在病虫害的古树各木,市园林处及时派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进行了现场处理和技术指导。
4、开展园林式单位、居住小区创建,实现创建“细胞工程”经常化
按照市政府办《关于开展市级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小区创建活动的通知》(资府办函〔200〕35号)、“四城同创”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市城区市级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小区创建工作的通知》(资创建办〔200〕6号)等文件精神,积极筹备开展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的创建评选工作。前期,全市共有60余个单位、居住小区提出了创建申请。我局组织园林绿化专业人员按照相关标准和办法,对申报单位、居住小区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查阅创建资料、听取工作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市电力公司、市交通局、市财政局、蜀亨大酒店、博雅酒店、芭蕉园、广场小区、天景花园、九曲花园等一批创建单位的市级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小区进行了评比打分,市政府已发文命名表彰市级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小区45个。通过创建,增强了广大单位和市民爱绿、建绿、护绿的自觉意识,为实现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开展城区公共绿地补植工作,实现绿化档次全面提升
按照城市绿地“黄土不露天”的原则,做好对街道、小区、单位的绿化摸底和增植补绿工作,市城区一、二、三类街道存在树木、草坪死缺株现象,需补植。从8月起,市园林处即着手准备城区园林绿地苗木补植、更换工作。目前,已完成娇子大道、南骏大道、大千大道的草坪、绿篱补植工作,完成了上西街、建设北路、建设西路、滨江大道等路段的行道树补植工作,共补植乔木173株、灌木769平方米、草坪7688平方米。同时积极鼓励单位、小区、居民开展“见缝插绿”、“屋顶增绿”,实施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6、加强城区绿地和公园、广场管理维护,实现公共场所服务优质化
实施城区绿化带白色垃圾、杂草、石块、动物粪便等杂物的彻底清理,及时冲洗园林植物枝叶上的残留尘垢,定期清洗广场地砖、水池等公共场所。加大了公共绿带的保洁力度,每天保洁时间在14小时以上;完成了全市城区公共绿地14万平方米草坪的修剪,15万平方米绿篱、0.2万株行道树的修枝整形工作。清除园林垃圾25车,约50吨,维修花台沿石27处,开展公共绿地病虫害防治5次,施肥1次。
加强了城区三贤文化公园、世纪广场、体育广场、苌弘广场、凤岭公园管理和维护、为市民休闲营造良好城市环境。目前已完成了公园广场灯具、座椅、垃圾桶、花台等园林设施的维修工作,建立了城市园林设施“随坏随修”的工作制度,确保各类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共检修安装灯具135盏,维修电线路长达2380m,绿地供水管网260余米,维修花台126处长108米,维修座椅62座次,清理凤岭公园上山道路排水沟余米,集中清洗广场水池3次。、春节、国庆期间,在城区主要节点摆放鲜花40万余盆,开启公园、广场的夜景亮化设施和喷泉,营造出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7、开展春节、国庆鲜花摆放工作,打造城市绿化景观节点
为迎接2XX年春节和国庆60周年等重大节日,营造喜庆、祥和、热烈的城市环境,9月下旬,在娇子大道收费站广场、二环路和马鞍路节点、市政府大门外绿地、世纪广场等城市重要公共区域共摆放鲜花30万余盆,摆放鲜花面积约3000平方米共投资40余万元。市民反响较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城市园林绿化专项整治行动,我市城市园林绿化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成功打造了娇子大道、市政府转盘、三贤文化公园、南骏大道、滨江大道等重要景观节点。
(二)城市管理工作上台阶,城区环境进一步优化
1、市政、环卫管理加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重点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对乱丢乱倒、建筑工地、清扫保洁、卫生死角、洗车场点、垃圾清运与处理进行了规范和整治。一是认真抓好城区主次干道及小街小巷清扫保洁工作,承担近280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任务,分成15个承包片区,划分成若干清扫保洁责任地段,逐段落实专人负责,分段包干,坚持每天两次大清扫,全天候保洁。对和平路、政府路、娇子大道、广场路、雁城路等商业繁华及人流量大的主要街道180万平方米实行特级路面16小时清扫保洁,坚持机扫面积达110万平方米。二是认真抓好垃圾的日产日清工作,承担城区552个垃圾清运点、46座垃圾库、1座中转站的清运任务,稳步推进垃圾袋装化工作,日清运生活垃圾达224吨,全年共清运城市生活垃圾6.75万吨;三是认真抓好街道冲(洒)水工作,对城区140余万平方米的城市主街道进行冲(洒)水作业,冲(洒)水量达8.4万吨。四是规范生活垃圾处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以上。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运行正常,对城区收集运输到垃圾处理厂的城市生活垃圾均按要求进行了卫生填埋,确保垃圾处理厂产生的渗滤液得到有效处理,全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数量达7.54万吨,坚持开展垃圾处理厂内的灭鼠灭蝇工作,运行状况良好;与城区240个单位签订了《生活垃圾处理服务合同》,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供保障。其间,位于八楞村南骏工业园主干道侧的垃圾渗滤液管道于2月、8月两次被土石方压破,随时存在污染周边环境的危险,经采取安装临时性排污管道的抢险措施,有效防止了事件扩大,确保了稳定。五是认真抓好环卫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安排专人对城区30座直管公厕、37座直管垃圾库、1座垃圾中转站、1000个果皮箱、1座垃圾场、23辆机动作业车、55辆人力清运三轮车进行了有效地维护管理,全年共维修公厕120余座次,垃圾库60余座次,安装果皮箱610个,维修果皮箱660个,维护维修环卫作业车辆1000余辆次,确保了环卫设施的正常使用。办理《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182个,着力编制环卫设施建设规划。城区一、二、三类街道路面清扫保洁率达100%,垃圾清运率达100%,垃圾袋装化率达80%以上,市区环卫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环卫作业市场化试点工作,探索环卫市场化作业新路子。
城市市政设施管理进一步加强,逐步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全面加强城市市政设施管理,重点整治维修城区车行道、人行道、排水系统、桥涵等,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共办理占用市政设施许可证712件,开挖市政设施许可证102件。维修城区人行道1米2,路沿石350米,非机动车栏杆195 米;填补车行道坑槽395 米2;改造九曲花园河堤栏杆343.6 米;为健康快车活动安装排水管506.2 米;清掏排水系统6219米,检查井317座,更换和疏通水沟盖板118块、水篦子78套,新建排水沟150米、排水管50米,增设雨水篦21套,主排水沟清淤2400米,并对设施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检查和及时维护。排除孙家坝羽绒厂积水23万米3。新安装路灯370柱,维修城区路灯2162 盏,更换各类灯泡1822只、镇流器247只、触发器430只。更换路灯故障电缆300余米,恢复被盗路灯电缆126米,对28台变压器和1台配电柜进行了经常性养护,并按季节变化适时调整了全市区路灯的亮熄时间,确保了道路亮灯率达98%以上。新增加城区路灯灯杆广告位438个,广告灯箱26个,均实行了对外招租。对城区15座桥梁进行了安全检测,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2、加大执法管理力度,规范城区卫生和秩序管理
按照年初制定的执法管理重点工作任务,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城区建筑垃圾、户外广告及店招、占道经营、车辆停放、夜市及校园周边秩序等专项整治50余次。对重点区域、重要路段坚持重点管理、实施错时巡查管理,集中清理整治了皇龙路夜市、苌弘广场乱搭建棚屋及城北商业街、仁德中路、马家巷等马路市场及城区市场周边市容秩序,对西门桥街等乱倒垃圾严重的街道开展专项整治,规范了市民行为。2XX年共教育纠正各类违规违章人员7000余人次、依法办理城管行政处罚案件2990余件,其中:查处违规处置建筑垃圾33件;查处入城脏车31件;新批设置户外广告17处,送发书面整改通知540余份,动员业主自行拆除和依法组织拆除破旧污损广告、牌匾330余处,依法查处擅自设置户外广告店招、横幅标语390余起;清除城区“牛皮癣”76000余处(张),查处20件;清理整治各类占道经营摊点16200余处,依法查处各类违规占道行为1350余件;规范夜市摊点770余个,查处67件;查处擅自开挖城市道路违规行为25起,查处毁损市政、环卫、园林、燃气等设施案件16件;拆除各类乱搭建230余处(个),查处40件;规范乱停放机动车、非机动车6700余辆,查处乱停放820余起。
3、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创建热情
市城管局以“爱我城市爱我家,共建美好新”为主题,扎实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各项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突出成效。城管系统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义务植树”、“千人大扫除”、“街面油污清除”、“城区卫生大调查、大清洁”、“人行道杂草清除”、“城管执法大劝导”等主题实践活动,在“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城管干部职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升了干部职工积极创建园林城市、爱护城市环境的工作热情。2XX年,城管系统共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10余次,参加人员上万人次,排查、处理各类环境治理的问题近1000个,清理卫生死角1000余处,解决重大民生稳定问题2个,清运死角垃圾余吨,清淤3000余立方米,治理“牛皮癣”1800余处,拆除违规设置的布幅广告及标语横幅210余处,疏导规范流动摊点1100余个,取缔违规夜市摊点120余处,城区环境卫生及秩序明显改善。
4、公用事业稳步发展
港华燃气公司全年共销售天然气1893万方,新安装天然气3200户,户内维修整改9366户,铺设天然气管道26千米。做好“侯十工业带”燃气管网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北内环”建设的协调进度,为公益事业稳步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雁江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市、区相关部门按照《市创建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提出的创建目标和任务分解,全面推进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
1、雁江区政府组织城区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加强居民院落绿化宣传,组织城区居民和区级机关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在侯家坪、沱东新区开发建设时加强了配套绿化设施建设,积极动员单位、居民参与园林式单位、小区的创建,提升了市民爱绿、护绿的意识。
2、开发区管委会在园区新建项目绿化严格执行“四同时”制度,确保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2XX年共投入60万元完善园区绿化,实施了外环路南段口子的裸露山体绿化和外环路北段临高速路约3万平方米的绿化。园区工业企业建设涉及保留山体的,要求业主做好保留山体植被保护和裸露山体的绿化工作,督促园区企业实施“拆墙透绿”。
3、市规划和建设局严格执行相关行业标准,从源头入手,狠抓规划“龙头”关和竣工验收关,要求城区各类建设项目按要求规划建设绿地,达到创建的各项指标要求,正牵头组织实施九曲河综合整治工程,打造沿线城市景观带,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4、市林业局加强了植树造林宣传,大大增强了市民的绿化意识,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市义务植树尽职率达75%以上。组织春秋两季义务植树100万株,全市完成义务植树500万株,城区78个山头绿化全面完成。投入经费10万元,引进先进裸露山壁绿化科技试点,实施了1000平方米山壁的绿化恢复。投入10万元经费,组织对娇子大道两旁山体植被差地段进行绿化补植,完成造林面积100余亩。全市实施天保工程绿化6万亩、荒山造林2万亩、工业原料林3万亩、义务植树3万亩。
5、市环保局实施蓝天碧水工程。重点抓好清洁能源行动计划,把好新建项目入口关,对城区三产业油污染进行集中整治,大力推广煤改气,2XX年城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了99%以上。开展工业废水、水源地保护区地表水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水污染防治,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力度,积极配合开展九曲河环境治理。今年,城区空气、噪声环境质量全面达标,沱江出境断面持续达标,雁江区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率达100%。
第二篇:关于征地拆迁引发的不稳定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征地拆迁引发的不稳定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我区的开发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土地征用和居民拆迁安置成为热点问题,由此引起的民间纠纷和群体上访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我区社会稳定,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引发社会危机,其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认真研究我区拆迁安置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规范政府行为,切实维护拆迁群众的实际利益,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下村入户实地调查等方式,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将我们一些肤浅的意见汇报如下。
一、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
征地拆迁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利益调整层次深、配套性要求多的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工作,由此引发的诸多矛盾逐步成为一个普遍的、尖锐的、突出的社会问题
征地拆迁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还出现一旦要拆迁,就闻风乱搭滥建、抢占抢种、违规加层、突击装修等违法违规现象,用价格低廉的建筑材料、粗制滥造的施工工艺套取高额补偿标准。
征地拆迁引发信访事件增多。征地拆迁引发干群矛盾激化 征地居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征地拆迁带来的社会心理问题。征地拆迁使得原有的社会结构被打破,血缘、亲缘、地缘关系被撕裂,熟人社会的解构,新社区的重组,我区高云、岩门和沙坪安置区共将安置约1300余户,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造成很多的社会心理问题。
二、征地拆迁引发矛盾纠纷的特点
我区正处在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和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时期,征地拆迁逐渐增多,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也日渐增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矛盾涉及面广,数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工业园区的开发、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小城镇的开发,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引发的信访呈增长趋势。多数群众反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偏低和安置问题,还有的反映征地、房屋拆迁管理人员违法违纪问题。
二是矛盾的焦点变成党委和政府。农民失地,居民失房,间接、直接都是政府行为主导的,政府集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角色、调节者和经营者的角色于一身,管了过多的事情,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因而成为矛盾的焦点。
三是矛盾解决难度大。矛盾的主体不再是单个的个体,而突出地表现为不同的利益群体,以个人利益为纽带形成松散型群体组织抵制征地拆迁。征地拆迁涉及切身利益,涉及的问题尖锐,多种矛盾相互交织,法律政策性强,矛盾容易激化,激化的方式日趋群体化、暴力化。因此矛盾解决的难度较大。
三、征地拆迁中不稳定因素的成因分析
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问题,其成因与发展较为复杂,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多样性和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烈的利益冲突。征地拆迁中不稳定因素的主要根源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冲突。首先,从城市来看,城市搬迁改造带来的土地增值利益分配问题,逐渐成为拆迁方和被拆迁方矛盾的根源所在。而矛盾的难调和之处就在于少数被拆迁者过多的期望超越了拆迁方乃至社会的承受能力,以至其成为不稳定的主要根源。其次,从农村来看,征地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的身份,并因此对其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征地农民在获得了相应的补偿后转变为城市居民,大多数缺乏新的生活技能,因此心理上有担忧、有惧怕、有抵触,而且农民考虑更多的是“农转非”之后的生活保障问题,他们希望能够用土地换来优于基本社会保障的待遇,但现行的法律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他们这种预期愿望的实现。
2被征地拆迁群众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政府存在依赖情绪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由于农民处于弱势地位,为寻求今后生活的保障,势必会千方百计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产生极端行为。在城市规划区内,农民抢建、抢装潢和突击性违规发展种养殖业等现象较为普遍,违章建筑行为大量存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更导致了征地拆迁成本的增加,与现行补偿政策形成冲突。
从被拆迁人的角度看,部分被拆迁人,特别是农民对土地征收及房屋拆迁抱有抵制情绪,对进城务工的前途迷茫,对城市生活不适应,同时我国目前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使一些农民对土地征用后的生活预期下降,征地后生活水平与征地前落差较大,导致群众将情绪全部集中到政府或征地拆迁主体身上,提出不切实际的后期补偿;同时,个别拆迁户存在靠拆迁致富的不切实际心理,对维权手段存在“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不正常思想,集访、群访、重复上访和故意阻工事件时有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征地拆迁日益困难。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难以解决。被拆迁后,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且绝大部分农民除农活外无别的一技之长,较难找到工作,安置补偿费又十分有限,缺乏足够的资本开展经营活动,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必然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3涉及拆迁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由于现在有许多适用土地方面和房屋拆迁方面的新颁布法律出台,许多配套实施的规定尚未出台,而原来配套实施已废止法律的法规未修改,能否继续适用问题存在争议。应该说没有抵触的是可以适用的,但新颁布法律中有些内容如何具体操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出台相应的规定。由于现行的有关拆迁安置法律规定的原则性强,实际可操作性较差,有些村组制定的村规民约,有部分违反现行法律政策的规定,且在发放拆迁安置补偿过程中缺乏透明度,侵犯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
4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过程容易滋生腐败行为
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过程涉及到多方利益,虚报、谎报等弄虚作假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为被拆迁户虚增室内装饰材料及设施,虚增室外构筑物面积和虚增其它设施数量、面积,以及帮助假离婚的被征地拆迁农户骗取安置房套数等手段,帮助被征地农户骗取征地补偿款,从中收受贿赂,从而造成国家财产的严重少数地方政府、村干部和用地单位土地法制观念淡漠,不依法办事,违法违规征占农民土地、房屋所有权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依据、程序、利益分配不公开、不透明,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农民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引发一些群众因猜疑而上访。
1、少数干部群众对拆迁安置的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透,或者误解了拆迁安置政策。由于缺乏拆迁主体和被拆迁人之间的对话交流的渠道,作为拆迁主体一方的干部对群众的疑问不能正确解答,甚至有的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上推下压,引起群众的不满。
2、在拆迁调查工作中,对补偿标准的尺度掌握出现偏差。尽管政府部门按照拆迁政策,制定了统一补偿标准,但由于对同类房屋的结构、装修、价格等问题的认同上存在差异;对居民建在集体土地上与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估价混同;甚至存在个别讲人情、论亲疏,对拆迁地面积的丈量、拆迁标的物的估价不统一,出现个别超面积丈量、超值估价等现象,致使被拆迁人之间相互攀比,引发矛盾。
5少数被拆迁群众依法维权意识淡薄。少数群众在拆迁中遇到利益冲突时,总认为正常维权成本太高,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存在“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认识,通过群体、越级上访,采取堵门堵路、阻工闹事等方法,阻挠机关正常办公,制造扩大影响,向政府施加压力。也有极少数人通过拆迁,漫天要价。个别上访户的上访诉求过高,或者掺杂个人因素和一些无关事项,尽管地方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仍难以息访息诉。
从近两年来一些大规模的集访和群访事件来看,引发群众上访的原因是多样的,即便是
6、有的部门在拆迁中不能抓住实质性问题做过细工作,方法简单化
有的被拆迁人问这样一个问题:“土地是集体的,房子总是我的”,言外之意是房屋所有权还受不受保护?这个问题不能讲提得没有道理,没有道理的事要做,不可能没问题,所以我们讲现在采用由国土局直接责令被拆迁人退出土地的方法进行拆迁是一种超常规的变通方法,无论法院、国土局都有相当大的风险,我们多次讲采用这种方法拆迁,归结到问题的解决,仍是要把重点放在拆迁安置、补偿上,对这些被拆迁人更要做过细的工作,不能一拆了置,更不能一推了之。但现在有的部门,只要法院去强制执行了,就放弃做被拆迁人的工作,要他们来找法院,说是法院强拆的,不是我们拆的,你们去找法院,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和做法。
(三)被拆迁户方面的原因
1、漫天要价,大肆建造违法建筑,虚列补偿项目,增加了拆迁成本
该现象既有政府或职能部门的责任,也有被拆迁人的责任。说政府或其职能部门有责任是讲若干年来对违法建设清理力度不够,对危害性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足,未形成把违法建设作为一项常务性工作来抓,进而导致有的被拆迁户因原有拆迁工作中存在认可违法建筑予以补偿的现象而以此为诱因,产生想趁拆迁捞一把的不良动机,致使存在拆迁拆到哪里,违法建设建到哪里的怪现象。但从根本上分析,仍然应归责于当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此危害认识不够,甚至相互职责推诿不去积极处理,直至遇到上级政府压力,才临时予以处理,导致时间紧,具体行政行为程序操作不到位,甚至明显违反法定程序而违法行政,相应损害了政府依法行政的形象。
2、被拆迁户方面存在借拆迁要高价的思想,人为增加拆迁工作难度
拆迁要高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被拆迁户素质不高,认为这是最后一次敲政府的机会,有意识地抬高拆迁补偿价格;二是被征地拆迁农民基于对征地后离开了长期赖以生存的土地、今后如何生活的顾虑,为积累后半辈子的生活费而漫天要价。另外,被征地拆迁农民对国家建设项目的不了解,对征地后该项目能否正常运作,创造相应预计的经济效益,对今后自己的生活能否有保障心中没底,对征地拆迁不配合不支持,有抵触情绪,这些也是形成拆迁难的原因之一。
3、在实际工作中,群众对拆迁工作普遍存在“三怕”:一是怕补偿政策多变。以我市为例,曾经实施的拆迁政策很不统一,同样是房屋拆迁,道路、工业、城镇建设等不同项目有不同的补偿标准,乡镇之间拆迁政策也不统一,早几年和晚几年拆迁补偿标准也不相同。群众看到拆迁政策不断变化,拆迁补偿标准一次比一次高,感到早拆吃亏,晚拆受益。二是怕干部办事不公。群众普遍认为,当前是人情社会,在拆迁工作中,干部存在办事不公的现象,对有头有脸的、沾亲带故的拆迁户搞特殊,对犟头户无原则迁就,感到“老实人”吃亏。三是怕带头拆迁生事。一些地方拆迁户为争取更多利益结成利益同盟,同盟成员不得私自和政府签订拆迁协议,一些拆迁户虽想早签协议了事,但生怕遭到其他拆迁户反对,造成孤立被动。
4、农村补偿分配问题,诱发农民抵触情绪。目前农村征地补偿分配存在二难:一是确定分配对象难。以户口分类,存在农业人口,村居民组人口、征地上迁入人口,出嫁未迁出、嫁入未迁入人口的矛盾;以土地承包对象分类,存在有承包地但户口已外迁人口,因出生迟未分到承包地的农业人口,死亡人员的矛盾。二是确定分配方法难。土地征用时,对一个行政村往往只是局部征用,前后征用又有价格和人口变动差异,存在以村还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分配的矛盾,各自围绕自我设定分配方法,只要不顺他心就产生抵触情绪,拒绝配合、拒绝签字、拒绝拆迁。
三、对策建议
(一)做好政策制定的前期准备是征地拆迁维稳的前提。
在征地拆迁工作开始前,应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涉及拆迁的农户和企业逐一进行走访,全面掌握需要拆迁的农户及企业的生产生活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充分听取村干部、村民代表、业主单位等各方面的意见。由于征地拆迁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必须把日后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考虑周全,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补偿标准,做到既要符合上级政策,又要适应本地实际。尤其是一些合理不合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往的征迁政策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更需要在征地拆迁前制定政策加以明确,做到“有据可依”。同时要加强政策正面引导,纠正群众对于政策的误解、曲解,使群众真正理解政策、接受政策。
征地拆迁工作实施前,应组织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重点学习上级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具体操作方法和细节问题。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凡遇到政策未明确规定的特殊情况,应及时提交集体研究决定后再向群众进行宣传解释,防止政出多门、口径不一。征地拆迁工作领导机构应自始自终掌握统一的尺度,严格按照既定的政策进行拆迁和补偿,该给群众的按照政策决不克扣一分钱,并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就高不就低;对于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做好解释工作,不该补的坚决不补。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开口子”,不乱表态,做到一个政策执行到底。尤其在对抢建和违法违规搭建的处置,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制定,划地安置政策的执行,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等棘手问题上,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决不能通过放宽政策标准来解决问题,保证“先拆后拆一个样”,“闹与不闹一个样”,杜绝个别群众攀比、观望和“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不良心理,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公平性,维护政策的严肃性。
(二)妥善化解矛盾是征地拆迁维稳的关键。
一是排查不稳定因素。组织专门力量,对拆迁项目集中进行排查。对可能发生群体上访和围堵党政机关、阻断交通等的拆迁项目,要重点排查,力争从基层和源头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和隐患,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二是及时化解矛盾。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和排查出来的矛盾隐患,要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工作方案,排出时间表,千方百计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积极处理遗留问题。要收集好征地拆迁后的情况信息反馈,切实掌握不稳定的因素,深入与群众沟通,缓冲过激行为。对合情合理、符合政策范围能够答复的问题,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继续协调;需要进入司法程序的引导其走法律途径,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体现“人性化”拆迁的宗旨,为广大的拆迁群众争取维权的渠道。
(三)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利益是征地拆迁维稳的保证。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参与、安置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征地后,农民的生活是否有保障、就业是否有出路,这是城市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必须让农民看到实际的利益。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征地补偿是失地农民和被拆迁人在城市化进程中能获得的最直接的经济弥补,也是最容易引起征地和拆迁纠纷、冲突的焦点,因此要探究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开发商、失地农民或被拆迁人之间最佳的利益联结,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
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应特别考虑到农民的长远利益,要尽量吸引被拆迁者参与城市开发,使失地农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出路。如在有条件的村建立农贸市场或小商品市场等,所有摊位经营权划归安置农民;设立转岗基金,鼓励村民自谋出路,从事个体户和经营私营企业;
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实行就业对口的免费培训,鼓励辖区企业吸收农民工,实现就业非农化,或组织专场招聘会,腾出财政支付工资的协警员、保洁员等岗位;
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保体系,如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社会养老保险等。加大最低生活保障力度,实现应保尽保、“爱心超市”等;建立以大病医疗保险为中心的医疗保障;在可能条件下,协助村民建立与城镇社会保障体制框架相一致的低标准、广覆盖、基础加补充、统账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四)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是征地拆迁维稳的保障。
对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加班加点在拆迁区域内抢修抢建、突击装修、非法占用土地搭建违章建筑、煽动组织族人或群体阻扰工程正常施工等违法行为,要迅速、果断、坚决地予以打击,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拆迁过程要摄影摄像,保全拆迁证据,严格掌握拆迁政策。
(二)加强征地拆迁制度建设,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征地拆迁的透明度和程序公正、公开,充分保障被拆迁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协商,促进信息公开,在双方间搭建谈判协商的平台,进行平等的对话,充分听取被拆迁人的意见,千方百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二是制定严格的拆迁工作程序,加强责任制。所有项目应当有详细的原始资料备份并尽量保留原始照片、录像等视听资料。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纪律教育,加强其工作责任心,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一般违法失职人员除追究其行政责任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经济责任。三是完善监督机制。通过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派专人到场参与监督。对外业调查结果要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外业清点、丈量的有关房屋权属、地上附(构)着物种类、数量、规格等结果及补偿费用分别在被征地拆迁工作点或村、社的公示栏张榜公布,并公布受理投诉举报的电话。监督、管理部门要对征地拆迁补偿的各种数据进行抽样核查,并对土地的总面积、地类、补偿标准等准确性负责,必要时可要求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参与。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
3、明确补偿标准
目前所见的有关拆迁的行政法规、规章的适用范围均为国有土地上的城市房屋的拆迁补偿,而对集体土地上房屋的拆迁补偿无规定。众所周知,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在所有权主体、性质及管理方法等存在着诸多差异,如果不明确补偿标准,无法很好地解决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上农民房屋拆迁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现有拆迁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多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广大农民对征地拆迁的要求和意见,在制定政策时以人为本,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利益,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必要时引入听证制度;在政策制定颁布后加强宣传力度,在拆迁工作开展之初,将有关拆迁文件公之于众,并组织进行学习,使被拆迁户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比较。
4、在征地拆迁实施中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对拆迁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和相应的监督力度,公开、公平、公正,避免过多的所谓“人情化”操作,强调“人性化”操作。对评估工作依法进行,并告知被拆迁户对评估异议的提出程序,必要时可将已签订的拆迁协议予以公开,防止和杜绝暗箱操作,自觉接受广大群众和舆论的监督。
5、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政策法律方面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确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农民认识到:只有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才能缩小城乡差别,才能逐步实现城镇化,农民才能达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只有国家这一大家富强了,个人才能富裕;只有国家的强盛,才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6、充满感情,密切联系被拆迁群众
在征拆过程中,要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做到尊重农民的生活模式,尊重当地传统风俗习惯,尊重乡土文化。被拆迁的群众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块故土上,与生生相息的土地有着难舍难分的感情,应该尊重和理解群众的这份感情。工作中不能忽略与他们的感情沟通,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群众。要从征拆后的项目上马将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果的角度,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俗话说:“事理通达,心平气和”绝大多数群众还是明事理的,只要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关于征地拆迁引发的不稳定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征地拆迁引发的不稳定问题及对策建议
征地拆迁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拆迁居民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工作。近几年来,随着我区经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土地征用和居民拆迁安置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认真研究我区拆迁安置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规范政府行为,切实维护拆迁群众的实际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前不久我们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下村入户实地调查等方式,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征地拆迁中不稳定因素的成因
经过对我区已拆迁完毕和正在拆迁地区的调查发现,我区的征地拆迁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工作有力,补偿措施到位,思想工作细致,因此工作开展得相对比较平稳和顺利,许多拆迁地区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绝大多数被征地和拆迁人对这一工作都比较理解和支持。如我区的周良庄镇在这几年的征地拆迁工作中的信访率为零。但是也有有一些地方拆迁工作遇到很大阻力,征地拆迁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其成因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补偿标准的差异增加了基层工作的难度
土地管理法对土地使用权的征用补偿规定得比较明确,有具体的补偿标准,因此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相对较少。但法律对拆迁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仅在有关城市房屋拆迁上,国务院制定了拆迁法规,各省、市政府依据该法规,制定了各地的实施条例,而在集体土地征用拆迁中仅由各市级政府依据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有关拆迁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甚至同一地区的拆迁补偿标准都不尽相同,这就给基层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失地居民普遍存在后顾之忧
从我区周边农村尤其是城中村的状况来看,很多农民靠出租房屋、铺面或者利用临街的地域优势开店建厂,就可以维持日常的生活。征地拆迁之后的农民,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他们既不能从事农业生产,也不能靠土地获取经济收益,手里没有了谋生的生产资料,生活水平自然会下降。再加上部分农民缺乏必要的谋生技能,相应的社会保障又没有跟上,他们担心以后生活没有着落,因此对征地拆迁有抵触情绪,缺少配合和支持。为 寻求今后生活的保障,势必会千方百计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部分被拆迁户存在借拆迁要高价的现象。
(三)少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各地区补偿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少数群众出现盲目攀比现象。这些人在拆迁中遇到利益冲突时,总认为正常维权成本太高,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存在“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认识,通过群体、越级上访,采取堵门堵路、阻工闹事等方法,阻挠机关正常办公,制造扩大影响,向政府施加压力。个别上访户的上访诉求过高,或者掺杂个人因素和一些无关事项,尽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仍难以息事宁人。
(四)农村补偿分配问题,诱发农民抵触情绪
目前农村征地补偿分配存在二难:一是确定分配对象难。以户口分类,存在农业人口、征地前迁入人口,出嫁未迁出、嫁入未迁入人口的矛盾;以土地承包对象分类,存在“有承包地但户口已外迁人口,因出生迟未分到承包地的农业人口,死亡人员仍然拥有土地”的矛盾。二是确定分配方法难。土地征用时,对一个行政村往往只是局部征用,前后征用又有价格和人口变动差异,存在以村还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分配的矛盾,各自围绕自我设定分配方法,相关农户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产生拒绝配合、拒绝签字的现象。
二、对策建议
(一)搞好调查研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在征地拆迁工作开始前,应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涉及拆迁的农户和企业逐一进行走访,全面掌握需要拆迁的农户及企业的生产生活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充分听取村干部、村民代表、业主单位等各方面的意见。由于征地拆迁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必须把日后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考虑周全,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补偿标准,做到既要符合上级政策,又要适应本地实际。尤其是一些合理不合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往的征迁政策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更需要在征地拆迁前制定政策加以明确,做到“有据可依”。同时要加强政策正面引导,纠正群众对于政策的误解、曲解,使群众真正理解政策、接受政策。
征地拆迁工作实施前,应组织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重点学习上级征 2 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具体操作方法和细节问题。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凡遇到政策未明确规定的特殊情况,应及时提交集体研究决定后再向群众进行宣传解释,防止政出多门、口径不一。征地拆迁工作领导机构应始终掌握统一的尺度,严格按照既定的政策进行拆迁和补偿,该给群众的按照政策决不克扣一分钱,并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就高不就低;对于个别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做好解释工作,不该补的坚决不补。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开口子”,不乱表态,做到一个政策执行到底。尤其在对抢建和违法违规搭建的处置,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制定,安置政策的执行,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等问题上,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决不能通过放宽政策标准来解决问题,保证“先拆后拆一个样”,“闹与不闹一个样”,杜绝个别群众攀比、观望和“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不良心理,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公平性,维护政策的严肃性。
(二)加大拆迁安置政策宣传的力度
在每项重点工程建设的拆迁征用地之前,首先召开动员大会,向被拆迁村组和拆迁户发放大量的宣传资料,是一项有益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相关法律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为此,在进行重点工程拆迁工作的时候,除了开好动员会外,要加强相关法律政策宣传工作。对参与拆迁安置工作的干部要进行相关法律政策的学习和培训,尤其对被拆迁范围内的村组党员和干部进行更深层次有关法律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利用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体被拆迁安置群众的法律意识。对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基层党员干部发现和提出的政策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解释。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做好拆迁安置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工作,才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许多矛盾才可得到预防和解决。
(三)加强征地拆迁制度建设,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征地拆迁的透明度和程序公正、公开,充分保障被拆迁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协商,促进信息公开,在双方间搭建谈判协商的平台,进行平等的对话,充分听取被拆迁人的意见,千方百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是制定严格的拆迁工作程序,加强责任制。所有项目应当有详细的原始资料备份并尽量保留原始照片、录像等视听资料。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纪 3 律教育,加强其工作责任心,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一般违法失职人员除追究其行政责任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经济处罚。
三是完善监督机制。通过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派专人到场参与监督。对调查结果要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清点、丈量的有关房屋权属、地上附(构)着物种类、数量、规格等结果及补偿费用分别在被征地拆迁工作点或村、社的公示栏张榜公布,并公布受理投诉举报的电话。监督、管理部门要对征地拆迁补偿的各种数据进行抽样核查,并对土地的总面积、地类、补偿标准等准确性负责,必要时可要求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参与。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
(四)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利益
征地拆迁后,农民的生活是否有保障、就业是否有出路,这是征地拆迁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必须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要探究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开发商、失地农民或被拆迁人之间最佳的利益联结,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
第一,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专项基金。可考虑将征地中土地补偿安置费及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作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
第二,要尽快建立拆迁户拆迁后的养老、就业、医疗的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他们后顾之忧。尤其要提高拆迁户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如利用目前正在实施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失地农民积极参加。
第三,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实用性较强、易于学习和掌握的专业技能培训,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
第四,多途径安排就业,提倡自主创业。在与用地方积极协商的基础上,尽量安排失地农民从事物业管理和后勤服务。在劳务用工上优先考虑拆迁农户。鼓励失地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采取土地或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为拆迁户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提倡支持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和兴办企业,并提供贷款、政策、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五)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对骗取补偿,加班加点在拆迁区域内抢修抢建、突击装修、非法占用土地搭建违章建筑、煽动组织族人或群体阻挠工程正常施工等违法行为,要迅速、果断、4 坚决地予以打击,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拆迁过程要摄影摄像,保全拆迁证据,严格掌握拆迁政策。
(六)加强部门、街道间的协调合作。
拆迁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间密切合作。建设、发改、规划、国土、财政、房管、公安、执法、物价、工商、税务等部门及相关责任街道应密切搞好协调配合,采用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及时解决拆迁中的难点问题,缩短拆迁纠纷处理时限,并加大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力度,保证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顺利进行。新闻媒体应加大对拆迁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解决人们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改善依法拆迁的社会环境,增强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理解和配合拆迁工作,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拆迁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征地拆迁矛盾引发的不稳定问题及对策建议
征地拆迁矛盾引发的不稳定问题
及对策建议
城镇化建设是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和载体,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就城市建设来说,征地拆迁是关键环节。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农村利益与城市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导致了各种矛盾冲突,从而引发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的产生。现将滨州市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问题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滨州市房屋征收工作进展顺利,房屋征收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市房屋征收工作成绩显著,房屋征收取得历史最好成绩。2010年,全年完成38个征收项目,面积达121万平方米,征收资金达7.31亿元。一年的征收量是前十年总量的综合;2011年上半年房屋征收总计:约5040户,征收面积约123.13万平方米,补偿金额约9.51亿元。同期相比,超过去年全年的征收量。
二、存在问题
(一)征收涉及个人利益,有的被征收人没有树立正确的征收观念,违法违规现象普遍存在。
一是对补偿期望值过高,征收补偿要求脱离实际。有的想拆一补多,少量补差价,甚至不补差价;有的想通过征收发财致富,进而漫天要价,无理取闹;有的不仅要求解决住房安置问题,还要求解决诸如下岗、就业、医保、养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旦被征收人的“希望”落空,就会寻找种种借口和理由抵制征收,即使经过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仍然对征收补偿安置不满,致使征收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二是为谋取利益,违反规划,突击建房、擅自改变结构和加层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市于2003年对全市范围内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进行了摸底录像,据近期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违规建房现象还是屡见不鲜。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是超越红线建设、改变结构和擅自加层已成既定事实,政府如果严格执行规划及建设的有关法律规定,就要对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必然引起居民对抗甚至群体事件;另一方面,如果不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法定性,又势必导致跟风,破坏整个个城市规划结构,制造城市安全隐患。
我市南街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南街村旧村改造历时8年之久。村里平房能加盖到六层,见地就盖房,致使整个村庄已“无路可走”。暴力抗法现象也是不断发生,甚至有人在较短时间内采取协议离婚的方式,人为将一家人分为两户甚至更多户,以获得更多的住房安置,等等一系列的违法行为,使征收工作寸步难行。
(二)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存在法律的空白和“盲点”。当前,我国关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规范性文件比较齐全,如国务院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制度。在农村,虽然有《土地管理法》及其配套法规,但却没有明确规定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办法。此外,许多地方在征用宅基地时,只是简单地参照城市房屋征收的有关规定和办法,对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即房屋)进行补偿,却没有考虑到农村的特殊情况对宅基地(即土地)本身进行补偿,并且在房屋补偿上还存在标准过低、程序不规范的现象,给集体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
(三)失地农民缺乏社会保障,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被征地农民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一些年龄大、文化低、无技能的被征收户难以找到工作,短期看,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尚可靠一次性安置费勉强维持生计,实际生活水平不致于明显下降。但长远讲,随着安置费用逐渐用完,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势必凸现,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社会治安状况堪忧,部分失地农民面临的返贫风险与日俱增。
(四)综合协调和齐抓共管的力度还不够。
征收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房产、公安、工商、供电、供水等方面很多环节,要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实施动迁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各自工作,如房产租约或产权证统计,要房产部门协助,房屋评估、商业用房、水电、有线电视、网络、户籍等等许多情况的统计核实,这些部门的工作成效都会直接影响到拆迁工作的顺利进展。
(五)司法强拆可能存在执行难的问题。
行政强拆变司法强拆进一步维护了房屋征收工作的公正公平,保障了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但司法强拆比原来行政裁决执行起来难度要大,原来的行政裁决是政府行为,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人力物力都相对充足一些。而今司法强拆仅靠法院目前的执行人员不足以应对如此庞大繁杂的征地拆迁工作,从而影响征收工作的进度。
(六)当事人寻求法律途径救济的维权意识不够。我国法律规定了当事人有权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可是,征地拆迁中,即使被拆迁人对征地拆迁的合法性存在很大异议,也很少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维权。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是老百姓不懂救济途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复查,普及率低,老百姓不懂这些救济途径也就不足为奇;其次是老百姓不信救济途径。他们认为地是政府在征,钱是政府在给,根本不相信通过法律途径能够得到公正对待;再次是老百姓不想通过法律途径。通过法律途径不仅要相应费用,还要花费很大精力,而且也不见得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相反,如采取过激方式,甚至进行暴力对抗,不仅能维护合法权益,还能够实现超实际价值的补偿目的,也就根本不愿寻求法律的救济。
(七)我市房屋征收信访工作一直以来较平稳,也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是一些人抱着“法不责众”以及“事情闹得越凶,领导越重视,越容易解决”的心态,成团结伙,集体越级上访,在社会上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二是有一定的人为操纵和组织倾向。多数属于有组织的人为操纵,极少数人为了个人私利,统一口径,明确分工,造谣生事,挑动群众盲目参与。三是工作人员思想重视不够,解决问题办法不多。对做好被征收人思想工作研究不够,对矛盾纠纷排查不力,在事件初露端倪时缺乏敏感性,得过且过,或一推了之,导致矛盾激化,引发上访。
(八)媒体的舆论引导失范,持续放大着征地拆迁问题的严重程度。
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为工作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也能纠正强制拆迁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反之则不仅阻碍拆迁工作产生纠纷,而且还会影响大局,激化矛盾。媒体的过度聚焦和非理性报道,将群众与政府敌对起来,造成或激化了群众对政府的对立情绪。作为拆迁工作执行者的政府与法院被舆论完全地孤立,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不仅大大提高了执法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稳定社会秩序的构建。
三、对策与建议
(一)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意识,实施依法征收,正确处理征收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切实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利益。
房屋征收无小事,因为对于大多数被征收人而言房屋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其基本的生活资料。通过研究发现,土地征收权制约规范的症结并不在于土地征收权归属,而在于征收土地后的利益归属。应当规范征收过程中的各方利益分配,减少征地权力滥用的制度隐患。在实践中,第一,必须注重保持行政机关公共政策的立场,通过立法规范各类征收目标、征收任务考核机制,遏制土地短期行为,杜绝征收相关部门按征收数量比例划分或提取利益的做法与规定,代之以更为科学合理的集约利用综合绩效考核体系;第二,对征收补偿款项的收支建立严格监管制度,确保征地补偿款能够给被征收人带来实际的补偿,从根本上减少征收所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二)尽快制订出台有关集体土地房屋征收的相关政策,切实保障被征收人的权益。
在城市土地国有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二元所有制结构下,应该采取权变思维,区别对待,尽快将讨论、制定有关农村房屋征收相关政策法规提上日程。另外,在目前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也可考虑制定统一的房屋征收政策、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但需要根据城市和农村已存在的不同特点做出恰当的规定。
(三)确保实行“以土地换保障”政策,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更新理念,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失地农民充分就业。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以强化失地农民培训为重点,着力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按照 “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原则,制定促进失地农民就业配套政策;大力鼓励用地单位和企业把合适的岗位优先安排给失地农民;要制定和完善关于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失地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进而形成“以土地换保障,以保障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当然,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虽然会增加城市用地成本,但与政府向社会高价出售的土地相比相距甚远。在一定程度上说,“以土地换保障”是对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的修正,除了养老保险以外,实际上也可以一并考虑解决就业问题和医疗问题。这样才是切实保障“可持续生计”被中断的失地农民权益的良性补偿。
(四)加大各部门联动协调力度,促进征收工作顺利进行。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充实人员,保障经费。要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做好协调和配合,加强对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工作的指导,研究和解决房屋征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征收过程每一个环节顺利进行。
(五)司法强拆采取“裁执分离”制度,以保障征地拆迁的顺利进行。
由法院裁决,行政机关组织实施,法院予以监督。既解决了法院人员短缺,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又可以避免统一由法院裁决执行而导致的滥权、侵权和腐败等问题。从而降低司法强拆执行难度。
(六)严格执行纠纷排查责任制,畅通征收信访渠道,探索建立解决房屋征收矛盾的有效机制。
一是认真排查、梳理征收中的不稳定因素。组织专门力量,对征收项目,包括有历史遗留问题的项目,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项目,集中进行排查,对可能发生群体上访和围堵党政机关、阻断交通等的征收项目,要重点排查,力争从最基层和源头上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和隐患,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二是及时化解矛盾。对已经发生的以及排查出来的矛盾和问题,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工作方案,排出时间表,千方百计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制定稳定工作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妥善处理。三是征收主管部门应专门设立信访接待日,委派熟悉政策、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向被征收人解释拆迁有关政策。对被拆迁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不要做不符合规定的许愿和乱开口子;对少数要价过高,无理取闹的,要坚持原则,不能迁就;对少数聚众闹事或上街堵塞交通、冲击政府机关的被征收人,要依法及时进行严肃处理。从根本上解决房屋征收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善征收的社会环境,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企业利益和个人权益共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七)创建经济廉租房制度,尽快解决部分困难被征收居民的居住问题。
现有的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措施,但对于被征收的特困户来讲,还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他们所得到的征收补偿费用往往连经济适用房也买不起,因此他们往往成为征收安置中的老大难户。我们在平常涉及的征收项目中,经过调查摸底,发现此类被征收居民大约占总征收居民的10%-15%,因此,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参照国内外有关成功经验,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中也能按此比例兴建一定的经济廉租房,其房屋的位置、结构等都可以相对经济适用房差一点,然后按照公房租赁的价格租给这些特困户,同时向社会公布申请经济廉租房的条件和顺序,这样可以使他们能有一安身之处或看到住房的希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
(八)建立开放型房屋征收程序,落实被征收人的程序参与权。
公开、透明的征收程序,充分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征收行为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凡是涉及被征收人重大权益的事项,包括征收目的、征收方案、征收范围、补偿标准、可供选择的安置方案都应当告知被征收人。同时,设置相对合理的征收调查程序和听证程序,听取、征求、采纳被征地农民的意见。此外,还应当建立充分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保证行政程序中的协商程序不流于形式,充分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九)坚持舆论先导,做好房屋征收中的法制宣传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使群众知法懂法是做好征收工作的基础。要把政策规定向群众进行反复的宣传解释。努力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做上门、做到家、做到位,使被征收人主动地配合征收工作。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说服群众、教育群众,争取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使得干群之间、党群之间少一点误会、多一些理解;少一点隔阂、多一些融洽;少一点矛盾、多一些团结,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征收工作氛围。同时,新闻媒体应广泛宣传征地拆迁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宣传征地拆迁安置中的正面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让老百姓真正了解征地拆迁的目的与意义,为征收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征地拆迁矛盾引发的不稳定问题及对策建议
雨城区姚桥镇司法所
征地拆迁矛盾引发的不稳定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扩张和进一步加快,征地拆迁和由此引发的诸多矛盾逐步成为一个普遍的、尖锐的、突出的社会问题。征地拆迁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对社会结构、社会心理带来了最直接、最彻底、最深远的影响,征地拆迁特别是大规模拆迁一度成为被拆迁农民、居民的“不能承受之痛”,由于征地拆迁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已不再是个别的、单一的、简单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大量相互关联和制约的、愈来愈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关心的问题和兴趣的焦点,也不再是抽象的理念或原则性问题,而是那些与现实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特殊的个性化问题。近年来,因“十运会”、“绿博会”和河西新城建设需要,我区承担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征地拆迁工作,也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突出问题,对我镇乃至全区的信访工作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制约我镇社会稳定工作的“瓶颈”。征地拆迁矛盾主要根源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冲突,引发了一些信访、上访不稳定因素。通过就分析我镇拆迁工作的现状和原因,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提出解决不稳定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我镇征地拆迁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自2001年11月开始,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河西新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区承担了奥体中心、绿博会场馆和河西新城大部分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据有关部门统计,几年来,我区共计征用河西地区土地26700余亩(约17.8平方公里),拆除农民、居民房屋15400余户,拆除了1250家工企单位各种用房;征地拆迁涉及全区75个村民小组,近4万人,仅“农转非”就达10418人;申购经济适用房10455套,其中,已选房的8257套,未选房的2198套;动用资金上百亿元,拖欠资金十多亿元。
总结我区的征地工作,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时间长。我镇大部分村属于城市规划区,加之拆迁政策和拆迁进度以及补偿标准等各种因素,各种矛盾及利益的交织比较复杂,我镇总的拆迁来讲历时时间太长;二是规模大。涉及姚桥镇5个坝区村1万多人的征地拆迁,再加上各类企业的征地拆迁,总的来看拆迁时间跨度较长,各种矛盾交织,加上私搭乱建的现象突出,使得我镇征地拆迁工作尤为艰巨;三是困难多。征地拆迁中,既涉及国有土地,又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既涉及城市居民,又涉及农村村民,其间还经历了新老征地拆迁补偿安臵政策的更替。城中、城郊、农村互相攀比,各种利益交织,工作难度之大,困难之多前所未有;四是要求高。去年,滨江四个地块等征地拆迁不仅时间短,而且任务重,涉及900多户2000多人的安臵问题,使得我镇的征地拆迁工作不仅仅是一般的工程建设任务,更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必须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这就对征地拆迁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目前相继开工的又一几个地块征地拆迁,我镇大规模的征地拆迁继续拉开,几次老百姓的集体上访,使得征地拆迁有关社会问题已经成为我镇绕不过去的和不能不高度重视并下决心予以解决的重大的社会问题。
二、征地拆迁存在的主要矛盾、形成原因及特征分析 从我镇信访接待工作的实践来看,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补偿资金问题。二是经济适用房问题。三是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主要是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农民失地后,由于他们思想观念保守陈旧,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基本技能,从而使得他们的竞争力低下,就业难度大,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四是社会心理问题。征地拆迁使得原有的稳定的社会结构被打破,血缘、亲缘、地缘关系被撕裂,熟人社会的解构,新社区的重组,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造成了很多的社会心理问题。不难想象,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才挣得的一点可怜的收入与拆迁补偿的动辄上万、几十万元甚至上
百万元相比,金钱的诱惑,让人如入迷宫,发家致富的美梦,如此戏剧性地在周围上演,对人们的神经是一种怎样的刺激。
深入剖析征地拆迁中的种种矛盾,我们不难总结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一是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拆迁带来房地产的被动需求,造成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供求间的结构性矛盾和区域不平衡扩大,最终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政府大规模建设城市、经营城市,又缺乏与之配套的风险约束机制。三是没严格遵守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补偿不到位,安臵不落实,承诺不兑现,导致一些群众反映强烈,行为过激。四是没有做好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征地拆迁工作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没有顾及社会成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厢情愿,盲目行动。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快速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相互交织,社会分化趋势加剧,利益多元化格局鲜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社会矛盾涉及到各类不同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征地拆迁引发的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表现出以下新的特点:一是矛盾的主体变成各种利益群体。矛盾的主体不再是单个的个体,而突出地表现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尤其是新产生的利益群体之间形成了不同利益要求的相互博弈和相互冲突。二是矛盾的焦点变成党和政府。农民失地,居民失房,间接、直接都是政府行为主导的,政府集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角色、调节者和经营者的角色于一身,管了过多的事情,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因而成为矛盾的焦点。三是矛盾的互动方式趋向激化,直至诉诸冲突。征地拆迁涉及切身利益,矛盾容易激化,激化的方式日趋多样化、暴力化、群体化。四是解决矛盾的目标与手段脱节。维权目标的正当性与维权手段的正当性不是必然统一的,解决矛盾的方式可以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形式,但如果正常维权成本太高,那就肯定会鼓励人、刺激人用不正当的手段维权,会助长“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风气。
三、处理好与征地拆迁有关问题的思考
征地拆迁引发的诸多矛盾和纠纷,已经成为影响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的实质是社会相对的不平衡、不稳定、不和谐,它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影响、妨碍社会生活和社会机能。因此,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树立“规划为本,保障优先,利益均衡”的征地拆迁新理念,把征地拆迁的矛盾和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我们应对得当、处理得好,社会就能保持稳定,就能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应对失当、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社会动荡,就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
要处理好与征地拆迁有关的社会问题,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活跃期,要把贯彻以人为本的重点放在让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上,放在改善他们的弱势处境上。我们不能通过牺牲一方来使另一方得益获利,这是与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的,是社会发展问题上“零和游戏”。我们要努力使各方互利共赢,实现从“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的转变,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
要处理好与征地拆迁有关的社会问题,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处理好有形政绩与无形政绩的关系。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上了多少项目,兴了多少企业,修了多少条路,造了多少座桥,建了多少幢楼,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实绩,如果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就理应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但是,领导干部追求政绩,不仅要注重有形的实绩,还要注重无形 的实绩,必须坚持辩证、发展、全面、均衡、长远的眼光,既要紧紧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做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建立有形的政绩;又要干当前、想长远,多做一些诸如“百年树人”这样的长远之事,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建立无形政绩。用这样的眼光看政绩,以这样的政绩观来指导工作,才能创造出真正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政绩。
要处理好与征地拆迁有关的社会问题,就要在建立社会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社会政策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落实互利共赢理念、贯彻社会公平、公正的主要手段,社会政策实施的同时,意味着各种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社会机制的建立。
首先,要建立表达与反应机制。所谓表达机制,就是使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有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正常渠道,让对立情绪和不同意见发泄出来,避免它们不断累积而造成不可收拾的结果,这样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之相对应的,党和政府要建立规范的对话、协商和处理问题的反应机制。这就要求增强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能力,并对群体反映的问题做出依法、及时、合理的反应。
其次,要建立共享与保障机制。共享机制是社会稳定的高线,共享机制就是确保作为我们党最广泛最可靠执政基础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保障机制,就是社会对各类弱势群体(由于自身原因、自然原因、社会原因而陷入弱势地位的人群)的保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这种保障机制是社会稳定的底线。
第三,要建立共识和责任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取得社会进步又必须付出社会代价的过程,这已被社会实践所证明,也必将成为人们的共识。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都必须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党员和各级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肩负着为民谋利的责任,在制定政策时要最大限度地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努力实现各方利益同步增长,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广大群众也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
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积极表达诉求、反映问题的同时,对暂时的困难予以充分理解。
第四,要建立预警与处臵机制。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大量积聚以及维权行为的大量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漠然处之”。信访工作的实践证明,大量的矛盾和纠纷的解决得益于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对现有的信访信息网络进行整合,发挥区、街道、社区矛盾调解中心(站)的“前哨”作用,创建预警系统,完善应急预案,把各种危机的管理都纳入到统一的程序和制度中,建立起完善的预警和处臵机制,真正做到:信息通畅,未访先知;接访有备,处臵适当。
四、征地拆迁引发不稳定事件的特点
从我镇近期征地拆迁引发的不稳定事件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以实现个人最大利益为目的,具有利益相关性。二是涉及的问题尖锐,多种矛盾相互交织,法律政策性强,具有复杂性。三是以个人利益为纽带形成松散组织抵制征地拆迁,具有组织性。四是采取制造负面社会影响的方式向政府施压,具有对抗性。
五、化解征地拆迁矛盾事件,做好稳控工作的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征地拆迁项目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范围越来越广,征地拆迁所引发的矛盾相对越来越多。为深入排查征地拆迁信访隐患,切实化解各类矛盾,明确部门信访工作责任,努力构建和谐拆迁、平安拆迁,根据市、区统一工作部署,姚桥镇积极开展征地拆迁信访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对市委政府及区委政府交办的征地拆迁信访问题,以及自排的征地拆迁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基本处理到位。
(一)基本原则。坚持明确主体、包干负责,区别情况、分类处理,坚持事要解决、注重预防,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原则。对征地拆迁矛盾问题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作出部署,确定化解工作的重点。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积极帮助群众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统筹各相关群体的利益,在协调利益关系中化解矛盾纠纷,不推诿、扯皮,杜绝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动员各方面力量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全力做好化解工作。
(二)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征地拆迁信访工作。征地拆迁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影响面广,程序复杂,难度较大,相关乡镇、部门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征地拆迁信访工作责任制,明确承办责任,建立从源头上预防征地拆迁信访问题机制,确保群众信访问题及时调查和处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密联系处理拆迁信访突出问题的实际,着力排查化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拆迁矛盾纠纷,通过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措施,从而预防和减少新的矛盾和问题的发生,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排查交办,信访问题化解措施落实到位。除了集中排查交办市区政府交办的信访问题外,镇稳控小组还对新出现的问题实行动态交办,对涉及征地拆迁重点信访人员全部落实了稳控包保责任,发现一个交办一个,责任到人,各自包干,并定期进行自我排查,使征地拆迁不稳定因素都得到了较好地掌控。同时,对于重大问题积极上报,反映情况。目前,都通过领导包案、经济救助、解决就业等措施化解了一批征地拆迁信访问题。
(四)重心前移,坚持把征地拆迁信访问题化解在源头。坚持把征地拆迁信访问题的化解工作重心前移,真正推动征地拆迁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认真对待拆迁户、搬迁户反映的问题,在认真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开展政策宣传工作,严格按照拆迁补偿标准兑现补偿费用,努力把征地拆迁问题化解在当地,解决在基层。
(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征地拆迁户的合法利益。对疑难复杂信访案件,积极上报区委、区政府,请示交办意见,对涉及重大项目,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一定待老百姓满意后才开
展后续工作。
(六)以督查督办为手段,推进征地拆迁信访问题的有效化解。对区委、区政府的征地拆迁信访问题和我们自排的信访问题,要对村社的开展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查督办,促进重点信访问题的处理和重点信访人员的稳控责任落实。编发督查通报2期。同时加大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力度,严防越级信访、重复集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六、解决因拆迁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对策建议
针对拆迁而引发不稳定因素的特点,和坚持征地拆迁必须以人为本,树立“为民拆迁,拆迁为民”的指导思想,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2009年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突破性的建议,促进政策逐步健全完善;另一方面要在现行法规政策的框架内,进一步推进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举措创新,努力破解拆迁难题,加快拆迁进度,力求拆迁稳定,力处做好征地拆迁后的稳定工作。
(一)综合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实物安臵力度
据调查,绝大多数拆迁户最大的需求还是居住的需求。实物安臵是现阶段破解拆迁难、有效保障拆迁户居住条件的最重要途径。今年涉及的几个地块就采用了就地、就近安臵的方式,加大实物安臵力度。
(二)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完善拆迁政策
拆迁行为应当遵循等价、有偿等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在促进公共利益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和减少被拆迁人牺牲个人利益,着力制定公平、公正、零负担的拆迁补偿政策。确保拆迁补偿价格的公平合理。按照物权法规定的“不降低居住条件”原则,采取市场价格机制,合理确定补偿价格。补偿标准、补偿金额全程公开,坚持不乱开口子,确保先搬后搬一个价,保证拆迁公平,消除拆迁户的疑虑。
(三)统筹解决与拆迁相关的其他问题
针对我镇拆迁特困群体的安臵,存在的残疾人家庭、双下岗家庭、特困户等特困弱势群体,应当着力解决其拆迁后的实际困难,体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既要按照前述最优惠的拆迁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安臵,又要应当统筹组织民政、劳保、卫生、教育、社区等相关部门,尽量为其解决拆迁后的就业、就医、就学等各方面实际困难,减少拆迁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拆迁改善其生活居住条件。对于历史遗留的无证房屋的处臵,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予以部分补偿或不予补偿。但是对于确有困难、一旦拆迁就无房可住的拆迁户,应当本着有情操作、拆迁惠民的原则,争取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来解决;特别困难且符合条件的拆迁户,还可适用 “拆一房还一房”优惠保底政策。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