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讲故事是演讲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
讲故事是演讲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故事,都是为演讲主题服务的,关键是找出故事中切合主题的点是什么。在实践中,可以运用一下几种技巧来升华演讲的主题:由点及面的扩展;由表及里的深化;由此及彼的引申;由陈及新的点化;由抑及扬的反衬。用好这几种技巧,增强演讲的感召力。
无论何种类型的演讲,首要任务是吸引人。演讲要吸引人,方法很多,讲故事恐怕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看看《百家讲坛》就知道,易中天、王立群把把历史故事化、于丹把哲理故事化。可是演讲并不单单是讲故事,演讲有明确的目的性,或抒情、或明理、或言志,作用多多。我们要知道,再真挚的情感,再深刻的哲思,没有事实的依托,都如空中楼阁。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故事,都是为演讲主题服务的,演讲主题要体现演讲的思想价值和审美品位,使演讲具有深刻感人的艺术魅力。讲故事是提升主题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关键是找出故事中切合主题的点是什么。在演讲实践中,通过讲故事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技巧来升华演讲的主题。由点及面的扩展
演讲中的事实材料是灵活多样的,这些个别的却是很典型的材料,往往能成为升华演讲主题的“点”。由对这一个事实的叙述推及到概括这一类事实内涵,从而提升演讲主题。如一位领导在一次关于青少年教育的讨论会上所作的演讲:
“前几天我坐长途车去山区。没走多久,与我一样站着的一位老大娘就开始晕车,她双眉紧蹙,脸色蜡黄。见坐在老大娘附近的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对老大娘的痛苦毫无反应,我忍不住低头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小伙子—— “可我话音未落,拍在小伙子肩膀上的手,却被人猛地推开了。与此同时,我的头上响起了一个女人愤怒的声音:”你这人干嘛?“凭什么打我的孙子?”我直起身来一看,愣住了:推我手臂和责备我的人,竟是那位脸色蜡黄的晕车老大娘。当时的我,很尴尬,也很难过。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冷漠,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原因到底在哪儿,与我们这些做父母、做爷爷奶奶的长辈有没有关系?
演讲者通过富有悬念的故事叙述,让听众悟出了演讲者的目的主要不是批评青少年对长辈缺乏爱心,而是批评那些无原则地溺爱青少年的长辈的溺爱行为。把这个故事由个案扩展到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同时也让演讲产生了波澜。
由表及里的深化
有些事实材料蕴涵深层意义,不经点破,听众也许无法理解演讲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而一旦经过演讲者的揭示与深化提炼,就如同在沙砾中发掘出金子,发人深思。
如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讲到: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超过千万的华侨富翁。一次他外出访友,因未带夜间通行证怕被荷兰巡捕查获,只得花钱请一个日本妓女送自己回来。日本妓女虽然很穷,但是她的祖国很强盛,所以她的地位高,行动也自由。这个中国人虽然很富,但他的祖国却不强盛,所以他的地位还不如日本的一个妓女。如果国家灭亡了,我们到处都要受气,不但自己受气,子子孙孙都要受气啊!
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对一个典型材料进行了由表及里的剖析,揭示出国家贫弱,人民就要遭受欺凌,升华了演讲的主题,唤起了听众的爱国之心。
由此及彼的引申
在演讲中,可以以某一典型时间做触发点来加以引申,联系到另一类相关的事理,来升华演讲的主题。
如:一位在中国某医学院任职的美籍教师对学生演讲时,先讲了一则小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在海边散步,沙滩上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忽然,他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问道:“孩子,着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做不过来的。”“我知道。”小孩头也不抬地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小男孩边扔小鱼边回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还有这条!”
讲完了这则小故事,教师满怀深情地说:今天,你们在这里开始大学生活。你们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拯救生命。虽然你们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国的人,甚至救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是,你还是可以救一些人,你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你们的存在,他们生活从此有所不同—— 你们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你们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得到的。
这位美籍教师在演讲中对一个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进行了由此及彼的引申,形象地阐发了医学院学生应树立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升华了演讲的主题,使演讲具有一种隽永的感召力。
由陈及新的点化
在演讲中,套用仿拟一些过去的材料,并且进行由陈及新的点化,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刻内涵,也是升华主题的技巧。这种点化包含语言和思想两方面。
4.1 语言新
在演讲中,我们可以把陈旧的语言渲染点化成新的鲜活的语言,并富有新的生命力。
一位中学校长在全校的师生大会上发言:“我发现你们有些同学走向两个极端:一小部分学生基本上不怎么读书,只贪图享受,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对其他的事概不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作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这大概是他们的最好的写照。都说“难得糊涂”,我看他们是“容易糊涂”。而且是“稀里糊涂”。另一种类型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那种,他们往往是读死树—死读书—读书死,当然这里的“读书死”,不是真的读书把人读死了,而是把思维给读死了。21世纪的中学生,应该作到“学业和能力齐飞,修养共素质一色。”
这位校长在语言上的推陈出新,生动形象地把一部分中学生的读书情况描述出来,让人忍俊不禁。
4.2 思想新
社会中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我们时常提起,表达我们的思想。但也可以以此为契合点,经过重新诠释,表达新的思想和观点。
如对“三十六计走为上”的重新诠释:孙武很聪明,当无技可施,穷途末路时,他给自己留了条退路—— 走。“走为上”是一种聪明的逃避,你固然躲开了,但难题仍在原地。假如21世纪的今天,还抱着春秋时期的计策来应付诸多纷繁负责、复杂的问题,我想三十六计远远不够,而你的选择也许也只剩下“走为上”了。你的困难如果前面三十五计解决不了,那么不妨跳过三十六计,想一想还有没有第三十七计?居里夫妇历经12年的实验,终于提取出镭,只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方法有效,他们用的是第三十七计“坚持到底”,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他能够做的只是更加疯狂的创作,他用的是第三十八计“扼住命运”。孙武他发明了三十六计,但是并不代表你不可以去创造三十七计、三十八计。生活给了我们这么多选择,逃避肯定不是最好的那一个。
总之,讲故事是演讲艺术的一项重要技巧。用好这种技巧,可以使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形成时起时浮的和谐呼应、感情共振,增强演讲的感召力、鼓动性和艺术魅力。
第二篇:美育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册初一美术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把欣赏、评述与绘画、手工制作、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启心智、提升志趣、陶冶情操,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情感和审美意识的目的。为了切实有效的落实大纲及教材的要求,特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和行动准则,切实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练习,提高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及学法
1、欣赏评述单元: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观察、分析、讨论,采用分组讨论、个人评述等方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锻炼观察、分析与表达能力,培养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
2、造型表现单元: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校园的美,进行实地写生,学习与研究表现方法,讨论与交流心得,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意识。
3、设计应用单元:学习美术字及板报等设计知识,指导学生为班级、学校设计板报内容。锻炼设计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4、综合探索单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用品的特点,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主要工作及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
2、我认真地分析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
3、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5、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为重点。加强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提高学生美术技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情况
本期担任初一两个班的美术教学,该年级共有学生88人,每班44人。通过初步摸底,该年级学生虽然美术基础较差,但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较高,这是学好美术的前提。
三、方法措施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注意美术科的特点,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本册教材共有课文8篇。
第三篇:普通话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普通话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你到外地去,大
家对你说的都是方言,你一句也听不懂,这时,普通话就该挺身而出了,用它来解决沟通上的问题是再好不过的了。普通话还是一种对长辈很尊敬的语言,使长辈听了容易听懂,否则你很容易被认为不尊敬长辈。
普通话的笑话
一个方言土音很重的外地人,在市区迷了路,见一个斯文的小姐走过来,便迎上去问:“兔子(同志),亲吻(请问)一下......”话还没说完,小姐便气得满脸通红。
一南方人来到北京一家小吃店,对女服务员说:“睡觉一晚(水饺一碗)多少钱?”服务员一听,神色大变,尖声道:“流氓!”南方人一听,说:“才六毛,便宜,来一晚(碗)。”
有一对农民兄妹用板车拉着小麦到市场去卖,一个南方人来到他们兄妹跟前,问:“大哥,你的小妹(小麦)怎么卖呀?”大哥气得额头上青筋暴突。
牛老伯在大声叫卖:“卖月饼了,四块钱十个。”很多人都围上去买这“便宜”月饼,到付钱时,才明白老伯的月饼是十块钱四个。
一个莆田老太在路边卖甘蔗,一辆客车停下来,车上一位外地人来到老太摊前买甘蔗,刚称好甘蔗,还没付钱,车子发动了。老太催促道:“快点,你钱给我,我嫁(蔗)给你。”外地人吓得连甘蔗也没拿,飞快地上了车。
普通话,真奇妙,心相印,话相通.平翘音,要分清,外乡人,别担心.普通话,友谊桥,全在你我嘴里边.人人都说普通话,四海一家语相连.规范字,从小练,志须定,心要静.仔细看,认真写,有节奏,求呼应.用笔灵,讲造型,意境深,明气韵.既悦目,又赏心,一笔一画皆生命.普通话,规范字,奔向社会喜多多.牢记要领,持之以恒,勤学苦练,与时俱进!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普通话的由来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而在中国大陆则称为普通话。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相继召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为普通话下了科学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如何学好普通话:第一,就是学好拼音字母,务必一定要握发音部位;第二,尽量多的要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第三,不懂就查。第四,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总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
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任何一个小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可能知道,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师生的语言素质和综合人文素质刻不容缓!
国家规定,推广普通话,必须从学生抓起。要在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要在学校开展“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活动,把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规定,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要成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我们中学生,一定要从我做起,学好、说好普通话。学好普通话,面向现代化;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学好普通话,建设我们繁荣昌盛的好国家。
看来,关于不说普通话的问题,已经非同小可,它不仅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而且有时还会引起矛盾和冲突。虽然方言也是中国一点特色,但我们最重要的是学好普通话,并推广普通话。一定要将它保留下去,所以,我提倡:“普通话是中国的国萃,我们要让国萃发扬全世界,发扬中国的文化!”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6)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推广普通话小知识
1、什么是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2、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3、普通话等于北京话吗? 严格地说,“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
4、普通话同国语、华语是一回事吗?
这三种称说指的都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中国的大陆称“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称“华语”。
5、说“官话”就是打“官腔”吗?
“官话”是普通话的旧称,也泛指北方话,而“官腔”则是旧时官场中的门面语,二者不是一回事。
6、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是,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
7、怎样才算普及了普通话?
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等之后,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8、汉语在世界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汉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民通用语言,是中国的行政、贸易与教育的主要用语,具有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
”;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
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
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第四篇:小学生讲故事演讲
永记党的辉煌历程 争做祖国栋梁之才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您们好,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参加学“我爱祖国我爱党”的主题活动。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90岁的生日,90年悠悠岁月,早已把党铸成了一首神圣的“长诗”,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要我们铭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更要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幸福生活的历史功绩。
还记得08念的汶川地震后,温家宝爷爷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指挥营救工作。他瘦弱的身躯行走在瓦砾废墟之下,看着一幕幕因地震引发的悲剧后,温爷爷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对受灾群众说道:“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你们,你们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共产党人一定会帮助大家渡过难关……”最后温爷爷在安置房里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字!看到这一幕,我的泪水也跟着流了出来。感人事迹在那次大灾面前实在太多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在灾区人民、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身上都表现了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完全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而且在和平时期,集结这么多的军队,而且那么快速,这是其他国家少有的,或者说是其他国家很难做到的。这充分说明我们的解放军不愧为人民子弟兵。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强大。
让我们行动起来,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以建设国家的目标鞭策着自己,好好学习、发奋努力,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党的关怀暖人心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感动的事情在发生,在XXX社区,流传着这样的赞美之声:“社区干部待我们似亲人,只要谁有困难,社区的干部就会伸出援助之手,生活在这样的社区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社区有个老人林某,因为年事已高加上子女们都在外地,所以他一个人生活经常会赶到孤独,有的时候也很无助。当社区干部得知了他的情况之后,每个月,都会有两名社区干部来到林某的家里,给他家里打扫卫生,擦洗门窗和地板等,遇到阳光比较充足的下午,还会带老人下楼溜达两圈晒晒太阳陪老人说话谈心,老人心里感觉到党的关怀,非常感动。
社区有一名老婆婆身体不好,经常体弱多病,有一个儿子但是常年驻外地出差,老伴去世的早,所以她经常一个人孤零零去看病,而且因为老人特别省吃俭用,还经常舍不得拿钱去看病。这次,有社区干部上门去看望老婆婆,并且给了她一张医保卡,老婆婆凭借这张卡,看病不花钱,省钱也省事,老婆婆激动的说:“感谢党的关怀呀,让我这样的老人可以安心度过晚年。”
而社区的故事点点滴滴,每天都在发生,也许讲也讲不完,但是社区干部们从来不把自己所做的事拿出来高调宣传,他们从来都觉得,关爱老人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当他们看到可以凭借自己的一点力量让老人的生活变得更好,当他们看到老人们温暖的笑,安心的生活,心里会由衷赶到幸福。
第五篇:读书笔记之《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读书笔记之《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读书笔记之《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记者证培训上课第二天,奈何老师们各个地道河南话,听起来实在费力,又不能辜负这上课的意义,于是决定把一直心心念的《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啃完,也算是跟课程有点关系。读完第一章,启发还是很大,很多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文中都有提及,而这些问题往往被自己忽略掉,要么因为赶稿,要么因为觉得意义不大,但这些问题如果深究,细细回忆,真的影响一篇稿件的质量。写完的稿子也没有细看,哪里有瑕疵,哪里有待提高,哪里还能更完美一些。想想也挺可怕,如若对自己的问题都不重视,又没有人对你提出批评和建议,那么长此以往肯定是烂稿频出,自己心里不高兴,别人也不喜欢看。这里先把精华部分或者自己觉得有启发意义的地方贴出来:
1、广泛阅读 受制于版面限制,一千多字的稿子对于记者来说,很容易,你只要把一件事情的重要内容讲清楚足以,也轻松,这当然是好处。但坏处在于,长此以往,记者容易越来越懒,主观上认为不需要深挖内容,甚至有时候把事情描述一下再采访两三个人就完事了。这只能算作一篇简单的报道,在网媒新媒体众多甚至人人都可以做记者的时代,这样的报道必然会被淘汰,纸媒贵在内容,如果连内容都没有了,那么纸媒的末日是不是就要到来了。回到小标题,作为记者,如果不想继续混日子,那么广泛的阅读必不可少,只有对一条新闻掌握到足够多的信息,才能丰富报道内容,才能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呈现给大众。这个大量阅读,当然就包括你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尤其是不感兴趣的又缺乏报道的,通过阅读出版物、报告、公告等,来拓展记者视野,丰富报道内容。
2、随时记录灵感 记者要时刻充满好奇心,这样才能发现万物的不同,进而激发新闻敏感。随时随地记录灵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为灵感往往总是在一瞬间,过去了就过去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总之不假。
3、与中间人保持联系。做记者一年,也常常困惑,如何与采访 对象保持好关系?这一年有收获如朋友般的采访对象,也有的采访对象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当然我们都期待第一种。其实,记者不必非要带着目的去采访别人,目的性不强,反而更容易亲近。这也是主任常说的,没事也多出去跑,随便聊聊也能出新闻呐。忘了说,中间人就是那些,对整个公司上下都知道,但又不是高层领导,又有可能发展为高层领导的人。
4、要注意:切忌大量的数据的堆积以及不合时宜的专家的言语。上一篇文章我还在一段文中堆积了大量数据,纵使你有一千个理由说出这一数据的重要性,但读者就是讨厌你那一长串的数字,没办法,你还是要简化或者处理的更好看些。另外,专家的言语体现了专业性和权威性,但有时候,当事人的话更让读者喜欢。
5、你是不是也常常有这种感觉?一件事情发生后,你有自己的想法,然后,你更希望,采访对象跟你的预想一致,那么,这篇文章记者会写的很顺畅。但问题是,这种预想有时候会阻碍记者发现新的选题或思路。记者的预想重不重要?当然重要,媒体是客观的,但人是主观的,有权利对一件事情保持自己的看法。但记者的预想,它只能在计划的最初阶段发生作用,在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的过程。别担心被否定,也许否定之后就有新的意想不到的选题等着你呢~~ 下面是个人中意的句子:并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站在高山上也许能有更广阔的视野,但是在那里我们看不到活生生的人物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