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同步单元滚动测评卷三
高中同步单元滚动测评卷三 滚动内容十第二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基础知识(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芙蓉(rónɡ)俗韵(yùn)羁鸟(jī)...B.后檐(yán)暧暧(ài)墟里(xū)...C.樊笼(fán)呦呦(yōu)契阔(qiâ)...D.三匝(zā)吐哺(bǔ)拾掇(chu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祈祷 喧响 急燥 殒身不恤 B.倾圮 踟蹰 屠戳 察颜观色 C.寂寞 诅咒 给予 山青水秀 D.诬蔑 蜕变 缔造 骇人听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蹴而就载人飞天。....B.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C.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D.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止,但是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B.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受其深刻影响。
C.针对舆论反映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能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
D.本月底,李敖将携全家赴浙江博物馆观看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山居图》在内的馆内展品,然后乘船游览西湖,观看“印象西湖”。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①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 ②心是烦恼的根源 ③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 ④亦是快乐的根源 ⑤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 ⑥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超脱生死,达到涅槃
A.③①⑥⑤②④ B.⑤②①③④⑥ C.③①④②⑥⑤ D.⑤②④⑥①③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
D.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二、社科类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012~2013安徽泗县二中期中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7.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8.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B.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9.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三、阅读理解(共4小题,共35分)
(2012~2013山东聊城一中月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铁公鸡施粥 刘源
光绪三年,淮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河南济源偏北有—铁牛镇也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铁牛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悭吝,比铁公鸡还抠,大伙儿私下里称铁牛镇为“铁公鸡镇”。灾民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周家忽然传出消息:周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铁牛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周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周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铁牛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周老爷子吝啬持家,.周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菜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周家放出规矩:“领粥时,必须说‘周老爷真慷慨,周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周家大门磕个头„„”—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周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 “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一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 “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人彳艮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周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周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周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婆娑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然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使铁牛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周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周老爷子做了件蠢事。周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周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周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周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朝周老爷子讨说法,周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 “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周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品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铁牛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铁牛镇又恢复了原样。但是,周老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大家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这年周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家惊奇地听着。“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打,所以我恨透了讨饭。”周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绐铁牛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周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周家孩子不孝,但周家人不在意。几十年后,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妤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相继败亡。
10.小说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1.小说中的周老爷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9分)
12.小说在塑造周老爷子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主要的两种进行简要赏析。(4分)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10分)()
A.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的周老爷子开粥棚救济,但是他规定,领粥要磕头,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B.小儿子在文中两次出场,衬托了周老爷子的心狠无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内容。C.水灾过后,周老爷子名声很快变得臭不可闻,而他的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D.周家为老爷子办的丧事非常寒酸,正是这爱财如命的传统让周家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子孙兴盛。
E.这篇小说显示了作者对“持家”“行善”等的思考,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语言质朴通俗,读来耐人寻味。
四、语言表达(共4小题,共20分)
1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欧洲有关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四点内在原因。(每点不超过8个字)(5分)
欧洲许多国家国民经济更多依赖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发达国家看齐,导致政府巨额的预算赤字。2008年美国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对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这些国家逐渐失去继续借贷的资本。加上欧元区国家实行统一发行货币政策,每个成员国无权使用货币政策,通过新发债务弥补赤字。于是,主权债务危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15.仿照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5分)
对酒当歌,酒,被三滴泉水不停润泽,朦胧中任岁月穿越了时空,依然能看到智者对酒当歌时的潇洒。酒,让人于热烈、奔放与豪情中,回味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诗人的顾影自怜;回味着“酒酣胸胆尚开张”时文士的豪兴僚傲气;____________ _______; „„如今,古时的佳酿已无处可寻,而佳酿制成的诗句,倒是历久弥香,愈发芳醇。
16.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5分)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 下联: 上联:学海无边辛勤可渡 下联: 17.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5分)
(2012年11月01日 人民网)本报讯(记者叶洲)针对各地暴露出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昨天,卫生部、国家药监局、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联合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通知要求,各地要对各级各类学校食堂、校内食品小卖部、饮食店、食品超市、学校自备供水及二次供水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要特别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重点检查。检查重点包括:食堂、食品小卖部、饮食店等领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情况;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相关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落实情况等。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评卷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单元测评卷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使中国承担了巨额战争赔款
B、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使中国门户被打开
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偿白银二亿两
C、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更多的好处”是()A、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B、俄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D、割占巴尔喀什湖地区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的态度是()
A、保持中立
B、从中调停
C、充当帮凶
D、同时出兵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放火烧毁北京圆明园的西方侵略者是()A、英国侵略军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美联军
6、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当时改名为()A、建康
B、建业
C、天京
D、集庆
7、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是()
A、洪秀全病逝
B、天京陷落
C、安庆陷落
D、李秀成变节 8、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地区的清军将领是()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曾纪泽
9、中日《马关条约》除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外,还割让()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广州
10、《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表述最确切的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C、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3、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C、清政府的闭关锁国
D、清政府的军事组织不力
14、英国两次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为打开中国大门、夺取中国市场
B、将大量鸦片卖给中国
C、为侵占中国的领土
D、勒索大量赔款
15、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侵华规模
B、增开通商口岸
C、在中国自由传教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3)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2)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两个条约的主要异同点。(通过签定背景、内容、影响进行比较)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三、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1)——————————;(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厦门、——、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请回答:
(1)请将上述材料的内容补充完整。(2)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件?何时签订?
(3)上述材料出现是哪次战争引起的?发动这次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
(4)文件内容说明中国丧失了哪两大主权?文件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材料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时间是什么?中心地点在哪里?运动的先锋是谁?起决定作用的阶层是什么?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中的“国贼”是指谁?
(3)我们应该学习青年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材料二: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1)材料一中的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会议上制定的,本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本次会议通过其他的内容:——————;——————————。
(2)材料二中的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此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革命靠军阀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1)文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发生于哪一年?
(2)起义领导人有哪几位?
五、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
(2)该运动的性质是怎样的?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能体现这一性质?
(3)材料二中的要求是如何达到的?
(4)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2、读毛泽东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回答:
(1)这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的什么壮举而作?
(2)导致红军“远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毛泽东在诗中提出的艰难险阻是什么?
(4)为什么“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选择题
答案
1-5 DBCCB
6-10 CBBCC
11-15 BCBAD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
同
1、背景:清政府战败、妥协的产物
2、内容:都有割地、赔款、通商口岸
3、影响:都丧失了主权
异
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时中国主权完整,〈〈马关条约〉〉签订时中国 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内容:〈〈南京条约〉〉有关税权 〈〈马关条约〉〉规定在华设厂
3、影响:〈〈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3)〈〈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材料解析题
(1)割香港岛给英国;广州;福州;上海。(2)〈〈南京条约〉〉1842年
(3)鸦片战争。英国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场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4)领土主权和关税主权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材料分析题
1、(1)、五四爱国运动;法国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1919年;北京和上海;青年学生;无产阶级;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曹汝霖等人
(3)忧国忧民、正义、勇敢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和中央局书记。
(2)中共二大会议上;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2)周恩来,贺龙,朱德
五、材料解析题
1、(1)五四运动(2)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体现这运动性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接受学生请求。(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2、(1)毛泽东为长征而作。
(2)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所带来的严重危害。
(3)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艰难险阻有: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的草地。
(4)这是因为: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第三篇:八年级第四单元测评卷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评卷
姓名计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尴尬腌臜许诺拙病 B、阿谀贿赂桑梓带挈 C、豢养噩耗巾帼绰号D、倔强诅咒应酬行事
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招徕无动于衷慷慨激昂盘缠 B、聒噪不言而喻泰然处之消遣 C、老态龙钟首当其冲茅塞顿开忌讳 D、拙拙逼人耿耿于怀富丽堂皇带挈
3、依据解释写出相应词语(3分)(1)、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2)、不用说就可以明白。()(3)、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4、写出下列人物出自哪部文学作品,作者是谁。(4分)
鲁达:《》关羽:《》林黛玉:《》范进:《》
5、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这一情节看,鲁达是不是个“法盲”?为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4分)
6、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火攻曹操,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缺能把大火吹向曹操军营的东风”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一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人物和故事:
7、在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某省一位选手的艺术素质考核(说出四位作者姓名)和音乐摹唱(两个乐句),都是一半对一,一半错。两位评委分别给她作了简短的评语。艺术素质评委(Y先生)说:“遗憾,正好中国的错一个,外国的错一个。”音乐摹唱的评委(T先生)说:“你真聪明,把和声相同的地方都唱对了。”请据此回答问题。(8分)
(1)、对歌手的评价,两位评委的评语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4分)相同之处:不同之处:(2)、如果Y评委的话改为鼓励性的,还可以怎么说?(4分)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8、文段分四层写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过程。第一层写,第二层写三层写第四层写。
9、范进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用的虽是效果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生活的真实,即“中举发疯”是当时生活中“会有的实情”;另一方面是艺术的真实,即作者运用和相结合的描写方法,使人物穷形尽相,跃然纸上。(3分)
10、分段写范进疯癫,刻画出一个为判了对知识分子的毒害。(2分)
11、范进“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的心理是2分)
12、范进言语中的“好了”“好”的言外之意是(2分)
13、文中范进发疯后,老太太和胡氏的表情和语言各有不同。写老太他是“,胡氏则显得比较克制;老太太的话侧重于,胡氏的话考虑的则是。
14、文段刻画范进用了正面描写,刻画众人用的是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3分)
15、你从邻居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18分)
八月的阳光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日日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俩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遂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齐用欢笑发泄出。
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
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了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的乡村,最富裕的是阳光,而最贫穷的是金钱。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
父子仨人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读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复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班主任和校长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当地政府给想想办法。当父亲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仰面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里蠕动着,发不出声音。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齐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跪在地上:“哥!”泪水夺眶而出。
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了南方打工。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八月的阳光压在18岁少年小夏那瘦小的身上,很沉很沉。
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那泡沫似的尘土上一行行深深的脚印……
16、阅读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每处4字以内,4分)
17、小说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4分)
18、“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19、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除了指八月的烈日以外,还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有一种很小的鸟,可以跨越大洋,能够连续飞行几万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在那截树枝上睡觉。
小鸟的智慧让我们敬佩,小鸟的简单让我们羡慕,小鸟的勇气使我们惊叹。请从“智慧”“简单”“勇气”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作文。
第四篇:第五课A计划测评卷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优化检测卷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
1.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建造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田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数千年,是因为()
A.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B.中华文明没有遭受外敌入侵、破坏
C.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了和凝聚力 D.中华文明比其他文明更优秀,更先进
2.对于世界而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这是因为()
A.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古国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时俱进
C.中华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优秀
D.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已没有什么区别 3.截止2009年10月,世界已有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国外逐渐增多并带动汉语热日渐升温,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③中华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④汉语将取代英语在世界上的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4.14”玉树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这体现了()
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②关心、帮助灾区人民是政府的职责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以爱好和平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农民张政祥26年如一日守护滇池环境,牺牲了家庭利益,更付出了身残的代价。它的感人事迹折射出的民族精神是()
①爱国主义 ②爱好和平③勤劳勇敢 ④保护环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距著名的殷墟西北二十多千米的河南省安阳县渔洋村,完整地记录着六千多年来不断代的中华文明史,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到商、春秋、战国,到汉、北朝(东魏北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富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创造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守护传统是必要的,但不能死守传统。只有放宽视野,包容整个人类的文化传统,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自己的文化。”这告诉我们()
A.文化具有多样性,要积极学习一切外来文化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固守中华传统文化
C.守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 D.只要学好其他民族的文化,就一定能守卫好我们的文化 8.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国际性经济、科技和文化艺术的大规模交流活动,无论其会徽,还是吉祥物都以汉字作为核心创意,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我们应努力开发中华文化资源,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神韵。
(1)作为中华儿女,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2)请你谈谈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9.材料一: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象征,如看到和服人民会想到日本,看到金子塔会想到埃及,看到自由女神像会想到美国,看到万里长城你会想到中国„„
材料二: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其活动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有责。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2)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又结合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请你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第二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半个世纪前,他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投身祖国建设。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爱国主义
2.“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能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撑。”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②民族精神是我们战胜强敌与苦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③培养民族精神是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一个民族拥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才会走向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我国开展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开展这项评选()
①说明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②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 ③体现了共同致富的原则 ④有利于传统美德的传承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4.下列做法能体现或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的有()
①小明在网上发表文章,呼吁民族团结 ②同学们为受雪灾地区捐款 ③上海聋哑人积极参加世界博览会 ④小明所在的学校开展“情系祖国,关注家乡”为主题的征文竞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极其严重的旱情时,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抗旱工作,来自全国各地的对口支援和捐款源源不断送到灾区,灾区人民更是积极自救。这充分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①知难而进,百折不挠 ②自强不息 ③热爱祖国 ④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0年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同时西安工程大学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立()
①有利利于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 ②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A.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B.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C.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D.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四川省委书记刘琦葆到青川县视察重建工作,仅仅近两年的时间,四川又浴火重生,在赞叹和景气时,不得不由衷地说:“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是无穷。”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精髓
B.民族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之源
C.我们每个人都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D.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灾区捐款
9.五千年的奋斗,百年的抗争,中华民族创造了富有特色的伟大的民族之魂,成功举办奥运会,成功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成举办人类历史上最盛大的博览会;成功举办亚运会,现在正在举办西安园艺博览会„„今日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请问: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到一种怎样的精神?
(2)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让这种精神在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10..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区发生了7.1级地震。材料一:玉树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境内平均海拔4493.4米,天气寒冷,这给救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1)抗震救灾的志愿者,武警官兵战胜了这一恶劣自然条件的自然条件的是什么精神?
白毛文用母爱和生命,换来她9个月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本已及时逃离孤儿院的香港义工黄福荣冒险折返废墟,英勇救出了三个孤儿和教师,自己却在余震中不幸遇难。
(2)从传统美德和法律的角度分析伟大母亲、英勇义工让我们深深感动的原因。
在夺取2000余条生命的玉树大地震中,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5名教师和880多名学生全部生还。
(3)从学校角度说说如何复制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的奇迹?
第五课 模块过关测评卷
1.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概括起来就是“争”和“让”:“争”是争先的争,争光的争,争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和地位;“让”是谦让,辞让,“让”的是个人的名誉、地位和金钱。在钱老的身上体现着()
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宽容他人、与人为善的高山精神 ④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在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裴春亮等55名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的称号,陈荣超等262名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有利于()
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论语》《礼记》等传入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近代欧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尔泰、歌德、雨果等,都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汲取过营养。对这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B.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明珠 C.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D.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有利于西方文化的发展
4.“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跨,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跨。”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A.是中华民族的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B.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C.以团结统一为中心
D.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5.中新社北京2009年11月18日电:美国总统奥巴马登长城感悟中国历史。他深有感叹的说:“长城太伟大了”,“在这里我们要对中华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奥巴马之所以“对中华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是因为()
A.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B.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 C.中华文明悠久而辉煌 D.万里长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6.改革开放30年来,无锡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历史性跨越,仅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现有国家级8项,省级10项,市级59项,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
①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②弘扬民族精神 ③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7.“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优美的中国传统词的风格,配乐中浓郁的中国风的味道,同时又采用新的编曲、新的唱法。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周杰伦《青花瓷》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广为传唱。上述材料其实我们()
A.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B.既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又要使世界文化进入中国 C.既要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又要直面外来文化
D.既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
8.藏族修建的布达拉宫,云南丽江古城和东巴文,大理白族的崇圣三塔,壮族的花山岩壁画,敦煌和龙门石窟,维吾尔族编订的饮食卫生和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等凝结了各族人民的智慧。上述事例说明了()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我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D.我们一定要加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9.《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开展《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
①有利于激发正义,弘扬正气 ②是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需要 ③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人这智,自知者明”这些格言反映了()
①深刻的道德伦理思想 ②明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③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下面的选项中,能体现我国民族精神的句子有()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12.日本漫画在我国某些地区中学生中广为流行,其中不乏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有的学生因沉迷其中而影响学业,这告诉我们()
A.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B.引进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C.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排外来文化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发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 13.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这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A.自强不息 B.艰苦创业 C.勤劳勇敢 D.团结统一 14.中华文化绵延不断,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原因是()A.中华文化从来没有受到外敌的入侵
B.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了和凝聚力 C.只有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民族精神
D.中华文化能够抵御外来文化的影响,保护本民族的纯洁性 15.2010年10月,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召开()
A.有利于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B.会与现代文化的发展发生冲突 C.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途径
D.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没有任何意义
16.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中国先后举办了中法、中德、中意、中印、中俄文化年活动。这些活动()
①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 ②有利于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④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元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下列做法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事()
①洋 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②清明节用鲜花祭拜革命先烈 ③春节百年向长辈要压岁钱 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的经历,读体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格言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所有这些表明()
A.民族精神不需要创新 B.我国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
C.中华美德永远不会变化
D.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仍在影响着我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19.自从世博陕西活动周开幕以来,宝钢大舞台小演出的特色表演场场爆满,精选陕西不同地区特色节目更让游客流连忘返。演出期间,《吉祥腰鼓》等极富陕北风情的节目,总是让观众们心潮澎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陕西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B.陕西文化无法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C.我国最有特色的文化都集中在陕西一带
D.开展世博陕西活动周,有利于继承和弘扬陕西优秀传统文化 20.2010年8月16日是我国农历七月初七,为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传说中的牛郎与织女在这天要在鹊桥相会,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从全国各地节日气氛来看,还是不敌“2·14”的洋人节。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A.要让各种洋人节在中国发扬光大
B.要是民族节日和洋人融合成新的节日
C.要大力推崇中国的民族节日,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要抵制洋人节,以保证中华文化代代相传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21.(9分)每年的元旦、春节之际,中央电视台都要播放相声、小品 专题节目,吸引了许多观众,创下了央视收视率全年新高,许多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请你谈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2.盘点2010年上半年“山西煤矿透水事故,青海玉树7.1级地震;中国西南部大规模干旱;台湾发生两次地震;中国北方沙尘暴;新疆部分地区遭遇50年不遇特大暴风雪,山东近海出现近30年来罕见冰情。中国经历了一次次灾害,十三亿中华儿女都自觉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勇点滴行动汇成了爱的海洋,凝聚出巨大的能量,共同去战胜每一次困难和灾难。(13分)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中华民族总能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3分)
(2)谈谈今天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3)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弘扬和实践民族精神(至少答出两个方面)(4分)
23.受伤的民族就像强力压弯的树枝,一旦放开就会猛然反弹。从汶川到玉树,从雪灾、旱灾到水灾,大灾大难喷薄而出的民族大爱,几经凝结升华为应对灾难的制度建设和社会进步,为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深刻内涵。(10分)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小明所在的班级打算开展一次专题宣传活动。(1)理论准备 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2)请你为此次活动策划两种活动方式。
(3)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请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准备两个方面相关内容并简要写出。
(3)在当前弘扬这一精神有何意义?
24.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15分)
材料一:2011年9月份是第8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把每年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材料二:2011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4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后,各方面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香港的顺利回归得益于党和政府制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这一基本方针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中宣部和教育部为什么强调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第五篇:四年级大显身手下册第一单元测评卷答案
一
1、羞涩乞求捕捞释放聚精会神精疲力尽情不自禁
2、行家行驶解决解数背包背诵
二
1、省略路上渐渐惭愧争辩辨认惊吓掠过
2、欣欣向荣彬彬有礼亭亭玉立栩栩如生津津有味依依不舍
散步跋涉奔波徘回蹒跚溜达闲逛
3、强烈剧烈猛烈
三1(1)春风来了,柳枝在风中随风翩翩起舞。
(2)这幅画真美,画工细腻,色彩明丽,构思巧妙,令人心旷神怡。
2(1)我们的恐惧被爷爷的笛声驱赶走了。
(2)洋槐树为大地撑起大伞。
(3)你是永远找到春天的。
(4)《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
(5)海边的孩子,沾点海水才能长得结实。
四钓鱼节选
1、niǔlǚsìbiàn2、短期(眼前)利益;伤心难过。
3、单独的、唯一的;许多次;生活在水中的鱼(也理解为真实的鱼);金钱、荣誉和地位。
4、小明,你知道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然而你却把时间用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将来可是要懊悔的,古人的话说得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到时候可是没有后悔药啊!醒醒吧,亡羊补牢不算晚。春天的脚步节选
1、嫩生生绿油油一条条一串串一只只
2、远处——近处这一片——那一簇
3、肥胖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用肥胖的小叶儿比作胖娃娃; 柳树的枝条向下垂着,就像一条条线挂在树上。用柳树的枝条比作线。
4、啊,我见到春天了,它在小河里,冰面解冻了,河水唱着动听的歌儿奔向远方;鸭子在水面快活地嬉戏,唱着宛转悠扬的小曲;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追逐,东一群、西一簇,有时跃出水面呼吸新鲜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