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真题解析

时间:2019-05-13 10:3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真题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真题解析》。

第一篇:2015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真题解析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B)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C)

A.知识,技能和技巧 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A)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C)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C)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B)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D)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A)

A.直观性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C)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11、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这种德育方法是(D)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个人修养法 D.情感陶冶法

12、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画面意义。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A)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13、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B)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14、中学生晓波通过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摆的材料或重量,而是取决于钟摆的长度。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晓波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D)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小丽是一名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的学生。这主要反映了小丽的那种性格结构特征(A)

A.态度特征 B.情感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16、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B)

A.相对功利取向 B.避罚服从取向 C.寻求认真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17、中学生晓华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认为其他同学与他一样也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现象属于(B)

A.退行 B.投射 C.升华 D.文饰

18、教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A)

A.教学监控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教学认知能力 D.教学反思能力

19、初二五班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注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老师喜欢他们。该班学生的课堂纪律发展处于(A)

A.人际纪律阶段 B.自我服务阶段 C.自我约束阶段 D.相互协调阶段 20、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管理取向(D)

A.建构取向 B.行为取向 C.认知取向 D.人本取向

21、中学生小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后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小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C)

A.放松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法 D.代币强化法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错误。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并不是德智体诸方面的平均发展。23.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正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24.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错。

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程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25.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错。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正,如果产生的是抑制,就是负迁移。

三、简单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27.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3.整 合性原则 4.先进性原则

二、总体要求

1.注重有效备课 2.强化适时备课 3.提倡集体备课 4.教案备写实行分层要求

三、备课构成

1.学期备课 2.单元(章节)备课 3.课时备课

四、教案备写要求

1.教学内容要精细 2.学情分析要全面 3.设计理念要先进4.课时安排要合理

5.教学目标要明确6.教学重点、难点要准确 7.教学具准备要充分8.教学过程要有效 28.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压力是人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心理压力源:

(1)认知:信息太多或太少,目标模糊、不确定,时间紧,难以选择或没有选择等,都会导致压力的产生。

(2)情绪:恐惧、焦虑、悲伤、愤怒,厌倦产生的动机冲突等也会导致压力。(3)人格因素:易敏型人格或抑郁型人格容易产生压力。生理压力源

(1)生理性:睡眠缺乏、疲劳等。

(2)环境: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过度拥挤等。社会压力源

(1)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了个性的发展;(2)家庭压力: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等;(3)工作压力:职业发展、人际沟通、人际相处等。29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其次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30、材料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一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么?”“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我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10分)[答案要点]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材料中的我面对情绪冲动的小杨,没有强制他去给王老师道歉,而是寻找机会,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帮助班里取得运动会的好成绩,在老师的表扬下,认识到自己对王老师的失态,自己主动提出去道歉。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材料中的我十分信赖学生,相信垃圾不是他扔的;十分尊重学生,没有强迫学生去接受我的主张,而是静待机会,加以教育,使学生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1、材料

小美很喜欢唱歌,从小就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在她还没有确定是否报考音乐学院前,她在众人面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歌声。她确定报考音乐学院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课面试过程中,由于她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结果事与愿违,但是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而且比平时更差,导致面试失利,这个结果让大家很诧异,她自己也无法接受。

问题:(1)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10分)(2)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美在下次面试中发挥正常水平?(8分)[答案要点](1)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

(2)材料里的小美,对自己期望较高,渴望成功,追求完美,在面试的时候。动机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过于紧张和焦虑,以至于发挥失常,面试失败。班主任老师要指导小美对这次失败进行合理归因,不要把这次失败归因于能力等内部稳定因素,让小美客观的认识到是因为自己紧张焦虑导致的,针对这个原因有计划的调整自己的认知,降低对考试的期望,学会放松,学会以平常心面对考试,把自己的动机水平调整到合理水平。

第二篇:2012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

2012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 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是()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例举了 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A变式 B范式 C原型 D演绎

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15.某中学一次教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 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 的主要问题是()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1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 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 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到()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20.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A教师促成纪律 B群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具 有很高的教学()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四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23、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24、学习迁移是学校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25、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28.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29.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我就英语cock&clock 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 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 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

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问题: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18 分)

31.材料:

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欢。看到同学聚在一起咯咯的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问题: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18 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主编的《教育学》系统地总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2.【答案】A。解析:干扰项是C,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

3.【答案】C。解析:考查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

4.【答案】B。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而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

5.【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答案】A。

7.【答案】C。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答案】C。解析:杜威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 “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9.【答案】D。

10.【答案】B。解析: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他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11.【答案】A。

12.【答案】C。解析: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 象上去的现象。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A。解析:多血质的典型特征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17.【答案】C。18.【答案】B

19.【答案】D。解析: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0.【答案】B。解析: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促成的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

21.【答案】D。

22.【答案】×。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3.【答案】×。解析: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知识与能力是互动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能力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机械地说知识与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面。

24.【答案】×。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由此,笼统地说学习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是不准确的。

25.【答案】×。解析: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26.【参考答案】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27.【参考答案】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

28.【参考答案】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

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29.【参考答案】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第一阶段:0~18个月左右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18个月~4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第三阶段:4~6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6~12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第五阶段:12~20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第六阶段:20~24岁是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第七阶段:24~50岁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充沛感对颓废感,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第八阶段:50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30.【参考答案】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首先,该老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灵活处理,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将词语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31.【参考答案】

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激动而且混乱的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的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材料中张琼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已的轻视或嘲笑。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产生了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造成神经过敏、多疑,最终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对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

同时,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第三篇:2018年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选错、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认为,人的发展有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则变,其色亦变”。墨子这种观点属于()。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主导论

D.主体能动论

2.旧的制度下,可能出现新的教育萌芽,新的制度下,也可能存在旧教育的延续。这种现象表明教育发展有()A.相对独立性

B.历史局限性

C.社会制约性

D.社会能动性

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论》

D.《教育谩画》

4.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等改革始于()A.明朝末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国初期

5.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论是()

A.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6.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憤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这种德肓方法是()。A.说服教肓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修养法

7.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肓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A.娱乐与竞技性

B.普及性与文化性

C.教肓性与基础性

D.全体性与全面性

8.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族织锦工艺 进行课程幵发,幵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社会课程

9.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新学期伊始,高一化学课李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习情况进行了摸底考试,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有关能力。这种考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0.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是()。A.确保学生的独立地位

B.维持正常课程秩序

C.维护教师的中心地位

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1.学校德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但其中最基本的途径是()。A.思想政治课及其它学科教学

B.课外和校外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2.陈冬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收到校长的亲自嘉奖后,也考加倍努力学习,力争职得优异成绩。这种强化属于()。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内部强化

13.李哲爱好广泛,恰逢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赛,又有演唱会,他都想去看。由二者时间冲突,他很矛盾。他面临的冲突是().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侗程

学试

14.杨老师在教学中对所讲例题尽可能出多种解法,同时鼓励学生“一理多解”。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用来进学生那种思维的发展()。A.动作思维

B.直觉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5.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A.主动对内疚阶段

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C.自我整合阶段

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

16.中学生晓涛时而温和,时而欢乐,时而忧郁。这说明晓涛的情绪具有()。

A.两极性

B.适应性

C.复合性

D.社会性

17.张博近期经常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消极悲现;认为自己—无是处,未来没有希望。他存在的心理问是()。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18.高中生曲鸣喜欢写诗,前几天他的诗言次在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了平生第一次稿费,因此近期他做什么事都很愉決。曲呜表现出绪状态属于()。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上学路上,徐燕看到一个同学正艰难的推着一位生轮相的老人上斜坡路,地非常激动。这种道德情感属于()。

A.动作性道德情体猃

B.形象性道德情感

C.想象性道德情感

D.伦理性道德情感

20.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那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反思能力

C.教学监控能力

D.教学操作能力

21.朵老师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很严格,常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和规定,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朵老师,也能按他的要求去做。朱老师对班级的领导类型于()。A.强硬专断型

B.放任自由型

C.仁慈专断型

D.民主平等型

二、辨析题(本大题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参考答案】:

(1)该说法是错误的。

(2)教育的功能中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功能强调教育对个体和社会起到促进作用,而负向功能强调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育对人的作用未必是积极的。(3)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23、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参考答案】: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学校课程内容是由直接和间接经验经验共同构成。

(3)但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是由那些从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系统的经验即间接经验构成,这样才能更加系统高效的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培养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24、根据皮亚杰论,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至形成运算阶段。【参考答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从低到高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四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年龄阶段,毎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年龄特征,是具有不可逾越和不可逆性。

(3)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下,可以缩短四个阶段的年龄时间,但是不可以跨越,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5、学习材料的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参考答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包括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以及学习的指导,与学习材料本身的难度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本小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阐述教育的政治功能。【参考答案】: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7、阑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

(1)基本含义: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指教师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2)基本要求:①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③将思想性贯穿于教学过程各环节; ④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8、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参考答案】:

弗洛伊德将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

(1)口腔期(从出生到12~18个月左右):此阶段的婴幼儿以吮吸等口腔活动来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如果此阶段发展不顺利,会造成人酗酒、贪吃等恶习。

(2)肛门期(大约从12~18个月到3岁左右):此阶段的儿童由排泄得到感官满足,对他们进行卫生习惯的训练很重要,如果此阶段发展不顺利,会造成肛门型人格。

(3)性器期(大约从3岁到5岁):此阶段的儿童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获得原始欲望。发展失败,导致女孩的“恋父情节”、男孩“恋母情节”。

(4)潜伏期(大约从5岁到12岁):此阶段的儿童兴趣转向周围事物和智力活动中,喜欢与同伴玩,原始欲望处于潜伏状态,出现“假同性恋”现象。(5)生殖期(大约从12岁到成年):此阶段儿童的个体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异性恋开始出现。

29、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参考答案】: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深度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使用记忆术;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7)拓展知识的练习机会,提供知识的实践机会。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分折1: 我刚接初二(3)班班王任还在,班级风气较差,接手后的第一件事是组织培养班集体。我是这么做的:

第一,和全班同学讨论确定班集体的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了近期(两个月),中期(一学年)和远期(毕业前)班集体的目标。近期,主要搞好课堂纪律、抓好班级建设,中期,争取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远期,力求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和素质。我没有在笫一次班会课上训话,而是对同学们表达了希望和信任,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一定能把班级建设成优秀班级。同时深入学生中间,争取大多同学的支持并制定了《班级管理常规》,严格实行德育考核,奖罚结合,并定期向家长通报,两个月下来,班级风气明显好转,近期目标基本实现了„„ 第二,在重组班委会过程中,学生反映,生活委员翁丽常常自习课带头讲话,课间吵闹造成不良影响,我和班委会讨论后决定撤换她。当宣布这一决定时,看到她情绪低落,我没有直接批评她,而是关心地,告诉她我这样做,为了班级包括她在内的全体同学着想。经过几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她在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在原班委的基础上,相据各班委的特长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第三,绍织了“学雷锋日”“环保日” “篮球赛” “社会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组织和实施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激发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了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第四、针对后进生,我分别采取了个别谈心,道德谈话,个别辅导方式,在促进学生转变过程中起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壮大了班集体。比如,我班赖明同学脾气暴躁,常仗着大块头与同学打架,与老师顶撞,但他们特别擅长体育运动,尤其是篮球打得好,当时恰逢学校组织班级间篮球赛,我意识转化的机会来了。我找他研究如何排兵布阵,并请他做班级篮球队队长,他很感动。赛场上,赖明奋力拼搏,表现出色,我班取得了第一好成绩,我趁热打铁,又推荐他做体肓委员,得到全班同学同意。在此基础上,找又找赖明谈话,希望他珍惜大家对他的信任。从此,他从班级“反叛者”变成了“主人翁,直到初三以良好成绩毕业。

问题:结合材料说明该班任老师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参考答案】:

(6个方面简要阐述+材料分析)

(1)确定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班级目标建设)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材料中,老师通过制定近期目标,搞好课堂纪律和班风建设;中期目标,争取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远期目标,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素质,来为学生明确目标,并逐步实现。

(2)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班级组织建设)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选拔出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材料中,班级生活委员带头说法,造成不良影响,班主任同班委会商量撤销生活委员,并进行安抚,经过几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原生活委员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班主任并根据原班委会成员的特长进行适当调整,建立了良好的班集体核心。(3)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班级制度建设)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班主任在刚接到一个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由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一旦初步形成了班级秩序,不要轻易去改变它;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正常的秩序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成效。材料中,班主任深入到了学生中间,争取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并制定了《班级管理常规》,严格运行德育考核,奖惩结合,并定期向家长汇报,建立了良好的正常秩序。

(4)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班级活动开展)

班级教育活动主要是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部分组成的,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班主任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开展过程变成教育过程。材料中,班主任组织了《学雷锋日》《环保日》《篮球赛》《社会调查》等一系列班级活动,既有主题活动,又有实践活动,灵活多样。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班级氛围建设)

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班集体的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材料中,班主任在组织一系列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6)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通过个别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材料中,班主任找后进生个别谈心,个别谈话,个别辅导等方式促进学生转变。同时,班级中赖明同学爱打架,但是爱好体育活动,于是老师鼓励赖明同学参加篮球比赛,并推选为篮球队长,正是发现了赖明同学的闪光的,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最后带领班级在体育运动中取得了好成绩,大家对赖明同学取得了信任,使是赖明同学从“反叛者”变成了“主人翁”。

31、材料

高一女生马英前几天向班主任廖老师倾诉了自己的烦劳,她感觉自己喜欢上了班里的男生周勇,上课时,总是走神,不由白主的着周勇在干什么,下课后,姓的目光总是跟随周勇的身影;如果着不到周勇,她就心神不定,书也看不进去。她对自己目前的状况非常忧虑,担心被父母,老师发现,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缋会因此下降。她十分困扰,问廖老师自己该怎么办?(1)根据中学生异性交往特点分折案例中马英的问题。(2)如果你是马英的班主任会提出什么建议?

【参考答案】:

(1)①马英是高一学生,处于中学生过渡阶段,中学生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的蓬勃成长、急骤变化;智力迅速发展;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形式也比较复杂,他们重感情、讲友谊,稳定性也在逐步提高,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开始对异性展现出一定的兴趣。②中学生这些身心的变化,集中地表现出这个阶段的四个特点: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材料中马英同学属于不成熟向成熟阶段过渡时期。表现出对异性的情感,向老师倾诉,喜欢上班里的周勇同学,总是关注周勇的身影,看不到周勇就会觉得心神不定。但是又担心父母和老师发现,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特点闭锁性,同时又担心自己的成绩下降,马英的问题是担心倾心异性被老师、同学或家长误解,自身要承受各方面的压力让自己变得倍感痛苦。受到感情方面的困扰,单恋周勇而又缺乏勇气向对方示爱,在学习、生活上魂不守舍,自信心受到重大打击。

(2)①培养健康交往意识,做到落落大方; ②引导学生广泛交往,把握好深浅; ③稳重大方,对异性有礼有节;

④引导学生注意交往的分寸,避免产生早恋。

第四篇:2018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3、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規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5、“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A.引导性 B.简捷性 C.直接性 D.实践性

6、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开态

7、我国字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音分是()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A.指导性教学 B.情景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11.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A.课程评价 B.课程实施 C.课程组织 D.课程设计

12、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A.文化层面 B.系统层面 C.技术层面 D.规范层面

13、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瘩。这种现象称为()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后像

14隐藏图形测验佥中,要求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开中(见图1中的右图)把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分离出来(见图1中的左图)。有些被试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容易地分离出(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这些被试的认知方式为()A.整体性 B.序列性 C.场独立性 D.场依存性

把隐蔽的简单图形分离出来,这些被试的认知方式为(2分)

15、学习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再学刁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比较顺利。这种迁移属于()A.零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16、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17、初一学生许明努力学习就是想获得亲朋好友的赞扬。根据奥苏泊尔的相关理论,驱动许明行为的是()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

18、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对情绪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环境 B.生理 C.刺激 D.认知

19、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橡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A.强化干预法 B.厌恶干预法 C.转移注意法 D.延迟满足法

20、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 C.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 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

21、江金当了一段时间教师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的基本要求,此时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教好每一堂课。按照富勒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江金处于()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自我阶段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3、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4、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25、学生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27、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8、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是什么?

29、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材料: 开学不久,班主任贾老师发现明同学不喜欢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做小动作,不按时完成作业。贾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发现明然有不少缺点,但也有优点,需要肯定和鼓励。于是,贾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也有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找自己的优点,如实向我汇报,不然我可就 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明朗找到贾老师,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贾老师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茉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学习科学文化只是,需要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明朗脸上露出了微笑。从此,明朗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1)结合材料,谈谈贾老师主要遵循了哪一德育原则?(6分)(2)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2分)

31、材料

下面是有关中学生的几个生活情境: 情景1:一天放学后,高一学生张欣因送生病的同学,回家时间比平时迟了一个多小时,当张欣一推开家门时,着急的妈妈便过去说了她几句,话里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只是嘱咐女儿不要回来太晚了。但是,张欣顿时暴跳如雷:“你不相信我!”她叫道:“你们总是告诉我该做什么,你们根本就不相信我!”她的情绪非常激动,头也不回地走出家门。

情景2:初二学生王芳丰非常喜欢好朋友丽丽,在她眼里,丽丽简直就是个完美的人,她不容同学说丽丽的坏话。可是有一天,当王芳听说好朋友丽丽把自己告诉她的秘密告诉了别人,便匆匆找到了丽丽,对着她大声呵斥,指责她是一个骗子,再也不信任她了。

情景3:初三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发下来,岳勇取得了他上初三以来最好的成绩,他非常高兴,兴奋不已,真想大声欢呼。但当他得知本次考试中大多数同学都考的不好时,他控制了自己内心的激动,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9分)(2)如何知道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9分)

二、辨析题 参考答案:

22.答案:此题说法正确。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其中相对独立性包括三方面,分别是: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23.答案:此题说法正确。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途径。

24.答案:此题说法错误。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不能将二者混同,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25.答案:此题说法错误。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并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影响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学习进度。但是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故上述说法不正确。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材是直接反映教学内容的,所以在内容上一定要准确无误。同时各学科教材还必须体现一定思想性,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科教学中,力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2)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要求的统一。教材体现为传授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所以编写教材时既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顺序,还要符合知识的逻辑 顺序。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教材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易懂性。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所以教材内容的叙述要简明、准确、生动,标题、结论要醒目,字体大小、用词要适当。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读懂教材。

(4)理论与实践统一。教材既要有理论,又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教材要结合实际材料来论证理论。使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既学会了理论,又能较好地应用理论。

(5)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搜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6)教材应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倾向。27.参考答案:(1)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心班主任工作;(3)品行端正,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教育思想端正,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5)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28.参考答案:(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 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2)学习动机的功能 ①激活功能 ②指向功能 ③维持功能 29.参考答案: 加涅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如下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

(3)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 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态度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

(5)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1)材料中体现的德育原则是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长善救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材料中贾老师能够了解到并认可学生心肠好、乐于助人、力气大等优点,同时也教导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了这一原则。(2)贯彻这个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31.参考答案:(1)青少年情绪体验跌宕起伏、剧烈波动。具体表现在:

①爆发性和冲动性。情景一中的张欣在妈妈表达了关心之后“暴跳如雷”,情景二中的王芳对好朋友“大声呵斥”,都是情绪外化的表现,体现出了爆发性、冲动性的特点;②外露性和内隐性。一方面中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同时由于自控能力的增强而表现出一定的内隐性。情景三中的岳勇成绩满意很想大声欢呼是情绪外露性的表现,但在同学面前能表现出“若无其事”体现了情绪的内隐性。除此之后,中学的情绪还具有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心境化和持久性的等特点。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关注青少年的阶段性特征。

(2)采用正确恰当的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情绪调节:

①敏锐觉察情绪;②平和接纳情绪状态;③正确调整情绪;④有效表达情绪;⑤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第五篇:2014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

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

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异性

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A.分科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8.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易度D.区分度

9.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那一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0.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11.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练习法D.情感陶冶法

12.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13.小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

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功能性

14.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

15.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

A.波浪线B.斜线C.U型曲线D.倒U型曲线

16.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怖症

17.学生的识记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

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现行组织者D.互相协助

18.小东在解决了困扰了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效能感

19.小颖以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决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是()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消退法D.合理情绪法

20.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A.有效说服B.树立榜样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

21.田和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哪种特征()

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意志特征D.情绪特征

二、辨析题(每题8分,共32分)

2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23.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24.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25.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学校教务活动的基本环节

27.简述德育过程的节本规律

28.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29.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四、分析题(每题18分,共36分)

30.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从小很自卑和孤独,随着他的成长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成就。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18分)

31.材料:

学生A: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

学生B:平面几何学的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联系 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骑三轮车

学生A:有意思,学习很奇妙

(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10分)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下载2015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真题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