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捧着一颗爱心去厚爱
捧着一颗爱心去厚爱“学困生”
内容摘要:
厚爱学困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和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如他们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因此,我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信任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关键词:厚爱 学困生 以情动人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一直注意素质教育,把德意教育寓乐于情感教育之中,因为只有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理解,才能让学生领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厚爱。特别是学困生更要以情动人,以情施教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用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老师要理解他们。学困生经常得不到表扬奖励,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他们的内心深处缺少自信,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更需要温暖,更需要关爱。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爱更多地向学困生倾斜,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基本前提。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心的表扬、一个温柔的抚摸……都能体现老师对他们的爱心。学困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在师爱的沐浴下健康地成长。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疾高明的多”。每学年开学的第一天,我就态度鲜明的向所有学生表示:“只看你们的以后,不看你们的过去。只要努力,进步了就都是好学生。”平时我经常深入到学困生中间,不提及他们的短处,和他们融洽地在一起。同时在座位安排上,尽量让学困生坐前面,避开优等生,自成一组,一方面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听清老师讲课,也便于老师督促、管理;另一方面让他轮流当组长,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我根据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项目设计了一张“学习情况统计表”,开展了“我能行”活动,表现好的得到一颗“星”,每天由小组长和我共同对他们进行评价,做到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根据得星多少表扬奖励。没想到他们个个争着当组长,争着表现自己。
二、用关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困生由于多次失败,在课堂上大都抬不起头来,有时还遭受到骂、挖苦、讽刺,因而他们就对学习产生为难情绪和自卑感,更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如能厚爱学困生,在他们心中建立可亲可敬的形象,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情绪,巨大的潜能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
班上有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平时最喜欢在伙伴中挤鼻子弄眼,尤其是小女孩,课间和放学后,常常乘人不备,不是抓把土放在别人的衣领里,就是在别人脸上抹把灰,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东张西望。为了此事,不知被家长骂了多少次,长期以来,家长对他也渐渐失去信心,学习成绩也一天不如一天,慢慢地自己变得有些自暴自弃。为此我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效果甚微。可是,有一次学校大扫除小刘表现得非常积极,累得满头大汗,后来他干脆脱下外衣,只穿一件汗衫。初秋的天气凉习习,我见此情景,疼爱地摸摸他,“快擦擦汗,你今天干得真不错,这才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没想到这么一个爱抚的动作,这么一句关切的话语,使他激动得一回家就向妈妈报喜:“今天老师表扬我啦!还摸我的头呢!”一向不爱写作业的他居然没用妈妈催促就写完作业。打那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纪律好了,学习积极了,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
三、用诚心赢得他们的信心。
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班主任只有尊重和爱护“学困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对于“学困生”,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了解生理原因,又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潜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学困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发现、去捕捉“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有一个姓林的男同学学习较差,进入三年(3)班是最后一名。因为成绩差,较自卑,只跟几个同学来往。沉迷于电子游戏中,无心学习,一到上课就说话。几次谈话都没有效果,后来跟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在家长的配合下,并及时肯定他的成绩,逐渐有了好转;上课不再说话,积极参加学校、班里的各项集体活动,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用细心保护他们的专业才能
根据辩证法所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学实践中,表现较好的学生有时也有缺点:而表现较差的学生有时也会有优点。
作为教师的职能,只有充分利用他们的优点,因势利导,才能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取得预期的进步。在进行个别教育的同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事实取得实际锻炼的机会,取长补短。
如我班有个姓郑的男同学近阶段学习成绩更是急剧下降,布臵的作业无按时完成。老师的提示,当作耳边风,还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连课堂作业干脆不做了。正当我束手无策之时,科任林老师怒气冲冲地把两幅钢笔行书书法摔在我办公室,告诉我:“小郑上课时无心听讲,还偷偷在课堂上写书法行书。怪不是近期成绩老是不及格。”我一看,一首七律,长征行书横幅书法。流利的,秀气的活龙活现映在眼前,我不信这是小郑写的。当把小郑叫到办公室询问,并当场写了一幅同样的字体,我才相信,这孩子还真有书法兴趣呢!
我灵机一动,立即与科任林老师交换了意见:采用一为二的教育方式,配合家访工作的进行,对小郑进行批评教育。取得了一致的意向。
处理这个学困生,重点是因势利导,促使其认识课堂学习不能马虚及分心。应自觉处理好写书法与学知识的相互关系。主、次切切不能颠倒。为了鼓励积极因素,我把这些书法作品分给同学们欣赏,大家都说小郑像书法家,只是不该在课堂上偷偷地写。并批评把学习这个主要任务丢开,真不应该,得不偿失。我在旁边注意到,小郑在同学们的评论声中悄悄地低下了头,显得局促不安。考虑小郑已有所触动,我抓住时机,把书法作品收回讲台,制止了七嘴八舌的学生,下达了任务:
1、在最短时间内,由班长给小郑补课,把未完成的课内、外作业补上。
2、为了美化教室环境,我让小郑把最满意的作品,书写五幅,挂在教室明显的位臵。
然后引导小郑:“你有这么优秀的书法作品,说明你并不笨,只要认真 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肯定能取得好成绩的。”
我耐心的启发教育。挽回了小郑诚实的认错态度:家访后的第二天,小郑主动找科任老师承认错误。并把补习后的作业交给老师。表示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通过阶段来的观察,小郑学习成绩回升了,课堂上听课很专心,不时还回答问题。其家长来校时,高兴地说:“感谢老师的教育。现在孩子在家里是先完成学习任务,再抽时间练书法了,真是学习与书法两不误。
从这个学生的转变分析,保护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其专业才能,引导其认识错误行为是很必要的。往往比直接的批评教育更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五、用耐心和激励性语言促进他们的转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学困生的心灵是脆弱的,教师语言行为稍不讲究,就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面对学困生更要巧妙运用鼓励语言,上课时放低姿态,随时发现他们的优点,用亲切商量的语气,先鼓励学习态度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我常用“真聪明”、“你进步了”、“试试看,你也能学会”、“老师相信你能行”……使学困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一句表扬话语,一片真诚的掌声,象甘露一样滋润着他们干枯的心田。因此,我常常毫不吝啬给予赞扬的词语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课余时间,我安排上层生同他们交朋友,帮他们补课,从而使他们 感到老师的可亲和集体的温暖,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班里有个姓李的男同学。因为数学基础太差,所以无心向学,学习成绩在及格线上下,针对这一情况,我对他考过的试卷进行分析,发现他对填空题、应用题这两部分的试题基本是不会的,于是我便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改变学习方法,经过师生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的数学成绩逐渐提高,期末考试还取得了80多分的好成绩。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它是一件长期工作,需要教师付出爱心,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不断地深入反复抓、抓反复,学困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在爱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从而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第二篇:捧着一颗红心 永远跟着党走
捧着一颗红心 永远跟着党走
不知不觉间,我们送走了天真烂漫的六月,迎来了庄严而神圣的七月。1921年7月1日,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勃然相会,悠悠长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灿烂的灯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他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像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
九十个风雨春秋,九十年的奋斗不息,中国历经沧桑,经历了初创时的艰难、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又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十年“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一次次面临历史的重要关头,又一次次实现历史性的抉择。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霏霏雪雨,还是井冈山太行山的腥风血雨,不管是延安窑洞的斜风细雨,还是改革开放的惊风急雨,中国同全国人民始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与中国命运的脉搏一起跳动,从单薄走向厚实,从年轻走向成熟,从二十年代走来,驶向一个新的世纪。
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大庆油田灯火辉煌,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蘑菇云直冲云霄,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缕缕春风吹开了改革开放的朵朵春蕾,殷殷热土涌起滚滚浪潮;“一国两制”的宏大胸怀,将失散在外的游子拥入祖国怀抱,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露出久违的笑脸。申奥、申博成功、加入世贸……中华大地喜事连连。一代代仁人志士,托起了东方地平线上一轮不落的红日。
在我们新郑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众多默默无闻的党员同志,爱岗敬业,公正廉洁,热爱本职工作,将“七一”厚望转化成拳拳之心,用燃烧的生命之火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火红的誓言。他们时刻牢记入党誓词,把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在平凡的岗位履行着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庄重承诺。
“新郑市十佳孝老爱亲模范”郭玉玲同志这些年来没有请过一天公休假,在招录考试期间,她更是坚守在工作第一线,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党和人民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郑州市“先进个人”王向华同志在综合科勤勤恳恳工作了12年,哪里有困难他就往哪里去,他的工作没有庞大的基金做装饰,也没有惊喜的数据做点缀,有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有的是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平凡的岗位,是我们人生飞翔的羽翼,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肩膀。作为年青的一代,我们更应该捧着一颗红心,落实党的政策,立足本职,服务群众,使新郑的明天更加灿烂和辉煌!
新郑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巴娟
第三篇:师德演讲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为您呈现一份师德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初为人师时,不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以为自己就是一个“孩子王”。后来,当渐渐融入教师这个角色,才感到自己更需要的是一颗真心与挚爱。在孩子们热切的目光中,我开始在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把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弹指一挥间,近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女孩已经成长为像模像样的“老教师”。用朋友的话说,走在大街上,人们一看就知道是个教书的。我不知道她的话是赞扬还是讽刺。如果是赞扬,也许是经过多年为人师表的洗礼,自己获得了一种教师特有的崇尚知识、甘为人梯的内在气质;如果是讽刺,也许是因为身为教师固守着清贫的生活,自己缺少了那种珠光宝气、名牌艳装的豪华。但不管是赞扬还是讽刺,我却铭记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座右铭,将“教师”这个荣誉高高举起,不动摇,不自卑,立志做一根燃烧的红蜡烛。
今年八月,我离开工作八年的幼教岗位,投入到另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四中,四中是我梦想已久的学校,因为我喜欢挑战,喜欢在新的领域充实自己。而四中正是我实践梦想、挑战自己的新天地。这里有优美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是我们青年教师勤学苦练、开拓创新的好校园。记得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不是吗?当我们心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爱,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工作也会发出动人的光彩。虽然我所从事的计算机课程,属传统意义上的副科。但我知道,这其实更是一门传播现代知识的必修课。试想,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实,计算机普及使用的今天,作为现代人工作的基本技能,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连计算机都不会使用,那我们的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吗?因此,我知道这门副科的重要,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刚到四中时,心里曾忐忑不安,不知道能否将课上好。因此第一次上课前,我准备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每一个细节都背下来。结果,第一节课上完,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下课后,他们还对我说:“老师,再给我五分钟,我们还想练,老师,可不可以全班都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我心里十分高兴——我成功了。第一次的成功令我信心大增,以后每一次上课,我都精心准备,特别是在如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了较多功夫。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当我看到一幅幅学生颇有成就的作品时,我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了结果,有了方向,我为自己的努力而骄傲!
第四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演讲稿(最终版)
敬爱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站在这里,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急需的时候,能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和照顾,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救人之危,以帮助别人为快乐,这就是阿太。今天我演讲的就是我的同事阿太的事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雷锋同志说过的一句话。他用自己短短的一生履行着自己的诺言。雷锋同志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他那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感动着我,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活雷锋‛,他的事迹,一样让我们动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把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奉献是无偿的付出,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是‚我为人人‛。奉献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甚至是无价的生命。因为奉献,社会才繁荣昌盛,历史才奔腾前进。
阿太乐于助人的性格,使他时时替别人着想,只要别人有求,他必定尽心尽力,克服一切困难来满足所求。他有可亲的笑容,有高水平的电脑操作技术,同事们更是亲切地称呼他为‚太师傅‛。阿太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新
港办事处整个计算机网络的维护。为了维护电脑,他经常加班到深夜才回家。有时因为电脑故障无法处理,值夜班的同事深夜打电话向他求助,电话里说不清解决不了,他又急急忙忙地赶回单位。2011年,新港办事处办公大楼重新修缮,但日常工作不能停。为了不耽误企业,阿太就主动加班加点,配合电信工作人员把整个办事处电脑线路和电话线路一一接好,保证通畅,确保了办事处工作的正常进行。无论何时,科室电脑出了问题,他义不容辞;其他部门有什么需要,他也一样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同事们家里的电脑有问题需要帮忙,他照样有求必应。正因为如此,要‚太师傅‛帮忙的人也很多。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同事买电脑、修电脑、装程序、接网络。因此‚电脑通‛又有了一个名字——‚活雷锋‛。一个夏天的晚上,天气阴沉,有船员来办理检疫签证,赶路太急误撞了办公楼大厅的玻璃门,顿时血流满面,阿太碰上后立即喊来一起值班的同事将其送到医院缝针包扎,并通知船长来接受伤的船员,因为送至及时,船长、受伤船员对阿太感激不尽。
他开车技术娴熟,九七年到九八年间,见单位人手不够,他就兼职做司机义务接送同事们上下班达一年之久。平时,很多报检员遇到问题也都愿意找阿太,就是因为他可亲、可信,有亲和力、有公信力。每当报检员有问题咨询时,他都会认真地倾听,耐心地讲解。无论是面对领导同事,还是面
对企业单位的普通报检员,阿太都是一张微笑、谦和、诚恳的面孔,让人倍感亲切。新港码头偏僻荒凉,毫无文化娱乐设施可言,他主动为职工宿舍布置卡拉OK厅,仔细研读说明书上的英文操作指南,进行布线、安装和调试。他义务管理卡拉OK厅,大家唱歌娱乐的时候他在点唱机旁为大家点歌调试音响,大家娱乐结束他不忘关设备搞卫生锁好门。阿太助人为乐、甘愿吃亏的精神,深深地感动和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同事们都说,黄埔局是我们的大家庭,阿太就是我们的亲人。科里新来的大学生小王说:‚太师傅对我们年轻人很热心也很有耐心,平时总是言传身教,将他多年的宝贵经验传授给我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我确实没想到,身边的他就是一个全国的‘先进’。‛‚阿太是好人,是好上加好的人。一个好人,能带动一群人好。阿太正是我们这一群人中的那一个人!‛阿太的同事用朴实的语言诠释朴实的阿太,诠释了什么是榜样的力量。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情愿化作蜡烛法拉弟,以及许许多多像居里夫人一样愿作春蚕的人们,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丝一线。正是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的奉献,才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两个在森林里迷路多天的年轻人碰上一位中暑的老人,在是否要搭救老人的问题上,两人产生
了冲突,最后平分仅剩下一壶水,两人分道扬镳了。搭救老人的那个人最终被老人带出了森林,正是那半壶水救了两个人的命,因为那老人是守林人。而那个自私的人却终于没有走出森林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帮助他人的同时,往往也在不知不觉当中帮助了自己。阿太也用不同的笔墨为我们讲述了同样的道理:真诚助人者本身必将得助,此乃生命中最动人的回报。
千言万语道不尽,让我们汇成一首小诗:
一小水滴/一粒细沙/汇成江海/形成大地
一点帮助/一句爱语/能将人世/化成天堂
阿太就在我们身边,一提起他,同事们都会有说不完的话。正是阿太这些事一直感动着我、激励着我,给予我力量,鼓舞着我不断前进。事们,榜样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学习阿太身上的精神,一起携起手来,共同进步,共创美好未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捧着一颗心来做好乡村教师
捧着一颗心来做好乡村教师
2016年12月28日至30日,以“整合乡村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为主题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弋阳乡村教育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全国现场推介会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在江西省弋阳县隆重举行。我有幸与来自全国各级陶行知研究会的专家、领导、教师等500余人,齐聚弋阳红土地,学习弋阳乡村教育经验,共享弋阳乡村教育成果。
29日上午,观看弋阳县乡村教育发展专题片之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16年年会拉开了序幕。教育部基础一司义教处副处长杨崇武对弋阳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及成绩予以肯定,随后听取了弋阳县教体局方华局长,《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的弋阳县乡村教育特色经验报告。他先后出示四年来弋阳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和成班额对比表,体现了城乡学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接着,他从“数据背后的价值”及“数据背后的思考与策略”两方面着重阐述弋阳教育新理念、新举措和新进展。
方华局长在报告中提到:政府最大的价值在于均衡,社会的最大价值在于公正,义务教育最核心价值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不让一个孩子落下。他认为教育不是“少数人游戏”,而是各得其所的自我成长;教育应远离功利,少些“功劳”意识,多些“功德”意识,防止急功近利的偏激行为;教育不能给予学生一个明确的“结果”,只能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可能”;乡村教育的薄弱,有其本身的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应该承认不足,面对现实,帮助薄弱,关怀特殊。方华强调,规范不是“卡”,不是“堵”与“阻”,而是“规”,目的不是不让孩子进城读书,而是让符合政策的孩子进城就读而无须“找人”。城区超标准、超规模,“人为”制造的“优质”校是县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最大“杀手”,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才是实现县域内城乡一体化的最佳手段。方华在谈到改造乡村教育时指出,一是要投入倾斜,建设美丽乡村学校,让乡村学校成为村民仰慕的“净地”;二是要优化师资,保证教师群体流动,给教师和乡村教育同样的出路;三是要评价改革,新“三率”(平均分、合格率、后20%学生平均分)替代旧“三率”(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达到控辍保学,关爱后进生,面向全体学生的三维目标;四是要加强专业平台建设,如弋阳县成立的五个民间协会专业平台等;五要寻找伙伴。
家校合作是“股份公司”,家长是董事长,是终身持股人,教师是CEO,是阶段性持股人。方华局长的这个观点让所有与会者都觉得既贴切又形象。
中陶会常务副会长杨东平,以对教育冷静的评判,对教育情怀热情的构建为主线,作《促进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的主题报告。杨东平用数字揭示了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城“挤”乡“空”不合理现象。如寄宿制学校学生体质明显低于非寄宿制学生,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为“维稳”实施圈养式管理,导致学生身心发展受到扭曲等现象,并介绍了各地区的应对举措。
为了让与我们更深刻更直观感受弋阳乡村学校“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的成果,29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教师在弋阳县家校志愿者的引导下,兵分四组,实地巡察的弋阳县12所乡村学校。极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校本课程、缤纷绚丽的社团文化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0日上午,会议举行了乡村学校特色发展实践与理论架构主题论坛和专家主题报告。在论坛上,来自不同地区的领导、教师从不同角度共话乡村教育的变化。浙江长兴县第八小学许玉泉校长作了题为《家规家训家风文化下小学德育的实践探索》的演讲;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火花三小何伟校长作了题为《传承汉字文化精髓,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演讲;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三中学马爱国作了题为《社团活动改变了农村学校》的演讲;山西沂州师范学院教师代表赫晓东讲述了《探寻农村学校发展密码》;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教育局副局长鲍海滨作了题为《探寻农村学校发展密码》的演讲;四川省南江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局长郭辅邦作了题为《着力文化建设,办出特色学校》的演讲。
弋阳县曹溪中学校长汪水辉作了题为《寻找伙伴,发现自我》的经验介绍。汪水辉现身说法,从自己初入曹溪中学时接手濒临倒闭的偏远农村学校,讲到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使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心路历程。他寻找家长伙伴,取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让家长放心把孩子放在家门口的学校上学,同时也使留守儿童发现了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他寻找教师伙伴,实行“飞雁计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用心关爱、用情唤醒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为教师搭建平台展示自我,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学校教育质量逐年提升。
30日上午10点,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中国教师报》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秘书长宋永成、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导专家袁桂林两位专家分别做了《中国农村课改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和《乡村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专题报告。
几天来通过专家的报告、一线教师的经验交流、实地参观学校,给我个人的感触也很多。
1.终身学习。
同样身为农村教师的我们也要学会在终身教育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当前教育观念,为具体的内涵发展行动作好储备。首先要重建基础观、评价观、过程观、内容观和价值观。在基础观上,能认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既重视夯实知识技能、思维品质、自主学习能力等硬性基础,也重视奠定志向理想、兴趣爱好、社会责任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软性基础;既学会分类打基础,也学会分段打基础。在评价观上,能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开发多元价值,从重“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业过程”的评价,从重“甄别”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生发展”的评价,从重“知识’’的评价转变为强调“活动表现”的评价,既重结果,也重过程。在内容观上,学会整合资原,既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关注结构的迁移价值;既关注课间内容,也关注课外内容。
2.变革教学方式。现在我们再不能以教定学,必须变为以学定教;我们再也不要关注学会什么,而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学;我们既要给好学生定位,也给好的教学定位。我们面向当下,让学生体验到幸福快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教学中,要分层教学,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性和风格,明白自己的强项和不足,把握自己的发展水平和程度。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学情和教材实际,进行资源开发,基于教学目标制订的层次设计、教学内容规划的长程设计和组织的结构设计,进行系统规划。我们既要有教学整体视野,也要有教学开放交互的动态视野。
3.提升办学品位。
以“精细化”指导思想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具体工作中,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交流体会、相互渗透等方式,使教师逐渐形成办优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良好精神状态,树立责任意识、用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思想取代消极悲观、得过且过的思想,逐步建立学校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意识作为引领,正视学校的差距,寻找自我的欠缺,充分认识到决定学生质量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源的好坏,认识到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的阶段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形成统一的学校价值的追求,认同学校办学目标,同时建构在自我发展的体系之中,自我发展、学生成长、学校进步融为一体,从“热爱生活”到“追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