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分析》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22:5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分析》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分析》开题报告》。

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分析》开题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 1.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人们的投资意识越来越强烈,关注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同时,商业银行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上也越来越大。

从2004年9月推出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算起,我国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有快10年多时间,但每年理财产品都已成倍数量扩张。据统计2012年,我国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239款,较2011年上涨25.84%,而发行规模更是达到24.7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45.44%。2013年年末,普益财富统计显示,2013年1至10月银行理财市场发行个人理财产品共计37880款,较2012年同期增长30.47%。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国49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理财产品存续51560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2.65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约2.41万亿元,增幅23.54%。这些数据表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受到了金融市场的认可,已经成为我国专业化,集合化的投资理财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理财产品的产品的增多也给投资者带来了问题。银行理财产虽然发行数量众多,但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金融创新,创新多以购买和模仿国内的金融衍生产品为主。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方面缺乏创新,在产品说明方面以预期收益率为导向的说明方法,使投资者难以正确认识理财产品收益和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客户获取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渠道较少,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的公布主要以银行定向通知为主,投资者很难获取理财产品的历史表现情况。(2)研究意义

通过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分析,银行之间理财产品的对比,提出投资风险控制的对策,让投资者更好的获益。

近些年来,我国商业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发展十分迅猛,但是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2008 年,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许多银行理财产品遭遇到了惨痛教训。首先浦发银行爆发了“零收益”的理财产品,随后东亚银行、中国银行、深发展等多家银行也相继出现了“零收益”的理财产品,渣打银行甚至出现了亏损 5%的理财产品。这主要是因为出现“零收益”和亏损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对国外产品的生搬硬套,而且对于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过于乐观。因为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导致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产生了质疑。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增加了其表外业务,获得了更多的收入。

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居民来说,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多了一种对资金保值增值的选择;对于资金的融入者来说,银行理财产品也为其提供了快速筹集资金的渠道,满足了融入者对资金的需求;因为理财产品具有灵活性,所以能够充分的挖掘理财产品投资标的的流动性。显而易见,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当下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首选,也是近些年来个人理财领域里的研究热点。另外,由于我国 居民迅速积累起来的财富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为了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投资理财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而且中小投资者更倾向于较稳健的投资方式。这就需要对理财产品分析它们的收益和风险来选择一个更好的投资方案。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Jack R.kappor(1991)[1]著的Personal Financial《个人理财》从各方面详细介绍了个人理财的基础知识。包括了规划个人理财、管理个人金融、购买决策、保障资源、金融资源投资、掌握理财未来。本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理财技术创新、实践理财决策、专家理财建议等方面。

Kwok Ho和Chris Robinson(2004)[2]著的Personal Financial Planning《个人理财策划》一书中包括了货币的时间价值、预算、目标设定、风险管理、税收筹划、保险、抵押融资、债务管理、投资原则和实践、退休计划、职业道德等。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价值。

彼得S.罗斯(Peter S.Rose)在《商业银行管理》中,通过对各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论述了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和产品开发成本,指出金融创新,特别是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长期繁荣是商业银行长期繁荣发展的关键以及未来各家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的根本。Wiley(2006)[5]Dr.Johnathan Mun,Modeling Risk:Apply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Real

Oprions,Forecasting,and Optimization,《风险建模:应用蒙特卡洛模拟,实物期权分析,预测及最优化》第二版一书中主要通过建设模型来进行投资风险控制。实物期权理论能够期权与投资分析很好的结合起来,它充分的利用了信息不对称、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投资者具有的灵活的投资权利,这正是风险投资区别于传统投资的一大特色,也是传统的投资方法不能解决的难题,这为该理论在风险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提供了契机。

约翰.赫尔(2009)[7]在《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一书中给出一般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方法对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期权与期货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

Burth,Kraus和Wohlwend(2001)是将产品的收益与其挂钩的基础资产价格构造函数进行的分析,他们将这个函数分为收益为凸的函数和收益为凹的函数。用收益为凸的函数表示的产品指在产品到期后,发行者承诺有最低的支付金额,而且存在一个更高的潜在收益。(2)国内研究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但将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结合起来详细分析的文章并不多。

江华峰、姜志敏、李玉娥,《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消费者行为分析》中提到了对客户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行为产生影响最大的是信托业务,其次是个人贷款业务和保险,最后是外汇理财,从数据上分析了居民购买理财产品的大体趋势。

郑峤(2009)[9]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研究》还有崔蕾(200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研究》,分析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特点和实际收益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特点和实际收益的影响因素。并研究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的综合表现。

庄毓敏[12]主编的《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介绍了各银行理财业务不能局限于仅向客户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应该针对投资者的综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金融服务组合。

谢怀筑(2004)[13]在《个人理财》一书中提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不能局限于仅向客户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应该针对投资者的综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金融服务组合。

宋军、吴冲锋(2008)[17]在中国金融评的文章《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期望收益、实际收益和风险的实证研究》用MANOVA方法研究了各产品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期望收益、实际收益和下边风险(负偏差)的影响并提出力相关建议。

孙悦(2013)[18]《我国理财产品分析报告》介绍目前我国理财产品产生的原因、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国内理财产品的种类。

赵婷婷(2014)[19]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中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概述,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加强和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

综上所述,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的详细分析与结合对比并不多,对此研究是很有必要的。3.研究内容

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对象,研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2.1国外研究状况 1.2.2国内研究状况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4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概述 2.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及相关概念 2.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特征及分类 2.2.1按收益类分类 2.2.2按是否结构化 2.2.3信托型理财产品

2.3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现状 2.3.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过程 2.3.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

第三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分类 3.1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分析

3.1.1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三种不同表示 3.1.2信托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特征分析

3.1.3挂钩型银行理财产品组合投资模式的收益特征分析 第四章我国各大银行理财产品对比分析 4.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4.2股份制商业银行 4.3城市合作银行 4.4对比分析

第五章投资者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最优选择分析 5.1个人理财投资银行组合模型的构建 5.1.1引入VaR约束的均值-方差优化模型 5.1.2优化模型的几何求解方法

5.2利用VAR约束的均值-方差优化模型确定投资组合 5.3个人理财客户最优投资组合的选择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4.研究与方法(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有:1.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2.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与访问。3.能得到显示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4.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对比分析法通常是把两个互相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5.参考文献

[1] Jack R.kappor,Personal Financial《个人理财》,1991.[2]Kwok Ho,Chris Robinson,Personal Financial Planning《个人理财策划》,2004.[3]Joseph Ksinkey,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2005 [4]S.I.Greenbaum and C.F.Haywood,Secular Change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Journal of Money,Commercial Banking,1971.[5] Wiley, Dr.Johnathan Mun,Modeling Risk:Apply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Real Oprions,Forecasting,and Optimization.2006 [6]Perry H.Beaumount, Financi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A Unified Theory for Financial Prouduct Analysis and Valuation.2007.[7][美]约翰.赫尔著,张陶伟译,《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华夏出版社,2000.[8]江华峰,姜志敏,李玉娥.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消费者行为分析[J].商场现代.[9]郑峤.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1).[10]郑龙.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06).[11]张大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11).[12] 庄毓敏著.《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3]谢怀筑著.《个人理财》,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10)[14]吴雪,温涛.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消费者行为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8)

[15]胡建武,张伟.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比较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6(2)

[16]易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业务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4).[17]宋军,吴冲锋.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期望收益、实际收益和风险的实证研究,中国金融评,2008 [18]孙悦.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分析报告[D].西南财经大学,2013(3)[19]赵婷婷.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5)

[20]吴世亮.制约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十大因素[J].企业技术开发,2008(9).[21]张影.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研究[D].河北大学,2014(6)[22]乔嘉麒.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风险比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23]吴雪.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全国商情,2007(8)[24]肖北溟.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若干问题研究[J].金融论坛,2008(1)[25]文平.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研究[D].安徽大学,2013(5)[26]刘怡庆.金融调控与银行个人理财产品[J].南方金融,2006(5):54-56.[27]姜晓兵,罗剑朝,温小霓.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前景与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02)

[28]陈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的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03).[30]顾晓敏.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3(1).[31]杨轶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与收益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32]杨如意.信贷类理财产品分析[J].商业现代化,2010(7).[33]李博.银行理财产品运行模式与风险收益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2(03).[34]刘楹,杜胜,谢丽娟.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趋势[J].营销策略,2007(6).[35]孙从海.城市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结构与展业策略[J].金融与经济,2012(2).[36]吴泽群.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未来的思考[J].营销策略,2012(6).[37]陈乃华.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J].当代经理人.2005(2).[38]普

告http://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及对策

一、绪论

1、选题的背景

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从2006年底开始,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中国的理财产品市场作为全球最大、最具有活力的新兴市场,中国引发了全球金融机构的进军兴趣。在几年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今天在我国的大小城市里,它几乎被大家所熟知[3]。就在最近这短短的几年时间中,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上推出的人民币和外汇理财产品已达上千个品种,个人金融理财资金己超千亿元的规模,但是继美国经济危机,雷曼兄弟的破产,国内部分商业银行相继出现到期的理财产品零收益,甚至有的出现负收益的现象。

2、选题的研究意义

在这些产品中,当初对外介绍的预期收益率最高的达到28%,最低的也预计为10%,但是到期的投资收益却令出乎投资者的意料之外,大部分发售这种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都受到客户的投诉。从这些客户的投诉案例可以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管理存在很多方面的缺陷。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生存现状,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4]。通过完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的系统体系,提高商业银行对理财业务风险的管理水平,并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是保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理财业务在规范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相关文献

(1)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相关文献.刘远昌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组合设计与风险管理[5]这一文章中,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而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论文说明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即商业银行以特定类型客户的理财需求为目标,充分运用银行的资源和优势,为客户确定理财目标、实施理财计划和提高理财效率而提供的一系列满足客户各项理财需求的,多功能、专业化、综合化理财投资组合。该文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归纳法与比较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主线,对理财产品设计进行研究。

杜静的中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分析[6],这篇文章借助SWOT方法,系统、客观地分析了中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提出中西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分析策略。

王积田、王虹、徐研共同发表的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7]一文,主要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入手,采集最新数据将银行理财产品做了系统的分类和比较,重点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进行分析,为了提出创新发展银行理财业务的对策,对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魏涛发表的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8],该文对理财市场上繁多的理财产品进行了归纳梳理,并针对性做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给投资者和商业银行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吕雪发表的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的探讨[9]一文,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历程,指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中存在产品同质化等主要问题,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穿心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提出了解决但匪浅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2)国外学者对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相关文献

Gloria Barczak.I’am Seholder Ellen, Bruee.K.Pilling.[10]基于银行服务的消费者动机类型的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客户选择银行创新产品(如ATM,网上银行,信用卡等)的原因和动机。

Hersh Shefrin,Meir Statman[11]认为在设计金融产品时,传统研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现金流,而未考虑客户的因素,建议在金融产品设计时更多地考虑引入客户的行为因素。

Bart Lariviere and Dirk Vanden Poel[12] 研究了银行为即将结婚的年轻人提供理财产品的优势。并指出这一阶段,年轻人很容易变换银行服务。要想使其成为银行的长期客户,便利性、价格等是吸引这些群体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况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种类

(1)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以宁波的金融理财产品市场为例[13]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用“火爆”两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从普益财富数据库显示来看,截至2011年12月底,商业银行发行的投资理财产品已超过2.5万款,创下了历史新高。从宁波的理财产品市场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宁波银行业共计发售理财产品6889款,累计募集资金达1821.77亿元。期限结构方面,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合计2991款,占比43.42%;1个月至1年的理财产品共计3758款,占比54.55%;一年以上的理财产品140款,占比2.03%。

首先是1个月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呈现“高开低走”态势。年初,受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影响,商业银行为满足存贷比考核大量发行短期理财产品,上半年该类理财产品份额一度在所有理财产品中接近五成。而三季度以来,随着银监会对此类理财产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目前市场上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基本绝迹。

其次,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调高。去年上半年,绝大多数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还集中在3%-5%区间内,收益率5%以上的理财产品占比相对较小;而下半年,收益率5%以上的理财产品在全部理财产品中占比接近三成,上升幅度较为明显[14]。

此外,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大行其道。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辖区银行业发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共计4033款,在全部理财产品中占比为58.54%,同时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募集金额在全部理财产品募集总额中的占比也在七成以上。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一片红火,一方面反映出,在实际负利率及股市、房市等投资收益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部分老百姓虽风险厌恶情绪渐浓,但投资理财需求却趋于旺盛;另一方面也表明,在货币政策偏紧的大环境中,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比的监管压力等因素使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来补充一部分存款。

出于对理财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考虑,加强监管无疑是必要的。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居民日益旺盛的投资理财需求会继续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形成支撑。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储户承受风险的不同程度和收益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最常见的分类方式为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不同来分类[15],一共有以下五种:

2.1银信合作产品。银信合作产品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信托合同,建立信托 3

关系,明确银行、信托公司和投资者各方的权利义务。银行作为委托人, 将理财资金信托给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作为资金的受托人,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管理;信托期满,向受益人(银行理财计划的投资者)分配信托财产。在我国,银信合作产品是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当中出现较早的一类产品,在我国出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初期,银行对于金融类产品的经营渠道和效益并不理想。所以,商业银行便委托具有良好诚信和合作关系的信托机构[16]。通过信托公司对客户资金进行运作从而获得收益。这此类理财产品的规模比较大,同时基于信托机构良好的运作的能力被社会普遍认可,从而,此类理财产品一直具有较好的需求规模。但是从 2008 年美国信贷危机开始,此类产品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当中的比例大幅度缩水。

2.2结构性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在投资期限上来说,属于一种中长期的投资,投资的类型是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17]。由于其在自由度上的宽松,所以相对于其他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种类更为丰富且复杂。

2.3QDII 产品。2004 年7 月30日,工商银行推出了国内第一款 QDII 理财产品,随后该类理财产品规模不断增大,但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股市出现了大量负收益产品, 严重影响了QDII 产品的市场形象和后续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

最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理财产品的种类也日新月异,投资渠道正在一步步的扩大,理财产品市场的规模更是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总的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看:

(1)理财产品的种类日益繁多。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商业银行就开始向市场推出理财产品,既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包括外币的理财产品。我国金融市场第一次推出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在2005年年初。随后,在2005 年年底,银监会允许获得衍生品业务许可证的银行发行股票类挂钩产品和商品挂钩产品,这项决定给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迅速发展给予了制度上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得到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各类新产品不断的出现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

(2)监督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不完善。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以及设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其中牵涉的行业也越来越多,每个理财产品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再加上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国内通胀严重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大部

分理财产品在收益下降的同时,产品的风险程度哦直线上升。风险程度的上升,在在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监督管理机构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因为理财产品的售后纠纷问题越来多,但是我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机制和内部控制方面都做的不太完善,有待进一步的提高。[18](3)极度匮乏高水平的理财师。随着各种风险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了规避风险,从而涉及股票、基金、保险、国债、信托、外汇等多个领域。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的理财部门对理财经理都有一定程度的素质要求,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等来确定该理财师的专业水准。以此来保证该人员具备理财师要求的一些金融知识、行业的相关经验以及一定程度的管理经验。另外,还要对理财师进行法律方面的要求,并强调要了解本行所有的理财产品及其相应的风险特征,并遵守职业道德。从我国现在的理财人员队伍中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部门还是非常缺乏这一类高素质要求的理财师。

(4)投资者风险意识低。“投资有风险,理财须谨慎”,“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理财方面的名言警句,无不在提醒着所有的投资者,所有理财产品都是具备一定程度的风险性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是,你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会从中得到多少收益。然而,现在很多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总是错误的认为,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是零风险的。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具备相应的风险意识。由于每一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银行理财从业人员一般都要通过风险测试以及根据客户的年龄与资产状况进行判断。

3、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新趋势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加,储户对理财产品“低风险,高收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之间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纷纷上调自身的产品收益率,导致市场上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普遍走高。

现阶段,在对一些理财产品的统计和研究中得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和方式方法越来越广泛。现如今,理财产品已经不限于人民币的固定收益产品,而将理财产品中的投资方向转向更为广阔的外币市场,包括美元、英镑、欧元、法郎、港元等。在投资的方式方法上,也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债券和股票等,而把目光转向期货、期权等衍生的投资产品。最重要的

一点是,理财产品的设计方案也从最初靠模仿国外的理财产品慢慢转变到自我创新、自我研发的新一个阶段。

(2)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不断增加。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逐渐从以“收益第一,风险第二”的投资态度,转变到“风险第一,收益第二”的投资立场。投资者对金融市场上市场风险的认识有了一个极大的提升,,更加偏好于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

(3)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越来越好。随着投资者对理财知识的不断追求,投资理财的素养逐步提升,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有个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意识到流动性低的理财产品将会使得自己面临一个更高的风险溢价。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可以让投资者本身的资金周转有一个较为灵活的环境[19]。因此,近几年,各大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的时候就更为注意要改善产品的流动性。

4、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原因简析

外部原因即:

(1)外汇理财产品相继出现在国内的金融市场,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推出理财产品的开端。2004年初,光大银行和中国银行推出对私外币理财产品,标志着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正式出现和运作。

(2)资金脱媒和国际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趋势似的商业银行不得不加快自身创新的脚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内部原因即:

(1)社会对理财产品的需求规模扩大。因为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居民储蓄率也稳步上升,但物价的飞速上涨,居民为了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使自己的资产保值甚至增值,就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提出了需求。

(2)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制度(QDII)的推出,促进了双币理财产品的发展,从而更加繁荣了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20]。

(3)商业银行面临着转变自身发展模式及其拓宽其融资筹资渠道的压力。商业银行自身及大环境转变的双重压力,促进了我国理财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理财产品的规模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正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品种数量激增、参与机构的范围越来越广的极好发展局面。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时间非常的短,但发展的速度却很快。最近几年,6

理财产品发行的数量成倍增长,发行里理财产品的银行大幅增加。发行主体结构日趋完善,除了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理财产品之外,一些国际知名银行也相继在国内推出了理财产品,城商行发行占比逐渐增加,理财产品基础资产类别日渐丰富,结构性理财产品不断拓展了国民的投资渠道。我国商业银行以实现客户利益和达到自身经济效益为两大基础,对经过储户授权的储蓄资金进行资金运作。在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当中,通过客户不同的授权范围来对其在银行存储的资金进行支配和运作,并且由投资获得的收益都根据具体的理财产品类型,分别由客户和银行按照签订的合约约定进行承担。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是在我国内需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在得到的产物。银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拓宽自身的业务类型,而国民对于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需求规模日益强烈[21]。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和数量正在日益地扩大并且愈加复杂。如何减少甚至回避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展业务的关键所在。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

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关系,没有绝对意义上无风险的理财产品,所以,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是一定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的。尤其在现阶段,金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鱼龙混杂,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从而,对理财产品风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购买一只理财产品,便意味着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22]。而理财产品的相关风险主要包括:

1、通货膨胀风险:由于理财产品收益是以货币的形式来支付的,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理财产品在到期之后它的到期收益率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损失的多少是与投资者投资期内的通胀程度密切相关的。近几年,我国通货膨胀严重,一些中长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受到冷落,但是短期类的理财产品市场却由于其较好的抗通胀能力而受到投资者的追捧,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师也说:“未来银行的主要选择是短期类已拿回那个理财产品。”故而,在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下,投资者该如何理性的选择短期类理财产品是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浙商银行理财部经理何东华表示:“在面对通货膨胀这个大前提下,投资者可以通过将有限的资产投资到流动性比较好或

是有抗通胀能力较强的短期类银行理财产品。”并且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选择上,何经理也有两点建议。首先,是选择收益率相对较高的短期产品、滚动式产品、开放式产品,代替活期存款;其次,可以选择间接挂钩物价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如挂钩消费类股票、医药类股票、石油价格等结构性理财产品,一般这类挂钩产品在通货膨胀背景下都有不俗表现。

2、政策风险:受金融监管政策以及理财市场相关法规政策影响,理财产品的投资、偿还等可能不能正常进行,这将导致理财产品收益降低甚至理财产品本金损失。如宁波银行今年9月份发行的汇通理财09年第40期理财产品就是典型的地方财政担保信托产品。该产品期限2年,年化收益率5%。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认购西安信托成立的“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兴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单一资金信托”,贷款主要用途为苏州市相城区欣湖路、盛运路、盛冶路工程建设项目,产品的主要还款来源为相城区财政预算。

财政部在《关于坚决制止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行为的通知》文件中表示,这种由财政担保向社会集资的行为违反《担保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而正是由于有地方政府“打包票”,此类理财产品的销售异常火爆。大多数理财产品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后,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配套资金压力,因此采取了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而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沉重,其还款能力令人担忧。如牡丹江市政府发行的“政信富民”理财产品甚至强制当地公务员和老师购买该款产品。财政部的文件出台以后,就使得该类理财产品面临了较大的政策性风险。

据悉,包括重庆、哈尔滨、昆明、长沙等地方政府都发售过由地方财政提供担保的信托理财产品,涉及数量多达30多款,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多在5%-7%左右。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还是购买了该类理财产品以后的本金及利息安全。浦发银行理财经理崔志鹏表示,财政部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执行细则,这些运行中的违规理财产品是否应立即停止、清算并退还投资者资金目前尚不清楚,投资者可以去购买该类产品的银行咨询相关事宜。

3、信用风险:假如理财产品的投资与某个企业或机构的信用有关,比如 8

购买企业发行的债券、投资企业信托贷款等,理财产品就需要承担企业相应的信用风险,如果这个企业发生违约、破产等情况,理财产品投资会蒙受损失。[23] 近日,民生银行发售的一款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特别引人注目,一年期产品,预期收益率高达8%,投资门槛仅5万元。该产品募集资金主要通过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起的信托计划向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发放信托贷款。不过,一位银行理财专家分析称,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的背后,可能是贷款人信用等级的降低,投资者在购买该类产品时,一定要警惕高收益背后的信用风险。

目前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有不少企业因此倒闭,一些行业融资也越来越困难,不少企业很难向银行贷到款,转而通过信托贷款进行社会融资,由于其信用等级较低,提供的贷款利率也相对较高。产品风险也比较大,投资者要特别注意。

民生银行理财经理也明确表示,该产品的收益率虽然很吸引人,但是蕴藏的风险也较大,在民生银行的风险评级中,被列入5级的高风险级别,因此并不推荐一般的稳健型投资者购买。该理财经理进一步解释道,该产品的贷款对象江苏熔盛是外商独资造船企业,产品到期时江苏熔盛将以建造船舶的尾款作为还款来源。而在目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国际贸易萎缩,运费快速下滑,造船业风险很高,已经下了订单和部分定金的在建船舶,也会面临废单和尾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如果江苏熔盛到期不能还本付息,投资者将面临较大风险。

有理财专家表示,目前由于系统性风险加大,投资者在挑选信托类理财产品时,要尽量回避出口外向型、房地产等风险较大的行业,而尽量挑选国有大型企业或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品种。

4、流动性风险:某些理财产品期限较长或投资于难于及时变现的金融产品,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投资者在急用资金时可能面临无法提前赎回理财资金的风险或面临按照不利的市场价格变现所致的亏损风险。为了能够减小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投资者可以进行资产配置,将一部分闲置资金投资于随时可以赎回的高流动性产品,以免用钱时不能够及时赎回。此外,需要关注的是,现金管理类产品有巨额赎回的条款限制,一旦集中赎回达到一定比例,银行有权利拒绝或延期处理。

去年年底,市民的年终奖红包刚发不少银行就盯紧了市民鼓鼓的钱包,扎堆推出

了产品期限为1~7天左右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而市民,也纷纷把年终奖和闲置资金投入银行,希望年底能从银行拿利息领“红包”。对此,业内人士提醒道,超短期理财产品投资要谨防产品的流动性风险。

市民郝女士是一家外资企业驻青岛分公司公关部经理,月工资在7000元左右,生活水平处于中上层,而且比较稳定。“以前,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存款不做理财只选定期。”郝女士告诉记者,半年之前,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尝试投入了5万元的银行存款购买了一款30天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收益竟有129.17元,算下来年收益率在3.1%左右。“比存一年定期利息高出一大截,而且也比较灵活。”尝到一次甜头后,自己和家人商量了一下,年底时,又将2万元的年终奖金和家里一些闲置的资金凑足了20万,存了一个11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正好在27号把这些钱赎回来,不但不耽误过年的花销还能赚个不大不小的红包。

银行推出五花八门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是否有风险?市民应如何选购,如何规避风险?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的总经理助理王海标提醒道,市民购买高收益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应谨防产品的流动性风险。

“超短期理财产品期限短、收益高、市民可根据自己的现金需求和计划需求,进行理性的投资。”王海标称,超短期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货币市场,投向不一样,风险度和收益会受到一些影响。但相对于高风险理财产品,超短期理财产品风险相对较低。

王总特别提醒道,银行对超短期理财产品一般有额度管理,当募集资金与赎回资金极度不平衡时,银行会限制大额赎回,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当初银行募集了10个亿的资金,当投资者赎回大量资金时,银行当前储备只有8个亿,它就会限制大额赎回,投资者的资金也就会被套住。王总建议道,市民购买时应问明保本条款、收益以及其它限制性条款。

5、操作管理风险:银行是理财产品的受托人,其管理、处分理财产品资金的水平,以及其是否勤勉尽职,直接影响理财产品投资的理财收益的实现。理财产品因操作风险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案例非常多。

温州的洪女士在银行大厅购买了理财产品,在盖有银行公章的文件上签字画押,一切都和在其他银行办理业务一样。但是,资金却并没有进入银行,而是进

了客户经理的腰包。洪女士的个案发人深省。让她更难以接受的是,挪用她资金的客户经理与其已相识多年。这位客户经理大展旁氏骗局手段,将洪女士的资金用于放高利贷。与洪女士有类似遭遇的客户有多名,被挪用的资金总量多达数千万元。正是由于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客户经理才露出蛛丝马迹。[24]

6、信息披露风险:商业银行将根据理财产品说明书的约定,向投资者发布理财产品的信息公告,如估值、产品到期收益率等。若因通讯故障、系统故障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投资者无法及时了解理财产品信息,这可能影响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从而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的实现。以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重庆农商行和星展银行作为样板,对信息披露、风险揭示、投资资产、费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建行信息披露整体较为完备。有产品说明书供查阅下载农。成立公告,以表格形式发布起息日、终止日、预期收益率;到期公告,以表格形式发布投资资产组合情况、实际年化收益率、托管费率。但在产品运行期间,没有相关信息披露。

民生银行的产品说明书以表格形式在网站上公布;到期收益公告,以表格形式披露起息日、到期日、到期年化收益率和产品管理费;运行公告,例行提示是否正常运行。但没有产品成立公告。

上海银行的信息披露十分简单。网站上仅以表格形式介绍产品基本信息,类似于成立公告,没有产品说明书,无到期、收益公告。

重庆农商行的信息披露工作比较到位。网站上有产品说明书供查阅下载,成功募集资金后发布理财计划成立信息,到期后发布收益公告。

星展银行的信息披露比较模糊。网站有产品说明书供下载,但是没有往期产品信息,无到期、收益公告。宏源证券分析师邓海清、方芳指出,星展银行的产品说明书表达晦涩,并有专有名词,虽然在后面有解释,但还是给投资者了解产品实情设置了障碍。他们认为,这些描述使得说明书的可读性差,投资者难以理解。

部分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详细以及信息更新的不及时,都会对投资者的理财投资造成不小的风险。

7、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投入相关的金融市场中去,但是金融市场的不断波动会对理财产品本金及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有很多种原因。价格波动大,导致投资者所购买的理财产品面临的市 11

场风险也相应变大。例如,在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时,由于全球资本市场均大幅下挫,当时大多数与资本市场相关的理财产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市场风险又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首先识别分析的是利率风险。利率风险就是哟与利率的变动导致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性,或者指由于预期的利率水平和到期时候的实际市场利率水平的差异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2012年6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宽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第一时间,青岛银行决定将存款利率调高至最高上限1.1倍。一家城商行高管直言:“尽管存贷款利率被放宽浮动区间,但存贷比的监管要求还在,需要通过做强理财产品业务争取更大存款规模,银行才有底气拓展创新业务。”理财产品的一大优势,正是产品利率不受监管机构控制,能够贴近市场投资回报预期。2012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前三季度已累计发售约2.39万款银行理财产品,远超2011年发行量总和,保守估计2012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售量不低于3万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6.73万亿元,市场普遍预测年底余额有望突破9万亿。

银行理财井喷背后,利率市场化的大幕已渐渐开启,正倒逼银行吸存压力骤增,也将为银行理财带来新的机遇期。

8、不可抗力风险: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将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可能影响理财产品的受理、投资、偿还等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理财产品收益降低甚至本金损失。

四、针对理财产品的八大风险的建议和对策探索

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不断发展,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理财产品呈现处的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风险,我们得出了一下几点对策来尽可能的减少理财产品所包含的风险,尽可能的降低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的风险溢价。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对于降低通胀风险和政策性风险,应该从营造正确的监管引导 12

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做起。监督和指导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及时跟踪并总结、分析、解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出台必要的配套政策,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银监会日前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显示,银监会将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非标准化的债权资产加强管理。通过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来适时降低投资理财的风险,增强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信任和信心[25]。

2、对于降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应该从增强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做起。减少金融理财产品自身的风险。在理财业务发展中,银行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理财产品的类型和性质进行合理正确的定位。与银监会对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性质定义只有委托一种代理性质不同,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具有三种不同性质的代理方式:储蓄、信托和委托。并且,大部分投资理财者本身对于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怀疑。所以,商业银行应更加完善“银行内部监查 ”,停过认真仔细的评估理财产品不同环节中所具有的风险,科学的设计制定并实施与之配套的严谨的控制标准和措施。在公开发行招募阶段,应该充分公开理财产品的详细信息,从而实现各种金融理财产品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26]。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来优先保障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3、对于降低操作风险和信息传递风险,应该从加强专业理财人员队伍的组织和建设做起。各大商业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专业素养的高低将会对个人理财业务服务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还会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例如,前段时间报纸上报道一则新闻,某先生在某银行向理财经理询问自己适合购买哪种理财产品是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该先生在询问时,明确表明自己要购买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而该银行的理财经理却由于本身专业素养的不足,向其推荐了一款高风险,非保本的理财产品。最后,到产品到期时,该先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失。我想这不仅造成了该先生物质上的损失,在另一方面,也会对银行的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加快培养造

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理财专家,对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显得尤为迫切。

4、我们还要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的合理正确营销。要拓宽理财产品的销售的人群范围,许多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的消费群群体集中在有一定闲置资金的中老年人,但是,却忽视了,这类消费群体购买理财产品的目的是为了保值,与理财产品出现的初衷——增值,相去甚远。商业银行应该讲目光转到社会上的白领、金领阶层,向这一类有较高的持续稳定的收入,并且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的消费群体。所以,这就对商业银行如何提高自身对理财产品的营销能力提出了一个更高水平的要求。还有一点就是,要增强对各类理财 首先,加强对各类理财产品的宣传力度跟广度。因为现阶段,虽然金融市场上有大量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但是商业银行对这些理财产品的宣传方式较为简单,多数理财产品需要投资者主动到各大已拿回那个网点去咨询理财经理,才可以得知较为详细的信息。所以各大银行要以多种方式宣传,借助媒体的力量,拓宽宣传范围。再有一点就是,在设计理财产品时,要根据不同社会阶层来设计不同侧重点的投资方案,使不同的消费阶层可以有最适合自身能力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应通过加强这两方面来降低理财产品的风险[27]。

5、最重要的是:立足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适应市场的理财产品,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风险。

均衡风险与收益由于目前较为复杂的结构性产品基本上是中资银行从外资银行购入的,因此作为这类理财产品直接销售方的中资商业银行应立足客户和市场,先对产品进行修改、测试和完善,科学预测预期收益率。同时,商业银行也应按照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则研究开发理财产品,科学设计产品风险结构与收益结构,确保风险与收益的基本均衡。要制定并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措施,一旦市场发生不利变化,应及时按规定或约定终止产品运作,做出适当的调整,最大限度的保护投资者利益。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建设银行潮州市分行 林业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和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理财产品的高利润、高增长的特点,渐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极富竞争力和挑战力的领域之一。然而,由于诸多宏观环境的束缚和微观层面存在问题的羁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深入分析理财产品的发展状况,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对国内商业银行加快理财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发展对策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理论基础

理财产品和理财业务的核心是如何科学的配置个人资本和资产以达到个人在不同时期内的收益目标或财务规划。根据国际商业理财委员会的标准,理财的标准定义是机构或者理财人员通过不同的理财途径对客户财务资产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配置,最终实现客户财务目标的过程。本文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归纳为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个人资产资源进行配置组合,并充分考虑客户的风险偏好和财务目标,通过商业银行的专业知识和人才储备,定制客户的资产增值计划,实现客户财产的保值或增值目标。

(一)生命期理论

经济学家F·莫迪利亚尼和A·安多共同对人的生命周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把人的完整生命中作为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内合理的安排收入和消费关系,实现收入与支出的最佳资源配置。商业银行开发的理财产品有相当部分属于长期投资产品,因此必然针对个人的生命周期中不同的收入和消费特点来为客户定制不同类别的产品,以满足人在学习、工作及退休等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和生活需求。

(二)H-H 投资组合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科维茨1952 年提出了H-H 投资组合理论,并在其著作《投资组合选择》中详细进行了阐述,该理论主要分析如何通过科学的资产组合来减少风险,并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期望值,即以最小的风险实现最大的收益期望。目前的投资方法中的分散投资来源于H-H 投资组合理论,个人购买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符合投资多元化和投资组合理论的过程。根据H-H 投资组合论,投资工具的选择、投资目标的制定和投资过程中的资本配置等都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William Sharpe 最早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该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为现代经济金融的运行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我国目前的金融发展与世界先 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在资本资产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也不成熟,因此在此 方面还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并借此可发挥减少风险、提高收益的功能。

(四)金融创新理论

金融创新理论的核心是金融要素的重组和配置问题,一般指政府金融部门或商业金融机构通过改革和创新金融市场制度,创新金融业 务品种等手段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改革,最终实现金融资产的安全 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相统一的目标。世界金融发展迅速的国家都在进 行金融创新,从制度到工具都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因此金融创新理论是实现金融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规避的新理论概 念。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和问题

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发展十分迅速,理财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理财产品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也在各项业务总收益的比列不断提高。

(一)理财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在2005 年以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得到飞速的发展,并逐歩走向规范化。从2005 年起,我国的理财业务增长率达到18%,2012 年前三季度规模达到400 亿美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根据其特点都开展了理财产品。

(二)理财产品种类逐渐增加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在H-H 投资组合理论和资产资本定价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开发适应不同收入层次和不同年龄层次的理财产品。除去传统的货币型理财产品,债券型、股票型及组合型理财产品不断出现;理财产品的期限也从一周到一个月、三个月及三到六个月甚至几年不等;理财产品的币种从传统的人民币单一币种发展到美元、欧元及澳元等多币种理财产品。

(三)业务发展条件更加成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的人均居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近年来不断增加,2011 年城镇居民收入人均达到23979 元,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810 元。随着居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的业务客观条件更加成熟,市场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型结构已经出现,并且人们对理财产品的认识近年来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四)理财业务有待继续深化

对比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内容形式与发达国家,可以看出在理财业务的深化上海有待继续提高。我国目前的理财业务重心仍在理财产品的推广销售方面,并且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结构同质化严重,在产品推广方式和产品服务等各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上理财产品逐渐丰富,但同质化趋向严重

近年来,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城市银行及部分民营银行等纷纷推出各自的理财产品,如工商银行的“理财金帐户”系列,建设银行的“乐当家”系列,农业银行的“金钥匙”系列,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系列和交通银行的“圆梦宝”系列等等。在分析对比不同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特点不难发现,理财产品的结构功能基本相似,在个人理财产品的个性化设置和后续服务等方面缺乏创新,在核心的理财产品上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二)理财中心大批涌现,但理财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数量均需提高

从目前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的推广上看,存在硬件过硬、软件 过软现象。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中心硬件建设十分豪华,各种配套硬 件十分齐全,但在优质的理财产品服务和专业理财顾问团队的建设等 软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而理财顾问和服务等特质恰恰是完善的 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必不可缺要素。根据国家相关金融机构的统 计数据,与我国目前经济综合实力和金融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个人金融 理财人员缺口十分庞大,且目前相当部分的个人理财顾问和产品经理 根本没有理财资质,不能账务理财需要的专业知识。因此,我国目前应 着重加强理财人员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这样既能与先进的硬件 设施相配套,更能解决个人理财业务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

(三)个人客户在理财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多

受到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目前个人理财产品的观念在部分社会 大众心中仍存在较多的误区。误区之一是保守的储蓄思想,尤其是年 龄较大的人群,但简单的储蓄理财行为在实现个人财产保值方面当遇 上通货膨胀都难以实现,更不能达到增值目的。误区之二是与之相反 的超多元化投资观念,债券、黄金、股票、保险等多种理财方式一齐上。这种理财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投资风险,但是由于牵扯的投资方 面较广,个人很难在每个投资领域都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精力 关注每个方面,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 基本由专业的金融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并个性化管理,这种理财产品的 观念推广还有待继续增强。

(四)理财产品中存在潜在风险,但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过程属于金融虚拟产品的交易和后续服务过 程,其中也隐藏了不同类别的风险。其中作为咨询服务的理财顾问和 咨询业务风险较小,风险主要存在于专业的理财产品介绍,理财的风险 提示以及理财经理对客户的不合理承诺等,这些都可能对商业银行和 客户造成双重利益损害,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四、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健康发展的策略(一)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良好的金融大环境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基础,是商业银行开展个人 理财产品业务的客观条件。金融环境的建立需要各商业银行间加强合 作,共同推动金融市场和金融秩序的改革创新。目前我国金融混业经 营的限制门槛越来越少,商业银行的金融分业经营现状有望实现改革,因此金融机构间和互赢合作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金融理财产品的 交叉发展是必然。因此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与证券、保险及信托基金 等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合作,不断在业务组合和业务外包等方面创新,适 应市场需要。

(二)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

针对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各商业银行应加大理财产品的 创新,走品牌发展的道路,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业务能力,打造银行 剧本核心竞争力的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复合型理财产品。随着金融业 管制的逐渐放松,商业银行可以在制度许可范围内,加深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外资金融机构以及房产商、汽车商的合作,适时的推出复合型理财产品,在传统风险较小的银行理财产品与风险较大的金融衍生 产品相结合的理财产品上加大创新。定制客户不同需求的理财产品。学习西方理财产品中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进 行产品开发,细分各类客户市场,实施差异化战略。

(三)实施客户关系营销管理

客户是现代市场经济,包括金融市场中进行营销管理的最核心部 分。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在理财产品设计和营 销方式上充分考虑客户的个性化特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 定制管理,走客户关系营销管理道路。

(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包括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等。商业 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庞大,应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正视金融市场中 的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交易风险和操作风险等等,注重风险预防 和控制体制建设,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增强 内控意识,规范理财产品的操作程序,减少违规操作发生的几率。完善 内部监督审核机制,通过内部监督审核机制的建立,降低理财产品业务 中的各种风险。加快建立个人证信体系,通过建立信用体系,强化理财 产品的风险管理。提高个人理财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银行管理层要 树立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观念,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经营原 则,确保理财产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2]张存刚.2010.扩大消费需求的理论及对策建议[N].兰州商学院 学报,01 [3]赵晓青.2013.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一对一营销”策略及其应 用[J].金融论坛 [4]赵宇.2010.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拓展个人理财业务[J].现代经济信息

[5]伊娜.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J].浙江金融,2012,15(1):38-3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摘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银行的风险程度和风险管理的能力。在我国国有商

业银行现行风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为此,必须

创新风险管理制度,改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再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构建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设

施,实现对所有风险准确和及时地度量、分析、防范和化解。结合当今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新

动向,在综合分析现有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特点和银行经营目标后,认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未来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风险管理

1.商业银行实行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

1.1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一般工商企业经营的是物质产品和劳

务,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的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的内容包括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

币运动有关的或者与之相联系的金融服务。2.商业银

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所受社会经济影响的特殊。通常,商业银行对整个

社会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任何一个企业,同时,商业银行受整个社会经济的影

响也较任何一个具体企业更为明显。3.商业银行的责

任特殊。一般工商企业只以盈利为目标,只对股东和使用自己产品的客户负责;

商业银行除了对股东和客户负责之外,还必须对整个社会负责。

1.2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美国银行家》杂志世纪版(1999

年12月出版)的开篇文章《风险、监管与未来》中指出:“显然,银行之所以能

够为现代社会做出这么多的贡献,主要是因为他们愿意承担风险”。美联储副主

席罗杰 富古森(Roger W.Ferguson,Jr.)在2002年3月4日的演讲(题目是“回

到管理银行风险的未来”的)中也指出:“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而

承担风险正是银行最重要的经济职能,是银行存在的原因。”上述论断表明,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是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

善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盈亏和生死。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作为存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中介。马克思曾明确指出:“银行是存者与贷者的集中。”但如果说在商业银行

产生的初期,它们所提供服务的很大一部分价值,在于解决双方在融资的期限、时间、金额、现金与凭证的交付等方面的矛盾和困难,那么在信息技术已经非常

发达、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工具已经广泛应用、支付手段已经非常方便的今天,金

融机构提供这方面服务的价值,所占比例已经非常小了。在目前条件下,“借者”

与“贷者”之所以需要银行来作为中介,是因为银行能够更有效地管理风险,从

而克服资金融通中这一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障碍。银行监管发展的趋势也表明,银行风险才是监管当局(进而商业银行自身)关注的焦点。《新巴塞尔协议》中所提出的“三大支柱”(资本充足率、政府监管和市

场约束)无一不是以风险为核心的:银行所需要的资本量,完全根据其风险程度

来确定;政府监管是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市场约束的关键在于使市场参与者更

多地关注银行风险状况的变化,通过保持或改变其与银行的业务关系,促进银行

稳健经营。在最近30多年以来世界各国的银行危机中,所有倒闭、被政府接管的银行,无一例外地都是因为在风险管理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从80年代美国

储贷协会危机到从90年代初持续至今的日本银行业危机,从80、90年代一直到现在仍连续不断的拉美金融危机,到刚刚过去不久的亚洲金融危机,从1995年尼克?里森因期货交易造成8.6亿英镑巨额损失而将拥有232年悠久历史的巴林银行推上死亡之路,到2002年发现约翰?鲁斯纳克因违法外汇交易造成7.5亿美元损失而使联合爱尔兰银行市值在一天之间暴跌13.7%,这些事实一再证明: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命线。

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

2.1风险管理的概念

著名的风险管理专家廉姆斯和汉斯给风险管理作了如下的定义:“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的目的与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一致的,通过对企业各种业务活动和资源的计划、安排和控制,尽力减少各种具有负作用的不确定事件的影响。风险管理还可理解为在意外损失发生后,企业为了恢复财务上的稳定性和营业上的活力对所需资源的有效利用,或以固定的费用使长期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概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回避、排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的安全。它有两方面涵义:一是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二是风险一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这两个基本目标(收益目标和安全目标)与其经营目标是一致的。

由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因此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比一般的风险管理难度更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银行的各项业务。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控制风险的具体做法不同、重点也不同,但是从整个银行的总体来看,其目标是一致的,即寻求最优的风险——收益组合的过程。换句话说,其目标归根到底是保证商业银行“三性”(即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原则的实施,以相对较小的风险获取较大的盈利。

2.3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风险,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过去和现有的各种信息使风险的潜在损失最小化。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按其成因可分为: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没有偿还贷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

2、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将面临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前者是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交易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后者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付的需要,迫使机构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的风险。目前,上述特点还未暴露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但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型企业的转变,流动性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加大。

3、利率风险。主要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的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有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过高的利率风险将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造成很大的威胁。

4、经营风险。主要是指由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和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形成的风险。近年来,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尽管有所加强,但受利益驱动和相关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影响,经营规模和经营管理控制能力不相匹配。

5、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人员因素、流程因素、系统因素以及外部事件引起的风险。比如业务人员操作失误、银行内外勾结、流程执行不严格、系统失灵、系统漏洞、外部欺诈、突发外部事件等。

6、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要承受不同形式的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而造

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同时,现有法律可能无法解决与商业银行有关的法律问题:有关某一商业银行的法庭案例可能对整个商业银行业务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从而增加该行本身乃至所有商业银行的成本,相关法律有可能发生变化。在开拓新业务时,或交易对象的法律权力未能界定时,商业银行尤其容易受法律风险的影响。

7、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了有关法律和其他问题。声誉风险对商业银行危

害极大,因为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它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三.商业银行风险影响

对银行而言,风险是可能对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行为和环境,而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调节和驾驭的能力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并非是要消除风险,而是通过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分析预测和周密思考,以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银行的附加价值。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对于机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应有一个单独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还有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即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汇报;而

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信用经理汇报。在银行涉及的信息当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层面的细节。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虽有所改进,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改革开放的进展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以下现状:

(一)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科学的风险管理存在差距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很多企业的融资都是间接的。因此,银行的运作空间比较狭小。而且,我国银行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风险是一触即发。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过分追求经营的规模,看重短期目标,把风险控制看成是业务员创造利润的碍脚石。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构架还不完善

我国很多商业没有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风险管理规划,各银行设置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也不能尽其所能,风险管理系统仅在某个业务部门有所表现,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它是零散的,缺乏统一管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程序,首先是要风险识别,然后是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应对计划,最后是对监察风险。但是在我国很多商业银行中却不是这样操作的。以信贷为例,当客户提出信贷申请时,信贷部经理首先会调查客户,收集客户的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查。信贷经理认可后,收集的资料会送到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评估和控制风险,并将研究后的资料返还给信贷部,由信贷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这里只有审查和审批两个环节,从风险管理的程序看,只有识别风险和评定风险两个步骤,它没有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也没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察。

(三)市场化风险加大

我国的金融市场已发展到一定规模,银行的资金筹集和运用已经开始市场化,这会使银行面临资金流动性或支付危机的风险。例如,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可以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资金流动性管理,但由于市场不完善和商业银行拆借行为的不规范,可能导致资金流动性或支付能力的危机。

(四)汇率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日益增大

随着各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和外汇交易的不断扩大,其面临的汇率波动也日益增大。同时,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涉入使其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五)缺乏风险对冲的工具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可以促进金融的创新。但是,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证券市场目前还不成熟,它们不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对冲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向现代化迈进的脚步。

(六)盈利评价体系不完善

盈利质量,主要指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否真实有效和可持续性。因为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过去或当下的盈利,并不代表以后一定会盈利,但其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能是可以把握的,所以本文通过对银行盈利质量指标及数据的定量分析,望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其本质内容。

一.商业银行盈利评价指标体系

(一)盈利性指标。衡量银行的盈利性指标可设定为规模增长率,资产收益率,盈利增长率三项。1,规模增长率,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规模的增长比率,在我国银行现在还是分业经营,利息收入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所以信贷资产规模的扩充对银行是非常重要的2,资产收益率。收益除以在那个总资产。资产收益率是国际上考察商业银行的综合性指标。国际排名前100家大银行近10年资产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准1%。3盈利增长率。比较直观反映银行的盈率水平,可以同比和环比来考核盈利水平的高低。

(二)安全性指标。1资本充足率。资本/加权风险资产*100%2核心资产充足率。核心资本/加权风险资产3不良率。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主要体现银行的资产质量4.拨备覆盖率。拨备额/预期损失。国外银行一般在1005,拨备没有充足,银行的盈利质量就有问题。

(三)流动性指标。一般情况情况用存款比率,现金比率和二级准备资产来衡量银行的流动性。由于公开数据的限制,这里只用存贷比率,即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存贷比越高银行的流动性就越差。75%的存贷比是我国监管控银行业风险确立的硬性指标。

(四)盈利能力指标。是指商业银行获取利润最大化的能力。一般包括成本收入比,非息收入,杠杆率等

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趋势

1.1风险管理是核心能力

1.2银行风险控制最新进展

1.2.1全面风险管理

1.2.2风险价值法(VAR)

1.2.3风险调整资本收益(RAROC)

1.2.4资产组合调整

1.3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1.4国际商业信用风险管理趋势

2新资本协议与风险管理

2.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2.2IRB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2.3各地区对新协议的落实情况

2.4银行资本管理的变化

2.5中国银行如何跟进新协议

3全面风险管理最佳实践

3.1信用风险管理

3.1.1风险管理过程

3.1.2

3.2

操作风险管理

3.2.1操作风险内涵和特点

3.2.2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

3.2.3操作风险的管理框架

3.2.4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思路

3.3市场风险管理

3.3.1市场风险管理的内容

3.3.2市场风险的计量方法

3.3.3市场风险控制体系

第五篇: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2008-12-31 10:21:32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

[摘要] 银行操作风险在我国是仅次于信用风险的金融风险,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频繁暴露出各种操作风险,严重影响银行的稳健经营。本文从新巴塞尔协议对操作风险的界定和具体形式出发,通过对我国商业银...[摘要] 银行操作风险在我国是仅次于信用风险的金融风险,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频繁暴露出各种操作风险,严重影响银行的稳健经营。本文从新巴塞尔协议对操作风险的界定和具体形式出发,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分析,揭示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操作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对策。(中经评论·北京)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和金融行业竞争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的风险越来越大。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科学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金融机构健康、持续地运行,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防范风险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操作风险的日益严重,使商业银行即便达到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也可能因为操作风险而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导致破产。人们开始关注操作风险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影响。新巴塞尔协议首次将操作风险纳入银行资本计量与监管范围,并且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金水平。这标志着操作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但迄今为止,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仍然问题颇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特别是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因操作风险造成的案件层出不穷,损失相当惨重,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2007年1月1日,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与国际商业银行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界定及具体形式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界定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由于不正确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通俗地讲,就是银行因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需要对客户做出补偿或赔偿,以及由于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得手,电子系统硬件软件发生故障,网络遭到黑客侵袭,通信、电力中断,地震、恐怖袭击等原因导致损失的银行风险,被统称为操作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既是近年来国际金融界日益注重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现,同时也是从全面风险管理和保持银行体系稳定的角度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新要求。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形式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根据商业银行的特征和运行规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主要有以下主要形式:

1、组织风险。指商业银行由于组织机构设置以及组织控制失效或低效,产生操作风险,使实际效果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组织风险包括治理结构、文化、沟通、项目管理、外包、持续经营和安全等方面的风险。此类风险主要由于管理层的变化、项目管理行为、企业文化和沟通等方面原因引起。

2、管理风险。指由于管理人员以及管理职能失效,产生操作风险,使实际管理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加强管理是控制操作风险的有力手段,在商业银行的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舞弊、管理制度缺陷、管理技能下降等,都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或低效,从而引发操作风险的产生。

3、技术风险。指由于技术工艺、设备及手段等不完备或失效引发操作风险,从而使得

技术控制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在银行业的应用,在便利普及用户同时,风险也不断增加。

4、法律及制度风险。指由于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商业银行制度缺陷,造成商业银行或他人资产损失的现象。

5、外部风险。包括实际环境、诉讼和欺诈等导致的风险。风险来源于欺诈或外部机构对本公司的起诉以及机构及其代表缺乏人身安全等。

(三)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因素分布

综合来看操作风险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难以把握的风险,国内的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违法行为(31%)、流程设计不合理(26%)、外部欺诈(22%)和操作失误(10%)这四个方面,其中最大比例的是违法行为,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显著特点。引发操作风险的因素分布除此四个之外还有越权行为、系统失灵、突发事件等。可见,操作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所有产品、所有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所有机构和岗位的人员都是操作风险的控制对象。操作风险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对操作风险的管理首先应该是对人的管理、对流程环节的管理。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改制过程中,由于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产生了大量的操作风险案件,给国有资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滞后于形势发展。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和金融管制的放松,同时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操作风险的类型不断演变,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的管理模式难以紧随这种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而且,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活跃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存在着一系列认识上和管理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操作风险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疏于操作风险管理。无论是制度规则、认识水平都比较低,尚未将其视作一个独立的风险来认识,既不了解操作风险的内涵,也不掌握操作风险的边界。将操作风险仅仅停留在内控和审计的层次上,从未量化计算度量。银行内部缺乏严格的风控机制,对引发操作风险的行为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责任追究。

(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亟待健全

国内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尚处于定性管理阶段,依赖专家管理,主要手段是质量控制。普遍没有建立起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对如何定量计算分析操作风险知之甚少,在开发和运用操作风险的资本分配模型上基本属于空白。国内目前采用的操作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基本上难以反映本行操作风险的总体水平和分布结构,与国际上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操作风险管理差距不小。另外,内部审计部门权威性不强。我国很多银行几乎都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但在权限上又与其他部室平行设置。其权威性的不足致使对总行、分行层面的稽核监督难以开展。

(三)操作风险控制体系亟待完善

大多数银行往往没有形成针对操作风险的统一的政策标准,各职能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协调。总分支行制下的直线职能制削弱了内控力度,各级负责人横向权力过大,为操作风险的发生提供了空间。

(四)操作风险管理手段亟待加强

一是内部稽核形式化问题严重,问责制没有威慑力。二是电子化手段缺乏,内控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三是操作风险的数据积累不足。由于产权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原因,银行不但没有压力披露操作风险事件,相反却有主动隐藏风险事件的动机。另外,由于社会诚信机制不健全,行业数据和公共外部数据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也影响到风险计量和管理决策。

三、我国商业银行加强操作风险防范和管理的策略分析

鉴于我国金融业目前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操作风险的特征和现状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当前还没有一种办法能够覆盖并有效识别和控制各类操作风险。因此,应当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出发,重新对操作风险进行认识,并不断建立健全操作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

(一)建立全新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须逐步构建符合新巴塞尔协议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首先,银行应完善自身的运作体系。这种运作体系是建立在明确的产权关系、科学规范的现代银行制度以及合理的治理结构基础上的。同时,需要不断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改善管理水平,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其次,接受银监会的监督管理。最后,接受来自市场上的存款客户、投资者和有关债权人的压力。这其中,银行信息披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最大的操作风险往往在于其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失效、不当管理或运作习惯,而这些都属于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所以,首先要健全内控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每一种可能的风险因素都有监控,每一种业务都有管理规范,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其次,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和风险报告系统,对银行各项业务进行实时监控。最后,在有效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银行应针对突发事件制定具体的应急措施。

(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资本约束

经济资本是相对于监管资本而言的,是一种最后的保障机制。它需要对风险精确度量,但在实践中这是最薄弱的环节。巴塞尔委员会考虑到目前银行的实际风险管理水平,要求使用初级度量法提取监管资本。伴随着对操作风险研究的深入,度量法应用的拓展,银行应当根据自身业务及管理程序的特点,建立使用的模型,是自己的历史数据,计算出自身操作风险所需要的经济资本以抵补损失,这样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四)通过采取风险转移的措施缓解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风险转移是指企业将损失事件以一定的费用转移给外部团体或者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抵御风险。风险转移的具体形式包括互换、对冲、保险、担保、合约、证券化和项目融资。改变资本结构的具体措施可以是提供更多的资本、降低债务水平、降低操作杠杆、经营分散化、自我保险等。操作风险缓释是指金融机构采取如抵押、担保、金融衍生品等风险缓释工具,或者采取保险、融资等手段所实施的风险转移技术。

(华北金融,齐国宝)

本篇文章来源于 黑客基地-全球最大的中文黑客站 原文链接:

下载《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分析》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分析》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8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

    2008 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产品篇) 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产品篇) 来自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 《2007 中国金融理财报告》认为,从 2006 年开始,中国......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设计与推销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设计与推销 摘要: 本文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状况和实施营销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

    财务风险分析开题报告

    财务风险分析开题报告 目的: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无法达到预期报......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开题报告

    【论文题】关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探讨 【摘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国民金融投资知识匮乏、风险承受能力偏低,客户经理销售水平不统一、对......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风险和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风险、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对策 一、种类 1、简单按品种分类: 基金类: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 保险类: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理财......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

    摘 要 声誉风险成为近年银行业十分关注的领域,声誉风险甚至被视为“最令人畏惧”的风险。一旦遭遇声誉危机,不仅会直接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上市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导致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商业银行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种类利率风险。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定义,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