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传播学考研概论:新闻媒介的管理和经营[范文]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新闻传播学考研概论:新闻媒介的管理
和经营
本章重点:
l 新闻媒介的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面,宏观管理指的是国家对新闻媒介的调控;微观管理是指新闻媒介内部的自身管理。
l 宏观管理——新闻法规
新闻法规是指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和规则,是国家对媒介实行管理的依据。
新闻法规要处理的关键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又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各个国家的新闻法规,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护新闻自由,这是现代国家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新闻法规。
在防止滥用新闻危害国家和公众,各国的新闻法规也对新闻报道作了一定的限制。共同的是国家安全法、诽谤法和隐私法。
国家安全法 :新闻媒介不得以任何形式危害国家安全。
诽谤法: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一看报道是否真实,二看是否借机诽谤诋毁;
隐私权:与社会无关不愿让他人知晓的事情。
l 微观管理——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1、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
私营媒介属于董事会领导制,公营媒介属于社会化领导制,国营媒介属于政府领导制。
① 董事会领导制
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关,实际就是谁有钱谁就有最大权力。
② 社会化领导制
特点:理事会有广泛代表性;尽可能不受政府干涉。
③ 政府领导制
特点:政府通过政府的主管部门任命媒介部门的领导,由它们再来负责媒介的日常运作。
2、中国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
我国新闻媒介采用政府领导制,各级党委是新闻媒介的最高决策机关。
① 社长负责制
特点:在社长领导下,编务、经营、行政事务分工明确,突出经营。
② 总编辑负责制
③ 行政负责制
3、新闻媒介的业务运行机构
业务机构设置基本要求:
机构精简,人员精干;
分层授权,责权合一;
分工明确,反应神速。
4、我国新闻媒介业务机构
报社业务机构设置特点:党政机关有什么部门,报社就有相应部门。
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l 新闻媒介的经营
新闻媒介经营的范围包括:报刊的发行,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广告业务,多种经营,设备和物质供应。
1、报刊发行是决定报刊成败的基本标志,是报社收入的重要来源。决定报刊发行量的因素有:
报刊本身的质量;发行范围,及发行范围内人口数量与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发行竞争程度;营销手段的采用。
目前报刊发行的趋势是:公费订阅逐年缩小,自费订阅逐年扩大。
2、视听率、收视率是电台、电视台经营的生命线。决定收听率、收视率高低的因素有:节目质量、时段安排、声画质量、编排技巧。
3、广告是新闻媒介主要的收入来源,有的则是唯一的收入来源。
广告定价是以发行量(收视率)、受众情况、版面位置(播出时段)等因素决定的。发行量(收视率)是主要决定因素。
4、媒介经营的基本理念是规模经营,好处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新闻媒介集团化经营的好处: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人员可以合理流动,增加从业者积极性;资金可以合理调度;新闻、信息资源共享。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
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第二篇:新闻传播学概论 教案
第一章 新闻传播本体论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从新闻学向传播学研究的历史性理论转变,掌握传播学研究的范围与逻辑起点,构建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框架,把握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新闻学与传播学
(一)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转变与学科超越 1 基本动因
新闻传播媒介不断更新并迅速发展,使社会信息传播结构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2 重要原因
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对信息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由此推动了人类对信息功能和作用的重新认识 3 理论借鉴
借鉴现代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和数理统计科学等全新的研究方法的结果 4 时代原因
现代科学发展出现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大趋势,促使研究对象相对狭窄的新闻学亟待摆脱困境,以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二)转变与超越的外部环境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生存环境的变化
在遵守宪法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新闻传播要按自身规律和市场经济法则办事 2 新闻传媒结构布局的变化 以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标志,我国新闻传媒在质和量两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报刊数量增多,广播电视普及率及覆盖率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客观上为新闻传播研究提出了新的内容 3 新闻传播社会功能与作用的变化 新的历史时期,新闻传播不仅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部门,也是经济建设中一支具有强大潜力的产业部门,在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发挥着多种功能和作用 4 我国受众群体需求的变化
在21世纪,受众与新闻传播者将出现不断的角色互换,全方位介入传播领域
(三)结论
无论从新闻传播实践考察,还是从理论研究角度分析,新闻学向传播学的超越和转变都体现了当今新闻学研究价值取向的历史必然
第二节 新闻传播学研究的范围与逻辑起点
(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的范围
1根据社会科学研究三分法理论,新闻传播学可以从宏观角度分为三方面内容(1)新闻传播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是对新闻传播工作一般特点和新闻传播业运作规律等基本原理进行研究(2)新闻传播应用理论研究
主要是对新闻传播操作技能进行研究(3)新闻传播发展理论研究
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新闻传播技术,媒介和学术发展史及其未来走势的研究 2从微观角度分析,新闻传播学分为如下研究内容(1)信息及其传播过程,要素研究(2)新闻传播事业研究(3)新闻传播媒介研究(4)新闻传播者研究(5)新闻受传者研究
(6)新闻传播环境与社会控制研究(7)新闻传播社会效果研究(8)新闻传播主体心理研究
(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框架
(一)从纵向隶属关系看,新闻传播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同传播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紧密交叉
(二)从横向交叉关系看,新闻传播学与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借鉴这些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丰富新闻传播学的内涵和研究手段,推动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三)从知识结构关系看,新闻传播学可以划分出基本原理,发展历史,业务技能和经营与管理等内容
(四)从传播要素关系看,新闻传播学可以划分为 1 新闻传播本体理论研究 2 新闻传播主体理论研究 3 新闻传播受体理论研究 4 新闻传播客体理论研究 5 新闻传播载体理论研究 6 新闻传播媒体理论研究 7 新闻传播外部环境研究 8 新闻传播效果理论研究
第三节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 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考察新闻传播现象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纵向角度出发,把新闻传播行为放到历史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 4 从横向角度出发,把新闻传播现象放到广泛的社会联系中加以考察 把新闻传播作为人类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动态分析
(二)系统科学方法论 1 理性思辨的方法 2 实证分析法
(三)数理统计科学方法论 1 数学方法
运用数学模型 抽样调查法 统计分析法 2 社会学方法
社会调查法 比较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实验分析法 观察法 文献归纳法 三 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
(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范围与逻辑起点
(三)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框架
(四)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四 考核要求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 1 识记
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转变与学科超越 2 领会
转变与超越的外部环境分析 3应用
新闻学向传播学的超越和转变体现了当今新闻学研究价值取向的历史必然
(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范围与逻辑起点 1 识记
新闻传播学研究的范围 2领会
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三)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框架 1 识记
(1)从纵向隶属关系看,新闻传播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同传播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紧密交叉
(2)从横向交叉关系看,新闻传播学与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借鉴这些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丰富新闻传播学的内涵和研究手段,推动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3)从知识结构关系看,新闻传播学可以划分出基本原理,发展历史,业务技能和经营与管理等内容 2 领会
从传播要素关系看,新闻传播学可以划分为:
新闻传播本体理论研究;新闻传播主体理论研究;新闻传播受体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客体理论研究;新闻传播载体理论研究;新闻传播媒体理论研究;新闻传播外部环境研究;新闻传播效果理论研究
(五)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 识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基本原则 2 领会
系统科学方法论 3 应用
数理统计科学方法论
第二章 新闻传播客体论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息的定义与特性,追溯信息的发现和认识,区分信息的种类和功能,体会新闻的信息属性,理解信息与新闻之异同,把握新闻信息概念分析。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信息的定义与特性
(一)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反应的运动过程,以及关于事物存在方式和相互反应的运动过程的陈述。对于接收者来说,它具有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功能。
(二)信息的特性 1 信息的依附性 2 信息的再生性 3 信息的可传递性 4 信息的可储存性 5 信息的可浓缩性 信息的可共享性(或称为可转让性)7 信息的可替代性 8 信息的预测性 信息的有效性和无效性
第二节 信息的发现和认识 第三节 信息的种类和功能
(一)信息的种类 1 信息两大种类
黎鸣 从控制论和现代物理学的对比中,认识信息本质,提出: 信息可分为自然信息、文化信息两大类 2 信息三个层次
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二)信息的功能 1 消息或情报的功能 2 知识的功能 3 价值的功能 4 社会服务的功能 5 决策参谋作用
第四节 新闻的信息属性
(一)人类认识新闻活动现象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新闻定义
新闻是信息中的一种,它是传播(报道)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1 新闻是一种付诸社会的公开传播的信息 2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信息 3 新闻是事实的信息
第五节 信息与新闻之异同
(一)信息与新闻异同 从新闻的起源来看,信息是新闻之“母” 从认识功能来看,信息与新闻的相同之处在于,新闻和某些信息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认识外界事物,改变原有知识结构的作用 3 从时间上看,时间性决定新闻的生命 从社会功能上看,新闻通过对事实信息的报道,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而信息则长于社会服务,准确及时的信息往往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传播方式上看,新闻是一种大众的群体传播活动,信息的传播方式比新闻宽泛得多多
(二)立足信息与新闻异同,加深对新闻特征的认识 第六节 新闻信息概念分析
(一)信息、新闻、新闻信息是相互关联而又含义不同的概念 1 信息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反应的运动过程,以及关于事物存在方式和相互反应的运动过程的陈述。2 新闻
新闻是传递具有新闻价值的那一部分事实的信息。3 新闻信息
新闻信息是指构成新闻的最小的单一事实。
(二)立足新闻与新闻信息的概念区别,把握新闻中的信息含量 三 考核知识点
(一)信息的定义与特性
(二)信息的发现和认识
(三)信息的种类和功能
(四)新闻的信息属性
(五)信息与新闻之异同
(六)新闻信息概念分析 四 考核要求
(一)信息的定义与特性 1 识记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反应的运动过程,以及关于事物存在方式和相互反应的运 动过程的陈述。2 领会
信息的特性(1)信息的依附性(2)信息的再生性(3)信息的可传递性(4)信息的可储存性(5)信息的可浓缩性
(6)信息的可共享性(或称为可转让性)(7)信息的可替代性(8)信息的预测性
(二)信息的发现和认识
识记信息的发现和认识历史及过程
(三)信息的种类和功能 1 识记
信息的两大种类及三个层次 2 领会
信息的功能:消息或情报的功能;知识的功能;价值的功能;社会服务的功能;决策参谋作用
(四)新闻的信息属性 1 识记
人类认识新闻活动现象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 领会
新闻是信息中的一种,它是传播(报道)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
(五)信息与新闻之异同 1 识记
信息与新闻之异同 2 领会
立足信息与新闻异同,加深对新闻特征的认识
(六)新闻信息概念分析 1 识记
(1)新闻是传递具有新闻价值的那一部分事实的信息。(2)新闻信息是指构成新闻的最小的单一事实。2 领会
立足新闻与新闻信息的概念区别,把握新闻中的信息含量
第三章 新闻传播主体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闻人才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分类,把握新闻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及外部条件,规范新闻人才的职业道德与修养。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新闻人才研究
(一)新闻人才研究内容 新闻人才的本质、基本要素、分类及其在社会历史的作用 2 新闻人才成功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3 新闻人才成长与社会诸方面因素的关系 对新闻人才的识别、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和预测等的研究
(二)新闻人才研究方法 1 系统研究法 2 典型研究法 3 同类研究法 4 追踪研究法 5 统计分析法
(三)新闻人才研究特性 1 研究的综合性 2 实践性 3 历史性
第二节 新闻人才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分类
(一)新闻人才界定
新闻人才是在新闻传播事业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调查研究和采访技能与表达能力,以自己创造性劳动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起到积极影响的人。
(二)新闻人才的本质特征
1新闻人才最本质的属性是独创性,也叫创造性、创新性 2新闻人才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进步性
(三)新闻人才构成的基本要素
1德:人生观、爱国心、道德观、事业心、正义感等 2志:志向高远、锲而不舍
3才与学:才能、技能、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 4胆:大无畏气概
5体:身体的素质与耐力和强度
(三)新闻人才的类型
1根据新闻人才的才能特点可分为:(1)社会交际型人才(2)综合条理型人才(3)经营管理型人才 从新闻人才的才能表现可分为:(1)早熟型(2)多才型(3)多产型(4)晚器型
第三节 新闻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
(一)新闻人才成功与失败的心理品格 1 强烈的事业心,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热爱新闻事业,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对新闻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3 勤于思考、善于知疑 4 刻苦勤奋、意志顽强 5 追求真理、勇于探索
(二)新闻人才的生理气质 1 开放性 2 果断性 3 独立性 4 自制性
(三)新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是人才创新活动中的核心因素
(四)新闻人才的创新意识 1 嗜新意识 2 竞争意识 3 善思意识 4 求异心理 5 分散思维 6 “进攻”意识 7 坚韧性
(五)新闻人才的智能结构
1智能结构一般包括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1)知识结构 ①材料知识 ②结构知识 ③总体知识(2)技能结构 ①效能原则 ②适应原则 ③个性原则 新闻人才的“智能结构”
(1)马克思主意基本理论和知识(2)较强的新闻敏感和创新能力(3)T型知识结构(4)熟练的专业技能
(5)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高层次协调
第四节 新闻人才成长的外部条件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新闻人才产生的必要条件(这是新闻人才与其它人才产生的主要区别)
(二)社会变革为新闻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实践机会
(三)复杂尖锐的阶级斗争是促使新闻人才迅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四)思想解放运动及言论出版自由为新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第五节 新闻人才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一)新闻职业道德概念的内涵
1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履行本质工作中,依靠个人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节其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社会规约。2它一般通过“记者信条”、“记者守则”、“新闻道德准则”、“新闻伦理规约”等方式加以表述。它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
(二)新闻道德自律的核心和意义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自律的基本原则是共产主义精神指导下的集体主义,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2 加强新闻道德自律建设的重要意义
(1)从政治角度看,新闻传媒是党的宣传系统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重要载体,新闻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从道德和伦理学的角度看,新闻传媒机构是社会良知系统
(3)从职业素质看,新闻道德自律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新闻道德自律评介
新闻道德自律是基于新闻工作的特点而形成的规范和伦理准则。社会主义新闻道德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与新闻工作中应当自觉遵守的新闻伦理准则与行为规范。
(四)新闻工作者的修养 坚持社会主义宣传方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敬业乐群,坚持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斗争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全面、正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任务 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在金钱的诱惑面前要警钟长鸣,遵纪守法,廉洁自奉,不搞“有偿新闻”,抵制不正之风;严守国家机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有高尚的新闻职业道德 加强知识修养,提倡“一专多能”,在广播的知识基础上,应该在分工联系与报道范围内,力争掌握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及信息化社会的相关知识 加强业务能力的修养,锻炼新闻敏感、社会活动、信息反馈、快速采写、新闻竞争等能力 三、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人才研究
(二)新闻人才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分类
(三)新闻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
(四)新闻人才成长的外部条件
(五)新闻人才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四 考核要求
(一)新闻人才研究 1识记:(1)新闻人才研究内容(2)新闻人才研究方法 2领会:新闻人才研究特性
(二)新闻人才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分类 1 识记
(1)新闻人才是在新闻传播事业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调查研究和采访技能与表达能力,以自己创造性劳动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起到积极影响的人。(2)新闻人才最本质的属性是独创性,也叫创造性、创新性(3)新闻人才构成的基本要素:德、志、才与学、胆、体 2 领会
(1)新闻人才的类型
(2)新闻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外部条件 3 应用
新闻人才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第四章 新闻传播载体论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载体的定义及其相对性,理解符号与信号的关系,明确传播的物理形态,掌握传播的文化形态,认识非语言符号与新闻传播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载体的定义及其相对性
(一)载体
载体是指运载某种物质或传递能量、信息的介质和工具。在新闻传播中,特 指传递新闻信息的语言、文字和图像等符号。
(二)载体形态
在人类信息传播系统,最常见的载体形态可以分为两大类: 1 物理形态的载体——信号 2 文化形态的载体——符号
第二节 符号与信号的关系
(一)符号定义
符号是能使人领悟指说对象概念意义的中介性信息载体
(二)在各自特点的对比中认识符号与信号的关系
第三节 传播的物理形态――信号载体
从信息传输的数字编码原理看,凡是能表达信息现象的事物都叫做信号。
第四节 传播的文化形态——符号载体
(一)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即口头语言,是最基本的传播载体。2 广播新闻语言符号的特点(1)语言符号的指称性(2)适当重复的意动性(3)实况音响的情境性
(二)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即书面语言,是一种间接符号系统 2 文字符号的优势
(1)叙述与解释的功能(2)说理的功能(3)思维转换的功能
(三)图像符号
1图像符号包括静止和动态两种。前者是指报纸杂志上刊载的照片和绘画。后者则指电视(影)图像 新闻照片图像符号的个性特点(1)纪实的瞬间性(2)形象的直观性(3)情节瞬间的包容性(4)拍摄的现场性 电视新闻传播的符号特点(1)代码复原的直接性(2)现场实况形象的直观性
(3)画面符号的蒙太奇组接带来意义的多重性
第五节 非语言符号与新闻传播
(一)广播新闻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1 构成要素
类语言、现场音响、音乐等 如何在广播新闻中使用好非语言符号
(1)重视发挥非语言符号在广播新闻中的听觉感受功能,提高听众对非语言符号信息的可辨性
(2)重视发挥非语言符号的感觉整合功能,使广播新闻声画符号互补,提高新闻信息的完整性
(3)遵循非语言符号和有声语言符号合理搭配的原则,使广播新闻节目各要素之间达到耦合状态
(二)电视新闻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1表情和目光语 2动作与手势语 3身份与服饰语 三 考核知识点
(一)载体的定义及其相对性
(二)符号与信号的关系
(三)传播的物理形态――信号载体
(四)传播的文化形态——符号载体
(五)非语言符号与新闻传播 四 考核要求
(一)载体的定义及其相对性 1识记(1)载体是指运载某种物质或传递能量、信息的介质和工具。在新闻传播中,特指传递新闻信息的语言、文字和图像等符号。(2)载体形态
(二)符号与信号的关系 1识记
符号是能使人领悟指说对象概念意义的中介性信息载体 2 领会
在各自特点的对比中认识符号与信号的关系
(三)传播的物理形态――信号载体
识记:从信息传输的数字编码原理看,凡是能表达信息现象的事物都叫做信号
(四)传播的文化形态——符号载体 1识记
(1)语言符号即口头语言,是最基本的传播载体。(2)文字符号即书面语言,是一种间接符号系统
(3)图像符号包括静止和动态两种。前者是指报纸杂志上刊载的照片和绘画。后者则指电视(影)图像 2 领会
(1)广播新闻语言符号的特点(2)文字符号的优势
(3)新闻照片图像符号的个性特点(4)电视新闻传播的符号特点
(五)非语言符号与新闻传播 1 识记
广播新闻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构成要素:类语言、现场音响、音乐等 2领会
电视新闻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3 应用
如何在广播新闻中使用好非语言符号
第五章 新闻传播媒体论
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闻传媒发展简史,把握新闻媒体分析,明确21世纪新媒体分析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新闻传媒发展简史
(一)原始信息交流时期 特点:1范围小、距离短 2 在少数人中间传播 3 处于无组织的自然状态
(二)手抄新闻时期
特点:传播范围广、便于携带储存等特点
(三)印刷媒介时期
特点:1表明人类新闻传播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 为信息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新的物质条件 3 使新闻传播得以远距离大范围传递,提高了传播的时效性近代印刷报刊的定期出版,标志着近代新闻事业产生并初具完整的形态
(四)电子媒介时期 特点:1 传播速度快 2 传播范围广 传播内容雅俗共赏,有极广泛的群众性 4 传播形式多样
(五)光电子与网络传媒时期 特点:1传播媒体多样化 2传播时效同步化 3 传播网络一体化 传播信息容量大、质量高 5 传受角色互换,双向沟通
第二节 新闻媒体分析
(一)印刷媒体——报纸 1 报纸的文化特征 2 报纸未来发展趋势
(二)声响媒体——广播 1 广播的文化特质 现代广播及其发展趋势
(三)图像媒体——电视 1 电视的文化特质 2 电视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 21世纪新媒体分析
(一)“第四媒体”——网络传媒 特点:1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2 获取信息的便捷性 传播的双向和多向互动性,使受传者双方角色不断互换 4 传播的同时性和个人化 5 多种传播符号一体化
(二)数字化音频广播和网络广播
(三)数字化高清晰度电视
(四)卫星直播电视
(五)有线电视及其网络建设
(六)光脑与光盘
(七)综合媒体——光电脑控媒 三 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传媒发展简史
(二)新闻媒体分析
(三)21世纪新媒体分析 四 考核要求
(一)新闻传媒发展简史
识记 1 原始信息交流时期特点 2 手抄新闻时期特点 3 印刷媒介时期特点 4 电子媒介时期特点 光电子与网络传媒时期特点
(二)新闻媒体分析
识记 1 印刷媒体——报纸 2 声响媒体——广播 3 图像媒体——电视
(三)21世纪新媒体分析
领会:1“第四媒体”——网络传媒 2 数字化音频广播和网络广播 3 数字化高清晰度电视 4 卫星直播电视 有线电视及其网络建设 6 光脑与光盘 综合媒体——光电脑控媒
第七章 新闻传播过程论
一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传播模式与要素,学会捕捉信息与新闻敏感,掌握再现事实与信息含量,弄清报道事实与媒体策划。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传播模式与要素
(一)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1 定义:模式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将复杂系统的要素及其内外联系清晰地展示出来的结构形式,是简单样式对复杂对象的类比、映现和抽象 2 特点:整体性;解释性;对应性;概括性;实用性
(二)新闻传播过程的常见模式 1 单向传播模式 2 双向传播模式
第二节 捕捉信息与新闻敏感
(一)记者对情况的掌握和资料积累的多寡直接影响着新闻敏感的强弱
(二)长期的统计累积是发现非事件性新闻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运用统计学的大数定律和抽样调查法,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权衡新闻价值的大小,从而挖掘出带普遍意义的重大新闻。这也是提高新闻敏感的手段之一
(四)长期的统计积累有助于掌握新闻背景材料,从而使新闻本身增值
第三节 再现事实与信息含量
(一)提高新闻信息量的意义 足够的有效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手中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工具 3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国内外大量的新动态的信息
(二)新闻信息计算公式 H=—K∑P﹙i﹚LogP﹙i
(二)提高新闻信息量的途径 1 扩大信道容量 2 拓宽报道范围 3 增加未知因素 4 学写视觉新闻 5 浓缩新闻信息
第四节 报道事实与媒体策划
(一)媒体策划的内涵与特点 1 内涵
在新闻传播领域,媒体策划是专指为求得最佳传播效果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媒介生存环境、市场定位、服务对象等进行比较明确的谋划,从而制定传播规划方略的过程。2 特点
(1)计划性(2)功利性(3)创新性(4)引导性(5)增效性
(二)媒体策划动因与传播意义 1 动因:新闻传播质量的竞争 2 传播意义:
(1)有助于新闻传播的前馈预测,增强新闻传播的针对性(2)有助于信息的双向沟通,使传播者有效地控制信息流向
(3)有助于了解受传者心理,调动受传者的参与意识,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4)应注意防止媒体策划带来的消极意义
(三)媒体策划应遵循的原则 主观意识与客观事实相一致的原则 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3 传播内容和策划手段相一致的原则 良好的传播动机和积极的传播效果相一致的原则 三 考核知识点
(一)传播模式与要素
(二)捕捉信息与新闻敏感
(三)再现事实与信息含量
(四)报道事实与媒体策划 四 考核要求
(一)传播模式与要素 识记
(1)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2)新闻传播过程的常见模式
(二)捕捉信息与新闻敏感 领会: 记者对情况的掌握和资料积累的多寡直接影响着新闻敏感的强弱 2 长期的统计累积是发现非事件性新闻的有效手段之一 3 运用统计学的大数定律和抽样调查法,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权衡新闻价值的大小,从而挖掘出带普遍意义的重大新闻。这也是提高新闻敏感的手段之一 长期的统计积累有助于掌握
(三)再现事实与信息含量 1 识记
提高新闻信息量的意义 2 领会
(1)新闻信息计算公式(2)提高新闻信息量的途径
(四)报道事实与媒体策划 1 识记
媒体策划的内涵与特点 2 领会
媒体策划动因与传播意义 3 应用
媒体策划应遵循的原则
第八章 新闻传播受体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概念的相对性与受传者的地位,新闻受传者分类与特点,受传者接触新闻传媒的动机,受传者需求心理分析,受传者接受心理分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念的相对性与受传者的地位
(一)概念的相对性
在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系统中,传播过程并不是单向的流程,而是具有双向流动的特点。传播者和受传者总是处在信息互动之中,二者之间,角色是可以互换的。
(二)在传播者和受传者这一对矛盾中,受传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决定因素。
1、受传者是新闻传播行为和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原生动力。
2、受传者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决定性主体。
3、受传者是新闻传播的服务的对象。第二节 新闻受传者分类与特点
(一)稳定受传者和非稳定受传者
1、稳定受传者接受行为的特点
2、非稳定受传者接受行为的特点
(二)特定受传者与非特定受传者
特定受传者与非特定受传者是从公众兴趣和需要角度划分的受传者。
(三)由政治、经济、职业、文化、年龄、地域造成的不同受传者类型
1、政治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会造成特有的新闻受传者群体。
2、不同经济地位的社会大众,对不同新闻传媒的接触会有较大的差别。
3、职业特征在受传者分类中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4、文化程度差异是形成不同新闻受传者群体的重要因素。
5、年龄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6、地域的差异也会影响新闻受传者群体的类型。第三节 受传者接触新闻传媒的动机
(一)为消除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 新闻信息交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消除受传者对客观外界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受传者对外界的不确定性是由客观世界变化的随机性质和受传者本身两个因素所决定的。
(二)受传者的兴趣分析 1、80年代中期,我国新闻受传者的目的和兴趣主要集中在报纸、广播、电视等方面。在报纸方面,主要是为了“了解当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广播方面,受传者把能够提供国内外大事信息的新闻节目作为第一喜爱的;在电视方面,收看新闻节目的观众占有率最高。
2、进入90年代,我国受传者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兴趣和接触传媒的目的有了新的变化。在报纸方面,读者更倾向于“报道紧扣社会关注的热点”,希望报纸提供给他们的是重要的、符合时代标准的、高质量的新闻信息;在广播方面,听众从广播中“增长监视、扩大知识面”的欲望增强;在电视方面,人们的首要目的由原来的“了解全国形势,开阔眼界”,转变为“消遣娱乐,丰富生活”。第四节 受传者需求心理分析
(一)受传者心理的共同特点
受传者的共同心理主要表现在获知外界信息心理、好奇心理、求异心理、求快心理、参与心理、审美心理等方面。
(二)受传者的个性心理差异
受传者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活阅历、知识构成、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方面。第五节 受传者接受心理分析
(一)选择性接受心理
1、选择性注意是信息接收者对外界事物刺激有选择的指向和集中,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从生理角度分析,人的感官向大脑输送信息通道的单一性;二是从心理角度分析,人的经历、经验、知识、价值观念等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左右着注意的指向。
2、选择性理解是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内涵和意义作出合乎本人意愿的解释和结论。
3、选择性记忆
(二)遵从性心理
1、遵从心理的定义。
2、遵从心理形成的原因。
(三)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
2、逆反心理产生的内在机制。
3、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
4、消除受传者逆反心理的途径。
(四)受传者审美心理
1、受传者审美心理现象。
2、新闻报道作品审美价值的产生过程。
3、新闻作品调动受传者的审美想象的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
(一)概念的相对性与受传者的地位
(二)新闻受传者分类与特点
(三)受传者接触新闻传媒的动机
(四)受传者需求心理分析
(五)受传者接受心理分析
四、考核要求
(一)概念的相对性与受传者的地位
1、识记:(1)新闻传播受体。
2、领会:(1)概念的相对性:在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系统中,传播过程并不是单向的流程,而是具有双向流动的特点。传播者和受传者总是处在信息互动之中,二者之间,角色是可以互换的;(2)在传播者和受传者这一对矛盾中,受传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决定因素。
(二)新闻受传者分类与特点
1、识记:(1)稳定受传者接受行为的特点;(2)非稳定受传者接受行为的特点。
2、领会:(1)特定受传者与非特定受传者;(2)由政治、经济、职业、文化、年龄、地域造成的不同受传者类型。
(三)受传者接触新闻传媒的动机
1、领会:(1)为消除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2)受传者的兴趣分析。
(四)受传者需求心理分析
1、识记:(1)受传者心理的共同特点。
2、领会:(1)受传者的个性心理差异。
(五)受传者接受心理分析
1、识记:(1)选择性接受心理含义;(2)选择性注意含义;(3)选择性理解含义;(4)遵从心理的定义;(5)逆反心理含义;
2、领会:(1)选择性注意两个显著特点;(2)遵从心理形成的原因;(3)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4)逆反心理产生的内在机制;(5)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6)消除受传者逆反心理的途径受传者审美心理现象;(7)新闻报道作品审美价值的产生过程;(8)新闻作品调动受传者的审美想象的途径。
第九章 新闻传播效果论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闻传播社会效果的类型特点,影响新闻传播社会效果的主客观因素,实现新闻传播积极效果应遵守的原则,以及保证最佳传播效果的措施和途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传播效果的界定与分类
(一)传播效果定义
(二)传播效果类型及特点
1、显态效果和隐态效果。
2、正面传播效果定义效果和负面效果。
3、即时性效果和延缓性效果。第二节 系统科学与传播效果
(一)主体反映信息时的偏离现象
1、来自记者方面的情况。
2、来自受众方面的情况。
(二)信息载体的偏离现象
(三)传播体制(模式)对信息畸变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与传播效果
(一)隐态效果对新闻传播的意义 隐性效果主要表现为受传者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等深层结构的影响。隐性效果的积累,可以为同向显性效果的实现创造条件,为反向显性效果的实现形成障碍。显性效果的追求不能离开隐性效果的积累。
(二)态度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第四节 传播心理对效果的影响
(一)“经验范围”与新闻传播效果
(二)信息结构与受众的“经验范围”
(三)几点结论
第五节 符号学和接受美学与传播效果
(一)符号学派对传播效果的解释
1、符号及其对传播的意义。
2、传者与受者在符号使用中的关系。
(二)接受美学对传播效果的观照
1、接受美学的文本概念。
2、接受美学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第六节 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途径
(一)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基本原则
1、有利于树立中国主导价值体系的原则。
2、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原则。
3、有助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原则。
4、有助于民族文化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原则。
(二)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方法
1、新闻信息质量。
2、实现理想效果的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
(一)传播效果的界定与分类
(二)系统科学与传播效果
(三)社会心理学与传播效果
(四)传播心理对效果的影响
(五)符号学和接受美学与传播效果
(六)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途径
四、考核要求
(一)传播效果的界定与分类
1、识记:(1)传播效果定义;(2)显态效果含义;(3)隐态效果含义。
(二)系统科学与传播效果
1、领会:(1)主体反映信息时的偏离现象;(2)影响新闻可信性的因素;(3)信息载体的偏离现象;(4)传播体制(模式)对信息畸变的影响。
(三)社会心理学与传播效果
1、领会:(1)隐态效果对新闻传播的意义;(2)态度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四)传播心理对效果的影响
1、识记:(1)“公共信号库”含义;(2)“事前信息”。
2、领会:(1)“经验范围”与新闻传播效果;(2)信息结构与受众的“经验范围”。
(五)符号学和接受美学与传播效果
1、识记:(1)接受美学的文本概念;(2)“召唤结构”含义;(3)“否定结构”含义;(4)“期待视野”含义。
2、领会:(1)符号及其对传播的意义;(2)传者与受者在符号使用中的关系;(3)接受美学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六)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途径
1、识记:(1)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基本原则。
2、领会:(1)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方法
3、应用:(1)实现理想效果的途径。
第十章 新闻真实论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闻传播为什么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怎样看待新闻真实的社会意义,如何利用系统科学和全息失控观分析失实新闻的原因,如何防止新闻失实。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新闻真实的综合评价
(一)新闻真实的社会评价
1、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存在的前提。
2、新闻传播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分支,具有“神经传导系统”的功能,在其内部结构中,一旦出现失实、失误,传媒系统就会成百上千地复制放大错误信息。
3、新闻传播具有提高人民生存质量的独特功能,真实可靠、可信准确的信息不仅是建立正常社会联系的前提,也是人们衡量新闻质量高低,能否使用的决定因素。
(二)新闻真实的政治评价
1、真实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铁的纪律。
2、真实性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坚持真实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党性的体现。
4、坚持真实性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内涵要求。
(三)新闻真实的法律评价
对新闻真实性的法律评价将成为新闻传播活动重要的制约因素。
(四)新闻是记录历史的光盘,今日之新闻就是明天,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历史责任感,是衡量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人格精神高尚与否的重要标准。第二节 新闻真实的内涵
(一)新闻真实的内涵及其含义
(二)新闻失实的五种表现形式
第三节 几何学和空间理论与新闻真实
(一)多维空间映射与一维空间传播
(二)时间的一维性与新闻传媒对时空的超越和重构
(三)视觉方位与报道者的立场
(四)空间距离与报道的客观性
(五)时间的离散、间断性与失实的关系 第四节 统计学与新闻真实
(一)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为保证新闻真实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对新闻工作的意义。
2、大数定律的含义。
3、抽样调查及其在新闻采访中的运用。
(二)不懂统计学知识导致新闻失实 第五节 传播心理误区与新闻真实
(一)偏见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观察的准确性
(二)紧张状态、暂时的期待和经验性假设也是影响传播者采访准确性的原因。
(三)主题中心论和寻求支持的心理倾向制约着人们对事件的客观反映。
(四)虚幻关连和预存假设心理导致记者的主观臆断。
三、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真实的综合评价
(二)新闻真实的内涵及其含义
(三)新闻失实的五种表现形式
(四)几何学和空间理论与新闻真实
(五)统计学与新闻真实
(六)传播心理误区与新闻真实
四、考核要求
(一)新闻真实的综合评价
1、识记:(1)新闻真实的社会评价;(2)新闻真实的政治评价;(3)新闻真实的法律评价;(4)新闻真实性的历史评价。
(二)新闻真实的内涵及其含义
1、识记:(1)新闻真实的内涵;(2)新闻真实内涵的三层含义
(三)新闻失实的五种表现
1、识记:(1)无中生有,面壁虚构;(2)牵强附会,硬搞因果联系;(3)以偏盖全,为我所需;(4)道听途说,“合理”想象;(5)张冠李戴,导演摆布。
(四)几何学和空间理论与新闻真实
1、识记:(1)多维媒介空间;(2)要充分保证在多维基础上的客观真实还必须注意的情况。
2、领会:(1)多维空间映射与一维空间传播的区别;(2)时间的一维性与新闻传媒对时空的超越和重构;(3)视觉方位与报道者的立场;(4)空间距离与报道的客观性;(5)时间的离散、间断性与失实的关系。
(五)统计学与新闻真实
1、识记:(1)大数定律的含义;(2)抽样的概念。
2、领会:(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对新闻工作的意义;(2)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3)不懂统计学知识导致新闻失实。
3、应用:(1)抽样调查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2)为防止新闻数字出现差错应注意的方面。
(六)传播心理误区与新闻真实
1、识记:(1)虚幻关联的含义。
2、领会:(1)偏见影响着观察的准确性;(2)紧张状态、暂时的期待和经验性假设也是影响传播者采访准确性的原因;(3)主题中心论和寻求支持的心理倾向制约着人们对事件的客观反映;(4)虚幻关连和预存假设心理导致记者的主观臆断。
第十一章 新闻价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闻呢价值及其特征,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新闻法规,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价值及其特征
(一)价值的定义
(二)价值的特性
价值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价值对主客体关系的依附性和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
第二节 新闻价值及其特征
(一)新闻价值的内涵
1、对新闻价值的讨论有三种不同认识。
2、新闻价值是同受众的新闻需求有功能联系的事实客观属性的表现形态。它包括事实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素质及其满足受众信息需要的程度。
(二)新闻价值的特性
1、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
2、主客体关系的交叉性。
3、主客体关系的时空性。
4、客体信息量对新闻事实价值量的制约。
5、主体认识上的差异性。
第三节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一)新闻价值要素的含义
(二)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主要是:显要性、影响力、异常性、接近性、及时性和趣味性等。
(三)传统新闻价值标准的缺陷
1、偏爱事件的冲突、刺激
(三)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和煽情,导致过分的消极倾向。
2、过分注重异常怪诞、骇人听闻而导致新闻传媒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不完整、不真实和扭曲的世界。
3、片面追求人物和事件的显赫与轰动效应,甚至丧失新闻呢职业道德。
4、过于强调接近性,使受传者逐渐形成狭隘的区域意识,而对国际新闻和本国之外的新闻毫无兴趣。
5、偏面追求新闻的时效性。
(四)新闻价值标准的发展及其新观点
1、新的观点主要包括:发展新闻学及其新闻价值观,调查新闻学及其新闻价值观,精确新闻学及其新闻价值观,以及全息透视新闻学及其新闻价值观。
2、构成新闻价值重要标准的事件或信息。
第四节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新闻法规
(一)选择新闻事实的政治标准
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决定了其对新闻事实选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新闻价值的最终实现产生决定性影响。
(二)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新闻法规)的关系
1、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新闻法规)不能彼此取代,而且应相互有所制约。
2、从国家对新闻事业宏观管理的角度看,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关系应依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统治政策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第五节 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
(一)新闻传播者
新闻传播者主要包括记者、编辑,他们与新闻价值之间体现了发现并将蕴含于事实中有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的主客体关系
(二)新闻管理者
新闻管理者是指代表政党、财团和社会组织的利益出面对新闻传媒进行管理、监控的机构和个人。其控制方式是,在政治上主要靠新闻法规和新闻政策,在经济上通过资金、经费和广告经营权等手段。
(三)新闻接受者
新闻接受者也称受众,受众的接受及其产生的社会效果,既是新闻传播事业的根本目的,也是新闻价值的关键所在。
三、考核知识点
(一)价值及其特征
(二)新闻价值及其特征
(三)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四)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新闻法规
(五)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
四、考核要求
(一)价值及其特征
1、识记:(1)价值的定义;(2)价值的特性。
(二)新闻价值及其特征
1、识记:(1)对新闻价值的讨论有三种不同认识;(2)新闻价值内涵;(3)新闻价值的特性。
(三)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1、识记:(1)新闻价值要素的含义;(2)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3)第三种新闻管理模式
2、领会:(1)传统新闻价值标准的缺陷;(2)新闻价值标准的发展及其新观点;(3)构成新闻价值重要标准的事件或信息。
(四)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新闻法规
1、识记:(1)新闻政策的含义;(2)新闻法规的含义。
2、领会:(1)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新闻法规)的关系。
(五)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
1、识记:(1)新闻传播者的含义;(2)新闻管理者的含义;(3)新闻接受者的含义:(4)新闻敏感的含义。
第十四章 知识经济与新闻传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知识信息革命与信息化社会,知识信息跟名与人类传播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新闻传播。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知识信息革命与信息化社会
(一)知识信息革命及其发展脉络
(二)信息社会的特征
第二节 知识信息革命与人类传播变革
以知识信息为核心内容的科学技术革命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也推动了人类传播领域的五次革命。
第三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闻传播
信息传播技术推动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巨大变革,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二)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三)人们对新闻信息需求的改变
1、通过多功能媒体,实现全方位的需求模式。
2、以个人需要为中心的信息选择方式。
3、个人对信息实施控制和重组。
(四)新闻传播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变
1、传播者角色的变化。
2、传播方式的变化。
3、新闻传媒管理模式的变化。
三、考核知识点
(一)知识信息革命与信息化社会
(二)知识信息革命与人类传播变革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新闻传播
四、考核要求
(一)知识信息革命与信息化社会
1、识记:(1)知识信息革命含义;(2)三“C”、三“I”、三“A”含义。
2、领会:(1)第五次知识信息革命与前四次不同的特点;(2)信息社会的特征
(二)知识信息革命与人类传播变革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新闻传播
1、领会:(1)信息传播技术推动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巨大变革,主要表现;(3)人们对新闻信息需求的改变;(4)新闻传播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变;(5)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和防范措施。
第三篇: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你需要有的6个新观念
2010-07-14 23:08:09 来源:传媒人网 作者:冉冉 【大 中 小】 关注度:5084 评论:5条
编者: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同学们,也许陈旧的观念束缚了你的复习和发展,专业课复习中,你需要有新的观念为指导来拓展视野,传媒人网资深版主冉冉以四川大学为例阐述了专业课学习中你应该有的6个新观念,希望这篇文章会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不要再迷信那十一本参考书,如果我现在重新复习的话,我宁愿多看点原著,如《消费社会》《理解媒介》《做新闻》等等。。读原著远比那些二三手资料来的直接,而且更能了解其愿意。书读多了,你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导论”“教程”之类的东东抄袭得那叫个不完整啊。
2、考研的重点并不在于你是否适合背书,更多的在于是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独特性,以及你是否有做学术的潜力。也就是说,你很难在现在的史论和业务卷子里找到诸如“党的喉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等等的字眼或出题方式了。我们要关注的是人类新闻传播事业的共同关注的问题,而非“中国”这个偶然。
3、角度和观点的创新。我只是说新闻这边的哈,传播怎么样我不清楚。川大业务每年考评论是必然。“现在新闻的竞争就是观点的竞争,思维的竞争”。因此,能否会写观点独特角度新颖的评论是区别于“新闻民工”与“新闻人”的关键。因此,重视新闻评论写作吧。(编者:大家可以将写的文章在传媒人论坛交流,会有版主和热心会员给你指出问题所在。)
4、不要为你跨专业的身份自卑。新闻这个行当,就需要杂家,就需要综合知识背景。因此不管在笔试或复试中,请不要刻意回避自己的本科学术身份,这不是你的缺点,而是你的特点,你优于别人的长处。要善于把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与新闻传播专业结合起来。而这,说不定就是你以后的研究方向。
5、学会中立,他者思维看问题,不作价值判断。既然都准备读研了,那么至少我们开始逐渐踏入学术这个圈子。在这个圈子有些规则我们得守住。第一准则就是,作为一名“研究者”(远远谈不上,但愿吧)一定要坚持第三方立场,中立地看问题。这得反映到你初试或复试中,千万不要因为你的热爱,而偏袒一方(比如中外新闻报道对比就是典型)。要知道,任何热爱都是盲目的。只描述,不判断。
6、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读了一年我越发觉得,老师们在判断试卷的时候应该更期待考生们的批评的思考吧,比如对某一原理的质疑,某一现象的批判,而非仅仅是“哦,反正我晓得这个原理,背下来抄上去就行。”这样的话,你可能仅仅得个平均分而已。批判性思维绝对是有意义的,学会从反方向看问题,有时候比你从正面看问题要容易的很多,答题也如是。
第四篇:新闻传播学考研概论:新闻事业的性质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新闻传播学考研概论:新闻事业的性
质
本章重点:
l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事业比较其他事业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特性:一类新闻媒介比较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个性:一家新闻媒介比较其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l 新闻媒介的共性
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新闻媒介的机构性质: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l 新闻媒介的特性分为不同的层次展现
1、所有制方面:私营、公营、国营
2、与政府与执政党关系方面
独立新闻媒介:政治上标榜客观、中立,只以国家、公众利益作为是非标准
官方新闻媒介:代表政府、政党立场,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半官方新闻媒介:名义上是独立运作,但在重大政治问题、重要时刻往往代表政府发言,替政府宣传
3、阶级性方面:无产阶级新闻媒介和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4、办报方针方面:商业性报纸、政治性报纸、政企合一型报纸
l 新闻媒介的个性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l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新闻媒介是精神产品,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信息产业,经济领域。
l 我国新闻事业双重属性的外在表现(中国新闻事业运作方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新变化:
1、新闻媒介形成积极竞争态势
2、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
3、新闻媒介注重受众反馈
4、新闻媒介注重自身管理,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l 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申报》是我国第一份以商业原则创办的中文商业报纸,《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按商业原则创办的商业报纸。
认识媒介产品的商业性的积极意义有:既然是商品,就要考虑读者需要;考虑营销,参与竞争;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l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l 阶级性在一张报纸上的体现:选择事实、编写新闻、安排版面、写作言论。
l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为人民服务。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1、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新闻事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无条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3、新闻事业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4、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5、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全民所有。
6、新闻事业实行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
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第五篇: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专题整理——舆论
专题:舆论
舆论:
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物为指向,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具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等许多独特个性。它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对公众起着鼓舞或约束作用。是社会控制的有效形式之一。舆论的本质和特点:
(一)本质: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
(二)特点:
①公共性。具体体现为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②公开性。舆论对社会生活现实直接或间接干预,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
③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舆论的急迫性 ④广泛性,舆论的广泛性是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⑤评价性。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舆论的功能和主要目的: 一功能
(一)、主要功能:
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即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其主要表现为:
1、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
2、对公众起着鼓舞或约束作用。是社会控制的有效形式之一
控制作用体现在:
1、体现在:
(1)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和制约。表现为监督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程度;是否符合既定的法律程序和规范。最主要的是监督决策目的的朝向是否在于维护公众的共同利益。
(2)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表现为实践过程是否遵从国家既定的法律和制度,是否伤害公民正当权益,实践结果是否维护或促进了社会公益。
(3)对决策和执行人物的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限制和约束,促使其在合法的范围内,在维护公众利益前提下制定和执行政策、措施,正当地、规范地形式权力,履行职责。
2、体现在:
(1)鼓舞公众或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行为的发生。
(2)鼓舞公众或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或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二)、社会功能:
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特性所规定的。
(三)、舆论常常在社会改革和革命中担当思想启蒙、争取群众的作用,为改革和革命赢得人心,获取正确的社会评价铺路,这时它又成为先行者和启蒙者。
二、目的:
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两面性:
1、一个社会整体维系和稳定,健康发展的舆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3、总之,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重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
衡量舆论的标准
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的结果等。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第一、反映并代表舆论。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到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
第二、引发舆论。1)舆论要形成,必须要有意见就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定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引导舆论: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报道中隐含的意见倾向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观点立场,引导舆论。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住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这是其强大影响力最明显的表现。
总之,新闻媒介的确与舆论密切相关。它反映、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怎么做?
在认识舆论强大的社会功能的同时,更要明确新闻媒介在其间的作用,特别是导向作用。要善于正确利用这种作用,为营造良好健康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公众舆论积极正面的作用奠定基础。
舆论监督:
定义:
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行为:人民(包括新闻媒介)随时对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党派团体、厂矿企业等的活动进行了解和评论。
其使命是:监督我党立党为民;保障公权为民所谋;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确保社情民意上传下达。其特点有:(参加舆论的特点)作用有:参加舆论的作用。目前的困境:
① 舆论监督职能尚不成熟和完善,没有可以依靠的法律依据 ② 舆论监督职能大都依靠社会大众和媒体的自发行为
③ 现行法制对舆论监督还没有从公民同社会公共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加以规范,使大众在履行职责上遇到困难 目前遇到的问题:
① 媒介及用户:网络舆论存在媒介暴力、舆论侵权、角色越位、娱乐泛滥等隐患 ② 政府等公权力机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薄弱或滞后,信息的传播力、驾驭力、沟通力、掌控力不足
③ 网络信息准确性无法核实,网络声音不具有全民代表性 ④ 网络舆论监督的自发性、盲目性和偶然性 ⑤ 网络舆论监督缺乏相关法律依据 优化办法:
① 制度保障使之常态化、规范化 ② 舆论监督必须纳入法制约束的框架 ③ 媒介自身必须坚持行业自律 ④ 新闻记者应该提升专业技能 ⑤ 传媒大众应该提升传媒素养 ⑥ 坚持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双管齐下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定义:
新闻事业利用其本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优势,代表公众对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党派团体、厂矿企业等的活动,乃至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进行监督。概言之,新闻事业通过对某个情况和意见的报道和沟通,激起社会舆论的力量,对政府和社会机构及个人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以促进社会机制正常、健康地运转。正确的舆论监督应该包含三层意思:
① 必须以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促进广大人民的团结为目的
② 必须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社会大多数人的要求,要反映真实的的情况并形成真实的正确舆论
③ 舆论监督的方式必须是提供事实,平等讨论。
网络舆论
定义:
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结合,又称网络舆情。传播要素:
① ② ③ ④ 传播平台:以互联网(尤其是自媒体,包括SNS社交网络、博客、微博、博客、BBS、IM)为主;传统媒体往往与互联网共同聚焦
传播者:网民,其主体地位强化,传媒素养提升;网民是主动的传播者
传播模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互设置议程;传播方式是:顶贴、跟帖、回帖、转载、分享、关注、围观、评论
传播效果:影响显著,设置议题,影响舆论,建构议程,主推了事件的进展,影响社会政治文明 规律和特点:
① 舆论主体的匿名性和平民化 ② ③ ④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舆论客体的广泛性和难控性 网络舆论生成途径的多元化与互动性 网络舆论的情绪化与非理性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普通大众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 草根和公知(精英)协调联动引导议题 主流媒体的官方微博参与议题互动
政府机构在其中起到了舆论引导和案件审查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实时性和广泛性 网络舆论环境具有开放性与交互性
网络舆论监督借助于网络平台的交互性使分散的舆论产生共振形成合力。
两个舆论场: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提出,其主要观点是:当下中国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忠实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市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微博、BBS、QQ、博客上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互联网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改写了舆论引导新格局。公众能够清晰感受到两个舆论场的存在,部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也有减弱之势,但两个舆论场之间却始终泾渭分明。新老媒体互动的新格局:
在各网络事件中,有60%以上由网民通过新闻网站、博客、微博、社区论坛,首先提供第一手资料或披露某些材料,瞬间在各大网站转载,引发网民关注或转发、跟帖;传统媒体闻风而动,或深入调查,提供事实真相,或发表评论,表明立场、态度,指出问题的关键,从而引发网民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提供更多更细致的内幕材料,发帖、跟帖往往几万、数十万、几百万,是指点击率超过一亿,形成强大声浪,把一个事情终于发酵成为一个事件。指向的当事人不得不出面表态,相关政府机构介入调查、处理问题;于是,新老媒体围绕着当事人表态、政府调查、处理再次议论。这样,新老媒体相互配合,推波助澜,把舆情不断推向高潮,直到事情解决。新老媒体互动形成的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① 自发性。网民自发爆料,相对自由地发表自己真实意见,这样形成的舆情是民意真实的表达。
② 突发性。网络事件爆发很突然,长则数天,短则几小时,上传的事情就演变成网络事件。③ 鲜明的指向性。
④ 诉求明确、直接。网上舆情的诉求,80%以上都是基于利益——公众维护自身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安全利益,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一旦这些利益得到基本实现,舆论很快就平息了。
⑤ 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传播符号的娱乐化。在网络舆情事件中的时间都有戏剧化的情节。权力、金钱、女人、血与眼泪等构成故事的必备元素,很能撩拨人的情感。采用煽动性、娱乐性传播符号,主要在标题上,尽可能吸引网民眼球,也便于口头传播。
⑥ 网上网下开始频繁互动,而且发生几率在上升。评价:
舆论并非天然就是合理的、正确的,舆论的质量从来就有优劣高低之分,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民意。互联网上民众多、良莠不齐;进入互联网的门槛很低,传播迅速,信息真伪不辨,意见表达混沌不明,极大影响舆论的质量。其中,谣言泛滥、侵犯隐私、群体极化构成互联网上三大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