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言学复习2
三、判断
1.“小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方面内容。(√)2.古人研究语言,以口语为主,目的是指导人们更好地运用语言。(×)3.专语语言学以某一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如现代汉语就是专语语言学。(√)4.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5.索绪尔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6.单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都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着。(√)7.语言是抽象的,说话是具体的。(√)
8.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9.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有不同的特点,这反映了语言是有阶级性的。(×)10.符号的意义内容比符号的外在形式更重要。(√)
11.没有形式,符号不可能存在,因此符号的形式比意义内容更重要。(×)1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指语言的运用是依据个人好恶组织材料的。(×)13.人类不同的语言说明了语言的任意性特点,是语言任意性的反映。(√)14.语言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反映了语言的生成性特点。(√)15.聚合反映了语言的结构法则,组合是对法则的运用和扩展。(×)16.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位,是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17.汉语拼音中的h,国际音标用x表示。(√)18.生理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19.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20.元音和辅音的本质区别在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21.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上腭。(×)
22.元音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其他方面没有区别。(√)23.辅音的音质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决定的。(×)
24.[b]的发音情况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家(×)25.音位和音素的内涵是一样的,一个音素就是一个音位。(×)26.国际音标[t6„]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z和zh。(×)27.普通话的声调分四类,其中上声的调值是35。(×)214 28.音位/p/和/p„/只有一个不同的区别特征。(√)29.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30.后缀又叫词尾,具有构词功能。(×)
31.一个词中的变词语素是指除去词根的部分。(×)32.词干通常由一个语素构成。(×)33.一个语素一般不能小于一个音节。(√)
34.词从结构成分角度看可分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35.无论英语还是汉语,加词缀的词都是合成词。(√)36.“买一本”是述宾结构,“买一次”是述补结构。(√)
37.“红”的语法意义就是指一种颜色,与白、黑等相对而言。(×)
38.语法范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的概括,语法手段是构成语法形式的方式。(×)39.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加词尾或内部屈折都是重要的语法手段。(√)40.“He write a letters”这个句子,在人称和数的方面都错了。(√)41.施事就是主语,主语就是施事,二者是对应的。(×)42.“那是一只狼也不怕的狗”,就是一个歧义句。(√)4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44.“啊”“五”“的”等词能产性差,不是基本词汇。(×)45.词义的模糊性不是说词的意义不可捉摸。(√)
46.“铁窗”本义指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牢,这是换喻。(√)47.同义词“商量—磋商”的意义差别主要是语体风格不同。(√)48.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记录语言的声音和意义。(√)49.汉字的特点与汉语语素的特点相适应。(√)50.汉字是非拼音文字,主要记录意义。(×)51.英文是拼音文字,主要记录语音。(×)
52.汉字以形声字为主,是一种典型的意音文字。(√)
53.口语是在书面语基础上产生的,其发展离不开书面语的发展。(×)54.腓尼基字母是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字母的源头。(√)
55.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从根本上说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决定的。(√)56.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其实都是语言发展不平衡的产物。(√)57.共同语基础方言的确立是任意的,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58.语言可以从谱系和类型角度分类,分类结果是一样的,具有对应关系。(×)59.意译词和仿译词的来源都是外来词,所以都是借词。(错)
60.一种语言驱动另一种语言,政治上是否处于统治地位要起决定作用。(×)61.洋泾浜就是皮钦语,混合语就是克里奥尔语。(√)62.洋泾浜就是克里奥尔语,混合语就是皮钦语。(×)
63.有些古诗今天读来不押韵,那是因为语音上发生了变化的缘故。(√)64.语法的组合规则总是有例外的,不能完全类推。(√)
65.古代汉语中的“鹰”、“梅”今天使用“老鹰”、“梅花”,这是词语的替换。(√)
四、单项选择
1.(B)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哥本哈根学派 C转换生成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2.《普通语言学教程》著名语言学家(A)的代表作。A索绪尔 B鲍厄斯 C萨丕尔 D乔姆斯基。3.下列说法(A)不正确。
A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B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C语言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意识,但没有阶级性 D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
4.下列说法只有(C)正确。A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
B没有语言,利用文字照样可以进行交际。C在语言的辅助交际工具中,文字是最重要的。
D汉语的“主席”,英语用“chairman”表示,这里反映了思维能力的民族性。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说明了(D)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C、语言具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D语言是一种社会特有的现象 6.语言符号的层级性的核心是(A)
A以少驭多 B具有生成性 C语言比较复杂 D可以任意组合 7.从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D)A元音 B辅音 C音素 D音位
8.国际音标主要是以(C)字母为基础制订的。A英语 B法语 C拉丁 D希腊
9.汉语拼音中的ǖ、c、h,国际音标分别标写作(C)。A 6 B u ch h C y ts„ x D y t6 10.下列说法,只有(D)正确。
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 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 C频率越多,声音就越低 D、频率越多,声音就越高 11.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 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开头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 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 12.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13.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驵是(C)A d—[d] B p—[p] C h—[x] D b—[b] 14.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D)。A[t]—[d] B[b]—[p] C[s]—[z] D[t]—[k] 15.下列各组元音区别的描述,(A)是错误的。
A 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B 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C a和后a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D 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16.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B)A[x]—[h] B[t]—[d] C[x]—[k] D[ts]—[ts„] 17.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8.我们在念“展览”时,通常要把“展”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19.对英语单词“congratulations”的结构要素的分析。(C)上正确的。A congr是前缀 B tions是后缀 C ion是后缀 D s是构词语素 20.对英语单词“classmate”的结构要素分析,(D)是正确的。
A只有class是词根 B mate是唯一的词根 C mate是后缀 D class和mate都是构词语素
21.“看电影”属于相同组合类型的词组是(A)A看一本 B看一回 C看一次 D看一遍 22.从语法范畴诸要素看,下列句子(C)是正确的。A l has many thing.B she have a brothers.C smith like to playball.D mother doing housework.2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B)
A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B缺乏词形变化 C具有较丰富的形态变化 D变词语丰富
24.下列各种说法,(A)不正确的。
A没有能产性特征特点的词不是基本词不达意 B词义的一般性指词义不是反映个别事物现象的
C词义的全民性是说词义没有阶级性 D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了 25.汉字与汉语相适应,(D)正说明了这一点。A汉字的字形反映了汉语音节结构特点 B汉字结构反映了汉语语素的特点 C汉字是意音文字,记录了汉语的音和义 D汉字表示音节,同汉语语素特点比较一致
26.汉字是意音文字,这里的“音”是指(C)A音位 B音素 C音节 D音质 27.下列各种说法,(A)是不正确的。
A书面语一般要先于口语产生 B书面语的发展离不开口语 C书面语的发展是口语促进的 D书面语比较严谨规范 28.下列说法只有(C)是正确的。
A语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B社会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
C语汇反映社会发展的情况最为直接 D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元音比辅音变化快
29.地域方言的差别,主要体现在(A)方面。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词义 30.下列谱系分类,(D)是错误的。
A印欧语系 B乌拉尔语系 C汉藏语系 D日尔曼语系 31.(B)词语全都是借词。
A激光、民主 B芭蕾、镭射 C蜜月、躺椅 D面包、水泥 32.(C)是柴门霍夫创造的。
A洋泾浜 B皮钦语 C世界语 D克里奥尔
33.“瓦”原来是陶制品的总称,现指盖房用的土器,这是(B)。A词义的扩大 B词义的缩小 C词义的转移 D词义的消失。
第二篇:语言学概论复习指导
语言学概论知识要点
1.2.3.4.5.语言学的功用4-5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14-16 语言的符号性质,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5-30 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31-34 人的语言能力与其他动物的交际系统有何不同?34-42 6.声音的四个物理属性,在语言上如何体现?48-50 7.常见的元音、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及其音标写法56-69 8.什么是音位及音位变体?如何归纳一个语言的音位?不同语言之间的音位区别特征有哪些? 9.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哪些?83-85 10.词法与语素。语法手段主要有哪些?99 11.组合的层次性与歧义分解100-102 12.13.14.15.16.17.语法范畴主要有哪些?109-112 词语搭配的限定因素145-147 文字发明对人类的意义152-153,汉字的优缺点165-166页。书面语/口语的关系,风格差异。167-172 语言发展的特点177 社会方言主要有哪些?汉语的地域方言主要有哪些,分布在哪里?海外华侨主要是什么方言?
18.什么是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与方言有何共同之処?如何分别?两个语言系统的接近,是如何造成的?有可能是语言接触,有可能是同源,两者有联系,有区别。230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规范190-197 语言接触的结果;借词与语音折合198-204 语言融合问题,有哪些积极与消极面205-212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213-220 如何重新建立古代的语音系统?16次课,历史比较 19.20.21.22.23.24.语法发展
25.词汇发展问题,新词的产生,词义的演变
导言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功用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三、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
四、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五、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
六、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
二、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
第三章 语音
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一、语音的最小单位
二、音标
三、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语音?
第二节 音响
一、语音四要素
二、音质的音响分析
三、研究音响的仪器
第三节 发音
一、发音器官
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
三、元 音
四、辅音
第四节 音位
一、对立和互补
二、音位和音位变体
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第五节 音位的聚合
一、区别特征
二、聚合群
第六节 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二、语流音变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说话要符合规则
二、语法规则
三、语法单位
第二节 组合规则
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
三、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
四、组合的层次性
五、组合的递归性
第三节 聚合规则
一、词类
二、形态
三、语法范畴
第四节 变换
一、变换和句型
二、变换和句法同义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二、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三、语言的普遍特征
第五章 词义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词和词汇
二、词的词汇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一、单义和多义
二、同义词
三、反义词
第三节 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搭配
二、词义和环境
三、“言内意外”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的作用
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三、汉字和汉语
第二节 文宇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二、文字的发展
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第三节 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
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发展
三、语言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二、社会方言
三、地域方言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二、共同语
三、共同语的规范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一、借词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二、融合的原因
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
四、融合的过程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一、“洋泾浜”
二、混合语
三、国际辅助语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三、词义的演变
第三篇:语言学概论复习指导
语言学概论复习指导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分,满分20 分)
复习指导:课本中涉及的定义、概念、术语等
二、判断题(本题共 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 20 分)
复习指导:课本中涉及的定义、概念、术语等
三、名词解释题(本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满分 15 分)
注: 8选5 1.Creole;
2.Bilingualism;
3.Cognitive linguistics;
4.Surface structure;
5.Illocutinary act;
6.Contrastive analysis;
7.Garden path sentence;
8.Interlanguage;
四、简答题(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 15 分)
注: 5选3 1.One of the design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is arbitrariness.Can you briefly explain what this feature refers to? Support your argument with examples.2.Please explain the phenomenon “iconicity of order” by listing examples.3.Bound morphem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derivational morphemes and inflectional morphemes.Can you briefly explain what these two categories refer to respectively? Support your argument with examples.4.What is Saussure’s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e and parole? 5.What is meant by the term idiolect?
五、问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共30 分)
注: 3选2 1.According to the British linguistist G.Leech, meaning in its broadest sens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even types, one of which is connotative meaning.Please briefly explain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notative meaning.Support your argument with examples.2.There are basically two approaches to the question of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behaviorist and innateness approaches.Please explain these two approaches respectively.3.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course English Linguistics and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it? Do you think mastering certain knowledge about linguistics is helpful for learning English better?
第四篇:语言学概论复习
语言学概论复习
一、填空题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2.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传统语言学),通称为(语文学)。
3.(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4.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传统语文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书面语)。
5.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被称为(传统语言学)。
6.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本)。
7.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8.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9.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的代表著作是(《句法结构》)。10.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11.在孩子学习语言的独词句阶段,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言语)能力。
12.“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普通理论)语言学。13.1898年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是(马建忠)写的(《马氏文通》)。14.语音四要素是(音质、音强、音高、音长)。15.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频率),声音的轻重强弱取决于(发音体震动的振幅),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震动时间的长短)。
16.汉语普通话/P/的区别特征是(双唇、轻音、塞音、不送气)。17.汉语普通话中/ k /的区别特征是(舌后、轻音、塞音、送气)。18.音位变体可以分为(条件变体)和(非条件变体)两类。
19.音质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构成的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音高)、(音重)、(音长)三种。
20.音位是能够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包括两种类型(音质音位)、(非音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包括包括(阻碍方式、声带是否震动、气流的强弱)等几个方面。21.从声音产生的角度来看,辅音的不同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不同决定的;元音的不同主要由(共鸣器)的形状不同决定。
22.在元音和辅音的几个区分标准中,(是否受到阻碍)是决定性的。
23.国际音标是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根据(一对一)的原则创制出来的。
24.从产生声音角度来看,引起音质的不同主要是(发言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三个方面。
2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26.一种声音表达了几个意义,它们是同音词关系还是多义词关系,区分的标准是看这几个意义是否有(联系)。
27.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全民性)和(能产性)特点。28.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29.古汉语中的“之、乎、者、也”等一套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完全消失,并变成了“的、1 了、呢、吗”等另一套语气词,研究这种演变过程的语法被称为(词法)
30.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对于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来说,划分词类只能依靠语法中的(功能)特征。
31.根据语言的结构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32.像汉语这样主要采用语序和虚词等语法手段来表达各种语法关系,而没有词的形态变化的语言叫做(孤立语);像俄语这样主要采用外部屈折(附加)和内部屈折等形态变化来表达各种语法关系的语言叫做(屈折语)。
33.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多式综合语)四种。
34.英语foot→feet 采用的语法手段是(词性变化)。
35.英语动词后面加上词尾s或者ed,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数、时)。36.语法单位有(语素、词、词组、句子)。
37.语言发展演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原因)、(语言内部原因)。
38.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规律)是(不平衡性)、(渐变性)以及(相关性)。39.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发展)。
40.方言形成的原因是(社会分化)。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亲属语系);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41.常见的社会方言有(行业用语、科学技术用语、阶级方言、黑话等)。
42.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别有的比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别还要大,但是仍然属于一种语言,这是因为使用者共同属于一个(民族),并且有共同的(书面语),有共同语和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
43.社会的统一会引起语言的统一。一种语言的地域方言统一成共同语是同一语言内部的“(融合)”,采取地域方言向(共同语)集中、靠拢的合作方式来实现;几种语言统一成一种语言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融合)”,采取一种语言(替换)另一种语言的融合方式来实现。
44.不同语言的统一,就是通过语言接触中的(双语现象)阶段,让不同层次的共同语逐渐替换原来的语言,从而统一成最后的共同语。
45.语言的分化就是在接触减少或者缺乏的情况下,逐渐扩大不同区域的人们的相同或者相近语言的差别,从而形成不同的(方言)甚至(亲属语言)。46.地域方言的特点最明显地反映在(语音方面)。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47.汉藏语系的语言除了汉语外,还包括(壮侗)(苗瑶)(藏缅)等三个语族的语言。48.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49.谱系分类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依次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50.方言和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共同语的形成是语言走向(统一)的结果。51.有共同历史来源的语言叫做(亲属)语言。
52.语言之间的接触会导致语言的(借用)、(混合)、(同化)等结果。53.世界语的创造者是(柴门霍夫)。
54.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55.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固定地与语言中的(书写符号)联系在一起,才具备文字的资格。
56.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再到(表音)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世界上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献的自源文字有(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字)、(古中国甲骨文)、(中美洲玛雅文字)。
57.唯一到今天还在继续使用的自源文字是(汉字)。
58.世界上的表音文字可以分为(音节和音位)文字。60.文字最基本的单位是(字符)。
二、名词解释
1.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2.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3.组合关系 : 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4.聚合关系:在言语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能自然的聚集成群,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由分类而形成的。
5.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它不同于表格。一个人在同一时间也不可能说出两个符号来。
6.音位: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7.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可以包含若干个音质不同的音素,这些音素是音位在具体语音环境中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这种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音位变体。它可以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8.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
9.音位的双向聚合:音位之间呈现出平行、对称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双向聚合。双向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平行、对称是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10.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11.隐喻:是词义派生的重要途径,反映的是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常见的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一般是以较具体的意义为基础来建构较抽象的意义,在不同的意义领域之间建立其相似关系。如:习(数飞――反复练习、复习、温习)入门(进门――学习的初步阶段)
12.换喻:是词义派生的重要途径,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在人们心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如:工具-劳动者:笔杆子-写作者;材料-产品:pen(羽毛)- 笔;地名-产品:茅台-酒;部分-整体:铁窗-监狱;地点-机构:白宫-美政府
13.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14.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根据在词中出现的位置,可分为前缀、后缀、中缀。
15.词尾: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词尾是变词语素,也叫构形语素。如:英语单词的数、时、体、态的变化,无论怎样变,都只是改变词的形式,而不会构成新词。
16.构词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其中词根和词尾是构词语素。
17.变词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词尾是变词语素。
18.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 3 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
19.性:是某些语言里名词的分类,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词上反映出来,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
20.数: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
21.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直接和句法相关。22.时: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
23.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24.态: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
25.人称: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
26.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27.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28.孤立语:也叫词根语,以汉语为主要代表。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词序严格,虚词重要,复合词多派生词少。孤立语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大部分词语是由词根构成的复合词,词的结构比较单一,是一个孤立的词干。
29.屈折语: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的语言。词和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重要;一个变词语素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以印欧语系为代表。
30.粘着语:是一种具有丰富的词形变化,并通过词本身形式变化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语言。它没有内部曲折,只靠词尾发生变化表示语法意义。词根词尾结合不紧密,二者有很大独立性。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以土耳其语、日语为代表。
31.复综语:又叫编插语、多式综合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粘着语。其突出特点是一个词往往由好些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由于词插入了表示多种意思的各种语素,一个词往往构成一个句子,即分不出词和句子。这种结构类型多见于美洲印地安人的语言。
32.借词:也叫外来词,指音与义都来自外语的词。如:telephone-德律风,microphone-麦克风。
33.社会方言:是指同一地区居住的居民因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等社会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的小社团语言差异。其最显著的差异是在词汇方面。如:戏曲界(行头、场面、龙套);语言学(音位、音节、音素);学生腔、官腔等。
地域方言:指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及变体。
34.洋泾浜:是17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当地人和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是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35.混合语: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混合体。多为与外国通商的港口或与外国交往较多的地区使用,通行范围小。一般是外语和母语混用而造成的。混合语不能长久存在,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而消失,如:“洋泾浜”
世界语:指为了打破语言的隔阂而人为创造的旨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一种人造语言。如: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这种语言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语,部分取自希腊语和日尔曼语。语法规则16条,没有例外,用拉丁字母书写。
36.语言的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或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的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又称为语言替换,语言转用。
37.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其本质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因而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可以把文字分为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
38.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所有交际工具中适用范围和使用领域最广的,人类社会时时刻刻离不开语言;(2)语言是其他交际工具的基础,其他交际工具代表的都是语言信息。2.什么是符号?符号应具备哪些条件?举例说明。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符号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符号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组成。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像红绿灯、旗语的手势、文字等式视觉可以感知的,感知的形式都是和内容结合在一起的。(2)符号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约定俗成的。“约定俗成”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如汉语中把“用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这样的意义和rén这个语音形式结合起来。
(3)符号对于符号使用者来说具有强制性。为了人们的交流,符号的形式与内容一旦约定俗成就不能轻易地改变。
3.举例说明符号与征候有什么区别?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是事物的一部分,与事物有必然具体的联系。符号则是事物的代表,指代表某种事物的标记,与事物无必然具体联系。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运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事物?
并不是。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符号中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它对社会成员的强制性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便改变音与义之间的结合关系,除非整个社会都接受,才能改变这种关系。
5.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1)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人类之所以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外在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语音符号本身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方面,语音使用非常方便,简便;另一方面,语音的容量非常大。
(2)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
(3)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如红绿灯。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4)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6.语言内部是个怎样的装置?它是如何运转的? 语言内部是一个成系统的层级装置。它共分上下两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其数量因语言而异,上层又分为三级: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层和级、级与级紧密相连,下级单位、下层单位 5 均依照一定规则组成上级、上层单位,数目上翻番增量,性质上有所变化,最终构成复杂的语言层级装置。语言这个装置是靠组合和聚合来运转的。由于语言中的每个成员都同时处于既可以跟其他成员相组合、又可以被其他成员所替换这两种关系当中,所以才使得语言这个装置运转起来,从而用有限的单位和规则来完成人类交际的无限需要。7.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他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1)语音这种形式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人人都有,随时可以使用。
(2)语音形式的容量大,几十个语音单位通过排列组合可以表达任何意义内容。(3)语音形式的表达效果也是最好的,可以细致入微地表达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情感;而且,有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语言的手势之类。8.汉语普通话的“他”由音位/t/和/a/构成,能否说/t/ 和/a/是语言符号?为什么?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因而音与义自然处于最下层。“音”本来是一条混沌、模糊的线性音流,犹如笑声哭声、虎啸狼毫,分不出音的结构成分来;“义”的情况也是如此,混沌、模糊,分不出意义的界限。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t/ 和/a/只是音而没有义所以不是语言符号。9.语言和思维有怎样的关系?
联系: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思维存在的物质形式,思维活动的成果依靠语言得已巩固和存在。思维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要依靠语言。语言是表达自己思想和理解别人思想的工具。根据实验也证明了思维不能脱离语言。区别:
(1)功能不同。思维的功能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语言的功能在于使社会成员之间能相互交际。
(2)规律不同。思维规律是客观现实规律的反映,具有全人类共同性;语言规律具有民族独特性。
(3)范畴不同。比较语言单位和思维单位的不同 10.语言有没有阶级性?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语言的语音形式和语法结构也是没有阶级性的。当然,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11.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会的?为什么? 12.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后天获得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一个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获得语言,具备语言能力,离开了社会,哪怕他是一个天才,他也不会说话。如果一个人先天就具备有语言能力,那么就应该是所有人都说相同的语言才是,而实际上是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社会,就掌握什么样的语言;中国孩子从小生活在中国,就会说汉语,而不会说英语,如果从小在英国长大,则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汉语。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社会环境是最好的语言老师。
13.一出生就远离人群的狼孩为什么始终未学会说话?试从人的语言能力的角度讨论之。(同十一题)
14.语音有哪些属性?什么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有生理、物理、心理三方面的自然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在语言的属性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15.什么是音位?怎样确定音位(归纳音位的原则是什么)?
音位是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确定音位主要采取替换法,即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或者特定的语言中,用音素进行替换,比较替换后的音节是否具有区别语素或词的形式和意义的作用,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是不同的音位,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则归为一个音位。
16.元音和辅音有哪些区别?
A、功能上。元音能自成音节,辅音通常不能。B、物理上。
(1)气流是否受阻,元音无阻碍,辅音有;(2)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元音弱,辅音强;
(3)声带是否震动,元音震动发生,辅音阻碍发声;
(4)发音器官是否保持均衡紧张,元音均衡紧张,辅音发音部位特别紧张。17.简述“肌肉紧张度说”的内容。肌肉紧张度说”是根据发音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变化来解释音节的星辰和确定音节之间的边界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松弛和紧张相互交替的。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肌肉的紧张过程又可分为渐强、最强、渐弱三个阶段,最强阶段叫音峰,渐弱阶段和下一次紧张的渐强阶段交界处,紧张程度最低,叫音谷。音谷所在的地方就是音节之间的分界处。
18.以普通话为例,说明归纳音位的相似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的具体内容。
(一)互补原则。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
(1)自由变体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2)这些音位之间在运用时是互补的。
(二)语音近似原则。互补分布是把若干音素归并为一个音位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足条件。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在语音上还应该是近似的,至少本地人听起来比较近似,否则即使是互补关系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普通话里m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ng只能出现在音节的末尾,n既可以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又可以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从整个鼻音系统上看,m和ng存在着互补关系,因m和ng的来源不同,音感差异太大,没有人认为它们是一个音,当然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必须分立两个音位。
19.普通话中的[ n ]和[ l ]是两个音位,四川话中的[ n ]和[ l ]也是两个音位吗?为什么? 原因:四川人为什么发不出n与l是与四川话的音位系统直接相关的。其实四川人不是发不出n,当n处于韵尾的位置的时候,例如ren,lun等音的末尾,是可以发出来的。但是n处在声母的位置,如你所说,牛奶、脑子,发不出来,这是因为在四川话的音位系统里,没有n和l的区别,音位学叫对立。所谓音位系统就是一种语言或者方言里,所有有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在四川话里面,脑字发nao和lao没有区别,那就是n和l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也就是没有形成对立。
20.为什么在汉语普通话里,[i]和[a]应该分属不同的音位,而[a]、[A]、[α]却应该归入同一个音位?请用归纳音位的原则对以上问题作出简要说明。
音位的原则:在一种语言或一种方言中,尽管发音的实际情况不同,如它他们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那它们你是属于同一个音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位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因而不能骑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他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汉语普通话[a]、[A]、[α]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正常情况下,出现[a]的地方不会出现其它原音,[A]、[α]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元音音素的出 7 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让它们成为[a]的三个条件变体。
21.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一)对立原则:两个音如果可以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出现,互相替换之后就会产生意义的差别,那么它们就是对立的。对立关系是划分音位的主要依据。彼此对立的能区别意义的语音是两个不同的音位。比如说普通话的[ta](搭)和[t‘a],(他)都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互相调换之后读音产生意义的区别,这就是对立的,应该归纳成不同的音位。
(二)互补原则:两个音如果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那么它们是互补的。互补的语音不能起音位辨义作用。因为它们在相同的语境里互相排斥,不会构成最小对立体。这样的两个音可以归纳成同一个音位的变体,例如汉语里的[A],[a],一个出现在单独做韵腹的时候,一个出现在[i/u]韵头后面,不出现在同样位置,也不能辨义,就不是不同的音位而只是音位变体。
22.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
我们在说话时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说,总要把一些语言单位组织起来,说出一个个句子,一段段话,形成连续的语流。在语流中,一个音由于受到前后音的影响,或者受到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等音素的影响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语流音变”。前面音节的收尾音素是“a、o、e、ê、i、υ 时,“啊”读ya,汉字写作“呀”或“啊”。前面音节收尾音素是“u”时,读作“wa”,写作“哇”。例如: 这是家乡的沃土啊!23.基本词汇有哪些特点?什么是词?举例说明其定义的内涵。特点:(1)全民常用(2)稳固性(3)有构词能力
词的概念: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内涵:词这个定义说明,词具有造句的功能,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例如“好”,可以说“好生活”,也可以说“生活好”,“好”在这里都充当句法成分,这是语素不具备有的功能.并且词又是最小的,不能再分析的造句单位,这里把词同词组区别开来.24.词为什么会有多义现象?多义词有多项意义,使用中为什么不会影响对意义的理解? 根本原因是不同现象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语言社会在这样的联系之后就会在这两类现象之间建立一种联想关系,进而用指称甲的词去专指与他有联系的其他现实现象,产生多义。理解:因为多义词的在具体的语境或句子中,由于前后文的限制,使得它只有一种意义适合上下文的需要。
25.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哪些?(隐喻、换喻)分析下列词义的引申方式:(1)铁窗:本义是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换喻
(2)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快乐的地方,派生义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隐喻
(3)矛盾:本义指用于进攻和防守的两种兵器,派生义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隐喻(4)红领巾:本义指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先队员。换喻 26.举例说明词义的类型。
(1)概念意义,又称理性意义,是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如寡妇的概念意义就是死了丈夫的人。买就是用钱换东西。
(2)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如封建社会里,女人取得一些附加的内涵的意义:“脆弱的、爱哭、爱动感情的”等
(3)风格意义,由于使用场合的不同,词语在较集中会表达出不同的“风格意义”来。(4)感情意义,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感情或态度.(5)联想意义,能引起听着或读者联想的意义。
8(6)搭配意义,适用于在某个上下文的意义
(7)主题意义,通过词序和各种强调方式表达出来的意义。27.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特点?词义为什么具有模糊性特点? 由于词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没有明确的界限,造成了词义界限的不确定,这就是词义的模糊性。如表示时间的词,“从前”、“最近”、“以后”、“将来”,它们所表达的词义是模糊的。“大”——“小”、“多”——“少”、“美”——“丑”、“远”——“近”,这些词的意义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互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原因:客观事物本身的范围界限具有模糊性:人们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认识具有模糊性;是人们顺利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这一社会需要在语言上的反应。28.“他说不好”有几种意义?产生歧义的原因是什么?
有这几种:重音在“他”——那就是别人说比他说好些;重音在“说”——那就是他说不好但他写得好或者画得好;重音在“不好”——那就是他不赞同这个观点,他有自己的观点。原因:这里主要是重音不同引起的歧义。29.举例论述词的派生义产生的途径。
词的派生义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产生的途径有隐喻和换喻。
(1)隐喻反映的是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常见的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一般是以较具体的意义为基础来建构较抽象的意义,在不同的意义领域之间建立其相似关系。如:习(数飞――反复练习、复习、温习)入门(进门――学习的初步阶段)
(2)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在人们心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如:工具-劳动者:笔杆子-写作者;材料-产品:pen(羽毛)- 笔;地名-产品:茅台-酒;部分-整体:铁窗-监狱;地点-机构:白宫-美政府
30.举例说明什么是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
词义所表示的概念外延比原来的词义所表示的要大叫词义的扩大,如哭古意表示悲痛出声现义包括哭泣和嚎。
词义所表示的概念外延比原来词义所表示的要小叫词义的缩小,如丈人在古义中是老人的统称在现代只是对岳父。
演变的词义的内涵和概念与以前的完全不同就叫做词义的转移。如闻在古代是听的意思,耳闻不如目见,现在闻就是用鼻子去嗅。
31.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的现象,举例说明。(1)社会因素,如把有歧视意义的词如戏子 换成演员。
(2)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变成了双音节词如鹰——老鹰 龟——乌龟 32.词义演变的原因有哪些?
(1)社会的变化、客观实际的变化。(2)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和深化。
(3)某些词意义的变化或者新词的增加。(4)词的组合关系的变化。
33.举例说明什么是词语的替换?词语替换的原因是什么?
词语的替换: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指称现实现象,而所指称现实现象没有发生变化。词语替换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社会生活的急剧改变在语言中都会出现相当数量的词语的替换;“俸禄”变成“工资”。
(2)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现在变成了双音节词,如“目”变成了“眼 9 睛”,“蝇”变成“苍蝇”。(3)语言表达的精密化。
35.简述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有哪些?
(1)选词:进入结构的词首先要在语法的词类中选择。如“读书”之所以是述宾结构,是从“读”和“书”的词类确定的。
(2)词序:例如汉语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日语的宾语在后,主语在前。
(3)虚词:例如联合结构中,用“和”、“或”等连词;又如偏正结构中,用“的”做连词。词序和虚词是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
(4)词形变化:在有些语言中词语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具有不同的变化。
36.汉语中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主要有哪些?
语法手段: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语调、重叠、内部屈折语、异根法、零形态式。汉语中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37.举例说明什么是性、数、格、时、体、态、人称?
性:是某些语言里德名词的分类,表示人或事物有关属性的特征,跟自然性别无关。例如法语中的名词bol(碗)是阳性,pomme(苹果)是阴性
数:表示事物的数量,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如英语的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还有的语言有单数、双数和复数。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跟其他词的关系。例如I 是主格,me是宾格 时:用词形变化来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时间。例如英语中be ding sth.表现在进行时和have done表过去完成时
体:用词形变化的形式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例如英语中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态:表示动作和主题的关系,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例如The letter is written by me.这是被动态
人称:交际事件中谁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一般都有三种人称。例如你、我、他
38.什么是词缀(派生词缀)?什么是词尾(屈折词缀)?二者有哪些区别?举例说明。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词尾: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
区别:第一,从位置看,词尾只能出现在整个词的后面,不能出现在其他位置上,而词缀有的在词的后面,有的在词的前面,少数还在词的中间;第二,从功能看,词缀金额以构成新词,是词的构成部分,是固定在词的结构中的,是构词的语素。词尾不是词的构成成分,不能构成新词,它只能改变次的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属于变词语素。
38、举例说明词形变化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词形变化:就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形变化有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四种情况。附加: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头加上词缀。屈折: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异根: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零形式:相对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
39.语言的系谱分类和语言结构类型的分类各自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同系属的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是不是一定相同?为什么?
标准:是否是统一的社会;语言本身的差异的大小。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语言间的亲属关系所作出的分类,并按照语言间的亲疏关系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等。
语言的谱系分类和结构分类角度不同,划分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互相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同 10 一系属的语言,不一定结构类别也相同,结构类别相同的语言,不一定就是属于一个谱系.40.语言的结构类型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
语言的结构类型有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
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词语词的语法关系借助词序和虚词来表达。
黏着语:没有内部曲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词根和变词语素结合得不紧密
屈折语:有丰富的词性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词序不是很重要。复综语:以谓语为中心,谓语所要求的主语、宾语、状语等都作为构形词缀,包含在动词的语法形式中
41.语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一)社会的原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
(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3)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
(二)语言内部的原因:语言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推动语言的发展,并且决定语言的发展方向 42.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这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
(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3)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
43.语言的发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语言的发展有渐变性、不平衡性和相关性。
语言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语言是需要人们的普遍接受;加上语言新要素的长期积累,就要素的逐渐消亡,这都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漫长的过程就决定了语言具有渐变性。语言的各个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语言的各个要素在一个系统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要素的变化,这就决定了语言具有相关性。
4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语言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在语言各子系统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最快,相比而言,语法的发展变化就要慢得多,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也较为缓慢。语言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第二,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当社会变革较为剧烈、社会发展的步伐较快、社会思维较为活跃、不同文化的接触较为频繁的时期,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快一些;反之,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慢一些。第三,语言变体发展变化不平衡。45.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比有些语言之间的差别还有大,为什么不把它们看做独立的语言? 汉民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各地区的人虽然不一定能相互通话,但长期处于一个国家共同体中,一直有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也一直保持了同是汉语的认同感,所以汉语的各个方言尽管分歧大,有差异,应该仍属于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不能把它们看做是独立的语言。46.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地域方言是在某一地域内通行的语言,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系统;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结构系统。
B、社会方言可以演变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不能。
47.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总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辨析题。观点错误)48.什么是基础方言?举例说明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的原因有哪些。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的方言称为基础方言。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这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如: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的,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
49.我国有很多兄弟民族,他们同汉族有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语言是否都是汉语的亲属语言?为什么?
不全是汉语的亲属语言。因为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还包括藏缅甸,侗台,苗瑶语族,这三个语族是汉语的亲属语。在我国还有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有突厥语族如维吾尔语,蒙古语族的蒙古语,满通古斯族的满语,还有南亚语系的佤语,布朗语分布在云南,属于南岛语系的如阿美语等语言分布在台湾。维吾尔语、蒙古语、满语、佤语、阿美语和汉语是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所以它们不是汉语的亲属语言。50.语言融合需要哪些条件?
语言的融合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产生语言融合现象需要下列条件:第一,几种语言互相接触,其中一种语言的经济上,文化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局面,这样才具有互相接触进而出现融合现象的客观条件;第三,在不同民族杂居地区,其中某个民族的人口在数量上要占优势地位 51.举例说明语言融合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这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两民族关系日益密切而逐步发生融合时,生产力水平较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民族,学习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显然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政治上是否处于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因素。语言融合还需要一个客观条件,这就是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
过程: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重语言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52.洋泾浜是不是语言的融合?
是语言的融合。它最初是十九世纪中外商人使用的混杂语言,只有口头形式,没有统一的书面形式,而且变体很多。它的特点一是不讲语法,二是按中国话“字对字”地转成英语。该语言流行于当时的上海洋泾浜周边地区,故由此得名。由于该语言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洋泾浜英语”一般被认为与中式英语具有相同的含义,但事实上它只是中式英语的一个代表,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为特殊的历史意义。53.洋泾浜和混合语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语言远征的结果,是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在其立足的过程中又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关系,吸收对方的一些成分,形成变体.不同点:二者的使用范围不同,洋泾浜只局限于某个有限的范围使用,不能作为母语学习,而混合语的突出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54.试述双语现象产生的原因:(1)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2)外语教育。
55.文字的主要作用有哪些?汉字与汉语相适应,主要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文字的主要作用有:
第一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与异地,留与异时”;
第二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连续的传承文化;
第三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 思考的深度,提高了大脑的能力。汉字和汉语相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领会: 第一,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基本是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
第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第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
第四,现代汉语方言众多,语音上的差别很大,但是由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一致性比较突出,用汉字记录汉语,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56.书面语能否借用?为什么?
书面语不包括所有语音,例如中国的书,各方言区域的人读可以有多种方言,书面语既然是书面,它的读音就是统一的。可能汉字是意音文字,因此这种状况比较复杂。而有些语言就是表音文字,那它的书面语应该才包括语音。简言之就是书面语的语音应该是公认的统一的公用的读音,既然这样,一些方言读音和词汇的借用就不能算是书面语借用。
57.“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怎样理解这句话?
第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第二,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的产生;第三,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而文字的辅助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58.结合所学过的语言学理论知识,谈谈你对推广普通话的认识。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音规范。由于历史的地理的诸方面的因素,我国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化特色,而普通话的语言范本作用,使不同地域的人们有了统一的通用语言。而普通话的推广,在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形式下,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文字能力是国民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同,普通话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校园构建中,应当作为新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因为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师生能够流畅自如的运用普通话的语言工具进行沟通交流,这本身就是我们成功地走向社会生活走进经济文化舞台的必备因素。
59.列举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用你所学过的语言学理论知识加以解释。
(1)李白的诗具有浪漫风格,社甫的诗则沉郁顿挫。语言是社会集体共同使用的,言语是社会个体使用的。运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不一定有同样的言语。而且每个人的言语都有自己的特点。李白杜甫的诗歌有他们各自独特的风格,是言语的不同;但两者所运用的都是社会集体使用的语言,所以我们都能读懂。
(2)周幽王戏弄诸侯,乱举烽火,终于自食其果。这主要体现了符号的关系,符号是社会的产物,它要经过人们的约定,赋予一定的价值才能起交际工具的作用。普通的浓烟不过是起火的征候,不是符号,但经过约定,也可以变成报警的符号,而当时烽火是表示敌人来了,周幽王乱举烽火,这是个符号信息传递,是人工约定的性质。
第五篇:语言学概论 复习总结
英语语言学概论
期中作业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汤 汪 20131311202 英语(翻译)
第七章 语言、文化与社会
1、语言与文化(1)语言
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文字。最狭义的语言不包括文字,只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最常用、最发达、最严密的符号体系。
广义的语言不仅包括狭义语言,而且还包括准语言。准语言又称副语言、类语言,根据诉诸感官的不同,准语言又可分为听觉的(伴随声音、音乐语言、其他声响符号)、视觉的(表情、体态等;图表、公式等;绘画语言;舞蹈语言;蒙太奇语言;符号、标识语言;其他视觉符号)、触觉的(盲文等)三类。
广义的语言其实包括了人类用于交际的所有手段,因此可以将广义的语言定义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符号”。
(2)文化
文化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
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是不可见的隐性文化或曰潜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诸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武器,日用器具,服饰,居住、饮食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制度文化是指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诸如饮食习惯、建筑工艺、卫生管理、娱乐方式等生活制度,婚姻形式、亲属关系、家庭财产分配等家庭制度,劳动管理、艺术生产、教育、道德、风俗、宗教、利益、法律、政治、警察、军队等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
心理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等,比之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心理文化处于更深的层次上。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标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原始人与动物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人产生了语言,动物却没有。原始人具有宗教、信仰、道德、习俗等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动物则不可能有。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聚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2、语言与社会(1)语言产生于社会
语言的起源是跟人类的起源密切相连的,早在几十万年前,人类过着简单的洞穴生活,人类没有或者很少进行交流。随着时间推移,为了对付自然灾害和动物侵袭,人们开始了群居生活,也开始了交流活动。因此,只有在社会劳动中才能产生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2)语言随社会变化发展而发展变化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还收到社会环境影响并随之变化。而社会生活的内容在语言词汇中得到直接反映。
另外,语言还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社会制度的急剧变化引起语言的急剧变化,还有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接触形成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3)语言反映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随着语言的丰富,人类对一些事物的表述更加丰富而强大,客观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促进了相互理解和沟通,推动了事物的额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语言具有不停变化的一面,语言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动而进行的。因此,语言与社会自始至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九章 语言与文学
对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探讨,首先我们应当了解两者的基本定义。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比如文学家们的思想情感)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文学是其中一种)的载体。而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包含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地域的社会风貌。
1、文学文体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学关系的学科,其研究焦点是与文学文体相关联的语言特征。(1)前景化
前景化的概念来源于视觉艺术,与“背景”一词相对应,已经成为文体学的常用术语。俄国形式主义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学者和现代文体学家都曾在文体研究中使用这一术语。它被定义为“以艺术手法为动机的偏离”。这种偏离,或非常规用法,覆盖了语言的所有层面;词汇、语音、句法、语义,笔迹等。
(2)字面语言和比喻语言
词典定义中所提供的一个词的第一个意义通常是它的字面意义。比喻语言是为了达到对比、强调、明确或标新的目的而使用的不同于日常常规语言的词句。语言中表示比喻用法的另一个词是Trope(修辞、比喻)。它是指为了修辞目的而通过比喻途径来使用的语言。比喻在语言运用中频繁出现,并且采用许多不同形式。
明喻:明喻是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作比较,并通过展现一种事物如何与另一事物相似来解释这种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方法。它用as或like等词在文本中作为明确标志。
暗喻:像明喻一样,暗喻也是对两个并不相像的要素作出对比,这种对比是隐含的而不是直接表达的。
转喻:一种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
提喻:提喻是用事物的一部分名称来指代整个事物,反之亦然。
2、诗歌语言(1)语音模式
押韵
尾韵:每行结尾的押韵。
(2)不同形式的语音模式
头韵:在头韵里,句首的辅音是一致的。
准押韵:准押韵通过一个共同的元音来描述音节。辅音韵:以相同辅音结尾的音节
反韵:指音节拥有共同的元音和首辅音,而不是元音和末辅音押韵。押副韵:当两个音节具有相同的首辅音和尾辅音。
反复:音节的重复。
(3)韵律模式
当重读被组织成有规律的节奏时,就形成了韵律。抑扬格是韵律单位的一种。韵律单位叫做音步。pentameter(五音步诗行)是指诗句里有五个音步。
(4)传统的韵律模式与语音模式
a.对句:对句为两行诗句,一般由押韵联系在一起。
b.四行诗:即四行为一节的诗,是英语诗歌中很常见的形式。C.无韵诗:无韵诗是由不押韵的抑扬格五音步诗组成的。d.十四行诗、自由体诗、打油诗等。
(5)语音和韵律在诗歌中的功能
a.追求审美趣味;
b.适应传统/风格/诗歌形式; c.表情达意或者革新一种形式; d.展示专业技巧,寻求精神满足感; e.突出强调或对照; f.拟声现象。
(6)如何分析诗歌
a.有关诗歌的信息:诗的题目,诗人姓名,诗歌创作时期,诗歌所属类型,例如抒情诗、戏剧诗、叙事性十四行诗、讽刺诗等。
b.诗歌构建的方式:布局、诗的行数、诗行的长度、规则的韵律、尾韵、语音模式的其他形式。
3、小说中的语言(1)小说与视角
a.第一人称叙述者
讲故事的人也可能成为故事虚构世界中的一个角色,在事件发生后讲述故事。在这种情形下,评论家们称叙述者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或“I叙述者”,因为叙述者在故事里提到他或她自己的时候,总是用第一人称代词“我(I)”。
b.第三人称叙述者
如果叙述者不是虚拟世界中的角色,他或她常常被称为“第三人称叙述者”,因为故事虚构世界中的所有人物被提及时,用的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或他们”。
c.图示语言
叙述视角也受图式的影响。处于相同情形中的不同参与者会有不同的图式,这和他们的不同视角有关系。
d.旧信息与新信息 旧信息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经知道的信息,而新信息则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所不知道的信息。
e.指称
指称与说话者相关,所以很容易用于表明特定的变化中的视角。指称用来指语言中这样一些特征,它们直接指示一个话段说出时的情景在人称、时间或处所方面的特点,其意义因而相对那个情景而言。
(2)言语和思维表达
a.言语表达 直接引语:在直接引语中,人物所说的话是以最全面的形式出现的并且带有引号。
间接引语:我们能够知道说话者表达的命题含意,但并不是说话者的原话。叙述者对言语行为的表达:我们不知道说话者说话的内容,我们只知道他用言语行为来做事。这种叙述可以被看作是对较长语篇的概括,比起间接言语,它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
b.思维表达
直接思维:直接思维倾向于被用来表达有意识的、缜密的思维。自由间接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介于直接思维和间接思维之间,有一些思维的特征。
c.意识流写作
意识流写作被用来描述思维中印象和观念的自由联系。句子结构高度省略。
③散文风格
a.作者风格
人们谈及风格时,通常是指作者的风格,即“世界观”式的作者风格。换言之,是指一种写作方式:属于特定作者,可以识别。这种写作方式使一个作者的作品区别于其他作者的作品。
b.文本风格
文本风格紧密关注的是,语言选择如何帮助建构文本意义。
(4)如何分析小说的语言
a.词汇模式(词汇量); b.语法组织模式; c.文本组织模式;
d.前景化特征,包括修辞手法;
e.是否能观察到任何风格变化的模式;
f.各种类型的话语模式,如话轮模式和推论模式; g.视角处理的模式,包括言语和思维的表达。
4、戏剧语言(1)如何分析戏剧
a.像分析诗歌一样分析戏剧:既然语音和韵律在剧本里与在诗歌里一样,都具有价值,那么所有处理韵律、语音模式、句法和比喻性语言的方法都同样适用于戏剧分析。
b.像分析小说一样分析戏剧:可以分析戏剧中的角色和情节,把戏剧大体上看作小说。
c.像分析会话一样分析戏剧:戏剧不同于诗歌和小说的一个关键方面在于:它强调语言的交流,以及通过会话来建立和发展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式。
(2)分析戏剧性语言
a.话轮数量和长度。
在戏剧中,一个角色讲话内容的多少,能够体现出该角色的相对重要性,或体现角色对自身重要性的理解。一般来说,中心角色比次要角色的言语更长,出现频率更高。
b.交际序列:戏剧对话的交流方式。
c.产生性错误:故意使用一些形式,比如犹豫的状态 d.合作原则。
e.通过语言标记地位:上面讨论的许多语言的特性,都可以用来标记人物的相对地位,以及人物地位的变化。尤其是,语言也可以用来标记说话者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基于社会地位的差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基于社会地位的一致性。
f.语域:语域是语言学里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语言风格及语境之间关系的术语。
g.言语和沉默:剧中女性人物的语言特征。有证据表明,在男女混合的交谈中,男人比女人往往谈得更多。
5、从认知角度分析文学(1)图形和背景
前景化的文学成分,如图形,在认知语言学中被成为“关注点”或者“抢眼点”。与图形相反的特征,即“背景”,则被称为“忽略”。
(2)意象图式
意向图式大致可描述为我们日常的感知交往和身体经验的反复呈现模式。
(3)认知隐喻
把源域的特征投射到目标域上。
第十一章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1、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部分,而应用语言学又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掌握一些语言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这些读者进一步认识语言本质,也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如何教好语言。语言学理论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着语言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2、语言学与语言学习
许多语言学习理论都是基于某种语言学理论提出的。事实上,语言学知识能够使我们真正理解学习者能够学习什么样的语言,怎样学习语言以及最终能够学到什么。因此,语言学在语言习得研究和语言学习研究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语法与语言学习(2)输入和语言学习
当学习者接受了足够的目的语输入时,语言学习自然而然就会发生。输入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输入可能发生在交互活动中(即如学习者与母语者、教师或者是其他学习者的对话),或者出现一个没有交互的语境中(例如听音乐或者看电影)。
a.真实性输入 b.可理解的输入
(3)中介语和语言学习
正处于学习过程的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构建的语言通常被称为中介语。中介语通常被理解为介于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之间的语言。与目的语相比,中介语还不够完善,但它也不只是学习者母语的简单翻译。我们也不能把中介语看成是母语和目标语的过渡阶段或者是二者的简单混合。中介语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它不断地从初级水平向地道的母语水平发展。
3、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可以说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语言学中获得启示。从宏观上看,语言学理论影响着教学法的总体发展方向。从微观上看,语言学知识能帮助教师更好的解释他们所教语言知识的细节。
(1)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
a.以语篇为基础的语言观认为,语言范式存在于语篇之中。以语篇为基础的语言观关注的是口头和书面的完整语篇以及这些语篇所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b.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篇能力,这是与众所周知的交际能力很相近的一种能力。交际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并且有效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词汇知识、会话规则以及怎样运用和回答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和社会习俗,以及怎样恰当得体地运用语言。c.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受到人们的批评。它过分强调了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外部因素,而没有对内部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它与行为主义语言习得观有一个共同之处,即把环境因素和语言输入视为语言习得的核心。它过于关注语言习得中学习能力和语言功能的作用,却没有注意到指导语言习得的一些普遍规律。
(2)普遍语法与语言教学
a.普遍语法要回答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为什么第一语言习得可以基于很少的外界输入而能快速获得成功。普遍语法认为语言习得本质上并不依靠外在的语言输入。
b.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每一个母语者都具有一种语言能力。孩子出生时就具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语言知识。在母语习得过程中,人们不断把先天这种内在的语言体系与母语相比较,从而调整自己的语法结构。因此,语言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习惯形成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地建立和验证假设的过程。
c.基于普遍语法的语言教学理论也受到了人们的批评。普遍语法是专门为了解释语言的运作方式而提出来的。然而,为了解释语言本身,普遍语法支持者也必须研究语言习得的过程。但有关语言习得的论述在普遍语法理论中只是次要的。普遍语法的第二个不足在于它只关注英语句法的核心语法和通用的规则。第三,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交际,但是这一点被普遍语法忽略掉了。
d.普遍语法在解释中介语的发展和母语的影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语言教师(或教育语言学家)如何开展进行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这个问题上,普遍语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然而另一方面,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普遍语法的存在。
4、教学大纲设计
教学大纲的设计在语言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纲设计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学大纲把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并且为实践建立了一个可操作的框架。设计教学大纲最重要的部分是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1)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
a.教学大纲用来指教室中具体发生的活动,通常包括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有时也指教学方法。而课程计划所提供的原则是:对语言理念,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理的概括;对教学目的和目标的具体说明;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大纲是实施课程计划的一部分。
b.另一点是大纲经常用来指称和语言教学途径非常相似的概念,而课程计划则指为某国家或地区的语言课程所设计的具体文件。
(2)教学大纲设计的理论背景
外语教学中大纲设计过程主要包括选择和排列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首先,把语言限定在某个特定的方言和语域内。第二,根据一定的标准,例如出现的频率、难易度或者课堂需求等,从所选语境中进一步选择要学习的语言。整个的过程应该在语言的所有层次上进行,例如语音、语法、词汇、语境(语义或文化的)。
(3)教学大纲类型
a.结构教学大纲 b.情景教学大纲 c.交际教学大纲 d.任务型教学大纲
(4)教学大纲设计的现行趋势
a.新旧并存
b.强调学习过程
c.大纲中包含非语言目标 d.多元大纲的出现
第十二章 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
1、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泰休斯领导召开的该学派的第一次会议。
(1)主要观点及贡献
布拉格学派的研究有三大重点:
a.强调共时研究的合理性,因为它可以提供完整且易掌控的研究材料。b.强调语言的系统性,指出任何语言单位都不能在孤立的的情况下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析及评估。换句话说,语言单位处于功能对比、对立之中。
c.它将语言看作是在所属语言群体中发挥一系列功能的工具。
(2)功能句子观
功能句子观是一套语言学分析理论,它是指用信息论的原理来分析话语或文本。其基本原则就是一句话中各部分起的作用取决于它对全句意义的贡献。一些捷克语言学家尝试从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句子。他们相信一个句子包含话
语的出发点和话语的目的。话语的出发点叫做主位,它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信息;话语的目的是说话人要向听话人传递的信息,叫做述位。从主位到述位的运动揭示了大脑本身的运动。
功能句子观旨在研究话语中新(未知)、旧(已知)信息的分布问题。已知信息指那些对于听话人不再是新信息的部分;新信息是即将向听话人传达的信息。句子中主语一谓语的分布不总是与主位一述位的分布一致。
(3)交际能力
另一种版本的分析法叫做交际能力,由费尔巴斯提出。他用交际动力表示句子成分对交际发展所起的作用。
费尔巴斯把功能句子观解释为不同程度的交际力的分布。他认为,句子前面部分承载的交际力最低,然后逐步增加,直到交际力最大的成分。
2、伦敦学派
(1)介绍
伦敦学派专门用来称呼独具英国特色的语言学研究。弗斯使语言学在英国完全成为一门公认的科学。弗斯主要受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影响,而后他又影响了他的学生韩礼德。三人都强调“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2)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
a.语言是一种行为模式,而不是什么与思想相对应的东西。
b.话语意义并不来源于构成话语的词的意义,而是来源于话语发生的上下义之间的关系。
(3)弗斯的理论 a.受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弗斯认为语言是种社会过程,而非仅仅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和信号。语言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工具,是自己做事和使他人做事的手段,是一种行为和生活手段。
b.在进行典型的语言情境分析时,以下两个层而需要考虑在内: 文本本身的内部关系和语言情景的内部关系。
(4)韩礼德与系统一功能语法
a.韩礼德发展了伦敦学派弗斯提出的理论,他的系统一功能语法是一种具有社会学倾向的功能语言学方法,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
b.系统一功能语法的建立基于以下两个事实: 语言的使用者实际是在一组系统中进行选择,并且努力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
语言和人类的社会活动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于是系统一功能语法把语言 的实际运用作为研究的对象。
(5)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a.系统语法
系统就是存在于语法中的一系列选择。
系统语法的目的是要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
b.功能语法
功能语法的目的是要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其基础是:语言系统及其成分不可避免的由它们所提供的作用和功能所决定。
韩礼德将儿童的语言发展视为“语言功能的掌握”,并且“学习语言即学习如何表达意思”。因此他提出儿童语言的七大功能:工具、控制、交互、自指性、探索、想象和信息功能。
成年人的语言更为复杂,因此应具有更丰富的功能,但儿童的语言功能范围逐渐缩小,简化成为一套高度符号化和抽象化的功能——元功能:概念、人际、语篇功能。
(5)美国结构主义
a.简介
美国结构主义是共时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独立地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在人类语言学家博厄斯的领导下,美国结构主义以不同于欧洲的传统风格发展着。
结构主义基于这样一种猜想:语法范畴应由意义而非分布来定义;同时一语言的结构不应该根据时态、语态及词性等所谓的通用标准来描述。
b.三个发展阶段
美国结构主义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三个阶段:(1)早期:博厄斯与萨丕尔(2)布龙菲尔德时期
(3)后布龙菲尔德时期
3、转换一生成语法(1)介绍
乔姆斯基于1957年出版的《语法结构》标志着转换一生成语法的形成。使用被称作“评价过程”的“假设一演绎”的方法,与布龙菲尔德的发现程序相对。
(2)天赋假设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天生的,儿童与生俱来的拥有一种语言学习的能力,叫做“语言习得机制”。这是一种让他们适合语言学习的独特知识。乔指出儿童天生被赋予一种能力,不仅包括学习语言的趋势和潜能,还包括关于语言性质的知识。从这种观点可看出,儿童天生拥有语法关系及语法范畴的知识,并且这种知识是普遍的。
(3)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用“生成语法”这一概念来指“一套用来给句子进行结构描写,定义明确严格的规则系统”。他认为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者都掌握并且内化了一种具有生成能力的语法,这种语法可以表达他的语言知识。
(4)转换一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
乔姆斯基的转换一生成语法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a.古典理论:旨在把语言学变成一门科学;
b.标准理论:研究如何将语义成分加入语法模型: c.扩展的标准理论:讨论语言的普遍性和普遍语法; d.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讨论管辖和约束的问题; e.最简方案:是对前面理论的进一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