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合》为例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03:5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集合》为例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集合》为例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篇:以《集合》为例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以《集合》为例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1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袁智强350007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卓道章 350001

一.问题背景

自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高中数学新课程已先后于2004年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2005年在江苏省开始实施,2006年即将在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四省实施。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我们有许多困惑。例如,新课程实施后的高考如何考?新课程实施后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等等。下面我们仅以《新课标》的数学1中《集合》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来谈谈我们对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二.研究方法

2006年6月,初三升高一的保送生招生已经结束。我们将某重点中学的保送生分成四个班,进行数学等多个学科的高一内容的试教,试图探索新课程下高中课堂教学的特点,从而为9月正式实施新课程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使用了人教A版本的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由一位专家教师C和一位新手教师G各自负责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教师C有18年的教龄,教师G有3年的教龄。教学内容为《集合》,共4个课时。研究者参与集体备课,随堂听课及课后讨论。教学力求在“常态”下进行。共有三位教师参与了全程听课,另外还有12位教师听了其中的一堂课并进行了课后点评。

三.若干思考

1.关于传统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理念之间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新增了一些内容(例如算法),删减了一些内容(例如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然而,必修部分绝大多数内容仍为传统内容,对于这些传统内容,我们如何进行教学?有人可能会认为,实施新课程了,课堂教学应该来一个彻底的改变,各种新理念都要尽可能的在一节课里面得以体现。这显然是一个误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针对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而提出,这些理念并不要求在每一堂课中都得以体现,事实上也不可能!。因此,这些新理念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体现。例如,《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然而在《集合》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很难找到非用信息技术不可或使用信息技术有明显有优势的内容,因而在我们的评课标准中就不应硬性规定诸如“信息技术的运用占10%”这样的评价条款。又如,由于集合这一基本概念是由德国数学家康托提出的,由于集合论的创立及罗素悖论的发表引起了第三次数学危机。这是一次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的好机会,因而在此就有必要贯彻《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我们认为,新课程的实施并非要求教师彻底抛弃原有的教学理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在一堂课或几堂课内将所有的新理念都体现出来。传统教学方式并不等于落后的教学方式。事实上,随着数学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几次教材的调整,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因而新课程的实施并不是传统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方式的一个分水岭:之前是传统的 1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B05332[闽教科(2005)34号文] 教学方式,之后即成了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新课程实施后,我们不应对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感到失望,认为这是“穿新鞋,走老路”;我们也没有必要为那些在一堂课中渗透了多种新课程理念的教师欢欣鼓舞,认为这的课就是“好课”。

2.关于基础知识与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要求,《集合》这一单元包含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集合的基本运算”三方面的内容,规定的课时为4课时。两位教师对前三个课时内容的安排基本相同,依次为上面三个内容,但对于第四个课时的安排,却有一定的差异。教师C在第四节课时选择了评价反馈,巩固提高的教学方式:发给学生一张练习卷,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其中的四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和一个解答题,剩下的两个选择题,三个填空题和两个解答题则要求学生作为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开始讲解,并特别针对学生易错的问题进行了巩固练习。例如,问题1 已知集合A{x|x2x60},B{x|mx10},若 B A,求由实数m所构成的集合M。

上述问题1中,学生常见的错误是没有考虑B,即m0的情形。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C准备了问题2:

B{x|x0},问题2已知集合A{x|x2(p2)x10,xR},若AB,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上述问题2中,虽然仍有部分学生未意识到需要考虑A的情形,但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一些学生已经能够进行正确的分类。但过了一个难关之后,他们遇到了新的难点:当A时,如何求p的范围。此时需要考虑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等知识点继续解决问题。

教师G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却有所不同。他首先复习了交集,并集,补集的基本概念,引领学生探索了几种集合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一个例题来巩固这些关系。

问题3 已知A{x|x3},B{x|xa},(1)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若 B  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4)若RA R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上述问题3的设置有一定的针对性,较好的巩固了集合的概念,加深了对集合表示法的应用。而且在上述问题3的解决过程中,教师G使用了数轴来画示意图,借此机会,他向学生讲述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并在黑板上书写了华罗庚先生撰写的描述“数形结合”方法优点的一首诗,此时学生显得非常活跃。接着,教师G又花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讲述了康托的集合论,罗素悖论和第三次数学危机,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两种教学内容的安排,哪一种较好?教师C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说非常传统:根据她的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学生易错知识点,及时评价反馈,巩固提高,应该无可挑剔。教师G在教学中力图体现《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该值得提倡。教师C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基础知识的加深和拓广;教师G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利用诗词,数学文化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我们看来,两者皆有优点,同时又都有不足。前者对基础知识的拓广弄得过深,知识之间的跨度太大。例如上述问题2显然对于高一新生难度过大,其主要的知识已经不属于集合的内容。因此,这样的问题就不宜出现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否则可能导致“内容多,课时紧”的情形出现;而后者在一节课中使用近20分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似乎有“浪费时间”之嫌,而且在一节复习课中仅有 一道解答题显然不足以使学生打好基础知识。因此,我们认为两者应实现有机的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突破,但不宜拓得过广挖得过深,脱离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新课标》的理念要关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而基础知识也不容忽视。

3.关于高中教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关系

在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高中教学和初中教学没有很好的衔接的地方。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高中教师对初中新课标不了解,备课时不够细致,在某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思维定势。

案例

1初中新课标中不要求学生掌握“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然而在高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例如人教A版教材第6页有这样一道练习:“若B={x|x2x60},则3___B(填或)”。相信绝大多数高中教师都会选择使用“十字相乘法”来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而不会选择公式法。然而,如果教师也想当然的认为学生也一定会使用“十字相乘法”的话那就错了,因为初中新课标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十字相乘法”,他们很可能会选择使用“公式法”来解方程。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这种状况,可能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们在解一个方程时要花那么多的时间,从而无法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

案例2 教师C在《集合》的第一节课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描述法写出“在平面内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集合。我们注意到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如教师所预期的那么顺利,面对这个问题他们似乎有些不知所措。经过了解,学生的困难主要集中于:一方面,如何将“线”转换成“点”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平面”的概念出现得太突然,因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只知道“平面”的概念,而并没有学习“平面”、“平面”等概念。

案例3

本文中问题2要求学生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虽然“根与系数的关系”在以往的初中旧大纲中属于重点内容,然而初中新课标中却并没有做出明确要求。因此,此处教师就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关系。

由此可见,要解决高中教学与初中教学中的衔接问题,关键是高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认真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可以考虑在做例题或练习的过程中将一些常用的方法(例如“十字相乘法”)给学生补上。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认真思考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知的,哪些内容是学生未知的,从而避免知识内容衔接上的失误。

四.结束语

对于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例如,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之间的关系?学校信息技术条件不足而《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又比较高之间的关系?高考要求与日常教学要求之间的关系?新增内容的教学与师资不足之间的关系?教辅材料中问题的设置与教学要求不配套的关系?我们将这些问题留给读者思考。

五.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A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3

第二篇:浅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标题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姓名

孙孝文

单位

湖北襄阳二中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湖北襄阳二中 孙孝文

现在我们常常听到“高效课堂”这个词语,那何为高效课堂呢?有这样几种观点:其

一、所谓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是时髦的理念,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需。其

二、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其

三、高效的课堂应该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的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为什么就不可以少讲,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呢?

我认为高效课堂首先得有效果。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不一定是高效的。效果取决于老师对课堂的把握和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和引导。同时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实现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然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和学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的现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要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必须实施有效的教学。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就多年的高中教学经历谈谈如何把握教材,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言论自由、和谐适宜的开放式课堂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还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入数学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题的引入,它必须有丰富的实际背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数列》这章的章头图,从讲述一个有趣的象棋故事引出数列,通过提问“第八个格子能放多少颗?八个格子总共有几颗?”这样学生求知欲被大大的激发,很想知道数列到底是怎么回事?学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课堂;且这个故事有一定的生命力为以后的等比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埋下伏笔。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知识点传授,它应建立在学生已学知识和经验上,易于学生主动建构,如椭圆的第二定义的引出,学生普遍认为这一定义出现的太突然,不易接受。其实教师只要由椭圆定义得移项平方得a-cx 启发学生除以a 提取得e椭圆第二定义。这样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它,并且回放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还附带知学生探求动点轨迹新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课上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把数学教学看做教师、学生与数学文化三种生命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为了使课堂既生动又有效,教师就必须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开发教学的丰富资源。

首先要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例如,有一组学生深感城市交通阻塞和混乱情况严重,为了调查这一问题,不惜用整个周末的时间在街上统计车流情况,最后作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城市道路布局问题》一文,文中用频率统计表和频率分布折线图论证一天中不同时间交通阻塞情况,通过道路两侧障碍物和摊点与车辆的相关散点图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自行设计许多改进意见。观点明确,立意鲜明,使得所学“统计”一章的知识得到充分应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的数学结果。

其次要提倡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最后教师要精选例题,让学生多实践,及时给予鼓励。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另外,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课堂善用多媒体,改善教学效果。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仅凭教师的描述讲解和演示课件,教学效果不甚明显。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既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从学生的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要在明确数学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关于这一内容的生活背景,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联结点,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新课标的推广和深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谈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暑期我有幸去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听了余教授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后,仔细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颇受启发,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科学教学,贵在探究(有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学科的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新科学课程将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如,我们在上第四章《熔化与凝固》一节时,可安排学生在实验室里上这节课,通过动手实验??填写熔化过程记录表??画出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比较两种物质的熔化有什么不同。这里虽只包括了探究的部分环节(没有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但也属于探究。因此,探究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环节。

二、科学教学尽可能体现生活化(有感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情境)老师用他的那双慧眼不仅关注科学教材,而且还会善于关注生活。充分利用生活经验,体现科学课堂生活化。不但给学生以亲切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课堂中的一个亮点。这样的课堂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无意识注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关注每一位学生(有感于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教学关系)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教师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科学学习的环境。课堂上教师能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技能和实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观点持合理的怀疑态度,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感于教学关系)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仔细回忆这三堂课,不难发现有这样的共同之处,学生都表现的兴高采烈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科学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程走进高中数学教学,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理念,建立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谈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甘肃省新课程走进高中数学教学好几年了,广大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并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新课程实施的实践中.本文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谈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实施高中数学教学.一、转变教师的教学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为教师不仅是新教材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转变观念,即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归纳数学结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1.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重视对概念、技能、结论的记忆和接受,还必须积极开展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和阅读自学等活动.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应当发挥的作用,将自身视为引导者、组织者,重视对学生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寻数学规律,归纳总结出数学结论.2.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要由原来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高中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为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成为学生探究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出、构造问题,鼓励学生去猜想、实践,学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激发者、课程知识的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3.加强变式教学

变式是指相对于某种规范模式的变化形式,就是不断变更问题的情境或问题呈现的形式,使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事物的本质特征却保持不变.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变式教学主要是指对例、习题进行变通推广,让学生能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下重新认识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是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二、转变学生的学习

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他主的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多样化的、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1.加强学生合作互动式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合作互动式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不同基础学生之间责任明确的分工、合作、互助,形成知识、思维和能力上的互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在集体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在交互合作中获得相关知识,形成合作的理念,锻炼了合作的能力,达成了教学目标.2.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造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把教材中陈述的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究方向的研究材料,让学生从中自主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三、转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把数学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数学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错误地估计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主张“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完成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把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在评价方法上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总之,新课程下进行高中数学的教与学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精研探索,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就一定会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创新功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曹勇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数学通报,2005(12).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成为当今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充分认识新课改下教材发生的变化

1.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变化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版面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还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2.新教材对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调整

对原有的繁难问题进行了删减,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新教材最重要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本质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创新。

3.新教材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教材就知识讲解分为“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因此,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教学设计时刻突出一个“变”字,这也是教学中最为关键之处,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突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教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要重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同时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在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时省时省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变”,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个性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优化,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二、充分突出课堂知识重点、化解难点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如讲解《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化解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直接把公式、定理、推论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理的过程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由此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领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新课程教学才得以体现。

下载以《集合》为例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集合》为例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例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理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一......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三台县芦溪中学 邓少奎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一种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曹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放的课堂使学生......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优质的课堂教学、融洽的师生关系、愉悦的学习情感、高效的课堂成效都与课堂的情境密切相关,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为每节课的成功做......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一则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一则 上海市真如中学 常一耕 一、 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获取、消化知识的能力。智力因素主要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摘要: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活动化,同时营造“乐说、善问”的氛围......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集]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上传: 李文丽更新时间:2012-5-17 22:25:26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经过几年的课改,我们的课堂已经有了明显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