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1例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股骨头坏死1例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股骨头坏死;中医治疗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4.01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多关节的慢性滑膜炎,多合并全身多系统损害的免疫性疾病[1]。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ONFH)是因暂时或永久性供应股骨头的血液不足,致使股骨头变性、坏死、关节面塌陷[2]。笔者有幸跟随蒋连泓教授临床学习,目睹其单纯采用中药治疗l例RA合并ONFH患者,3个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现介绍如下。病例资料
患者,女,55岁,清洁工。因右髋关节间断刺痛1个月余,加重1周就诊。患者于就诊前3年因劳累受寒后出现双手十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胀刺痛,晨僵20 min,活动后有所缓解,伴轻度怕风怕凉,无膝关节肿痛、骶髂关节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未引起重视,未予诊治。1年前患者因双手十指近端指间关节僵硬肿胀,活动受限,刺痛加重,自行服用社区中成药(具体药名及成分不详),疼痛缓解,未进一步治疗。就诊前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夜间右髋关节持续刺痛,持续时间约30 min,伴大腿内后侧放射痛,活动后及左侧卧位可缓解,伴间歇性跛行,于社区医院行X线片提示右侧股骨头软骨部分断裂塌陷,骨小梁大部分消失;左侧股骨头骨质疏松。现为缓解临床症状,前来就诊。查体:手部呈尺侧偏斜畸形,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对称性肿胀,伴色素沉着、扪之发热,腕关节屈约40°,伸约30°,膝关节屈约80°,右髋关节因疼痛无法内外旋,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进一步检查,要求仅服用中药。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检查结果,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RA分类标准[3]及Froberg等[4]1996年提出的6期分期标准,可诊断为RA合并ONFH Ⅲ期。中医辨证治疗
患者自诉右髋关节夜间刺痛,双手十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疼痛,伴有口干、口渴,喜饮温水,纳差,便秘,约4 d 1次,小便可,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细。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5],初期多为“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外台秘要》),闭阻气血经络,虽有正气不足,但以邪气盛为主,日久,呈渐进性、反复性发作,以正虚邪实或正虚邪闭为主,遂致临床证候复杂多变,胶顽错杂[6];ONFH中医称为“骨蚀”,出自《灵枢》[7]:“虚邪之人于身也深,寒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为骨蚀。”两病相合,临床辨证以“本虚表实”为纲,治疗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要。患者长年劳累,调摄不慎,消乏正气,加之七七已过,天癸竭,肝肾亏虚,腠理不固,风寒湿毒乘虚而入,窜扰经络,流注关节,邪伏日久,寒凝血瘀,痰郁化热,寒热错杂,痰瘀交阻,深伏筋骨,病势缠绵。辨证当属痹证急性发作期,邪入骨骱,精血暗耗,痰瘀互结,寒热错杂型。治宜补肾续骨、消痰化瘀、搜剔伏邪,清宣湿毒,以身痛逐瘀汤加减。药用:骨碎补20 g、桑寄生30 g、川续断20 g、熟地黄10 g、生黄芪20 g、防己24 g、皂角刺10 g、白芥子10 g、青风藤20 g、寻骨风15 g、老鹳草15 g、?g莶草15 g、黑附子10 g、麻黄10 g、白芍20 g、丹参20 g、桃仁10 g、红花10 g、没药15 g、全蝎10 g、地龙8 g、川大黄15 g、车前子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骨碎补、桑寄生补肝肾而强筋骨;熟地黄大补真水;川续断疗伤续折;生黄芪配防己,共奏益气固表、祛湿止痛之效;白芥子、皂角刺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又能消肿散结止痛;青风藤、寻骨风、老鹳草、?g莶草为祛风湿专药;附子配麻黄,搜剔入骨之风寒;芍药养血止痛,并能缓和附子峻烈之性;丹参、桃仁、红花、没药和营之滞,即“补中有动、行中有补”;全蝎、地龙性善走窜、搜剔络邪;川大黄下瘀血、破痰实;车前子通利水道,给湿邪以出路。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患者双髋关节刺痛及十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守方继进,1个月后再次体格检查示腕关节屈约50°,伸约30°,膝关节屈约100°,右髋关节可轻度内外旋。据证依法择药治疗3个月,现病情稳定,转入稳定调养期,嘱加强功能锻炼,“交节气”前后,外慎邪气,避免“重感于邪”[8]。讨 论
RA成人发病率约为1%[9],由于疾病本身、糖皮质激素的服用及股骨区骨质疏松,RA合并ONFH的发生率约为5.73%[10]。本例患者在就诊前3年,双手十指近端指间关节就出现肿胀刺痛并伴有晨僵,但由于对RA缺乏了解,2年后症状加重,自服社区中成药,止痛效果明显,间断服用10个月余,出现右髋关节持续刺痛伴间歇性跛行,X线片提示为ONFH,现考虑该成药含有糖皮质
激素[11]。由于患者经济拮据,不能负担检验及检查费用,未完善相关血清学及影像诊断,这启示临床医生,在RA诊疗过程中不应过于依赖实验室检查[12],要认真分析关节病变性质,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13],延缓或避免患者关节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加强RA疾病知识的普及,早明确诊断、早正规治疗[14]。
本案例治疗过程中,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学,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RA合并ONFH的病因、发病及诊断做了全面分析,既体现了现代医学的客观化诊断,又发挥了中医药的整体调节作用,最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参考文献
[1] Emery P,Gottenberg JE,Rubbert-Roth A,et al.Rituximab versus an alternative TNF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who failed to respond to a single previous TNF inhibitor: SWITCH-RA,a global,observational,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study[J].Ann Rheum Dis,2015,74(6):979-984.[2] Roth A,Beckmann J,Smolenski U,et al.S3 guideline.Part 2:Non-Traumatic Avascular Femoral Head Necrosis in Adults-Untreated Course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J].Z Orthop Unfall,2015,153(5):488-497.[3] 晋松,郑红梅,林俊,等.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5,10(1):106-110.[4] Froberg PK,Branstein EM,Buckwalter KA.Osteonerosis,transient osteoporosis,and transient bone marrow edema:current concepts[J].Radial Clin North Am,1996,34(2):273-291.[5] 杜昕楠,刘维.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多发性肌炎1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6):30-32.[6] 许平英,娄玉钤,杨亚飞,等.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概况[J].风湿病关节炎,2015,4(5):72-76.[7] 崔宏勋,郭珈宜,郭马珑,等.名老中医郭艳锦中医整体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41-42.[8] 尹军,张雪梅.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4):2875-2877.[9] 李晓波,闫铭锋,李婷.AIR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陕西汉族类风湿关节炎关联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4,34(11):880.[10] 胡琳玮,刘童,徐胜前,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2):5312-5317.[11] 宋才渊,沈兴潮,吕帅杰,等.右归饮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液骨矿物质盐及骨密度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56(14):1239-1242.[12] 苏松森,陈永旺,陈国阳,等.关节痛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177.[13] 任昌贵.Reiter综合征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30(3):177.[14] 薛太平.影像学诊断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8):105-107.收稿日期:2015-10-29;修回日期:2015-12-11
第二篇: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
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
在此选择字体:大 中 小来源:中医看病网 作者:健康专家 时间:2009-11-28 点击:155中医博大精神,对于肺结核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方法。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有关肺结核的中医治疗。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胸痛、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其主要临床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
中医博大精神,对于肺结核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方法。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有关肺结核的中医治疗。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胸痛、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其主要临床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虽然感染后并非立即发病,但一旦感染,终生有发病危险。
本病属中医学“肺痨”、“痨瘵”、“肺疳”等范畴。先天禀赋不强、正气亏耗为其内因,外受“痨虫”所染,邪乘虚而入,而致发病。本病一般分4型治疗:
1.肺阴亏损型
症见干咳,声音嘶哑,痰中带血丝,胸部隐痛,骨蒸潮热与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午后更著,盗汗,形体消瘦,口干喜冷饮,舌红脉细数。治宜养阴润肺。
方药:沙参12g,麦冬12g,天冬10g,生地18g,百部15g,白及20g,山药30g,云苓15g,川贝12g,菊花10g,阿胶15g(烊化),三七3g(冲服)。
2.阴虚火旺型
症见咳嗽气急,痰粘而少,颧红潮热,盗汗少寐,胸疼咯血,遗精,月经不调,消瘦乏力,舌绛苔剥,脉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方药:龟板10g,阿胶12g(烊化),冬虫夏草12g,胡黄连10g,银柴胡10g,百合30g,生地20g,麦冬12g,桔梗12g,贝母12g,当归12g,青蒿15g,知母12g。
3.气阴耗伤型
症见面色不华,神疲体软,咳语声微,纳呆便溏,痰多清稀,畏风自汗与颧红盗汗并见,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沉细而少力。治宜益肺健脾。
方药:太子参15g,云苓15g,白术15g,山药30g,桔梗12g,百合30g,大枣10g,黄芪20g,莲子15g,当归12g,白及20g,功劳叶12g。
4.阴阳两虚型
症见少气无力,消瘦面黄,声音嘶哑,潮热盗汗,骨蒸痨热,泄溏便急,痰白沫状或血痰,心悸气短,寡言少欲,纳呆,自汗,滑精,闭经,苔黄燥,脉微细或虚大无力。治宜滋阴补阳。
方药:太子参15g,白术15g,山药30g,茯苓20g,黄芪30g,紫河车15g,当归15g,鹿角胶10g,龟板12g,白芍12g,白及30g,功劳叶12g。
以上就是肺结核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大家能有所帮助。
第三篇:如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好
如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好
作者:黄运绥
临床上,对于类风湿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患者该选哪种却很迷茫。类风湿越来越高发,治疗问题成了所有患者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但是据专家解释,目前为止还没有可以彻底治疗类风湿的方法。今天我们就请专家来为我们介绍几种比较有效的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法
一、理疗:局部热疗、热水浴、温泉浴、蒸气疗法及石蜡疗法等均可使疼痛减轻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适。急性渗出性病变可用冷敷来减轻疼痛。红外线、超短波或短波透热疗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环,促使炎症及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并以增强药物对局部的作用。
二、药物治疗:使用抗风湿药物,消炎药,镇痛及退热药物,具有消炎、抗菌、调节免疫、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免疫抑制剂等。
三、手术治疗:保守和药物治疗无法缓解,严重影响功能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第四篇: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类风湿在人的任何年龄段都可能会发病,所以我们要做好防治准备,早发先早治疗,不要延误治疗。类风湿如何治疗?
近百年来,乔氏活络宝在攻克风湿病上呕心沥血,历经近百年临床总结经验,研发出乔氏活络宝,专门针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在治疗类风湿上面,我们建议你选择中药治疗,这是由于类风湿和糖尿病一样,都属于慢性疾病,用西药治疗急不得,需要中药的调理才能够很好的治疗,避免类风湿带来更多的危害。
有了乔氏活络宝,类风湿患者就会彻底告别病魔的困扰。使他们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乔氏中医世家,自民国起行医。已成功救治太多风湿、类风湿患者。经多年临床研究,乔氏活络宝始终坚持以中医外治为主,最大程度的减少常规药物对患者自身健康的严重危害,使之远远胜过西药疗效,大大增强了有效率、治愈率。
乔氏中医一向反对以服用西药激素类药物,牺牲身体免疫力为代价去寻找治疗风湿、类风湿的希望。乔氏中医尊重却不迷信权威,百年来,乔氏历代不惜以身试药,如像斑蟊、马钱子、生半夏等大毒之药,医学价值虽有定论,也必亲自品尝之后才能确信其毒性大小及其配方适用量。
乔氏活络宝,专注风湿痹症外治百余年,致力于对患者“零”伤害治愈类风湿!
第五篇: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和抗炎机制与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SAIDS)不同,故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是这类药物的代表,故又将这类药物称为阿司匹林类药物。
小剂量NSAID有解热、镇痛作用,大剂量才有抗炎作用。国内NSAID的用量一般偏小,如布洛芬,抗炎时的剂量应为0.6g每日3~4次,国外最大剂量为每日3.2g,而国内只用到0.2~0.6g,每日3次。再如萘普生,抗炎时剂量为0.5~0.75g,每日2次,国内为0.25g,每日2次。剂量的不足显然限制了NSAID药效的发挥。
非甾体类抗炎药:个体化选择非甾体类消炎药,能有效地缓解症状,该药长期服用易出现肠道刺激和肾间质病变应引起重视。目前常用药有瑞力芬,扶他林。
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非甾类抗炎药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重非甾类抗炎药的种类、剂量和剂型的个体化;
②尽可能用最低有效量、短疗程;
③一般先选用一种非甾类抗炎药。应用数日至1周无明显疗效时应加到足量。如仍然无效则再换用另一种制剂,避免同时服用2种或2种以上非甾类抗炎药;
④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宜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或其他非甾类抗炎药加质子泵抑制剂;
⑤老年人可选用半衰期短或较小剂量的非甾类抗炎药;
⑥心血管高危人群应谨慎选用非甾类抗炎药,如需使用,可选择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类非甾类抗炎药;
⑦注意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该类药物较非甾类抗炎药发挥作用慢,大约需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这些药物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均有效,每周给药1次。必要时可与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用。常用剂量为7.5~20 mg/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口腔炎、腹泻、脱发、皮疹及肝损害,少数出现骨髓抑制。偶见肺间质病变。服药期间应适当补充叶酸,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