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23:5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

年级:2012专业:网络传播 班:3班

姓名:江洪

学号:20201212060022

姓名:何卓彦 学号:20201212060004

(前言)在应试教育的弊端已广为人知的今天,其改革进程仍举步维艰,这是由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改革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及其共同的利益追求是使之成为改革过程中又一障碍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找到一个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能让参与教育改革的各类人群得到合理利益回报的模式。从而使得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一、调查对象与方式

1、调查对象:在校学生、学校老师、教育局领导

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1)教育制度需要全面改革(23%)23人(2)教育制度需要部分改革(74%)74人(3)教育制度不需要改革(3%)3人

2、结果分析

一 背景

我国的教育改革自从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并且在近几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把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很多全局性的关键问题上,仅仅算得上是“发展”,而谈不上“改革”。中国的教育改革并不是一清二楚的简单现象。它涉及一系列与人的价值理念、利益获取、知识构成相关的问题。本文拟从利益相关方面来分析造成教育改革,尤其是应试教育改革如此艰难及漫长的原因。

二 教改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首先,任何改革都会造成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利益冲突,这就涉及利益调整问题。改革是否能成功,不仅需要其大方向正确,目标合理,也同样要看利益调整能否被改革所涉及的各群体所接受。因此,在做出具体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清谁是改革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中是赞成改革的多还是反对的多;赞成或反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从这些原因中分析出他们赞成或反对的力度会有多大。只有客观地分析好以上各种因素,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改革的难度,才能实事求是地制订出教育改革的合理目标及科学的推进策略,从而使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三 教改理念与目的

教育的真正核心理念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为了实现这个理念,就必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也就使得我们必须做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四 应试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

在教育改革的目标已经十分清晰的情况下,其推行进程却异常艰难,不断受到各方面的抵制。大家都了解到现今的教育存在着各种严重弊端,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却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对其做出改善。其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一改革触犯了改革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有很多,现在就以应试教育改革为例,从利益角度上,从校长、学生家长、教师这三方面进行说明。

对于校长来说,在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最有效的方式是看能否更好地维持或提高本校在激烈的校际竞争中的地位,是否能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而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他们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子女是否能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教育机会,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希望学校的教育资源能为他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以提高教学效果。就校长来看,要提高本校在校际竞争中的地位,学生的成绩必不可少。就家长来说,他们的子女能否选择更好的学校,关键在于子女的成绩。至于教师,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直观的体现在于学生的成绩,这直接影响到其本人的职业成就感以及其他如名誉、职称评定及相关联的物质待遇,这使得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为了以上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需求。当然,如果能做到即保证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不下降,又能真正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这种方式肯定会被大家欣然接受。但是升学考试,本来就是择优录取,这“优”指的就是分数,而在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方面,对其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考试教育方式肯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而教育部门为了给改卷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必须设置一个相对标准的答案,以便能让不同的改卷老师在改卷时不会因各种因素造成误差而导致评卷的不公。正是这“标准答案”,使得应试教育在各教学机构里成了必然的教学手段。最终导致以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不赞成应试教育改革,改革的步伐自然也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三、建议与对策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不能尽如人意。

统观目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关乎祖国未来发展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上合天意下顺民心。

一、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应该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多年以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些地方仅被作为一个口号,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总括起来,学生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信仰素质、艺术素质和身心素质。受应试教育和科学主义课程观的影响,社会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科学素质,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在仅仅把学生的学业考试分数作为择优录取的评价机制下,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体现智力方面的畸重发展和其他素质方面的弱化;在以减少考试科目作为减轻学生负担的氛围中,学生势必会为了突击考试科目而忽略或自觉放弃其他非考试科目的课程功能。学生对地理、历史、生物以及其他非考试科目知识与技能的轻视,影响了一两代人的基本素质。分析人的基本素质及其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表现特点和主要功能,大致可以用文后表列进行概括,只有这表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素质都能够得到均衡而协调的发展,真正的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实现,这也应该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

二、发展公平而均衡的基础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可靠途径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素质教育推行的重大障碍。近些年来,由于政府教育经费的不足,只好把仅有的教育经费大都投向具有象征意义的各类重点学校。城市中重点校与普通校的差异,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的差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学校的差异,平原地区与落后山区学校的差异,中心地带与边远地区学校的差异处处可见。政府教育投入不均衡,刺激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极力追求,从而也导致了教育的畸形发展,产生了应试、择校、收费等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应试教育的稳扎稳打和素质教育的举步维艰,绝对是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结果。只要分析一下教育组成人群各自的心态,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学生不是天生的就愿意苦学,学习成绩上不去会遭到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的歧视;家长不惜代价宁可花费巨资择校,或者在重点校附近租房陪孩子读书,不是不愿意就近入学,只是在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不是对应试教育情有独钟,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为了保住自己在学校的声誉和地位,只是在追求自身的利益和价值;教师不是热衷于题海战术,只是不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训练就会被家长或学校视为对教学不负责任;教师不是不愿意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是不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只因为眼下渊博的学识不一定对应试有多大的帮助,只有熟悉教材才是最为重要的;学校对应试教育也深恶痛绝,但学校的应试成绩若搞不上去将会失去重点学校的金字招牌,学校的一切工作将会寸步难行;学校招生过程中的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不是学校好战,而是缺乏优秀生源注定会在应试教育中败下阵来,进而失去学校的一切利益;政府迫于学生压力过重而硬性规定减少考试科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受应试教育的困惑学生考什么就学什么,教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肯定是一种必然,非考试科目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之中将失去其应有的功能。而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发展公平而均衡的基础教育势在必然。政府需要尽快出台社会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尽量使教育资源得到均衡的分布;政府还要尽快研究和形成并出台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杜绝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潮萌生的环境。

三、加强教育督导的有效性是教育发展的可靠保障

各级教育督导室是政府对教育实施有效监督和引导的主要部门,但是多年来教育督导与当地教育厅或者教育局生存上是一种依附关系,权力上是一种依靠关系,利益上是一种依存关系。这样一种同在一辆战车上的责、权、利关系上的共同体,致使教育督导部门对教育发展监督和引导的功能受到限制。各教育厅局把教育督导部门视为老干部安置并赋予一定级别的理想去处,正因为如此,教育督导部门对教育界的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象不敢监督也没有能力进行引导。因为在权限方面不敢督导,只能敷衍;在责任方面不愿督导,只能应付;在利益方面不能督导,只能妥协。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在进行学生普九教育辍学比例督导的时候,各地教育局尽可能地压低辍学生的数字,以掩盖学生辍学的真相;而按照当地学生数字由上级配备教育经费的时候,各地教育局又尽量浮夸本地的学生数字,以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面对这样各种报表连学生数字都不一致的现象,教育督导部门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改变类似的现象,使教育督导部门真正起到督导的作用,就必须把教育督导部门独立出来,脱离各地教育厅局的辖制,使他们有说话的自由,有督导的权利。同时需要充实部分真正懂教育的专家进入督导系统,以便使他们的督导意见真正能够切中时弊,真正能够反映国家教育的目的和意志。

四、弱化行政部门对教育的干预是还教育本来面目的可靠之举

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务员,是为国家教育发展服务的一个特殊公务群体。他们更多的事务性工作是教育的行政管理,论管理工作他们其中的某些人可能属于行家里手,但在教育科学方面却不一定是教育专家。但是,多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大小公务员对教育的干涉是有目共睹的。在基层有多少乡镇长调任市、县的教育局长,市、县又有多少其他部门的科局长调任教育局长。无论原来从事什么工作,一旦调任教育局长,他们就可以在教育专家面前大放厥词,有一种谁也不如他们的凌人盛气,最后循着“三拍”干部的老路走下去。但教育是有着教育本身的规律的,教育的管理者应该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教育也应该由教育方面的专家来管理,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走“专家治校,教授治教”的道路,没有这样的勇气搞不好教育改革可能会越改越糟糕。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务人员应该伏下身子真正为教育的发展服务,而不应该过多地对教育指手画脚,干扰了教育的正常发展。诸如课程的设置、开发、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认定、学生学业水平的监测、试题命制与程序事务性工作的指导、具体考试科目的认定和各科分值的确定等等,这些教育发展的一些专业方面的内容绝对不应该是行政部门所应干涉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务人员从内心深处也不一定就认定自己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但是权利与利益的诱惑使他们几乎迷失了自我。他们之所以不怕因自己管理方面的过错而导致教育误入歧途,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的迟效性决定了因教育的失误而导致的罪错要经过若干年以后才可能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问责制不明确,教育出现任何的失误也不会有任何人来负任何的责任。

四、结尾

我们在现在和将来的教育改革中,都必须不断奋斗。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找到一个既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又能让参与教育改革的各类人群得到合理利益回报的模式,从而使得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第二篇: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

年级:2012专业:网络传播 班:3班

姓名:江洪学号:2020121206002

2姓名:何卓彦 学号:2020121206000

4(前言)在应试教育的弊端已广为人知的今天,其改革进程仍举步维艰,这是由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改革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及其共同的利益追求是使之成为改革过程中又一障碍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找到一个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能让参与教育改革的各类人群得到合理利益回报的模式。从而使得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一、调查对象与方式

1、调查对象:在校学生、学校老师、教育局领导

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1)教育制度需要全面改革(23%)23人

(2)教育制度需要部分改革(74%)74人

(3)教育制度不需要改革(3%)3人

2、结果分析

一 背景

我国的教育改革自从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并且在近几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把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很多全局性的关键问题上,仅仅算得上是“发展”,而谈不上“改革”。中国的教育改革并不是一清二楚的简单现象。它涉及一系列与人的价值理念、利益获取、知识构成相关的问题。本文拟从利益相关方面来分析造成教育改革,尤其是应试教育改革如此艰难及漫长的原因。

二 教改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首先,任何改革都会造成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利益冲突,这

就涉及利益调整问题。改革是否能成功,不仅需要其大方向正确,目标合理,也同样要看利益调整能否被改革所涉及的各群体所接受。因此,在做出具体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清谁是改革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中是赞成改革的多还是反对的多;赞成或反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从这些原因中分析出他们赞成或反对的力度会有多大。只有客观地分析好以上各种因素,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改革的难度,才能实事求是地制订出教育改革的合理目标及科学的推进策略,从而使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三 教改理念与目的教育的真正核心理念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为了实现这个理念,就必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也就使得我们必须做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四 应试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

在教育改革的目标已经十分清晰的情况下,其推行进程却异常艰难,不断受到各方面的抵制。大家都了解到现今的教育存在着各种严重弊端,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却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对其做出改善。其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一改革触犯了改革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有很多,现在就以应试教育改革为例,从利益角度上,从校长、学生家长、教师这三方面进行说明。对于校长来说,在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最有效的方式是看能否更好地维持或提高本校在激烈的校际竞争中的地位,是否能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而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他们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子女是否能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教育机会,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希望学校的教育资源能为他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以提高教学效果。就校长来看,要提高本校在校际竞争中的地位,学生的成绩必不可少。就家长来说,他们的子女能否选择更好的学校,关键在于子女的成绩。至于教师,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直观的体现在于学生的成绩,这直接影响到其本人的职业成就感以及其他如名誉、职称评定及相关联的物质待遇,这使得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为了以上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需求。当然,如果能做到即保证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不下降,又能真正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这种方式肯定会被大家欣然接受。但是升学考试,本来就是择优录取,这“优”指的就是分数,而在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方面,对其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考试教育方式肯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而教育部门为了给改卷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必须设置一个相对标准的答案,以便能让不同的改卷老师在改卷时不会因各种因素造成误差而导致评卷的不公。正是这“标准答案”,使得应试教育在各教学机构里成了必然的教学手段。最终导致以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不赞成应试教育改革,改革的步伐自然也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三、建议与对策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不能尽如人意。统观目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关乎祖国未来发展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改革和实

施素质教育,上合天意下顺民心。

一、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应该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多年以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些地方仅被作为一个口号,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总括起来,学生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信仰素质、艺术素质和身心素质。受应试教育和科学主义课程观的影响,社会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科学素质,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在仅仅把学生的学业考试分数作为择优录取的评价机制下,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体现智力方面的畸重发展和其他素质方面的弱化;在以减少考试科目作为减轻学生负担的氛围中,学生势必会为了突击考试科目而忽略或自觉放弃其他非考试科目的课程功能。学生对地理、历史、生物以及其他非考试科目知识与技能的轻视,影响了一两代人的基本素质。分析人的基本素质及其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表现特点和主要功能,大致可以用文后表列进行概括,只有这表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素质都能够得到均衡而协调的发展,真正的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实现,这也应该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

二、发展公平而均衡的基础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可靠途径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素质教育推行的重大障碍。近些年来,由于政府教育经费的不足,只好把仅有的教育经费大都投向具有象征意义的各类重点学校。城市中重点校与普通校的差异,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的差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学校的差异,平原地区与落后山区学校的差异,中心地带与边远地区学校的差异处处可见。政府教育投入不均衡,刺激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极力追求,从而也导致了教育的畸形发展,产生了应试、择校、收费等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应试教育的稳扎稳打和素质教育的举步维艰,绝对是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结果。只要分析一下教育组成人群各自的心态,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学生不是天生的就愿意苦学,学习成绩上不去会遭到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的歧视;家长不惜代价宁可花费巨资择校,或者在重点校附近租房陪孩子读书,不是不愿意就近入学,只是在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不是对应试教育情有独钟,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为了保住自己在学校的声誉和地位,只是在追求自身的利益和价值;教师不是热衷于题海战术,只是不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训练就会被家长或学校视为对教学不负责任;教师不是不愿意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是不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只因为眼下渊博的学识不一定对应试有多大的帮助,只有熟悉教材才是最为重要的;学校对应试教育也深恶痛绝,但学校的应试成绩若搞不上去将会失去重点学校的金字招牌,学校的一切工作将会寸步难行;学校招生过程中的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不是学校好战,而是缺乏优秀生源注定会在应试教育中败下阵来,进而失去学校的一切利益;政府迫于学生压力过重而硬性规定减少考试科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受应试教育的困惑学生考什么就学什么,教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肯定是一种必然,非考试科目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之中将失去其应有的功能。而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发展公平而均衡的基础教育势在必然。政府需要尽快出台社会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尽量使教育资源得到均衡的分布;政府还要尽快研究和形成并出台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杜绝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潮萌生的环境。

三、加强教育督导的有效性是教育发展的可靠保障

各级教育督导室是政府对教育实施有效监督和引导的主要部门,但是多年来教育督导与当地教育厅或者教育局生存上是一种依附关系,权力上是一种依靠关系,利益上是一种依存关系。这样一种同在一辆战车上的责、权、利关系上的共

同体,致使教育督导部门对教育发展监督和引导的功能受到限制。各教育厅局把教育督导部门视为老干部安置并赋予一定级别的理想去处,正因为如此,教育督导部门对教育界的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象不敢监督也没有能力进行引导。因为在权限方面不敢督导,只能敷衍;在责任方面不愿督导,只能应付;在利益方面不能督导,只能妥协。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在进行学生普九教育辍学比例督导的时候,各地教育局尽可能地压低辍学生的数字,以掩盖学生辍学的真相;而按照当地学生数字由上级配备教育经费的时候,各地教育局又尽量浮夸本地的学生数字,以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面对这样各种报表连学生数字都不一致的现象,教育督导部门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改变类似的现象,使教育督导部门真正起到督导的作用,就必须把教育督导部门独立出来,脱离各地教育厅局的辖制,使他们有说话的自由,有督导的权利。同时需要充实部分真正懂教育的专家进入督导系统,以便使他们的督导意见真正能够切中时弊,真正能够反映国家教育的目的和意志。

四、弱化行政部门对教育的干预是还教育本来面目的可靠之举

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务员,是为国家教育发展服务的一个特殊公务群体。他们更多的事务性工作是教育的行政管理,论管理工作他们其中的某些人可能属于行家里手,但在教育科学方面却不一定是教育专家。但是,多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大小公务员对教育的干涉是有目共睹的。在基层有多少乡镇长调任市、县的教育局长,市、县又有多少其他部门的科局长调任教育局长。无论原来从事什么工作,一旦调任教育局长,他们就可以在教育专家面前大放厥词,有一种谁也不如他们的凌人盛气,最后循着“三拍”干部的老路走下去。但教育是有着教育本身的规律的,教育的管理者应该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教育也应该由教育方面的专家来管理,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走“专家治校,教授治教”的道路,没有这样的勇气搞不好教育改革可能会越改越糟糕。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务人员应该伏下身子真正为教育的发展服务,而不应该过多地对教育指手画脚,干扰了教育的正常发展。诸如课程的设置、开发、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认定、学生学业水平的监测、试题命制与程序事务性工作的指导、具体考试科目的认定和各科分值的确定等等,这些教育发展的一些专业方面的内容绝对不应该是行政部门所应干涉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务人员从内心深处也不一定就认定自己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但是权利与利益的诱惑使他们几乎迷失了自我。他们之所以不怕因自己管理方面的过错而导致教育误入歧途,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的迟效性决定了因教育的失误而导致的罪错要经过若干年以后才可能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问责制不明确,教育出现任何的失误也不会有任何人来负任何的责任。

四、结尾

我们在现在和将来的教育改革中,都必须不断奋斗。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找到一个既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又能让参与教育改革的各类人群得到合理利益回报的模式,从而使得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第三篇:专业调查暨基础教育改革调查报告

专业代码:070101

浅谈中学数学教育教学

作为楚雄师范学院即将走出校园的我,在2012年10月至12月我进行了长达10周的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我对中学数学教育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也明确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去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最终增加自己在走出校园这所象牙塔之后在社会竞争中的“砝码”。

以下就是我对整个实习期间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认识。

一、当前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

当前中学数学素质教育非常苍白,只有课标、教材和教辅,没有生机、活力,更没有灵魂。长期以来,我们所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只剩下一副枯瘦的骨架,它只有知识、技能和思维,缺乏一些具有生命活力的东西,结果使得有许多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害怕学数学,甚至不喜欢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课改的第一生命,只有关注课堂教学效率,课程改革才能深入,“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新秩序的建立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不良现象具体表现为:(1)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肤浅,表现为“理念已接收,行动仍依旧”;(2)教学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3)教学中对学生引领有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形;(4)授课方式盲从,集体备课中迷失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跟着感觉走;(5)媒体运用盲目,以往的“人灌”变成了“电灌”;(6)启迪方式不当,教学中常讲不到关键处;(7)教师承包太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不到最佳的发展;(8)体例变式拓展不够,学生的应变能力得不到加强,也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9)互动流于形式,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学习才是真学,教学中不仅要看到学生的积极参与,更要看到学生的有效参与;(10)在教学中常常只重结果而轻学生思维发展和经验丰富的过程。

二、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大致情况是,学校里爱好数学、成绩好、又觉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太多,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拦路虎。大多数学生很难达到理想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其中有课程标准要求过高的原因;有教材内容过多过繁的原因;有教师水平不整齐,教得不够活的原因;更有现行评价体制的原因,因为数学是主科,总归是要考的,应试、要考高分的牵制力是很大的。

我国现行的课程新标准较以往的课程标准,显然先进了不少,更符合国性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制订的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应用性、发展性、创造性,现阶段看来是合理的,课程新标准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完全正确的,也完全符合数学文化素质的内涵。课程新标准界定了数学素质的内涵,其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更是精华;把数学看成是工具,用以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等;把数学看成是为其它科学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的基础学科;把数学看成是培养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手段;把数学看成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后二者是十分重

要的理念,这就为数学的素质教育各个环节拓宽了视野,开启了思路。所以,我相信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国的中学教学会更适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中学基础教育改革意见与建议

(1)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思想。历史经验表明,数学教育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在一定时期又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里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随着数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总体来说,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迎接挑战,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一方面要在基础知识、基本训练方面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学生具有探索和创造精神,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把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行为等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论证和评估。前者有我们的长处,又是后者赖以发展的基础;而后者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我们在这方面有所不足,今后应大力加强。这要求中学数学教育要改变单纯知识传授而忽视应用的旧观念,要把传统有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同应用较广泛的新知识和方法融合在一起,建立新的教材结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其二,中学数学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轨道,努力做到把升学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统一起来。多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思想一直困扰着有些学校的广大师生,增加学生负担。例如高中三个年级的数学课程,提前一年结束,剩下的时间围绕模拟高考试题、进行高难度的题型训练,大搞题海战术,以应付高考,争取跨越“独木桥”。初中升高中有的地方也仿效高考的办法,余波所及,有的小学也不平静。这种“应试教育”思想几经批判,也没有解决,或者说在某个时期表面上解决了,实际是“越演越烈”。这有来自社会的压力,也有教育内部的压力,这里不多谈。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和高中毕业升入大学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要就业,而且出路是比较广阔的。现在应该下决心把中学数学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轨道上来。否则,势必使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沿着错误的轨道形成恶性循环,有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不利于面向21世纪人才的培养。

(2)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教材内容。信息社会对数学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中学数学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关键在于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教材内容。我们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针对我国现行中学数学课程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五个方面研究课题中,有关课程教材的研究课题有11项。如教学内容的选定、组织、重点的确定应当用什么思想和观点指导;新教学内容如离散数学、集合逻辑、概率统计、向量、微积分等在中学进行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传统数学教学内容的精癣提炼与改革,特别是几何教学的改革;数学应用与应用数学;能否用一种统一的综合结构取代代数、几何分科等。这些问题的研究,要切实从本国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从培养人才的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水平及设备条件;要研究良好的教材结构;要根据学生就业和升学的不同需要,研究课程的类型与水平,统一性与区别化。总之,要想想需要的与可能进行可行性改革论证。

(3)义务教育小学、初中与高中课程教材的分段和衔接。当前,我国普及小学教育和普及初中教育并存。因此,数学课程教材,各自作为独立教学阶段,完成一定教学任务。从发展看,小学、初中作为独立教学

阶段的意义将发生变化。为此,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相衔接的问题及合理教材结构的建立应及早进行研究和探讨四、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发展标准

(1)正确的学生观:知道学生是在不同教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能运用学生如何学习和发展的知识来了解学生,尊重和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给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和完整的学习数学的机会。

(2)广博的数学知识:明确数学观念与这一观念在数学、其它学科和现实世界中应用之间的重要联系,在数学概念、原理和技能等方面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及时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体系进行反思。

(3)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扎实的教学实践中,勤于自我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筛选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评价。

(4)成熟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创造艺术的和有效的方法以完成教学任务,面对教学挑战。教学艺术是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它表明教师在关心学生、教学热情、内容把握、应用能力、丰富知识和创新实践等方面均已十分成熟。

(5)完善的评价方法:把评价融入促进师生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设计、选择和应用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价手段和工具去衡量教育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6)执着的教科研精神: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优秀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直接面对问题,更有利于开展教育科研。脱离教学研究,对自身发展和教学发展都极其不利。

(7)灵活的数学应用:发展学生把数学应用作为自己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途径的能力。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调查、探索并发现各种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培养论证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毅力,创造和使用数学模式,将问题系统化,相互证明和交流结论等方面,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力。

(8)谦虚的合作态度:以谦虚的态度,积极使家庭和社会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最大程度争取他们对教学的支持;积极与其他同事合作,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

(9)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通过认真选择和设计教学材料,充分开发相关的人力、物力、自然等资源,使用先进技术等途径,有力提高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10)不断的反思、学习,发展完善:经常对教学进行自我反思,紧跟数学发展的最新形势,不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改进教学实践,使自身素质逐步提高并向高层次发展。

五、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1)应培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数学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的师德言行、敬业精神,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所以培养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至关重要。

(2)努力学习个科学文化课程,使自己具备精湛的专业素养。教师作为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般认为,作为专业人员,教师至少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在新课程改革中,无论强调教师的角色如何变换,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都应摆在突出的位置。

(3)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学习者、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得以维持的基础,就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持续的学习”,新课程的改革内容促使数学教师必须是一个学习者。在当今的时代,教育再也不是“阶段性”的了,而演变成一种“终生教育”。教师被自觉不自觉地放置在“终身教育”的体制里,不管愿不愿意,必须成为一个学习者,否则就将被历史所淘汰。(4)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

(5)培养自身信息化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培养自身信息化意识是我们与时俱进的表现。

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成败在于教师。对于我们这些经验不足,还缺乏一定技能的即将从事教育工作的毕业生来说,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不负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第四篇: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

为了筹备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创新会议,组成了联合调研组,就我市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

在办学体制中公众关心的热点集中于办学责任难落实。①村级办小学,镇级基本无办学资助,但村级又无财政,要靠违规集资才有钱办学。②私人出资办学在我市已经出现,以学前教育为主,正在向小学、初中教育延伸。由于宏观方面有政策,民办教育已出现下述几个问题:一是无“证”办学,不依法接受管理;二是低水平办学,难以保证教育质量;三是随意择点办学,严重干扰当地的义务教育统筹发展;四是以盈利为目的。

在管理体制中,干部、教师最为关心的是宏观管理体制中的工资保障体制,还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的按劳分配制度;前者影响队伍人心的安定,后者制约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一是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不容忽视。广大教师一致认为,市委、市政府对教师是十分关心的,但因财政切块后,由于地域之间的财力不平衡,导致有少数乡镇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出现。据调查,98-99上半年,涉及3560名教师新增工资累计拖欠达350万元,因此,教师要求恢复由市财政统筹工资的呼声很强烈。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的职能。财政体制改革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本系统的职能未改变,但在运行过程中,不自觉地出现了干部、教师管理权限不明确的情况。少数乡镇有的随意将教育第一线的骨干抽调到非教育部门工作,既削弱了骨干教师队伍,又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有的干扰教育内部的人事管理,导致在部分地方衍生出了系列复杂的矛盾。如个别地方一学期换了3个校长,两年不到欠下近200万元债务,教委什么都不清楚,严重暴露出了人事管理权限不明的弊端。

建议:应由市委、市政府统筹划分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中的权责,规范各级各类教育的宏观管理。具体内容建议如下:①制定全市统一的市、镇、村三级办学责任目标,明确村级办学责任制度,为加强村小建设,拉动联村办学进程扫清障碍;②对教师工资实行市统筹调剂、镇管理发放、年终由市统一结算;③重申全市教育系统的学校、干部、教师管理权限。根据教育的客观要求,全市教育系统人事权仍应统一归口市教委管理。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本次调查表明,我市的“普九”工作,因达标验收活动较早,因此标准比之近年来达标的县市相对较低,加之后来的巩固力度不大,当前仍然存在下述几个问题:①普及程度低,尤其以初中生辍学率较为严重;②教室及教育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标准低、质量差、不完善,且设施建设欠账多,负面影响大,直接影响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③“普九”的意识有所淡化,发展后劲不足,尤其以农村地区“普九”的法制观念淡薄最为突出。目前,全市高中、初中、小学的在校学生数,年段比为1.8:7:13,初中三年的学生在校巩固率只能达到50%多一点。高中教育规模过小,也影响了初中教育的发展。

1998年,应城接受了全国扫盲工作的达标验收,但整体水平不高,基层反映突出的问题是:实效性有待提高,社会参与体系还没有形成。

建议:①继续把“普九”作为应城教育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为提高应城人口的整体素质打好基础。②以内部挖潜为主,实施标准化建设。同时,硬件建设的投资重点,要转向教学配套设施设备上来,要增加为提高教育质量直接服务的项目投资,以改变落后于周边县市的教学技术装备水平。③应建立“普九”工作的投入与管理目标责任制,强化政府行为的落实,同时规范办学行为,改革教育教学。学生要进得了学校,学校要留得住学生。④出台地方性的教育法规,为落实依法治教提供保障体系。⑤应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高考“升学率”,以此拉动初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同时,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探索,为农村学生多渠道就业以及多途径升学提供教育服务。

3教育布局与调整方向

当前,应城的教育布局在结构类别上,表现为各类教育的发展失调,在布点上表现为城区“挤”,农村“散”,在各类资源的配置上存在轻、重、优、劣等问题。

(1)、学前(幼儿)教育的主阵地被社会力量办学所占领,实验幼儿园难以满足城区的需求。幼儿的身心发展与早期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包括认为办得较好的艺术幼儿园在内,社会反响大、意见多。当前幼儿园最突出的问题是饮食质量难以保证,办园方向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过多地宣扬早期知识教育和特长教育,忽视养成教育和身心平衡发展,对小学教育已造成不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集镇所在地幼儿园建设,多数未纳入规划,乡镇没有规范化、标准化的幼儿园,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不到20%。

(2)、小学教育:普及程度有所达标,但教育质量不能保证,以一般农村村小及边远乡镇最为突出。制约因素主要有:①小学教育的管理思路不清晰,对其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比较模糊,要么是等同于高中教育看待抓“升学率”,要么是安于现状,无压力和动力;②学校布局散、乱,缺乏强有力的管理与引导,内部管理的制度化水平低,在少数地方呈无政府主义状态;③师资与办学条件的校际间差距大,发展很不平衡,薄弱学校多,约占小学总数的一半。

(3)、初中教育:现有在校学生数量仅⒉5万人,实际学龄人口近4万,发展潜力巨大。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内部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师资队伍的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调动难,校长队伍的素质,不能适应初中教育发展形势与要求。初中教师队伍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人员分布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初中学校布点应考虑提高初中入学率、巩固率的需要,稳中求变,相对集中实施规模化办学。全市初中教育应按20所学校的格局,完成布点和实施标准化建设。

(4)、高中教育:“扩招”是高中教育发展的关键。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及高校扩招的发展趋势,全市高中将是教育布局调整,尤其是城区教育布局调整的龙头,同时,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应城教育的发展全局,举足轻重。

(5)、成职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用人机制的转变,以前那种依靠挂靠外地学校办校外委培自费的模式已不复存在了,加上内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使我市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走入低谷。调整专业设置结构,走普教、成教、职教三教统筹发展的路子,是振兴成职教的必由之路。

建议:①突出不同类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实施阶段性主题突破。学前教育:突出发展农村、规范城区、公办为主、提高质量;小学教育:突出农村联办、合理布局、城区集约、平衡发展;初中教育:突出规范管理、增添动力、加强素质、提高效率;高中教育:突出建设重点、扩大招生、挖掘潜力、提高质量;成职教育:突出调整思路、联合重组、进入市场、落实“512”工程;②我市现有小学238所,教学点56个。根据我们对94年至98人口出生情况调查,逐年以17.2%的速度递减,至XX年,全市小学一年级约有学生5007人,有三分之二的村适龄儿童数不足10名,根据这一现实,现有学校布局必须大幅度调整,因此,要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重组力度,大力实施联村办学;③大力发展城区学校建设,加速启动搬迁一中,加速实小、蒲阳初中综合楼及教学楼竣工进程。根据城区发展实际,在月园小区再建一所高规格小学。走社会捐资的道路,建设特校,把特校办成全市的慈善中心。配套建设好一所中等职业(专业)技术学校。

4、教育投资与筹资

我市经常性财政支出与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比起周边县市是大的,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但是,近几年我市的教育投入在总体上存在下述几个问题:

1)、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占教育总投入的比重,距“三个增长”还有一定差距,教育的筹资渠道还不畅通(见表1-4)。

2)、农村教育费附加标准过低,严重削弱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基础。

3)、社会对学校乱罚款、乱收费现象日益严重,巧立名目向教育、向学生、向家长伸手,加重了教育的经济负担,扭曲了教育部门的形象,师生反响强烈。

建议:①提高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的标准,从目前的19元提高到30元(按⒈5%要到36元);②开征城市非农业人口的教育费附加;③按上级精神,落实教育的校办产业“税费”减免政策或征收后返还教育使用,以支持和鼓励教育依托事业办产业。(校办产业上缴税费参见表)。④规范行政行为及学校办学行为,减少社会对学校的干扰。

5、队伍建设与管理

(1)、教师分布不合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教师教师分布呈“中心”学校多、基层边远学校缺的状态,因此,导致中心中小学教师人浮于事,而基层边远小学大量请代课教师。

(2)、教师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率高,但业务素质尤其是教学实践能力不够高,初、高中师资整体水平,不能满足教

第五篇:关于全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促进我区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提升我区幼儿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全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报告。为配合这次审议,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组成的学前教育工作调查组,于2014年4月23日分别深入到高庄、罗圩、东辛、精勤等幼儿园就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听取区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汇报,召开幼儿园园长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比较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我区学前教育工作的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政府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学前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全区镇街及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区划调整后,针对优质园数量不足、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科学规划配置全区学前教育资源,着力推进薄弱地区幼儿园新建和省优质园创建提升工程,规范学前教育行为,加强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区共有注册幼儿园 1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0所,已审批民办园2所。全区适龄幼儿6000余名,入园率达96%以上,幼儿园教职工51人,各类聘用人员113人。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逐步走向规范。我区被省、市分别评为“江苏省幼儿教育先进县区”、“连云港市学前教育先进集体”。

二、我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普及性学前教育的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我区学前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体系,政府没有明确财政支持投入比例的管理政策,财政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经费预算,致使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经费匮乏。区划调整后,所有新建的幼儿园都是由上级财政支持,区级财政无资金配套。幼儿园的配套设施、办公经费、人员工资等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及幼儿园各项收费解决,生均经费至今没有到位。就新坝幼儿园为例,现有21名教师,其中在编3人,18名教职工的工资由自己承担,负担沉重。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2、没有注册的幼儿园较多,取缔较难。由于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且有较大生存空间,一些虽然不具备资格、甚至是非法举办的幼儿园不能退出,目前全区仍有较多无证幼儿园在正常营运。据了解。有些民办幼儿园,大多数是租用房屋或家庭作坊式办园,活动场地狭小。由于受利益驱动,一些民办幼儿园为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大多不愿加大投入,导致基础设施薄弱,教辅玩具短缺,幼儿饮食搭配不合理,保教质量偏低,个别甚至达不到办园的基本条件,在教育设备、食品卫生、消防设施、幼儿接送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满足学前教育的基本需要,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健康发展。

3、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保教质量。目前我区学前教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数量不足、待遇较低、队伍不稳的问题较为突出。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偏少,按照两教一保的人员配置,全区还缺乏专任教师120名,保育员71名。农村偏远地区的幼儿园由于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待遇偏低,存在外面教师引不进、现有教师留不住现象。民办幼儿园保教人员配备更是不足,据了解,一些无资质的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频繁,保教水平低下,教学形式单一,方法陈旧,坐班式、灌输式教学,保姆式管理和小学化教育倾向明显。

三、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城乡规划,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多形式的原则,根据人口分布和适龄幼儿情况,根据全市2010至2020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科学合理规划区划调整后的城乡幼儿园布点。结合板浦卫星镇的建设,要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切实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的问题。锦屏、新坝、宁海的新区建设时,要规划建设好配套幼儿园。

2、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随着国家对幼儿事业的不断重视,资金的注入也不断加大。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是保障,各级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投入的责任。建议各级政府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多渠道争取幼教资金,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逐步改变过去对学前教育不投入、少投入的现状。建立、健全幼儿园创建激励制度,对优质幼儿园给予适当的政策鼓励和资金扶持,以此来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规范管理,提升幼儿园办学质量。一要加强引导,倡导幼儿教育的新理念。遵循幼儿教育规律,端正办园思想,推进幼教改革,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支持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改变“保姆式”保教模式,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二要建立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等长效机制。定期对幼儿园师资水平、保教质量、管理水平和依法办园等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着力提高办园质量,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三要实施优质幼儿园创建工程。要鼓励民办园提档升级,在公办园实施优质幼儿园创建工程,通过创建活动,优化办园质量,提高全区优质园的数量。四要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区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民办个体幼儿园办园整治力度,加强引导,对那些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大,又无证经营的个体幼儿园要坚决予以取缔。五要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幼儿安全责任制度,切实把幼儿安全责任落到实处,严防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

4、落实政策,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加大公办教师招聘力度,充实师资队伍。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的教职工,保证公办幼儿园有一定比例的事业编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教师数量不足问题。要重视偏远地区教师、园长的引进与培养,提高工资待遇,在生活、交通上为他们提供便利。要建立和完善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制度,大力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教育、学历培训、专业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下载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改革

    姓名:高霞学号:41204035班级:英语师范二班教育改革对中小学课堂的影响高考改革的新闻继续发酵,引发社会极大关注。根据教育部最新披露的消息,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总......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我们一直在说教育改革,从参加工作至今,我就经历了两次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和新课改。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

    教育改革

    [推荐]上课,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教育改革带来的思考【字体:小 大】 上课,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教育改革带来的思考作者:刘水连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7更新时间:10/29/200......

    教育改革(精选合集)

    在新的五年计划中,我们将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巩固普及......

    教育改革

    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 ---教育改革必须落到实处 “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教育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策略,举足轻重,因此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

    浅析教育改革

    浅析教育改革 在六十年代,母校提出过教育革命,当时我和同学们,还有我们的师长,一起从哈尔滨巿到阿城建新校址,在东北的冬季都是冰天雪地,用长木板和砖头搭起长凳子,然后架起黑板,霸......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暑假社会实践 调 查 报 告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 院系:语言文化传播学院英语系 专业班级:英语1201班 学号:12053119 姓名:赵飞云 目录 摘要 „„„„„„„„„„„„„„......

    湖南省湘乡市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调查报告

    四川大学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对于这个暑假的毛概暑期社会实践,我思考再三,决定以湘乡市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调查为主题。 首先赘述一下我的行程。 7月23号,我来到了湘乡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