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正林:一次词不伤句的成功突破
陈木胜蛰伏两年的新作《扫毒》11月29日上映以来,票房口碑双赢,刘青云、张家辉、古天乐三大影帝互飙演技,使这部讲述男人情谊的警匪枪战片赢得了不少男性观众的拥趸。
在香港动作片导演中,陈木胜是个多少另类的存在,他的作品水准参差不一,有堪称警匪片经典的《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也有《特警新人类》、《全城戒备》这样的肤浅烂片。从早期与成龙合作的《我是谁》到《特警新人类》、《保持通话》,他努力尝试不同类型的动作片,风格变化多端,不变的是他在电影中惯常使用的视效元素:轰天炸地的爆破场面、惊险万分的高楼跳跃、连环相撞的闹市追车,在这些颇具观赏性的情节外,加些苍白单调的爱情戏,一部商业动作片便大功告成。与杜琪峰、韦家辉、刘伟强等富含人生哲学意味的动作片导演相比,陈木胜更像一个电影工匠,他只负责娱乐感观,不负责表达思想,他注重视觉效果的呈现超过对生活真相、人类命运的探索,是典型的“看时过瘾看后即忘”的导演。他以擅长爆炸戏闻名影坛,江湖威名“爆炸陈”,电影中不止一次地炸过香港会展中心、警察总部,翻车必爆,摩托车摔倒也要火球冲天,他电影里的反派爱用重武器,腰里挂手雷,《男儿本色》的最后就是用整整一麻袋手雷炸了警察总部,即便是在《新少林寺》里,他也要在最后安排一场炮轰少林寺的戏。他的电影中,爆破场面之密集、剪辑之快,时有“过度”,在树立了个人标志的同时,也很容易令观众审美疲劳。
《扫毒》再次证明了他对动作枪战片这一类型的熟练把握:枪战场面张弛有度,重型武器的交战效果火爆,楼顶追逐、闹市飙车、短巷火拼等等,都给这部电影增加了足够的视觉娱乐性。在他以前的电影中,他常常因为这种轻车熟路的自信,而过分运用空洞的爆米花式感观噱头,以词伤句,文不达意,把作品停滞在“过把瘾就死”的水准线。他以“求新求变”自居,结果却总不尽如人意。在《特警新人类1、2》中,加入了滑稽搞笑甚至时尚元素,剧情流于简单粗暴,而且节奏混乱,谢霆锋、冯德伦们华而不实的动作戏与导演紧密推进的试图严重脱节,在这个阶段,陈木胜并不擅长处理文戏武戏之间的平衡。从《双雄》、《新警察故事》开始,到《三岔口》、《男儿本色》、《保持通话》、《新少林寺》,他的动作戏开始偏向于“硬派武打”,成龙、谢霆锋、吴京、余文乐甚至连房祖名也要实打实地拳拳到肉,动作设计繁复但不花哨,打起来如龙卷风,所过之处一片狼藉,这种写实的打戏风格,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与剧情节奏之间的衔接冲突。所以,陈木胜在《扫毒》中最有突破性的一点就是,他终于真正地把一如既往的火爆动作戏降低到了陪衬的角色,而以马昊天(刘青云饰)、苏建秋(古天乐饰)、张子伟(张家辉饰)之间的感情戏、心理戏为重点,将男人之间的情谊放进了命运与抉择的哲学命题中,如此一来,整部片子显露出厚重、紧张的质感,每一场动作戏都有了全新的内涵,不再只是胡乱爆炸、无限开枪的空洞把戏,而是充分暗示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内在变化。达到这一出色效果,自然离不开三大影帝的神级演出。在陈木胜的早期作品中,警察三人组的模式是他尤为钟爱的,《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刘青云、陈小春、张达明,《特警新人类》中的谢霆锋、冯德伦、李灿森,《男儿本色》中的谢霆锋、余文乐、房祖名,都尚停留在“好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单一层面,而到了《扫毒》的三大影帝组合,这种兄弟情谊有了更加复杂深刻的层次感,背叛、欺骗、隐忍、宽恕,天、秋、伟每个角色的内心都是一出戏。片中频繁出现三人的眼睛特写,或充满血丝杀气重重,或泪眼婆娑坚韧无比,配上三人之间几场打戏,兄弟情谊在涉及生死荣辱的矛盾上得到考验和升华。码头的那场重逢戏尤为精彩,三人时隔五年再见,以开车角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内心的挣扎、痛苦、爱恨,正如那首歌词所写的:“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生死之交当天不知罕有,到你变节了至觉未够,多想一天彼此都不追究,相邀再次喝酒。”天台三兄弟和解那一场戏,据陈木胜透露,张家辉打刘青云的桥段是剧本中本没有的,但三人入戏太深,已经难分戏中戏外,事实上,这部电影中的很多动作、台词都是三位主演临时加的。刘青云说,这是他入行以来代入角色最深的一次体验,电影拍摄过程中,他都无法坦然面对张家辉和古天乐。演员演技的爆炸性张力是陈木胜之前的电影中最缺乏的因素之一,这种潜在的情绪流动、性格变化,是故事冰山下的部分,人物关系的冲突发展,是决定故事节奏感的关键因素,张家辉前后判若两人的精彩演出,刘青云从暴躁到深沉的转变,古天乐亦正亦邪的巧妙拿捏,在三人关系的剧烈转变中,刘青云饰演的马昊天承担着三人间蓄水池的角色,三人的气、怨、爱、恨都在他这里进出,使得三人关系的变化有了一个稳定的平衡点。三人影帝级别的精彩演出使这部长达135分钟的枪战片显得厚重有余。
第二篇:肖临骏:《扫毒》,一次词不伤句的成功突破
肖临骏:《扫毒》,一次词不伤句的成功突破
与杜琪峰、韦家辉、刘伟强等富含人生哲学意味的动作片导演相比,“爆炸陈”陈木胜更像一个电影工匠,只负责娱乐感观,不负责表达思想,是典型的“看时过瘾看后即忘”的导演。而在《扫毒》中,最有突破性的一点是,他终于真正地把一如既往的火爆动作戏降低到了陪衬的角色。
陈木胜蛰伏两年的新作《扫毒》11月29日上映以来,票房口碑双赢,刘青云、张家辉、古天乐三大影帝互飙演技,使这部讲述男人情谊的警匪枪战片赢得了不少男性观众的拥趸。
在香港动作片导演中,陈木胜是个多少另类的存在,他的作品水准参差不一,有堪称警匪片经典的《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也有《特警新人类》、《全城戒备》这样的肤浅烂片。从早期与成龙合作的《我是谁》到《特警新人类》、《保持通话》,他努力尝试不同类型的动作片,风格变化多端,不变的是他在电影中惯常使用的视效元素:轰天炸地的爆破场面、惊险万分的高楼跳跃、连环相撞的闹市追车,在这些颇具观赏性的情节外,加些苍白单调的爱情戏,一部商业动作片便大功告成。与杜琪峰、韦家辉、刘伟强等富含人生哲学意味的动作片导演相比,陈木胜更像一个电影工匠,他只负责娱乐感观,不负责表达思想,他注重视觉效果的呈现超过对生活真相、人类命运的探索,是典型的“看时过瘾看后即忘”的导演。他以擅长爆炸戏闻名影坛,江湖威名“爆炸陈”,电影中不止一次地炸过香港会展中心、警察总部,翻车必爆,摩托车摔倒也要火球冲天,他电影里的反派爱用重武器,腰里挂手雷,《男儿本色》的最后就是用整整一麻袋手雷炸了警察总部,即便是在《新少林寺》里,他也要在最后安排一场炮轰少林寺的戏。他的电影中,爆破场面之密集、剪辑之快,时有“过度”,在树立了个人标志的同时,也很容易令观众审美疲劳。
《扫毒》再次证明了他对动作枪战片这一类型的熟练把握:枪战场面张弛有度,重型武器的交战效果火爆,楼顶追逐、闹市飙车、短巷火拼等等,都给这部电影增加了足够的视觉娱乐性。在他以前的电影中,他常常因为这种轻车熟路的自信,而过分运用空洞的爆米花式感观噱头,以词伤句,文不达意,把作品停滞在“过把瘾就死”的水准线。他以“求新求变”自居,结果却总不尽如人意。在《特警新人类1、2》中,加入了滑稽搞笑甚至时尚元素,剧情流于简单粗暴,而且节奏混乱,谢霆锋、冯德伦们华而不实的动作戏与导演紧密推进的试图严重脱节,在这个阶段,陈木胜并不擅长处理文戏武戏之间的平衡。从《双雄》、《新警察故事》开始,到《三岔口》、《男儿本色》、《保持通话》、《新少林寺》,他的动作戏开始偏向于“硬派武打”,成龙、谢霆锋、吴京、余文乐甚至连房祖名也要实打实地拳拳到肉,动作设计繁复但不花哨,打起来如龙卷风,所过之处一片狼藉,这种写实的打戏风格,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与剧情节奏之间的衔接冲突。
所以,陈木胜在《扫毒》中最有突破性的一点就是,他终于真正地把一如既往的火爆动作戏降低到了陪衬的角色,而以马昊天(刘青云饰)、苏建秋(古天乐饰)、张子伟(张家辉饰)之间的感情戏、心理戏为重点,将男人之间的情谊放进了命运与抉择的哲学命题中,如此一来,整部片子显露出厚重、紧张的质感,每一场动作戏都有了全新的内涵,不再只是胡乱爆炸、无限开枪的空洞把戏,而是充分暗示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内在变化。
达到这一出色效果,自然离不开三大影帝的神级演出。在陈木胜的早期作品中,警察三人组的模式是他尤为钟爱的,《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刘青云、陈小春、张达明,《特警新人类》中的谢霆锋、冯德伦、李灿森,《男儿本色》中的谢霆锋、余文乐、房祖名,都尚停留在“好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单一层面,而到了《扫毒》的三大影帝组合,这种兄弟情谊有了更加复杂深刻的层次感,背叛、欺骗、隐忍、宽恕,天、秋、伟每个角色的内心都是一出戏。片中频繁出现三人的眼睛特写,或充满血丝杀气重重,或泪眼婆娑坚韧无比,配上三人之间几场打戏,兄弟情谊在涉及生死荣辱的矛盾上得到考验和升华。码头的那场重逢戏尤为精彩,三人时隔五年再见,以开车角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内心的挣扎、痛苦、爱恨,正如那首歌词所写的:“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生死之交当天不知罕有,到你变节了至觉未够,多想一天彼此都不追究,相邀再次喝酒。”天台三兄弟和解那一场戏,据陈木胜透露,张家辉打刘青云的桥段是剧本中本没有的,但三人入戏太深,已经难分戏中戏外,事实上,这部电影中的很多动作、台词都是三位主演临时加的。刘青云说,这是他入行以来代入角色最深的一次体验,电影拍摄过程中,他都无法坦然面对张家辉和古天乐。演员演技的爆炸性张力是陈木胜之前的电影中最缺乏的因素之一,这种潜在的情绪流动、性格变化,是故事冰山下的部分,人物关系的冲突发展,是决定故事节奏感的关键因素,张家辉前后判若两人的精彩演出,刘青云从暴躁到深沉的转变,古天乐亦正亦邪的巧妙拿捏,在三人关系的剧烈转变中,刘青云饰演的马昊天承担着三人间蓄水池的角色,三人的气、怨、爱、恨都在他这里进出,使得三人关系的变化有了一个稳定的平衡点。三人影帝级别的精彩演出使这部长达135分钟的枪战片显得厚重有余。
第三篇:石正林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深圳中航幕墙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三十周年庆典的日子,我代表董事会全体成员,对中航幕墙的全体干部、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
同时感谢各届朋友的光临!你们的诚意、你们的祝贺和你们远道而来,为今天的庆典增添了热烈、喜庆、祥和的气氛,谢谢你们!
和所有的企业一样,中航幕墙也经历了弱小、壮大、辉煌、波折、低迷、重新崛起等过程的发展阶段,但值得欣喜的是,中航幕墙人迈过了一个个的坎、不断超越从前的自我,从刚刚成立时年销售额仅20多万元的小厂,发展成为具备年生产50万平方米各类建筑幕墙和门窗产品能力的大型专业化企业。古人说:人必自助然后天助之,三十年的历程证明了: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中航幕墙都没有放弃过自身的努力。
让我们欣慰的是,中航幕墙的领导班子是个非常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团队,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这样的领导班子,一定能达成公司的奋斗目标,更何况公司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中航地产的重要成员,中航幕墙必将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将为中航地产的产品增值作出更大的贡献。董事会也会一如既往地信任和支持你们这个团结、拼搏的团队,同时也希望你们继续秉承为企业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优良传统,让企业更快的迎来崭新的局面。
最后,预祝中航幕墙三十周年庆典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第四篇:中航地产总经理石正林致辞
中航地产人的理想
在2012年大家感受最多的几个主题词是:困难,危机,挑战,我再送大家一个词:理想!
理想这个命题很大,却是我们中航地产人必然正视并且回答的。尤其是在经历了2011年的种种严峻挑战,公司逆势发展的时候;尤其是在2012年充满变数的市场困局被认同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深思并且觉悟:中航地产人的理想是什么?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你走得多坚定?
在各种标准缺失、各种伪命题纷至沓来的时候,理想的命题,反而一再被淡漠了。一个理想淡漠的人,走不远;一个理想模糊的企业,走不远。我们的理想,长期看去,说句大白话,就是要尽快跨入国内房地产行业第一阵营,做一个值得社会信赖的房地产商。从短期来看,“12.5”战略规划里面有数字,有时间,有与之匹配的各项能力建设,有科学决策确定的重要举措。
我在很多场合跟大家说,对于房地产行业发展进程而言,调控已经常态化,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有喜亦有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顺境时不能盲目乐观,甚至妄自菲薄;逆境时也不能唉声叹气,不知进取。任何环境下,我们当顺势而为,及时调整,科学决策。相比过去两年在市场泡沫期的惬意,房地产企业现在更需要拥有的是目标感、信心与主动煎熬的心态,大家要坚定信念,不但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而且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理想的实现是奋斗出来的。
中航地产人多年前提出了商业地产的理想,当时的商业地产远没有今天为人热捧,成为众多住宅类产品公司的避风港。现在华润、万达等等已遥遥领先,我们的综合体姗姗来迟。产品线的复杂性,更是纠结中航地产快速发展的心病,作为行业的后起之秀,公司起步时就上演了“全武行”,几乎把房地产行业的所有产品给做了,结果就是没有核心产品。在市场上,没有核心产品就没有话语权,一步难步步难。
确立理想需要勇气,实现理想需要智慧。目前我们因势而变,及时调整,在战略上进行差异化定位,建立自身独特优势,坚持两类产品线为核心的发展策略,即以购物中心为核心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和以旅游、度假、休闲为主题的主题地产项目,集中资源,尽快打造出核心产品。为此管控体系相应地从过程管控型向结果导向型转变,加快反应速度,以期在组织效率、运营效率、人员效率、资产效率方面快速提升。未来房地产企业在产品上的能力,将关系竞争的核心与企业的生存。
任何一轮调整,都是为了距离理想更进一步,为了让未来更美好。两年半前,中航地产深圳业务板块大整合,迄今为止,我们的营业收入已经实现翻番。期间也有质疑有迷惑,都是正常的。现在面对“12.5”战略规划,也有人觉得望尘莫及。关键是我们中航地产人,以什么样的信念去坚持,以什么样的精神去努力,在大浪淘沙的危机中寻找机会,迎危而起。任何时候,我们要发扬航空人永不言败的精神,不断迎接挑战,不断走向优秀。在今后充满挑战的坎坷前途上,坚持我们的理想,坚定我们的信念,一如既往地执着前行。我们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坚持不懈地努力,是中航地产人的选择!
未来的成功,让时间去验证。希望中航地产理想主义的花朵,慢慢绽放开来;希望每个中航地产人的生命价值,在理想的征途上,绽放得淋漓尽致!
第五篇:石正林:高三政治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高三政治学科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
近几年来,文科综合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是: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试题往往以社会重大热点、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为背景材料,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能力。题型、难度、分值、试题结构稳中有变。为此,教法与学法必须不断探索、创新。下面,简述一下我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解读考纲信息,研究近3年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三复习方向,正确实施应对策略。
解读考纲信息主要是研究考核的目标和要求、考核内容和范围、能力要求等,使自己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研究高考试题主要是研究高考试题的结构、难度、题型、题量、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技巧,特别要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有何变化、命题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如何应对。
二、深入钻研教材和考纲,立足学生实际,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1、第一轮复习必须立足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每个考点的讲解力求“全面、准确、深透”,但又不能平均用力,要大胆取舍,特别注重主干知识和可再生知识的掌握(准确记忆、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2、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发现和归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内的知识体系,学生才能在使用时有效的提取知识点,完整地、多角度地、分层次地回答问题。
3、第一轮复习中,不能让知识和能力成为“两张皮”。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始终都要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
4、在高考冲刺阶段,回归教材,查漏补缺,从宏观上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三、时政热点专题备考策略
1、教师准备的热点材料要广博,功夫要下在平时。
我总是及时地关注时事,关注生产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平时就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多渠道获取信息,准备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搞好热点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热点材料来源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时政热点热点分析导与练、半月谈、网络、电视等。
2、认真筛选和整理,交给学生的热点专题要少而精,减轻负担。热点问题纷繁复杂,必须进行筛选和整理,尤其要突出以下热点问题:(1)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
(2)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3)与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4)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5)政、史、地三科相结合的热点问题。
非重大热点问题,但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一定进行专题复习,可以多角度选择一些试题加以训练,在讲评中适当拓展,注意与基础知识的融合。
3、在热点专题的复习中,要敢于站在高考命题人的角度,设计灵活多样的题型,设计恰当的命题角度,组织强化训练,精讲精评,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能力。
(1)、命题:
把握高考命题的“四个统一”原则:教材基本理论和热点问题的统一;共性理论和个性材料的统一;考生的答题思路和命题人思路的统一;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的统一。
教师要根据高考要求精选试题,确保试题的典型性、准确性和代表性。设计灵活多样的题型,设计恰当的命题角度:政治科命题要体现国家意志,更把握好命题切入点,它往往是从很具体、很小的事例为载体,以非常灵活的方式小角度切入的。学生对这种命题角度往往感到很棘手,无法生搬硬套,往往得分率不高。单纯的靠背题、压题是不可能成功的。
编制的答案要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答案的科学性在于所给答案要符合试题设问的指向和逻辑,全面而准确。答案的指导性是指不仅仅给出答案,要有准确的解析(展示审题答题的思维过程,点拨审题答题技巧,交代评分要点)。
(2)定时强化训练:
时政热点的训练,尽量设计成50分钟一套的高考模拟试题。组织50分钟的定时训练,创设高考气氛,训练学生应试的心理和应试技巧。(3)讲评: 首先通过对试题本身和学生答题情况的深入分析,弄清学生错在何处,为什么错,是基础知识未过关,是解题方法有误,还是偶然失误„„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学生不能被动听课,机械地记录,要引领学生做到主动学习,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探讨,双方互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训练学生学科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全面性。探究和总结各种题型的题型特点和解题规律,让学生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答题模块,并能够灵活运用。
(4).发挥集体智能优势,形成合力。
在高三热点专题复习过程中,必须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能优势,取长补短,共同研讨,打好总体战,形成合力。每位政治教师独立承担两个热点专题的整理和编写工作,然后由全体备课组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和修改,定稿后印发全体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四.抓好练、辅、考、改、评五个环节,做好信息反馈,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每一节课后,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做好知识过手,教师加强检查或全批全改,准确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共同存在的问题,利用辅导时间作重点讲评(时间不宜太多),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搞好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复习完一个单元,让学生完成定时单元测试题。教师做到全批全改,试卷在两天内改完。教师做好学生的错题分析,使讲评有的放矢。
一月进行一次全年级统一组织的月考,教师要根据高考要求精选试题,确保试题的典型性、准确性和代表性。试卷有各学科组教师统一流水作业,加强试卷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寻找应对策略。
五、合理调节学生的身心状态,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督促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上好体育课,坚持作好课间操,增强体质。关注学生生活状况,注重营养的合理搭配。
要求学生劳逸结合,张驰有度,调节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承受挫折和排除一切干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