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都市旅游观光的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都市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都市职能出现了新的变化,旅游功能逐渐成为都市的重要功能之一。都市旅游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主体和现代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了都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同时,随着都市的发展,交通和通讯条件得到了改善,旅游设施也不断完善以及市民闲暇时间和自由支配收入日益增加,使都市具有了旅游管理、接待、集散和辐射中心的功能,为都市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都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景观破碎化
我国正处于都市化加速发展阶段,都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都市建设用地对都市旅游景区周边空间不断侵蚀,使得景区空间面积逐步缩小,都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污染,如垃圾、噪声、水体和大气污染以及高层建筑对环境的干扰。都给都市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威胁,景观趋向破碎化、硬质化。2.开发过度化
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等于资源的自身价值扣除开发成本的剩余部分,由于开发成本随旅游资源与都市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资源自身价值不变,所以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与城市中心之间存在距离衰减规律,距都市中心较近的一般品位旅游资源往往比远离都市中心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更具开发价值。由此引发了都市旅游资源开发出现过度化问题,大量的人造景观、设施逐渐取代原生的自然景观。3.空间饱和化
旅游比直接影响旅游者决策,都市居民与都市旅游景区的地理距离、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近乎于“零距离”,使都市游憩的供给空间与需求空间几乎重叠。另外,着名旅游景区的珍贵性和独特性无法替代,加之旅游消费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消费,旅游者对心仪已久的景点即便价格偏高,也不会轻易放弃,在指向上表现出不可变更性的特点。由此造成对都市旅游景区的需求很大,并使旅游景区空间长期处于饱和状态。4.功能公园化
公园是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的,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的园林。旅游景区以保护为主,以有效地满足旅游者需要为目的,公园以开发为主,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居民游憩需要为宗旨。都市旅游景区同时面向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担负着旅游和游憩的双重功能,导致空间严重超载、环境遭到破坏。从景观的本底特色上讲,都市旅游景区作为公园来使用,有欠妥当。由于区位的特殊性,我国许多都市旅游景区存在着十分普遍的公园化现象。5.管理复杂化
我国都市旅游景区数量众多,资源丰富,涉及到许多不同类型的资源范畴,按照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旅游资源按照不同属性,分别由建设部、文物局、林业总局、环保局、国土资源部、旅游局等部门管理。这种条块分割、多头的旅游管理模式,使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缺乏综合协调和相互配合
二、发展都市旅游观光的策略
说到都市的观光行销,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如何形塑商品。没错,都市里面有的就是“人”和“建筑物”,它能发挥的重点是,一个都市的居民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气质及生活形态的特色,而这些其实都是敏锐的观光客可以察觉的。观光客选择到一个新奇都市里去,要看的不仅是不一样的生活形态,还有平常较少见到的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每个都市既然汇集了那么多的人口,历经时代沧桑的演变,自然产生许多感人的“小故事”和“传说”,所谓“人文荟萃”便是这种情况的形容。老都市如巴黎、纽约、伦敦之所以吸引观光客,其实蕴涵着该都市人类文化集中表现的卖点。因此,在商品塑造的第一步,都市应该先强调它的“文化”及“历史”面向,这就是在都市观光上实务应用的手法。
另一个重要的商品元素就是都市观光必须提供“夜间活动”。这其实涉及到游客的预期心理。一般的游客在荒野、在深山,他们会安份地在入夜之后就寝,以便有充足的睡眠及体力,应付隔天一大早就得起床及接踵而来的户外活动。相反的,游客在城市停留期间,一旦夜幕降临后,往往有完全不同于身在野外。因为大多数的人会认为入夜的都市才是浪漫而迷人的。因此,除了餐厅之外,都市必须提供充足的娱乐场所,如夜店、酒吧、KTV、保龄球馆、剧院及音乐厅等,来满足游客对于夜间活动的需求。综合上述的概念,一个都市观光如果要成功地行销,必须先将下列的商品要素突显出来:(一)娱乐性
1、多元及充足的购物地点:很多人到都市来观光,其实是带着好奇和购物的动机而来,因为他的居住地很可能不容易买到这些商品。例如,一些精密的科技产品、电子产品或高档名牌的衣饰。
2、浪漫的夜生活:都市中有比较多的机会可以找到现场演秦的演乐餐厅、舞厅、酒吧、夜总会及电玩游乐场等。有了这些夜生活的场所,观光客会考虑过夜的机率将大为提高。
3、大的艺术表演场地:通常只有一定人口规模以上的都市才养得起如音乐厅或歌剧院这样的表演场地,而唯有美好的表演场地才能吸引够水准的表演团体演出(如交响乐团、合唱团、剧场等),这对都市文化气息的塑造,帮助很大。
4、特定的节庆及大型活动:有些都市就是靠知名的大型活动来“行销”。例如威尼斯的“狂欢节”、爱丁堡的“艺术节”、慕尼黑的“啤酒节”等。有些节庆有固定的举办日期和单位,因行之有年,经验逐渐地累积形成一套既定的运作模式,使得举办的品质越来越好。(二)文化性
下列各项因素的存在都可以强化都市观光的文化性:
1、历史与传说:每个都市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有些都市是重要的产业发源地,有些则是着名战役胜负的关键地点。都市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有创意的人能够将它的历史故事化和传奇化,通过文学作品、小说、电视报道、电影予以大量传播,有些都市则是因为某些名人曾经在这里出生、定居或发表重要言论而成名。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的房子”其实并不怎么起眼,但是在许多“安妮的日记”之相关介绍问世之后,已成为阿姆斯特丹的重要景点,每年均有超过百万的游客造访,阿姆斯特丹的旅游指南更将此地指定为必游之地。美国的亚特兰大,则有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金恩牧师之专属纪念馆,这会让许多敬仰历史人物的游客安排参访。因此,都市观光必须强调它的历史性,否则无法突显文化性。
2、有趣的建筑与地标:建筑是都市里面相当吸引人的重要元素,例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已成为城市很重要的意象地标。过去纽约的世贸双子星(因911事件全毁,已在重建当中)及自由女神像,都已成为举世皆知的地标。这些地标或特殊的建筑,只要出现在媒体,便会很快引起多数观众的注意,有助于城市扩展各种活动。然而地标未必只限定于实体类的建筑物,举例来说,都市如果靠近海岸,则港口或码头,往往是观光行销可以下功夫的地方。很多都市都会倾向做个渔人码头,但也有不同作法的。其中引入船只如退役的军舰供人参观就是一例。像旧金山的海港就停了一艘退役的潜水舴,每年也吸引不少观光客。
把海港上的大型船只当成观光标的,除了退役的舰艇可供人参观之外,在美国的海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玛丽皇后号”(QueenMary)的案例,它也是在观光行销的文献上“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教材。玛丽皇后号在1934年完工于苏格兰,1936年正式下水完成处女航。这艘船虽然没有泰达尼克号的名气大,但它的造型及气派并不亚于泰达尼克号。在二战期间这艘船还曾改装为运兵船,协助后勤运输,战后才又恢复豪华客轮的本色。但随着使用年限的逼近,这艘船于1967年停止了载客的任务,旋即被加州的长滩市买走。
长滩市斥资购买了玛丽皇后号之后,将其整修并停靠在海港,供人登船参观。到了1971年,长滩市觉得光是供登船参观还不够物尽其用,于是将玛丽皇后号的内部重新设计改装,回复其五星级大饭店的功能。全船共有365个高级客户,数个大型宾客宴会厅、会议展场。除了主管单位以外,并开放百货购物空间给高级精品店进驻。另外,很多艺术表演、夜总会及美术展览都看上这艘船的特殊吸引力,不惜以重金租供场地。一艘退休的老邮轮犹如一只金母鸡,为长滩市赚入不少的税收及观光人潮。这就是外国人的“创意”。有心于此的人士实在该多看一些这一类的案例,因为创意往往就是从不断的参考中摸索而产生。
3、知名的博物馆或美术馆:博物馆是展现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相当重要的设施,都市的文化气息通过博物馆来表达不啻是一个最好的方法。一个大的都会型博物馆可以让观光客消磨半天、一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像伦敦的大英帝国博物馆、巴黎的罗浮宫、纽约的大都会美术馆及墨西哥的人类学博物馆都被旅游指南排为必看的吸引点。虽然许多早期的博物馆或美术馆设置的出发点是为了研究和收藏作品,但现在却已成为观光客的选择之一,不再只是学者的专属天地。至于博物馆对观光的贡献,我们可以从英国过去的经验来看。1992年英国的观光局曾经作一分针对英国都市观光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外地观光客虽然不会只为了某个“博物馆”或“美术馆”而来,但是如果城市拥有知名博物馆或美术馆,的确是观光客列为考虑参访该城市的重要理由之一。有些博物馆为了增加它的知名度,在当初设计的时候就聘请知名建筑师来规划,这时博物馆的功能又可结合刚刚我们所说的“建筑物”以其特色吸引游客。(三)食宿的精致
在比较未开发的乡野,观光客可能对于食宿方面较不讲究。但在都市,观光客对吃住的期待程度及消费额度都会提高,而都市如果提不出相当水准的食宿条件,恐怕会让许多游客败兴而印象恶劣。如果城市可以适当地推出美食,对于行销都是加分的。在我国许多城市,美食的行销确实是都市观光的重点,一些城市常举办的美食节及风味小吃都是行销城市很好的例子。
第二篇:北京市关于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范文]
北京市关于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张战勇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向往的大城市出现了“现代城市病”:噪音、污染、紧张、没有绿色等。人们又开始眷恋乡村的美好生活:宽广的田野、泥土的芳香、自然的景色、农家的生活等。因此,现代城市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整个城市系统中加以考虑。本文分析了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
[关键词]北京 都市农业
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扮演着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角色,好像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生产农副产品。其实,农业除了具有生产性功能外,还具有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性功能和为人类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空间的生活性功能。近年来,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发展、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逐步得到认识并被加以开发,农业的生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城市服务的功能增强,都市农业有了快速发展。
一、都市农业概述
都市农业是指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它融合了现代都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生活性功能、生态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等,集中体现了大农业的思想。可以说,都市农业拓宽了农业这一概念的内涵。农业是都市有机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同都市一样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一流的经营管理模式,发达的交通信息系统,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都市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城市规划中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二、北京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
1.环境要求
北京市城市人口密度很大,同时城市工业和城市生活产生的三废污染及噪声污染,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化。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另外现代城市中快节奏、高竞争的生活、工作环境,使得城市居民长期处于较紧张的精神状态,利用都市农业来亲近自然,缓解精神压力,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发展都市农业对控制污染,创建优美的生活环境,增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2.生活需求
北京市市区人口约1000万人左右,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农产品,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质好、有利于健康的食品,肉蛋奶、精品水果蔬菜以及无公害食品在人们的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发展都市农业,有利于城市居民体验乡野风光,进行休闲娱乐、劳动健身,缓解精神压力,了解农村文化,尤其是对缺少农业体验的青少年具有较大的教育作用。
三、北京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
1.注重对都市农业发展的研究和指导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要把都市农业建设纳人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同时
要把都市农业的空间布局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尽力完善政府政策支撑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做好科学普及和宣传工作,使城市各方面的管理者和城市居民形成共识,共同确立都市农业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的新理念。
2.因地制宜,逐步实现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布局区域化
根据北京市郊区资源、环境、区位及农业生产特点,全市游憩地的区域配置可划分为三个圈层、八个地带(区)。三个圈层:①近郊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这里交通方便,最接近城市消费群体,农业以园艺农业和高档次果菜种植为主,观光农业应以观赏游览、体验农作为主,可以重点发展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垂钓场及市民租赁农囤等观光、体验农耕项目。②中郊平原区:包括大兴、通州、顺义、昌平四个区。这里是首部粮、菜及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主要河流穿行其间,农业资源丰富,景观特征明显,应以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农业教育为主。③远郊山区:包括房山、门头淘、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六个山区县、区。这里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资源丰富,观光农业应以休闲疗养、农村文化体验、自然风景观光等为主。八个地带包括潮白河、永定河流域及远郊各区,每个地带都具备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可建设成具有不同功能的游憩地。
3.重视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在都市农业中的应用
现代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是实现北京市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技术支撑。为此,要积极探索体现首都市场特点的都市农业,着力突出科技型农业。一是依托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转基因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优异或特异物质,发展特色种业和种苗业。二是依托生物技术培育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反应器发展功能性农业。三是依托发酵技术发展发展生物农药产业和循环农业产业。四是依托酶工程发展生物制剂产业。五是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另外,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卫星通信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自动化、农业管理信息网络化。
4.完善农业经营机制
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在土地经营机制上有所创新,要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承包土地合理有序的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在政府协调指导下,鼓励外商或专业大户向分散经营的农户成片租用土地发展专业化农业生产,同时再雇佣农民进行企业化经营。要以龙头企业为主要组织载体,通过松散、紧密或半紧密等形式与农户结成互助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农科工贸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5.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要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之同发展都市农业互相适应、互相促进。一是要健全完善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推广两大体系。通过优化农业科技专业结构、人才结构、多渠道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等措施优化和加强农业科研力量,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尽快将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到生产第一线;二是要花大力气培训农业技术人才,建立农业培训基地和试验基地,通过普教、职教、业余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占耕.中国都市农业发展论[J].上海经济,2005,(1).[2]王振如,钱静.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8).[3]任蔚.面对WTO,北京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与策略[J].北京农业,2003,(2).[4]吴轶韵,俞菊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都市农业发展趋势研究[J].上海农业学
报,2010,(2).
第三篇: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的思考
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发展思考
都市近郊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依托都市在资金、市场、信息、人才、技术等集聚优势,服务于都市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和人文等多功能特征,是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有利于最好大限度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农业高位求进,加快发展;有利于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组织方式、农业技术和设施装备来改造经营分散、功能单
一、管理粗放的传统农业,整体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加快三化联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大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民多元化就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县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的客观基础
(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北与双流、新津接壤,距省会成都市区仅35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30公里。成乐、成雅高速公路、省道103线、成昆铁路和修建中的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纵贯全境,即将修建的成眉快速通道、彭双快速通道将进一步缩短**至成都距离。
(二)特色农业基础良好。近年来,成功打造了以观音果园优质特色葡萄园为核心的成乐高速公路两侧万亩葡萄产业带,以黄丰团结村橘颂园为核心的万亩柑橘基地,以三丰种业为龙头的2.5万亩水稻制种基地,以宛西制药为依托的4万亩中药材基地 1
等特色种植基地和公义镇2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黄丰镇10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江口镇—锦江乡200万只林下养鸡基地和保胜乡800万只肉鸭生态养殖基地,带动农户1.23万户,基地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6个,农产品商标7个。
(三)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县是长寿养生始祖彭祖故里,素有“长寿之乡”、“忠孝之邦”美誉。彭祖山、江口古镇、汉崖墓、李密故里、仙女湖、将军湖、象耳寺、李白读书台等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正在打造的恒大AAAAA景区、即将全新打造的彭祖山AAAA景区,与黄龙溪古镇邻里相连,借势发展聚人气,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开展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二、**县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未来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总体思路应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揽,以提升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统筹城乡、三化联动、融入成都、同城发展”总体要求,立足于“全域产业化、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发展目标,继续实施“双万”丰收工程和“6913”新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建设。
初步目标是:实现农业与加工业一体发展、农业与旅游业一体发展、农业与文化博览等一体发展,农业发展方式全面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以“送进去,引出来”战略,把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输送到都市,把都市市民吸引到**观赏、休闲、体验、旅游;把**建成渝都市经济圈重要的农产品配送基
地和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把**建设成为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特色强县,农业观光旅游接待游客年突破180万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加15%以上。
三、**县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的工作举措
(一)立足于“全域产业化”,打造“特色**”。
1.抓“一线”带“两片”,优化产业布局。围绕“三五八一”、“三三三五”两大产业规划,强化结构调整,培育市场领先的特色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强县。
“一线”——沿成乐高速(成绵乐城际铁路)一条线乡镇(公义镇、观音镇、彭溪镇和凤鸣镇),以高端水果、生态蔬菜种植为,集“品牌、高效”为一体。建成集中成片、形象大气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带。
“两片”——东山片乡镇(黄丰镇、江口镇和锦江乡),以生态瓜果种植与林地养殖为主,集“休闲、观光”为一体,建成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西山片乡镇(公义镇、保胜乡、谢家镇和义和乡),以优质仔猪、优质小家禽、优质水产和水稻制种(+中药材)为主,集“生态、精品”为一体,建成特色种苗农业示范区。
2.抓特色增效益,建设都市产业园。围绕葡萄、柑桔、林下养鸡、水稻制种+中药材和蔬菜五大“双万”丰收基地,重点打造 “万亩都市葡萄产业园”、“黄丰万亩橘颂园”、“义和5千亩猕猴桃产业园”、“江口生态林下养殖观光园”和“保胜生态肉鸭养殖示范园”等都市特色产业园。
3.强品牌抓支撑,提升现代化水平。一是加强农业品牌建设。鼓励注册农产品商标,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与有机农产品。二是抓好农村专合组织示范建设。扶强扶优,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带”作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的开发、引进与推广;抓好农产品包装等对外品牌形象宣传与营销策划工作;加强都市现代近郊现代农业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农民(业主)生产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三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加工、畜禽加工、竹木加工和食品加工四大企业;依托青龙物流园区建设,抓好农超对接、产销对接;鼓励发展保鲜储运、鲜活农副产品批发。四是完善农产品安全体系。强化农产品安全检测检验手段,加强农产品安全意识宣传培训,加大监察执法力度。
(二)立足于“全域生态化”,打造“生态**”
1.绿化造林。巩固退耕还林和“省级绿化模范县”创建成果,鼓励发展珍稀树种苗木生产,重点抓好生态林地植被保护与“四旁”植树绿化,绿化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2.建设“一带、两廊、三景点”。
“一带”——沿观音果园至南河大桥,规划建设花卉苗木观光创意农业示范带;
“两廊”——沿省道103线(成乐高速、成锦乐城际铁路)两侧一线和规划中的成彭大道两侧,实施绿化、美化、彩化工程,打造“观光多色谱景观走廊”;
“三景点”——大力推进社区(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新村聚居点和城乡标志性广场、主要路口的绿化、美化和彩化景点建设。
3.保护环境。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突出治理场镇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快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水、改庭院,兴建沼气池和污水池,开展农村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积极推广节水灌溉、秸杆还田和保护地耕作技术,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三)立足“全域景区化”,打造“休闲**”。
1.综合配套。立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合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高产稳产农田、农村道路、电力、绿化、农机、气象等各项建设,抓好农村土地流转,集中配套,成片推进,大幅度提高土地产业率和农业集约化程度。狠抓病害水利工程整治,抓好沟渠防渗硬化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2.建设新村。按照“6913”计划,依托开发项目和土地双挂钩项目,加快推进28个新村聚居点建设。重点抓好彭谢新城、彭祖新城、牧马新镇、武阳郡、长寿城、黄丰合力等新村点建设,继续抓好观音果园、牧马莲花两个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综合配套,推进城乡文化卫生、电力通讯、商贸流通等公益事业一体化发展。
3.发展乡村旅游。依托 “果园葡萄园、黄丰橘颂园、江口彭祖桃源、武阳水域莲池”等都市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体验采摘、休闲度假、农耕文化博览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办
好会节,吸引都市游客来**休闲旅游。加快观光绿道、停车场、标志、标牌、接待点等规划建设,鼓励发展星级乡村酒店、农家乐。深度挖掘养生文化、忠孝文化等乡土人文资源,打造精品创意农业,开发具有**人文特色、地理特点的乡村旅游产品。
第四篇: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定稿)
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以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综合开发为例,从分析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的有利条件入手,综合评价洞头县海岛旅游发展的现状及优劣势情况,提出洞头县发展综合海岛旅游观光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洞头县 海岛 旅游观光 对策思考
洞头县位处温州瓯江口外,距市区33海里,由103个岛屿组成,素有“百岛县”之称。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也是浙江省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温州市唯一以县域命名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独具特色。有半屏山、仙叠岩、大瞿岛、竹屿、大门岛、海中湖、东沙等7大景区,观赏景点400余处,遍布40多个岛屿,景点面积(含周边海域)达200余平方公里。
随着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建成,依托壮观的岛桥工程和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以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当代渔村风貌为主题,沿温州半岛的灵霓大堤至洞头滨海游憩风景,兴起了集滨海观光、休闲、度假与海鲜美食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滨海游憩,渔村风貌和海鲜美食吸引了大量的都市人到渔村旅游。近两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海岛自然资源,开发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取得了一定成绩。发展休闲农业,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探索出具有海岛特色的适合我县发展之路,对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观光消费需求,扎实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洞头县发展海岛旅游观光的有利条件
(一)旅游资源上的优势。洞头县虽没有名山大川,但海洋海岛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神州海上第一屏等自然的旅游元素,也有全国最长跨海大堤、八桥连九岛、海霞、中普陀、望海楼等人文的旅游元素,还有闽南文化、瓯越文化、海洋民俗、宗教等文化的旅游元素,这些资源与西湖、雁荡山、楠溪江等景区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特色。我县岛屿多、海域面积大,气候怡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而且近年来我们加强海洋环境资源保护,通过建设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设立“海洋特别保护区”、加强古村落保护等措施,基本保持了海岛的原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对休闲旅游消费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区位交通上的优势。洞头位于浙南沿海,陆上离温州市区近,公路里程在一个小时左右,到温州机场、甬台温高速入口不到40分钟,而且海上离国际航道近,距台湾基隆港约138海里,比从福州马尾出发至基隆港缩短了8海里,比从玉环大麦屿出发至基隆港缩短了25海里,是国家首批对台直航点之一,目前已经开通洞头至台湾基隆货运直航,我县又位于宁波、舟山和厦门、台湾的海上-
三、当前洞头县发展海岛旅游观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服务设施落后,综合接待能力薄弱。洞头县由于旅游业起步相对晚,基础差,“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比较落后,还没有形成全方位的服务系统。
(二)景区规划滞后,旅游开发资金缺乏。洞头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尽管原先已制定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进行开发,但随着洞头县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原有规划已不适应风景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而且由于财政困难,难以安排足额风景建设资金,从而造成景区开发步伐缓慢,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
(三)受养殖业发展影响,海域旅游功能受到制约。由于近年来我县渔业养殖迅猛发展,许多养民在重点景区海域大面积种植羊栖菜,特别是大沙岙海滨浴场和半屏山后海域大部分纳入海水养殖海区功能区划,使旅游交通受到阻碍,景观受到破坏,海域受到污染,旅游功能和旅游项目开发受到严重制约。
(四)旅游淡旺季分差悬殊,旅游设施无法发挥正常效益。洞头县旅游季节性强,淡旺季悬殊,全年只有6、7、8三个月是真正旅游旺季,在旺季期间多台风,且又是休渔期,市场海鲜昂贵,景区有时人满为患,旅游设施超负荷运转,影响了旅游质量;而在淡季,游客稀少,旅游设施大多处于闲置状态,直接影响了涉旅企业的经营效益,给海岛旅游发展带来很大困扰。
(五)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有待提升。省外旅游市场有待开拓,旅游品牌影响力不够,缺乏旅游大项目的拉动提升。旅游总体投入还不足,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同时,也存在合力兴旅管理力度不够,存在一些不法现象和不正当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损害了洞头县旅游形象。旅游行业专业人才缺乏,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影响了旅游业向前发展和提高。
四、洞头县进一步发展海岛旅游观光的对策和建议
展望洞头海岛旅游观光,时逢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洞头海洋旅游业发展要以发展海洋生态和休闲度假旅游为方向,以建设温州滨海旅游休憩基地为目标,整合资源,营造特色,着力构建黄金海岸旅游带,努力把海岛观光旅游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要按照“大旅游、大发展、大产业、大市场”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洞头旅游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海洋旅游为重点,重新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把洞头建设成国际性旅游休闲岛。
(一)整合资源,建设精品,全力构筑黄金海岸旅游带。要实现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按照“高起点、大手笔、出精品”的要求,利用规划进行资源整合,建设一批旅游支撑项目,充分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旅游亮点。一是高起点制订旅游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在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使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相互配套,形成比较完善的旅游综合产业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发展旅游宾馆。洞头目前缺少的是规模较大、能适应商务、会议旅游消费的中高档宾馆。今后几年要以经济型和低星级的宾馆为主,有计划地发展中高档的休闲度假型及会务型宾馆,同时为适合海洋休闲旅游的发展应建设一批新型旅游休闲接待设施,形成高、中、低档比例协调的旅游宾馆接待网。二是加快发展海鲜餐饮业。要逐步建立起设施先进、服务规范、品种丰富、风味独特的旅游定点饮食网点,深度挖掘并不断推出新的特色菜肴和小吃,把洞头“海鲜王国”的牌子打出去,并使洞头的海鲜餐饮内外联动,实现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三是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洞头县的旅游商品品种单调,地方特色不鲜明,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收入中的份额比全省的平均数要低得多。今后需加大扶持力度,构建旅游商品供销网络,对外促销打统一名牌,培育旅游商品市场。同时加强对旅游者的导购宣传,积极引导旅游者购物,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业创收中的比重。四是要推行标准化管理。按照旅游城市的要求,做好旅游服务中心、旅游特色商场等规划布点工作,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旅游饭店质量评定、旅行社审核审批等工作,大力推行IS09000、IS014000标准化工作,逐步使旅游管理工作规范化、秩序化和制度化。通过不断改善旅游安全硬件设施,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网络。五是加快海洋旅游人才培养。加快海洋旅游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要根据我县旅游发展的形势和总体规划,制定多层次、多渠道的旅游人才培养引进计划。把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训、交流等形式,提高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业务技能,造就一支适应旅游大县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总之,实践证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日益加快,旅游观光产业业已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朝阳产业和优势产业,其发展潜力无可限量。洞头的海洋旅游业经过多年的打基础阶段,现今,又面临着难得的绝佳发展机遇,如能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做好战略的对接,就一定能做大做强,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旅游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旅游局.《2013年浙江省旅游业发展报告》 [2] 洞头县国际性旅游休闲岛总体战略规划(2013-2030 年)[3] 孙仁峰等.洞头县红色旅游开发现状与对策思考
第五篇:都市农业发展探讨
远景设计研究院
都市农业发展探讨
都市农业是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与间隙地带区域范围内,随着都市经济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农村和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并服务于都市居民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经营形态高级化、多样化的农业,具有多功能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发展都市农业,对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夯实城乡一体化经济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1、都市农业定义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它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远景设计研究院多年都市农业规划经验,对都市农业定义如下: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2、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市政建设、工业建设用地剧增,耕地日益减少,基本农田保护压力骤增,制约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由于投入不足,农田排灌、路渠等基础设施老化、地力退化,综合生产能力下降,抵抗自然灾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专注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旅游规划)
害能力差。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农业用地的困难,畜牧养殖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受到较大限制。
农业投入机制和扶农政策亟待完善
在农业信贷上,除农村合作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融资环境较差,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够,相应的担保体系也不健全,农业风险保险保障机制并不健全,妨碍了农业产业发展。并且在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后,扶农政策尤其是财政支农资金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吸引社会资金、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政策优惠度不高,吸引力不强。
农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动植物疫病仍呈多样化、常年化态势,疫情日趋复杂,防控难度大;工业“三废”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仍然严重,农业投入品监管、科学使用仍有差距,管理、生产、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意识还需进一步引导强化,尤其是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等,对于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是巨大挑战。
3、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
培育各类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都市农业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标志,要大力培育各类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科技进步、培育品牌、发展深加工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健全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和监督,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培育一批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安全化、社员技能化的规范化专业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完善农民专
业合作社数据库建设。
突出产业功能拓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创新农业经营理念,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观光旅游相结合,实现农业产业功能拓展,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功能区块的特色为基础,精心包装组合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开展生态景观、果园风光观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休闲度假游。培育一批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区。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维护,是提高农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营造良好人居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大力保护土地资源。通过实施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地改、土地增减挂钩等,集约、节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4、都市农业发展措施保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工作新发展
加快建设都市农业,首要的是加强领导,更新观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克服传统农业观念束缚,将“三农”工作纳入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范畴,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与城市生态建设、市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农村工作新发展。科学制定全区都市农业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作好规划目标的细化分解,建立目标责任制。大力推进“三分三改”工作,促进资源要素流动。
建立完善多渠道多元化
都市农业是技术、资金密集的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多渠道增
加投入十分关键。由于农业的弱质性,难以在短期内形成“聚积效应”。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增加国家投入为引导,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广泛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为补充,金融信贷投入为驱动,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农技推广是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突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逐步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突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
提高农业应急能力,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加强农业“三防两安全”建设,有效应对农业突发事件,保证农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针对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自然灾害,组织专家进行灾害防御研究,建立农业应急技术标准和应用规程,制定完善抗台防洪、森林火灾、重大动物疫病、植物有害生物入侵、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预警预报机制和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体系预防能力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