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 镇 规 划 编 制 办 法

时间:2019-05-13 22:0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 镇 规 划 编 制 办 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 镇 规 划 编 制 办 法》。

第一篇:村 镇 规 划 编 制 办 法

村 镇 规 划 编 制 办 法(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村镇规划的编制,提高村镇规划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村庄、集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以按照本办法执行。第三条 编制村镇规划一般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第四条 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五条 承担编制村镇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

第六条 编制村镇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技术规定。

第二章 现状分析图的绘制

第七条 现状分析图是用图的形式表示规划范围内村镇建设的现状,分为乡(镇)域、镇区和村庄现状分析图。

绘制现状分析图应当以适当比例的地形图为底图。

第八条 规划人员在绘制现状分析图前,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村镇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调查研究的范围应当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情况、用地和各类设施现状、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沿革等。

第九条 乡(镇)域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乡(镇)域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业、水利设施、工矿生产基地、仓储用地以及河湖水系、绿化等的分布; ⒉行政区划,各居民点的位置及其用地范围和人口规模;

⒊道路交通组织、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管线、走向,以及客货车站、码头、水源、水厂、变电所、邮政所等的位置; ⒋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规模及其服务范围; ⒌防洪设施、环保设施的现状情况; ⒍其他需要在现状分析图上表示的内容。现状分析图上还应当附有存在的问题。第十条 镇区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行政区和建成区界线,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 ⒉各类建筑的分布和质量分析;

⒊道路走向、宽度,对外交通以及客货站、码头等的位置; ⒋水厂、给排水系统,水源地位置及保护范围; ⒌电力、电讯及其他基础设施; ⒍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与规模;

⒎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占地范围; ⒏其他对建设规划有影响的,需要在图纸上表示的内容。现状分析图还应当附有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条 村庄现状分析图的内容可参照第十条适当简化。

第三章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十二条 村镇总体规划是对乡(镇)域范围内村镇体系及重要建设项目的整体部署。

第十三条 在编制村镇总体规划前可以先制定村镇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十四条 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根据县(市)域规划,特别是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⒉根据对乡(镇)本身发展优势、潜力与局限性的分析,评价其发展条件,明确长远发展目标;

⒊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调整村庄布局的建议,原则确定村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⒋预测人口的规模与结构变化,重点是农业富余劳动力空间转移的速度、流向与城镇化水平;⒌提出各项基础设施与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议; ⒍原则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与主要用地指标,选择建设发展用地,提出镇区的规划范围和用地的大体布局。

第十五条 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十六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综合评价乡(镇)发展条件;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乡(镇)行政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和结构;拟定所辖各村镇的性质与规模;布置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指导镇区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十七条 村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对现有居民点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整,明确各自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 ⒉确定各个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它们在村镇体系中的职能分工;

⒊确定乡(镇)域及规划范围内主要居民点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人口发展规模的确定:用人口的自然增长加机械增长的方法计算出规划期末乡(镇)域的总人口。在计算人口的机械增长时,应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分别计算出从事一、二、三产业所需要的人口数,估算规划期内有可能进入和迁出规划范围的人口数,预测人口的空间分布。

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根据现状用地分析,土地资源总量以及建设发展的需要,按照《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结合人口的空间分布,确定各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用地规模和大致范围。

⒋安排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等基础设施,确定工程管网走向和技术选型等;

⒌安排卫生院、学校、文化站、商店、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等对全乡(镇)域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公共建筑; ⒍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第十八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

第十九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图纸与文字资料两部分。图纸应当包括:

⑴乡(镇)域现状分析图(比例尺1:10000,根据规模大小可在1:5000-1:25000之间选择);

⑵村镇总体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乡(镇)域现状分析图一致)文字资料应当包括:

⑴规划文本,主要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 ⑵经批准的规划纲要;

⑶规划说明书,主要说明规划的指导思想、内容、重要指标选取的依据,以及在实施中要注意的事项; ⑷基础资料汇编。

第四章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十条 村镇建设规划是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镇区或村庄建设进行的具体安排,分为镇区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第二十一条 村镇建设规划的任务是:以村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镇区或村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和用地规模、结构,进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安排主要建设项目的时间顺序,并具体落实近期建设项目。

第二十二条 镇区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在分析土地资源状况、建设用地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总量,再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和具体数量;

⒉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居住、公共建筑、生产、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系统、仓储、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做到联系方便、分工明确,划清各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

⒊根据村镇总体规划提出的原则要求,对规划范围的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按照各专业标准规定,确定空中线路、地下管线的走向与布置,并进行综合协调; ⒋确定旧镇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⒌对中心地区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 ⒍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⒎综合安排环保和防灾等方面和设施; ⒏编制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十三条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要达到直接指导建设或工程设计的深度。建设项目应当落实到指定范围,有四角坐标、控制标高,示意性平面;道路或公用工程设施要标有控制点坐标、标高,并说明各项目的规划要求。

第二十四条 村镇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宜与总体规划一致。村镇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三年至五年。第二十五条 镇区建设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图纸与文字资料两部分。图纸应当包括:

⑴镇区现状分析图(比例尺1:2000,根据规模大小可在1:1000-1:5000之间选择);

⑵镇区建设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现状分析图一致); ⑶镇区工程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现状分析图一致);

⑷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可与建设规划图合并,单独绘制时比例尺采用1:200-1:1000)。

文字资料应当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三部分。镇区建设规划与村镇总体规划同时报批时,其文字资料可以合并。

第二十六条 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可以分别参照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简化。

村庄建设规划可以在村镇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批准后逐步编制。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农场、林场的各基层居民点的规划亦可以参照本办法编制。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

第一章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全省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根据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1.2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1.3 编制主体

村庄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级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技术指导。有条件的乡镇应委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在县级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编制。1.4 基本任务

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乡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建设(含新建、改建、撤并、保护)的数量、职能和规模,界定村庄建设范围,确定规划目标和建设标准,安排村民建房及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明确近期建设重点和环境整治要求,为农民提供切合实际,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1.5 规划依据

1.5.1 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及其村庄布点规划; 1.5.2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3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5.4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1.6 规划原则

1.6.1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类指导,分步骤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

1.6.2 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丘陵、岗地、缓坡和非耕地进行建设,并积极引导散居农户和村落向集镇或中心村集中。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坚持“一户一宅”的基本政策,对一户多宅、空置老宅形成的“空心村”应整治、改造或拆除。

1.6.3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合理规划配套各类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规划引导,为农民创造有利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1.6.4 延续特色,保护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丘陵、平原、水体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因地制宜,灵活布置,保持田园风光,突出地方特色。

1.6.5 尊重民意、科学决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1.7村庄规划分类

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村民的生活习俗、现有建设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村庄规划分为新建型、改造型和保护型三大类。

1.7.1新建型村庄: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需规划建设的新村庄,如移民建村、迁村并点及其他有利于村民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而新建的村庄。新建型村庄应做到选址科学,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清新优美,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乡风民情和时代特征。

1.7.2 改造型村庄: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具有较好的对外交通条件,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可以实施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改造型村庄的规划,应首先对现状地物、建筑、树木及基础设施等进行实地调查并绘制现状图,注重建设用地的调整,注重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的配置,突出村庄建设与“六改四普及”整治应达到的效果。

1.7.3 保护型村庄:对历史文化名村、拥有值得保护利用的自然或文化资源的村落、具有独特村庄布局或浓郁地域民俗特色的村庄,加以保护性修缮和开发利用。对于格局完整、建筑风格统一的古村,划定保护范围,维修破损严重的古建筑,在不影响古村格局和建筑风格的前提下完善村庄;对于布局分散、建筑风格杂乱的古村,规划中应注重保留村庄文脉,并对具有传统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古祠堂和纪念性建筑等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其他新建、改建建筑物应统一规划建设,注重传承古村建筑文化。1.8 规划期限及审批

1.8.1 村庄建设规划期限为5至10年。对规划期限已过或已明显不适应建设的村庄规划应进行调整和续编。

1.8.2 村庄建设规划应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批准后应进行公示。

第二章 村庄布局 2.1 村庄建设用地选择

2.1.1村庄规划应对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及建设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并结合实际情况和规划目标,因地制宜地采取规划对策。

2.1.2村庄建设用地宜选择自然环境良好,符合安全、卫生要求,适宜建设的荒山、岗地、坡地及其他非耕地。

2.1.3 村庄建设用地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地震断裂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避开各类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

2.1.4 村庄应与生产作业区联系方便,村民出行交通便捷,村庄对外有两个以上出口,避免被铁路、过境公路、高压输电线路穿越,避免沿过境道路展开布局。靠近铁路、公路、堤防建设的村庄,应按相关规定后退防护距离。

2.1.5 根据当地实际,全面综合协调安排村庄各类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原则上应集中紧凑布局,适当预留发展用地,避免无序扩张。尽量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刻意裁弯取直道路。

2.2 村庄规模

2.2.1 根据国家《村镇规划标准》,村庄人口规模按其不同层次及常住人口的数量进行划分,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两个层次。

中心村: 大型 中型 小型

>1000人 300—1000人 <300人

基层村: 大型 中型 小型

>300人 100—300人 <100人

2.2.2 新建型村庄应尽可能超过100人,对原有100人以下和交通不便、自然条件不好的基层村要按照村庄布点规划逐步引导撤并。2.3 村庄用地标准

2.3.1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村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以下要求控制:以非耕地为主建设的村庄,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80-120平方米;以占用耕地建设为主或人均耕地面积0.7亩以下的村庄,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60-80平方米。

2.3.2 建设用地构成及比例。村庄建设用地的四大主要功能用地的比例宜控制为:居住建筑用地占60-75%;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5-10%;道路和活动场地用地占8-15%;绿化用地占4-6%。

第三章 公共设施

3.1 公共设施分为公益型公共设施、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和生产服务型公共设施。公共设施配套指标按每千人1000—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置。

3.2应根据村庄的规模,合理配置村委会、文化中心(站、室),中小学(根据布点规划或实际需要设置)、幼托、医疗室、商业服务网点等公共设施和村民进行体育活动、休闲与社交活动的场所,并与村庄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

3.3 应根据需要为村民生产劳动配置作业场地,包括晒场、打谷场、堆场及集中养殖区等,满足既方便使用,又符合环保、卫生、安全生产等要求。集中养殖区的选址应远离饮用水源地,并选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村民生活区有适当的卫生防护距离。第四章 住宅 4.1 住宅规划设计原则

4.1.1 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新建住宅应建二至三层为主,提倡建设双拼式、联排式住宅,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多层公寓式住宅,少建独立式住宅和单层建筑。

4.1.2 住宅组团应避免单

一、呆板的布局方式。应结合地形,灵活布局,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

4.1.3 住宅设计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新型农房设计标准图、通用图,推广新型建筑材料、农村适用技术,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

4.1.4 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应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4.2 住宅建筑标准

4.2.1 宅基地标准:占用耕地建住宅的,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20平方米;占用原有宅基地或村内空闲地的,每户不得超过180平方米;因地形条件限制、占用荒山荒坡地的,每户不得超过240平方米。以上标准作为控制上限,市、县人民政府已制定具体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面积标准的,从其规定执行。

4.2.2 住宅主楼基底面积不宜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4.2.3住宅日照间距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尽可能安排南北朝向,避免东西向布置。房屋间距旧村改造不宜小于南侧建房高度的0.9倍;新村建房不宜小于南侧建房高度的1.1倍。山墙之间的距离(除消防通道外)不得小于2米。

4.2.4 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米,其中底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宜超过3.6米。4.2.5 住宅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低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30%,容积率不宜高于0.8;多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25%,容积率不宜高于1.5。4.3 住宅平面设计

4.3.1 住宅平面功能应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布局合理。

4.3.2 各功能空间应减少干扰,分区明确,实现“三分离”:即寝居分离、食寝分离、人畜分离。

4.3.3 应为住户设置生活服务阳台,提供适宜的室外生活空间,根据需要可设晒台。4.4 住宅立面设计

4.4.1 住宅立面应统一协调,突出地方民居特色。力求造型简洁大方、比例协调、形式美观、风格统一,防止照搬照套和千篇一律。

4.4.2 外墙等建筑材料立足于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合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达到节能、安全耐用、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的效果。

4.4.3 色彩应与当地环境相协调,力求色彩淡雅,色调一致,体现乡村风貌。4.4.4 结合村庄整治,对原有住宅立面进行必要的改造。第五章 基础设施 5.1 道路交通规划

5.1.1 道路等级与宽度

村庄道路可按三级布置,即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入户道路。

主要道路:路面宽度4.5-6米;

次要道路:路面宽度3-4.5米;

入户道路:1-2米。

应根据村庄不同的规模,适当选择道路等级和路面宽度,路面材料以水泥、沥青为主,非机动车道路也可利用石板、鹅卵石、红石等地方石材资源。改造型村庄,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

5.1.2 道路照明:村庄道路有条件时应设置照明设施。

5.1.3 停车场:应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酌情布置,新建村庄应考虑配置农用车辆和大型农机具停放场所。5.2 给水工程规划

5.2.1 给水工程规划包括用水量预测、水质标准、供水水源、输配水管网布置等。综合用水指标选取100-200升/人·日。供水水源应与区域供水、农村改水相结合,有条件的村庄提倡建集中供水设施。

5.2.2 建立安全、卫生、方便的供水系统。村庄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5749)》的规定,并做好水源地卫生防护、水质检验及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5.2.3 应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对分散式水源(水井、手压机井等)的卫生防护,水源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有污染源,对非新建型村庄应清除污染源(粪坑、渗水厕所、垃圾堆、牲畜圈等),并综合整治环境卫生。

5.2.4 在水量保证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水塘等自然水体作为村庄的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安排消防用水。5.3 排水工程规划

5.3.1 排水工程规划包括确定排水体制、排水量预测、排水系统布置、污水处理方式等。排水体制一般采用雨污合流制,有条件的村庄可采用分流制。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计算。雨水量参考附近城镇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5.3.2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污水应通过管沟或暗渠排放,雨水污水管(渠)应按重力流设计。污水在排入自然水体之前应采取集中式(生物工程)设施或分散式(沼气池、三格化粪池)等污水净化设施进行处理。5.4 供电工程规划

5.4.1 供电工程规划包括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水平,确定供电电源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村庄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接线方式,预留配电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确定中低压电力线路敷设方式、线路走向及位置。

5.4.2 配电设施应保障村庄居住用电、道路照明、公共设施照明和夜间应急照明的需求。

5.5.电信工程规划

电信工程规划包括确定固定电话、网络主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安排邮政、通讯服务网点和建设移动基站的位置;确定村庄内通信管道的走向、管位、管孔数、管材等。5.6 广电工程规划

有线电视、广播网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有线广播电视管线原则上与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

有条件的地方电力、电信等线路提倡地埋敷设。5.7 能源利用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实行多种能源并举,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和其他清洁型能源,逐步取代燃烧柴草与煤炭,减少对空气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资源的破坏。

5.8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5.8.1 村庄垃圾处理应坚持“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原则,要配置垃圾收集点,确定生活垃圾处置方式。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积极鼓励农户利用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逐步实现有机垃圾资源化。有条件的村庄应指定专人定期清扫、收集垃圾,集中堆放和处理。城镇近郊的村庄可设置垃圾池或垃圾中转设施,由城镇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应做到防渗、防漏、防污,相对隐蔽,并与村容村貌相协调。

5.8.2 结合农村改水改厕,逐步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的覆盖率。村内和村民集中活动的地方要设置公共厕所,每厕最小建筑面积不应低于30平方米。有条件的村庄可规划建设水冲式卫生公厕。5.9 防灾减灾 5.9.1 消防规划

村庄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村庄内不得设置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5.9.2 防洪规划

原则上宜按照二十年一遇的标准,安排各类防洪工程设施。5.9.3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地处滑坡、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庄,在用地布局上,应避开可能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区,并提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措施。5.9.4 地震灾害防治规划

根据当地地震设防标准与防御目标,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和工程抗震措施。5.10 竖向规划

5.10.1村庄的竖向规划包括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标高等内容。竖向 11 规划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努力保留原有绿地和水面,尽量少占或不占良田,要综合优化排水、防涝、道路等工程方案,合理解决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防洪堤、排水管出口,桥梁、道路交叉口等设计控制高程),减少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

5.10.2 道路及各种场地的适宜坡度:道路纵坡一般不小于3‰、不大于6%,地形复杂地方不大于8%;地面排水的最佳坡度为0.5-1.0%,不小于0.3%、不超过4%;当地形自然地形坡度大于4%时,应做成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5.10.3 满足排水管沟的设置要求。5.10.4 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

5.10.5 建筑物标高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建筑物室外标高一般应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高。

第六章 绿化与景观环境 6.1 规划设计原则

应合理利用地形,保持田园风光,结合民俗民风,展示地方文化,体现乡土气息,形成地方特色。

6.2建筑风貌规划

根据村庄整体风格特色、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传统文化等因素,确定建筑风格及建筑群组合方式。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并能体现地方特色。住宅应以坡屋顶为主,尽量运用地方建筑材料,形成较鲜明的地方特色。6.3 绿化景观规划

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基础,尽量在劣地、坡地、洼地布置绿化,植物配置宜选用具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应好的品种。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绿地建设宜结合村口、公共中心及沿主要道路布置。有条件的村庄集中绿地应适当布置桌椅、儿童活动设施、健身设施、小品建筑等,丰富农民生活。

村庄绿化应以种植树木为主,少植草皮,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可种树、植竹、栽果,注重环境协调和方便日常维护管理。同时要充分做好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的绿化,不留死角,增加绿化数量和类型,防止水土流失。对宅院及宅间空地要以种植经济植物、果树为主,兼顾观赏、遮荫等功能。第七章 主要技术指标

村庄建设规划主要技术指标的汇总及其计量单位应符合表

7.1、7.2规定。

表7.1 村庄建设用地汇总表

项 目 计量单位 面积 比重(%)人均面积(m2/人)村庄总建设用地 公顷

1、居住建筑用地 公顷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顷

3、道路活动场地用地 公顷

4、绿化用地 公顷

合 计 公顷

表7.2 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项 目 计量单位 数值

居住户数 户

户均占地面积 m2/户

居住人数 人

户均人口 人/户

总建筑面积 万m2 其中住宅建筑面积 万m2 公共建筑面积 万m2 户均住宅建筑面积 m2 建筑密度 % 绿地率 % 容积率-投资估算 万元

第八章 附 则

8.1 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按有关规定编制。

8.2各设区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导则》制定实施细则。8.3 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8.4 本《导则》由江西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附件:

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收集及规划成果要求

一、基础资料收集

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应对村庄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规划需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1、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及其村庄布点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对本规划的要求;

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

3、现状人口和规划人口规模;

4、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

5、公共设施规模和生产服务设施分布;

6、基础设施及管网现状;

7、历史文化、建筑特色、风景名胜等资料;

8、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9、建设工程造价资料;

10、乡镇行政区域图(比例为1:5000~1:10000)、村庄地形图(比例为1:500~1:1000)。

二、规划成果要求

村庄建设规划一般宜以行政村为单元,对行政村范围内的村庄整体统一编制规划。也可对行政村区域内近期不撤并的中心村、基层村单独编制规划。规划成果主要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图纸两部分。

(一)规划说明书

1、前言

规划工作背景与过程简述,委托单位,规划范围与目标,规划工作重点、规划设计意图和规划的组织实施。

2、概述

(1)规划依据,说明乡镇总体规划及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对村庄规模和发展目标的要求。

(2)村庄历史沿革,说明村庄的发展历程。

(3)现状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行政区划、地理位置、人口与面积、产业特点、社会经济状况、与周围村镇的关系、地形地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风景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产与民俗风情、对外交通联系、村庄建设情况等。

(4)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规划内容

(1)基本原则

(2)村庄建设环境与场地分析

——分析村庄自然环境条件、建设条件、确定编制规划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

——村庄建设用地的评价

——建设用地选择

(3)村庄建筑质量评价

确定保护、保留、整治、改造、拆除的建筑。

(4)规划总则

——规划目标

——规划范围

——人口与用地发展指标选择和规模预测

(5)规划布局

对居住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和活动场地用地和绿化用地等进行合理布局。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按照《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的有关规定、乡镇总体规划、本《导则》的要求,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规模及用地安排。

(7)基础设施规划

确定道路交通系统、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防灾减灾规划及竖向规划。

(8)绿化与景观环境规划

(9)主要技术指标(详见前附表内容)

不同规模、不同建设类型的村庄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规划说明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

4、相关基础资料。

(二)规划图纸

1、村庄区域图

比例为1:5000-1:10000,以行政区域图为依据,标明整个行政村在乡镇域的位置、范围,各自然村的位置及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确定各村庄的人口规模、对外交通联系,提出村庄规划保留或撤并意见。

2、村庄现状分析图

比例为1:500-1:1000,标明规划范围、现状地物要素的空间分布关系,标明地形地貌、道路、工程管线及各类建筑的性质及范围。旧村改造型规划宜做现状建筑质量分析图。

3、村庄建设规划图

比例尺为1:500-1:1000,含用地布局、主要社会服务设施及公共绿地的配置等,标明规划建筑(含层数)、绿地、道路、活动场地、停车场、河湖水面等位置和范围,确定各类用地性质、范围。

4、道路交通竖向规划及工程管线规划图

比例尺为1:500-1:1000,标明道路的走向、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座标、标高,标明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用地界限;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及管线的走向、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规模。

5、除以上图纸外,有条件的村庄可根据需要增加以下图纸:

(1)建筑质量评价图

确定保护、整治、改造建筑及有关现状建筑单体的改造方案。

(2)绿化与景观环境规划图

标明绿地的位置与用地界限、植物配置,住宅院落绿化布置,公共活动空间、环境小品等景观设计意向等。

(3)住宅及主要建筑设计方案图

比例尺为1:100-1:200,选用适合当地特点的标准通用图集,或设计新建村民住宅、主要公共建筑单体、公共绿地(活动场地)的平、立、剖面图。改造型规划,对现有住宅、主要公共建筑单体整治改造的建筑方案图。

(4)其他专项规划图纸。

三、其他要求

1、以行政村为单元编制的村庄建设规划成果至少应包括:(1)规划说明书;(2)村庄区域图;(3)村庄现状分析图;(4)村庄建设规划图;(5)道路交通竖向规划及工程管线规划图;(6)其他。其中(3)、(4)、(5)以行政村范围内的自然村为单元编制;规划说明书中相同的部分自然村可共用,不同的部分各自然村应分别撰写。

2、以自然村为单元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中心村和基层村建设规划应分别包括以下规划成果:

中心村的建设规划成果至少应包括:(1)规划说明书;(2)村庄现状分析图;(3)村庄建设规划图;(4)道路交通竖向规划及工程管线规划图;(5)其他。

基层村的建设规划成果至少应包括(1)规划说明书;(2)村庄现状分析图;(3)村庄建设规划图(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工程管线等内容应在村庄建设规划图中作说明);(4)其他。

3、历史文化名村应按《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制保护规划。

4、对计划近期内进行整治的村庄,应按建设部和省委2006年1号文件提出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

《村庄整治技术导则》另行制定下发。

第二篇: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试行)

关于发布《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

建村[2000]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规范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情况认真执行。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城乡规划司。

附件:《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二○○○年二月十四日 附件: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村镇规划的编制,提高村镇规划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村庄、集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以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编制村镇规划一般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第四条 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五条 承担编制村镇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

第六条 编制村镇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技术规定。

第二章 现状分析图的绘制

第七条 现状分析图是用图的形式表示规划范围内村镇建设的现状,分为乡(镇)域、镇区和村庄现状分析图。绘制现状分析图应当以适当比例的地形图为底图。

第八条 规划人员在绘制现状分析图前,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村镇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调查研究的范围应当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情况、用地和各类设施现状、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沿革等。

第九条 乡(镇)域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乡(镇)域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业、水利设施、工矿生产基地、仓储用地以及河湖水系、绿化等的分布;

⒉行政区划,各居民点的位置及其用地范围和人口规模;

⒊道路交通组织、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管线、走向,以及客货车站、码头、水源、水厂、变电所、邮政所等的位置;

⒋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规模及其服务范围;

⒌防洪设施、环保设施的现状情况;

⒍其他需要在现状分析图上表示的内容。

现状分析图上还应当附有存在的问题。

第十条 镇区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行政区和建成区界线,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

⒉各类建筑的分布和质量分析;

⒊道路走向、宽度,对外交通以及客货站、码头等的位置; ⒋水厂、给排水系统,水源地位置及保护范围;

⒌电力、电讯及其他基础设施;

⒍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与规模;

⒎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占地范围;

⒏其他对建设规划有影响的,需要在图纸上表示的内容。

现状分析图还应当附有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条 村庄现状分析图的内容可参照第十条适当简化。第三章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十二条 村镇总体规划是对乡(镇)域范围内村镇体系及重要建设项目的整体部署。

第十三条 在编制村镇总体规划前可以先制定村镇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十四条 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根据县(市)域规划,特别是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⒉根据对乡(镇)本身发展优势、潜力与局限性的分析,评价其发展条件,明确长远发展目标; ⒊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调整村庄布局的建议,原则确定村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⒋预测人口的规模与结构变化,重点是农业富余劳动力空间转移的速度、流向与城镇化水平;

⒌提出各项基础设施与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议;

⒍原则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与主要用地指标,选择建设发展用地,提出镇区的规划范围和用地的大体布局。

第十五条 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十六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评价乡(镇)发展条件;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乡(镇)行政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和结构;拟定所辖各村镇的性质与规模;布置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指导镇区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十七条 村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对现有居民点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整,明确各自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

⒉确定各个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它们在村镇体系中的职能分工; ⒊确定乡(镇)域及规划范围内主要居民点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人口发展规模的确定:用人口的自然增长加机械增长的方法计算出规划期末乡(镇)域的总人口。在计算人口的机械增长时,应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分别计算出从事一、二、三产业所需要的人口数,估算规划期内有可能进入和迁出规划范围的人口数,预测人口的空间分布。

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根据现状用地分析,土地资源总量以及建设发展的需要,按照《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结合人口的空间分布,确定各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用地规模和大致范围。

⒋安排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等基础设施,确定工程管网走向和技术选型等;

⒌安排卫生院、学校、文化站、商店、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等对全乡(镇)域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公共建筑;

⒍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第十八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

第十九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图纸与文字资料两部分。图纸应当包括:

⑴乡(镇)域现状分析图(比例尺1:10000,根据规模大小可在1:5000-1:25000之间选择);

⑵村镇总体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乡(镇)域现状分析图一致)

文字资料应当包括:

⑴规划文本,主要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

⑵经批准的规划纲要;

⑶规划说明书,主要说明规划的指导思想、内容、重要指标选取的依据,以及在实施中要注意的事项;

⑷基础资料汇编。

第四章 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十条 村镇建设规划是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镇区或村庄建设进行的具体安排,分为镇区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第二十一条 村镇建设规划的任务是:以村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镇区或村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和用地规模、结构,进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安排主要建设项目的时间顺序,并具体落实近期建设项目。

第二十二条 镇区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在分析土地资源状况、建设用地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总量,再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和具体数量;

⒉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居住、公共建筑、生产、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系统、仓储、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做到联系方便、分工明确,划清各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

⒊根据村镇总体规划提出的原则要求,对规划范围的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按照各专业标准规定,确定空中线路、地下管线的走向与布置,并进行综合协调;

⒋确定旧镇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⒌对中心地区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

⒍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⒎综合安排环保和防灾等方面和设施;

⒏编制镇区近期建设规划。第二十三条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要达到直接指导建设或工程设计的深度。建设项目应当落实到指定范围,有四角坐标、控制标高,示意性平面;道路或公用工程设施要标有控制点坐标、标高,并说明各项目的规划要求。

第二十四条 村镇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宜与总体规划一致。村镇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三年至五年。第二十五条 镇区建设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图纸与文字资料两部分。

图纸应当包括:

⑴镇区现状分析图(比例尺1:2000,根据规模大小可在1:1000-1:5000之间选择);

⑵镇区建设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现状分析图一致);

⑶镇区工程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现状分析图一致);

⑷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可与建设规划图合并,单独绘制时比例尺采用1:200-1:1000)。

文字资料应当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三部分。镇区建设规划与村镇总体规划同时报批时,其文字资料可以合并。第二十六条 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可以分别参照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简化。村庄建设规划可以在村镇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批准后逐步编制。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法编制。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九条

农场、林场的各基层居民点的规划亦可以参照本办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建设部关于发布《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

(建村〔2000〕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规范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情况认真执行。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城乡规划司。

附件:《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建设部

二000年二月十四日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村镇规划的编制,提高村镇规划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村庄、集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以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编制村镇规划一般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第四条 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五条 承担编制村镇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

第六条 编制村镇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技术规定。

第二章 现状分析图的绘制

第七条 现状分析图是用图的形式表示规划范围内村镇建设的现状,分为乡(镇)域、镇区和村庄现状分析图。

绘制现状分析图应当以适当比例的地形图为底图。

第八条 规划人员在绘制现状分析图前,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村镇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调查研究的范围应当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情况、用地和各类设施现状、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沿革等。

第九条 乡(镇)域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乡(镇)域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业、水利设施、工矿生产基地、仓储用地以及河湖水系、绿化等的分布;

2.行政区划,各居民点的位置及其用地范围和人口规模;

3.道路交通组织、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管线、走向,以及客货车站、码头、水源、水厂、变电所、邮政所等的位置;

4.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规模及其服务范围;

5.防洪设施、环保设施的现状情况;

6.其他需要在现状分析图上表示的内容。

现状分析图上还应当附有存在的问题。

第十条 镇区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行政区和建成区界线,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

2.各类建筑的分布和质量分析;

3.道路走向、宽度,对外交通以及客货站、码头等的位置;

4.水厂、给排水系统,水源地位置及保护范围;

5.电力、电讯及其他基础设施;

6.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与规模;

7.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占地范围;

8.其他对建设规划有影响的,需要在图纸上表示的内容。

现状分析图上还应当附有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条 村庄现状分析图的内容可参照第十条,适当简化。

第三章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十二条 村镇总体规划是对乡(镇)域范围内村镇体系及重要建设项目的整体布署。

第十三条 在编制村镇总体规划前可以先制定村镇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十四条 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县(市)域规划,特别是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根据对乡(镇)本身发展优势、潜力与局限性的分析,评价其发展条件,明确长远发展目标;

3。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调整村庄布局的建议,原则确定村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4。预测人口的规模与结构变化,重点是农业富余劳动力空间转移的速度、流向与城镇化水平;

5.提出各项基础设施与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议;

6.原则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与主要用地指标,选择建设发展用地,提出镇区的规划范围和用地的大体布局。

第十五条 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十六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评价乡(键)发展条件;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乡(镇)行政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和结构;拟定所辖各村镇的性质与规模;布置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指导镇区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十七条 村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对现有居民点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整,明确各自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

2.确定各个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它们在村镇体系中的职能分工;

3.确定乡(镇)域及规划范围内主要居民点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人口发展规模的确定:用人口的自然增长加机械增长的方法计算出规划期末乡(镇)域的总人口。在计算人口的机械增长时,应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分别计算出从事一、二、三产业所需要的人口数,估算规划期内有可能进入和迁出规划范围的人口数,预测人口的空间分布。

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根据现状用地分析,土地资源总量以及建设发展的需要,按照《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结合人口的空间分布,确定各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用地规模和大致范围。

4.安排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等基础设施,确定工程管网走向和技术选型等;

5.安排卫生院、学校、文化站、商店、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等对全乡(镇)域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公共建筑;

6.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第十八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

第十九条 村镇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图纸与文字资料两部分。

图纸应当包括:

(1)乡(镇)域现状分析图(比例尺1:10000,根据规模大小可在1:5000-1:25000之间选择);

(2)村镇总体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乡(镇)域现状分析图一致)。

文字资料应当包括:

(1)规划文本,主要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

(2)经批准的规划纲要;

(3)规划说明书,主要说明规划的指导思想、内容、重要指标选取的依据,以及在实施中要注意的事项;

(4)基础资料汇编。

第四章 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十条 村镇建设规划是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镇区或村庄建设进行的具体安排,分为镇区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第二十一条 村镇建设规划的任务是:以村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镇区或村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和用地规模、结构,进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安排主要建设项目的时间顺序,并具体落实近期建设项目。

第二十二条 镇区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在分析土地资源状况、建设用地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总量,再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和具体数量;

2.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居住、公共建筑,生产、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系统、仓储、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做到联系方便、分工明确,划清各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

3.根据村镇总体规划提出的原则要求,对规划范围的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按照各专业标准规定,确定空中线路、地下管线的走向与布置,并进行综合协调:

4.确定旧镇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5.对中心地区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

6.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7.综合安排环保和防灾等方面的设施;

8.编制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十三条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要达到直接指导建设或工程设计的深度。建设项目应当落实到指定范围,有四角坐标、控制标高,示意性平面;道路或公用工程设施要标有控制点坐标、标高,并说明各项目的规划要求。

近期建设项目较集中时,可以采用较大比例尺编制详细规划图。近期建设项目较分散时,可以将近期建设项目表示在建设规划图上,不另画图纸。

第二十四条 村镇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宜与总体规划一致。村镇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三年至五年。

第二十五条 镇区建设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图纸与文字资料两部分。

图纸应当包括:

(1)镇区现状分析图(比例尺1:2000,根据规模大小可在1:1000-1:5000之间选择);

(2)镇区建设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现状分析图一致);

(3)镇区工程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现状分析图一致);

(4)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可与建设规划图合并,单独绘制时比例尺采用1:200-1:1000)。

文字资料应当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三部分。镇区建设规划与村镇总体规划同时报批时,其文字资料可以合并。

第二十六条 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可以分别参照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简化。

村庄建设规划可以在村镇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批准后逐步编制。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农场、林场的各基层居民点的规划亦可以参照本办法编制。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建设部 发布日期:2000年02月14日 实施日期:2000年02月14日(中央法规)

第四篇: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总结

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11〕18号)精神,我区2012年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我市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海府办〔2012〕79号)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求,至今已基本完成,有关情况如下:

一、2012年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我区的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政府和相关村委会的配合下,设计单位有关人员根据市国土部门提供的地形资料和各村委会提供的基础资料,结合实际情况,经过一年来的艰苦工作,我区基本完成主城区外龙塘镇、大坡镇、红旗镇、**坡镇、旧州镇、甲子镇6个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谭文墟、新民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完成率占总数100%;完成主城区外49个行政村、514个自然村规划编制,完成率占总数69%。

二、存在问题

1、国土部门提供的地形资料和现状有些不一致,导致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难度加大。

2、有些较小的村庄已经整个村迁移到别的地方,原村址已经没人居住,导致难以确定是否编制该村规划。

3、村镇规划编制经费不及时落实到位,工作开展难度加大。

三、建议

1、建议市规划部门跟市政府沟通,把村镇规划编制经费及时落实到位。

2、有些村庄地形测量时间已久,跟现状已经发生变化,建议市国土部门重新组织测量。

3、建议设计单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确保村镇规划编制质量。

四、2013年我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思路和计划安排

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府办〔2012〕78号﹚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求,我区2013年计划完成剩下的22个行政村、233个自然村规划编制以及其它近期未实施棚户区改造、需重点管控的49个村庄(或居民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建设规划,现实我区村镇规划编制100%覆盖。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第五篇: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总结

**县村镇规划编制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规划局:为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市政府下达我县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目标(全县今年完成16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任务)和时间过半目标任务过半的要求,现将上半年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基本情况

1、县域村庄布点规

2007年11月,我局委托**市城乡规划市政工程设计院编制了《******村庄布点规划》,现《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以*政函〔2008〕2号文批复,规划正在执行过程中。

2、乡、镇域总体规划

**县位于**市东北部,现辖3镇6乡,59个村委会2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803人。建城区面积约0.47平方公里。2002年6月9日,**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特大暴雨洪水袭击,造成了县城局部毁灭性灾害,灾害发生后,国家、省、市多方援助,限期编制了《**县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全县各乡、镇的重建规划,为此我县的所有乡、镇都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任务,规划编制率达到了100%。同时2007年我们又编制了11个乡、镇政府驻地的村庄建设规划,县城东岳殿新村,八亩田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西岔河乡三教殿村村庄建设规划。此规划也已经**县人民政府以*政发〔2008〕2号文批复,准予实施。

3、高速路沿线村庄整治

西汉高速公路在我县只贯穿了大河坝一个镇。大河坝镇位于佛坪县城南部,它是西汉高速公路进入汉中的第一个建制镇,又称汉中的“东大门”。2007年5月,我局委托重庆渝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县大河坝镇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此规划已经**县人民政府(*政发〔2008〕01号)文批复,正在实施。

二、2008年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情况

根据省、市统一安排,2007年我县已完成了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和6乡3镇的总体规划及11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截止目前,尚有40个村未完成建设规划编制任务。按照省、市要求,在2009年以前我县必须完成90%以上的村庄建设规划任务,08年我们拟编制16个村庄建设规划,半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基础资料收集

对今年将要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村庄进行了前期的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收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包括村庄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现状,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现状等资料。

2、积极筹措资金,解决规划编制经费

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所需经费将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县财政每村补助1.5万元,乡镇每村自筹1.5万元。此项工作共需编制经费48万元。资金正在积极筹措之中。

三、建议

1、我县至今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人分管此项工作,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及相应建设工作,我局将无能力开展及实施,我局已多次向县委、政府汇报,请市局协助我县尽快成立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使各种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2、因县级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人员及技术力量有限,办乡镇长或助理员培训班,确有一定的困难,请市上就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方面问题近期能否举办一次规划专题培训班。

下载村 镇 规 划 编 制 办 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 镇 规 划 编 制 办 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总结(含5篇)

     城乡规划局高度重视我市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基层建设年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抓手,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突出规划"龙头"作用,坚持"规划引导、基础先行、......

    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办法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提高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质量,更好地促进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

    荥阳市村镇规划编制情况汇报(20111014)

    荥阳市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汇报 按照省、郑州市有关村镇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要求,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村镇规划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村镇规划编制工......

    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长沙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村庄规划编制组织 第三章 村庄规划编制要求 第一节 村庄资料收集整理 第二节 村域总体规划 第三节 村庄居民点详细规......

    港口布局规划编制办法[大全]

    目 录第一章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第一节 地理位置第二节 自然条件第三节 现 状第四节 评 价第二章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第一节 经济腹地第二节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方法》的通知((90)交计字58号1990年2月4日)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 建村[2013]18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委、天津市建交委、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

    江苏公共交通规划编制办法

    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的通知苏建市[1995]208号 各市建委: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必须纳入城市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