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预测试卷及答案(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22:0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预测试卷及答案(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预测试卷及答案(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预测试卷及答案(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预测试卷(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A.广义的教育现象 B.狭义的教育现象

C.既是广义的教育现象又是狭义的教育现象 D.教育的作用

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揭示教育规律 D.分析教育现象 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4.()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A.个体身心发展 B.个体心理发展 C.个体身心变化 D.个体心理变化

5.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6.()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戊辰学制

7.课程的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 B.布鲁纳 C.斯腾豪斯 D.卢梭

8.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 B.采取罚款的方式解决班级卫生问题 C.中学生德育可更多采用说理教育法

D.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将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

9.某教师在讲授课文《春》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教学法 B.实验教学法 C.欣赏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10.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罗杰斯 D.布鲁纳

11.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A.学习领域、课表、模块 B.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C.学习领域、科目、课表 D.课表、科目、模块 1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A.创造能力 B.思维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13.儿童在写作业遇到困难时,常说:“我要学习解放军叔叔”,从而有力量和信心把作业坚持写下去,直到成功。这体现了自我防御机制中的()A.升华 B.补偿 C.幽默 D.认同

14.成绩目标模式的学生倾向于选择()

①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②简单的任务

③极难的任务

④模糊不清的任务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雪地中难辨兔”是由()引起的。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新奇 C.刺激的对比 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16.在归因理论中,身心状况属于()的因素。A.不稳定、内在、不可控 B.稳定、外在、可控 C.不稳定、内在、可控 D.稳定、外在、不可控

17.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闻老师呵斥而畏惧,见试卷获满分而欣慰”属于()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

18.有的学生学习时必须找到一个绝对安静的场所。这属于()A.努力管理策略 B.环境管理策略 C.时间管理策略 D.元认知管理策略

19.动作结构方面,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阶段的表现。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20.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 21.微格教学最典型的特点是()A.训练单元小 B.反馈快速准确

C.有老教师规范指导 D.对教学过程录像并分析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3.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不可能同时存在。

4.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它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2.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3.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4.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教学原则相关知识对此材料进行分析。

2.一位专家到一所中学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学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

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属于广义的教育现象。2.C【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3.A【解析】略。

4.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5.B【解析】略。

6.B【解析】“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7.C【解析】针对目标模式过分强调预期行为结果即“目标”,而忽视“过程”的缺陷,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提出了“过程模式”。8.C【解析】略。

9.D【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创造力。题干中,教师为学生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来讲授《春》的内容,运用的方法就是情境教学法。10.A【解析】略。11.B【解析】略。

12.B【解析】智力也即智能,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

13.D【解析】认同是指无意识中取他人(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借以排解焦虑与适应的一种防御手段。

14.B【解析】成绩目标取向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防御性策略,选择极易成功或很难成功的任务。15.C【解析】白色的兔子在白色的雪地上难以分辨出来是因为两者的颜色相同,刺激的对比不强烈。

16.A【解析】身心状况是内在的、不稳定的,同时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所以也是不可控的。

17.A【解析】信号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18.B【解析】略。

19.C【解析】题干所述是操作熟练阶段动作的特点。

20.A【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21.A【解析】略。

二、辨析题

1.(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它是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2.(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日积月累地得以实现,就会渐次达到培养目标,以致教育目的。

3.(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同时存在,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会受到双重抑制。

4.(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其中,内涵代表概念能够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内涵和外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反而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少。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抽象越概括,其所拥有的外延也就越丰富。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2.(1)教育培养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树立教师权威;(4)做好课堂监控;(5)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4.(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5)小组辅导。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②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材料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都有什么强项?”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与课文原意对比了,这节课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1)材料中专家问学生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时,没有学生能够回答。但是,当教师换了一种提问方式,问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时,同学们却能齐声回答出正确答案。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的学习是机械学习而非意义学习。学生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而没有以符号为代表将新观念与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当学生在面对专家提出的问题时,不能正确回答出。

(2)①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从客观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②从本材料来看,教材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学生没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意义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预测试卷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预测试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小学教育的对象一般为()岁的儿童。A.5~11 B.6~12 C.5~12 D.7~12 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激励 B.情感交流 C.信息传递 D.沟通

3.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满足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爱好。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特点。A.教育性 B.创造性 C.实践性 D.趣味性 4.学校教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A.教师 B.学生 C.班干部 D.班主任 6.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课外辅导

7.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体现了德育的()

A.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导向性原则

8.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决策者的观念 B.生产力发展水平C.政治制度 D.社会需求

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为()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课时目标 D.培养目标

10.()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职业教育制度

11.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A.社会化 B.个性化 C.民主化 D.多元化

1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 B.夸美纽斯 C.苏霍姆林斯基 D.杜威

13.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A.图像编码 B.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情境编码

14.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15.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A.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 D.操作练习16.人的学习主要通过()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17.形成稳定的品德是在()阶段。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同化

18.()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A.3~4岁 B.5~6岁 C.7~8岁 D.8~10岁

19.“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这种矛盾心态是动机冲突形式中的()冲突。A.双避 B.趋避 C.双趋 D.多重趋避

20.“班级”一词最早是由()提出来的。A.埃拉斯莫斯 B.杰克逊 C.德鲁克 D.夸美纽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2.简述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一般原则。

3.简述性格的差异。

三、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陈老师正在上地理课,却发现课代表王超这几天心不在焉,还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这次陈老师忍不住了,便用提问法来“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都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难度,涉及他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怎么办?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出的时间,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呢? 学校非常支持陈老师的想法,对王超实行了单科免修。

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就多了一位小读者,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全球气候的变迁、环境污染等。陈老师呢,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给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

(1)结合材料说明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5分)(2)如何理解王超的自主性学习?(7分)

(3)结合材料说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8分)

2.学习课文《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男生,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服气。

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40分)

下面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习作”阶段的内容,请根据此内容做一个教学设计。

附:本单元课文有《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2.D【解析】略。

3.D【解析】少先队活动的趣味性是指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用知识性、活动性、群体性、新异性、竞赛性、游戏性、趣味性等具有激励性的工作方法,满足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他们对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4.B【解析】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5.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主任的概念。6.B【解析】略。

7.C【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8.B【解析】略。

9.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培养目标的概念。10.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11.A【解析】略。

12.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3.B【解析】图像编码是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14.C【解析】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用不准孩子吃肯德基来消除孩子打人的行为,属于惩罚。

15.C【解析】原型内化,即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原型)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它分为三个小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和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16.A【解析】有心理学家证明,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

17.C【解析】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18.C【解析】研究发现,7~8岁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19.C【解析】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20.A【解析】略。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2.(1)紧扣学习目标和内容重点;(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3)从课型需要入手,凸显教学导入的针对性与有效性;(4)用语要短小精悍,活动组织要任务明确、步骤清晰、事项清楚;(5)形式要新颖多样。

3.(1)性格的特征差异。①奥尔波特将性格特征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②卡特尔将性格特征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③苏联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性格的态度特征等;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①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②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全体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要注意个别差异,以便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特长。材料中的陈老师让“吃不饱”的学生王超单科免修,上地理课时他可以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正是关注到了王超的个性差异,对他进行了“特别对待”,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领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进程、自主评价反思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材料中陈老师面对王超的超强学习能力,采取了允许王超单科免修而去研究他感兴趣的内容的做法。在这一过程中,陈老师担当起了引导和释疑的角色,在陈老师的指导下,王超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首先,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其次,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当陈老师发现王超单凭课堂上的知识已经“吃不饱”时,通过让王超单科免修的方式,并为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这改变了王超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影响着王超学习的方式以及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这都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2.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老师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材料中老师对小个子男生不喜欢课文进行了批评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1)两千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2)(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了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这里发生了“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灾害。2.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任选一项交流: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3.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要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4.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另一人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第二课时习作

1.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2.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几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第三课时习作评讲 1.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朗读,自己谈谈向大家朗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2.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总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3.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中学)(八)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中学)

(八)(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社会适应能力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按智力水平由低到髙分为哪六个层次?()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是()。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4.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5.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或一学年)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操行评定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班主任工作总结

6.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那种遗忘的理论?()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抑制说 7.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8.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A.国家课程 B.显在课程 C.核心课程 D.学科课程

9.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10.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11.“鹤立鸡群”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这是由于()所引起的。A.刺激物的强度 B.人的自身状态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刺激物的新异性 1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A.思维的概活性 B.思维的灵活性 C.思维的间接性 D.思维的直觉性

13.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属于情绪情感中的()。A.美感 B.心境 C.道德感 D.理智感 14.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A.有意义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接受学习

15.“浪子回头金不换”说明人的个性具有()。A. 稳定性 B.整体性 B. C.社会性 D.可变性 16.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 B.身体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8.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A.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B.教育思想 C.教育管理制度 D.学制

19.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一般()。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属于心理障碍

20.不属于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内容是()。A.发展性咨询与辅导 B.心理治疗

C.适应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D.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21.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想象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因此它是超现实的。

23.焦虑情绪对学习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

24.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可以随意对待学生。

25.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精细加工策略中常用的记忆术。

27.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28.简述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29.简述心理毕生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初三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后来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小考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的小孩怎么会功课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坐了十分钟后,我对老师说我不会做。下一堂课开始,她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然后在我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而已。”画完后老师又对我说:“你转过身去让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我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下课后,老师命令我到学校里走一圈。教室外面挤着很多同学,他们看着我奇怪的样子都哈哈大笑。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以上材料中的数学老师违反了那几条德育原则?请作具体分析。(18分)

31.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和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应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课堂表现很守纪律。而乙生表现为:动过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己见。问题:请你根据甲、乙表现出来的特征判断他们的气质类型,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18分)

第四篇:2015海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卷五

2015海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卷五 【导语】海南教师资格考试:http://hi.zgjsks.com/。在海南教师资格笔试考试中,笔试知识点复习向来是考生复习备考阶段的一大重点,其中中公教师考试网为笔试知识点的复习为考生提供知识点梳理,帮助考生备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社会适应能力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按智力水平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4.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5.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或一学年)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操行评定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班主任工作总结

6.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抑制说

7.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8.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 B.显在课程

C.核心课程 D.学科课程

9.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10.有些课程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11.“鹤立鸡群”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这是由于()所引起的。A.刺激物的强度

B.人的自身状态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刺激物的新异性

1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A.思维的概括性 B.思维的灵活性 C.思维的间接性 D.思维的直觉性

13.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属于情绪情感中的()。

A.美感 B.心境 C.道德感 D.理智感

14.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A.有意义学习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D.接受学习

15.“浪子回头金不换”说明人的个性具有()。A.稳定性 B.整体性 C.社会性 D.可变性

16.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 B.身体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8.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A.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B.教育思想 C.教育管理制度 D.学制

19.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一般(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属于性心理障碍

20.不属于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内容的是()。A.发展性咨询与辅导 B.心理治疗

C.适应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D.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21.人们对自已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想象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因此它是超现实的。

23.焦虑情绪对学习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24.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可以随意对待学生。25.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精细加工策略中常用的记忆术。27.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28.简述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29.简述心理毕生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初三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后来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小考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的小孩怎么会功课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坐了十分钟后,我对老师说我不会做。

下一堂课开始,她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然后在我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而已。”画完后老师又对我说,“你转过身去让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我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下课后,老师

命令我到学校里走一圈。教室外面挤着很多同学,他们看着我奇怪的样子都哈哈大笑。

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以上材料中的数学教师违反了哪几条德育原则?请做具体分析。

31.材料

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和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应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课堂表现很守纪律。而乙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己见。

问题:请你根据甲、乙表现出来的特征判断他们的气质类型,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中公教育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

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中公专家点拨】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历年考试中,心理健康这一知识点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考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D【中公教育解析】布卢姆将认知目标按智力水平由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3.C【中公教育解析】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4.A【中公教育解析】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5.B【中公教育解析】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或一学年)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小结与评价。

6.B【中公教育解析】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他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

【中公专家点拨】许多心理学家对:为什么会发生遗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关遗忘的理论。主要包括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每一种理论都能解释遗忘的部分现象,但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因此,对于遗忘的原因,应当把上述几种理论综合起来加以解释。

7.B【中公教育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如门是否上锁)、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

【中公专家点拨】强迫症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经常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的形式出现,最常考查的内容是强迫症的含义: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考生不仅要能够区分强迫症与其他心理问题,而且要能够区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8.A【中公教育解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包括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国家课程是指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9.D【中公教育解析】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10.A【中公教育解析】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属于传统的教学策略,它可以使学生尽快地掌握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

11.D【中公教育解析】无意注意是那些不需要付出意志的努力而获得的注意,刺激的新异性很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而“鹤立鸡群”中的“鹤”正是新颖的刺激。

12.C【中公教育解析】思维具有间接性,它总是通过某种中介或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是指通过月晕和础石来观察天气变化,正是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

【中公专家点拨】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通过对思维概念的分析,可知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种特征。其中,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反映一类

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思维的间接性是指它总是通过某种中介或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

13.C【中公教育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是个人根据社会道德准则评价自己或别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社会情感。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都属于道德感。

14.D【中公教育解析】概念同化是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它的典型方式是接受学习。

15.D【中公教育解析】“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意思是做了错事的人如果能够改正错误,是很珍贵的行为和品质,这说明了人的个性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具有可变性的。

16.C【中公教育解析】具体运算阶段从7岁到l2岁,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另一个特征就是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

17.C【中公教育解析】“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的意思是干、越、夷、貉这四个地方的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8.D【中公教育解析】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中公专家点拨】学制的相关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考生应该掌握学制的概念,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从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

19.C【中公教育解析】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20.B【中公教育解析】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内容是:发展性咨询与辅导、适应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21.D【中公教育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二、辨析题

22.错误【答案要点】想象虽然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但它是对人脑中储存的表象进行改造加工的结果。无论想象如何新颖,其内容依然来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不可能是超现实的。

23.错误【答案要点】高度的焦虑会干扰、阻碍学习活动,但焦虑不足也会使人不够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因此,焦虑对学习并不是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适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要的。

24.错误【答案要点】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对待学生。学生是权利的主体,具有受教育权和人身权。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

【中公专家点拨】通过阅读题干中的字眼“随意”即可判断此题的对错。作答辨析题最重要的是“析”,针对此题,考生要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围绕题干做出论述、进行分析,说明教师不可随意对待学生的原因。

25.正确【答案要点】教师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精神上的、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而是通过精神的感染、道德的潜移默化而产生的。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做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做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达他们的评价和态度,这也会对教师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记忆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常用的记忆术有以下几种:(1)位置记忆法;(2)缩简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联想;(6)语义联想。

27.【答案要点】(1)目标明确。教师上课时应该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2)内容正确。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课的进程要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气氛热烈。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中公专家点拨】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在记忆时,考生可以从目标、内容、方法、表达、组织、气氛六个方面进行记忆。而其中的具体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进行填充。

28.【答案要点】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要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要能够做到: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调整心态,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开发潜能,培养爱好,提高工作与生活的质量(3)激发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6)家庭、学校、社会等应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等方法,增进心理健康,减少心理疾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9.【答案要点】(1)人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还包括心理的成熟与发展。人的行为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人的不同行为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

(2)人的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应以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并非仅仅意味着增长。

(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

(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1)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当学生的情况与往常不同时,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原因,而不能怀疑学生,故意为难学生。

(2)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

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应该尊重学生,注意批评的方式。

(3)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是,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却还不成熟,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因此,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31.【答案要点】(1)甲属于气质类型中的抑郁质。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其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甲的种种表现符合抑郁质的特点。

乙属于气质类型中的胆汁质。胆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不可遏制型,他们的神经活动过程较强,但不平衡,常常是兴奋多于抑制,因此表现出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等特征。乙的表现符合胆汁质的特点。

(2)对甲的教育:多进行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激发他的自信;引导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帮助他克服迟缓、忧闷的消极情绪。

对乙的教育:帮助他克服粗暴、狂妄自大等不良性格;培养意志力、自控力、冷静、细心等品质;在教育时,要求要严格一些,适当进行批评,但也要防止产生对立情绪。

【中公专家点拨】在材料分析题中,如果考查到气质类型,通常出题的形式是:给出学生的表现,让考生判断其是何种气质类型。公认的气质类型分为四种,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外部行为表现:(1)胆汁质。情绪体验强烈,思维灵活,精力旺盛,勇敢果断,鲁莽冒失,感情用事,刚愎自用。(2)多血质。情感丰富,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善于交往,适应力强,缺乏耐心,见异思迁。(3)黏液质。情绪平稳,安静稳重,沉默寡言,自制力强,缺乏生气,行动迟缓。(4)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想象丰富,不善交际,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以上是中公教师考试网为考生备考教师资格笔试提供知识点集锦,供大家参考借鉴!

第五篇:2015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 B.利托尔诺 C.霍尔 D.华生

2.王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5.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8.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问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9.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1.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一面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A.预定 B.转移 C.分配 D.集中

12.“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13.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 B.斯金纳 C.雅各布松 D.埃利斯

1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境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15.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 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 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

16.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A.基础性 B.普及性 C.科学性 D.发展性

17.沈从文小时候经常逃学,而且长时间对老师的批评、斥责非常抵触,但是他的一位姓毛的小学老师利用校园里的一棵楠树激发了他的进取心,沈从文最终成了杰出的作家。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发

展的()。A.普遍性 B.现实性 C.可塑性 D.差异性

18.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A.广阔性 B.灵活性 C.逻辑性 D.深刻性

19.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20.小学德育工作常用的奖惩属于()法。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22.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23.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师: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数出来的。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 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

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 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师:是吗?那就把你的高招说一说!生3:(得意地)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9等于1,再用1和2加起来就等于3。师:哇!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老师佩服你!那你给这种方法起名称了吗? 生3:我不知道该叫什么方法好。

师:还有谁的方法和生3的一样?你们一起来商量一下,给这种方法起个什么名称。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名称,有的叫“分开减”法,有的叫“先算10”法,有的说是“10减”法,还有的叫“先算减,再算加”法。

师:这些名称都有道理,老师把你们的这些说法综合起来,起一个又简单又合理的名称,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师:那就叫“破十法”吧!生4:我还有一种方法比“破十法”还好!师:是吗?怎么个好法,你说说!生4:因为我知道9加3等于12,所以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想加算减”法!师:你真会学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生5:老师,我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叫“连续减”法!师:(惊讶地)真的吗?怎么连续减呢? 生5:(兴奋地跑上讲台)我先用12里的2减去9里面的2,再用10减去剩下的7就得到3。师:你真是一个“小数学家”,太了不起了!问题:试述此教学片段中,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哪些特点?(20分)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小学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本市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们的学习水平相差很大,某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情感水平、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家庭状况等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一):该教师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什么?(10分)问题(二):结合本实例,谈谈如何贯彻该原则。(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 小题计分,40分)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给予是快乐的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

一圈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问题(--):请概括本文所阐述的故事并揭示寓意。(10分)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问题(三):设计本文的导人环节。(15分)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6分)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4分)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2.A【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专家点拨本题的D项较有迷惑性,但考生只要准确掌握了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概念,就可以作出区分并选出正确答案。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而注意转移是指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由此可见,注意分配面向的是多个对象或活动,而注意转移面向的是一个对象或活动。

3.B【解析】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4.A【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这是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

5.D【解析】“平行教育影响”是马卡连柯(苏联杰出教育家和作家)的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6.A【解析】奥苏伯尔把动机分为三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

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

专家点拨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1)认知内驱力是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通常在年龄小的学生身上比较常见。

7.A【解析】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8.C【解析】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9.A【解析】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以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实施教学活动。

10.C【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从“随机应变”可以看出考查的是思维的灵活性。专家点拨思维的品质包括:(1)思维的敏捷性,即思维的速度快、效率高;(2)思维的灵活性,即思路广、灵巧度高;(3)思维的抽象性,即逻辑性强、善于归纳概括、能深挖事物的本质。

11.C【解析】题干中所述的同时从事两种活动体现了注意的分配。12.D【解析】运气在归因模式中属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

13.D【解析】埃利斯提出了理性情绪辅导方法,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不合理观念导致了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专家点拨情绪辅导方法也称理性一情绪疗法、ABC理论,由埃利斯提出。这是一种十分有应用价值的心理辅导方法,因此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而且各种题型都有。考生需要了解该方法的基本观点、基本步骤,了解A、B、C分别代表什么,以及常见的不合理观念包括哪些等。

14.D【解析】欣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教学方法。15.C【解析】A、B、D项的理解均有误。

16.C【解析】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17.C【解析】学生的发展具有可塑性,因为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各方面都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只要找对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从而使得学生不断进步。

专家点拨沈从文从经常逃学到成为杰出作家的经历说明,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本题的D项较有迷惑性,考生可以仔细分析。差异性是指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都是不同的,而题干只是提到了沈从文受到老师的激励而改变,因此属于可塑性。18.B【解析】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品质。

19.B【解析】外部动机是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题干中学生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因此属于外部动机。20.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二、简答题 21.【答案要点】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运用谈话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思维的活跃,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22.【答案要点】一堂好课的标准主要有:(1)明确的教学目的。(2)正确的教学内容。(3)恰当的教学方法。

(4)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5)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专家点拨本题属于识记性题目。由于条目比较多,可能不容易记住。在记忆时,考生可以从目标、内容、方法、表达、组织、气氛六个方面进行记忆,对每方面的具体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进行填充。23.【答案要点】小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在教学的影响下,想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2)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3)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要点】(1)营造和谐氛围,实现师生情感的交融。教学活动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传递,更需要情感的交流。本教学片段中,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给予学生一句句充满赞扬和信任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心理自由与安全”,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算法。

(2)尊重学生,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算法多样化,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大胆猜测、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他们去发现“12—9”的多种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各自的算法在全班同学面前得以展开,从而生成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教学资源。

(3)注重过程与方法,实现目标的达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12—9”的计算方法,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掌握计算的技能,又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25.【答案要点】问题(一):该教师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条原则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学生在知识水平、先前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倾向等方面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会”,而学生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学的效果。因而,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有成效。问题(二):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该做到: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四、教学设计题 以第27题为例: 27.【参考设计】 问题(~):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听、说、认读单词和词组:friends,longhair,shorthair,thin,strong,quiet ②能听懂会说Myfriendisstrong.Hehasshorthair„

③会用longhair.shorthair,thin,strong,quiet等词简要描述一个人的模样和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如何描述并表达一个人,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2.教学重点

(1)句型:Who’dhe/she?Who’dyourbestfriend?(2)词汇:hair,thin,strong,quiet 问题(二):

一、热身/复习(Warmin9—up/Revision)1.猜谜语。(教师说,学生猜)It’ssobig.Ithasalongnoseandashorttail.Whatisit?(Anelephant)It’ssmall.Ithastwolongears.Whatisit?(Arabbit)2.教师出示猴子和兔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说:Themonkeyhasalongtail.Therabbit hasashorttail.教师再出示长颈鹿和梅花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It’stall.It’sshort. 3.复习单词big,small,long,short,tall,并说出中文意思。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教师出示ChenJie的面具,问:Whoisshe? 学生回答:ChenJie.

教师说:Shehaslonghair.(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出示Amy的面具,问:Whoisshe? 学生回答:Amy.

教师说:Shehasshorthair.(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面具,说:ChenJieandAmyarefriends.Theyarefriends.

2.让学生看着面具在教师的提示下学说:Shehaslonghair.Shehasshorthair.They arefriends. 3.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说:Shehaslonghair.Hehasshorthair.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longhair,shorthair和friends。(把单词卡贴在黑板上)4.教师出示Sarah和MissWhite的面具,问Whoisshe? 学生答:Sarah,MissWhite.教师把面具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单词前,鼓励学生说出:She haslonghair.Shehasshorthair.

5.教师指着班里很瘦和长得很健壮的同学说:Sheisthin.Heisstrong.并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学说这两句话。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thin和strong。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读thin时,注意咬舌尖儿。

6.教师出示ZhangPeng和Mr.Black的面具,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单词前,让学生说出:Heisstrong.Heisthin.

7.教师把右手的食指放在嘴上,做出让学生安静的动作,让学生说出单词quiet。并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quiet。(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再把ChenJie的面具贴到这个单词前,让学生说出:Sheisquiet.让学生翻译中文。

8.教师导入课文对话:Johnhasafriend.你能根据他的描述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让学生观看课件,教师问:Whoishe?(板书)9.听录音带,跟读对话。

10.教师:你能根据我的描述猜出这个人是谁吗?Myfriendisthin.Shehaslonghair. Whoisshe?(板书)11.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来描述黑板上所贴出的人物,让大家猜。

三、趣味操练(Practice)Lets find out 教师出示第一组单词:hair,eyes,ears,nose,mouth

教师出示第二组单词:long,short,big,small 教师出示第三组单词:thin,strong,quiet,cute,tall,short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然后让大家看着画像,由自己来描述爸爸或妈妈的模样,看看谁画的画像与自己的描述是一致的。

下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预测试卷及答案(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预测试卷及答案(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