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天津事业单位考试—2014年两会延伸申论热点之养老保险
天津中公教育 http://tj.offcn.com/
2014天津事业单位考试—2014年两会延伸申论热点之养老
保险
事业单位考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牵扯面广,涉及层次深,只有从合理调配资源,充分顾及城乡居民的切身需求,有利于城乡居民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进行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利益。
日前,国务院决定将现行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这一顶层设计,拉开了养老保险全面并轨改革的序幕,为解决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差异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将来建立统一的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6年,国务院提出要有步骤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奖励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同年,部分农村地区进行养老保险制度试点;1997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即新农保。2014年伊始,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从无到有,从“多轨并行”到初次“并轨”,在养老保险改革28年间这一个个扎实而清晰的脚印里,我们可以读出人民老有所养的愿景,可以看到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养老保险制度以往的改革中,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双轨制”是为人詬病的难题之一。早在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试点。时至今日仅个别省甩开膀子干起来。所以,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所言:“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从这个意义上讲,务实就是顶层设计的基础。只有摸清家底,整合资源,打破部门和地方的局部利益,统筹全局,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改革之路才能稳步推进。
改革如何突破?最为重要的就是制度创新,要真正遵循平等与公正原则,有效发挥社会互济功能,有效应对养老保险面临的财务困境,打破城乡界限和职业界限,破除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全覆盖,建立基于国民身份的单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比如广东,在养老保险改革中,率先探索由政府借资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问题;率先解决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的社保问题;率先落实“预防优先、监控危害、保障健康”的工伤预防新理念,这些改革举措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第二篇:2014两会内容延伸申论热点:养老保险专题
2014两会内容延伸申论热点: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牵扯面广,涉及层次深,只有从合理调配资源,充分顾及城乡居民的切身需求,有利于城乡居民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进行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利益。
日前,国务院决定将现行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这一顶层设计,拉开了养老保险全面并轨改革的序幕,为解决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差异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将来建立统一的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6年,国务院提出要有步骤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奖励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同年,部分农村地区进行养老保险制度试点;1997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即新农保。2014年伊始,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从无到有,从“多轨并行”到初次“并轨”,在养老保险改革28年间这一个个扎实而清晰的脚印里,我们可以读出人民老有所养的愿景,可以看到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养老保险制度以往的改革中,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双轨制”是为人詬病的难题之一。早在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试点。时至今日仅个别省甩开膀子干起来。所以,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所言:“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从这个意义上讲,务实就是顶层设计的基础。只有摸清家底,整合资源,打破部门和地方的局部利益,统筹全局,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改革之路才能稳步推进。
改革如何突破?最为重要的就是制度创新,要真正遵循平等与公正原则,有效发挥社会互济功能,有效应对养老保险面临的财务困境,打破城乡界限和职业界限,破除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全覆盖,建立基于国民身份的单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比如广东,在养老保险改革中,率先探索由政府借资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问题;率先解决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的社保问题;率先落实“预防优先、监控危害、保障健康”的工伤预防新理念,这些改革举措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第三篇:2014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天津中公教育 http://tj.offcn.com/
2014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理论背景】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政策背景】
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和预警预报,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认真做好排险防治工作,强化应急抢险处置,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10年8月24日,“2010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论坛的宗旨是,使城市能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更合理地开发,也更有效地防治和减轻灾害。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我国将在最短时间构建一个以气象、水文、环境等综合因素构成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原因】
每年4—9月汛期来临之时,我国部分地区都会出现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今年地质灾害在一些主汛区大范围、长时间、高频率发生,是历年所罕见的。陇海铁路、沪昆铁路因山体滑坡造成交通事故,福建、贵州等地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不胜防,其主要原因:
一是降雨持续时间长、地区集中、强度大。今年夏季的降雨比较集中,广西、湖南、贵州、江西等地区强降雨持续一个多月,过去汛期日降雨量在100毫米左右,而今年日降雨量达到200-300毫米,降雨量、密度都非常大。
二是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在降雨前曾持续了约半年的干旱期,山体出现裂缝,突然进入汛期,裂缝遭到雨水的冲刷很容易形成泥石流。
三是人工开挖削坡、采矿、水库蓄水、大量抽取地下水等人为因素所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不科学的人类工程活动使得西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活动点相应增加,这给地质灾害预防增加了难度。
【对策措施】
第一,充分认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的严峻性。一是我国山区所占面积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那些区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带;二是我国是地震频发国家,地震将许多山脉“抖松”,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三是许多民房、集镇、城市依山而建,在审批、建设时没有进行地质灾害评估,那些地方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高。四是全国已排查出数万处地质灾害隐患未
天津中公教育 http://tj.offcn.com/
治理、未实施异地移民搬迁仍在观测,安全风险比较大。
第二,突出灾害防治重点。我国山区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城市、集镇、学校、医院、道路和重建工地、矿山企业、房前屋后为人口聚集场所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持续强降雨及后期3—5天是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时段。把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从平原迅速拉向人口较多的基层山区,减轻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的折磨,是今后中国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第三,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建立地质灾害隐患定期普查制度,特别是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经常性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制度化、常态化,以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隐患情况,确保不留死角,做到心中有数。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一登记造册,落实防范措施,纳入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汇总分析,建立数据库,为上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应经常性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全面掌握、准确判断事件发生态势,加强监测、预警措施。
第四,切实加强预防避让。基层干部和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昼夜值守,严密关注雨情、灾情的发展变化趋势,遇有较强降雨时,应提前组织泥石流堆积扇体、滑坡变形体、沟口、陡崖及水电工程、道路工程建设施工区及营地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地段受威胁人员果断避让至安全地带,转临灾避险为预防避让,掌握防灾工作主动权。
第五,加大隐患整治投入力度。一是必须树立人命关天的思想,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的各级财政预算资金投入力度;二是整合移民扶贫资金、地质灾害异地避让搬迁补助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加大资金投入;三是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处理按照治理、避让搬迁成本等因素,适宜治理的进行治理,适宜搬迁的实施异地避让搬迁。
第六,落实防治工作责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应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特别是应加强县乡两级责任制的落实,把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和人员。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并会同气象部门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水利、交通、铁道、建设、安全监管、旅游、教育、电力等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组织指导做好相关领域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监测预警和排危除险工作。纪检、行政效能、目标督查等有关部门,应深入基层进行认真督促、检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抓得不力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工作责任、法律责任。
【意义】
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管理,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地质灾害防治可以减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2)地质灾害防治可减轻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天津中公教育 http://tj.offcn.com/
(3)地质灾害防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防治地质灾害的紧迫性,党和国家高层是非常重视的,江泽民同志曾把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视为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重大建设项目建设成效,要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和各项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和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四篇:两会延伸申论热点之"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让我们对中国丰富的食品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却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次两会对于“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也作为了重要的讨论议题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自《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食品安全已取得明显成效。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高,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决心和处理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是,食品安全的负面新闻一再曝出,低标水、问题羊肉、毒生姜,一拨接着一拨,让人不知该相信什么才是真正的安全的。现在不仅是小商小贩的食品不敢买,就连一些有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巨头也被曝出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在人民网进行的调查中,有超过40万的网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本届政府组建了更高规格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意在终结此前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弊端。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正是我们改进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的契机。食品安全不存在零风险,但是要做到零容忍。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的有19个部委,它们各有分工。专家指出,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阶段自然也是管理的高压阶段,重疾需要猛药。2010年2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挂牌成立,这是国家第一次针对食品问题成立专门机构: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措施,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成立,从体制上扭转了食品安全“九龙治水、水患难除”的弊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在强化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上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努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强化监管措施。完善监管机构设置,采取一部门为主,多部门为辅,明确监管职责,积极主动,协调配合,进行信息共享,实现无缝对接,消灭监管盲点。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统一权威的监管机构,充实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
以此同时,推进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大批发市场食品检测费用补助力度。建立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收购、储存、运输、销售、消费全链条可追溯,利用倒逼机制引导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对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关键是防范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
二是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意识,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
三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违法犯罪分子作出明确规定,加大惩罚力度。特别要对“五小”企业进行明确的法律定位,出台指导性意见,给实际监管以引导。
第五篇:事业单位之申论热点
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家公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人望文生义,把国家公园等同于“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认为建立国家公园就是把高价值的资源拿来进行开发建设,开展大众旅游。这种理解偏离了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生态和保育国土生态的实质,容易对社会公众产生误导,会影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健康发展。
如何正确理解国家公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家公园体制?这些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要问题,必须在行动开始前厘清。
国家公园游憩与大众旅游有何区别? 国家公园游憩游客通过到国家公园里按规划的生态旅游线路,去观赏、旅行、探索,可以享受清新、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国家公园并不排斥经济收入,可以通过开展资源的非消耗性利用,实现非损伤性的获取利益,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公众的环境教育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大众观光旅游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旅行社的组织和安排下,借助各类旅游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按照规定的时间、线路和活动的内容,有计划地完成全程旅游活动,其接待人数、经济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标,难免会产生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无节制、超容量开发的现象。
国家公园属于自然生态保护范畴,还是属于经济文化建设范畴? 国家公园内涵丰富,含有国家公园范围内具有保护、科研、教育、文化、游憩等价值的一切要素,包括了有形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及其景观,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形态的遗产资源。自然资源是根本,是“皮”,是文化等资源的载体,其余都是“毛”,所以,保护自然资源是最主要的功能。国家公园主要功能是生态保育,但并不排斥其文化和经济功能,从主导方面而言,国家公园属于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范畴,文化和经济是辅助功能,不能本末倒置。
有了自然保护区还需要国家公园吗? 有人问,如果是为了搞自然保护,何需建立国家公园,沿用自然保护区模式不就可以了么?这是对我国和国际自然生态保护现状的不了解。虽然已经有了自然保护区,但还是需要建立国家公园,有两点理由:一是我国目前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并不完善,需要进行改革。在我国,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水源保护区、国家公益林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区,而自然保护区是主体。这些保护区虽然名目繁多,但都是部门和地方各自发展起来的,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设计,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保护区体系。二是需要理顺保护区管理体制。各种类型保护区经常出现交叉重叠现象,有的被挂上了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景区的牌子,导致管理混乱、权责不分。完整的生态系统被人为割裂,生态破碎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态功能的发挥。
建立国家公园,在地域上要把分散的、片段化的保护区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整合起来,形成大范围的完整保护区,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及其构成的生态结构和生态过程;在管理体制上,明确责权利,理顺管理,克服原来那种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利益交织,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的现象。国家公园具有资源属性,科学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必须由资源管理部门实施专业的科学管理。因此,国家公园应实行“统一协调、专业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
期待中的国家公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不只是发达的西方国家才有一流的国家公园,非洲也建成了世界级的国家公园,作为中国这样一个正在走向富强文明的大国,有着世界级的资源禀赋,如果我们没有世界级的国家公园,我们作为自然保护工作者将感到汗颜。
一提到国家公园,人们脑子里就应该浮现出这样的一幅幅景象:无数野生植物生长在那里,一群群的野生动物自由奔跑,壮美的景观充满自然之美,一切还保存着自然的原始状态,多样文化共存,人们可以按规定的路线观察,在小的范围内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绝不是充满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斥着“到此一游”的大众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