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读书笔记
2010年后备领导干部必修课——《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读书笔记
《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读书笔记
部门:
工号:
姓名:
正文:
日本经济如何能够在在30年间飞速发展?日本汽车工业如何能够后来居上、超越汽车强国美国?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
谈到生产管理,我们就不能不提到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和它的起源:丰田生产系统。
而精益生产核心思想的四大类是现地现物,持续改进,尊重与团队合作,挑战。主要是从这四大类延伸出精益生产的14项基本原则。
丰田模式的基础之一是现地现物,这里主要体现的是亲自动手,不能亲自观察企业的生产流程,就不能发现企业工作流程中不足之处,也就不能发现有利于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流程,那么对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而言是没有帮助的,这与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不同的,因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只是发现现有流程中的不足,而不能创造性的发现使产品价值增加的东西,这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受限的。
而丰田生产模式的核心原则是一个流的流程方式,主要是流程无间断的制造和输送原材料,而在一个流的的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是两大支柱,即准时生产和自动化生产,准时生产是一套原则、工具与方法,它使公司能缩短前置期,针对顾客的特定需要而小量地生产与递送产品。简单地说,准时生产就是在正确时间递送正确数量的正确产品。此生产制度的优点在于使公司能够适应顾客需求的日常变化,这正是丰田公司所需要做到的境界。丰田公司也汲取美国质量管理大师爱德华·戴明(W.Edward Deming)所传授的东西。戴明在日本举办美国质量与生产力研讨会,倡导在企业体系中,实现并超越顾客期望是企业内每个人的工作与责任。他把“顾客”的定义扩大,以包含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他视生产线上或流程中的每个人或每个步骤为“顾客”,在正确时间供应他(它)所需要的东西。戴明原则建立在“下个流程是顾客”的基础上。它是准时生产方法中最重要的阐释之一,因为在拉式制度中,它代表前制造流通过去除流程中每个步骤的浪费以缩短前置时间,可以促成最佳品质,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安全性与员工士气。程必须遵照后制造流程的需要与指标来操作,否则,就无法做到准时生产。
而在丰田生产模式中生产方式的核心是杜绝浪费,在这个理念里生产浪费是最根本的浪费,因为生过剩也会造成其他环节的浪费,而在传统的生产流程的改进中只是注重局部效率的提高,但是丰田生产模式中不是,在丰田生产模式中在精益改进行动中,由于去除了许多不能创造价值步骤,便能显现明显的改进。同
第 1 页; 共 3 页 2010年后备领导干部必修课——《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读书笔记
时,在整个流程中,创造价值的时间也显著缩短。我们可以从上述螺帽制造工厂的生产流程中明显看出这个道理,并发现出“一个流”小组(one piece-flow cell)。在精益制造中,一个小组是由一个流程中的人员、机器设备或工作站组合而成的紧密安排。你可以组建多个小组负责某产品或服务的各项作业(例如焊接、组装、包装),一次处理一悠扬,根据顾客的需要及最低限度的延迟与等候来决定操作速度,此即“一个流“。
另外丰田生产模式中是讲究以人为核心的,这个完整的生产体制,其根本是着重于支持与鼓励员工持续改进他们的工作流程。不幸的是,许多谈论精益生产的书籍把丰田生产方式误解为提高作业效率的一套工具,致使这些工具迷失了目的,也忽略了丰田生产方式以人员为核心的精髓。更广义、全面地来看,丰田生产方式其实是应用丰田模式的原则。其最初的重心放在工厂作业上,但事实上,其原则涉及更广泛的层面,它还应用于工程、企业服务等操作流程。
我想具体的阐述一下我对14项管理原则的具体感想,第一条是管理决策以长期目标为主,即使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这个理念主要是讲企业对产品,员工,社会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是超越了短期财务目标的,在这个理念里并没有给出具体应该怎样操作的具体例子,但是我们应该从这条理念里发现的是坚持目标,在品质和流程中不停的坚持改进,总会收到一个好的结果。
第二条原则是建立无间断的操作流程使问题浮现,该原则是适应拉式生产而产生的在拉式生产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任何一个阻碍原材料顺利加工和进入下一个环节的问题都是很重要的因素,都能发现相应的问题。而一个流环节的实施结果是第一是题很容易被发现,当问题发现时上下游立刻就能感受得到,这时应当立刻停止生产,然后去解决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提升产品的品质,其次是员工能直接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而且还能掌控更为精确的生产力掌控,需要的人力物力能够更好地计算和掌控。
工作应用:
【联系以上书中理论,写与自己实际工作,可以应用、改善等实际案例或者是以后的做法等具体的工作应用】
第 2 页; 共 3 页 2010年后备领导干部必修课——《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读书笔记
„„
编 制 人:
领导审核并给出评语:
领导评分:
备注:
1、读书笔记字数不限;
2、工作应用必须是本人联系自己实际工作写的工作应用的案例;
3、读书笔记必须经本部门公司行政任命的部级干部给出评语和分数;
4、提交电子版本一份,书面版本一份(根据电子版打印出来经领导签字、给分后的书面版)。
第 3 页; 共 3 页
第二篇:丰田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丰田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一)尽管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管理也已经做到精益化,但丰田却“永远把今天的水平看成是最差的”。
2015年7月,我们一行40余人赴日本丰田、达登、电装等公司参观学习。通过参观,我们感受到了世界一流企业的高度机械化,管理的人性化。整洁有序的现场生产环境和强烈的环保意识。通过专家授课,我们对TPS(丰田生产方式)及包括杜绝浪费、标准化作业、6S管理和持续改进为主要内容的精益生产效果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更认清了我们的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下面我结合所见所闻所学,谈点感受。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丰田汽车的产量虽然只有美国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每年赚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目前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通用、伏特、克莱斯勒)利润和总和,任何时候都有300亿-5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这些足以使任何人相信这家公司一定做对了些什么。
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管理也已经做到精益化,但丰田却“永远把今天的水平看成是最差的”。2015年丰田共接到员工的60多万条建议,其中99%被采纳。建议被采纳的,每条奖励建议人500-200000日元(按目前汇率,100日元约合人民币6.44元)。可以说丰田今天在精益生产上的一切成果都是通过激励员工持续改进带来的。正如我们在车间看到的一句口号:“好产品好主意”。这就是丰田对员工的要求。
友发也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但并未形成风气,还远未成为员工的习惯和自觉行动,加上处理方法、程序不很成熟,执行力度不够,因而效果不很明显。结合丰田的具体做法,我领悟到:
第一,改善首先从小事做起,不要总想着做大的变革,而是马上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好,常此下去就会有惊人的结果。巧迟不如拙速;
第二,改善后的效果要让企业和每个人明显看的见;
第三,拿出因改善而增效部分的一定比例回馈给改善者,并且改善者要被认可、表扬甚至提升,以此作为改善者及其他员工下次创新的动力;
第四,对改善的评价和表扬不仅要针对个人,也要针对部门或班组;
第五,对工作本身设定标准,才能显现改善的效果;
第六,除精神鼓励外,对改善者要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
第七,要允许失败。企业的发展本来就是进一步退半步的过程;
第八,要建立和完善提案制度及建议评价执行体系,是评价的人积极认真、公平公正地对待建议;
第九,改善需要持之以恒。
杜绝一切浪费,降低成本
给我们授课的丰田生产方式专家佐佐木元先生说:“我经常到中国,到中国企业看,到处都是钱。”他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企业浪费太多。对此我深有感触。
企业的利润=销售额―总成本。产品销售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既然我们无法决定售价,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只有降低成本。生产企业降低成本只有两个途径:科技创新和杜绝浪费。科技创新要靠持续改进和发明创造形成。那么如何杜绝浪费呢?要杜绝浪费首先要认识浪费和看到浪费。白天开灯是浪费,而安全、质量、时间、空间、人力、动作、资金、库存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浪费。例如真正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时间只是生产线上的加工过程,时间很短暂。但往往企业用了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时间周转,这都是巨大的浪费。既然认识了浪费,就不应对浪费视而不见,要把浪费做到可视化,让大家对浪费一眼能看见。
丰田在现场走廊上安了看板和写有各工位号的显示灯,显示应该出多少台实际出了多少台。各工位上方有根绳,如果上道工序或本工序出了问题,一拉绳,整个生产线就会停下来,彩色指示灯就会亮,所有人都会一眼看出问题在哪,是谁造成了浪费。所以,员工都力争用最快的时间解决问题,把灯熄灭。为了深入找出浪费,丰田成立了生产调查组,把生产的每个环节、员工的每一个动作(如转身需要用0.5秒)都用秒表算出来。丰田正是用这种把浪费做到可视化,再通过认真研究持续改进的方法,使一切浪费得以杜绝(例如用两只手4秒钟要组装的两个部件,通过持续改进,变成用一只手在1秒内完成,省出另一只手再干别的工作)。丰田还认为库存是浪费的根源。库存掩盖了设备故障、停顿、生产切换花费的时间和生产组织机构不完备等问题。因此丰田从各种配件到汽车成品都追求零库存。
丰田追求的是稳定生产。只有生产是稳定的,才能使生产秩序有条理地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浪费。事故本身就是巨大的浪费。丰田强调:同样的事故只能出一次,不管是安全事故、质量事故还是设备事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树立“事故只能出一次”的思想,其次要对每次事故作彻底的分析,找出原因,拿出多种预防和解决方案,并在其中选定最佳方案,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关爱员工,实现人性化管理
丰田总部的上班时间从早晨6点到晚上12点,不管几点来,只要做完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丰田不赞成惩罚文化,当员工犯错误时,首先被认为是领导的错误;员工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因此丰田的安全得到彻底的保障;丰田的食堂和卫生间可够得上五星级卫生标准;现场环境整洁有序,让员工感到轻松愉快;所有笨重的或有危险的工作一律机械化,最大限度的降低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保障劳动安全;数量庞大的劳保用品一定按时发放、但员工在工作时竟然乐意不穿工作服。
丰田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二)在未去丰田公司研修之前,翻过几本书,对精益生产有些肤浅认识,但更多的是以传统的概念去理解――认为这其中“总结”、“拔高”的成分可能会多些?实际状况与书本上说的不会是一回事?带着这些迷惑与不解,我先后在日本丰田公司平山道场、堤工场、丰田博物馆、高朋制作所、电装公司、日产、横滨工场和物流中心接受了日本专家从理论到实作的培训与研讨,再之后,我对丰田的精益生产有了全新的认识。归来许久,思来想去,先前那些肤浅认识已荡然无存,留下唯一的的想法就是一种新的思想冲动:如何按照精益生产要求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改善我们的作业现场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
践行精益生产的主体是谁
这个问题我在丰田公司找到了答案――践行精益生产的主体就是操作员工。看看我们工作的推动,往往需要领导投入大量的精力,不断地促动才能使工作得以推进。丰田公司创立的精益生产模式其核心虽来自于公司上层领导对公司核心理念、愿景、使命以及管理哲学的设计。但是这种领导理念绝不仅限于战略的制定和制度的规划。在丰田公司,精益生产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羡慕的业绩,之所以能在“彻底排除所有浪费”上做好文章,靠的就是全体员工的高度认同和自觉参与,员工通过专门的会议,对产品质量、材料、设备和浪费的消除进行讨论,从而改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在丰田公司,每个员工都非常务实,他们不会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关心本不属于他们要关心的“大事”,相反,对自己身边的“小事”是绝对不会放过的,把改善这些“小事”看成是自己的神圣职责,驱使他们持续推进精益生产的内动力就是:“一个动作中有35%是无效动作”、“每个人节约1秒钟,60个人就是1分钟”、“用脑寻找改善方法”、“不求完善,有50%机率就立即动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日本人用另一种行动在诠释着“主人翁”的真正含义。
零终端检查
在我的记忆里,从70年末开始对日本产品开始有了认识,那时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词如雷贯耳,这以后,“卡西欧”、“东芝”、“日立”伴随着铁臂阿童木渐渐地被我们所熟悉,中国人开始了解日本产品,日本产品可靠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其实,日本在四、五十年代产品质量问题严重,“东洋货”名声很不好。为了摘掉这顶帽子,日本政府当年也提出过“质量救国”的口号,狠抓质量,现在,日本产品的质量位居世界一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尽管我们也在不断反思品管,导入标准,推崇质量管理新理念,但我们学习TQM多年,并没有真正达到“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之目的。在丰田人看来,制造质量是在工序中做出来的,生产现场每一名员工即是操作工,()同时也是一名检查工,每一个人都树立了“后一工序就是客户”、“绝不给后工序不良产品”的品质观。在丰田生产体系中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质量负责,执行生产者自治,一旦发现任何质量缺陷都应该尽快纠正。在丰田公司制造现场是不设终端检查工序的,它的支柱就是自?化,这里要说明的是所说的“自?化”≠“自动化”。自?化真正含义是消灭不良品,不出不良品,不让不良品传到下工序。对于上工序问题为什么会传到下一工序必须要抓住不放,查找问题所在。
改善在持续与彻底上下功夫
精益生产的核心就是改善,体现在持续于彻底。丰田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永远不满足。这是一种内在的修炼。他们看来,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建立良好的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丰田的体制中,没有问题就是问题,因此要暴露问题。在各个层面的交流与沟通中,极力推崇“请你告诉我们你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我们能够一起来解决它们。”、“问题第一”的理念,就算从整体看做得非常成功的项目,丰田人也会不断思考如何改善以便做得更好。在当今世界格局变化莫测,但丰田人从未受到过大的冲击,原因就在于它很善于持之以恒的做改善,而且彻底的改善。只要问题发生,哪怕是很小的问题,哪怕是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都要做好,做好最简单的事也是最难的事,多少年来,丰田人就是这么做的,这种习惯要坚持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谁坚持下来就会取得与丰田公司一样的成功。由此不难看出,通过彻底而持续的改善,是支撑着丰田公司总是站在世界知名公司的塔尖内核。
彻底消除所有浪费
什么是浪费?丰田人的理解凡不能够给客户增加价值的活动就是浪费。在我们的周围这种不增加价值东东比比皆是,比如库存就不增加价值,不增加价值的活动不是要做好,而是要消除。精益生产思想认为失控库存是恶魔,不仅它本身是浪费,而且它还掩盖了各种管理问题。我们企业尤如一艘航行的船,为什么航行的速度总是快不起来,因为在水面下暗礁很多,降低水面就会很快找到暗礁并能很快清除,我们航行的速度就会快起来;同理,在我们的工作中不断地降低库存,就能够使问题彻底暴露出来。对出现的问题再追问5个为什么,就能寻求到问题彻底解决的办法,达到降低库存持续改善最终消除浪费之目的。目前,我们组织生产仍需靠大量的库存,但是,其中有不少并不是需要的库存,并不是能够给客户增加价值的,我们必须要将这些从中抽出来,问5个为什么并找到问题彻底解决的办法,经过持续改善,不仅可降低库存,更能够深层次找到我们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进步了。
丰田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三)从在公司内听到精益生产这个词算起,至今差不多有两年有余了,回头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詹姆斯?沃麦克的《改变世界的机器》,读完这本书后加上华致赢企管的专家的一些培训,结合自己对国内企业的一些了解,在此说说我对推行精益生产的一些看法。
一、精益推行,要从心开始。
有个广告词说得好:‘沟通从心开始’,我们精益推行也不例外,只有真正从内心了解并接受了精益这个概念,才有可能把想法变成真正的行动,行动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和公司领导和精益老师常讲的‘态度很重要,态度决定一切’一脉相承。
二、精益推行,首先要做好推行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常言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就是在全面推行前,有必要做些精益和精益生产方面的培训工作,最好是全员培训。精益生产,我个人的理解是全员参与,持续改善提高的这样一个过程,但到目前为至,参与精益项目中来的还只是很少一部人,真正能主动去做精益的就更少了,且经常会听到或遇到有同事问‘什么是精益或精益生产’这样的问题。
三、精益推行的方式上,个人觉得按下面的来做可能效果更好点:
1.精益的推行采取自愿自发的方式开展,公司出引导政策,并开展相关活动,充分调动并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保证课题的开展是向公司需要的方向发展。
2.精益开展的具体内容,尽可能的围绕本部门的实际核心业务来开展,如果此业务涉及到的部门很多,可以把这个课题进行二级分解,甚至是三级四级分解,最终要体现到最基层员工全员参与,这样才能取得实际效果,从而能收到既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又同时把精益改善也一并做好。
3.精益推行的过程中,要做好标准化的工作,要把一些东西进行提炼,形成规范和标准,并在实际工作去严格执行它,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要对其进行精益改善,实现‘实践―改善―再实践―再改善’这样一个完善过程。
4.精益推行的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有关问题的解决最好由问题产生的部门来主导解决,其余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而不要由下游部门来推动上游部门来展开工作。
5.精益推行要长期开展,不要搞短期行为。精益活动既然是个持续改善的过程,就必须长期开展下去,最终我们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是。
第三篇:丰田汽车制造公司案例分析
丰田汽车制造公司案例分析
1、座椅问题的背景:
案例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创建了丰田汽车制造公司(美国)(TMM)。TMM采用了丰田生产系统(TPS),坚持准时生产(JIT)和自动化缺陷控制两项原则,实现了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汽车生产装配。但到了1992年,佳美出了新款车型,座椅样式由原来的5种样式增加到10种,出口到日本和中东的款式更是增加了18种不同的座椅样式。座椅样式的剧增,导致了座椅组和汽车不相匹配等各种座椅的问题,使产出率降低到不足85%,10个百分点的下降意味着每个班次少生产45辆汽车。装配部负责人弗里森需要尽快了解并解决座椅问题,并且完善座椅问题修复的系统,使产出率重新提高。
2、座椅问题的归纳: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座椅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KFS有时会送来错误的座椅配件,这些座椅配件与任何一辆待返工的汽车都不匹配。(严重问题,影响产量)
(2)从某个侧面角度上螺栓时,偶尔会出现串线问题,但团队领导应当可以使用螺纹工具在30秒内在线解决该问题。(容易解决)
(3)有人偶尔因使用手工工具损坏座椅外罩,但他们回忆不起来最近发生的同样情况。(很少出现)
(4)后座垫子的后面有个突出的钩子,钩子有时会绷断。但钩子的损坏频率已从每班次7次降低到每班次1次。(频率较低)
3、根据以上问题,弗里森需要建立问题恢复系统:
当前TMM对座椅问题的处理有标准化的响应措施:
(1)团队成员在安装有缺陷的座椅前,拉一下安灯线将问题报告给团队领导。
(2)团队领导再拉一下安灯线表示收到信息,给相应汽车加上标签以提醒QC检查人员注意座椅问题。
(3)装配有缺陷的座椅的汽车在下线时被送到1号诊断区,检查出现的问题可否在那里得到解决。如果要更换座椅,那么汽车将转移到溢出停车区,在那里将订购替换座椅,等待KFS的特殊交付。有缺陷的座椅将被退回至KFS。
该措施能够解决每一台有缺陷座椅的汽车,且无需关闭整条生产线,因此该流程并没有问题。但措施仅是头痛医头的做法,不能根本性降低座椅的缺陷率,导致产量下降和过多的汽车进入溢出停车区进行离线操作。
因此,建议继续保留上述响应流程的同时,增加以下几项措施: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KFS的配送准确率。与KFS磋商,建立奖惩措施。有效防止KFS配送不匹配的座椅配件(如一个月出现一次配送问题,KFS应赔偿5万美元影响产量费,如三个月内未出现一次配送问题,可奖励KFS公司1万美元)。根据双方认同的奖惩措施,大幅提高配送的准确率。
接着,是提高再订购的响应频率。目前KFS对于再订购是以一天两次的特别更换交付作为响应,建TMM应要求KFS更加灵活,根据当天的再订购数量来确定特别更换交付的频次,如果再订购数量较多,则以一天三次或者四次的频率来响应,以提高座椅问题维修效率和产量。
然后,需要解决后座钩子问题。因为改变制造钩子的相关工具将让KFS花费5万美元左右,虽然钩子损坏频率已降低到每班次1次,但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产量,建议由TMM提供费用给KFS改进钩子工艺,从而大幅降低钩子的损坏率。
最后,是减少座椅装配过程中的失误率,提高团队协助效率。建立惩罚措施,如发现在装配过程中,损坏座椅的,进行相应惩罚,以降低失误率。对于串线问题,小组领导和团队成员应共同监督团队领导迅速在装配线上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堆积。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地解决座椅问题,同时也是遵循了JIT原则,避免了浪费,保证产量的可持续性。没有采用自动化缺陷控制原则,因为停止生产将产生很大损失。我们认为在装配线上处理有缺陷座椅是不合适的,除非是串线等小问题可以在线上解决,其他问题是可以采用以上措施进入溢出停车区解决。我们认为这个程序是TPS的一个合理的例外,因为座椅问题无法完全杜绝,只能最大限度降低错误率。
第四篇: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生产管理案例
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生产管理案例
丰田汽车是拥有十四家子公司的集团公司,作为一个常胜企业,公司的文化决定了公司的凝聚力,在这里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汽车工业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机械制造部门,日本的丰田在众多的竞争者中是如何成为一个佼佼者的?
它的销售怎么就能够遍布世界各地,几乎达到“有路必有丰田车”的神话的?
日本丰田汽车是如何成为亚洲第一大制造业公司、仅次于美国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公司跻身于世界三强的?
细节决定成败
丰田公司第一次进军美国市场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自那以后,丰田潜下心来,研究和生产适合美国市场的轿车。
一方面调查研究丰田公司在美国的代理商及顾客需要什么,以及他们无法得到成功的原因;另一方面研究外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的业务活动,以便找到缺口,从而制定出更好的销售和服务战略,5年以后,丰田公司成功了。
一个计划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设计,要在于执行。这句话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实施环节比计划更重要,计划再好,没有落实下去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如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就要做到“针上打擂,拼精细。”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
谁注意了细节,谁就是成功者。“浮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这才是长大的硬道理。真正谦虚下来、沉下心来,提高自己的素质,我们的发展势头一定会更好。”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沉”,如同“不倒翁”,经历再多摔打也不倒。就像丰田经历一次次的挫折之后却能够茁壮成长。
精益管理法
丰田喜一郎在创办公司初期致力于降低成本、减少浪费、降低库存,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严格把好质量关、精益求精、这就是精益管理法的前身,也就是喜一郎追求生产流程的合理性理论:just in time。丰田人还十分注重礼仪,对于上级的意见是十分重视的。所以精益管理法得以延续下来,成为丰田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野耐一的精益管理法是受美国超市的启发而诞生的,大野经常对客人这样说:客人只买必要的商品,店员业只补充能卖掉得那部分。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多余的存货,也不会费钱。多余的东西只会白白占用资金。
他一改前人的做法,要生产的产品只要刚好够就好,“不生产多余的产品”,“不要有库”。必要的产品,只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必要的数量,做得太多就是浪费。
当时,很多工厂都会生产大量产品以确保供货需求。但这样做对仓库的需求十分大,在租金上浪费大量资金。大野就是看准这点,提倡只生产足够。
这虽然带有一定的冒险性,但对当时的丰田来说,确实节省了不少资金,留待日后发展。这种做法是十分有用的,与其在那里囤积居奇,倒不如只生产足够的,节省不必要的浪费。
大野另一著名的语句就是“先把机器停下来”。在以前,如果机器停转的话将会是不得了的事情,所以工人们一直拼命地进行维护和检修;或者如果生产线的流动出现了滞涩,工人们会先将储备的零件传送出去,趁这段时间将生产线调整好。这些都和大野所说的正好相反。
但是,生产了不良产品的生产线,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如果勉强让其继续工作下去,会延误发现问题的时机。对于现代管理,在某环节上出了差错,都要立刻停止并纠正,不能只顾数量而忽略质量。出色的生产决策
在丰田公司内代号为179A的那款车,引发了汽车界的潮流,最终超过了福特T型车。之所以丰田强大是因为拥有世界上畅销时间最长的民用普及型轿车。而负责研制民用普及型轿车的就是丰田集团的统帅丰田英二(现为最高顾问),很多有关丰田的专著都是非常低调处世的英二所著。
研制民用普及型轿车也是英二的英明决定。当国内几乎所有工业都在招收研发民用普及型轿车的时候,丰田开始审视度事,不只是忙于生产,不满足于现状的丰田有组织的从所有地方收集所有日产的信息,在情报中占了优势。
此外丰田还进行全面的宣传造势。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升级,目标就是超过竞争对手,这款车就是至今仍然畅销的花冠。当然也打败了日产阳光。
生产决策的出色与掌握充足的信息是分不开的,丰田在竞争中不仅收集日本厂家的信息,还收集全世界企业的信息,收集信息也是一种生产决策技术能力的较量。
花冠的成功是毫无悬念的,因为在研发花冠的时候,丰田汽车销售股份公司和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就已经准确地掌握了日产民用普及型轿车的研发信息,而且对竞争对手了如指掌。
丰田原来的一位董事曾经这样说过:“没有信息就没有企业的进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丰田研制花冠的过程及结果很好的诠释了这句哲言。神谷在认职丰田汽车销售公司总裁的时代,建成了被评为“日产永远也追不上的强大的销售网”被称为销售之神。
依靠人的智慧和创造性
丰田汽车公司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在于公司重视全体职工的集思广益,不惜代价收集情报和征求合理化建议,其中95%的建议被采纳。凡被采纳的建议都给予一定的奖励。每人每年平均获奖3~4万日元。由此激发每个职工关心经营管理,提高他们同企业共命运的意识。该公司自办《丰田新闻》、《社内通讯》等报刊,同时还建有研究室,不断研究国内外资讯,汲取合理化建议,不断推陈出新,总结新经验。
公司全体员工的素质优秀,他们不但从事生产,而且不断思考。这种集体智慧的运用,并不限于生产,同时运用在销售、研究和发展方面。这种做法同时也在中层管理及其以上阶层推进。由于这种集体的决策和参与管理,可以作出较佳的决定,可以不断改进产品,提高质量。通过启迪每个员工的智慧,调动他们的潜在能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果让一个人呆着,又没有发泄不满的渠道他就会鲁莽行事。丰田从来不会让职工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人,但是一味发泄不满的团体对公司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良好的劳资关系是丰田特有的生产方式,所以丰田把职员的意见汇集起来,这样作为团体的控制机能就很好的发挥了出来,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这就是丰田的“人心控制术”。
第五篇:丰田模式: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
丰田模式: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
丰田的精益管理自问世以来,为丰田节省了大量成本,同时也提供了产品的质量保障,受到众多生产企业的争相模仿。究竟丰田模式有着怎样 的基本原则呢?又是否普遍使用于其他企业呢? 【关键词】丰田精益管理模式 第一类:长期理念
原则1: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
企业应该有一个优先于任何短期决策的目的概念,使整个企业的运作与发展能够相互呼应,朝向这个比赚钱更重要的共同目的迈进。了解你公司的历史地位,设法使公司迈向下一个阶段。企业理念的使用是所有其他原则的基石。
起始点应该是为顾客、社会、经济创造价值。评估公司每个部门实现此目的的能力。要有责任感。努力决定自己的命运,依靠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保持与提高创造价值的技能等负起责任。
第二类:正确的流程方能产生正确成果
原则2:建立连续的作业流程以使问题浮现。
重新设计工作流程,使其变成创造高附加价值的连续流程。尽力把所有工作计划中闲置或等候他人工作的时间减少到零。
建立快速输送材料与信息的流程,使流程与人员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以便立即浮现问题。
使整个企业文化重视流程,这是促成真正的持续改善及员工发展的关键。
原则3:使用拉动式生产方式以避免生产过剩。
在生产流程下游的顾客需要的时候,供应给他们正确数量的正确东西。材料的补充应该由消费量决定,这是准时生产的基本原则。
使在制品及仓库存货减至最少,每项产品只维持少量存货,根据顾客实际领取的数量,经济地补充存货。
按顾客的需求每天变化,而不是依靠计算机的时间表与系统来追踪浪费的存货
原则4:使工作负荷平均(生产均衡化),工作应该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
杜绝浪费只是实现精益所必须做的工作的1/3。避免员工与设备的工作负荷过重,以及生产安排的不均匀,也同等重要,但多数试图实行精益原则的企业并不了解这些。
尽量使所有制造与服务流程的工作负荷平均化,以取代大多数公司实行的批量生产方法中经常启动、停止,停止、启动的做法。
原则5:建立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重视质量控制的文化。
为顾客提供的品质决定着你的定价。使用所有确保品质的现代方法。
使生产设备具有发现问题及一发现问题就停止生产的能力。设置一种可视的系统以警示团队或计划领导者某部机器或某个流程需要协助。“自动化”(具有人类智慧的机器)是“内建质检”(Built-in Quality)的基础。
在企业中设立支持快速解决问题的制度和对策。
在企业文化中融入发生问题时立即暂停或减缓速度、就地改进质量以提升长期生产力的理念。
原则6:工作的标准化是持续改善与授权员工的基础。
在工作场所中的任何地方都使用稳定、可重复的方法,以维持流程的可预测性、规律的动作时间,以及规律的产出,这是“单件流”与拉动方式的基础。
到一定时间时,应该汲取对流程的累积学习心得,把现今的最佳实务标准化,让员工对于标准提出有创意的改进意见,把这些见解纳入新标准中。如此一来,当员工变动时,便可以把学习心得传递给接替此职务工作的员工。
原则7:通过可视化管理使问题无所隐藏。
使用简单的视觉指示,以帮助员工立即确定他们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抑或状况是否发生变异。
避免因使用计算机屏幕而致使员工的注意力从工作场所移开。
设计简单的可视系统,安装于执行工作的场所,以支持“单件流”与拉动式生产方式。
尽可能把报告缩减为一页,即使是最重要的财务决策报告亦然。
原则8:使用可靠且已经充分测试的技术以协助员工及生产流程。
技术应该是用来支持员工的,而不是取代员工。许多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在把技术运用于流程之前,先以人工方式证实其切实可行。
新技术往往不可靠且难以标准化,因此会危害到流程。让检验过的流程正常运转的重要性要优于未经充分测试的新技术。
在企业流程、制造系统或产品研发中采用新技术之前,必须先经过实际测试。与企业文化有冲突,或可能会损及稳定性、可靠性与可预测性的技术,必须予以修正或干脆舍弃。
不过,在寻求新的工作方法时,必须鼓励员工考虑新技术。若一项适合的技术已经过充分测试,且能改进你的流程,就应该快速实施。
第三类:借助员工与合作伙伴的发展,为组织创造价值
原则9:培养深谙公司理念的领袖,使他们能教导其他员工。
宁愿从企业内部栽培领导者,也不要从企业外聘用。
不要把领导者的职责视为只是完成工作和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领导者必须是公司理念与做事方法的模范。
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对日常工作有事无巨细的了解,方能成为公司理念的最佳教导者。
原则10:培养与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
创造坚实稳固的文化,使公司的价值观与信念普及并延续多年。
训练杰出的个人与团队以实现公司理念,获得杰出成果。非常努力地持续强化公司文化。
运用跨部门团队以提高品质与生产效率,解决困难的技术性问题,以改进流程。所谓授权,是指员工使用公司的工具以改善公司运营。
持续努力教导员工如何以团队合作方式实现共同目标。团队合作是员工务必学习的东西。
原则11:重视合作伙伴与供货商,激励并助其改善。
重视你的合作伙伴与供应商,把它们视为你事业的延伸。
激励你的外部合作伙伴,要求它们成长与发展。这种态度显示你重视它们。为它们制定挑战性的目标,并帮助它们实现这些目标。
第四类:持续解决根本问题是学习型组织的驱动力
原则12:亲临现场,彻底了解情况(现地现物)。
解决问题与改进流程必须追溯源头、亲自观察,然后验证所得数据,而不仅仅是根据他人所言及计算机屏幕所显示的东西得出结论。
根据亲自证实的资料来思考与叙述。
即使是高层经理与主管,也应该亲自查看情况,才不会对实际情况只有肤浅的表面了解。
原则13:制定决策时要稳健,穷尽所有的选择,并征得一致意见;实施决策时要迅速。
在还没有周全考虑所有其他选择之前,不要武断地选定一个方向而一路走下去。一旦经过周全考虑而选定途径后,就要快速而谨慎地采取行动。
“根回”(nemawashi)是指和所有相关者、受到影响者共同讨论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收集他们的意见,并对解决途径取得共识。这种共识过程虽花时间,但有助于全面地寻求解决方案,一旦做出决定,便应该快速执行。
原则14:通过不断省思(日语是hansei,意指“反省”)与持续改善以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在建立了稳定的流程后,运用不断改进的工具以找出导致缺乏效率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设计几乎不需要存货的流程,这将使所有人明显看出时间与资源的浪费。一旦浪费出现,要求员工改进流程、去除浪费。
制定人事稳定、缓慢升迁及非常谨慎的接班人制度,以保护企业的知识库。使用“反省”作为重要的里程碑,在完成某计划后,诚实地找出此计划的所有缺点,然后制定避免相同错误再发生的对策。
把最佳实务标准化,以促进学习,而不是在每个新计划及每位新经理人上台后,又重新发明新方法。
经常发生的情形是使用丰田生产方式的各种工具,但仍然只依循丰田模式中的少数几项原则,其结果将是绩效指标在短期内得以提升,但无法持久。相反,如果组织能完整地践行丰田模式的上述原则,将会自然而然地遵循丰田生产方式,产生持久的竞争优势。
我在讲授精益生产的课程时,经常会听到学员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公司的产品不像汽车那样需要大量生产,我们生产少量的、专业化的产品,我们应该如何应用丰田模式?”或是:“我的公司是专业服务组织,因此,丰田的模式并不适用。”这样的问题告诉我,他们并不了解重点。
“精益”并不是在特定的制造流程中仿效丰田公司使用的工具,它的核心在于找到适合你所在组织的原则,并勤勉地实践这些原则以达成高绩效,为顾客及社会持续创造价值。当然,这也代表着竞争力与获利能力。
丰田公司的原则是很好的起始点,丰田公司并非只是在它的高产量组装线应用这些原则而已,举例来说,负责设计丰田公司产品的专业服务组织也是应用这些原则的。
丰田公司作为精益生产的理论原创者,提供了一种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而由此衍生的精益管理理念已经由最初的在生产系统的管理实践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之中,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华恒智信认为,企业在践行精益管理理念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在企业全面树立精益管理的理念。精益生产的核心之一就是杜绝各种形式的浪费,只有在企业中树立全面的精益管理的理念,使之深入人心,才能从每个环节保证杜绝浪费。精益管理是一种企业文化,要求每个员工站在顾客的立场审视企业活动,力求提高价值流效率,因此必须将精益求精的理念贯彻到每个人的头脑里。
第二,建立健全精益管理体系。企业在实施精益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相关体系,通过流程再造,改善企业的形象,进行生产服务流程的优化。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精益管理提供了很多可供选择的工具,现场5S管理法、看板管理、准时生产等。要针对性的选取合适的工具方法,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调整完善精益管理体系。
第三,尊重员工,充分授权。快速改善是精益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尊重员工、给员工授权的具体体现。企业在推进精益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员工的参与。员工,尤其是一
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可以减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的可改善之处,然后逐步落到实际工作中。实践证明,当员工认识到自己的行动想法能为自己的岗位甚至公司带来一些变化时,他们会更乐意地投入这项工作,这样不仅保证了快速改善项目的及时上报,也使公司的精益管理道路在员工的推动下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