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指导中的“积累”与“激励”
小学作文指导中的“积累”与“激励”
[内容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 “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用运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言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文“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解决学生作文的材料来源必须通过观察积累生活;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通过阅读积累语言;要克服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靠教师的多方“激励”。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以“积累”、“激励”为主线进行作文指导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积累”与“激励”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作文指导 作文难 积累 激励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是相当一部份小学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执教者为作文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家长对此更是束手无策,于是只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结果《作文精选》《习作指导》《作文大全》《获奖作文》《描写词典》之类的书汗牛充栋,塞满了学生的书包。学生作文抄袭成风,程式化、成人化、泛政治化倾向严重。教与学之间产
生了一种严重的不信任感,挫伤了学生学习母语的积极性,这也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教育机制的全面转轨,我们开始从应试教育的泥潭里跋涉出来。要培养学生用运母语进行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作文教学在其中的地位尤显重要。近年来,笔者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对学生作文指导以“积累”与“激励”为主线,学生能做到“有情可抒,有感能发,有话能写”。现就关于小学生作文指导过程中的“积累”与“激励”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作文指导的主线之一——积累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所以我们在学生作文指导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的生活积累。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1.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工厂,访问农家;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新电器,妈妈又添了什么新衣服,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日记是把每天观察到事、人、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事要重点记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要重点记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景要重点记下景物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特点;物要重
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每则观察日记都要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的记下自已的感受。象我的学生写的《我找到了秋天》、《我家门前的梧桐树》、《荷塘春雨》、《茼蒿花》、《游韶山记》、《我爱家乡的金银花》、《妈妈的新毛衣》《我们的网络教室》《从小作坊到集团公司》等公开发表或获奖的习作都是学生认真观察之后写出来的,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指导阅读——积累语言。“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所以新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要求中规定:“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告诉大家不能一味只读《作文指导》、《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旬好段学写读后感。指导单项训练——积累技巧。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但是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生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谓积累技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的训练,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科幻式作文,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二、作文指导的主线之二——激励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写作文艰苦,作文是靠苦练出来的,不是读作文书或者老师指导出来的。要把积累的知识、信息变成自己的表达能力就必须多写,因此,它没有任何的秘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指导中我要求学生除每周写观察日记或读书笔记外,还要写一篇课外小作文,但是学习写作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学生进行一段时问的艰苦练习之后,如果看不到什么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就会逐渐丧失信心,变得把每周的小作文练习当成一种沉重的包袱。为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他们,让学生感受成功。正面评价.培养兴趣。新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偿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小学毕业生的要求是: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这就是小学生作文要达到的国家标准。我们不能人为的拔高小学作文的要求,为学生作文取得成功人为设置障碍,在平时的作文中,只要学生习作达到了学段的要求,我就给高分,甚至给满分。尽量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还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基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在给学生评
分时对学生作文水平进行具体分析,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前后对比,进步了我给予表扬、鼓励,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社会,而明天的社会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使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且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而作文是学生将自己所发现和认识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外化到书面的一种综合体现,具有独创性。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的不同个性有充分的认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搞一刀切,让每个个体的写作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对于一部分处于“饥饿”状态,学有余力的同学要适当提高要求。对少数力不从心、作文能力较差的同学要降低难度,积极评价,多鼓励,少批评。尊重学生的劳动。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必须把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单一的教师批改模式,变为教师与学生面评面改,选取某个学生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当面互相讨论、修改,在修改中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为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喝采,对于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互相讨论、耐心启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者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全班评讲。或者举行佳作赏评会,每个学生自选一个时期以来最优秀的代表作文,朗读给全班同学听,由大家来做赏析评价。总之在整个评讲过程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坚持体现激励原则。
3.种好实验田,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当前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项目陈旧,作文要求偏高,成人化倾向严重。教材作文定题材,定范围,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从而导至教学中不顾小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要求偏高、偏难,过分追求思想性、艺术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作文指导中语文教师种一些试验田,在这里教师可以引进一些作文“新思维”介绍一些新的人文评价标准。我组织学生在班上成立了许多手抄报编辑部,办有《小作家》《我的家园》《科技之光》《语文知识》《阅读之友》《数学报》等手抄小报,这些手抄小报均由学生组稿编辑·修改抄写。学生写得好的文章可以推荐在这些报纸上登载。一个学期内登载若干篇文章可获得“小作家”称号。可以推荐参加学校的“小星星”文学社。
4.榜样激励,让学生追求成功。首先把学生的优秀作文送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广播,或者向校刊《小星星》推荐发表。其次,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赛前认真指
导,赛后总结经验、教训。第三,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向各地报刊推荐发表,凡有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作文,老师必定大力宜传,鼓励同学们向他学习。这样做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同学的赞扬声巾获得了力量,也给全班同学树立了榜样。其它同学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这样,大家就不会以作文为难事,学生作文积极性空前高涨。激励学生求真求实,表达真情实感。“故情者文之径,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文之本源也。”所谓情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学生只有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情感才能引发出写作的动机。常言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对一些社会生活现象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的,一.篇文章,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无不在作文的字里行问表现出来。受成人化和泛政治化的影响,学生作文中有意无意的说假话,抒假情的现象大量存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鼓励学生作文直抒胸臆,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审美指导,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他尊,理解与信人,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写出真情实感。
三、效果与结论。
实践证明,在学生作文指导中坚持以“积累”与“激励”为主线,是解决学生“作文难”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很有帮助。仅以本校2004届一个班的毕业生为例,全班60人,学生在校刊上发表习作六卜余篇,八名同学在省内外报刊公开发表习作。十多人次在各级作文竞赛中获奖,其中一人获国家级二等奖。学生毕业考试作文篇幅长度、语汇量、选材广度均明显优于对比班级。
走到茶几边,我认出了外婆的杯子,但是哪一个才是妈妈的杯子呢?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真得太不了解父母了。当妈妈为我倒水时,我却不知她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当妈妈为我夹我喜欢吃的菜时,我却没想过他们是爱吃淡一点,还是浓一点。。。2009年到了,意味着过去一年的逝去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妈妈为我操劳了一整年,仔细想想,现在的我也应该为她做一点点事了。
于是,我决定先将茶沏好再找杯子。学着爸爸平时沏茶的顺序,我先从茶柜里找出了一罐普洱茶,再往烧水的壶里加入水放在电茶炉上烧,接着,我将爸爸已经掰好的普洱茶片拿了两片放在盖碗里,等了一会,水开了,我小心地将水注入盖碗,将盖盖上,把盖碗里第一遍的茶水滤掉,然后再次注水,盖上盖,焖一
会才两手并用地将茶水倒入茶海里,因为第一次自己动手,盖碗的烫手是我所没想到的,手忙脚乱的我弄得茶几上一片片的水渍。重复几次这样的程序后,我先帮外婆倒了一杯茶,因为外婆特别喜欢喝茶。当外婆从厨房走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把茶都给倒好了,这时,外婆才告诉我哪一个是妈妈的杯子。
妈妈起床了,我双手捧着水杯送到她的面前,就像捧着一颗温热的心。妈妈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一手接过水杯,伸出另一只手将我拉进了她的怀里,那手轻轻柔柔地在我的头上抚摸着,接着妈妈在我的脸上深深地亲了一口。虽然妈妈经常亲我,但这一刻的亲吻却最让我感到幸福。我抬起头对妈妈说:“妈妈快喝吧,要不茶要凉了。”妈妈仰起了脖子,张着嘴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看她那甜蜜蜜的样子,仿佛微苦的普洱茶也是蜜一般甜。
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侯,就读过一首曹值的七步诗:“煮豆持作梗,辘毂以为汁;秸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时只知其大意,只知道曹操的长子曹丕继位,他在一些奸臣的影响下,担心他的同胞弟弟曹值篡位,便逼迫曹值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处死;结果他的弟弟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七步诗”。当时这首诗对曹丕也是一种极大的潮讽。
几个世纪过去了,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应该说人的素质也应有所提高;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离不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有人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兄弟姐妹的团结并不是真对与他人打架斗殴,在生活上,事业上应是不可或缺的照应;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可见,团结是一种力量,只有团结才有攻不破的堡垒。
然而,就在生活优越的今天,兄弟姐妹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一点利益而你争
我斗,反目成仇,甚而相残;我和我的朋友在聊天时有时聊及这个问题,有人这样评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不顾亲情,对兄弟姐妹甚至父母于不顾,那他在这个社会上和任何人都不要谈“情”字,特别是友情。
树大分枝,各自成立家庭后,在生活中一些小事是难免发生的,但要看你怎样去对待,把金钱和利益看的太重,那麽,你就会值亲情于不顾;看淡名利,注重亲情才是做人的底线;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我们何不礼让一点,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亲情的人呢?
家和万事兴,团结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为个人的事业、为家庭的生活、为国家的兴盛而看重亲情、友情、爱情;把金钱和利益看淡一些吧!人过留名,雁去留声,希望在几十年之后,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侯,留给后人的不是唾泣,而是美愉。
今天是她父亲的生日,她要回家和父亲一起过生日.我很理解她的想法,更理解她的思念之情.是的,她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了子女的成长与幸福,含辛茹苦,真的的不容易.话说过来,人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人年老时非常希望能够和子女在一起,即使不能在一起,哪怕一个电话甚至一个短信,父母也已经很知足了.我由于长期在外,很想念爸爸妈妈.想起过去,心里真的很辛酸,父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真的付出了很多,然而他们现在又生活得怎么样呢?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我心里很难受!我很希望做做子女的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让父母担忧,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应当做的事情.谈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影片,暂且不管故事的真实性,主要考究它的内涵.主人公齐思甜和哥哥齐忆苦、妹妹奇妙、弟弟齐天生活在一个不富裕却充满温馨和爱的家。然而在一个暴
风雪的夜晚,他们的母亲旧病复发,咳得吐血了。父亲背她去医院,却出了意外,他们俩都亡故了。次日,另一家人搬进了四个孩子的家。性格刚强的哥哥无法忍受这个新家庭的种种,无奈地带着弟弟妹妹离开了家。他们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落脚之处。当实在没有能力照顾弟弟妹妹的时候,他把妹妹齐思甜送给一对正要出国的夫妇;把弟弟送给他的舅妈一家;又把小妹妹带到一对老人家中请他们收养。他自己和弟弟妹妹们便各奔东西……20年后,齐忆苦在北京当上了出租车司机;齐思甜出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了音乐家;齐天成为东北大学学生;齐妙却当上了舞厅小姐。在北京的音乐会上,思甜蓦然回首的瞬间,音乐霎时凝固了。他们四人拥抱在一起,泪水顺着另一支悠扬的乐曲落下,听众的掌声久久不息……终于,他们有了一次永久的重逢。
齐思甜的父亲是一个音乐教师,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在音乐的天堂里,这也为后来思甜成为音乐家打好了基础。父亲说:“人生路上有许多困难的事情,只要有音乐在,你的灵魂便不再寂寞。”这位父亲是伟大的,他乐观开朗,以身作则。尽管他和蔼可亲,但同时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一回,齐忆苦偷邻居家的鸡蛋,是为了满足妹妹小小的心愿。而他却因此挨了父亲的鞭子,还罚他站在雪地里很久。在父亲被分配到别的地方边劳动边教音乐时,他对这“莫须有的罪名”并没有悲愤倒下,而是瞒着家人当搬运工挨家挨户送木材,还干各种各样的粗活。他也没有一丝怨言,还对孩子说:“我没事。”懂事的孩子们也拿起了工具,帮父亲干活。他哼着小调,阳光幸福地洒在他们脸上。
可见,这位父亲是多么伟大,他以他的行动告诉了孩子们音乐的重要性及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后来的四个孩子重逢,使他们欢聚,使他
们接受心灵的洗礼?
毋庸置疑,是亲情。
寒冷的冬天,四个孩子依偎在车站。他们在为下一餐饭而担心着。“哥,我饿。”、“哥,我冷。”、“哥,我想回家……”弟妹们的话刺痛了哥哥。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让你们受委屈。”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如果不是亲情,他又何必活得如此累呢?他又怎能忘记,那一晚,父母临走时对他的嘱咐:“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生活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也改变了他们。但是,亲情是始终不渝的。最小的妹妹齐妙长大后竟成了舞厅小姐!她离开原来的家后,养父母去世得早,加上无人看管,就开始堕落下去了。她在20年后与齐思甜相遇时,大言不惭地对她说她满足于当前腐朽昏暗的生活方式。但是自那以后,她回忆起以前的一点一滴,又不免伤感和懊悔。她发现自己对不起所有爱她的人,她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于是,亲情的归来使她的精神方面的巨人复活了!她的灵魂才得以解放。
亲情给人以新生,亲情又犹如一支镇心剂。
亲情是心中的太阳,照耀着我们;亲情是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我们;亲情如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
亲情是雪,晶莹剔透;亲情也可以是雷,惊天撼地。
亲情可以是灯,温暖柔和;亲情也可以是微弱的烛光,不亮却很辉煌。不管怎么说,亲情一定是无价的宝藏。
没有了亲情,世界变得荒芜、凄凉;没有了亲情,生命则无法繁衍后代;没有了亲情,生活就单调枯燥;没有了亲情,人间也成了地狱。
亲情是沟通两代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是一条连结两颗心的纽带。
“兄弟姐妹原是天上掉下的水花,谁也不认得谁。但落在地下后,结成一体,结成冰,化成水,就永远也分不开了。”
“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是亲情。“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也是亲情。
无价的亲情呵,愿我们在你的鼓舞下,驶向美好灿烂的明天。关于亲情的影片..我看这部影片时,心情很沉重,流泪了.我想,不论一个人的出身是多么卑微,只要我们能够记住亲情的鼓舞与期待,只要我们我们去刻苦努力,只要我们在心理上能够战胜自己,那么我们就是生活的强者!
第二篇:小学作文指导中的“积累”与“激励”
小学作文指导中的“积累”与“激励”
[内容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 “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用运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言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文“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解决学生作文的材料来源必须通过观察积累生活;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通过阅读积累语言;要克服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靠教师的多方“激励”。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以“积累”、“激励”为主线进行作文指导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积累”与“激励”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作文指导 作文难 积累 激励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是相当一部份小学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执教者为作文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家长对此更是束手无策,于是只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结果《作文精选》《习作指导》《作文大全》《获奖作文》《描写词典》之类的书汗牛充栋,塞满了学生的书包。学生作文抄袭成风,程式化、成人化、泛政治化倾向严重。教与学之间产生了一种严重的不信任感,挫伤了学生学习母语的积极性,这也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教育机制的全面转轨,我们开始从应试教育的泥潭里跋涉出来。要培养学生用运母语进行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以及
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作文教学在其中的地位尤显重要。近年来,笔者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对学生作文指导以“积累”与“激励”为主线,学生能做到“有情可抒,有感能发,有话能写”。现就关于小学生作文指导过程中的“积累”与“激励”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作文指导的主线之一——积累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所以我们在学生作文指导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的生活积累。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1.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
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工厂,访问农家;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新电器,妈妈又添了什么新衣服,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日记是把每天观察到事、人、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事要重点记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要重点记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景要重点记下景物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特点;物要重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每则观察日记都要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的记下自已的感受。象我的学生写的《我找到了秋天》、《我家门前的梧桐树》、《荷塘春雨》、《茼蒿花》、《游韶山记》、《我爱家乡的金银花》、《妈妈的新毛衣》《我们的网络教室》《从小作坊到集团公司》等公开发表或获奖的习作都是学生认真观察之后写出来的,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指导阅读——积累语言。“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所以新颁《全
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要求中规定:“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告诉大家不能一味只读《作文指导》、《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旬好段学写读后感。指导单项训练——积累技巧。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但是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生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谓积累技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的训练,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科幻式作文,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二、作文指导的主线之二——激励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写作文艰苦,作文是靠苦练出来的,不是读作文书或者老师指导出来的。要把积累的知识、信息变成自己的表达能力就必须多写,因此,它没有任何的秘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指导中我要求学生除每周写观察日记或读书笔记外,还要写一篇课外小作文,但是学习写作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学生进行一段时问的艰苦练习之后,如果看不到什么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就会逐渐丧失信心,变得把每周的小作文练习当成一种沉重的包袱。为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他们,让学生感受成功。正面评价.培养兴趣。新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偿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小学毕业生的要求是: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情感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这就是小学生作文要达到的国家标准。我们不能人为的拔高小学作文的要求,为学生作文取得成功人
为设置障碍,在平时的作文中,只要学生习作达到了学段的要求,我就给高分,甚至给满分。尽量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还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基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在给学生评分时对学生作文水平进行具体分析,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前后对比,进步了我给予表扬、鼓励,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社会,而明天的社会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使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且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而作文是学生将自己所发现和认识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外化到书面的一种综合体现,具有独创性。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的不同个性有充分的认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搞一刀切,让每个个体的写作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对于一部分处于“饥饿”状态,学有余力的同学要适当提高要求。对少数力不从心、作文能力较差的同学要降低难度,积极评价,多鼓励,少批评。尊重学生的劳动。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必须把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单一的教师批改模式,变为教师与学生面评面改,选取某个学生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当面互相讨论、修改,在修改中遵循“多就少改”的原
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为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喝采,对于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互相讨论、耐心启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者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全班评讲。或者举行佳作赏评会,每个学生自选一个时期以来最优秀的代表作文,朗读给全班同学听,由大家来做赏析评价。总之在整个评讲过程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坚持体现激励原则。
3.种好实验田,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当前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项目陈旧,作文要求偏高,成人化倾向严重。教材作文定题材,定范围,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从而导至教学中不顾小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要求偏高、偏难,过分追求思想性、艺术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作文指导中语文教师种一些试验田,在这里教师可以引进一些作文“新思维”介绍一些新的人文评价标准。我组织学生在班上成立了许多手抄报编辑部,办有《小作家》《我的家园》《科技之光》《语文知识》《阅读之友》《数学报》等手抄小报,这些手抄小报均由学生组稿编辑·修改抄写。学生写得好的文章可以推荐在这些报纸上登载。一个学期内登载若干篇文章可获得“小作家”称号。可以推荐参加学校的“小星星”文学社。
4.榜样激励,让学生追求成功。首先把学生的优秀作文送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广播,或者向校刊《小星星》推荐发表。其次,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赛前认真指导,赛后总结经验、教训。第三,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向各地报刊推荐发表,凡有学生在报刊上发
表作文,老师必定大力宜传,鼓励同学们向他学习。这样做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同学的赞扬声巾获得了力量,也给全班同学树立了榜样。其它同学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这样,大家就不会以作文为难事,学生作文积极性空前高涨。激励学生求真求实,表达真情实感。“故情者文之径,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文之本源也。”所谓情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学生只有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情感才能引发出写作的动机。常言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对一些社会生活现象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的,一.篇文章,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无不在作文的字里行问表现出来。受成人化和泛政治化的影响,学生作文中有意无意的说假话,抒假情的现象大量存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鼓励学生作文直抒胸臆,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审美指导,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他尊,理解与信人,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写出真情实感。
三、效果与结论。
实践证明,在学生作文指导中坚持以“积累”与“激励”为主线,是解决学生“作文难”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很有帮助。仅以本校2004届一个班的毕业生为例,全班60人,学生在校刊上发表习作六卜余篇,八名同学在省内外报刊公开发表习作。十多人次在各级作文竞赛中获奖,其中一人获国家级二等奖。学生毕业考试作文篇幅长度、语汇量、选材广度均明显优于对比班级。
第三篇: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作文指导 2012
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作文指导 2012-02-10
今天,很荣幸能和在座的同行老师们就如何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进行交流。听了几位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令人耳目一新,获益匪浅。-------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对作文教学也进行过一些探索和尝试,从中也得到了一些感悟和体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弊端甚多,却是不争的事实。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但是大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薄弱、缺乏兴趣、见闻不广、缺少生活积累等,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学生一方面无话可说,缺少写作的材料,另一方面是无从说起,缺乏语言表达的技巧。针对当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为解决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困惑,我就学生无话可说和无从说起两方面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是作文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学会积累素材
学生作文,每每苦于无物可写;或是勉强写,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疏于积累,等到写作时才来抱佛脚,自然是绞尽脑汁也枉然。因此,平时勤于积累,才是打开写作源泉、丰富写作库存、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措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
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二是通过观察,积累写作的“原材料”。
一、从阅读中积累
中学生阅读的对象主要是课本和课外书。课本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对象。课本不仅指语文课本,还包含了数、外、理、化等各科,事实上,自然科学、文学历史、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事例在课本中均可找到名人轶事、成功事例等,此外,自己从小学到初中的作文也是不可忽视的材料来源。其中有些自己最感兴趣、最得意的事例或细节是作文时最好的素材。为了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积累素材,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了指导:
1.摘抄积累 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优美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刻的哲理,可把它们摘抄下来,如果是属于自己的书报,可把全文剪下来,贴在专门的剪辑本上。
2.比较积累 在语文课堂阅读中,遇到一些和学生生活贴近或是学生感触很深的生动优美的写景、叙事、抒情的句段,我常常提问学生,如果让你来描绘这些景物,叙述这件事情,你会怎样写呢?或是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描绘一种和课文内容相似的景和事,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比较来感受课文的精妙,以此积累写作素材和技巧。
3.阅读积累 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来积累素材。我按照学校的要求在班上设立了图书角,每人带来
一、两本课外书,全班同学相互交换阅读,这样便于交流。
4.背诵积累 对一些优美的句段,特别是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在充分的感受、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体味,最终背诵下来。背诵多了,自然词汇丰富了,写作时自会左右逢源。
二、从生活中积累
生活是万花筒,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面对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时时睁大一双锐利的眼睛,带着一颗像雷达一样敏感的心灵,生活中自然而然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
(一)学会观察和思考.在语文课堂阅读中,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生活的多种方法,使他们知道观察事物要细致、有心,更重要的是在观察时要调动种感官,从多层面,多角度去观察。例如:学校组织的读书报告会、国庆文艺汇演、运动会、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用身边现形的事指导学生观察,(二)写日记
写日记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字、都有学生自己决定,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还可提示学生对生活中的各色人等、各式场景用细致、生动的笔触予以描写。描绘时要抓住特征,抓住给人印象最深的东西,精雕细琢。描写方式可多样,如对人物可进行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场景可选取恰当的观察角度进行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
(三)写读书笔记
利用语文练习作业和周记对所读的文章按要求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争取把它们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用文字按其本来面目记录下来。这是大多数记叙文的雏形,以后只需略加修改提炼即可成为一篇记叙文。
(四)发现法
生活现象时常会引人思索,发人深思。把这些思索记下来,即是自己的发现。这样的发现往往是独特的、人无我有的人生感悟,深思细品,可写成大文章。
(五)抒情法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记录下来,怎么想就怎么写,直抒胸臆,不伪饰,不矫情,类似于日记中的心灵独白,快意倾吐。
三、形成积累习惯
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能引发心灵的感触,是感受思考的触发点、醒悟点。这样才有兴趣,才有不得不写的直抒胸臆的快感。在最初的时候,教师要带一点强制手段,使学生形成积累的习惯。可以规定:每天至少摘抄一段;阅读心得,观察笔记不得少于 400 字,没完成的守着完成。其次是培养积累的兴趣:可定期评比表彰,调动积累的积极性;可把积累的文字装订成册,使学生有成就感。再次是教给学生把积累的素材转化为一篇文章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积累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反复练笔,不断强化积累行为,长期坚持,就会形成积累习惯,必将带来“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写作自由境界。到那时,写作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了。
二是重视课堂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和作文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阅读中训练
2、造句训练
3、课前一分钟训练、4、抄写训练
第四篇:积累与作文
积累与作文
内容摘要1、2、3、4、思想的积累 情感的积累 见闻的积累 语言表达的积累
关键词
积累作文
当前,作文教学研究的文章多如牛毛。也有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积极投入教改大潮中去,收获也较大。但在有些学校,作文教学仍如一潭死水,存在多方面问题。例如:写不出,不愿写,写不好的现象在学生中大量存在,有不少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要求都无法达到。尽管教师一再放低要求,要求学生“说理”只要能把理说明白,记事能把事叙清楚,状物能把物写明了,写人能把人写得像模像样。但有些学生仍然达不到以上要求,写作文似乎比女人生孩子还困难。虽然不同学校在硬件方面确实有差异,这对作文教学有一定客观影响,但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值得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否程序化,简单化?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可曾脱节?一周、一期训练了多少次作文?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否太单一„„这些都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尽快改变作文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呢? 我认为其路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积累。
我这里所说的积累与传统意义的积累不同。传统意义的积累,就是让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积累好词佳句。我这里所说的积累有更深的内涵,广大的外延。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的积累。中国传统的思想也有很多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具体表现为名言、警句、文章,这笔财富应该继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观点注入了新的内涵。如学习,注入了终身学习的观点。有的观点则被质疑,如提倡未成年人勇于向坏人作斗争,提出了新的观念,即要善于同坏人作斗争,所以这部分的积累要注意传统与时代相结合。学生可关注名言、警句、文章的主旨,报刊,社会热点、焦点。
2、情感的积累。健康的情感是形成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热情、感动、善良是美好人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意韵和情趣移植于司空见惯的事、物、景,用一双充满情感的眼睛关注生活中美的事物,在喜爱、欣赏、赞美、感动中使情感纯正、丰满。
3、见闻的积累。关注生活,体察民间风情,了解人生百态,感受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融进多彩的生活,引导他们多比较判断。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中去体验,从自己所见所闻中去思考感悟,从而积累大量写作素材。这种积累对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为帮助学生养成这一习惯,我认为应做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A、关注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物。艾青曾说过:“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 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教师要引导好学生这一方面的积累。例如:这一学期我上的是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上了第五单元,这个单元全是写人的文章,以“爱”为主题,学这个单元时,我就要求学生在两周内观察身边的亲人,体会他们从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的关爱。学完这个单元后,我就叫学生以“爱”为主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下来,比一比谁是生活的有心人,最能体味出亲人对自己的关爱。结果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而且不少学生作文中的描写细腻,都体会出亲人对自己的爱。可见生活的积累,可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欲望,开阔学生的写作空间,彻底改变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瞎编滥造的现象。
B、运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①、让电视屏幕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新奇窗口。现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虽然许多家庭,还没有电脑,但是电视已走进千家万户,电视节目闯进了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从每周播出的数以百计的节目中,选取固定较佳的节目要求学生收看。我为学生选择固定节目是晚上7:40的《焦点访谈》。布置的课外练笔是“每日一新闻提要”。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学生思维活跃,变生活单调,文思枯竭为题材乐写不疲。
我还主张喜爱自然科学和动植物的同学不妨多看几集《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这两个专题片的知识相当丰富。学生了解了一些动植物的特性后,对写状物的文章很有帮助。
②、加强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阅读是的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二者密不可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从阅读中可以吸收精神营养,从阅读中学习好的思想品德,学习优秀的人格品质,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事迹;从阅读中可以提高文学、文化的修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从阅读中可以开阔眼界,从阅读中可以提高认识水平,还可以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学习语言运用和写作技巧,作文教学一定要与阅读教学联系起来,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典范的课文中学习写作。阅读学生也要自然地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实行读写结合。另外还要使学生尽量多读课外书,经常读报刊,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当然,目前的出版物良莠不齐,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健康读物,可能农村学生手里的课外作品不是很多,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让他们把好书都带到学校,同学轮换着看;教师还可到图书室租借一些,每周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集中阅读。我曾调查过多名写作好的学生,他们的体会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多读书是写作好的重要原因。提倡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不仅对提高写作水平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也大有裨益。
③、健康多彩的语文活动可为写作积累素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也就是生活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应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货社会所需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要破除那种把语文教学跟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活动和良好的语言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沟通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联系,以最轻松的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大的效益。一句话,我们要根据儿童好奇、好问、好想、好玩的特点,让他们尽情玩,尽可能开展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或是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例如:为了描绘秋天的景色,我就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游玩了一番。让他们看成熟的稻谷,果实累累的桔林,让他们去闻野菊的芳香,去听松涛的轰鸣„„因为学生有真切的体验,所以他们写作起来都感觉得心应手。
这样的例子就不必举了。总之,我们应让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在充满浓厚兴趣的活动中,积累素材,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写作的兴趣。
4、语言表达的积累。学生有素材可写,教师还应交给学生组织语言表达的方法,因而学生还应注意各类文体知识的积累。小学阶段作文内容有记叙文,有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散文、诗歌。因而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以上各类文体的特点,结构安排等,并加以强化。例如:分析记叙文,要求学生搞清楚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记叙的线索(事物、人物、空间、时间、感情变化等);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分析说明文,则应把握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结构及语言„„
积累是个老话题,但它又是一个新课题。如果我们注意到了写作的规律,注意到了写作主体的需要和困难,我们的指导才会变得行之有效。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的学生因自身的充实和完善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我们还愁学生没东西可写么?
第五篇: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积累词语
“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积累词语”子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课程标准》的新精神强调语言积累。重视语言积累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精神。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在总目标中要求“有较丰富的积累”,在各阶段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例如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第二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在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因此,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任务。重视语言积累,既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也寻找到了一个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突破口。
词语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积累、课外活动中积累等。本课题研究重点在词语的积累,探究在课外活动中积累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求得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的概念界定
1、关于词语积累“积累”在词典中的意思是:(事物)逐渐聚集。从广义上说,各科教学都是积累的过程──积累知识,积累文化,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经验。我们这里的“词语积累”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逐渐聚集学生的语言材料,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这符合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要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对此进行了量化的规定。它明确要求1、2年级的学生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现代课程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语言积累,它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3、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才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
4、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认为: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卓
越范例”。语言是使别人信服其行动过程的一种能力。语言智能是其他智能的基础。
三、研究目标
1、本课题立足于对二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探寻如何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可资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研究和实践,让自己在教学总能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四、研究内容
通过“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积累词语”的研究,引领学生词语积累自主化、词语积累生活化。
五、研究方法与过程
1、每位学生制作一本课外活动采摘本。
学期期初,每位学生自己制作一本课外活动采摘本,专门用于积累课外活动中和老师同学交流中学到的一些好词语。整本摘抄本内容分为四大块,分别是:
(1)在这次活动中,我积累的一些新词(好词)。能干的学生,还在积累的词语后面,写上自己对这一个词语的运用。如进行了春游活动后,积累了一个词语是“人山人海”,这个词语表示人很多的意思。学生把这个词语摘抄了下来,并在后面自己用这个词语写了一句话:节日的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2)我在这次活动后的启发和感想。这部分内容是我实施半学期后,补充进去的。主要是让学生动动笔,学会从活动中感悟,写下一些活动心得,体会活动的乐趣。写下的感想不在乎长短,不在乎体会到的深浅程度,只在乎能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一个学生在进行了播种种子的活动后,她写下了这样的感受: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不要半途而废。坚持下来,你就能取得胜利。又如放风筝后,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给别人带去快乐,你自己也会变得快乐。
(3)老师的评价。这一块内容主要是老师针对学生本次积累作业的完成质量做出评定,激励学生多留心,多积累。有时根据学生写的感想,发现学生思想上产生的波动,及时给予指导。
(4)这部分内容也是我实施半学期后,补充进去的。在每页下面摘抄两句谚语或短语。这主要是激励学生从谚语或短语中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课外活动采摘本的具体运用。
(1)指导学生采摘的要求。要求学生一至两周内完成一次课外采摘。可以写下自己的点滴
感受,还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课外活动采摘本,特别是交流自己的感受,做到资源共享。
(2)课外活动采摘本每两星期交老师批改一次。
(3)提高学生的采摘抄质量。一开始实行时,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该积累哪些词语子。指导学生懂得哪些词语是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采摘积累。一段时间,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由积累。
3、注重展示,激发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外活动采摘本的质量,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在平时的每一次积累后,要注重采摘本的展示和对采摘质量的评价。有选择地展示一些优秀的采摘本,对积累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评讲,有利于鼓励学生提高采摘的质量。适当的时候还进行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如有关的一些课外知识的竞赛、好词好句展示会等。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三个月的实践,学生对课外活动采摘的兴趣日趋浓厚,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某次活动后,自觉地进行采摘积累,而且积累的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采摘抄本中积累的好词好句,能在自己平时的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有效地提高了写话水平。通过课外链接,还培养了学生自己寻找资料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增加,感悟能力也有所增强。
七、问题分析与思考
在此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比较被动,而且采摘的质量不是很高,没能主动及时地采摘积累,抱有一种应付的态度,没有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学生采摘积累的主动性和兴趣,使积累和实际应用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让课外活动采摘本在课内和课外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原因,对于老师的评价这一块内容,没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不断完善和丰富课外活动采摘本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