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局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优势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市中区司法局
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优势 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市中区司法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四项重点工作”,以“创先争优”为主题,突出法律服务优势,认真开展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工作,创新工作亮点,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表率作用。
一、创先争优与法律援助相结合。
在律师党组织、党员中大力实施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律师党员全年至少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起,进一步拓展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把法律援助办成暖民心、顺民意工程。鼓励和引导律师、公证队伍为融资引资、招标投标、技术引进、资金使用等环节提供全程法律服务,协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依法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认真落实法律援助十项便民措施,主动做好返乡农民工、低收入群体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法律援助。截至目前,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0起(刑事12起、民事77起、行政诉讼1起),其中法院指定辩护案件8起,指派到区属各律师事务所19件、法律服务所62件、法律援助中心自办9件。鲁源公证处办理省市 1 区政府采购、高速公路采购招投标公证206件。
二、创先争优与法律咨询相结合。
充分发挥“148”法律服务热线作用,畅通法律咨询“绿色通道”。局法律咨询室抽调2名专业律师,轮流值班,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待来访、来电咨询250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登记40余人次,为受援人代写法律文书21份。
三、创先争优与普法宣传相结合。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居、企),通过发放普法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法知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水平;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以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经营、劳动就业等方面法律法规为重点,大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法律普及宣传。截至目前,组织、协调开展法律咨询4次,赶法制大集2次,更新法制宣传街2期48个版面,组织法制报告会4次,发放法制教材4000余册、挂图800余份、杂志400余份,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赠送山东法制报7万余期,近6000余人次接受教育和帮助,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0一0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二篇: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发挥法律服务职能
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发挥法律服务职能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现司法行政机关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职能,全力维护政治局势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依法治国为重点的政治文明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任务。具体而言,司法行政机关应充分发挥其律师服务,公证服务,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及基层法律服务职能。
律师服务
律师作为社会的法律工作者,以其自身行动积极维护、宣传、和实践国家法律,律师在执业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与法律密切相关,都涉及当事人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同时,律师是连接国家法律与现实社会的桥梁,也是当事人个人诉求与国家法律的衔接点,其执业活动能在相当程度上化解和缓和一些社会矛盾。因此,无论从律师的职业特点,还是律师职业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都决定了律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做好律师服务工作是理所当然。
1.律师应当服务大局,努力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在中国权利保障、人权进步的事业中,律师曾经起到过,并仍将继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环境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律师付出了太多的辛劳与汗水,但律师注定了不是单纯的自由职业者,律师注定了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其说律师是维护个体利益的代言人,不如说是维系整个法治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纽带。因此,当把律师制度纳入更为规范的法制轨道,当律师群体获得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时,在中国社会主义和法制建设过程中必将听到更多的律师的声音。
2.恪守独立性准则。国内外律师业发展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律师的独立性是律师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律师生命力的鲜明体现。因此,律师执业中应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律师不要成为任何权力机构和社会势力的附庸,律师的执业活动应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国家机关、党派团体和社会其他组织。律师执行职务只受法律的约束,不受任何权力机构和社会势力的干预。第二,律师不能成为受当事人操纵的工具,律师应在与当事人的关系中应保持独立。只有这样,律师才能获得社会民众的广泛信赖和支持。3.进一步提高律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律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加强律师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新形势下律师队伍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律师应当注意从以下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一,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用坚定的政治信念指导行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政治素质不断得到提高。第二,加强专业法律知识的学习,夯实专业基本功,并善于通过实践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第三,坚持诚信为本,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努力赢得政府、公众的充分信赖,使律师真正成为道德之师、法律之师。
公证服务
公证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非诉讼预防性法律制度,在预防纠纷、化解矛盾、减少诉讼、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那么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黄金机遇与矛盾凸显时期,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公证作用,是司法行政机关一项重要任务。1.树立运用公证手段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意识。公证制度是一项以预防为理念的制度,公证员在公证服务活动中,应自觉把公证预防的理念贯穿于执业活动的全过程。
2.运用公证强制执行手段,减少诉讼,节约成本。经公证的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人无需经过诉讼程序,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我们的公证机构应当广泛宣传这一制度,引导当事人办理强制执行公证,最大限度的减少诉讼,节约司法成本。
3.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领域提供公证服务。积极介入矛盾纠纷易发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群众依法正确表达诉求,减少不和谐因素。
4.开展重点公证事项回访活动。组织公证机构对办理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重点公证事项进行梳理、分类,安排公证员上门回访,了解公证的履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矛盾及时进行调解。
5.积极利用公证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引导当事人增强法制观念。公证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既要依法履行办证职责,更要积极发挥公证法律专业的有时,解答法律咨询,使公证的当事人全面了解公证的作用,引导当事人增强法制观念,正确运用公证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基层法律服务
我国基层法律服务所二十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在满足基层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方面、在协助基层政府和村(居)民自治组织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历史使命下,应如何完善基层法律服务制度,使其充分发挥相应的法律服务职能作用。
1.在职能作用和业务范围上,基层法律服务所与律师等法律服务队伍界限不清、形成交叉和矛盾。由于在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上盲目效仿律师或者其它法律服务业的经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常常脱离实际,特别是农村基层法律服务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业务发展各个方面,或受到牵制,或面临矛盾,或动力不足,总体水平提高缓慢。因此,必须根据基层法律服务的基本特征、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确定区分于普通律师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职能、业务范围、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要建立适合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自身特点的机构、人员管理体制,形成规范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称谓,使群众便于识别,避免将其混同于普通律师机构和人员。
2.法律服务领域机构林立,鱼龙杂混,法律服务市场秩序混乱,基层法律服务所受到业内人士批评最多的是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准入门槛低。针对上述现象,要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加强基层法律服务所组织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明确界定法律服务市场的主体和业务范围,为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保障弱势群体和特殊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在推进民主法制和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法律援助基础薄弱,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法律援助作用,推动法律援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是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职能中的重中之重。
1.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弱济贫的工作,主要是同穷困弱势群体打交道,由于法律援助经费紧缺,法律援助中心因无力购买宣传工具而错失许多体现政府执政为民理念资料的收集;由于法律援助经费紧缺,在重大、跨省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中,法律援助机构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解决好经费、机构编制和政策法律保障问题是关键。
2.法律援助范围问题。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关于民事和行政案件的范围共规定了六种,相对于弱势群体的需求还是太窄了。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求助者:如收入很低或者没有收入的妇女,长期忍受着丈夫的家庭暴力或在外包养情妇,却无力请律师提出离婚;再比如,一些贫困者可能会遇到意外伤害,常见的有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及其他人身伤害。这些身体受到伤害的人,如果不能及时获得经济赔偿,他们的身心健康、经济状况甚至基本生活都会受到伤害。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必将引起社会的不稳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但要为这些群体提供法律上的帮助,需要地方的立法授权和经费来给予保障,才能解决。
3.部门配合协作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法律援助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法律援助工作者在行使职权时被相关单位拒之门外,不理不睬;二是个别部门单位一遇到难缠的事,就把当事人往法律援助中心推,把法律援助当作推卸责任的最好借口。法律援助不是司法行政部门一家的事,更不是法律援助中心一家的事,它是在政府领导下的一项民心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尤其需要各职能部门和机构相互协调和支持配合。
法制宣传
新时期新阶段,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作为民主法治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方向,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础,以扎实生动的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关键,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中的基础作用。
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中,我们要不断拓展法制宣传范围,改革法制宣传方式,建设崭新的现代法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呼唤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革新。向公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个性化、交互性、全方位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为各种经济实体提供多样化、专业化、高层次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是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开创新的局面,必须做到:资源要整合,受众要广泛,内容要拓展,形式要创新,层次要提高。当前在法制宣传实践中,注重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注重创新宣传形式,通过新的媒体渠道,努力为公民提供个性化、交互性、全方位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参与法制实践对领导干部而言也是一种有效的普法方式;注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层次,把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建设现代法治文化作为我们的长期任务。
第三篇: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远教信息专报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委组织部
撰稿人: 宋衍东
审稿人杜
军
东平县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强力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
东平县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综合效益,强化舆论引导、站点管理、典型引导、教育培训等四项措施,强力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一、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创先争优”活动浓厚氛围。在《东平电视台》和《东平远教电视频道》分别开辟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争做东平先锋”专题栏目,集中报道全县活动动态,典型做法,截止目前,已播出12期专题,全方位指导面上工作开展。在《东平党建网站》增设“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开设上级精神、活动动态、典型人物等子栏目,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及时发布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部署、重大会议、重大活动等信息300多条,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同时,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远程教育服务团作用,在“三个集中学习日”学习后,大学生村官组织村党员干部,积极讨论如何结合村里实际进行创先争优,进一步在群众中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强化站点管理,提供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阵地。围 绕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和优质服务,自3月下旬到4月下旬,县远程教育中心开展了“远程教育整改月”活动,抽调28名远程教育管理员,组成14个考核评估小组,对全县705个基层站点进行了全面普查。在此基础上,筹资5万多元,采购内存、主板、天线等零配件,维修维护天线、计算机、电视机等设备340多台套,全力保障了站点设备正常运转,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提供了阵地保证,有力地服务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习培训活动开展。同时,围绕为进一步提高站点服务水平,成立了大学生村官远程教育服务团,全县149名大学生村官联系全县691个村级站点,实现了服务网络的全覆盖,从根本上改善了远程教育管理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强化典型宣传,指明创先争优活动方向。在《东平远教电视频道》上开设了《创先争优》栏目,播放全国各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生动实践,用先进典型引领和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动力。截止目前,循环播出全国、省、市涌现的如沈浩、崔学选等各类先进典型、先摸人物600多小时,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指明了创先争优的方向。利用《东平远教电视频道》网络,现场直播了“东平先锋”先模事迹报告会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让身边的典型现身说法,全县30000多名基层党员进行了收看,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将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刻录光盘2100多张,下发到各基层站点,供站点随时学习。
四、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创先争优能力。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优势,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远教培训工程”,切实服务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4月份,分五期 对全县708名村支部书记进行了培训,重点学习了山东省委组织部编发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层党员干部“十个怎么办”》教材和视频光盘。自6月份开始,对全县733名远程教育管理员、1512名远程教育协管员进行轮训,围绕全县重点产业发展,举办“渔家乐旅游知识培训”、“麻鸭养殖”、“水产养殖”、“蘑菇栽培”等10个主题技能提升班次,截止目前,培训党员干部3000多人,提高了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利用7月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百部红色经典影片”播放月活动、《东原丰碑》党员干部党史教育专题活动和“红色回忆”图片展暨“水上东平.水浒东平”摄影展等活动,活动期间,全县15万名党员干部通过不同形式接受了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切实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先争优。
第四篇:人社局发挥职能优势
东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挥职能优势 服务企业发展
近年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拓宽服务内容,通过办实事,办好事,积极服务企业发展。
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搭建交流服务平台。人社局专门组织召开企业家代表座谈会,针对外来劳动力引进、社会保险扩面、改善用工环境等问题,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共同研讨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和社会保障面临的困难,共谋促进发展的良策。建立劳动关系联系点,开展了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到企业活动。与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现场解答和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落实上级各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将全县企业失业保险费率(9至12月)减半。自去年9月起,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原来21%调整为20%,为企业减轻负担近千万元。严格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对经严格认定的困难企业,争取上级资金600万元,实行了“两贴”补助。为落实好广大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对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实现社会化发放。
开展就业服务活动,缓解企业用工不足矛盾。今年积极开展了企业用工调查和农村劳动力调查,摸清了底子。加大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洽谈会密度,除坚持每月两次的定期招聘外,还在每年的春节、8月份召开专门的大型招聘会。今年 1
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20余期,参会企业超过100家,提供就业岗位23854个,成功介绍各类人员就业4325人。发挥镇街、农村社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通过走村入户宣传发动,共为各类企业招聘农村劳动力超过3000人。有效地缓解了我县企业用工难局面,同时为富余农村劳动力找出了路子,引导他们致富奔小康。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为瑞星集团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专家楼、专家工作室和高标准的实验室,为高层次人才营造专心工作、潜心研究的工作环境。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为企业建立技师工作站4家,深入实施“金蓝领”技师培训工程,采取学校与企业、理论与技能实训相结合等培训方式,推动该工程的实施,目前共有100余人参训,成为技师“批量生产线”。成功举办“新东岳杯”全县职业技能大赛,涉及24个工种,参赛选手2422名,工种和选手数量均超历届,为全市六个县市区首位,评选出先进个人260余名,推荐24人为“东平县技术能手”,搭建了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快车道。开展了企业职工能力提升培训工程,为企业培训各类人员3500余人,有效的提高了职工的职业技能。开展了企业职称评审,共评聘高级工程师44人,工程师164人,助理工程师,329人,技术员141人。加强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做实劳动保障监察、仲裁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扎实为企业和职工做好服务。不 2
断完善管理手段,解决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企业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处理好劳动关系。注重做好劳动者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全力帮助其维护合法权益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劳动者增强主人翁意识,对企业负责、讲究诚信。认真解决困难企业涉军维稳为题,为372名困难企业的转业士官兑现待遇253.6万元。为152名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落实待遇256.1万元。没有出现大规模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较好的维护了全县大局稳定。“重心”前移,有效指导企业用工行为。向全县各类企业负责人发送了一封信,给董事长们提出了防范劳动用工风险的七条建议,有效的指导了企业合法用工,切实筑牢劳动纠纷处理的“第一道防线”。采取“五步工作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告知政策、司法建议、首违不罚、限时整改、不改则罚”,扎实开展劳动保障维权维稳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人社职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建设富裕生态文明新东平而努力工作。
第五篇:关于发挥司法所职能优势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挥司法所职能优势的几点思考
2009-04-23
司法所是我国基层政法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解民间纠纷、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基础建设。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是司法行政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迫切需要,是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加强司法行政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事关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事关司法行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司法所是开展司法行政工作的基层组织形式,发挥着普及法律知识,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局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和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发挥司法所职能优势,努力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一、司法所的职能优势
司法部在《关于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意见》(司法通[2004]27号)中规定司法所承担以下九项司法行政职能:
1、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协助基层政府管理社会事务;
2、处理社会矛盾纠纷,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
3、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4、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5、组织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过度性安置和帮教工作;
6、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8、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
9、负责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街道办事处)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从工作职能看,司法所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基础优势。
司法所作为区司法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是承担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实现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向镇(街道)延伸的组织基础。在司法局的领导下,司法所利用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基础优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组织网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五支队伍及每支队伍的工作网络。依托这个体系,司法所拥有大量的信息,了解社区民意,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通过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帮教组织、人民调解员、宣传员的作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二)服务优势。
司法所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具有法律服务的优势。区司法局依托基层司法所建立了镇级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基层法律服务网络。司法所通过这些法律服务机构针对广大群众的需求,主动介入,拓宽领域,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群众的热点问题和群体性矛盾。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公证等社区、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全稳定。
(三)宣传优势。
维护社会稳定,关键在于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基层司法所承担着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能,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独特的工作优势。基层司法所通过健全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网络和机制;开展争创“民主法治示范村”;组织“法律六进”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防范意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遵纪守法,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四)参谋助手优势。
司法所作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重要组成部门,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当好镇(街道)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为基层党委、政府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做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协助基层党委政府制定完善本辖区依法治理发展规划和举措,促其依法决策、依法建制、依法执政,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二是健全完善对民间纠纷和基层矛盾的防治体系和机制,协助基层党委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着力解决群体性纠纷和群众关注的涉法热点问题。
二、司法所发挥职能优势的不利因素
虽然司法所的工作在筑牢第一道防线中具有较强的职能优势,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与中央提出的关于建设和谐社会、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等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主要表现在:基层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法律服务领域没有充分拓宽;法律服务质量达不到群众满意的程度;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机制不健全,人民调解工作的公信力不高;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安置、管理、教育措施不完善等方面。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工作内容法律保障不足。
在维护社会稳定,筑牢第一道防线工作中,司法行政工作不象公安、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法律约束力和强制力。实践中,司法所具有职能优势的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不是以法律的形式,而是以部门规章制度的形式出现,其工作内容法律保障不足。除人民调解组织依法调解制作的民事案件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外,司法助理员的权利和义务、法制宣传的经费保障和宣传员的网络化建设、安置帮教对象的安置就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等内容都缺乏单一法律形式予以保障,工作举措难以深入开展,工作效果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二)司法助理员配备不合理。
在建立基层社会稳定的防控体系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但是司法助理员队伍配备不合理,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表现在:一是司法助理员数量与其承担的工作职能不适应。近年来,司法所的工作职能不断增加,矛盾纠纷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难度更大,群众的法律需求更强烈,目前每个所虽然配备2-3名司法助理员,但是要认真开展每一项工作,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现有的人员配备还是不够的。二是司法助理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现有的司法助理员中,大多数是乡镇机构改革时并入司法所的,学历较低,虽然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法律专业知识不够,解决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能力不足。近两年来录用的司法助理员,虽然学历较高,具有法律专业背景,但是缺少农村工作经验。因此,总体上讲,目前司法助理员的知识结构还有不合理的一面。三是专业人才匮乏。司法所承担的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配备具有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的专业人才,而目前司法所缺少这样的专业人才。
(三)司法所的工作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依照目前司法所的人员配备和管理体制,司法所要完成九项职能,必须要有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由于司法所立户列编时间较短,九项职能在工作内容、程序、职责、效果等方面还没有逐一规范,有的还没有形成制度,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司法所容易陷入事务性、临时性工作,对现有的九项职能缺乏有效整合,工作合力不够,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司法所工作的物质保障不足。
目前,司法所由地方政府配置办公用房,有的司法所用车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随着司法体制的改革发展,司法所的工作职能增加了(增加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工作要求提高了(中央要求加强“两所一庭”建设),工作人员也会相应的增加。而目前司法所的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如接待室、调解室、狱警谈话室等办公用房不足;社区矫正和“两劳”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费保障不足等。
三、发挥司法所职能优势的几点思考
发挥司法所的优势,筑牢第一道防线,关键在于加强司法所的建设,提高司法所的工作质量。根据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精神和司法部《关于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区司法所工作实际状况,就加强司法所的建设,发挥司法所的职能优势,提出以下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以有为促有位。
司法所的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必须树立“以有为促有位”的工作理念,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业绩赢得基层党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此,我局将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思想政治工作。司法局党组将司法所的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一岗双责。局纪检监察部门对司法所的党风廉政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加强检查、指导、考核。局政工部门与镇、街道党委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定期召开工作联系会,了解掌握司法所及司法助理员的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和纪律作风情况,并作为对司法所年终考核的依据。通过以上措施,努力建立一支立场坚定、清正廉洁、纪律严明、作风顽强的司法助理员队伍,为履行好司法所各项职能奠定组织基础。
二是抓司法助理员的自身建设。司法所除参加镇、街道政府和司法局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局政工部门负责检查学习情况外,我局今年把司法助理员特别是司法所长的业务素质培训作为局党组的一项重要工作,每月培训一次,邀请市司法局、区委办局领导以及外请一些专家进行授课。建立业务素质培训长效机制,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努力提高司法所服务大局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司法助理员大比武、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提高司法助理员“调解、写作、讲话、服务、协调”五个方面的技能。通过上述措施,提高司法助理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增强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以有位促有位。
(二)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司法所的部分工作内容没有进入立法程序之前,要强化司法所的职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宣传力度,增加工作知名度。
一是以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为载体,宣传司法所通过开展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保护群众合法利益方面的典型事迹。
二是以政务公开、宣传栏、“法律六进”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司法所的职能和作用,让广大群众了解司法所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工作性质。从而使司法所的工作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配合司法所的工作。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司法助理员的整体素质。我局现有的司法助理员队伍在年龄结构、知识层次、人员数量等方面与当前的工作需要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一是严把入口。严格按照用人标准、考录程序和任免权限优先选用。同时在选配司法助理员时,除应注重文化层次外,还要注重专业特长。当前迫切需要引进具有心理学知识,懂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的人才。既可以加强我区的社区矫正工作,也可以对司法助理员进行培训,力争每个司法所具备一名兼职心理咨询员,达到持证上岗,以适应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配齐配强司法助理员。按照“一镇(街道)一所”的要求,我区新成立的三个街道办事处尚未建立司法所,我们要抓紧落实。同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配置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使司法所的工作更加适应当地党委政府的需要。建立司法所长之间、司法助理员之间以及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与机关科室人员之间的合理流动,进一步配齐配强司法助理员。
三是畅通出口。严格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对那些年龄偏大或不适应基层工作要求的人调整出基层司法所,以补充新鲜血液,做到老、中、青合理配置。
(四)强化管理,提升司法所的工作水平。
关于基层司法所的管理体制,司法部提出:已经解决机构编制的地方,要努力把司法所建成县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实行县、市、区司法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双重管理,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局司法所的管理体制符合司法部的要求,关键是要强化管理。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双重领导管理关系。
司法所作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要自觉接受和服从区司法局的领导,完成区司法局部署的各项工作。司法局对司法所的管理有主导权,负责司法所人员的配置、培训、经费管理、业务指导,并定期对司法所分析工作形势,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司法所也要接受和服从镇、街道的领导和管理,负责本辖区的司法行政工作,紧紧围绕基层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镇、街道政府应把司法所的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关心和支持司法所的建设,负责对司法所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司法助理员的履责情况、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管理。
二是要注重宏观管理,建立两级考核制度。司法所肩负着九项职能,各个职能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司法局与镇、街道政府在司法所的管理方式上要注重宏观管理,建立两级考核制度,加强考核。首先应注重宏观管理。司法局与镇、街道政府要加强沟通,共同研究司法所的工作计划,司法所全年的工作计划和阶段性任务制定后,应给予司法所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尽量减少临时性工作。保证司法所有时间和精力围绕这些中心工作和阶段性任务,认真开展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服务工作,在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其次是建立两级考核。司法局负责对司法所的业务工作进行考核;镇、街道政府负责对司法所的日常工作情况和司法助理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司法局对司法所和司法助理员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是要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体系。
首先是做到专职专责。在职位设定上,根据司法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发展需要设定:所长、副所长职位、指导人民调解工作职位、负责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职位、负责社区矫正职位、负责安置帮教职位、负责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职位。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司法所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为此,我们建议按照区域人口数量、城镇建设规模配备司法助理员。辖区人口在4万人以上及规划为小城镇建设镇,司法助理员按8人配置;辖区人口在2万以上4万以下,司法助理员按6人配置。
其次是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梳理司法所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要求。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将司法所九项职能从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工作目标等方面进行规范,既可以提高司法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可以弥补司法助理员人员不足这个缺陷。
(五)加强硬件建设,完善司法所的保障机制。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保障。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也关系到基层司法所各项职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对于司法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认为应当在市司法局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对全区司法所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经费保障等都提出具体规划,力求建设规范化司法所。其次,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机关有关部门在政策、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
加强司法所建设,是司法行政强基固本的关键性工作,是发挥司法所优势,筑牢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保障。当前司法所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我局要在区委、区政府和北京市司法局的领导和关心下,在镇、街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推进规范化司法所的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