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记文阅读训练
传记文阅读训练
一、知识盘点
1、传记的定义: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2、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二、规律探寻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要注意以上五点。传记的阅读的一般规律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三、方法点拨
1.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传记的重要内容包括:①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②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应试阅读又要求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在总体把握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
2.如何分析传记的结构
“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大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依据传记的文体特征,深思传记的“形”“神”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的理解传记,理 1 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弄清所写事物、事情之间的关系,从而迅速的找到问题的答案。
3.如何概括传记的中心意思
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②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③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写景抒情类的散文,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4.如何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为对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的分析。分析作品运用修辞手法首先要辨明其修辞格,其次根据不同修辞格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义作用。另外还表现为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段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表现为对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这要在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5.如何对传记鉴赏评价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较高层级,属于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后,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要正确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关键在于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有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用唯物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问题,不能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鉴赏评价传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做到这几点:①在文“内”充分挖潜。要对作品本身内容有准确的把握,不仅要把握作品直观显现的内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隐含的内容,这是鉴赏评价的首要工作,其实就是弄清对象。②在文“外”大胆引联。就是围绕作品作相关、相似的引申或联想。有些寓意相对丰富深刻的作品,要联系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及其它相关资料,将其臵于特定的氛围中才能对其正确认识评价;有些作品只有通过多方引申联想,才能在动态中,在纵横比较中评价它。
6.如何探究传记文本
探究要掌握正确的赏评标准和思维方法。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我们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准绳,没有客观正确的标准就难免人云亦云。同时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分析,不可以偏概全、求全责备、主观臆断。
四、典例探究
(一)阅读下面一则人物传记(节选),回答问题
1.文森特•梵高——热情似火的灵魂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在荷兰布拉班特省的一个牧师家庭,梵高家庭却是欧洲经营美术品的大家族。梵高聪颖、敏锐,被全家族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家族宏伟事业的继承人。但梵高从小就显现出与世俗为敌的极度真诚和狂热执著,命中注定他是为艺术而牺牲自己、燃烧自己的人。
梵高27岁开始正式学素描,28岁学油画,画画不仅恢复了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兴趣,而且重新点燃了他那与生俱来的属于艺术的极度真诚和狂热。
1886年3月之前,梵高的艺术生活仅局限在荷兰和比利时。他进入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习素描和油画,到布鲁塞尔学习透视和解剖,推崇伦勃朗和库尔贝,临摹米勒和桑普,探求进入绘画领域的门径,虔诚地承袭西方传统绘画的技法、格调乃至情感——此时的梵高只是借船溯源,只求门径而不求突破和创造。
1886年2月,梵高来到了巴黎。巴黎之行是梵高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巴黎是现代艺术的摇篮,它没有让梵高失望。在印象主义作品、技法和人物的强烈感召下,梵高的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为之燃烧,在与之同构契合的新探索 2 中,梵高与曾经浸染其间的荷兰画风告别,舍弃传统技法,循着印象派的足迹踏上全新的艺术旅途,走进一个光与色、太阳与张力的崭新艺术世界。梵高在巴黎找到了引爆自己潜能的艺术源泉,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的艺术土壤,不过当对绘画极有鉴赏力的弟弟提奥看到已经疯狂地沉醉在对印象派痴迷的模仿和遵循之中的梵高时,他说:“老兄,你叫梵高,而不叫高更或修拉!你一天天在走下坡路,你一张比一张画得更不像文森特•梵高了。没有捷径可走,老兄,只有花上几年的艰苦劳动。难道你是一个只会依样画葫芦的脓包吗?”弟弟的提醒使梵高在自己倾注的色彩与印象派推崇的色彩分界线上徘徊、游移。梵高天性中那如同太阳一样的激情,必定使他抛弃荷兰画风的暗淡与沉寂,也必定要远离只追求瞬间色彩与阳光的印象派。巴黎成了没有营养的土壤,它曾使梵高充实又使他失望,但艺术生命之火不灭,他要离开巴黎,去寻找新的营养丰富的艺术土壤。
走向何方?法国北部和巴黎四周早被印象派榨干了梵高所有的艺术灵感。回到祖国荷兰?那里是被梵高唾弃的传统绘画的一潭死水。梵高在巴黎沉闷的空间创作了200幅绘画,觉得他以画为武器的战场不在城市而在无垠的原野和神秘的自然,要让胸中的太阳与自然的太阳相通,点燃他调色板和画布上的熊熊烈火。梵高为了绘画遗弃寒冷的巴黎,追寻能烧光体内寒冷和点燃调色板的太阳,向阳光更加灿烂、色彩更加丰富的法国南部小镇——阿尔走去,去拥抱那一轮他苦苦追寻的炽热的太阳。
阿尔的梵高变成了“绘画机器”,一部每天早上灌进食物、饮料和颜料,晚上制造出一幅作品的高速运转的绘画机器。梵高每天清晨很早便带着画具外出,晚上则带着一幅完成的作品回到旅馆,他只是一幅接一幅地疯狂地画,全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或应干什么,完完全全陶醉在色彩与太阳之中。梵高近乎疯狂,一口气完成190余幅作品,在3个月时间里完成的作品几乎等于在巴黎两年时间所画的总和。梵高用鲜亮明快的黄色基调,画桃花、梅花、杏花以及花园苗圃;画吊桥、海滨、草原以及田园风光,画酒吧、情侣、夜景以及广场上的黄房子,他独特的绘画技法日臻成熟。然而,艺术情感的狂热,身体疾病的痛苦,使梵高经常陷入精神病的深渊。身心融入了太阳的梵高,没能慰藉自己的痛苦,反而不断地滑向痛苦的渊薮。
1889年12月24日,梵高最终被弟弟提奥送进圣雷米精神病疗养院。医生告诫梵高别再作画,但对他而言,时间和生命是以血管里流出的图画、胸腔里喷射的作品来计算的,而不是以表针跳动的声音和日历翻动的页数计算的,他不能不绘画,没有绘画就没有了梵高,生命就此终结。1890年5月,梵高在猛烈发病时喝下一罐颜料,被弟弟提奥送到巴黎最负盛名的精神病专家加歇医生那里照料。他画了著名的《加歇医生》肖像画,疯狂的心绪逐渐平静,因为他不再痛苦,不用追寻,预定了为艺术燃烧、为太阳奉献的人生底线:“去找自己的归宿。”日益增加的无奈与清醒使梵高创作了带有封笔之作意义的悲剧作品——《暴风雨后的麦田》和《麦田上的鸦群》,预示即将袭来的阴影。《麦田上的鸦群》已充分流露出他心灵的空虚、心态的绝望以及对痛苦的妥协和无奈的认同,暗喻梵高的群鸦惊叫乱舞;不知缘何而来,不知向何而去?1890年7月27日,鲜红的晚霞烧遍了阿尔天空,茫然的梵高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拔枪自杀。
(《一生要结识的25个人》有删节)
1、作者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个“注定为艺术而牺牲自己、燃烧自己的人”?
2、本文是梵高的传记,请你用简要语言,为梵高拟写一则“梵高小传”(200字内)。
3、联系全文,请评析一下传记在写作方面的艺术特色。
4、文章中多次提到“燃烧”,而标题也是“热情似火的灵魂”,请结合全文解释“燃烧”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一则人物传记(节选),回答问题。
2.舞者之歌
伊莎朵拉·邓肯
小时候,我的母亲相当贫困,她无法为我们请仆人或家庭教师,这种情况便赋予我一种自然发展的生命,使我能表露童稚之情且永保赤子之心。每次看见那些老是有保姆跟家庭教师随侍在侧,一举一动都被保护、照顾的孩子们,就觉得他们十分可怜,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的确是肆无忌惮、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激发了我的舞蹈创作灵感,即表现纯粹的、不受任何干扰的自由。
母亲出生于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原来是个虔敬的天主教徒。她离婚后,就抛弃了天主教信仰,转为一个十 3 足的无神论者。在我小时候,母亲就向我们揭发了圣诞老人的不存在。有次在学校圣诞晚会上,老师边发蛋糕和糖果边说:“孩子们,你们看!圣诞老公公带什么东西给你们啊!”我站起来很严肃地说:“我不信,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圣诞老公公!一切都是骗人的。”这下可把老师给气坏了。她说:“只有相信圣诞老公公的同学才有糖果!”我说:“那我情愿不要你的糖果!”
我真正的教育是从晚上开始,母亲会为我们弹奏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或大声为我们朗读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的诗篇。这些时光总让我们心驰神往。在一次校庆上,6岁的我当众朗读了威廉〃莱托的《安东尼致克娄巴特拉》,满座皆惊。
我6岁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回家,发现我聚集了一大帮连走路都还不太稳的邻居小孩儿坐在地板上,而我则站在房间前面教他们做出各种舞蹈的姿势。母亲觉得很奇怪,我告诉她这是我开设的舞蹈学校。她十分高兴,并坐在钢琴前为我们的舞蹈伴奏。学校就这样办了下来且大受欢迎。后来邻近的小女孩也进了我的学校,我10岁的时候,这些舞蹈课已经排得满满的。
我们教舞的名气越传越远。一位曾住在维也纳的女长辈要母亲带我去跟旧金山一位著名的老师学芭蕾舞,但是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教学。他要我踮起脚尖站着,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说:“因为这姿态很美。”我认为这种姿态不但丑而且违反自然,在上到第三堂课时我就走了,再也没有回去。他称之为舞蹈的那种僵硬陈腐的体操徒然破坏了我的梦想。我所梦想的是一种与之有天壤之别的舞蹈。我当时还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样子,只是摸索着向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前进,直觉告诉我,只要找到了那把钥匙,我就能登堂入室。
受所读书籍的影响,我决定离开旧金山到外地寻求发展。我就去找当时正在旧金山巡回演出的剧团经理,要求在他面前跳舞。考核在一个空荡的黑色大舞台上开始,母亲为我伴奏。我一身白色装束,随着孟德尔颂的《无言歌》翩翩起舞。音乐接近尾声,经理沉默了半晌后转身对母亲说:“这种东西不适合剧场,我看你还是带你的小女儿回家吧!”
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我们来到了芝加哥,所有的行囊只有一个小皮箱、一些姐姐留下来的珠宝首饰和25块钱。我带着我的白色舞服四处奔走,拜访了一个又一个剧场经理,一次又一次地在他们面前舞蹈,但是他们的回答全是一模一样:“很可爱,不过并不适合剧场。”
几个星期后,我们终于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只好流落街头。失望再次笼罩了我,有一天我试着向神殿大楼屋顶花园的经理求职。他叼着根巨大的雪茄,高高在上地看着我跳舞,瞧着我伴着孟德尔颂《春之歌》的旋律飘过来又舞过去。
“噢,你的确漂亮,”他说,“也很优雅。如果你愿意抛掉现在这种舞蹈方式,改跳另一种更具活力的,我就雇佣你。”
想到母亲在家里饿得快要昏倒,靠着最后一颗西红柿维生的情景,第二天,我带着褶边裙去见屋顶花园经理,经理十分周到地预付了我当周的50块薪水。
我以艺名在这个屋顶花园迅速走红,可是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厌恶至极。因此当这个星期结束,经理要跟我续聘,并承诺让我巡回演出时,我想也没想便拒绝了。我们虽然因此而脱离了饥饿,但我也受够了这种以违反自己理想的舞蹈讨好观众的日子——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么做。
(节选自《舞者之歌》第一、二、三章)
注:邓肯,曾在舞蹈艺术领域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是现代舞蹈的创始人,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
19.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4分)
20.邓肯在后来的回忆中谈起芝加哥的这段经历时说:“这个夏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时期之一。”在本文中,你看到她什么痛苦?她又是怎样面对的?(5分)
21.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一
1、作者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个“注定为艺术而牺牲自己、燃烧自己的人”?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重要句子含义”,能力层级为B。解答此题应抓住一个关键词语“注定”,因此,“聪颖敏锐”“极度真诚与狂热执著”以及“天性”中有“太阳一样的激情”都是艺术家必备的潜质,同时“艺术”与“太阳”对他的感召也是重要原因,也为梵高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本题命题意图是借助对“重要句子”理解,对“重要句子”含义的挖掘,实则是对关键句子解读达到。来达成对人物传记传主性格及命运的诠释,进而完成对人物形象的读解。因此,抽取表达梵高性格及遭际的关键信息即可达成。
参考答案:梵高聪颖、敏锐,从小就显现出与世俗为敌的极度真诚和狂热执著;印象主义对梵高的感召,他心灵震颤,激情燃烧;梵高天性中有太阳一样的激情,对太阳的极度痴迷;身体疾病及精神病的痛苦。
2、本文是梵高的传记,请你用简要语言,为梵高拟写一则“梵高小传”(200字内)。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解答此题应从“归纳”入手,从时间标志着眼,按照时间顺序将梵高的一生清晰地展现出来,语言尽可能简洁、客观,将梵高几个重要阶段表现出来。本题命题意图是通过“人物小传”这一方式,将“传主”完整客观地呈现给读者。“小传”即人物的大事年表,也叫“年谱”。“小传”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简明平实,不加渲染;二是客观公正,不作评论;三是纲目清晰,有始有终。抓住这三个问题,“小传”便可事半功倍。
参考答案: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在荷兰布拉班特省的一个牧师家庭,他聪颖、敏锐,从小就显现出与世俗为敌的极度真诚和狂热执著。梵高27岁开始正式学素描,28岁学油画,进入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习。1886年2月,梵高来到了巴黎。梵高与荷兰画风告别,舍弃传统技法,循着印象派的足迹踏上全新的艺术旅途,在巴黎期间,他画了大约200幅画。后来,他到了法国南部小镇阿尔,陶醉于在色彩与太阳之中,创作了大约190幅画。但艺术的狂热及身体的痛楚使得他滑向精神病的痛苦深渊。1889年12月24日,梵高最终被弟弟提奥送进圣雷米精神病疗养院。1890年7月27日,梵高拔枪自杀。
3、联系全文,请评析一下传记在写作方面的艺术特色。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及“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应从语言特点入手,从修辞格入手,从表达效果切入,即可顺理成章。本题命题意图是借助语言特色评析及鉴赏来领悟“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作者对梵高悲剧深切地同情,对梵高艺术的高度赞美都是借助“语言”的表达来达成,所以,关注语言表达特色,是解答此类题目的不二法门。
参考答案:⑴脉络清晰的叙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1853年、1886年2月、1886年3月、1889年12月、1890年7月27日。这几个关键时间点,连缀了梵高的短暂的一生,可谓清晰有致; ⑵色彩情感浓烈的语言。这种语言情感色彩强烈,主观意识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如“向阳光更加灿烂、色彩更加丰富的法国南部小镇——阿尔走去,去拥抱那一轮他苦苦追寻的炽热的太阳”将梵高对色彩的迷恋及对艺术的追求摹写得生动形象; ⑶生动形象的表达技法。这主要表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比喻修辞格运用。例如:梵高变成了“绘画机器”;那里是被梵高唾弃的传统绘画的一潭死水。⑷富有含蕴的景物描写。如“鲜红的晚霞烧遍了阿尔天空,茫然的梵高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拔枪自杀”,其中“鲜红的晚霞”“金黄色”等表示色彩的词语既是某种象征与暗示,也表达了梵高对太阳色彩的痴迷。
4、文章中多次提到“燃烧”,而标题也是“热情似火的灵魂”,请结合全文解释“燃烧”的含义?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E级。解答此题应从“燃烧”具体语境入手,从“燃烧”不同含义切入,结合文本原意,将“燃烧”与文章主题结合起来。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从“文本”的“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题目表面看,是对一个词语“燃烧”的理解,而实际上,则是对传记主题的间接发掘与延伸,也是对传主形象的高度概括。
参考答案:他极度真诚和对艺术的狂热执著;点燃在调色板上的太阳及色彩;梵高对色彩与太阳的痴迷;梵高在金黄色麦田里自杀;燃烧也是梵高似火的灵魂,是对主题的升华。(答出两点即可)参考答案二
19.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4分)
【信息整合】(4分)参考答案:①对自由、本真的追求;②有非凡的艺术天赋(舞蹈创作才能);③敢于打破传统的艺术(舞蹈);④坚信自己艺术(舞蹈)的魅力; ⑤对艺术(舞蹈)理想不屈不挠的追求; ⑥对艺术(舞蹈)的无比热爱。[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4点得4分;没有分点的扣1分,满分4分。]
20.邓肯在后来的回忆中谈起芝加哥的这段经历时说:“这个夏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时期之一。”在本文中,你看到她什么痛苦?她又是怎样面对的?(5分)
【倾向评价】(5分)参考答案:①她的痛苦:为解决饥饿四处奔波,她所追求的理想(舞蹈形式)遭到了社会的冷遇。②面对痛苦的方式:她宁愿忍受饥饿的痛苦,也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评分标准:第一问分两点给分,“饥饿”等得1分;“理想遭到冷遇”等得2分。第二问分两点给分,“忍受饥饿”等得1分;“不放弃理想”得1分。] 21.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
【意蕴发掘】(6分)参考答案: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天赋和后天的影响都十分重要。(1分)邓肯之所以能成为“现代舞之母”,不仅因为她具有非凡的舞蹈天赋——6岁自创舞蹈,开办舞蹈学校,且大受欢迎,(2分)而且环境对她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自由、不受拘束的家庭,培养了她追求本真、自由的个性(或“受母亲叛逆性格的影响,使她敢于挑战传统的舞蹈形式”;或“从小受母亲的艺术熏陶”),促使她不断追求,不断创新。(3分)
[6分。观点1分,即肯定“天赋”、“后天的影响”或“天赋和后天的影响同等重要”得1分;分析5分,其中“天赋”2分,“后天的影响”3分。答案分析合理即可。]
第二篇:司马迁班固传记文
司马迁班固传记文
一、《史记》的特征: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班固:“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刘熙载《艺概》:“太史公文,兼括六艺百家之旨,第论其恻怛之情,抑扬之致,则得于《诗三百篇》及《离骚》居多。”
(1)一部《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不能称为“实录”。董狐号称“直笔”“书法不隐”,但晋灵公已经“不君”,本来该死,而在他的笔下,却一定要书“赵盾弑其君”,这样的“书法”,不可谓“不隐”。
《史记》以“实录”而为“绝唱”,有个重要原因,是司马迁生当武帝之世,虽然正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际,但他仍然继承先秦的学风和文风,他和其父司马谈,思想均非正统。因此之故,所撰《史记》,也就有“是非颇谬于圣人”(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贬损当世”(班固《典引》引汉明帝诏)敢于“实录”的特征。
一篇《封禅书》,简直是武帝迷信神仙的“实录”(李少君)
一篇《酷吏列传》,主要展示武帝的酷吏的政策(张汤)一篇《平准书》,主要讲武帝用兵的得不偿失(“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
(元朔五年)汉遣大将将六将军,军十馀万,击右贤王,获首虏万五千级。明年,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得首虏万九千级。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馀万斤,虏数万人皆得厚赏,衣食仰给县官;而汉军之士马死者十馀万,兵甲 之财转漕之费不与焉。
(2)司马迁在叙事中敢写事实,以致于“显暴君过”,本来已与屈原相似,其“肆于心而为文”,也是和《离骚》一致的,当然,所不同者,《离骚》是直抒胸臆,而《史记》则寄托笔下的人物。
如《伯夷列传》,虽名为列传,其实等于一篇杂文,鲁迅曾称之为“小品文”,其中叙述伯夷叔齐的生平事迹并不多,而反复咏叹议论,则占了绝大篇幅,这是司马迁借着叙述伯夷叔齐的为人遭遇,来抒发自己对于人间是非颠倒的不平和愤慨。伯夷叔齐反对“以暴易暴”而饿死,司马迁认为,如此说而不怨,是可疑的。
司马迁写的愤慨不平的文章突出者还有《屈原列传》和《李将军列传》,这两篇都是写才高而不见用,等于“悲士不遇赋”。《李将军列传》赞曰:
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二、传记文学的新成就
(1)增加了故事情节:如《范雎列传》(《战国策》: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
(2)增加了戏剧冲突:如《项羽本记》(泷shuāng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对鸿门宴的细节描写表示质疑)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 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zhī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zhì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dàn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柰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sháo,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3)写进了生活细节:如《李斯列传》: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贤,譬如鼠矣!’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三、《汉书》的特征:
刘知几《史通》:“如《汉书》者,究西都之始末,穷刘 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该密。”“傅玄之贬班固也,论国体则饰主缺而折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
四、《汉书》不同于《史记》的文章
《汉书》中具有比较明显的大汉王朝的正统思想。班彪评《史记》:“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轻守节而贵俗功。”
班固的《汉书》和司马迁的《史记》之间的主要思想分歧,最集中地表现《货殖》、《游侠》两传。
五、《汉书》同于《史记》的文章
《汉书》与《史记》之所以又有相同一点,并非由于班固违背了大汉王朝的正统思想,而是因为大汉王朝的正统思想在前后是有差异的。所谓“班马异同”之“同”,首先就表现在班固非常同情司马迁的遭遇。班固对于司马迁“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不能“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表示非常惋惜。
如《汉书·李将军列传》(李陵传):
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niè(原指酵母和酒曲,比喻借端诬陷,酿成别人的罪过)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róu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pù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又如《汉书·武帝本纪》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曾经详细记载武帝每次用兵的损失数字,与战绩相互对照,以表明得不偿失的情况。这正是司马迁对于武帝所持的态度。不过,司马迁并不是直言武帝用兵不当,而是用具体事实的叙述代替理论的说明,班固也并不直言武帝用兵不当,而是以默而不谈来表明自己保留意见。两人的基本观点是很一致的。
又如《郊祀志》
《汉书·郊祀志》几乎全录《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武帝迷信的种种事迹,连司马迁讥评武帝的话“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也照录,重复了司马迁对武帝的批评。
六、《汉书》文章的新特点:
(1)《汉书》的文章比《史记》更具有历史文献的特征,文章的学术性质更强。
从文献学术的角度增设了一些传记。如《河间献王传》。于《史记》原有的传记中增加了一些关于学术的事迹。如《楚元王传》。
于《史记》原有传记中增载“经世之文”。如贾谊《治安策》、晁错《言兵事疏》。
从文献角度比《史记》更讲学术源流。如《汉书·艺文志·序》: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燔fán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数术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更着力于给学者立传。如《扬雄传》、《司马相如传》。
(2)《汉书》文章新特征还表现在对于人物评述的重点,已经不在豪侠尚义,而在忠君保皇。
例如《苏武传》。班固写《苏武传》,既不是依据前史旧文,又不是采用传主的自叙,而完全出于独创。因此,这样的传记也就最能代表班固自己的文章成就。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yù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第三篇:中外传记阅读训练
高三语文定时练习
(五)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倒立的马云,一切皆有可能
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而马云也很配合这个角色。马云有一个绝活:单手倒立。他能够一只手撑地,倒立数分钟而面不改色。他不仅自己练倒立,还要求全体干部员工练倒立。他说:“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马云有句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马云儿时的偶像是小鹿纯子。而纯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难时就倒立,于是马云认为这个倒立一定是一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所以马云把倒立练得炉火纯青,甚至学会单手倒立的绝技。
后来他创立了公司,在面临“非典”的困难时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一次,马云看到一幅画,上面画了许多鱼,但除了一条之外都往一个方向游,只有这条鱼是往相反的方向走,这幅画的题目叫“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于是马云悟到:淘宝网换一个方向,也许就可以最先到达跑道终点。于是他让大家学会倒立着看世界。
为此马云自2003年以来做了一个特殊规定:每个进入淘宝网工作的人员,无论胖瘦、高矮,都必须在3个月内学会靠墙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势30秒才算过关,对女性的要求稍低些,10秒即可,否则只能卷铺盖走人。为什么要练习“倒立”呢?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不用任何器械,训练很方便;二是通过练习倒立,促使大家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够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养成“换位思考”、“逆向思维”、“多位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自此,“倒立”成为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此后马云无时无刻不在鼓励这种“倒立”视角。2008年8月的一天,马云突然找到秘书,神秘兮兮地说:“走,跟我去淘宝!我今天要临时抽查,要所有高管都给我倒立,看看他们会不会。”在淘宝专门的倒立室里,每一个高管轮流在马云面前演示倒立。果然,有几个高管没能完成。马云甩下一句话:“限期整改,过段时间复查。”几位没有过关的高管人员,通过训练很快就掌握了倒立的技巧。
倒立思维的结果就是,马云始终坚持特立独行之道,不断打破常规,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马云信奉这样的“倒立观”:永远不做大多数。“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都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他扔到垃圾桶里去。因为这么多人说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机会肯定不属于我们。”于是马云没有投身热门的门户网站的红海,而是看中了国外市场上运行失败的B2B模式;擒贼没有先擒王,而是专攻中小企业;没有虚张声势以打造影响力,而是出其不意地玩起了“西湖论剑”,来的宾客里居然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没有在互联网急速膨胀烧钱的年代跟风,而是把高盛公司1999年的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用到了2005年。逆向思维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这是马云倒立后得到的逻辑,所以他总能把自己置于冷静旁观者的角色,游刃有余。伴随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马云也一直以“反其道而行”的商业思维成为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
仅靠倒立显然远远不够,马去还将倒立不断延伸、扩展。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有时候,客户是你的上司,有时候,客户也是你的员工。对于经理人而言,大部分人的思路是先站在个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换一个思路,学会站在公司立场上考虑问题,反倒更容易让自己脱颖而出。他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逆反思维、反教条、出人意料,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这种思维的商业逻辑体现了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马云的倒立,用熊彼特的话说就是“创新”,用汤姆·彼得斯的话说就是“颠覆”,用安德里·格鲁夫的话说就是“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用柳传志的话说就是“重新写一份菜谱”。结果倒立着的马云和倒立着的阿里巴巴人,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视野,神奇地走向了成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马云“倒立看世界”的独特思维是受到他儿时偶像小鹿纯子的启示而产生的。
B.“永远不做大多数”的理念是马云奇特“倒立观”的反映,体现了他的特立独行之道。
C.马云倡导“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是指不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还应站在客户的立场、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D.马云做事不钻热门,不跟风,不造声势,这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竞争力不行。E.马云是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其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就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2.“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概括其作为“异类”的具体做法。(6分)
3.“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请阐明马云的这句口头禅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及他的商业理念。(6分)
4.请结合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对“马云的倒立”的智慧加以评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内江二诊)
甘州遍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qì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pí。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5、词的上阕意象选取与写作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6、词的下阕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战争的艰苦和残酷?并简要分析词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4分)
三、(10 分)(凉山州二诊试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为“正能量”下定义。(4 分)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代表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6分)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那些微光,转向那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烈地望着,她又采取一小时前在她那睡着了的小孩的床头所采取的姿势。她的同伴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神仙世界的奇观。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第十三章》
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哪些是历史的真实,哪些是文学的想象?各有什么作用?(6 分)
第四篇:《传记选读》素材积累写作训练
《传记选读》素材积累写作训练
高三15黄函
课文材料:《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论证角度: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吸取养料
(探索生活,从生活中学习)
电影《阿甘正传》里有这样一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拿到的是什么。”诚然,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充满了太多无法预知的事情,但我们每个人都应从生活中学到些什么。而要从生活中学到些什么却绝非易事,你必须勇于探索生活,不断思考并用心体悟,方能略有所得。
沈从文先生小时候不爱呆在学塾中,而喜欢“逃避那些书本去同一切自然亲近”。在一次又一次的逃学中,年幼的沈先生见到了许多有趣味的事物,他看人做伞、打豆腐、扎冥器、杀牛、织簟子、制铁器、扳罾„„民间这些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的生活,带给了他无限的乐趣与疑问,同时也积淀为他的人生经历。沈先生从中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一切”,“认识本人以外的生活”,“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于是有了比常人更多的对生活的思考与体会,使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宗师。
就像沈先生所说:“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太少。”生活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应“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多思考,多体会,从生活中学些什么,总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课文材料:《幸福从细小处开始》
高三15王薇娜
论证角度:注重细节,做好细节
细节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就算被忽略也不足为奇。其实不然,细节中体现着一个人的某些特性,而这些特性又恰恰决定了这个人能否成功,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都在为一个人作注解,他的桌面是否整洁,他的衣着是否得体,他怎样处置用过的纸巾„„或许有人会对此嗤之以鼻,说一句“大丈夫何拘小节”,而恰恰是这些小节,它们反映出一个人做的事是否有条理,是否仔细认真,是否善始善终。从对细节的处理中,一个人的习惯自然而然地就流露出来。
幸福是从细小处开始的。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对于细节,他并没有以不懈的态度说“做大事者何拘小节”,而是尊重细节,认真地去做好细节。他解决街道清扫的问题、城市铺路的问题,关心路灯是否通明、形状是否合理„„这些无疑都是一些非常细小、常人经常会忽略的问题,但富兰克林却对他们很重视,并通过处理好这些细节来使他所在的城市变得更美好。
他说:“人类的幸福,并不是由百年难遇的巨大机遇带来的,而是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集而成。”从细节做起,坚持不懈,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世界因你而改变。
课文材料:《项羽本纪》
高三15曹曦
论证角度:理智面对成败
漫漫人生道路,地势起伏不定,我们或许会顺利登上成功的高峰,或许也会在下一刻失足跌入失败的低谷。成败无常,成功固然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与鼓舞,而失败所留下的却也不仅仅是打击与无奈——我们应当学会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努力尝试做出更充足的准备。
项羽军壁垓下,四面楚歌之中自觉气数已尽,而后奔走、杀敌、自刎江东,无一不为表现其“英雄气概”,亦无一不为证明其“天亡我而非战之罪”的说法。然而,仅有此豪气盖天、霸气慑人、意气如潮,便当得上“真英雄”之实名了吗?其实不然。兵败也好,受辱也罢,它们都不过是人生中许许多多的失败与挫折中的十分一二,那是对理想与决心的考验,是对意志与能力的磨练——而项羽却没有经受住这考验与磨练。后世之人常有猜测,若是当日项羽沉着渡江、持志不死,可还有卷土重来、再战天下的机会?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但,当年项羽鲁莽求死,已然是放弃了一切卷土重来的可能,旁人再多的猜测臆想也只能作为闲暇时的逸闻谈资。足见徒具其气个人英雄主义并不能成就有所作为的“真英雄”。
史为今之鉴。面对成败,我们应当保持理智,不要为了一次失败,而放弃未来可能拥有的无数次成功。
课文材料:《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
论证角度:毅力和勇气,帮助我们从有限到无限
只有拥有坚毅的毅力,才能在拼搏的人生中落入不败之地。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我们只有拥有了一份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让我们从有限的生命中获得无线的精力,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谢坤山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左腿,双臂和一只眼睛,然而他却对画画有着一份锲而不舍的追求。他为了作画,嘴中出现了许多伤口。作画时,那阵阵有如利箭穿心的刺痛,让他几乎咬不住笔,但他终究没有松嘴,或让画笔掉下,反而咬咬牙,把笔咬的更紧。最终,他的作品受到许多人的肯定。谢坤山因为有惊人的毅力,从原来画布画得脏乱变得丰富多彩时,他的拼搏终究获得了回报。所以,只有拥有顽强的毅力,才能突破有限的自己,创造出无限的精彩。
课文材料:《幸福从细小处开始》
高三15朱安娜
论证角度:积少成多,细微定成败
面对生活,我们要从少积成多,注重细微处,方能获得成功。机遇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但它仅仅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当你能时时刻刻做好自己,做好万全的准备,你会觉得成功已成为了习惯。富兰克林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说伦敦街道的打扫问题,其实如果制定好一个规则那么整个街道会更加便于他人,大家都可以从中受益,这小小的事情决定了万人的便捷与否。他曾经以为打扫街道很费时,但当他给予那位老夫人一先令让她打扫街道,3个小时就打扫得干干净净。其实这么简单的小事只要我们动一下手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所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当其不断反复出现,它也许会变成大事。就像那灰尘吹进一个人眼中或一家商店,他们也许认为这是小事,但当它范围扩大就变得重要了。小事的积累,小利益的汇集。在不久之后,它会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在关键的时刻,细微之处也许定成败。
第五篇:《传记选读》阅读作文训练1
《传记选读》阅读作文训练1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一、作文训练题:面对“困难”
二、指导思想:充分利用选修教材,把培养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训练和作文积累结合起来,力争收到阅读和作文双提升的效果。
三、进程安排:
1、阅读《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2课时
2、阅读《在哈金森工厂》《铁肩担道义》1课时
3、阅读《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遨游建筑天地间》1课时
4、“困难”话题头脑风暴,拓展搜索典型素材。1课时
5、作文训练。1课时
四、操作流程:
1、阅读《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阅读方面,重点训练理解和概况传主的主要精力,积累关键句。作文积累方面,体会传主遇到的人生困难,弄清传主的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办法,进而体会传主成功人生所具有的多种精神品质。
2、阅读《在哈金森工厂》《铁肩担道义》。阅读方面,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请学生围绕“人生困难”阅读文章,概述传主的人生困难,克服过程,精神品质。这也是为作文积累素材和思想。
3、阅读《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遨游建筑天地间》,方法同上。
4、“困难”话题头脑风暴。请学生围绕困难,联想到古今中外,各色人等在他们的人生中所遇到的困难,及他们的解决办法和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5、完成大作文训练:
请以“困难”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标题自拟、立意自定。
所谓困难,是指处境艰难、生活穷困,亦指事情复杂、阻碍多。一个人在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工作、事业、生活等等。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
关于困难的比喻、名言:
困难是一块石头,对于强者,它是铺路石。对于弱者,它是绊脚石。困难是一块磨石,把强者磨得更加坚强,把弱者磨得更加脆弱。困难是火焰,强者视它为指路明灯,弱者见它逃之夭夭。困难是一把双刃剑,在阻挡的同时也在磨砺。困难是狂风,强者是风中的帆,弱者是风中的沙。
困难是悬崖上的独木桥,强者把它当作捷径,弱者把它当作绝境。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 困难是一个严厉的导师。——贝 克
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俾斯麦
困难只是穿上工作服的机遇。
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丘吉尔 水果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夜。寒冷的雨水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陶冶不仅需要欢乐,也需要考验和困难。(美国作家 布莱克 H)
当遇到种种困难的时候,依然微笑面对。那是一种定力,是来自于已经学会坚强意志的心灵。——方海权
危难是生命的试金石。——希罗科夫
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认识自我。——希尔蒂 艰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一盏是希望的灯;一盏是勇气的灯。有了这两盏灯,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罗兰
上天给人一份困难时,同时也给人一份智慧。——雨果
一切事物的开头总是困难这句话,在任何一种科学上都是适用的。——马克思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毛泽东
在创业时期必须靠自己打出一条生路来,艰苦困难即此一条生路上必经之途径,一旦相遇,除迎头搏击外无他法,若畏缩退避,即等于自绝其前进。——邹韬奋
艰难的环境一般会使人沉没下去的,但是,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精神的人,却可以发挥相反的作用。环境越是困难,精神越能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艰难玉成”。——郭沫若
古语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困苦就像爱惜玉一样帮助你成功。)意思是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纵观古今有成就者,无一不是经历过很多困难的。李时珍采访四方历尽千难万险,齐白石练习刻字磨石成泥,王羲之练书法洗池成墨。困难是成功的先导,正如孟子所言:“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波折。顺境也罢、逆境也罢,只是每个人面对困难,所持有的态度和心理承受力不同而已。遇到困难,有的人选择了绕道而行,而有的人却选择去面对困难、去克服困难。第二种人虽然很难做,可他比第一种人收获却多的多。绕道的人就不会做出伟大的事来,因为一点困难他都不敢面对,那如何面对人生中更大的困难。而去面对、克服困难的人解决了困难,当然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所以他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挫折的大小没有什么界定,这取决于你的心理。假如你把自己遇到的困难无限地放大,那它就可能成为你人生中难以逾越的障碍;把它看小,你就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克服和承受它。写作准备一:根据以上名言的启发,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确定立意,拟写标题。要求从困难的某个细小角度立意拟题,不要太大,太空泛。
战胜困难的楷模:
1、身残志坚,成就伟大的一类人:奥斯特洛夫斯基、霍金„„
十七岁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带头参加修建一条铁路支线的艰巨工作。在铁路工地上,不少人被恶劣的条件、疾病和匪帮的偷袭夺去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咬紧牙关,拼命干活。但在即将竣工时,他双膝红肿,步履艰难,并且感染了伤寒,昏迷不醒,被送回老家。在母亲悉心照料下,他才勉强活了过来。重返工厂后,他一边劳动,一边在技校学习。伤病之身,经不起过度的辛劳,健康状况越来越糟,他被送进疗养院进行泥疗。病情稍有好转,又返回基辅,并和许多共青团员一起,在没膝深、刺骨冷的河水中抢救木材,他再次病倒了。
十八岁时,医疗鉴定委员会为他签发了一等残废证明!但是他却藏起证明,继续要求安排工作。
直到1927年,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丧气,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勇于追求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袁隆平„„
居里夫人在巴黎读大学时,因为贫困,住在一间木屋的顶楼里,那间木屋十分破旧,没有火炉和暖气,一到冬天,就算披上所有的衣服、被子,也会冻得人发抖,还要一边学习,困难就可想而知了,但她还是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以第二名的好成绩毕了业。
3、古今中外的其他名人伟人:邓小平、司马迁、李嘉诚、陈光标„„ 吴敬梓39岁开始写《儒林外史》,当时生活异常贫穷,他依靠买(卖)文、典当衣物和友人周济维持生活,冬日天寒,家里无火取暖,夜间写书时寒冷难耐,他就要请一些朋友,乘月照绕城跑步取暖,谓之曰暖足。吴敬梓在这样困苦的三年里,完成了33万字的巨著——《儒林外史》。
曹雪芹晚年贫病交困,在北京西山林时,“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仍然勤奋写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作文准备二:选材与分析
材料来自教材中的积累和对自己以前的积累的联想。
分析思考就是五度思维法的灵活运用。要注意反面的列举和分析。
笑对困难
人生不可能不去面对困难,或是困难吞没懦夫,或是强者征服困难。故而有“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说法。
我们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困难,感受到困难的威胁和敲诈。虽然,无论自然还是社会,都不会以我们个人的意志发展,我们的使命便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然而,在这种艰难的改造中,我们自己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作为个人是如此,作为一个国家同样也是如此。积累与消费、发展与停滞、增加投资与资金短缺„„这许许多多的矛盾,构成了困扰我们社会发展的困难。如今,生活在这个国度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各种困难的压力,进而有人觉得活着太累、太难了。难吗?是难。累吗?也确实累。可是,哀叹太难太累并不能解决问题,越是难,越是累,越是需要我们冷静地考虑如何摆脱困境。
我们处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困难包围之中,构成这些困难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如人们常说的客观规律,外界干扰,这些原因常常带有不可抗拒性,因而是避免不了的。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如底子薄,没有经过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过程;人口多,使许多诸如教育、卫生、住房、粮食等成为难题;资源缺乏,像森林资源、能源资源、可耕地资源„„都很缺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个人来讲,如家庭环境、健康状况、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所从事的工作„„其中都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困难。而另外许多困难却不一定发生,他们常常是因为我们的失误、无知造成的,也就是说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它们不具有客观必然性,而是偶发的,是经过努力可以避免的困难。在人们的记忆中,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过多少次这样的人为灾难!至今还令人“谈虎色变”的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自然灾害其实只是一个方面,也还包括思想上“左”的影响、官僚主义、不尊重科学,也就是说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在这些人为的困难中,消耗了我们许多人力物力,使我们大伤元气。人们常常听到的所谓“交学费”,给我们的经济生活也带来了不少困难。自我封闭,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使我们与世界隔绝,为此浪费了我们多少光阴。在个人的一生中,同样也存在许多由于自身原因而造成的困难,经常听到许多人抱怨命运不好或不公平,事实上他们之所以到处碰壁,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某种偏见、失误有关。我想,一个人处处受冷落,总不能一味的抱怨社会吧,确实存在由于社会的原因使自我发展受到限制的情况,但自己如何呢?
对于面临的困难怎么办?一是不怕,二是战胜它。这很好,但光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理智地分析一下,哪些困难是客观的,哪些又是主观造成的。是客观的,我们努力克服它,是主观的,应力求避免。人的精力和生命总是有限的,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减少与困难发生冲突的机会。不管怎么说,困难总不是什么好事。过去有种说法,叫做:“困难是好事,可以锻炼人”,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在这种借口下,多少人陷入了人为的困境而不能解脱,浪费了他们许多好时光。我们应当努力减少主观上的失误,以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付客观的困难。有人说,错误和失败是难免的。是的,可以这么说,但是,决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姑息自己的失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因失误而造成的困难,更应该科学地对待各种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吓倒,而不要在自己设下的陷阱里打转。
纸上谈兵总是空。让我们振作起来,勇敢而理智地面对各种困难,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苦难,向着未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笑对困难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公园玩耍,我们总爱在滑梯上逗留,爬一格一格的梯子很费劲,滑梯却很容易,一下子就可以顺到底。这小小的游戏像足了我们的人生。(由一件小事而引发出的联想)
在我们长长的一生中,所面临的选择无处不是攀登和滑溜。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攀登困难,滑溜容易,但攀登让我们一直向上走,滑溜却让我们往下,再往下。(述说滑梯的道理)
等到再长大一些,参加工作,每天都要面临许多棘手的事,你更会体会到,容易走的是下坡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困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摆在我们面前,等待我们解决,解决之后,我们就多了一分成熟的经验和战胜困难的能力,下一次同样的难题再出现时,我们就可以像老朋友一样,对它点点头,“困难”也就不成困难了。
只有在面对一次次的困难之后,你才会明白:最美好的事情往往藏在苦难的尖刺中,而那些唾手可得的事,大都是平乏无味的。(滑梯给人的启示可以用在生活或者工作的很多方面,这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原由所在吧)
我的一个好朋友喜欢旅游,每次去爬山归来时,总会给我带来许多新鲜有趣的发现。这是因为她从不循着已有的路走,而是自己独辟蹊径。她说,原来的路当然最稳妥简单,但是别指望去发现新东西。越过重重困难去寻找赏心乐事,这才是旅游的真正乐趣所在。
传说,在遥远的天际生长着一株生命树,谁能得到生命树上的金苹果,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但要摘到金苹果需历尽千心万苦,在你克服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困难后,金苹果会自己落到你的手中。所以,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得到这只金苹果,并获得人生的最大幸福。(说了克服困难对于人生的追求的重要意义,虽然艰难,但是结果可能会很美好)
每人每天都会有很多难题等着处理,它可能是数学作业本上的一道计算题、一本难读的书、一篇难写的作文或报告,快乐的迎向它,朝它微笑,这是面对困难的最好态度。
有篇报道:“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跑。”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
“往山顶跑,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爆发的山洪,而被活活的淹死。” 登山专家严肃的说,“对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是的,迎向它,迎向风雨的困难!(又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最美的雪莲开在陡峭的冰崖,绝佳的风景尽在险峰之上,那枚幸福的金苹果也在我们知难而上、向风雨之中微笑而来。
简评:作者又一个小的事物而引发的联想使作者考虑到人生问题。困难是存在的,有的时候还很大,但是在克服困难之后却是美好的未来,过程虽然艰苦,但是结果的喜悦足以抚慰过程中的创伤。作者在文章中以多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例子是各有特色。从一开始的引出话题,到全面铺开再到引申总结,作者一直做的不错。文章写的生动丰富形象,语言也比较简练。(52/60)
笑对困难
人生在世,谁不会遇到困难?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对困难,去战胜困难。笑对困难,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我曾经因为困难而想放弃过,想就此停手,但最终,我坚持了下去,因为,我学会了笑对困难,致使我走向了成功。
“你们放假回去把这份考卷做完,每题都要认真去研究,要自己独立地思考。”数学老师发完考卷就让我们回家了。
我把其他科作业做完后,拿起考卷,一排排题目似乎都很难,我不禁垂下脑袋,但马上又振作了精神,肯定有简单的。果然,前几题都挺简单,我“刷刷”地几下就带过了,可接下来的题目就没那么容易了。我一遍遍地看题目,不禁一直打哈欠,想不出任何思路,我敲着脑袋:“为什么就是想不出来呢?诶,为什么同样学习,别人想得到,我就想不到呢?”我心里又一阵焦急,站起来走来走去,搓着手。“慢慢想,总能想出来的,你先不要着急,冷静下来,让思路集中。”妈妈端着水走了进来。“恩。”我接过水,喝了一口,坐在桌前,提起笔来,前两小题还是挺简单的,可每一大题的最后一小题都解不出来,我又开始想放弃了。我哭丧着脸向妈妈求助。“相信自己,你能行的。”妈妈看着我说,“再想想。”
对,我能行,我对自己绽放了一个微笑,再次提起笔来,又轻声读了几遍题目。突然,灵机一闪,突然有了思路。“原来是这样,我刚怎么没想到呢,诶,还挺简单的。”我又开始在草稿纸上计算。解决了一题,对下面的题目有了许多信心,做每道题前都给了自己一个微笑,题目也变得得心应手,所有困难都迎刃而解了。
现在。我对于最头疼的数学题目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一样,遇到困难,给自己一个微笑,不再一味地恐惧它,让困难迎刃而解,步入成功。其实,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勇气去面对、去克服,可怕的是你不敢在困难面前微笑。
在困难面前微笑吧!笑出洒脱,笑出自信,笑出活力,笑出你我精彩人生!让成功不再是渴望!
五、学生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