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下建筑业中设备如何征收营业税(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22:3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条例下建筑业中设备如何征收营业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条例下建筑业中设备如何征收营业税》。

第一篇:条例下建筑业中设备如何征收营业税

解读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2008年第52号: 营业税新条例下建筑业中设备如何征收营业税

从2009年1月1日起,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就开始全面实施了。营业税新的条例和实施细则对于建筑业中涉及的设备如何征收营业税的问题有了全新的规定。近来,不少建筑企业咨询,在营业税新条例下建筑业中的设备究竟应该如何缴纳营业税。这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明确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为更好的理解这条规定,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自1994年旧营业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实施以来,对建筑业中涉及设备如何征收营业税问题的一个变化。

一、根据旧营业税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纳税人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纳税人从事安装工程作业,凡所安装的设备的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其营业额应包括设备的价款在内。”但这一规定在过去的掌握中普遍反映安装的设备价值计入安装工程产值不容易掌握,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设备安装产值中不得包括被安装设备的本身,在计算间接费用时,安装工程以人工费为计算基础。这样其实大部分纳税人从事的安装工程并没有将设备并入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根据旧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在建筑安装劳务中,如果设备是建设方提供的,一般还比较好处理。因为,建设方提供设备,安装工程的产值肯定是不含建设方提供设备的价值的。而根据旧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只有建设方提供的材料即我们俗称的“甲供材”才并入营业额征收营业税。因此,对于在建筑安装劳务中,建设方提供设备时,设备不是征收营业税的,这个比较明确。

但是,如果在建筑安装劳务中,设备是施工方提供的又该如何处理呢。这里,我们又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如果设备是施工方外购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设备是施工方外购并安装,设备应计入工程的产值,因此设备应和安装劳务一起征收营业税。这个也比较明确。因为设备是施工方购买的,发票是开给施工方的。这时,施工方只有将设备计入工程产值,按包含设备和安装劳务的价款一起全额开具发票,建设方才能进行固定资产入账。如果施工方只开安装劳务的发票,建设方的设备就无法入账。如果虽然设备是施工方购买,但是发票是直接开给建设方的,施工方只是原票转交,这种情况下,施工方实际提供的是两种劳务:第一是设备的代购劳务,第二是设备的安装劳务。因此,我们按两个劳务分别判断。对于代购行为,根据税法规定凡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不征收增值税;不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应征收增值税。(1)受托方不垫付资金;(2)销货方将发票开具给委托方,并由受托方将该项发票转交给委托方;(3)受托方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如系代理进口货物则为海关代征的增值税额)与委托方结算货款,并另外收取手续费。对于安装劳务,施工方只要按安装劳务价款缴纳营业税就可以了。

如果设备是施工方自产的呢,这里实践中就出问题了。比如一家通信设备生产企业生产通信设备。该企业和某公司签订了一份弱电工程施工布线合同,负责该公司弱电工程的布线施工,该合同经过建工部门备案并领取额了施工许可证(该企业具有弱电施工资质)。工程中用到了该企业自产的通信设备。同时,在施工合同总价款中包含自产设备的价款。这时,地税机关根据旧《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既然设备价值计入安装工程产值,自然设备应并入建筑安装业营业额征收营业税。但这时,国税也有意见了,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纳税人将自产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在增值税上要视同销售。这样,就出现了通常的设备,在该合同下,既被征收了营业税,也被征收了增值税。但是,你从两个税务机关所依据的文件依据来看,似乎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会感觉到一个不妥的地方就是,对同一设备既征收营业税也征收增值税似乎违背了税法的基本原则。

二、为完善对上面所说的施工合同中涉及自产设备如何征税的问题,我们还有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号文。该文件规定: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增值税和营业税应按如下方法划分:

纳税人以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包括建筑、安装、装饰、修缮等工程总包和分包合同,下同)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时,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其他工程作业,下同),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对销售自产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征收增值税,提供建筑业劳务收入(不包括按规定应征收增值税的自产货物和增值税应税劳务收入)征收营业税:

(一)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

(二)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

凡不同时符合以上条件的,对纳税人取得的全部收入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

以上所称建筑业劳务收入,以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上注明的建筑业劳务价款为准。

同时,对于自产设备的范围,文件也进行了列举:

本通知所称自产货物是指:

(一)金属结构件:包括活动板房、钢结构房、钢结构产品、金属网架等产品;

(二)铝合金门窗;

(三)玻璃幕墙;

(四)机器设备、电子通讯设备;

(五)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自产货物。

当然,我们提醒一下,这个文件是解决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安装劳务的情况,这里自产货物即包括自产材料也包括自产设备。

三、第三个阶段就是到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该文件规定:通信线路工程和输送管道工程所使用的电缆、光缆和构成管道工程主体的防腐管段、管件(弯头、三通、冷弯管、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球筒、机泵、加热炉、金属容器等物品均属于设备,其价值不包括在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中。其他建筑安装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也不应包括设备价值,具体设备名单可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列举。对这个文件的规定,其有一定进步的意义。对建设方而言,由于只有其自身提供的设备即“甲供材”才并入建筑安装营业额征收营业税,而设备是不并入的。但是设备和材料如何区分,一直没有一个文件来明确规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部分物资虽然体积较小,但功能重要,单位价值量很大。这样,在区分设备和材料时,究竟是按体积、重量还是价值来划分呢,实践中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容易有争议。根据《安装工程设备与材料划分暂行规定》:

(一)设备与材料划分的原则

1、设备:凡是经过加工制造,由多种材料和部件按各自用途组成独特结构,具有功能、容量及能量传递或转换性能的机器、容器和其他机械、成套装置等均为设备。设备分为需要安装与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及定型设备和非标准设备。设备及其构成一般包括以下各项:定型设备(包括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是指按国家规定的产品标准进行批量生产并形成系列的设备。非标准设备:是指国家未定型,使用量较小,非批量生产的特殊设备,并由设计单位提供制造图纸,由承制单位或施工企业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加工制作的设备。各种设备的本体及随设备到货的配件、备件和附属于设备本体制作成型的梯子、平台、栏杆及管道等;各种附属于设备本体的仪器仪表等;附属于设备本体的油类、化学药品等。

2、材料:为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所需的经过工业加工的原料和在工艺生产过程中不起单元工艺生产作用的设备本体以外的零配件、附件、成品、半成品等,均为材料。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不属于设备配套供货需由施工企业自行加工制作或委托加工制作的平台、梯子、栏杆及其他金属构件,以及以成品、半成品形式供货的管道、管件、阀门、法兰等;防腐、绝热及建筑安装工程所需的其他材料。16号文列举了通信线路工程和输送管道工程中一些设备的名单,同时将具体设备名单的划分权赋予省级地方税务机关,这个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即使这样操作,实践中设备和材料有时还是比较难区分的。这就出现了有些物资,在某些省地税被认定为材料,而在其他省则被认定为设备的情况。

而16号文规定其他建筑安装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也不应包括设备价值,即将设备全部剔除在建筑安装劳务的营业税征税范围,这个也是有问题的。比如,在建筑安装劳务中,设备是施工方外购并负责安装的。在这个劳务中实际涉及到两个行为:一个是施工方将外购设备的所有权转移给建设方,这时我们在增值税上的销售货物行为;第二是提供设备的安装劳务,这个是营业税上的建筑安装劳务行为。由于这两种行为是同时提供的,应属于我们税法上所说的混合销售行为。对于混合销售行为,无论是新旧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都是有明确规定的: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应税劳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行为。除本细则第七条的规定外,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不缴纳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提供应税劳务,缴纳营业税。也就是说,在混合销售行为中,设备要么征收增值税,要么征收营业税。而如果按照16号文的规定,施工方外购设备并安装,可以按含设备的价款全额开具建筑安装发票,但按不含设备的价款差额征收营业税,这一做法是违背我们《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于混淆销售行为的一个基本征税原则的,同时这个要造成了税负不公的情况,需要纠正。

正是基于以上问题,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建筑安装业中涉及的设备如何征收营业税问题,有了全新的明确规定,即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对这个规定,我们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去理解:

第一:设备由建设方提供。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的明确规定,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不征收营业税。这样,对于建设方提供设备的情况,问题就在于设备和材料如何划分了,这一点新条例实施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我们认为财税[2003]16号文对于设备的列举以及赋予省级地方税务机关对设备的划分的规定仍然还是有效的。实践中,建设方和税务机关在材料和设备划分上有争议的,可以提请到省级地方税务机关来裁决。

第二:设备是施工方提供,且设备是施工方自产的。这是一种混合销售行为,对这种混合销售行为则应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的规定来处理。即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一)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大家要注意,这规定又和国税发[2002]117号文发生了变化。117号文规定,对于自产货物并提供营业税劳务,要分别征收营业税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二是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否则,则一并征收增值税。而根据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只要是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就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而不是向以前一并征收增值税了,而且这里也不再强调需要具备117号文的两个条件了。同时这里要注意,以前,我们对于生产型销售自产货物并提供安装劳务是一并征收增值税的。而根据目前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则应分别就货物销售征收增值税,安装劳务征收营业税。比如,根据原先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梯保养、维修收入征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390号,对企业销售自产电梯并负责安装是征收增值税的,现在我们就需要分别核算来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从实际角度来看,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生产型企业,既销售自产货物又安装的,这个规定实际是一个有利于他们的规定。毕竟安装劳务的税率是3%,如果一并征收增值税则要有17%,且安装劳务部分又很少有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项目。

第三,设备是施工方提供,且设备是施工方外购的。这种行为是混合销售行为,应根据第六条的规定来处理。即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应税劳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行为。除本细则第七条的规定外,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不缴纳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提供应税劳务,缴纳营业税。同时第六条第三款规定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包括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为主,并兼营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内。对于什么是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为主,并兼营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营业税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4]26号)已有明确: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第五条的规定,“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应视为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此条规定所说的“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是指纳税人的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年货物销售额超过50%,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不到50%。[这里提醒大家一点,由于这次增值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只是修订,因此,以前涉及营业税和增值税的文件,只要不和新条例冲突,一般仍然是有法律效力的]。

根据上面规定,对于设备是施工方提供,且设备是施工方外购的,并不是简单的说就是将设备并入安装劳务价款征收营业税。我们要按混合销售行为的基本原则来判断。如果该纳税人的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年货物销售额超过50%,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不到50%,则该企业应认为是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的,此时设备价款和安装价款一并征收增值税。如果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超过50%,而年货物销售额不到50%的,则设备和安装劳务价款一并征收营业税。(作者: 赵国庆)

从营业税废止文件看建筑业纳税问题

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及《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新条例、新细则)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新旧法规的变化使得原来关于建筑业营业税的规范性文件已失去了法律效力,日前,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依各自的权限相继下发文件对原有文件进行清理,继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3月4日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废止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国税发[2009]29号)文件后,2009年5月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若干废止和失效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的通知》(财税[2009]61号)文件,本文从新条例及细则以及上述废止文件来分析建筑业应如何纳营业税。

一、建筑业纳税义务人

(一)关于内部提供劳务是否纳税,根据新细则第十条规定,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单位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但不包括单位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但具体何为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我们理解应为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如办公室、生产车间等。

原细则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60)文件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发[1995]156号)关于单位所属内部施工队伍承担其所隶属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如何征收营业税,强调内部无论是否独立核算只要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利益(结算工程价款)的单位均为营业税纳税人,但不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内部非独立核算单位从本独立核算单位内部收取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即排除了单位内部非独立核算单位提供劳务时应纳营业税,并且强调分别记账,分别核算。同时160号文件第二条对独立核算进行了限定,即:“

(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

(二)具有法人资格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而新细则将原细则第十一条已改为第十条:“除本细则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的规定外,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单位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但不包括单位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新旧规定对除外规定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新规定强调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因此,基于原细则第十一条规定的解释性文件160号已不再有效。另外,对160号文件第二条

(一)的规定在实践中是有问题的,办理了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是不可能为非独立核算的,这个问题现在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二)关于承包人的规定,根据新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原细则第十条关于企业租赁或承包给他人经营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几个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45号)对承租人或承包人的解释:“有独立的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出租者或发包者上缴租金或承包费的承租人或承包人”规定不再执行。

二、建筑业扣缴义务人问题

根据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建筑业的总包人不再被规定为分包人的扣缴义务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如何认定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人间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247号]关于总包人为扣缴义务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发[1995]156号)文件对境外机构总承包建筑安装工程由总包人扣缴的规定,以及原来对建筑业影响很大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77号)文件已不再执行,建设方与总包方均不再是分包方建筑业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分包方应自行于劳务发生地缴纳税款。

根据新细则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那么对总包方而言是可以差额纳税的,这里会有一个发票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假设总包工程款为200万元,其中分包为50万元,如何开具发票更合理?现在的处理模式应为:总包人向建设单位开具200万元的发票进行工程结算,分包方向总包方开具50万的发票进行分包工程结算,然后总包将分包开来的发票进行营业额抵减并申报纳税。现实中为征收管理需要,通常税务机关会采取委托建设方代扣总包方和分包方的税款的办法。

这里强调说明的是,只有总包方发生分包业务可以差额纳税,其他企业的再分包业务应按取得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因转包属于法律禁止的行为,新细则同时也删除了对“转包”的相关规定。

三、建筑业征税范围

新条例附表《营业税税目税率表》取消了原条例附表中的征税范围规定,那么建筑业的征税范围是否还适用试行了15年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文件,有待总局再次发文明确。

根据新细则第二条规定,加工和修理、修配,不属于条例规定的劳务(以下称非应税劳务)。因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维修大型成套装置征收营业税的批复》(国税函[1999]257号)文件规定的:“维修化工等生产企业所用的大型成套装置的维修费,是参照建筑行业的收费标准确定的,因此,维修单位为化工等生产企业维修塔、罐、管道等装置取得的维修费收入,暂按‘筑业’税目中的‘修缮’项目征收营业税,其他单位不得比照。”不再执行。

四、建筑业营业额

根据新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这里强调只有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不包含在应税营业额中。基于原条例及细则条款制定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几个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4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承建南川市人力发电厂工程设备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国税函[1998]32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营业额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9]58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长距离输送管道工程是否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1]695号)不再执行。

五、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新条例规定,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注意采取预收账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当天。《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9号)关于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区分是否为一次性结算价款办法,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办法,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结算价款办法,实行其他结算等四种方式的复杂规定不再执行。

六、纳税地点

根据新条例的规定,建筑业纳税人纳税地点要特别关注,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取消了纳税人承包的跨省工程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规定。同时借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77号)的规定,异地提供建筑业劳务超6个月未申报纳税,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税务机关可补征税款。基于原法下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溪洛渡大坝工程营业税纳税地点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77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江苏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输变电工程营业税纳税地点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6]06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疆库鄯输油管道运输业务营业税纳税地点的通知》(国税函[1997]645号)关于不再执行。

七、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

(一)建筑业中的装饰劳务如何纳税

新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新细则第七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1、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新细则已对装饰劳务做了除外规定,即对于装饰劳务,无论是否为清包工的形式,其营业额可以不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对装饰劳务避免了重复征税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以清包工形式提供装饰劳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14)关于仅以清包工形式提供的装饰劳务,即:工程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设备由客户自行采购,纳税人只向客户收取人工费、管理费及辅助材料费等费用的装饰劳务。按照其向客户实际收取的人工费、管理费和辅助材料费等收入(不含客户自行采购的材料价款和设备价款)确认计税营业额的规定不再执行。取消上述规定后,笔者认为原则上还是按上述文件执行,对客户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和设备可以不计入承揽方的营业额纳税,但由承揽方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和设备还是要依混合销售的规定并入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二)混合销售如何纳税

根据新条例及细则关于混合销售行为的规定,对建筑业劳务只有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情形需要分别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外,其他情况下的混合销售行为均应缴纳营业税,并取消了自产货物的范围限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业企业安装铝合金门窗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76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石材加工企业承包建筑装饰工程征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9]940号)同时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规定不再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号)对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并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不征收营业税的规定也一并废止。

(三)关于境内外劳务的划分

新细则第四条对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的界定为: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因此,对外商接受中国境内企业的委托进行的建筑进行建筑、工程等项目的设计均应征收营业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征收流转税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 214号)规定的除外条款不再执行:设计开始前派员来我国进行现场勘察、搜集资料、了解情况外,设计方案、计算、绘图等业务全部在中国境外进行,设计完成后,将图纸交给中国境内企业,对此种情况,可视为劳务在境外提供,对外商从我国取得的全部设计业务收入,不征收营业税。否则,对其所取得的设计业务收入,除准予扣除其发生在中国境外的设计劳务部分所收取的价款外,其余收入应依照营业税的有关规定征收营业税。但对在委托设计或合作(或联合)设计合同中,没有载明其在中国境外提供设计劳务价款的,或者不能提供准确的证明文件,正确划分其在中国境内或境外进行的设计劳务的,都应与其在中国境内提供的设计劳务所取得的业务收入合并计算征税。

(四)扣除凭证管理

新条例规定,对总包方应取得分包方开具的合法有效凭证才可以差额缴纳营业税,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根据细则规定,建筑业合法有效凭证是指:

1、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2、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关于扣除凭证的规定不再执行。

第二篇:新条例下建筑业营业税纳税处理

新条例下建筑业营业税纳税处理

一、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确认

1、关于内部提供劳务是否纳税?

根据新细则第十条规定,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单位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但不包括单位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内设机构通常不能单独用本机构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要通过所从属的独立机构的名义来行使所赋予的职权,如办公室、生产车间等。

2、关于承包人的规定,根据新细则第十一条,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

根据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建筑业的总包人不再被规定为分包人的扣缴义务人,建设方与总包方均不再是分包方建筑业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分包方应自行于劳务发生地缴纳税款。

根据新细则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那么对总包方而言,是可以差额纳税的。但如何开具发票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假设总包工程款为200万元,其中分包为50万元,如何开具发票更合理?现在的处理模式:总包人向建设单位开具200万元的发票进行工程结算,分包方向总包方开具50万的发票进行分包工程结算,然后总包将分包开来的发票进行营业额抵减并申报纳税。现实中为征收管理的需要,税务机关可能会采取委托建设方代扣总包方和分包方税款的办法。

需要强调的是,只有总包方发生分包业务可以差额纳税,其他企业的再分包业务应按取得的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新条例和新细则将建筑业可以差额纳税的主体界定为纳税人而不再是原条例规定的总承包人,这是为了保证条款的一致性,但实质是一致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只有建筑工程总承包人才可以将工程承包给其他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而不能分包给个人,同时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因此,只有总承包人才有可能差额纳税,而分包单位不能再分包,所以也不能差额纳税,如果再分包不仅违法,而且要全额纳税。

营业税要素规定

新条例附表《营业税税目税率表》取消了原条例附表中的征税范围规定,建筑业的征税范围目前仍适用试行了15年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是否修改有待国家税务总局发文明确。

根据新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这里强调,只有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不包含在应税营业额中。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新条例规定,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要特别注意的是,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采取预收账款方式的,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纳税地点。根据新条例的规定,建筑业营业税的纳税地点为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取消了纳税人承包的跨省工程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规定。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77号)规定相同,异地提供建筑业劳务超过6个月未申报纳税的,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税务机关可补征税款。

几个具体问题的税务处理

建筑业中的装饰劳务纳税问题。新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新细则第七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1)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新细则已对装饰劳务做了例外规定,即对于装饰劳务,无论是否为清包工的形式,其营业额可以不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对装饰劳务避免了重复征税。通常情况下,装饰工程是由客户采购主要原材料和设备的,可不计入承揽方的营业额纳税,但如果出现由承揽方采购主要原材料和设备的情况,还是要依混合销售的规定并入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混合销售纳税问题。根据新条例及细则关于混合销售行为的规定,对建筑业劳务只有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情形需要分别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外,其他情况下的混合销售行为均应缴纳营业税,并取消了自产货物的范围限定。

境内外劳务划分问题。新细则第四条对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的界定为: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因此,对境外单位和个人接受中国境内企业的委托进行的建筑、工程等项目的设计均应征收营业税。

扣除凭证管理问题。新条例规定,对总包方应取得分包方开具的合法有效凭证才可以差额缴纳营业税,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

根据新细则规定,建筑业合法有效凭证是指:

1.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2.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

第三篇:湖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安工程中材料与设备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

湖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安工程中材料与设备征收营业税

问题的通知

湘地税发[2003] 68号

各市、州地方税务局,省局直属局、稽查局:

根据财税字[2003]16号文件精神,参照建设部《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有关规定,经研究,现就建安工程中材料与设备的划分问题明确如下:

一、凡是经过加工制造,由多种材料和部件按各自用途组成生产加工、动力、传送、储存、运输、科研等功能的机器、容器和其他机械等为设备。设备分为标准设备和非标准设备。

设备包括:

(一)各种设备的本体及随设备到货的配件和附属于设备本体制作成型的梯子、平台、栏杆及管道等。

(二)各种计量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装置、实验的仪器属于设备本体部分的仪器仪表等。

(三)附属于设备本体的油类、化学药品等设备的组成部分。

(四)无论用于生产或生活或附属于建筑物的水泵、锅炉及处理设备、电气、通风设备等。

二、为完成建筑、安装所需的原材料和经过工业加工的设备本体以外的零配件、附件、成品、半成品等均为材料。

材料包括:

(一)设备本体以外的不属于设备配套供货,需由施工企业进行加工制作或委托加工的平台、梯子、栏杆及其他金属构件等,以及成品、半成品形式供货的管道、管件、阀门、法兰等。

(二)防腐、绝热及建筑、安装工程所需要的其他材料。

三、通用机械中的各种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铸造机械、各种起重机、输送机,各种电梯、风机、泵、压缩机、煤气发生炉等,均为设备。设备本体以外的各种行车轨道、滑触线、电梯的滑轨等均为材料。

四、工艺设备中以成品形式供货的各种容器、反应器、热交换器、塔器、电解槽等,均为设备。各种工艺设备在试车必须填充的一次性填充材料,如各种瓷环、钢环、塑料环、钢球等,各种化学药品(如树脂、珠光砂、触媒、干燥剂、催化剂等)及变压器油等,不论是随设备带来的,还是单独订货购置的,均视为设备的组成部分。

五、热力设备中成套或散装到货的锅炉及其附属设备、汽轮发电机及其附属设备等均为设备。热力系统的除氧器水箱和疏水箱,工业水系统的工业水箱、油冷却系统的水箱,酸碱系统的碱酸储存槽等均为设备。循环水系统中的施转滤网视为设备,钢板闸门及栏污栅为材料;启闭装置中的启闭机视为设备,启闭架为材料。随锅炉墙砌筑时埋置的铸铁机、看火孔、窥视孔、入孔等各种成品预埋件、挂钩等为材料。

六、自控装置及仪表中成套供应的盘、箱、屏(包括箱和已经安装就位的仪表、元件等)及随主机配套供应的仪表均为设备。计算机、空调机、工业电视、检测控制装置、机械量、分析、显示仪表、基地式仪表、单元组合仪表、变送器、传达器及调节阀、压力、温度、流量、差压、物位仪表等视为设备。随管、线同时组合安装的一次部件、元件、配件等均为材料。

七、通风设备中的空气加热器、冷却器,各类风机、除尘设备,各种空调机、风尘

管、过滤器、净化工作台、风淋室等为设备;各种风管及其附件和各种调节阀、风口、风帽、消声器及其部件、构件等均为材料。

八、电气设备中各种电力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感应移相器、电抗器、高压断路器、高压熔断器、稳压器、电源调整器、高压隔离开关、装置式空气开关、电力电容器、蓄电池、磁力启动器、交直流报警器、成套供应的箱、盘、柜及其随设备带来的母线支持瓷瓶均为设备。

各种电缆、电线、母线、管材、型钢、桥架、梯架、槽盒、立柱、托臂、灯具及其开关、插座、按钮等为材料。

刀型开关、保险器、杆上避雷针、各种电扇、铁壳开关、电铃、电表、照明配电箱等小型电器、各种绝缘子、量具、电线杆、铁塔、各种支架等金属构件均为材料。

九、各种管道、阀门、管件、配件水表及金属结构件等均为材料;各种栓类、低压器具、供暖器具、燃气管道和附件为材料。

十、各种安装在炉窑中的成品炉管、电机、鼓风机和炉窑传动、提升装置为设备,属于炉窑本体的金属铸件、锻件、加工及测湿装置、计器仪表、消烟、回收、除尘装置等为设备;随炉供应已安装就位的量具、耐火衬里、炉体金属埋件等为设备;现场砌筑用的耐火、耐酸、捣打料,绝热纤维、天然白泡石、玄武岩、炉门及窥视孔,预埋件、填料等为材料。

十一、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我省建安工程中材料与设备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均以此文件规定为准。

十二、本文件自2003年7月1日起执行。

第四篇:新条例下建筑业营业税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新条例下建筑业营业税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及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新条例、新细则)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法规的变化使得原来关于建筑业营业税的规范性文件已失去了法律效力。近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依各自的权限相继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废止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国税发[2009]2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若干废止和失效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的通知》(财税[2009]61号),对原有文件进行了清理,本文根据新条例和新细则以及上述废止文件来分析建筑业应如何缴纳营业税。

一、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确认

关于内部提供劳务是否纳税,根据新细则

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那么对总包方而言,是可以差额纳税的。但如何开具发票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假设总包工程款为200万元,其中分包为50万元,如何开具发票更合理?现在的处理模式:总包人向建设单位开具200万元的发票进行工程结算,分包方向总包方开具50万的发票进行分包工程结算,然后总包将分包开来的发票进行营业额抵减并申报纳税。现实中为征收管理的需要,税务机关可能会采取委托建设方代扣总包方和分包方税款的办法。

需要强调的是,只有总包方发生分包业务可以差额纳税,其他企业的再分包业务应按取得的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新条例和新细则将建筑业可以差额纳税的主体界定为纳税人而不再是原条例规定的总承包人,这是为了保证条款的一致性,但实质是一致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只有建筑工程总承包人才可以将工程承包给其他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而不能分包给个人,同时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因此,只有总承包人才有可能差额纳税,而分包单位不能再分包,所以也不能差额纳税,如果再分包不仅违法,而且要全额纳税。

二、营业税要素的规定

新条例附表《营业税税目税率表》取消了原条例附表中的征税范围规定,建筑业的征税范围目前仍适用试行了15年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是否修改有待国家税务总局发文明确。

根据新细则

提供的设备不包含在应税营业额中。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新条例规定,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要特别注意的是,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采取预收账款方式的,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纳税地点。根据新条例的规定,建筑业营业税的纳税地点为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取消了纳税人承包的跨省工程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规定。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77号)规定相同,异地提供建筑业劳务超过6个月未申报纳税的,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税务机关可补征税款。

三、税务处理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建筑业中的装饰劳务纳税问题。新细则

材料和设备的,可不计入承揽方的营业额纳税,但如果出现由承揽方采购主要原材料和设备的情况,还是要依混合销售的规定并入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混合销售纳税问题。根据新条例及细则关于混合销售行为的规定,对建筑业劳务只有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情形需要分别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外,其他情况下的混合销售行为均应缴纳营业税,并取消了自产货物的范围限定。

境内外劳务划分问题。新细则第四条对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的界定为: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因此,对境外单位和个人接受中国境内企业的委托进行的建筑、工程等项目的设计均应征收营业税。

扣除凭证管理问题。新条例规定,对总包方应取得分包方开具的合法有效凭证才可以差额缴纳营业税,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根据新细则规定,建筑业合法有效凭证是指:1.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2.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

第五篇:55.租赁业务税收问题学习笔记之三——租赁业务中营业税如何征收?

租赁业务中的营业税如何征收?

--租赁业务税收问题学习笔记之三

裘 企 阳

(本学习笔记的许多基础性材料引自“税收辅导站”,谨此声明。)

一、相关规定

营业税是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收入额征收的一种税,也是租赁公司所承担的最主要的一种流转税。

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以下简称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该暂行条例所附的《营业税税目税率表》中有“

三、金融保险业。”税目,税率为5%,“

七、服务业。”税目,税率为5%。其中,服务业税目的征收范围中有“租赁业”。1993年12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并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在1993年12月27日发布的国税发[1993]149号《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

七、服务业”称“服务业,是指利用设备、工具、场所、信息或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业务。本税目的征收范围包括:……租赁业……。”“

(六)租赁业租赁业,是指在约定的时间内将场地、房屋、物品、设备或设施等转让他人使用的业务。融资租赁,不按本税目征税。”其中的“

三、金融保险业”称,“ 金融保险业,是指经营金融、保险的业务。本税目的征收范围包括:金融、保险。”“

(一)金融金融,是指经营货币资金融通活动的业务,包括贷款、融资租赁、金融商品转让、金融经纪业和其他金融业务。……2.融资租赁,是指具有融资性质和所有权转移特点的设备租赁业务。即:出租人根据承租人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购入设备租赁给承租人,合同期内设备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承租人只拥有使用权,合同期满付清租金后,承租人有权按剩余值购入设备,以拥有设备的所有权。凡融资租赁,无论出租人是否将设备残值销售给承租人,均按本税目征税。……”

从以上规定可见,租赁公司从事的租赁业务应缴纳营业税。但是,要对其中的融资租赁业务和其它租赁业务加以区分。前者属于金融保险业,后者属于服务业。虽然税率都是5%,但是应纳税额的计算依据大不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按照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其第五条规定,“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这里说的“全部价款”就是租金。换句话说,租赁公司在租赁业务中应纳税额是租金和其它名目 1

费用合计值的5%。但是,这里说的租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列名的“租赁合同”或《企业会计准则-租赁》所称的“经营租赁”,而不是被列为金融保险业的 “金融租赁”(即融资租赁)。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1月19日以国税发「2000」15号印发的《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申报管理试行办法》第二条第一款第(五)项把“金融租赁公司”列入了该办法的适用范围,其第三条第二款把“融资租赁”列入了金融保险业征营业税的范围。该款称,“融资租赁(也称金融租赁),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或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可以从事融资租赁的单位开展的具有融资性质和所有权转移特性的设备租赁业务。”

融资租赁业务的营业税的计算方法经过了多次调整,包括税基和税率。依据最新出台的法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1月15日发布的财税[2003]16号文《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的第三条第(十一)款的规定: “经中国人民银行、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减除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以上所称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包括由出租方承担的货物的购入价、关税、增殖税、消费税、运杂费、安装费、保险费和贷款的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此前相关的法规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999年6月以财税字「1999」183号文印发的《关于融资租赁业营业税计税营业额问题的通知》称,“纳税人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包括纳税人为购买出租货物而发生的境外外汇借款利息支出。”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7月28日以国税字「2000」135号文印发的《关于外资金融机构若干营业税政策问题的通知》的第四条称,“准予从外资金融机构从事融资租赁业务应税营业额中扣除的借款利息支出,应仅限于境外外汇借款利息支出,境内外汇(或人民币)借款利息支出不得扣除”。两相对照,就融资租赁的营业税而言,新的法规不同于原先的法规之处在于,原先准予扣除的借款利息支出,仅限于境外外汇借款利息支出,境内外汇(或人民币)借款利息支出不得扣除,而现在准予扣除的借款利息则包括境内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体现了内外平等的原则。

用较为通俗语言解释,就是其它租赁按租金全额的5%征收营业税,而融资租赁则按利差的5%征收营业税。

二、融资租赁营业税申报管理办法中有待改进之处

就融资租赁业务营业税的申报管理而言,我们认为还有需要改进之处。

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2」9号文《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申报管理办法》中涉及关融资租赁业务的部分有些难以操作之处,值得商榷:

一)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融资租赁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 值)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以直线法折算出本期的营业额。”这里说的“本期”,含义不明。按照对第二十五条关于“……其它的金融机构以一个月为纳税期限……”的规定的理解,“本期”,就是“本月”。但是,本办法第十九条又规定,“融资租赁业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取得租金收入或取得索取租金收入价款凭证的当天。” 这怎么理解?是收到租金或相应凭证的当天才纳税?如果是,那就不仅不再是每月纳税,纳税的时点将完全不确定。尤其是,以什么为税基?是以第十三条规定的公式:本期营业额=(应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实际成本)×(本期天数÷ 总天数)为税基?还是以实际收到的金额为税基?如果按前者,“本期”又是指的什么?上述规定的相互矛盾,必将导致操作上的无所适从。

二)本办法所规定的计算确认方法忽略了融资租赁业务租金约定方式的特点和灵活情况,除了将增加税基核定上的难度外,尤其是会导致国家税收的徒然减损。融资租赁合同项

下出租人所可能收取的“全部价款”,大致可分为三类:租金、各种名目的一次性收费(例如,租赁手续费之类)以及租赁保证金。其中,租赁保证金是期初收取期末退还的项目,不是出租人的收入,应视为暂收款,而不纳入其营业税的税基。各种名目的一次性收费的营业税收取方法比较简单。这里只谈涉及租金的营业税计算确认方法。

融资租赁合同项下的租金收取,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约定。普遍的作法是在整个租赁期间分若干次收取租金。只收一次租金的作法几乎是没有的。而就各次租金的收取而言,则大致分为各次等额付租、各次等额还本和各次既不等额付租也不等额还本三种。前一种(等额付租)的前提条件,是租赁利率一定是在合同期初就确定了的。对于整个合同来说,只有一个租赁利率。业内常称此种约定为“固定利率法”。后两种的一个特点,是租赁利率是按期确定的,各期租赁利率通常按该期期初日某个基准利率加上某个确定的系数来定值。因此,各期利率的数额不会都是相同的。业内常称此种约定为“浮动利率法”。在各次等额付租的约定下,还会有租金在各期期初支付(先付法)和租金在各期期末支付(后付法)的不同。所有上述三种方法,都会有不含宽限期和含宽限期的不同。所谓“宽限期”是指不还本的期次。在含宽限期的约定下,还会有宽限期末只付息不还本和既不还本也不付息的不同。组合起来,至少有十种不同的租金计算方法。由此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某融资租赁合同项下各期租金中所含的应作为计算营业税的依据的租赁收益,是并非各期均等的。就整个租赁期间而言,摊到各个月份时,其差别也绝对不只是各月日历天数的差异而已。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各次收取的租金中所含的租赁收益,必定是该期期初的出租人所承担的尚未收回的购臵成本同该期租赁期利率的乘积。因此,各期的营业税租赁收益差别是很大的。而且,由于总要按某种约定还本,因此,总的趋势是前高后低、逐期递减的。在会计处理上,我们是将各期租金中所含的收益,在该期租金所跨月份内的各月贷计损益表内的“租赁收益”科目。其公式是本月租赁收益=跨越本月的某期租赁收益× 在本月所占天数÷ 该期天数。而如果是按照上述申报管理办法缴纳营业税,各期变动幅度就将是很小的和大致均衡的。由此,就带来了两个问题。其一,本办法所规定的、据以计算各月营业税的税基,同各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规定在各月所确认的租赁收益,是严重地不一致的。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矛盾,是因为本营业税申报管理办法忽略了融资租赁合同各期收益的必然不同这一点,把整个收益在全期各月内摊提,而不是将各期租金分别在所跨的各月内摊提。如果按本办法执行,不仅纳税的依据同会计处理的结果(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账面数字)明显矛盾;而且,各公司为了计算其营业税税基还得在现有的会计账册之外,另外编制一套计算用的报表,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其二,更为严重的是,依据本办法征收营业税的结果将是,国家应得税收收入的徒然减损。因为,按本办法所征收的营业税,虽然在总额上同我们在上例中所计算的应纳营业税完全相等,然而,如果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则前者的折现值,无论取何种折现率,在任何不同的租金计算方式下,都一无例外地小于后者。我们认为,国家税收收入的这样减损,是完全不应该的。

三)本办法所规定的计算确认方法在若干情况下不可操作。这里说的“若干情况”,是指浮动利率法下各类融资租赁合同。关于浮动利率法,前面已经作了说明。显然,由于各期租金的租赁利率要以该期期初日的某个基准利率为依据才能定值,因此,不到末次租金的期初日,是不可能知道整个合同各期租金的总和的。而营业税是从租赁期限的第一个月就要征收的。因此,本办法对于浮动利率合同来说是不可操作的。或曰,是否可以先用期初已知的租赁利率来计算,此后,再随各期利率的确定而逐次调整?对此,我们认为,是极不可取的作法。因为不仅调整中的计算工作量太大,而且,还无端地增加了退税的程序。

四)本办法规定自2002年2月1日起执行这一点不妥。理由很简单。租赁公司目前正在履行中的大量融资租赁合同,始于2002年2月1日之前,将结束于2002年2月1日之后。对于同一融资租赁合同,前面已经按旧办法征收了营业税,现在一下子改成新办法,必定会由于互不衔接,而导致税负不公的问题。

三、修改建议

鉴于以上所述,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曾于2002年8月向国家税务总局提 出书面修改建议如下:

一)第十三条改为“融资租赁业务以本季损益表上贷记的租赁收益以及在融资租 赁合同项下的各项只收不退的费用名目之和扣减借款利息后的余额为其应纳营业税的税基”;

二)取消第十九条;

三)第二十五条内增添“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以一季度为纳税期限”的规定。

下载条例下建筑业中设备如何征收营业税(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条例下建筑业中设备如何征收营业税(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