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政府工作报告推进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专题
XX年政府工作报告推进政府建设和治理
创新
XX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解读:XX年工作回顾和XX年工作总体部署,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XX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XX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XX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XX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以下为直播实录:
[李克强]八是推进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3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8件。完善公共决策吸纳民意机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推进政务公开,省级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全面公布。加大督查问责力度,组织开展第三次国务院大督查,对去产能、民间投资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第三方评估,严肃查处一些地区违规新建钢铁项目、生产销售“地条钢”等行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数量继续下降。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依法惩处一批腐败分子,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
XX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解读:XX年工作回顾和XX年工作总体部署
XX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一、XX年工作回顾
1、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增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
2、就业增长超出预期,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3、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4、经济结构加快调整。
5、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6、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高速铁路投产里程超过19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700多公里、农村公路29万公里。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1项。新增第四代移动通信用户亿、光缆线路550多万公里。
7、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出境旅游超过亿人次。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创新和加强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二是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亿吨。
三是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去年又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
四是强化创新引领,新动能快速成长。
五是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又有1600万人进城落户。
六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74个重点城市年均浓度下降%。
七是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
八是推进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
二、XX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以内。
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
2、货币政策:今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
二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三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并提高有效性。
四是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
五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三、XX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扎实有效去产能: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亿吨以上。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
因城施策去库存: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
积极稳妥去杠杆: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
多措并举降成本: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
A、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
B、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
C、减少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性收费,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违规收费,推动降低金融、铁路货运等领域涉企经营性收费。
D、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
E、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
精准加力补短板。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
二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清理取消一批生产和服务许可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今年由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
抓好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
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
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三是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一要加快发展服务消费;二要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三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元。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XX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
四是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
五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优质水稻、小麦生产,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粮改饲试点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
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XX万亩。今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理赔标准。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
六是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
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高标准高水平建设11个自贸试验区。
七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地区浓度明显下降。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
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
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以上。
八是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推进健康建设。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九是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此外,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
“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第二篇:政府工作报告(县级政府)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2003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2003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积极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实施县十一次党代会和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强农稳县、产业富县、项目立县、兴工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七大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在思路上求创新,在工作上求发展,在作风上求实干,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经过一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和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4亿元,增长9.46%。农业增加值达到2.68亿元,增长7.11%;工业增加值达到0.28亿元,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5亿元,增长28.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1.29亿元,增长11.21%。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495万元,增长 13.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1元,比上年增加69元。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14:37。
2003年,全县突出抓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有以下八个方面:
1、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了结构调整、扶贫开发、抢险救灾等重点工作,保持了全县农村稳定,农民生活安定的局面
2003年,相对往年来说是各种自然灾害比较多的一年,遭遇了干旱、非典疫情和多年不遇的暴洪灾害,对全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带来了新的困难。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非典疫情,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取得了预防非典疫情的重大胜利,取得了抗旱保粮、抢险救灾的胜利。
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紧盯市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县上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紧密结合县情,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全县洋芋种植面积达到35.04万亩,人均1亩。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1.05万亩,户均3亩。全县粮经比为 70:30,夏秋比为32:68。由于秋后雨水较多,全县南部北部洋芋产量没有大的差别,平均亩产1500-2500公斤之间,而且洋芋价格一直上涨,农民从洋芋产业中获得的收入比较好,生活安定,情绪比较稳定。
二是以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为出发点,突出了抗旱保粮和抢险救灾两项重点工作。针对春季比较干旱的实际,县上进一步加大了抗旱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力度。拔付抗旱经费10万元,完成衬砌、清淤渠道20条45.36公里,投入蓄水灌溉设施43处,累计完成灌溉面积8.7万亩,占可灌溉面积的100%。调运各类化肥1.99万标吨,农膜55吨,农药37吨,投入各类农机具1776台,发放各类种子6983万公斤,协调县农行、县信用联社发放支农贷款3982万元。全县农作物基本做到了适时播种。
后半年发生特大暴洪灾害之后,县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重点抓了灾区群众的安置工作。拨付救灾款96.75万元,发放面粉2.05万袋5125万公斤,解决了9600户3.84万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安排危房改建资金90万元,改建了300户困难群众的危房。对于受灾后无法居住的65户重灾户,安排资金30万元对住房进行了重建,2003年11月底全部竣工,保证了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三是狠抓扶贫开发工作,认真实施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世行贷款项目。五竹镇黑鹰沟村、北寨镇郑家川村、七圣乡七圣村作为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0万元,整修了道路,建设维修了学校和村级文化阵地,改造圈舍发展养殖业。同时,2002年确定的莲峰镇张家滩村和祁家庙乡乔家沟村,经过两年的实施,已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并通过地区的考核验收。全县实施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村已达到7个。
世行贷款项目2002年7月份在我县正式启动实施,县上确定七圣、大安、北寨、黎家湾4个乡镇22个行政村实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69.78万元,其中2003年完成投资1367.01万元,完成3次提款报帐,金额755.49万元。世行贷款项目投入资金大,涉及农户多,已成为县上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
社会帮扶工作成效显著。中央、省、地有关单位和友好合作城市天津市河西区派到我县开展帮扶工作的队员316名,帮扶队员深入我县各个乡镇了解县情民情,指导扶贫开发,并积极协调帮扶物资和资金,全年各类帮扶物资、资金累计金额达到379.24万元。
四是认真开展劳务输出,努力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县上将劳务输出作为组织群众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抗旱救灾、增加收入的主要措施来抓,输出劳务6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6000多万元。2003年8月份,县上组织劳务人员5144人,群众自发组织2100人赴疆摘棉,实现劳务收入530多万元,人均738元。由于这是县上第一次大规模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在人员的选择、组织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到新疆以后,由于摘棉季节推迟、棉花减产、庞大的队伍管理不善等原因,群众收入也不均衡,最高的实现收入1600元,最低的只有600元。但从总体来看,凡是出外开展劳务输出的群众,都有一定的收入。
2、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全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是认真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工程。按照整村整社推进的原则,县上将退耕还林任务重点安排在自然条件较差、陡坡地多、荒山面积大的秦祁、北寨、大安、新寨等乡镇,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片、乡村干部抓点责任制,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落实先整地、后栽植和苗木调运“五不准”的管理制度,坚持“一提二踏三埋土”的造林技术规则,确保了栽植成活率。全面完成了退耕还林4.5万亩和荒山造林5万亩的建设任务。抓住秋季雨水充沛的有利时机,对历年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作进行了“回头看”和清查清理工作,对成活率在85%以下的地块全部进行了补植补造,全县累计调运各类苗木3616.6万株,完成补植补造面积17.75万亩。同时,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从县城老君山到五竹镇年家寨南部15公里宜林区植树造林3112亩。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现管护面积39.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新增造林0.5万亩。组织人力开展了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工程,完成投资95万元,补种多年生牧草1000亩,并对1万亩围栏草场进行了牧草改良,全面完成了投资900万元、建设期3年的工程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地区验收。
二是狠抓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和人饮解困工程建设,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采取人机结合、常年兴修和贷款机修的办法,重点突出春季梯田建设,春季兴修梯田达到了 7010.23亩。全年累计兴修梯田1.08万亩,超额完成了任务。北寨镇的张家堡、马莲、祁坪、盐滩、郑家川5个村实现了整村梯田化的目标。
进一步加大小流域治理。积极实施投资114万元的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4平方公里。认真实施总投资1552.6万元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骨干坝建设项目,2003年完成投资414.7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9.5万元,建设了邱家川1号、大坪、柳林1号、姚集2号、坪塬、寺儿湾等6座骨干坝。其中邱家川1号和大坪两座骨干坝已建成,其余4座骨干坝混凝土工程已全部完成,预计今年5月份可全部竣工。
全力建好小水工程。完成了投资1012万元的人饮解困工程24处,解决了12个乡镇32个村103个社6212户3万人和4026头大家畜的饮水问题,工程已顺利通过省、地验收;完成了投资175万元的抗旱应急工程,新建水窖670眼;在会川东关村修建集中供水工程1处。完成集雨节灌水窖1000眼,发展补灌面积2000亩,农村非管网供水水窖1175眼,解决了4535人的饮水困难。完成了投资96万元的会川镇上水工程,埋设管道3.8公里。
三是狠抓了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交通道路、城区供暖、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努力改善县城基础设施。县城建设上,重点抓了城区供暖体制的改革,对原集中供热服务中心的资产债务进行认真清理审计,成立了渭源蓝天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对供热设备进行严格检测、维修和更新工作,于2003年10月23日正式运行,确保了城区居民的正常供热。对新西一路、北环路西段进行了拓宽改造。完成了灞陵桥-老君山公园、滨河北路、上集三角饮食市场的修建详细规划、《清源路街景详细规划》、县政府东侧住宅小区修建规划、县城道路网控制测量和道路竖向规划。年初确定的清源路拆迁改造工作,对60户拆迁户的房屋进行了勘丈登记、测绘和评估。完成了县政府东侧公房的拆迁。建成了垃圾填埋场。
总投资1506万元的县城供水扩建工程在县上的积极争取下,已争取到位国债资金600万元,省上配套资金100万元,进行了土建和管网工程的公开招标,签订了建设合同,于2003年12月9日正式动工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工程编制完成了可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县上组织城建、国土资源等部门和有关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到定西、通渭、陇西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各自实际进行讨论,制定了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的具体办法。完成了会川、莲峰、上湾地形图测量和总体规划编制,会川、莲峰、路园、五竹、北寨、麻家集、新寨、庆坪8个乡镇小城镇建设项目规划已上报市建设委员会。会川、五竹、路园、莲峰等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北寨镇对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
交通道路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临渭路遗留工程建成了庆坪上街口至韩家湾段4.5公里路基工程,完成了15公里道路占地的征地和拆迁工作。西五公路莲峰河桥梁主体工程已完工。对沈峡公路水毁路面及沿线设施进行了补建。修建了西五公路防护、边沟衬砌等构造物工程。改建清源、锹峪、莲峰、祁家庙4个乡镇4条农路38.5公里,建成梁蛟公路4道涵洞及路基工程。定渭公路扩建及铺油罩面工程,省计委已下达投资计划,总投资4200万元。
邮政、电信、电力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建成了投资300万元的邮政大楼。完成了投资300多万元的莲峰、路园、五竹、会川等乡镇固定电话交换、传输扩容工程。移动、联通公司加强了基站建设工作,全县除锹峪、秦祁两个乡镇外,全部开通了移动通讯信号。全面完成了投资2541万元的第二期农网改造项目,新建10千伏线路104公里,改造101公里,新建低压线路300公里,改造268公里,新建变压器92台,改造98台。
3、建基地、创品牌,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支柱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有了新的突破
全县继续立足资源优势,建基地、创品牌,不断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始终将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从注册商标、原产地认证保护、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在保护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壮大资源优势。
洋芋产业继续得到加强。全县充分发挥“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的品牌优势,大力推广种植良种洋芋,在20个乡镇建立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万亩,在五竹、杨庄、会川等9个乡镇建立专用薯基地1.6万亩。五竹洋芋协会注册并取得“五竹牌”良种洋芋商标,良种洋芋的品牌效益已初步显现。为了保护我县“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的品牌,县上进行了“渭源优质种薯”原产地标记认证申请工作,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认证。取得原产地保护权之后,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洋芋良种的推广和扩繁,有利于今后提高全县良种洋芋的知名度和销售价格。
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得到提升。全县按照无公害生产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规范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建立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4万亩,在新寨、北寨等6个乡镇建立党参GAp示范基地1万亩。注册并取得了“条宝”牌渭源白条党参商标,申请了白条党参原产地标记保护,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认证。通过发布信息、网上宣传,已有制药企业和我县联系协商,建立药源基地。以县兴华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18户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办厂等途径,不断改建厂房,扩大规模,更新加工设备,加工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中药材贩运户达到2600户,从业人员6000多人,围绕中药材的加工和运销,商贸流通更加繁荣。
以南山放养虫草鸡为主,发展壮大畜牧产业。县上将南山放养虫草鸡作为一个大产业、大项目,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由畜牧部门统一筹措资金孵化雏鸡,安排到各乡镇和放养户。全县放养点达到485个,放养鸡达到103.44万只,收入2000多万元,纯收入400多万元。积极争取注册了“南山”牌商标。同时,重点建设了路园上坪、会川南沟、田家河汤尕沟、新寨东坡、北寨盐滩等5个草畜示范点。认真开展了动物防疫工作,平均免疫密度达到97%以上,耳标佩带率达到了95%以上。止2003年底,全县各类大家畜饲养量为5.99万头,存栏5.38万头;羊饲养量为8.8万只,存栏7.41万只;猪饲养量为18.09万头,存栏10.36万头。畜牧业实现产值9450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13.9%,畜牧业人均纯收入378元。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发动广大干部捐资和开展义务劳动,进一步开发建设了灞陵桥-老君山公园,并积极申报争取国家AA级旅游景点,已顺利通过省、地验收和国家质量等级评审委员会的评审。邀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专家到我县实地考查,完成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初稿。
4、认真实施“项目立县”战略,抢抓项目,建好项目,全县项目建设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对项目工作统筹规划,建立完善项目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和管理。为了实施更多的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面貌,县上切实加强对全县项目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成立了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一个项目都有联系的县级领导,有做前期规划的部门,有积极衔接的项目责任人,做到项目有专人管理,专人衔接。同时,县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通报项目进展情况,研究项目衔接情况,使全县项目工作有序发展。全县筛选储备项目71个,列入规划、并已争取到的项目共23个,其中国家投资4747.1万元。
二是靠实责任,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工作,通过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对全县确定的68个重点项目,建立了项目责任制,全部靠实到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和项目实施人头上,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在建的34个项目,总投资1.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3341.2万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退耕还林、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人饮解困工程、天然林保护等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改善上;集中在城区供水、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中在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通过实施项目,国家投资进一步加大,基础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我们自身的造血功能明显增强。
三是努力优化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加快发展,不仅要通过项目争取国家投资,而且要通过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2003年全县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个,签约资金6130万元,已到位资金2940万元。吸引、启动民间资本近5000万元,投入到餐饮、服务等各个行业,投入到种植、加工运销等各个领域。
5、狠抓企业技术改造,完善企业改制,全县城市经济工作有了较大进展
一是重点对淀粉加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加工能力明显提高。晶浪、致远、鑫达3户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投入技改资金1200万元,更新设备,使年加工生产淀粉的能力提升到1.5万吨。2003年,加工淀粉2200吨,比上年增长1倍,实现增加值285万元,已上缴税金22.02万元。
二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县上对以往改制企业认真进行检查,妥善解决了企业改制后拖欠“两金”、不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安置费等问题。对供销、商业系统拖欠银行划转资产公司的呆滞贷款1271万元,申请进行了核销,为企业减轻了债务负担。同时,对《渭源县企业改制操作规程》进行了完善,提出面向社会公开竞价出让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增大了企业改制的公开和透明程度。县上审批了五竹、北寨、峡城、新寨4户基层供销社的改制方案。止2003年底,全县累计21户企业的改制方案通过审批,有14户企业已改制到位。
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围绕洋芋、中药材、南山放养虫草鸡等资源优势,县上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兴办加工企业和销售网点。止年底,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37户,累计达到1967户。新发展私营企业5户,累计达到25户。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金448万元。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3710万元。
四是进一步优化环境,狠抓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紧紧围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危害较大的问题,县上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整顿和规范工作,捣毁制假窝点4处,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508件,案件总标值52.8万元,查获假冒伪劣商品11大类132个品种。认真开展鼠药专项治理,全县检查各类门店、摊点822家,查获剧毒鼠药13种1.54万袋,剧毒农药458瓶。取缔无证经营门店38家,限期整改62家。
五是狠抓就业和再就业,认真搞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通过大力开发支柱产业、盘活现有企业和繁荣商贸流通等办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2003年,全县各类企业的415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再就业。认真开展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79个,参保职工1950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288个,参保职工5583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47个,参保职工1126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单位96个,参保职工3044人。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97名下岗职工按时发放基本生活费27.43万元,为348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22.3万元。为1766户3302人城市困难居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16万元。努力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和小额贷款工作,共核查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70个,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56万元。
6、进一步加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力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金融运行平稳,保障了全县经济的稳健运行
一是依法加强征管,狠抓组织收入。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495万元,比上年增长13.47%。在抓组织收入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严格按照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办事,按照“三定”方案组织征收,在组织收入过程中没有发生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
二是厉行节约,保证重点支出。针对全县财政困难、资金调拨难度大的实际,重点保证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和重点项目经费的支出。
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制定下发了《渭源县乡镇财政体制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县乡分配关系。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进行统一发放,实行专项资金集中核算。
四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国土资源有偿使用,不断增加土地收益。全县进一步加大清理整顿国土资源的力度,共排摸国有存量土地199宗,面积844.89亩。对其中38宗、187.22亩进行收购储备。同时,公开出让土地9宗,其中拍卖3宗,挂牌出让6宗,实现土地收益409.77万元。
五是全县金融运行态势良好,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2003年底,全县各项存款余额3.37亿元,比年初增加5727万元。发放贷款余额2.918亿元,主要用于扶持洋芋、中药材、畜牧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7、维护稳定,协调发展,继续保持了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势头
坚持求真务实,全面排查清理,夯实计划生育工作基础。按照打假求真、苦干实干、夯实基础的工作方针,认真排查清理,夯实人口底子。全县清理漏报人口7324人,清理假二女户736户,清理已婚育龄妇女漏统895人,清理假放环178例,假结扎255例,清理超生违育的干部职工402名。全年落实各项节育措施4943例,征收社会抚养费327.53万元。安排资金48.79万元为749户二女结扎户办理了养老保险。年底,全县总人口为350059人,计划生育率为75.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6‰。
教育基础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继续巩固提高“两基”工作的基础上,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建成了投资136万元的中小学危房改建项目上湾中学、锹峪二小教学楼,正在建设投资281万元的清源一小综合教学楼和投资152万元的文化馆综合大楼。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狠抓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9.38%,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5.89%。全县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4万人次。全县高考上线考生1159人,上线率为 72.57%。
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适用科技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围绕洋芋、中药材、畜牧等产业,建成了11个农业科技综合示范点。制定《渭源县2003年科技项目计划》,编制了24个科技项目。开通了“渭源县科技信息网站”,广泛传播科技信息,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病虫害防治、暖棚养畜等各类适用技术。大力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全年培训1020人。
卫生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县上下认真开展非典疫情的预防工作,拨付资金32万元,专门用于非典疫情防治,各医疗单位开设了发热门诊,重点医疗单位全力以赴开展检查、隔离和防治工作,经过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防非典疫情的重大胜利。开工建设投资200万元的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和投资120万元的县中医院门诊楼。完成乡镇卫生院由乡镇管理向县级管理转变的体制改革。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构筑“打、防、控”一体化社会治安管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全年共立各类刑事案件210起,破获154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87名。受理各类治安案件1105起,查处1102起,查处违法人员1230人。特别是针对莲峰、蒲川耕牛盗窃案件频发的严峻形势,集中警力,采取调查摸底、蹲点监控等侦查措施,一举摧毁了2个盗窃团伙,破获盗窃案件48起,捣毁屠宰销赃窝点一处。进一步加大禁毒工作力度,以禁种铲毒为重点,深入开展禁毒专项斗争。2003年,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林区禁种铲毒工作队,从4月份开始,冒着酷暑,吃住在山区,连续奋战4个多月,对峡城杨庄林区、南屏山等涉毒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的清查铲毒活动,年内禁绝了毒品原植物种植。
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强了防震减灾工作。投入专项经费建立震情测报网络,制定了应急预案。在10个乡镇设立水井和动植物监测点,使全县宏观监测点达到12个,切实加强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8、实行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2003年,县上认真开展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确定工商、税务等16个职能单位和莲峰、会川、北寨3个乡镇为试点,审定公开事项内容,并予以公布。
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对行政处罚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等8个方面20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反腐倡廉,切实加大反腐力度,止年底,监察机关立案查处4件,结案4件。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县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开拓创新的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府;联系群众,改进作风,建设勤政为民的政府;严格自律,依法行政,建设勤政廉洁的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和提案。使全县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审计、统计、人事、司法、安全生产、残疾人事业、民兵预备役、广播电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是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积极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民代表和全县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在总结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一是广大干部的思想仍然不够解放,观念仍然滞后于广大人民迫切致富的愿望,滞后于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缺乏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干劲和创新精神。二是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道路、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供水排水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仍然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干旱、暴洪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三是工业基础薄弱,总量太少,缺乏农产品加工、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就业岗位少,农民增收困难。四是财政增收困难,主要依靠国家的转移支付,资金缺口较大,收支矛盾突出。五是争取到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项目少,缺乏支撑发展的后劲。六是由于受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像清源路改造等一些在去年人代会上承诺的具体事情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在生态环境的管护、交通道路的维修等方面,都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县人民政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4年政府的主要工作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西陇海兰新线甘肃段经济带建设、定西撤地设市三大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项目建设统揽全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化“三个环境”,全面实施“强农稳县、产业富县、项目立县、兴工强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依法治县”七大战略,做大做强做精四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以把渭源建设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西北绿色中药材基地、南山放养虫草鸡基地、甘肃生态旅游大县为目标,努力推进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8亿元,增长8.1%。农业增加值达到2.83亿元,增长5.6%;工业增加值达到0.32亿元,增长14.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亿元,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4元,增加93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636万元,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3亿元,增长11%。年末总人口控制在35.29万人之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8‰之内。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2004年,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以优势产业开发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
发挥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洋芋产业。继续按照把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洋芋种薯基地的目标,重点在基地、市场、加工三个方面下功夫。基地建设上,充分发挥“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和“五竹”牌良种洋芋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洋芋种植面积,力争达到45万亩,其中种薯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制定出台《渭源县洋芋良种等级标准》,进一步提高渭源良种洋芋的标准和知名度。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努力抓好会川洋芋示范区建设,力争建成年产瓶苗500万株的组培室,年产原原种400万粒的高效日光温室,年产原种1000吨以上的生产网室。建成一级良种繁育田1000亩,生产一级良种2000吨;建成二级良种繁育田6万亩,生产二级良种12万吨;建成大田种薯繁育田14万亩,生产种薯25万吨,并建成加工贮藏等设施,使示范区真正成为促进洋芋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加工增值基地、贮藏运销基地。加大对五竹良种洋芋协会的扶持引导,帮助协会加强管理,扩充会员,扩大基地,壮大实力,充分发挥协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场建设上,积极争取会川和五竹优质种薯专业批发市场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对专业批发市场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的要求,将会川和五竹优质种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成集仓储、批发、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做到建一个市场,带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加工上,继续大力扶持壮大晶浪、鑫达、致远、源顺等淀粉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现有淀粉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产量,促进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迈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兴办一些上档次、上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不断提高洋芋产品的附加值。
以建设国家级党参药源基地为目标,大力开发中药材产业。充分发挥“中国党参之乡”的品牌优势,制定出台渭源白条党参规范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监测标准,加快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进程。按照“南归、北参、川芪”的布局,大力建设南部高寒阴湿区当归、川沿河谷区红黄芪和北部干旱山区优质白条党参三个生产基地,不断加大外地名贵中药材和野生中药材的推广、驯化力度,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抓好会川、清源、莲峰、新寨等药材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场环境,提高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兴华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等县上已扶持的中药材加工、运销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中药材饮片加工业和运销业。同时,广泛宣传,大力招商,吸引全国医药加工企业来我县建立药源基地、投资办厂,带动中药材产业向纵深发展。
因地制宜,科学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按照不同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布局,突出特色,提高养殖效益。以黄香沟牧场为中心,按照草场的载畜能力,向南部草场资源比较丰富的五竹、田家河、峡城延伸,大力发展耗牛和山羊养殖,打造绿色食品品牌。以三河口肉牛育肥协会为龙头,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舍饲养牛,力争达到3万头以上,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建好路园镇上坪种羊繁殖基地。北部地区结合退耕还林,重点发展以舍饲小尾寒羊为主的养羊业,力争达到10万只以上。全县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草场资源,合理规划放养点,动员千家万户大力发展南山放养虫草鸡,力争饲养量达到500万只,户均达到50只,切实把南山放养虫草鸡的品牌做响,规模做大,产业做强。在川沿乡镇和城郊积极建设以仔猪繁育、奶牛养殖、暖棚养殖等为主的高效养殖示范区,以点带面,促进全县畜牧业快速发展。同时,重点抓好甘肃微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绿色肉食品开发项目和三河口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建立“农户+协会+公司”的产业开发模式,整合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切实加强管理,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切实做好禽流感等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畜产品安全。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创建旅游大县和兰州避暑圣地为目标,紧紧抓住兰临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引洮工程开工建设、212国道改建等大型项目实施的机遇,进一步加强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道路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从避暑休闲、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方面,精心打造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紧盯市场,紧盯消费者,大力发展青豆产业,扶持五竹青豆协会建设办公大楼、加工车间,建立稳定的种植基地,进一步提升青豆加工的水平。
要大力宣传马铃薯良种、白条党参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的优势,利用颁证的机会,广泛宣传我县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推介渭源的资源优势。通过优势产业的开发,进一步壮大基地,做强品牌,扩大销售,增加产值,提高产业效益,真正把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2、以项目为载体,抓项目,促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认真实施“项目立县”战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在全县努力营造议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的氛围,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争取项目和建设项目上,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创造发展条件,塑造良好形象,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努力改善交通状况。重点抓好投资17.5亿元的212国道高速公路渭源段建设改造项目的立项。全力配合搞好投资4200万元的定渭公路铺油建设工程,同时,结合定渭路的改造,完成渭源一中门口到淤河湾的拆迁改造,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建设好投资168万元的罗莲公路桥梁工程,投资106万元的北寨桥子沟大桥,投资179万元的会川东关至罗家磨乡村公路,投资33万元的峡城至秋池湾乡村公路,投资35万元的麻家集至梁家河乡村公路。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争取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认真做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投资5015.5万元的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全球环境基金会对这个项目的匹配资金予以立项。继续大力实施LpAC、CES项目,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积极组织开发水资源。全力配合搞好引洮工程建设,抓好投资 4.3亿元的峡城梯级电站立项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投资2987万元的峡口水库南丰灌区工程在年内开工建设,建设好投资626.6万元的上湾灌区配套工程,积极争取在县内沿河流域建设小水电项目。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在清源路改造建设上,要力争有大的突破。认真实施好投资1506万元的城区供水工程,力争年内建成。积极争取城区污水处理项目。积极争取建设投资680万元的城区电网改造项目。
这些项目都是关系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的项目,对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项目省计委已批复立项,并已下达投资计划,需要全县上下认真抓好建设。有的还需要我们在今后努力争取。总之,县上将抓住事关全县发展的关键项目,动员和带领全县人民真抓实干,建设好项目,争取好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3、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基础条件脆弱,是长期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科学规划,分步骤实施,使全县农业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一是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领导包片、包点工作责任制和苗木调运制,严格按技术规则栽植,完成全年任务。做好林权证的发放工作,严格管理,切实巩固历年退耕还林工作成果。
二是进一步加大梯田建设力度。梯田建设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重要手段,因此,县上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成1.25万亩的梯田建设任务。同时,北寨镇年内实现梯田化目标。
三是认真实施人饮解困、集雨节灌、小流域治理工程。积极实施人饮解困工程,解决1.5万人的饮水困难,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有条件的乡镇全部实现自来水化,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建设集雨节灌水窖5000眼,发展节灌面积1.5万亩。认真实施投资100万元的2003-2004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继续加快建设柳林1号、姚集2号、坪塬、寺儿湾4座骨干坝。积极争取投资913万元的7座骨干坝和16座淤地坝项目开工建设。
四是切实搞好参与式整村推进、世行贷款和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全面完成2003年确定的黑鹰沟、郑家川、七圣3个村的基础上,认真搞好新确定4个村的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按照世行贷款项目的规划要求,重点放在扶持种植和养殖业上,完成报帐余额资金600万元,年内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继续加大社会帮扶工作力度,争取在我县建成一个天津对口帮扶示范村。在巩固提高以往小康建设示范村的基础上,认真抓好新确定5个小康建设示范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五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劳务收入。劳务输出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县上将不断选择和扩大劳务基地,认真总结和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力争劳务输出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000万元。
4、开放搞活,兴工强县,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兴办龙头企业
没有工业的带动,没有龙头企业的拉动,县域经济就很难有大的发展,产业开发难以实现大的突破。因此,县上将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进一步开放搞活,走“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的路子,以产业化推动工业化,增加工业经济总量,以工业带动农业,促进全县工农业全面发展。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手发展乡镇企业。
一是深化改革,挖潜改造,努力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效益。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妥善解决改制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强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创造当家品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市场占有量。对商业、粮食、供销等流通企业,结合企业的不同特点,一企一策,努力研究和探索不同的改制方式,加快企业改革。总的要求是以民营推国有,以市场配资源。
二是建好工业发展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会川镇工业发展区,年内力争完成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制定发展区管理办法,引导投资者入住发展区兴办工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动鼓励社会各界围绕产业开发,兴办加工业和运销业,兴办餐饮服务业,年内力争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00户,私营企业5户,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达到50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4260万元。
三是优化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营造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干事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塑造渭源发展的良好形象,扩大招商引资。各有关部门要协作配合,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创造便利条件,提供优质服务。认真搞好项目的筛选和宣传工作,对投资者热情接待,实行全过程领办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县投资办厂、投资开发。总的要求是以开放促发展。要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各个领域的开发和建设,增加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壮大全县经济实力。
四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认真检查和清理各种不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窝点,认真清查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5、围绕产业开发、土地开发,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培植财源,努力增加财政收入
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围绕产业开发、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争取和建设项目,提高效益,增加收入。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厉行节约,保证职工工资、重点项目、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按照“以地生财,以地聚财”的思路,加强土地储备、公开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工作,筹集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资金,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增加城镇人口,繁荣商贸流通,努力增加税收。年内新增储备土地150亩,实现收益300万元。以县城为中心,向东重点突出路园镇、向南突出莲峰镇、向西突出五竹镇、会川镇、向北突出北寨镇,全面抓好小城镇建设,构筑全县城镇发展网络。
讲求诚信,全力打造“信用渭源”,保障金融平稳运行。加大支农信贷力度,加快经济发展。
6、高度重视群众生活,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城市居民保障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密切关注灾区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多渠道努力筹措物资和资金,加大抗旱力度,顺利开展春耕生产。通过产业开发、工业建设、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认真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联系,落实好税费减免、培训补贴、小额贷款、免费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各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配套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居民低保”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7、加大投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提高计划生育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各项计生节育措施,加大清查摸底工作,夯实计生基础,力争实现计生优质服务县目标。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积极争取中小学危改项目,新建一批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争取建设投资550万元的一中高中扩招项目,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教学实验设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和建设人才。
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和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科技信息网站的信息传播作用,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利用农广校等教育阵地,加强“绿色证书”培训和颁发工作。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开展病虫害防治。因地制宜,加强指导,建好农业科技综合示范点。
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完成文化馆综合楼建设,积极落实图书馆大楼建设资金。加大文化市场稽查力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灞陵桥-老君山公园建设,为县城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大力改善卫生条件,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全面完成县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县中医院门诊楼建设任务,争取建设麻家集镇和会川镇卫生院改建工程。严密监控,继续做好非典疫情等疫病的防治工作。
切实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抓好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军民共建活动。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提高破案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
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广播电视、防震减灾、邮政电信、质量技术监督和人事、审计、统计、物价等各方面的工作,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8、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在2003年推行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和范围,全面公开办事程序和服务事项,充分发挥政务公开服务厅的作用,强化服务,增大透明度,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逐步建立高效、规范、透明的行政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创新思路,加快发展步伐。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和提案。全面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任务更加艰巨,对政府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新时代赋予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而努力奋斗!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第三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发言专题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近年来,税务部门全面推行依法治税,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在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努力实现“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收到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执法责任制制度体系。我们牢牢抓住权力责任化这一命题,加强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建立健全责任追
究机制。2001年,我局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意见》,明确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内涵、原则、内容及整体框架;2005年3月,又下发了全国税务系统统一的岗责规程、考评办法,修订了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初步建立了税收执法责任制制度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第一,分解岗位职责,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第二,明确工作规程,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第三,开展评议考核,解决“做得怎么样”的问题;第四,严格过错追究,解决“做得不好怎么办”的问题。这四个方面相互衔接,形成了权力与责任紧密结合的执法行为监督机制。
二、构筑严格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将散见于各个税收法律、法规及税务规章、规范性文件中的所有规定进行归集、梳理,并分别配置到每个执法岗位,要求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按标准和程序进行,使行政权力的内部运行始终处于公开、透明的良性循环之中。在我局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范本中,明确了国税、地税的116个执法岗位、439项工作职责,并确定了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与界限,实现了制度、机构、岗位、人员的有机结合,为后续的考核、责任追究确立了统一标准。在实施“金税工程”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化业务流程,全面实施增值税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和纳税人信息“一户式”储存,加强了税收执法岗位之间的密切衔接,使执法责任制从单一的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方位控制。
三、创新税收执法监控和考核手段。将执法行为纳入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实施全面监控。在试点基础上,我们开发了“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包括执法考核子系统与执法监察子系统。考核子系统能够实时、自动提取信息系统中的执法活动记录,通过预先设定的过错判定标准对执法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并可追踪到具体岗位和人员;执法监察子系统除了接收考核子系统转来的重大过错信息外,还能自动提供执法监察的立项线索。该系统的应用,使税收工作各环节都置于计算机的严密监控之下,各级管理人员随时可以登录系统,查询本单位、本部门和具体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这套系统已在19个省(区、市)的国税局、13个省(区、市)的地税局进行,计划今年底前推广到全国国税系统,地税系统也将逐步推开。
四、实施公正的过错责任追究。责任追究包括行政处理、行政处分、刑事处罚。现行法律、法规对后两种追究形式已有明确规定,因此,我们重点针对常见、多发的一般过错行为,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行政处理追究制度,制定了《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将执法环节中容易出现的48种违法违规行为列入追究范围,确定了不同的追究形式。通过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特别是对一般过错责任的及时追究和纠正,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重大执法违法案件的发生。
第四篇:加快推进政府服务创新
加快推进政府服务创新 李文慧
□李文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对各级政府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改进群众工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创新政府服务机制的探索
近年来,我们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入手,立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抓发展、保稳定、促和谐,不断创新政府服务机制,全面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一)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一是尊重群众谋发展。围绕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和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狠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加快发展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群众满意作为重要标准,把群众的意愿融入到发展中来,形成了指导三门峡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围绕富民上项目。一方面,围绕直接增加群众收入,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等项目,确保项目能够直接增加职工的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在项目的引进上,实行项目听证论证制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妥善处理好项目征地、拆迁、补偿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维护了群众利益。三是激活民营促繁荣。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对民营经济实行服务代理制,即在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单位首问负责,全程代理,帮助民营经济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同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二)拓展公共服务范围,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一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存环境。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围绕建设最宜人居住自然山水城市的目标,全面启动以陕州公园为龙头的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不仅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优美环境,而且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同时加快以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建成覆盖全市农村的公路、通信和广电“村村通”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实施“两抓一促”工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两抓一促”工程(即抓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抓文化活动载体,促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深化行政服务改革,优化为民服务环境。围绕提高效能、改善服务,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的行政服务网络,先后清理各类审批项目1325项,清理率达85.6%,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实行中心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和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行全程服务代理,做到一站式阳光服务,实行标准化管理,在全省率先通过了ISO9001管理认证。
(三)完善综合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一是拓宽渠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树立“大就业”的理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和就业容量大、形式灵活的各类服务业,带动群众就业。积极开发和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为“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提供特殊的就业照顾和援助。建立市劳动服务中心,定期开设专场供需洽谈会,为失业人员提供平台;同时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就业培训,努力提高群众就业能力。采取政府牵头、部门实施的办法,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和跨地区的劳务协作,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二是完善制度,积极加强社会保障。针对国有破产企业离、退休人员看病难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市属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使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先后两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4.5万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到城市低保待遇。对农村贫困群体,制定出台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将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纳入低保范围,使更多的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探索途径,扎实搞好扶贫开发。建立定点扶贫长效机制,组织市、县两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驻军等340个单位对全市264个贫困村进行定点帮扶,同时1360余名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第五篇: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全理解和掌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 1 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 1 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 108 届 3 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 1 总目标的提出,进 1 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提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发人们广泛关注,但也出现了 1 些值得商议的说法、看法。直以来,1 些人习惯于用西方的理论套中国的现实,把西方的理论看做天然正确的。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断提出后,就有 1 种声音认为,这表明我们党接受了 1 个西方的概念,乃至把西方现代国家体制说成“善治”体制。这类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____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 1 个国家制度和制度履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 1 整套紧密相连、相互调和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应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 1 重要论述,科学阐释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揭露了其内涵和外延。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 1 到____同志的论述上来,正确理解、科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必须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得历史性成绩。当代中国获得巨大进步的基础是找到了 1 条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道路,构成了 1 套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整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 1 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情,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这 1 制度框架内进行的。____同志强调:“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可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条件,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善于鉴戒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肯定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整体上是好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不足的地方,善于鉴戒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加以改进。历史上诸多文明都积累了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构成了大量国家治理理论。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政治文明中包含着大量治国理政的经验和理论。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其发展进程中也积累了大量治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的经验、做法和系统理论。这些都是我们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可以对照、分析和吸收鉴戒的。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实践中探索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
实践出真知。1 切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都来自实践探索。我国
改革开放获得巨大历史性成绩的 1 条重要经验就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采用,是毛病的就马上纠正,“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应坚持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从我国实际动身,通过解决 1个个具体的治理问题,逐渐积累经验,不断摸索规律,终究在整体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进程本身即具有相生相继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国家治理体系决定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功效,而其现代化的进程不过即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本框架范畴内的优化进程。对国家治理问题而言,价值、制度、能力、功效是不可或缺的 4 个基本研究尺度,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必定是基于价值和制度两大基本尺度而存在的,国家治理能力则侧重突出能力这 1 尺度的内涵,而功效则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评判,亦即是现代化的基础条件。
依照构成论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尝试将国家治理体系从基本层次、系统组成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整体而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可以将其划分为 3 个层面进行理解,即价值、组织、制度 3 个层面;在现代社会,价值已作为 1 种内核性概念,即以领导权、主导性气力的情势而存在,组织、制度、行动等更加具体的国家治理内容和进程常常通过价值的引导而产生实际效果。在当代,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民主、法治、科学等价值概念早已融入我国国家治理的进程当中,民主着眼于人民的社会权利及其主体性地位,法治则强调社会秩序与统治规范,科学则突出内容、进程、结果的公道性及其潜伏的自我革新,正是 3 大价值理念的引领和束缚才得以增进社会公正与和谐。在国家治理的行动进程中,制度
作为基本原则和实质性内容而存在,是 1 切治理行动的法理基础和实行总纲,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值得注意的,这里的制度概念更多地强调最为基本的制度和准则,换言之,即以根本性制度、基础性制度为主,现实生活中具体而复杂的实行规范细则除外。而组织作为我国国家治理行动的承载主体和实现气力则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这里划分为政治权利系统、社会治理系统、经济组织系统 3 大组织体系,以分别对应国家治理进程中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经贸治理(企业主体)3 大问题。在这 3 个层次中,价值发挥引导、制度规范框架、组织承载行动,3 者是 1 个系统的整体。
以系统组成的观点来看,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可以划分为治理结构、体制、功能、方法、进程体系 5 部份。治理结构体系关注国家治理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它包括了政党、政府、企业、社团、公民个人、新媒介等多主体,并且通过不断调试其相互关系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化、公道化、人性化、现代化;治理体制体系强调打破领域限制,以公道、高效的规范和提拔、鼓励、协作等制度来实现组织的成长和功能的优化;治理功能体系则强调功效、效果的问题,亦可将其理解为狭义范畴的国家治理能力;治理方法体系则着眼于具体手段,比方协商合作、行政强迫、经济引诱等;治理进程体系则强调剂个国家治理体系的运作进程,最为典型的如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横纵联系等。
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是 1 个古老的词语,中国历代都讲治理,并且积累了大量国家治理的智慧和经验,但这个概念在近2310 年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相比,现代政治学和行政学等研究将“治理”拓展为 1 个内容丰
富、包容性很强的概念,重点是强调多元主体管理,民主、参与式、互动式管理,而不是单 1 主体管理。我认为,《决定》中指出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国家治理”,是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惟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中的 1 个核心范畴,是 1 个重大理论创新。“治理”要体现 4 个统 1: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统 1,法治与德治的统 1,管理和服务的统 1,常规管理与非常规管理(应急管理)的统 1。
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的逾越,虽只有 1 字之差,却是 1 个“关键词”的变化,是治国理政总模式包括权利配置和行动方式的 1 种深入的转变。这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必定要求。从“管理”到“治理”的逾越,说明我国将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采取具有革命性的变革,把中国带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明确,内涵丰富。“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是指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在经济治理体系中,就是要依照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逻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政治治理体系中,就是要依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 1 的逻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挥法治在配置政治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就是要依照党和政府领导、培养、规范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配置社会资源的逻辑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发挥社会组织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要把治理体系的体制和机制转化为 1 种能力,发挥其功能,提高公共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是结构与功
能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本质属性,是治理结构的转型,是体制性“硬件”的更换。只有实现了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才能培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治理能力又反作用于治理体系,执政者、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强不强,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对治理结果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