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的真正意义(范文模版)
参观的真正意义
在故宫举办《清明上河图》等珍品展览时,参观者宁愿排队6小时去换来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与国宝短暂的见面。这种看似“狂热”实则“浮躁”的参观似乎并没有显现出参观的精髓,那么参观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
作家高洪波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客厅,是浓缩的历史,也有人说去到一个城市,想深入的了解它,就去博物馆吧。而我想,人们参观博物馆的真正目的不在于那趋之若鹜的一视,更在于人们对文物本身及其背后文化的联想与思考。
在我初去法国卢浮宫时,《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绝不容错过的一个景点。在这之前我曾无数次幻想与她相见的场景,直到真正看见她。展厅里是无数的黑影,就像秋风吹散的落叶,一波接着一波。人们努力挤到前方隔着防弹玻璃看一看,拍张照,然后被挤开。当我被挤到面前时,她的微笑变得不再那么神秘,甚至不会像外界所说的那么美丽,但这也愈发的勾起了我对她本身的好奇。达芬奇的密码在我面前展开。那源自文物本身的神秘散发出来,牵动了我每一根神经,让我不禁想了解更多、更多。我想,这就是餐馆的意义吧。
在我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去到以色列参观犹太大屠杀纪念馆。管内的最后一个展厅是一个圆形穹顶的屋子,与往常不同,穹顶上面不再是美丽绚丽雕刻,也不是美丽斑斓的的窗户,而是每一位二战时期惨遭屠杀的以色列犹太人。而在这间屋内四周镌刻的是每一位的姓名。当然这并不是全部名单,也可能永远不会完整,但墙上预留下来了空位就是对他们的等待,等待人们找到他。这一幕深深打动我的内心,这些照片是死的,但是每一张照片背后的灵魂确实鲜活的,这也是我对犹太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甚至想帮助他们一起寻找,为每一位无辜的死难者正名。参观博物馆本身的意义已然得到升华,成为了我对一个国家及其民族历史的博览的渴望,这才是餐参观真正目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想参观对于人们不仅仅在于那一分一秒的相视,更在于及背后的联想与思考;这思考关乎美,关乎善,关乎历史,也关乎未来。我们对文物本源的思考,带领我们前行。仿佛文物从未年轻过,历史也不曾老去。
当我走出博物馆的那一刻,我能感受到博物馆给予我的精神力量,这精神力量源于文物,亦高于文物。
第二篇:幸福真正的意义
A:她:“老公,帮我接杯水呗”!
他:“石头剪子布,谁输了谁去”。
她:“算了,我自己去吧”。
B:他们坐在一起看韩剧,她起身,他问“干吗去?”
她:“去接杯水”。
他:“你坐这看吧,我去给你接”。
女人多可怜,她对男人唯一的要求就是“疼她”,你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你疼她,她就有足够的勇气把自己的下半辈子交给你。
A:他晚上下班,给他打电话“宝贝儿,我晚上和朋友出去吃饭”。
她:“你不是答应我陪我逛街的吗?”
他:“改天吧!”
她默默地流泪,为什么每次都是这样?
B 他下班的时候打电话给她:“亲爱的,别人给我一张奥运会的票,巴西队啊!一会儿我去看球了啊!”
她:“哦,这样啊,好吧”。
他:“怎么不高兴了?”
她:“你忘了,上周说好今天我朋友和她男朋友请我俩吃饭啊”!
他:“哎呀,对不起亲爱的,我忘记了,那我把票给别人吧,我陪你去吃饭”。她:“不要了,吃饭可以
改天,或者你先去看,我们等你”。
他:“那不行,答应你的事情必须得做到,再说你自己跟他俩在一起像电灯泡似的,你肯定不舒服啊”!
她:“没事……”。
没等她说完,他很强势的告诉她“好了,听我的,你收拾一下,我一会儿去接你”。
其实女人不是不懂事,只是,她需要碰上一个懂事的男人,其实,情侣之间,是可以互相调教的。
A:他:“我晚上出去吃饭了啊”。
她:“几点回家?”
他:“九点之前肯定回家”。
九点半,她:“你怎么还不回来啊?”
他:“十点,肯定回家”!
十一点,十二点,一点,两点……
后来,她不再打电话催他,因为她知道,对于不守承诺的男人,一切“肯定”都是“未必”。B:他:“我晚上出去吃饭,九点之前肯定结束,然后我俩去看电影”。
她:“你能那么快就结束吗?”
他:“放心吧,我答应你了就一定能!”
快到九点的时候,他:“收拾一下吧,我马上就到你家了”。
信任,是在一件一件小事中建立起来的。
A:她生理期,身体不舒服,顶着疼痛洗衣服,收拾屋子。
他坐在电脑前面玩网络游戏。她干完活,躺在床上,长出了一口气。
他看了她一眼:“宝贝儿,辛苦了!”然后转过头,继续玩他的游戏。
B:她生理期,很难受,起身准备洗衣服。
他拽住她:“你去床上躺着,我来!”
她:“你会做家务吗?你自己洗过衣服吗?”
他:“不会做可以学着做啊,以后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当然得独挡一面!”
女人需要的不只是甜言蜜语,哄她几句,她也许会给你一个微笑,但是实实在在的呵护,她会对你一辈子的感恩,并且会回报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A:她给他拿了一包榛子,然后她去洗衣服。
回来的时候,榛子已经被他吃得所剩无几。
B:她拿给他一包榛子,然后自己去收拾屋子。
回来的时候,她看见电脑前面放了一堆剥好的榛子仁。
女人很感性,她炫耀你对她的体贴,就好像炫耀克拉钻一样,这么廉价的买卖,用一点心思就能收获无比的财富。
A:他说:“你是最好的!”
她问:“我哪好?”
他:“学历高,能力强,长得漂亮,对我又这么好”。
她笑了。
B:他:“你是我所遇到最好的女孩儿。”
她:“我哪好?”
他:“你对身边的每个人都很友善,很无私,对人对生活总是很感恩,一个人有一颗善良的心,会让周围的人
感觉到温暖,你是我见过最善良的女孩儿,伤害你的人都应该下地狱!”
她哭了。
一个人,是因为你对他好,所以觉得你好。一个人,是因为懂得你的好,所以想要对你好。
幸福的恋人,首先应该是一对彼此欣赏的知己。
第三篇:培训的真正意义
培训的真正意义
有人认为培训只是一种消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对企业而言,培训是对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资源进行开发的投入。较之其他投入,这种投入更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其效益是巨大的,且具有综合性、长远性。培训的内涵是对员工潜在能力的开发,而不仅是知识的补足和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促进员工全面的、充分的开展,从而给企业带来无穷无尽的活力。
培训: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管理者运用培训的方式向下属传达他的意图,较之通过会议、报告、文件等方式,起码有以下两个好处:一是在培训时,管理者与下属是师生关系,心理关系更加融洽,更容易交流和沟通,传达和接受的效果自然更好,下属贯彻领导意图的自觉性更高;二是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管理者可以更系统地整理自己的思想,而且在与学员的交流中,还可以使这些思想更加完善,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化。
培训是保持工作激情的妙诀
有人将企业培训看成是对员工的一种福利,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他们仅把培训当成保健因素而非鼓励因素。而实际上,培训的鼓励作用远大于保健功能。以主动心态参与培训的人,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丰富的感悟。这些感悟与工作中的体验相结合,极易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给人以精神上的鼓励。这使得培训不仅具有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的作用,而且具有鼓舞自信心、激发工作热情的成效。经常“充电〞,能使人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另一方面,注重个人开展的员工往往把培训看成是企业对他的最高奖赏。尤其是当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的时候,更能激发员工的进取热情。许多著名的公司正是迎合了这一心理规律,尽可能地为其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归属感和忠诚度。不难预见,一个较少为员工提供培训的企业,将是缺乏吸引力的;而注重通过培训使员工得到开展的企业必然士气高涨。
培训:管理者的意义重大
传统的培训过分注重一般员工的培训而无视管理者的培训。这种观念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要求。在企业外部环境日益纷繁复杂的今天,企业的开展能力更多地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因而管理者的学习与培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很显然,管理者所处的层次愈高,其学习与培训愈重要、愈迫切。因为只有高层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推动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谁都知道,下属培训得再好,产生的优秀想法再多,如果得不到上级的采纳,也难以发挥作用,毕竟下级推动上级比上级推动下级要难得多。战略性的错误比战术性的错误后果更严重,战术性的错误比技术性的错误后果更严重。因此,决策层的培训优先于一般管理层的培训,一般管理层的培训优先于一般员工的培训。国家首脑百忙之中听取专家讲座,各大企业不惜以高昂代价培训高层管理者,都表达了对管理者培训问题的深刻认识。
培训:把转变观念放在第一位
培训的目的,在于转变观念、拓展知识、提高技能。但在观念、知识、技能三者之中,观念处于主导地位。因而转变观念就成为培训的首要任务。目前全球政治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社会进步呼唤新的观念,各种新观念的光大也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各种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还在束缚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成为开展变革的主要障碍。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开展亟待培养人的开放意识、全球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学习意识、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这给培训提出了重要的课题。开展中国家要在落后的根底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具有全球眼光和国际战略,瞄准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为了创立国际一流企业,企业必须要求全体员工“多唱国际歌〞、“多读世界地图〞、“多看全球气候〞。这些都要求加强员工思想观念的培养,把转变观念放在培训工作的第一位。
第四篇: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灵魂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灵魂 树德都外语文组
周廷学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用“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句话来为“教育”下定义,引起了无数有识之士的共鸣,我也想借用来作为我的标题与论点。
一
现在,许多普通中学教师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往往产生厌烦情绪;而高中语文教师更是在高考的指挥棒指东指西的胡乱挥舞下疲于奔命,有点晕头转向,不能辨别东南西北了。
按理,语文学科是最具活力甚至最具魅力的学科,自然应该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只要网搜一下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文章,看看文中所讲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即可得出这个结论。
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活力与魅力的丧失,本质上讲,是因为语文课“灵魂”的丧失。回顾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40年来语文教学随高考指挥棒团团转的全部过程,我们就不难发现语文课灵魂丧失的全部轨迹——
1977年至1979年,高考制度虽然恢复了,但语文教学与考试的内容仍然是受极左思潮影响的,什么“政治挂帅”,什么“阶级斗争”,这些观念依然充斥于教材与考试的字里行间,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有一种懵懵懂懂的“学知识,考大学,找工作,作贡献”的念头在激励着学生去学习与考试。
1980年到1989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的实施,“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成为所有求学者的共同理念,除了普通中学学生“头悬梁锥刺股”地奋发读书,还有许多在职者通过“在职函授”“脱产进修”“自学考研”等多种形式努力为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中学语文脱离政治,回归语文知识立意的教材系统:“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全面进入教材,而高考命题在内容上也以教材为据,题型则为主观表达题。这个阶段,学生得到的是“书本知识”。
1990年至1999年,出于对“知识立意”的反动,教材与高考逐渐变为“能力立意”,高考考纲也建构起所谓的“能力层级ABCD”,似乎变得更加科学化了;加上在题型上采用主观题与客观题结合的形式,阅卷进入半自动化操作阶段,填涂《机读卡》成为“科技化”手段,机器阅卷开始启用。为了提升答题能力,高中所有高考学科全部采用“题海战术”,《天利38套》之类的考题集飞到了中国普通中学的每个学生手中,所谓的“能力”,变成了纸上谈兵的解题能力。这个阶段,高中学生得到的是“解题能力”甚至“猜答能力”。
2000年至2009年,出于对所谓“能力立意”的反动,语文教材与高考各自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教材受在台湾和大陆民间兴起的“读经运动”的影响,加大了古诗文的分量,强调背诵,背诵篇目仅高中就增加到以百计算,目的是让学生在大量背诵的基础上形成语言感悟能力,从而在美的享受中“感而遂通”——这是我在此生的语文教学中稍微得到美的享受的一段好时光;而这段时间的高考,则为了避免学生在题海中形成套路,失去创新精神,将“鼓励创新”作为“立意”,高考语文的写作多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让考生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创新”之作层出不穷,每年的高考“优秀作文”真是异彩纷呈,文采飞扬。不过,因为在形式上求新奇,在语言上竞浮华,加上为鼓励创新而在审题立意上没有多少限制,宿构、套作甚至抄袭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失去真诚的作文,对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此一阶段,“创新立意”的高考与“审美教育”的教材脱节,使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师陷于进退失据的困境。
2010年开始在全国陆续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教材。这次教材改革,本想改变原来“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的应试教育模式,并在《课程标准》中强调:教科书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语文并不等于语文课本。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多年来养成的对教材 的依赖心理,许多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师,面对删减了大量篇目的这套薄薄的教材和脱离教材且不断改变题型的高考试题,真正无所适从,一脸茫然了。时至今日,语文教师除了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和不断增加的考试训练题的编制与评讲外,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而另一方面,高考试题,则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增加阅读量,整个试卷除了成语、病句等几个点缀性的所谓语文基础知识题外,增加了古文阅读、古诗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阅读,主观题与客观题结合,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全在咬文嚼字上下功夫。高三语文教师在经历了高一高二的相对轻松之后,便进入了苦不堪言的考点复习训练,师生被铺天盖地的题海所淹没,加上其他学科的大量考题,语文教学根本没有像《课程标准》所想像的那样让学生大量阅读有价值的整部经典名著的可能!这一阶段,也就是目前的中学语文所处的无序无奈的茫然阶段。
综上所述,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无论是以“政治思想”立意,还是以“语文知识”和“读写能力”甚至“创新能力”立意,都丧失了引导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吸取营养,从而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育人功能,也就是说,建国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从来没有一个“中心思想”,从来没有“灵魂”。自古以来,教育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不仅要传授给受教育者生存的技能和生活的常识,更要启发他们逐渐明了安身立命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二
教育,其实是与人类的诞生同时出现的,甚至可以说是与生命的诞生同时出现的。自从生命与母体分离开始,每个生命个体就从父母那里接受着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这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是一种模仿式教育,这是一种无教育之名却有教育之实的真正的教育。虽说如此,我们并不会称父母为“教师”或者“教育家”,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种“天伦”,而只有父母为孩子选择老师之后,至今所谓的“教育”才得以产生。
从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史来看,中国传统的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大块:小学,是教孩子认识文字、学习句读、读准字音、懂得词义的基础之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门学问;大学,即以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途径,达到“明明德”“亲民”结合的臻于至善的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而最终使受教育者能够“止于至善”的“为人之道”,古人称之为“大学之道”。
从流传下来的古籍所载来看,在孔子以前,为师者皆以帮助求学者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作为教育的灵魂,并用一个“道”字加以高度概括。从老子的《道德经》的以“道”为源,到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把“道”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对真理的追求,再到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对“师”的职责的界定,都可以看到古代的所谓“师”是与“道”联系在一起的:有“道”者为“师”,无“道”者不仅不能为“师”,甚至连做人都没有资格,所谓“杀无道”,所谓“失道寡助”,无道之人“亲戚畔之”。所以,当大道式微的时候,就有像韩愈这样的“卫道士”出现,就会有朱熹这样的“理学家”产生,就会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家出世,就会有王阳明心学的问世„„
在当今这个一般民众信仰缺失、普通教育魂不附体的时代,有人将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偈”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行着古代教育的“大学之道”,如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名义的一些有识之士,在民间做着学校教育无法做到的挽救世道人心的工作,为中国的教育“招魂”,呼唤中国教育“魂兮,归来!”
三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灵魂才能塑造灵魂,可是,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真正找 到了灵魂的故乡?这种失去灵魂的语文教育,怎么可能帮助受教育者产生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安身立命的“归宿感”,从而得到人生幸福呢?
不少语文教育专家认为,语文课程的宗旨,就是要通过课文教学或者读写训练,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在专家的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普通高考的语文试卷,大多数试题(包括最需要灵魂的写作)都沦为玩弄文字游戏的“戏论”,整个试卷没有多少可以引导人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分!对处于正确“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尚且缺少灵魂的提升性引导,更不要说通过从幼儿园到博士后的宏观规划,来对中国人进行正确的“三观”引导了。在这种“丧魂失魄”的所谓“语文教育”中,师生怎么可能从课堂上得到生命的愉悦感呢?
以愚之见,如果中国的教育失去了以传播真理——“道”——为己任的教育之“灵魂”,那么,无论在形式上怎么改革,都会让师生茫然失措,不可能产生对语文浓厚的兴趣,最多只是因为学习它对自己的生存或者生活有用而强迫自己去进行应试性的教与学,而不会把千百年中外经典中所保存的圣哲对宇宙人生的真理性认识作为点燃受教育者本有智慧的火种,进而升华人的灵魂,在语文的教与学中得到生命的升华。
当然,中国语文教育甚至整个中国教育,在追逐外物的状态下“迷失”了自己,“迷失”,只是错认了方向,而我们每个人心中本具的智慧之光仍时时刻刻在照天照地!要想让我们的教育之灵魂“回归”,只需要把向外驰求的心“回光返照”,把想去了解世界的欲望转化为认识自我的动力,最终通过有“灵魂”的教育过程而达到认识自己、开发自己的生命潜能的最终目的,为每个人的幸福安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有朝一日中国教育方向的引领者真正开始把教给下一代追求真理的理念作为教育之魂,我们就会蓦然发现我们的心中本身就是什么都不缺乏的!
四
那么,古代所谓的“大学之道”,今天常讲的正确的“三观”和应该传播的“真理”的核心因素都有些什么呢?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我对卢梭这句话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建国以来的中国教育,都是有着强烈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引导的“有所作为”的教育,要么在用统治者的意志去改造受教育者,要么在用“专家”的思想去改造受教育者,因此都不能称为“最好的教育”。试想,如果教育者本身没有正确的“三观”,本身并不知“道”,本身没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修养基础,本身就没有一个崇高的信仰,他怎么可能去提升受教育者的境界,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他怎么实实在在地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灵,怎么帮助受教育者认识自我从而在人生中发挥出自己巨大的生命潜能?
我们这一代人,远离了古圣先贤之道,不知道“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真正内涵,没有下过“回光反照”的内求功夫,对自我的认识几乎是一个空白,在对真理进行过无情批判的时代中成长。这样先天不足的一代,要系统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从而建立正确的“三观”,可能是一种奢望。但人本有的良知不会泯灭,我因此把以下几点,作为一个用灵魂去影响受教育者,使其人格日臻完善灵魂逐渐升华的教育者,应该具有以下核心素养:(1)心理健康,灵性茁壮(主要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为人诚实,处事正派;(3)乐观向上,自信自尊;(4)善于学习,勇于创新;(5)懂得合作,待人宽厚;(6)接受规则,适应环境;(7)卓然独立,具有个性魅力;(8)视人如己,勇于担当;(9)虚怀若谷,谦虚谨慎;(10)懂得感恩,热爱生命。
按照孔子的灵魂健康标准,就是大仁、大智与大勇,所谓“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三者俱备之人,岂非灵魂健康者乎? 同样是教育,但因为教育者本身的迷悟程度不同,所以才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影响的千差万别。中国语文教育能否真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像卢梭所希望的那种“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关键在于有没有具有大仁大智大勇者来引领中国语文教育甚至中国教育的方向;而作为一个身处中学语文教育最前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否能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向最好的教育转化,关键却在于自己能否首先唤醒自己灵魂中的最好的部分,并以此在无所作为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灵魂中那些最好的部分!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作为一个基层的普通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曾子所说的“弘毅”的胸襟与品质,没有以天下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担当精神,就不可能体会到唤醒灵魂的真正的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2017年8月26日23点于岭秀都江家中
【写作说明】
我从1980年4月到现在,一直在普通中学任教语文学科,至今已经37年了。在这三十多年中,中学语文教材多次变更,语文高考从内容到方式经历了多次嬗变,明年(2018年),四川省普通高考又将迎来新的高考模式。已近退休年龄的我,已经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对前头万木春”的服老之念了。学校领导非常关心树德都外的发展,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激发全校教师的教研热情,改变目前学校的教研状况,提升所有教师的教研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提升学校的档次,使学校面貌得到根本的改变。
为了不辜负学校领导的希望,自己也试着在此谈谈自己从三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一点心得,以就教于各位同行。
第五篇:团队合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团队合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在许多求职面试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应试者是否是善于合作的人,通常面试者都会回答“是”,除非这个应试者非常愚蠢或者特别诚实又或者不需要这份工作,但是一个善于团队合作的人真正意味着什么呢?
最基本的,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就是能与其他人一起工作,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要大于一个,哪怕仅仅只有两个人,他们也可以称为团队,因此在任何求职中,那些潜在的雇员是否具有具有团队精神,至关重要。
从更深一层说,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就是可以在团队中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帮助目标的制定和完成同时也能得到团队的认可。合作团队最简单的类比可以说是体育团队。足球队有两个主要目标,一个是进球得分,另一个是阻止对方得分。足球队中每队各有11个人,后备的人数也是一样多。同时在幕后也有其他非常重要的人员,如教练,医护人员等„„
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角色,如队长,守门员,前锋,中场防守队员,团队中每一个人对团队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如果有一个人掉队,这个团队就是不完整的,如果这些成员不能尽他们最大的努力,这个团队也是不完整的。
队长在战略,积极性和精神上给予团队指挥,但是他仍然是团队的一份子,自我主义在团队中没有立足之地,例如一个球员想进球得分自己变成英雄,他就会只顾自己进球得分而不是让其他人得分或者帮助别人创造机会得分。企业界也是如此,每一个公司都有明确的目标,通常情况下,并不像足球比赛中那么分工明确,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就是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考虑到达成这些目标,企业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明确的角色和责任。
每个公司只有一个首领,而且对团队的领导和管理负有责任,领导除了要和团队不断的交流全面的业务发展战略,同时也要给团队激励和鼓励。领导要有要有领导者的忠诚,如果这个团队不忠诚或者对领导不尊重,团队的成员就不会按领导说的去做,那么公司的目标也很难达成。
团队的每一次行动,公司的每一个目标,或者是业务战略都是至关重要的,团队的成功完全依靠每一位成员能否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和责任,能否与领导的指挥保持一致。企业文化中有一致性,对那些没有共同目标的人这里并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作为团队的一名成员并不是意味着你不能有自己的主见,或者总要和其他成员观点保持一致,也不是说你要随波逐流。有时当你的观点和公司,领导甚至团队的其他成员都不同时,也许值得一试。如果你的观点有充分的依据而且你也非常肯定,你应该和团队的其他成员分享,你的观点或许会对公司目标的实现有所帮助,也或许没有。如果公司的领导是一个称职的领导,他或她会看到它的优点而不会让自负蒙蔽双眼。然而,即使团队并不认可你的观点,也不要觉得是人身攻击。
他们也许认为这个观点不合适,并不是针对你个人,不要把它看成别人对你的拒绝。一个好的领导会和团队成员交流这些,如果他没有,而是断然拒绝你,也不要灰心。如果其他人发现你不适合团队,你应该第一个知道,如果你的领导或者伙伴看到你能很成熟的处理别人对你的反对意见,那只能对你有好处。
不要害怕表达新的观点,即使它看起来很疯狂,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由表达的权利而且不用担心被拒绝,通常如果一个观点不被采纳,人们就会把它当成个人的拒绝,不要这样,接受它继续前进,工作总是要做的。
在这样一种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团队精神的环境中工作,那种快乐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你不喜欢你的工作环境,那么你们团队不能很好合作的几率也会很大,问问自己:
你是具有团队精神的人吗? 你的目标和其他成员保持一致吗?
你们团队的目标和公司保持一致吗?如果没有,为什么?
What Does Teamwork Really Mean?
In many job interviews, a common question is whether the interviewee is a “team player”.More often than not(unless the interviewee is particularly stupid, or maybe particularly honest but doesn’t want the job), he or she will say “yes”.But what does being a team player really mean? On the most basic level, a team player is someone who can work within a group of people.This group is a number of people greater than one.Even if there are only two people in the group, they can be called a “team”.Therefore it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any employment that any potential employee is a team player.On a deeper level, a team player is someone who can play a role in the team, to achieve and support the goals set and agreed upon by the team.The simplest analogy to the corporate team would be a sports team.There are two main aims of the football team.One is to score goals and the other is to prevent the opposition team from scoring.In football, there are eleven players per side, and almost the same number of players in reserve.There are also other vital members of the team in the background, such as the coach, the doctor, etc.Every member of the team has a very specific role — as a captain, goalkeeper, striker, midfielder or defender.Every member of the team is vital to the success of the team.If there is one player missing, the team is handicapped.If one player does not perform to the best of his or her ability, the team is handicapped.The captain is there to give direction to the team, in strategy, motivation and inspiration.But he or she also has to play as part of the team.Egos do not play any part in teamwork.If one’s ego gets in the way, such as if one player wants to score a goal and be a hero, he or she may take rash actions instead of maybe letting another person score or helping to create the opportunity to score.Similarly in the corporate world, each company has its clearly defined goals.Usually these are not as easily specified as in a football match.And it is the job of every employee to ensure that these goals are met.Every member of the corporate team should have specific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view of achieving these goals.There can only be one captain of the company, and he or she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giving leadership and guidance to the team members.The leader should also continuously communicate the overall business strategy, as well as providing motivation and inspiration to the team.The leader has to have the loyalty of the team.If the team is not loyal or has no respect for the leader, the members of the team will not listen to the captain and the objectives of the company would not be achieved.In every action of the team, the objectives of the company, and or, business strategy, MUST be first and foremost.The success of the team relies completely on every member of the team carrying out thei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line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leader.There has to be a “oneness”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There is no room in the company for anyone who does not share the same corporate goals or objectives.Being a team player does not mean that you do not have any ideas of your own.It does not mean you should always agree with the rest of the team.It does not mean that you should merely follow the herd.There are times when your vision may differ from the vision of the company, the leader or the rest of team.It may be a valid vision and if you believe in it strongly enough, you should share it with the rest of the team.Your idea may complement the corporate objectives and goals.Or it may not.If the leader is a competent one, he or she will assess it on its merit and not let ego get in the way.However, should the team not agree with your vision, don’t take it personally.They may find the idea inappropriate, not YOU personally.Don’t take it as a sign of personal rejection.A good leader should be able to communicate this to a team member, but if he or she doesn’t, and it turns out as appearing to be a rebuff, don’t lose heart.If the team found YOU inappropriate, you would be the first to know.If your leader or team members see that you can handle rejection of your ideas in a mature manner, it is only to your own credit.Don’t be afraid to offer new ideas even seemingly crazy ones.Everyone in the team should feel free to offer ideas and not worry about them being dismissed.Usually when ideas are not taken up, people may take it as a personal rejection.Don’t.Just accept it, and move on.There is work to be done.The pleasure of working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every member of the team is a team player is unparalleled.If you are not enjoying your working environment, chances are high that your team is also not working well.Ask yourself this:
Are you a team player? Are your own objectives in line with those of the team?
Are your team objectives in line with those of the company? If not, why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