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3 22:5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1-5课)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

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

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

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战争、签订双方 《南京条约》 定。

内容

影响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1842年 鸦片战争、中英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马关条约》 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

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赔《辛丑条约》

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个国家

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

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

1898-1900年

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6-9课)

一、洋务运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欣,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

1、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进步性(积极作用)-

1、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革)兴起: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开始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反败,谭嗣同被杀

意义:既是一声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

简介: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孙中山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其后各省纷纷独立,后称为“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辛亥革命意义: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评价:成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四、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

简介:1915年兴起,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帜“民主和科学”;《新青年》杂志是主要阵地;后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前期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具有无产阶级性质。

进步性-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足-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0-13课)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

简介: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学生为主,6月以后以上海的无产阶级为主。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誓死力争”。意义: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革命阶段划分-1840至五四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五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二、共产党成立 会议名称 时 间 地点

容 上海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1大会确定建党,制定了党的纲领。2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3选举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和总书记。中共二大 1922年 上海

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 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国民党一大

三、北伐战争 1924年 广州

国民革命的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

1、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的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学校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进军(1926-1927)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经过: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叶挺独立团: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人称“铁军”;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首都。中央革命根据地,就是赣南闽西根据地。

五、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六、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二篇:2018年历史历史总复习资料(七年级下册)

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 社会

第1课

隋朝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1)隋朝的统一: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2)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文帝改革:

(1)内容:①政治上,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撤郡,实行州县两级,官员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②经济上,清理户口,整理户籍,实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开皇之治”。

3、隋朝大运河(开凿目的、时间人物、中心、南北四段、连接水系、意义。)

(1)开凿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3)中心:这条大运河以

洛阳 为中心,北至涿郡,南抵余杭,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南北四段和连接水系:这条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五大水系。

(5)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第2课

“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地方官的素质。②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③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④用人方面:重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纳谏)

2、什么叫“贞观之治”?(P8)

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

补充:中国古代出现盛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③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 7

3、文成公主入藏:吐蕃杰出的首领 松赞干布 统一青藏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意义: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第3课

盛唐气象

1、女皇武则天(周)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其措施有: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重视农业生产;破格选用贤才;完善科举制度;重用庶族官吏。作用:使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2、唐玄宗统治的措施:①重用贤人,如姚崇、宋景;②整顿吏治;③重视农业生产;④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减轻百姓负担。

3、什么叫“开元盛世”?

(1)唐玄宗进行改革的措施: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2)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时期,政局稳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社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因此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补充: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④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⑤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⑥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⑦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4、长安的繁荣:宫城为皇帝居住,皇城为中央官员办公区。城内分坊和市,坊是官民居住区,市(东、西)是商业区。长安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东方文化的中心。

第4课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1、唐朝的民族政策:(1)周边的少数民族:吐蕃(藏族)、回纥(维吾尔族)、南诏(彝族和白族)、靺鞨.(2)民族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采取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在各民族地区建立行政管理机构,尊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天可汗)。

2、科举制度的确立:(1)确立:隋文帝时开始 分科 考试,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发展: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人数;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3)考试主要科目:进士科和明经科。

意义:科举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它提高了政府各级官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我国古代社会沿用了1300多年。

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 7

1、新罗:新罗派遣大量的使节和留学生,在所有留学生中,新罗留学生的人数最多,新罗受唐朝的影响较大。

2、日本:鉴真 ①日本派遣大量的使节和留学生、学问僧到中国,把中国的制度、文化艺术等带到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鉴真是唐玄宗时期的高僧,他六次东渡日本,除了传授佛教外,还传播建筑技术、雕塑艺术、医药等知识,为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天竺:唐朝有很多僧人去天竺取经,影响最大的是玄奘,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

4、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力最强、历史最长、贡献最大的王朝之一。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同时又以其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围各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是赵州桥, 隋朝工匠李春主持修建,比欧洲同类桥梁的出现要早1000年,被誉为“天下之雄胜”。

2、雕版印刷术出现于 隋朝,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后期印制的《金刚经》。

3、孙思邈 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后世尊称为“药圣”。

第七课

隋唐的文化艺术

1、唐诗

(1)唐朝是我国的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涌现一大批优秀诗人,影响最大的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李白的诗热情洋溢、豪迈奔放、想象瑰丽,被后世称为“诗仙”;杜甫的诗语言凝练、感情细腻真挚,被后人誉为“诗圣”;白居易的诗质朴,优美流畅。

2、书法艺术

①唐代书法最有成就的是颜真卿和和柳公权。②颜真卿的书法被称为“颜体”,柳公权的书法被称为“柳体”;③颜真卿的书法筋力丰满,气派雍容,柳公权的书法体势劲媚,骨力劲健,被称作“颜筋柳骨”。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

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 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 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①将中央权力一分为三,以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掌管财政,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②地方长官由文臣担任。

军事上:实行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的政策;“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武将拥兵作乱,与中央对抗。

/ 7

3、契丹的建立: 916年,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4、辽太宗统治时期,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5、宋辽议和:澶渊之盟内容。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6、西夏的建立: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自立为帝,以兴庆为都城。

7、宋夏议和:西夏取消帝号,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第9课

南宋和金的对峙

1、金的建立: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以会宁府为都城,完颜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2、靖康之变----1127年,徽钦二宗被金军掳走,北宋灭亡。P45

3、南宋的建立:赵构(宋高宗)、定都临安。

4、南宋抗金斗争:宗泽、岳飞(岳家军),郾城大捷、岳飞为秦桧所害。

5、南宋和金的议和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向金纳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宋时,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表现在:

(1)农业(耕地面积扩大,品种增加,农耕技术发达)

(2)手工业: ①丝织业,杭州、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②制瓷业,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

景德镇成为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③造船业,泉州的造船技术最为精良。

(3)商业的繁荣:

①商业城市:开封、杭州; ②海外贸易;广州、杭州、泉州等地③设有市舶司负责管理海外贸易④最早的纸币——北宋 四川地区 交子(纸币的产生和发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2、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①北方多为统治中心,屡屡发生战乱,造成北民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人口,并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更适合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1、城市的发展:坊市界限的打破,出现夜市,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衣食住行的变化:①服饰由崇尚节俭到趋于奢侈,后来穿胡服的现象也十分普遍。②宋代的饮食十分丰富,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肉食北方以羊肉为主,南方以猪肉为主;茶和酒是当时最重要的饮料。③宋代的房子以瓦房为主,合围成院子,农村则以草房为主,宋代是我国室内家具发生根本变革的时代,高脚的桌椅凳以广泛使用。④宋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有牲畜、轿子、车子、舟船

3、文化的发展和节日:(1)瓦子(既是综合性文艺演出的场所又是商业中心,4 / 7

也叫“瓦市”“瓦肆”)和勾栏(瓦子圈出的地方)出现是中国古代文化普及的表现,(2)宋代的节日较多(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等),今天的节日大多数当时已经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12课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 1、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2、元的建立:忽必烈、以大都为都城;1276年元灭南宋。

3、忽必烈巩固统一的措施

(1)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掌管政事、军事、监察;地方上,今山东、山西、河北等省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其他地方设立了十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2)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3)在西南和西部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用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4)重视农业生产,设立大司农司(5)开凿和疏浚大运河,并开通海运航线。

4、民族关系的新发展:民族融合,新民族——回族

第13课

宋元的科学技术 1、11世纪中期,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文明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宋代出现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和军事;南宋时,阿拉伯人把指南针传到欧洲。

3、唐代已发明火药,并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南宋出现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抢;元朝出现金属制作的火铳和火炮。

4、北宋 沈括 《梦溪笔谈》

5、元代 郭守敬 《授时历》

第14课

宋朝的文化艺术

1、《资治通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写,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2、宋词和元曲

(1)宋朝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是词的兴盛,是当时文学的主要形式,主要的词人有:北宋的刘永、苏轼,两宋之间的李清照,南宋的辛弃疾

(2)元曲以杂剧为主,与宋金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

3、绘画和书法

①宋徽宗的“廋金体”书法自成一家。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③宋代的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号为“北宋四大家”。④赵孟頫则是书法巨匠,其书法被称为“赵体”

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1、1368年春,朱元璋,建立明朝,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

2、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主集权措施:①改革机构和加强军权: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中央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②制定律法,完善司法制度;③完善学校制度,实行科举,八股取士;④兴大狱,杀功臣宿将;⑤抑止豪强,整顿吏治。

/ 7

3、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有利于控制全国政局,抗击蒙古人的南侵,经营东北。

4、明成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削藩;设立内阁;重用宦官,设特务机构。

第16课

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1、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

(1)明成祖五次亲征漠北,有效制止了蒙古势力的南侵,保障了边境安全。

(2)设立奴儿干都司,统辖东北地区。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扫平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海波平”),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是一位民族英雄。

3、郑和下西洋(“三保太监下西洋”)

(1)、从1405年到1433年,(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第17课

清朝的制度与政策

1、清朝入主中原(1)、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迁都北京。(2)、清朝前期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

清初几代皇帝认真吸取明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执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百余年间,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号称“康乾盛世”。

2、清朝前期加强君权措施:顺治设内阁、翰林院;康熙设南书房;雍正设军机处(君主集权达到顶峰);乾隆废议政王大臣会议。

3、从海禁到闭关(1)、政策:厉行海禁;颁布迁海令;四口通商;一口通商(指定广州十三行负责代理对外贸易); 严格限制外商活动。(2)、清朝闭关政策的影响:虽然带有一定的自卫意义,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不能真正阻止外国侵略势力,反而严重损害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从而使中国拉开了同西方的差距。

第18课

清朝对边疆的经营

1、平定噶尔丹叛乱(蒙古)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北部边疆。

2、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①确立中央政府对**、**的册封制度,1652年**五世得到“**喇嘛”的封号,册封成为制度,②雍正年间设驻藏大臣(与**、**共同管理西藏),③乾隆年间创“金瓶掣签”制度(一种选举**、**的方式)。

3、统一新疆

乾隆帝平定天山南北的准噶尔部与大小和卓(回部:天山南路信奉伊斯兰教

/ 7

的维吾尔族)叛乱,统一新疆,由伊犁将军管辖全境。

4、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成为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光辉的一页

第19课

保卫疆土

奠定疆域

1、抗击沙俄入侵——雅克萨之战

(1)、康熙帝时,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入侵。

(2)、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两国的东段边界。

2、台湾回归祖国

(1)、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2)、1683年,施琅率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3、清朝的疆域:清朝前期经过三代皇帝的经营,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强大的国家。幅员广大,西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北到唐努乌梁海,东到大海及台湾诸岛屿,西南到喜马拉雅山,基本上奠定了今日中国的规模。

第20课

明清的科学技术

1、明清的建筑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明代长城和北京紫禁城是明清时期的代表作

(1)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被称为“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2)明清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是设计严谨,宏伟壮丽的建筑群,集中体现了我国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2、明代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译多国文字,在世界医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3、明朝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记载了当时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技术。

4、明末 农学家 徐光启 《农政全书》----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

/ 7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课

1.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⑴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河?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⑵为什么要开通此河?它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 ⑶此河自北向南分别是哪四段?沟通哪些河流? ⑷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余杭各指现在的什么地方?这条河的中心点在哪里?

⑸隋朝创立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第2课

2、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1)造成材料一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描述的情况? 1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1)唐太宗(2)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第3课

3、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什么特点?人们如何称呼他?他有什么代表作?

(2)材料一中的“开元”指的是谁的统治时期?“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出现?

(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

(4)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

第4课

4、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⑴材料二中的“ 选举制度指什么制度?它的完善、兴废是在什么时期?

科举制度,完善在唐朝时期,兴起于隋朝隋炀帝时,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⑵材料一的意思是什么? 天下的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⑶这一制度(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士人用工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⑷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是? 分科考试选拔

⑸隋唐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沿用科举制的原因。

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5课

5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履我国都。”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⑴材料中“文皇”和“朕”是不是指一个人?如果是,他是谁?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⑵从材料中反映了“朕”之前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什么?

⑶说一说“朕”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什么 ?⑷“文皇”统治时,为了密切汉藏之间的关系,曾将谁远嫁吐藩?当时该王国的赞普是谁? ⑸假如你是当今的国家领导人,你将会用什么方式对待和管理少数民族?

第6课

6、“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1)诗中“舍已为人传道艺”指的是谁?他生活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2)他有什么主要事迹? 如何评价他?

(3)他的塑像为什么会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4)请用史实说明“唐风洋溢奈良城”。

第7、8课

7.材料一:“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材料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两个材料分别是谁的诗?他们有什么代表作?他们的诗各有什么特点?

8、材料一:“顔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材料二:“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材料一 “顔公”指的是谁?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他有什么代表作?

(2)材料二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件事使他留下什么美名?

(3)材料二的作者的书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代表作?

(4)后人把“顔公”和材料二的作者合称为什么?

9.材料一:软舞和健舞

材料二:“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1)结合材料一和二,说明这种乐舞出现于什么时期?这一时期乐舞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所描绘的是哪个舞?它是从哪里传来的?当时还有哪些著名舞曲?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历史

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繁盛 与 开放 的 隋唐

1、杨坚建立朝,定都,再次统一南北,结束分裂,杨坚就是。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开凿了全程2000多千米,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以北至,欧洲早年,被誉为“”。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雕版印刷最早出现在 隋朝。唐朝以高度的文明影响着周围各国。

18、隋唐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他被后世尊称为“。

19唐朝三大诗人:生活在唐朝全盛时期的诗人是,是”;身经“安史南抵今()。沟 通 了 五 大 水 系。分 为 四 段:、、、。目的:了南北的;了全国的;意义作用:了南北的交流。

3、唐太宗任用贤才被称为

4、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曾说“水能载舟,即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原因)① ②;③;④;⑤。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

5、唐太宗把,密切了汉藏关系。之后唐蕃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为。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6、得到发展。

7、唐玄宗任用、为相治理国家。

8、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

9、唐朝的都城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东方文化的中心。分为市 区;坊 区。

10、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始创于朝,完善于朝,武则天设立,创立,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天下英雄,尽入吾嗀中矣);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科举制强调以作为选官的标准。

11、唐朝科举考试主要科目:考察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加试文史方面的知识的是科;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是科。科举制的作用:了;了;了。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社会沿用了1300 多年。清代1905年才被废除。

12、少数民族的祖先: 即维吾;就是彝族和白族。

13、唐太宗时期》。唐玄宗时期6次东渡日本;他设计的唐招提寺是日本建筑的的明珠。这些都促进了中外的、、交流。唐朝留学生以为最多,其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外来文化。

14、唐朝实行 的民族政策和对外的国际关系,对外交流空前频繁。

15人为。

16、隋朝时设计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至今已有年历史,比

之乱”,的诗人是,是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其诗被称为。生活在晚唐时期,通俗易懂的诗人是,代表作有、。

20、唐代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有“

21、吴道子被称为“”其作品有;善于画人物的是其作品有、。隋朝的,是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山水画。

22、隋唐时期最大的艺术宝库是甘肃西部的。

23、唐朝时期发明了筒车(水

车)和曲辕犁。瓷器以青瓷、白瓷、最为有名。

24、《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法律。

25、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26、唐代饮茶之风实盛行,写了《》,被奉为。第二单元民族政权并立的辽、宋、夏、金、元与民族融合的高峰——元朝。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建立。

2、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把中央权力一分为三,以掌管财政;②军事上杯酒释兵权后实行与分离的政策。

3、916年,首领,定都上京,他就是

4、辽太宗统治时期,石敬瑭将建立西夏。

5、辽宋议和:宋每年给辽。

6、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以会宁府为都城,阿骨打就是

7、开英勇的东京保卫战,打退了金军。

8、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南宋建立,定都。

9、南宋英勇抗金、精忠报国的名将是,在郾城大败金军。岳飞抗金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正义战争。

10、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以“”罪名杀害了岳飞,与金议和,给岁币,双方以至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经济重心已从。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宋朝时,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12、在宋代,棉花的种植范围从两广、福建扩展至长江流域。

13、南宋时,、是主要的稻米产区,水稻产量占全国首位;唐朝时从越南引进了。

14、宋代的丝织业中是、。号为 品冠天下。

15、瓷都是最大的制瓷中心。哥窑出产有。大的港口造船业发达的有和。

16、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7、描绘北宋都城开封商业繁荣的是的《》。元朝书法家的“赵体”被称为,其绘画作品有。

18、宋代由于”既是演出中心,又是商

业中心,瓦子里的是中心。这些是为了适应 中下阶层市民 需要而产生的。城里居住的旅店叫。富人乘轿。妇女开始缠足的陋习。宋代称春节为,最为重视。

19、1206年,推举。他就是。

20、忽必烈建立青”的悲壮诗篇。

21、忽必烈强化中央集权制度:①在中央设置地方上设立十个简称;③另外,设置管辖吐蕃地区;西藏正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部分。④设立管辖台湾和澎湖;⑤在西南和西部的民族聚居区实行制度。元大都既是政治中心

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了半个世纪。宣扬了国威,促进了中外友好和交流;加强了中外联系。

明朝中期以后,由于 商品经济 空前发展,在苏州、松江等地的 纺织业 中,出现了许多以 生产商品为目的 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表现形式为“机工出资,机工出力”。机工是早期的 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是 雇用与被雇用 的关系,是一种新的 资本主义性质的 生产关系,即出现了萌芽但由于 封建所有制经济 的束缚被扼杀。

7统一女真,建立后在沈阳称帝,改,改国号为。

8、清朝康雍乾三位皇帝在位期间,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号称“”。

9、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清初设内阁和六部,雍正时设立顶峰。康雍乾三朝大兴狱。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危害:了;了;了。

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元世祖为方

10、清清朝实行政策的原因: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和统治者的自满自足;表现:清初实行指定一便,开辟了海运(从刘家港——直沽<今天津>)和河运,修建了元朝大运河,从杭州——大都(今北京)。

2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朝。

23、在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24、北宋年。

25、世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时,阿

拉伯人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把它传入欧洲。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并最早使用石油这一名称。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大百科全书。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

13、康熙帝为了保卫领土完整抗击沙俄入侵的战争是双方于1689年签订了《。

26、时,火药被炼丹家发明并开始用于军事,时,火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

27、司马光,记载了从的历史。用于给统治者提供借鉴。

28、是南宋豪放派的代表。

29、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前期清新自然,后期深沉哀转婉约,是婉约派的代表。

31、北宋四大家指、31、宋徽宗以“”书法自成一家,尤

其见长。

32、元曲四大家指、、、。最著名的是的。第三单元君主集权加强的时代——明清1、1368建立了明朝。明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①在中央,废,废,设部;②在地方,废除,设立司,;③制定《》和《》,完善司法制度;④科举以取士。

5、设立特务机构监视臣民。

2、明成祖朱棣通过 皇权,并将都城从迁到,进行,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并设立。(明朝君主集权高度的强化的表现)

3、明成祖正式设立协助办理政事。4、5、6、我国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 曾次下西洋,从出发,最远到达 红海和规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库页岛是我国的领土。

14、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清廷设置。加强了同祖国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乾隆时期率蒙古族东归祖国。

15、明长城巩固了边疆,西起,全长多6300千米,被世人称为“。

16、大最完整的建筑群)是明清时期的代表性建筑。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

17、明朝 《;

18、《著,《》,被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地理学专著《》。

19、四大名著:明代》是第一部历史剧。明代》;是最充满精

神的神话小说;③描述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是明朝写的《》。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④清代《》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20、明代制瓷中心景德镇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形成徽商晋商;明朝戏剧家作;明朝绘画善于泼墨的是,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是。清中期绘画以郑燮为代表,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纵横笔法,号称“”。代表作有等。国粹在清朝时期形成。

个对外通商口岸;设立管理对外贸易;历史影响:限制了;阻碍了;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在世界上了。11、12、顺治册封置和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新疆。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阅读下面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朕”是谁?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举一例说明“朕”对“夷狄”是怎样“爱之如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汉族和少数民族。

(2)唐太宗。天可汗。

(3)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4)如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霞我国都。

材料二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1)材料一中“文皇”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夷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 中“贵主和亲”指什么事件?“一半胡风似汉家” 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两个材料反映了唐朝时期什么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皇“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夷狄”指北方少数民族,“夷狄千群趋”说明了少数民族首领都来朝拜他,称其为“天可汗”。

(2)贵主指的是松赞干布,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赞干布结婚。“一半胡风似汉家”,说明西藏风俗习惯已趋于跟大唐相同了。

(3)充分证明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收到了良好的的效果,唐藏不再交战,和睦繁荣的景象。

(意思对即可)

下载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概况: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北半球,跨......

    七年级下册英语复习资料

    你想在生日聚会上做什么? I’d like to dance to dicso. Can you do it, too? 我想跳迪斯科。你也会跳吗? Yes, I can. I can also perform ballet. 是的,我会。我还会跳芭蕾舞......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复习资料[5篇材料]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服饰的变化 (1)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注意:在宋代,从穿戴的服饰......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之材料分析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非选择题复习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

    2018年七年级下册历史

    2018年春季学业发展水平阶段性评价监测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卷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

    七年级历史下册工作计划

    七年级历史下册工作计划 龙世雄 2015年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努......

    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 1. 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 答:⑴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⑵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一、知识要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