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解析)

时间:2019-05-15 01:1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解析)》。

第一篇: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解析)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单选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D.《论演说家的教育》

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唯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6、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1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情感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

11、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12、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増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13、学生小辉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为()。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4、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识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内驱力

15、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晓敏的认识方式属于()。A.冲动型 B.直觉型 C.继时型 D.同时性

16、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A.态度特征 B.理解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17、高三学生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感觉前途无望,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A.主观要求 B.相对化 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18.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

19.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A.情绪宣泄 B.精神升华 C.行为补偿 D.认知改变

20.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21.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A.教师的人格特点 B.教师的教学水平C.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D.教师的威信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

2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24.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

25.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27.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8.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9.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0.材料

某校初二女生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注意。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平时,小芳和老师、同学们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

当然,小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

问题:

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4分)运用哪些德育方法?(4分)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31、材料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2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采用的问题:

(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6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6分)(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学到因素的影响。(6分)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单选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D)。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D.《论演说家的教育》 【答案】D 【解析】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答案】C 【解析】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述和记录;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答案】A 【解析】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答案】C 【解析】古代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现在多以“斯巴达教育”作为严格而近乎残酷的教育的代名词。

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答案】B 【解析】 《论语》(阳货第十九):“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意思是说:“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中庸·第二十章》“生而知之”,人在出生以前就具备了一切知识。所以属于遗传决定论。

6、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B 【解析】教育能够促进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这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答案】D 【解析】ABC选项均是应试教育评价的功能,只有D选项体现了新课改的发展新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的理念。

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B 【解析】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答案】B 【解析】授人以渔体现的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属于发展能力。

1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情感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答案】D 【解析】王军虽然知道不能迟到,但是不能够坚持先去,这说明道德意志水平薄弱,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的重点应在于提高其道德意志水平。

11、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D 【解析】品德评价法,即班主任依据学生守则、中学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作出评判,以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巩固,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品德评价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的方法。

12、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増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答案】C 【解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

13、学生小辉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为()。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答案】A 【解析】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4、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识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内驱力 【答案】B 【解析】奥苏贝尔认为通常所说的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等三种成分组成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附属内驱力是指通过顺从、听话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认可,从而获得派生地位的一种动机。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获得知识、了解周围世界、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动机,与通常所说的好奇心、求知欲大致同义。这种内驱力是从求知活动本身得到满足,所以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由于有意义学习的结果就是对学习者的一种激励,所以奥苏贝尔认为,这是“有意义学习中的一种最重要的动机”。例如,儿童生来就有好奇心,他们越是不断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就越是从中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感(作为一种“激励”)又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求知欲,即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15、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晓敏的认识方式属于()。A.冲动型 B.直觉型 C.继时型 D.同时性 【答案】C 【解析】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

16、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A.态度特征 B.理解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答案】A 【解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小黄热爱班集体,对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体现了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特征,如果断性、自觉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

17、高三学生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感觉前途无望,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A.主观要求 B.相对化 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不合理的观念有三个特征:

1、绝对化;

2、过分概括;

3、糟糕之极。18.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 【答案】A 【解析】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的孩子认为所谓对的,就是绝对服从规则和权威,避免惩罚,不造成实际伤害。

19.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A.情绪宣泄 B.精神升华 C.行为补偿 D.认知改变

【答案】C(存疑)逆境中的补偿行为,往往出现在逆境之后。在思维的作用下,把这段的逆境过程进行分析,形成了更新性的行为,如:一个年青姑娘,由于皮肤黑,几次谈恋爱都未成功,于是便买了“增白露”,“遮盖霜”,进行美容修饰,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在恋爱之路上,找到了称心的恋人。20.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答案】B 【解析】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21.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A.教师的人格特点 B.教师的教学水平C.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D.教师的威信 【答案】C 【解析】教师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影响学生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影响称为教师期望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

【参考答案】错。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错。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

24.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

【参考答案】错。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识、记忆、理解等能力,比如记忆广度等,在性质上即属流体智力。其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彼此间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心理学家们也发现,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智力比较的基础。

25.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参考答案】错。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是倒U曲线的关系。每种难度的任务都有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参考答案】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27.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28.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①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慢,而人们不需要的、不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快。

②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形象性的材料、有意义的语义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材料的数量越大,刚识记后遗忘就越多。

③学习程度。如果学习达到刚刚能够掌握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就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要比刚能背诵的记忆效果要好。当然过度学习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则造成精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④材料序列对遗忘也会产生影响

29.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参考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1950)认为,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评价与估量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同一刺激情境,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包括机体内部器官和骨骼肌的变化,对外周变化的反馈是情绪意识基础。阿诺德强调情绪反应序列是情境—评估—情绪,即对情境的评估引出了情绪,且这种评估是一个皮层过程,因此,皮层的兴奋直接影响着情绪反应,所以,阿诺德的学说被称为评估—兴奋学说。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0.材料

某校初二女生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注意。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平时,小芳和老师、同学们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

当然,小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

问题:

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4分)运用哪些德育方法?(4分)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参考答案】

30.(1)德育原则:

长善救失。应发扬她性格和体育方面的特长,克服她纪律方面的缺点。因材施教原则。老师要针对小芳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教师可以摆事实讲道理 锻炼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3)首先,我们需要一分为二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其次,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再次,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需要特别的温暖和关怀,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切忌粗暴训斥、讽刺挖苦、甚至体罚。

最后,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合理、明确、适度、有序且有恒的要求,并坚持不懈地贯彻到底。

31、材料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2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采用的问题:

(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6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6分)(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学到因素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

(1)说明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进行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

(2)其他影响因素 ①问题的特征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定势 ④原型启发 ⑤情绪与动机 ⑥个体的智力水平

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第二篇: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解析

考点1:教育学著名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练习题:教育史上的新三个中心是()。

A.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B.教材中心、教育中心、课堂中心

C.教师中心、教学中心、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

【答案】A。

考点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考点3:课程内容

1.课程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其中,课程设置也就是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教材的编写方式主要有直线式和螺旋式。

练习题:宋老师要上一节高二数学课,他备课的最重要依据应该是()。

A.历年高考题

B.习题集

C.课程标准

D.教学参考书

【答案】C。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考点4:教学原则

1.直观性教学原则: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其意义在于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2.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

3.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

4.巩固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5.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6.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7.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练习题:“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真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止。”这句话反应的教学原则是

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答案】B。解析:题干中“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体现了知和行的统一,即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的结合,故选B。

考点5:中学生心理障碍

1.焦虑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2.强迫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3.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4.恐惧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考点6: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练习题:李大力最近发现,正在读初三的儿子李小力难以始终保持自我一致性,容易丧失目标,失去信心。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李小力个体发展危机没有处理好的阶段是()。

A.主动感——内疚感

B.勤奋感——自卑感

C.角色同一——角色混乱

D.信任——怀疑

【答案】C。解析:该同学处于中学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理论,正处于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考点7: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2.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

4.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5.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7.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练习题: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了解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德育原则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答案】C。

考点8: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

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4.个人修养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5.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第三篇:2012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十一)《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2012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

(十一)《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山香)

(满分1 50分 时间1 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 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D【解析】略;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常考)A.社会生产力 B.文化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A【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社会生产力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研究法 B.访谈法 C.历史研究法 D.实验研究法

C【解析】历史研究法是以系统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史料,诠释理解史料及事件关系的方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B【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5.根据我国2006年修订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白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解析】根据我国2006年修订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A【解析】略。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C【解析】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C【解析】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D【解析】略。

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科夫 B【解析】赫尔巴特在两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易错)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A【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转移

C【解析】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吸引而不能专心听讲,属于分心,即注意的分散。

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称为()A.变式 B.范式 C.原型 D.演绎

A【解析】变式,就是变换使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属性,使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或有或无,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B【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15.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获得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C【解析】陈鹏的情绪和外部表现不一致,反映出其情绪的掩饰性。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A【解析】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

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的主要问题是()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C【解析】该生的表现与抑郁症的症状相符。

1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一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B【解析】系统脱敏法包括以下步骤:(l)进行全身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易错)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D【解析】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20.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B【解析】集体促成的纪律即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学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以同辈群体的集体要求和价值判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其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D【解析】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教师效能感分为两个部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现象的。尽管在动物界,尤其是在高等动物界的代与代之间也存在类似于人类的“教育”或“教”与“学”的现象,但是这两种表面类似的现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界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其社会性上。人类的教育需要不是直接产生于生物本能,而是产生于社会延续与发展的需要。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

23.知识的多少与能力的高低成正比。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高。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知识的多少与才能的高低并不等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并不相同,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的。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因此,知识的多少与能力的高低并不是成正比的。

24.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学习迁移可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正迁移),也可能起阻碍作用(负迁移),还可能不起作用(零迁移)。

25.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易错)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比如,中学生由于道德意志薄弱,可能会出现“明知故犯”的现象,这就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的现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1)课程计划的含义: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计划的内容: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1)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28.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三种。(1)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它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分为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

29.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分别是:(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 1.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 11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6)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我就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地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思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和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能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3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地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问题: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该老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进行了灵活处理,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3)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将词语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爱。看到同学聚在一块咯咯地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问题:

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1)青春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2)材料中张琼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她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产生了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造成神经过敏、多疑,最终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3)①怀有自卑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②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③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第四篇:2012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

2012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 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是()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例举了 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A变式 B范式 C原型 D演绎

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15.某中学一次教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 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 的主要问题是()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1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 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 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到()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20.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A教师促成纪律 B群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具 有很高的教学()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四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23、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24、学习迁移是学校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25、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28.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29.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我就英语cock&clock 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 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 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

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问题: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18 分)

31.材料:

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欢。看到同学聚在一起咯咯的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问题: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18 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主编的《教育学》系统地总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2.【答案】A。解析:干扰项是C,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

3.【答案】C。解析:考查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

4.【答案】B。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而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

5.【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答案】A。

7.【答案】C。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答案】C。解析:杜威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 “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9.【答案】D。

10.【答案】B。解析: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他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11.【答案】A。

12.【答案】C。解析: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 象上去的现象。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A。解析:多血质的典型特征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17.【答案】C。18.【答案】B

19.【答案】D。解析: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0.【答案】B。解析: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促成的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

21.【答案】D。

22.【答案】×。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3.【答案】×。解析: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知识与能力是互动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能力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机械地说知识与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面。

24.【答案】×。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由此,笼统地说学习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是不准确的。

25.【答案】×。解析: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26.【参考答案】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27.【参考答案】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

28.【参考答案】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

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29.【参考答案】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第一阶段:0~18个月左右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18个月~4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第三阶段:4~6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6~12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第五阶段:12~20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第六阶段:20~24岁是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第七阶段:24~50岁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充沛感对颓废感,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第八阶段:50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30.【参考答案】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首先,该老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灵活处理,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将词语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31.【参考答案】

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激动而且混乱的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的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材料中张琼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已的轻视或嘲笑。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产生了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造成神经过敏、多疑,最终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对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

同时,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第五篇:2014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

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

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异性

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A.分科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8.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易度D.区分度

9.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那一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0.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11.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练习法D.情感陶冶法

12.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13.小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

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功能性

14.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

15.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

A.波浪线B.斜线C.U型曲线D.倒U型曲线

16.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怖症

17.学生的识记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

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现行组织者D.互相协助

18.小东在解决了困扰了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效能感

19.小颖以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决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是()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消退法D.合理情绪法

20.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A.有效说服B.树立榜样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

21.田和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哪种特征()

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意志特征D.情绪特征

二、辨析题(每题8分,共32分)

2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23.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24.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25.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学校教务活动的基本环节

27.简述德育过程的节本规律

28.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29.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四、分析题(每题18分,共36分)

30.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从小很自卑和孤独,随着他的成长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成就。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18分)

31.材料:

学生A: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

学生B:平面几何学的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联系 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骑三轮车

学生A:有意思,学习很奇妙

(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10分)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下载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