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复习
(二)1、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
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防此三镜子,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
⑴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唐宗宋祖的姓名。“一代天骄”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答:①李世民、赵匡胤 ②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⑵材料二中提到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写出此河的南北两端的古今名称? 此河的地位和作用?
答:①隋朝南北大运河。②隋炀帝③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
④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⑶材料三中的皇帝在位时除了魏征以外还有哪两位重臣,被称为什么?答:①房玄龄和杜如晦。②房谋杜断。
⑷材料三中的皇帝采用了怎样的统治措施?
答:①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②政治上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⑸材料三中的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答:贞观之治
⑹他在位期间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事例是?答:文成公主入藏。
2、材料一 长安城简图(课本P14)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⑴据上面城市平面图,判断该都市的名称及所属朝代。答:唐朝的都城长安。
⑵假如你是这座城市的居民,正好有一批外地来的小朋友前来参观,你能给他们做一次导游,带领他们游览一遍吗(主要是介绍这座城市的建筑特点及地位)?
答:长安城宏伟富丽,布局整齐(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⑶在游览过程中,特别是经过集市时,你会向小朋友们推荐那些工艺品呢?请你至少举出两件精美物品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好吗?
答:①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②越窑的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的白瓷:类雪、类银。
⑷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东京怎样的经济景象? 答:商业繁荣(经济繁荣)。
⑸材料二的经济景象对市民的娱乐生活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答:①影响: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娱乐生活的发展。举一例②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或有耍杂技、踢球、武术表演等活动的地方。
3、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⑴材料一、二的话是谁说的?请分别说明他是怎样做的。答:①唐太宗 ②重视科举,扩充国学③文成公主入吐蕃。⑵读材料二说出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统治者的重视和恰当的民族政策。
⑶材料三、四分别描绘了谁当政时的怎样局面?
答:①武则天时期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②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⑷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三条唐朝繁盛的原因。答: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③科举制为唐朝选拔了大量人才(或统治者大都重用人才)④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⑤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友好往来。
4、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旧唐书?玄宗下》
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旧唐书?宪宗下》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
答:①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时期)②、开元之治。⑵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
答:①任用贤臣(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③注意节约(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品),④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
⑶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
答:锐意求理;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
⑷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答:体察民情、重用人才、励精图治。
5、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1)写出科举制创立、完善、废除的朝代。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答:① 隋朝,唐朝,清朝 ②明经科和进士科。⑵写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对科举制度的贡献?
答: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⑶科举制的影响? 答: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⑷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有何启示?
答:重用人才是兴邦安国的重要前提,要重视人才;通过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工作人员,提高政府部门的效能,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6、材料一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年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答:⑴三个国家分别是① 天竺 ② 新罗 ③ 日本
⑵史实:①天竺:玄奘西游“取经”。②新罗: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政治制度、科举制、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音乐传入中国。③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日本文字、生活习俗汉化等)。
(2)材料二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政治经济中心南移;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战乱。
7、填表
政权 建立民族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 10世纪初 辽太祖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族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金 女真
12世纪初期 金太祖阿骨打 会宁,后迁到中都 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今杭州)元 蒙古族 1271年 忽必烈 大都(今北京)
8、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材料二 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答:①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②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③国家财富主要来自东南地区。
⑵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最终又在什么时候完成? 答: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②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⑶说明促使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⑤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⑷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生产。②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③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9、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强盛的重要保证。据此回答问题:
⑴唐朝的繁盛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请写出唐朝走向全盛的三个时期。答:①唐太宗时,“贞观之治”;武则天时,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
⑵唐朝时期为提高农业产量改进的生产工具有哪两项?两宋时期为提高粮食产量,引进的优良品种是什么? 答:①曲辕犁、筒车 ②占城稻。⑶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你认为诗人所说的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答: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⑷元世祖重视农业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答: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⑸以史为鉴,综合上述问题及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思考要想取得经济的发展应具备哪些因素?谈谈你的认识。
答: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及自然条件等。
10、在我国历史上统一是主流,即使在分裂的时期也有统一的趋势,各统治者都采取有效的措施巩固国家。
⑴结束东汉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再次统一全国是哪一朝代? 答:隋朝
⑵唐朝时期的前几位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共同的地方在哪里?唐朝统治者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答:①重用人才②开明的民族政策
⑶和两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那几个? 它们与两宋的关系呈现出什么特点?
答:①辽、西夏、金;②与两宋之间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⑷元朝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什么制度? 当时在中央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地方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山东属于? 哪里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答:①行省制度②中书省③行中书省④中书省⑤西藏。
11、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问题: ⑴这是谁的诗? 答:王安石
⑵反映了什么节日, 有什么习俗?
答:春节;习俗有: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喝屠苏酒,守岁,燃放鞭炮, 穿新衣,拜年
⑶宋代时还有什么传统节日? 答: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⑷今 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什么?答:元旦
12、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问题: ⑴这是谁的诗句?它有什么英雄事迹? 答:文天祥,他被元军俘虏后仍然坚贞不屈,拒绝投降 ⑵诗的意思是什么?
答: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要 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要名垂青史.⑶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答: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13、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⑴ 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答:唐太宗 ⑵ ⑵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答: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他认识到 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答: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方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答:镜子指魏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
14、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课本 57 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 13 个密封的船舱“ 问题: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答: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 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答:宋代的造船技术发达 ⑶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答: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 指南针的 应用,造船业发达具备了技术条件;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展具备了物质条件;航 海经验的积累;南宋地处东南沿海, 地理位置优越
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答: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 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阿拉伯和非洲东海 岸;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收入占重要地位.15、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 货物以通有无.“ 问题:
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答:郑和, 他从 1405 年至 1433 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他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⑵他此举得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和意义?
答: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影响和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 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于亚非各国的联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⑶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 答:明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 而清朝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⑷ 材料二种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外来侵略两方面的影响,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和妄自尊大.⑸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
答:后果:对外开放有利 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及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⑥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答:启示: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 化的发展,使国家强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16、.材料:撤销中书省,从此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里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政务繁忙,另设殿阁大学士,已备顾问.问题: 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皇帝是谁? 答:明朝,明太祖(朱元璋)⑵材料中的六部是指那六部? 答:吏,户,礼,兵,刑,工
⑶上述 材料中叙述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答: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黄帝手里.17、材料:(16 世纪前期)番彝拂郎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 问题:(1)文中记载了哪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 答:葡萄牙
(2)这个国家在我国沿海的侵略活动主要有哪些?
答:以欺骗手段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在沿海掠夺,屠杀人民.(3)与郑和下西洋活动相比,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交往,葡萄牙进行殖民掠夺,属于侵略.18、材料一: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矣,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康熙八年,郑经(郑成功之子)要求台湾与版图之外别力乾坤,为康熙帝拒绝.问题:(1)“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结合学过得知识加以说明?
答: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是称夷洲;隋炀帝派人到流求;元朝设澎湖 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2)简述郑成功是如何从荷兰 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
答:1661 年,郑成功率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在台湾人民 的支持下,1662 年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3)材料二种郑经要求的本质意图是什么? 答:本质是想把台湾从祖国 分裂出去.(4)康熙帝拒绝郑经后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答: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5)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对台湾的措施有何意义? 答: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 国的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19、材料一: 两块北京的城墙砖被运往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 安放在该校博物馆的突出位置.旁边的牌子上写道:这两块城墙砖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材料二:西安北京等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人说:“一千年看西安,五百年看北京.” 问题:(1)写出以北京为都城的主要封建王朝及北京当时的名称.答:金:中都;元朝:大都;明朝:北京;清朝:京师
(2)北京的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在建筑史上有何地位? 答:明成祖时,紫禁城(故宫)是我 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3)西安在隋唐时期称什么?当时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答:长安,大明宫含元殿.20、材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问题:(1)材料出自哪一部著作?阐明了什么观点?
答:《天工开物》,阐明了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2)这本书还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这本书总结 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3)这本书有何影响?
答:被译成多种外文, 外国学者称它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1、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问题:(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创作的? 曹雪芹,清朝(2)《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 玉的爱情悲剧, 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的罪恶, 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 趋势.(3)《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2、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答:唐太宗(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答: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他认识到 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答: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方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答:镜子指魏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期末材料分析题(范文模版)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
1.小杰是七年级六班的学生。一天在食堂吃饭时,旁边一个同学不小心把菜汁溅到他的身上。这位同学赶忙道歉。
结局一:小杰不听解释,揪住这位同学的衣领,一拳过去,打得这位同学鼻青脸肿。
结局二:小杰正想发火,听见这位同学的道歉,慢慢地把举起的手放了下来„„
(1)结局一反映了小杰的什么心理特点?这种心理特点有什么危害?(4分)
(2)结局二中小杰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6分)
2、晶晶和小强是同班同学,晶晶喜欢摄影,小强热衷上网。暑假中,晶晶一家去旅游,他一路上拍了不少照片。回家后,晶晶在照片上注明时间、地点,并在照片后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装进相册。她经常把相册拿出来和爸爸妈妈翻看,回忆美好时光。而小强却常常泡在网吧里玩网络游戏,经常到深夜,白天无精打采。为此,他几次受到老师的批评。
(1)请对晶晶、小强的生活情趣加以评判。(6分)
(2)请你就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给小强提几点建议。(8分)
3、镜头一:王娜主动护送盲人过马路。镜头二:某人故意砸毁小区宣传栏。
镜头三:周末,小明和几个同学在公园游玩,有吃有喝,玩得很高兴。然而,他们走后,原本干净的草坪上到处是他们扔下的垃圾。
镜头四:几个中学生为了取乐,在公用电话旁打“119”电话谎报火情。
镜头五:某校组织同学利用星期天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
(1)请将上面几组镜头中人物的行为,按按照真善美和假恶丑进行分类,并说明其判断的标准是什么。(6分)
(2)青少年在生活 应当怎样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现象?(8分)
4、由于忙于打理生意,父母对小亮的关注很少,小亮的日常起居由奶奶照顾。为弥补对孩子所欠的爱,父母从人限制小亮零花钱,以致小亮 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他学港台电影中黑老大的样子,喜欢被前呼后拥,好像自己也成为老大。他学会了抽烟、喝酒并经常旷课,有时还留宿网吧„„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以看着不顺眼为由,将本班一同学暴打一毒顿。
(1)小亮的周围存在着哪些不良诱惑,这些不良诱惑有什么危害?(8分)
(2)材料中小亮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3分)试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小亮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6分)
(3)我们应当从小亮身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6分)
5、诱惑,往往看上去很美,美的背后却常常隐伏着危险.虚幻的网络世界诱惑着无数莘莘学子,进去是一个世界,不进去是另一个世界.青少年因沉迷网络而犯罪的案例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声色世界编织自己的青春,让自己的妙龄湮灭在网络的虚幻空间.落花流水,零落成泥.别让美好的青春,葬送于种种不良诱惑中.坚守心灵,坚守寂寞,坚守纯真,让心灵在浮华中宁静.
阳光中学七年级一班准备召开一次“拒绝不良诱惑,珍惜美好青春,建设和谐校园”的主题班会。
(1)请列举三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诱惑?(3分)你觉得不良诱惑会对青少年造成哪些危害(6分)
(2)在主题班会上,请你就“抵制不良诱惑,珍惜美好青春”向你的同学发出倡议。(6分)
6、16岁的魏明一直是三好学生,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朋友后,逐渐发生了变化。上课经常迟到,作业经常不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他还经常躲在厕所里 吸烟,家里给的零花钱越来越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于是开始小偷小摸。后来发展到把 同学的自行车偷偷骑出去卖掉,为此,曾被公安机关拘留。出来后仍不思悔改,又多 次入户盗窃,最终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1)魏明的行为中哪些是违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2)魏明的行为变化说明了什么?
(3)魏明的行为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7、初中生丁某,学习成绩一般,但他非常喜欢计算机。考虑到他将来也考不上大学,母亲就帮他联系了一所计算机职业学校,但到了高二,文化课还是跟不上,于是就回家自己学习计算机。妈妈安排他从最感兴趣的游戏入手,而进口游戏是英文版的,必须先学英文„„就这样他拿下了英语的大专文凭。母亲又诱导他:人不能一辈子玩戏。于是为扩展计算机功能、设计程序等,他又开始学习高等数学。总之,他一步一步攀登知识的高峰,最后完成了全亚洲的最年轻的程序设计员。
(1)看了这个事例,你有什么体会?(4分)
(2)请你谈谈高雅情趣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意义。(6分)
(3)你将怎样培养自己的高雅情趣?(8分)
8、有一天,哥哥把弟弟送进了戒毒所,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为什么哥哥不吸毒,弟弟染上毒瘾呢?原来,这哥俩各有自己喜欢的朋友,哥哥的朋友是一群科技爱好者,常在一起搞小发明小制作;而弟弟则经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在一起吸烟喝酒,有个朋友拿了一些白粉让大家吸,弟弟没有拒绝,就这样漫漫陷入吸毒的泥潭。
(1)吸毒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有哪些?(9分)
(2)请你告诉他们哥俩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9分)
(3)请分别为拒绝“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设计一条宣传标语。(4分)
9、2013年5月16日,经过上海警方连续48小时的侦查,一个以地震为名号召“爱心捐助”实施手机短信诈骗的犯罪团伙被一举摧毁,胡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在贵州落网。
(1)胡某等人的行为是什么行为?(2分)
(2)这种行为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
(3)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6分)
10、2013年3月29日,是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等。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
(1)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6分)
(2)想一想:在你的身边都存在哪些安全隐患?(4分)
(3)面对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你认为国家、学校、社会、青少年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范?(8分)
11、小强、小民、小亮同为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是很要好的伙伴。有一天放学后他们一起做值日,当把卫生打扫完后,小民随手往教室里扔扫帚,谁知扔偏了,打碎了门上的玻璃。小强对小民说:“算了,反正没有人看见,我们不说谁也不知道是我们干的,老师明天追究起来我们不承认就没事了。”而小亮却说:“玻璃是我们打碎的,我们不能隐瞒,明天一早我们找班主任主动承认错误,并把打碎的玻璃补镶上。”请分别评析小强和小亮的行为。(8分)
12、材料一:2013年3月25日,以“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为主题的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在北京启动。各地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材料二: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记12分、不按规定避让校车记6分”。
(1)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未成年人哪方面的保护?(2分)
(2)自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国家设立这一制度有何意义?(6分)
(3)小旭看了上面两则材料后认为“有了全社会的共同保护,我们未成年人就一定能健康成长。”这一看法正确吗?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6分)
13、材料一根据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情节是否
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得按照“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材料二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高晓松因醉酒驾驶,造成四车追尾、三人受伤的交通事故。
(1)醉酒驾车属于()行为,它和一般违法行为有何区别?(6分)
(2)高晓松因醉驾被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答两条即可,若超过,以前两条为准)(4分)
(3)请你设计两条禁止酒驾的公益广告。(4分)
14、2012年5月29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员工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请回答:
(1)吴斌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
(2)我们青少年如何向吴斌学习,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8分)
15、材料
一、伴随着呼啸的警笛和长鸣的警钟,高墙内铁窗里声声绝望的呼喊,当年那部名为《少年犯》的电影曾经让多少家长垂泪辗转,悲痛欲绝。如今20年过去,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青少年犯罪率在连年攀升;时至今日,一些国际专家甚至把世界范围内的未成年人犯罪,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勿庸置疑,青少年犯罪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启示?
习题参考答案
1、答:(1)反映小杰青春期心理冲动。(2分)若解决不好,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不利影响,也会给他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2分)
(2)①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的规范、法律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3分)②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控制。(3分)
2、答:(1)晶晶追求的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高雅情趣;(3分)小强追求的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的庸俗情趣。(3分)
(2)答: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2分)②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兴趣。(2分)③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2分)④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2分)
3、答:(1)镜头一、五属于真善美行为(2分),镜头二、三、四属于假恶丑行为(2分)判断标准:看其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标准。(2分)
(2)答:①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判断力,明辨是非善恶。②明确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承担的不同社会责任。③如果自己的行为有可能对他人、对社会带来损害,并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就要控制自己,坚决不做。④如果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失,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4、(1)答:抽烟、喝酒、网吧等(2分)①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分)②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2分)③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2分)
(2)答:属于不良行为。(3分)
个人:小亮法制观念淡薄,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2分)
家庭:父母打理生意,疏于监护。没有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小亮,教育责任缺失。(2分)
社会:监管不力,使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场所非法对未成年人开放。(2分)
(3)答: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②青少年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使自己健康成长。③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④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我控制力。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⑥明确是非善恶的标准,提高辨别能力。
5、(1)答:举例:①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②赌博③吸毒
危害:①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②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
③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2)答: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不良诱惑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有的甚至因此走上了犯罪道路,因此,面对不良诱惑,我们不能“心动”,不能“行动”,不能“犹豫”,要理智,我们不能成为诱惑的俘虏,而要成为战胜不良诱惑的将军。因此,我倡议:
①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②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③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④掌握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
6、(1)答:违纪行为:上课经常迟到,作业经常不交,躲在厕所里吸烟;
一般违法行为:小偷小摸;把同学的自行车偷偷骑出去卖掉;犯罪:入户盗窃。
(2)答:①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不良行为的人很容易发展为一般违法,进而发展为犯罪。
②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3)答: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②青少年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使自己健康成长。
③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④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我控制力。
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⑥明确是非善恶的标准,提高辨别能力。
7、(1)答:应培养高雅情趣,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2)答:①.高雅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②.高雅情趣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③.高雅情趣有助于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3)答: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②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兴趣。③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④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8、(1)答:①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②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
③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2)答:①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②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③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④掌握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
(3)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②热爱科学,反对迷信;③杜绝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9、(3)答: ①首先要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即心中要有“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既包括法律标准也包括道德标准。(2分)
②还要不断提高辨别能力。要勤于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在是非菩恶面前坚持正确的标准,做出正确的选择。(2分)
③还要增强自控能力。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2分)
10、(2)①校园周围存在黑网吧、电子游戏厅;②小卖部销售“三无”产品;③存在“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现象。
(3)答:国家:加强安全立法和执法,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犯罪行为。学校:加强安全教育,排除安全隐患;
社会:确保学校实施安全,创造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1、答:(1)小强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是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逃避责任的表现,不利于净化人的心灵、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受到谴责的错误行为。(4分)
(2)小亮的行为是正确的,这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积极承担责任的表现,有利于净化人的心灵、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受到赞扬、认可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4分)
12、(2)答: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
②有利于提高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意识;
③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
(3)答:不正确。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但更离不开自我保护。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依法保护自我的合法权益。
13、(1)答:犯罪或严重违法。
一般违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3)答:①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②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③珍爱生命,拒绝酒驾;④醉在酒中,毁在杯中。
14、(1)答: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答:①加强道德和文化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②要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③如果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对社会带来损害,就要控制自己,坚决不去做。④如果是自己错误行为给他人或社会造成损失,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不推卸、逃避责任。
15、答:材料一可以看出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等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容易受到侵害,需要特殊保护。
材料二可以看出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我们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我们应该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的侵蚀,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
第三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材料分析题
期末测试卷
材料分析
27.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年轻时在比利时留学。同屋的另一个国家的留学生轻蔑地对童第周说:“你们中国人太笨了,不会管理经济,所以中国的经济太落后!童第周听了很生气,对他说:“你说中国人笨,有什么证据,我不许你诬蔑我的同胞,我的祖国。”接着,他一定一顿地说:“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怎么样?你敢吗?”此后,童第周更加发奋读书。他发表的论文,水平越来越高,在欧洲生物学界引起了轰动,被推荐给学术委员会。授学位时,在场的教授、专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①你认为童第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在当今社会,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我们应怎样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
17.小军的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敢举手发言,怕答错,也不敢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交流,面对他们有种压力感。
小丽个子较小,而且又胖,于是她就自己讨厌自己。请你帮助上述同学克服自卑心理。
20.有一个老师,注意到一个特别的学生,久而久之,竟深受感动,写成了下面这篇文章:《让孩子自己走》
我发现全班45名学生,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接,他每天放学总是一个人独自离队回家。看着他小小的身影在人流中穿梭,我都要多注视一会儿。后来我了解到他父母都是下岗工人,为了生活,他们要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做贩卖蔬菜的生意,没有时间来接他,就教他要遵守交通规则,走路靠右走,遇红灯要等车辆过完了再走,每天按时回家,不能在路上贪玩。而孩子也很听父母的话,总是小心地走路,安全地按时回家。每逢雨雪天气,别的孩子都有人接,或背着走,或乘公交车,或“打的”,只有这个没人接的孩子依然是自己撑一把小雨伞走回去的。
有一次,我们班里举行野营活动,许多孩子带的是家长准备好的成品半成品食物,有的则是从超市里购买的现成食品,惟独那个下岗夫妇家的孩子带的是蔬菜和大米,自己动手做饭,而那个孩子做出来的饭令许多孩子包括我都啧啧称赞。
看着孩子做饭时麻利的动作,我看到了生活教会了一个孩子丰富的知识。不仅仅是做饭,还有自立、坚强、刚毅,都让这孩子学到了,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一代孩子所共同缺少的„„ 如果爱孩子,就让孩子自己走,给他指出一条正确的路,告诉他要遵守规则,懂得哪些需要避让,哪里需要暂停,然后
让他朝自己想去的方向走。做父母的只要用满含关怀的目光注视着就行了。阅读上述材料后回答:
(l)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部分孩子的依赖?请写出来?
(2)这个孩子是怎样学会自立、坚强、刚毅的?
(3)今天你将打算怎样“走”?
14.数学成绩下降了,小勇成绩很不理想,他很难过。同桌萌萌说:“考不好太不幸了,只有不走运的人才会失败。”而小勇的好友小军则劝他:“考不好有什么,又不值几个钱,只要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你就会好过多了。”如果你是小勇,你会听谁的,为什么?
15.美国科学家吉耶曼和沙利,为了研究下丘脑激素,经历了21 年的磨难,在解剖了数万只羊脑后获得了成功。德国人欧希文制成治疗昏睡病的砷凡纳明失败了605 次,因此以“606 " 命名。阅读材料后回答:
上述两则事例说明了什么?这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
16.2004年12月3日凌晨零时,渔阳出租汽车公司的牛师傅在其夏利车后座上发现一装有10万元巨款的手提包。牛师傅一惊,猜想很可能是22时在幸福大街旁一家儿童医院下车的一对抱小孩看病的夫妇丢下的。于是牛师傅赶紧从苏州桥往幸福大街赶去。到乘客下车的地方转了半宿,却毫无收获。在得知公司没有接到寻找巨款的电话后,牛师傅把巨款交到出租汽车治安管理处。该日下午失主将失物领走。
根据上述材料,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对这一案例中主人公牛师傅的行为作一评价。
17.诈骗犯黄某,小时候就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经多次批评教育仍不改正,后来发展到冒充国家干部行骗,先后被公安机关收容六次,劳动教养三年。1990年,他利用
从劳改农场保外就医之机,继续行骗作案达79次,骗得公私财物价值4万多元。黄某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触犯了刑法,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阅读材料后回答:
(1)材料中,黄某的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2.某校初三学生小李因父母常在家以“斗地主”、“打麻将”等形式赌博而受到影响,无法安心学习,迷上了玩电子游戏机,多次因缺钱而盗窃同学的钱物,后来发展到盗窃邻居家的钱物。公安机关因其屡教不改,依法将小李送去劳动教养。
阅读材料后回答:
(l)造成小李违法行为的主要原因哪些?
(2)结合上述案例说明,怎样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15.2009年2月23日《中国教育报》报道:本周有一件热点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家中橘子滞销,几千块钱的学费成了家人最头疼的事,浙江传媒学院大二学生巫小宾,新学期带了1万斤橘子到杭州,打算将橘子的销售所得用来缴纳学费。在杭州媒体的帮助下,杭州市民掀起买巫小宾“学费橘”的热潮,帮助他度过难关。
高峰说巫小宾所作所为体现了大学生自强自立;金融则说:“自立是不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1)你不赞成谁的观点?并简述你的理由。(2)你打算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
16.2009年3月28日《南国早报》报道:年仅22岁的博白青年李章才,退伍后应聘于广东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的派出所,担任治安员。2009年3月23日凌晨,李章才协助民警搜捕一名酒后杀人的犯罪嫌疑人。在一条小巷的黑暗处,李章才发现了嫌疑人。搏斗中,残的嫌疑人向李章才举起了砍刀……在颈部、胸部及腹部连中三刀后,李章才的双臂仍死死缠住对方,在地上留下了20多米长的血迹,为民警制服犯罪嫌疑人赢得了宝贵时间。而李章才因心脏被刺中两刀,鲜血喷涌,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1)对这位青年的英勇行为进行评析
(2)作为中学生的你如果当时在场,会采取哪些方式与歹徒作斗争?
17.2009年2月27日人民网报道:付华,青县走出的阳光女孩。虽然历经磨难,但她自强自立、昂扬向上的精神打动了无数人,并荣获2008“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河北省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她曾是一名弃婴,从小被青县清州镇一对年过五旬的老夫妇收养。6岁那年,养父患病去世,她和养母相依为命。15岁时,养母又因劳累过度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从此,她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了残破的家。但她又是幸运的,在众多好心人的资助下,付华学业一直没有间断。2007年,她考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计算机系。去年夏天,把母亲从青县接到秦皇岛昌黎校区,开始带着74岁的养母上大学。付华同学的苦难和艰辛,磨练了她坚强自立的意志,成为好学善良的人;付华的精神,值得现代青年和大学生学习。(1)付华成功靠的是什么?为什么?(2)我们如何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
18.2009年3月26日兵团新闻网报道:张元忠出生不到两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双腿不能行走。1987年拄着双拐艰难的上完初中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张元忠暗下决心,一定要学门手艺,自食其力。他跟一个修鞋师傅当起了学徒,虽然身体不便,但他不怕苦,肯钻研,爱动脑子,很快便掌握了修鞋的手艺。经过十七年的辛勤劳动,张元忠积攒了一些积蓄。2006年他花9万元人民币在团部商业一条街购买了一套40多平米的门面房,又投资1万多元购买了一套皮鞋美容和配钥匙的设备,率先在团场开了一家修鞋店。从此,他告别了风吹雨淋的露天修鞋摊,有了属于自己的修鞋店,张元忠的修鞋店不仅修鞋,而且还开展了皮鞋美容、皮鞋保养、配钥匙、换拉链等相关服务,项目的增加、环境的改善,深受该团职工群众的欢迎。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张元忠的事迹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分析生活中的强者是如何面对困难的?(3)结合张元忠的事迹谈一谈你怎样做一个生活的强者(4)读了张元忠的事迹后,你有何感悟和启发?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总结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
此段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他写了一部什么著作?这部著作是什么体裁?记述了哪段史事?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请回答:
① 这是哪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言论?他生活在什么时期,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什么学说?他反对什么?
② 在教育学生方面,他有哪几种方法至今还大力提倡?
3、“公元前6世纪,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生产丝绸的国家。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轰动罗马。外国人因丝绸想了解中国。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往。” 请回答:
① 这条古商道是谁打通的?
② 请说一说这条商路的大致路线。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作者生活在哪个时期?
(3)请写出与他相关的两次著名战役的名称。
(4)作者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5、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 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 《宋书》 ① 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你说一说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③ 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周)武不循古而王,夏、殷(商)不易礼而亡。仅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请回答:
(1)文中的“卫鞅”指的是谁?文中的“孝公”是哪国国君?在哪一年任用“卫鞅”变法?
(2)材料中反映了卫鞅什么主张?你想他应该属于哪家学派?代表着哪个阶级的利益?
(3)“卫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4)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
7、“岷山乡梓、柏、大竹,颓随水流,生致材木,劝省用侥。又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侵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
(1)引文所说的是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建于何地?
(2)该工程是何时由何人主持修建的? 作用如何?
(3)有人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其中“伯禹“是谁?为什么把他与
李太守相提并论?
8、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灭六国),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乃召丞相壮(隗状)。绾(王绾),法度量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亡。(规定由官府负责监制标准的度量衡,以实现度量衡的统一)------秦朝刀刻诏书版文(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指谁?是在什么时间灭掉哪六个诸侯国?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丞相官职外,秦中央还有哪些官职?
(3)材料二中第二句反映的是秦始皇的哪项措施?有何意义?
(4)你知道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上还有什么作为吗?请结合史实说说
9、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① 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②“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③“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这场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④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10、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这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的“魏主”和材料二中的皇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一中魏主的这个诏令提出了什么方面的改革?他是怎样以身作则的?
(3)材料二提出了什么方面的改革?
(3)类似的改革还有哪些方面?
(4)这此改革措施有什么作用?
11.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交战双方是谁?时间是哪一年?
(2)这场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12、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边境,他们走在路上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请回答:
(1)材料涉及哪一事件?此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2)这次起义中建立了什么政权?
(3)两位领导者是谁?
(4)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13、材料题: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1)材料中的“武帝”是什么朝代的人?其时该国国力怎样?
(2)材料反映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这一政策的施行对当时的教育发展有何影响?
(4)“武帝”实行这一政策和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否相同?是为了什么目的?
(5)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效果?
13、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发生时的皇帝是谁?他派谁去完成这一历史事件?主
要目的是什么?
(3)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请说一下这条路的大体的路线
(5)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
标志着什么?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之材料分析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非选择题复习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商鞅变法。时间:战国时期(或“公元前356年”,或“秦孝公在位时”)。目的:富国强兵。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限20个字以内)答: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
(3)根据材料一中加点的字,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
答:奖罚分明(奖勤罚懒,奖功罚罪)。
(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说明变法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答出三点即可)2.阅读下列两幅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两幅示意图确定适当的名称。答:图一:秦统一文字(示意图)。图二: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2)图一说明秦朝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是什么?秦朝时日常文书往来通用的字体又是什么?答:标准文字:小篆。通用字体:隶书。
(3)图二是谁采取的措施?据图说出这一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秦始皇。具体内容:废除六国的刀币、布币、铜贝等,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历史影响:圆形方孔钱在我国通用了整整两千多年(秦以后,历朝都仿照秦钱样式铸行)。
(4)图
一、图二所反映的两项措施有什么相同点?(提示:可从目的、基础、作用、影响等方面回答)答: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都以原来秦国使用的制度为基础;都促进了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后建立了一套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中央集权制度。请回答:
(1)秦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理论?韩非子(2)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体制)示意图。(见历史书)...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作什么?“族诛”、“连坐”。(3)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答: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4)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答: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子为治第(指建造住宅),令骠骑(将军)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材料二 “今„„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都要加以禁止),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谁的名言?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答:霍去病。精神:志向高远的爱国主义精神。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答:思想主张:“独尊儒术”。目的:稳固大一统局面。
(3)材料中的“天子”和“上”都是指西汉的哪一位皇帝?概括指出他对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答:皇帝:汉武帝(刘彻)。
贡献:使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答出其意即可,若只罗列史实酌情扣分)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答:皇帝:汉武帝。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打破匈奴在葱岭以东的控制局面。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答:道路:丝绸之路。
大致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罗马)。(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
答:结论和认识: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汉朝)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两汉之际(汉朝时)传入中国;丝织品(丝绸)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7.史学家翦伯赞盛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汉书》中有“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记载。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张骞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答:主要活动:出使西域。历史作用: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据下图,指出当时的中国丝绸是怎样运往罗马的?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为什么有 “丝绸之路” 的美称?答: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原因: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3)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其标志是什么?
(2)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原因: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3)西域都护的设置。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三国志》记载,毛玠劝说曹操“宜奉(利用)天子以令不臣(号令不听话的诸侯)”,并“修(发展)耕植蓄(积蓄)军资”。这样,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
材料二 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战后,又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和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
材料三 观察所给的“三国鼎立形势图”
(1)材料一中,曹操是如何采纳并实践毛玠建议的?他接受毛玠的建议对
统一北方有何作用?
答:曹操把汉献帝迁到许,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实行屯田。作用:使曹操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中,“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这次战役发生在哪一年?
(3)仔细观察材料三所给的“三国鼎立形势图”,指出图中有哪些知识性错误? 答:“曹操称帝”应为“曹丕称帝”;“长安”应为“洛阳”;“221年”应为“220年”;“诸葛亮称王”应为“刘备称帝”;“220年”应为“221年”;“孙权称帝”应为“孙权称王”(或“222年”应为“229年”);“赤壁”应为“建业”。(3)综合三则材料,指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这一壮心有无实现,为什么?
答:他的“壮心”是统一全国。没能实现,因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退回北
方,不敢再轻易南下。他死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材料三 “今曹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材料一、二所赞颂的人是谁?最能高度概括其功劳的是哪一句? 答:诸葛亮。“功盖三分国”。
(2)材料一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答:“取西蜀”是指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进占四川;“东和北拒”是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赤壁之战,火烧曹军。
(3)材料三是他给谁提的什么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请用史实说明。
答:刘备。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正确,因为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1)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答: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
原因: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当时江南地区人少地广,长期劳动力短缺;生产技术和经验也落后于北方。
(2)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
变化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答出三点即可)(3)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答;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1.民族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大显著特征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请回答:
(1)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凝结下来的成果非常突出。请举出其中最为生动的三个事例。
(2)“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3)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大显著特征是什么?答:政权的分立。
(4)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学习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答出三点即可)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答;分别是孔子、韩非子。各属于儒家、法家。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至少列出三条“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著名言论。答;历史地位: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著名言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答出四条即可)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答;不同:孔子主张以“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韩非子强调“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识: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答出其意即可)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 “民贵君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上述材料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两位思想家的言论?他们都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答:分别是是孔子、孟子的言论。儒家学派。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作者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答:贡献: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收徒讲学,总结出许多好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他还从事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传播。(答出其意即可)
(3)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请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