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政府如何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论政府如何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
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要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消除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反腐倡廉历来都是两会的热门话题,不论是两会前的网络调查,还是会议中代表委员的讨论,不论是群众对反腐败立法的期望,还是对“两高”工作报告的热议,都说明了这一点。在今年两会上,在反腐倡廉方面,官员财产申报、公车改革、社会管理创新、治理渎职侵权、预算公开等五大话题最热。代表委员纷纷为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和反腐败工作建言献策。近年来,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只注重经济发展,不注重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做事铺张浪费,不计行政成本;不严格落实公开办事制度,甚至假公开等行为,被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被代表委员所诟病。如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政府自身廉政建设,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建设廉洁的政府是一项持久而又紧迫的任务,是人民的殷切期望。要加快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举措,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一是认真治理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针对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二是切实加强廉洁自律,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落实领导干部收入、房产、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移居国(境)外等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审计和监察工作。加大对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监督力度。三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要精简会议、文件,清理和规范各种达标、评比、表彰以及论坛、庆典等活动,从经费上严加控制。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各级政府都要努力为人民办事;每一个公务员都要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面对权力内在地所具有的扩张、滥用的特征,在制度设计中去抑制和约束权力滥用将成为防腐反腐的重要途径。要有效防止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有限的权利范围内的腐败,最佳的方法就是公开权力的使用过程和依据,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从而杜绝权力寻租。政府信息公开与反腐倡廉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历史经验证明,一切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行为的秘密性,而现实中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的非公开性在一定程度上为腐败者的秘密交易提供了可能的机会。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让权力在人民监督之下行使,能够有效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所以说,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反腐倡廉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制度基础。反腐倡廉打击非法运用公权力的行为,把政府公权力的行使由个别人、少数人知情变为多数人知情,彰显政府信息的透明化,是一个有效的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反腐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必然涉及许多方面,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政府信息公开。总体而言,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政府信息偏重保密,公开范围较窄;二是政府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手段单一;三是公民在保障和救济方面获得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仍待完善。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出于制度层面和政府自身。在制度方面,我国现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待完善,条例的实际操作性不强,信息公开范围规定较模糊、与其他法律规范难以有效衔接、司法救济形同虚设;政府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例如公众人物或行政人员的隐私权和公众的知情权的冲突;配套法律制度缺位,例外信息甄别无法可依,导致行政机关和公众都对例外信息的界定概念不清。在政府自身方面,政府的自利性及其扩张本性从根本上造成了政府信息公开的障碍;政府保守信息秘密的巨大诱惑使政府或政府官员人为地制造信息稀缺;受到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积淀阻碍着政府信息公开的进程;政府信息公开的技术操作水平仍面临几大困境。如何通过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实现反腐倡廉,是本文研究的着力点。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有法必依。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顺利推行的保证。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做到立法、执法和司法的统一协调运作是通过法律手段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断前行的基石。严格依法办事让行政权的运行处于法治行政的状态之下,明确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机构设置、程序、救济途径等问题,使政府信息公能开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宣传,构建信息公开的廉洁政府。充分利用互联网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可以便捷、高效的向民众公布相关信息,促进政府网上工程向纵深发展。要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促进反腐倡廉,还应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和机制。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系统,改变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理念的认识,深刻意识到制度基础是人民主权以及基本权利意义上的知情权。通过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监管和保障体系,广开渠道不断形成社会监督体系,接受全社会监督。确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和救济机制,确保在公民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取得动态平衡,以进一步推进行政公开化进程。由政府牵头建立专门的信息机构,代替相对应机关进行信息管理、发布和整合等一系列工作,有利于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效率,也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了便利。
浅谈十八大关于政府的反腐倡廉
十八大报告关于反腐倡廉的新要求新目标是在十七大基础上的推陈布新,这些变化是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新形势下及时提出的,反映出党治国理政方略更加成熟,更加充满自信。
首先是对腐败危害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十八大不仅明确提出腐败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而且还提出腐败治理不好会导致亡党亡国。这些都体现出党把反腐败放在整个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中加以考虑,更充分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其次是回答了中国反腐倡廉举什么旗走什么道路。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坚信我们执政党有自我净化的能力。中国特有的反腐倡廉道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腐败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毒瘤,如何治理腐败是普世难题,因此反腐倡廉坚持中国特色道路的同时也强调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报告中提出了宏观的反腐倡廉措施,既有制度方面的要求,也有借鉴国外反腐经验的要求,特别是要善于吸收人类文明史上的反腐倡廉有益做法。
再次是明确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新目标。十八大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目标就更明确。
最后是进一步彰显党和政府反腐倡廉决心。十八大报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利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绝不允许搞特权。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这些都说明全党上下对严惩腐败达到高度认同,体现了中央反腐的坚强决心。(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纪委)
论反腐倡廉对政府工作的必要性
千百年来妇孺皆知:明朝的海瑞,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博得举国爱戴;清代的于成龙,一身清廉,蜚声朝野,同样也是众所周知在当今时代里,也有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任成霞、梁雨润等同志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在服务人民中,心甘情愿地做人民的公仆,他们的事迹传遍了神州大地,他们的精神万人颂扬。是的,无论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清正廉洁却永远是时代的呼唤。然而,遗憾的事是,与这些闪光的名字相对的,也有那么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成克杰、胡长清等他们曾身居高官,大权在握,他们都曾被鲜花、掌声、荣誉包围,但他们却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滥用手中的权利,走上了腐败的深渊,走向了人生的毁灭,成为人民的罪人,受到世人的痛斥与唾弃。天堂到地狱的堕落,纯洁到肮脏的脱变,只在于一瞬间的邪念,但就是这一瞬间的邪念却使得他们一失足成千古恨。心的腐化,导致了欲的横生,最后使其完完全全地退化成了盗取人民利益的硕鼠,遭到人人喊打的下场!
一、增强约束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科学性 首先,着力抓好教育制度建设,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约束力。坚持和完善党组中心学习,主要负责同志定期讲廉政党课等制度,建立健全党性定期分析、反腐倡廉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制度,建立基层党员轮训、流淌党员教育制度,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新闻发布、对外宣传等制度,研究制定贯穿干部培养、选拔、管理、运用全过程的反腐倡廉教育施行方法,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教育制度水平。
其次,着力抓好监督制度建设,增强反腐倡廉监督的约束力,按照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利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要求,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认真落实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方法,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利的监督,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要职能、重要事项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拓宽监督渠道,构建“大监督”格局,健全监督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第二篇:论反腐倡廉
论反腐倡廉
如何做好反腐倡廉,我们首先要深刻了解腐败的概念,类型,发展趋势与成因,借鉴国内外反腐倡廉的做法,从而为我国反腐制定有效的战略与方针。
首先,腐败行为从广义上来讲,腐败的主体是一切公民,腐败的方式为通过滥用权包括非国家权利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滥用权力的行为来达到谋取私利,但同时对国家,对企业与相关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狭义上来讲,腐败行为的主体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包括国家公职人员和受委托行使国家权力的非国家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方式是滥用国家权力。
腐败的分类可以从以行为主体来划分,以行为发生的领域来划分,以行为形成的原因来划分,或以行为产生的结果来进行划分。以行为主体来划分,基于主体的性质和数量来说可以分为个体腐败与群体腐败,基于主体的层级分布可以分为基层腐败,中层腐败与高层腐败;以行为发生的领域来划分可以分为经济领域腐败,政治和行政领域腐败,社会领域腐败;腐败行为的主观原因分为因公型腐败,徇私型腐败与逐利型腐败;腐败行为的制度性成因包括传统型腐败,过渡型腐败与现代型腐败;以行为产生的结果来划分包括互惠型腐败与勒索型腐败。
而从当今社会的腐败演变趋势来看,腐败逐渐走个体腐败走向群体化,家庭化,行业化,从基层腐败向高层蔓延,腐败的领域在不断扩散,逐利性腐败恶性发展,勒索型腐败向互利互惠型腐败方向发展,从而腐败手段更家隐蔽与难以发现,且腐败手段更加国际化。而腐败产生的原因主要含有三个方在,一个是权力失去监督,第二个是价值失去规范,道德逐渐沦丧,以及不良的历史文化原因和外来的影响。
从国外及其它地区反腐几的主要做法来看,首选,我们需要在法规制度上逐步配套日趋完善,构建防治腐败的法规制度体系,1960年,新加坡颁布了访国第一部《防止腐败法》,此后,新加坡又根据形势的弯化对其进行了7次的修改,从而使法制更加完善,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还推出了《公务员惩戒规则》,这是一部关于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法律,详细规宣了公务 员委员会对不够刑事处分的公务 员渎职和玩乎职守行为调查和处理程序,对《防止贪污法》又是一个补充,1988年出台的《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允许政府冻结和没收贪污犯来源不明的财产和资产,补充和完善了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从而通过注重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并通过立法来加大腐败的成本。第二个是精心设置预防和反腐败的强力机构,确保机构的相对独立,反腐机构的权威性,以及反腐队伍的精干与高素质。第三个是我们需要注重行政行为的公开透明,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建立舆论监督的社会基础,保持新闻媒体的相对独立,控制新闻媒体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但同时贪污对新闻媒体的管理。第四个要重视道德那就和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调整道德行为的规范,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教育活动,以及重视领导者的示范作用。
最后,从中国反腐败战略方向上,首先,反腐败斗争要保障人的权利,党的反腐败政策将逐步上为法律反腐,预防腐败与推进改革要互为促进,既要反“大腐败”,又要反“小腐败”,更加广泛的动员社会力量,发间社会参与到广泛的反腐败斗争中去。
第三篇:2011年市政府反腐倡廉工作综述
2010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纪委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和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着力提高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谱写了新的篇章。
一、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了政令通畅。坚持把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社会反映的热点,作为反腐倡廉工作服务发展的结合点,加强对中央扩内需、促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实行层级监督责任制、特派监督员制度等,确保了中央在我市的8.54亿元投资、718个项目无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发生。加强对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和重点检查抽查,开展历年出让土地清理工作,实行工程建设廉洁承诺,认真落实工程建设“六不准”规定,共梳理排查500万元以上项目601个,208个问题得到切实整改,市本级追缴拖欠国有土地出让金3亿元,有效防止了领导干部干预和插手工程建设,规范了工程建设行为,得到了中央和省检查组的认可。加强对33项民生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了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廉政教育,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明显增强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廉政准则》,组织开展了“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共上廉政党课83场,3万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廉政知识测试,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以遵守《廉政准则》情况登记报告,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意识进一步增强。发挥市警示教育基地作用,组织4000多名党员干部到基地接受教育,利用王伟、张治安案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警示教育;扎实推进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建立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34个,申报省级示范点12个。会同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制定了拟任县处级职务政治理论水平和廉政法规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建立了干部选拔任用廉政法规知识考试的长效机制。对89名新任县处级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全市1010名县处级干部、4200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述职述廉。开展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集中整治活动,严明换届工作纪律,营造出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
依纪依法办案,惩治腐败的效果较为明显。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2567件(次),立案48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623人,其中县处级干部9人,科级干部108人。
严肃查处了阜南县副县长刘昌辉等典型案件;加大对工程建设、教育、卫生等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案件查处力度。积极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渠道,开展了“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集中化解专项活动,采取“一周一报”、包案下访、跟踪督办等措施,加强对来信来访情况的分析研判处置,解决了一批疑难问题。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为131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问题,对38名有一般问题的干部进行了批评教育,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针对基层问题较多的实际,全面实行案件“下查一级”,全市反映基层党员干部问题的信访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其做法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创新经验交流会上得以推广。为切实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了“一案一结”机制,做到了被调查人、涉案人员、赃款赃物处理三到位,并在全市推行。
三、坚持执纪为民,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五个严禁”的要求,明确压减指标,强化过程调度,完善了经费支出预警制度、公款出国境审核制度等,主要压减指标呈下降态势。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查处设立“小金库”违纪违法行为12起。开展了“百名科长民主考评活动”,对机关效能建设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加强对行政处罚实施工作的监督检查,认真受理和办理企业、群众投诉举报,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及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促进了作风转变和效能提升。抓好政风行风评议整改意见的落实,充分运用好评议结果。推进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受理咨询和投诉问题2722个,解决2608个,群众满意率为95.5%。
四、抓基层打基础,深入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
坚持把“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在“三资”清理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规范化管理、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等工作,把245个城市社区(居委会)纳入“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范围
。截至2010年底,全市“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工作全面完成,共清理出资金1.22亿元、固定资产22亿元、村组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等34万亩、债权1.95亿元、债务6.87亿元,查处“三资”方面违纪违规案件32件。全市75%的村(居)实行了事务流程化管理,91%的村(居)实行了“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机制,75%的村(居)选举产生了村
务监督委员会。通过这一工作,摸清了家底,推进了村级事务决策民主化,规范了村级事务管理,还干部一个清白、还群众一个明白,群众对“三资”清理工作满意度达90%以上。
五、注重源头治理,惩防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加强了对领导干部事前、事中监督,建立了以谈话函询、警示诫勉、责令纠错为主要内容的廉洁自律预警机制,积极推行廉情提醒谈话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等制度。深化制度建设年活动,着重围绕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出“留、废、改”意见190项,其中新建制度49项。坚持以落实责任制为抓手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完善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市委常委亲自汇报、亲自带队考核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机制。协助市委认真抓好2010反腐倡廉任务分解,明确了市级领导干部和有关单位的责任。召开了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暨惩防体系建设工作部署会、汇报会,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任务、听取汇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汇报落实情况。形成了由单一注重结果考核,向既重视结果考核又重视过程考核的转变,党政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六、坚持强基固本,扎实推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市纪委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机关干部集中学习制度,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在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学习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法纪意识、自律意识明显增强,监督检查、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能力显著提高,纪律作风得到明显改进,机关工作规范化程度得到提升,纪检监察机关纪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认真落实中纪发〔〕9号、10号文件精神,加强与组织人事、编办、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县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经费保障和装备设施明显改善,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春风浩荡桃花醉,万里征程催人急。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将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努力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第四篇: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
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反腐是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之大敌,党风的好与坏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一个名族的凝聚力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正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执政地位即为党提供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又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反对腐败。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只有一心为公、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牢;只有坚决反腐败,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旗臶鲜明地反对腐败。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这个论断,并把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是反腐倡廉理论玉实践的重大创新,是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也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
群众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所以说,党和政府在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有责任去清除自己队伍内部出现的问题,防止问题继续扩大,从而保持自己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纪国法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要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以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
二、加强德治
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消除腐败的思想动因
现阶段腐败的滋长蔓延,根源之一在于一些党员干部自身思想道德防线的失守。这就决定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下功夫祛除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病毒,疗救其道德上的缺失,使之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注重于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德治,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体现着我党一贯的思想建党的原则,而且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德治搞好了,就必须能有效地清除引发腐败的思想动因,有力地防止和减少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我们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作为抓好德治的根本。党员干部立德的根本在于政治理论上的成熟。我们要加强德治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科学理论来武装人,是党员干
德治和法治作为治党治政的基本手段,各有其特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德治主要是依靠教育、引导等方式,使人们接受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进而内化为一种自我约束力量。法治则是运用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带有强制性的特点,对人的行为来说,是一种外在的约束。
德治和法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德治,必须要以法治作为有力保证。因为只有依靠法治,才能依法惩处违法乱纪分子,才足以警示世人。孤立地讲德治、搞教育,往往会显得软弱无力,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加强法治,也必须通过加强德治来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法律、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如果执行者缺乏内在的自我道德要求和自我约束力,不仅不会去自觉遵守法律制度,相反还会千方百计去钻法律制度的空子,力图摆脱法律、制度的制约,那么再好的法律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防止只讲德治忽视法治的偏向,努力做到德治与法治同时并举,相互渗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成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健康发展。
第五篇:论反腐倡廉1
形势与政策
——论反腐倡廉
当我们回首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的六十余年的辉煌历程就不难发现,党和共和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一部革命史、建设史,同时也是一部反腐倡廉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在她的执政生涯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葆党的先进性。
我国现阶段的反腐败斗争,是在诸多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还不能做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的健全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这就使得腐败的滋生蔓延有了可观的条件和可能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和分配方式等发生的深刻变化,给经济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所有制结构方面我们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各个利益主体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有限的资源。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不折手段,不惜用重金、美色等方式拉拢腐蚀领导干部,而一些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比较集中,权利运作缺乏透明度,又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制约,这就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从分配制度的变化看,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利于调动
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但在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现了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一些公务员对收入差别较大的现象不满意,产生心理失衡,这也是诱发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不少国家的发展进程看,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变革阶段,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虽然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经济体制转换的时间短、进程快、体制结构制度方面存在不少漏洞,也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易发多发。
除上述种种客观原因外,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缺点和问题也是一些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比如,至今仍有个别地区和部门把发展经济与反对腐败对立起来,抓反腐败斗争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发文件上,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管理和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有落到实处;个别领导干部奉行“好人主义”,怕得罪人,执纪执法偏宽偏软等等。
应该说,这几年来,我国的反腐败的确在是在动真格的,的确是在向纵深发展,刑不上大夫早就成了历史。就以2003年为例,中纪委查处的省部级官员不下十人,他们包括原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方仁,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合会会长潘广田,原辽宁省高级人民院院长田
凤歧,原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嘉廷,原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丛福奎,原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维高,原浙江省副省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钟麓,原安徽省副省长兼阜阳市市委书记王怀忠,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等。然而,对腐败分子来说,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他们的态度是你打你的,我贪我的,“前腐后继”,腐败状况仍旧不容乐观。
反腐倡廉,重在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曾说,有了一个好的制度,好人可以充分做好事,坏人无法做坏事,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好人不仅无法做好事,有时还会变坏。反腐倡廉中,制度设计的好坏,制度设计的完备与否直接关系到党风、政风,关系到国家大业和政治的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每一个公务员及领导干部的政治廉洁与职业操守。上世纪90年代,“源头反腐”和“制度反腐”被提出,199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即明确要求“健全制度,完善监督制约体制,从源头上、机制上预防和惩治腐败”。今年初,中纪委更是提出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加进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这就充分说明了制度反腐的必要性、紧迫性及重要性。
新阶段的反腐倡廉建设还必须顺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趋势,利用网络技术着力构筑反腐倡廉的全新平台,努力实现体制反腐和网络监督的无缝对接。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互联网反腐倡廉核心网站的建设。当前,我国反腐倡廉网站的主体正由政府机构向商业机构、民间组织和个人的方向发展,网站的制作也由专业人员向业余爱好者转移,要重视这种发展变化趋势,正确领导和培育出多种多样的反腐倡廉网站;(2)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只有切实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3)设立电子举报信箱,举报在反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举报的力量对于有效打击腐败尤为重要;(4)提供监督平台,利用网络把预防对象的岗位职责、易发职务犯罪及腐败的薄弱环节等一系列资料上网公布,使公众充分了解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