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李银河性社会学观点浅谈大全
关于李银河性社会学观点浅谈
李银河是当代中国最富有社会影响力同时又最富有争议性的社会学家。她在性社会学方面大胆的言论给中国社会的性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此,我们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在李银河心目中,“性自由”的底线是:第一,当事人自愿;第二,私密场所;第三,成人之间。进而她提出了诸如“一夜情和婚外恋是合法的,卖淫非罪化”等诸多挑战中国传统习俗文化的观点。但是性社会学究竟研究的是什么呢?引用著名性社会学家潘绥铭先生的定义:“即研究关于性的社会属性、社会观念、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社会行为、社会角色、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等等。”它的研究目标同社会学的研究目标应该完全一致,应该有一个社会学家的社会责任。而根据李银河的性学三基石,自愿、私密、成人来看,也就是说“换妻、婚外情”等行为都是合理的。我之所以用合理而非合法是因为很难从中看出道德和法律的作用。
她这些在当今社会都算是亚文化了。而她的这些观点应该深受西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性解放思潮的观点影响。是一种文化的接触、突变,通过与西方性解放思潮思想的接触、融合,产生了她现在的理论。但是个人而言,不是很赞同她的观点。首先,文化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李银河的思想能在中国现在有如此的影响力与中国传统对于性的压抑有关,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寻求一种解脱的方式,于是跟西方的性解放一样,人们也首先从此处开始了。但是文化是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文化应作为社会团结的重要基础。从这一点来讲,从西方性解放的后果来看,这种理论都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西方性解放运动的二十年后,离婚率、未婚妈妈、各种疾病、青少年犯罪率激增等各种社会问题全部凸显出来。这是需要用时间才能证明出的惨烈的代价。其次,李银河的这种观点还是一种对道德的摧残。虽然她认为比如“婚姻制度不是永恒的,一夫一妻模式显得过于单调”这些在道德上没有问题,但是个人觉得深究的话就会发现这其中的道德问题,甚至不仅是道德问题,更牵涉人类文明的问题。举个例子,比如关于一夫一妻过于单调,如果一对夫妇他们有了孩子,他们自己每天去参加所谓的换妻活动,把他们的孩子置于何地呢?当他们每天寻欢作乐的时候有想过他们的孩子?孩子的思想观念,教育怎么进行呢?父母都那样,他们的孩子会不会在未成年时就已经性混乱呢?那样,即使说是“自愿私密,成人”又有什么用呢?鼓励所谓的换妻,其实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把社会性用自然性代替了。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放纵所谓的欲望从社会进程来看也许是一种打破传统束缚的进步,但是从人类进程来看,其实是一种从理性到兽性的倒退。
最后,李银河的这种观点也是对法律的无视。性贸易或者性贿赂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犯罪了。事实表明,有文化、有财富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性商业与性文化繁荣的背后是财富的两极分化。在富人尽情“性消费”、“性享受”的背后,是穷人母女的的血和泪。难道这是一种“文明与进步”?李银河说应该卖淫非罪化,认为只要是自愿、私密、成人即可,那么那些被拐卖妇女在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之后,只能去卖淫,难道也能算自愿吗?那些迫于主人或上司的权威而不反抗也是自愿,但那真是自愿吗?对于类似的观点不一一再举,但是显而易见,这些都是对法律和人性的无视和忽略。
其实对于她早些年关于同性恋的观点和书籍也曾经看过,并且感觉很有道理。让这一代的年轻人对于这种以前中国社会谈之色变的话题解开了神秘的面纱。我对于她的观点不是全盘否定的,那就是一种文化偏见了。我认为,性社会学这种文化它的社会意义解开性的神秘面纱,使人更加科学理性的对待性,而不是这样过于极端。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的性解放思潮,在八十年代美国人开始回归理性,因为沉重的代价让人们反思,美国人自己也称那是颓废的十年。在四十多年后的中国,也开始走西方的老路,难道没有看到那样沉痛的教训吗?一定要用时间再去证明一次才能回归理性吗? 在提倡自由恋爱的今天,可以说这种提倡本身就有呼吁让性和真爱家庭结合在一起的寓意。一夜情如果按照李银河提倡的那种性与情分开那样,根本只能说是“一夜性”,因为毫无情可言。而毫无情可言的性跟动物的性行为有什么区别呢?而如果让性与真爱结合起来,那么婚姻制度也许就真能永恒不是吗。李银河是那么深爱着王小波,那么不知道她对着王小波那么多年是否有感觉单调过。用一个或许不太恰当的说法,觉得这就像真正制造毒品的人从来不吸毒一样,吸毒的人都是那些没有理性思考和禁不住诱惑的人。她的理论也许就如此吧。
第二篇:李银河性学心得
篇一:李银河性学心得
近来闲暇,读知名性学专家李银河博士的着作《性学心得》,感慨颇多。这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大胆在国人面前公开谈论性心理学、为国人性权利奔走呼号的专家,因率先在国内提出“同性恋非罪化”、“卖淫非罪化”、“性产业非罪化”、“憧憬多边恋”、“为一夜情正名”等非主流话题而身处舆论风口浪尖。她毫无疑问成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细读李博士《性学心得》一书,我在感慨之余,有以下不成熟观点罗列如下:
一:作为一名知名社会学家,出于本身的社会责任,多年来致力于国人性学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为我们揭开“性”的神秘面纱,让多少蒙昧中的人们开始真实面对“性”这个话题,从羞于谈性,到开诚布公地谈论性需求和性苦闷,实在是一个进步。她竭心尽力地维护与性、与幸福、与正当的权利、与抑制和反抑制相关的观念,并为之争取权利,为之辩护,实属难能可贵。我们不应当把众多垢弊涂抹于她身,毫无疑问,她是一个敢于同世俗一争高下的勇者,是当之无愧的先驱。无味的褒贬是对一个有良知的社会学家的最大的亵渎。就她的这种学术方面的孜孜以求、探索不止的精神,我们应该热忱欢迎并关注。
二:处于国情,我们虽不可能如西方开放地大力提倡“性解放”,但婚姻中关于性方面出现的诸多不和谐问题我们不能小觑,正确地面对并利用合情合理的方式解决它,迫在眉睫。性压抑本身就是对自身的一种摧残--“生命是多么短暂,我想让自由和美丽把它填满!”李博士的这种观点我赞成。
三:李博士的性权利观点,主要讲的是只要符合自愿、私密、成人之间这三个条件,是不可以被制裁、被剥夺的。这个观点我持中立态度。众所周知的原因,婚外情大多符合这三条,这对于和谐美满的婚姻是最大的威胁,有纵容之嫌,每个人在寻求自己的快乐的过程中,都应该以不伤害他人利益为前提,而这种观点无疑是对婚内配偶最大的伤害,故不予支持。
四:李博士关于“多边恋”、“一夜情”、“乱伦”等观点,多是道德问题,和法律存在明显冲突,依她所言,只要不影响他人利益,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可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性问题涉及道德和法律,社会的健康发展很多的公序良俗也是靠法律来保证的,比如时下流行的“一夜情”,不能简单以个人行为来妄加论断,作为每一个社会人,都承担着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如是泛滥成灾,必然成为社会公害。
五:关于“同性婚姻”、“卖淫嫖娼非罪”、“聚众淫乱罪过时”等诸多观点属于争议话题,这里不多赘述。但这些问题的公开化,应该引起社会共同关注。
“性学家可能是最不道貌岸然的、最接近诚实的人类,李银河说,获取诚实办法之一,是彻底的、诚实地问问自己和宽容别人。”--无论如何,让我们为这样一位勇敢的学界泰斗致敬!
篇二:李银河性学心得
今天才读完李银河博士的《性学心得》,在此之前因为专业的原因对李博士已有耳闻但不甚了解。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在性观念上过于超前的社会学家,她的某些观念已经因为触犯了长久以来的道德底线而难以被接受。所以,我承认,作为一个性知识极度匮乏的社会学专业学生,在阅读这本书之初我感到好奇,惊讶,困惑,而最后,有所领悟。
李银河博士在书中阐述了一种观点,即性只要是在在私秘,自愿,成年的条件下,无论其对象(同性或异性),方式(虐恋,肛交或其他)等,都可以被视为个人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不应当从法律角度加以限制,更没有从道德角度进行衡量的的必要。增加对性的控制与限制并不会使某些行为减少,仅仅是使其从地上转到地下而已。
现在看来,西方的性观念似乎比我们开放许多,中国人似乎一直是保守而含蓄的。高中时候讲到外来文化,老师也常常将西方性解放当作文化糟粕来批判,在广大人眼中,所谓性解放就是指烂交,一夜情,是道德的沦丧。这些都是我们认识上的误区,是知识匮乏的表现。
从古代来讲,西方的性观念是相当保守乃至压抑的,这与西方文化的宗教传统有关,受到禁欲思想的巨大影响。而在古代中国,性被视为一种极其自然的东西,是值得被享受并允许从中取乐的,这也许与中国人中庸的态度也有关系。而中国人对所谓西方性解放的普遍理解实际上是有失公正的。我个人认为,性解放其实该称为性革命才更为合适,它并不是简单地对不负责任的性享乐的宣扬,而是与女权运动,人权问题紧密相连的;是把西方从被宗教妖魔化的性观念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人类尤其是女性追求合理幸福的内容之一的巨大变革。
从李银河博士的研究看来,中国正在进行一场悄无声息的性革命。婚前性行为比例提高,发生初次性关系的年龄逐渐减小……和西方不一样,中国的性革命不是在大街上游行,在报纸上论战,而是从卧室里开始的: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尝试不同的性交体位,注重性行为的技巧,提高性生活的质量,性和生育分离开来……
李银河博士的《性学心得》内容丰富,难以一一概括,我最为欣赏的是她试图向人们传达的一个观念,即上文中提到的:性只要是在在私秘,自愿,成年的条件下,无论其对象,方式等,都可以被视为个人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不应当从法律角度加以限制,更没有从道德角度进行批判衡量的的必要。这是一个从人权角度可以被大部分知识分子接受的观念,但是我们内心难免不对其做道德评价。这是很正常的,这也是我们对于性生活的一种选择:我尊重你同性恋的权利,但是我选择异性恋;我尊重你一夜情的选择,但是我只和配偶发生关系;我尊重你虐恋的嗜好,但是我选择传统的方式……在当前条件下,个人,社会都不可能真正做到李银河博士所提倡“尊重权利”而屏弃道德评价的标准,那么在道德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抉择?
我不敢说完全理解的李银河博士的意图,但是我想她所提倡的是科学,而既然我们无法避免道德评价,那么就应当树立一种科学化的性道德。科学化的性道德是与卫道者的传统道德相区别的,它提倡从以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做出理性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幸福的,符合社会伦理及人权的道德价值判断。
简单地说,这种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健康和人权。首先,我们在评价性行为时应当提倡安全健康的性行为,反对危险的性关系。如果我们批判多边恋或卖淫,那是因为它不健康,容易传播疾病,而不是因为传统的道德观念上对性的严格限制。而手淫行为是应当提倡还是应当制止,则要从身心健康的角度通过科学的证明,不能只凭主观看法,觉得其不是正常的性行为。而所谓健康,也包括快感的获得,这就和女性权利密切相关,所以要说到人权。在性生活中,人们有权利选择各自的性生活方式,无论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当然,我们只提倡健康的)。性生活的权利与吃饭穿衣一样,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权利。所以,人们有权利选择性对象,同性恋也应当被允许并受到法律的保护;人们有权利选择一夜情,婚外恋(但是不提倡,因为没有健康保证,有损于家庭和睦);女性有权利在性行为中获取主动,得到快感,而不仅仅是男性性行为的工具。应当说,在评价性关系的时候,健康和人权才是最基本的标准,是最符合人性的,是最应当被关注的。比如说:两个成年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在私人空间内发生自愿的性关系,即使他们素昧平生,即使他们并不相爱,即使他们是同性,即使他们是虐恋,那又怎么样呢?在他们的关系中,人权和健康都有所保障,他们双方没有受到伤害,也没有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为他们的行为是两人之间的,是私秘的。再设想另一种情况,有一对法律上的夫妻,如果其中一方痪有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却坚持与另一方在不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这种性行为就是难以被接受的,因为它不健康不安全,损害了另一方身体健康的权利。所以说,在当今社会中,性早已不是一元的了,它正在往多元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不可能被逆转的趋势。所以,我们的评价标准也不能停留在原始单一的道德层面了。我们提倡多元的性道德,从基本的方面上说就是科学,即健康和人权;从更高的层面上说,我们希望以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为目标。这也是不提倡换偶,婚外情等的原因之一。应当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用最高标准去否定基本标准,后者是一个理想状态,只可能无限趋近而不可能到达,而前者才上一我们应当尽一切努力去实现和提倡的。这样的性道德方可谓科学的性道德,是我们应当遵守并为之努力的,是最有利于个人幸福与社会健康发展的。
性不仅是一个卧室里的私人话题,也是一个社会应当关注的问题,比如说同性恋,卖淫,性犯罪,淫秽制品的问题等等,所以社会也应当有评价其性的道德,并与其法律密切相关。比如说,关于卖淫国际上有几种比较普遍的看法:卖淫合法化,卖淫非法化,卖淫非罪化。目前在我国,卖淫是违法但不犯罪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理。而人民大学的潘绥民教授则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实行卖淫合法化的社会学家之一。这个问题和淫秽制品问题一起在理论上牵扯到一系列女权,法律问题,是我力不所及,难以深究的。但是,从现实利益上说,这两种在传统道德观念上说极其沦丧败坏的现象是有其合理性的。比如,在卖淫合法化的一些国家里,性犯罪的比例有所降低,性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和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等等。而在卖淫非法的一些国家,卖淫现象并没有减少,只是由地上转为地下而已。同样,在淫秽制品合法的一些国家,淫秽制品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在这些国家里,除了刚刚解禁的初期,淫秽制品消费激增,不久以后就又返回到解禁前的水平,并没有造成人们所担心的色情泛滥的状况。又比如说同性恋,它之所以被反对是因为被认为有违一阴一阳,受精怀孕的自然常理。我国法律虽没有明令禁止,但是它依然被认为是违背道德的,是禁忌的。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的社会该树立这样的科学性道德呢?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不能仅凭道德观念行事,所以说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科学化的性道德应该是法制化的性。因此对于一些敏感的性问题,法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显得尤其重要,也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人的性权利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要让卖淫合法化,要让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要让法律允许出版淫秽制品?从目前的中国国情来说要实现这些还相当困难,至少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应当意识到几个问题:卖淫,淫秽制品的问题是不是用法律加以禁止就绝迹了?显然不是的情况下,这些行业本身是不是以逃避法律为前提,同时混乱不堪?如果法律不对其实行禁止而是加以控制管理,是否能使其得以规范?用法律取代行业潜规则能否更大程度上地保护从业者利益,使其摆脱黑社会的控制并控制此类产品服务的流向,将其限制在成年人消费范围之内?答案基本是相当明确的。这也就说明,在对待这些状况时,法律的禁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法律的控制管理则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害。法律只是规定道德的底线,并不能将某些问题的合法化当作道德的沦丧,法律允许做的并不是社会提倡做的,究竟做还是不做,关键还在于受众个人。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执行上,仍然需要社会学家与立法者的进一步沟通交流,需要全社会对这个问题产生更为理智的认识。
而同性恋婚姻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因为它与道德无关,任何人都有自由选择婚姻伴侣的权利。但是由于有违正统观念,这个问题近些年来一直被中国人忽略了。很多人仍然以为同性恋只在《蓝宇》《春光乍泄》的电影里才会有,却没有意识到在我们周围有3%的人生来就是同性恋,这是生理决定的,是自然的产物,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后天在社会影响下形成的。在同性恋的问题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法律对于少数人权利的保障,还有全社会的善良与宽容,更必须有基本知识的普及。我在这里想简述两个问题。第一,同性恋是不是违反了自然或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二,同性恋婚姻是否应当合法化?关于第一个问题,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将人的性别划分为基因性别,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心理性别。通常情况下,一个人身上的这几种性别是统一的,当不统一时就产生了性别的错位。一个人的生理性别是男性,而社会性别是女性,或反之,他(她)可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性恋。同性恋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它不是疾病,并不可怕,它和异性恋一样正常。天生的同性恋难道不是自然的选择么?有一个例子,在太平洋的某些岛国上,同性恋占据社会的大多数。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他们原始落后没有文明,但那不恰好说明他们更接近自然的天性么?有人反对同性恋是因为同性性行为不能生殖,所以对社会来说是不正常的。但是在如今人们采取避孕手段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异性性行为也没有导致生殖,这凭什么就是正常的呢?恩格斯认为,婚姻家庭的产生是经济作用的结果,因为人需要通过此来产生后代,继承财产,婚姻带来生殖,这是经济活动的要求。而在如今,避孕技术,人工受精的发展,婚姻,性行为,生殖逐渐分离开来,生殖不再仅仅依靠于婚姻中的性行为,那么按照恩格斯的理论,同性性行为和同性婚姻就不需要为了经济活动而是仅仅为了爱和乐趣而合理地存在了。关于同性之恋,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普及一种宽容的道德标准,就象少数民族一样,同性恋只是一群在性取向上做出了与大多数人不同选择的少数人而已,大家都爱吃青菜,但偏偏有那么几个人喜欢胡萝卜,这有什么不对么?一个母亲不会希望看到自己同性恋的儿子被歧视被侮辱被火刑处死,我们也不可能回到那样一个蒙昧的时代。所以在这个社会的性道德中应当有所理解,有所宽容。关于第二个问题,李银河博士已经向全国人大提交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提案,为此她给出了几点理由:“一,据现行法律,同性恋不违反中国法律,同性恋者是具有各项权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结婚的要求……与他们作为公民的权利没有冲突……得到承认;而鉴于同性恋属于少数族群许多国家已设立反歧视的保护性法律;三,由于同性恋者的关系没有婚姻形式加以束缚和保障,容易造成一部分同性恋者交友随意,增加性病传播的可能性……建立和保持长期关系……减少性病传播的可能性;四,从历史和跨文化的研究看,凡是人口增长压力较大的国家,对同性恋一般都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而人口稀少的国家则对同性恋比较严厉;五,我国有保护少数组群和弱势群体利益方面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国家形象和社会稳定,免于……同性恋不断示威游行……与中国文化中崇尚和平和谐的精神合拍。”所以说,同性恋婚姻有其合法化的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在对于科学化性道德的理解上,个人观念的更迭要求以保护健康和尊重人权为新道德的基础,社会观念的进步要从社会立法(“避免立法上的道德清高主义”),社会宽容(是合法的,理性的,不等于纵容),社会理性(摆脱陈旧道德观念束缚,反对固执刻板)以及社会性知识的普及(普及青少年性教育,纠正对于某些问题的一元理解)等多个方面入手。无论从那个方面来来说,这都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这也不仅仅是一场性革命,而是一种科学观念的更新,是我们无法抗拒的思想观念的革命与进步。
科学化性道德是一种价值观,在这种价值体系之内我们尊重他人拥有多元性生活的权利,我们的评价标准更为宽容和人性,但是我们虽倡导这种科学的价值观,却并不等同于倡导这种价值体系范围之内所允许的性生活方式。所以那些道德沦丧之类的批判声是没有道理的。我们依然倡导香草型的关系(西方人创造的与虐恋对立的词,指一般的,寻常的性关系)而不是虐恋,倡导不换偶而不是换偶,倡导夫妻关系而不是一夜情,倡导长期关系而不是短期关系,倡导一对一关系而不是一对多关系,倡导双边恋而不是多边恋,倡导性交而不是自慰,倡导现实性交而不是虚拟性爱,倡导两人在家里做而不是多人在聚会上做……但是不倡导不等于反对,我们无权反对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有权利倡导,同时也有义务尊重。
如今的社会变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性革命正是这种变革之一。在变革的浪潮当中,仅仅顺应是不够的,我们会在潮流中变得盲目,以至于迷失。所以,我们的政府需要有所行动,在这场革命中为社会中的众人引路。首先,要加强性方面的立法,保障性工作者,同性恋作为公民的合法权利。其次,要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中普及性教育,增强性知识教育,促进新一代健康成长(这尤其要依靠社会工作者来解决),促进社会的文明开化。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的性观念一直相当文明开放(不一定完全科学),而近几十年来性受到了严重的压抑以至于产生一种社会性的变态。而如今,政治有了更为开放的发展,外来文化涌入,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受到多元观念的影响,旧的性道德已不适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幸福,甚至与人权,自由等观念向违背,所以新的科学化的性道德应当即时得到提倡,否则社会便会进入一种失范状态,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会受到冲击。而变革的同时,女权运动以及反对声音也会在各方面响起,性学更将在生活中更为广泛地影响着我们。
言难尽,意亦无穷,而我在李银河博士的书中得到了最为简单的启示:在这场性革命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一片更为开放的天空中经历风雨,认清方向,只有这样,小的幸福,大的和谐才会长久地存在。
第三篇:性社会学论文:性社会学课后感想
性社会学课后感想
——120802 3112002766 司徒希贤
在学习了性社会学的这门科学之后,我对性的认识更加地清晰了。其实,性本身就是一种很本能的生理反应,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对待性。但是,也许如潘老师说所的一样,由于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些遗留问题,导致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大队伍还是对性的话题相对避讳的。
在我的理解来看,越是像性这样的一些相对隐私的话题的一些知识,就应该越是更加注重人们之间的讨论和知识的交流。正如前面我所说过的那样,性是人类的生理反应之一,也就是说性其实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必须品,换句话说是对人们非常重要。也正因为中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性知识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播相对缓慢,从而导致了很多的一些关于性的悲剧发生。就拿在学生人群中的例子来说,为什么中国的大学以及一些初高中出现这么多的早孕问题,也正是因为关于性的知识在青少年中没有传播开来。如果关于性的知识能够更早地正确地从父母或师长中学习得来,那就能使青少年对性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并且也满足了他们发育时期的好奇心。也免除了,一些处于好奇心的青少年无意识地从互联网中吸取不正确的性知识,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还有一个关于性的问题,我觉得潘老师的讨论也是非常独到的,就是对于个人性的隐私和宣泄的问题。每个人的性隐私都应该得到保护,自己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性隐私,如果像新闻中提到的一些“摩擦体”,其无疑就是自己都不注重自己的性隐私并且骚扰到了其他人,还扰乱了社会的治安,这无疑就是不可能得到保护也无需去保护的。再者没个人的性情绪都应该得到正确的宣泄,正因性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不可或缺,所以正确地宣泄自身的性情绪是非常的重要的。正确地宣泄个人的性情绪不但对身心没有危害,并且还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正确的发展。
所以在我看来,我们不应该再避讳谈论性。正确对待性,使性的知识能够正确、公开地在人们之间推广开来。这不单单可以是人们有更加健康愉悦的性生活,还能使人们的下一代有对性更加正确的认识。因此公开正确地认识性是对人类都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觉得在这个课堂中感悟到的最重要的知识。
第四篇:《李银河说爱情》读后感
热烈的东西尤其短暂,所以小波对李银河的痴情与热烈,难能可贵。这本书是根据FM音频节目整理而得,更口语化。我想,李银河代表的是美好的爱情和独立前卫的婚姻理念。
“社会学研究中衡量人的社会地位有三个标准,一个是钱,一个是权,一个是名。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在这几个领域里不断地奋斗,为名为利,为了权利,一辈子不停的追求,可是你最后会发现,真正能够给你带来快乐的还是爱情,而不是其他东西”。但是,带来痛苦的也是爱情。一直认为,爱情就是被冲昏头脑一时上头的产物。有的人很幸运,可以从一而终,一直享受爱情的甜蜜。可大多数人还是会从中抽离出来,痛苦,自愈。人生很长,生活美好,相信所有的人的出现都有其意义,恩赐或者教训。
因为不同,所以吸引。因为不同,所以分开。所有陷入 情网的人,爱上的都是自己心目中虚构的那个他。李银河老师的爱情观很包容很唯美:如果一桩爱情发生了,那它就是发生了,它在实际生活中不但不应该因为任何原因受责备,而且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肯定是美的。
婚姻应该是爱情顺理成章的结果,没有结婚的爱情能说他就是失败的爱情吗?婚姻应该是两个平等的个体爱的`结合,而不是安身立命的途径。把自己的想法和位置摆正,我想一定会找到幸福的。经营向来不是一件易事。
你读过的书,受到的教育,是为了遇到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或者人的时候,不求认同和支持,但是要保持起码的尊重和包容。每个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也要有及时抽身的勇气。现在有很多人抨击女权,难道男权当道是男女平等?什么女权男权都不可取,只是需要男女平等,或许男女分工不同,模糊了边界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爱情是什么呢?我想是那个自己丢失的另一半,是治愈的力量。
【《李银河说爱情》精选读后感】相关文章:
1.对爱情说再见的优美句子
2.读李银河文章读书笔记精选
3.长恨歌之爱情说
4.长恨歌主题爱情说
5.劝说精选作文
6.李银河经典语录盘点
7.关于劝说作文精选
8.2017年劝说作文「精选」
9.太阳的劝说作文精选
第五篇:李银河名言
李银河名言(2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名言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银河名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银河名言11、们的社会现在全都是按照资本的规律在运行,所谓社会主义不过是二次分配上做得好一点,多一点。
2、没有人还会从单纯增加知识的角度看学习,也没有人能感到学习的快乐。人们感受到的只有竞争的压力,只有苦不堪言,没有轻松愉快,没有兴趣盎然,没有纯粹从了解新事物而来的欣喜。
3、如果一个人此生的目的就是追求那些用各种各样的世俗标准来衡量的成就,譬如名望、金钱、地位,那他就永远不能停歇,永远没有时间享受此生的快乐。
4、希望自己也能保持内心的朴素,爱自己已有的一切,从人生的竞技场上退下来,做一个朴素的享受者和旁观者。
5、要想把收入用税收做二次分配以控制贫富分化,一定要有庞大的税收机构。
6、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拥有快乐的人生。
7、我猜这些人喜欢王小波对智慧的热爱。他在许多场合抨击愚昧,赞美智慧。
8、对某件事有真正的爱好,才能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才能从中得到快乐。
9、人生如果不去追求任何形式的成就是不是就没有动力了呢?这些世俗的所谓成就一方面是肤浅的,另一方面,它也是没有止境的。
10、同性恋成因可能有先天因素。他说同性恋是犯罪,就像说左撇子是犯罪、身为犹太人是犯罪一样。
11、社会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静观其变了。
12、对某件事真正的爱好是做好它的前提,也是得到名望的前提。
13、人都会有自己的小烦恼,小计划,但是如果生命还剩最后几天,事情就会变得很不同。
14、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的看家本事是创造美。对于他创造出来的美,有些人看得出来,有些人看不出来。而那些看出来的人就把它当成了一个接头暗号,以此来辨认审美上的同道。
15、我们只能呼吁社会良知和健全的制度。
16、在一个无趣化倾向四处弥漫、铺天盖地的时代,王小波以他独特的幽默感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郁积起来的烦闷得到了一个痛快淋漓的宣泄。
17、为什么让孩子那么小就去受魔鬼训练?去人生的竞技场?如果跟别人竞争不过,还可能出心理问题,变成一个不快乐的孩子。
18、我常常觉得,王小波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天真烂漫嘴无遮拦的孩子,他就在那个无比庄重却又无比滑稽的场合喊了那么一嗓子,使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继而露出会心的微笑。后来,这批人把这个孩子当成宠儿,并且把他的名字当成了他们互相认出对方的接头暗号。
19、我们应当把尊重同性恋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反对孙海英这样愚昧无知残忍和破坏社会和谐的言论。
20、我们想成为有名的作家、诗人、画家、政治家、歌唱家……为什么?因为我们实在不爱自己所做的事。假如你爱唱歌、画画、写诗,如果你真的爱做这些事,你不会在乎自己是否有名。
21、我希望自己能保持对生命敏感和刺激的感觉,使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件美好的艺术品。
22、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被灌输竞争之心。随后的一生一直在与假想的竞争者比赛。
23、克里希那穆提为我们提供的人生方案就是:并不与他人竞争;并不追求世俗的成就;只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24、在人生的比赛场上,我已经是跑在前面的人了。
25、所谓教育在中国和在西方根本不是一回事:人家是学点知识,咱们是玩命。
李银河名言2李银河简介:
李银河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中文名: 李银河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52年
职业: 学者 社会学家
毕业院校: 美国匹兹堡大学
主要成就: 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 《婚姻法修改论争》;《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
李银河名言:
所谓教育在中国和在西方根本不是一回事:人家是学点知识,咱们是玩命。
没有人还会从单纯增加知识的角度看学习,也没有人能感到学习的快乐。人们感受到的只有竞争的压力,只有苦不堪言,没有轻松愉快,没有兴趣盎然,没有纯粹从了解新事物而来的.欣喜。
们的社会现在全都是按照资本的规律在运行,所谓社会主义不过是二次分配上做得好一点,多一点。
要想把收入用税收做二次分配以控制贫富分化,一定要有庞大的税收机构。
社会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静观其变了。
我们只能呼吁社会良知和健全的制度。
同性恋成因可能有先天因素。他说同性恋是犯罪,就像说左撇子是犯罪、身为犹太人是犯罪一样。
我们应当把尊重同性恋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反对孙海英这样愚昧无知残忍和破坏社会和谐的言论。
人都会有自己的小烦恼,小计划,但是如果生命还剩最后几天,事情就会变得很不同。
我希望自己能保持对生命敏感和刺激的感觉,使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件美好的艺术品。
人生如果不去追求任何形式的成就是不是就没有动力了呢?这些世俗的所谓成就一方面是肤浅的,另一方面,它也是没有止境的。
如果一个人此生的目的就是追求那些用各种各样的世俗标准来衡量的成就,譬如名望、金钱、地位,那他就永远不能停歇,永远没有时间享受此生的快乐。
克里希那穆提为我们提供的人生方案就是:并不与他人竞争;并不追求世俗的成就;只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拥有快乐的人生。
我们想成为有名的作家、诗人、画家、政治家、歌唱家……为什么?因为我们实在不爱自己所做的事。假如你爱唱歌、画画、写诗,如果你真的爱做这些事,你不会在乎自己是否有名。
对某件事真正的爱好是做好它的前提,也是得到名望的前提。
对某件事有真正的爱好,才能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才能从中得到快乐。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被灌输竞争之心。随后的一生一直在与假想的竞争者比赛。
在人生的比赛场上,我已经是跑在前面的人了。
为什么让孩子那么小就去受魔鬼训练?去人生的竞技场?如果跟别人竞争不过,还可能出心理问题,变成一个不快乐的孩子。
希望自己也能保持内心的朴素,爱自己已有的一切,从人生的竞技场上退下来,做一个朴素的享受者和旁观者。
我猜这些人喜欢王小波对智慧的热爱。他在许多场合抨击愚昧,赞美智慧。
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的看家本事是创造美。对于他创造出来的美,有些人看得出来,有些人看不出来。而那些看出来的人就把它当成了一个接头暗号,以此来辨认审美上的同道。
在一个无趣化倾向四处弥漫、铺天盖地的时代,王小波以他独特的幽默感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郁积起来的烦闷得到了一个痛快淋漓的宣泄。
我常常觉得,王小波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天真烂漫嘴无遮拦的孩子,他就在那个无比庄重却又无比滑稽的场合喊了那么一嗓子,使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继而露出会心的微笑。后来,这批人把这个孩子当成宠儿,并且把他的名字当成了他们互相认出对方的接头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