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作文素材: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反思(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23:1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新作文素材: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新作文素材: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反思》。

第一篇:2012新作文素材: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反思

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反思 中国青年报

10月21日零时32分,遭两车碾压的广东佛山女孩小悦悦离开人世,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提前凋谢。

网络上充满悼念小悦悦的声音。截至记者发稿,仅新浪微博已有几千条相关留言:“天堂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愿天堂没有人心冷漠”…… 一个年幼生命的离去,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心灵震撼,她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社会的大讨论。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社会停止冷漠?如何才能让类似的惨剧不再发生?如何才能让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多?

对此,部分律师、学者建议将见死不救、见危不助等行为入罪,也有很多学者表示,与其立法惩处“见死不救”,不如立法鼓励和保障“见义勇为”。见死不救罪是万不得已的手段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广东省各界开展了“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的大讨论。“为了鼓励见义勇为,惩治见危不救,有必要以立法的形式,对见危不救的行为,尤其是对社会特殊人群,作出明确的„惩恶‟规定。”律师朱列玉认为,特殊人群应负担见危施救的义务,比如规定公务人员见危不救,必须受诸如开除公职的纪律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先进人士见危不救,取消各类荣誉称号等。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费汉定认为,“18个路人见死不救,是受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缺乏信任的一个缩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司法裁判的负面影响。”费汉定觉得,这不纯粹是司法问题,司法应该为改变这种社会现象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事实上,早在2001年全国两会上,就有32名人大代表建议刑法增加“见危不救罪”和“见死不救罪”两项新罪名。2009年,湖北荆州3名大学生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溺亡,船老板“见死不救、挟尸要价”,再次引发社会对见死不救的立法讨论。

反对将“见死不救”轻易入罪的理由主要是,法与道德的关系不能随意模糊。对于小悦悦事件中18名路人的行为,我们可以谴责他们道德缺失,但不能说他们是“犯了罪”,因为法律并没有规定他们有必须救人的义务。

现实生活中的确发生过公民因为救人而惹上麻烦的事,比如被诬赖为肇事者;或是因为救助不当,扩大了损害;或是救助时自己受到伤害,使许多人在伸出援手之前有了顾虑。这种正常顾虑,如果被定位为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显然是对刑法的滥用,刑法作为惩处手段,必须恪守“最后的”、“必须的”、“万不得已”的底限。

可以想象,如果见死不救或见危不助成为一项罪名,很多人为此可以一遇事就躲着走,以免牵扯太多麻烦。

真要有什么人出意外了,都躲得远远的,连看看情况再做打算的可能性都大大降低,这就违背了立法初衷。

各地立法不同,同样见义勇为行为待遇不一

目前,我国规范和保障见义勇为行为的法规包括:31个省(区、市)出台的地方性法规中的19个条例、8个规定、4个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地方五花八门的立法必然造成同一种见义勇为行为所受到的待遇不一致,只有通过国家立法来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益、确立褒奖见义勇为行为的制度,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好制度。他建议:“如果制定专门的见义勇为法律还需要一定时间和条件的话,可以考虑先由国务院制定见义勇为行政法规,待实施一段时期后再上升为法律。”

这31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初步构建起了对见义勇为者的法律保障体系框架,但在这个体系框架内,很多规定仍不完善,各地分歧较多。

哪些行为属于见义勇为?有的地方规定为“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利益,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行为”。有的地方将“协助公安、司法机关和保卫部门抓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检举、揭发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的罪证,协助公安司法机关破获重大犯罪案件的行为”归为见义勇为。

重庆市曾经有一个案例,青年何某为救落水儿童献身,然而,根据当时《重庆市鼓励公民见义勇为条例》的规定,何某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因为该条例限定见义勇为必须是“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抢救落水儿童不在此列。

另外,很多省份相关条例都规定,“见义勇为一定要事迹突出”。有人指出,“事迹是否突出”只能作为奖励大小的标准,不能作为认定见义勇为的标准,况且事迹是否突出并没有硬性的评判标准,如果把事迹突出作为认定见义勇为的标准,实践中恐怕难以公平操作。

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需要证据来支持。受助者,以及见义勇为行为发生时在场的公民,都是见义勇为行为的目击证人,他们的证言是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重要证据,但现实中,有些受助者害怕支付见义勇为受伤、死亡者的补偿费用,一跑了之,或者干脆不承认被救的事实,见义勇为者受伤以后,很多群众不打电话报警。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袁古洁认为,有必要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在场的其他公民应有的义务,一旦发生见义勇为行为,在场公民应产生一种特定的法律援助义务,如作证、将受伤者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协助报警等。

广东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朱占同认为,要对见义勇为者进行法律保障,“对于见义勇为的人诉讼的案件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证据规则要对见义勇为的人有利。社会建设是要花钱的,要为见义勇为者埋单。”

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应是政府责任

综观各地法规,大多操作性不强,主要缘于政府保障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江西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奖励保障办法》共有14条,却无一条明确其保障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权利和义务。此外,缺乏强制性也是这类法规的问题所在。《福建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对行为确认、医疗救治、诬陷报复、工作人员操守、贪污挪用经费等环节作出了“给予行政处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笼统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现行的地方法规中,保障的对象多为见义勇为者本人,偶有提及“牺牲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见义勇为人员”的家人,以及“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就业、住房、入学、入伍、土地承包等优先权”。有关专家指出,见义勇为的保障对象不能局限于见义勇为者本人,无论其是否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要影响了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其家属都应同时被列入保障对象的范围。《吉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在“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部分称,“应当给予下列奖励: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金、其他奖励。”然而,条例全文并未提及明确的保障标准,其他地方法规中大多如此。

“中国好人网”发起人谈方教授表示,应追踪保障见义勇为者,网站将救小悦悦的陈阿婆一家列为网站长期跟踪帮扶的对象,以后他们一家遇到有病治不起,就业、上学等问题,都会给予帮助。

1993年6月,公安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等部门联合发起成立了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随后,各地方也相继成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然而,基金会的作用也有其局限性,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多年来救助的多是涉及公安的见义勇为行为,比如协助公安机关和保卫部门抓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每年救助的对象也很有限。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认为,基金会只是见义勇为奖励和救助资金的来源渠道之一,“基金会只负责见义勇为奖励和救助资金的募集和发放。只有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才是负有全面责任的主体,除了资金保障外,见义勇为公民的安全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和其他救济,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宣传等,都应当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

专家解读小悦悦事件:社会价值问题是直接原因

佛山日报发起的“如果你是儿童被碾的目击者,当时你会怎么做?”微博投票昨日已经进入第3天,至昨晚11时,共有103626人参加,其中有79%的人选择先拨打120或110求助;14%的人选择抱起孩子,赶紧救治;2%的人选择为避免不必要麻烦当作没看见;5%的人选择纠结,说不清。而对于“18个路人”的冷漠,广东省晴朗天心理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兼高级治疗师袁荣亲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

“18路人”的旁观者效应

网络上一边倒地指责“18个路人”的冷漠。不过,也有网友指出,“假若这18人换成另外18人,结果会不一样吗?实话实说,把我放到那18个人中我也不会好到哪去,能做的就是打个电话。”“@江湖小霞”说。袁荣亲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18个路人”现象,假如某个事件只有一个人遇到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会积极干预。但是,如果有很多人或者预料到很多人可以见到,这样他的责任就会分担开,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期待别人去做,或者是哪怕自己不做的时候,他自己的内疚感、自责和负罪感也会减轻,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

“@寒溪石”也认为,“过于对漠视路人的道德谴责,会加重人们的道德压力;而过于宣传社会的黑暗面,更容易让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

需要反思道德缺失原因

袁荣亲分析了陈姨的行为,他认为,18个路人不救助,而陈姨救人,这个现象不单纯是“旁观者效应”可以解释,而是这个社会结构引起的。这几十年来,社会整体上处于高度快速发展,人的价值观变了,更物化。人处于竞争中,而大多情况下又以外在物质衡量一个人。因此,每个人都处于高度焦虑中,不论贫穷或富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夸大一些因素对他的不利。如此前南京彭宇案的影响,会认为救人的行为会受到一些不好的结果。加上社会媒体对此事的讨论,放大了做好事反而带来不好的效应。因此,一个人做事时往往会衡量一件事对他有没有坏处。

转型期社会价值问题

“真正的道德是勇于揭露事实,而不是急于谴责。过路者虽然未施援手,但也未作恶。挽救道德应该重奖见义勇为者,重罚作恶讹诈者。忽略那些极好的和极坏的人,而将重心放在无所作为的人,对道德建设毫无帮助。这种舆论导向只能让被冷落的好人寒心,让被忽略的坏人逍遥。除了陈阿婆和司机,我们13亿都是路人。”“@观摩团”总结。

袁荣亲强调,社会变成竞争性情形,所有人都在竞争。在竞争时,对其他不相关的事可能视而不见,因为我们处于高压的环境之下。在这个事件中,路人毫无疑问也会承担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包括良心上、行为上的一些谴责。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也分析了“冷漠的路人”成因,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很多价值观念都受到冲击。此前南京、天津的事件,扶人者却要承担责任,社会价值出了问题,这是直接原因。“希望此事能让有关部门清醒地看待社会存在的问题。”

来源:广佛都市网-佛山日报 编辑:赵京京 10·13广东佛山女童遭两车碾压事件 百科名片

女童遭两车碾压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4日上午,广东佛山南海区检察院称已批准逮捕小悦悦碾压案嫌疑人。事件简介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

女童遭两车碾压

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本名王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当时的悦悦已经像一个提线木偶般瘫作一团!日前,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0时32分离世。

那些在小悦悦被车碾压后的整整7分多长时,10·13广东佛山女童遭两车碾压事件(3张)间内经过漠视的路人们,引发网友热议。当越来越多的“彭宇案”发生,当好心救人反被诬陷的事件屡屡上演,我们又该怎么面对?这不仅仅只是见死不救,更多的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编辑本段相关人员 被碾儿童

病情进展

悦悦父亲表示,手术后的悦悦,切除了后脑盖骨,目前在重症监护区内,得7、8天之后才能脱离危险。

医生表示,悦悦目前伤势很严重,送到我们院的时候没有自主呼吸。生命非常危险,还没有度过危险期。

悦悦父亲含着眼泪说,我太憎恨这些人了,小女孩躺在路上连扶都不扶一把,肇事司机还在逃逸。如果当时有人经过扶一把悦悦,她不会经受第二辆车的碾压。对于漠然的路人,悦悦的父亲这样说。[1]

已经去世

“2岁女童小悦悦13日晚在佛山接连被两辆车碾过”事件中的小悦悦(王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离世。[2]

媒体佛山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称,近期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佛山被碾女童小悦悦已于今晨去世。微博写道:“据了解,凌晨三点钟,小悦悦的父母去最后一次去到ICU病房见小悦悦最后一面。小悦悦妈妈悲恸欲绝,只有爸爸王持昌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处理小悦悦的遗体。我们祝福小悦悦在去往天国的路上一路走好。”[3]

母亲自责

曾经的美好一去不复返

王先生告诉,小悦悦今年才刚上幼儿园几个月,她还有一个快7岁的哥哥。事发当天5时半左右,小悦悦放学回家,与哥哥一起玩耍。“儿子出去玩了,妈妈刚刚上楼收衣服,哪想到小悦悦就偷偷跑了出去”.王先生说,小悦悦的同龄玩伴都住在附近,她平时也经常独自在事发路段独自来往。结果,在距离家门才100多米的地方发生意外。

第二个肇事逃逸司机已被警方抓获,第一个肇事逃逸司机因舆论压力也已经向警方自首,小悦悦的母亲不停埋怨自己:“我谁都不怨,只怨我没看好孩子!现在我只希望孩子能好起来,带她回老家。” 路人

第一个人:白衣深色裤男子,左右张望,似乎看不到小悦悦,然后径直从小悦悦脚边经过。

第二个人:摩托车男,小悦悦躺在其正前方,他往下看了一眼,一拐弯绕过伤者。视而不见的冷漠路人(9张)

第三个人:浅色长袖衣服男,走进监控范围后一直盯着小悦悦,却走得离孩子越来越远

第四个人:开着蓝色后尾箱三轮车男,从店铺门口两次横向经过,对2米外的小悦悦视若无睹。之后该红衣男子再次开车路过,看着小悦悦,却没有停步

第五个人:踩着三轮车的蓝衣男子

第六个人:另一摩托车男经过

第七个人:黑衣男子开摩托车经过,不断回望小悦悦

第八个人:一名中年女子带着黄衣小女孩经过,看了几眼没有停步

第九个人:一个穿雨衣的摩托车男子经过

第十个人:穿着蓝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悦悦身边来回两次,除了奇异的目光外再无动作 拾荒阿姨

遭到质疑

陈阿姨遭媒体围堵(7张)10月16日,大批媒体记者采访第19位路人,也就是为小悦悦呼救的拾荒阿婆陈贤妹,这让种了一辈子田的她“吓了一跳”.“有些风言风语,我们听了心里很不好受。”陈贤妹的儿媳说,她听到有人说婆婆是“想出名、炒作”,听到这些风凉话,她心里很难过,“难道做好人就这么难?”[4]

媒体围堵

此前救起两岁女童小悦悦的拾荒阿姨陈贤妹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国内外上百家媒体纷纷赶来采访报道,陈贤妹表示,“这只是件小事情,我当时只想帮一下,没有想太多,没什么好讲的。”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陈贤妹的不停的接到各种媒体的来电,手机成了热线电话。陈贤妹阿姨向记者抱怨,这两天接到的电话太多了,来采访的记者也很多,已经影响了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房东也表示过多的媒体的采访影响到了自己。[5]

父母跪谢

10月16日,陈贤妹在事发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悦悦的父母哭着来到陈贤妹身前,“扑通”一声跪下就拜。“谢谢阿姨!谢谢阿姨!你是我们的大恩人„„”小悦悦的父母一边磕着响头,一边向陈贤妹表达谢意。

政府嘉奖

10月16日上午,佛山市文明办的张主任告诉法晚记者,南海区文明办等有关部门正在了解小悦悦事件的经过,可能会依据实际情况去看望伸出援手的拾荒阿姨陈贤妹,并给予其奖励两万元。

张主任表示,针对小悦悦受伤后有路人“漠视”的情况,佛山文明办等部门将会进一步加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宣传和工作力度,让更多的人像陈贤妹那样,在别人面临困境时伸出援手。道德反思

小悦悦,一条幼儿的生命因为事故,由周围人的漠视而逝去,引起社会一片议论,有人建议 要立法,阻止见死不救。立法就能阻止这种事的发生吗?众所周知,也许中国目前很多事让我们对法似乎心如止水,因为我们立的法可是不少了,例如我们反贪的,政府几乎年年下达的什么十准,几十不准,但却收效让人摇头。再说如果民众如都有这种心态,那上升到法律,那以如再遇如此事,那或连围观都不会有了,远远看到有事就逃走,也没有人去作证说某人不救人,因为作证也可能有见死不救嫌疑。所以说那根本不是法的事。

那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一些人说是中国人的道德问题,也就是文化问题,看来是说对了。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近十多二十年年开始,不是某些人鼓吹中国是有名世界的道德的孔圣人,回归了吗?从网上大力宣传,到教科书,叫孩子们又跪又洗脚的,大学校立像,到一些管理官员内部大力宣传圣人思想吗?近来还横扫到美国去做广告;咋的?这不道德的事今天会越演反而越烈了呢?

有人说圣人儒家儒教主导时代,都讲道德,民风好,是现在的人太坏了,那是不是呢?先打开圣人开始兴起的宋代一看,发现也没有什么好;如宋朝有名的海上之盟,儒将童贯领大军,要收复辽占领土,满怀道德有着圣人尊尊亲亲思想的他,来到边境前,张贴皇榜,叫给辽统治汉民赶快回归,做回天朝子民,信心十足的童某,就等汉民们立即造反,迎接天朝天兵,然后就可直入收拾残局.哪知望穿双眼,在边境童大将军一个汉民影子都没见,最后只有吃败战,变成年年进贡它国,北宋也从此不振。看来这些汉子民也太坏了,不念尊尊亲亲了,害了祖宗皇朝,军队死伤无数。

再又看临近将我们的圣人推至最高的大清。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军队交战珠江,哪知大清军队忙死忙活,两岸平民们却平静地若无其事的观看着,没有什么爱国忠君,救死扶伤的道德可言。他们怎么就这样冷血呢?主导的圣人怎么不没有教化好他们吗?

我们知道我们的圣人文化是先教官而施于民,那是不是问题在我们的圣人文化上?为了搞明白我们的中国人文化,笔者不得不打我们自以为豪孔圣人的《论语》,寻找他对救死扶伤是什么观点。终于找到了,《论语。雍也》中有这样一句: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大意是: 宰我问道:“一个仁人,告诉他说:‘井里有一位仁人’,他会照着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去井边救人,但不能自已也陷进去。人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无理愚弄啊。”

2012新高考新作文

以“拒绝冷漠,传递温暖”为话题的(小悦悦事件)作文

拒绝冷漠

佛山两岁女孩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她才来到两年的人间。两辆车毫无人性的从幼小的身体上辗过,十八个路人匆匆从血肉模糊的肉体旁经过,却没能留住一个人的脚步,没人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社会如此冷漠如此麻木,冷麻麻木到了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人们的良知呢?人们的同情心呢?人们的道德底线呢?人们的是非标准呢?在这个被金钱占据,被利益熏心,被权势玩弄,是非黑白统统都颠倒了的时代,还能指望什么呢?

这是一个奇怪畸形的社会,我们最初的良知被人无情的出卖了,我们仅有的悲悯被人玩弄了,我们本已薄弱的信仰被人践踏了。我们同情街上的乞丐,好心的施舍一元两元钱,但最终我们知道,我们受骗了,那些乞丐乞讨只是在完成他们的工作,或许他们中间有些人比我们还富裕;我们好心的帮助被车撞到的人,可是这样的好心有可能会让你背上一辈子都甩脱不掉的麻烦;国家遭受灾难,人民遭受痛苦,我们热血沸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可是炫富的郭美美却使我们最后的一点信念都摧毁的一干二净„„我们该相信谁?我们该信仰什么?

我们指责人世的炎凉吗?我们指责人们的冷漠吗?我们指责人群的麻木吗?问题是光指责有用吗?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提高的是人们不断上涨的物质生活,荒芜的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生活是好了,物质是丰富了,口袋里的钱是多了,但是人们觉得幸福吗?人们觉得安稳吗?当官的抱怨,官难当,事难做,日日提心夜夜吊胆,生怕官帽被摘掉,有专车住豪宅养情人受贿赂,可惜就怕双规下马把命丧;做小民的抱怨,物价不断上涨,口袋钞票贬值,房价节节攀高,教育经费年年增长。有钱的抱怨,钱难赚,官难缠,各方面敲竹杠的让人烦不胜烦,没钱的抱怨,物价高,房价高,仇富心理让许多人心理失衡。作为小民,我们高兴于报端出现的我国的GDP总值每年呈多少多少比例的增长,但我们更关心的是猪肉多少钱一斤?我们吃的食物是否安全?房价何时能停止它上涨的脚步?出行是否安全?房屋是否坚固?如果这些关系到民生安全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怎么能使人们感到幸福?这个社会怎么能够做到真正的和谐?连自己的生活都觉得无味无聊惶惶不安的人群,你怎么能指望他们内心光明温暖?你怎么能指望他们能对别人的死活上心牵挂?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我们是一个奇怪畸形的群体。我们只知道抱怨,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人世的冷漠,抱怨人性的丑陋。孰不知,其实我们就是这些丑陋现象的制造者和参与者。谁都知道,走路要走人行道,不要闯红灯,不要乱抛纸屑,这些连两岁幼童都知道的道理,我们成人会不知道吗?可是你上街看看,这些丑陋现象的制造者就包括你,也包括我;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偷自行车电动车手机的经验,这些被偷的东西竟成就了二手货市场且生意红火,许多被偷的主儿到这里来买二手货,又成为了这些偷儿的销赃处。这里面包括你,也包括我;在街上看见小偷偷东西,看见坏人行凶,有多少人害怕引火上身而视若不见?这里面包括你,也包括我。在中国办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都要塞红包托关系找后门,这已经成了中国人最习以为常的习惯,国人厌恶贪官,痛恨贪腐,可是国人又在不停的实施贿赂,不停地制造贪官,我们左手接受别人的红包,右手又去贿赂别人,这里面包括你,也包括我„„。。所以我们无需指责这个社会怎样的丑陋,我们无需指责别人怎样冷漠麻木,因为这里面包括你也包括我。我们只能自省,我们只能自律,我们只能从自己做起,不做丑恶的制造者,不做丑陋的参与者。我们不能等待,我们不能观望,我们只能从自己做起,从我们的良知做起,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不至于如此肮脏,如此麻木不仁。

面对躺在地上血肉模糊的肉体,我们叩问自己的心灵,如果你从旁边经过,你会不会成为第十九个路人?希望小悦悦的死能唤起全社会所有心灵深处还尚存一丝丝良知的人们的一点点思考。希望小悦悦在天堂里找到幸福。

拒绝冷漠

一缕朝阳依附在校园的高墙,一股温暖的气流淌过我略带凉意的心,涌进我生生涩涩的双眼,随着我流畅的发线下垂下垂。

我们的世界多了一扇门,一扇上了锁的防盗门;我们的世界多了一堵墙,一堵没了窗的水泥墙;我们的世界多了一条河,一条没了桥的流沙河。

我收住了自己流离的心,可我无法收住自己迷茫的目光。曾几何时,我带着红海棠般浓郁而热烈的微笑走过你身旁,你只是冷漠地抬头瞥了我一眼。朋友,我们之间有了门吗?曾几何时,我装着彩虹糖般鲜艳而甜蜜的热情走向你面前,你只是无视我的存在匆匆走过。朋友,我们之间有了墙吗?曾几何时,我揣着百米跑般兴奋而激动的喜悦扑向你后背,你只是惊讶地回头生硬地微笑与我寒暄。朋友,我们之间有了河吗?

一颗心冷漠了,但我还是希望它放出炽热的光芒。好吧,找把钥匙打开防盗门,修扇窗户照亮那堵墙,建座大桥跨越那条河。拒绝冷漠,拒绝覆盖在热情上的冷漠尘土。

我无法改变你的一举一动,但我可以完善自己的任一举动。也许某一天我看见你,没有微笑,没有打招呼,没有一句问候,就这样默默走开了,甚至没将目光停留在你身上哪怕短暂的一秒。你失落了,暗暗地想我们地久天长的友谊土崩瓦解了,我们的海誓山盟石沉大海了。今天,我告诉你,朋友,其实我一直都记在心里。我没有将它们写在沙滩上,它们没有被海浪翻卷走,我将它们刻在石块上,永远地停留。

让我们牵起友谊的手,再现温暖的笑,将歌声留在空旷的操场上,将密语留在寂静的黑夜里。因为拒绝冷漠,所以我们要学会微笑,学会问候,学会唱一首简单的歌,让你的心情快乐,学会爱的鼓励,让需要人陪的你不再孤单。君子之交淡如水,却甜如蜜,希望摒弃了冷漠的我们,友谊更上一层楼。

冷漠由心而生,亦可由心而灭。大千世界,你我都是朋友。那么,我的朋友,请脱下冷漠的外壳,和我携手走进温暖如春的真诚世界。

小悦悦事件 论文

连续几天的时间里,10月13日下午发生在佛山南海的小悦悦事件让中国人心绪难宁。

这一天,先哲早已大加挞伐、今人尤有切肤之痛的“国人冷漠症”进行了最彻底的表演:面对遭面包车碾轧的两岁女童小悦悦,在长达近七分钟的时间里,18名路人居然熟视无睹、不闻不问,直至拾荒的阿姨陈贤妹将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在见惯了老人跌倒无人搀扶等类似场景之后,按说我们对冷漠的承受力是大大提高了。但小悦悦事件还是激起了国人普遍的震惊和愤怒,对此有人从利害关系上分析,搀扶倒地者毕竟存在一定风险,而小悦悦事件中,经过的路人完全可以通过打电话报警等近乎零成本、零风险的方式进行援助。尽管如此惠而不费,那18名路人也不愿意选择,容忍的底线再低,那18名路人注定都没法通过。

这种分析言之成理。但从事件性质分析,面对倒地老人漠然置之的现象如果不是个案,其和在受伤女童面前的冷漠肯定没有质的区别,而且其中很可能存在一种因果联系。在一个社会里,当对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都已成为一个纠结的问题时,可以断言,发生小悦悦事件几乎就是一个必然,而且很难保证未来的一天,中国大地上就一定不会上演比佛山一幕更让人震惊的事件。

正因为如此,我们没法同意小悦悦事件是个孤立的、偶然的事件。在残酷的现状面前,再也不能装鸵鸟,必须承认当下中国社会道德水准大幅滑坡是一个已成的冷峻现实,也必须正视连“扶老携幼”这样的基本公德都无法立足的社会基础。

谁应该为此而负责?无非有公民个体和社会两种指向,比较起来,指向社会是最容易的一种办法,也自有充足的理由。由于价值虚无、法纪不彰、道德底线失守、权势者带头不守规则,我们这个社会存在全面失范的风险,与这种风险对抗,个体的力量的确难免卑微,同流合污乃成为最便当的选项。但也正因为这种办法太过容易,不仅使许多应该遭受谴责的人逃脱了道德惩罚,而且还常常让他们心安理得,并产生传导作用,使更多的人一边诅咒道德失范一边却又主动放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小悦悦事件之后,一位网友的留言很有代表性,“我们表现出的痛苦相当可疑,我们的咒骂缺乏内在的力量,我们的正义感从一开始就摇晃不已。当我们迫不及待地发表道德演说之后,我们是否真正愿意追随这种信念,为‘社会道德’的改变和提升尽绵薄却尊贵的力量?”

网友的考问十分有力,更在给人信心。每一名公民个体的力量诚然渺小,但却尊贵,而汇聚这样的力量,基本公德无法立足的社会基础才可能被一寸寸撬动。一个基本的道理是,我们再对社会痛心疾首,而社会本身终究无法反思和改进,使社会趋善,这副担子实际上仍然只能由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个体肩荷。一个能动的主体,其对社会的责任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来论,消极的层面,是洁身自好,积极的层面,则是绝不放弃自己追求更幸福更有尊严生活的权利,与一切恶和非正义抗争。公民对社会尽这种起码的责任,很多时候常常只需要一点良知良能,就像那个心疼得赶紧抱起小悦悦的陈贤妹一样。

在佛山,当地媒体用“他们令佛山蒙羞”的大字标题考问着那18名冷漠的路人。其实这样的耻辱并非仅属于佛山。试看全国各地,相似事件哪座城市未曾发生过呢?如果说这些事件无一不是提醒我们还生活于文明线之下,我们哪个人又敢声称自己完全是无辜者?有的在公然作恶,有的在作恶的帮凶,有的在恶的面前噤若寒蝉,我们何尝不是基本公德无法立足的社会基础的一部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虽然外界的强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责任感,但绝不可能完全摧毁它。”公民们请行动起来,坚守良知,竭尽责任,如果你还对社会向善抱有期待。

第二篇:小悦悦事件反思

小悦悦事件

——引发的思考

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但随后经过的18名路人无一伸援手,导致了小女孩小悦悦被车二次碾压,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悦悦。然而,八天后,遭两车碾压的女孩小悦悦还是离开了人世,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提前凋谢,这场关于人性与道德的惨剧终于以一种悲伤的方式谢幕。

于是,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这个社会现在会变得冷漠?为什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见影踪?

有人谴责路人的冷漠无情,假如他们能够在小悦悦被撞倒的那一刻,就马上对小悦悦伸出援手予以救治,也许这样一个可爱女孩的生命就不会离我们而去。也有人归因于社会法律机制的不完善,施救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彭宇案的教训已经让人寒透了心,无法承受风险的平民又有谁敢随随便便向陌生人伸出援手。在我看来,这两方面的原因兼而有之,最终才导致了这样的惨剧发生。但是,无论原因是什么,都说明了社会道德已经到了一种岌岌可危的地步,亟需我们重新唤醒道德意识,让世界多几分爱,让人间多几分温暖。

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惨剧再次发生,为了让公民的道德意识重新觉醒,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要加强公民的道德修养和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宣扬每一个公民都对需要救助的人都责无旁贷,理应担负起我们的道德责任的思想。社会是由公民组成的,只有整个社会的公民个体道德意识的提升,才能从整体提供社会的道德水平。而社会的道德水平的提升,又能够营造出良好环境制止不道德的行为,实现良性的循环。孔老夫子就说过“要实现仁德,须要从自己做起,而不应要求别人去做”(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话,这是非常深刻的。

其次,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施救者的合法权益,而不能让施救者因救人而蒙受损失。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撒玛利亚好人法可以对施救者免责,而南京彭宇案让国人寒透了心,此后层出不穷的类似事件也让人民的热心一次次来变冷,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保障施救者权益,普通的老百姓担心被讹诈,又岂敢轻易伸手。只有完善了法律机制,让施救者无后顾之忧,相信大部分人都愿意助人为乐。

最后,社会道德的提升需要建立一个立体的平台,让更多的关爱和互助在社会接力。媒体、政府、公民以及各类公益事业机构,都应该对社会道德有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对助人为乐的机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让需要救助的人得到帮助,让施救者的权益得到保障,让道德从观念到实践,从说教到行动都能够得到全方位的践行,让社会再一次有着人性的光辉。

第三篇:小悦悦事件演讲稿

从小悦悦事件看现实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其骨灰将被带回山东老家。

一条鲜活的生命的逝去,带给我们的是对道德观念的思考,无法掩饰的事实是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已经不如从前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脚步也随着加快,以至于出现现今社会上的很多不道德的事情。那么小悦悦的惨剧到底该怎样看待?见死不救的路人自然是让人气愤,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只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代表,有没有想过换作是你会像拾荒阿姨那样吗?

凭心而论,我认为我不会,我会做的是打120,并保护现场,等待救援。但是对于那18路人我只能说他们不仅没有爱心而且没有常识,我想至少有路过,又看到,打个报警电话或急救电话而已,难吗?难道真的怕人诬陷?恐怕不是吧!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吧!是他们本身没有养成中华民族自古的良好的品德吧!我知道,过多的谴责也是徒然,因为他们看不到,听不见,即使他们知道了那也只能期待他们以后能稍作改变,能更懂得爱惜生命!

第四篇:关于小悦悦事件演讲稿

心灵的呐喊

我叫小悦悦,今年我还不满3岁。我喜欢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我更喜欢爸爸妈妈抱我的感觉。可让我伤心的是我再也牵不到小伙伴的手,我也再没有福气拥有爸爸妈妈的温馨怀抱。因为我害怕马路上来来往往的大货车,所以我悄悄的躲进了天堂。

记得那是一个天气有些昏暗的下午,我想找我的好朋友乐乐去玩耍。虽然我走的很慢,但我相信我是一定能走到她家门口的。就这样我走着走着……突然间我眼前出现了一辆大货车,当时我真的好怕好怕,我想赶紧躲开。可我的腿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呢?任凭我怎么命令我的脚丫子,它还是挪动的很慢。我的腿也好像不怎么听使唤了呀!怎么办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啊。女儿好怕啊女儿真的好怕,那个庞然大物就快要抓到我了,你们快来救救女儿吧!你们怎么就听不到我的声音呢?叔叔我在这里啊!我在向你招手呢!我的胸口好痛,我流了好多血快救救我吧!我答应过乐乐今天下午我要找她去玩的我不能说话不算数的。阿姨我在这里啊!求求你救救我吧!我的脚丫子被压的好痛,求求你救救我吧!我爸爸妈妈还在等着我回家呢。

叔叔阿姨这都是怎么了,他们听不见我说话吗?叔叔阿姨这都是怎么了,他们看不到我在流血吗?叔叔阿姨这都是怎么了,他们看不到我在向他们招手吗?

怎么还有一辆大货车过来啊,不要碰我,不要碰我!好吧既然我碰不过你,那我就躲你。我去一个没有大货车的地方,在那里我不会再受到任何伤害。我走了乐乐,我不能找你玩了,乐乐你要记住平时在走路的时候远离这些可恶的大货车。他们压过身体的感觉真的好痛好痛。我要走了爸爸妈妈,女儿不得不离开你们了,你们怎么就不救我呢?我好恨你们,为什么不照顾好我呢。你们知道那大货车压过身体的感觉吗?我想对你们说女儿真的好痛好痛!

不你别走啊!我是你的好朋友乐乐呀!悦悦你听到了吗?我是乐乐,我在叫你呢!你听到没有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中国自古不是被人们称作礼仪之邦吗?可为什么18个路人就没有人理你呢;中国人不是从小就读四书五经吗?可他们从书本上就只学到了冷漠与无情?中国不是拥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吗?难道这个名族的历史就是一直被这样书写着?我好恨,我恨那些自私冷酷的叔叔;我好恨,我恨那些自私冷漠的阿姨;我好恨,我恨这个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

我知道叔叔阿姨们你们害怕鲜血,我知道你们害怕被冤枉,可是那是活生生的生命啊!你们就怎么忍心丢下小悦悦独自一人躺在血泊里呢?你们就怎么忍心袖手旁观呢?可让我庆幸的是有位捡破烂的阿婆扶起了小悦悦。阿婆没有你们这些叔叔阿姨们有文化,阿婆没有你们这些叔叔阿姨们有钱,可是阿婆有一颗善良淳朴的心啊!

我再也不想看到我的伙伴们受到伤害了,我真的再也不想了。我也不想看见父母们失声痛哭的样子。我很清楚没有什么比失去亲人更痛苦了。

阳光依旧是那么的灿烂,我想小悦悦在天堂也是快乐的!请大家在心中架起道德的桥梁。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因为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很需要你迈出的一小步。我们的道德永远需要我们人类为他负责!也许你认为自己只是沧海一粟,你的一举一动无关紧要;也许你找不到自己对陌生人善良的理由;也许你总认为除亲人和朋友以外别人都不是你关爱的对象;可请时刻铭记:“我们不是牲畜,我们是人。”我们人类是有情感可言的,我们不是为了吃饭睡觉而生。我们不是为了金钱和房子而生;我们是有信仰的,我们是有同情心的,我们是有爱心的……这如此的种种难道不足以谁服你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吗?允许自己“为人”是我们对自己的宽恕。允许自己“为人”更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阐释的大道理。

我是一个相貌平平的我,但我是一个有爱心的我;我是一个语不惊人的我,但我想说我是一个善良的我;我是一个笑容不太灿烂的我,但我想说我是一个有道德的我。请让爱洒满人间,和这样一个我一起行动吧!

第五篇:小悦悦事件时事评论

时事评论

【新闻背景】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零时32分离世。

【评论】小悦悦事件被揭露到大家的眼前,深深刺痛了每一个有良知有情感的中国人的心。面对司机害怕承担责任而狠心碾二岁孩童两次和十八位路人的麻木不仁,我们对这种行为该给予什么样的评价,我相信公众的心中会有一个正确的评判。小悦悦事件究竟说明了什么?除了反映相当部分公民的残忍冷漠麻木,还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多的路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认为,利益是最直接原因。在这个商品经济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自己争取利益。像小悦悦父母为生活即利益而无闲心看管自己的孩子,以至……像司机为了让自己免受伤人责任和金钱的利害关系,竟然毅然两次碾过小悦悦;像十八个路人怕麻烦怕被人陷害等,这些都与利益一一相关。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管作出哪样的行动,首先要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于是悲剧上演。但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社会现象我们是坚决打击的或者是不可纵容的。所以,必然地他们都要受到社会的舆论谴责、甚至相关的法律责任。

小悦悦事件还是社会公民道德缺失的典型示范。这几十年来,社会整体上处于高度快速发展,人的价值观变了,更物化。人处于竞争中,而大多情况下又以外在质衡量一个人。因此,每个人都处于高度焦虑中,不论贫穷或富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夸大一些因素对他的不利。如此前南京彭宇案的影响,会认为救人的行为会受到一些不好的结果。加上社会媒体对此事的讨论,放大了做好事反而带来不好的效应。因此,一个人做事时往往会衡量一件事对他有没有坏处,也正反映了人以自我利益为中心。

也许,小悦悦事件还有其它的原因,但是我想这都是社会发展矛盾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一味地以利益为中心,只会背离人民也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关爱。你帮助关心了他人,他人也会在某个方面给予回报,所以凡事以人为本,一切事情从实际出发,矛盾经自己的努力肯定能够解决。

下载2012新作文素材: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反思(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新作文素材: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反思(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悦悦”事件感想

    “小悦悦”事件感想 那是一段令人揪心的视频。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里,两岁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

    小悦悦事件感想

    小悦悦事件感想 篇一:小悦悦事件感想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小悦悦)刚从幼儿园回来,妈妈收衣服去了。像往日一样,小悦悦一个人在家门口的巷子里玩耍着,厄......

    关于小悦悦事件感想

    浅谈小悦悦事件的感想 摘要:轰动全国的小悦悦事件触动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2次碾轧,18个路人的冷漠对待让我们感到心寒,小悦悦事件给我们每个人的感想以及反思、启示是永远的。......

    “小悦悦事件”的反思5篇

    “小悦悦事件”的反思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

    小悦悦事件肇事司机(范文模版)

    篇一:小悦悦事件看社会道德 2011年10月思想汇报尊敬的党组织: 自事件被报道、相关视频被披露以来,“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全民关于见死不救的热议。人们对这场大讨论的焦点集......

    关于小悦悦事件的评论★

    关于小悦悦事件的评论 【真相还原】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

    作文素材:小悦悦被车碾压事件[★]

    作文素材:小悦悦被车碾压事件 【真相还原】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

    反思与行动——关于小悦悦事件的演讲稿

    行动与反思——关于小悦悦事件的演讲稿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