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公正司法的壮丽和声奏得更响
把公正司法的壮丽和声奏得更响
作者:人民法院报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3-04-17 07:47: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生动描绘“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深入阐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反复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大力号召“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不断重申“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最为醒目的标志之一,法治的信仰被不断培育,法治的理念被不断强化,法治的精神被不断弘扬,法治的声音被不断放大,法治的基础被不断夯实,法治的进程被不断加快。
在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在“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下,法治一度成为点击率最高的“热词”之一。
中国梦,就是人民的幸福梦,也是国家的法治梦。
中国梦,已然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法治梦,必然成为中国梦的主音符。
不觉春风换柳条。我们又一次迎来了共和国历史上的法治春天。
世事如棋局局新。我们又一次站在了依法治国伟大进程的最前沿。
置身滚滚洪流,无愧伟大时代。在新一届党中央集体的领导下,在新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带领下,人民法院将完成怎样的任务、发挥怎样的作用、交出怎样的答卷?
答案只有一个:公正,只有司法公正,才能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这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所深刻指出的:全国法院要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坚持依法公正独立行使审判权,加强公正司法,推进依法治国,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件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情的处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一)确保司法公正,必须弘扬一个重要理念——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总书记在隆重纪念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集会上也深刻指出:“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是法治的首要条件,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前提,是司法公正的根本所在。没有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党的依法执政,政府的依法行政,司法的公正司法,都无法实现。
能否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是一个国家是不是法治的分水岭。到2012年底,我国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43件,行政法规721件,地方性法规9000多件。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无法可依”的问题,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法律的实施就成为发展的主要矛盾。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就要把重心转到法律的实施上。列宁曾有一句非常形象的名言,“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这句话强调人民权利,但是还有一层意思是说,宪法也完全可能就是一纸空文。没有宪法和法律权威,就没有宪法和法律实施。没有权威,不管法律制定得多么严密,多么周全,都是没有生命的法律,都只是挂在墙上的法律和写在纸上的法律,不会有实际效果。
能否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是司法能否真正实现公正的试金石。司法是法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重要方面。法官怀着对宪法和法律的信仰、法律的忠诚,竭尽全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是最起码的职业素质、最基本的道德品格。法官以公正司法为天职,天经地义;以枉法裁判为耻辱,理所应当。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就是要用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司法问题,法不阿贵,绳不绕曲,不别亲疏,不分贵贱,是非曲直皆断于法,生杀予夺皆决于法,进退取舍皆依于法;就是顶得住干扰,守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坚决摒弃“律设大法,法顺人情”的封建观念,坚决防止“打官司就是打关系”的不良现象,坚决反对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的错误做法。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法律与党的事业、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是我们一切事业取得胜利的前提。宪法和法律的实施过程,就是党领导和执掌国家政权的过程,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宪法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法律,人民当家做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法律受到破坏,人民权利和利益就会受到侵害,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二)确保司法公正,必须恪守一个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就是没有高下之分;“等”,就是没有大小之分,因此,“平等”的本义就是指没有差别。公平、公正、平等,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也是全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也是一切社会公正的基础。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观念相沿成习,“官当”、“赎刑”等制度性不平等历代不绝。直到今天,我们的一些普通群众、司法人员乃至领导干部,仍然延续着一些“特权”、“例外”的思维惯性,“官司一进门,双方都托人”,希望“灵活通融”、“网开一面”、“法外施恩”;一些执行案件碰到强势部门只好绕着走,因为经常有人希望“得饶人处且饶人”、“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些都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截然相悖。
当前,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随着人民群众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的不断高涨,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反复宣示“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结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民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这个春天,关于公正、关于平等,时代奏出了壮丽和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法律地位的平等、法律权利的平等、法律义务的平等和法律对待的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在司法过程中,就是在法庭面前人人平等。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人民法院要始终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抵制一切形式的说情风,抵制一切妨碍司法公正的影响和干扰,抵制一切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确保所有人在诉讼程序和法律适用方面都一视同仁,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保护诉讼各方的合法权益,没有例外,不搞特殊。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无论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公平保护,平等对待。既要保障多数人的人权,也要保障少数人的人权;既要保护守法公民的人权,也要保护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应有的权利。
(三)确保司法公正,必须围绕一个工作目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周强院长深刻指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是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当前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
司法是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也是法律至高无上的终极价值。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在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的新形势下,党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是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的最新期待;是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最新实践,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最新概括,是人民法院确保司法公正的具体目标。人民法院的所有部署,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人民法院的所有不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弥补;人民法院的所有改革,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推进。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必须树立“铁案”意识。司法公正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通过一起起具体案件获得的切实而又深刻的感受。每一起案件的公正裁判,都会给社会增加一份和谐因素,为人民群众的法律信仰添加一块基石;每一起案件的裁判不公,都会给社会增添一份不和谐因素,为党和国家的司法权威造成一次破坏。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0773件,比前五年上升174%;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610.5万件,同比上升29.3%。如此巨大的案件数,即使是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的错案,对相关案件当事人来说也是百分之百的伤害。加上社会舆论对司法不公天然的放大作用,对整个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就很可能无法估量。一百减一等于零,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的态度,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检验的铁案。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必须处理好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互相依存,并驾齐驱。我们不仅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司法公正的结果,而且要让人民群众通过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的公开、透明的诉讼程序,亲身体验、亲自感受到司法公正的全部过程。既要追求实体公正,也要追求程序公正,还要追求有效率的公正。没有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也难以实现。历数社会关注的一系列冤案、错案,远到十九年前的佘祥林案,近到刚刚被平反的浙江二张叔侄案,无一不是重捶之下,屈打成招,实体公正的底线最终因为程序公正的缺失而千疮百孔。
(四)确保司法公正,必须明确一个检验标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孟建柱同志在去年底主持召开中央政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强调,“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注重完善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执法司法制度,更加注重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检验司法活动是否公正的重要标准。司法活动是否公正,不能简单地看案件的调解率、上诉率、发改率,更不能简单地看当事人的满意率,而是要看是否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所谓法律效果,是指通过严格适用法律、严格遵循程序做出的司法行为符合法律的预设要求、达到法律适用的应然效果;所谓社会效果,则通常是指社会公众对司法行为的接受和认可程度。
一般来说,法律效果侧重于法律条文的准确适用,社会效果侧重于司法目的的最终实现。法律效果是检验司法活动是否依法实施和符合法治原则的尺度,社会效果则是检验司法审判活动是否符合社会评价的标准。法律效果是社会效果的前提基础。社会效果是法律效果的内在底蕴。
一个公正的裁判,既要有完美的法律效果,同时也应该有良好的社会效果。两者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存在矛盾。这种矛盾反映了法律和政策的冲突,法律和现实需要的冲突,法律和社会风俗的冲突,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冲突。在出现和面对这些冲突的时候,应当首先保证的是法律效果的正确,通过公正高效适用法律,最大限度地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在确保法律效果的前提下,兼顾社会效果的良好,最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绝不能将两者前后倒置。损害社会效果的法律效果,固然缺少生机与活力;损害法律效果的社会效果,一定经不起历史检验,得不到真正的拥护支持,极易成为地方保护的避风港和司法随意的挡箭牌。
(五)确保司法公正,必须满足一个客观需要——遵循司法规律。
司法的基本含义,就是要运用国家赋予的裁判强制力,严格执行好现行立法的规定。司法有其独特的属性和规律,既不能人为改变,也不能刻意取消。正确认识、充分尊重、严格遵循司法规律,是文明、理性、科学司法的体现,是推进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大势所趋,是确保司法公正的客观需要。只有尊重和遵循司法规律,才能使法律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服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权威。
遵循司法规律,必须反对和防止司法中的主观主义倾向。司法主观主义无视司法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的特点,一厢情愿地以情感、愿望、意志为依据,孤立、片面、机械地看待司法活动,处理司法问题,然而,好心不一定能办成好事。例如,有些地方提出要争创“零判决法院”,有的要实现“行政审判零诉讼”,有的提出要把前几年有序撤并的乡镇人民法庭统统恢复等等。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弥漫的“信访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现象,也凸显出主观主义对司法活动的不利影响及不良后果。
遵循司法规律,必须反对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法律起源于纠纷,司法起源于解决纠纷。判决是解决纠纷的手段,调解也是解决纠纷的手段。采取哪一种手段,要看纠纷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的接受程度,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致来说,基层人民法院,包括人民法庭,西部边远地区的人民法院,法律关系相对简单的案件较多,调解的比例可能要高一些;中级以上人民法院,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民法院,法律关系相对复杂的案件较多,判决的比例可能要大一些。但是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判决更有利于维护当事人权利,更有利于维护法治,更有利于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就应该选择判决的方式;相反,就应该选择调解的方式。既不要片面追求当庭宣判率,也不必片面追求调解结案率;既要解决不愿调、不会调的问题,也要解决强迫调、非法调的问题。要依法调解、民主调解、科学调解、自愿调解,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不要让当事人在被动、无奈、不情愿的情况下接受调解。不论是判决,还是其他的纠纷解决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公正,都不能以牺牲公正的方式来求得短暂的和谐。离开公正,不讲规律,没有标准,和谐也不会长久,必然会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制造一个新的问题。
(六)确保司法公正,必须突出一个关键环节——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司法队伍。
万事人为本。“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无论多么公正而完善的法律,最终都要依赖法官的司法实践来实现。确保司法公正的关键是人。
孟建柱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要以提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为重点”,这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队伍建设,指明了工作的重心和奋斗的方向。
司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是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司法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法制史上有一段著名的佳话,早在1608年,英国法官柯克在与国王詹姆士一世的争论中,曾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后者欲以一国之尊亲自审案的要求:“法律是一门艺术,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对它的认知。”法官应当具备的各种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必要的法学素养。一个合格的法官,必须通晓司法理念,熟知国家法律,必须自觉遵循法律的基本价值——正义和良知,必须善于将固定的法律条文与千变万化的法律事实相结合。纵观当今世界各国,之所以都对法官的任职资格作严格的法律专业学历限制,这是现代司法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也是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的趋势决定的。在奋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今天;在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司法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对司法队伍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强调加强司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尤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官队伍,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司法机关。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法治建设道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司法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官队伍,要把司法作风建设作为一项先导性的任务。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联系群众,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六项措施”的要求,深刻认识司法作风建设在人民法院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司法作风问题对司法公信建设的重要意义,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开展司法作风专项检查和专项治理,选择无视群众诉求、工作不负责任、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例,认真开展司法作风警示教育,及时发现和查纠在少数干警中存在的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衙门作风,及时发现和查纠个别法院庸懒散奢等官僚作风,以良好的作风和精神状态取信于民。
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官队伍,要把司法能力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的任务。专业化、职业化是司法能力的先决条件。当然,司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也不是单纯的法律“学历化”。2002年修改后的法官法确立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并将法官任职资格底线提升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知识”。法官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并不能必然地产生司法公正的效果,还必须进行强化法官职业意识、培养法官职业道德、提高法官职业技能、树立法官职业形象、加强法官职业保障、完善法官职业监督等一系列的努力。
司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与司法民主化并不矛盾。司法民主不是让所有的公民就某一案件表态并作出决断。实际上,高素质的职业法官通过公开审判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就是司法民主,高素质的职业法官吸纳人民陪审员平等参与审判就是司法民主,高素质的职业法官严格适用反映人民群众意志的法律就是司法民主。
(七)确保司法公正,必须保持一种开拓精神——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继十五大报告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以后,十六大报告将“推进司法改革”演变成“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强调,“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我们党连续几次在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司法改革,一次比一次的分量更重,一次比一次的目标更远,一次比一次的决心更大。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的12项中央司法改革任务顺利完成,“三五”改革纲要确定的132项改革任务已完成113项,另外19项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法院的司法行为更加规范,职权配置更加优化,监督制约机制更加健全,司法为民机制更加完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司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相比,人民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
人民法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靠司法改革来解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提出的新期待,要靠司法改革来满足;制约司法公正的一些机制性、体制性障碍,要靠司法改革来克服。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有利时机,以推动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方向,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司法问题为重点,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自上而下,有序进行;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学习借鉴;既要有甘为天下先的勇气,也要依宪改革、依法改革,不能违反宪法和法律,现实情况与现有法律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要积极提出立法建议,通过修改法律实现改革目的。
总之,我们要像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所强调的那样,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走出一条既符合立法精神、又解决实际问题,敢于担当、敢于破解司法公正难题的司法改革之路。
(八)确保司法公正,必须坚守一条职业底线——确保司法廉洁。
总书记在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深刻指出:“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的决心,增强了人们对反腐倡廉的信心。
就人民法院来说,司法廉洁是司法公正的底线。“公生明,廉生威”,只有清廉如水,才能执法如山;反之,为人不廉,必然为官不公。在法治社会,法官被视为正义的象征、公平的化身和良知的守护神,任何不廉洁、不检点的行为,都会损毁法院的形象甚至法律的权威。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只有做到不义之财分毫莫取,不当之利视若草芥,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才能百毒不染,百邪不侵,真正做到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地作出裁判。否则,就容易丧失免疫力和抵抗力。综观几年来法院系统查处的几个反面典型,无不是在廉洁自律上栽了跟头,从最初思想松懈、丧失警惕发展到私欲膨胀、丧失原则,以致名节不保。从这个意义上说,司法廉洁既是防火墙,又是护身符。
守住司法廉洁这条底线,各级人民法院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全面推进自身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要筑牢清正廉洁的思想道德防线,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在队伍中涵养惩恶扬善、执法如山、清廉如水的浩然正气。要坚决反对司法不公、司法腐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对违法违纪行为要有案必查、决不姑息。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地监督法院工作,为人民法官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司法权力在阳光下健康运行。
人间四月天,花开春满园。法治建设的又一个春天已然来临。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事业推向前进。
第二篇:把青春献给壮丽的质检事业
把青春献给壮丽的质检事业
质检工作是崇高的工作,质检事业是壮丽的事业。质量,一个与人类社会共生共存的永久话题,比“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更加久远;质量,一个充满朝阳般生机的崭新事业,建设“质量强国”成为当前最迫切、最响亮的呐喊;质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系科学发展,关系国家形象,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作为质检人,使命光荣、责无旁贷;作为质检青年人,薪火相传、任重道远。值此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们寄语广大质检青年:牢记使命,志存高远,把青春献给壮丽的质检事业。
青春献质检,就要勤奋学习。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是使命的召唤,勤奋学习、努力学习,是当代青年的鲜明特征。质检工作涉及范围大、门类多、学科广,凭技术执法,用数据说话,不加强学习,就难以应对质检领域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质检青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境界,努力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科技、学业务,孜孜以求、好学不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到“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使每一位质检青年知识多一点、学问大一点、书卷气浓一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一点。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努力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坚持向实践学习、向长者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向有德学人学习,从无字句处读书”。要通过学习明辨是非,通过学习增强才干,通过学习提升素养,努力成为堪当重任、值得信赖、大有希望的质检年轻一代,把质检工作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
青春献质检,就要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质检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质量管理的繁重任务和质量安全的严峻挑战,质检部门必须开拓创新,质检青年必须奋勇当先。广大质检青年要深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道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敏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懈创新。要结合党和国家对质检工作的新要求,结合人民群众对质检部门的新期盼,结合质检事业发展面临的新任务,结合应对现实问题出现的新挑战,立足本职岗位,强化创新意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思新思变、敢想敢干,凭着青年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把敢闯敢试的锐气与科学理性的精神相结合,突破旧观念、打破旧思路,谋划新举措、拿出新策略,焕发新生机、展示新活力,始终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爬坡奋进,攻坚克难,不断实现“抓质量上新台阶,保安全加新力度,促发展有新举措,强质检树新形象”。
青春献质检,就要扎实工作。质检工作既是光荣而繁重的工作,又是具体而实在的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一丝马虎,特别需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古往今来,青年才俊,凡能干大事、成大器者,无一不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广大质检青年要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勤勤恳恳干工作,兢兢业业作奉献,像雷锋同志那样,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发光发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青年执法工作者要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恪尽职守、不徇私情;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勇于钻研、精益求精,甘于奉献、耐得寂寞;青年管理工作者要认真谋划、科学管理,办实事、求实效,“注重抓落实,学会抓落实”。质检青年共同努力,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青春献质检,就要加强修养。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道出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周恩来总理每每以“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自勉。修养是一辈子的事,但青年人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位的关键时期,加强修养、锤炼人品、砥砺意志、开阔胸襟尤为重要,正所谓“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等“三个结合”,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等“五点希望”。广大质检青年要时时不忘人生修养,处处加强人生修养,严于律己、刻苦磨砺,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勇于自省、改进不足,自觉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坚定远大的理想励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品德,以锐意创新的激情投身实践,以艰苦扎实的奋斗成就人生”,为质量而战,绽青春光华!《中国国门时报》
第三篇:把工业突破的主旋律唱得更响——在全市新型工业化会议上的讲话
把工业突破的主旋律唱得更响
——在全市新型工业化会议上的讲话
张 新 实(2009年2月1日)
同志们:
今天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们把新型工业化会议作为新春第一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了加快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的坚定决心。这次会议,既是动员会,也是誓师会。全市上下要立刻从节日的氛围中走出来,迅速调整精神状态,理清工作思路,立足于早,着手于快,力求于好,集中精力抓好工作落实。
刚刚过去的200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经济社会依然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两个提前实现”、“五个增幅第一”的优异成绩,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34个月位居全省第一,并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称号。刚刚过去的牛年首月,我们也实现了开门红,财政总收入首次登上10亿元台阶,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30.5%。这是我们大力实施工业突破、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成果,也是全市上下坚守科学发展理念、坚持真抓实干的必然结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工业突破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仍然是宿迁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所在。各县区、各部门要清醒认识宿迁所处的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变化,牢牢扭住工业突破、项目推进这个核心,在机中思危,在危中求机,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今年,要以“亿元大项目推进年”为抓手,围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新增规模企业35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节能减排达到省定责任书规定的目标,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升工业经济质态,增强工业经济效益,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力推进招大培强,不断夯实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也是招大培强的目的所在。全市上下要围绕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竣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以上的目标,全面发动“211”战役,瞄准电子电气、机械冶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产业,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央直属企业,大力开展“亿元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春季攻势”,以大项目引进的早行动、快见效,赢得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按照“全员招商、专业跟进、主帅出征”的要求,深入开展协作组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接力招商、产业链招商,始终保持对大项目的强劲攻势,努力引进更多科技含量高、经济贡献大、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群众受益多的好项目。大力实施“规模企业上台阶”和“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得力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寒流”,认真落实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22条政策,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适时研究解决随时出现的矛盾问题,千方百计雪中送炭,坚决杜绝釜底抽薪,切实为企业撑腰壮胆、排忧解难。坚持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能参与较大区域产业分工的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全市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年内要确保全市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超20亿元企业2家以上。高度重视软件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围绕数据交换、呼叫中心、在线服务、培训认证、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领域,积极引进和扶持国内外知名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在宿迁发展壮大。健全大项目考核机制,坚决对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当年投入5亿元的大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美元、当年投入3000万美元的外资大项目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以鲜明的工作导向、严格的奖惩措施,凸显工业突破、项目推进的主体地位。
二、强化信息化带动作用,努力增添新型工业化的内在动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实施好6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60个科技创新项目、60个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项目,培育一批有核心技术、有自主品牌、有优势产品、有发展潜力的“四有”成长型科技企业,确保年内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50个。切实加强企业孵化器、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三大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技术中心5家,省、市两级技术中心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别达到销售收入的5%和3%以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力量引领企业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确保年内新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6件。进一步加大本地软件企业推介力度,认真开展企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培训,积极推行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综合性信息管理,加快地产品配套信息、企业物流信息、外贸进出口信息平台建设步伐,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再造业务流程,切实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深入实施节能减排攻坚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最大限度增加生态环境容量。
三、切实加强载体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工业化的承载平台 工业园区和交通、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新型工业化推进的成效,也决定着区域的持续竞争实力。要始终把发展性载体建设作为基础性、长久性的工作,紧抓不放,抓出成效,为促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坚持将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尽快使园区在开发上实现“整合、优化、扩容”三同步,在布局上实现“集聚、集群、集约”三提高,在功能上实现“商务、政务、服务”三配套。按照“八通一平”的要求,加快区内统一的道路、管网、供热、绿化、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围绕项目做基础、有了项目才配套的落后做法,尽快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严格遵循“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强化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使各类园区真正成为观念新、体制优、机构简、人员精、效率高的现代化园区。全力推动南北共建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切实增强集聚带动功能。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工业经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和较长的扩张期。进一步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蓝领公寓、廉租房、定销房等保障性用房,以“低房价战略”吸引外来人口安居乐业,吸纳本地群众进城入居、进城务工、进城创业就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重点发展市场、物流、商业、金融、办公、信息、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立银行与企业互动、企业与企业协作、企业与市场对接等产业间的现代依赖关系。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契机,瞄准资金投向,积极开展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进盘子、上本子、入笼子。千方百计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通信、水利、电力、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不断增强区域基础设施的配置力。
四、科学配置资源要素,着力优化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环境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基本保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要素潜力,争取一切要素资源,富集一切要素投入,谁就能赢得先机,占得主动。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进“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特别是抓住海外高层次人才纷纷回国创业的有利时机,加快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企业家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最优秀人才,也是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我们要始终把企业家作为自己的干部来看待和培养,充分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依靠企业家,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强培训,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发展信心,促使他们在加快企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裂变扩张中竭心尽力,在实现富民强市的伟大事业中贡献才华。进一步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市”的改革步伐,争取和吸引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机构、贷款公司来宿设立分支机构,加快组建各类贷款担保机构。年内,要确保交通银行、南京银行在宿设立分支机构;全市担保金翻番,注册资本超亿元的担保机构达到8家。切实增加工业投入,设立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采取重大项目贷款贴息、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科技创新奖励补贴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投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坚决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探索实行“总量动态平衡、结构布局优化”的土地管理模式,加大土地“三清”力度,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力争取土地“点供”指标,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牢固树立干部要为企业家服务的理念,不断加强对金融、环保、法律等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各级干部服务、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能力。继续保持软环境整治与建设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大力推行“无门槛”工程和“三零”服务,精塑帮办服务品牌,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同志们,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事关宿迁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宿迁实现更大突破的重要举措。全市上下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狠抓落实,全力把工业突破的主旋律唱得更响,走出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把爱岗敬业的口号叫响叫亮
把爱岗敬业的口号叫响叫亮
又好又快发展,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工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重点解决“思想观念不新、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作风不识、组织纪律不严、廉洁意识不强”五个问题,具体到我们每一位教师,可以说,都不同程度、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战胜纷繁复杂的严峻挑战,实现自身和教学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文明新兰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基本、最实际的行动就是——爱岗敬业!
过去,一说到爱岗,往往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提到敬业,则容易让人想起清洁工时传祥、售货员张秉贵。现在看来,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略显空泛,甚至显得有些遥远,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知道:一个当了人民教师的人,一个拿了共产党俸禄的人,爱岗敬业是起码要做到的;爱岗敬业是自己的天职和本份!
还记得明仁说过这样一句话:工作是美丽的,劳动是光荣的。尽管当时有些人认为有做秀或哗众取宠之嫌,但现在应该理直气壮地说,至少工作是充实的,劳动是快乐的,创造是对每个人人生价值最直观、最科学地体现。然而悲哀的是,有些人,这些人已经不是个别人,认为工作他是痛苦,是负担,是迫不得已。随之而来的是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或者出活出洋相。什么是宗旨观念,什么是优良传统,全成了耳旁风、过眼云。有的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有的甚至连钟都不撞。如此这般,自然也就谈不上爱岗敬业,彰显成绩也就化为乌有和泡影了。爱岗敬业,就要强化务实意识。当前,有的教师心浮气燥,干工作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甚至只对自己负责;有的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工作落不到实处;有的主动性差,支一支转一转,不支不动弹,等等。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则必将错失机遇,影响教育事业发展。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大力倡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要坚持乐业为先,珍惜组织和人民给予的宝贵机会,热爱自己的岗位,干一行、爱一行,真正静下心来深入钻研业务,潜心研究工作方法,摸清工作规律,把握工作要领,精益求精,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爱岗敬业,就要强化争先意识。有的教师面对取得的成绩表现出了小成即满、感觉良好的心态,认为教的不错了,该松口气、歇歇脚了,缺少大目标、大手笔、大动作的胆气,缺乏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气概,在机遇面前手足无措、贻误战机。对此,我们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差距依然存在,而且不小。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做到“三个不满足”:不满足工作干过了,不满足纵看进步了,不满足任务完成了。
爱岗敬业,就要强化创新意识。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有些教师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习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面对新情况、新要求、新问题,不去创新思路谋发展,而是找借口、怨客观;思想上不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工作上延续***惯、固守
老模式,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想不出,致使一些工作进展不快、成效不高。要加快发展、实现突破,必须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创出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个人要创新,班级也要创新,要敢于闯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的“禁区”,敢于闯前人未曾涉及的“盲区”,敢于闯矛盾错综复杂令人望而却步的“难区”。同时要鼓励学生创新学习方法,促进成绩的提高。
爱岗敬业,就要强化学习意识。学习是增长知识才干、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把学习摆在首要位臵,做到“学为乐”,就是把学习看成一种需要、一种享乐。学习态度要自觉。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善于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少一点吃喝闲谈、打牌玩乐,抽时间、挤时间来学习充实自己。学习重点要突出。要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要加强业务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要坚持学以致用,克服本本主义,摆正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的题目从工作实际中来,学习的效果靠工作成效来检验。通过有效的学习,找到解决难题的好办法,不断迈出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步伐。
总之,我们理应借全区又好又快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契机,乘干部作风建设的东风,振奋精神,再接再励,把爱岗敬业的口号叫响叫亮,为我校又快又好发展添砖加瓦、增光添彩!(作者 朱文霞)
第五篇:如何把简历做得更突出
求职中,个性突出,特征鲜明的求职者容易在竞争中取胜,而简历也需要个性突出,特征鲜明,个性化的简历会从众多简历中折射出光芒,吸引招聘官的目光,但在各种简历模版,写作规则,注意事项前,许多求职者迷失了自我,简历失去了个性,把简历当成了自我吹捧的抒情散文,过于专注自己取得的每一项成就,这些八股文的简历在求职竞争中不仅不能为求职者带来帮助,反而会将原本有个性的求职者淹没在众多的泛泛而谈的垃圾简历中。
也许有的求职者会说,在参加招聘会之前,我并不知道哪个企业会招聘,况且我也要随时准备好几份简历,供不时之需或有人索取时,可以提供,因此,只能将简历做得没有针对性,做到可以适用于各种情况,无法针对哪个招聘者的具体需求定制简历,正如前面所述,许多求职者指望封面的一匹奔马可以让简历的阅读者把自己当成千里马一样,有这类想法的的求职者也在指望他的通用型,大众型简历被阅读者全面的理解,并发现其潜在价值,然后根据简历上的电话、通知你,请你于某日某月某时到某地点到我公司面试,最好是阅读完简历后,被你的才华和能力打动了,直接将你录用,其实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发生的。
个性化创意简历的制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以招聘企业出发进行创新
我们先来看看一位同学的简历。这两位同学应聘的企业分别是贵州神奇制药和中国建设银行,他们的简历就是为目标企业量身定做的,具有唯一性和原创性,简历上体现了招聘官最经常见到的,但又最有感情的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位同学把自己的简历当作了贵州神奇的新产品说明书来制作。在简历的封面充分表现了招聘官最希望看到的,最有感情共鸣的几个元素。新产品、企业标识、企业名称、企业识别色等企业VI系统元素。
这些对于招聘官而言,这些元素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带来的情感影响和共鸣决非一匹奔马,一栋大楼,某学校大门,一台电脑,或某大学、某专业这些要素所能比拟的,招聘官通过观看这些要素传递的信息极大地加深了对简历主人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我们很难想像,当神奇制药的招聘官,甚至董事长接到一份这样的简历时,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看待这份简历的主人?这份简历一定是一份能引起他共鸣的简历,独树一帜的简历,一个有心人的简历,招聘官决不会把这份简历压在众多的垃圾简历中,被收废旧报纸的阿姨以2角钱1斤的价格收走,他可能会想,这家伙是谁,还有点意思,叫他来看看。
因此,在你的简历中出现上述招聘官最喜闻乐见的几个基本要素,并且把这些要素同你有机的联系起来,这些要素就能为简历和
简历的主人服务,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这些要素就会把你同招聘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沟通
总之,只要认真思考,深入分析你应聘的单位,多认识,多了解,结合企业的基本情况,充分考虑招聘官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愿望,把你自己以合适的形式同企业相结合,以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你的简历就是独具个性,富有创意,被招聘官从众多的简历中抽出来放到一边的黄金简历!
从应聘的岗位出发进行创新。
简历还可以从体现求职者应聘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的角度进行创新,在简历上表现出求职者具有符合应聘岗位要求的能力,水平和职业意识,这是简历创新的第二个方面。
我们来看看另一位同学的简历。这位同学应聘的岗位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策划专员,他把自己的求职简历做成了一份楼盘预售公告,一份楼书。
对于房地产开发公司而言,策划专员这个岗位要求应聘者要具备独特的思维,富有创意和激情,要能做好策划工作,首先必须能够策划好自己的简历,而这位同学,既结合了从求职单位进行创新的要求,在简历中体现了招聘官喜闻乐见的基本要素,还结合了应聘的岗位进行简历的创新。我们想想,对于房开公司来说,最熟悉、最亲切、凝聚了公司员工心血的东西是什么?最令他们骄傲的是什么?是
他们取得成就,成功开发的楼盘,对于房开公司策划专员的要求是什么?是具备策划人员独有的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而这位同学在求职简历中充分体现了上述要求。
楼书是房开公司与顾客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最能体现房开公司专业能力和策划水平的重要载体,还是最常见的楼盘表现形式,这位同学能进行大角度的思维转换,充分说明了他完全具备策划人员的基本素质,而且还是个极富创意的策划人员,这样的人员正是企业打起灯笼都找不着的人,他们会把这位同学的简历放进公司“人才库”吗?显然不会,招聘官完全可能是马上就拿起电话、通知这位同学,请你于某日到我公司面谈,实际上,这位同学现在在这家房开公司的策划岗位上做得很好,已经是主管了,他的同事告诉他,当时人力资源经理特意把他的简历直接送给老板,老板当即拍板,只要这家伙不是个万恶之人,一定给我留住!
根据从岗位出发进行简历创新的要求,我们同样可以制作不同形式的个性化简历,如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你的简历可以做成计划引进的人才档案,以人才档案的形式出现,内容可以是人才引进原因,人才主要成就等要素。
从专业出发进行创新
大学里的专业门类繁多,专业教育都进行得比较深入,各个专业有其专业特点和专业语言,从专业出发进行求职简历的创新,可
以用你的专业语言来对简历进行处理,通过简历体现你的专业素养和对专业的深入理解,这是进行简历创意的第三个方面。
我们再来看另一位同学的求职简历这位同学是会计专业毕业的,应聘的岗位是某公司财务人员,他把自己的求职简历做成了一份会计报表中的资金平衡表。
同样,这份简历体现了让招聘官乐于见到的企业VI元素,还与他应聘的岗位——财务工作相结合,以会计的语言——会计报表的形式表现了这位同学极好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素养。
会计报表是会计专业人员体现专业技能的主要形式,也是对这一专业的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招聘官而言,他基本上不会怀疑简历主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修养,而且成天面对千篇一律的求职简历的招聘官突然间看到一份特别的,有自己企业VI元素的,极富专业意味的求职简历,那种豁然间耳目一新的强烈感觉让他作出一个通知简历主人面试的决定,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如果他不是财务经理的话,可能还会把财务经理请过来,告诉财务经理,一定要留意这个简历的主人。
我们相信每一专业学科都有本学科的专业语言,以自己的专业语言来诠释,来体现,来制作你的简历,你的简历就一定会是一份让人过目不忘的简历,让人爱不释手的简历,让你未来的同事讨论的简历,要获得一个初级岗位,对于简历的主人而言,应该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
总之,简历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工具,是协助简历的主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武器,只要能切实有效地帮助求职者实现求职的阶段性目标的简历就是一份成功的简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简历的创新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我们甚至还可以用布来做简历的封面,还可以把简历做成某种特殊的能与招聘官进行有效沟通的形状。如到服装公司应聘,可以把简历做成西服的形状,到可口可乐公司应聘可把简历做成可乐瓶形的外形,到耐克公司应聘,可将简历做成球鞋的形状等,总之,只要你放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做一份有创意的简历,任何人都能胜任。
但另一方面,求职简历的创新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简历创新要把握方向,切不可偏离目标,简历的目标就是获得面试,能实现简历目标的简历就是最好的简历。
简历创新要慎重,千万不要离谱,要以招聘者和常人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创新。
简历创新要结合企业和自己的具体情况,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所有的创新都为简历的主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