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设计规范总结(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22:2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工程设计规范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工程设计规范总结》。

第一篇:环境工程设计规范总结

目录

一、建筑........................................................................................................................1

(一)标准............................................................................................................1

(二)图集............................................................................................................2

二、电气........................................................................................................................4

(一)标准............................................................................................................4

(二)图集............................................................................................................4

三、市政........................................................................................................................6

(一)标准............................................................................................................6

(二)图集............................................................................................................6

四、结构........................................................................................................................9

(一)标准............................................................................................................9

(二)图集............................................................................................................9

五、工艺......................................................................................................................12

(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2

(二)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规范..........................................................................12

(三)环保产品技术要求..................................................................................1

3一、建筑

(一)标准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4)《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2008)(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 50870-2013)(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10)《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1)《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2015.1.1开始执行,之前执行GB50194-93)

(1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6)《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1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18)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003-2007)

(19)建筑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作者: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12-01版)

(20)《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843-2013)(21)《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2012)

(22)《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 300-2013)(23)《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附条文》(JGJ 297-2013)

(二)图集

13J602-3:不锈钢门窗

13CJ40-4:建筑防水系统构造

(四)13CJ48:JL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建筑构造 13CJ40-3:建筑防水系统构造

(三)13CJ39:混凝土密封固化楼地面

13CJ40-1:建筑防水系统构造(一)(参考图集)

12CJ34:陶粒泡沫混凝土砌块墙体建筑构造(参考图集)11CJ25:ZL轻质砂浆内外组合保温建筑构造(参考图集)10J012-4:环境景观-滨水工程 08J332 08G221:砌体地沟

09CJ19:高强薄胶泥粘贴面砖及石材构造(参考图集)07SJ504-1:隔断 隔断墙

(一)09CJ18 09CG11:钢框轻型屋面板(参考图集)J331、J332 G221:地沟及盖板(2009合订本)04J906:门窗、幕墙风荷载标准值

08SJ110-

2、08SG333: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 08J931:建筑隔声与吸声构造 02J401:钢梯

08J333:建筑防腐蚀构造 93J007-7:道路-排水构筑物

93J007-4:道路-行驶重型车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93J007-3:道路-行驶重型车的柔性路面 93J007-2:道路-行驶普通车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93J007-1:道路-行驶普通车的柔性路面 06J123:墙体节能建筑构造 05J624-1:百叶窗

(一)07J306:窗井、设备吊装口、排水沟、集水坑 03J001 围墙大门 J007-1~2 道路(1993年合订本)J007-3~4 道路(1993年合订本)J007-5~8 道路(1993年合订本)03J012-2 环境景观-绿化种植设计

02J102-2 框架结构填充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构造 04J101 砖墙建筑构造(烧结多孔砖与普通砖、蒸压砖)04J114-2 石膏砌块内隔墙

05J102-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构造 10J301 地下建筑防水构造 12J304 楼地面建筑构造

02J401、02(03)J401 钢梯(含2003年局部修改版)06J403-1 楼梯 栏杆 栏板

(一)二、电气

(一)标准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

(3)《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2008)(4)《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T20509-2000)(5)《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6)《低压配电及设计规范》(GB50054-201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0258-96)

(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合编》(2014年版)

(二)图集

D101-1~7:电缆敷设(2013年合订本)12D101-5: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

13D101-1~4:1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终端和接头 12D401-3:爆炸危险环境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安装 12DX011:《建筑电气制图标准》图示 12SDX10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计算及示例 11D703-2:液位测量装置安装 11D703-1:水箱及水池水位自动控制 D703-1~2:液位测量与控制(2011年合订本)11CDX008-5:电能计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安装(参考图集)10CD106:铝合金电缆敷设与安装(参考图集)10D303-2~3:常用电机控制电路图(2010年合订本)10D303-3:常用水泵控制电路图 10D303-2:常用风机控制电路图

09DX00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

GB 09D101-6:矿物绝缘电缆敷设

99D501-

1、99(03)D501-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含2003年局部修改版)09CDX008-3:建筑设备节能控制与管理(参考图集)DX003~004:民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深度图样(2009年合订本)09DX003:民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09DX009: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设计及安装

D800-1~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上、中、下三册盒装)08D8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防雷与接地 08D800-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室外布线 08D8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室内布线

08D800-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常用电气设备安装与控制 08D800-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照明控制与灯具安装 91D701-2:封闭式母线安装

97D302-2:低压母线分段断路器二次接线 99D302-1:低压双电源切换电路图 03D301-3:钢导管配线安装 98D301-2:硬塑料管配线安装 96D301-1:线槽配线安装

01D203-2:6~10千伏配电所二次接线(直流操作部分)99D203-1:35/6(10)千伏变配电所二次接线(交流操作部分)06DX008-2:电气设备节能设计 06DX008-1:电气照明节能设计

06SD702-5:电气设备在压型钢板、夹芯板上安装 D301-1~3:室内管线安装(2004年合订本)06D105:电缆防火阻燃设计与施工 04D701-1:电气竖井设备安装 03D501-4:接地装置安装

03D501-3: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

三、市政

(一)标准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2011)(3)《供水排水用铸铁闸》(CJ/T3006-1992)

(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5)《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6)《城镇排水水质水量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CJ/T252-2011)(7)《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903-2013)

(8)《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9)《离心泵技术条件(Ⅰ类)》(GB/T16907-2014)(10)《离心泵技术条件(Ⅱ类)》(GB/T5656—94)(11)《离心泵技术条件(Ⅲ类)》(GB/T5657-2013)(12)《二类离心泵技术条件》(ISO5199-2002)(1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

(14)《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5)《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16)城市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GB/T 19837-2005)(17)混流泵、轴流泵技术条件(GB/T 13008-2010)(18)离心式渣浆泵(JB/T 8096-2013)

(19)低温介质用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GB/T 29026-2012)(20)先导式安全阀(GB/T 28778-2012)(21)取水计量技术导则(GB/T 28714-2012)

(二)图集

市政给水排水专业图集:

09SMS202-1: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混凝土模块砌体)10SMS202-2: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砖、石砌体)06MS20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07MS101: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给水排水专业图集:

14SS706:玻璃钢化粪池选用与埋设 13S201: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

12SS508:混凝土模块式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

S5(二):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二)(2012年合订本)S4(三):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室内给水排水管道及附件安装(三)(2011年合订本)S4(二):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室内给水排水管道及附件安装

(二)(2012年合订本)S5(一):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一)(2011年合订本)12S522: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 10SS705:雨水综合利用 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

S3(2010年合订本):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排水设备及卫生器具安装(2010年合订本)08SS704:混凝土模块式化粪池 08S305: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

02S515、02(03)S515:排水检查井(含2003年局部修改版)99S203、99(03)S203: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 95S517:排水管道出水口

95(03)S517:排水管道出水口(2003年局部修改版)02(03)S515:排水检查井(2003年局部修改版)02S501-2:双层井盖 97S501-1:井盖及踏步

S4(一):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室内给水排水管道及附件安装(一)(2004年合订本)S2: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消防设备安装(2004年合订本)S1(二):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给水设备安装(热水及开水部分)(2004年合订本)S1(一):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给水设备安装(冷水部分)(2004年合订本)07S906:给水排水构筑物设计选用图(水池、水塔、化粪池、小型排水构筑物)

S531-1~5:湿陷性黄土地区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构筑物(2004合订本)S501-1~2:单层、双层井盖及踏步(2003年合订本)99S203: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

98S205:消防增压稳压设备选用与安装(隔膜式气压罐)06S506-2:自承式圆弧形架空钢管 05S804: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 05S518:雨水口

05S502: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 04S803:圆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 04S520: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

04S516: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 04S301:建筑排水设备附件选用安装 04S204: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 03SS703-1:建筑中水处理工程

(一)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 03S402: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

03S401:管道和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 02S701:砖砌化粪池 02S515:排水检查井 02S404:防水套管 02S403:钢制管件

02S106:中小型冷却塔选用及安装

01SS105:常用小型仪表及特种阀门选用安装

四、结构

(一)标准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5)《钢结构防护涂装通用技术条件》(GB/T28699-2012)(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7)《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8)《轻钢构架固模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CECS283:2010)(9)《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10)《建筑结构用冷成型焊接圆钢管》(JG/T381-2012)(11)《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JGJ22-2012)(12)《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

(13)《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5-2002)

(14)《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69-2011)(15)《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16)《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 28:2012)(17)《钢管结构技术规程》(CECS 280-2010)(18)《砌墙砖试验方法》(GB/T 2542-2012)

(19)《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12)

(二)图集

14SG903-2:混凝土结构常用施工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柱、梁、剪力墙配筋构造)

14G330-2:混凝土结构剪力墙边缘构件和框架柱构造钢筋选用(框架柱)12G112-1:建筑结构设计常用数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地基基础)13SG108-1: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示(地基基础)

13SG903-1:混凝土结构常用施工详图(现浇混凝土板、非框架梁配筋构造)12SG620:砌体结构设计与构造

12G112-1:建筑结构设计常用数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地基基础)12G101-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剪力墙边缘构件)

12SG904-1: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

12G901-3: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承台)

12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2SG121-1:施工图结构设计总说明(混凝土结构)

11G521-2:钢墙梁(冷弯薄壁卷边槽钢、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

11G521-1:钢檩条(冷弯薄壁卷边槽钢、冷弯薄壁斜卷边Z形钢、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

12G614-1: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 11SG534:带水平段钢斜梯(45°)

11G902-1:G101系列图集常用构造三维节点详图(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1SG814: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

10SG614-2:砌体填充墙构造详图

(二)(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10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10SG813: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09SG117-1:单层工业厂房设计示例

(一)09CG12 09CJ20:钢骨架轻型板(参考图集)09SG432-2: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平板,宽度2.0m、2.4m、3.0m)09SG610-2: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设计

08SG311-2: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地基基础及结构整体加固改造)系列图集:

12G901-1~3系列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系列图集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系列图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系列图集

平法G101系列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系列图集

五、工艺

(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代替GB8978-88(3)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4)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01(5)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7)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8)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

(二)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规范

(1)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HJ2038-2014(2)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池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4-2012(3)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3-2012(4)内循环好氧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1-2012(5)生物滤池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4-2012(6)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3-2012(7)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0-2011(8)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9-2011(9)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8-2010(10)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7-2010(11)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6-2010(1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13)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8-2010(14)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9-2010(15)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7-2010(16)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6-2010(17)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10(18)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

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 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41-2014 味精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30-2013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 焦化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2-2012 钢铁工业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技术规范--HJ2019-2012 制糖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8-2012 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15-2012 制浆造纸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1-2012 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607-2011 屠宰与肉类加工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4-2010 制革及毛皮加工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3-2010 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2-2010 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80-2010 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5-2010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HJ526-2010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564-2010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71-2009

(三)环保产品技术要求

1)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旋流除砂装置--HJ2538-2014 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紫外线消毒装置--HJ2522-2012 3)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组器--HJ2528-2012 4)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制订技术导则--HJ2521-2012 5)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通风消声器--HJ2523-2012 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膜生物反应器--HJ2527-2012 7)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单螺杆泵--HJ2524-2012 8)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可曲挠橡胶接头--HJ/T391-2007 9)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一般用途低噪声轴流通风机--HJ/T384-2007 10)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HJ/T377-2007 11)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水处理用加药装置--HJ/T369-2007 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电磁管道流量计--HJ/T367-2007 13)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超声波管道流量计--HJ/T366-2007 14)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HJ/T15-2007 15)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生物接触氧化成套装置--HJ/T337-2006 1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潜水排污泵--HJ/T336-2006 17)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污泥浓缩带式脱水一体机--HJ/T335-2006 18)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电渗析装置--HJ/T334-2006 19)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刮泥机--HJ/T265-2006 20)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吸泥机--HJ/T266-2006 21)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电凝聚处理设备--HJ/T267-2006 2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中和装置--HJ/T268-2006 23)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自动清洗网式过滤器--HJ/T269-2006 24)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反渗透水处理装置--HJ/T270-2006 25)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超滤装置--HJ/T271-2006 2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化学法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HJ/T272-2006 27)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旋转式滗水器--HJ/T277-2006 28)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单级高速曝气离心鼓风机--HJ/T278-2006 29)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推流式潜水搅拌机--HJ/T279-2006 30)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转盘曝气装置--HJ/T280-2006 31)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散流式曝气器--HJ/T281-2006 3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浅池气浮装置--HJ/T282-2006 33)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HJ/T283-2006 34)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臭氧发生器--HJ/T264-2006 35)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射流曝气器--HJ/T263-2006 3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格栅除污机--HJ/T262-2006 37)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压力溶气气浮装置--HJ/T261-2006 38)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鼓风式潜水曝气机--HJ/T260-2006 39)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转刷曝气装置--HJ/T259-2006 40)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HJ/T258-2006 41)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电解法二氧化氯协同消毒剂发生器--HJ/T257-2006 4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旋转式细格栅--HJ/T250-2006 43)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微孔过滤装置--HJ/T253-2006 44)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中、微孔曝气器--HJ/T252-2006 45)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罗茨鼓风机--HJ/T251-2006 4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水力旋流分离器--HJ/T249-2006 47)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多层滤料过滤器--HJ/T248-2006 48)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竖轴式机械表面曝气装置--HJ/T247-2006 49)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悬浮填料--HJ/T246-2006 50)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悬挂式填料--HJ/T245-2006 51)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斜管(板)隔油装置--HJ/T244-2006 5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油水分离装置--HJ/T243-2006 53)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污泥脱水用带式压榨过滤机--HJ/T242-2006 54)通风消声器--HJ/T16-1996 55)隔声窗--HJ/T17-1996

《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条件》(JB/T2932—199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T50335-2002)、

第二篇:环境工程总结

过滤工艺

过滤工艺过程包括过滤和反洗涤两个基本阶段。过滤即截留污染物,反洗涤即把被截留的污染物从滤料层中洗去,使之恢复过滤能力。从过滤开始到结束所延续的时间称为滤池的工作周期,一般应大于8h,最长可达48h以上。从过滤开始到反洗结束成为一个过滤循环。过滤开始时,原水自进水管经集水渠、洗砂排水槽分配进入滤池,在池内水自上而下穿过滤料层、垫料层,由配水系统收集,并经清水管排出。经过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料层被悬浮颗粒所阻塞,水头损失逐渐增大至一个极限值,以致滤池出水量锐减;另一方面,由于水流的冲刷力又会使一些已截留的悬浮颗粒从滤料表面剥落下来而被大量带出,影响出水水质。这时,滤池应停止工作,进行反冲洗。

反冲洗时,关闭浑水管及清水管,开启排水阀及反冲洗进水管,反冲洗水自上而下通过配水系统、垫料层、滤料层,并由洗砂排水槽收集,经集水渠内的排水管排走。反洗过程中,由于反洗水的进入会使滤料层膨胀流化,滤料颗粒之间相互摩擦、碰撞,附着在滤料表面的悬浮物质被冲刷下来,由反洗水带走。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向生活污水中不断的注入空气,维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经过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凝体。该絮凝体是由大量微生物构成的,易于沉淀分离,使污水得到澄清,这就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就是以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为主体,在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和污水充分解除,使污水净化的一种方法,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构筑物是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需处理的污水和回流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成为悬浮混合液,沿曝气池注入压缩空气曝气,使污水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触,并供给混合液足够的溶解氧。这时污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群体分解,然后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泥与水澄清分离,部分活性污泥回流到曝气池,继续进行净化过程,澄清水则溢流排放。由于在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不断增长,部分剩余污泥从系统排出,以维持系统稳定。

活性污泥法的净化过程与机理

1.吸附阶段:污水与活性污泥解除后的很短时间内,水中有机物迅速降低,这主要是吸附

作用引起的。由于絮状的活性污泥表面积很大,表面具有很多糖类粘液层,污水中悬浮的和胶体的物质被絮凝和吸附而迅速去除。活性污泥的初期吸附性能取决于污泥的活性。

2.氧化阶段:在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将一部分吸附阶段吸附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获取能量,另一部分则合成新的细胞。从污水处理的角度看,不论是氧化还是合成都能从水中去除有机物,只是合成的细胞必须易于絮凝沉淀,从而能从水中分离出来。这一阶段比吸附阶段慢得多。

3.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淀阶段:氧化阶段合成的菌体有机体絮凝形成絮凝体,通过重力沉

淀从水中分离出来,使水得到净化。

活性污泥的吸附凝聚性能、有机物的去除速率及活性污泥增长速率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期有关。在对数增长期,微生物活动能力强,有机物氧化和转换成新细胞的速率最大,但不易形成良好的活性污泥絮凝体;在减速增长期,有机物去除速率与残存有机物呈一级反应,速率有所降低,但污泥絮凝体易于形成;在内源呼吸期,有机物迅速耗尽,污泥量减少,絮凝体形成速率高,吸附有机物的能力强。

评价活性泥污的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NSS)

3.污泥沉降比(SV)

4.污泥指数(SVI)

胶体脱稳机理

1.压缩双电层:在水处理中使胶体凝聚的主要方法是向水中加入电解质。当投入电解质后,水中与胶粒上反离子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浓度增加了。这些离子可与胶粒吸附的反离子发生交换或挤入吸附层,使胶粒带电荷数减少,降低 点位,并使扩散层厚度缩小,这种作用成为压缩双电层。

2.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电中和作用是使胶粒表面对异号离子、异号胶粒或链状高分子带异号电荷的部分有强烈的吸附作用,由于这种吸附作用中和了部分或全部电荷,减少了静电斥力,因而容易与其他颗粒接近而互相吸附。

3.吸附架桥作用:当两个同号胶粒吸附在同一个异号胶粒上,胶粒间形成架桥,就能连接、团聚成絮凝体而被除去。如果投加的化学药剂是链状或树枝状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的滑雪基团能与胶粒表面互相吸附,同一个高分子聚合物有多个化学基团,因而能吸附多个胶粒,起到了胶粒与胶粒间的架桥连接作用。

4.网捕作用:向水中投加含铁、铝等金属离子的化学药剂后,由于金属离子的水解和聚合,会以水中的胶粒为晶核形成胶体状沉淀物;或者在这种沉淀物从水中析出的过程中,会吸附和网捕周围的胶粒而共同沉降下来,这成为网捕作用。

旋风除尘器

①定义:旋风除尘器是使含尘气流做旋转运动,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颗粒从气流中分离的除尘装置。

②工作原理:进入除尘器的含尘气流沿筒体内壁由上而下做旋转运动,同时有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当旋转气流的大部分到达椎体底部时,转而向上沿轴心旋转,最后经排出管排除。通常将旋转向下的外圈气流称为外涡旋,旋转向上的中心气流称为内涡旋。气流中所含尘粒在旋转运动过程中,受离心力作用下沉降到外壁上,到达外壁的尘粒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气流从除尘器顶部向下高速旋转时,顶部的压力下降,一部分气流带着细小的尘粒沿筒壁旋转向上,到达顶部后,再沿排出管外壁旋转向下,最后到达排出管下端,被向上的内涡旋带走,从排出管排除,这股旋转气流称为上涡旋。

湿式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将尘粒洗涤下来而使气体净化的装置。

湿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湿式除尘机理涉及惯性碰撞和拦截、扩散、黏附、凝聚等作用,但主要是惯性碰撞和拦截作用。

含尘气体在运动中与液滴相遇,在液滴前Xd处气流开始改变方向,绕过液滴流动,而惯性较大的颗粒将继续保持其原来直线运动的趋势。定义颗粒从脱离流线到惯性运动结束时所移动的直线距离为粒子的停止距离。

电除尘器:

电除尘器是利用静电力实现颗粒与气流分离的除尘装置。

工作原理:涉及粉尘荷电、荷电粒子的迁移、沉积和集尘极表面清灰

1.粒子荷电:粒子荷电是电除尘过程的第一步。在放电极和集尘极之间施加直流高电压,使放电极附近发生电晕放电,气体电力,生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在放电极附近的电晕区内,正离子立即被电晕极吸引过去而失去电荷。自由电子和随即形成的负离子则因受电场力的作用向集尘极移动,并充满到两极间的绝大部分空间。含尘气流通过电场空间时,自由电子、负离子和粉尘碰撞并附着其上,便实现了粉尘的荷电。

2.荷电粒子的迁移:荷电粉尘在电场中受库仑力的作用向集尘极移动,经过一定时间后

到达集尘极表面,放出所带电荷而沉积其上。

3.被捕集粉尘的清除:电晕极和集尘极上都会有粉尘沉积,粉尘厚度为几毫米,甚至几

厘米。粉尘沉积在电晕极上会影响电晕电流的大小和均匀性。集尘极表面上的粉尘沉积到一定厚度时,为保证放电效果,防止粉尘重新进入气流,需要用机械振打法将其清除掉,使之落入下部灰斗中。放电极也会附着少量粉尘,隔一定时间也需进行清灰。

袋式除尘器:

袋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流通过纤维织物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

工作原理:

含尘气流从下部孔板进入圆筒形滤袋内,气流通过滤布的孔隙时,粉尘被捕集于滤料上,透过滤料的清洁气体由排出口排出。沉积于滤布上的粉尘,在机械震动的作用下从滤布表面脱落下来,落入灰斗中。

袋式除尘器的滤尘机制包括筛分、惯性碰撞、拦截、扩散等作用。袋式除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含尘气体通过清洁滤料,这时起捕集作用的主要是滤料纤维。随着捕集的粉尘量不断增加,一部分粉尘嵌入到滤料内部,一部分粉尘在滤料表面形成粉尘初层。初层形成后,它成为袋式除尘器的主要过滤层,使除尘效率大大提高。

定义:

1.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气浮反应:利用高度分散的小颗粒作为载体去粘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其随气泡悬浮到液体表面而加以分离去除的一种水处理方法。

3.吸收法: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不同,而将又害组分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4.气体吸附: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种组分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

5.固体废物: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原过程已不再具有任何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

6.浸出毒性废物:凡含有一定毒性物质,经水体浸泡或雨水淋溶,其中毒性物质能转移至水相并向环境中扩散,而导致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破坏的固体废物。

7.机械过滤:以过滤介质两边的压力差为推动力,使水分被强制通过过滤介质,固体颗粒被截留,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的。

分类

1.沉降:自由,絮凝,拥挤,压缩

2.澄清池:机械加速,水力循环,悬浮澄清,脉冲澄清

3.生物滤池:高负荷,塔式,曝气

4.土地处理系统: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地下渗滤

5.破碎机械:冲击磨切(锤式破碎)剪切粉碎,挤压破碎

作用

1.格珊:去除水中的粗大物质,保护处理厂的机械设备,并防止管道堵塞。

2.沉砂池:去除水中的沙粒,煤渣等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杂质,同时也去处少量较大较重的有机杂质。

3.压实:为了减少固体废物表观体积、提高运输与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城市垃圾是由不同颗粒与颗粒间空隙组成的集合体,自然堆放时,其表观体积是由垃圾颗粒有效体积与孔隙占有体积之和。当实施压实操作时,随压力的增大,孔隙率减少,表观体积随之而减少,密度增大。因此,压实的实质,实际上是消耗一定能量的同时,垃圾间各颗粒相互挤压变形或破碎,从而达到重新组合的效果。

第三篇:模具设计规范总结

模具设计规范

1、模具行程如何计算?

落料模

落料模行程S=A+料厚+切入量+倾斜角

A:最小2mm S:最小14mm

小件行程S=15mm 大件行程S=20mm

拉延模

拉延模的行程S=t+A

0t:下死点状态的压边圈型面至凸模最高点。

0A:余量5~10。

注:所有外板件加工前,胚料不能与凸模相接触:内板件加工前,结构较深的可以局部接触(有项目负责人指导)。

修边模

修边模的行程S= t+b+a

0t:t/sinθ(小数点以下进位)。

0b:最大切入量6mm。a:余量为10mm。

注:倾斜角为10˙切入量要和倾斜角垂直成2mm。

翻边模 墩死成形时翻边模的行程S=b+a。

b:凹模与板件接触到成型完成时的量。a:余量(min10mm)。

2、模具刀块规格如何确定?

落料模

落料模下模刀块规格:

高度最小40mm,宽度最小90mm,长度标准300mm,刀块全部符型。

刀块空刀5mm,空刀高度20mm:刀块下部托板空刀10mm。

落料模上模刀块规格:

高度最小40mm,宽度最小90mm,长度标准300mm,刀块全部符型。翅膀高度25mm,沿口线筋的宽度20mm。

刀块空刀5mm,空刀高度30mm;刀块下部托板空刀10mm。刀块空刀宽度10mm。

修边模

钢材结构

高度最小为40mm,宽度最小为60mm。完全淬火长度为250mm、淬火为300mm。

刀块空刀1~3mm,空刀高度15mm;刀块下部托板空刀10mm。刀块空刀宽度10mm。

A≥1.3H或A≥0.25L A:刀块宽度 H:刀块高度 L:刀块长度

铸造空冷钢结构

高度最小为60mm,最高为200mm;宽度最小为50mm,长度标准长为300mm,沿口线筋的宽度SPC材料25mm。高度钢材30mm,加强筋的宽度为20mm。

刀块空刀5mm,空刀高度为20mm。刀块下部托板空刀高度为10mm。

A≤H/1.2 或L≤B/0.6

A:刀块的宽度 H:刀块的高度 L:刀块的长度

废料刀结构

高度最小为35mm,宽度最小为55mm,沿口线筋的宽度25mm,加强筋的宽度为15mm.废料刀空刀为5mm,空刀高度为30mm,废料刀底部空刀为10mm.翻边模

钢材结构

高度最小40mm,宽度最小60mm,长度完全淬火标准长250mm,淬火标准长300m.刀块高空刀2~3mm,空刀高度为距弯曲点15mm,刀块宽空刀5~10mm,空刀宽度为最小15mm,刀块下部托板的空刀为10~20mm。

A/H=1.5 A:刀块的宽度 H:刀块的高度

补充凸模空刀高度距离料边10mm,最小空刀高度为30mm.铸钢结构

高度最小为50mm,空刀高度最小为80mm,长度标准300mm 刀块空刀5mm,空刀高度凹模距离弯曲点15mm.凸模距离料边10mm,最小空刀高度30mm。刀块下部托板空刀为10~20mm。

A/H=1.5 A:刀块宽度 H:刀块高度

注:刀块总高度低于100mm不设加强筋。.3、档墙如何设立?

落料模

下模

长X宽X高=70X30X20 上模

长X宽X高=70X30X25 刀块连接处的档墙长度120mm。

修边模

宽X高=40X30

翻边模

宽=40 高最小20mm应尽量高。

废料刀在1.6以上时设定档墙,档墙要和废料刀的相同角度进行避让。

4、刀块如何分割?

刀块分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刀块的标准长度为300mm(250≤L≤400).2、分块位置要错开,标准20以上,最小10mm.3、当刃口线夹角小于30°或圆弧半径小于5mm时分块们置距离圆弧终点5mm以上。

4、不倾斜分块,分块线与圆弧切线夹角保证在60°以上。

5、分块确保一条边为直边。

6、刀块最窄处

SC材30mm以上

钢材30mm以上

FC材30mm以上

5、螺栓及销钉的设定。

钢材结构设定螺钉要满足以下几点:

1、螺钉必须交错排列。

2、坚固螺钉基本上使用M12,3、切刃螺钉及销钉的直径,长度要基本相同镶块分块位置旁边必须设定螺钉。

4、镶块长度决定螺钉数量:

150mm以下2个螺钉

150~250mm设3个螺钉

250~350mm设4个螺钉

5、沉孔边缘距离刃口15mm以上,孔中心距离刀块侧面20mm以上。

铸件设定螺钉和销钉要满足以下几点:

1、镶块的长度决定螺钉的数量。

150以下的设2个 150~230mm设3个 230mm以上的设5个

2、螺钉、销钉孔边缘距离刃口30mm以上,孔中心距离沿口线筋内壁20mm以上,刀块侧面25mm以上。

螺钉

销钉

φD 钢材

M12X50

φ13X50

第四篇:环境工程复习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

一、知识点

第一章

1、环境、环境污染的定义

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与某个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总称。

环境污染:它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生物生存和人类生活条件的一种现象。

2、了解各种环境净化与控制技术;从技术原理上的分类(隔离、分离、转化)

各种环境净化与控制技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生物污染控制、面源与移动源污染防治技术。

隔离(扩散控制)、分离(不同介质间的迁移)、转化(化学生物反应)隔离:是将污染物或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途径,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分离: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他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利用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第二章

1.环境工程“三传”原理:传质、传热、动量传递

2.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单位和2个辅助单位;物理单位间的换算

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

2个辅助单位:平面角(弧度rad)立面角(球面度sr)

物理单位间的换算(见课本22页)

3.量纲;MLtT量纲体系;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浓度各种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 量纲: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

MLtT量纲体系在SI中将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的量纲作为基本量纲,分别以M、L、t、T表示。简称为MLtT量纲体系。

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浓度各种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见课本26页)

4.衡算系统;稳态系统与非稳态系统;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衡算系统:衡算的空间范围

稳态系统: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非稳态系统: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封闭系统:只有能量可以穿越边界而物质不能穿越边界的系统;开放系统:物质和能量都能够穿越系统边界的系统。

5.压力单位换算(见课本24页例2.1.1)

第三章

1.流体携带的能量 ;牛顿黏性定律;黏性系数;柏努力方程及应用

流体携带的能量:内能(物质内部所具有能量的总和,来自分子与原子的运动以及彼此的相互作用)、动能(流体以一定速度流动时,便具有一定的动能,其大小等于从静止加速到速率为v时外界对其所做的功)、位能(流体质点受重力的作用)及静压能。

牛顿黏性定律(见课本63页)

黏性系数(见课本64页)

柏努力方程及应用(见课本59页)

2.边界层理论;边界层分离现象及条件

边界层理论:(1)当实际流体沿固体壁面流动时,紧贴壁面处存在非常薄的一层区域,在此区域内,流体的流速很小,但速度分量沿壁面法向的变化非常迅速,即速度梯度很大,依牛顿粘性定律可知,在Re较大的情况下,即使对于μ很小的流体,其粘性力仍然可以达到很高的数值,因此它所起的作用与惯性力同等重要。这一区域称为边界层或流动边界层,也称为速度边界层。在边界层内不能全部忽略粘性力。(2)边界层外的整个流动区域称为外部流动区域,在该区域内,法向速度梯度很小,因此粘性力很小,在大Re情况下,粘性力比惯性力小得多,因此可将粘性力全部忽略,将流体的流动近似看成是理想流体流动。边界层分离现象:物体表面曲率较大时,往往会出现边界层与固体壁面相脱离的现象,此时,壁面附近的流体将发生倒流并产生漩涡,导致流体能量大量损失的现象。

边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存在黏性作用和逆压梯度。(但不是充分条件,边界层分离与否取决于流动的特征以及物体表面的曲率等)

3.阻力损失产生的原因 :摩擦阻力(产生原因:流体与物体的接触表面上存在剪切应力;影响因素:边界层内的流体状态及边界层的厚度)和形体阻力(产生原因:流体流过表面是曲面的物体时,物体表面的压强分布沿程发生变化)。

4.沿程阻力:流体流经直管时的阻力(见课本76页)

局部阻力:流体流经管件(如弯头、三通、阀门等)时的阻力。(见课本92页)

5.分支管路/并联管路的特点、规律、计算

分支管路的特点:(1)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总管的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2)由于存在分流,所以主管内各段的流量不同,阻力损失需分段加以计算;(3)流体在分支点处无论以后向何处分流,其总机械能为一定值。(见课本100页)

并联管路的特点:对于不可压缩流体,若忽略交叉点处的局部阻力损失,应有(1)总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2)各支管中的阻力损失相等;(3)通过各支管的流量依据阻力损失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见课本101页)

第四章

1.热量传递的方式及表述、白体/黑体/灰体/镜体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①热传导(通过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②对流传热(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③辐射传热(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黑体:落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被物体吸收的物体;白体:落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以漫反射的形式被反射出去的物体(平面反射则为镜体);透热体:落在物体表面的辐射能全部穿透过去的物体;灰体:如果物体能以相同的吸收率吸收所有波长范围的辐射能,则物体对投入辐射的吸收率与外界无关的物体(气体不能看成灰体)。

2.热传导规律及传热影响因素;对流传热及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辐射传热的规律及传热影响因素;会解释温室效应

热传导规律及传热影响因素:

对流传热: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1)物性特征:流体的物性将影响传热;(2)几何特征:这类因素包括固体壁面的形状、尺寸、方位、粗糙度、是否处于管道进口段,以及是弯管还是直管等;(3)流动特征:包括流动起因(自然对流、强制对流),该流动状态(层流、湍流),有无相变(液体沸腾、蒸汽冷凝)等。辐射传热的规律:如果辐射传热是在两个温度不等的物体间进行,则辐射传热的结果是热量由高温物体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当物体与周围环境温度相等时,辐射传热量等于零,但辐射与吸收过程仍在不停地进行,系统处于动态热平衡状态。

传热影响因素: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相对透明,但是他们往往吸收那些由地球辐射出去的长波,所以在大气中积累的温室气体,就像一床包裹在地球外表面的毯子,搅乱了地球的辐射平衡,到之地球温度升高。

3.传热边界层理论;逆流与并流的传热效果比较;保温层的临界直径

传热边界层理论:

逆流与并流的传热效果比较:见课本158页例4.4.2

保温层的临界直径:见课本143页

4.管式换热器的类型、强化换热器的途径

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蛇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

强化换热器传热过程的途径:①增加传热面积:减小管径、异形表面、加装翅片;②增大平均温差:改变两侧流体的相互流向、提高蒸汽的压强可提高温度、增加列管式换热器的壳程数。③提高传热系数:提高流体的速度、增强流体的扰动、在流体中加固体颗粒、在气流中喷入液滴、采用短管换热器、防止结垢和及时清除污垢。

第五章

1.吸收/解析、吹脱/汽提、吸附/再生、离子交换、膜分离定义

吸收:指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气体与溶剂充分接触,其中易溶的组分

溶于溶剂进入液相,而与非溶解的气体组分分离。

解析:被吸收的气体组分从吸收剂中脱出的过程。

吹脱:利用空气作为解析剂。

汽提:利用蒸汽作为解析剂

吸附:当某种固体与气体或液体混合物接触时,气体或液体中的某个或某些组分能以扩散的方式从气相或

液相进入固相。

离子交换:依靠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可交换离子与水中带同种电荷的阴阳离子进行交换,从而使离子

从水中除去。

膜分离: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为分离介质,当膜的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时,混合物中的某个

组分或某些可透过膜,从而与混合物中的其他组分分离。

2.传质机理

传质机理包括分子扩散(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物质扩散;静止流体及固体中)和涡流扩散(流体质点强烈掺混所导致的物质扩散称为涡流扩散;远大于分子扩散,随湍动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3.传质边界层理论

具有浓度梯度的流体层称为传质边界层;质量传递的全部阻力都集中在边界层内。

第六章

1.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及类型

原理:是将含有颗粒物的流体置于某种力场中,使颗粒物与连续相的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沉降到器壁、器底或其他沉积表面,从而实现颗粒物与流体的分离

类型:包括重力沉降,离心沉降,电沉降,惯性沉降和扩散沉降。

2.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的比较;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离心分离因数

比较:与重力沉降相比,离心沉降有如下特征:

(1)沉降方向不是向下,而是向外,即背离旋转中心。

(2)由于离心力随旋转半径而变化,致使离心沉降速率也随颗粒所处的位置而改变,所以颗粒的离心

沉降速率不是恒定的,而重力沉降速率则是不变的。

(3)离心沉降速率在数值上远大于重力沉降速率,对于细小颗粒以及密度与流体相近的颗粒的分离,利用离心沉降要比重力沉降有效得多。

3.离心分离效率的指标:临界直径和分离效率;粒级效率与总效率间的关系、分割粒径 离心分离设备的重要性能指标:离心分离因数。(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Kc)

临界直径:临界直径是指在旋风分离器中能够从气体中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

分离总效率:总效率是指进入旋风分离器的全部粉尘中被分离下来粉尘的比例;

粒级效率:粒级效率表示进入旋风分离器的粒径为di被分离下来的比例。(有公式)

粒级效率与总效率间的关系:η0=∑χm iηiη0总效率ηi粒级效率 χm i粒径为di的颗粒占总颗粒的质量分数

分割粒径:粒径效率为50%时的颗粒的直径

第七章

1.表面过滤/深层过滤的定义并且会分类;

表面过滤:采用的过滤介质(如织物,多孔固体等)的孔一般要比待过虑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过滤时这些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截留,并在其表面逐渐积累成滤饼,此时沉积的滤饼亦起过滤作用。因此又称为滤饼过滤。(特点:①过滤介质层用织物、多孔固体等;②过滤介质的孔一般比待测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③能形成同样起过滤作用的滤饼;④能形成架桥现象;⑤过滤流体中颗粒物的浓度较高、过滤速度慢。实例:真空过滤机、板框式压滤机、慢滤池、袋滤池等)

深层过滤:通常发生在以固体颗粒为过滤介质的过滤操作中,由固体颗粒堆积而成的过滤介质层通常都较厚,过滤通道长而曲折,过虑介质层的空隙大于带过滤流体中的颗粒物的粒径。(特点:①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且较厚;②过滤通道长而曲折;③过滤介质层的空隙大于待过滤流体中的颗粒物的粒径;④待过滤流体中颗粒物含量少。实例:水的净化、烟气除尘、快滤池)。区别自己;体会。

按推动力分为重力过滤、真空过滤、压力差过滤和离心过滤

2.深层过滤中颗粒的运动;深层过滤机理

深层过滤中悬浮颗粒物的运动行为:(1)迁移行为:流体中的悬浮颗粒运动到滤料层空隙表面的行为。作用力①扩散作用(布朗运动)②重力沉降③流体运动作用力(惯性力)(2)附着行为:①接触凝聚,②电化学作用,③吸附,④分子引力。(3)脱落行为:①流体对附着颗粒的剪切作用,②运动对附着颗粒的碰撞作用。

深层过滤机理:流体中的悬浮颗粒物随流体在流经介质床层的过程中,附着在介质上而被去除。因此深层过滤实际上是流体通过颗粒过滤介质床层的流动过程,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规律是描述深层过滤过程的基础。

3.恒压过滤/恒速过滤

恒压过虑:最常用的过滤方式,过滤过程中过滤压差自始至终保持恒定。

恒速过虑:指在过滤过程中过滤速率保持不变,即滤液量与过滤时间成正比。

第八章

1.吸收的定义、类型

定义:是依据混合气体各组份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过程。

类型:

(1)按溶质和吸收剂之间发生的作用: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2)按混合气体中被吸收组分的数目:单组份吸收和多组分吸收

(3)按在吸收过程中温度是否改变: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2.吸收的基本步骤

(1)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至气液两相界面的气相一侧,即气相内的传递

(2)溶质在两相界面由气相溶解于液相,即相际传递

(3)溶质由相界面的液相一侧传递至液相主体,即液相内的传递

3.物理吸收的热力学基础(气-液平衡、亨利定律)及应用

气-液平衡: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力等)下,气象溶质与液相吸收剂接触,溶质不断地溶解在吸收剂中,同时溶解在吸收剂中的溶质也在向气相挥发。随着气相中溶质分压的不断减小,吸收剂中溶质

浓度的不断增加,气相溶质向吸收剂的溶解速率与溶质从吸收剂向气相的挥发速率趋于相等,及气相中溶质的分压和液相中溶质的浓度都不再变化,保持恒定。

亨利定律:在稀溶液条件下,温度一定,总压不大时,气体溶质的平衡分压和溶解度成正比,其相平衡

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这一关系称为亨利定律

应用:(1)判断传质过程的方向

(2)计算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

(3)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

4.双膜理论

吸收传质过程的双膜理论要点:①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在分别有一层虚拟的停滞气膜和停滞液膜。溶质分子以稳态的分子扩散连续通过这两层膜。②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在瞬间即可达到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溶质在界面上两相的 存在平衡关系。③在膜层以外,气、液两相流体都充分湍动,不存在浓度梯度,组成均一,没有传质阻力;溶质在每一相中的传质阻力都集中在虚拟的膜层内。

第九章

1.吸附分离机理 吸附分离的机理是位阻效应(由沸石的分子筛分性质产生的,当流体通过吸附剂时,只有足够小且形状适当的分子才能扩散进入吸附剂微孔,而其他分子则被阻挡在外)、动力学效应(借助不同分子的扩散速率之差来实现)和平衡效应(流体的平衡吸附)。

2.吸附剂主要特征

常用吸附剂的主要特性①吸附容量大(吸附剂表面积);②选择性强;③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④适当的物理性质(流动性、适当的堆积密度,阻力小,机械强度);⑤价廉易得。

3.吸附的过程及控制

过程:(1)吸附质由流体相扩散到吸附剂外表面,称为外扩散

(2)吸附质由吸附剂外表面向微孔中的内表面扩散,称为内扩散

(3)吸附质被吸附剂表面吸附

4.固定床吸附器吸附传质过程、穿透曲线

过程:见P326图

穿透曲线:以流出流体量或流出时间为横坐标,出口流体浓度为纵坐标得到的浓度变化曲线称为穿透曲

线

第十章

1.离子交换树脂的(按活性基团)分类、结构、交换反应;离子交换过程;离子交换速度影响因素;

分类:(1)按树脂的物理结构:分为凝胶型,大孔型和等孔型

(2)按合成树脂所用的单体:分为苯乙烯系,酚醛系和丙烯酸系等

(3)按其活性基团性质:强酸性,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强碱性,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是具有特殊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由空间网状结构骨架(即母体)和附着在骨架上的许多活性基团构成。活性基团遇水电离,分成两部分:①固定部分,仍与骨架牢固结合,不能自由移动;②活动部分,能在一定的空间内自由移动,并与周围溶液中的其他同性离子进行交换反应。

离子交换的动力学过程:①边界水膜内的迁移;②交联网孔内的扩散;③离子交换(速度很快);④交联网内的扩散;⑤边界水膜内的迁移。(总体速度由②步或④步控制)

离子交换速度的影响因素:①离子性质(化合价和离子大小);②树脂的交联度(交联度大,受孔道扩散控制);③树脂的粒径(粒径小,速度大);④水中离子浓度(浓度大,受孔道扩散控制);⑤溶液温度(温度高,速度大);⑥流速或搅拌速度(提高流速,加强水流紊流,增加液膜扩散速度)

2.膜分离特点;渗透和纳滤;浓差极化现象

膜分离特点:(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与其他方法相比能耗较低,能量的转化效率高

(2)膜分离过程可在常温下进行,特别适于对热敏感物质的分离

(3)通常不需要投加其他物质,可节省化学药剂,并有利于不改变分离物质原有的属性

(4)在膜分离过程中,分离和浓缩同时进行,有利于回收有价值的物质

(5)膜分离装置简单,可实现连续分离,适应性强,操作容易且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反渗透和纳滤:反渗透和纳滤是借助于半透膜对溶液中低相对分子质量溶质的截留作用,以高于溶液渗透

压的压差为推动力,使溶剂渗透透过半透膜。反渗透和纳滤在本质上非常相似,分离所依据的原理也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仅在于所分离的溶质的大小和所用压差的高低。事实上,反渗透和纳滤膜分离过程可视为介于多孔膜与致密膜之间的过程。

浓差极化现象:浓度差的存在导致紧靠膜面的溶质反向扩散到主体溶液中,这就是超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现象。

3.电渗析基本原理和传递过程;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机理

电渗析中的传递过程:①同性离子迁移;②电解质的浓差扩散;③水的(电)渗析;④压差渗漏;⑤水的电解;⑥反离子迁移。

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机理:阳离子交换膜中含有大量的带负电荷的固定基团,这种固定基团与聚合物膜基相固定结合,由于电中性原因,会被在周围流动的反离子所平衡。由于静电相斥的作用,膜中的固定基团讲阻止其他相同电荷的粒子经入膜内。

二、公式与计算

1.单位换算

2.稳态反应系统的衡算P38

3.连续性方程P54

4.柏努利方程、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复杂管路)P59P98

5.Freundlich方程及接触过滤吸附(单级)计算;脱色方面的计算

6.恒压过滤计算

7.Stockes方程

8.单(多)层平壁稳定热传导

三、考试题型

1.填空

2.名词解释

3.选择

4.简答

5.计算

注:本门课程是统考课,书要看仔细些,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灵活运用!

第五篇:环境工程学科建设总结

篇一:以学科建设推动环境工程专业发展

以学科建设推动环境工程专业发展

关键词:学科建设;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257-03 西南科技大学自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以来,在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努力提升学科层次水平。目前我们已建成集博士授权建设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四川省重点学科及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于一体的重要学科,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和集“产、学、研”一体的“水处理与污染控制中心”等科研实验平台,拥有一批水平较高、结构合理、指导和教学经验丰富的科研与教学队伍,已成为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在完善学科结构的同时,我们也努力把将学科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本科教育的优势资源,使之成为支撑专业建设的有效载体,从而达到以学科建设推动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目的。

一、学科建设成果促进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随着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和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环境工程学科研究内容正进一步拓展,同时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领域要求也越来越宽,比如“三废”治理技术、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核废处置与环境安全等,而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侧重于环境工程传统领域,如大气污染控制、城市生活废水的处理等,造成培养的人才由于知识面过窄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高级人才的需要。因此,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上,我们考虑到课程体系既要体现专业的基础性,又要紧跟学科发展趋势。

二、学科建设促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控制教学团队和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团队,同时团队负责人全权负责本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提升、学术发展、课程教学质量及提出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规划。

三、学科建设强化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及教学能力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绝大部份教师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本身进行科研素养高,但是他们实际工程经验少,在指导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上往往感到所学知识与工厂生产有些脱节。因此,学科建立起青年教师的“帮扶计划”,即:鼓励和引导青年老师参加实际工程项目;定期对新进青年教师举行系统的培训;同时以老带新、“传、帮、带”。经过多年的努力,环境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正在茁壮成长,成为教学和科研的栋梁之材及骨干力量。同时,也培养了大批的中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以来,中青年教师晋升教授5人,晋升副教授9人。同时新进博士2010、201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同时2010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科研成果丰富了本科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学科都鼓励老师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不断将科研成果融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加快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的速度,解决了教学内容先进性的问题,也不断将学生

带往本学科科研的研究前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2007年以来,西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已出版专著6部,被环境工程专业部分课程选为教材或参考书。王青教授2007年参编的《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该书全面评价了我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发展趋势,现已被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选作我校为“环境工程专业导论”主要参考书。同时,部份项目成果也作为典型案例应用于教学。如王青教授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图谱与影响尺度”引入本科生教学,作为“环境管理与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

五、良好的科研平台为本科生科技活动提供了优越的实验条件 环境工程专业自学科建设开始,就特别注重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实验仪器设备。

六、专业建设成效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强调各学科建设的同时,也重视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引导与支撑作用,学科建设中积极把取得的学术成果转化为本科教育中的优秀资源,从而引领了专业建设也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进展,成效越来越显著,特色越来越鲜明。

参考文献:

[1]吴烈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形式和人才培养定位浅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236-238.[2]张颖.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7-176.篇二:学科建设汇报

2011-2015 环境工程学科建设规划

一、总体思路

加强多学科的交叉渗透,重点发展和建设以印染废水处理为主的“环境工程”专业。以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监测作为学科重点建设方向。

二、.学科建设

面向新世纪,环境工程学科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虽然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环境学科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承接和完成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获得了一批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同国内其它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相比,我校的环境工程学科发展建设与高水平学校有一定差距。

规划如下:

(1)水污染控制方向:

重点发展以下几个专题:

纺织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及一体化教学科研平台

膜分离方向

高级氧化技术

生物处理与处置

(2)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方向

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处理与资源化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与清洁生产

(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方向:

建立废气综合处理实验平台装置迫在眉睫

三、实验室建设

针对现有试验体系的不足,从紧到松,从整体到局部,按照五年规划,初步建成本硕博一体化、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系统化培养、研究能力和工程能力全面培养创造性实验体系。

(1)环境工程各专业方向实验室系统提级

(2)专业各方向综合实验室建设

(3)仿真验室建设

(4)工艺模拟设计实验室建设

四、师资队伍建设

在以后五年内必须认真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借评聘分离、按需设岗、按岗实行岗位特殊津贴的激励政策,广开门路,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我校工作,并实行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最近1年急需的大型仪器和平台建设

6经费预算

六、年各方向一揽子建设计算经费如下:

水污染控制大约每年需要200万元 大气污染控制150万元 固废150万元

监测150万元 篇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工作总结摘要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工作总结

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发展定位:

国内一流

----近期目标:

学院综合实力进入国内本学科前15名

----发展举措:

加强重点,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扩大影响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标志性成果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获2011年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

(二)主要工作成效

1.学科建设工作

----开展了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评估自查工作。----“985工程”三期--化学与环境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按计划实施,并按学校要求全面完成了120万元经费使用任务。

----2011年在sci、ei上发表论文共30篇,其中a类论文14篇(市政工程系3篇,环境工程系8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1篇,环境科学

----获湖北省第八批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篇,其中环境科学1篇,环境工程1篇。

2.人才培养工作

(1)本科教学

----2011年3月26日-27日,学院在梦天湖酒店召开了本科教学研

讨会。

----按照环境学院“十二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的目标,明确了“构建环境学科的实践教学的创新体系”为主题进行教学成果的提炼和推广。

2011环境学院获批教改项目清单

----组织开展了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各课程组对课程大纲、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了示范性的讲解。

----积极倡导大学生创新活动。

(2)研究生教育

· 走访了四川等“985”和“211”高校的对口院系,通过现场咨询会、动员会和发放我院招生简章资料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

· 做好推荐免试生工作。

----圆满完成2011年招生计划。

· 在总结多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研究生日常事务进行规范化说明,建立了研究生事务工作手册,确保研究生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 做好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申报工作。

----积极做好国际化课程的各项工作。

· 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工作,严格实行博士生论文盲审制度,篇四:环境工程学科名人及其工作介绍

4.环境工程学科名人及其工作介绍

4.1陈俊一(jeffrey chen)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土木系,1969年取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曾任美国dravo工程公司研发部经理,兼任匹兹堡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铝业公司(alcoa)lancy环境公司研发部主任。现任水环纯(sts)泛亚销售部技术经理。

4.2郝吉明(1946.8.25-)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84年毕业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博士学位。

经过2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促成我国轻型车排放标准与欧洲标准的接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及控制策略方面有深入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代表性箸作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兼任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

4.3陶葆楷

陶葆楷,1906年10月1日出生于江南水乡无锡,给排水工程与环境工程学家、工程教育家,是我国卫生工程、环境工程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培育的几代科技人才,为发展我国给水排水专业和环境工程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于1935年编写了我国最早的一本《给水工程学》中文教材,其中收集了我国的人工凿井法、井水提升法和井管保护设施等,在结合中国实际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他还编写了《卫生工程名词草案》一书。编写了《下水工程学》、《军事卫生工程》两本教材。参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他从50年代中期就着手进行暴雨强度分析方法及计算公式的研究,提出了适应于我国条件的暴雨公式,编写了“暴雨强度分析方法”,经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被收入设计规范,并自1975年在全国试行。此后,陶葆楷仍不懈地进行辛勤笔耕,他先后独自编写或与他人合编了《给水工程》(1954)、《排水工程》(1954)、《排水工程》(上册)(1965)、《排水管道工程》(1974)、《炼油厂污水处理基本知识》(1975)、《污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1979)等教科书及学术参考书,以及一大批学术论文。

1976年以来,陶葆楷提出了在清华大学设立环境工程专业的倡议,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和批准,这样,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就于1977年在清华大学诞生了。

4.4顾夏声

(1918年5月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环境工程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在工程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反应器的理论与实践,对其微生物学特性及工程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模型及形成的“晶核生长”学说,由此找到培养颗粒污泥的优化条件和关键技术,为其后进行的中试和生产性ua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在此基础上开发的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的新工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

2主持“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与控制”研究项目,使含高硫酸盐有机废水治理技术获重大突破。造纸、味精、脂肪酸、糖蜜等生产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由于含有大量硫酸盐,严重妨碍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世界各国废水处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3参与和指导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和处理工艺研究,提出了经济有效的处理途径。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系统处理焦化废水过程中微生物分布和有机物迁移转化规律,并进行了新型的硝化—反硝化系统的研究,将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推向一个新高度。

4参与氧化塘处理废水的科技攻关,对氧化塘中碳、氮、磷的转移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

顾夏声一贯重视教材建设。他本人或带领年轻教师编写了多本高质量的教材,并且能把新的研究成果纳入教材中,随时做出修改,给学生以最新的知识。如他与李献文等合编的《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曾两次再版,受到师生们的好评。他同时担任建设部高校给水排水及环境工程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和国家教委环境工程类专业教材委员会主任委员。

4.5钱易

主编或与他人合作编写:

4.6王宝贞

(一)开发了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系统和生态塘新技术(二)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地完成了生物制氢技术中试研究

(三)率先研究开发了饮用水源水除污染新工艺(四)在放射性废水与

重金属废水处理的研究方面成果卓著(五)研究和开发了高效、经济、节能的污水生物处理与回用新技术,开辟了防治污染和节水新途径(六)积极发挥国际水质协会中国理事作用,积极参加或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污染防治事业在国际上地位做出贡献(七)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做出贡献

他的发明专利

1、王宝贞:高效除放射性和重金属净水方法 [专利号:92115144.6]

2、祁佩时、王宝贞:复合式厌氧反应器 [专利号:9307727.7]

3、任南琪、王宝贞:污水生物制氢技术 [专利号:92114474.1]

4、王宝贞、孙哲、李高奇:一种高效净水滤罐 [专利号:95208350.7]

5、王宝贞、吴满山:一种破坏臭氧尾气得热力催化装置 [专利号:2l 962 1116357] 4.7黄国和

4.8 刘鸿亮(1932.6.20-)环境工程专家。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在水环境研究领域是我国学术带头人。

对我国的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湖泊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是我国湖泊环境研究领域的首席学术带头人。近年,在水、垃圾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系统论文和著作。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连续担任国家攻关课题或专题组组长30余篇,公开发表论文180篇。篇五:资源环境学院总结

资源环境学院2015目标管理自评报告

一、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

(一)学科建设规划。资源环境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

(二)学科方向凝练。打造学科特色与优势,加强地理学学科建设。

(三)学科负责人。我院省级重点学科地理学2015年新增楚天学者特聘教授陈彬、主讲教授李志刚。组织学科成员申请并获批本学科领域省级以上项目8项,全年到账科研经费总数1266万元,人均达22万元。

(四)学科队伍建设。

(五)学科基地建设。

(七)研究生招生。成立了资环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自命题工作小组和复试工作小组,组织机构健全;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工作分工、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严格遵守招生工作纪律;制定并实施了学院招生宣传工作方案,及时更新学院网站招生专业目录、招生导师等相关信息。选派了责任教授于兴修、邓文胜、汪正祥、张立明赴省内外高校做学术交流与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我院相关专业,积极动员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本院;按学校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命题、阅卷工作,自命题试卷无卷面错误,阅卷工作无差错,无违规行为。积极探索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库建设,“人文地理”试题库如期完成;按要求拟定学院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复试、调剂、录取工作遵守国家政策。

(八)研究生培养。按照研究院工作部署,严格按照一级学科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完善了各课程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体现前沿性、综合性和学科特色;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按时提交并得以很好执行;积极落实各教学环节,做好研究生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获教研项目1项、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项;选用学科前沿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齐全;积极开展探究、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投入到位,参与率达100%,成效明显。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获批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

学时、人数符合学校管理规定,无随意调停课现象,有严格的调课及补课申请手续,教学督导定期进行查课及听课。考试考务工作安排有序,教师及时登分、课程成绩按指定时间录入系统,数据存档,严格规范成绩录入环节管理。

(九)学位论文。学位申请、论文答辩工作规范,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按期执行研究生论文开题、答辩环节,并抓好论文答辩环节的检查工作。

(十一)研究生思政与在校行为管理。学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汪正祥同志为组长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负责人。选配备王瑶、李可二位老师作为班主任和研究生辅导员,加强研究生入学教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心理干预机制并由专人负责。研究生党团组织健全,举办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术交流活动22场次,覆盖面达100﹪。

(十二)管理机制。根据学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相关文件和制度,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与实施细则。

二、本科教学

目前,学院共有四个本科专业: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城乡规划、环境工程。其中,环境工程有三类不同性质的班,即环境工程普通班、环境工程产业班、环境工程国际班。

在院学生人数:地理科学158人;地理信息科学159人;城乡规划165人;环境工程(普通班)151人;环境工程(产业班)55人,环境工程(国际班)160人(其中2012级7人已出国,2013级14人已出国)。

(一)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1、领导重视

学院领导班子一贯重视本科教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正确处理教学与其它工作关系,树立了“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院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教师投入教学、经费优先教学、制度保证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氛围。

2、教学指导委员会

自评:3+1(提高分)

(二)教学基本建设

1、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每学期学院组织教学公开课1次。系部组织教研活动若干次。

(提高分)

(提高分)

自评:4分+13分、课程建设 自评:6分+13分、教学经费 自评:3分

(三)教学基本运、教学管理

下载环境工程设计规范总结(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工程设计规范总结(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

    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论述微生物在防治此问题中的作用及研究应用现状。 由于有机毒物和重金属的污水农田灌溉和土地处理,固体废物的堆放和填埋,以及地下储油罐泄露,还有最普遍的农......

    环境工程自学总结(范文大全)

    环境工程自学总结 -----李海200932020116 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过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在第三篇中,我们将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及其他污染防治技术做出了......

    佛山设计院设计规范总结

    佛山设计院规范总结 一、图纸要求=路由图+拓扑图 路由图要求 1、原有和新建的线用图层来分开,每个配区的资料不能删减。原有涉及不到的用白色的细线表示,利旧路由用白色粗线表......

    钣金设计规范总结

    钣金设计规范总结 目录 1、 冲压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3 2、 板材公差…………………………………………………………………………......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专业简介: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城市和城镇的水、气、声、固等污染物的污染防治、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专业高级工......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一、专业解析 (一)学科简介 环境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学科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它是一门综合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协调环境与发展,......

    环境工程专业讲座总结

    专业讲座总结在环保刚起步的中国,环保产业在适应基本国情的前提下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十大朝阳产业之一,其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社会背景和知识技能......

    环境工程实习总结[5篇范文]

    认识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模式,专业实习环节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